锥虫尿嘧啶耐药的稳定性和对其他抗锥虫药物敏感性的影响

锥虫尿嘧啶耐药的稳定性和对其他抗锥虫药物敏感性的影响

一、伊氏锥虫苏拉灭抗药性的稳定性和对其他抗锥虫药敏感性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王泽东,王明山,李文超,宫鹏涛,张西臣[1](2011)在《四种药物对路氏锥虫的体外杀灭效果试验》文中研究表明观察硝唑尼特、贝尼尔、咪唑苯脲、Trypan等4种药物在不同浓度、不同作用时间对路氏锥虫的体外杀灭效果。将这4种药物分别以5、10、20、40、80mg/ml的浓度作用于体外培养路氏锥虫,在第24h和48h观察杀灭效果。试验结果:4种药物对路氏锥虫都有杀灭效果,药效依次为硝唑尼特>贝尼尔>Trypan>咪唑苯脲,药物对路氏锥虫的杀灭率随着药物浓度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高。硝唑尼特具有较强的杀灭作用,效果较好。

宋国清[2](2008)在《洞庭湖区水牛伊氏锥虫感染情况及防治》文中研究指明伊氏锥虫病是由锥虫属的伊氏锥虫寄生在马、骡、驴、牛、骆驼等家畜血浆及组织内所引起的寄生虫病。牛感染伊氏锥虫后呈隐性经过,造成贫血,进行性消瘦等。本研究在了解洞庭湖区水牛伊氏锥虫感染的基础上,进行药物对比试验,以期找寻一种更好的方法来防治伊氏锥虫病。1.通过血涂片染色镜检及鲜血压滴,对洞庭湖区的常德地区的澧县、鼎城、临澧、西洞庭与岳阳地区的钱粮湖农场、君山农场、华容县养殖户所饲养的水牛,共370头水牛进行调查,结果发现这7个地方水牛伊氏锥虫病的感染率分别是1.5%、2.3%、1.3%、8.7%、10.2%、3.8%、4.5%。2.采用冰瓶与普通冰箱进行伊氏锥虫的保存试验,结果发现心血和肝脏中的伊氏锥虫可在冰瓶和普通冰箱中保存1-2天,在不超过21℃的温室下保存18-24小时锥虫对小白鼠有致死力。3.测定伊氏锥虫致死小白鼠的最低条数。结果表现在室温18℃,放置1小时,其最低致死量为4600条,放置12小时为1.25亿条,在28℃,放置80分钟为19万条。还观察到:小白鼠出现虫体和死亡的时间与接种锥虫数有关。小白鼠也和大动物一样,体内虫体有“出现→消失→再出现”的循环现象。4.采用纳嘎诺、安锥赛、贝尼尔、锥嘧啶4种药物进行治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纳嘎诺的治疗效果最好,然后依次是安锥赛、贝尼尔、锥嘧啶。

原丽红,罗红斌,林本夫,王祥生[3](2004)在《锥虫抗药性的原因与机制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通过对锥虫抗药性形成的原因、影响因素以及抗药性的遗传稳定性等方面的阐述 ,进而揭示锥虫抗药性形成的机制。目前的研究结果表明 ,锥虫抗药机制主要有 3点 :通过虫体酶活性的变化而影响虫体对药物的敏感性 ,虫体对腺苷酸等物质的吸收抑制药物对虫体的溶解作用 ,以及虫体抗药基因的活化

廖党金[4](2001)在《伊氏锥虫对安锥赛的抗药性研究》文中提出家畜伊氏锥虫病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广泛流行,在我国绝大部分省、自治区流行,主要危害牛、马、猪、羊、骆驼等家畜,防治我国家畜锥虫病的药物主要是安锥赛。安锥赛使用三十多年来,在一些地区陆续发现抗药性,为了指导我国各地区正确地使用安锥赛来防治家畜锥虫病,预防锥虫抗药性的产生和消除已有的抗药性奠定科学基础,开展了以下研究。 为探讨一种快速筛选抗锥虫药物有效剂量的方法,即通过24-48小时体外培养,求得其参考治疗剂量。采用生长繁殖抑制法测定伊氏锥虫分离株XJCA、HBM、ZJB1、JSB1、JSB2和ZJB2对安锥赛的敏感性,它们的IC50依次是0.001511、0.008436、0.01550、0.0162、0.05906和0.08260μg/ml;用小白鼠体内试验,测定这6株伊氏锥虫的CD100,结果这6个分离株的CD100值依次为3.5mg/kg、5.0mg/kg、7.0mg/kg、7.1mg/kg、11.0mg/kg和13.0mg/kg。它们的IC50与CD100的相关性经计算和检验分析,相关系数为0.222,这表明它们呈曲线性正相关,并以IC50与CD100作出了它们的相关“曲线”。 采用生长繁殖抑制试验法(无细胞培养技术)测定我国的主要伊氏锥虫分离株的IC50,即XJCA、GXM、HBM、ZJB、JSB2、AHB、GDB2、YNB、HNB、GDH、JSB1和GDB1,结果它们的IC50值分别是0.001511、0.00739、0.008436、0.01246、0.0162、0.0164、0.0225、0.0246、0.0376、0.0535、0.05906和0.06694μg/ml。为印证生长繁殖抑制试验,选择XJCA、HBM、ZJB和JSB1分离株进行小白鼠治疗试验,安锥赛治疗剂量为5.0mg/kg,结果治愈率分别为100%、100%、90%和60%。这表明生长繁殖抑制试验结果与小白鼠治疗试验结果呈正相关。以这十二个分离株的IC50值查以上曲线求得它们的CD100值,即参考治疗剂量,分别是:XJCA为2.6mg/kg、GXM为4.8mg/kg、HBM为5.0mg/kg、ZJB为7.0mg/kg、JSB2为7.1mg/kg、AHB为7.1mg/kg、GDB2为8.0mg/kg、YNB为8.4mg/kg、HNB9.6mg/kg、GDH为10.8mg/kg、JSB1为11.0mg/kg和GDB1为11.9mg/kg;结果表明前三个分离株对安锥赛没有抗药性,后九个分离株对安锥赛已有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即75%的地区的伊氏锥虫已产生抗药性。 为了深入观察伊氏锥虫对安锥赛抗药性的形成和为研究抗安锥赛伊氏锥虫的生物学、生化及抗药性的分子机制人工培育了伊氏锥虫抗药株材料,将 伊氏锥虫浙江水牛株克隆,克隆虫体为 COI;一部分虫体连续经环磷酚胺免 疫抑制的小白鼠,用安锥赛亚治疗剂量治疗该小白鼠,使伊氏锥虫对安锥赛 产生 7个不同程度的抗药株,即 C IC7;另一部分虫体也连续经环磷酚胺免 疫抑制的小白鼠,作为伴随 CS和 C7的同步繁殖,即不用药物的 C02和 C03。@结果 C01、C02、C03、CI、CZ、C3、C4、CS、C6和 C7所用安锥赛齐量依 次为0、0、0、6、16、40、80、196。406、638mg/kg;它们经小白鼠的传代 数依次为 0、15、28、l、3。6、9、15、22和 28代。用体夕生长繁殖抑伟法 测得它们 的IC。。值依次为0.of 550、0.01346、0.01687、0刀8260、0.10237、 1.40929、1.92290、9.92330、23.56300、和 43.84000卜g/ml。结果表明安锥赛 亚治疗剂量与伊氏锥虫抗药性的 IC;。值呈曲线关系,从 CI到 C4的 IC。。值上 升较缓慢,从C4后的u。值上升较快,几乎呈直线上升:用体内试验测试 C01、CI、CZ、C3禾 C4的 CD;。。值,结果 C01 组和* 组的 CD川。值分别为 7刀 mg/kg和 13刀mg从g。CZ、C3和 C4由于抗药性程度过高均不能治愈, 因此尚未测到它们的 CD;。。值( 经 15代免疫抑制小白鼠培育抗药性,其 IC。。 值分别是 C01 和 C02的 IC50值的 640和 737倍;C7经 28代免疫抑帘小臼鼠 培育抗药性,其 IC;。值分别是 COI和 C03的 IC;。值的 2828和 2599倍。这些 结果表明伊氏锥虫经免疫抑制小白鼠对安锥赛产生抗药性的速度是非常快 的。”抗药性锥虫的生物学特性是否有其特点,迄今尚未见报告。培育的克隆 伊氏锥虫敏感株(C01和 C02)和不同抗药程度的克隆伊氏锥虫抗药株(CI CS),分别感染小白鼠,镜检它们在小白鼠尾血中的出虫时间,结果依次为 69石、67卫、76.8、86.4。刃石、98.4和96刀小时:各组感染小白鼠存活时间 依次为154、142、194、207、205、198、202小时;各组死亡率都为100%。 这表明伊氏锥虫经安锥赛作用于小白鼠体内传15代后,其生长繁殖和对小白 鼠的毒性发生变化,随伊氏锥虫对安锥赛的抗性程度升高至IC。。为1.9229, 抗药锥虫的生长繁殖速度降低,并且抗安锥赛伊氏锥虫对小白鼠的毒性减弱, 但毒性并不随着锥虫抗药性程度的提高而进?

廖党金,沈杰[5](2000)在《锥虫抗药性的遗传特性》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廖党金,沈杰[6](2000)在《锥虫抗药性机制的研究进展》文中认为为了较全面地了解锥虫抗药性机制的研究进展 ,综述了国内外有关报道。锥虫抗药性形成的机制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即锥虫体内酶的活性 (或含量 )发生变化 ,抗药株虫体的苹果酸酶、锥虫硫酮还原酶或鸟氨酸脱羧酶等酶的活性明显升高 ;锥虫细胞膜上的特异载体 ,即细胞膜上转运腺苷酸和腺苷的 P2 载体发生改变 ,药物进入虫体受阻 ;虫体的抗药基因被激活或基因发生重组、突变或扩增。本文还总结了锥虫抗药性机制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把药物作用的机理与锥虫代谢中的特殊性联系起来也许有助于找到锥虫抗药性机制研究的切入点

方元,王元伦,聂海洋[7](1998)在《伊氏锥虫苏拉灭抗药性的稳定性和对其他抗锥虫药敏感性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 将实验室培育的分别源于伊氏锥虫克隆 JGeL 和 JXlcl 的抗苏拉灭伊氏锥虫亚克隆 JGSR 和 JXSR 以小鼠连续传代,每3个月用体内药物敏感性试验测定1次苏拉灭的 ID100和 CD100;另于传代初和传代12个月后测定它们和它们各自对苏拉灭敏感的亲本克隆对硫胂聚氰胺、喹嘧胺硫酸盐和贝尼尔的敏感性.传代初,JGSR 和 JXSR 的苏拉灭 ID100均为100mg·kg-1,CD100分别为400mg·kg-1和>400mg·kg-1.连续传代

方元,王元伦,聂海洋[8](1997)在《伊氏锥虫苏拉灭抗药性的稳定性和对其他抗锥虫药敏感性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将实验室培育的分别源于伊氏锥虫克隆JGc1和JX1c1的抗苏拉灭伊氏锥虫亚克隆JGSR和JXSR以小鼠连续传代,每3个月用体内药物敏感性试验测定1次苏拉灭的ID100和CD100;另于传代初和传代12个月后测定它们和它们各自对苏拉灭敏感的亲本克隆对硫胂聚氰胺、喹嘧胺硫酸盐和贝尼尔的敏感性。传代初,JGSR和JXSR的苏拉灭ID100均为100mg/kg,CD100分别为400mg/kg和>400mg/kg。连续传代21个月,JGSR的苏拉灭抗药性仍保持原水平;JXSR于头15个月保持原水平,传代18个月,ID100降至50mg/kg,21个月ID100进一步降至25mg/kg,CD100降至100mg/kg。JGSR和JXSR对喹嘧胺硫酸盐的敏感性比各自的亲本克隆提高了3倍,而对硫胂聚氰胺的敏感性则与亲本克隆相同或相近。JGSR和JXSR仍保持各自亲本克隆的贝尼尔抗药性,传代12个月也无改变。这些受试伊氏锥虫的贝尼尔抗药性是单一抗药性,对硫胂聚氰胺无显着交叉抗药性。

方元,叶万祥,聂海洋,王元伦[9](1994)在《体外培育抗苏拉灭伊氏锥虫克隆》文中研究说明将3个苏拉灭敏感的伊氏锥虫原种的克隆连续培养于改良Baltz无细胞培养系统中,通过逐步提高培养基中苏拉灭的含量,培育了3个抗苏拉灭的伊氏锥虫克隆─JGc1-160、JX-1c1-160和ZJc1-140。它们体外药敏试验的IC50依次为358.5、412.3和246.4μg/mL,是各自亲本克隆的1292.5、1874.1和1760.o倍;小鼠治疗试验的CD100,对免疫功能正常小鼠依次为80、120和30mg/kg,为各自亲本克隆的5.3、8.0和3.0倍,对免疫抑制小鼠为250、300和100mg/kg,分别是相应免疫正常小鼠的3.1、2.5和3.3倍。试验结果表明,抗锥虫药治疗剂量不足和宿主免疫功能不全是导致产生抗药虫株的重要因素,各自既可单独发挥作用,又可相互协同。本文报道了体外培育伊氏锥虫抗药虫株的方法,这一方法对研究锥虫抗药性具有重要作用。

聂海洋,方元,叶万祥,王元伦[10](1993)在《体外培养对布氏锥虫伊氏亚种药敏性的影响》文中认为用小鼠治疗试验和体外药敏试验观察了4个布氏锥虫伊氏亚种虫株在长期体外培养条件下药敏性的稳定性.各虫株的原始群体、连续培养30d和90d的群体对贝尼尔、苏拉灭、安锥赛和硫胂聚氰胺的敏感性基本相同,说明连续培养90d各虫株对上述4种抗锥虫药的敏感性无明显改变.

二、伊氏锥虫苏拉灭抗药性的稳定性和对其他抗锥虫药敏感性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伊氏锥虫苏拉灭抗药性的稳定性和对其他抗锥虫药敏感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2)洞庭湖区水牛伊氏锥虫感染情况及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伊氏锥虫的病原学特征
    2. 伊氏锥虫生物学特征
    3. 伊氏锥虫病流行病学特征
    4. 伊氏锥虫病诊断
    5. 抗伊氏锥虫病药学研究
    6.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一章 洞庭湖区水牛伊氏锥虫病流行病学调查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1.2 试验药品与仪器仪器
        1.3 调查方法
    2 结果
        2.1 鲜血检查结果
        2.2 临床症状
        2.3 感染率
        2.4 吸虫昆虫检查结果
    3 讨论
        3.1 发病季节
        3.2 伊氏锥虫感染情况
        3.3 伊氏锥虫病诊断方法
        3.4 伊氏锥虫传播媒介
第二章 水牛伊氏锥虫生物学特性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品来源
        1.2 试验方法
        1.3 伊氏锥虫对小白鼠致死量研究
    2 结果
        2.1 计数方法结果
        2.2 保存活力结果
        2.3 伊氏锥虫对小白鼠致死量研究结果
    3 讨论
        3.1 计数方法讨论
        3.2 关于伊氏锥虫的保存条件
        3.3 伊氏锥虫对小白鼠的致死量条件
第三章 四种药物对伊氏锥虫的杀灭效果
    1 材料方法
    2 结果分析
    3 结论与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4)伊氏锥虫对安锥赛的抗药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综述
    Ⅰ. 引言
    Ⅱ. 锥虫抗药性机制的研究进展
        酶
        腺苷酸的吸收
        基因
        展望
    Ⅲ. 锥虫抗药性的遗传特性
        抗药性形成的原因
        影响抗药性形成的因素
        抗药性的稳定性
        抗药性遗传的分子机理
        抗药性在遗传过程中的扩散
        总结与展望
研究报告
    第一章 伊氏锥虫抗安锥赛株的生物学和生化特性及抗药性检测研究
        Ⅰ. 伊氏锥虫对安锥赛抗药性检测和检测方法的研究
        材料和方法
        结果与分析
        讨论
        Ⅱ. 抗安锥赛伊氏锥虫株的培育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Ⅲ. 抗安锥赛伊氏锥虫株的生物学特性观察
        材料和方法
        结果与分析
        讨论
        Ⅳ. 抗安锥赛伊氏锥虫株的同功酶和蛋白质研究
        材料和方法
        结果与分析
        讨论
    第二章 伊氏锥虫对安锥赛抗药性的分子机制研究
        Ⅰ. 伊氏锥虫对安锥赛抗药性的分子基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Ⅱ. 伊氏锥虫对安锥赛抗药性机用中的TbTA1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英文摘要
参考文献
致谢

(5)锥虫抗药性的遗传特性(论文提纲范文)

1 抗药性形成的原因
2 影响抗药性形成的因素
3 抗药性的稳定性
4 抗药性遗传的分子机理
5 抗药性在遗传过程中的扩散
6 总结与展望

(6)锥虫抗药性机制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酶活性 (或量) 变化
2 腺苷酸的吸收
3 基因的激活或变化
4 展望

四、伊氏锥虫苏拉灭抗药性的稳定性和对其他抗锥虫药敏感性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四种药物对路氏锥虫的体外杀灭效果试验[J]. 王泽东,王明山,李文超,宫鹏涛,张西臣.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3)
  • [2]洞庭湖区水牛伊氏锥虫感染情况及防治[D]. 宋国清. 湖南农业大学, 2008(08)
  • [3]锥虫抗药性的原因与机制研究进展[J]. 原丽红,罗红斌,林本夫,王祥生. 动物医学进展, 2004(04)
  • [4]伊氏锥虫对安锥赛的抗药性研究[D]. 廖党金.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1(01)
  • [5]锥虫抗药性的遗传特性[J]. 廖党金,沈杰.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2000(03)
  • [6]锥虫抗药性机制的研究进展[J]. 廖党金,沈杰. 中国兽医寄生虫病, 2000(02)
  • [7]伊氏锥虫苏拉灭抗药性的稳定性和对其他抗锥虫药敏感性的影响[J]. 方元,王元伦,聂海洋.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1998(S2)
  • [8]伊氏锥虫苏拉灭抗药性的稳定性和对其他抗锥虫药敏感性的影响[J]. 方元,王元伦,聂海洋. 中国兽医学报, 1997(04)
  • [9]体外培育抗苏拉灭伊氏锥虫克隆[J]. 方元,叶万祥,聂海洋,王元伦. 中国兽医学报, 1994(01)
  • [10]体外培养对布氏锥虫伊氏亚种药敏性的影响[J]. 聂海洋,方元,叶万祥,王元伦. 兽医大学学报, 1993(02)

标签:;  ;  ;  ;  ;  

锥虫尿嘧啶耐药的稳定性和对其他抗锥虫药物敏感性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