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的四环素试验

胃癌的四环素试验

一、四环素试验检查胃癌(论文文献综述)

刘子玥[1](2021)在《贝叶斯网状分析 ——初次治疗失败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再治疗的相关疗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的根除一直是目前研究的热点问题,我们将通过贝叶斯网状meta分析比较初次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治疗失败再治疗的相关疗法,重点比较各抗生素组合的铋四联疗法,此外还包括非铋四联疗法、三联疗法,为临床幽门螺杆菌初次治疗失败后治疗方案的合理选择提供循证医学的指导。方法:通过“幽门螺杆菌补救治疗随机对照”等检索词,2名医学研究者用计算机检索了2020年6月3日之前的电子数据库及其他途径,包括Pub Med、EMBAS、CBM、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美国临床试验中心、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有关幽门螺杆菌初次治疗失败复治的文献,通过endnote进行系统管理,按照INPLASY所递交的meta分析申请对文献进行筛选,过程中严格遵守纳入和排除标准。文献的质量则通过Review Manager 5.3进行合理的评价。应用ADDIS软件、Stata软件进行贝叶斯网状meta分析,定量综合各治疗方案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率,并通过概率排序比较各疗法的优劣。结果:纳入52篇文献,共6266例患者。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概率排序显示铋四联疗法、非铋四联疗法对Hp的根除明显优于三联疗法。在不同抗生素组合的铋四联治疗方案中:铋四联疗法(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对Hp根除优于铋四联(四环素+甲硝唑),虽然前者所带来的不良反应高于后者,但铋四联疗法(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的不良反应低于铋四联疗法(四环素+呋喃唑酮),同时铋四联疗法(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对Hp的根除优于铋四联疗法(阿莫西林+克拉霉素)。通过概率排序铋四联疗法(阿莫西林+多西环素)对Hp再根除可能性高且引起的不良反应低,两两比较的结果也显示对Hp的根除是高于铋四联(阿莫西林+四环素)、铋四联疗法(阿莫西林+克拉霉素)、铋四联(四环素+呋喃唑酮),但其不良反应率却高于铋四联疗法(四环素+甲硝唑)。铋四联疗法(阿莫西林+莫西沙星)对Hp的根除率高于铋四联疗法(四环素+甲硝唑)、铋四联疗法(阿莫西林+克拉霉素),虽然在概率排序中显示对Hp根除较好引起不良反应的可能性低,但与其余铋四联疗法在不良反应方面两两比较中并没有统计学差异。在对Hp的根除方面,通过两两比较,铋四联疗法(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比铋四联疗法(阿莫西林+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莫西沙星)根除率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在不良反应方面并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通过贝叶斯网状分析,对于初次根除幽门螺杆菌失败的患者再治疗方案的选择,三联疗法并不推荐,而非铋四联疗法在补救治疗中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目前仍不确定,我们更推荐铋四联疗法用于补救治疗。在不同抗生素组合的铋四联方案中,阿莫西林联合左氧氟沙星疗效好且带来的不良反应相对较低,四环素联合呋喃唑酮不良反应高于阿莫西林联合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联合克拉霉素对幽门螺杆菌的根除较差;阿莫西林联合莫西沙星或多西环素的铋四联疗法虽然对幽门螺杆菌的根除显示出可能,但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柯友兰[2](2020)在《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与抗生素耐药情况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通过回顾性研究收集临床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患者相关资料,经过统计分析其流行病学特点、中医证型分布规律,进一步研究Hp对抗生素的耐药情况及中医证型与抗生素耐药之间的关系,从而提高中医对本病的认识,为临床辨证选择抗生素和/或序贯中药治疗本病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也为HP的中药治疗是否需要辨证使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06月至2019年06月因消化道不适症状于湖北省中医院光谷院区脾胃病科诊治的Hp感染患者作为调查研究对象,根据Hp感染的西医诊断标准、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及纳入排除标准选取符合要求的患者,经患者同意后收集临床相关资料,内容包括一般情况、病史、中医症状和体征等,整理后建Microsoft Office 2016 Excel表格。此外,选取2018年06月至2019年06月住院的Hp患者,经成功培养分离Hp后对菌株进行药敏试验,同时对患者进行中医辨证,观察各中医证型对6种抗生素的耐药情况。将临床数据双份录入在Excel及SPSS25.0统计软件包中,并核对数据保证无误,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以率或者构成比来表示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结果1.本次临床研究的第一部分临床研究共纳入299例Hp感染患者,研究结果如下:1.1一般情况299例患者中男性140例,女性159例,男女比例为1:1.14。最小发病年龄为18岁,最大发病年龄为65岁,平均年龄为44.04岁。1.2中医证型在299例Hp感染患者中,各证型所占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肝胃不和证(53.18%)>脾胃虚弱证(26.76%)>脾胃湿热证(20.07%)>胃络瘀阻证(0.67%)>胃阴不足证(0.33%)。各年龄段均以肝胃不和证型患者人数最多,除3140年龄段以脾胃湿热证型患者人数位居第二多外,其他各年龄段均以脾胃虚弱证型次之。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均以肝胃不和证型最多见,但在男性患者中脾胃湿热证型和脾胃虚弱证型两者相差不明显;而女性患者中脾胃虚弱证型人数明显多于脾胃湿热证型人数。2.本次临床研究的第二部分临床研究共纳入52例幽门螺旋杆菌培养生长阳性患者,研究结果如下:2.1中医证型52例Hp培养生长阳性患者中肝胃不和证型(51.92%)>脾胃虚弱证型(32.69%)>脾胃湿热证型(15.39%)。2.2耐药情况52例Hp临床菌株对6种抗生素的耐药率从高往低依次为甲硝唑86.54%、克拉霉素46.15%、左氧氟沙星26.92%、阿莫西林13.46%、四环素9.62%、呋喃唑酮5.77%。克拉霉素在三种证型中的耐药率为肝胃不和证(62.96%)、脾胃虚弱证(29.41%)、脾胃湿热证(25.00%)。2.3中医证型耐药情况分别比较性别、年龄与各证型中各抗生素耐药率的关系,结果显示只有脾胃虚弱证型中克拉霉素耐药率在性别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1.Hp感染与性别无明显相关性,其主要发病年龄为31-40岁;而男女发病年龄不同,男性的主要发病年龄段为31-40岁,女性则为21-30岁。2.Hp感染中医证型所占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肝胃不和证(53.18%)>脾胃虚弱证(26.76%)>脾胃湿热证(20.07%)>胃络瘀阻证(0.67%)>胃阴不足证(0.33%)。各年龄段均以肝胃不和证型患者人数最多,以31-40岁年龄段居多。3.Hp对甲硝唑和克拉霉素耐药率较高,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居中,四环素、呋喃唑酮次之。其中克拉霉素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处于国内平均水平范围内,而甲硝唑、阿莫西林、四环素、呋喃唑酮的耐药率均高于国内平均水平。4.克拉霉素耐药率在肝胃不和证型、脾胃虚弱证型、脾胃湿热证型中依次为62.96%、29.41%、25.00%,其余5种抗生素耐药率在不同中医证型中差异不明显。5.脾胃虚弱证型中克拉霉素耐药率在性别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女性耐药率明显高于男性。

谭玲[3](2020)在《四川部分地区不同治疗方案对幽门螺杆菌根治疗效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研究背景及目的: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目前在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率方面居高不下,这和上胃肠道疾病,特别是胃癌之间存在密切关联,此外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还与某些胃肠道外疾病关系密切。目前我国乃至全世界在根除幽门螺杆菌(H.pylori)的治疗中尚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很难彻底根除幽门螺杆菌(H.pylori),原因在于幽门螺杆菌(H.pylori)针对抗生素具有较高耐药性,使得幽门螺杆菌(H.pylori)根除率逐年降低,因此针对幽门螺杆菌(H.pylori)进行根除治疗是当前世界范围内幽门螺杆菌(H.pylori)研究领域的重点与难点课题。本研究通过三种不同方案根除幽门螺杆菌(H.pylori)的疗效来评估四川部分地区幽门螺杆菌(H.pylori)的耐药情况,同时结合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以期找到适合四川地区的根除幽门螺杆菌(H.pylori)的经验治疗方案,并对疗效不佳的病人进行胃幽门螺杆菌(H.pylori)培养加药敏,以期获得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方法:收集了2018年9月1日至2019年9月1日期间于四川省三家三甲医院就诊的通过14C或13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或13C)或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H.pylori)阳性患者共300例,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三组,所用PPI+铋剂+抗生素1均为:艾司奥美拉唑(进口,阿斯利康)20mg 2次/d,胶体果胶铋(大同大源)200mg 3次/天,阿莫西林(山东鲁抗)1000mg 2次/d,抗生素2:A组(n=100):呋喃唑酮(北京大洋)100mg2次/d;B组(n=100):克拉霉素(康美药业)500mg 2次/d;C组(n=100):四环素(浙江大东)500mg 3次/d。接受根除幽门螺杆菌(H.pylori)治疗14天,所有治疗疗程结束后停药4周,行14C或13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或13C)判断幽门螺杆菌(H.pylori)的的根除结果,同时记录患者的不良反应。对应用上述3个治疗方案疗效不佳的患者取胃窦、胃体胃粘膜组织作胃幽门螺杆菌(H.pylori)培养加药敏,根据检测结果指导用药,并评判幽门螺杆菌(H.pylori)根治疗效。所得资料通过SPSS软件对A、B、C组的一般资料、根除率、症状缓解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成本-效果及疗效不佳的患者胃幽门螺杆菌(H.pylori)培养加药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三种方案一般资料的比较:A、B、C三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胃镜检查结果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方案根除率对比分析:在300名患者里面有295例最终完成治疗与随访,有5例为脱落病例。基于意向治疗(ITT)分析A、B、C三组患者的根除率分别为93.0%、77.0%、92.0%,三组患者根除率对比结果具备显着性差异。在这里面:A、B两组患者与B、C两组患者的根除率对比结果具备显着性差异(P﹤0.05),而A、C两组患者的根除率对比结果不具备显着性差异(P﹥0.05)。基于符合方案集(PP)分析A、B、C三组患者的根除率分别为93.94%、78.57%、93.88%,A、B两组患者与B、C两组患者的根除率对比结果具备显着性差异(P﹤0.05),而A、C两组患者的根除率对比结果不具备显着性差异(P﹥0.05)。三种方案症状缓解率对比分析:按PP分析,A组显效60例,有效35例,无效4例,症状缓解率为95.95%;B组显效59例,有效29例,无效10例,症状缓解率为89.79%;C组显效61例,有效32例,无效5例,症状缓解率为94.89%,3组患者症状缓解率比较差异不存在显着性(P>0.05)。三种方案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分析:三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3.2%,29.5%和28.5%,三组间对比结果不具备显着性差异(P>0.05)。三组治疗方案成本-效果对比分析:A组277.76元,B组414.96元,C组280.84元,可见A组提升单位治疗效果所需成本最低。疗效不佳的患者胃幽门螺杆菌(H.pylori)培养加药敏试验结果:对应用上述3个治疗方案疗效不佳的33例患者取胃窦、胃体胃粘膜组织作胃幽门螺杆菌(H.pylori)培养,33例胃黏膜标本培养阳性的有12例,培养阳性率为36.36%,在12例幽门螺杆菌(H.pylori)培养阳性的标本组织中,经过药敏试验其中对阿莫西林敏感率为75.0%,对呋喃唑酮敏感率为83.3%,对四环素敏感率为83.3%,对克拉霉素敏感率为25.0%,对左氧氟沙星敏感率为33.3%,对甲硝唑敏感率为25.0%,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再次根除幽门螺杆菌(H.pylori),共11例患者根除,根除率为91.66%。结论:含阿莫西林、呋喃唑酮与含阿莫西林、四环素的四联方案在根除治疗幽门螺杆菌(H.pylori)方面要比含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四联方案更具有效性,而含阿莫西林、呋喃唑酮和含阿莫西林、四环素四联方案组在提高单位治疗效果上所需成本是最低的,因此四川地区尤其是耐药率高的川南地区,在开展经验性治疗幽门螺杆菌(H.pylori)临床实践当中,应将含阿莫西林、呋喃唑酮和含阿莫西林、四环素的这两个四联方案作为根除Hp经验治疗的首选方案。幽门螺杆菌(H.pylori)培养加药敏试验对于幽门螺杆菌(H.pylori)的补救治疗是安全和有效的,并且可以使临床中抗生素的选择更具针对性,明显提高根除率,为幽门螺杆菌(H.pylori)药敏试验的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提供一定依据。

刘静[4](2020)在《14天改良序贯疗法对难治性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作用的初步研究》文中认为研究背景:目前全世界有近50%人口感染了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我国H.pylori感染率达50%。已证明H.pylori感染可导致包含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和胃粘膜相关组织淋巴瘤在内的多种消化系统疾病;同时H.pylori感染也与不明原因的缺铁性贫血、代谢综合征、心脑血管疾病、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胃肠外疾病相关。根除H.pylori可延缓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展,降低早期胃癌患者异时性胃癌的发生率,或可有效减轻我国胃癌疾病负担。全球范围内H.pylori根除失败现象越来越普遍,其主要原因包括H.pylori对抗生素耐药率逐渐升高,患者对根除治疗方案依从性不佳,临床用药方案不规范等;反复的根除治疗失败继而加剧了补救根除治疗的困难,造成部分H.pylori感染迁延难治。有学者提出患者接受共识推荐的四联方案根除治疗失败3次及以上考虑为难治性幽门螺杆菌感染。针对难治性幽门螺杆菌感染,目前指南和共识尚缺乏推荐的根除治疗方案。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求14天改良序贯疗法对难治性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根除疗效,分析其难治性幽门螺杆菌抗生素耐药性特点,并结合相关血液学检查,评估改良方案的患者依从性及安全性。研究方法:前瞻性纳入2018年10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消化内科门诊经13C尿素呼气试验、快速尿素酶试验或组织学检查证实H pylori感染的患者且经Maastricht V共识或第五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推荐的14天不同抗生素组合的四联方案治疗失败3次及以上的患者共60人。入组患者均接受胃镜检查并行幽门螺杆菌培养及抗生素敏感性检测试验,患者均接受14天改良序贯方案:前7天为埃索美拉唑40mg bid/雷贝拉唑20mg bid、阿莫西林1000mgbid、四环素500mgqid、呋喃唑酮100mgtid,后7天为埃索美拉唑40mg bid/雷贝拉唑20mgbid、胶体果胶铋200mgbid、阿莫西林1000mgbid、四环素500mg qid。停药1-3天评估患者的依从性及不良反应。停药8周复查13C尿素呼气试验并评估H.pylori根除率、患者症状改善情况。研究结果:共60例受试者被纳入本研究,56例最终完成试验。14天改良序贯方案对难治性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在意向性分析分析、改良的意向性分析、符合方案集分析中分别为 83.3%(53/60)、93.0%(53/57)、94.6%(53/56)。42.4%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3.4%的受试者因不耐受药物不良反应而停药。依从性好的受试者占94.9%。幽门螺杆菌培养阳性率83.3%(50/60)。克拉霉素、甲硝唑、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的单药耐药率分别为60.0%、100.0%、70.0%、2.0%,未发现呋喃唑酮及四环素耐药菌株。克拉霉素和甲硝唑双重耐药率为4.0%,左氧氟沙星和甲硝唑的双重耐药率为14.0%。三重耐药率(克拉霉素、甲硝唑及左氧氟沙星均耐药)为54.0%。研究结论:我们通过初步研究发现14天改良序贯疗法可有效根除(根除率>90%)难治性幽门螺杆菌感染,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及患者依从性,或可成为根除难治性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新方案。

韦丽秋[5](2019)在《改良二联七天疗法在根治幽门螺杆菌感染初治患者中的疗效研究》文中认为研究背景及目的:近年来,随着抗生素的滥用,幽门螺杆菌的耐药越来越来严重,根治幽门螺杆菌感染面临着很大的困难。此外,对探索新的治疗方案、新的治疗药物是每个临床医生面对的挑战。本研究采取改良二联七天疗法根治幽门螺杆菌感染初治患者,评价改良二联七天疗法在根治幽门螺旋感染初治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力求找到一种更安全、经济效益比更高的方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病例对照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7月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门诊、住院部经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查,明确诊断为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初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对照分组的方法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5例。观察组男性40例、女性45例;年龄18~70岁,平均年龄(43.87±9.08)岁。对照组男性38例、女性47例;年龄18~70岁,平均年龄(46.99±11.64)岁。两组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试验组85例:给予“艾司奥美拉唑肠溶片20mg、呋喃唑酮片100mg”,均为每日4次,疗程为7天。对照组:给予“艾司奥美拉唑肠溶片20mg、枸橼酸铋钾颗粒220mg、阿莫西林胶囊1000mg、吠喃唑酮片100mg”,均每日2次,疗程为14天。所有患者疗程结束4周后复查13C-尿素呼气试验,观察两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情况。13C-尿素呼气试验阴性为幽门螺杆菌根除成功。根除率计算采用意向性分析(ITT分析)和符合方案数据分析(PP分析)。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表示,两组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全部统计采用双侧检验,检验水准α=0.05。结果:1.两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比较:试验组85例患者中,完成试验的有75例,未完成试验的有10例,其中有2例因无法耐受头昏、乏力而退出,有8例拒绝复查而退出,根除率为PP分析为86.7%(65/75),ITT分析为76.5%(65/85)。对照组85例患者中,完成试验的有78例,未完成试验的有7例,均为拒绝复查而退出,根除率PP分析为89.7%(70/78),ITT分析为82.4%(70/85)。两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试验组出现不良反应有7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2%,不良反应症状主要有恶心、头晕、乏力、全身无力、全身酸痛、头痛等。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大多为轻度,停药后即缓解至消失,无需特殊治疗,其中有2例患者在服药的第2天即出现明显的全身无力、全身酸痛、头痛而停止服药。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有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5%,不良反应症状主要有恶心、头晕、乏力、口苦等。对照组患者大部分出现的不良反应均较轻,不良反应症状可在停药后自行缓解而无需特殊治疗,无患者因不良反应而退出试验。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依从性、成本比较.:观察组依从性为97.6%(83/85),对照组为95.3%(81/8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成本的比较:观察组每例成本为人民币306.7元,显着少于对照组的395.1元。结论:高剂量、高给药频率的改良二联七天疗法在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效果、安全性以及依从性上和标准铋剂四联疗法相当,而且较铋剂四联疗法成本更低。

张雨婷[6](2019)在《安徽省专科医护人员对幽门螺杆菌感染诊疗的认知及应用情况调查》文中认为目的:了解安徽省专科医护人员对“第五次全国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处理共识报告”(简称“第五次共识”)的认知及应用情况。方法:2018年5月至2018年10月对安徽省消化科医生、全科医生和消化科护士共1200人进行调查问卷。问卷结合“第五次共识”拟定,内容有五个方面,包括:对“第五次共识”的了解和应用情况(9个问题)、Hp感染根除指征判断(6个问题)、Hp感染的检测(8个问题)、Hp感染根除治疗的方法(5个问题)和如何对待Hp根除治疗的筛查及负面影响(3个问题),共计31个问题。采取当面发放问卷方式,由资料处理人员检查审核收回的问卷,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收回有效问卷1125份,问卷有效率93.8%(1125/1200)。消化科医生、全科医生和消化科护士对“第五次共识”知晓率分别为80.4%(226/281)、55.9%(329/588)、27.3%(70/2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2.956,P=0.000)。消化性溃疡、胃癌家族史、早期胃肿瘤已行内镜下切除或胃次全手术切除、慢性胃炎伴胃粘膜萎缩糜烂、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瘤、证实有Hp感染等病症作为Hp根除指征的认知度较高(均P<0.05)。91.1%(256/281)消化科医生、68.2%(401/588)全科医生和67.2%(172/256)消化科护士(χ2=58.679,P=0.000)认为“证实有Hp感染”是Hp根除治疗适应症。98.9%(278/281)消化科医生、47.8%(281/588)全科医生和82.8%(212/256)消化科护士(χ2=261.950,P=0.000)最常用的检测方法为C14或C13呼气试验。72.2%(203/281)消化科医生、45.9%(270/588)全科医生和40.2%(103/256)消化科护士(χ2=68.681,P=0.000)在治疗中选择铋剂四联疗法。70.8%(199/281)消化科医生、45.2%(266/588)全科医生和41.4%(106/256)消化科护士(χ2=61.368,P=0.000)推荐在胃癌高发区实施Hp“筛查与治疗”策略。20.6%(58/281)消化科医生、50.9%(299/588)全科医生和39.5%(101/256)消化科护士(χ2=72.108,P=0.000)在临床诊疗中顾忌根除Hp的负面影响。结论:安徽省专科医护人员在Hp感染诊治工作中没有完全应用“第五次共识”,实践与共识存在一定差距,全科医生和消化科护士相对消化科医生更加薄弱,需要进一步加强专科医护人员对共识的学习和培训。

杨婧[7](2019)在《优化二联疗法与铋剂四联疗法用于抗幽门螺杆菌初次治疗的对比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目前世界上已经公认,胃腺癌、消化性溃疡、慢性活动性胃炎、胃MALT淋巴瘤等消化系统疾病的主要病因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相关。中国属于H.pylori高感染率国家,自然人群感染率已超过50%,我国同时也是胃癌高负担国家,2015年我国胃癌患者新增67.9万,死亡49.8万,胃癌占恶性肿瘤致死率的17.7%。而H.pylori感染是胃腺癌发生的必要条件,根除H.pylori能够预防胃腺癌。全球归因于感染的癌症负担中,H.pylori感染居首位,占35.4%,因此治疗H.pylori感染意义重大。目前H.pylori感染的治疗,面临着耐药率高、根除率低的困境。我国H.pylori对甲硝唑、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呈逐年升高趋势,甲硝唑约为40%-70%,克拉霉素和左氧氟沙星大约为20%-50%,并存在二重、三重或更多重耐药。中国属于克拉霉素高耐药地区,在Maastricht V共识、Toronto共识以及第五次中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中,均推荐14天的铋剂四联疗法(Bismuth-containing quadruple therapy,BQT)作为经验治疗的首选方案。但BQT仍存在一些局限:药物相关的副作用较多,方案较复杂,服药依从性差,药物成本较高,克拉霉素耐药率高,某些地区铋剂、四环素或呋喃唑酮无法获得等。如果BQT治疗失败后,继发耐药增加,后续的补救治疗方案有限。全球范围内阿莫西林的耐药率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在我国H.pylori对阿莫西林耐药率仅为0%-5%。因此上世纪80年代末,有学者提出用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s,PPI)和阿莫西林二联疗法根除H.pylori。由于阿莫西林是一种酸碱度(Potential of hydrogen,pH)依赖和时间依赖的杀菌剂,保持胃内24小时pH值>6以上,将阿莫西林的给药次数由每日2次增加为每日4次,H.pylori根除率可取得满意效果。因此基于药理学和药物遗传学,PPI-阿莫西林的优化二联疗法(Modified dual therapy,MDT)开始运用于临床。但目前全世界关于二联疗法的疗效报道不一,还存在较大差异,值得进一步研究。目的:比较MDT(艾司奥美拉唑+阿莫西林)与BQT(艾司奥美拉唑+阿莫西林+枸橼酸铋钾+克拉霉素)在H.pylori感染初治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同时评估不良反应、依从性、药物成本以及可能影响根除率的因素。方法:这是一个单中心、开放、随机对照的非劣效性研究。纳入13碳尿素呼气试验(13C-UBT)、快速尿素酶试验(RUT)和H.pylori培养均为阳性的患者,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14天的MDT组和BQT组。MDT组方案为:艾司奥美拉唑钠肠溶片20mg,阿莫西林750mg,均为qid。BQT组方案为:艾司奥美拉唑钠肠溶片20mg,阿莫西林1000mg,枸橼酸铋钾220mg,克拉霉素500mg,均为bid。治疗结束4-6周后,用13C-UBT判定H.pylori是否根除。比较两组的H.pylori根除率,同时评估依从性、不良反应、药物成本、抗生素耐药率,以及CYP2C19、IL-1B-511和细菌毒力因子VacA的基因多态性等可能影响根除率的因素。结果:在ITT、PP和MITT分析中,MDT组的根除率分别是87.9%(102/116;95%CI 82.0%-93.9%)、91.1%(102/112;95%CI 85.8%-96.4%)、91.1%(102/112;95%CI85.8%-96.4%),BQT组的根除率分别是89.7%(104/116;95%CI 84.1%-95.2%)、91.2%(104/114;95%CI 86.0%-96.4%)、90.4%(104/115;95%CI 85.1%-95.8%)。两组根除率无显着差异(ITT分析P=0.677,PP分析P=0.967,MITT分析P=0.869)。MDT组满足BQT组的非劣效性检验(ITT分析P=0.0228,PP分析P=0.0046,MITT分析P=0.0028)。MDT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BQT组(6.3%vs22.8%,P<0.001)。两组的依从性无统计学差异(96.6%vs 98.3%,P=0.683)。CYP2C19、IL-1B-511和VacA基因的基因多态性,对两组根除率无明显影响。H.pylori对抗生素的耐药率,对两组根除率无明显影响。MDT改善了CYP2C19和IL-1B-511基因多态性对治疗结果的影响。MDT组的药物成本低于BQT组。结论:对于H.pylori感染初治患者,MDT的疗效与BQT相当,安全性和依从性较好。MDT的不良反应和药物成本低于BQT。意义:全球抗生素耐药率逐步升高的背景下,共识首推的BQT尚存在一些局限。本研究发现,MDT和BQT的疗效相当,依从性好,安全性好且不良反应更少,治疗成本更低。且MDT的使用不受地区和人种限制,尤其适用于铋剂无法获得的地区和抗生素高耐药地区。因此,MDT可作为根除H.pylori的经验性治疗的一线方案。本研究为治疗H.pylori感染提供了新的策略,部分解决了目前一线治疗方案的不足,尽可能避免了继发性耐药。

李慧一[8](2018)在《幽门螺杆菌根治失败的医源性因素研究》文中认为第一部分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对幽门螺杆菌根除失败的影响目的:近年来,幽门螺杆菌经验性治疗的成功率有所下降。虽然抗生素耐药性和依从性不足是治疗失败的主要因素,但是不合理的治疗等医源性因素亦不可忽视。本研究旨在调查经历多次幽门螺杆菌根治失败患者抗生素使用等情况,探究除抗生素耐药性以外的因素。方法:使用问卷调查进行一个单中心的回顾性研究,收集上海仁济医院消化科门诊2016年1月至2017年7月因幽门螺杆菌根除失败而就诊的患者资料。入选患者至少有两次幽门螺杆菌根除失败的经历并能认真填写问卷。问卷调查信息覆盖患者一般情况、过敏史、既往抗生素使用经历、内镜结果、既往治疗方案所用药物及疗程完成情况和开具处方的医院。结果:293位经历至少两次幽门螺杆菌根除失败的患者纳入研究。研究发现含克拉霉素的方案在178位患者(60.8%)中重复使用,含左氧氟沙星的方案在88位患者(30.0%)中重复使用。非青霉素过敏者最常用的一线抗生素组合依次是克拉霉素+阿莫西林(26.8%)、克拉霉素+甲硝唑(23.8%)、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21.3%)。而青霉素过敏者依次是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32.8%)和克拉霉素+甲硝唑(27.6%)。18位患者(6.1%)在既往治疗过程中因药物不良反应中断治疗,32位患者(10.9%)因非医疗性因素中断治疗。结论: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在幽门螺杆菌根除失败的患者中普遍存在。为了增加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需重视患者首次治疗选用的方案和既往所用方案,并对患者进行教育以提高依从性。第二部分初次上消化道内镜患者的内镜结果和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症状的相关性研究目的:内镜检查是目前发现上消化道疾病的最佳手段,特别是早期肿瘤和良性溃疡。我国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高,上消化道恶性肿瘤和消化性溃疡发病率也高,早期发现对疾病的结局和患者的生活将产生巨大影响,具有良好的成本效益比。本研究拟调查初次胃镜患者的内镜结果和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症状的相关性,为上消化道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对在仁济医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行初次胃镜检查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入选患者此前未在任何医院行胃镜检查,未做任何食管、胃、十二指肠手术,并能配合完成问卷调查。问卷调查信息覆盖患者一般情况、个人史和家族史、主诉症状和症状持续时间及既往胃病用药情况,然后记录患者内镜结果、病理结果和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分析症状与内镜诊断之间的联系。幽门螺杆菌感染由呼气试验、快速尿素酶试验和组织学三者中的两者阳性确定。结果:4491位患者纳入研究,基于内镜发现的胃癌发病率是1.0%,食管癌0.3%,消化性溃疡11.0%(十二指肠溃疡7.3%、胃溃疡2.8%、复合性溃疡0.9%),慢性胃炎86.1%。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是33.5%。内镜结果和幽门螺杆菌感染与主要症状有一定相关性,但与症状持续时间无关。有消化不良症状和报警症状的患者相对于无症状患者,内镜发现消化性溃疡或上消化道恶性肿瘤的风险增加,OR分别是1.46(95%CI:1.131.89)和2.59(95%CI:1.743.87)。有症状者(报警症状除外)相对于无症状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可能性降低,OR为0.620.71。结论:消化不良症状和报警症状与上消化道主要病变有正向联系,但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无正向联系,故不能因幽门螺杆菌感染而忽视内镜检查。我国内镜检查费用相对廉价,在遵循指南的同时,应根据个体化原则,重视内镜检查。

刘文忠,谢勇,陆红,成虹,曾志荣,周丽雅,陈烨,王江滨,杜奕奇,吕农华[9](2017)在《第五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文中提出由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和消化性溃疡学组主办的"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Maastricht-5共识研讨会暨第5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会"于2016年12月15—16日在浙江杭州召开。我国消化病学和Hp研究领域的专家和学组成员共80余人出席了会议。自2012年第4次全国Hp感染处理共识会议以来[1],国际上先后发表了3个重要的相关共识,分别是"幽门螺杆菌胃炎京都全球共识"[2](以下简称京都共识)、"多伦多成人

刘文忠,谢勇,陆红,成虹,曾志荣,周丽雅,陈烨,王江滨,杜奕奇,吕农华[10](2017)在《第五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文中认为由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幽门螺杆菌(Hp)和消化性溃疡学组主办的"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Maastricht-5共识研讨会暨第五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会"于2016年12月1516日在浙江杭州召开。我国消化病学和Hp研究领域的专家和学组成员共80余人出席了会议。自2012年第四次全国Hp感染处理共识会议以来[1],国际上先后发表了3个重要的相关共识,分别是《幽门螺杆

二、四环素试验检查胃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四环素试验检查胃癌(论文提纲范文)

(1)贝叶斯网状分析 ——初次治疗失败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再治疗的相关疗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Abbreviations
第一章 引言
    1.1 幽门螺杆菌简介
    1.2 幽门螺杆菌流行病学情况
    1.3 药敏试验参与的个体化治疗和经验治疗
    1.4 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方案
    1.5 贝叶斯网状meta分析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2.1 检索策略
    2.2 纳入标准
    2.3 文献数据提取及相关质量评价
    2.4 统计学方法
第三章 结果
    3.1 文献检索结果
    3.2 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
    3.3 方法质量学评价
    3.4 贝叶斯网状分析结果
        3.4.1 网状证据
        3.4.2 网状meta分析
        3.4.3 药物干预效果的概率排序
        3.4.4 一致性分析
第四章 讨论
    4.1 网状meta结果分析
    4.2 研究的局限性及展望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早期胃癌行内镜下治疗术后根除幽门螺旋杆菌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致谢

(2)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与抗生素耐药情况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中医学对Hp感染的认识
        1.1 病名
        1.2 病因病机
        1.3 中医证型
    2 中医药治疗Hp的现状
        2.1 单味中药的抗菌作用
        2.2 复方和成药的抗菌作用
        2.3 其他治疗
第二部分 Hp感染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研究
    1 研究目的
    2 资料与方法
        2.1 病例来源
        2.2 诊断标准
        2.2.1 西医诊断标准
        2.2.2 中医诊断标准
        2.3 纳入标准
        2.4 排除标准
    3 研究方法
        3.1 观察表的设计
        3.2 观察方法
        3.3 统计方法
    4 研究结果
        4.1 一般资料
        4.1.1 年龄分布
        4.1.2 性别分布
        4.2 Hp感染者的中医证型分布
        4.2.1 Hp感染者中医证型与性别的关系
        4.2.2 Hp感染者中医证型与年龄的关系
    5 讨论
第三部分 Hp感染者三种主要中医证型抗生素的耐药情况
    1 研究目的
    2 资料与方法
        2.1 病例来源
        2.2 诊断标准
        2.2.1 西医诊断标准
        2.2.2 中医诊断标准
        2.3 纳入标准
        2.4 排除标准
    3 研究方法
        3.1 Hp培养及药敏试验
        3.2 统计方法
    4 研究结果
        4.1 一般资料
        4.1.1 年龄分布
        4.1.2 性别分布
        4.1.3 中医证型分布
        4.2 Hp临床分离菌株抗生素耐药情况
        4.3 各中医证型中的Hp临床分离菌株耐药情况
        4.3.1 肝胃不和证Hp临床分离菌株耐药情况
        4.3.2 脾胃虚弱证Hp临床分离菌株耐药情况
        4.3.3 脾胃湿热证Hp临床分离菌株耐药情况
        4.3.4 各证型Hp临床分离菌株耐药情况比较
    5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中医证型辨证临床资料观察表
    附录2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3)四川部分地区不同治疗方案对幽门螺杆菌根治疗效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幽门螺杆菌与疾病的关系及根除治疗的相关进展(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4)14天改良序贯疗法对难治性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作用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研究背景
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幽门螺杆菌与胃肠外疾病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5)改良二联七天疗法在根治幽门螺杆菌感染初治患者中的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前言
        一、幽门螺杆菌的概述
        二、幽门螺杆菌的概念
        三、幽门螺杆菌的特性
        四、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危害
        五、幽门螺杆菌的易感人群及流行病学
        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断
        七、根除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适应症
        八、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
        九、幽门螺杆菌的根除标准
        十、胃酸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疗效的影响
        十一、幽门螺杆菌感染及治疗的现状
    第一章 方法
        1.1 资料与方法
        1.2 试验方法
    第二章 结果
    第三章 讨论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文献综述
    第一章 呋喃唑酮在幽门螺杆菌感染根治中的疗效及安全性
        1.1 有关呋喃唑酮的药物说明
        1.2 呋喃唑酮在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中的应用及疗效
        1.3 幽门螺杆菌对呋喃唑酮的耐药机制和耐药情况
        1.4 呋喃唑酮的不良反应
        1.5 含呋喃唑酮方案的一些争议
        1.6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成果
致谢

(6)安徽省专科医护人员对幽门螺杆菌感染诊疗的认知及应用情况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附录D

(7)优化二联疗法与铋剂四联疗法用于抗幽门螺杆菌初次治疗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临床研究
    2.1 对象
    2.2 方法
    2.3 结果
第三章 基础研究
    3.1 实验材料
    3.2 方法
    3.3 结果
第四章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我国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的现状和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8)幽门螺杆菌根治失败的医源性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部分
    绪论
    第一部分 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对幽门螺杆菌根除失败的影响
        1.1 引言
        1.2 对象与方法
        1.3 结果
        1.4 讨论
        1.5 结论
    第二部分 初次上消化道内镜患者的内镜结果和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症状的相关性
        2.1 引言
        2.2 对象与方法
        2.3 结果
        2.4 讨论
        2.5 结论
    全文总结
英文部分
    Overview
    Part Ⅰ Inappropriate use of antibiotics in Helicobacter pylori eradication failure
        1.1 Introduction
        1.2 Subjects and methods
        1.3 Results
        1.4 Discussion
        1.5 Conclusion
    Part Ⅱ Correlation of endoscopy findings and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and symptoms in patients undergoing the first upper 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y
        2.1 Introduction
        2.2 Object and methods
        2.3 Results
        2.4 Discussion
        2.5 Conclusion
    Summary
参考文献
附录 1
附录 2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10)第五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一、Hp根除指征
    【陈述1】不管有无症状和并发症, Hp胃炎是一种感染性疾病。
    【陈述2】根除Hp的获益在不同个体之间存在差异。
35岁、有报警症状、有胃癌家族史或胃癌高发区患者。'>【陈述3】Hp“检测和治疗”策略对未经调查消化不良 (uninvestigated dyspepsia) 处理是适当的。这一策略的实施应取决于当地上消化道肿瘤发病率、成本-效益比和患者意愿等因素。该策略不适用于年龄>35岁、有报警症状、有胃癌家族史或胃癌高发区患者。
    【陈述4】Hp胃炎可在部分患者中引起消化不良症状。
    【陈述5】在作出可靠的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断前, 必须排除Hp相关消化不良。
    【陈述6】Hp胃炎伴消化不良症状的患者, 根除Hp后可使部分患者的症状获得长期缓解, 是优选选择。
    【陈述7】Hp感染是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 不管溃疡是否活动以及是否有并发症史, 均应检测和根除Hp。
    【陈述8】根除Hp是局部阶段 (LuganoⅠ/Ⅱ期) 胃MALT淋巴瘤的一线治疗。
    【陈述9】服用阿司匹林或NSAID增加Hp感染患者发生消化性溃疡的风险。
    【陈述10】长期服用PPI会使Hp胃炎分布发生改变, 增加胃体胃炎发生的风险, 根除Hp可降低这种风险。
    【陈述11】有证据显示Hp感染与不明原因的缺铁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维生素B12缺乏症等疾病相关。在这些疾病中, 应检测和根除Hp。
    【陈述12】Hp胃炎可增加或减少胃酸分泌, 根除治疗可逆转或部分逆转这些影响。
    【陈述13】Hp与若干胃十二指肠外疾病呈正相关或负相关, 但这些相关的因果关系尚未证实。
    【陈述14】根除Hp可显着改善胃黏膜炎性反应, 阻止或延缓胃黏膜萎缩、肠化生的发生和发展, 部分逆转萎缩, 但难以逆转肠化生。
二、Hp感染的诊断
    【陈述1】临床应用的非侵入性Hp检测试验中, 尿素呼气试验是最受推荐的方法, 单克隆粪便抗原试验可作为备选, 血清学试验限于一些特定情况 (消化性溃疡出血、胃MALT淋巴瘤和严重胃黏膜萎缩) 。
    【陈述2】若患者无活组织检查 (以下简称活检) 禁忌, 胃镜检查如需活检, 推荐快速尿素酶试验作为Hp检测方法。最好从胃窦和胃体各取1块活检。不推荐快速尿素酶试验作为根除治疗后的评估试验。
    【陈述3】因消化不良症状行胃镜检查无明显胃黏膜病变者也应行Hp检测, 因为这些患者也可能有Hp感染。
    【陈述4】多数情况下, 有经验的病理医师行胃黏膜常规染色 (HE染色) 即可作出Hp感染诊断。存在慢性活动性胃炎而组织学检查未发现Hp时, 可行特殊染色检查。
    【陈述5】如准备行Hp药物敏感试验, 可采用培养或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
    【陈述6】随着内镜新技术的发展, 内镜下观察Hp感染征象已成为可能。但这些方法需要相应设备, 检查医师需接受相关培训, 其准确性和特异性也存在较大差异, 因此目前不推荐常规应用。
    【陈述7】除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测外, Hp检测前必须停用PPI至少2周, 停用抗菌药物、铋剂和某些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至少4周。
    【陈述8】Hp根除治疗后, 应常规评估其是否根除。
    【陈述9】评估根除治疗后结果的最佳方法是尿素呼气试验, 粪便抗原试验可作为备选。评估应在治疗完成后不少于4周进行。
三、Hp的根除治疗
    【陈述1】Hp对克拉霉素、甲硝唑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 (包括多重耐药率) 呈上升趋势, 耐药率有一定的地区差异。
    【陈述2】目前Hp对阿莫西林、四环素和呋喃唑酮的耐药率仍很低。
15%的地区, 经验治疗不推荐含克拉霉素和甲硝唑的非铋剂四联疗法。'>【陈述3】Hp对克拉霉素和甲硝唑双重耐药率>15%的地区, 经验治疗不推荐含克拉霉素和甲硝唑的非铋剂四联疗法。
    【陈述4】目前推荐铋剂四联 (PPI+铋剂+2种抗菌药物) 作为主要的经验治疗根除Hp方案 (推荐7种方案) 。
    【陈述5】除含左氧氟沙星的方案不作为初次治疗方案外, 根除方案不分一线、二线, 应尽可能将疗效高的方案用于初次治疗。初次治疗失败后, 可在其余方案中选择一种方案进行补救治疗。方案的选择需根据当地的Hp抗菌药物耐药率和个人药物使用史, 权衡疗效、药物费用、不良反应和药物可获得性。
    【陈述6】含左氧氟沙星的方案不推荐用于初次治疗, 可作为补救治疗的备选方案。
    【陈述7】补救方案的选择应参考以前用过的方案, 原则上不重复原方案。如方案中已应用克拉霉素或左氧氟沙星则应避免再次使用。
    【陈述8】推荐经验性铋剂四联治疗方案疗程为10 d或14 d。
    【陈述9】不论初次治疗或补救治疗, 如需选择含克拉霉素、甲硝唑或左氧氟沙星的三联方案, 应进行药物敏感试验。
    【陈述10】抑酸剂在根除方案中起重要作用, 选择作用稳定、疗效高、受CYP2C19基因多态性影响较小的PPI, 可提高根除率。
    【陈述11】青霉素过敏者推荐的铋剂四联方案抗菌药物组合为: (1) 四环素+甲硝唑; (2) 四环素+呋喃唑酮; (3) 四环素+左氧氟沙星; (4) 克拉霉素+呋喃唑酮; (5) 克拉霉素+甲硝唑; (6) 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
四、Hp感染与胃癌
    【陈述1】目前认为Hp感染是预防胃癌最重要的可控危险因素。
    【陈述2】胃黏膜萎缩和 (或) 肠化生发生前实施Hp根除治疗可更有效地降低胃癌发生风险。
    【陈述3】血清胃蛋白酶原和Hp抗体联合检测可用于筛查有胃黏膜萎缩的胃癌高风险人群。
    【陈述4】根除Hp预防胃癌在胃癌高发区人群中有成本-效益比优势。
    【陈述5】在胃癌高发区人群中, 推荐Hp“筛查和治疗”策略。
    【陈述6】推荐在胃癌高风险个体筛查和根除Hp。
    【陈述7】根除Hp后有胃黏膜萎缩和 (或) 肠化生者需要随访。
    【陈述8】应提高公众预防胃癌的知晓度。
    【陈述9】有效的Hp疫苗将是预防感染的最佳措施。
五、特殊人群Hp感染
    【陈述1】不推荐对14岁以下儿童行常规检测Hp。推荐对消化性溃疡儿童行Hp检测和治疗, 因消化不良行内镜检查的儿童建议行Hp检测和治疗。
70岁) 根除Hp治疗药物不良反应风险增加, 因此对老年人根除Hp治疗应进行获益-风险综合评估, 个体化处理。'>【陈述2】老年人 (年龄>70岁) 根除Hp治疗药物不良反应风险增加, 因此对老年人根除Hp治疗应进行获益-风险综合评估, 个体化处理。
六、Hp感染与胃肠道微生态
    【陈述1】Hp根除治疗可短期影响肠道菌群, 其远期影响尚不明确。
    【陈述2】某些益生菌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Hp根除治疗引起的胃肠道不良反应。
    【陈述3】益生菌是否可提高Hp根除率尚有待更多研究证实。

四、四环素试验检查胃癌(论文参考文献)

  • [1]贝叶斯网状分析 ——初次治疗失败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再治疗的相关疗法[D]. 刘子玥. 延安大学, 2021(09)
  • [2]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与抗生素耐药情况分析[D]. 柯友兰.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0(10)
  • [3]四川部分地区不同治疗方案对幽门螺杆菌根治疗效的临床研究[D]. 谭玲. 西南医科大学, 2020(11)
  • [4]14天改良序贯疗法对难治性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作用的初步研究[D]. 刘静. 山东大学, 2020(02)
  • [5]改良二联七天疗法在根治幽门螺杆菌感染初治患者中的疗效研究[D]. 韦丽秋. 南方医科大学, 2019
  • [6]安徽省专科医护人员对幽门螺杆菌感染诊疗的认知及应用情况调查[D]. 张雨婷. 蚌埠医学院, 2019(01)
  • [7]优化二联疗法与铋剂四联疗法用于抗幽门螺杆菌初次治疗的对比研究[D]. 杨婧.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2019(03)
  • [8]幽门螺杆菌根治失败的医源性因素研究[D]. 李慧一. 上海交通大学, 2018(01)
  • [9]第五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J]. 刘文忠,谢勇,陆红,成虹,曾志荣,周丽雅,陈烨,王江滨,杜奕奇,吕农华. 中华内科杂志, 2017(07)
  • [10]第五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J]. 刘文忠,谢勇,陆红,成虹,曾志荣,周丽雅,陈烨,王江滨,杜奕奇,吕农华. 胃肠病学, 2017(06)

标签:;  ;  ;  ;  ;  

胃癌的四环素试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