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输放射性包装物表面污染监测方法探讨

运输放射性包装物表面污染监测方法探讨

一、运输放射性货包表面污染监测方法讨论(论文文献综述)

马国学,宋志艳,赵广翠,曾利萍,高鹏,黄微[1](2021)在《2006—2020年北京市放射性物品运输监测情况分析及评价》文中研究说明运输监测是放射性物品运输过程中重要环节,涉及起运前、运输中及抵达后全过程,要做好运输监测工作,需要辐射监测机构积极参与,还需要做好放射性物品运输监测工作的监督。北京市是国内放射性物品集散地之一,监测工作量大,出具监测报告数量多,采用航空运输方式的货包数量占比较大,医用用途运输监测为主导。本文通过介绍放射性物品运输监测工作开展,并分析2006—2020年放射性物品运输监测情况,探讨监测工作中需关注问题及处理方式,为辐射监测工作机构开展监测工作及做好放射性物品运输管理提供思路。

杨波[2](2021)在《放射性废渣运输过程中的环境管理》文中研究指明历年伴生放射性矿调查中发现,不少废渣中的放射性核素活度比环境样品要高出几个数量级,部分废渣铀钍系单个核素放射性核素浓度远大于1 Bq/g的管理值。本文从废渣分类管理角度出发,研究按放射性核素浓度进行对废渣划分,再探讨如何在废渣运输过程中采用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手段避免其不对周边环境产生放射性污染;研究中对放射性废渣的包装、运输线路选择、运输期间道路的管理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探讨,以便于日常工作中对该类废渣运输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曾铁军[3](2021)在《面向放射性物品运输的个体自主安全智能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传统核安保技术存在着保护范围有限,保护力度、保护精细度不够充分的问题,其本质是目前的实物保护技术相对于被保护的对象而言,是一种外在的被动监控手段。放射性物品自身既不能感知面临的危险,也不具备基本应对能力。基于此,本文把当前最新的信息技术引入到核安保领域,以现有的核安保技术为基础,开展放射性物品个体自主智能核安保关键技术的研究。即在放射性容器上加装智能电子设备,使其能感知自身面临的危险,并按照一定逻辑作出判断,进而实施自我保护的措施。以信息物理融合系统为技术原型对象,开展“非授权接近”探测、“非授权移动”探测技术研究,建立基于个体自主安全智能的面向放射性物品运输的新型安保系统,提升安保能力。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个体自主安全智能概念与体系。针对传统核安保技术的被动保护问题,在物联网等新技术出现的条件下,提出个体自主安全智能的概念。借鉴《放射源安保》对安保措施执行目标的分类,将放射性物品的自主安全智能可以划分为两个安全等级,并进一步建立外在安全系统能力与内在安全智能相结合的放射性物品安保能力级别。基于个体自主安全智能技术,采用CPS(Cyber Physical System,简写CPS)嵌套结构,提出了信息物理融合的新型核安保体系。(2)基于视频与红外的非授权接近纵深防御模型与方法。IAEA(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简写IAEA,国际原子能机构)要求基本型、增强型、额外型安保等级的放射性物品运输安保系统都需要提供对包裹的非授权接近的立即探测。对放射性物品车载运输的典型威胁场景展开分析,将入侵者接近放射性物品分成三个阶段:由极远处移动至车门、破坏车门进入车厢、车厢内接近放射性物品容器。根据三个阶段提出含有控制区域、保护区域、核心区域的纵深防御模型。单一的接近探测方式可能存在误判或者漏检,为了提高非授权接近探测结果的准确率,提出了基于有限状态机的非授权接近决策方法,可以获得系统正常、正常巡检、非授权接近预警、非授权接近告警、灵敏度配合和装置故障告警等决策结果。(3)基于RSSI(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or,简写为RSSI)的IAEA-Ⅰ型非授权移动探测方法。IAEA要求在基本型(即IAEA-Ⅰ)安保等级的放射性物品运输安保系统需要提供对包裹的非授权移动的探测。按照探测距离由近至远的顺序,提出基于空间投影角的非授权移动探测方法、基于面积比较法的非授权移动探测方法和基于失效检测的非授权移动探测方法。三种方法可以叠加使用,以提高非授权移动探测的可靠性。基于空间投影角的非授权移动探测方法是将RSSI值转换为距离,进而建立车厢内的空间长方体。将移动的放射性物品节点与其在空间长方体内的两个投影点连接成三角形,再根据空间投影角判断是否移动至车厢外。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放射性物品离开车厢距离达到0.25米将会被探测到,现场实验表明该距离将达到2.4米。基于面积比较法的非授权移动探测方法是忽略放射性物品节点与锚节点之间的高度差。该节点与锚节点组成的四个三角形面积之和减去车厢面积的值大于零,则认为其离开了车厢。仿真结果表明,放射性物品离开车厢距离达到1.04米将会被探测到。放射性物品非授权移动到了较远处,导致放射性物品节点与车厢内的相关节点之间通信失效,则认为其发生了非授权移动。为了节约能量和提高检测精度,本文提出一种现场响应失效检测方法,即先使用Push模型,当测量得到怀疑的结果时,由pull模型进一步确认失联。失效检测算法中的超时阈值与运输安保等级挂钩,并提出了具体的量化方案。现场试验表明本方法是有效的,失效报警的最远距离达到26米。(4)基于UWB(Ultra Wide Band)的IAEA-Ⅱ型尝试非授权移动探测模型及方法。IAEA要求在增强型(即IAEA-Ⅱ)安保等级的放射性物品运输安保系统需要提供对包裹的尝试非授权移动的探测。针对运输车厢内放射性物品容器的平移和转动导致的尝试非授权移动,提出了基于UWB信号的协作式尝试非授权移动探测方法,解决了放射性物品金属容器本身导致的遮挡问题。仿真试验表明该算法稳定、误差较小。对于平行移动:三个标签的最大误差不到6厘米;对于转动:放射性物品容器倾角误差达到1.5°。(5)基于个体自主安全智能的车载运输安保系统。基于放射性物品自主安全智能、北斗定位等技术,设计了放射性物品车载运输过程的安保系统,实现了感知、预警、延迟和报警等功能,提高了运输安全性。为了提高车载安保中心的警报评估概率,采取的优化措施包括划分报警信号优先级、优化声光报警形式、视频联动、警卫培训及加强组织管理。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定量分析了这些措施对EASI方法中警报评估概率的影响。论文对面向放射性物品运输的个体自主安全智能关键技术进行研究,研究成果可指导设计、建立新型运输安保系统,有效提升系统安保水平。

郑宇,张延辉,张建鑫,付博新,耿杰哲,杨明,潘亚兰,陈江涛[4](2021)在《滨海核电大件码头用于乏燃料运输的改造内容》文中研究表明海运在内的多模式联运体系是未来乏燃料外运的发展方向。我国滨海核电厂在初期就规划、设计和建设了用于运输核电厂大件设备的码头,多模式联运体系可利用核电码头转运乏燃料。为满足乏燃料转运需要,经调研和分析,结合船舶靠离泊等条件进行综合评价,梳理出核电码头的改造内容。结果表明,各核电业主应聚焦核材料实物保护、船舶靠离泊条件、货包接卸工艺等方面,围绕码头平面尺度及结构、作业工艺、辅助生产设施和管理体系等内容开展核电大件码头的改造工作,以确保未来乏燃料能够及时外运。

王冠喆,张学东,李小飞,高健夫[5](2020)在《运入甘肃境内某核电基地放射性废物辐射水平监测》文中提出为确保甘肃省核与辐射环境安全,根据监管要求对运入甘肃省境内的某核电基地放射性废物进行了辐射水平监测,监测结果显示,该批次放射性废物γ辐射剂量率最高为2.48E+1±2.1μSv/h,α、β表面污染水平最高为8.57E-1±4.9E-2Bq/cm2,监测结果满足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运输车辆辐射屏蔽层完整。

苏艾玲[6](2018)在《放射性物品运输法规在核燃料运输中的实际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文中以田湾核电站进口的俄罗斯核燃料组件在我国境内运输活动组织实施为实例,探讨了放射性物品运输法规对境外一类放射性物品在运输资质、运输容器使用、核与辐射安全分析报告书编制、委托监测、启运备案及具体运输组织方面的实际指导意义,以供非经营性放射性物品运输单位参考;针对实际运输活动中暴露出的问题进行了经验反馈,以期引发国家相关监督、执法部门的关注,从而优化工作方法,提高一类放射性物品的运输效率。

庄大杰,闫峰,王学新,孟东原[7](2016)在《我国在放射性物质运输货包辐射监测中存在的问题》文中指出目的为确保放射性物质货包运输的安全,必须开展对货包的辐射监测工作,以保证货包满足GB 11806-2004的相关要求。方法针对货包辐射监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文章从标准理解、仪器适用性、测量方法,并结合一些模拟计算结果进行了对照、分析和探讨。结果通过分析发现,在货包表面测量位置的认定、表面中子剂量当量率的准确测量、不均匀场中探测器的合理选择等方面,反映出实际监测工作与标准要求上存在困难。结论要使我国在对放射性物质运输货包的辐射监测与标准要求相一致,需要从提高测量技术能力和完善标准内容两方面作工作。

谭经耀[8](2016)在《华南地区核电站乏燃料离堆贮存设施选址研究》文中指出目前支撑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能源仍然是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但是近年来随着化石能源的日益枯竭,以及由于化石燃料过度使用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愈演愈烈,清洁高效的核能成为国家能源保障的战略组成部分,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最近十余年来,我国核电站工程建设得以繁荣发展,陆续有核电机组批量投入使用运行。同时,源源不断产生的核乏燃料也在不断地累积。结合我国的核燃料后处理技术发展和燃料后端处理战略,抓紧建设乏燃料离堆贮存设施是十分迫切的。根据我国核电站的区域性分布特点,并考虑到核电站乏燃料长途运输的诸多限制性因素,在我国采取区域性离堆贮存设施的建设是比较符合各方利益的最佳策略。乏燃料离堆贮存设施的选址是一项综合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在满足法规、政策、社会、地理等多方面安全要求的基础上,应考虑厂址选择的经济性,其中重点是本区域内各核电站与选定离堆贮存设施间的运输费用的比较。本文以华南地区5座核电站的离堆贮存设施为研究对象,调研了这些核电站在未来20年内的乏燃料外运需求,从而确定乏燃料离堆贮存设施的建设规模。结合当前的乏燃料运输方式,经过定量化的运输费用经济性对比分析,最终选定大亚湾核电基地作为华南地区乏燃料离堆贮存设施首选地,对我国将来开展乏燃料离堆贮存设施的选址和建设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王丽姣,陆正,王绍林[9](2015)在《关于放射性物品运输辐射监测方法的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放射性物品运输中的辐射监测是保障放射性运输安全的重要手段,国内法规规定放射性物品在运输过程中必须实施辐射监测。当前,国内的辐射监测部门均按照各自制定的辐射监测方法来开展放射性物品运输监测,监测方法的差异为辐射安全监管工作带来诸多的不便,因此编制统一的放射性物品运输监测技术规范势在必行。本文结合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多年开展放射性物品运输监测取得的实际经验,参考国内外相关法规标准及实践经验,提出了一套放射性物品运输辐射监测的参考方法。该方法的提出,对今后开展同类工作以及制定放射性物品运输监测技术规范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韩巧叶,刘庆云[10](2015)在《北京市放射性物质监测概况及思考》文中提出介绍了北京市近三年放射性物质运输监测概况及遇到的相关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给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二、运输放射性货包表面污染监测方法讨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运输放射性货包表面污染监测方法讨论(论文提纲范文)

(2)放射性废渣运输过程中的环境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1 废渣分类及包装
    1.1 废渣分类
        1.1.1 含铀品位较高的废渣暂存
        1.1.2 放射性废渣的建库掩埋
        1.1.3 免管废渣的资源化利用
        1.1.4 无限制开放或使用土地剩余核素
    1.2 废渣包装
        1.2.1 放射性废渣包装
        1.2.2 一般污染物包装
        1.2.3 机械设备包装
        1.2.4 包装过程中的个人剂量管理
2 车辆运输清洁
    2.1 车辆保养、保洁
    2.2 车辆清污
3 道路运输路线选择原则
4 运输管理
    4.1 运输登记制度
    4.2 运输车辆管理
5 运输监测
    5.1 运输车辆监测
    5.2 运输道路监测
6 运输过程应急处置

(3)面向放射性物品运输的个体自主安全智能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
        1.2.2 国内
    1.3 IAEA放射性物品运输安保目标与要求
    1.4 课题来源及内容安排
第2章 个体自主安全智能概念与体系
    2.1 个体自主安全智能的概念
        2.1.1 传统核安保技术特点
        2.1.2 新型威胁及新技术的出现
        2.1.3 个体自主安全智能
    2.2 基于个体自主安全智能理论的安保级别分析
        2.2.1 传统安保级别划分
        2.2.2 基于个体自主安全智能的安保级别
        2.2.3 个体自主安全智能与传统安保融合的安保级别
    2.3 基于个体自主安全智能的新型信息物理融合安保体系
        2.3.1 信息物理融合
        2.3.2 新型安保体系
        2.3.3 新型安保体系的特点与优势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视频与红外的非授权接近纵深防御模型与方法
    3.1 IAEA非授权接近探测需求与分析
    3.2 非授权接近探测技术概述
    3.3 基于视频与红外的非授权接近纵深防御模型与方法
        3.3.1 基于视频与红外的非授权接近纵深防御模型
        3.3.2 视频人体目标探测算法及实验分析
        3.3.3 基于有限状态机的非授权接近探测决策
    3.4 有效性分析
        3.4.1 有效探测概率分析
        3.4.2 漏报率分析
        3.4.3 实例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RSSI的 IAEA-Ⅰ型等级非授权移动探测方法
    4.1 IAEA-Ⅰ型等级非授权移动探测需求与分析
    4.2 移动探测技术概述
    4.3 基于RSSI实现的IAEA-Ⅰ型等级非授权移动探测方法
    4.4 实验与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UWB的 IAEA-Ⅱ型尝试非授权移动探测模型及方法
    5.1 IAEA-Ⅱ等级尝试非授权移动探测需求与分析
    5.2 UWB移动探测技术概述
    5.3 MPC增强型安保等级尝试非授权移动探测方法
    5.4 实验及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基于个体自主安全智能的车载运输安保系统
    6.1 放射性物品车载运输特点
    6.2 基于个体自主安全智能安保系统设计原则
    6.3 基于放射性物品自主安全智能的车载运输安保系统设计
    6.4 基于FAHP的安保中心警报评估概率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5)运入甘肃境内某核电基地放射性废物辐射水平监测(论文提纲范文)

1 测量仪器
2 测量操作过程
    2.1 监测点位确定
    2.2 测量方法
3 监测结果
4 结论

(6)放射性物品运输法规在核燃料运输中的实际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背景介绍
2 俄供核燃料运输工作适用指导法规概述
    2.1 适用法规介绍
    2.2 实际应用情况
3 运输容器适用法规条款及实际应用
    3.1 适用法规条款介绍
        3.1.1《条例》中的相关规定
        3.1.2《许可管理办法》中的相关规定
    3.2 实际应用情况
4 企业运输资质适用法规条款及实际应用
    4.1 适用法规条款介绍
        4.1.1《条例》中的相关规定
        4.1.2《许可管理办法》中的相关规定
        4.1.3《道路运输管理规定》中的相关规定
    4.2 实际应用情况
5 从业人员资质适用法规条款及实际应用
    5.1 适用法规条款介绍
    5.2 实际应用情况
6 专用车辆适用法规条款及实际应用
    6.1 适用法规条款介绍
    6.2 实际应用情况
7 核与辐射安全分析报告书适用法规条款及实际应用
    7.1 适用法规条款介绍
        7.1.1《条例》中的相关规定
        7.1.2《许可管理办法》中的相关规定
        7.1.3《道路运输管理规定》中的相关规定
        7.1.4《监督管理办法》中的相关规定
    7.2 实际应用情况
8 委托监测及启运备案适用法规条款及实际应用
    8.1 适用法规条款介绍
        8.1.1《条例》中的相关规定
        8.1.2《许可管理办法》中的相关规定
    8.2 实际应用情况
9 运输实施适用法规条款及实际应用
    9.1 适用法规条款介绍
    9.2 实际应用情况
1 0 结论
1 1 经验反馈
    1 1.1 规范启运前委托监测的收费标准
    1 1.2 开通绿色渠道, 优化启运备案流程

(7)我国在放射性物质运输货包辐射监测中存在的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 GB 11806对货包辐射监测的相关要求
2 货包辐射水平监测中存在的问题和探讨
    2.1 货包表面监测位置的认定
    2.2 中子辐射监测的困难
        2.2.1 中子辐射监测的可靠性
        2.2.2 货包表面的中子周围剂量当量率难以测量
    2.3 对探测器的选择
    2.4 货包表面污染水平的监测优化
3 小结

(8)华南地区核电站乏燃料离堆贮存设施选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我国的核电发展现状
    1.2 乏燃料的贮存与后处理
        1.2.1 湿式贮存
        1.2.2 干式贮存
        1.2.3 离堆贮存的发展方向
    1.3 我国的乏燃料后接收处理能力
    1.4 乏燃料离堆贮存设施建设的必要性
    1.5 本章小结
2 乏燃料离堆贮存设施的厂址初选
    2.1 乏燃料离堆贮存设施厂址选择的考虑因素
        2.1.1 技术可行性
        2.1.2 安全可靠性
        2.1.3 环境相容性
        2.1.4 经济合理性
    2.2 乏燃料离堆贮存设施厂址选择策略分析
        2.2.1 我国核电站的区域分布特点
        2.2.2 我国核电站的业主归属
        2.2.3 离堆贮存设施分区域建设策略
    2.3 华南地区乏燃料离堆贮存设施厂址初选
    2.4 本章小结
3 华南地区乏燃料离堆贮存需求分析
    3.1 大亚湾核电站
    3.2 岭澳核电站
    3.3 阳江核电站
    3.4 台山核电站
    3.5 防城港核电站
    3.6 汇总
    3.7 本章小结
4 乏燃料运输和贮存安全分析
    4.1 乏燃料运输时的货品特性
        4.1.1 容器本体
        4.1.2 密封盖
    4.2 乏燃料运输方式
        4.2.1 公路运输
        4.2.2 铁路运输
        4.2.3 海路运输
    4.3 乏燃料运输的法律法规要求
        4.3.1 运输中的隔离
        4.3.2 运输中的摆放
        4.3.3 中转存放
        4.3.4 各种运输方式的附加要求
    4.4 乏燃料运输经验与反馈
        4.4.1 乏燃料运输的对外协调与联系
        4.4.2 车队的内部管理
        4.4.3 管理成果
    4.5 乏燃料运输线路选择方案
        4.5.1 公路运输
        4.5.2 铁路运输
        4.5.3 海路运输
    4.6 本章小结
5 不同厂址的运输费用对比分析
    5.1 乏燃料运输成本组成
    5.2 费用分析
    5.3 费用比较
        5.3.1 离堆贮存设施选在大亚湾核电站
        5.3.2 离堆贮存设施选在阳江核电站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10)北京市放射性物质监测概况及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北京市放射性物质运输监测概况
    1.1 北京市近五年运输量统计
    1.2 北京市常见货包
        1.2.1 B (U) 型货包
        1.2.2 A型货包
        1.2.2. 1 中子源的A型货包。
        1.2.2. 2 β及γ源的A型货包。
        1.2.3 例外货包 (UN2910)
2 货包监测内容与程序
    2.1 监测内容
    2.2 监测程序
3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1 监测条件有限, 货包之间存在干扰
    3.2 装载尺寸与放大系数的确定问题
    3.3 无统一的货包监测方法
    3.4 托运人对标准理解不足
    3.5 如何便捷高效地监测
4 结论

四、运输放射性货包表面污染监测方法讨论(论文参考文献)

  • [1]2006—2020年北京市放射性物品运输监测情况分析及评价[J]. 马国学,宋志艳,赵广翠,曾利萍,高鹏,黄微. 中国辐射卫生, 2021(04)
  • [2]放射性废渣运输过程中的环境管理[J]. 杨波. 广东化工, 2021(13)
  • [3]面向放射性物品运输的个体自主安全智能关键技术研究[D]. 曾铁军. 南华大学, 2021
  • [4]滨海核电大件码头用于乏燃料运输的改造内容[J]. 郑宇,张延辉,张建鑫,付博新,耿杰哲,杨明,潘亚兰,陈江涛. 水运工程, 2021(03)
  • [5]运入甘肃境内某核电基地放射性废物辐射水平监测[J]. 王冠喆,张学东,李小飞,高健夫. 甘肃科技, 2020(10)
  • [6]放射性物品运输法规在核燃料运输中的实际应用[J]. 苏艾玲. 物流工程与管理, 2018(03)
  • [7]我国在放射性物质运输货包辐射监测中存在的问题[J]. 庄大杰,闫峰,王学新,孟东原. 中国辐射卫生, 2016(04)
  • [8]华南地区核电站乏燃料离堆贮存设施选址研究[D]. 谭经耀. 上海交通大学, 2016(03)
  • [9]关于放射性物品运输辐射监测方法的探讨[A]. 王丽姣,陆正,王绍林. 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第四卷)——中国核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5册(核材料分卷、辐射防护分卷), 2015
  • [10]北京市放射性物质监测概况及思考[J]. 韩巧叶,刘庆云.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5(04)

标签:;  ;  ;  

运输放射性包装物表面污染监测方法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