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气中二氧化硫脱除方法简介

烟气中二氧化硫脱除方法简介

一、烟道气中二氧化硫去除方法简介(论文文献综述)

李伟[1](2021)在《火电机组脱硫CEMS系统升级改造的策略与应用》文中指出湿法脱硫是我国煤电行业的主导技术,由于湿法脱硫烟气排放过饱和,含有大量的水分,对SO2的测定带来巨大的干扰。利用现有的SO2测量方法,特别是针对超低排放的湿法脱硫技术,需要考虑烟气中水分的影响。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后烟气冷凝水的pH值为2,低于脱硫浆液,说明脱硫后烟气携带的水中溶解了部分SO2。为了避免水的干扰,红外线在线连续排放监测系统(CEMS)配备了一个除水装置。采用传统的冷凝水脱除方法时,冷凝水溶解SO2,导致烟气中SO2浓度相对较低。采用适当的除水方法,可有效避免因SO2溶于凝析水而引起的测量误差。

宋蓓[2](2021)在《分析仪表在烟气脱硫脱硝装置中的应用》文中认为随着环保部门对于排放污染物的限定值要求的不断提高,针对脱硫脱硝除尘装置中分析仪表的配置进行了研究,详细论述了配置分析仪表的必要性。结合项目实际数据,探讨了关键分析仪表的选型,优化了脱硫脱硝除尘装置操作控制、提高了脱硫脱硝率。应用表明:自控系统运行安全、稳定,烟气达到排放要求。

钟浦城[3](2021)在《危废焚烧系统烟囱红烟排放原因分析及治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危险废物焚烧处理具有无害化、资源化、减容化迅速的优点,近年来在我国得到快速发展,危险废弃炉数量日益增多,危险废物焚烧系统的污染物达标排放受到公众的广泛关注。在目前环保部门密切关注危废焚烧排放烟气中常规污染物和二恶英等污染因子达标排放的同时,某些危废焚烧炉烟囱排出的带色烟气的视觉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本文重点针对某危废焚烧企业的烟囱出现的红烟等有色烟羽排放问题,对红烟发生的机理及其控制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主要内容包括:(1)排查危废焚烧系统烟囱排放红烟的原因。通过分析各种有色烟羽形成的可能途径,发现红烟与烟气中的红色的三价铁化合物有关。而形成红烟的主要成因为布袋除尘器出口烟气中颗粒物中Fe元素含量较高,这部分含Fe颗粒物在脱酸塔吸收液中絮凝生长,形成了粒径更大的红色颗粒物,最后随烟气排放到大气中形成红烟。(2)基于分形理论,采用实验法和计算机模拟相结合,研究Fe(OH)3絮状物的生长规律;基于MATLAB平台开发了模拟Fe(OH)3絮状物生长的DLA模型;通过实验法得出Fe3+浓度和反应时间与絮状物大小和紧密程度呈正相关,而吸收液流动速度与絮状物大小和紧密程度呈负相关。(3)采用物理过滤降低脱酸塔吸收液中颗粒物的浓度,从源头阻断烟囱红烟生成途径。对于物理过滤无法过滤去除的小粒径有色颗粒物,使用化学试剂改性来消除烟气排放过程中的红烟,并建立了自动加药装置与红烟在线监控平台相结合的消除红烟装置,实现对红烟现象的实时监控和快速消除。过滤与化学药剂两者共同作用,成功解决该焚烧系统的红烟问题。论文通过理论分析、实验排查、采样分析,明确了该危废焚烧厂红烟生成的途径,提出了过滤、化学消色和图像识别相结合的综合解决方案,解决了危废焚烧厂的环保运行难题,对于固废焚烧中有色烟羽治理提供了一条现实可行的治理途径,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高生军,段俊,赵玲[4](2021)在《燃煤烟气脱硫脱硝脱碳一体化技术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长期以来一直以煤炭为主要能源,其燃烧排放的SOx和NOx是大气环境中主要的污染物,而CO2的大量排放也会导致一系列环境问题的出现.本文总结了燃煤烟气的净化方法,重点介绍了吸附法、吸附机理、传统吸附剂以及新型吸附剂、影响吸附效果的因素和吸附剂循环再生情况.最后总结了吸附剂目前存在的一些缺陷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唐伟[5](2021)在《贫氧法制硫酸新工艺》文中研究指明

赵琰[6](2021)在《华电宿州630MW电厂脱硫工艺改造优化》文中研究表明

王乐[7](2021)在《1000MW超超临界机组脱硫增效项目改造研究》文中提出

彭越[8](2021)在《燃煤可过滤和可凝结颗粒物中汞的迁移转化规律研究》文中指出煤炭作为我国能源的支柱产业,产生排放的颗粒物对大气中颗粒物的影响无法忽视。随着超低排放技术的提出和发展,燃煤电厂烟气中的颗粒物显着降低。燃煤产生的颗粒物总量被称为总颗粒物(Total particulate matter,TPM),其中包含了可过滤颗粒物(Filterable particulate matter,FPM)和可凝结颗粒物(Condensable particulate matter,CPM),现有的研究更多的侧重于可过滤颗粒物的排放。由于超低排放技术的应用,燃煤电厂排放的可凝结颗粒物的浓度甚至要比可过滤颗粒物的浓度更高。对颗粒物中重金属的研究发现,可过滤颗粒物和可凝结颗粒物中均含有重金属汞。本研究首先对可过滤颗粒物和可凝结颗粒物的测试方法进行研究,其次,根据对电厂烟气和实验室产生的真实烟气中的不同粒径的可过滤颗粒物和可凝结颗粒物中含有的汞的化学形态进行实验研究并且通过热力学平衡计算验证实验机理。本研究解决了两个技术问题(1)烟气湿度对颗粒物的粒径分布采样准确性的影响,(2)分析不同粒径的颗粒物中含有的汞的化学形态。与此同时,探索了两个科学问题(1)温度和过量空气系数对可凝结颗粒物的粒径分布,化学形态和总质量的影响(2)可过滤颗粒物和可凝结颗粒物中的汞的粒径分布和化学形态,并且在安装了改性飞灰喷射脱汞系统的1000 MW电厂中对颗粒物粒径分布的影响和汞在不同粒径颗粒物中的分布和化学形态进行分析。在实验室中使用低压荷电撞击器(Eletrical low pressure impactor+,ELPI+)研究了在不同湿度条件下的颗粒物的粒径分布。结果表明,颗粒物的总浓度随湿度的增加而增加。异相冷凝导致大于0.02 μm的颗粒物增加,小于0.02μm的颗粒物减少。水蒸气的冷凝会导致0.1 μm大小的颗粒物数量显着增加。颗粒物的碰撞聚结会导致粒径大于2 μm的颗粒物数量显着增加。当相对湿度低于33.4%时,可以使用Nafion干燥管降低湿度水平,并获得近似准确的颗粒物采样结果。对于超过33.4%的相对湿度条件,必须同时使用稀释器和Nafion干燥管进行除湿,以确保获得准确的结果。通过分析湿度对可过滤颗粒物的测量结果的影响,发现湿度对采样结果的影响主要存在三种机理。异相冷凝、气化冷凝、颗粒物碰撞-凝聚。随着温度和过量空气系数的增高,可凝结颗粒物的浓度也会有所上升。异相冷凝会导致可凝结颗粒物中的整个粒径段的颗粒物增加,而均相冷凝则仅仅导致较细颗粒物的增加。在煤炭燃烧过程中,破碎、凝并、蒸发以及冷凝是颗粒物的主要形成机理,由上述机理决定生成的可过滤颗粒物和可凝结颗粒物是电厂排放的一次颗粒的主要形式。通过将低压荷电撞击器采样装置与美国环保署(EPA)202方法(干式冲击法)结合在一起,研究了采样温度和空气过剩系数对可凝结颗粒物的总质量,化学形态和粒径分布的影响。可凝结颗粒物的总质量随采样温度和过量空气系数的增加而增加。具体而言,可凝结颗粒物的总浓度为10.51-39.93 mg/m3,其中有机物的质量分数在8.74至49.80%范围内变化,可凝结颗粒物中的有机成分含量由高到低遵循烷烃/烯烃(62.6-78.6%)、含氧挥发性有机化合物(OVOCs)(19.7-35.4%)和芳香烃(5.6%)排列顺序。与其他无机物质(如HCl和NOx)相比,SO3更倾向于转化为可凝结颗粒物。可凝结颗粒物粒径分布表明,异相凝结对颗粒物的粒径不敏感,因此可能在不同粒径的颗粒物上发生,导致颗粒物浓度的上升,而均相凝结则主要产生的是粒径较细的颗粒物(小于0.2μm)。此外,通过一定程度的降低烟气排放温度和过量空气系数有助于降低可凝结颗粒物的排放。使用程序升温脱附(Temperature programmed desorption,TPD)分析和热力学计算共同确定了来自超低排放电厂的可过滤颗粒物和来自滴管炉的可凝结颗粒物中含有的汞的化学形态和粒径分布。在选择催化脱硝(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SCR)前后主要是HgCl2和HgBr2,其中HgBr2占主导,随着烟气向后流动,HgCl2的浓度逐渐上升,直至在湿法烟气脱硫(Wet flue gas desulfurization,WFGD)后占据主导。这里面需要注意的是静电除尘器(Electrostatic precipitator,ESP)的放电激发能够产生HgO,而这部分HgO在紧随其后的WFGD中又溶解于水中而被去除。而使用同样的分析手段确定了不同粒径的可凝结颗粒物中含有的汞的化学形态则主要是HgCl2。可凝结颗粒物中含有的汞会随着烟气温度的降低而明显下降,在100 ℃到50℃处的降低比150℃到100℃的降低更加明显。在ESP前,单位质量的细颗粒物(小于0.01μm)中含有的汞比单位质量较大颗粒物(大于1 μm)中含有的汞要高出数个数量级。ESP后,全粒径的颗粒物中的汞都大幅降低,脱除效率最高。WFGD则有效地则通过有效地去除了大于1 μm及小于0.1 μm的颗粒物中含有的汞,虽然对粒径处于0.1μm和1 μm之间的颗粒物中的汞有一定的贡献,但总含量还是降低的。安装改性飞灰喷射脱汞系统后对汞的脱除效率可达94.8%,而对颗粒物的排放浓度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在静电除尘器前,汞的主要化学组成为HgCl2和HgBr2。静电除尘器去除了大多数颗粒中含有的汞,引入了少量的HgO。此外,湿式烟气脱硫也极大地降低了颗粒中含有的汞,但湿式烟气脱硫对粒径处于在0.1和1 μm之间的颗粒物的脱除效率却较低。在湿式烟气脱硫的出口处,粒径小于10 μm的可过滤颗粒物中含有的汞仅占选择催化脱硝入口处总汞的0.15%。静电除尘器前的PM10中含有的汞的含量在喷灰后增长了 154.56%,而静电除尘器后的PM10中含有的汞的含量在喷灰后增长了 102.42%,最终排放的颗粒物即湿法烟气脱硫后的PM10中含有的汞的含量在喷灰后增长了 55.23%。汞浓度的增长主要集中在0.1到1 μm的粒径段,而汞的化学组成没有明显变化。

徐瑞萍[9](2021)在《冶炼烟尘矿浆法脱除有色冶炼烟气中SO2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冶金及化工为主的非电行业二氧化硫(SO2)排放量很大,大部分都采用的传统湿法脱硫技术进行SO2的净化,以石灰石-石膏法作为典型技术。但是传统的石灰石-石膏法随着环保标准的提高和净化技术的进步,已经不太适用于有色冶炼行业中SO2的净化,主要是有色冶炼烟气中含有重金属污染物导致产生的脱硫固废石膏中含有重金属,形成了新的危废,因此产生了二次污染,带来了新的环保问题。本文主要针对有色金属冶炼烟气中的SO2进行脱除,以有色金属冶炼行业直接产生的烟尘作为新型脱硫剂,分析了两种烟尘(锰冶炼烟尘和密闭电石炉灰)中的化学组成和物相结构,表明了具备脱硫的可行性。随后将其制备成矿浆后对脱除SO2的效率进行了研究,主要是不同工艺参数对其脱硫效果的影响。本文旨在通过开发烟尘渣浆脱硫的研究,为有色行业烟气脱硫及固废处置提供新思路。通过研究,其主要结论如下:(1)考察了锰冶炼烟尘的物相结构和化学组成,发现锰冶炼烟尘中的物相结构主要为金属氧化物及硅酸盐矿物,具备脱硫的可能性。此外,考察了各反应条件对锰冶炼烟尘浆液脱硫效果的影响。在最优制备条件下(锰冶炼烟尘浆液浓度为4 g/L),在气体流量为800 m L/min、进口SO2浓度为4570 mg/m3下,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氧含量、初始浆液p H值、反应温度、搅拌速率工况条件对脱硫效果的影响,其最佳反应条件为:(1)氧含量:10%;(2)初始浆液p H值:11.7±0.3;(3)反应温度:35℃;(4)搅拌速率2500 r/min。在最优条件下,锰冶炼烟尘矿浆穿透时间达到420 min。(2)考察了密闭电石炉灰的物相结构组成,发现主要为Fe、Zn的金属氧化物和部分碱性氧化物,物相结构结果表明密闭电石炉灰可取代传统的石灰石作为新型的脱硫剂。拟定电石炉灰最佳的浆液制备条件为4 g/L的条件下,在气体流量为800 m L/min、进口SO2浓度为5140 mg/m3,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氧含量、初始浆液p H值、反应温度、搅拌速率工况条件对脱硫效果的影响,其最佳反应条件为:(1)氧含量:15%;(2)初始浆液p H值:10.8±0.5;(3)反应温度:35℃;(4)搅拌速率2500 r/min。在最优条件下,电石炉灰烟尘矿浆穿透时间达到990 min。(3)对比两种烟尘脱硫剂发现,密闭电石炉灰在优化后的最优工艺参数条件下,可在990 min内出口SO2浓度≤35mg/m3。比锰冶炼烟尘浆液高出570 min的维持时间,这可能是因为密闭电石炉灰存在更多含量的铁/锌金属氧化物,而在反应过程中浸出的铁离子和锌离子具备液相催化氧化二氧化硫的能力从而具备更快的脱除速率及拥有更高的硫容。但是电石炉灰浆液比较依赖于较高的氧含量。从二氧化硫穿透时间上观察得出电石炉灰具备更好的脱硫效果,可用在扩大化脱硫试验中。

严明伟[10](2021)在《基于烟气余热的氧化镁湿法脱硫产物资源化利用研究》文中认为目前,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仍是以煤炭为主。煤炭消费量中有相当大一部分用于火力发电,其造成的二氧化硫排放污染对人体及环境有着严重的危害。近年来,燃煤电厂烟气二氧化硫排放限制愈加严格,传统的石灰石湿法烟气脱硫存在着投资大、管道腐蚀堵塞等问题,而氧化镁湿法烟气脱硫具有脱硫效率高等优点,在国内的应用渐渐增多,但其目前脱硫产物资源化技术路线尚不成熟,还有待研究。本文通过Aspen Plus对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和氧化镁-七水硫酸镁湿法烟气脱硫建立模型,并作技术及经济性对比分析。技术对比分析表明,氧化镁法的适宜液气比为7-9 L/Nm3,而石灰石法的适宜液气比为17-19 L/Nm3,此时脱硫率约为97.3%,石灰石法的脱硫摩尔比约为1.014mol/mol,氧化镁法的脱硫摩尔比约为1.006mol/mol;原烟气SO2含量在773-1288mg/Nm3内变化时,氧化镁法的脱硫性能总是要略优于石灰石法。经济对比分析表明,在300 MW燃煤电厂中,石灰石法的脱硫塔投资费用约为449万元,而氧化镁法的脱硫塔投资费用约为304万元;石灰石法的脱硫塔运行费用约为539万元/年,氧化镁法的脱硫塔运行费用约为320万元/年。针对氧化镁湿法烟气脱硫当前尚不成熟的脱硫产物资源化技术路线,对以七水硫酸镁为脱硫产物的浓缩结晶整体工艺提出利用烟气余热作为热源并通过Aspen Plus建立烟气余热多效蒸发浓缩系统和烟气余热热蒸汽压缩结晶系统模型。对烟气余热多效蒸发浓缩系统的分析表明,相比于顺流基准系统及采用不同优化方式的并流优化系统,七工艺并流优化系统更高效利用了二次蒸汽、冷凝水和浓缩液的热量,因而具有更优的热力及经济性能,且利用烟温的升高有助于使其系统效数上限值增大从而提升系统性能。影响七工艺并流优化系统年总费用的4个主要因素里,年利用小时数和蒸汽价格两个因素的影响较大,ND钢价格因素次之,而304不锈钢价格因素几乎不产生影响。七工艺并流优化系统的热力性能几乎不随电厂容量发生改变,而经济性能则发生较大变化。对烟气余热热蒸汽压缩结晶系统的分析表明,相比于汽机抽汽热源,烟气余热热源的热力性能处于劣势、且在经济性能中的设备投资费用更高,但年总费用仅约为前者的60%;结晶温度和混合蒸汽压力对系统的影响较为明显,而利用烟温对系统的影响较小,系统在高结晶温度、低混合蒸汽压力和高利用烟温下具有较优的热力及经济性能。当电厂容量发生变化时,系统热力性能几乎不受影响,而经济性能则发生较大变化。综合来看,与石灰石湿法烟气脱硫相比,氧化镁湿法烟气脱硫以更低的脱硫塔投资及运行费用取得更好的脱硫效果,并且后者采用以七水硫酸镁为脱硫产物的基于烟气余热的资源化技术路线时,能为300、600和1000 MW燃煤电厂带来约709、1471和2166万元/年的额外收益。

二、烟道气中二氧化硫去除方法简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烟道气中二氧化硫去除方法简介(论文提纲范文)

(1)火电机组脱硫CEMS系统升级改造的策略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火电机组脱硫CMES系统概述
    1.1 现有系统存在的问题分析
    1.2 凝结水的影响
2 火电机组脱硫CEMS系统升级改造实施
    2.1 案例分析
    2.2 不同方法的脱硫结果分析
3 结束语

(2)分析仪表在烟气脱硫脱硝装置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重催烟气脱硝脱硫除尘工艺简介
    1.1 概述
    1.2 烟气脱硝工艺简介
    1.3 烟气脱硫除尘工艺简介
2 分析仪表配置方案
    2.1 烟气脱硫脱硝装置分析仪表配置方案
    2.2 脱硝工艺主要分析仪表配置方案
        2.2.1 喷氨流量控制中分析仪表的配置
        2.2.2 静电除尘器保护联锁中分析仪表的配置
    2.3 脱硫除尘工艺主要分析仪表配置方案
3 主要分析仪表的选型
    3.1 烟道气分析仪的选型
    3.2 pH分析仪的选型
4 结束语

(3)危废焚烧系统烟囱红烟排放原因分析及治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危险废物定义及我国危险废物处置概况
        1.1.1 危险废物来源与分类
        1.1.2 危险废弃物危害
        1.1.3 危险废物的处置方法
    1.2 危险废物焚烧系统常规污染物排放控制
    1.3 危险废物焚烧厂的红烟排放问题
        1.3.1 该危废焚烧厂的基本情况及存在的红烟排放问题介绍
        1.3.2 国内固废焚烧厂排放的红烟情况及原因分析
        1.3.3 有色烟羽研究现状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意义
        1.4.1 主要内容
        1.4.2 研究意义
2.实验方法与分析设备
    2.1 实验试剂
    2.2 实验装置及成分分析方法
    2.3 本章小结
3 危废焚烧系统烟囱红烟成因分析
    3.1 红烟产生原因分析
    3.2 焚烧系统排放红烟路径分析
        3.2.1 尾部烟气污染物测试分析
        3.2.2 红烟中红色颗粒物成分分析
        3.2.3 布袋除尘器除尘效果分析
        3.2.4 湿法脱酸塔内吸收液成分分析
    3.3 本章小结
4 Fe(OH)3 絮状物生长规律研究
    4.1 分形理论
    4.2 DLA模型模拟Fe(OH)3 絮状物生长规律
        4.2.1 不同粒子数时的分形体形状
        4.2.2 不同粒子数时的最大回转半径及分形维数变化
    4.3 试验法研究Fe(OH)3 絮状物生长规律
        4.3.1 不同浓度和反应时间对絮状物生长的影响
        4.3.2 不同搅拌速度对絮状物生长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5 红烟治理措施研究
    5.1 前言
        5.1.1 脱酸塔吸收液颗粒物来源
        5.1.2 脱酸塔吸收液颗粒物脱除方案选择
    5.2 实验装置介绍
    5.3 过滤法对吸收液颗粒物脱除效果分析
        5.3.1 吸收液颗粒物浓度较高的脱除效率
        5.3.2 吸收液颗粒物浓度较低时的脱除效率
        5.3.3 不同粒径颗粒物中Fe元素含量比较
    5.4 药剂添加法消除红烟
        5.4.1 焦亚硫酸钠对红烟消除效果试验
        5.4.2 自动加药装置
    5.5 红烟在线监控平台
        5.5.1 红烟在线监控平台作用
        5.5.2 设计思路
        5.5.3 主要实现的功能
        5.5.4 操作使用说明
        5.5.5 红烟在线监控平台运行效果分析
    5.6 本章小结
6 全文总结与展望
    6.1 主要内容与结论
    6.2 创新点
    6.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8)燃煤可过滤和可凝结颗粒物中汞的迁移转化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可过滤颗粒物的相关研究
    1.3 可凝结颗粒物的相关研究及采样方法
        1.3.1 冲击冷凝法
        1.3.2 稀释冷凝法
    1.4 颗粒物中含汞的研究进展
    1.5 本文研究内容
第2章 可过滤及可凝结颗粒物分级采样及汞分布实验平台
    2.1 引言
    2.2 颗粒物分级采样方法
        2.2.1 ELPI+分级测试方法介绍
        2.2.2 ELPI+干燥采样方法建立
        2.2.3 可凝结颗粒物采样方法
    2.3 实验平台
        2.3.1 湿度实验平台
        2.3.2 实验室滴管炉研究平台
        2.3.3 燃煤电厂污染物研究平台
        2.3.4 改性飞灰喷射脱汞系统研究平台
        2.3.5 样品分析
        2.3.6 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相对湿度对颗粒物采样的影响
    3.1 引言
    3.2 结果与讨论
        3.2.1 相对湿度对颗粒物粒径分布的影响
        3.2.2 Nafion干燥管对不同湿度下颗粒物的粒径分布的影响
        3.2.3 Nafion干燥管和稀释器对不同湿度下颗粒物的粒径分布的影响
        3.2.4 三种采样方法在不同湿度条件下的采样结果对比
    3.3 超低排放电厂采样结果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温度及过量空气系数对可凝结颗粒物的粒径分布和化学组成的影响
    4.1 引言
    4.2 EPA202方法(干冲击法)的结果
        4.2.1 CPM的总质量
        4.2.2 CPM的无机组分
        4.2.3 CPM的有机组分
    4.3 整合ELPI+与EPA202干式采样方法
        4.3.1 CPM总浓度
        4.3.2 CPM粒径分布
        4.3.3 讨论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可凝结与可过滤颗粒物中含有汞的化合物种类及其粒径分布特征
    5.1 引言
    5.2 颗粒物中含汞的特征
        5.2.1 污染物控制设备对FPM_(10)的粒径分布影响
        5.2.2 汞在不同粒径颗粒物中的分布
        5.2.3 FPM中含有的汞的化合物种类
        5.2.4 热力学平衡计算
        5.2.5 CPM中含有的汞的化合物种类及其粒径分布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飞灰喷射脱汞系统对颗粒物排放影响
    6.1 引言
    6.2 改性飞灰喷射脱汞系统搭建
    6.3 不同负荷不同喷射条件下改性飞灰喷射脱汞系统对颗粒物的影响
        6.3.1 不同条件下颗粒物的总浓度
        6.3.2 不同条件下颗粒物的粒径分布
        6.3.3 负荷与喷射频率对颗粒物粒径分布的影响
        6.3.4 ESP前后和FGD后不同粒径颗粒物比例
        6.3.5 喷射改性飞灰对ESP和FGD脱除效率的影响
        6.3.6 改性飞灰喷射脱汞系统对颗粒中汞的影响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创新点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致谢
作者简介

(9)冶炼烟尘矿浆法脱除有色冶炼烟气中SO2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SO_2的来源、性质、危害
        2.1.1 SO_2的来源
        2.1.2 SO_2的性质
        2.1.3 SO_2的危害
        2.1.4 SO_2现行排放标准
    2.2 SO_2脱除技术
        2.2.1 干法脱硫技术
        2.2.2 半干法脱硫技术
        2.2.3 湿法脱硫技术
        2.2.4 其他烟气脱硫技术
    2.3 主要烟气脱硫技术对比
    2.4 矿浆法脱除 SO_2研究进展
第三章 实验方法与装置
    3.1 实验系统、试剂及仪器
        3.1.1 实验系统
        3.1.2 实验药品及仪器
    3.2 实验研究技术路线
    3.3 冶炼烟尘矿浆脱除SO_2脱除流程及评价
第四章 锰冶炼烟尘矿浆脱除SO_2实验研究
    4.1 锰冶炼烟尘物相分析
    4.2 SO_2脱除空白实验
    4.3 不同工况条件对锰冶炼烟尘脱除SO_2影响的研究
        4.3.1 矿浆浓度对脱除SO_2的影响
        4.3.2 进口二氧化硫浓度对脱除SO_2的影响
        4.3.3 氧含量对脱除SO_2的影响
        4.3.4 初始浆液pH值对脱除SO_2的影响
        4.3.5 反应温度对脱除SO_2的影响
        4.3.6 搅拌速率对脱除SO_2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密闭电石炉灰矿浆脱除SO_2实验研究
    5.1 密闭电石炉灰物相分析
    5.2 SO_2脱除空白实验
    5.3 不同工况条件对锰烟尘矿浆脱除SO_2影响的研究
        5.3.1 矿浆浓度对脱除SO_2的影响
        5.3.2 进口二氧化硫浓度对脱除SO_2的影响
        5.3.3 氧含量对脱除SO_2的影响
        5.3.4 初始浆液pH值对脱除SO_2的影响
        5.3.5 反应温度对脱除SO_2的影响
        5.3.6 搅拌速率对脱除SO_2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10)基于烟气余热的氧化镁湿法脱硫产物资源化利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湿法烟气脱硫技术
        1.2.1 石灰石湿法脱硫的研究
        1.2.2 氧化镁湿法脱硫的研究
    1.3 氧化镁湿法脱硫产物资源化利用研究现状
    1.4 浓缩过程研究现状
    1.5 结晶过程研究现状
    1.6 本课题研究内容
2 石灰石-石膏和氧化镁-七水硫酸镁湿法脱硫工艺
    2.1 烟气及水质资料
        2.1.1 脱硫塔入口烟气
        2.1.2 脱硫塔工艺水水质
    2.2 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工艺
        2.2.1 工艺流程
        2.2.2 系统原理
        2.2.3 系统建模及验证
    2.3 氧化镁-七水硫酸镁湿法脱硫工艺
        2.3.1 工艺流程
        2.3.2 系统原理
        2.3.3 系统建模
    2.4 石灰石(氧化镁)法技术分析
        2.4.1 液气比
        2.4.2 原烟气SO_2浓度
    2.5 石灰石(氧化镁)法经济分析
        2.5.1 投资费用
        2.5.2 运行费用
    2.6 脱硫塔排浆
    2.7 本章小结
3 基于烟气余热的多效蒸发浓缩系统
    3.1 氧化镁湿法脱硫产物的资源化技术路线
    3.2 烟气余热多效蒸发浓缩系统
        3.2.1 系统原理
        3.2.2 系统建模及验证
        3.2.3 热力性能指标
        3.2.4 经济性能指标
    3.3 浓缩基准系统
        3.3.1 热力性能分析
        3.3.2 经济性能分析
    3.4 浓缩优化系统
        3.4.1 热力性能分析
        3.4.2 经济性能分析
        3.4.3 费用减量及影响因素分析
    3.5 不同容量电厂浓缩优化系统对比
    3.6 本章小结
4 基于烟气余热的热蒸汽压缩结晶系统
    4.1 烟气余热热蒸汽压缩结晶系统
        4.1.1 系统原理
        4.1.2 系统建模
        4.1.3 热力性能指标
        4.1.4 经济性能指标
    4.2 烟气余热热源与汽机抽汽热源的比较
    4.3 烟气余热热蒸汽压缩结晶系统的分析
        4.3.1 结晶温度对系统的影响
        4.3.2 混合蒸汽压力对系统的影响
    4.4 不同容量电厂烟气余热结晶系统对比
    4.5 不同容量电厂资源化利用的收益对比
    4.6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本文结论
    5.2 本文创新点
    5.3 本文存在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成果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四、烟道气中二氧化硫去除方法简介(论文参考文献)

  • [1]火电机组脱硫CEMS系统升级改造的策略与应用[J]. 李伟. 应用能源技术, 2021(10)
  • [2]分析仪表在烟气脱硫脱硝装置中的应用[J]. 宋蓓. 石油化工自动化, 2021(S1)
  • [3]危废焚烧系统烟囱红烟排放原因分析及治理研究[D]. 钟浦城. 浙江大学, 2021(01)
  • [4]燃煤烟气脱硫脱硝脱碳一体化技术的研究进展[J]. 高生军,段俊,赵玲. 环境化学, 2021(07)
  • [5]贫氧法制硫酸新工艺[D]. 唐伟. 绍兴文理学院, 2021
  • [6]华电宿州630MW电厂脱硫工艺改造优化[D]. 赵琰. 中国矿业大学, 2021
  • [7]1000MW超超临界机组脱硫增效项目改造研究[D]. 王乐. 中国矿业大学, 2021
  • [8]燃煤可过滤和可凝结颗粒物中汞的迁移转化规律研究[D]. 彭越.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1(01)
  • [9]冶炼烟尘矿浆法脱除有色冶炼烟气中SO2的研究[D]. 徐瑞萍. 昆明理工大学, 2021(01)
  • [10]基于烟气余热的氧化镁湿法脱硫产物资源化利用研究[D]. 严明伟. 山东大学, 2021(09)

标签:;  ;  ;  ;  ;  

烟气中二氧化硫脱除方法简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