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铜球形合金粉在口腔科的临床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邓冯沂[1](2019)在《牙本质过敏症修复治疗的进展》文中研究指明牙本质过敏症发病率较高,是常见的口腔健康问题。当牙本质过敏症严重时,使用修复方法进行治疗。以下就牙本质过敏症的发病机制,修复治疗方法现状进行综述分析,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徐晶[2](2019)在《选择性激光熔融成型含铜钴基合金的抗菌性能及生物相容性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钴基合金作为临床上被广泛使用的医用金属材料之一,具有较强的耐腐蚀性,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以及较低的弹性模量,目前多作为植入体、冠修复材料、正畸丝等临床使用。然而,传统钴基合金成型工艺较为复杂,且是一种生物惰性材料,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临床应用。研究证实,铜离子具有强烈的广谱杀菌能力,已有学者研发出具有良好抗菌性能的含铜不锈钢及含铜镍钛合金,这种抗菌合金在生理环境下形成的富铜相能有效杀灭合金表面的细菌,从而起到抗菌作用。本研究通过向钴基合金中添加铜元素,以选择性激光熔融技术制备出一种新型含铜钴基合金,旨在优化钴基合金的成型方式的同时,赋予钴基合金抗菌能力。为此,本实验针对这种新型合金的抗菌性能及生物相容性进行研究和分析。材料与方法:以不含铜钴基合金(SLM-CoCrW)为对照组,对含铜钴基合金(SLM-CoCrCu)的抗菌性能进行验证:细菌选用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ATCC6538),采用体外定量抗菌实验,对SLM-CoCrCu抗菌性能进行初步检测;将细菌与材料共培养24h后,利用扫描电镜观察细菌在材料表面形成的细菌生物膜,对细菌在材料上的黏附情况和生物膜形成情况进行分析;采用LIVE/DEAD○R BacterialTM Viability Kits L7012试剂盒对S.aureus共培养后的样品表面的细菌进行活/死染色,使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进一步观察材料表面活细菌和死细菌的分布及生物膜的厚度,分析SLM-CoCrCu对表面生物膜的作用,结合Real-time PCR结果综合评估新型合金的抗菌性能。检测SLM-CoCrCu的生物相容性:选择MC3T3-E1细胞为研究对象,将细胞与材料共培养1、3、7天后,采用CCK8检测试剂盒评价合金对于细胞增殖的影响,并将其细胞毒性进行评价及分级;采用细胞骨架荧光染色标记法观察细胞在合金表面的粘附及生长情况,结合增殖率反映合金的细胞毒性;采用流式细胞术评价材料对细胞早期凋亡的影响;将材料与人新鲜抗凝血培养,评价材料对血液动态凝血时间及红细胞破溶血的影响。结果:1.SLM-CoCrCu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菌率可达98%以上,与SLM-CoCrW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2.SEM图像和活/死染色结果进一步表明,SLM-CoCrCu可以抑制细菌粘附,从而大大减少生物膜的形成;3.Real-Time PCR结果表明SLM-CoCrCu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内16s rRNA基因表达有抑制作用。4.SLM-CoCrCu对于细胞毒性作用,与SLM-CoCrW相比,随培养时间的延长,细胞数量逐步增长,表现出对细胞增殖的促进作用;SLM-CoCrCu和SLM-CoCrW在与细胞共培养1、3、7 d后细胞增殖率有显着差异性(P=0.01);共培养1 d后不含铜组细胞增殖率优于含铜组,共培养3 d及7 d后含铜组对细胞增殖影响明显优于不含铜组。5.两者对于细胞黏附及形态上的影响无明显差异;SLM-CoCrCu和SLM-CoCrW对于细胞凋亡的影响无明显差异;在共培养初期,不含铜组溶血量高于含铜组,随时间的延长两组凝血情况趋于一致;溶血实验结果显示,SLM-CoCrW合金溶血率为0%,SLM-CoCrCu合金为0.25%,溶血率远低于5%。结论:SLM-CoCrCu相较于SLM-CoCrW有良好的抗菌性能,对细菌的生长、生存能力以及材料上生物膜的形成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具有一定的基因毒性;SLM-CoCrCu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合金对细胞增殖,黏附及形态都无明显影响;SLM-CoCrCu血液相容性良好,凝血功能良好,溶血率较低。
张帅[3](2016)在《新型医用梯度多孔Ti-Mo-Ta-Nb-Zr合金制备与组织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医用β型钛合金是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硬组织植入材料之一,其中拥有较高强度而弹性模量仍匹配人体骨骼的多孔β钛合金成为近年来研究和开发的重点。但随着孔隙引入,弹性模量得到有效减小同时力学性能也随之大幅度降低,尤其是抗压强度。本文以元素粉末冶金法与造孔剂法相结合制备低模量高强度的新型医用梯度多孔Ti-14Mo-2.1Ta-0.9Nb-7Zr合金,通过阿基米德法、X射线衍射分析和力学性能测试研究了元素粉末冶金法的不同工艺参数、造孔剂的用量和粒径尺寸以及不同的梯度结构设计对多孔钛合金孔隙率、物相组成、弹性模量及抗压强度的影响,使用扫描电镜(SEM)观察合金表面微观组织形态以及压缩断口形貌并用能谱仪进行成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以元素粉末冶金法制备所得多孔Ti-14Mo-2.1Ta-0.9Nb-7Zr合金为近β型钛合金,可以通过调控成型压力、烧结温度和时间三项工艺参数来调节合金孔隙率和相结构,达到控制合金弹性模量和抗压强度的目的;在200MPa、1200℃及3h条件下制备合金,其弹性模量为20.91GPa,抗压强度达到1420MPa,压缩断裂方式为准解理断裂,符合医用植入材料力学性能要求。造孔剂法制备所得高孔隙率多孔Ti-14Mo-2.1Ta-0.9Nb-7Zr合金也为近β型钛合金;随着造孔剂用量增加,平均孔径无变化,孔隙率呈线性增长,弹性模量和抗压强度减小,其中弹性模量的变化满足线性关系;随着造孔剂粒径尺寸增加,平均孔径增大而孔隙率基本不变,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减小;添加质量分数20%、粒径尺寸为125200?m的NH4HCO3造孔剂制备多孔Ti-14Mo-2.1Ta-0.9Nb-7Zr合金,孔隙率达到38.9%并含有利于细胞生长的贯穿孔,抗压强度达到405MPa,而弹性模量为9.19GPa,能够在满足医用植入材料力学性能要求的同时,提升合金的生物相容性。在内外两层添加不同用量NH4HCO3造孔剂来制备所得新型医用双层梯度多孔Ti-14Mo-2.1Ta-0.9Nb-7Zr合金属于近β型钛合金;内层造孔剂用量均为20%时,随着外层造孔剂用量增加,合金孔隙率呈线性增长趋势,弹性模量和抗压强度逐渐下降且幅度减小;梯度结构为TD1020的多孔Ti-14Mo-2.1Ta-0.9Nb-7Zr合金拥有“内疏外密”的仿人体骨骼结构,并且具有低模量高强度的力学性能,适合用作人体骨骼替代的医用植入材料。
刘辉[4](2010)在《新型生物医用多孔Ti-3Zr-2Sn-3Mo-25Nb合金材料制备及组织与性能研究》文中认为钛及钛合金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综合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在临床骨替换方面的应用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由于与人骨的力学性能(主要是弹性模量)不匹配,易引起植入体周围的骨组织产生应力屏蔽现象而被吸收,进而使植入体松动,最终导致植入失败。解决这一难题的方法之一就是在钛及钛合金表面或整体引入孔隙而制成多孔材料,多孔钛的弹性模量等力学性能可通过控制孔隙率进行调节,达到与人骨的力学性能相匹配,减轻或消除应力屏蔽问题,同时多孔结构有利于骨组织长入,贯通的孔结构还有利于体液和营养物质传输,加快痊愈过程。因此,这种具有良好生物力学相容性的多孔钛及钛合金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本文选择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近年来开发的一种新型生物医用近p型钛合金Ti-3Zr-2Sn-3Mo-25Nb (TLM)为主要研究对象,纯钛作对比材料。首先探索了氢化脱氢法制备TLM钛合金粉末的工艺;然后以碳酸氢铵为造孔剂,采用添加造孔剂法成功制备出了不同孔隙率的多孔钛和多孔TLM钛合金。利用图像颗粒分布系统分析粉末特征;采用电子分析天平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多孔钛和多孔TLM钛合金的孔隙特征;使用比表面积及孔隙分析仪测量多孔钛的比表面积;采用电子万能试验机进行压缩试验测定多孔材料的力学性能;利用模拟体液和电化学工作站检验多孔材料的耐腐蚀性能。得出如下主要结论:(1)研究了TLM钛合金的氢化脱氢工艺,由TLM钛合金车屑为原料经氢化、粉碎、脱氢直接制备出了TLM钛合金粉末;经分析粉末形状为不规则多面体,化学成分均匀;该工艺过程具有简单、成本低的特点。(2)通过粉末粒径、造孔剂含量、粉末混合方法、压制成型、干燥和烧结制度等实现了多孔纯钛和多孔TLM钛合金的孔隙率控制。在特定的条件下,所制备的多孔材料孔洞分布均匀,孔径介于50-600μm之间,贯通性好,孔的内壁表面粗糙,有微孔分布,成分无变化。(3)在1100-1300℃的范围内,随着烧结温度的提高,孔洞形状更规则,孔径分布趋向均匀;烧结温度对多孔材料的力学性能影响不明显;压缩强度和弹性模量主要受孔隙率影响,随着孔隙率的提高而急剧下降;在相同孔隙率下,粉末越细,多孔材料的力学性能越好;在相同粉末粒度和孔隙率下,与多孔钛相比,多孔TLM钛合金具有高强度和低弹性模量的特点。(4)低孔隙率(30%左右)的多孔钛和多孔TLM钛合金的耐腐蚀性能优于致密材料,但随着孔隙率的提高,多孔材料的耐腐蚀性能降低;基体金属粉末粒度越大,多孔材料的耐腐蚀性能越好。(5)当粉末粒度为-400目,孔隙率为50%左右的多孔TLM钛合金(压缩强度264MPa、弹性模量6.4GPa)的力学性能与松质骨的力学性能相近,耐腐蚀性能良好,适宜做骨组织植入材料。
徐莉[5](2008)在《垫底厚度和充填材料类型对牙齿抗折强度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根管治疗术(Root Canal Therapy)是治疗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的最根本和最有效的方法。根管治疗后牙体组织的修复状况,是影响根管治疗远期疗效的重要因素。理想的冠部修复状态不仅要恢复患牙的形态美观,抵抗冠方的微渗漏,更重要的是恢复牙齿的咀嚼功能。牙体组织的缺损可削弱牙齿的抗折性能,临床和实验室研究均证明:牙体组织抗折性的下降与其缺损程度呈正相关。保存更多的牙体组织是根管治疗后牙齿冠部修复的关键。随着牙体修复材料和修复技术的发展,牙体粘结修复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疗效也逐渐被广大学者所认可。常用的牙体粘结修复技术主要有银汞合金粘结修复技术、复合树脂直接充填、改性玻璃离子的直接充填等。牙体粘结修复技术最大程度上保存了健康牙体组织,增强了牙齿的抗折性能,为根管治疗后牙齿的冠部修复状态提供了除桩核冠或全冠修复外的另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但哪一种充填材料更有利于增强充填修复后牙齿的抗折裂能力尚无明确结论。根管治疗后牙齿由于牙体组织丧失较多,在直接进行冠部修复时,修复材料对牙齿的应力分布状况的影响是决定修复材料选择的重要因素。除冠部充填体外,垫底材料的选择也直接影响牙体修复后牙齿的应力分布状况,垫底材料的选择中弹性模量是决定性因素。磷酸锌水门汀以成为公认的较适宜的垫底材料,但冠部直接充填时垫底厚度的差异,将影响其冠部修复体及牙齿的应力分布状况,也是影响患牙使用寿命的重要因素。目的:通过不同垫底厚度和充填材料类型对牙齿抗折强度影响的研究,探讨垫底厚度和充填材料之间的最佳选择,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参考。方法:63颗近期拔除的下颌磨牙,测量釉牙骨质界处颊舌径的宽度,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全部牙齿分为9组,每组7颗。常规制备开髓洞型后制备远中临(牙合)面Ⅱ类洞型,拔除牙髓,标准法根管预备,冷测压法充填根管。分组充填窝洞,A组:无垫底,充填材料为银汞合金;B组:无垫底,充填材料为Solitaire2;C组:无垫底,充填材料为HI-Dense;D组:垫底厚度为洞深的1/4,充填材料为银汞合金;E组:垫底厚度为洞深的1/4,充填材料为Solitaire2;F组:垫底厚度为洞深的1/4,充填材料为HI-Dense;G组:垫底厚度为洞深的1/2,充填材料为银汞合金;H组:垫底厚度为洞深的1/2,充填材料为Solitaire2;I组:垫底厚度为洞深的1/2,充填材料为HI-Dense。将牙齿包埋于丙烯酸树脂块中,釉牙骨质界距树脂平面2mm。在电子万能实验机上进行测试。记录各样本的抗折裂载荷及其折裂模式。结果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对A-I九组的抗折裂载荷采用独立样本方差分析,E组的抗折裂载荷值明显优于其它组,结果具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2.对银汞合金(ADG)组、Solitaire 2(BEH)组、HI-Dense(CFI)组三组的抗折裂载荷采用单因素本方差分析,三组的结果具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两两比较,Solitaire 2组的抗折裂力值优于其余两组(P<0.05);3.对A组、D组、G组三组的抗折裂载荷采用独立样本方差分析,三组的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抗折裂力值均数为:G组>D组>A组;4.对B组、E组、H组三组的抗折裂载荷采用独立样本方差分析,三组的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抗折裂力值均数为:E组>B组>H组;5.对C组、F组、I组三组的抗折裂载荷采用独立样本方差分析,三组的结果具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抗折裂力值均数为:I组>F组>C组;6.对9组样本的折裂模式采用卡方检验,实验组各组之间折裂模式无显着差异。7.对银汞合金组、Solitaire 2组、HI-Dense组三组不同充填材料样本的折裂模式采用卡方检验,三组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两比较,银汞合金组与Solitaire 2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在本研究限定的实验条件下得出以下结论:1.所有实验组中,垫底厚度为洞深的1/4且充填材料为Solitaire 2时,牙齿的抗折强度明显优于其它组;2.三种充填材料中,Solitaire 2组抗折性明显高于银汞合金组和HI-Dense组;3.Solitaire 2组,垫底厚度为洞深的1/4时,抗折强度优于其它两组;4.HI-Dense组,垫底厚度为洞深的1/2时,抗折强度优于其它两组;5.银汞合金组,垫底厚度为洞深的1/2时,抗折强度优于其它两组;6.样本折裂模式的观察说明,粘结修复技术在最大程度保存牙体组织的同时也提高了牙体修复再治疗的可能性,折裂位置的变化说明不同充填材料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变治疗后牙体组织内应力的分布。本研究结果提示:不同的垫底厚度和充填材料类型对牙体组织的抗折性均有影响。后牙用可压实型复合树脂能显着提高根管治疗后牙体组织的抗折性。当垫底厚度为洞深的1/4且充填材料为Solitaire 2时,牙体组织的抗折性较强。粘结性牙体组织修复技术增加了牙体组织修复后再治疗的可能性。
范华南[6](2007)在《四种后牙充填材料边缘微渗漏的体外实验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对P60复形材料、TPH光谱树脂、Solitaire2后牙超钻树脂和银汞合金充填后牙的边缘密合度在压力状态及非压力状态下进行比较,以期为临床上选择合适的后牙充填材料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无龋的离体牙120颗,制备相同的洞型(Ⅱ类洞),随机分为四组,即实验组A、B、C组和对照组D组,每组30颗牙。A组按常规黏结修复充填P60复形材料;B组按常规黏结修复充填TPH光谱树脂;C组按常规黏结修复充填Solitaire2后牙超钻树脂;D组直接充填银汞合金。充填好后,放置在统一配制好的人工唾液中。48h后,每组又各随机分为两小组,即实验组A1组和A2组、B1组和B2组、C1组和C2组、及对照组D1和D2组。对A1、B1、C1、D1组行负载温差循环实验和压力实验(压力组),在压力下交替置于4℃一40℃人工唾液中100次,再将标本置于压力机下施以垂直向和侧向压力,压力值取60Kg。对A2、B2、C2、D2组不行负载温差循环实验和压力实验(非压力组)。用打磨机把标本切成薄片,超声清洗,恒温箱内干燥1个月后,用扫描电镜测量各组充填体边缘与各洞壁间缝隙的宽度,按颊壁、舌壁、髓壁分别记录。结果:经统计学处理,在压力组中,A1(P60压力组)、B1(TPH压力组)、C1(Solitaire2压力组)分别与D1(银汞压力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非压力组中,A2(P60非压力组)、B2(TPH非压力组)、C2(Solitaire2非压力组)分别与D2组(银汞非压力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1与A2、B1与B2、C1与C2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1与D2组比较却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P60复形材料、TPH光谱树脂、Solitaire2充填后牙窝洞,在口腔环境中承受咀嚼压力后,充填体边缘与窝洞各壁仍然保持紧密接触。用银汞合金充填后牙窝洞,在口腔环境中承受咀嚼压力后,缝隙增大。这说明,用P60复形材料、TPH光谱树脂、Solitaire2后牙超钻树脂充填后牙窝洞可减少充填体边缘微渗漏且增强充填体固位。
公柏娟[7](2007)在《新型正畸支抗用微种植体钛合金的制备与生物相容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研究通过动物实验,结果表明,微种植体位于骨皮质厚的部位,其支抗稳定性明显高于其他部位的微种植体,微种植体的稳定与种植体和骨的结合率有关。为提高微种植体与骨结合率,开发新微种植体材料,本研究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Ti-In系合金,并检测其组织结构、机械性能,进行腐蚀实验。通过毒性实验、溶血实验、MTT实验等评价其生物安全性。结果表明,采用粉末冶金方法并加入适量In元素制备的钛合金,其弹性模量与骨接近,机械强度较好,提高了抗腐蚀性。加入少量硬脂酸锌制备的Ti-In合金空隙更均匀。该类合金具有低弹性模量、中高强度、耐腐蚀和安全无毒的特点,适合作为口腔种植体的材料。
黄微雅[8](2006)在《类牙釉质羟基磷灰石的仿生合成》文中指出人体自然牙釉质主要由羟基磷灰石(HAP)组成,但是目前人工合成的HAP在组成、结构、性能上很难与自然牙釉质相媲美。本论文通过模拟人体牙釉质的矿化过程,仿生合成组成、结构和形貌上都与自然牙釉质相似的类牙釉质的HAP,为新型口腔修复材料的研制奠定基础。 本论文在分析成人自然牙釉质的组成和微结构特点的基础上,通过自组装技术研究了蛋白质中常见的四个官能团(-SO3H,-COOH,-OH和-NH2)和生物大分子—Ⅰ型 牛胶原蛋白对HAP仿生合成的调控作用。由此进一步模拟牙釉质形成的生理环境,在凝胶体系中研究了pH值、Ⅰ型胶原蛋白和SD大鼠牙釉蛋白对合成HAP的组成、结构和形貌的影响,取得了以下成果: 1.对成人牙釉质的表征结果表明,成人牙釉质的无机相组成是多种离子取代的HAP,其表面可能吸附了一定量的Ca2+而带正电,因此易于吸附到负电性的自组装基片(SAMs)表面。在微观结构上,成人牙釉质中的HAP晶体呈针状,沿长轴互相平行排列成束。 2.研究了SAMs在不同模拟体液(37℃条件下1.0SBF和50℃条件下1.5SBF)中对HAP晶体的沉积能力。结果表明在1.0SBF中只有-SO3H,-COOH和-OH端基SAMs可以诱导HAP晶体沉积,而在1.5SBF中四个官能团SAMs都可诱导HAP晶体沉积。由此说明,在体液环境中-SO3H,-COOH和-OH官能团可吸附Ca2+导致异相成核而诱导HAP晶体形成,而在更高过饱和度的矿化液中-NH2可吸附溶液中均相成核的晶核而诱导HAP晶体矿化形成。 3.在含5ppm F的1.5SBF中,-SO3H端基SAM上仿生合成的HAP晶体呈针状具有较大长径比,并按一定方式排列成束状。由于受到F和-SO3H的协同作用,在-SO3H端基SAM上首次合成了组成、形貌以及结构上都类似于生长期牙釉质的HAP晶体。此结果表明,一些多肽片段在一定条件下可能诱导牙釉质晶体的形成。对类牙釉质口腔修复材料的仿生合成具有重要意义。 4.pH值对仿生合成晶体的组成和形貌具有很大的影响。在偏酸性的环境下,凝胶体系中仿生合成的晶体以OCP为主相;而添加胶原蛋白后,当pH为6.5、7.0、7.5时,晶相都为HAP,从而证明胶原能促进HAP的形成。 5.胶原蛋白对晶体形貌的调控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受到pH值的影响。由
张存宝[9](2006)在《银汞合金体外粘结修复充填体边缘密合度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 以Prime&Bond NT作黏结剂研究银汞合金黏结修复(Bonded Amalgam Restorations BAR)在口腔环境下承受咀嚼压力后,充填体边缘与洞壁间的缝隙改变;以评价其在充填治疗中的意义,探讨减少银汞合金充填体边缘微渗漏及增加充填体固位的有效方法。 方法 选择无龋的离体牙80颗,制备相同的洞型(Ⅱ类洞),随机分为实验组(F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40颗。实验组在牙洞各壁先涂上Prime&BondNT黏结剂,30s后光照10s,再用小毛刷涂一层黏结剂,立即光照10s,然后用银汞合金充填;对照组常规用银汞合金充填。15分钟后,放置在配制好的人工唾液中。48小时后,试验组随机分为F1、F2组;对照组随机分为C1、C2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各取一组(F2组、C2组)行负载温差循环试验和压力试验;在压力下交替置于4℃—60℃人工唾液中200次;再将标本置于压力机下施以垂直向和侧向压力,压力值取60kg。用扫描电镜测量各组(F1、F2、C1、C2)充填体边缘和洞各壁间缝隙的宽度,按颊壁,舌壁,髓壁分别记录。 结果 经统计学处理,BAR组经负载温差循环试验和加压后(F2组)银汞合金充填体边缘和洞壁间的缝隙宽度与未加压组(F1组)间无明显变化,且颊舌壁与髓壁无差异,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银汞合金充填组(C2组)经负载温差循环试验和加压后,充填体边缘和洞壁间的缝隙宽度比未加压组(C1组)增宽,且颊舌壁缝隙比髓壁增宽明显,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特别是BAR加压组(F2组)与常规银汞合金充填加压组(C2组)相比较,充填体边缘和洞壁间的缝隙宽度明显增宽,差别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银汞合金黏结修复,在口腔环境下承受最大咀嚼压力后,充填体边缘与窝洞各壁仍然保持紧密接触。使用Prime&Bond NT黏结剂行银汞合金黏结修复是减少充填体边缘微渗漏和增加充填体固位的有效方法。
高宁[10](2005)在《口腔修复材料—镍铬铍合金中铍对龈下微生物影响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牙缺损或缺失后,常用金属材料或包含金属的材料进行修复。非贵金属材料因价格便宜,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等优点,广泛用于口腔临床修复。作为冠或固定桥固位体修复时,修复体边缘常伸入龈下,临床常见到修复后出现牙龈增生、红肿,龈沟液流量增多,牙龈指数增加的现象。学者们对修复后牙周损伤提出许多解释,但无确切的证据阐明机理。镍铬合金是常用于冠、桥修复的非贵金属材料,其成型通过铸造而成。在镍铬合会中加入铍(<2%)。可降低其熔点,便于铸造;增加同饰面材料的结合;促进晶粒细化。在口腔湿润的环境中,合金易被腐蚀、溶解释放出金属离子,含铍镍铬合金耐蚀性明显低于不含铍的镍铬合金。含铍镍铬合会铸造成型后,铍主要局限在铸件表层,占表层成分的30%。因此,Be2+成为主要析出成份之一。以往对修复材料的研究多集中于材料本身的理化性能对口腔组织器官生物毒性的影响,对合金中析出的金属离子对牙周微生物群的影响研究极少。本实验以龈下有益菌——口腔链球菌和致病菌——牙龈卟啉单胞菌为实验对象,检测Be2+对牙周有益菌和牙周致病菌生长、代谢的影响,分析引起修复后牙周损伤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以阐明其原因。
二、高铜球形合金粉在口腔科的临床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铜球形合金粉在口腔科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牙本质过敏症修复治疗的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牙本质过敏症发病机制 |
2 牙本质过敏症修复治疗 |
2.1 填充术 |
2.1.1 根管填充 |
2.1.2 材料填充 |
(1)银汞合金 |
(2)玻璃离子水门汀 |
(3)复合树脂 |
(4)夹层修复技术 |
2.2 嵌体修复 |
3 小结 |
(2)选择性激光熔融成型含铜钴基合金的抗菌性能及生物相容性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主要仪器和试剂 |
2.2 实验方法和实验内容 |
2.2.1 样品制备 |
2.2.2 菌种活化、复壮及传代 |
2.2.3 体外定量抗菌实验 |
2.2.4 扫描电镜观察 |
2.2.5 活/死细菌染色实验 |
2.2.6 RT-PCR |
2.2.7 CCK-8检测合金对MC3T3-E1细胞增殖的影响 |
2.2.8 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合金对MC3T3-E1细胞形态的影响 |
2.2.9 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 |
2.2.10 动态凝血时间检测 |
2.2.11急性溶血实验 |
2.3 统计学处理 |
3 结果 |
3.1 体外定量抗菌实验 |
3.2 SLM-CoCrCu对表面细菌生长活性、黏附能力及细菌生物膜的影响 |
3.3 SLM-CoCrCu对金黄色葡萄球菌16s rRNA基因表达的影响 |
3.4 SLM-CoCrCu细胞相容性分析 |
3.5 血液相容性 |
4 讨论 |
5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3)新型医用梯度多孔Ti-Mo-Ta-Nb-Zr合金制备与组织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生物医用材料 |
1.2.1 生物医用材料定义 |
1.2.2 硬组织替换材料分类 |
1.2.3 医用金属材料 |
1.3 生物医用钛及钛合金 |
1.3.1 钛的合金元素和合金种类简介 |
1.3.2 生物医用钛合金研究背景 |
1.4 生物医用多孔钛合金的发展 |
1.4.1 医用多孔钛合金研究背景 |
1.4.2 医用多孔钛合金制备方法 |
1.4.3 生物医用梯度多孔钛合金的研究进展 |
1.5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二章 实验材料及制备方法 |
2.1 实验材料及设备 |
2.1.1 合金元素的选择 |
2.1.2 实验材料 |
2.1.3 实验设备 |
2.2 成分配比及制备方法 |
2.2.1 合金成分设计 |
2.2.2 元素粉末冶金工艺参数 |
2.2.3 造孔剂用量和粒径尺寸 |
2.2.4 制备梯度多孔结构 |
2.3 分析检测方法 |
2.3.1 密度和孔隙率测定 |
2.3.2 物相组成测试 |
2.3.3 扫描电镜分析 |
2.3.4 力学性能测试 |
第三章 制备工艺参数对新型医Ti-Mo-Ta-Nb-Zr合金的影响 |
3.1 低孔隙率医用钛合金宏观形貌 |
3.2 制备工艺参数对合金密度和孔隙率的影响 |
3.3 制备工艺参数对合金物相结构的影响 |
3.4 合金表面微观形貌以及成分分析 |
3.5 制备工艺参数对合金压缩力学性能的影响 |
3.6 合金断口分析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造孔剂对多孔Ti-Mo-Ta-Nb-Zr合金组织性能的影响 |
4.1 高孔隙率多孔钛合金宏观形貌 |
4.2 造孔剂用量和尺寸对多孔钛合金微观形貌及孔隙率的影响 |
4.3 造孔剂用量和尺寸对多孔钛合金物相结构的影响 |
4.4 造孔剂用量和尺寸对多孔钛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梯度多孔Ti-Mo-Ta-Nb-Zr合金结构设计及组织性能研究 |
5.1 梯度多孔钛合金结构设计 |
5.2 梯度多孔钛合金宏观形貌及孔隙率 |
5.3 梯度多孔钛合金微观形貌SEM图 |
5.4 梯度多孔钛合金物相分析 |
5.5 梯度多孔钛合金力学性能分析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发表论文及参加课题 |
(4)新型生物医用多孔Ti-3Zr-2Sn-3Mo-25Nb合金材料制备及组织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生物医用材料 |
1.1.1 生物医用材料的定义和发展 |
1.1.2 生物医用材料的分类 |
1.1.3 生物医用金属材料的发展 |
1.2 骨的基本结构、力学性能及骨替换材料应具备的性能 |
1.2.1 骨的基本结构及其力学性能 |
1.2.2 骨替换材料应具备的性能 |
1.3 多孔钛材料的制备 |
1.3.1 粉末冶金法(PM) |
1.3.2 发泡法 |
1.3.3 纤维烧结法 |
1.3.4 等离子喷涂法 |
1.3.5 自蔓延高温合成法(SHS) |
1.3.6 凝胶注模成形法 |
1.3.7 快速成形技术(RP) |
1.3.8 激光打孔技术 |
1.3.9 各种制备方法比较 |
1.4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内容及方案 |
1.4.1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 |
1.4.2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
1.4.3 本课题的研究方案 |
2 TLM钛合金粉末的制备 |
2.1 氢化脱氢法原理 |
2.2 氢化脱氢法制备TLM钛合金粉末实验 |
2.2.1 工艺确定和材料准备 |
2.2.2 氢化 |
2.2.3 脱氢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形貌分析 |
2.3.2 成分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3 多孔钛和多孔TLM钛合金的制备及性能测试方法 |
3.1 多孔钛和多孔TLM钛合金的制备 |
3.1.1 原料准备 |
3.1.2 配料 |
3.1.3 压制成型 |
3.1.4 干燥 |
3.1.5 真空烧结 |
3.2 多孔钛和多孔TLM钛合金的性能测试方法 |
3.2.1 孔隙率的测定 |
3.2.2 比表面积检测 |
3.2.3 孔隙形貌及能谱分析 |
3.2.4 压缩性能测试 |
3.2.5 腐蚀性能测试 |
4 多孔钛和多孔TLM钛合金的孔隙特征及成分 |
4.1 多孔钛和多孔TLM钛合金的孔隙率 |
4.2 比表面积 |
4.3 多孔钛和多孔TLM钛合金的SEM观察 |
4.3.1 孔隙率 |
4.3.2 基体金属粉末粒度 |
4.3.3 烧结温度 |
4.4 能谱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5 多孔钛和多孔TLM钛合金压缩性能 |
5.1 多孔钛和多孔TLM钛合金的压缩应力应变曲线 |
5.2 多孔钛和多孔TLM钛合金的压缩性能 |
5.2.1 烧结温度的影响 |
5.2.2 孔隙率的影响 |
5.2.3 粉末粒度的影响 |
5.3 本章小结 |
6 多孔钛和多孔TLM钛合金的耐腐蚀性 |
6.1 引言 |
6.2 自腐蚀电位-时间曲线分析 |
6.3 极化曲线分析 |
6.4 本章小结 |
7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5)垫底厚度和充填材料类型对牙齿抗折强度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附图表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6)四种后牙充填材料边缘微渗漏的体外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引言 |
二、材料与仪器 |
三、实验方法 |
四、结果 |
五、讨论 |
六、结论 |
七、致谢 |
八、参考文献 |
九、附图 |
十、综述 |
(7)新型正畸支抗用微种植体钛合金的制备与生物相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一章 正畸用种植支抗的现状 |
1. 种植支抗的现状 |
2. 正畸种植体的生物学基础 |
3. 种植体支抗的组织学研究近况 |
第二章 生物医用钛及钛合金 |
1. 钛及其合金 |
2. 生物医用植入钛及钛合金的力学性能研究及进展 |
3. 生物医用金属材料的腐蚀 |
4. 腐蚀的材料学问题 |
5. 口腔环境中的钛及钛合金腐蚀研究现状 |
第三章 钛的粉末冶金的发展 |
1. 钛的粉末冶金 |
2. 用粉末冶金法制备医用钛合金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实验一 支抗用微种植体稳定性的实验研究 |
前言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实验二 粉末冶金方法制备与加工新生物医用钛合金 |
前言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实验三 新生物医用钛合金的耐腐蚀性检测 |
前言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实验四 新生物医用钛合金的机械性能检测 |
前言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实验五 新生物医用钛合金的生物安全实验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8)类牙釉质羟基磷灰石的仿生合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前言 |
1.1 牙釉质概述 |
1.1.1 牙釉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能 |
1.1.2 牙釉质修复材料 |
1.2 羟基磷灰石的简介 |
1.2.1 羟基磷灰石的起源和发展 |
1.2.2 羟基磷灰石的组成和晶体结构 |
1.2.3 羟基磷灰石的性质与特点 |
1.2.4 羟基磷灰石的常用制备方法 |
1.3 羟基磷灰石的仿生合成 |
1.3.1 生物矿化与仿生合成 |
1.3.2 牙釉质的形成过程 |
1.3.3 类牙釉质羟基磷灰石的仿生合成 |
1.4 论文选题及主要研究内容 |
1.4.1 论文的研究内容 |
1.4.2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二章 人体牙釉质的组成和微结构的表征 |
2.1 实验部分 |
2.1.1 试剂和仪器 |
2.1.2 样品的制备和表征 |
2.2 实验结果和讨论 |
2.2.1 人体牙釉质无机相的组成 |
2.2.2 人体牙釉质的微结构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官能团对仿生合成羟基磷灰石的作用 |
3.1 实验部分 |
3.1.1 试剂和仪器 |
3.1.2 自组装基片(SAMs)的制备 |
3.1.3 SAMs与牙釉质粉末的作用 |
3.1.4 SAMs上的仿生合成 |
3.2 结果和讨论 |
3.2.1 SAMs的表征 |
3.2.2 SAMs与成人牙釉质粉末的作用 |
3.2.3 仿生溶液对SAMs上沉积晶体的影响 |
3.2.4 反应时间对SAMs上沉积晶体的影响 |
3.2.4 F~-对晶体组成和形貌的影响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胶原蛋白对仿生合成羟基磷灰石形貌的影响 |
4.1 实验部分 |
4.1.1 试剂和仪器 |
4.1.2 实验方法 |
4.2 结果和讨论 |
4.2.1 胶原浓度对晶体形貌的影响 |
4.2.2 pH值对晶体形貌的影响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凝胶体系中仿生合成羟基磷灰石及磷酸八钙 |
5.1 实验部分 |
5.1.1 试剂和仪器 |
5.1.2 琼脂凝胶的制备 |
5.1.3 仿生合成 |
5.2 结果和讨论 |
5.2.1 晶体的表征 |
5.2.2 pH值对凝胶体系中晶体组成和形貌的影响 |
5.2.3 胶原蛋白对凝胶体系中晶体组成和形貌的影响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牙釉蛋白对羟基磷灰石仿生合成的作用 |
6.1 实验部分 |
6.1.1 试剂和仪器 |
6.1.2 SD大鼠牙釉蛋白的提取 |
6.1.3 实验方法 |
6.2 结果和讨论 |
6.2.1 牙釉蛋白的SDS-PAGE电泳分析 |
6.2.2 牙釉蛋白对仿生合成羟基磷灰石晶体的作用 |
6.3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论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
致谢 |
(9)银汞合金体外粘结修复充填体边缘密合度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文摘要 |
二、英文摘要 |
三、前言 |
四、材料与方法 |
五、结果 |
六、讨论 |
七、结论 |
八、致谢 |
九、参考文献 |
十、附图 |
十一、综述 |
(10)口腔修复材料—镍铬铍合金中铍对龈下微生物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论文正文 |
前言 |
第一部分 Be~(2+)对口腔链球菌和牙龈卟啉单胞菌生长的影响 |
第二部分 Be~(2+)对牙龈卟啉单胞菌细胞形态、膜离子含量、胰酶样蛋白酶活性及基因型的影响 |
第三部分 Be~(2+)对口腔链球菌细胞形态、膜离子含量及抗菌性能的影响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
综述二 |
主要缩略词表 |
致谢 |
四、高铜球形合金粉在口腔科的临床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牙本质过敏症修复治疗的进展[J]. 邓冯沂. 宜春学院学报, 2019(12)
- [2]选择性激光熔融成型含铜钴基合金的抗菌性能及生物相容性实验研究[D]. 徐晶. 中国医科大学, 2019(09)
- [3]新型医用梯度多孔Ti-Mo-Ta-Nb-Zr合金制备与组织性能研究[D]. 张帅. 贵州大学, 2016(03)
- [4]新型生物医用多孔Ti-3Zr-2Sn-3Mo-25Nb合金材料制备及组织与性能研究[D]. 刘辉.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0(11)
- [5]垫底厚度和充填材料类型对牙齿抗折强度影响的实验研究[D]. 徐莉. 山东大学, 2008(01)
- [6]四种后牙充填材料边缘微渗漏的体外实验研究[D]. 范华南. 南昌大学, 2007(03)
- [7]新型正畸支抗用微种植体钛合金的制备与生物相容性研究[D]. 公柏娟. 吉林大学, 2007(04)
- [8]类牙釉质羟基磷灰石的仿生合成[D]. 黄微雅. 暨南大学, 2006(05)
- [9]银汞合金体外粘结修复充填体边缘密合度的实验研究[D]. 张存宝. 南昌大学, 2006(02)
- [10]口腔修复材料—镍铬铍合金中铍对龈下微生物影响的研究[D]. 高宁. 四川大学, 20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