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整体护理模式病房有关护理人员诸多问题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张菊[1](2013)在《产科母婴同室病房责任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模型的研究》文中提出研究背景:人力资源是21世纪企业组织的战略资源,是企业组织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和管理的核心力量;而基于胜任力的人力资源管理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力手段。2011年,我国卫生部印发了《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明确提出要以推进医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为抓手,逐步建立完善护理岗位管理制度,加强护士队伍科学化管理,全面提升医院临床护理工作水平。作为临床护理队伍的核心力量,产科母婴同室病房的责任护士负责产妇和新生儿护理,其岗位胜任力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母婴护理的效果,决定着产科护理服务的质量,也反映了护理队伍管理的水平。研究目的:本研究拟构建一套母婴同室病房责任护士岗位胜任力的评价模型,用来描述、分析和评价母婴同室病房责任护士的岗位胜任力水平,并通过对不同等级、不同类型医院的母婴同室病房进行实证分析来验证该模型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同时找出影响责任护士岗位胜任力水平的相关因素。构建该评价模型的意义在于帮助护理管理者评价和了解产科母婴同室病房责任护士的岗位胜任力水平,为进行母婴同室病房责任护士的配置、培训、竞聘和使用等提供科学依据。研究内容和方法:在文献复习基础上,采用目的抽样法对上海市10家不同等级、不同类型医院24个产科病区的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自行设计了《上海市产科病区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使用和评价情况调查表》和《上海市产科病区护理人员从业现况调查表》,了解产科病区设置现况,以及护理人员配置、使用和从业现况,为后续评价模型构建和责任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提供现实依据。以现况调查结果为依据,结合文献研究,采用目的抽样法对符合本研究主题的8位产科护理管理者和6位产科责任护士进行了半结构访谈。采用持续比较法进行内容分析,并结合国内相关政策,在严格遵循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一般原则的基础上,初步拟定产科母婴同室病房责任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模型的基本框架。为了筛选指标,借助德尔菲法进行2轮的专家咨询,对各指标进行5个等级的重要性评价(赋予相应的量化值5、4、3、2、1)。对第一轮专家反馈的意见进行综合分析后,对各级指标进行必要的增、减、删、修,再进行第二轮专家意见咨询,运用层次分析法获得各级指标的权重值,最终构建产科母婴同室病房责任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的线性模型。本研究的主体方法是德尔菲法,专家的选择是影响德尔菲法成功的关键要素。因此,通过选定5个限定条件,确定咨询专家共15名。通过对专家的结构分析和权威程度分析,表明选择的咨询专家具有典型的代表性,保证了调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2轮德尔菲专家咨询法的质量控制效果主要通过计算应答率以及专家的协调系数等来反映。最后选择10家不同等级、不同类型医院的189位母婴同室病房责任护士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对调查数据的验证性分析来评价该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并用相关性分析和多元方差分析找出重要的影响因素,最终完成评价模型研究。结果:(1)通过现况调查,了解到目前产科病区设置的复杂性和母婴同室执行的多样性,产科护理人员配置结构的不合理、工作能力自我认知的水平不同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护士的职业态度和满意度。(2)构建了由知识和经验、技能与能力和特征与品质3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和43个三级指标构成的产科母婴同室病房责任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完成了指标量化。根据计算的权重结果建立的产科母婴同室病房责任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的初步线性模型为:Y=0.425X1+0.384X2+0.191X3.X1=0.232X11+0.075X12+0.118X13;X2=0.148X21+0.047X22+0.053X23+0.048X24+0.045X25+0.043X26;X3=0.109X31+0.037X32+0.044X33.其中,Y表示综合评价得分;X1、X2、X3分别表示三个一级指标的评价得分;分别表示第1个一级指标下3个二级指标的单项得分;分别表示第2个一级指标下6个二级指标的单项得分;分别表示第3个一级指标下3个二级指标的单项得分;依此类推……(3)运用评价指标体系对产科母婴同室病房责任护士岗位胜任力进行实际的验证评价,通过对评价问卷进行的信度和效度分析,发现所构建的评价线性模型具有较好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值得推广应用。(4)在指标体系构建和验证研究基础上,进行了产科母婴同室病房责任护士岗位胜任力与工作匹配认知水平的相关分析,结果提示两者在不同水平均有显着相关,且责任护士的年龄、专业、工作年限、个人生育史、是否为独生子女以及所在单位的等级和性质都是影响其岗位胜任力自我评价水平的显着因素。这些都为改善责任护士的岗位胜任力提供了建议。结论:本研究采用多种评价方法构建出的产科母婴同室病房责任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为护理管理者评价产科母婴同室病房责任护士的岗位胜任力提供了一个系统、易操作的主观评价模型。由于研究时间和地域的限制,本研究只选择了自我评价这一形式,故研究结果存在一定的偏倚。下一步可以在已构建的指标体系基础上,采用客观、他人评价的形式,对责任护士的岗位胜任力进行多角度的评价,为科学、全面、正确评价产科母婴同室病房责任护士的岗位胜任力提供一个科学的测评工具。
胥莉[2](2014)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建立及成效分析》文中研究说明为进一步加强临床护理工作,自2010年初起,“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作为我国卫生部的一项重要活动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它的开展是目前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落实现代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本论文以此为背景,以济南市中心医院优质护理活动的开展工作为研究对象,对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的建立及相关内容进行了总结、回顾和分析,并以统计分析的方法对相关成效进行了研究。论文的第一章阐述本论文的研究背景,对国内外护理服务的状况进行了回顾和总结,阐明了论文研究的内容和方法,明确了本论文研究的意义与必要性。第二章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对护理学科的相关护理基础理论进行了总结梳理,阐明了优质护理服务开展的理论基础。第三章以济南市中心医院为研究对象,总结回顾了“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在医院的创建过程。研究表明,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的建立是成功的,是符合医院特点和基础条件的优质新型护理服务模式。第四章通过对病人满意度、护士满意度、医生满意度等多个要素进行调查,采用统计学方法,对研究对象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后的成效进行量化研究,指出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的建立,对医院各层面的影响积极而深远。第五章对本论文的研究进行了总结,指出了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本文紧紧围绕卫生部开展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通过对研究对象活动情况的研究,对“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的建立进行了提炼和总结,对其成效的相关指标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研究表明,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的建立,贯彻了“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丰富了“以患者为中心,强化护理责任制”的新型医疗人文服务文化内涵,也是对护理专业内涵的进一步拓展。优质护理服务,适应现代医学发展方向,符合我国国情,是未来医疗改革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方向。
王荣[3](2019)在《基于循证设计的二级医院护理单元设计研究 ——以宝鸡市第五人民医院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医改政策实施之后,国家对基层医院更加重视,二级医院从提高基础设施、改善就医环境、加强医护人员专业技能等方面不断建设,全国范围呈现出二级医院快速发展的新面貌。目前二级医院护理单元的设计处于模仿三级医院的阶段,缺乏结合二级医院这类中小型医院实际的设计实践,但二级医院从医院定位、学科分布、病种特征等都与三级医院有很大的区别,这种模仿的设计方法不仅会浪费医疗资源,对改善医疗环境、提高医疗效率的贡献也较小。本文基于循证设计的研究方法,循证设计是一种源于循证医学的设计思想,强调使用科学的研究方法指导设计,并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包含策划、设计以及使用后评价阶段循环使用循证的方法进行科学的收集数据来分析,指导设计,使得设计结果更加科学,更符合需要。循证设计包含许多科学研究方法,本文运用包括文献分析、案例分析、实地调研分析和多学科交叉的分析方法。首先通过对文献资料进行分析,了解护理单元设计以及循证设计的发展历程,然后对循证设计理论与应用以及护理单元设计要点进行基础研究,为后续二级医院护理单元循证设计策略的总结以及实例的运用打下基础。通过基础理论和基于循证设计方法的循证调研,总结出包含二级医院护理单元的特点、设计的制约因素、循证设计要素和循证设计流程这四项二级医院护理单元循证设计的策略,为二级医院护理单元的设计提供参考。最后以宝鸡市第五人民医院护理单元设计为实例,运用研究总结的循证设计策略,为其他二级医院护理单元的循证设计提供参考,从而设计出更符合医院实际需要的护理单元。
李梦玲[4](2020)在《基于循证构建宫颈癌根治术后间歇导尿患者延续护理方案及初步应用》文中提出目的:深入了解宫颈癌根治术后间歇导尿患者延续护理现状、存在问题及需求,评价整合间歇导尿相关临床实践指南证据,在此基础上,通过德尔菲法构建宫颈癌根治术后间歇导尿患者延续护理方案,并进行初步实证研究,以期提供基于循证、科学及规范的宫颈癌根治术后间歇导尿患者延续护理方案。方法:1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选取重庆市某三甲医院妇科12名宫颈癌根治术后间歇导尿患者和11名医护人员为访谈对象,深入了解并分析宫颈癌根治术后间歇导尿患者延续护理现状、存在问题及需求;2系统检索并评价间歇导尿相关临床实践指南,整合高质量指南推荐意见,并通过专家会议法论证指南推荐意见适用性,筛选并制定适合在临床开展的推荐条目;3综合质性访谈和指南证据整合结果,参考延续护理模式和奥马哈问题分类系统构建方案初稿,并通过2轮专家函询对方案初稿进行修订,最终形成宫颈癌根治术后间歇导尿患者延续护理方案;4采用类实验研究方法,将重庆市某三甲医院妇科2019年4月-2019年7月入院的宫颈癌根治术后间歇导尿患者设为对照组,采用常规出院护理方法,将2019年8月-2019年12月入院的患者设为干预组,采用宫颈癌根治术后间歇导尿患者延续护理方案实施干预。效果评价分为5个方面:(1)泌尿系统并发症发生率;(2)患者依从性,包括规范操作、饮水计划、排尿日记、康复锻炼、复诊随访5个项目;(3)生活质量;(4)卫生服务利用,包括再入院次数、急诊访问次数和门诊访问次数3个指标;(5)护理满意度,包括住院护理满意度和出院护理满意度2个指标。采用Excel2010和SPSS23.0录入数据和统计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数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分析。显着性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通过对12名宫颈癌根治术后间歇导尿患者的访谈,提炼出应对态度、情绪体验的阶段性特征、支持性照护需求3个主题;通过对11名妇科医护人员的访谈,提炼出对延续护理必要性的认识、延续护理实施的不规范性、人力资源有限、多学科协作有待发展4个主题;2通过指南检索,共纳入7部间歇导尿相关临床实践指南,质量评价为3部A级、3部B级、1部C级,整合6部指南推荐意见,并经过专家会议法论证和修改,形成间导评估、间导实践、间导教育和间导管理4个方面共26条推荐意见,作为方案的潜在应用条目;3综合前期质性访谈和指南证据整合结果,初步形成宫颈癌根治术后间歇导尿患者延续护理方案初稿;2轮专家函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为0.920和0.926,Kendall’s W系数为0.334和0.306(P<0.001)。形成的宫颈癌根治术后间歇导尿患者延续护理方案包括间歇导尿护理问题评估表和间歇导尿延续护理实施方案2个部分,共8项一级指标、51项二级指标和77项三级指标;4比较干预组和对照组临床效果,结果示:干预组较对照组相比,患者泌尿系统并发症发生率显着低于对照组,患者规范操作(t=2.928,P=0.007)、饮水计划(t=2.646,P=0.013)、排尿日记(t=3.347,P=0.002)、复诊随访(t=3.162,P=0.004)4个单项依从性得分、依从性总分(t=5.868,P=0.000)、生活质量(t=4.551,P=0.000)、急诊访问率(?2=16.133,P=0.000)、门诊访问率(?2=19.400,P=0.000)及出院护理满意度(t=0.100,P=0.000)均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本研究参考延续护理模式和奥马哈问题分类系统,以指南实证推荐为依据,在质性访谈和专家函询基础上,构建了宫颈癌根治术后间歇导尿患者延续护理方案。该方案包括间歇导尿护理问题评估表和间歇导尿延续护理实施方案2个部分,共8项一级指标、51项二级指标和77项三级指标;2通过类实验研究对方案进行初步验证,在患者泌尿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依从性、生活质量、门诊和急诊访问率、出院护理满意度方面显示出积极效果,基本符合方案设计的目的。
毛智慧,张欢,孙晓婷,刘晓亭[5](2017)在《舒适护理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在阐述舒适护理的概念、内涵、分类和研究意义的基础上,系统回顾了舒适护理的研究进展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进一步探讨了影响舒适护理开展的主要因素,旨在使病人得到身体舒适、心理安慰、社会舒适以及精神慰藉的同时提升护理服务质量,丰富整体护理和循证护理的内涵。
杨艳[6](2015)在《基于岗位胜任力的临床护理人员能级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背景:护理人力资源的科学配置与临床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护士工作积极性等密切相关,因此也是国内外医疗卫生主管部门和医疗机构都非常关注的问题。目前,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主要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体系内还存在资源利用不合理的问题。有的单位职级较高的护理人员脱离临床一线,让职级低的护理人员从事超过他们执业能力和职级的工作,由此难以保证高水平的临床护理质量;有的单位由于护理人员配置不足,让职级较高的护理人员从事下一级护理人员的工作,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又是对优质资源的浪费;并且,我国大部分医院对护理人员的职级管理与任用沿用的是1981年国家卫生部颁布的主任护师、副主任护师、主管护师、护师和护士五级职称体系,这种管理模式肯定了护士作为专业技术人员的学术地位,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护理人员的积极性,但在职称评定时,由于缺乏与临床岗位胜任力相关的评价标准,导致部分护理人员的职称与实践能力不一致。二是体系外占用护理资源的问题。由于护士职业发展机会和晋升途径少,加之为了逃避值夜班的辛苦,部分人员到非护理专业的工作岗位就职,大量占用了护理人员的职称和编制;另外,由于管理职责不清,有的单位让护理人员承担了大量如病区秩序维持、器材检修等非护士职责的工作,也消耗了护士的精力及工作时间。由此可见,护理人力资源的科学配置和优化是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优化护理人力资源配置、对护理人员按岗位进行分层级的科学管理,有助于激发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对提高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及医院的管理效率也有重要的意义。国外有研究显示,护理质量和医院的管理效率受护理人力配置影响。美国、英国、新加坡等国家对护理人员的使用均有严格的分层及准入制度,在教育及培训背景、执业资质、工作范围与内容上有相应的要求和标准。国内也有报道,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对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至关重要,而分层管理有利于护理人力资源的优化。近年来,我国在护士的分级管理和使用上的很多尝试和改革,但多停留经验主义的层面,缺乏系统科学的研究和统一的标准,尚未形成与职称体系及临床岗位相适应的管理模式,岗位分级管理中各层级人员所占比例也缺乏具体设置标准。本课题将通过对某三级甲等医院护理人员分层管理的研究,制订出在传统职称结构上基于岗位胜任力的护理人员临床岗位管理模式以及各层级人员的配置比例,以优化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提高患者、医院及护士的满意度,为医院护理人力资源配置及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制订相关政策提供依据。目的:本研究拟按照技术、责任、风险、管理、承担教学、科研等要素制订出基于国家现行的职称结构体系、与临床岗位要求相适应的三级甲等医院临床护理人员岗位能级分层管理模式,界定临床护理人员岗位分级管理框架中各级人员的岗位胜任力,明确并细化岗位分级管理框架中各级人员的工作职责及具体工作条目。根据临床工作量的测算统计,确定对应各级护理人员的工作职责及具体工作条目,科学计算各级护理人员配置比例。方法:本研究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采用专家小组会谈结合改进的delphi法,通过对30名专家的三轮函询,对医院临床护理人员能级体系的划分进行定量研究,采用专人送递收取或电子邮件的方式发放及回收问卷。每轮咨询结束后,整理专家修改意见,将有质疑或分歧较大的问题汇总,组织专家会谈小组进行讨论并统一标准,进行修改后形成下一轮函询问卷。三轮问卷均采用excel2007和spss16.0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确定临床护理人员基于职称结构的岗位能级管理模式,并明确各层级的岗位职责及具体工作条目。第二阶段研究主要采用现场观察测量工时法记录护理人员直接工作量,结合问卷调查法统计护理间接工作量,对应护理人员能级管理框架计算各级人员的工作量,从而计算出各级人员应配备的比例。结果:1、30名护理专家对每个护理条目均进行了详细的审阅和积极的评价,积极性系数cj为100%,表明护理专家对本研究中咨询问卷的重视度非常高。经过三轮函询及专家小组讨论后统一标准和集中意见,各级护理人员框架、岗位胜任力、岗位职责及工作项目的均分均在4.5分以上,表明了专家认可度较高,该问卷内容效度较好。初步建立了临床护理人员基于职称结构的岗位能级管理框架,并确定各级别的任职资格和条件、工作职责及具体工作条目。2、经现场工时测量结合问卷调查所得数据,计算出监护室各级护理人员中初级与中级责任护士所占比例非常接近且均达到25%,责任组长与高级责任护士的配置比例均达到了15%左右,而护理员的配置比例仅为5%。这一结果与临床现状及大部分专科监护室配比情况较为一致,但麻醉监护室与烧伤监护室则高级责任护士的比例为最高,分析原因前者收治患者病情复杂、抢救频繁、突发情况多且使用呼吸机患者多,后者伤口换药复杂、专科护理技术较多,而这些条目多分布在高级责任护士一级。在临床普通科室各级护理人员配置比例中,初、中两级责任护士的比例最高,均占30%左右,其次为责任组长和助理护士,各占15%左右,而高级责任护士、高级专科护士与护理专家三项之和仅占比不到10%,护理员的配置比例仅4%。在不同专科里,各级人员配比多数呈现出较为一致的趋势,即中级责任护士配比最高、初级责任护士次之,但仍存在一定区别,可能与各科室收治病种、疾病发展与转归、治疗方法、床位周转等有关,如产婴房与其他各科室有显着差异,初级责任护士比例远远高于其他几级,主要因为其专科护理技术如新生儿洗澡、母乳喂养的指导、人工喂养等项目较多。3、资深专家预设不同能级护士所占百分比与工时测量计算不同能级护士所占百分比两种方法所得比例总体基本一致,但工时测量法所得比例中,助理护士、初级责任护士与中级责任护士三级稍大于主观评定法所得比例,且中级责任护士的比例略高于其他各级,说明目前临床护理工作中,基础护理、基本护理技术、医嘱治疗及整体护理仍占据较大比例,而由高级责任护士和高级专科护士承担的专科护理技术发展仍比较薄弱。主观评定法得出的护理员配置比例较高,说明临床护理管理人员对患者基础清洁及生活照顾的重视程度比较高,符合优质护理服务中“夯实基础护理”的要求,也与卫生部1997年颁布的《综合医院评审标准》中“护理技术人员和护理员的比例为3∶1为宜”的要求比较接近。主观评定法中高级责任护士、高级专科护士与护理专家配置比例均高于工时测量法所得配置比,也体现了护理管理人员倡导多学科多方位、大力发展专科护理的理念及对提高护理学科专业性和学术地位的强烈诉求,符合《2011-2015年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中“培养临床专科护士”的目标。结论:1、确立了护理人员分层框架和各层级护理人员的任职资格及岗位胜任力。本研究将临床护理人员分为五级八层:0级护理员,i级助理护士,ii级初级责任护士,iii-a级中级责任护士,iii-b级责任组长,iv-a级高级责任护士或专科护士,iv-b级高级专科护士,v级护理专家。使护理人员有比较明确的职业发展和晋升方向,拓宽了其职业发展前景。同时界定了各级护理人员任职资格及条件(详见附表第三轮函询问卷),加入临床实践能级的设置与管理,使护理人员的临床护理能力与层级相匹配,真正做到知人善用、人尽其才,职岗统一。2、明确了岗位能级管理结构中各层级护理人员的岗位职责和工作内容(具体见附表第三轮函询问卷)。本研究为各级护理人员明确了具体的工作标准和范围,使不同级别和能力的护士在临床工作项目上有了比较明显的区分,有助于提高护士的核心自我评价、职业满意度、工作投入度,降低职业倦怠感和离职率,提高患者对护理质量和服务的满意度。还可作为护理人员能力进阶培训的依据,便于护士逐步提升,根据自身特长选择更利于自我发展的专业,激发其学习的主观积极性,有利于护理向专业化方向发展。3、建立了临床护理人员岗位能级管理结构中各层级的配置比例。这一标准可为临床护理人员的分级管理使用与进阶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使护理人员除了从管理途径晋升外,增加了向各个专业和专科护理方向发展,符合国外大力发展专科护士的趋势,与国际接轨,提高了护士的专业价值感与职业满意度,能够更好地推动护理专业向前向深发展。4、两种方法所得护理人员配置比例的差异反映出目前临床护理工作的现状,为护理决策者下一步制订工作方向与重点提供参考。主观评定法主要反映了护理管理者对护理职业发展及人才管理的理念,更符合国家政策要求与国际发展方向,而现场工时测量法反映出目前临床工作的实际情况,两种方法所得配置比的差异也反映出我国目前在护理人员分层使用与管理上尚欠缺统一的标准,亟待护理管理者解决。
李丽[7](2013)在《综合性医院优质护理服务普通病房标准排班模式的构建》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对上海市某综合性医院优质护理服务普通病房护理人力资源配置和护理排班现状调查,了解综合性医院优质护理服务普通病房护理人力资源和护理排班现状,在此基础上对综合性医院优质护理服务普通病房护理人员进行能级划分,各班次各能级护士护理工作量测算,根据各级护理人员最适工作量构建综合性医院优质护理服务普通病房标准护理排班模式,满足各时间段患者护理需求,提高优质护理服务质量,提供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的依据。方法:1、通过文献回顾和专家会议制定《上海市综合性医院优质护理服务普通病房护理人力资源配置和护理排班现状调查表》,对上海市某综合性医院优质护理服务普通病房共39名护士长进行调查。2、按照卫生部相关文件政策,召开专家会议,确定优质护理服务普通病房护理人员划分的层次、准入标准、能力标准和岗位职责3、根据前期研究基础,结合专家意见,制定直接和间接护理操作项目时间测定表,随机抽取6个科室进行护理工作量测定,以各班次各级护理人员最适护理工作量为标准,确定综合性医院优质护理服务普通病房的护理标准排班模式。结果:1、上海市某综合性医院优质护理服务普通病房护理人员配置不合理,主要体现在配置数量不足,不能满足各时间段患者对护理服务的需求,护士工作处于超负荷,护理排班现状满意度不高。2、根据调查的现状,召开专家会议,对综合性医院优质护理服务普通病房护理人员进行能级划分,将护理人员分为辅助护士和责任护士,增设护理员岗位。3、测定优质护理服务普通病房各班次各级护理人员护理工作量,结合各班次各级护理人员标准最适护理工作量,得出各班次单位各级护理人员标准护理患者人数。4、构建综合性医院优质护理服务普通病房标准排班模式。手术科室责任护士白班负责6-7名患者,晚班负责13-16名患者,夜班负责15-16名患者,可达到责任护士标准最适工作量;辅助护士白班负责18名患者,晚班负责26-49名患者,夜班负责62-113名患者,可达到辅助护士标准最适工作量。非手术科室责任护士白班负责7-8名患者,晚班负责13-18名患者,夜班负责13-18名患者,可达到责任护士标准最适工作量;辅助护士白班负责15-20名患者,晚班负责28-40名患者,夜班负责58-70名患者,可达到辅助护士标准最适工作量。结论:目前综合性医院优质护理服务普通病房护理人力资源数量不足,护士排班随意性大,缺乏科学性,不能满足各时间段患者对护理服务的需求。本研究通过优质护理服务普通病房排班模式的构建,以期达到满足患者治疗康复需求,提高优质护理服务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以各能级护理人员最适劳动强度为标准,提升各能级护士临床护理能力有效的发挥;降低护士高强度的压力负荷,提升高年资护士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护士的职业满意度与成就感。
赵光红[8](2008)在《护理工作量与质量综合评价体系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有关对护理质量及其评价体系的研究,已有众多报道。但目前所应用的评价体系忽略了护理的非技术性服务属性因素,偏重于基础护理质量和终末质量的评价,使之与护理专业发展不平衡。护理评价若以“量的测量”为标准,忽视“质的考核”,则缺乏约束机制,患者获得的服务质量难以保证;护理评价若以“质的评价”为标准,忽视“量的测量”,则存在公平性问题,从而影响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用科学的方法建立一套能权衡“护理工作量”和“护理质量”的综合评价体系,在保障患者安全和提高护理质量的同时,能够体现护理管理的公平性,以激发护理人员工作热情和提高工作效率。研究方法1.文献回顾法:通过查阅文献、书籍和各类数据库,归纳出国内外护理质量管理的相关理论和研究现况,找出当今护理评价的特点,提出本课题要解决的问题。2.专家咨询法:主要以专题小组讨论、专家咨询和头脑风暴法等方式确定课题的相关项目、研究框架和权重系数。3.问卷调查法:依据研究的目的和内容,设计合理的调查问卷收集资料。4.统计分析法:主要运用Excel和SPSS13.0统计软件包对各类研究数据进行分析。本研究涉及到的统计分析方法主要有多元线性回归、卡方检验、t检验、方差分析、Pearson秩相关和离差法。主要研究结果1进一步明确了护理的概念和相关理论在护理评价中的应用从护理的实践出发,结合文献资料分析了护理服务的内涵、特征,对护理的概念进行了新的界定:护理是指具有执业资格的护理人员向有健康需求的人群提供专业帮助,使其恢复健康或从事有益于健康的活动,是一种无形的服务。由此可见,护理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为技术性活动,如遵医嘱执行静脉给药、提供床上擦浴等技术性护理活动;第二为服务属性的护理内容,如护士要具有良好的服务态度,给予心理护理等。同时,运用文献研究的方法明确了相关理论在构建护理评价中的应用。护理工作量与质量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依据系统理论内涵的指导,护理工作量的测量与护理质量标准的重新构建依据持续质量改进理论、绩效管理理论等的启示和指导。2现行护理质量管理评价的实证状况通过对某三甲综合医院护理质量检查结果的回顾性分析发现,现行的以终末质量评价为主的护理质量评价有一定的专业价值,主要表现在规范护理操作行为、提高专业性技术操作水平两方面,但也存在其评价不能体现护理服务内涵,忽视全员、全过程管理,不重视经济性和不能达到“零缺陷”、等问题。应用问卷调查了患者对现行护理服务的满意状况。患者对护理人员服务态度的满意度较高,但对护理人员主动服务意识满意度不高;影响总体满意度的单项指标为护士进行护理操作前后的解释工作、护士巡视病房的次数等。通过分析,护理工作量大可能是上述结果的重要影响因素。对护理人员的职业态度和工作满意度的调查发现,护理人员有较高的职业态度,但工作满意度处于中等偏低水平。护理人员最不满意的是福利待遇、工作与家庭的平衡。职业态度与工作满意度呈显着正相关,说明外界因素可能影响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度,需查找原因进行对症性处理。运用问卷调查护了理人员对护理质量管理的看法。结果显示,护理人员均愿意积极参与护理质量管理,并且从临床一线的角度对护理质量管理提出了有价值的建议。由此表明,只要建立科学、公平的护理质量管理体系,就能真正提高护理服务质量。3护理工作范畴的界定及工作量的测量对收集到的47个临床科室的护理工作项目进行分类、界定,得出基础护理中直接护理47项,间接护理28项;专科护理中直接护理125项,间接护理26项;其中基椿だ碇屑浣踊だ?0项为非护理专业性工作,专科护理中间接护理7项为非护理专业性工作。将所有收集到的护理工作项目进行工时测量,统计3年每日人均工作时间,即每日人均工作量,结果显示,内科系统、外科系统、妇产科、儿科、急诊、肿瘤科、综合科系统、ICU每日人均工作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构建以结构-过程-结果为纵线,以环境、护理人员、患者、服务质量4个维度横向考查的护理质量标准基于护理具有技术性和服务性双重属性的理念,以结构-过程-结果框架模式为基础,借鉴持续质量改进理论建立了新的护理质量评价标准。新的评价标准包括环境、护理人员、患者、服务质量四个维度。每个维度均从结构、过程、结果三方面制定了评价标准。标准建立后,通过专家调查法确定了各级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环境、护理人员、服务质量、患者四个维度的权重分别是0.11,0.18,0.48,0.23。5构建了护理工作量和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将动态护理工作量采用中位数平移法确定标准值,结合专业特点,设定评分等级,转换成标准分。再运用统计学方法将专家咨询结果进行分析,得出护理工作量与护理质量对总体护理评价的权重系数为0.4:0.6,构建出综合评价体系模型。建议1.应正确认识护理服务的内涵,提供高品质护理服务。对护理服务的界定直接影响护理服务质量管理,因此,只有充分认识到护理的内涵,才能真正转变护理质量管理理念,适应“以患者为中心”的新医学模式,提供高品质的护理服务。2.护理质量评价需以患者为中心,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由于护理人员编制的限制,护理工作量是护士主要的压力源,护士没有多余的精力完成治疗操作以外的、患者真正期望的服务。因此,建议医院领导在限制人力成本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应考虑护理人员的编制问题。3.护理质量标准应从护理的全过程、多维度进行构架。护理质量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如制度、人员、环境、基础设施、人力配置结构等。因此,要想达到全方位的护理质量管理,首先必须从护理的全过程、多维度构建护理质量标准。4.护理评价应以护理工作量和质量综合评价体系进行,以体现护理管理的公平性。新的评价体系引入“量”的测量,其作用以权重体现在体系中。新的评价体系兼顾了公平原则,对所谓的“少做事,少出错;不做事,不出错”的世俗观点提出挑战,由此可见“量”的引入能极大地提高护理人员工作效率和工作积极性。创新之处1.确定了护理工作的范围,并科学地赋分,解决了当今护理工作范围不易量化的难点。2.构建了一套符合现行护理管理模式下新的护理质量标准。3.构建了护理工作量与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其评价体系所得出的综合量化指标,一是护理部可以此来考核护理单元和个人护理工作绩效状况;二是可作为护理人员晋升、评先和发放奖金的参考指标;三是为管理者科学地配备护理人力资源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不足之处1.本研究资料的收集局限于一所医院,需扩大样本来源进一步了解现行护理质量评价的真实状况。2.本研究建立的评价体系需在临床实践运用中进行检验并不断修正。
刘志琛[9](2019)在《以奥马哈系统为框架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延续护理模式构建及应用研究》文中提出类风湿关节炎是慢性、自身免疫性、进行性、侵蚀性疾病,在我国患病基数大,人群构成复杂。患者多无法痊愈,需长期服药控制病情进展,药物不良反应、经济压力、心理压力易使患者依从性不佳,病情波动反复,晚期出现关节畸形、功能丧失,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随着中国医改深化,平均住院日缩短,患者通常在急性期治疗结束后即刻出院,尚存在诸多专业治疗与护理等方面的需求。因此如何帮助患者掌握有效的出院后自我管理技能以改善症状和预后、延缓疾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是目前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延续护理能够帮助患者在不同层次健康照顾机构之间转移时,接受到协调、连续的健康服务,奥马哈系统是被广泛应用于延续护理的理论基础之一,但尚未检索到该系统应用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延续护理的中、英文文献报道,其适用性与应用效果尚待检验。因此本研究尝试构建及应用以奥马哈系统为框架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延续护理模式,为我国延续护理实践的深入开展提供循证依据。目的:1.调查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生活质量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尤其是可干预因素,作为下一步构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延续护理模式的临床依据之一。2.理论依据与临床依据相结合,质性研究与量性研究相结合,构建及应用以奥马哈系统为框架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延续护理模式。方法:1.现况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采用便利取样法,选取2017年3至6月于某两所三甲医院免疫科门诊就诊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WHO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医院综合焦虑抑郁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Herth希望量表、疾病活动度评分对其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单因素分析、相关性分析、中介效应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其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2.构建以奥马哈系统为框架的延续护理模式根据整体护理理论、马斯洛需要层次论、奥马哈系统等理论依据,以及本课题第一部分现况调查、文献回顾和半结构访谈等临床依据,初步构建基于奥马哈系统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延续护理模式。经过预试验和专家组讨论,最终形成以奥马哈系统为框架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延续护理模式。3.应用延续护理模式开展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于2018年2至8月邀请某三甲医院免疫科住院病人参与本单中心单盲两平行组同期随机对照试验,经样本量计算每组需44人,共88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和医院常规电话随访,试验组实施常规护理和奥马哈延续护理,分别于患者入院72h内收集基线资料,出院前24h、出院2周末、出院4周末采用关节炎自我效能感量表-8、健康评估问卷收集数据。采用卡方检验、t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等统计方法评价延续护理模式的干预效果。结果:1.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生活质量现况及影响因素共发放问卷242份,有效问卷221份,有效回收率为91.32%。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生活质量总分为64.66±10.48分,其中生理维度(t=-17.094,P<0.05)与心理维度(t=-4.283,P<0.05)低于常模,环境维度(t=5.679,P<0.05)高于常模。中介效应分析显示:希望水平在领悟社会支持与生活质量之间中介作用为0.08,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10.9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焦虑、抑郁、疼痛、血沉对患者生活质量存在负向影响;而家庭人均月收入、社会支持、采取积极行动对生活质量存在正向影响。入选的自变量可解释生活质量62.4%的变异量(P<0.05)。2.以奥马哈系统为框架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延续护理模式本部分研究构建了以奥马哈系统为框架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延续护理模式。其内容包括: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延续护理评估干预评价记录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KBS评分方法、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延续护理实施方法、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健康教育手册。3.奥马哈延续护理模式的干预效果本部分研究共识别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29例,其中35例未达到纳入标准,在取得患者知情同意过程中3例拒绝参加研究,3例在随机分组前出院,共88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同意参加研究,随机分配至每组44例。最终有81例(试验组41例,对照组40例)患者完成研究。试验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接受了奥马哈延续护理干预,住院期间与出院后的护理问题分别为377和405个,住院期间常见护理问题为12个,前5位依次为疼痛、神经-肌肉-骨骼功能、循环、身体活动、自我照顾;出院后的常见护理问题为13个,前5位依次为疼痛、神经-肌肉-骨骼功能、身体活动、自我照顾、循环。试验组患者在干预后,初入院时的12个与出院后13个常见护理问题均得到了显着改善,KBS得分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初入院时两组患者的基线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自我效能感得分的组间效应、组内效应和交互效应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均呈上升趋势,试验组患者自我效能感高于对照组,随时间变化,试验组的自我效能感上升趋势大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健康评估问卷得分的组间效应和组内效应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除活动维度外其他维度均存在交互效应,两组患者的健康状态与身体功能均成上升趋势,试验组患者健康状态与身体功能高于对照组,除活动维度外其他维度随时间变化,试验组的健康状态与身体功能上升趋势大于对照组。结论:1.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生活质量整体水平较低,医护人员应根据其家庭人均月收入、焦虑、抑郁、疼痛、社会支持、采取积极行动等影响因素,采取有效措施,针对性地对患者进行干预,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2.本研究构建并应用了以奥马哈系统为框架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延续护理模式,相比常规护理提高了患者自我管理疾病的自我效能感,改善了健康状态与身体功能。我国延续护理模式的研究刚刚起步,本延续护理模式对鼓励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加强自我管理疾病和利用社区医疗资源,减少对医院的依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课题的随机对照试验仅在一家三甲医院内开展,研究结果存在局限性,所以应该谨慎的解释研究结果。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尝试将该延续护理模式应用于其他医疗服务机构或其他人群。
陈可[10](2020)在《自贡市三级医院护理服务工作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护理服务工作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健康中国”发展战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的提出,同时在人口老龄化问题、二孩政策开放等国情国策的推动下,作为自贡市医疗卫生系统的主力军,自贡市三级医院护理服务工作总体发展情况良好,护理服务水平和质量有了大幅度提升,尤其在改变临床护理模式、创新护理服务方式、提高护理管理水平、提升患者满意度等工作方面成效显着,在自贡市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人民群众的医疗需求越来越多元化,对护理服务工作也有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目前从护理质量看,护理服务工作存在落后于快速发展的医疗水平、低于患者就医期望的现状,降低了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从护理管理模式看,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和绩效分配机制尚未完善,护理人才培养存在不足,制约了护理事业的未来发展。如何进一步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提升护理服务水平,成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对患者、护理人员、护理管理者三类人员进行调查,了解三级医院护理服务工作的现状。在住院患者知晓度与满意度调查中,针对200名住院患者从病房环境、护理服务提供、护理技能、护理人文关怀等方面进行了满意度调查;在护士知晓度和满意度调查中,针对150名护理人员从工作量、薪酬待遇、护理管理、工作环境等方面进行满意度调查;在深度访谈中,对10名不同岗位的护理管理者就护理管理工作、护理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个别访谈,找出了自贡市三级医院护理服务工作目前存在的不足,如护理服务理念落实不够、护患沟通不足、人力资源相对不足、工作流程合理性不足等,针对这些不足进行深入分析,提出进一步改进护理服务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之后通过对国内外多家医院在护理服务工作的借鉴,结合自贡市三级医院工作实际,提出相关改进措施,明确了要推动自贡市三级医院护理服务工作上新台阶,需要在服务理念、队伍建设、管理培训、优化流程、营造环境、完善保障、拓展服务等方面强化工作力度、创新工作举措。最后,本文提出了改进护理服务工作的相关措施,如强化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强化护理人才队伍建设、强化护理质量管理、培养高素质管理队伍、调动护理人员积极性、优化护理服务流程、改善护理服务环境、完善护理支持系统、拓展服务领域等,希望能够借助这些方面的措施,完善管理水平、提升服务品质,为护理管理部门制定工作措施提供系统化、科学化的依据,提升医院在医疗行业的竞争力,提高患者群众的就医感受。
二、整体护理模式病房有关护理人员诸多问题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整体护理模式病房有关护理人员诸多问题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产科母婴同室病房责任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模型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研究概况 |
一、 研究背景 |
二、 研究目的和意义 |
三、 研究内容和方法 |
四、 技术路线 |
第二部分 产科护理人力资源配置和应用的现况调查研究 |
一、 研究目的和意义 |
二、 研究对象与方法 |
三、 研究结果 |
四、 讨论 |
第三部分 产科母婴同室病房责任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模型的初步构建 |
一、 研究目的 |
二、 研究对象 |
三、 研究方法和步骤 |
四、 研究结果 |
五、 产科母婴同室病房责任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模型框架的初步拟定 |
第四部分 产科母婴同室病房责任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模型的论证:两轮专家咨询 |
一、 德尔菲法的介绍 |
二、 咨询问卷的编制及轮回 |
三、 指标权重系数的评分量化确定 |
四、 质量控制 |
五、 专家的选择 |
六、 统计学处理 |
七、 2 轮德尔菲专家咨询的结果 |
八、 产科母婴同室病房责任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模型的初步建立 |
第五部分 产科母婴同室病房责任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模型的验证 |
一、 研究目的 |
二、 研究方法与步骤 |
三、 结果与分析 |
四、 小结 |
讨论与总结 |
一、 构建产科母婴同室病房责任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模型的意义 |
二、 评价模型构建过程的分析与讨论 |
三、 评价模型的应用与展望 |
四、 评价模型的局限性和改进 |
全文总结 |
附录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致谢 |
(2)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建立及成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4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优质护理的相关理论 |
2.1 自护缺陷护理理论 |
2.2 健康促进模式 |
2.3 舒适理论 |
2.4 人际关系理论 |
2.5 达标理论 |
2.6 跨文化护理理论 |
2.7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护理模式的建立 |
3.1 研究对象介绍 |
3.2 护理模式演变过程回顾 |
3.3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建立 |
3.4 总体效果评价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成效分析 |
4.1 患者满意度调查 |
4.1.1 研究对象 |
4.1.2 研究方法 |
4.1.3 统计结果 |
4.1.4 分析与结论 |
4.2 护理人员整体素质状况研究 |
4.2.1 研究方法 |
4.2.2 研究结果汇总 |
4.2.3 结果讨论与分析 |
4.3 医护人员对优质护理认知度的比较分析 |
4.3.1 研究方法 |
4.3.2 研究结果 |
4.3.3 结果讨论 |
4.4 开展优质护理前后护士满意度调查 |
4.4.1 研究方法 |
4.4.2 结果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目录 |
附录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3)基于循证设计的二级医院护理单元设计研究 ——以宝鸡市第五人民医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来源 |
1.2 研究背景、目的、意义 |
1.2.1 研究背景 |
1.2.2 研究目的 |
1.2.3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对象、内容、方法 |
1.3.1 研究对象 |
1.3.2 研究内容 |
1.3.3 研究方法 |
1.4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1.4.1 国外研究现状 |
1.4.2 国内研究现状 |
1.5 研究框架 |
2 循证设计理论与应用研究 |
2.1 循证医学 |
2.2 循证设计理论概述 |
2.2.1 起源与发展 |
2.2.2 定义 |
2.2.3 三要素 |
2.2.4 优势 |
2.3 循证设计方法的实施步骤 |
2.3.1 确立循证设计的目标、建立项目团队 |
2.3.2 收集、整合信息获得最佳证据 |
2.3.3 寻找合理的设计理念并实施设计 |
2.3.4 记录设计过程并分享成果 |
2.4 循证设计在护理单元设计中的应用 |
2.4.1 国外 |
2.4.2 国内 |
2.5 本章小结 |
3 护理单元设计要点 |
3.1 护理模式和护理制度 |
3.1.1 护理模式 |
3.1.2 分级护理制度 |
3.2 护理单元与其他部门的联系 |
3.3 护理单元的规模和最大护理距离 |
3.3.1 护理单元的规模 |
3.3.2 最大护理距离 |
3.4 护理单元布局形式 |
3.5 护理单元功能分区 |
3.6 护理单元主要功能用房 |
3.6.1 护士站 |
3.6.2 病房 |
3.6.3 医辅用房 |
3.6.4 活动室 |
3.7 本章小结 |
4 二级医院护理单元循证调研 |
4.1 调研目的 |
4.2 调研时间及内容 |
4.3 调研对象 |
4.3.1 岐山县医院 |
4.3.2 扶风县人民医院 |
4.3.3 青岛市立医院本部 |
4.3.4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本部 |
4.4 调研总结分析 |
4.4.1 布局形式 |
4.4.2 功能分区及面积分配 |
4.4.3 各功能用房 |
4.5 本章小结 |
5 二级医院护理单元循证设计策略 |
5.1 二级医院护理单元的特点 |
5.2 二级医院护理单元设计的制约因素 |
5.3 二级医院护理单元循证设计要素 |
5.4 二级医院护理单元的循证设计流程 |
5.5 本章小结 |
6 宝鸡市第五人民医院护理单元循证设计 |
6.1 确立设计目标 |
6.1.1 现状分析 |
6.1.2 确立设计目标 |
6.1.3 确定主要设计问题 |
6.2 收集整合相关证据 |
6.2.1 护理单元现状 |
6.2.2 住院部护理工作流程 |
6.2.3 病人在护理单元内24 小时行为跟踪 |
6.3 实施设计方案 |
6.3.1 总平面布局 |
6.3.2 护理单元平面布局 |
6.3.3 功能分区及面积分配 |
6.3.4 主要功能组成 |
6.4 本章小结 |
7 结论 |
7.1 总结 |
7.2 后续研究方向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在读研期间的研究成果 |
文中插图及表格来源 |
(4)基于循证构建宫颈癌根治术后间歇导尿患者延续护理方案及初步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1 研究背景 |
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3 相关概念 |
4 理论基础 |
5 研究内容 |
6 技术路线 |
参考文献 |
第一部分 宫颈癌根治术后间歇导尿患者延续护理现状与需求的质性研究 |
1 研究目的 |
2 对象与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间歇导尿相关临床实践指南的评价研究 |
1 研究目的 |
2 对象与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宫颈癌根治术后间歇导尿患者延续护理方案的构建 |
1 研究目的 |
2 对象与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四部分 宫颈癌根治术后间歇导尿患者延续护理方案的初步应用 |
1 研究目的 |
2 对象与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全文总结 |
附录 |
文献综述:间歇导尿在神经源性膀胱中的应用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5)舒适护理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舒适护理的相关概念及内涵 |
1.1 相关概念 |
1.2 内涵 |
2 舒适护理的分类与状态 |
2.1 分类 |
2.2 状态 |
3 舒适护理的研究意义 |
3.1 顺应医学模式的转变 |
3.2丰富整体护理的内涵 |
3.3 马斯洛基本需要层次论的有效应用 |
3.4 人文精神的回归和秉承 |
3.5 提高护理质量及病人满意度 |
3.6 提升护理专业地位 |
3.7 推动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和深化 |
4 舒适护理的研究进展 |
4.1 理论研究进展 |
4.2 实践研究进展 |
4.2.1 环境舒适的研究 |
4.2.2 舒适护理技术的研究 |
4.2.3 生命质量的护理研究 |
4.2.4 临终舒适研究 |
4.2.5 整体化舒适的护理研究 |
5 舒适护理的临床应用 |
5.1 普外科舒适护理 |
5.2 泌尿外科舒适护理 |
5.3神经内科舒适护理 |
5.4骨科舒适护理 |
5.5 手术室舒适护理 |
5.6 产科舒适护理 |
5.7 癌症病人的舒适护理 |
5.8 血液透析病人的舒适护理 |
6 影响舒适护理实施的因素 |
6.1 与管理体制相关的因素 |
6.2 与护理人员相关的因素 |
6.3 与家庭成员相关的因素 |
6.4 与医疗成本相关的因素 |
7 小结 |
(6)基于岗位胜任力的临床护理人员能级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文献回顾 |
1 国外护理人员分类等级体系 |
2 国内护理人员分类等级体系 |
第一部分 基于岗位胜任力的临床护理人员能级框架的建立 |
1 研究方法与步骤 |
2 技术路线 |
3 结果与分析 |
4 讨论 |
第二部分 基于岗位胜任力的能级管理框架中各层级护理人员的配置比例 |
1 研究方法与步骤 |
2 技术路线与流程 |
3 结果与分析 |
4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7)综合性医院优质护理服务普通病房标准排班模式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一、 研究背景与意义 |
二、 核心概念界定与理论依据 |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 |
四、 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
五、 研究设计和技术路线 |
第一部分 综合性医院优质护理服务普通病房护理人力资源配置和排班现状调查 |
一、 研究目的 |
二、 研究内容 |
三、 调查对象与方法 |
四、 研究结果 |
五、 讨论 |
第二部分 综合性医院优质护理服务普通病房标准排班模式的构建 |
一、 研究目的 |
二、 研究内容 |
三、 优质护理服务普通病房护理人员能级划分 |
四、 优质护理服务普通病房护理工作量测量 |
五、 研究结果 |
六、 讨论 |
小结 |
附录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工作情况 |
致谢 |
(8)护理工作量与质量综合评价体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 |
2 研究的理论基础 |
2.1 护理评价 |
2.2 相关理论分析 |
2.3 相关理论在护理评价中的应用 |
3 现行护理质量评价的分析 |
3.1 终末质量评价分析 |
3.2 患者满意度评价分析 |
3.3 护理人员工作态度和工作满意度评价分析 |
3.4 护理人员对现行护理质量管理的评价分析 |
4 护理工作量的测量 |
4.1 护理工作范畴的界定 |
4.2 护理工作项目的测量 |
5 护理工作质量标准的构建 |
5.1 护理工作质量标准的理论构架 |
5.2 环境评价标准构架 |
5.3 护士评价标准构架 |
5.4 服务维度评价标准构架 |
5.5 患者评价标准构架 |
5.6 护理质量评价标准权重研究 |
6 护理工作量和质量综合评价体系的架构 |
6.1 护理工作量的赋分 |
6.2 护理工作量与质的权重系数的确定 |
7 讨论与建议 |
8 研究的创新性与不足 |
参考文献 |
综述 |
附件1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着作及科研项目) |
附件2 (4个调查表) |
后记 |
(9)以奥马哈系统为框架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延续护理模式构建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文献回顾 |
第一部分 RA患者生活质量的现况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
引言 |
1 研究对象 |
1.1 研究对象来源 |
1.2 样本量估计 |
2 研究方法 |
2.1 研究工具 |
2.2 资料收集 |
2.3 质量控制 |
2.4 数据处理 |
3 研究结果 |
3.1 患者一般资料 |
3.2 RA患者生活质量得分 |
3.3 RA患者焦虑、抑郁得分 |
3.4 RA患者领悟社会支持得分 |
3.5 RA患者希望水平得分 |
3.6 RA患者疾病活动度得分 |
3.7 RA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
4 讨论 |
4.1 RA患者生活质量状况 |
4.2 RA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 |
第二部分 构建以奥马哈系统为框架的RA患者延续护理模式 |
引言 |
1 构建依据 |
1.1 理论依据 |
1.2 文献依据 |
1.3 临床依据 |
2 构建过程 |
2.1 评估干预评价记录表构建 |
2.2 KBS评分方法构建 |
2.3 延续护理实施方法构建 |
2.4 预试验 |
2.5 专家组讨论 |
3 构建结果 |
第三部分 RA患者延续护理模式的临床应用及结局评价 |
引言 |
1 研究对象 |
1.1 研究对象来源 |
1.2 样本量估计 |
2 研究方法 |
2.1 研究性质 |
2.2 随机分组 |
2.3 干预方案 |
2.4 研究工具 |
2.5 伦理学问题 |
2.6 质量控制 |
2.7 统计分析 |
3 研究结果 |
3.1 RA患者一般资料 |
3.2 试验组RA患者护理问题分布 |
3.3 试验组RA患者常见护理问题与发生率 |
3.4 试验组RA患者常见护理问题成效评价 |
3.5 两组患者ASES-8 得分比较 |
3.6 两组患者HAQ-DI得分比较 |
4 讨论 |
4.1 试验组RA患者常见护理问题TCP干预成效显着 |
4.2 以OS为框架的TCP可显着提高RA患者自我效能感 |
4.3 以OS为框架的TCP可显着改善RA患者健康状态 |
小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10)自贡市三级医院护理服务工作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护理服务工作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依据 |
2.1 相关概念 |
2.1.1 三级医院 |
2.1.2 护理服务工作 |
2.1.3 知晓度和满意度 |
2.2 理论依据 |
2.2.1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
2.2.2 精细化管理理论 |
2.2.3 梅奥人际关系理论 |
第3章 自贡市三级医院护理服务工作现状 |
3.1 住院患者知晓度与满意度 |
3.1.1 病房环境评价 |
3.1.2 护理服务评价 |
3.1.3 护理技能评价 |
3.1.4 人文关怀评价 |
3.2 护理人员知晓度与满意度 |
3.2.1 基本情况 |
3.2.2 工作量认知 |
3.2.3 薪酬待遇认同情况 |
3.2.4 护理管理 |
3.2.5 工作环境 |
3.2.6 福利待遇期望 |
第4章 自贡市三级医院护理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存在的问题 |
4.1.1 护理服务内涵质量不够 |
4.1.2 护理人力资源管理不足 |
4.1.3 护理服务流程优化不足 |
4.1.4 就诊环境管理不到位 |
4.2 原因分析 |
4.2.1 护理服务理念落实不到位,护患沟通不足 |
4.2.2 护理专业技能培训不足,成长需要时间 |
4.2.3 护理人力资源紧缺,稳定性不强 |
4.2.4 护理人员待遇相对较低,工作压力大 |
4.2.5 执行工作流程机械化,缺乏主动思考 |
4.2.6 部分干部管理经验不足,缺乏专业培训 |
4.2.7 创新性不足,激励机制不够 |
4.2.8 就诊环境满意度低,院科两级管理责任大 |
第5章 国内外护理服务工作经验借鉴 |
5.1 国外经验借鉴 |
5.2 国内经验借鉴 |
第6章 完善自贡市三级医院护理服务工作的对策建议 |
6.1 强化优质护理服务管理理念 |
6.2 强化护理质量安全管理 |
6.3 强化护理人才队伍建设 |
6.4 以人性化管理调动工作积极性 |
6.5 优化护理服务工作流程 |
6.6 创新思维拓展护理服务领域 |
6.7 创造更加安全、温馨的护理服务环境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研究不足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四、整体护理模式病房有关护理人员诸多问题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产科母婴同室病房责任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模型的研究[D]. 张菊. 第二军医大学, 2013(04)
- [2]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建立及成效分析[D]. 胥莉. 山东大学, 2014(11)
- [3]基于循证设计的二级医院护理单元设计研究 ——以宝鸡市第五人民医院为例[D]. 王荣.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9(06)
- [4]基于循证构建宫颈癌根治术后间歇导尿患者延续护理方案及初步应用[D]. 李梦玲. 重庆医科大学, 2020(01)
- [5]舒适护理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 毛智慧,张欢,孙晓婷,刘晓亭. 护理研究, 2017(05)
- [6]基于岗位胜任力的临床护理人员能级管理研究[D]. 杨艳. 第四军医大学, 2015(08)
- [7]综合性医院优质护理服务普通病房标准排班模式的构建[D]. 李丽. 第二军医大学, 2013(05)
- [8]护理工作量与质量综合评价体系的研究[D]. 赵光红. 华中科技大学, 2008(05)
- [9]以奥马哈系统为框架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延续护理模式构建及应用研究[D]. 刘志琛.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2019(06)
- [10]自贡市三级医院护理服务工作现状及对策研究[D]. 陈可. 西南大学, 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