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抗氧化剂研究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励建荣,王忠强,仪淑敏,李学鹏,徐永霞,周小敏,王明丽[1](2021)在《天然抗氧化剂对鱼糜及鱼糜制品抗氧化能力及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鱼糜及鱼糜制品中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和蛋白质,在冷藏鱼糜及鱼糜制品贮藏和运输中极易发生脂肪氧化和蛋白质氧化,使风味、品质以及凝胶特性降低。抗氧化剂可以有效抑制鱼糜及鱼糜制品脂肪和蛋白质的氧化。天然抗氧化剂相对于化学合成抗氧化剂具有更安全、更高效等优点。因此,在鱼糜及鱼糜制品中添加天然抗氧化剂是一种更为安全可接受的抗氧化手段,能有效抑制蛋白质降解、脂肪氧化、腥味增加及微生物引起的腐败变质等问题,从而有效提高产品品质、风味和凝胶特性。本文主要综述了天然抗氧化剂的种类、来源、抗氧化作用机理以及其对鱼糜及鱼糜制品的影响等,可为天然抗氧化剂在鱼糜产品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于卫华,孔德钦,龙子,刘瑞,李文丽,海春旭[2](2021)在《抗氧化悖论真的成立吗?》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表明,氧化应激与肿瘤、糖尿病和心血管等疾病密切相关。以此推论,使用抗氧化剂清除活性氧(ROS)则可达到防治疾病的功效。科学界和民众曾经对此深信不疑,使得抗氧化剂药物和保健品市场十分火热。然而,自20世纪90年代起大量流行病学研究显示补充抗氧化剂对于临床患者往往是无效的,甚至是有害的。2000年,Barry Halliwell教授在《柳叶刀》杂志上首次提出抗氧化悖论的概念,揭示了这一矛盾的现象。至此,学术界对抗氧化剂的临床应用价值纷纷持否定态度。那么,抗氧化悖论真的成立吗?抗氧化剂真的没有临床应用价值吗?基于多年研究成果和国内外最新进展,本文认为支持抗氧化剂无效或有害的相关研究存在局限性。抗氧化悖论假说并不成立,主要论据包括:抗氧化剂的靶向性、临床用药剂量的合理性、氧化损伤的不可逆性、临床疾病机制的复杂性以及活性氧与炎症信号的依赖性。同时,本文认为科学使用抗氧化剂可促进机体健康,但单一抗氧化剂效果有限,应采用复方抗氧化剂,并联合抗炎药物和其他靶向药物,才能发挥更好的疗效。综上所述,使用抗氧化剂防治临床疾病前景广阔,但科学合理用药相关研究任重而道远。
王玉贤[3](2021)在《提高菜籽油抗氧化性的进展分析》文中提出本文阐述了人工合成抗氧化剂、天然抗氧化剂、复合型抗氧化剂以及物理方法在提高菜籽油抗氧化功能方面的应用和研究进展。研究发现人工合成氧化剂可能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和风险,复合型抗氧化剂的操作流程烦琐复杂。此外,物理方法污染虽小,但需要消耗的成本非常高,在生产销售环节很难严格控制条件和标准。因此,通过反复研究和实践表明,天然抗氧化剂的抗氧化效果好,能够降低对于人体的毒害和副作用,同时无需过高成本,逐渐成为提高菜籽油抗氧化性能的发展趋势。
肖菁,吴卫国,彭思敏[4](2021)在《食用油抗氧化剂及其安全性研究进展》文中提出油脂氧化酸败破坏食用油的风味、色泽,降低食用油的营养价值,产生对人体有害的氧化物质。添加抗氧化剂可有效抑制油脂氧化,延长食用油货架期。目前使用的抗氧化剂来源广泛、种类繁多,消费者越来越重视抗氧化剂的安全性。根据抗氧化剂的来源对目前食用油抗氧化剂种类、抗氧化机理及安全性进行综述可以为抗氧化剂的使用提供部分理论基础。
李达,李旭,于日成,梁志豪,蒲晓璐,郭峰[5](2021)在《基于微胶囊技术的核桃油粉末油脂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核桃油因富含亚油酸、油酸和亚麻酸等不饱和脂肪酸,易氧化,不耐存。利用微胶囊技术包埋核桃油制备成核桃油粉末油脂,可以延缓油脂的氧化、改善油脂的功能性质、拓宽油脂的应用范围。将主要围绕制备核桃油粉末油脂的常用壁材、抗氧化剂的添加及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论述,为核桃油粉末油脂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杨毅[6](2021)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FexMn1-xPO4/C溶剂热法制备及改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橄榄石型LiMPO4(M=Fe、Mn等)正极材料凭借着其安全性高,稳定性强,循环寿命长,充放电平台稳定等特点,备受人们的重视。目前,已被大规模商业化的LiFe PO4材料渐渐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电压平台和能量密度更高的LiMn PO4材料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然而,橄榄石型LiMPO4固有的缺点,如电子电导率以及锂离子扩散速率低等因素,严重影响着材料的应用。本文使用溶剂热法对LiFexMn1-xPO4/C材料的制备进行研究,通过对反应溶剂、合成时间、合成温度以及添加剂等工艺参数进行详细的分析,研究不同参数对材料性能的影响,确定制备材料的最佳工艺参数。结合XRD、SEM、FTIR、Raman、TG等表征手段对材料进行结构与微观形貌进行分析;随后将正极材料组装成为纽扣电池,测试分析材料的循环伏安曲线、电化学阻抗谱、倍率性能以及充放电曲线等电化学性能。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如下:制备不同Fe、Mn计量比的LiFexMn1-xPO4/C正极材料,研究Fe、Mn对材料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所制备的LiFe PO4/C、LiFe0.8Mn0.2PO4/C、LiFe0.5Mn0.5PO4/C、LiFe0.2Mn0.8PO4/C和LiMn PO4/C正极材料,在0.1 C下放电的能量密度分别为405.4 m Wh·g-1、454.9 m Wh·g-1、471.8 m Wh·g-1、396.6 m Wh·g-1和171.9 m Wh·g-1;在0.5 C倍率下循环150圈后的容量保持率分别为92.1%、93.1%、94.7%、71.1%、65.6%。结果显示,材料中Mn的存在可以提高材料的能量密度增强材料的循环性能,但是大量Mn又会降低材料的电子电导率和离子扩散速率,降低材料性能。综合而言,LiFe0.5Mn0.5PO4/C具有最佳的电化学性能。使用乙二醇和去离子水的混合溶液作为反应溶剂,通过溶剂热法制备LiFe0.5Mn0.5PO4正极材料,随后将材料和葡萄糖进行球磨、烧结,最终得到LiFe0.5Mn0.5PO4/C材料。研究不同配比的反应溶剂、合成时间、合成温度以及烧结温度等参数对材料的影响,以此获得最佳的工艺参数。研究结果表明,混合溶剂中水和乙二醇的体积比为1:1时,所制备的纳米颗粒尺寸均一、分散程度最好,有利于材料的电化学表现。在此溶剂中,180℃下反应18 h得到颗粒状LiFe0.5Mn0.5PO4正极材料,随后与葡萄糖球磨后在600℃下烧结4 h,得到颗粒状LiFe0.5Mn0.5PO4/C正极材料颗粒尺寸为50-100 nm,组装成为电池后在0.1 C下首次充放电容量可达124.7 m Ah·g-1。在制取LiFe0.5Mn0.5PO4材料的过程中,发现总会有发生氧化影响材料的电化学性能,使用抗坏血酸、草酸、柠檬酸等作为材料在制备过程中的添加剂以避免氧化发生。实验结果表明,未使用抗氧化剂制备的LiFe0.5Mn0.5PO4/C正极材料在0.2 C下的放电比容量为79.5 m Ah·g-1,在经过50圈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88.2%;而使用添加量为LiFe0.5Mn0.5PO4材料10%摩尔质量的抗坏血酸作为氧化剂的材料在0.2 C下的放电比容量为119 m Ah·g-1,经过50圈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96.9%,高于添加草酸的92.4 m Ah·g-1(50圈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88.1%)和柠檬酸的89.1 m Ah·g-1(50圈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91%)。使用含有Ar-H2混合气体的纳米气泡水和乙二醇作为溶剂热反应溶剂,一方面纳米气泡水可以作为抗氧化剂,减少材料在溶剂热反应过程中的氧化现象发生;另一方面纳米气泡水溶剂中大量的纳米气泡可以提供足够的比表面能,从而可以减少材料在合成过程中的团聚现象。所制备的材料在0.1 C下放电容量比未使用抗氧化剂的材料提高了42.9%,比使用抗坏血酸的材料容量提高了15%。
孙文文[7](2021)在《基于Nrf2-Keap1-ARE信号通路的长裂苦苣菜提取物抗氧化作用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机体内活性氧(ROS)的产出过多,机体自身的抗氧化系统无法清除过多的ROS从而使机体氧化与抗氧化失衡。而氧化应激会导致多种形式组织损伤从而引发很多疾病,如阿尔兹海默症、帕金森症、溃疡性肠炎等。生物大都具备抗氧化酶防御系统和非酶抗氧化防御系统以及修复系统来保护机体免受氧化应激的不利影响。在近几年的研究中,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从生物资源中寻找更加安全和天然的抗氧化剂。植物提取物以其在抗氧化方面高效无毒和易被消费者接受的特点,不断成为新的研究和应用热点。本课题组前期研究结果证明长裂苦苣菜提取物(SBE)保护Caco-2细胞氧化损伤的作用,但其抗氧化作用的机制尚无报道。机体内与抗氧化相关的信号通路多而复杂,其中最关键的通路之一是Nrf2-Keap1-ARE信号通路。本论文在前期的研究基础上,本论文基于Nrf2-Keap1-ARE信号通路研究SBE抗氧化作用的分子机制。论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SBE预保护对H2O2诱导Caco-2细胞氧化损伤的影响:前期实验成功构建H2O2损伤模型,即以7.5 mM的H2O2处理24 h为模型进行实验。首先用不同浓度(6.25,2.5,50,100,200μg/mL)的SBE分别预处理细胞6,12,24 h,然后加入7.5 mM的H2O2处理24 h,收集细胞,分别测定ROS、MDA、SOD、CAT的含量。最后表明,SBE预保护能够显着降低ROS和MDA的含量,同时显着提高SOD和CAT的活性,表明SBE能够提高Caco-2细胞的抗氧化能力。2.mRNA水平研究SBE抗氧化机制:基于SBE的抗氧化作用,选择Nrf2-Keap1-ARE通路研究其抗氧化机制,同时从两个方面进行实验,即先保护再损伤和先损伤再修复(SBE浓度选择50,100,200 μg/mL,处理时间选择12 h)。通过实时荧光定量法(RT-qPCR)测定 Nrf2-Keap1-ARE 信号通路中相关因子(Nrf2、Keap1、HO-1、NQO1、SOD、CAT、GSH-Px)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表明,SBE能够显着提高Nrf2 mRNA水平表达,并且显着提高下游的细胞保护基因mRNA水平。表明SBE能够调控Nrf2-Keap1-ARE信号通路中上下游基因的mRNA水平,SBE预保护后损伤比先损伤后保护效果好。3.SBE对Nrf2和Keap1蛋白表达量的影响:根据上述实验结果,选择SBE预保护后损伤进行蛋白表达量分析实验。首先用不同浓度(50,100,200 μg/mL)的SBE预保护Caco-2细胞12 h,再以7.5 mM的H2O2处理24 h,收集细胞,Western blot测定Nrf2和Keap1的蛋白含量。结果表明,SBE能够显着提高Nrf2的蛋白表达,降低Keap1的表达,说明SBE能够调控Nrf2和Keap1的蛋白表达,通过Nrf2-Keap1-ARE通路发挥抗氧化作用。
李静凤[8](2021)在《盐肤木叶多酚与天然抗氧化剂复配及在油脂保鲜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盐肤木(Rhus chinensis Mill.)是漆树科盐肤木属多年生植物,在我国分布广泛,盐肤木叶片上的五倍子,因高含量的单宁以及潜在的健康价值被人们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中。近些年来,天然产物的提取以及应用成为研究热点,有研究表明盐肤木叶多酚具有抗氧化功效,盐肤木叶是五倍子蚜在寄主植物盐肤木叶片上形成的虫瘿,那么盐肤木叶是否具有相关的应用价值,关于盐肤木叶多酚的成分分析和应用研究就成为本课题的研究方向。以盐肤木叶多酚为主要研究对象,系统地提取盐肤木叶不同形态多酚并进行成分分析;然后以胡麻油为主要研究原料,以盐肤木叶不同形态多酚为主要添加量,选取茶多酚、迷迭香提取物、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作为协同增效组分,定期测定油脂的相关理化指标,以诱导期、总氧化值和抗氧化系数为评价指标对复合抗氧化剂组合进行抗氧化效果的评价和筛选;最后对盐肤木叶复合抗氧化剂组合进行响应面优化试验,得到响应值最大的点,即抗氧化剂组合的最优添加量,进行验证试验,应用于油脂保鲜,以期替代人工合成抗氧化剂。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盐肤木叶不同形态多酚成分分析(1)利用UHPLC-Q-Exactive HF/MS对盐肤木叶多酚进行成分鉴定,鉴定出30种多酚类物质,黄酮类物质及其衍生物17种、酚酸类物质有7种、有机酸两种、鞣质1种、其它类物质3种。其中总可溶性多酚中相对含量最高的物质是杨梅苷,含量为735.59μg/m L;酯化多酚中相对含量最高的物质是槲皮苷,含量为178.85μg/m L;结合态多酚中含量最高的物质是没食子酸,含量为53.87μg/m L,推测黄酮类物质在游离态多酚中可能发挥比较重要的作用,而结合态多酚中发挥主要作用的可能是没食子酸等酚酸类物质。2、盐肤木叶不同形态多酚对油脂抗氧化能力比较及复合抗氧化剂的筛选烘箱法加速油脂氧化,定期测定油脂过氧化值、茴香胺值、共轭二烯值等理化指标,结合油脂氧化评价指标对油脂氧化程度进行评价,得出以下结论:盐肤木叶酯化多酚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最适添加量为0.05%;盐肤木叶复合抗氧化剂组合为:酯化多酚、茶多酚、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3、盐肤木叶酯化多酚复合抗氧化剂组合的优化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优化试验,得出盐肤木叶酯化多酚复合抗氧化剂的最佳配方是:酯化多酚添加量0.06%、茶多酚添加量0.04%、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添加量0.01%,在此条件下进行验证试验,得出油脂的诱导期为4.26天,该值与理论预测值仅相差0.07天,说明该预测模型能够比较准确地反应盐肤木叶酯化多酚复合抗氧化剂组合对油脂诱导期的影响,达到组合优化的效果;其抗氧化能力远高于合成抗氧化剂BHT。
牛统娟[9](2021)在《常温保存过程活性氧诱导猪精子凋亡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畜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养猪业是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而人工授精技术在现代化养猪业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是提高猪肉产品质量、促进品种改良及生猪养殖规模化的重要技术手段。精液保存是家畜人工授精技术中重要的环节。猪精液通常在常温下保存以保证精子在体外的活力和受精能力。但精子在体外保存过程中,精子受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等不利因素的影响,精液品质不断下降,不利于人工授精技术的广泛应用。然而,ROS诱导的精子凋亡在猪精液常温保存中的分子机理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分析了常温保存过程中猪精液品质与ROS水平的相关性,并探讨了常温保存过程ROS诱导的线粒体损伤对猪精子凋亡的作用,同时研究了ROS清除剂姜黄素和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L-cysteine,NAC)对常温保存猪精子的抗凋亡作用,以期提高猪精液常温保存效果。本研究获得以下主要结果:1.本试验使用自配稀释液将猪精液常温保存9 d,在保存不同阶段测定精子活率、质膜和顶体完整率等指标,并分析了ROS水平与精液品质之间的相关性。在常温保存过程中,精子活率、精子质膜和顶体完整率以及抗氧化性能均显着降低,ROS水平显着升高,ROS水平与常温保存猪精液品质呈显着负相关。其中,精子活率在保存前1 d无显着变化,从保存第3 d开始显着降低(P<0.05),第7 d时降低至65.45%±1.13%。精子质膜和顶体完整率在保存第7 d时显着低于第0 d(P<0.05),且在保存第7 d时分别为64.45%±2.23%和65.78%±2.95%,因此本试验中猪精液有效保存时间为7 d。保存第3 d精子ROS水平显着高于第0 d和第1 d(P<0.05),第7 d精子ROS水平显着高于第5 d(P<0.05);ROS的过量产生导致精子膜结构过氧脂质化,与保存第0 d相比,常温保存第7 d精子T-AOC和抗氧化酶(CAT、SOD、GPX)活性显着降低(P<0.05),MDA含量显着升高(P<0.05)。本研究表明在猪精液常温保存过程中ROS的过量产生导致精液品质下降。2.本试验通过在猪精液常温保存不同阶段检测精子凋亡水平等指标,表明精子在常温保存过程中ROS诱导线粒体损伤,并导致精子凋亡,且精子ROS水平与线粒体膜电位(r=-0.979)、ATP含量(r=-0.804)、精子凋亡水平(r=0.949)及线粒体T-AOC(r=-0.789)均呈显着相关关系。其中,线粒体内MDA含量在保存第3 d和第7 d时均高于第0 d(P<0.05);精子线粒体内抗氧化酶不足以清除过多的ROS,导致保存第7 d线粒体T-AOC和抗氧化酶(CAT、SOD、GPX)活性显着低于第0 d(P<0.05);保存第3 d和第7 d精子线粒体膜电位均显着低于第0 d(P<0.05),且精子ATP含量在保存第7 d显着低于第0 d(P<0.05),线粒体膜结构和功能损伤,导致精子凋亡。保存第3 d和第7 d精子凋亡水平显着高于第0 d(P<0.05)。本研究表明在猪精液常温保存过程中ROS的过量产生导致精子线粒体损伤,从而导致精子凋亡。3.为研究ROS清除剂姜黄素和NAC对常温保存过程ROS诱导的猪精子凋亡的影响,本试验在精液常温保存稀释液中分别添加姜黄素(0、5、10、15、20μmol/L)和NAC(0、12.5、25、50、100μmol/L)保存3 d后检测精子活率。试验结果表明添加15μmol/L姜黄素和50μmol/L NAC时精子活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保存第3 d时精子活率分别为84.37%±0.42%和86.24%±1.12%。在稀释液中添加15μmol/L姜黄素和50μmol/L NAC后保存猪精液,研究表明姜黄素和NAC处理组精子ROS水平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线粒体膜电位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通过凋亡级联通路分析发现,姜黄素和NAC处理组线粒体细胞色素C(Cyt C)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而胞质内Cyt C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姜黄素和NAC处理组Cleaved caspase-3和Cleaved caspase-9及促凋亡蛋白BAX的表达水平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且姜黄素和NAC处理组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量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姜黄素和NAC处理组精子凋亡水平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本研究表明姜黄素和NAC可通过清除ROS抑制常温保存过程中猪精子线粒体依赖性凋亡。因此,在猪精液常温保存过程中,ROS的过量产生导致精子线粒体抗氧化性能降低,线粒体膜结构和功能受损,ATP含量降低,从而引发精子凋亡。在精液常温保存稀释液中添加15μmol/L姜黄素和50μmol/L NAC能够通过清除精子ROS提高线粒体膜电位,降低细胞促凋亡蛋白BAX的表达,提高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抑制线粒体内Cyt C释放至胞质,阻止Caspases通路的激活,抑制精子凋亡,提高精液品质。
张宇[10](2021)在《NAC、SLS和SDS三种抗氧化剂对山羊精液冷冻保存效果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精液冷冻保存过程中所产生的大量活性氧会使精子的抗氧化系统损伤,从而诱导精子凋亡,使得精子丧失受精能力。因此目前通常使用在精液冷冻保护稀释液中添加抗氧剂的方法来提高精液冷冻保存效果。N-乙酰半胱氨酸(NAC)和十二烷基磺酸钠(SLS)被证实在猪精液冷冻保存过程中起到了保护作用,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可以提高犬精子冷冻保存后的活率。但是,目前关于这三种抗氧化剂对于山羊精液冷冻保存过程中起到的作用尚不清楚。本试验以萨能奶山羊为试验对象,分析NAC、SLS和SDS对冷冻-解冻前后萨能奶山羊精液冷冻保存效果的影响,从而为这三类抗氧化剂在萨能奶山羊精液冷冻保存技术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本试验主要获得以下结果:1.在萨能奶山羊精液冷冻保存稀释液中添加不同浓度NAC(0.2、0.4、0.6、0.8、1.0mg/mL)对冷冻-解冻后的精液品质具有积极作用。当稀释液中NAC浓度为0.6mg/mL时,精子冷冻-解冻后的活率和质膜完整率分别为43.19%和48.52%;精子总抗氧化能力(T-AOC)达9.93IU/mL,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为220.3IU/mL,过氧化氢酶(CAT)为8.53IU/mL,酸性磷酸酶(ACP)达33.14IU/L,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达135.4IU/mL,透明质酸酶(HA)355.17IU/L,精子顶体酶(ACE)为5.074IU/L,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代谢产物活性氧(ROS)水平为2968,丙二醛(MDA)为5.241 mm/mL,二者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线粒体膜电位为2.993ΔΨm,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2.在萨能奶山羊精液冷冻保存稀释液中添加不同浓度的SLS(0.05、0.1、0.15、0.2、0.25 mg/mL)对冷冻-解冻后的精液品质具有积极作用。当SLS添加量为0.15 mg/mL时精子冷冻-解冻后的活率和质膜完整率分别为45.03%、46.72%;精子总抗氧化能力(T-AOC)达8.90IU/mL,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为201.3 IU/mL,酸性磷酸酶(ACP)达34.04IU/L,过氧化氢酶(CAT)为8.23IU/mL,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达162.2IU/mL,透明质酸酶(HA)421.15 IU/L,精子顶体酶(ACE)为5.476 IU/L,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代谢产物活性氧(ROS)水平为3739,丙二醛(MDA)为5.345 mm/mL,二者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线粒体膜电位为2.983ΔΨm,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3在萨能奶山羊精液冷冻保存稀释液中添加不同浓度的SDS(0.05、0.1、0.15、0.2、0.25 mg/mL)对冷冻-解冻后的精液品质具有积极作用。添加0.15 mg/mL的SDS后,精子冷冻-解冻后的活率和质膜完整率分别为46.01%、42.28%;精子总抗氧化能力(T-AOC)达7.30IU/mL,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为202.0 IU/mL,过氧化氢酶(CAT)为8.46IU/mL,酸性磷酸酶(ACP)达34.47IU/L,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达175.92IU/mL,透明质酸酶(HA)452.72 IU/L,精子顶体酶(ACE)为5.793 IU/L,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代谢产物活性氧(ROS)水平为3320,丙二醛(MDA)为5.476 mm/mL,二者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线粒体膜电位为2.750ΔΨm,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表明,将NAC,SLS和SDS添加到羊精液冷冻稀释剂中,可以减少精子在冷冻过程中的氧化损伤,提高冷冻后精液的品质。同时本研究还优化了最佳浓度。N-乙酰半胱氨酸为0.6 mg/mL,十二烷基磺酸钠为0.15 mg/mL,十二烷基硫酸钠为0.15mg/mL。
二、抗氧化剂研究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抗氧化剂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天然抗氧化剂对鱼糜及鱼糜制品抗氧化能力及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鱼糜及鱼糜制品的氧化 |
1.1 脂肪氧化 |
1.2 蛋白氧化 |
2 抗氧化剂分类 |
3 天然抗氧化剂的种类以及其对鱼糜及鱼糜制品抗氧化作用机制 |
4 天然抗氧化剂对鱼糜及鱼糜制品品质的影响 |
4.1 天然抗氧化剂对鱼糜及鱼糜制品的抗氧化作用 |
4.2 天然抗氧化剂对鱼糜及鱼糜制品的凝胶作用 |
4.3 天然抗氧化剂对鱼糜及鱼糜制品的风味影响 |
4.4 天然抗氧化剂对鱼糜及鱼糜制品的抑菌作用 |
5 结语 |
(2)抗氧化悖论真的成立吗?(论文提纲范文)
1 抗氧化悖论假说并不成立 |
1.1 抗氧化剂存在相对靶向性,单一抗氧化剂效果有限 |
1.2 临床上抗氧化剂用药剂量是否恰当难以衡量 |
1.3 部分氧化损伤及所致病症具有不可逆性 |
1.4 临床疾病机制复杂,氧化损伤并非唯一机制 |
1.5 炎症与氧化应激相互依赖,单纯补充抗氧化剂不能根除问题 |
2 抗氧化剂临床用药存在的问题 |
3 抗氧化剂合理用药的前景展望 |
(3)提高菜籽油抗氧化性的进展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各种类型抗氧化剂在提高菜籽油抗氧化性能方面的实际应用 |
1.1 人工合成抗氧化剂的应用 |
1.2 天然抗氧化剂的应用 |
1.3 复配型抗氧化剂的应用 |
1.4 物理抗氧化法的应用 |
2 结语 |
(4)食用油抗氧化剂及其安全性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抗氧化剂作用机理 |
1.1 清除自由基 |
1.2 螯合金属离子 |
1.3 清氧 |
2 抗氧化剂的种类、来源及抗氧化效果 |
2.1 化学合成抗氧化剂 |
2.1.1 丁基羟基茴香醚 |
2.1.2 没食子酸丙酯 |
2.1.3 二丁基羟基甲苯 |
2.1.4 特丁基对苯二酚 |
2.2 天然抗氧化剂 |
2.2.1 多酚类 |
2.2.2 维生素类 |
2.2.3 迷迭香提取物 |
2.2.4 其他天然抗氧化剂 |
3 抗氧化剂的安全性 |
3.1 化学合成抗氧化剂的安全性 |
3.1.1 丁基羟基茴香醚 |
3.1.2 没食子酸丙酯 |
3.1.3 二丁基羟基甲苯 |
3.1.4 特丁基对苯二酚 |
3.2 天然抗氧化剂的安全性 |
4 结论与展望 |
(5)基于微胶囊技术的核桃油粉末油脂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壁材 |
1.1 碳水化合物 |
1.2 蛋白质 |
1.3 复合壁材 |
2 抗氧化剂 |
3 核桃油粉末油脂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
3.1 婴幼儿食品 |
3.2 功能食品 |
3.3 其他食品 |
4 结语与展望 |
(6)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FexMn1-xPO4/C溶剂热法制备及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
1.2.1 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 |
1.2.2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
1.2.3 电池材料相关参数的计算 |
1.3 LiFe_xMn_(1-x)PO_4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
1.3.1 材料的纳米化 |
1.3.2 材料的体相掺杂 |
1.3.3 材料的表面包覆 |
1.3.4 材料的晶面选控 |
1.3.5 LiFe_xMn_(1-x)PO_4正极材料的制备 |
1.4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二章 实验及测试 |
2.1 实验试剂及仪器 |
2.1.1 实验试剂 |
2.1.2 实验仪器 |
2.2 正极材料的制备 |
2.2.1 溶剂热法制备LiFe_xMn_(1-x)PO_4 |
2.2.2 LiFe_xMn_(1-x)PO_4/C材料的制备 |
2.3 材料的表征 |
2.3.1 X射线衍射 |
2.3.2 扫描电子显微镜 |
2.3.3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
2.3.4 拉曼光谱 |
2.3.5 热重量分析 |
2.4 纽扣电池的组装 |
2.4.1 电极片的制备 |
2.4.2 纽扣电池的组装 |
2.5 电极材料的性能测试 |
2.5.1 充放电性能测试 |
2.5.2 循环伏安测试 |
2.5.3 电化学阻抗谱测试 |
第三章 Fe、Mn的不同计量比对LiFe_xMn_(1-x)PO_4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
3.1 实验部分 |
3.1.1 LiFe_xMn_(1-x)PO_4正极材料的制备 |
3.1.2 碳包覆LiFe_xMn_(1-x)PO_4/C正极材料的制备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结构与微观形貌 |
3.2.2 电化学性能测试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纳米磷酸铁锰锂的制备 |
4.1 实验部分 |
4.1.1 LiFe_(0.5)Mn_(0.5)PO_4材料的制备 |
4.1.2 LiFe_(0.5)Mn_(0.5)PO_4/C材料的制备 |
4.2 反应溶剂对材料的影响 |
4.3 合成温度对材料的影响 |
4.3.1 结构与微观形貌 |
4.3.2 电化学性能测试 |
4.4 合成时间对材料的影响 |
4.4.1 结构与微观形貌 |
4.4.2 电化学性能测试 |
4.5 烧结温度的确定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高性能纳米磷酸铁锰锂的制备 |
5.1 实验部分 |
5.1.1 酸性物质作为抗氧化剂在材料合成中的使用 |
5.1.2 纳米气泡水在材料合成中的使用 |
5.1.3 LiFe_(0.5)Mn_(0.5)PO_4/C材料的制备 |
5.2 不同抗氧化剂对材料的影响 |
5.2.1 结构与形貌分析 |
5.2.2 电化学性能的分析 |
5.3 纳米气泡水的使用对材料的影响 |
5.3.1 结构与微观形貌 |
5.3.2 电化学性能测试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6.3 主要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7)基于Nrf2-Keap1-ARE信号通路的长裂苦苣菜提取物抗氧化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背景 |
1.2 自由基概论 |
1.2.1 自由基 |
1.2.2 活性氧的产生 |
1.3 氧化损伤 |
1.3.1 氧化损伤的发生 |
1.3.2 氧化损伤与机体健康 |
1.3.3 氧化损伤与肠道 |
1.4 Caco-2细胞简介 |
1.5 机体抗氧化 |
1.5.1 机体抗氧化酶系统 |
1.5.2 机体非酶抗氧化系统 |
1.6 植物提取物抗氧化研究进展 |
1.6.1 植物提取物的抗氧化作用 |
1.6.2 植物提取物抗氧化机制 |
1.7 Nrf2-Keap1-ARE通路研究进展 |
1.7.1 Nrf2-Keap1-ARE通路简介 |
1.7.2 Nrf2-Keap1-ARE通路相关因子 |
1.7.3 Keap1-Nrf2-ARE通路与氧化应激疾病研究进展 |
1.8 长裂苦苣菜抗氧化作用研究进展 |
1.9 立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2 长裂苦苣菜提取物对H_2O_2诱导Caco-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
2.1 引言 |
2.2 实验材料 |
2.2.1 实验细胞 |
2.2.2 实验试剂 |
2.2.3 实验仪器 |
2.3 实验方法 |
2.3.1 Caco-2细胞的培养 |
2.3.2 长裂苦苣菜提取物的制备 |
2.3.3 H_2O_2损伤模型的建立 |
2.3.4 长裂苦苣菜提取物对H_2O_2诱导Caco-2细胞损伤的作用 |
2.3.5 长裂苦苣菜提取物对活性氧(ROS)含量的影响 |
2.3.6 长裂苦苣菜提取物对脂质过氧化物(MDA)含量的影响 |
2.3.7 长裂苦苣菜提取物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的影响 |
2.3.8 长裂苦苣菜提取物对过氧化氢酶(CAT)含量的影响 |
2.4 数据分析 |
2.5 实验结果 |
2.5.1 长裂苦苣菜提取物对ROS含量的影响 |
2.5.2 长裂苦苣菜提取物对MDA含量的影响 |
2.5.3 长裂苦苣菜提取物对SOD含量的影响 |
2.5.4 长裂苦苣菜提取物对CAT含量的影响 |
2.6 讨论 |
2.7 本章小结 |
3 mRNA水平分析长裂苦苣菜提取物抗氧化作用机制 |
3.1 引言 |
3.2 实验材料 |
3.2.1 实验试剂 |
3.2.2 实验仪器 |
3.3 实验方法 |
3.3.1 细胞实验步骤 |
3.3.2 Caco-2细胞总RNA的提取 |
3.3.3 逆转录(cDNA的制备) |
3.3.4 实时荧光定量PCR |
3.4 数据分析 |
3.5 实验结果 |
3.5.1 长裂苦苣菜提取物对Nrf2 mRNA表达量的影响 |
3.5.2 长裂苦苣菜提取物对Keap1 mRNA表达量的影响 |
3.5.3 长裂苦苣菜提取物对HO-1 mRNA表达量的影响 |
3.5.4 长裂苦苣菜提取物对NQO1 mRNA表达量的影响 |
3.5.5 长裂苦苣菜提取物对SOD mRNA表达量的影响 |
3.5.6 长裂苦苣菜提取物对CAT mRNA表达量的影响 |
3.5.7 长裂苦苣菜提取物对GSH-Px mRNA表达量的影响 |
3.6 讨论 |
3.7 本章小结 |
4 长裂苦苣菜提取物对Nrf2和Keap1蛋白表达的影响 |
4.1 引言 |
4.2 实验材料 |
4.2.1 实验试剂 |
4.2.2 实验仪器 |
4.3 实验方法 |
4.3.1 试剂配制 |
4.3.2 细胞总蛋白的提取 |
4.3.3 蛋白含量测定 |
4.3.4 长裂苦苣菜提取物对Nrf2和Keap1蛋白表达的影响 |
4.4 数据分析 |
4.5 实验结果 |
4.6 讨论 |
4.7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缩略词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8)盐肤木叶多酚与天然抗氧化剂复配及在油脂保鲜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综述 |
1.1 植物多酚研究进展 |
1.1.1 植物多酚简介 |
1.1.2 植物多酚结构和分类 |
1.1.3 植物多酚生物活性 |
1.2 盐肤木叶多酚研究进展 |
1.2.1 盐肤木概述 |
1.2.2 盐肤木叶多酚化学成分 |
1.2.3 盐肤木叶多酚研究现状 |
1.3 油脂氧化概述 |
1.3.1 胡麻油营养价值 |
1.3.2 油脂氧化的类型 |
1.3.3 油脂氧化的危害 |
1.4 油脂抗氧化剂研究现状 |
1.4.1 抗氧化剂作用机理 |
1.4.2 人工合成抗氧化剂 |
1.4.3 几种常见天然抗氧化剂 |
1.4.4 油脂氧化的评价方法 |
1.4.5 抗氧化剂协同增效作用 |
1.5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与内容 |
1.6 技术路线图 |
第二章 盐肤木叶不同形态多酚的提取及成分分析 |
2.1 材料与设备 |
2.1.1 材料与试剂 |
2.1.2 实验仪器 |
2.2 实验内容 |
2.2.1 制备不同形态多酚 |
2.2.2 盐肤木叶不同形态多酚样品的预处理 |
2.2.3 盐肤木叶不同形态多酚色谱-质谱条件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盐肤木叶不同形态多酚负离子模式条件下总离子流图 |
2.3.2 盐肤木叶不同形态多酚定性结果 |
2.3.3 盐肤木叶不同形态多酚半定量结果 |
第三章 盐肤木叶多酚复合抗氧化剂的筛选 |
3.1 材料与设备 |
3.1.1 试验材料与主要试剂 |
3.1.2 实验仪器 |
3.2 实验内容 |
3.2.1 氧化诱导试验 |
3.2.2 理化指标测定 |
3.2.3 评价方法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盐肤木叶不同形态多酚抗氧化能力的筛选 |
3.3.2 不同添加量盐肤木叶酯化多酚对胡麻油的抗氧化试验 |
3.3.3 盐肤木叶酯化多酚复合抗氧化剂组合的筛选 |
第四章 盐肤木叶复合抗氧化剂组合的优化及应用 |
4.1 材料与设备 |
4.1.1 试验材料 |
4.1.2 实验设备 |
4.2 实验内容 |
4.2.1 Schaal烘箱法 |
4.2.2 盐肤木叶酯化多酚复合抗氧化剂组合单因素实验 |
4.2.3 响应面法优化盐肤木叶酯化多酚抗氧化剂复配组合 |
4.2.4 数据分析 |
4.3 结果与分析 |
4.3.3 单因素试验结果 |
4.3.4 响应面优化实验结果 |
4.3.5 盐肤木叶酯化多酚复合抗氧化剂与合成抗氧化剂的比较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研究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9)常温保存过程活性氧诱导猪精子凋亡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人工授精技术发展概况 |
1.2 猪精液常温保存技术 |
1.3 抗氧化剂研究进展 |
1.3.1 酶促抗氧化剂 |
1.3.2 非酶促抗氧化剂 |
1.4 姜黄素研究进展 |
1.4.1 姜黄素的抗氧化作用 |
1.4.2 姜黄素的抗氧化机制 |
1.5 活性氧研究进展 |
1.6 精子凋亡研究进展 |
1.7 猪精液品质鉴定常用指标 |
1.7.1 精子活率 |
1.7.2 精子质膜完整率 |
1.7.3 精子顶体完整率 |
1.7.4 精子线粒体膜电位 |
1.8 精子抗氧化检测指标 |
1.8.1 精子抗氧化防御系统 |
1.8.2 丙二醛含量 |
1.9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9.1 研究目的 |
1.9.2 研究意义 |
第二章 常温保存过程猪精液品质与活性氧相关性研究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材料 |
2.1.2 试验方法 |
2.1.3 数据分析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常温保存过程猪精子活率的变化 |
2.2.2 常温保存过程猪精子质膜完整率和顶体完整率的变化 |
2.2.3 常温保存过程猪精子活性氧水平的变化 |
2.2.4 常温保存过程猪精子抗氧化性能的变化 |
2.2.5 活性氧水平与猪精液品质的相关性 |
2.3 讨论 |
2.3.1 常温保存过程猪精子活率、质膜和顶体完整率的变化 |
2.3.2 常温保存过程猪精子活性氧水平的变化 |
2.3.3 常温保存过程猪精子抗氧化性能的变化 |
2.4 小结 |
第三章 活性氧诱导的线粒体损伤对猪精子凋亡的影响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材料 |
3.1.2 试验方法 |
3.1.3 数据处理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常温保存过程猪精子凋亡水平的变化 |
3.2.2 常温保存过程猪精子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 |
3.2.3 常温保存过程猪精子ATP含量的变化 |
3.2.4 常温保存过程猪精子线粒体抗氧化性能的变化 |
3.2.5 活性氧水平与猪精子线粒体凋亡的相关性 |
3.3 讨论 |
3.4 小结 |
第四章 活性氧清除剂对常温保存猪精子的抗凋亡作用研究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试验材料 |
4.1.2 试验方法 |
4.1.3 数据分析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姜黄素和NAC对常温保存猪精子活率的影响 |
4.2.2 姜黄素和NAC对常温保存猪精子活性氧水平的影响 |
4.2.3 姜黄素和NAC对常温保存猪精子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 |
4.2.4 姜黄素和NAC对常温保存猪精子凋亡水平的影响 |
4.2.5 姜黄素和NAC对常温保存猪精子细胞色素C的影响 |
4.2.6 姜黄素和NAC对常温保存猪精子凋亡蛋白的影响 |
4.3 讨论 |
4.4 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历 |
(10)NAC、SLS和SDS三种抗氧化剂对山羊精液冷冻保存效果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符号对照表 |
文献综述 |
第一章 山羊精液冷冻保存研究进展 |
1.1 前言 |
1.2 山羊人工授精技术研究进展 |
1.3 山羊精液冷冻保存原理 |
1.4 山羊精液主要组成部分 |
1.5 影响山羊精液冷冻保存效果的因素 |
1.5.1 冷冻-解冻方法 |
1.5.2 渗透压 |
1.5.3 冷冻速率 |
1.6 抗氧化剂研究进展 |
1.6.1 酶类抗氧化剂 |
1.6.2 植物提取物类抗氧化剂 |
1.6.3 氨基酸类抗氧化剂 |
1.6.4 其他抗氧化剂 |
1.6.5 NAC、SLS和 SDS简介 |
1.7 山羊精液保存质量评估 |
1.7.1 精子活力的检测 |
1.7.2 精子质膜完整性 |
1.7.3 精子顶体完整性 |
1.7.4 精子线粒体功能检测 |
1.7.5 精子抗氧化能力的检测 |
1.8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8.1 本试验的目的 |
1.8.2 本试验的意义 |
试验研究 |
第二章 N-乙酰半胱氨酸对萨能奶山羊精液冷冻保存效果的影响 |
前言 |
2.1 材料和方法 |
2.1.1 试验材料 |
2.1.2 试验方法 |
2.1.3 试验动物精液处理 |
2.1.4 测定指标 |
2.1.5 数据统计与分析 |
2.2 结果 |
2.2.1 NAC对冷冻-解冻的后精子活率、质膜完整率和JC-1 的影响 |
2.2.2 NAC对冷冻-解冻后精液T-AOC、MDA和 ROS的影响 |
2.2.3 NAC对冷冻-解冻后精液SOD、CAT和 GSH-Px活性的影响 |
2.2.4 NAC对冷冻-解冻后ACE、HA和ACP活性的影响 |
2.3 讨论 |
2.4 小结 |
第三章 十二烷基磺酸钠对萨能奶山羊精液冷冻保存效果的影响 |
前言 |
3.1 材料和方法 |
3.1.1 试验材料 |
3.1.1.1 试剂与药品 |
3.1.1.2 仪器设备 |
3.1.1.3 试验动物 |
3.1.2 试验方法 |
3.1.3 试验动物精液处理 |
3.1.4 测定指标 |
3.1.5 数据统计与分析 |
3.2 结果 |
3.2.1 SLS对精子冷冻-解冻后精子活率、质膜完整率和JC-1 的影响 |
3.2.2 SLS对冷冻-解冻后精液T-AOC、MDA和 ROS的影响 |
3.2.3 SLS对冷冻-解冻后精液SOD、CAT和 GSH-Px活性的影响 |
3.2.4 SLS对冷冻-解冻后精液ACE、HA和 ACP活性的影响 |
3.3 讨论 |
3.4 小结 |
第四章 十二烷基硫酸钠对萨能奶山羊精液冷冻保存效果的影响 |
前言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试验材料 |
4.1.2 试验方法 |
4.1.3 试验动物精液处理 |
试验动物及精液采集同2.1.3 |
4.1.4 测定指标 |
4.1.5 数据统计与分析 |
4.2 结果 |
4.2.1 SDS对精子冷冻-解冻后精子活率、质膜完整率和JC-1 的影响 |
4.2.2 SDS对冷冻-解冻后精液T-AOC、MDA和 ROS的影响 |
4.2.3 SDS对冷冻-解冻后精液SOD、CAT和 GSH-Px活性的影响 |
4.2.4 SDS钠对冷冻-解冻后ACE、HA和 ACP活性的影响 |
4.3 讨论 |
4.4 小结 |
结论与创新点 |
结论 |
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A 萨能奶山羊精液处理 |
附录 B 冷冻-解冻后精子指标检测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抗氧化剂研究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天然抗氧化剂对鱼糜及鱼糜制品抗氧化能力及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J]. 励建荣,王忠强,仪淑敏,李学鹏,徐永霞,周小敏,王明丽. 食品科学, 2021(21)
- [2]抗氧化悖论真的成立吗?[J]. 于卫华,孔德钦,龙子,刘瑞,李文丽,海春旭. 癌变·畸变·突变, 2021(05)
- [3]提高菜籽油抗氧化性的进展分析[J]. 王玉贤. 食品安全导刊, 2021(27)
- [4]食用油抗氧化剂及其安全性研究进展[J]. 肖菁,吴卫国,彭思敏. 粮食与油脂, 2021(09)
- [5]基于微胶囊技术的核桃油粉末油脂的研究进展[J]. 李达,李旭,于日成,梁志豪,蒲晓璐,郭峰. 食品工业, 2021(07)
- [6]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FexMn1-xPO4/C溶剂热法制备及改性研究[D]. 杨毅. 广西大学, 2021(12)
- [7]基于Nrf2-Keap1-ARE信号通路的长裂苦苣菜提取物抗氧化作用机制研究[D]. 孙文文. 哈尔滨商业大学, 2021(12)
- [8]盐肤木叶多酚与天然抗氧化剂复配及在油脂保鲜中的应用研究[D]. 李静凤. 山西大学, 2021(12)
- [9]常温保存过程活性氧诱导猪精子凋亡的研究[D]. 牛统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
- [10]NAC、SLS和SDS三种抗氧化剂对山羊精液冷冻保存效果的研究[D]. 张宇.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