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物理教学中学生能力培养的关键──实验能力(论文文献综述)
赵志成[1](2018)在《培养高中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的发布以及物理新课程标准中物理核心素养教育的提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又有了进一步的深化。核心素养在物理学科的表现为学生在接受物理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作为物理教育改革发展的新主题,物理核心素养教育已经引起了我国中学物理教育界的强烈关注。在践行物理核心素养教育的过程中,教学设计作为教学实践的重要环节,能够创设一个有效的系统化培养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教学系统。因此,教学设计在培养高中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过程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对物理核心素养要求下教学设计的研究也具有了重要意义。本论文共分五章,第一章,笔者分析了当下高中物理教学设计中存在的不足,写出了在核心素养教育新的要求下,培养高中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重要性,继而确定了研究的目的、方法、意义和过程。并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的方式对核心素养和教学设计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理论分析,对国内物理核心素养教育的提出、内涵和研究现状进行了阐述与分析。第二章,笔者对核心素养和物理核心素养的概念进行了理论界定与关系分析,明确了物理核心素养教育的相关要求,并对教学设计概念和功能以及相关理论进行了分析和界定。第三章,笔者结合教育实习进行学生物理核心素养情况调查,发现扬州地区高一学生己具备一定的物理核心素养,但是存在物理核心素养发展的并不均衡的问题。第四章,笔者根据物理核心素养教学的要求结合教学设计的理论,将物理核心素养的目标和要求整合到教学设计中,提出了培养高中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流程和教学设计的重点分析,其中教学目标,学习者,教学策略,教学组织、传递、管理策略的分析和设计都基于物理核心素养教育的要求。例如教学目标设计中,笔者将教学目标设计为:物理观念、科学思维、实验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方面的目标,且四个方面目标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笔者根据第三章的调查结果,结合基于物理核心素养教育的教学设计重点和要求,按照培养高中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流程,以高中物理中“抛体运动”、“动能和动能定理”、“楞次定律”为教学案例,进行了教学设计实践。实践设计包括:教学目标设计,学习者分析,教学策略、教学组织、传递、管理策略设计,教学媒体的选择与应用,教学评价,教学过程设计,并为培养高中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提供范例。第五章,笔者对本课题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和反思,对培养高中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后续研究提出展望和建议。
高振伟[2](2019)在《基于思维导图的高中物理核心素养培养策略研究》文中认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2001年至今,关于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在不断地进行中,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最近提出的“核心素养”,教育的目标在不断地细化。“物理核心素养”作为“核心素养”的分支从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方面明确了在物理教学中的教学目标。当前的物理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思维能力、探究能力等都有了更高的要求,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学习工具,在使用过程中可以极大地培养使用者的模型建构,逻辑思维能力,这些都与物理核心素养的要求不谋而合。在本研究中,针对当前的高中物理教学现状和面临的问题,运用思维导图这一学习工具,结合文献研究法、调查法、行动研究法等方法,探究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在弄清如何运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之前,首先要明确研究的目的与意义。通过研究相关文献,可以了解当前国内外对于思维导图以及核心素养研究现状,这为后续的研究奠定基础。在本研究中,还涉及到了核心素养、物理核心素养、思维导图等相关概念以及脑科学理论、建构主义理论、信息加工理论等相关理论。通过概念以及理论的指导,可以使研究更加准确。为了了解当前高中学生对于思维导图以及核心素养了解情况,笔者利用教育实习的机会,深入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前线,了解当前物理课堂教学现状,通过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与个别交流,分析问卷,得出在当前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方面存在的问题。根据调查所了解到的当前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核心素养方面存在的问题,笔者结合思维导图的教学方式提出一定的教学策略,帮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此外,笔者将选取高中物理教材中的典型知识点,以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教学设计,在概念课、实验课、复习课等课型中加以体现,通过对教学过程的进一步设计,在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研究的最后,笔者对本论文的研究过程进行回顾总结,完善论文的研究工作。
温倩兰[3](2019)在《核心素养视角下物理高阶思维能力现状调查与策略建构》文中研究表明基于新课程改革和教育信息化大背景,教育部首次提出“核心素养”概念,作为核心素养落地的“结晶、成果”,如何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也逐渐成为广大教育研究者关注的热点问题。高阶思维能力指发生在较高认知水平层次上的心智活动或认知能力,包括分析、综合、评价、创造等,具有跨学科、跨知识领域的特点。本研究的高阶思维能力指创新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决策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满足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社会学习者要想获得持久稳定的生存发展,高阶思维能力必不可少。为此,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自然就成为了教育工作者的工作重心和研究的主题。本文以布卢姆认知分类理论、杜威的思维与教学理论、建构主义等理论为基础,以物理学科为依托,通过对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现状进行实地调查分析,提出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教学策略。主要研究内容有:1.在已有研究基础上改编并形成物理高阶思维能力的相关问卷,笔者选取了西安市的两所学校,以问卷形式调查了高一、高二两个年级共742名学生在物理学习中的高阶思维能力情况。2.利用SPSS22.0对问卷进行数据分析:(1)对学生高阶思维能力整体水平进行分析;(2)对不同层次、不同性别、不同年级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差异性进行分析;(3)对学生高阶思维能力表现情况与物理成绩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3.基于问卷数据分析,对当下物理教学中培养高阶思维能力提出教学策略,并总结了本文研究中的不足。研究结论有:1.回收问卷并进行数据分析,得到以下结果:(1)高中学生在物理学习中高阶思维能力普遍比较低,不能主动思维,迁移能力弱,大多学生的思维层次和认知水平处于低阶思维;(2)高一年级两类层次的班级在高阶思维能力整体表现以及各维度表现上均不存在显着性差异;高二年级两类层次的班级在高阶思维能力整体表现以及各维度表现上存在显着性差异;(3)男、女生在高阶思维能力整体表现及各维度表现均存在显着性差异;(4)高一、高二年级学生在高阶思维能力整体表现及各维度表现上均不存在显着性差异;(5)高阶思维能力与学生的学业成绩呈现显着正相关关系;高中学生物理学业成绩各分数段的学生在高阶思维能力的表现上均存在显着性差异。2.通过对研究结果的分析提出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教学策略:加强培养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主动思考;渗透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的物理教学设计方法:更新评价方式,促进高阶思维能力全面发展,并基于所提策略进行相关教学案例分析,以期能够对高中物理教学中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有所助益。本论文通过对高中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现状进行了解,以理论结合实践的方式,探索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教学策略,力求为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提供一点参考。
吴海荣[4](2010)在《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提出学生参与是影响学习成就的关键,对不同文化背景人群之间的研究都显示学生参与和学生的学习成绩及健康人格之间有很强的正相关。反之,如果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缺乏参与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成绩和行为表现,从而导致一些问题行为的出现,这些问题给教师和家长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同时也阻碍了课程改革前进的步伐。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对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的研究逐渐成为教育工作者们关注的一个焦点。目前,对学生参与的研究已经逐渐由理论研究过渡到向实践研究转向的关键时期。本论文基于物理学科的视角,以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的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大量实证数据的分析探讨了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的学生参与特点以及学生参与的主要影响因素。论文由三个研究组成:研究一,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相关问卷的编制和修订;研究二,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特点分析;研究三,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影响因素特点及其对学生参与的影响状况分析。本研究运用的主要工具有:(1)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问卷。包括行为参与、认知参与和情感参与三个维度。行为参与又包括专心和钻研两个观察变量;认知参与包括浅层次、一般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三个观察变量;情感参与包括乐趣感、成就感、焦虑感和厌倦感四个观察变量。(2)学生参与影响因素问卷。包括教师教学、学习环境、自我效能感、家长支持。教师教学的观察变量包括积极的教学策略、合作学习、延伸和拓展维度;学习环境的观察变量包括教师支持维度、学习期望和行为期望;自我效能感的观察变量包括基本能力感和控制感;家长支持的观察变量包括在家交流和参加学校活动。本研究在先期进行的开放式初始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基础上,再结合文献研究编制问卷进行调查,研究的主要结论有:(1)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的学生参与包括行为参与、认知参与、情感参与三个方面。研究显示,学生参与整体状态尚可,处于积极状态,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行为参与、认知参与、情感参与。就具体观察变量而言,学生参与三个维度中深层次的变量上得分不高,体现得更多的是较低层次的参与。同时,学生参与特点呈现明显的年级和性别差异。初中生在物理教学中行为参与和情感参与程度整体优于高中生,高中生在深层次的认知参与上优于初中学生;男生的参与程度整体优于女生,其中在浅层次行为参与和认知参与上女生高于男生,但差异不显着。在深层次行为参与和认知参与和情感体验上男生显着性优于女生。由此可见,学生参与的性别差异主要体现在深层次的认知参与、行为参与以及消极的情感体验上。(2)学生参与是影响学习成绩重要因素。其中,浅层次的认知参与、行为参与专心变量对物理成绩影响不明显,钻研变量和深层次认知参与对物理成绩有显着性影响;积极的情感与学习成绩呈显着正相关,消极的情感与学习成绩呈负相关。成就感和乐趣感与物理成绩呈显着正相关,厌倦感与学习成绩呈显着负相关,焦虑感与学习成绩呈负相关,但相关不显着。研究结果揭示,学生参与影响学习结果是复杂的,单纯的外在行为参与并一定不能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对成绩影响比较大的变量是深层次的认知参与和情感参与,由此可见,只有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深层次的认知参与为核心的全面参与,才能促进学生成绩的提高。(3)认知参与和情感参与有密切的联系。学生学习中的情感参与和认知参与为正相关。就具体的观察变量而言,浅层次的认知参与和学生的焦虑感和厌倦感等消极的情感体验结合紧密,学生元认知策略和认知策略参与和学生的乐趣感和成就感关系紧密。这也体现出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心理投入的差异性,揭示出学习中积极的情感投入往往带来深层次的认知参与。这一结果也与国外的一些已有的研究结果相一致;认知参与和行为参与的相关差异不明显。认知参与的三个变量与学生的行为表现变量均有显着的正相关。学生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可能出现外在的行为参与相似,但是,内在的认知参与不一致的情况,由此可见,中学物理课堂上的学生行为表现不一定能够说明其背后认知参与的取向和深度;行为参与积极情感参与正相关,与消极的情感体验负相关。其中,积极的情感参与(成就感)和厌倦感变量与深层次的行为参与显着相关,低层次的行为参与变量与情感参与变量相关程度一般。这一结论反映了学生的外在学习行为并不一定伴随着积极的情感参与。(4)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的影响因素有学习环境、教师教学、自我效能感和家长支持等,同时也与学生的性别、年龄等人口学背景因素有关。整体上,得分最高的教师教学、其次是学习环境和家长支持,最低的为自我效能感。就不同年级组而言,初中生得分高于高中生。其中,教师教学的合作学习维度和自我效能感上,初中生和高中生的差异显着;就不同性别而言,男生得分高于女生。其中,在学习环境的学习期望维度和教师教学的合作学习,以及自我效能感上的差异达到显着水平。其它影响因素的观察变量没有明显差异。(5)从检验模型的整体拟合度上看,本研究建构的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理论假设模型和实际收集的资料拟合情形大致良好。学习环境、教师教学、自我效能感和家长支持等主要因素对学生参与的影响明显。其中,教师教学对学生参与的影响达到极其显着水平;学习环境、自我效能感对学生参与的影响也达到了显着性水平;家长支持对学生的认知参与和行为参与、情感参与均有显着性影响。从结果可以看出,教师教学对学生参与的影响效果最为显着。与此同时,学习环境和自我效能感在学生参与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二者既是自变量,能够对学生参与产生直接影响,同时也是教师教学和家长支持影响学生参与的中介变量。本研究的结果对中学物理教师教学、物理教师的专业发展以及物理教育的研究者和物理课程的政策制定者等均有启示作用,对中学教学中其它相关学科的教育教学研究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吴芳[5](2007)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评定》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科学探究能力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发展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就离不开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评定。但其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还很欠缺。因此,中学物理教学中学生科学探究能力评定的问题是一个具有很强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科学教育目的论、科学探究能力论、发展性教育评价论是本课题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科学教育目的论指出,中学科学教育的基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而科学探究能力是科学素养重要的组成部分。科学探究能力论指出,科学探究能力是一种具有复杂结构的高层次能力,它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实践性、综合性、渐进性等特点;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要遵循科学探究能力的特点,科学探究能力的评定也要结合科学探究能力的特点。发展性教育评价论指出,科学探究能力的评定是为了促进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有效获得和学生潜能的充分发展。这就要求中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评定要切实体现发展性教育评价理念,在评定过程中切实关注学生的进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中学物理教学中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评定要遵循一系列的原则,它们是发展性原则、过程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可行性原则。要结合这些原则科学构建科学探究能力的评定指标;合理分配科学探究各分项能力的权重;客观确定科学探究能力纸笔测验评定结果以及表现性评定结果;公正评定中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水平,从而构建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能力评定指标体系。研究中学物理教学中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评定有必要就科学探究能力的纸笔测验评定和表现性评定进行深入研究。用纸笔测验来考查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要明确科学探究及其要素的内涵与水平等级;编制的试题要能引发学生科学探究思维活动;对学生解答的过程所展示的探究能力要进行合理解释,评定出学生科学探究分项能力或总体能力的水平。用纸笔测验考查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要努力提高纸笔测验评定科学探究能力的效度与信度;加强试题的编制与完善工作;将纸笔测验评定与表现性评定结合起来,客观公正地评定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中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表现性评定是依据他们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的行为表现来进行的。为提高评定的效度、信度和可行性,利用表现性评价来评定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应遵循一些基本的规范:要确定评价目的;要设计合适的表现性任务;要制定可操作性的评定细则;要客观记录学生在探究中的表现;要利用评价和交流促进学生的发展。用表现性评价来评定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要加强其实践研究;注重过程性与终结性、纸笔与表现性评定相结合;注意对科学探究能力评定的公正性。研究科学探究能力的纸笔测验评定有必要就探究性试题的编制进行深入研究。探究性试题编制的方法有四种,它们是以技术、社会、环境、生活为情景,以科学知识为载体,自主编制探究性试题、结合物理学史编制探究性试题、以科学实验为题材编制探究性试题、在旧题目的基础上改编成探究性试题。探究性试题编制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问题:要加强探究性试题的编制研究;提高纸笔测验评定科学探究能力的效度与信度。有关中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及评定的实证研究是本课题研究的重要部分。实证研究之一,对中学物理教学中科学探究能力评定现状的调查显示:在平时测验和日常实验课中,进入新课改的初中较之未进入新课改的高中整体上更重视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中学物理教学中科学探究能力的评定缺乏一个完整的评定体系,造成科学学业评定中学生科学探究能力评定的缺失。教学实践中缺乏科学探究能力的评定方案;教师自身探究和引导学生探究的能力不高;有些教师认为学生的实验能力差及科学探究能力低这些都是科学探究能力评定缺失的原因。实证研究之二,科学探究能力评定方案的实施研究选取了浙江省富阳中学高二年级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对一个班级用纸笔测验形式测定该班级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并对测验结果深入分析,诠释了该班级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优势和不足。实证研究之三,科学探究能力的表现性评定采用了小样本的尝试,通过观察和记录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来评定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最后综合科学探究能力纸笔测验评定和表现性评定的结果,对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总体水平作出阐释。
李洁如[6](2018)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培养研究 ——以“电磁感应”部分教学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制定与实施,高中物理课程内容调整为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和身心发展规律的教学内容。新的课程标准凝练了学科核心素养,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由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以及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方面构成。在物理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对于学生持续发展有非常重大的意义。面对新课标的调整的现状,教师需要转变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思维发展,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设计和安排课堂教学,强化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其在物理的学习过程中完善思维方法、提升思维品质,从而更好地培养科学思维能力。本课题是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以“电磁感应”部分教学为例,主要的研究思路是在研读文献的基础上,首先,对相关教学理论以及相关概念进行综述,梳理了科学思维方法的相关概念以及物理学中的科学思维方法,论述了科学思维能力结构以及旨在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课堂教学特征。其次,在前期理论研究指导下,以胡卫平教授和罗来辉学者制定的中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具体表现表为模板,结合物理学科科学思维的具体水平划分,笔者制定了中学生科学思维能力表现指标。通过访谈等方式了解了中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策略。最后,笔者以人教版选修3-2中“电磁感应”这一章节为例,根据新课程标准对其进行分析,同时从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角度对电磁感应章节重点内容进行了教材分析,以楞次定律和法拉第电磁感应为例进行了教学案例的设计,以互感和自感为例进行了教学案例的分析。
陈玫[7](2019)在《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教学设计研究》文中指出如今,核心素养是世界教育研究的热点。新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指出普通高中的教学目标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着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针对“核心素养”设计教学案例,成为中学物理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本课题就是围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这个中心,通过教育实践、问卷调查、访谈、案例研究等方法,对高中物理教学设计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全文分七章,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根据新课改下核心素养的提出、教学设计在教学中的地位和高中物理教学设计的现状,阐述了本论文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内容与方法。第二章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对比分析了国内外有关核心素养和教学设计的研究进展与相关成果。第三章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概述建构主义、信息加工、教学过程最优化和STSE教育等四个教育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对教学设计的指导作用,分析了《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版)》对教学实施的指导建议。第四章利用自制问卷对一线高中物理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现状进行调查和统计分析,通过访谈一线教师和教研专家了解在高中教学中应该如何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第五章基于理论研究和调查分析,提出了高中物理教学设计的策略和步骤,并辅以案例对教学设计的策略和步骤进行了详细说明。第六章设计了三个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教学设计案例:“力的合成”、“平抛运动”和“楞次定律”,并对它们进行了教学实践,分析了这三个案例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作用。第七章对本论文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和反思,对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以及如何做好教学设计提出了展望和建议。在本论文中,我们的创新工作主要包括:(1)通过教育调查,编制了教师问卷,并访谈教研专家和一线资深教师,找出了高中物理教学设计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接着,针对这些现实问题,基于现代教育理论和核心素养的培养,提出了高中物理教学设计的策略和步骤。(2)开发了“力的合成”、“平抛运动”、“楞次定律”三个效果优良的教学设计案例。(3)结合高中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物理教学内容,开发了一个教学效果优良的教具,即楞次定律演示仪。
罗正琼[8](2019)在《初中生物理实验探究能力培养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实验对物理学的形成和发展起着根本性的作用,是物理学发展的源泉,也是检验物理理论的标准。随着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到逐渐实施,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物理教学中物理实验探究教学肩负着科学探究能力培养的重任。本研究通过对初中物理实验探究课程教与学现状调查,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学科核心素养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培养情况,研究实验探究能力素养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关系,作为实验探究教学的核心。结合物理实验探究教学中教与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基于文献研究提出实验探究教学的策略,对初中物理教材中出现的实验探究内容进行分类分析,结合生活经验,创设情景,制造问题引导学生从“问题的提出、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探究方案、进行实验、收集信息、处理实验数据”等方面设计实验探究,从改进实验方案、优化实验器材、突出实验效果进行教学设计,并应用于课堂教学中,达到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目的。将本研究中的教学设计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实践,对实践结果进行分析,并对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教学的教学设计提出建议。通过对学生实验探究当堂评价、学生期末成绩及学生访谈情况分析,利用本研究中的教学设计教学确实提高了初中学生物理实验探究能力。
董博清[9](2013)在《基于思维导图的中学物理教学实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创新思维是创新时代对人才的呼唤,学会思维是创新时代对教育提出的要求,为思维而教是教育的重要目的以创新思维能力提升为目的,注重人的思维发展是人才培养的实践路径教育就其自身而言,原本就有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任务国外学者提出的思维导图是一种有效使用大脑的思考方法,它是由主题节点连线文字图像和色彩等多种形式构成的结构网络图,可以从多维度来储存组织表征和优化信息思维导图模拟人脑神经网络结构,以视觉形象化的图示展现认知结构外化大脑图谱近年来,国外学者开展了大量思维导图的教学实践研究,并在促进学生知识建构和认知发展等方面成效显着相比而言,国内对思维导图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研究和实践研究很少,也缺乏思维导图在具体学科教学中全面而深入的系统研究为此,本文进行基于思维导图的中学物理教学实证研究,审视和定位基于思维导图的教学对理解教学功能教学目标教学形态教学活动进而对教学实践的影响,开展从教学理念到教学行为的系统研究物理科学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蕴含丰富的知识方法态度和精神论文综合科学教育脑科学认知心理学思维科学等相关研究成果,以中学物理课程学习为基础,以思维导图的潜藏教育价值为契机,以实现学生的思维发展为目的,开展基于思维导图的中学物理教学实证研究论文共分为八章,涵盖四个主要研究问题:思维导图的本体研究基于思维导图的物理教学理论研究基于思维导图的物理教学实验研究和基于思维导图的物理教学策略研究其中,基于思维导图的物理教学理论研究包括三部分:基于思维导图的教学价值追求基于思维导图的物理教学设计和基于思维导图的物理教学方案设计思维导图的本体研究部分,通过文献研究和相关书籍的研读,回答了思维导图究竟是什么?这一问题,包含思维导图研究的理论基础思维导图的内涵本质和功能,具体内容为:脑科学理论多元智力理论和知识可视化理论对思维导图研究发展的影响;思维导图的含义和特点思维导图的结构和类型思维导图的构建过程思维导图的可视化评价;思维导图的神经生物学基础思维导图的认知心理学本质和思维导图的建构主义心理学实质;思维导图的描述功能表征功能设计功能和评价功能基于思维导图的物理教学理论研究部分,以思维导图的本体研究为基础,通过对思维导图的全面认识之后,挖掘思维导图优化和完善教学和评价的功能,回答了基于思维导图的物理教学是什么样?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思维导图的中学物理教学理念和基于思维导图的中学物理教学设计思想,并在此基础上选取光现象教学内容,设计了基于思维导图的中学物理教学方案具体内容包括:对物理教学和物理教学活动的复杂性论证性过程性和生成性认识,以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智慧者和思维潜能开发者作用的探讨;提出基于思维导图的教学目的教学原则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策略;分析基于思维导图的光现象教学流程,并设计了各节内容的教学方案基于思维导图的物理教学实验研究部分,以教学方案设计为依据,开展基于思维导图的物理教学实践活动,通过实验班和控制班相比较的教育实验试卷测试问卷调查课堂观察和访谈,分析和讨论基于思维导图的物理教学对学生学习成绩和思维能力方面的影响,并考察基于思维导图的物理教学对不同程度和不同性别学生的影响效果,了解教师和学生对新教学的态度和看法结果显示,相比于普通教学,基于思维导图的物理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尤其对于班级中等部分学生的影响效果最明显,他们的成绩提高也最显着;实验教学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实验教学同时提高了男生和女生的学习成绩,之间并不存在性别上的显着差异;教师和学生很喜欢实验教学,对实验教学持积极肯定的态度,并希望以后继续开展基于思维导图的物理教学基于思维导图的物理教学实施策略研究部分,以基于思维导图的物理教学理论分析与实践开展为导向和启发,从教师教学理念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教学活动的灵活实施和教学评价四个方面,提出了实践中进行基于思维导图的物理教学优化策略具体内容有:更新教师教学理念教学目标再定位,立足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强化学生的思维培养;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完善教师职能,切实发挥教师的促进者作用;构建系统化的物理知识,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促进学生点线面体思维的发展;关注学生思维状态,适时为学生提供思维内容,给予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和空间;灵活选择构图时机,有效促进学生思考;最后,创建问题解决式教学评价和回环反馈的教学评价,寻求发展性评价
李慧[10](2019)在《高中物理实验微课的设计及教学应用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微课这一教育资源不断发展,中国知网上对于微课的研究文献很多,基于以实验为特点的物理实验微课研究较少。物理实验在高中物理教学中非常重要,能够全面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但在实际教学中物理实验的相关教学是有所欠缺的,本文通过对实验微课的设计及教学应用研究为教师提供更多多样化的教学资源。本研究采用文献综述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案例分析法对实验微课的设计及教学应用进行研究。本研究主要有以下几部分:前三章是对课题研究的前期准备,界定相关概念,并且根据实验微课的概念及呈现形式对实验微课进行分类。基于移动学习理论、掌握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对网络上已有优质实验微课进行分析,总结出其设计的优点及共同之处,结合高中生的学习认知特点探讨出实验微课的设计原则和设计流程。第四章是基于前三章的理论分析,依据实验微课的设计原则和设计流程设计开发出四个实验微课案例(其中包括两个自录的电学实验微课和两个网络优质力学实验微课),主要包括教学分析和主题内容两个部分的设计。第五章根据课程学习需要将《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探究小车运动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和《牛顿管》实验微课案例以不同的形式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并进行效果分析,通过理论与实践研究发现将实际教学与完善的实验微课相结合,可以加深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并且激发学生对物理实验的操作兴趣。
二、物理教学中学生能力培养的关键──实验能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物理教学中学生能力培养的关键──实验能力(论文提纲范文)
(1)培养高中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缘起 |
1.1.1 当下高中物理教学中三维目标的培养情况 |
1.1.2 培养高中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
1.1.3 当下高中物理教学设计情况 |
1.2 研究目的、方法、意义和过程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方法 |
1.2.3 研究意义 |
1.2.4 研究过程 |
1.3 相关文献综述 |
1.3.1 核心素养的国际国内研究现状 |
1.3.2 我国物理核心素养的研究现状 |
1.3.3 教学设计的研究现状 |
第二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1.1 核心素养 |
2.1.2 物理核心素养 |
2.2 教学设计概念及方法 |
2.2.1 教学设计概念及基本特征 |
2.2.2 教学设计的功能 |
2.2.3 教学设计的一般模式 |
2.3 教学设计的相关理论基础 |
2.3.1 系统科学理论 |
2.3.2 赞可夫的发展教学理论 |
2.3.3 布鲁纳的“结构-发现”教学理论 |
2.3.4 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理论 |
2.3.5 教育传播理论 |
第三章 学生物理核心素养调查 |
3.1 前期准备与调查过程 |
3.1.1 调查目的 |
3.1.2 调查对象 |
3.1.3 问卷设计 |
3.1.4 调查过程 |
3.2 问卷数据统计分析 |
3.2.1 统计方法 |
3.2.2 学生物理观念素养情况统计与分析 |
3.2.3 学生科学思维素养情况统计与分析 |
3.2.4 学生实验探究素养情况统计与分析 |
3.2.5 学生科学态度与责任素养情况统计与分析 |
3.2.6 学生物理核心素养整体情况统计与分析 |
第四章 培养物理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 |
4.1 培养高中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分析 |
4.1.1 培养物理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分析 |
4.1.2 培养物理核心素养的学习者分析 |
4.1.3 培养物理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分析 |
4.1.4 培养物理核心素养教学设计的组织、传递、管理策略分析 |
4.1.5 培养物理核心素养教学设计的教学媒体选择和应用分析 |
4.1.6 培养物理核心素养教学设计的教学评价分析 |
4.2 培养高中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以“抛体运动”教学为例 |
4.2.1 教学目标分析 |
4.2.2 学习者分析 |
4.2.3 教学策略分析 |
4.2.4 组织、传递、管理策略分析 |
4.2.5 教学媒体的选择 |
4.2.6 教学评价 |
4.2.7 教学过程设计 |
4.3 培养高中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以“动能和动能定理”教学为例 |
4.3.1 教学目标分析 |
4.3.2 学习者分析 |
4.3.3 教学策略分析 |
4.3.4 组织、传递、管理策略分析 |
4.3.5 教学媒体的选择 |
4.3.6 教学评价 |
4.3.7 教学过程设计 |
4.4 培养高中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以“楞次定律”教学为例 |
4.4.1 教学目标分析 |
4.4.2 学习者分析 |
4.4.3 教学策略分析 |
4.4.4 组织、传递、管理策略分析 |
4.4.5 教学媒体的选择 |
4.4.6 教学评价 |
4.4.7 教学过程设计 |
第五章 研究总结与反思 |
5.1 研究总结 |
5.2 研究不足 |
5.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高中学生物理核心素养调查问卷 |
附录二: 高中生物理核心素养调查问卷结果统计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2)基于思维导图的高中物理核心素养培养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新课程理念的要求 |
1.1.2 当前高中物理教学现状 |
1.1.3 教育实践中的发现 |
1.1.4 思维导图教学方法的启发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思维导图国外研究现状 |
1.2.2 思维导图国内研究现状 |
1.2.3 核心素养国外研究现状 |
1.2.4 核心素养国内研究现状 |
1.2.5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研究现状 |
1.2.6运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研宄现状 |
1.3 研究方法 |
1.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4.1 理论方面 |
1.4.2 实践方面 |
二、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2.1 核心素养 |
2.1.1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概念界定 |
2.2 思维导图概念的界定与绘制 |
2.2.1 思维导图的概念 |
2.2.2 思维导图的绘制 |
2.3 理论基础 |
2.3.1 脑科学理论 |
2.3.2 建构主义理论 |
2.3.3 信息加工理论 |
三、基于思维导图的高中物理核心素养教学调查与分析 |
3.1 调查目的和内容 |
3.2 学生问卷调查 |
3.2.1 学生调查问卷的编制 |
3.2.2 学生调查问卷的信度检测 |
3.2.3 调查问卷的发放及回收 |
3.2.4 问卷调查结果的统计与分析 |
3.2.5 调查结果与思考 |
3.3 教师访谈 |
3.3.1 访谈提纲 |
3.3.2 访谈内容整理 |
3.3.3 访谈总结 |
四、运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物理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
4.1 基于思维导图的高中物理概念教学 |
4.1.1 高中物理概念教学 |
4.1.2 思维导图在概念教学中的优势 |
4.1.3 基于思维导图的物理概念课教学策略 |
4.2 基于思维导图的高中物理规律教学 |
4.2.1 高中物理规律教学 |
4.2.2 思维导图在规律教学中的优势 |
4.2.3 基于思维导图的物理规律教学策略 |
4.3 基于思维导图的高中物理实验教学 |
4.3.1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 |
4.3.2 思维导图在实验教学中的优势 |
4.3.3 基于思维导图的物理实验教学策略 |
4.4 基于思维导图的高中物理复习课教学策略 |
4.4.1 高中物理复习课教学 |
4.4.2 思维导图在高中物理复习中的优势 |
4.4.3 基于思维导图的物理复习课教学策略 |
五、基于思维导图的高中物理教学设计 |
5.1 应用思维导图进行物理概念课教学设计案例 |
5.1.1 教学任务分析 |
5.1.2 教学设计 |
5.1.3 设计总结 |
5.2 应用思维导图进行物理实验课教学设计案例 |
5.2.1 教学任务分析 |
5.2.2 教学设计 |
5.2.3 设计总结 |
5.3 应用思维导图进行物理复习课教学设计案例 |
5.3.1 教学任务分析 |
5.3.2 教学设计 |
5.3.3 设计总结 |
六、总结与反思 |
6.1 对研究的总结 |
6.2 对研究的反思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Ⅰ: 学生调查问卷 |
附录Ⅱ: 教师访谈提纲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3)核心素养视角下物理高阶思维能力现状调查与策略建构(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选题缘由 |
1.3. 文献综述 |
1.3.1. “核心素养”的研究综述 |
1.3.2. “高阶思维能力”的研究综述 |
1.3.3. 研究述评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研究思路 |
1.6. 研究意义 |
第2章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核心素养相关概念界定 |
2.1.2. 高阶思维能力 |
2.1.3. 核心素养与高阶思维的关系论述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2.2.1. 布卢姆的认知分类理论 |
2.2.2. 建构主义理论 |
2.2.3. 杜威的思维与教学理论 |
第3章 高中学生物理高阶思维能力现状调查与分析 |
3.1. 研究工具的编制 |
3.1.1. 调查目的及样本选取 |
3.1.2. 问卷编制及信效度分析 |
3.2. 高中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现状分析 |
3.2.1. 高阶思维能力整体及各维度的表现情况 |
3.2.2. 不同层次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差异分析 |
3.2.3. 不同性别高中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现状调查 |
3.2.4. 不同年级高中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现状调查 |
3.2.5. 高中学生物理学习高阶思维能力与成绩的相关性分析 |
3.3. 研究结果 |
3.4. 问题归因 |
第4章 基于高阶思维发展的物理教学策略建构 |
4.1. 加强培养意识、激发学习兴趣、促进主动思考 |
4.1.1. 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加强培养意识 |
4.1.2.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主动思考 |
4.2. 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的物理教学设计 |
4.2.1. 教学任务的设计中培养高阶思维能力 |
4.2.2. 培养高阶思维能力的课堂教学组织 |
4.2.3. 培养高阶思维能力的学习情境创设 |
4.2.4. 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的课堂活动化设计 |
4.3. 更新评价方式,促进高阶思维能力全面发展 |
第5章 结论与反思 |
5.1. 研究的主要成果 |
5.2. 研究的不足与反思 |
5.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4)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的缘由 |
1.2 本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
1.3 研究的问题与假设 |
1.4 研究方法 |
1.5 研究设计 |
第2章 文献研究 |
2.1 教学概念的界定 |
2.2 学生参与的相关文献研究 |
2.2.1 学生参与概念的界定 |
2.2.2 学生参与研究的相关进展 |
2.3 目前中学物理教学中学生参与研究尚未解决的几个问题 |
第3章 本研究相关问卷的修订和编制 |
3.1 研究目的 |
3.2 研究方法 |
3.3 研究结果 |
3.3.1 学生参与问卷的建立 |
3.3.2 学生参与影响因素问卷的建立 |
3.4 结论 |
第4章 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的调查研究 |
4.1 研究目的 |
4.2 研究方法 |
4.3 研究结果 |
4.3.1 学生参与的基本状况 |
4.3.2 学生参与三维关系的SEM分析 |
4.3.3 行为参与观察变量的调查与分析 |
4.3.4 认知参与观察变量的调查与分析 |
4.3.5 情感参与观察变量的调查与分析 |
4.3.6 学生参与观察变量间相关性的分析 |
4.3.7 学生参与观察变量和物理成绩的相关性分析 |
4.3.8 对结果的讨论 |
4.4 结论 |
第5章 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影响因素研究 |
5.1 研究目的 |
5.2 研究方法 |
5.3 研究结果 |
5.3.1 学习环境观察变量的调查与分析 |
5.3.2 教师教学观察变量的调查与分析 |
5.3.3 自我效能感观察变量的调查与分析 |
5.3.4 家长支持观察变量的调查与分析 |
5.3.5 影响因素对学生参与的影响状况分析 |
5.3.6 对结果的讨论 |
5.4 结论 |
第6章 本研究总的结论和讨论 |
6.1 本研究总的结论 |
6.2 本研究的创新价值与不足及进一步研究方向 |
6.2.1 本研究的创新价值 |
6.2.2 本研究的不足及进一步研究方向 |
6.3 本研究结果对我国中学物理教学的启示 |
6.3.1 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
6.3.2 创建一个支持性的学习环境 |
6.3.3 提高教学信息表征的有效性 |
6.3.4 构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机制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及参与的科研项目 |
(5)中学物理教学中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评定(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目录 |
一、引论 |
(一) 问题的提出 |
(二) 研究的文献综述 |
1. 国内外研究的综述 |
2. 国内外研究的评述 |
(三)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意义 |
(四)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1. 研究的内容 |
2. 研究的方法 |
二、课题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 |
(一) 课题的基本概念 |
1. 探究 |
2. 科学探究 |
3. 科学探究能力 |
4. 科学探究能力的评定 |
(二) 课题的理论基础 |
1. 科学教育目的论 |
2. 科学探究能力论 |
3. 发展性教育评价论 |
(三) 中学物理教学中学生科学探究能力评定的基本原则 |
1. 发展性原则 |
2. 过程性原则 |
3. 主体性原则 |
4. 开放性原则 |
5. 可行性原则 |
三、中学物理教学中学生科学探究能力评定的指标与权重 |
(一) 科学探究能力的评定指标的确定 |
(二) 科学探究各分项能力权重的确定 |
四、中学物理教学中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纸笔测验评定 |
(一) 中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纸笔测验评定 |
1. 科学探究能力纸笔测验考查的总体思路 |
2. 科学探究分项能力的纸笔考查 |
3. 科学探究总体能力的纸笔考查 |
(二) 纸笔测验评定中探究性试题的编制 |
1. 探究性试题考查的内容和特点 |
2. 探究性试题编制的方法 |
(三)科学探究能力纸笔测验评定要注意的问题 |
1. 探究性试题的编制要注意的问题 |
2. 用纸笔测验评定学生科学探究能力要注意的问题 |
(四) 从纸笔测验确定科学探究能力的等级 |
五、中学物理教学中学生科学探究能力表现性评定 |
(一) 中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表现性评定 |
1. 科学探究能力与表现性评价 |
2. 科学探究能力表现性评定的一般过程 |
(二) 科学探究能力评定要注意的问题 |
(三) 从表现性评定确定科学探究能力的等级 |
(四)学生科学探究能力评定结果的确定 |
六、中学物理教学中学生科学探究能力评定的实证研究 |
(一) 中学物理教学中学生科学探究能力评定的现状研究 |
1. 研究目的和方法 |
2. 调查的数据 |
3. 结果的分析 |
(二) 中学物理教学中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纸笔测验评定的可行性研究 |
1. 研究目的和方法 |
2. 评定的实施步骤 |
3. 评定结果 |
4. 评定结果的解释 |
(三)中学物理教学中学生科学探究能力表现性评定的可行性研究 |
1. 研究目的和方法 |
2. 评定的实施步骤 |
3. 评定结果 |
4. 评定结果的解释 |
(四) 中学物理教学中科学探究能力评定的结果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6)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培养研究 ——以“电磁感应”部分教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现状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现状 |
1.2 课题研究内容与方法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方法 |
1.3 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二章 相关教学理论以及相关概念概述 |
2.1 课堂教学理论概述 |
2.2 核心素养概述 |
2.3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概述 |
第三章 科学思维理论研究 |
3.1 科学思维的内涵 |
3.2 科学思维方法 |
3.2.1 科学思维方法构成 |
3.2.2 物理学中的科学思维方法 |
3.3 科学思维能力结构 |
3.3.1 科学思维能力结构建构的理论基础 |
3.3.2 科学思维能力结构模型 |
3.3.3 科学思维能力表现指标 |
3.4 旨在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课堂教学特征 |
3.4.1 旨在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课堂教学的基本思想 |
3.4.2 旨在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课堂教学的主要特征 |
第四章 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现状访谈调查 |
4.1 访谈问题 |
4.2 访谈记录 |
4.3 访谈结果分析 |
第五章 旨在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教学策略 |
5.1 教学导入环节中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策略 |
5.1.1 巧设问题驱动学生思维发展 |
5.1.2 结合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引发认知冲突 |
5.1.3 演示实验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思考 |
5.2 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策略 |
5.2.1 运用实验创设情境发展学生思维 |
5.2.2 运用类比法演绎教学发展学生思维 |
5.2.3 通过物理学史追根溯源发展学生思维 |
5.2.4 通过生活事例引导学生自主建构发展思维 |
5.2.5 通过多媒体技术教学发展学生思维 |
5.3 教学总结与反思环节中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策略 |
5.3.1 引导学生总结与反思 |
5.3.2 教师自我总结与反思 |
5.4 教学应用迁移环节中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策略 |
第六章 电磁感应部分课程标准及重点教学内容分析 |
6.1 电磁感应部分课程标准分析 |
6.2 电磁感应部分重点教学内容分析 |
6.2.1 楞次定律 |
6.2.2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
第七章 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案例分析 |
7.1 楞次定律教学设计 |
7.2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教学设计 |
7.3 互感和自感教学案例分析 |
第八章 总结与思考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7)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教学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新课改下核心素养的提出 |
1.1.2 教学设计在教学中的地位 |
1.1.3 高中物理教学设计现状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思路 |
1.4 研究方法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国内外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概述 |
2.2 国内外关于教学设计的研究概述 |
2.3 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学物理教学设计研究概述 |
第3章 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
3.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3.1.1 核心素养与学科核心素养 |
3.1.2 教学设计与物理教学设计 |
3.2 教学设计的相关理论 |
3.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3.2.2 信息加工理论 |
3.2.3 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
3.2.4 STSE教育理论 |
3.3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 |
第4章 问卷调查与访谈 |
4.1 高中物理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现状调查 |
4.1.1 问卷的编制与实施 |
4.1.2 数据统计与分析 |
4.2 教师访谈 |
4.3 调查评价与思考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教学设计 |
5.1 教学设计的一般模式 |
5.2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教学设计策略 |
5.2.1 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
5.2.2 合理设置问题,培养科学思维 |
5.2.3 重视实验教学,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
5.2.4 善用物理学史,培养科学态度与责任 |
5.2.5 作业分层设计,实现有效评价 |
5.3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教学设计步骤 |
5.3.1 分析教学背景 |
5.3.2 确定四个层面教学目标 |
5.3.3 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 |
5.3.4 选择教学模式、策略和方法 |
5.3.5 利用和开发教学资源 |
5.3.6 教学过程设计 |
5.3.7 教学反思和修改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
6.1 “力的合成”的教学设计 |
6.2 “平抛运动”的教学设计 |
6.3 “楞次定律”的教学设计 |
6.4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语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高中物理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现状调查 |
附录二 :教师访谈问题 |
附录三 :《平抛运动》作业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成果 |
致谢 |
(8)初中生物理实验探究能力培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1.1 实验对物理学的重要意义 |
1.1.2 物理课程改革及课程标准对探究实验教学的要求 |
1.1.3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 |
1.4 研究意义 |
1.5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5.1 研究内容 |
1.5.2 研究方法 |
第2章 基本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
2.1.1 初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
2.1.2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中的“科学探究”素养与物理实验探究教学 |
2.2 理论依据 |
2.2.1 发现学习理论 |
2.2.2 建构主义理论 |
2.2.3 探究性实验教学理论 |
2.2.4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第3章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能力培养现状分析 |
3.1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课程教与学现状分析 |
3.1.1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课程现状 |
3.1.2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对学生实验探究技能的培养要求 |
3.1.3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探究实验的主要内容 |
3.2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能力培养现状调查分析 |
3.2.1 访谈提纲的编制 |
3.2.2 访谈结果分析 |
第4章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教学的教学设计与课堂实践研究 |
4.1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教学策略分析 |
4.2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教学的教学设计分析 |
4.2.1 课标中提出的实验探究案例设计及分析 |
4.2.2 针对抽象概念的实验探究案例设计及分析 |
4.3 实践结果分析 |
4.3.1 教学设计的实施及结果检测 |
4.3.2 教学设计实践结果分析 |
第5章 结论及展望 |
5.1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教学的教学设计建议 |
5.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A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 B学生访谈提纲 |
附录 C探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9)基于思维导图的中学物理教学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论 |
一 研究背景与研究问题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问题 |
二 文献综述 |
(一)思维导图研究的核心领域 |
(二)对思维导图研究的反思与展望 |
(三)思维导图在学科教学中的研究 |
三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一)研究目标 |
(二)研究内容 |
(三)研究意义 |
四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二章 思维导图的理论探讨 |
一 思维导图研究的理论基础 |
(一)脑科学理论 |
(二)多元智力理论 |
(三)知识可视化理论 |
二 思维导图的内涵 |
(一)思维导图的含义与特点 |
(二)思维导图的结构与分类 |
(三)思维导图的构建过程 |
(四)思维导图可视化评价 |
三 思维导图的本质 |
(一)思维导图的神经生物学本质 |
(二)思维导图的认知心理学本质 |
(三)思维导图的建构主义心理学本质 |
四 思维导图的功能 |
(一)描述功能 |
(二)表征功能 |
(三)设计功能 |
(四)评价功能 |
第三章 基于思维导图的中学物理教学价值追求 |
一 基于思维导图的教学功能再认识 |
(一)优化教师的教 |
(二)增强学生的学 |
(三)促进发展的评 |
二 基于思维导图的中学物理教学理念 |
(一)物理教学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 |
(二)物理教学活动是培养学生思维的过程 |
(三)物理教师是学生思维潜能的开发者 |
第四章 基于思维导图的中学物理教学设计 |
一 教学目的 |
(一)在意义构建中发展学生思维 |
(二)实现学生立体化的思维培养 |
二 教学原则 |
(一)思维发展原则 |
(二)知识结构化原则 |
(三)知识问题化原则 |
(四)启发创造原则 |
(五)系统性原则 |
(六)差异性原则 |
(七)渐进性原则 |
三 教学内容 |
(一)教学内容的形态:活化的知识 |
(二)教学内容的特征:调控性和生成性 |
四 教学过程 |
(一)教学过程的特征:思维与问题的交融 |
(二)教学过程的组成:学习共同体是核心 |
(三)教学过程的实质:思维的对话与创生 |
五 教学策略 |
(一)科学设计认知活动,促进左右脑思维协同 |
(二)呈现多维知识图景,提高学生元认知能力 |
(三)创设真实问题情境,发展学生的实践思维 |
(四)创建课堂思维环境,支持大脑自然思维态 |
第五章 基于思维导图的中学物理教学实验方案 |
一 基于思维导图的物理教学设计依据 |
(一)与思维导图相宜的物理教学内容选择 |
(二)思维导图在物理教学中的时机选择 |
二 基于思维导图的光现象教学分析 |
(一)光现象教学内容分析 |
(二)光现象的教学价值分析 |
(三)光现象的教学设计思路 |
三 基于思维导图的光现象教学方案设计 |
(一)光现象一章的教学流程 |
(二)各节内容的教学方案 |
第六章 基于思维导图的中学物理教学实验 |
一 研究设计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被试 |
(三)实验设计 |
(四)研究变量 |
(五)研究假设 |
二 研究实施过程 |
(一)协商教学 |
(二)实施教学 |
(三)进行测试 |
(四)评定测试 |
三 工具编制 |
(一)测试题目的编制 |
(二)学生问卷的编制 |
(三)访谈提纲的设计 |
四 研究结果分析 |
(一)测试成绩结果分析 |
(二)思维水平测试结果分析 |
(三)问卷统计结果分析 |
(四)访谈结果分析 |
(五)总结和讨论 |
第七章 基于思维导图的中学物理教学实施策略 |
一 更新物理教师的教学理念 |
(一)转变教师观念,立足于学生的思维发展 |
(二)教学目标再定位,强化学生的思维培养 |
二 转变物理教师和学生角色 |
(一)突出学习主体,充分展现学生的自主性 |
(二)完善教师职能,切实发挥教师促进作用 |
三 灵活实施物理教学活动 |
(一)构建系统物理知识,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
(二)关注学生思维状态,给予学生思考时间 |
(三)适时选择构图时机,有效促进学生思考 |
四 创建发展性物理教学评价 |
(一)寻求问题解决式教学评价 |
(二)创建回环反馈的教学评价 |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
一 研究结论 |
二 研究反思 |
(一)对思维导图教学功能的反思 |
(二)对基于思维导图的物理教学的反思 |
三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
(10)高中物理实验微课的设计及教学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的意义 |
1.4 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2 理论基础 |
第3章 物理实验微课设计研究 |
3.1 网络优质实验微课案例分析 |
3.2 高中学生的学习认知特点 |
3.3 高中物理实验微课的设计原则 |
3.4 高中物理实验微课的设计流程 |
第4章 物理实验微课设计案例 |
4.1 案例一《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实验 |
4.2 案例二《探究小车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 |
4.3 案例三《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实验 |
4.4 案例四《楞次定律》实验 |
第5章 物理实验微课教学应用研究 |
5.1 实验微课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
5.2 实验微课案例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 |
5.3 实验微课案例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效果分析 |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介 |
四、物理教学中学生能力培养的关键──实验能力(论文参考文献)
- [1]培养高中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研究[D]. 赵志成. 扬州大学, 2018(01)
- [2]基于思维导图的高中物理核心素养培养策略研究[D]. 高振伟. 扬州大学, 2019(02)
- [3]核心素养视角下物理高阶思维能力现状调查与策略建构[D]. 温倩兰. 陕西师范大学, 2019(01)
- [4]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及影响因素研究[D]. 吴海荣. 西南大学, 2010(08)
- [5]中学物理教学中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评定[D]. 吴芳. 浙江师范大学, 2007(07)
- [6]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培养研究 ——以“电磁感应”部分教学为例[D]. 李洁如. 苏州大学, 2018(01)
- [7]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教学设计研究[D]. 陈玫. 湖南理工学院, 2019(01)
- [8]初中生物理实验探究能力培养的研究[D]. 罗正琼. 云南师范大学, 2019(01)
- [9]基于思维导图的中学物理教学实证研究[D]. 董博清. 东北师范大学, 2013(01)
- [10]高中物理实验微课的设计及教学应用研究[D]. 李慧. 宁夏大学, 2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