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无导框滑动轴箱改制滚柱轴箱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Э.И.Нестеров,艾奇[1](1990)在《苏联内燃机车的转向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介绍了苏联干线和调车内燃机车用的转向架的结构特点和主要技术数据,并附有转向架及其部件的结构图。
北京长辛店二七机车车辆工厂[2](1977)在《北京型3000马力液力传动内燃机车》文中提出 一、前言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凯歌声中,在伟大领袖毛主席对我厂生产方面所作的重要指示的鼓舞下,在上级的正确领导和八三四一部队支左人员的热情支持下,我厂广大职工以阶级斗争为纲,“抓革命、促生产,”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伟大方针,深入贯彻“鞍钢宪法”,广泛实行厂内外三结合,继1970年9月试制出北京型6000马力液力传动货运内燃机车之后,为适应我国铁路客运牵引内燃化的需要,又于1971年9月试制成北京型3000马力液
王靖[3](2012)在《列车轮对故障振动特性及诊断关键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铁路是我国交通运输的重要基础设施,而列车是铁路运输的具体载运工具。列车轮对作为机车车辆的支撑走行部件,由于其长期处于高速重载多粉尘的工作环境,相关工作面长期承受交变接触应力的作用,极易引起零件的疲劳和裂纹等早期缺陷。如任由缺陷继续发展,会给列车带来额外的冲击振动,导致零件发热和车轴裂纹,继而产生燃轴切轴,甚至导致车毁人亡的严重事故。因此,在列车运行过程中对轮对关键部件开展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及时发现早期故障是非常有必要的。本论文通过理论分析提出频带变化类故障的定义。在详细分析列车轮对关键部件结构和振动特性的基础上,开展了牵引齿轮、机车轴箱轴承和电机轴承的故障振动特性、频带变化故障机理以及监测方法和故障诊断信号处理算法的研究。通过理论分析、仿真研究、实验分析以及实际应用相结合的方法开展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分析了列车轮对关键部件的机械结构和特点,分别对其振动特性和故障机理等进行了研究,归纳了列车轮对常见故障的频谱特性。详细分析了列车运行过程中所受到的外部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归纳并提出了频带变化类影响因素的概念,提出了列车轮对频带变化类故障定义。并建立该类故障的通用数学模型。(2)定义与列车运行状态因素无关的故障特征参数K。分析故障特征频率fg与故障特征参数K之间的相互关系,将常规的频谱分析方法归一化应用到特征域信号中,实现特征域信号分析方法。并详细分析了特征域分析的原理,研究了特征域分析实现的若干关键技术(整周期采样电路的设计、采样参数的选取、等角度重采样分析技术等)。并通过故障信号的仿真分析和列车轮对故障实验平台的实验研究验证了特征域分析方法的准确性和实用性。仿真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实现列车轮对故障的无转速波动敏感性的精确诊断。(3)分析了列车轮对振动信号的似周期特性。研究了列车轮对频带变化类故障的自相关循环平稳特性。选取谱相关密度函数作为列车振动信号的循环统计量进行研究。通过列车轮对振动信号的循环自相关函数,对其降噪效果进行了研究。以列车运行过程中最常见的加性噪声为例,分析了循环自相关函数的降噪效果。继而研究了谱相关密度函数对列车轮对振动信号中常见噪声分量的降噪特性。通过仿真信号和实验数据加以验证,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4)选取信号循环平稳特性分析中的循环频率α加以分析,提出了基于全频段扫频算法的循环频率α提取算法。通过计算循环频率α处的谱相关密度函数,提取列车轮对频带变化类故障特征。并研究了高阶谱分析方法在轮对故障诊断中的应用。结合等角度信号采集技术,提出了等角度信号的双谱分析方法,通过双谱对角切片谱分析方法,提取故障特征信息。实际应用研究表明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实用性。(5)研究了列车轮对故障的局域均值分解方法(简记为LMD),结合列车轮对故障信号的特点,采用LMD方法对信号加以分解。提出了窗口滑动平均处理的LMD技术,将多分量信号分解为若干单分量信号,提取列车轮对转频瞬时频率,以实现无转速跟踪的特征域信号分析技术。对于LMD的端点效应,提出基于原始信号局域波形统计特征的延拓特征波方法,以消除分解算法的端点效应。定义端点效应烈度公式,定量分析消除效果。通过应用分析,验证了上述方法。(6)采用信号时频分析方法提取其时频特征。提出了列车轮对状态实时监测的修正多项式WVD。研究了考虑频带变化因素的时核函数改进方法。针对多项式核函数的WVD分布图较为复杂,提出了基于Viterbi算法的时频分布图最优路径搜索算法。通过列车轮对故障实验平台和实际列车运行数据分析加以验证。论文中针对列车轮对监测与故障诊断所提出的各种方法均经过了严格的理论分析、模拟实验或实际运行实验,具有较强的实际工程应用性。且论文提出的相关分析方法,是在综合考虑列车运行过程中普遍存在的转速波动情况,提出精确诊断算法。相关的监测诊断方法,不仅适用于列车轮对的监测诊断,还可推广应用到其他存在转速波动的旋转机械监测诊断中,具有非常明显的是实际应用意义。
陈民良[4](1980)在《内燃、电力机车转向架的发展概况——“内燃、电力机车转向架性能要求及其设计的技术座谈会”介绍》文中提出 1980年6月6~10日,机车车辆工业系统双革情报网内燃机车、电技术分网在北京长辛店二七机车厂举行了“内燃、电力机车转向架性能要求及设计技术座谈会”。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回顾总结了二十多年来内、电机车和地铁动车转向架设计、制造及运用等方面经验和教训,交流了科技成果,共同探讨了今后的发展方向。现将会议的主要内容简单归纳整理,供有关同志在研究这方面问题时参考。
单志通[5](1964)在《客车设计的技术经济研究》文中指出 前言技术工作者的首要任务是通过自己的专业,更有效地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促进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因此,技术问题最终的反映是经济效果问题。每个技术工作者在进行自己工作的同时,必须进行技术经济研究,即对各项新技术和方案的经济效果进行计算、评价、和分析比较以后,才能肯定推广这项新技术和采纳新的设计方案。以运输
黄宗耀[6](1973)在《改装客车滚柱轴承的一些做法》文中研究表明 在伟大领袖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战略方针指引下,我段广大职工高举《鞍钢宪法》的光辉旗帜,自力更生,土法上马,逐步实现了客车滚柱轴承的改装,保证了旅客列车的运行安全,改善了检车人员的劳动条件。
В.В.Беревив,艾奇[7](1988)在《机车转向架与车体的连接结构(上)》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叙述了苏联及其他一些国家的机车由转向架向车体传递牵引力和制动力的结构,还从利用粘着重量和作用于走行部分零件的纵向动力的观点点出发,对各种传力机构进行了分析。文内包括下述三部分:l.用中心销从转向架向车体传递纵向力;2.用斜拉杆从转向架向车休传递纵向力;3.为改进粘着重量利用而采用的其他形式车体转向架连接装置。此处先发表其中的第一和第二部分,第三部分将于本刊下期发表。
上海车辆段技术室[8](1967)在《无导框滑动轴箱改制滚柱轴箱方法》文中提出 客车滚柱轴承化,是我国客车现代化的一项重大改革,是适应旅客列车提高运行速度、防止燃轴事故的重要技术措施。当前,各局、段都在着手该项工作。我段在改装工作上的关键问题是轴箱的来源,工厂供应的一批轴箱均系毛坯,段内现有机床设备加工不了,需新制专用搪床,此项设备在短时期内还不能解决,所以从原有滑动轴箱上着手研究较为切合实
刘科麟[9](2020)在《大功率内燃机车转向架构架疲劳强度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铁路是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同时也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在经济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铁路机车已发展成为国家物资运输和大众日常出行的最重要的交通运输工具之一,机车的安全运用问题一直受到包括机车设计师在内的广大人民的高度重视和密切关注。转向架作为机车的直接载体和机车走行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可靠稳定性与铁路运输安全和乘客的生命息息相关。为了确定机车转向架构架各部分的疲劳受力情况,提升机车转向架构架的安全性、稳定性、可靠性,本文主要针对大功率内燃机车的转向架构架进行了疲劳强度分析。对大功率内燃机车转向架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概述,对转向架构架焊接结构的疲劳特性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对转向架构架焊接结构的疲劳失效原因进行了分析,叙述了用于转向架构架焊接结构疲劳分析的常用方法及相关标准。运用分析软件计算得出疲劳强度分析的数据,通过对大功率内燃机车转向架构架焊缝处疲劳寿命和损伤比的分析中找出危险焊缝,从而对机车制造企业在后续的实际生产中对机车转向架构架的产品质量提升起到指导作用。
陈玉娟[10](2018)在《《电传动列车概论》(第三章)中译英复句难点及翻译策略实践报告》文中认为秉承“中国制造2025”及“一带一路”倡议精神,近年来,中国的海外高铁合作项目越来越多。中国高铁技术先进、安全可靠,成本具有竞争优势。与之相关的项目交流需要规范化的翻译,相关英译研究也需要跟进。本文以铁道部规划教材《电传动列车概论》的英译为例,以复句作为切入点进行分析。由于汉语复句在结构、逻辑和层次关系上复杂,因此在英译转换过程中给译者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本文阐释了联合复句、多重复句、“把”字复句中的翻译要点和难点,并提出了直译法、重构法、省略法、合译法和分译法等一系列切实可行的翻译方法加以解决。本文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是介绍研究背景、意义、内容,翻译标准和任务描述;第二章是翻译过程的描述;第三章分析了翻译难点和重点并给出解决方案;第四章总结了此次翻译实践的经验和不足。其中,第三章是主要章节,笔者分析了汉语复句的特点,并运用交际翻译理论来解决汉语复句中的联合复句,多重复句和“把”字复句的英译问题。
二、无导框滑动轴箱改制滚柱轴箱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无导框滑动轴箱改制滚柱轴箱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3)列车轮对故障振动特性及诊断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意义 |
1.2 列车轮对故障诊断的对象及特点 |
1.2.1 列车轮对故障诊断的对象 |
1.2.2 列车轮对组装故障诊断的主要内容 |
1.2.3 目前列车轮对故障诊断研究的主要不足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论文的主要工作及内容安排 |
第二章 列车轮对振动特性分析及故障机理研究 |
2.1 问题提出 |
2.2 列车轮对振动特性分析 |
2.2.1 列车轴承振动冲击 |
2.2.2 列车轴承振动特性 |
2.2.3 牵引齿轮振动冲击 |
2.2.4 牵引齿轮振动特性 |
2.2.5 轮对其他部件振动特性 |
2.3 列车轴承故障机理分析 |
2.3.1 列车轮对轴承结构分析 |
2.3.2 列车轮对轴承的故障分类及其成因 |
2.3.3 轮对频带变化类故障机理分析 |
2.3.4 故障轴承的振动类型及故障特征频率分析 |
2.4 机车牵引齿轮故障机理分析 |
2.4.1 机车牵引齿轮结构及其特点 |
2.4.2 牵引齿轮的故障分类及其成因 |
2.4.3 机车齿轮齿根裂纹故障机理分析 |
2.4.4 故障齿轮的振动特性及故障特征频率分析 |
2.5 轮对其他部件故障机理分析 |
2.5.1 列车轮对踏面损伤故障机理 |
2.5.2 列车车轴裂纹故障机理 |
2.6 列车运行环境干扰因素分析 |
2.7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列车轮对频带变化类故障的特征域分析方法 |
3.1 问题提出 |
3.2 特征域信号分析方法研究 |
3.2.1 故障特征参数定义 |
3.2.2 特征域分析方法概述 |
3.2.3 特征域谱方法原理分析 |
3.3 特征域信号分析的若干关键技术 |
3.3.1 振动信号的时域整周期采样的周期数选取 |
3.3.2 整周期采样系统设计 |
3.3.3 采样参数的选取研究 |
3.3.4 等角度重采样技术研究 |
3.4 特征域信号分析方法实验研究 |
3.4.1 轮对故障实验平台简介 |
3.4.2 轮对轴箱轴承保持架故障诊断实验研究 |
3.5 特征域信号分析方法应用研究 |
3.5.1 电力机车电机轴承外圈故障分析 |
3.5.2 内燃机车轴箱轴承外圈故障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列车轮对故障的自相关循环平稳分析方法 |
4.1 问题提出 |
4.2 非平稳信号与循环平稳信号 |
4.2.1 非平稳信号的定义 |
4.2.2 循环平稳信号的定义及特点 |
4.2.3 循环平稳信号的平稳性分析 |
4.3 列车轮对振动信号的循环自相关函数分析 |
4.3.1 谱相关密度函数 |
4.3.2 循环统计量分析 |
4.3.3 列车轮对振动信号循环自相关分析 |
4.4 循环自相关函数的降噪分析 |
4.4.1 循环自相关函数对加性噪声模型分析 |
4.4.2 轮对振动信号的谱相关密度降噪分析 |
4.4.3 噪声项的谱相关密度分析 |
4.4.4 列车轮对故障仿真信号降噪分析 |
4.4.5 列车轮对实验数据分析 |
4.5 自相关循环密度谱的故障特征提取方法研究 |
4.5.1 循环频率扫频算法研究 |
4.5.2 特征提取方法仿真分析 |
4.5.3 特征提取方法应用分析 |
4.6 等角度采样信号的双谱分析 |
4.6.1 双谱分析原理 |
4.6.2 双谱分析主域分析 |
4.6.3 等角度采样信号双谱分析方法 |
4.6.4 等角度采样信号双谱对角切片分析 |
4.6.5 等角度采样信号双谱分析应用 |
4.7 小结 |
第五章 列车轮对故障的LMD诊断方法 |
5.1 问题提出 |
5.2 列车轮对故障的瞬时频率估计的相关分析 |
5.2.1 瞬时频率的定义 |
5.2.2 解析信号的定义 |
5.2.3 单分量信号与多分量信号 |
5.3 基于LMD的瞬时频率估计方法 |
5.3.1 局域均值分解方法简介 |
5.3.2 局域均值分解与希尔伯特黄变换的比较分析 |
5.3.3 列车轮对信号的局域均值分解方法研究 |
5.3.4 仿真信号分析 |
5.3.5 瞬时频率求解 |
5.4 LMD端点效应消除方法 |
5.4.1 LMD端点效应 |
5.4.2 信号分解的端点效应评价指标分析 |
5.4.3 消除端点效应方法研究 |
5.5 列车轮对故障的LMD诊断方法应用研究 |
5.5.1 实验数据的瞬时频率分析 |
5.5.2 内燃机车故障诊断实例分析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列车轮对故障的WVD诊断方法研究与改进 |
6.1 问题提出 |
6.2 列车轮对故障的WVD分布方法 |
6.2.1 魏格纳维尔分布的定义 |
6.2.2 魏格纳维尔分布与演变谱 |
6.2.3 魏格纳维尔分布的性能评价 |
6.2.4 列车轮对故障的多分量信号交叉分析 |
6.3 列车轮对频率调制信号的WVD改进方法 |
6.3.1 高次多项式频率调制信号分析 |
6.3.2 改进核函数设计研究 |
6.3.3 纯变频仿真信号研究 |
6.4 基于Viiterbi算法的WVD分布曲线估计 |
6.4.1 Viterbi算法介绍 |
6.4.2 Viterbi算法具体运算步骤 |
6.4.3 基于Viterbi算法的多项式魏格纳威尔分布应用研究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论文开展的工作和创新点 |
7.2 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9)大功率内燃机车转向架构架疲劳强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ANSYS软件分析方法 |
1.1 ANSYS功能与介绍 |
1.2 ANSYS分析过程主要步骤 |
1.3 几何建模 |
1.4 单元属性 |
1.5 网格划分 |
1.5.1 定义单元属性 |
1.5.2 执行网格划分 |
1.6 加载和求解 |
1.6.1 加载 |
1.6.2 求解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转向架基本结构介绍 |
2.1 转向架综述 |
2.1.1 转向架总体结构 |
2.1.2 转向架的功能 |
2.1.3 转向架结构特点及性能 |
2.1.4 转向架主要技术要求及技术参数 |
2.2 构架 |
2.3 轴箱 |
2.4 轮对 |
2.5 电动机悬挂驱动装置 |
2.6 转向架连接装置 |
2.6.1 牵引杆装置 |
2.6.2 支承装置 |
2.7 基础制动装置 |
2.8 轮缘润滑装置及砂箱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焊接结构的疲劳强度分析方法 |
3.1 名义应力评定方法 |
3.2 结构应力评定方法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大功率内燃机车转向架构架静强度计算 |
4.1 有限元模型建立 |
4.1.1 有限元模型 |
4.1.2 计算载荷 |
4.2 静强度计算 |
4.2.1 静强度计算工况 |
4.2.2 边界条件 |
4.2.3 静强度评定 |
4.2.4 静强度计算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构架结构焊缝疲劳计算 |
5.1 焊缝许用疲劳应力 |
5.2 疲劳强度计算工况 |
5.3 约束条件 |
5.4 焊缝疲劳计算结果分析 |
5.4.1 分析选用的焊缝 |
5.4.2 焊缝疲劳强度计算结果 |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电传动列车概论》(第三章)中译英复句难点及翻译策略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项目背景和意义 |
1.2 翻译任务描述 |
第二章 翻译过程 |
2.1 翻译准备 |
2.1.1 资料准备和相关工具 |
2.1.2 术语表的制定 |
2.2 翻译过程 |
2.2.1 初译阶段 |
2.2.2 修改阶段 |
2.2.3 审校阶段 |
2.2.4 润色阶段 |
2.2.5 翻译问题界定 |
第三章 翻译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
3.1 翻译问题 |
3.1.1 联合复句逻辑关系复杂 |
3.1.2 多重复句层次关系复杂 |
3.1.3 “把”字复句处置关系复杂 |
3.2 翻译问题的解决方案 |
3.2.1 直译法和重构法 |
3.2.2 合译法、分译法和省略法 |
3.2.3 译成被动句 |
第四章 翻译实践总结 |
4.1 翻译实践的收获和价值 |
4.2 翻译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致谢 |
四、无导框滑动轴箱改制滚柱轴箱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苏联内燃机车的转向架[J]. Э.И.Нестеров,艾奇. 国外内燃机车, 1990(05)
- [2]北京型3000马力液力传动内燃机车[J]. 北京长辛店二七机车车辆工厂. 内燃机车, 1977(01)
- [3]列车轮对故障振动特性及诊断关键技术研究[D]. 王靖. 中南大学, 2012(12)
- [4]内燃、电力机车转向架的发展概况——“内燃、电力机车转向架性能要求及其设计的技术座谈会”介绍[J]. 陈民良. 内燃机车, 1980(06)
- [5]客车设计的技术经济研究[J]. 单志通. 铁道车辆, 1964(04)
- [6]改装客车滚柱轴承的一些做法[J]. 黄宗耀. 铁道车辆, 1973(07)
- [7]机车转向架与车体的连接结构(上)[J]. В.В.Беревив,艾奇. 国外内燃机车, 1988(12)
- [8]无导框滑动轴箱改制滚柱轴箱方法[J]. 上海车辆段技术室. 铁道车辆, 1967(06)
- [9]大功率内燃机车转向架构架疲劳强度分析[D]. 刘科麟. 大连交通大学, 2020(06)
- [10]《电传动列车概论》(第三章)中译英复句难点及翻译策略实践报告[D]. 陈玉娟. 辽宁师范大学, 20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