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领域

深入领域

一、深入其境 登高望远(论文文献综述)

王春燕[1](2019)在《《中吴纪闻》中的诗词研究》文中提出《中吴纪闻》是南宋文人龚明之编撰的一部地方风土掌故文言笔记。本文主要以笔记中引用的诗词为研究对象,进而展开多角度的研究。主要从五个方面着手:第一章是根据资料文献以及前人的研究成果,整理龚明之的生平事迹,对笔记中涉及的与龚明之交游人物,进行分类并逐一梳理;第二节则以表格的形式对《中吴纪闻》的故事内容以人物记载、名胜古迹、风制证辨、逸闻轶事四大类进行梳理分析。第二章论述引用的诗歌在故事中的作用。首先对所引用的诗歌作了分类概述,用表格呈现;其次将它们糅合为咏物抒怀诗、挽诗题壁诗、酬唱赠答诗以及写人记事诗四类来展现诗歌在笔记小说各个故事中的具体作用。第三章则是在前一章的基础上,围绕诗歌的作用对所引诗歌进行艺术特征分析。由于引用的诗歌几乎全为宋诗,因此重在讨论宋代文人笔下的诗歌特点,以注重理趣为总的统摄,用通俗的语言、冲和平淡的风格以及丰富多样的表现手法为辅,书写宋诗的特殊魅力。第四章主要针对的是《中吴纪闻》引用的十首宋词,将他们分为婉约、豪放以及戏谑三大类,结合具体的文本,以词人们的身世背景以及词作内容具体分析十首词在笔记中的作用以及它的艺术特色。第五章透过《中吴纪闻》引用的诗词,从中发掘出独特的吴中文化,以吴中园林、山寺以及具体的文人为例,论述诗词与文化之间的复杂关系。

夏莹莹[2](2018)在《提升语文的尊严从课堂做起——观《小圣施威降大圣》等教学实录有感》文中研究指明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她承载着中华优秀的传统、辉煌的历史及不屈的品质。学好它,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今日之社会,分数处于至高之地位,它支配学校,支配教师,支配家长,支配学生,一切唯分数论。语文这位原本应处于正宫皇后之位的大家闺秀地位越来越低,在不受青睐、不受重视之中期待着转机。无数具有良知的语文人在如何提升语文尊严这条道路上努

张艺丹[3](2017)在《浅析余光中散文《下游的一日》的节律美》文中研究表明余光中的散文饱含文人气息,读来朗朗上口,原因之一就是符合汉语中的节律之美,即他在字词上运用大量双声叠韵和各种形式的重字叠词,在句子和成分上运用排比、反复与顶针等辞格,使散文具有鲜明独特的风格。

吴静[4](2016)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城市山体公园绿地建设发展研究 ——以雅玛里克山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城市山体公园的构建成为了一种生态潮流。干旱、半干旱地区气候干燥,降水量极少,是修建城市山体公园绿地的难点。为了响应国家林业局号召,促进城市山体公园绿地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实践,本文就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山体公园绿地设计要素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绿化工作做出贡献。本文以雅玛里克山为例,探讨如何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城市公园绿地建设中融入特色文化和创造以使用者为主的环境空间,为干旱、半干旱城市山体公园绿地规划设计提供宝贵意见。以城市绿地机制、山地建筑、城市公园设计、地貌学等相关知识为基础,以城市山体公园绿地重要理念为前提,着重研究了城市山体公园绿地发展状况、解决干旱、半干旱地区城市山体公园绿地存在的问题,力求探索一种新型实用的城市山体公园绿地设计方案,以充分展现城市文化与内涵、传达文化风俗、表达山体景观,从而充分融合山体公园与城市记忆。然而,干旱、半干旱地区山体公园绿地建设目前却没有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体系去研究,因此,干旱、半干旱地区山体公园绿地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深入探讨的问题。通过分析,结合理论实践案例,把握城市空间、景观空间、城市文脉的方方面面,对以雅玛里克山为代表的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山体公园绿地提出以下结论:(1)水资源合理利用:地表水的利用可以采用截水沟、鱼鳞坑等节水的栽植、种植方式;雪融水回收利用;强化污水的利用力度;改进灌溉方法;建设后期让山体绿地低于硬化场地和道路。(2)强化山体特色风貌:在建设城市山体公园绿地时,切勿强行破坏山体,一定要根据山地地形情况合理设计道路、建筑等景观。(3)科学绿化:合理选择适生树种;根据不同的坡向、坡度、坡位进行科学绿化。(4)延续城市文脉:正确区分原有建筑与新型建筑之间的关系,合理保护山脊线;发扬山体公园的特色景点;对地方特色进行划分,科学组织游线;对景观构筑物保护。

本刊编辑部[5](2016)在《郭史光宏:我只是一个教师》文中研究表明2015年7月,郭史光宏和他的校长专程从马来西亚赶来参加本刊举办的全国第九届"新经典大讲坛",当他出现在讲台上的时候,所有人都发出惊呼,在大陆已经颇有名气的马来西亚名师,竟然是这样一位有着稚嫩面孔的年轻人!可是,就是这么一位年轻人,却让全场所有人都深深折服。折服于他的坚持。马来西亚政府并不支持华文教育,甚至一度视之为种族主义。为了扞卫自己说母语的民族权利,数代马来西亚华人坚持奋斗,换来了马来西亚今日完备的从小学到大专的华文教育体系,并建立了自己的汉语规范中心和文学体系。无

夏文谦[6](2015)在《明清园记中的水境研究》文中提出本论文以明清时期的园记为主要材料,从园林中水的空间单元切入,来研究园林的造境。本论文以“境”的概念来理解造园,认为园林由许多个不同的境构成,境具有明确的空间范围,境通过对景物的组织给人带来特定的感受。本论文探究造境的结构,从范例中提炼造境模式,期望给现代设计带来帮助。本论文从明清文人的集录、地方志、风土记录和已有园记选集等文献中搜集园记,并进行系统的筛选,最终精选出40例范例。并从背景研究、文字对译、空间系统、特征经营四个方面展开深入的案例解析。形成两方面的成果:一是40个范例的解读和时空背景资料整理;二是探究明清园记中精彩的境的造境逻辑结构,将其提炼为模式。本论文共7章,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研究综述,讲述研究概念和方法。第二部分介绍范例筛选过程,概述其时代、空间、人文背景。第三部分归纳了水体在园境中表现出的九大造境特征。第四部分分别从用山、用生物、用天象、用建筑四方面,通过详细的案例分析,展现园林水境的造境结构和模式。希望通过这些分析,可以展现明清水境设计的一部分面貌。附录部分,是这40个范例的原文标注和对译,希望能对相关的研究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刘艳萍[7](2014)在《深入其境 登高望远》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教师在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还要善于引导学生提高阅读的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要加大阅读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做起:一、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树立大语文观念在中学各学科中,语文课的综合性最强,内容覆盖面最广,天文地理,琴棋书画,甚至从国际国内重大新闻到最新科技动态,从流行歌曲、时装、影视、到畅销书籍,从风景名胜到风土人情无不与语文息息相关,无不与时代脉搏一起跳动。语文教材中许多文质兼美、历久不衰的名篇佳作会被陈旧的教学模式蒙上灰尘。我们认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应具备以下几个条件:其一,具有较强的朗读能力,无论读什么文体,都应是字正腔圆,优美动听;其二,储

韩茂华[8](2013)在《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古典诗词教学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古典诗词尤其是唐诗宋词,作为中国古代文学最有代表性的一个方面,有着丰富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而其中那些经过时间的淘洗存留下来的佳作历来都是各种版本的语文教材收录的重点对象,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在必修和选修课本中均收录了为数不少的名家名篇。优美的古典诗词对提升学生审美水平、陶冶学生情操等有着巨大作用,对正处在成长关键期的高中学生而言尤其如此;对此,中国古人早有深刻认识,古代一直有着诗教传统。尽管时代总在变化,社会不断发展,古典诗词的价值却并未褪色,而是持续散发着迷人的光彩,诗教的传统不应该在我们手中遗失。学校和教师有责任让学生去感受古代诗人的阔大胸襟、领略古典诗词的绝佳意境、品味汉语言文字的丰富内蕴。但诗词早已远离学生的生活,含蓄凝练的古典诗词并不是很合现代学生的胃口,快节奏的社会生活造成的浮躁心理弱化了学生欣赏诗词的能力,而应试教育带来的功利主义思想也严重侵蚀着不少学生的心灵,学生对文学美的追求被考试分数打压得所剩不多了;古典诗词教学面临着严峻的局面。古典诗词的作用能否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策略。如何让学生在学习古典诗词时既能享受审美的愉悦,获得成功的体验,并对其产生兴趣,同时又让学生的古诗词鉴赏水平得到提高,是教师需要思索和探究的;为此,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实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不断展开深入研究,以期获得可靠而有效的古典诗词教学策略。毕竟只有自己才最清楚自己的特长与不足,最明白学生的优势与弱点;尽管当前教辅资料的种类繁多,专家观点令人眼花缭乱,但良莠不齐,如果一味“拿来”,不仅不能提升教学效率,还会迷失自己,甚至钝化自己的思维,使自己在知识和能力退化的路上越走越远。让自己和学生都能得到提高的最好办法就是积极进行教学研究,站在更高的起点,以更广的视角来看待和开展教学。笔者以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为研究对象,在探究古典诗词教学的研究背景、古典诗词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参阅专家学者的分析论断,并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和深入的研究,认为可以从知人论世、诵读涵泳、意象意境、知识链接、对话交流、以写促读、分类整合等几个方面,开展古典诗词的教学工作。

姚文彦[9](2012)在《江南文人园林中的太湖石石景艺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太湖石具有独特的审美属性,其艺术内涵顾与文人园林的精神内核顾盼相生。江南文人园林中的太湖石石景艺术最为成熟,对后世石景审美影响深远。本研究意在基于当时的文化语境,结合造园理论对太湖石石景艺术特点进行梳理和总结,探究其空间布局和构景手法。首先摒弃微观历史考据,于中国历史文化的整体流变中理清太湖石石景营建的演化简史,简述江南地区主要叠山流派的营造风格,探究太湖石石景营建的影响因素。其次从写意化的自然美属性与赖堆叠的人工美属性出发,认为太湖石在江南文人园林中是融合自然与人工的媒介。因地制宜的选址,主宾有序的疏密安排,以近次远的空间处理为江南文人园林太湖石假山空间布局经营思想要旨。太湖石假山与周边山林环境的关系,或阻隔市声喧嚣,或利用内外山势借景。太湖石假山于园林整体中的布局或散逸,或偏隅,或占心,或协水以立局。论文还从假山的主次配分布、假山内部的组合单元两方面对太湖石假山内部的空间组织进行了总结分析。假山内部组合单元的布置手法主要包括:择取还回往匝的蹊径、穿岩径水的洞隧、漏月招云的错落峰峦。江南文人园林中太湖石的构景手法由借景、引景、亏蔽障景、独立成景等组成。借景贯穿着太湖石石景营建的始终,从善借物象到巧借空间,层层递进,再至借天时与情思。物象之借主要体现在借他山之石烘托主题,借花木为衣映衬勾连,借建筑粉本得景,借水互妙相生。

张定强,陈亚东[10](2010)在《数学教科书前言的结构分析与教育价值——一个重要而被忽视的课题》文中研究说明

二、深入其境 登高望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深入其境 登高望远(论文提纲范文)

(1)《中吴纪闻》中的诗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目的
    二、研究现状
第一章 龚明之与《中吴纪闻》
    第一节 龚明之生平与交游
        一、龚明之生平
        二、龚明之交游
    第二节 《中吴纪闻》
        一、《中吴纪闻》成书
        二、《中吴纪闻》内容
第二章 《中吴纪闻》所引诗歌
    第一节 诗歌
        一、引用诗歌
        二、诗歌分类
    第二节 诗歌在故事中的作用
        一、风光美物,借诗以咏—“客去川岛静,人来山鸟散”
        二、仙逝亡者,借诗以哀—“贤者逝如此,皇天岂易知”
        三、酬唱赠答,借诗以寄—“祝君早得文场隽,况值天阶正舞干”
        四、名人轶事,借诗以怀—“浮世功名食与眠,季鹰真得水中仙”
第三章 《中吴纪闻》所引诗歌特征
    第一节 整体注重理趣,偶有唐韵
        “一杯有味功名小,万事无心岁月长”
    第二节 语言清新自然、通俗易懂
        “自古谁无九日诗,诗成须道菊花枝”
    第三节 风格冲淡平和、闲适飘逸
        “时时携酒只独往,醉倒唯有春风知”
    第四节 手法丰富多样、巧妙贴切
        一、用典
        二、动静结合
        三、夸张
        四、借代
第四章 《中吴纪闻》所引词作
    第一节 引用词作
    第二节 词作特色
        一、叹闲愁难安的婉约词—“闻有花堪折,劝君须折”
        二、抒宏志难酬的豪放词—“一品与千金,问白发、如何回避?”
        三、笑苍白人世的戏谑词—“误人多是误人多,误了人多少”
第五章 《中吴纪闻》诗词里的吴中文化
    第一节 着重布局、曲折幽深的吴中园林
        一、引用诗词中的园林
        二、诗词与园林艺术
    第二节 气势恢宏、丛林环绕的吴中山寺
        一、引用诗词中的山寺
        二、诗词与山寺艺术
    第三节 悠然闲适、温婉随和的吴中文人
结语
附录 《中吴纪闻》引用诗词汇总
参考文献
后记

(2)提升语文的尊严从课堂做起——观《小圣施威降大圣》等教学实录有感(论文提纲范文)

一、好之乐之, 激活灵性
二、深入其境, 登高望远
三、文化兴亡, 你我有责

(3)浅析余光中散文《下游的一日》的节律美(论文提纲范文)

一、用词之美
     (一) 双声叠韵
     (二) 重字叠词
二、韵律之美
三、辞格的运用之美
     (一) 排比之美
     (二) 顶针之美

(4)干旱、半干旱地区城市山体公园绿地建设发展研究 ——以雅玛里克山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
    1.5 论文方法
    1.6 技术路线
第2章 国内外山体公园绿地研究分析
    2.1 国外山体公园绿地发展情况
    2.2 国内山体公园绿地研究现状
第3章 构建干旱、半干旱地区城市山体公园绿地要素
    3.1 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条件
    3.2 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环境
    3.3 干旱、半干旱地区气候变化及特征
    3.4 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特点
    3.5 山体景观空间组织
    3.6 其它要素
第4章 雅玛里克山建设发展研究
    4.1 雅玛里克山
    4.2 其他公园案例
    4.3 雅玛里克山、红山、红光山、小绿谷基本情况对比分析
    4.4 小结
第5章 讨论与结论
    5.1 讨论
    5.2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6)明清园记中的水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概念——“境”
        1.2.1 境的概念
        1.2.2 境的内容
        1.2.3 境的模式
    1.3 研究材料——“明清园记”
        1.3.1 时代的确定:明清
        1.3.2 材料类型
        1.3.3 园记的特点
    1.4 研究背景和意义
        1.4.1 研究背景
        1.4.2 研究意义
    1.5 研究方法
        1.5.1 文字的拆解与空间重构
        1.5.2 建立逻辑结构
        1.5.3 比较分析,提取模式
第2章 范例的选择与概述
    2.1 研究材料的收集与筛选
        2.1.1 材料收集
        2.1.2 材料筛选
        2.1.3 筛选结果
    2.2 背景概要
        2.2.1 时代背景概况
        2.2.2 地理背景概况
        2.2.3 人文背景概况
第3章 水的景观特征
    3.1 概述
    3.2 分类
        3.2.1 水体
        3.2.2 水形
        3.2.3 水态
        3.2.4 水质
        3.2.5 水色
        3.2.6 水光
        3.2.7 水影
        3.2.8 水声
        3.2.9 水势
第4章 山石与用水的模式
    4.1 山的用水模式概述
    4.2 山体用水
        4.2.1 深山·水藏
        4.2.2 山影·映水
        4.2.3 水池·土冈
    4.3 山壁用水
        4.3.4 峭壁·深渊
        4.3.5 峭壁·飞瀑
        4.3.6 峡壁·小涧
    4.4 奇石用水
        4.4.7 奇石·水上
        4.4.8 怪石·激水
    4.5 石洞用水
        4.4.9 石洞·曲涧穿流
    4.6 小结
第5章 建筑与用水的模式
    5.1 建筑用水模式概述
    5.2 建筑用水
        5.2.1 望水
        5.2.2 临水
        5.2.3 俯水
        5.2.4 荫水
        5.2.5 跨水
        5.2.6 浮水
        5.2.7 水上
    5.3 小结
第6章 生物与用水的模式
    6.1 生物用水模式概述
    6.2 动物用水
        6.2.1 池沼·鱼
        6.2.2 清流草木·鸟
    6.3 植物用水
        6.3.3 清水·翠竹
        6.3.4 长河·万柳
        6.3.5 池·荷叶
        6.3.6 水池·密林夹峙
        6.3.7 水上·花海
    6.4 小结
第7章 天象与用水的模式
    7.1 天象用水模式概述
    7.2 天时与用水
        7.2.1 水气·盛暑
        7.2.2 水光·夜分
    7.3 天文与用水
        7.3.3 水色·月夜
    7.4 气象与用水
        7.4.4 水声·露珠滴落
        7.4.5 水镜·云霞倒映
        7.4.6 水涛·风雨
    7.5 小结
结语
    1 研究成果
    2 研究的独到之处
    3 未尽之研究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范例原文的注释与对译
    附-1 范例与所选园记列表
    附-2 范例原文注释与对译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7)深入其境 登高望远(论文提纲范文)

一、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树立大语文观念
二、加强诵读教学, 整体感知艺术魅力
三、多方渲染审美意境, 增加课堂艺术含量
四、遵循文学的认知规律, 不一味求同
五、追求诗化的课堂语言

(8)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古典诗词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古典诗词教学的研究背景
    一、古典诗词的地位
    二、古典诗词教学的意义
    三、《课程标准》的要求
    四、多媒体的应用
    五、古典诗词教学研究的不足
第二章 古典诗词教学的现状
    一、语文教材的要求
    二、语言环境的差异
    三、师生自身的不足
    四、社会氛围的影响
    五、语文高考的压力
第三章 古典诗词的教学策略
    一、知人论世,以意逆志
        1、文化渊源
        2、时代特点
        3、社会变动
        4、人生经历
        5、个性特征
        6、诗歌风格
    二、诵读涵泳,体悟诗情
    三、细品意象,悦赏意境
        1、细品意象
        2、悦赏意境
    四、有效链接,比较鉴赏
        1、有效链接
        2、比较鉴赏
    五、审词度句,以写促读
    六、对话交流,多元解读
    七、分类整合,以点带面
        1、咏史怀古类
        2、羁旅思乡类
        3、登高感怀类
        4、送别类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9)江南文人园林中的太湖石石景艺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缘起
    1.2 研究意义及研究目的
        1.2.1 前人研究的不足
        1.2.2 研究目的
        1.2.3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1.3.1 国内相关研究进展
        1.3.1.1 太湖石与传统赏石文化
        1.3.1.2 太湖石与山水画论
        1.3.1.3 太湖石与传统掇山叠石
        1.3.2 国外相关研究进展
    1.4 研究对象和调研范围
        1.4.1 研究对象与意义
        1.4.2 调研范围的限定
        1.4.3 研究样点的选取
    1.5 研究框架
2. 中国古典园林中太湖石石景营建历史演化概述
    2.1 勃兴于魏晋
    2.2 发展于唐宋
        2.2.1 全面成熟的盛唐之音
        2.2.3 宋朝的承继
    2.3 集大成于明末清初
    2.4 乾隆以降逐步衰败
    2.5 着名假山工匠及流派
3. 太湖石石景营建的影响因素
    3.1 传统哲学文化与太湖石
        3.1.1 道家混沌思想
        3.1.2 文人隐逸文化
    3.2 山水画论与太湖石
        3.2.1 “瘦皱透漏”四字论定品赏基调
        3.2.2 皴法推敲形质色纹
        3.2.3 “三远论”布置空间格局
        3.2.4 “以大观小”的高度写意
    3.3 与园林风格的整体成熟互为表里
    3.4 社会经济
    3.5 采石资源
4. 太湖石的审美属性
    4.1 太湖石写意化的自然美属性
        4.1.1 石形
        4.1.2 石态
    4.2 太湖石赖堆叠的人工美属性
        4.2.1 太湖石置石
        4.2.2 太湖石掇山
    4.3 太湖石叠山为融合自然与人工因素的媒介
        4.3.1 兼具山林之美,自然与工巧并重
        4.3.2 移天缩地,壶中天地
        4.3.3 兼容并包,有法无式
5. 江南文人园林中太湖石假山的空间布局
    5.1 基本格局
        5.1.1 因地制宜,度地兴筑
        5.1.2 主宾有序,疏密有致
        5.1.3 以近次远,分布高低
    5.2 与园林周边山林环境的关系
    5.3 园林整体中的假山平面布局形式
        5.3.1 散逸
        5.3.2 偏隅
        5.3.3 占心
        5.3.4 协水
        5.3.4.1 因借地宜,延山引水
        5.3.4.2 峰峦涧壑,水随山转
        5.3.4.3 交织相连,相映生辉
    5.4 假山内部空间组织
        5.4.1 假山主从关系
        5.4.2 假山内部组合单元
        5.4.2.1 水点步石,巅架飞梁
        5.4.2.2 洞隐穴藏,穿岩径水
        5.4.2.3 峰峦错落,漏月招云
6. 江南文人园林中太湖石石景营建手法
    6.1 借景
        6.1.1 借物象
        6.1.1.1 借他山之石
        6.1.1.2 借花木
        6.1.1.3 借建筑
        6.1.1.4 借水
        6.1.2 借空间
        6.1.3 借天时
        6.1.4 借情思
    6.2 引景
        6.2.1 组织游园路线
        6.2.2 渗透与引导
    6.3 亏蔽障景
    6.4 独立成景
7.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图目录
致谢

(10)数学教科书前言的结构分析与教育价值——一个重要而被忽视的课题(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的结构分析
    1.1 前言是什么
    1.2 前言的内容结构
    1.3 从比较的视角分析前言结构的异同
2 前言的教育价值
    2.1 前言能干什么
    2.2 前言的教学价值
    2.3 前言的文化价值

四、深入其境 登高望远(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吴纪闻》中的诗词研究[D]. 王春燕. 西北师范大学, 2019(07)
  • [2]提升语文的尊严从课堂做起——观《小圣施威降大圣》等教学实录有感[J]. 夏莹莹. 语文天地, 2018(23)
  • [3]浅析余光中散文《下游的一日》的节律美[J]. 张艺丹. 文教资料, 2017(03)
  • [4]干旱、半干旱地区城市山体公园绿地建设发展研究 ——以雅玛里克山为例[D]. 吴静. 新疆农业大学, 2016(06)
  • [5]郭史光宏:我只是一个教师[J]. 本刊编辑部. 当代教育家, 2016(02)
  • [6]明清园记中的水境研究[D]. 夏文谦. 清华大学, 2015(08)
  • [7]深入其境 登高望远[J]. 刘艳萍. 中学语文, 2014(03)
  • [8]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古典诗词教学策略研究[D]. 韩茂华. 华中师范大学, 2013(05)
  • [9]江南文人园林中的太湖石石景艺术研究[D]. 姚文彦. 华中农业大学, 2012(01)
  • [10]数学教科书前言的结构分析与教育价值——一个重要而被忽视的课题[J]. 张定强,陈亚东. 数学教学研究, 2010(03)

标签:;  ;  

深入领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