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科技新闻摄影

论科技新闻摄影

一、试论科技新闻摄影(论文文献综述)

程媛,王嘉睿,王珂[1](2021)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央视新闻直播带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新经济快速发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及互联网技术提高等多重背景,加速了主流媒体探索媒体融合发展新业态和新模式的进程。主流媒体纷纷涉足直播带货领域,使直播成为拉动消费,助力乡村的新引擎。作为主流媒体之一的央视新闻顺势而为,在直播带货领域创新实践,助力乡村振兴。本文以央视新闻为例,分析主流媒体直播带货"助农"的创新实践、效果及其困境。

梁轩[2](2021)在《走近民众:民国时期《科学画报》的传播实践》文中认为以中国第一本图文并重的科普期刊《科学画报》的传播实践为研究对象,探讨《科学画报》在中国近代科普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画报从引入中国起,就扮演着启蒙的角色,这为《科学画报》承担科普的功能奠定了基础。而《科学画报》相较于其他科普媒介的种种优势,又使其成为近代能够覆盖更多受众的科普媒介。此外,《科学画报》图文并茂,兼具知识、新闻和娱乐功能的话语体系,也使其能够很好地承载科普的功能。民国时期《科学画报》的传播实践,使科学从科学共同体走近民众,为科学普及做出了贡献。《科学画报》的传播研究,对于新媒体时代的科学传播具有借鉴意义。

本刊讯[3](2020)在《台海新闻摄影大赛揭晓》文中提出第九届台海新闻摄影大赛(以下简称"台赛")评选近日揭晓。此次评选分重大新闻类、经济新闻类、人物新闻类、艺文新闻类、环保科技新闻类和生活民俗新闻类六类。评委会成员来自海峡两岸,大赛采用网络无记名多批次投票的方式进行,以保证大赛的公平公正公开。"台赛"作品无论是重大新闻类、经济新闻类、人物新闻类,还是艺文新闻类、环保科技新闻类、生活

陈一鸣[4](2020)在《《人民日报》全国科学大会报道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是我国科学技术史上一次意义重大的盛会,大会解放了大众思想,弘扬了科技新风,为之后科技工作方针的确立及改革开放后科技的快速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被称为“科学的春天”。在全国科学大会期间,《人民日报》对其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报道,在中国科技新闻传播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具有十分重要的划时代意义,开启了中国科技新闻报道的新纪元。本文以《人民日报》全国科学大会报道为研究对象,将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首先运用内容分析法对全国科学大会报道进行量化分析,建构了报道数量、报道版面、报道篇幅、报道主题、新闻体裁、新闻来源六大类目,从类目分析中得出《人民日报》全国科学大会报道的整体呈现。其次,进一步对全国科学大会报道进行文本分析,从新闻标题、新闻图片、人物描写、报道视角、修辞表达上呈现出报道文本建构的特点。研究发现,《人民日报》通过以下报道策略对全国科学大会进行报道:大体量、多版面的集中式报道;多体裁、多主题的系列式报道;运用权威性报道传达政治性内容;设置科技议题的专栏专版;运用全知视角聚焦科技人物;以正面报道为基调发挥舆论动员作用。《人民日报》通过对全国科学大会报道实现了强有力的社会动员,同时也由于历史局限性存在着大众视角报道较少和对科技术语缺乏通俗易懂的解读的不足。全国科学大会报道也对如今传播环境中的科技会议新闻报道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要做好重大科技会议报道的前期策划,通过全媒体渠道实现矩阵式报道,创新报道形式使科技硬新闻软着陆,提升科技新闻与社会大众生活的贴近性,加强对科技先进典型的生动塑造,着力培养记者的科学素养。可借鉴运用以上方式提升科技会议新闻的传播效果。

祖木热提古丽·木塔力甫[5](2020)在《虚拟现实技术(VR)在央媒新闻报道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技术的每一次发展变革,都会带来新的传播媒介,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为新闻传播领域带来新的契机。目前,在国家大力支持技术推动媒体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虚拟现实技术作为媒介广泛的运用于新闻报道的实践当中,因此研究虚拟现实技术对新闻报道的促进作用和变革方面成为媒体人和学者们持续关注的一个新课题。本文借助媒介技术理论,使用文献研究法、内容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来研究中央媒体即央视新闻和新华网2016年至2019年所发布的VR新闻作品,探析央媒在新闻报道中对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呈现出来的媒介偏向以及产生的影响,最后再针对央媒VR新闻的报道过程和新闻报道原则进行思考。作为媒介的虚拟现实呈现出三种媒介偏向即感知偏向、时空偏向和内容偏向,这三种偏向分别使新闻报道中的传播符号对新闻产生积极作用、“遥在的意境”让受众从新闻现场的“缺席”到“在场”和内容呈现对情感的诱导。最后基于前期的分析,对央媒新闻报道的过程即传播主体、收受主体、传播内容和传播媒介四方面以及虚拟现实新闻应当遵循的新闻报道原则方面进行思考。本文的创新点:相较于目前国内对VR新闻的研究,本文从时间维度考察央媒VR新闻的动态,选择了 2016年至2019年所发布的VR新闻,呈现在这期间新闻报道的变迁,这是因为VR技术目前处在持续发展的动态过程当中,VR技术经历了技术狂热期、低谷期和爬升光明期。与之相对应的是VR技术在新闻传播领域当中的应用也随之发生着变化。因此通过收集发布在央视新闻和新华社的官网和手机客户端的VR新闻作为样本进行一个历史维度的思考。

张琪[6](2020)在《网络口碑异化对跨文化国家品牌传播的影响 ——基于中日韩手机行业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国家品牌与企业品牌的关系日益紧密,中国品牌的崛起离不开品牌国际化传播,互联网环境下网络口碑是品牌传播的重要工具之一,但互联网同样加剧了网络口碑的异化现象,尤其是在跨文化品牌传播的过程中,这种口碑异化现象会被再次放大,使得不同国家、不同网络口碑传播者对同一品牌产生不同的品牌态度,进而对品牌竞争力造成影响。本研究以中日韩手机行业为例,研究网络口碑异化对跨文化国家品牌传播的影响,将网络口碑传播效应、国家品牌效应、品牌传播等相关理论进行融合。选取华为、索尼、三星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并选取美国的苹果作为参照对象,分别对这四个品牌在中日韩论坛、中国购物网站、中国门户网站进行相关口碑数据的收集,以2017-2019年的数据为主,数据采集量超过70万。运用情感倾向分析、文本观点挖掘技术对不同品牌在不同国家的网络口碑数据进行初步的数据挖掘,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网络口碑品牌情感指数模型和“关注度-满意度”四分图对数据进行进一步的量化与可视化。网络口碑异化结果显示:(1)高产品涉入度与高品牌熟悉度的网络口碑传播者更倾向于给出客观且态度鲜明的品牌评价,反之则更倾向于给出主观性较强的品牌评价;(2)网络口碑传播者、品牌来源国、国家文化特质对品牌态度具有调节作用;(3)本土品牌与参照品牌拥有更高的显性品牌竞争力优势;(4)各国对隐形品牌竞争力的评价具有一致性;(5)隐性品牌竞争力在一定程度上对显性品牌竞争力具有预测作用;(6)各国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消费者民族主义,但消费者民族主义对品牌竞争力来说是一把双刃剑;(7)品牌特色的形成有助于提升隐形品牌竞争力,但与显性品牌竞争力无显着相关性;(8)产品品质永远是公众对品牌的首要关注点,其次是品牌个性化,售后服务、价格等其他要素是品牌传播的助推器。在理论层面上,本研究对品牌态度、品牌竞争力、网络口碑以及国家品牌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整理和述评,对跨文化品牌传播过程中出现的品牌竞争力的差异现象进行了解释,并对相关理论作出补充。在实践层面上,本研究在网络口碑异化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国家品牌传播建议,旨在为企业的跨国品牌传播策略提供理论参考。

刘冉,王国燕[7](2019)在《近20年中国科技新闻研究图谱——基于知网1999—2018年科技新闻文献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基于近20年的593篇科技新闻研究文献,本文描绘了国内科技新闻研究领域的热点主题及演进趋势图谱。从分布结构上看,发表文章数量较多的是业界机构,研究多以文本评述和案例分析为主来探讨报纸等传统媒体的科技新闻,且绝大多数论文发表在非核心期刊上,这反映出中国科技新闻研究长期囿于新闻传播的边缘位置。从研究内容上看,20年间,科技新闻的研究逐渐从业务技巧、受众分析等拓展出人文理念、传播效果等研究议题。在政策引导和社会环境变迁的影响下,农业科技新闻、科学素养、科技传播、科学创新等一度成为科技新闻领域关注的热点。

罗锦锋[8](2019)在《网络直播新闻的新闻品质研究 ——以“触电新闻”客户端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及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直播成为当今十分流行的传播手段。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市场化媒体,都希望利用“网络直播”在互联网上争夺市场与用户,融合了多种报道形式的网络直播新闻应运而生。但是生产者应当按照怎么样的标准来生产网络直播新闻;又应该按照什么标准来评判网络直播新闻的品质优劣?在学界和业界至今没有较为统一的意见。本文旨在研究当前传统媒体客户端生产网络直播新闻的新闻品质。首先,本研究运用文献分析法,厘清“直播新闻”以及“新闻品质”两大范畴中的相关概念;梳理国内外关于“电视新闻新闻品质的标准”;并初步建构出网络直播新闻“四大层面,三十七条标准”的检测类目。其次,选择“触电新闻”客户端这一传统媒体下属的新媒体作为研究个案。根据建构的网络直播新闻“基本特征”以及“新闻品质标准”两大类目,对“触电新闻”中8个月中所有的网络直播新闻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探析。从而探求出“触电新闻”所生产的网络直播新闻的现状、不足,以及分析其原因;最后为其提出提升新闻品质的具体建议。研究结果显示,当前“触电新闻”中网络直播新闻的新闻品质趋低,并存在“生产模式发生转变,自产新闻少”、“专业生产价值偏低”,以及“用户生产内容,实现转化难”等问题。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当前的网络直播新闻是在两套新闻范式中生产;“三轴”高度压缩、“直播场”平衡被打破;以及“核心大众”未完成身份转变等三大原因。最后,本研究提出了在专业理念层面的三大路径,以及在技术层面的五大方法,来提升“触电新闻”网络直播新闻的新闻品质。本研究运用电视新闻语言学以及网络传播学等相关理论,首次建构出网络直播新闻的新闻品质标准;通过实证的方法,分析和总结出网络直播新闻发展现状、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原因,提出了提升新闻品质的对策;对传统媒体如何生产网络直播新闻的实践,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冯慧宁[9](2019)在《体育新闻摄影报道困境与发展策略研究》文中提出在信息化社会和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的趋势下,新媒体成为当下主流的信息传播途径,人们能够通过网络媒介随时随地获取资讯,体育新闻摄影的直观纪实颇受欢迎,同时,摄影图片报道对于增强新闻的真实性和权威性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分析体育新闻摄影的信息传播特征和发展趋势相应地提出其发展策略,进而推动体育新闻摄影报道能够顺应时代潮流稳定发展。

邓倩[10](2019)在《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英语科技新闻翻译实践报告》文中指出如今,科技与公众日常生活的联系日益紧密,人们通过科技新闻获取科技信息已成为一种趋势。作为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之一,英语在科技新闻文本中占据着较大优势。因此,英汉科技新闻翻译的重要性更为突出。高质量的科技新闻翻译有利于人们获取科技信息,了解世界科技动态,促进科技交流。本报告选取笔者在环球网所编译的科技新闻作为语料,从生态翻译学的角度探讨英语科技新闻的汉译。生态翻译学认为,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三个层面进行适应性选择与转换,才能达到最佳的翻译效果。本报告结合英语科技新闻翻译实例,基于“三维转换法”,并运用相应的翻译技巧,对科技新闻的翻译进行分析,以期证明生态翻译学理论对科技新闻翻译的指导作用。本翻译报告共分为四个部分。一、翻译任务描述,包括翻译任务的背景与意义、任务简介、文本特点和任务要求;二、任务过程描述,包括译前准备、翻译过程及译后审校;三、翻译案例分析,介绍生态翻译学理论及观点,并结合案例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三个层面进行分析,指出翻译过程中所采用的翻译技巧;四、实践总结,总结此次翻译实践的收获与不足。通过此次翻译实践,笔者发现,科技新闻具有准确性、真实性、传播性等特点,从生态翻译学的角度出发,运用三维转换法分析科技新闻的汉译,为科技新闻翻译研究开辟了一个相对较新的视角,可提升目标语的传播效果。

二、试论科技新闻摄影(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试论科技新闻摄影(论文提纲范文)

(1)乡村振兴背景下央视新闻直播带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外部赋能:时代潮流的必然推进趋势
    1.大环境趋势要求主流媒体拥抱直播带货
    2.各类平台的不同优势为主流媒体直播带货提供支持
    3.新兴技术的发展使得直播带货更加真实和沉浸
    4.当代人们消费模式转变要求主流媒体紧跟时代
内部创新:模式新颖与特色发展遍地开花
    1.打造新型模式,聚力直播助农
        (1)“央视主播+直播”。
        (2)“央视主播+网红+直播”。
        (3)“央视主播+明星艺人+直播”。
        (4)“央视主播+官员+直播”。
        (5)“央视主播+村民+直播”。
    2.创新直播发展,落实全新想法
        (1)体现公益属性,彰显独特优势。
        (2)走进扶贫地区,突出当地文化。
        (3)增添趣味内容,减少带货单调性。
        (4)搭建定制场景,突出直播主题。
乡村产业升级:央视新闻与区域融合发展快准稳
    1.扶贫地区的快速翻身,缩短下沉成本投入
    2.巧妙重塑“人设”,打造地区品牌效应
    3.乡村振兴蓬勃发展,地区就业率稳步提升
面临困境:延续性及依赖性强,长效发展路漫漫
    1.未形成持续系统化运作模式
        (1)商业化运作不持续,发展前景模糊。
        (2)带货主体流动,质量差距悬殊。
    2.依赖各类平台,面临流量及技术难题

(2)走近民众:民国时期《科学画报》的传播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奠定基础:画报的成熟与启蒙属性
2 走向民众:超越科学共同体的《科学画报》
3 融入生活:图文并茂的话语体系
    3.1 摄影叙事:进入民众生活的现代科学与西方幻象
    3.2 新闻属性:承载科技新闻和时事评论的“报”
    3.3 寓教于乐:兼具娱乐功能的画报
4 以史为鉴:《科学画报》与新媒体时代的科学传播

(4)《人民日报》全国科学大会报道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现状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人民日报》全国科学大会报道的整体呈现
    1.1 类目建构
    1.2 报道数量
    1.3 报道版面
    1.4 新闻体裁
    1.5 报道篇幅
    1.6 报道主题
    1.7 新闻来源
第二章 《人民日报》全国科学大会报道文本分析
    2.1 新闻标题分析
        2.1.1 标题的总体呈现
        2.1.2 不同新闻体裁下标题的特点
    2.2 新闻图片分析
        2.2.1 新闻摄影照片
        2.2.2 新闻漫画
    2.3 人物描写分析
    2.4 报道视角分析
        2.4.1 政府视角、专家视角与大众视角
        2.4.2 全知视角与限知视角
    2.5 修辞表达分析
第三章 《人民日报》全国科学大会报道策略与评价
    3.1 《人民日报》全国科学大会报道策略
        3.1.1 大体量、多版面的集中式报道
        3.1.2 多体裁、多主题的系列式报道
        3.1.3 运用权威性报道传达政治性内容
        3.1.4 设置科技议题的专栏专版
        3.1.5 运用全知视角聚焦科技人物
        3.1.6 以正面报道为基调发挥舆论动员作用
    3.2 《人民日报》全国科学大会报道的优势
    3.3 《人民日报》全国科学大会报道的不足
第四章 《人民日报》全国科学大会报道的现实启示
    4.1 做好重大科技会议报道的前期策划
    4.2 通过全媒体渠道实现矩阵式报道
    4.3 创新报道形式使科技硬新闻软着陆
    4.4 提升科技新闻与社会大众生活的贴近性
    4.5 加强对科技先进典型的生动塑造
    4.6 着力培养记者的科学素养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人民日报》全国科学大会报道样本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5)虚拟现实技术(VR)在央媒新闻报道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意义及目的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1.3 研究目的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之处
第2章 虚拟现实(VR)新闻相关背景概述
    2.1 虚拟现实(VR)概述
    2.2 虚拟现实(VR)新闻概述
        2.2.1 游戏类虚拟现实(VR)新闻
        2.2.2 360°全景再现新闻报道
    2.3 虚拟现实(VR)新闻的传播概述
        2.3.1 虚拟现实(VR)新闻的传播特点
        2.3.2 虚拟现实(VR)新闻的传播优势
        2.3.3 虚拟现实(VR)新闻的传播面临的伦理问题
    2.4 虚拟现实(VR)新闻发展的理论概述
第3章 虚拟现实技术(VR)在央媒新闻报道中的应用及呈现的媒介偏向
    3.1 虚拟现实技术(VR)在央媒新闻报道中的应用
        3.1.1 新闻实践层面的应用
        3.1.2 新闻报道层面的应用
    3.2 虚拟现实技术(VR)在央媒新闻报道中呈现的媒介偏向
        3.2.1 感知偏向
        3.2.2 时空偏向
        3.2.3 内容偏向
第4章 媒介偏向对央媒虚拟现实(VR)新闻报道的影响
    4.1 感知偏向与传播符号在新闻报道中产生的积极作用
    4.2 时空偏向与虚拟现实(VR)新闻的“遥在意境”
    4.3 内容偏向与虚拟现实(VR)新闻的情感诱导
第五章 对央媒虚拟现实(VR)新闻报道的思考
    5.1 对虚拟现实(VR)新闻报道过程的思考
        5.1.1 传播主体:记者的角色逐步被“抹去”
        5.1.2 收受主体:集传播各维度于一身的“沉浸人”
        5.1.3 传播媒介:促进媒介融合与跨界合作
        5.1.4 传播内容:从娱乐化倾向到注重文本价值
    5.2 对虚拟现实(VR)新闻报道基本原则的思考
        5.2.1 虚拟现实(VR)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原则
        5.2.2 虚拟现实(VR)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原则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A 央视新闻网VR新闻实践作品
附录B 新华社VR新闻实践作品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6)网络口碑异化对跨文化国家品牌传播的影响 ——基于中日韩手机行业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1.2.1 研究方法
        1.2.2 研究思路
        1.2.3 研究框架
    1.3 研究难点与创新点
        1.3.1 研究难点
        1.3.2 研究创新点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网络口碑相关研究
        2.1.1 网络口碑的概念界定
        2.1.2 网络口碑的异化现象
        2.1.3 网络口碑传播效应的影响因素
    2.2 国家品牌文献综述
        2.2.1 国家品牌的定义
        2.2.2 国家品牌的层次划分
        2.2.3 国家品牌与企业品牌
    2.3 品牌相关理论研究
        2.3.1 品牌态度
        2.3.2 品牌竞争力
        2.3.3 品牌态度与品牌竞争力
    2.4 网络口碑、国家品牌与品牌态度
        2.4.1 网络口碑与品牌态度
        2.4.2 国家品牌与品牌态度
        2.4.3 网络口碑与国家品牌传播
    2.5 研究现状评述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研究设计
    3.1 概念模型与研究对象
        3.1.1 概念模型的构建
        3.1.2 研究对象的选择
    3.2 研究流程
        3.2.1 研究流程的设计
        3.2.2 数据采集及处理
    3.3 数据分析
        3.3.1 情感倾向分析
        3.3.2 文本观点挖掘
        3.3.3 观点词提取与分类
        3.3.4 网络口碑量化及可视化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国网络口碑数据分析
    4.1 中国论坛网络口碑数据分析
        4.1.1 数据采集情况
        4.1.2 情感倾向分析
        4.1.3 网络口碑情感指数分析
        4.1.4 “关注度-满意度”四分图分析
    4.2 中国购物网站网络口碑数据分析
        4.2.1 数据采集情况
        4.2.2 情感倾向分析
        4.2.3 网络口碑情感指数分析
        4.2.4 “关注度-满意度”四分图分析
    4.3 中国门户网站网络口碑数据分析
        4.3.1 数据采集情况
        4.3.2 情感倾向分析
        4.3.3 文本标签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日韩论坛网络口碑数据分析
    5.1 日本论坛网络口碑数据分析
        5.1.1 数据采集情况
        5.1.2 情感倾向分析
        5.1.3 网络口碑情感指数分析
        5.1.4 “关注度-满意度”四分图分析
    5.2 韩国论坛网络口碑数据分析
        5.2.1 数据采集情况
        5.2.2 情感倾向分析
        5.2.3 网络口碑情感指数分析
        5.2.4 “关注度-满意度”四分图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跨国网络口碑异化分析
    6.1 研究结果分析
        6.1.1 中国网络口碑异化的纵向分析
        6.1.2 中日韩网络口碑异化的横向分析
        6.1.3 数据分析
        6.1.4 理论分析
    6.2 跨文化国家品牌传播建议
        6.2.1 建立不同视角下的品牌舆情监测系统
        6.2.2 提升市场占有率重于打造品牌特色
品牌个性化>价格、服务等其他要素'>6.2.3 产品创新>品牌个性化>价格、服务等其他要素
        6.2.4 谨慎利用消费者民族主义开展营销
        6.2.5 派专人负责国外市场的品牌舆情管理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局限性
        7.2.1 数据采集的局限性
        7.2.2 研究对象的局限性
        7.2.3 研究技术的局限性
    7.3 研究展望
        7.3.1 完善研究设计
        7.3.2 拓展研究模型
        7.3.3 发展计算机技术
    7.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中国论坛网络口碑数据分析结果(部分)
        附录1-1 情感倾向分析结果示例
        附录1-2 评论观点抽取结果示例
    附录2 :中国购物网站网络口碑数据分析结果(部分)
        附录2-1 情感倾向分析结果示例
        附录2-2 评论观点抽取结果示例
    附录3 :中国门户网站网络口碑数据分析结果(部分)
        附录3-1 情感倾向分析结果示例
        附录3-2 文本标签结果示例
    附录4 :日本论坛网络口碑数据分析结果(部分)
        附录4-1 情感倾向分析结果示例
        附录4-2 评论观点抽取结果示例
    附录5 :韩国论坛网络口碑数据分析结果(部分)
        附录5-1 情感倾向分析结果示例
        附录5-2 评论观点抽取结果示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7)近20年中国科技新闻研究图谱——基于知网1999—2018年科技新闻文献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导论
2 研究方法
3 基础文献计量分析
    3.1 论文数量及其年份分布
    3.2 作者背景
    3.3 机构及刊物分析
4 科技新闻研究主题及热点分析
    4.1 研究主题的演进趋势
    4.2 研究热点分析
5 讨论与结论

(8)网络直播新闻的新闻品质研究 ——以“触电新闻”客户端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目的
    四、研究方法
        (一)文献分析法
        (二)内容分析法
        (三)个案研究法
    五、研究意义
    六、论文框架
第一章 直播新闻与新闻品质研究概述
    第一节 直播新闻
        一、传统媒体与直播新闻
        (一)广播与直播新闻
        (二)纸媒与直播新闻
        (三)电视与直播新闻
        二、网络直播新闻
        (一)定义
        (二)发展历程
        (三)特点与困境
        (四)与传统直播新闻的关系
    第二节 新闻品质
        一、品质与新闻品质
        (一)品质概述
        (二)新闻品质概述
        二、广电新闻新闻品质之要素
        (一)国外“广电新闻品质要素”之研究
        (二)中国“广电新闻品质要素”之研究
        三、网络直播新闻的新闻品质标准建构
        (一)讯息内容品质标准
        (二)专业素养品质标准
        (三)影像技术品质标准
        (四)互动服务品质标准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触电新闻”网络直播新闻的新闻品质现状
    第一节 新闻品质内容分析
        一、样本来源与分析单位
        二、抽样方法
        三、类目建构
        四、信度验证
    第二节 基本特征数据描述
        一、直播类型
        二、生产主体
        三、报道题材
        四、报道时长
        五、报道类型
        六、新闻点击量
        七、用户评论数
    第三节 新闻品质数据描述
        一、讯息内容品质
        二、专业素养品质
        三、影像技术品质
        四、互动服务品质
        五、整体新闻品质
    第四节 新闻品质趋低描述
        一、生产模式转变自产直播少
        二、专业生产价值偏低
        (一)时间长度大报道类型单一
        (二)直播“新闻感”模糊化
        三、用户生产内容实现转化难
        (一)用户参与新闻生产
        (二)点击量与用户评论数量差异大
        (三)用户互动渠道单一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触电新闻”网络直播新闻的新闻品质趋低原因分析
    第一节 网络直播新闻在两套范式中生产
    第二节 “三轴”高度压缩“直播场”平衡被打破
        一、“三轴理论”与“直播场”
        二、X轴缺失与“点击率新闻”
        三、秀场基因与直播形式
    第三节 “核心大众”未完成身份转变
        一、用户互动动力不足
        二、用户理解负担加重
        三、用户身份的转化
        四、记者以“职业语境”主导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提升“触电新闻”网络直播新闻的新闻品质建议
    第一节 从专业理念层面提升其新闻品质
        一、参照“新闻品质标准”
        二、坚守新闻专业主义提倡网络直播美学
        三、让“新闻消费者”向“核心大众”转化
    第二节 从技术操作层面提升其新闻品质
        一、增加记者在报道中的参与度
        二、发挥传统媒体号的生产优势
        三、重视突发新闻丰富报道题材
        四、避免直播冗长合理控制时间
        五、增加报道类型适应媒介融合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9)体育新闻摄影报道困境与发展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新媒体时代体育新闻摄影报道的特性
二、新媒体时代体育新闻摄影报道的困境
三、新媒体时代体育新闻摄影报道的发展策略
    1. 提升摄影技能, 打造专业队伍
    2. 创新拍摄思想, 增强摄影魅力
    3. 健全管理机制, 增强新闻把关

(10)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英语科技新闻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翻译任务描述
    1.1 任务背景与意义
    1.2 任务简介
    1.3 文本特点
    1.4 任务要求
第2章 任务过程描述
    2.1 译前准备
    2.2 翻译过程
    2.3 译后审校
第3章 生态翻译学在科技新闻翻译中的应用
    3.1 生态翻译学概述
    3.2 生态翻译学在科技新闻翻译中的指导作用
    3.3 翻译案例分析
        3.3.1 语言维层面
        3.3.2 文化维层面
        3.3.3 交际维层面
第4章 翻译实践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四、试论科技新闻摄影(论文参考文献)

  • [1]乡村振兴背景下央视新闻直播带货研究[J]. 程媛,王嘉睿,王珂. 中国报业, 2021(23)
  • [2]走近民众:民国时期《科学画报》的传播实践[J]. 梁轩. 科普研究, 2021(01)
  • [3]台海新闻摄影大赛揭晓[J]. 本刊讯. 城市党报研究, 2020(09)
  • [4]《人民日报》全国科学大会报道策略研究[D]. 陈一鸣. 山西大学, 2020(01)
  • [5]虚拟现实技术(VR)在央媒新闻报道中的应用研究[D]. 祖木热提古丽·木塔力甫. 新疆大学, 2020(07)
  • [6]网络口碑异化对跨文化国家品牌传播的影响 ——基于中日韩手机行业的研究[D]. 张琪.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7]近20年中国科技新闻研究图谱——基于知网1999—2018年科技新闻文献分析[J]. 刘冉,王国燕. 科普研究, 2019(06)
  • [8]网络直播新闻的新闻品质研究 ——以“触电新闻”客户端为例[D]. 罗锦锋.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6)
  • [9]体育新闻摄影报道困境与发展策略研究[J]. 冯慧宁. 记者摇篮, 2019(06)
  • [10]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英语科技新闻翻译实践报告[D]. 邓倩. 天津大学, 2019(06)

标签:;  ;  ;  ;  ;  

论科技新闻摄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