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东北部冰川地貌与划分

我国东北部冰川地貌与划分

一、我国东北地区的冰缘地貌与分区(论文文献综述)

谢又予[1](1981)在《我国东北地区的冰缘地貌与分区》文中研究说明 东北地区现代冰缘现象在年平均气温低于0℃的条件下即可产生。L.C.Peltier(1950)认为,冰缘形态产生的条件是年平均气温-15—1℃,年降雨量为127—1397毫米。L.Wilson(1968)认为冰缘区年降雨量为50—1250毫米,温度为-12—2℃。H.M.French(1976)定义冰缘区包括“所有平均气温低于+3℃的地区”。以上表明冰缘的范围是广阔的,但在一年中必须有强烈的冻结作用和无雪时期。

刘剑刚,张华,伏捷,何红,伏乾科,祝业平,兰玉波,王颖,马明军[2](2014)在《辽东山地老秃顶子冰缘地貌特征及其环境意义》文中认为通过对以老秃顶子为中心的辽东冰缘地貌分布区考察研究,发现区内广泛发育的冰缘地貌类型为石河、石流坡、石海,偶见石堡、雪蚀洼地、寒冻风化崩坍崖和倒石堆.砾石大小不一,堆积混杂无序,在地表径流的作用下,具有潜在的移动性.风化淋溶以石流坡地貌最为显著,土壤营养元素含量及成壤作用均以石河最优.石下暗河发育,上覆植被多样,植被类型随海拔自高向低可划分为灌草丛、灌丛、矮曲林、暗针叶林、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其群落类型变化与冰缘过程趋于复杂化具有一致的发展趋势.由于该区生境条件苛刻,植被演替极慢且容易发生山地灾害,建议加强人为干预,改善植被覆盖状况,促进演替进度,以提高此冰缘地貌的稳定性.

肖荣寰,胡俭彬[3](1988)在《东北地区末次冰期以来气候地貌的若干特征》文中研究表明末次冰期,长白山天池周围有冰斗发育,高2200m左右,东北的广大地区为冰缘环境。许多冰缘形态至今控制着地貌景观。冰后期,长白山的冰川地貌受到冰缘环境的控制,广大地区的冰缘地貌则受到温暖环境的改造。作为气候地貌界限的冰雪线,由末次冰期的44—45°N移至今日的51°N附近。末次冰期以来,气候地貌带表现出沿经度和纬度平行移动的特点

朱俊[4](2019)在《辽东庄河老黑山冰缘地貌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研究》文中提出多年来,冰缘地貌学研究的各国学者十分关注确定现代冰缘地貌过程的形成机制,因其与经济建设密切相关,而且明确冰缘地貌的形成环境与条件,微观的理化过程本质,可以推定古冰缘地貌成因及形成过程,重建第四纪环境并预测气候环境的演变等原因,以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分析冰缘地貌类型组合形式、形态分布、形成过程及其成因,尽可能对其进行定量化描述,极大地推动了冰缘地貌研究的进展。老黑山是辽东丘陵区南部的第二高峰,最高海拔1029.4米,处于季节性冻土区,寒冷程度远不如西北及东北多年冻土区,但其冰缘地貌形成条件具备且在冻融循环作用、岩性特点、构造活动等因素影响下,冰缘地貌发育且具有独特性,是辽东山地至今发现的最南端的冰缘地貌区。通过对庄河老黑山主峰冰缘地貌进行野外考察,对其地貌类型、形态、分布特征进行实地调查发现老黑山冰缘地貌中石海大规模分布于其主峰西北坡海拔700-800米的缓坡部位;石河主要分布于海拔稍低的山坡冲沟中,石流坡在较陡的山坡坡麓广泛分布。应用地理信息与遥感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砾石组构测算分析等方法,综合分析老黑山冰缘地貌特征,并发现老黑山石海地貌极具独特性,老黑山石海地貌规模较大,长300-400米,宽100米以上;砾石隆起挤压、架空堆叠,整体高于坡面1-2米,其典型的推挤型边界尤为明显。通过砾石组构分析结果说明分布无规律,堆积杂乱无序,砾石无分选,大小不一且具有不稳定性,凭砾石间的挤压堆叠保持稳定。石海有砾石块体大、形状较为规则,隆起架空且无植被覆盖等独特性。通过损伤力学、断裂力学理论建立的节理岩体冻融损伤-断裂模型分析能够解释老黑山冰缘地貌独特性的形成机制,并结合研究区冻融作用、岩性、构造等影响因素分析其形成过程,得出老黑山冰缘地貌以寒冻剥裂和楔入过程为主,寒冻劈裂过程其次;由于石海整体的不稳定性,在石海砾石上部却发现正发生着砾石岩块的再破碎,说明老黑山地区冰缘地貌形成气候条件具备。冻融循环作用下的寒冻剥裂过程是其形成过程的决定性机制,与研究区的岩性因素、构造因素共同控制,影响老黑山冰缘地貌的形成过程。取样分析老黑山主峰基岩岩性属硅质胶结的中厚层长石石英砂岩,质地坚硬易发生脆性断裂。受岩性因素控制,研究区表层基岩平行层理广泛发育,水进入其中冻结形成薄片状冰体,有利于寒冻剥裂过程进行,形成表面平整的厚层状块体。受构造因素控制,研究区处于南北对扭的应力场中,共轭X型节理发育,将岩体切成菱形或棋盘格状,在冻融作用下岩石沿节理面被破坏,形成大小不一、菱形或矩形的厚层状砾石块体。

侯荣[5](2017)在《辽东山地古石河冰缘地貌森林生态系统苔藓物种多样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辽东山地沟谷地带广泛分布有古石河冰缘地貌,其上发育的苔藓植物对于维系古石河冰缘地貌环境的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基于古石河冰缘地貌9个20 m×30 m森林群落样地的苔藓调查数据,在分析苔藓植物种类、区系成分的基础上,采用物种丰富度、ɑ和β多样性指数,对古石河冰缘地貌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暗针叶林内石生苔藓和树生苔藓的物种多样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定量研究。主要结论为:(1)古石河冰缘地貌9个森林群落中共记录到苔藓植物种类26科46属59种,其中藓类植物22科42属54种,苔类植物4科4属5种,66.67%的优势科和75.00%的优势种为喜湿性苔藓植物。(2)古石河冰缘地貌森林生态系统苔藓植物区系中北温带成分占40.68%,世界广布种占20.34%,东亚成分占15.25%,区系成分具有明显的温带性质。(3)古石河冰缘地貌森林生态系统石生苔藓的覆盖率和厚度均以暗针叶林最大,生物量以暗针叶林最小;树生苔藓的覆盖率、厚度和生物量均以暗针叶林最大;不同林型石生苔藓的覆盖率和厚度约为树生的2倍;13种主要树种着生苔藓的覆盖率、厚度和生物量均阔叶树大于针叶树,苔藓倾向于着生在阔叶树树干及裸露的树根上。(4)不同林型石生、树生苔藓植物物种丰富度和α多样性指数均为:暗针叶林>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石生苔藓植物β多样性指数最高为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间(0.44),最低为落叶阔叶林-暗针叶林间(0.33);树生苔藓植物β多样性指数最高为针阔混交林-暗针叶林间(0.40),最低为落叶阔叶林-暗针叶林间(0.25);同一林型着生的苔藓植物中,石生苔藓的Shannon-wei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明显高于树生,Pielou指数却相反;不同树种树生苔藓植物物种丰富度、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均以紫椴(25、0.94和3.04)为最高,Pielou均匀度指数以水曲柳(1.13)最大,物种丰富度和α多样性指数均以暴马丁香和水榆花楸最小;不同乔木树种间树生苔藓植物β多样性指数以紫椴-臭冷杉间为最高(0.33),2种乔木着生苔藓的共有种有11种。(5)皮尔逊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辽东山地古石河冰缘地貌森林生态系统林冠层郁闭度、海拔高度、石生和树生苔藓植物的覆盖度及厚度是影响苔藓植物物种多样性的重要因素。此外,石生苔藓物种丰富度和α多样性指数与古冰缘地貌上的砾石组构特征、坡度和坡向的相关性较小;树生苔藓物种丰富度和α多样性指数与苔藓着生乔木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和树生苔藓生长率呈正相关。

杨思忠,金会军,郭东信,吕兰芝,常晓丽,何瑞霞,于少鹏,孙广友,张秋良,周梅[6](2009)在《内蒙古及东北地区古冻土及古环境考察研究新进展》文中提出中国北方地区保留了晚更新世以来大量的冰缘遗迹.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在寒区和干旱区分别出现冰缘地貌、正逆向沙化等问题,综合不同区域的地质遗迹,从时间上的对应关系可进一步分析气候环境变化问题.2008年5-7月调查中,在鄂尔多斯和大同地区分别发现了新的砂楔和土楔;在大兴安岭生态定位研究站设立了8个钻孔和2套自动气象站,开启了冻土、湿地、积雪研究以及现代陆面过程对下伏冻土影响的研究;在黄岗梁地区新发现了一个冻融褶皱;调查了松嫩沙地古沙丘及古土壤活动与冻土进退的关系;发现小兴安岭地区冻土退化显著,岛状冻土散布于海拔相对较高的地区;三江平原西部农业开发强烈改变了地表覆盖,冻土温度升高显著,冻土上限下降明显,甚至厚度较薄的冻土消失.后期工作希望通过综合、集成分析以上结果,探讨我国北方地区晚更新世/全新世的冻土南界及环境变迁.

李炳元,潘保田,程维明,韩嘉福,齐德利,朱澈[7](2013)在《中国地貌区划新论》文中研究指明地貌区划是研究自然环境空间分异的基础,在区域地貌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分析总结了国内外地貌区划的相关研究成果,系统探讨了地貌区划的具体步骤与方法、地貌区划的原则、各级地貌区划的依据和标准,提出地貌类型组合和地貌成因类型的基本异同是各级地貌区划的依据。本文以中国1:400万地貌图等新资料为基础,应用GIS方法,结合中国三大地貌阶梯及其内部地貌格局的特点,通过分析我国各地基本地貌类型组合的差异及其形成原因,将中国地貌区划分为东部低山平原大区、东南低中山地大区、中北中山高原大区、西北高中山盆地大区、西南亚高山地大区和青藏高原大区6个地貌大区,并分别简要论述了各大区的地貌特征。各大区内部又据次级基本地貌类型和地貌成因类型及其组合差异进一步分区,全国共划分了38个地貌区。

吴正方[8](2016)在《关于丁锡祉教授——写在丁先生诞辰100周年之际》文中研究说明丁锡祉教授是浙江省吴兴县(现湖州市)人。1916年出生于一个教员家庭。因为父亲是镇上的小学老师,为人严肃认真,对丁锡祉少年时期的成长有过不少影响。上中学后,他勤奋好学,在地理老师启蒙下,就开始爱上了地理学,祖国壮丽的山川吸引他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并在心灵中立下了这种志向。1934年,他以优秀成绩考入清华大学理学院,著名的地质学教授袁复礼是他步入地貌学领域的良师。

李娟[9](2019)在《辽东山区老秃顶子古石河冰缘地貌苔藓植物的生态功能》文中研究说明辽东山地沟谷地带广泛分布有古石河冰缘地貌,其上发育的苔藓植物对于维系古石河冰缘地貌环境的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基于古石河冰缘地貌9个20 m×30 m森林群落样方的苔藓调查采样,以及室内苔藓样品的实验测试数据,对古石河冰缘地貌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暗针叶林3种林型石生和树生苔藓的生长环境特征,以及石生和树生苔藓的覆盖情况进行了分析,然后就石生和树生苔藓的持水特性、营养元素富集功能,进行了系统研究,主要结论为:(1)古石河冰缘地貌共有苔藓植物26科46属59种。石生苔藓植物22科39属48种,其中喜阴喜湿苔藓植物共13科22属24种,耐旱苔藓植物共13科21属24种,分别占古石河冰缘地貌石生苔藓植物总科、属、种数的59%、57%、50%和59%、54%、50%;树生苔藓植物23科38属46种,其中喜阴喜湿苔藓植物共19科23属27种,耐旱苔藓植物共9科17属19种,分别占树生苔藓植物总科、属、种数的83%、61%、59%和39%、74%、41%。表明石生和树生苔藓植物的生长环境以阴暗潮湿为其突出特点。(2)古石河冰缘地貌石生苔藓覆盖率、苔藓厚度和生物量分别为80%88%、1.093.35cm和402.641093.07g/m2,3种林型石生苔藓覆盖率、苔藓厚度从高到低均为暗针叶林>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苔藓生物量从高到低为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暗针叶林;树生苔藓覆盖率、苔藓厚度和生物量分别为54%58%、0.571.25cm和595.792252.55g/m2,3种林型树生苔藓覆盖率从高到低为暗针叶林>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苔藓厚度和生物量从高到低均为暗针叶林>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3)古石河冰缘地貌3种林型石生苔藓植物持水量为422.81059.5g/m2,石生苔藓植物持水量从高到低依次为:落叶阔叶林>暗针叶林>针阔混交林;树生苔藓植物持水量为276.32587.52g/m2,树生苔藓植物持水量从高到低依次为:针阔混交林>暗针叶林>落叶阔叶林;石生、树生苔藓植物持水率与浸泡时间均呈对数关系,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均呈幂函数关系。(4)古石河冰缘地貌3种林型石生苔藓植物C含量最高,为49.26%52.74%,Cu含量最低,为0.03%0.15%;树生苔藓植物C含量最高,为53.38%58.69%,Cu含量最低,为0.02%,表明3种林型石生、树生苔藓植物营养元素含量差异性明显。

朱夏夏[10](2016)在《辽东山地老秃顶子古石河冰缘地貌土壤—植物系统分异特征》文中研究说明辽东山地老秃顶子沟谷地带广泛分布有古石河冰缘地貌,其上发育的土壤-植物系统对于维系古石河冰缘地貌基质环境的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基于此,本文以辽东山地老秃顶子古石河冰缘地貌森林群落为研究对象,基于24块样地野外调查数据,在科学划分老秃顶子古石河冰缘地貌森林群落类型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古石河冰缘地貌森林群落基本特征和土壤环境特征及其空间分异特征,并对土壤-植物系统相互影响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主要结论如下:(1)古石河冰缘地貌24个森林群丛划分为14个群系,归为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和暗针叶林3个植被型。(2)古石河冰缘地貌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和暗针叶林郁闭度均为0.8,乔木层树高分别为14、14、16 m,胸径分别为19、19、20 cm,冠幅分别为5.8、6.2、5.2 m;灌木层密度分别为1.3、1.2、1.4株丛/m2,高度分别为96、126、110cm,基径分别为1.0、1.3、1.2 cm,冠幅分别为 63.9、79.2、81.9 cm;草本层覆盖度分别为 56.2%、69.3%、56.7%,高度分别为20、10、8cm。物种丰富度分别为38、40、31,Shannon-wiener指数分别为1.6、1.7、1.3,为中等变异性或弱变异性。古石河冰缘地貌森林群落Jaccard相似性指数为0.037-0.530,集中在极不相似和中等不相似区间范围内。古石河冰缘地貌森林群落高位芽植物为47.9%~56.5%,地上芽植物少见,地面芽植物为16.5%~24.0%,隐芽植物为22.4%~24.8%,一年生植物比例很小。(3)古石河冰缘地貌3种林型枯落物现存量分别为12.4、12.7、16.3t/hm2,枯落物层厚分别为4.9、5.5、10.5cm,均属于中等变异性。总体看,枯落物养分储量中针阔混交林较多。(4)古石河冰缘地貌土壤类型为山地暗棕壤和棕壤,土层厚度为6.5~50 cm,为中等变异性。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和暗针叶林土壤pH分别为5.5、4.7、4.5,土壤电导率分别为137.5、89.7、65.6μs/cm,表土层温度分别为16.5、16.9、15.9℃。3种林型土壤内含有多种氧化物,其中SiO2含量分别为40.8%、44.2%、46.4%,C02含量分别为34.8%、30.5%、27.7%,A1203 含量分别为 11.9%、12.7%、13.4%,属于弱变异性或中等变异性。(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古石河冰缘地貌森林群落特征与枯落物现存量间相关性不明显,与枯落物养分储量有一定相关性,与土壤特性的相关性较为复杂。乔木层特征值与土壤养分有明显或显著相关性,而灌木层和草本层与土壤养分间相关性不明显。

二、我国东北地区的冰缘地貌与分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国东北地区的冰缘地貌与分区(论文提纲范文)

(2)辽东山地老秃顶子冰缘地貌特征及其环境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研究区概况
2 冰缘地貌类型及特征
3 冰缘地貌的环境效应
    3.1 植被群落变化
    3.2 风化成壤作用
    3.3 潜在山地灾害
4 结论

(3)东北地区末次冰期以来气候地貌的若干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一、火山上的冰川地貌及其在冰缘环境下的改造
二、广泛发育的冰缘地貌及其在温暖环境下的改造
三、气候地貌带的演变

(4)辽东庄河老黑山冰缘地貌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冰缘的相关概念
        1.1.1 冰缘的基本内涵
        1.1.2 冰缘形成物
        1.1.3 冰缘的类型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冰缘地貌研究的内容、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的内容、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框架
        1.3.2 东北地区冰缘地貌研究背景
        1.3.3 选题背景
        1.3.4 论文特色与创新点
2 研究区基本概况
    2.1 研究区自然条件特征
        2.1.1 地理位置
        2.1.2 地貌特征
        2.1.3 气候特征
        2.1.4 水系特征
        2.1.5 植被特征
        2.1.6 构造背景
3 老黑山冰缘地貌特征分析
    3.1 地形数据特征
        3.1.1 基于Arc GIS与 ENVI的影像处理
        3.1.2 基于ENVI的三维虚拟地形
    3.2 砾石组构测算分析
        3.2.1 测算方法
        3.2.2 结果分析
    3.3 老黑山冰缘地貌的特征
        3.3.1 冰缘地貌分布特征
        3.3.2 石海边界特征
        3.3.3 石海砾石特征
    3.4 小结
4 冰缘地貌冻融损伤-断裂理论模型
    4.1 冻融节理岩体损伤本构模型
        4.1.1 岩石材料损伤模型
        4.1.2 损伤岩石冻融受荷损伤模型
        4.1.3 仅考虑节理作用的岩体损伤模型
        4.1.4 冻融受荷节理岩体损伤模型
    4.2 冻融节理岩体断裂特性研究
        4.2.1 冻胀力作用下裂纹特性
        4.2.2 冻胀力与裂纹之间的关系
    4.3 小结
5 老黑山冰缘地貌的形成机制分析
    5.1 岩体的冻融损伤-断裂机理及因素分析
        5.1.1 岩体的冻融损伤-断裂机理
        5.1.2 岩体冻融损伤-断裂的影响因素分析
    5.2 老黑山冰缘地貌的形成机制分析
        5.2.1 老黑山冰缘地貌的独特性
        5.2.2 老黑山冰缘地貌的形成机制
    5.3 老黑山冰缘地貌形成的影响因素
        5.3.1 冻融作用
        5.3.2 岩性因素
        5.3.3 构造因素
    5.4 小结
结论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5)辽东山地古石河冰缘地貌森林生态系统苔藓物种多样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研究背景和意义
2 古冰缘地貌苔藓植物多样性研究进展
    2.1 古冰缘地貌研究进展
    2.2 苔藓植物研究进展
    2.3 苔藓物种多样性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3 研究区概况
    3.1 地理位置及地貌
    3.2 气候
    3.3 植被与土壤
4 研究内容与方法
    4.1 研究内容
    4.2 研究方法
        4.2.1 森林群落样地设置
        4.2.2 森林群落石生苔藓野外调查
        4.2.3 森林群落树生苔藓野外调查
        4.2.4 苔藓种类鉴定
        4.2.5 苔藓物种多样性指数计算
        4.2.6 数据统计分析
5 结果与分析
    5.1 古石河冰缘地貌苔藓植物种类
    5.2 古石河冰缘地貌苔藓植物区系特征
        5.2.1 苔藓植物区系地理成分
        5.2.2 与其他地区苔藓植物区系地理成分比较
    5.3 不同林型石生苔藓植物物种多样性
        5.3.1 苔藓植物物种组成
        5.3.2 苔藓植物数量特征
        5.3.3 苔藓植物ɑ多样性
        5.3.4 苔藓植物β多样性
        5.3.5 苔藓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因素
    5.4 不同林型树生苔藓植物物种多样性
        5.4.1 苔藓植物物种组成
        5.4.2 苔藓植物数量特征
        5.4.3 苔藓植物ɑ多样性
        5.4.4 苔藓植物β多样性
        5.4.5 苔藓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因素
    5.5 主要树种树生苔藓植物物种多样性
        5.5.1 苔藓植物数量特征
        5.5.2 苔藓植物ɑ多样性
        5.5.3 苔藓植物β多样性
        5.5.4 树生苔藓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因素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1.1 古石河冰缘地貌苔藓植物种类
        6.1.2 古石河冰缘地貌苔藓植物区系特征
        6.1.3 古石河冰缘地貌苔藓植物数量特征
        6.1.4 古石河冰缘地貌苔藓植物物种多样性
        6.1.5 古石河冰缘地貌苔藓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因素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6)内蒙古及东北地区古冻土及古环境考察研究新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研究进展
    1.1 鄂尔多斯砂楔
    1.2 大兴安岭生态试验站
    1.3 黄岗梁地区古冻土
    1.4 松嫩沙地古沙丘及古土壤考察
    1.5 松嫩平原局部和小兴安岭冻土南界
    1.6 三江平原局部古冻土及古土壤考察
2 结果

(7)中国地貌区划新论(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区划的方法、依据与原则
    2.1 具体步骤与方法
    2.2 资料依据
    2.3 地貌区划原则
        2.3.1 地理区划中的普遍原则
        2.3.2 地貌形态为主的形态成因原则
        2.3.3 综合研究基础上的主导因素原则
    2.4 各级地貌区划的依据与标准
3 中国地貌区划新方案
    3.1 中国地貌区的划分
    3.2 大区地貌概述
        3.2.1 东部低山平原大区
        3.2.2 东南低中山大区
        3.2.3 中北中山高原大区
        3.2.4 西北中高山盆地大区
        3.2.5 西南亚高、中山大区
        3.2.6 青藏高原大区

(8)关于丁锡祉教授——写在丁先生诞辰100周年之际(论文提纲范文)

区域地貌
农业地貌
气候地貌
城市地理

(9)辽东山区老秃顶子古石河冰缘地貌苔藓植物的生态功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研究背景和意义
2 国内外研究进展
    2.1 古冰缘地貌研究进展
    2.2 苔藓植物水文功能研究进展
    2.3 苔藓植物营养元素富集功能研究进展
3 研究区概况
    3.1 地理位置及地貌
    3.2 气候与水文
    3.3 植被与土壤
4 研究内容与方法
    4.1 研究内容
    4.2 研究方法
        4.2.1 调查样方设置
        4.2.2 苔藓植物调查及采样
        4.2.3 苔藓植物持水性能浸泡实验
        4.2.4 苔藓植物营养元素含量测定实验
        4.2.5 数据统计分析
5 结果与分析
    5.1 石生、树生苔藓植物种类及生长环境特征
        5.1.1 石生、树生苔藓植物种类
        5.1.2 石生、树生苔藓植物生长环境特征
        5.1.3 小结
    5.2 石生、树生苔藓植物覆盖度、厚度及生物量
        5.2.1 石生苔藓植物覆盖度、厚度及生物量
        5.2.2 树生苔藓植物覆盖度、厚度及生物量
        5.2.3 小结
    5.3 石生、树生苔藓持水特性
        5.3.1 石生苔藓持水特性
        5.3.2 树生苔藓持水特性
        5.3.3 小结
    5.4 石生、树生苔藓植物营养元素富集功能
        5.4.1 石生苔藓植物营养元素富集功能
        5.4.2 树生苔藓植物营养元素富集功能
        5.4.3 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1.1 古石河冰缘地貌石生、树生苔藓植物种类及生长环境特点
        6.1.2 古石河冰缘地貌石生、树生苔藓植覆盖率、厚度及生物量
        6.1.3 古石河冰缘地貌石生、树生苔藓植物持水特性
        6.1.4 古石河冰缘地貌石生、树生苔藓植物营养元素富集功能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10)辽东山地老秃顶子古石河冰缘地貌土壤—植物系统分异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研究背景和意义
2 研究进展
    2.1 冰缘地貌研究进展
    2.2 森林群落与土壤环境关系研究进展
3 研究区概况
    3.1 地理位置及地貌
    3.2 气候
    3.3 土壤
    3.4 植被
4 研究内容与方法
    4.1 研究内容
    4.2 研究方法
        4.2.1 森林群落调查样方设置及测定因子
        4.2.2 森林群落特征分析
        4.2.3 调查样地枯落物收集及营养元素测定
        4.2.4 调查样地土壤样品采集及土壤环境因子测定
        4.2.5 数据统计分析
5 结果与分析
    5.1 古石河冰缘地貌立地环境特征
    5.2 古石河冰缘地貌森林群落类型、基本特征及空间分异
        5.2.1 森林群落类型
        5.2.2 森林群落生长发育特征
        5.2.3 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
        5.2.4 森林群落生活型谱
        5.2.5 森林群落自然更新特征
    5.3 古石河地貌森林群落枯落物量、养分储量及空间分异
        5.3.1 森林群落枯落物现存量
        5.3.2 森林群落枯落物养分储量
    5.4 古石河地貌森林群落土壤环境特征及空间分异
        5.4.1 森林群落土壤特性
        5.4.2 森林群落土壤养分含量
    5.5 古石河冰缘地貌土壤-植物系统相互影响关系分析
        5.5.1 森林群落特征与枯落物现存量及养分储量之间相关性
        5.5.2 森林群落特征与土壤特性之间相关性
        5.5.3 森林群落特征与土壤养分含量之间相关性
        5.5.4 枯落物现存量及养分储量与土壤环境特征之间相关性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1.1 古石河冰缘地貌森林群落类型
        6.1.2 古石河冰缘地貌森林群落特征及空间分异
        6.1.3 古石河冰缘地貌森林群落枯落物量、养分储量及空间分异
        6.1.4 古石河冰缘地貌土壤环境特征及空间分异
        6.1.5 古石河冰缘地貌土壤-植物系统相关性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四、我国东北地区的冰缘地貌与分区(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东北地区的冰缘地貌与分区[J]. 谢又予. 冰川冻土, 1981(04)
  • [2]辽东山地老秃顶子冰缘地貌特征及其环境意义[J]. 刘剑刚,张华,伏捷,何红,伏乾科,祝业平,兰玉波,王颖,马明军. 冰川冻土, 2014(06)
  • [3]东北地区末次冰期以来气候地貌的若干特征[J]. 肖荣寰,胡俭彬. 冰川冻土, 1988(02)
  • [4]辽东庄河老黑山冰缘地貌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研究[D]. 朱俊. 辽宁师范大学, 2019(10)
  • [5]辽东山地古石河冰缘地貌森林生态系统苔藓物种多样性研究[D]. 侯荣. 辽宁师范大学, 2017(04)
  • [6]内蒙古及东北地区古冻土及古环境考察研究新进展[J]. 杨思忠,金会军,郭东信,吕兰芝,常晓丽,何瑞霞,于少鹏,孙广友,张秋良,周梅. 冰川冻土, 2009(06)
  • [7]中国地貌区划新论[J]. 李炳元,潘保田,程维明,韩嘉福,齐德利,朱澈. 地理学报, 2013(03)
  • [8]关于丁锡祉教授——写在丁先生诞辰100周年之际[J]. 吴正方. 山地学报, 2016(06)
  • [9]辽东山区老秃顶子古石河冰缘地貌苔藓植物的生态功能[D]. 李娟. 辽宁师范大学, 2019(11)
  • [10]辽东山地老秃顶子古石河冰缘地貌土壤—植物系统分异特征[D]. 朱夏夏. 辽宁师范大学, 2016(06)

标签:;  ;  ;  ;  ;  

我国东北部冰川地貌与划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