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冠心康对大鼠实验性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黄雨佳,佟海英,黄先菊,陈路遥[1](2021)在《蒙药广枣治疗心血管疾病药理活性研究进展及分子对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广枣为蒙医习用药材,在临床上主要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其化学成分以黄酮类、有机酸类为主。根据已发表文献挖掘广枣的主要药理活性及化学成分,应用AutoDock Vina软件将广枣活性化学成分与IL-6、AC、Thrombin进行对接,结果显示广枣的有效活性成分与上述三种蛋白均具有良好的结合活性。基于蒙医学角度及现代医学角度,综述广枣对于心血管疾病有关的药理研究,为深入探索广枣抗心血管疾病的药效物质基础提供理论依据与新思路。
刘俊丽[2](2021)在《新型Pyxinol衍生物的合成、生物活性及药代动力学研究》文中认为为改善先导化合物pyxinol的药代动力学性质,进一步增强其药理活性,本论文在综述pyxinol和其衍生物、以及抗心肌缺血药物研究进展基础上,综合运用药物合成、生物活性筛选以及药代动力学等多项技术,高效制备了系列新pyxinol脂肪酸酯衍生物、系统筛选了抗心肌缺血和抗心衰生物活性、早期评价了药代动力学参数,成功筛选出一个具有良好心脏保护作用的创新候选化合物。论文所取得的主要创新性成果如下:(一)新型pyxinol脂肪酸酯衍生物的合成为避免所合成的衍生物脂溶性过强,论文采用28个碳的饱和脂肪酸,与pyxinol的C3/C12/C25-OH进行酯化,设计并合成了系列衍生物。通过理化性质分析、核磁共振及高分辨率质谱鉴定了32个衍生物的结构,包括:C-3位单酯化产物7个、C-12位单酯化产物7个、C-3,12位双酯化产物5个、C-12,25位双酯化产物6个、C-3,12,25位三酯化产物7个。除化合物1,7外,其余30个衍生物均为首次合成的新化合物。(二)Pyxinol脂肪酸酯衍生物心脏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基于文献报道的先导化合物pyxinol具有良好的心脏保护作用,论文对所合成的pyxinol脂肪酸酯衍生物继续开展了心脏保护作用的评价及作用机制的探讨,主要包括抗心肌缺血和抗心衰两个方面的研究。1、对H2O2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损伤的影响以H2O2刺激H9c2心肌细胞,建立体外心肌细胞损伤模型,采用CCK-8法测定32个脂肪酸酯衍生物对损伤细胞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pyxinol及其衍生物对H9c2细胞损伤呈现不同程度的保护作用,活性强弱依次为C-3位单酯化产物>C-3,12,25位三酯化产物>C-3,12位双酯化产物>pyxinol>C-12位单酯化产物>C-12,25位双酯化产物,推断C-3位酯键对活性贡献最大,为主要活性基团。所有衍生物中,化合物5(3-己酰-pyxinol)对H9c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最强,且呈剂量依赖性,可能是通过提高细胞内SOD活性、减少MDA生成、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进而减轻细胞损伤程度来发挥心肌细胞保护作用。2、化合物5对心肌缺血模型大鼠的干预作用采用左前降支冠状动脉结扎法建立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灌胃给予化合物5(5、10、20 mg/kg)。以心脏收缩力、心肌梗死面积、LDH、AST、CK、c Tn T、MDA及SOD为评价指标,考察治疗性给予化合物5的作用。结果表明,与模型组比较,化合物5可呈剂量依赖性地减少左心室容积(LVVs)和心肌梗死面积、增加射血分数(EF)、提高心脏收缩力;同时也明显降低LDH、CK、AST、c Tn T和MDA水平,提高SOD活性。与阳性对照药美托洛尔呈类似作用,说明化合物5对心肌缺血大鼠的心脏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3、Pyxinol脂肪酸酯衍生物对ACE酶的抑制作用ACE在心衰中起重要作用,是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病因。论文采用比色法,以赖诺普利为阳性对照药,测定了32个脂肪酸酯衍生物对ACE酶的体外抑制作用。其中化合物5和化合物9(3,12,25-三丙酰-pyxinol)显示出与赖诺普利(抑制率89.17%)相似的活性,抑制率分别为90.31%和87.02%,优于先导化合物pyxinol(57.23%)。化合物5、9和赖诺普利的IC50值分别为105 n M、114 n M和81 n M。研究证明化合物5、9在体外显示出良好的ACE酶抑制活性。分子对接结果表明,化合物5和9可选择性抑制ACE酶的C结构域。4、化合物5和9对心衰斑马鱼模型的干预作用斑马鱼是研究心力衰竭的理想模式动物之一。论文选择受精后48 h的野生型AB系斑马鱼,分别给予化合物5和9(0.5,1,10μg/m L)预处理4 h,加入维拉帕米建立心力衰竭模型,以心率、心脏输出、射血分数、缩短分数、心脏扩大以及静脉充血为指标,评估斑马鱼的心脏功能。结果表明,浓度为1μg/m L的化合物5和9均可减少心脏扩张和静脉充血、增加心输出量、心率、射血分数和缩短分数。其中化合物5生物活性强于化合物9,并显示出与依那普利相似强度的活性。5、化合物5抗心衰的代谢组学研究采用基于UPLC-Q/TOF-MS代谢组学技术,对化合物5干预心衰斑马鱼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正常斑马鱼比较,心衰斑马鱼中多种内源性代谢物含量发生明显改变,经化合物5干预,胆碱、丙酮酸、花生四烯酸等25种内源性代谢物的水平可显着回调,推断化合物5通过干预花生四烯酸代谢、甘油磷脂代谢、亚油酸代谢、鞘脂代谢、叶酸生物合成代谢、丙酮酸代谢、苯丙氨酸代谢和嘌呤代谢等8条代谢途径发挥抗心衰作用。首次发现叶酸生物合成代谢途径与心衰有关。(三)灌胃给予化合物5的大鼠药代动力学研究1、灌胃给予化合物5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研究首次建立了HPLC-ELSD分析大鼠血浆中化合物5的定量方法,并测定了灌胃给予化合物5(20.0、40.0、80.0 mg/kg)的大鼠血药浓度-时间曲线,获得药动学参数。结果表明,化合物5体内动力学属线性过程,且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行为不存在性别差异。与文献报道的先导化合物pyxinol比较,化合物5在体内消除缓慢、消除时间明显延长、循环时间较长。首次对主要代谢产物pyxinol血药浓度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化合物5达峰前,血浆中主要含有原型药物;在达峰至20 h的消除相期间,血浆中同时含有原型药物和其代谢产物;给药20 h至40 h期间,血浆中则主要含有代谢产物pyxinol。2、灌胃给予化合物5的生物利用度研究首次研究了静脉注射化合物5(10.0 mg/kg)的大鼠血药浓度-时间曲线,获得了T1/2、AUC、CL、Vd等基本参数。并以静脉给药AUC(0-t)为参比,计算出灌胃给予化合物5的绝对生物利用度为41.36%,与文献报道的先导化合物pyxinol的绝对生物利用度(43%)相似。3、化合物5的脂水分配系数测定化合物的亲脂性对整个药代动力学过程都有影响,尤其影响口服药物在机体的吸收。论文模拟胃肠道不同部位,采用摇瓶法使化合物5在p H 2.0、p H 5.8和p H 7.4等条件下于水-正辛醇缓冲溶液中达分配平衡,继而采用HPLC-ELSD技术测定两相中化合物5的浓度,获得了化合物5的脂水分配系数Log P为4.18,小于先导化合物pyxinol的Log P值(3.76),说明结构中引入脂肪酰基团,可增加脂溶性。4、灌胃给予化合物5的生物转化研究应用UPLC-Q/TOF-MS技术结合UNIFI代谢物分析平台,首次对灌胃给予化合物5(80.0 mg/kg)的大鼠血浆、尿、粪及胆汁中主要代谢产物进行快速分析和鉴定。共鉴定了21个代谢物,包括I相代谢物6个和II相代谢物15个。I相代谢反应包括脱水、脱氢、加水、氧化、去己酰基、去己酰氧基等,II相代谢反应包括甲基化、乙酰化、磷酸化、硫酸化、半胱氨酸结合、甘氨酸结合、谷胱甘肽结合和葡萄糖醛酸化等。综上所述,本论文丰富了pyxinol的结构修饰,也筛选出一个活性良好、生物利用度较高的创新候选药物——化合物5(3-己酰-pyxinol)。该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抗心肌缺血和抗心衰活性,体内消除缓慢、生物利用度较高。论文为其进一步研究与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科学数据。
刘志沛[3](2020)在《异莲心碱和人参皂苷Rb1的抗心律失常机制》文中提出心律失常是心脏疾病的主要并发症,严重的心律失常如室速、室颤会导致心源性猝死,因此心律失常是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一个公共卫生问题。心律失常的治疗主要有两类方式,一种是器械和手术治疗,比如植入起搏器、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心脏射频消融术;另一种是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比如胺碘酮、维拉帕米。虽然器械和手术治疗效果比较好,但也存在各种问题,因此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仍然是治疗心律失常最常见的策略。目前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大多数是西药,但是西药有一个棘手的问题,就是副作用较大,因此很多人尝试从传统中草药中开发抗心律失常药物。相较于西药,直接开发中草药及其活性单体优势很多,如中草药在中国乃至亚洲地区已应用数千年,其临床使用、毒性和副作用等方面都比较清楚,因此其开发成本低且安全性较高。炙甘草汤是抗心律失常的名方,在它的基础上研发了许多抗心律失常中成药,例如心速宁等。中成药心速宁由甘草、黄连、莲子心、人参、半夏、茯苓、枳实、常山、苦参、青蒿和麦冬等十一味中草药组成。这些药材的大多数活性成分都做过抗心律失常方面的研究,但有些活性成分在抗心律失常方面的研究不够完整。异莲心碱和人参皂苷Rb1分别提取自莲子心和人参,据报道它们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尤其是对心血管具有保护作用。根据上述资料,我们推测异莲心碱和人参皂苷Rb1可能具有抗心律失常的潜质,但其抗心律失常的机制需要深入研究。我们运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家兔左心室肌细胞的锋钠电流、晚钠电流、L型钙电流、多种钾电流和动作电位,观察异莲心碱和人参皂苷Rb1对这些电流和动作电位的作用。我们还记录了心室肌细胞的钙瞬变,观察人参皂苷Rb1对心室肌细胞内钙的影响。在细胞层面,也建立了多种病理模型,从缺氧-复氧模型中观察人参皂苷Rb1在缺氧后再复氧的条件下如何影响细胞内钙离子;从海葵毒素Ⅱ(ATX-II)诱导的早期后除极和细胞外高钙诱导的晚期后除极模型中观察异莲心碱和人参皂苷Rb1对后除极这种与心律失常密切相关的病理活动的影响。最后,还观察了人参皂苷Rb1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的心律失常的作用。实验结果显示,异莲心碱浓度依赖性地抑制锋钠电流,半抑制浓度为5.43μmol/L,8μmol/L的异莲心碱使锋钠电流稳态激活曲线右移,稳态失活曲线左移,同时也使锋钠电流时间依赖性复活曲线右移。异莲心碱也能浓度依赖性地抑制L型钙电流,半抑制浓度为1.18μmol/L,2μmol/L的异莲心碱使L型钙电流稳态失活曲线左移,但不影响稳态激活曲线和时间依赖性复活曲线。异莲心碱(1、5、10μmol/L)还能抑制ATX-II诱导增大的晚钠电流,但20μmol/L的异莲心碱不影响内向整流钾电流和延迟整流钾电流的大小。异莲心碱对动作电位的作用表现为抑制动作电位幅度和最大上升速率,缩短动作电位时程,但不影响静息膜电位水平。异莲心碱可以消除ATX-II诱导的早期后除极和细胞外高钙(3.6 mmol/L)诱导的晚期后除极。人参皂苷Rb1浓度依赖性地抑制锋钠电流,半抑制浓度为13.22μmol/L,20μmol/L的人参皂苷Rb1使锋钠电流稳态失活曲线左移,但不影响稳态激活曲线。人参皂苷Rb1也能浓度依赖性地抑制L型钙电流,半抑制浓度为41.89μmol/L,80μmol/L的人参皂苷Rb1使L型钙电流稳态失活曲线左移,但不影响稳态失活曲线。人参皂苷Rb1(40、80、160μmol/L)对内向整流钾电流和延迟整流钾电流的大小无影响。人参皂苷Rb1对动作电位的作用表现为抑制动作电位幅度和最大上升速率,缩短动作电位时程,但不影响静息膜电位水平。人参皂苷Rb1不仅可以降低细胞内钙浓度,抑制缺氧-复氧引起的钙超载的发生,还能消除细胞外高钙(3.6 mmol/L)诱发的晚期后除极。40μmol/L人参皂苷Rb1降低了缺血再灌注损伤引发的室性早搏的次数,延迟了室性早搏的首发时间,也降低了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生率。综上所述,异莲心碱通过抑制锋钠电流、L型钙电和晚钠电流,消除早期后除极和晚期后除极的发生来发挥抗心律失常的作用;人参皂苷Rb1通过抑制锋钠电流、L型钙电流,降低细胞内钙水平和抑制钙超载的发生来发挥抗心律失常的作用。
董艳[4](2020)在《三七总皂苷治疗冠心病血瘀证的lncRNA-miRNA-mRNA调控网络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三七是传统活血止血中药,其主要活性成分是三七总皂苷(PNS)。目前PNS已被广泛运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尤其对于抗血小板药物抵抗、继发性硝酸甘油失效及术后仍胸闷胸痛等难治性冠心病血瘀证患者疗效突出。但由于PNS包含数十种皂苷成分,作用靶点繁多,作用环节交错,作用机制复杂,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临床运用和疗效发挥。而现有PNS治疗冠心病血瘀证的机制研究结果分散、单一,难以形成清晰、系统的调控网络。有鉴于此,本研究利用网络药理学预测、临床验证和细胞学基础研究的方法,旨在从转录组学层面系统揭示PNS治疗冠心病血瘀证的多靶点、多层次网络作用机制,以期为PNS的临床运用提供客观依据,从而提高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目的从lncRNA-miRNA-mRNA调控网络层面,利用网络药理预测、临床验证和细胞学功能研究,系统揭示PNS治疗冠心病血瘀证的多靶点、多层次整体作用机制。方法第一部分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PNS治疗冠心病血瘀证靶基因及IncRNA-miRNA-mRNA调控网络的预测研究根据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确定PNS的5个主要成分为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b1和人参皂苷Rd。首先,运用PharmMapper数据库,通过反向药效团匹配的方法,分别预测与5种成分中每种匹配度最高的前300个靶基因,将靶基因统一命名并作去重处理。同时,在NCBI GEO数据库中检索和筛选人类冠心病靶基因相关研究,利用GEO2R分析GSE20686基因集中393例冠心病和非冠心病患者的差异表达基因,筛选其中差异倍数至少为1.5且P<0.05者作为冠心病的靶基因。基于团队前期高通量测序数据,分析15例冠心病血瘀证、冠心病非血瘀证和健康人群的差异表达基因(每组各5例),从而获得冠心病血瘀证的靶基因。其次,通过对PNS、冠心病及冠心病血瘀证的预测靶基因进行统一命名后,采用VENN网站分析3组数据的交集基因,并利用GeneCards、GeneMANIA及WebGestalt GSAT数据库分析该交集靶基因及其共表达网络的GO功能及KEGG通路。最后,根据交集靶基因的功能及信号通路,结合本团队前期构建的冠心病血瘀证lncRNA-miRNA-mRNA网络,进一步预测PNS治疗冠心病血瘀证的调控网络。第二部分PNS干预冠心病血瘀证靶基因及lncRNA-miRNA-mRNA调控网络的临床验证研究采用临床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纳入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UA)血瘀证患者8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试验组为西医基础治疗+血塞通软胶囊(主要成分是PNS,以下简称PNS),对照组为西医基础治疗+PNS模拟剂,疗程为4周。分别观察两组的性别、年龄、吸烟、饮酒、体重指数、危险因素、用药情况和血运重建情况等基线指标,以评价组间均衡性。比较两组的主要疗效和次要疗效指标,以评价PNS治疗UA血瘀证的临床有效性。主要指标为心绞痛疗效和中医证候疗效,通过分析西雅图心绞痛量表(以下简称西雅图量表)和冠心病心绞痛血瘀证疗效评价量表(以下简称血瘀证量表)的积分变化获得。次要指标为中医症状体征疗效,通过分析两组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变化获得。同时,统计两组治疗前后的血常规、肝肾功能、血糖、血脂、心肌酶、凝血功能及心电图等安全性指标,评价PNS的临床安全性。为了验证PNS治疗冠心病血瘀证的靶基因及lncRNA-miRNA-mRNA调控网络,进一步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浆中靶基因及网络的表达水平,分别计算2-ΔΔCt值及差异倍数。第三部分基于RNA干扰技术研究PNS调控lncRNA-miRNA-mRNA网络的作用机制采用H2O2干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以构建冠心病血管内皮细胞氧化应激损伤模型。利用化学合成siRNA的方法制备miR-3656 inhibitor和miR-3656 mimics,并以慢病毒shRNA包装的方法制备lncR CTB-114C7.4 overexpression和lncR CTB-114C7.4 knockdown。运用噻唑蓝比色法分别筛选H2O2的造模浓度,以及PNS的最佳干预时间和浓度。完成以上前期实验基础后,将实验分为7组:空白对照组、H2O2 模型组、H2O2+PNS 治疗组、H2O2+lncR CTB-114C7.4 overexpression组、H2O2+miR-3656 inhibitor 组、H2O2+PNS+lncR CTB-114C7.4 knockdown 组、H2O2+PNS+miR-3656 mimics组。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网络中各RNA的表达量,分别将H2O2模型组与空白对照组、PNS治疗组,以及H2O2基础上的RNA干扰组进行两两比较;同时,将PNS治疗组与PNS基础上的RNA干扰组亦进行比较,通过计算2-ΔΔCt值及差异倍数,从而分析PNS调控网络的启动靶点和确切调控模式。同时,运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中BCL2A1和Beclin1蛋白的表达水平,计算灰度比值,比较不同分组之间蛋白含量的差异,观察是否与相应mRNA表达保持一致。进一步运用流式细胞仪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结合在溶酶体抑制剂条件下LC3-II蛋白水平的变化,以测定不同实验分组的细胞凋亡、自噬小体和自噬流情况,从而分析该调控网络对细胞凋亡和细胞自噬的影响。结果第一部分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PNS治疗冠心病血瘀证靶基因及lncRNA-miRNA-mRNA调控网络的预测研究1、由PharmMapper数据库预测到656个PNS靶基因,在GSE20686基因集中分析出225个冠心病的靶基因,经团队前期高通量测序获得221个冠心病血瘀证的靶基因;2、以上3类预测靶基因有一个共同的交集是BCL2A1。该靶基因具有调节蛋白质结合的功能,与细胞凋亡和细胞自噬信号通路密切相关;3、BCL2A1 可以作为NR4A1 的下游调节因子,共同参与lncR CTB114C7.4-miR3656-NR4A1调控网络介导的细胞凋亡信号通路。因此BCL2A1 可能为 lncR CTB114C7.4-miR3656 的下游靶基因;4、BCL2A1蛋白还能与Beclin1蛋白结合,影响后者的生物学功能,进而调节细胞自噬。以上网络预测结果表明,PNS可能通过lncRCTB114C7.4-miR3656-BCL2A1/Beclin1网络,调节细胞凋亡或细胞自噬,进而发挥治疗冠心病血瘀证的作用。第二部分PNS干预冠心病血瘀证靶基因及lncRNA-miRNA-mRNA调控网络的临床验证研究1、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各项基线指标无统计学差异,表明两组具有可比性;2、在心绞痛疗效方面,PNS能降低心绞痛发作次数、改善心绞痛稳定状态;3、在硝酸甘油停减率方面,PNS能减少硝酸甘油的使用量;4、在中医证候疗效方面,PNS能降低患者的血瘀证积分,将血瘀证量表的平均减分率从6.63%提高到34.44%;5、在单项中医症状体征疗效方面,PNS能明显改善患者胸痛和胸闷症状,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0.65%和76.32%;6、在安全性指标方面,PNS对患者血常规、肾功能、凝血功能及心电图等无影响,并能改善血糖和部分肝功能、血脂及心肌酶指标,表明其临床运用安全;7、在靶基因及调控网络方面,PNS能上调患者血浆中lncR CTB-114C7.4和BCL2A1表达,并下调miR-3656和Beclin1表达水平。以上临床试验结果证实了 PNS治疗冠心病血瘀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验证了 PNS对预测靶基因及网络的干预作用,同时提示网络的调控模式可能为lncR CTB114C7.4↑-miR3656 ↓-BCL2A1 T/Beclin1 ↓。第三部分基于RNA干扰技术研究PNS调控lncRNA-miRNA-mRNA网络的作用机制1、lncR CTB-114C7.4是PNS的直接作用靶点,也是网络中的上游启动靶点;2、PNS调控网络的确切模式为lncR CTB114C7.4↑-miR3656↓-BCL2A1↑,而Beclin1 mRNA则表现不稳定,不直接参与该网络;3、BCL2A1蛋白在各组中的相对表达水平与其mRNA表达量保持一致,表明PNS能通过激活网络促进BCL2A1蛋白表达。而Beclin1蛋白则与BCL2A1蛋白在各组中保持相对固定的负相关关系,表明二者存在相互作用;4、在细胞凋亡方面,H2O2模型组能促进细胞凋亡,以早期细胞凋亡为主;PNS治疗组、lncR CTB-114C7.4过表达组和miR-3656阻滞组均能抑制早期和总细胞凋亡;lncR CTB-114C7.4敲降组和miR-3656过表达组则能逆转PNS的抗早期及总细胞凋亡作用。该结果表明,PNS能通过激活lncR CTB114C7.4k↑-miR3656↓-BCL2A1↑网络,从而抑制早期细胞凋亡;5、在细胞自噬方面,H2O2模型组能促进自噬小体形成和自噬相关膜合成,并有增加自噬流的趋势;PNS治疗组和lncR CTB-114C7.4过表达组均能减少自噬相关膜合成,抑制自噬小体形成和自噬流;lncR CTB-114C7.4敲降组则促进自噬小体形成,能重新激活细胞自噬。以上细胞实验表明,PNS能通过上调lncR CTB-114C7.4表达,激活lncR CTB114C7.4↑-miR3656↓-BCL2A1T网络,影响 BCL2A1 和 Beclin1 蛋白水平,从而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和细胞自噬。结论1、研究表明PNS治疗冠心病血瘀证的预测靶基因是BCL2A1,调控网络是lncR CTB114C7.4-miR3656-BCL2A1/Beclin1;2、PNS 治疗冠心病血瘀证有效,在临床有效的基础上进一步验证了其对靶基因及网络具有调控作用;3、PNS调控网络的启动靶点是lncR CTB-114C7.4,确切调控模式是lncR CTB114C7.4↑-miR3656 ↓-BCL2A1↓,介导的细胞学功能是通过上调BCL2A1蛋白,并下调Beclin1蛋白表达,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和细胞自噬,从而发挥治疗冠心病血瘀证的作用。
李记泉[5](2020)在《针刺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改善大鼠急性心肌缺血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文以急性心肌缺血(Acute Myocardial Ischemia,AMI)大鼠为研究对象,以针刺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MSCs)静脉移植为干预手段,旨在探讨针刺联合BM-MSCs静脉移植改善大鼠急性心肌缺血作用情况,并从炎症反应、细胞凋亡及生长因子变化三个方面探讨了针刺联合BM-MSCs静脉改善大鼠急性心肌缺血的相关分子生物学机制。材料与方法:1.BM-MSCs的分离、培养、传代、鉴定和标记:健康雄性SD大鼠3只(SPF级,4周龄,体重150-160g),采用7%水合氯醛(5 m L/kg)腹腔注射麻醉,浸泡于75%酒精消毒5min,无菌条件下取胫骨、股骨,PBS缓冲液冲洗出骨髓制成单细胞悬液,离心后接种于培养瓶,放置于培养箱中采用全骨髓贴壁法培养,及时更换培养基,待细胞铺满培养瓶底部并融合成单层时,用0.25%胰蛋白酶消化后,按1:2传代培养,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取第三代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记(CD29、CD73、CD90、CD44、CD45),并取第三代细胞Brd U标记后采用荧光显微镜观察阳性细胞标记率。2.AMI大鼠模型的制备:60只健康雄性SD大鼠,腹腔注射7%水合氯醛(5 m L/kg)麻醉,通过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复制AMI大鼠模型,将存活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干细胞组、针刺组、针刺联合干细胞组,每组10只;同时另有15只大鼠仅在相同部位穿刺手术缝合线而不结扎,随机挑选术后存活大鼠10只作为假手术组。3.针刺联合BM-MSCs静脉移植干预AMI大鼠:造模结束后1小时,干细胞组、针刺联合干细胞组大鼠经尾静脉注射0.5ml的BM-MSCs(2×106个/ml),同时其余各组注射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对针刺组、针刺联合干细胞组大鼠采取电针双侧内关、心俞穴,刺入皮下深度2-3mm,疏密波,频率2Hz,强度2m A左右,以局部肌肉出现轻度震颤收缩为度,留针30min,24h治疗一次,共治疗10次;其他各组不针刺,但在同时同地以同样方式进行抓取和固定。期间观察各组大鼠体重、毛发、体态、饮食、二便、运动等一般情况。治疗结束后检测各组大鼠心电图、心脏超声,随即处死各组大鼠,取腹主动脉全血,分离出血清备用;同时快速取出心脏,生理盐水冲洗干净,每组随机挑选1个心脏样本,在缺血区域切薄片5片,用于大鼠心肌缺血面积的测定,其他心脏样本—80℃超低温冰箱冻存备用。本文分两个部分讨论针刺联合BM-MSCs静脉移植改善大鼠急性心肌缺血作用情况,并从炎症反应、细胞凋亡及生长因子变化三个方面探讨了针刺联合BM-MSCs静脉改善大鼠急性心肌缺血的相关分子生物学机制。(1)针刺联合BM-MSCs移植改善大鼠AMI作用研究观察BM-MSCs传代培养时的形态学特征与变化,分析BM-MSCs的鉴定和标记结果,采集大鼠心电图和心脏超声数据并分析,采用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riphenyltetrazolium chloride,TTC)染色法测定AMI后各组大鼠的心肌缺血面积。(2)针刺联合BM-MSCs移植改善大鼠AMI相关分子机制研究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染色法检测AMI后各组大鼠心肌细胞形态和炎症浸润情况;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WB)技术检测大鼠心肌组织Bcl-2、Bax、Caspase-3、NF-κB、VEGF、b-FGF、TGF-β蛋白的相对表达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技术检测大鼠心肌TNF-a、IL-1、IL-6、IL-8、IL-10蛋白的相对表达量。结果:1.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LVDd、LVDs明显升高(P<0.01),而LVEF、LVFS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干细胞组、针刺组、针刺联合干细胞组大鼠大鼠LVDd、LVDs明显降低(P<0.01),而LVEF、LVFS明显升高(P<0.01);与干细胞组比较,针刺组大鼠LVDd、LVDs、LVEF、LVFS无明显差异(P>0.05);与针刺组比较,针刺联合干细胞组大鼠LVDd、LVDs明显降低(P<0.01),而LVEF、LVFS明显升高(P<0.01)。2.假手术组大鼠未见心肌缺血;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心肌缺血面积明显升高(P<0.01),缺血区面积占左心室总面积的18.39%;与模型组比较,干细胞组、针刺组、针刺联合干细胞组大鼠心肌缺血面积比例均明显降低(P<0.01);与干细胞组比较,针刺组大鼠心肌缺血面积比例无明显变化,针刺联合干细胞组大鼠心肌缺血面积比例均明显降低(P<0.01);与针刺组比较,针刺联合干细胞组大鼠心肌缺血面积明显高于针刺组、干细胞组(P<0.01)。3.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心肌组织中NF-κB、TNF-α、IL-1、IL-6、IL-8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干细胞组、针刺组、针刺联合干细胞组大鼠心肌组织中NF-κB、TNF-α、IL-1、IL-6、IL-8相对表达量明显降低(P<0.01);与干细胞组比较,针刺组、针刺联合干细胞组大鼠心肌组织中NF-κB、TNF-α、IL-1、IL-6、IL-8相对表达量明显降低(P<0.01或P<0.05);与针刺组比较,针刺联合干细胞组大鼠心肌组织中NF-κB、TNF-α、IL-1、IL-6、IL-8相对表达量明显降低(P<0.01)。4.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心肌组织中IL-10相对表达量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干细胞组、针刺组、针刺联合干细胞组大鼠心肌组织中IL-10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P<0.01);与干细胞组比较,针刺组大鼠心肌组织中IL-10相对表达量无明显变化(P>0.05),针刺联合干细胞组大鼠心肌组织中IL-10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P<0.01);与针刺组比较,针刺联合干细胞组大鼠心肌组织中IL-10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P<0.01)。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心肌组织中Bax、Caspase-3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干细胞组、针刺组、针刺联合干细胞组大鼠心肌组织中Bax、Caspase-3相对表达量明显降低(P<0.01);针刺联合干细胞组大鼠心肌组织中Bax、Caspase-3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针刺组、干细胞组(P<0.01)。6.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心肌组织中Bcl-2相对表达量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干细胞组、针刺组、针刺联合干细胞组大鼠心肌组织中Bcl-2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P<0.01);与干细胞组比较,针刺组大鼠心肌组织中Bcl-2相对表达量无明显变化(P>0.05),针刺联合干细胞组大鼠心肌组织中Bcl-2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P<0.01);与针刺组比较,针刺联合干细胞组大鼠心肌组织中Bcl-2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P<0.01)。7.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心肌组织中VEGF、b-FGF、TGF-β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干细胞组、针刺组、针刺联合干细胞组大鼠心肌组织中VEGF、b-FGF、TGF-β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P<0.01);与干细胞组比较,针刺组、针刺联合干细胞组大鼠心肌组织中VEGF、b-FGF、TGF-β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P<0.01);与针刺组比较,针刺联合干细胞组大鼠心肌组织中VEGF、b-FGF、TGF-β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P<0.01)。结论:1.针刺联合BM-MSCs移植能够显着改善AMI大鼠心电图和心脏超声变化,降低AMI大鼠左心室心肌缺血面积,提高AMI大鼠心脏功能,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了新思路。2.针刺联合BM-MSCs移植能够通过下调AMI大鼠NF-κB表达,降低炎症因子TNF-a、IL-1、IL-6、IL-8水平,以及上调抑炎因子IL-10水平,减轻AMI后过度表达的炎症反应,从而减轻心肌细胞坏死;通过调节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Caspase-3表达,从而减少AMI后心肌细胞凋亡;通过调节细胞生长因子VEGF、b-FGF、TGF-β表达,诱导内皮细胞形成,从而改善心肌供血。
周雪玲[6](2020)在《基于TLR4/NF-κB信号通路探讨活心丸抗急性心肌缺血炎症反应的作用机制》文中认为目的本文通过动物实验研究活心丸对ISO诱导的急性心肌缺血(AMI)大鼠心脏损害的保护作用,并且从AMI导致的心脏炎症反应等一系列病理病程中,探讨活心丸基于TLR4/NF-κB信号通路对心脏炎症(Cardiac Inflammation)的影响及潜在机制。进一步阐明活心丸改善急性心肌缺血所致心脏损害的作用机制,为临床活心丸治疗急性心肌缺血,保护靶器官损害提供进一步的实验依据。方法1.体重(180±20)g的SPF级雄性Wistar大鼠32只,依照初始体重值随机分为正常组(Sham)、模型组(AMI)、活心丸低剂量组(HXP-L)、活心丸高剂量组(HXP-H),每组8只。按照临床给药量予以每日灌胃,Sham、AMI组给予生理盐水1 mL/天,活心丸低剂量组(HXP-L)每只3mg/kg/天,活心丸高剂量组(HXP-H)每只9mg/kg/天。持续灌胃10天,在第9天、第10天灌胃后,AMI组、HXP-L组、HXP-H组予皮下注射ISO(8mg/kg),Sham组大鼠皮下注射生理盐水,两次注射时间间隔24小时,建立急性心肌缺血模型。2.造模后通过心电图检测ST段改变;3.采用小动物超声检测大鼠心脏功能的变化;4..ELISA检测大鼠血清中CTnT、CK-MB、MDA、SOD、IL-6、TNF-α的表达;5..大鼠心脏组织称重,HE染色观察心脏组织病理变化;6.免疫组化检测心脏组织Mac2、IL-6、TNF-α及TLR4、p-NF-κB、NF-κB蛋白的表达。结果1.心电图结果表明,与Sham组比较,AMI组大鼠ST段抬高>0.1mv,HXP给药组可显着降低ST段上抬幅度。2.小动物超声结果显示,与Sham组比较,AMI组的舒张末期容积显着增大,HXP-H组能够显着改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变化;3.ELISA结果显示,与AMI组比较,HXP给药组能够降低血清中CTnT、CK-MB的水平;降低血清中MDA的水平,提高SOD活性;并且能够下调血清中IL-6、TNF-α的表达。4.与Sham组比较,AMI组心脏组织重量明显增大,HXP给药组能够减轻心脏重量;HE染色结果显示,与Sham组比较,AMI组心肌纤维排列紊乱,心肌间质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增多;与AMI组比较,HXP给药组能够显着改善心肌组织损伤,减轻心肌纤维紊乱,减少炎症细胞浸润。5.IHC结果显示,与Sham组比较,AMI组心脏中的Mac-2、IL-6、TNF-α、TLR4、p-NF-κB含量明显增多,在给予活心丸干预后,Mac-2、IL-6、TNF-α、TLR4、p-NF-κB的含量在心脏中显着减少。结论1.活心丸干预后,可降低由急性心肌缺血引起的ST的抬高。2.活心丸干预后,可改善由急性心肌缺血引起的舒张末期容积的增大,减轻心脏功能紊乱。3.活心丸干预后,能可改善急性心肌缺血导致的心肌酶和氧化应激损伤;减轻心脏重量,改善心脏病理形态。4.活心丸干预后,可减少Mac-2、IL-6、TNF-α炎性因子的释放,对心脏损害具有保护作用。4.活心丸可通过调控TLR4/p-NF-κB信号通路中TLR4、p-NF-κB的表达,改善急性心肌缺血引起的心脏炎症。
刘岩松[7](2020)在《基于SIRT1信号通路探讨舒心生脉丹对MI/RI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和机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院内制剂舒心生脉丹,是三十多年临床经验总结得出的经验方,在治疗冠心病为代表的心血管疾病方面疗效确切。为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本课题通过病理学、分子生物学等分析方法,探索其对心肌细胞的保护机制,探讨其与细胞凋亡相关性,运用实验数据评价舒心生脉丹的疗效,为舒心生脉丹新药研发提供数据支持,为中医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药物应用以及疾病治疗提供有价值的理论依据。方法:1.将70只健康SPF级SD雌性大鼠随机分成7组:空白组、假手术组、阳性对照组(复方丹参滴丸)、模型组、舒心生脉丹低剂量组、舒心生脉丹中剂量组、舒心生脉丹高剂量组。2.中药预处理:适应性饲养5天后,分组给药。给药剂量:根据动物与人之间药物等效剂量换算系数表计算,舒心生脉丹中剂量组为健康成年人1日用量,舒心生脉丹高剂量组与舒心生脉丹低剂量组分别为2倍剂量与0.5倍剂量,对照组复方丹参滴丸按照健康成年人1日用量给药。预给药7天,每日给药1次,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给予蒸馏水。7天后禁食进行造模,空白组不做处理,假手术组只进行穿线,不予结扎。其余各组行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30min,再灌注120min,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取心脏组织。3.监测并记录缺血/再灌注过程中心电图、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分析舒心生脉丹对MI/RI模型大鼠心功能的影响。4.通过HE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MI/RI大鼠心肌组织及超微结构,分析舒心生脉丹对MI/RI模型大鼠心肌组织及超微结构的干预效果。5.分别采用qRT-PCR法、Western blot法、IHC法检测中药舒心生脉丹对SIRT1信号通路相关因子SIRT1、p53、ac-p53、Bax、Bcl-2、Capase-3、Capase-9的mRNA及蛋白的表达量影响。分析舒心生脉丹对MI/RI大鼠心肌组织SIRT1/p53信号通路上相关因子的调控。结果:1.心电图:各组大鼠在造模成功后心电图均有明显ST段改变,肢体导联出现ST段抬高,并有出现T波倒置改变;再灌注30min后各组大鼠心电图提示ST段不同程度回落改变,提示MI/RI大鼠造模成功。2.血流动力学:与模型组相比,舒心生脉丹各剂量治疗组及阳性对照组大鼠血流动力学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舒心生脉丹组改善更为明显。3.HE染色:MI/RI模型组大鼠心肌组织结构欠完整,形态排列紊乱,细胞间质水肿明显,细胞核出现固缩。与模型组相比,中药舒心生脉丹各治疗组结构相对完整,形态排列较规则,层次较清晰,细胞间质水肿程度较模型组减轻,细胞核固缩减少。其中舒心生脉丹高剂量组改善最明显。4.电镜观察:模型组肌纤维排列不整齐,线粒体肿胀,排列呈不规则形态,部分线粒体嵴不完整,出现空泡。中药舒心生脉丹各剂量治疗组及阳性药组线粒体可见轻度肿胀变形,多数结构完整,肌纤维排列大致整齐,程度较模型组减轻。5.qRT-PCR法检测MI/RI大鼠心肌组织中SIRT1、Bcl-2、Bax、Caspase-9的基因表达量:与模型组相比,舒心生脉丹能上调SIRT1、Bcl-2的基因表达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降低Bax、Caspase-9基因表达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法检测MI/RI大鼠心肌组织中SIRT1、Caspase-9、p53、ac-p53的蛋白表达量:与模型组相比,舒心生脉丹能够上调MI/RI模型大鼠心肌细胞中SIRT1的蛋白表达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调Caspase-9、p53、ac-p53的蛋白表达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HC检测提示舒心生脉丹能够上调SIRT1的蛋白表达,降低p53、Caspase-3、Caspase-9的蛋白表达。结论:1.舒心生脉丹对能改善大鼠MI/RI后的心功能和心肌超微结构,对心肌细胞具有保护作用。2.舒心生脉丹能调控MI/RI模型大鼠心肌细胞中SIRT1、p53、ac-p53、Bax、Bcl-2、Capase-3、Capase-9的mRNA及蛋白的表达量,减少细胞凋亡的发生,其保护作用与细胞凋亡机制相关。
吴超[8](2020)在《药物球囊联合冠心七味片对PCI后再狭窄疗效及内皮功能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目前冠心病发病率逐年升高,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技术现已成为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方式。但是由于血管内异物的植入,不可避免地造成血管本身炎性反应及血流流动性质的改变,从而导致支架内再狭窄(ISR)。目前临床上使用药物球囊治疗ISR,但仍然不能彻底解决细胞内膜增生、重塑、手术操作损伤等问题。本研究旨在应用中西医相结合的方式,探索药物球囊联合冠心七味片对介入后支架内再狭窄疗效及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纳入84例支架内再狭窄病例,分为药物球囊联合冠心七味片实验组40例,单纯用药物球囊扩张对照组44例。收集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情况、手术前后造影结果,随访6个月后造影结果,测定治疗前后一氧化氮(NO)及内皮素(ET)水平,比较药物球囊联合冠心七味片实验组与药物球囊扩张对照组的疗效及其对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并对冠心七味片的安全性进行评估。结果(1)根据患者术后资料比较血管病变长度、血管内径、血管狭窄程度、最小血管内径,一氧化氮及内皮素测定值,未见明显差异(P>0.05)。(2)随访6个月研究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在管腔狭窄程度(19.53±4.59%VS 20.94±4.70%)、晚期血管丢失率(0.12±0.28mm VS0.12±0.35mm)、再狭窄病例数(2例VS 4例)、MACE事件[即全因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或靶病变血运重建(TLR)或靶血管血运重建(TVR)],4例VS 6例,二者均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3)在再发心绞痛方面,实验组与对照组为2例VS 9例,二者有统计学差异(P=0.04<0.05)。(4)NO实验组治疗后的测定值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42.43±4.17umol/l VS 33.17±3.14umol/l),与对照组(37.12±3.37umol/l VS33.04±3.12umol/l)相比,治疗前二者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85>0.05),治疗后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0<0.05)。(5)ET实验组测定值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22.36±2.10pg/ml VS 27.87±2.38pg/ml),与对照组(25.74±1.93pg/ml VS28.02±1.88pg/ml)相比,治疗前二者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74>0.05),治疗后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0<0.05)。(6)通过随访病人,参照用药说明书,以及患者未诉用药后有恶心、腹痛、腹泻、头晕、心悸等常见不良反应,说明冠心七味药物在ISR治疗中应用是安全的。结论(1)药物球囊联合冠心七味片不能显着改善ISR病变情况。(2)药物球囊扩张治疗ISR病人安全、有效,目前仍然是主要的治疗方法。(3)冠心七味片使用相对安全可靠。(4)药物球囊联合冠心七味片对ISR病人再发心绞痛有明显治疗效果。(5)药物球囊联合冠心七味片可以通过改善细胞功能,增加血液中NO含量,减低ET含量,改善细胞功能,增加血管弹性,对于病人远期预后有治疗效果。现代药物球囊与传统民族医药冠心七味片相结合,可改善细胞内皮功能,因作用于不同途径、不同靶点,可以比较全面,多角度地治疗冠心病,对ISR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牟雷[9](2020)在《基于miR-126探讨冠心通络方对2型糖尿病大鼠主动脉血管重构的影响》文中指出背景: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冠心病的主要病理基础。糖尿病是最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其发病类型以2型糖尿病为主,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条件水平不断提高,人口逐渐老龄化,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病率逐年提高。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是糖尿病主要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糖尿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目前普遍认为糖尿病可通过高糖损伤血管内皮,刺激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等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发生血管重构,从而导致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但其具体的分子机制尚不明确。西方医学中的“糖尿病”与中医学中的“消渴”相类似,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可归纳为消渴病病变范畴。中医药治疗消渴病源远流长,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气阴两虚,络阻血瘀”是贯穿糖尿病及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核心病机,在治疗上注重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实践证明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及疗效性。中医学自古就有“上工治未病”之说,重视未病先防,既病防变,防治结合,寓防于治。因此运用中医药预防与治疗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具有一定的意义和价值。目的:本实验通过观察冠心通络方对2型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氧化应激、炎性指标及主动脉形态、主动脉中VEGF、TGF-β 1、Collagen-1、VCAM-1、PI3K和Akt蛋白表达和miR-126表达的影响,旨在探讨冠心通络方防治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作用机制,从而为临床推广中医药防治糖尿病血管并发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SPF级条件下喂养65只雄性SD大鼠,用SPSS软件随机分为空白组和造模组,空白组给予普通饲料和动物房饮用水喂养,造模组给予高脂高糖饲料+高脂乳制+蔗糖水三联法喂养,连续喂养6周后称量体质量,若体质量≥空白组体质量均值+2倍标准差者纳入食源性肥胖大鼠。选择符合食源性肥胖的大鼠予以单次小剂量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1%STZ 28mg/kg)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造模组于注射STZ后7天、14天、21天、28天经尾静脉采血测空腹血糖,连续4次空腹血糖≥11.1mmol/L,且伴有多饮、多食、多尿、消瘦现象者确定为2型糖尿病大鼠。然后将2型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中药组和西药组。中药组给予冠心通络方灌胃,西药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灌胃,空白组和模型组给予同等体积蒸馏水灌胃,一共干预12周。实验期间每日观察并记录各组大鼠一般精神状况,如体毛色泽变化情况、摄食量、饮水量情况及活动情况。实验结束后测量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测量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测量超氧化歧化酶、丙二醛、一氧化氮水平;测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测量尿微量白蛋白和尿酸水平。颈动脉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颈动脉收缩期最大流速、颈动脉舒张末期血流速度、血管阻力指数及脉动指数。用苏木精-伊红、维多利亚蓝及大体油红染色观察主动脉病理情况,测量主动脉管壁厚度及计算主动脉管壁/腔比值。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主动脉中miR-126的表达。免疫蛋白印迹法检测主动脉VEGF、TGF-β 1、Collagen-1、VCAM-1、PI3K和Akt的表达水平。结果:(1)实验结束后,与空白组比较,各组的摄食量、饮水量、尿量显着增加(P<0.05),体质量显着减少(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的摄食量、饮水量、尿量显着减少(P<0.05),体质量显着增加(P<0.05)。(2)实验结束后,与空白组相比,各组的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丙二醛、一氧化氮、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血尿酸、尿微量白蛋白均显着升高(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超氧化歧化酶显着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冠心通络方能降低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丙二醛、一氧化氮、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血尿酸、尿微量白蛋白(P<0.05),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超氧化歧化酶(P<0.05)。(3)实验结束后,染色结果可见模型组大鼠主动脉内皮不完整,少量内皮细胞脱落,中膜层平滑肌排列紊乱,主动脉管壁厚度增厚,主动脉管壁/腔比值增加(P<0.05);弹性纤维断裂,排列紊乱,含量减少;血管壁有红色的脂质沉积。中药组主动脉组织病理情况较模型组明显改善,主动脉管壁厚度、主动脉管壁/腔比值降低(P<0.05)。(4)实验结束后,与空白组相比,各组颈动脉超声显示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增厚,颈动脉收缩期最大流速、颈动脉舒张末期血流速度、脉动指数降低,血管阻力指数增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减低,颈动脉收缩期最大流速、颈动脉舒张末期血流速度、脉动指数改善,血管阻力指数降低(P<0.05)。(5)实验结束后,与空白组比较,各组主动脉的VEGF、TGF-β 1、Collagen I、VCAM-1蛋白表达升高,PI3K、Akt表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的VEGF、TGF-β 1、Collagen I、VCAM-1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I3K、Akt表达升高(P<0.05)。(6)实验结束后,与空白组比较,各组主动脉的miR-126相对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的miR-126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结论:冠心通络方可以通过降低血糖水平、调节脂质代谢,减轻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改善主动脉病理损伤及颈动脉超声情况、保护血管内皮功能等与2型糖尿病主动脉血管重构密切相关的几个方面,发挥抑制或延缓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主动脉组织中miR-126的表达,从而调控VEGF、VCAM-1、TGF-β 1、Collagen I、PI3K及Akt蛋白表达水平有关。
张明洁[10](2020)在《八味冠心宁胶囊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含量测定及其对血清总胆固醇水平的影响》文中指出背景八味冠心宁胶囊是河南省焦作市温县第二人民医院的自制制剂,处方中含红花、瓜蒌、沉香、川芎、降香、丹参、赤芍和三七八味中药。具有宽胸理气,活血祛瘀的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胸痹之气滞血瘀,胸阳痹阻型,即通常所说的冠心病。自2004年审批并开始销售以来,疗效确切,在当地拥有很好的市场。相对与普通药物,医院自制制剂虽然市场较小,使用范围有限,但由于其价格适中,新农合医保报销比例较高,中药毒副作用相对较小以及使用方便等特点,使得其在当地拥有较为广阔的市场。与销售良好的药品相比,现有的医院制剂标准都是上世纪所制定,方法简单、项目相对较少,不足以满足现阶段国家提倡的对药品质量严格控制的现状。为提高现有八味冠心宁胶囊质量标准的水平,本课题以羟基红花黄色素A为考察对象,拟采用现阶段技术较为成熟、运用较为广泛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八味冠心宁胶囊进行定量分析,从而对该药品的质量加以控制。并在此基础上对该药的的部分药理作用进行了考察。目的本研究对八味冠心宁胶囊重要组成红花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含量的测定方法进行了方法学考察,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该成分含量的方法,从而对该药品的质量进行控制。此外,通过测定SD大鼠用药前后血清总胆固醇的变化,探讨了该药对血清总胆固醇水平的影响。方法1.分别从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三方面对红花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含量的测定方法进行方法学考察。2.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八味冠心宁胶囊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含量:(1)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法,确定检测波长;(2)通过对不同提取溶剂、提取方法、提取时间的正交试验考察,确定最优的样品处理方法;(3)分别从专属性、线性关系、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和加样回收率方面对所建立的方法进行考察。3.探讨八味冠心宁胶囊对血清总胆固醇水平的影响:(1)建立模型: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每组6只,采用单色苦味酸溶液对大鼠进行染色编号。正常饲料喂养3天后尾静脉采血0.5ml置于肝素化离心管中,2000 r/min离心10 min,取上清液,高铁-醋酸-硫酸显色法测定血清中总胆固醇(TC)含量。第四天开始每天下午6点给予胆固醇高脂饲料喂养持续喂养一周后同法测定血清TC值,并对数据结果进行分析。(2)给药:对照组大鼠给予正常高脂饲料;其余三组用少量鼠饲料蘸取八位冠心宁胶囊内容物进行投喂(低、中、高三组饲料中分别混合八味冠心宁胶囊内容物0.6 g、1.2 g和1.8 g),用少量鼠饲料蘸取八味冠心宁胶囊内容物进行投喂,确保每只大鼠摄取定量药物后放回笼中自由饮食。(3)采血:分别于给药后第3天、第6天、第9天、第12天、第15天在给药前尾静脉采血1次,分离血清,测定其TC值,结果采用SPSS25.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1.红花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含量测定方法学考察:羟基红花黄色素A在该条件下理论塔板数大于3000,分离度大于1.5,符合药典对该项目的系统性试验要求。精密度考察中6次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峰面积平均值为2922268,RSD为0.55%,精密度良好。重复性考察中,6份样品保留时间的平均值为8.984,RSD为0.22%,重复性良好。稳定性考察中,计算7个时间点样品保留时间的平均值为8.991,RSD为0.46%;峰面积的平均值为2914772,RSD为0.30%,表明该方法在24 h内测定结果稳定。2.建立新的八味冠心宁胶囊含量测定方法:(1)色谱条件:色谱柱为Thermo C18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乙腈-0.7%磷酸溶液(26:2:72,v/v),检测波长:403 nm,柱温:30℃,流速:1.00 ml/min,紫外检测器。(2)样品处理方法:选择25%的甲醇溶液作为溶剂,超声处理30 min作为样品提取方法。(3)方法学考察:对建立的高效液相方法,结果显示羟基红花黄色素A在0.02625~0.4200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9)。精密度考察计算6次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峰面积平均值为823.7,相对标准偏差为0.47%,精密度良好。重复性考察中,6份样品含量的平均值为0.4371mg/g,RSD为0.58%,重复性良好。稳定性考察中,计算7个时间点样品峰面积的平均值为833.7,RSD为1.2%,表明该样品在24 h内测定,结果稳定。计算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8.78%,RSD为0.59%,该方法回收率良好。3.八味冠心宁胶囊对血清总胆固醇水平的影响:(1)高脂饲料喂养后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水平明显升高,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t=-33.415,P=0.000,统计学上有显着性差异,建模成功。(2)4组SD大鼠15天前后6个时点血清中TC值变化的多变量检验结果显示:6个时点的TC值有显着性差异,F=3.235,P=0.001<0.05,说明时点与组别交互效应显着。结论红花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含量测定方法有良好的重现性、稳定性,可以为八味冠心宁胶囊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所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八味冠心宁胶囊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含量测定方法重现性好,稳定性强,并且简便、准确、运用方便,可用于对八味冠心宁胶囊的质量进行控制。通过动物实验,可以发现八味冠心宁胶囊可明显降低SD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水平,呈剂量依赖性。
二、冠心康对大鼠实验性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冠心康对大鼠实验性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蒙药广枣治疗心血管疾病药理活性研究进展及分子对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含广枣复方及临床应用 |
2蒙医学中广枣对心血管疾病的作用 |
2.1治疗心刺痛症 |
2.2治疗心悸证 |
3现代药理学中广枣对心血管疾病的作用 |
3.1抗心律失常 |
3.2抗心肌缺血与缺血再灌注损伤 |
3.3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
4分子对接实验 |
5展望 |
(2)新型Pyxinol衍生物的合成、生物活性及药代动力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说明 |
第一章 绪论 |
1.1 天然产物pyxinol的研究进展 |
1.1.1 Pyxinol简介 |
1.1.2 Pyxinol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
1.1.3 Pyxinol结构修饰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
1.2 抗心肌缺血药物的结构类型及作用机制 |
1.2.1 人工合成小分子药物 |
1.2.2 天然产物及其结构修饰产物 |
1.2.3 抗心肌缺血药物的作用机制 |
1.3 立题依据 |
1.4 论文拟解决的科学问题及研究内容 |
第二章 新型pyxinol脂肪酸酯衍生物的合成 |
2.1 研究背景 |
2.2 实验材料 |
2.2.1 原料与试剂 |
2.2.2 实验仪器 |
2.3 实验方法 |
2.3.1 合成方法及路线 |
2.3.2 分离纯化 |
2.3.3 结构鉴定 |
2.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2.4.1 合成产物概况 |
2.4.2 合成产物结构鉴定 |
2.5 小结 |
第三章Pyxinol脂肪酸酯衍生物心脏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
第一节Pyxinol脂肪酸酯衍生物抗心肌缺血活性研究 |
3.1.1 对H_2O_2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损伤的影响 |
3.1.2 化合物5对心肌缺血模型大鼠的干预作用 |
3.1.3 小结 |
第二节Pyxinol脂肪酸酯衍生物抗心衰活性研究 |
3.2.1 Pyxinol脂肪酸酯衍生物对ACE酶的抑制作用 |
3.2.2 化合物5和9对心衰斑马鱼模型的干预作用 |
第三节 化合物5抗心衰的代谢组学研究 |
3.3.1 实验材料 |
3.3.2 实验方法 |
3.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3.3.4 小结 |
第四章 灌胃给予化合物5的大鼠药代动力学研究 |
第一节 灌胃给予化合物5的吸收研究 |
4.1.1 灌胃给予化合物5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研究 |
4.1.2 灌胃给予化合物5的生物利用度研究 |
4.1.3 化合物5的脂水分配系数测定 |
4.1.4 小结 |
第二节 灌胃给予化合物5的生物转化研究 |
4.2.1 实验材料 |
4.2.2 实验方法 |
4.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4.2.4 小结 |
第五章 总结 |
参考文献 |
附图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3)异莲心碱和人参皂苷Rb1的抗心律失常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综述 炙甘草汤和心速宁及两者活性成分的抗心律失常研究概况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前言 |
第三章 材料和方法 |
3.1 家兔左心室肌细胞的制备 |
3.2 实验中所使用的溶液和试剂 |
3.2.1 药品试剂 |
3.2.2 实验中用到的溶液的配方 |
3.3 离子通道电流和动作电位的记录方法 |
3.3.1 锋钠电流的记录 |
3.3.2 晚钠电流的记录 |
3.3.3 L型钙电流的记录 |
3.3.4 内向整流钾电流的记录 |
3.3.5 延迟整流钾电流的记录 |
3.3.6 动作电位的记录 |
3.4 心室肌细胞钙瞬变的记录方法 |
3.5 离体心脏心电图记录方法 |
3.6 数据分析 |
第四章 结果 |
4.1 药物的筛选 |
4.2 异莲心碱的抗心律失常机制 |
4.2.1 异莲心碱对锋钠电流的作用 |
4.2.2 异莲心碱对ATX-II诱导增大的晚钠电流的作用 |
4.2.3 异莲心碱对L型钙电流的作用 |
4.2.4 异莲心碱对内向整流钾电流和延迟整流钾电流的作用 |
4.2.5 异莲心碱对动作电位、早期后除极和晚期后除极的作用 |
4.3 人参皂苷Rb1 的抗心律失常机制 |
4.3.1 人参皂苷Rb1 对锋钠电流的作用 |
4.3.2 人参皂苷Rb1 对L型钙电流的作用 |
4.3.3 人参皂苷Rb1 对内向整流钾电流和延迟整流钾电流的作用 |
4.3.4 人参皂苷Rb1 对动作电位和晚期后除极的作用 |
4.3.5 人参皂苷Rb1 对缺氧-复氧情况下细胞内钙的影响 |
4.3.6 人参皂苷Rb1 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导致的室性心律失常的作用 |
第五章 讨论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附录2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4)三七总皂苷治疗冠心病血瘀证的lncRNA-miRNA-mRNA调控网络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冠心病证候相关miRNA、lncRNA和中医药干预研究现状 |
综述二 三七总皂苷治疗冠心病作用机制的研究现状 |
前言 |
第一部分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PNS治疗冠心病血瘀证靶基因及lncRNA-miRNA-mRNA调控网络的预测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利用PharmMapper数据库预测PNS靶点 |
1.2 利用NCBI GEO数据库分析冠心病的靶基因 |
1.3 利用高通量测序数据预测冠心病血瘀证靶基因 |
1.4 运用VENN分析交集靶基因 |
1.5 分析交集靶基因的GO功能和KEGG通路 |
1.6 交集靶基因参与的lncRNA-miRNA-mRNA调控网络 |
2 研究结果 |
2.1 PNS的预测靶点 |
2.2 冠心病、冠心病血瘀证的预测靶基因 |
2.3 PNS治疗冠心病血瘀证的预测靶基因 |
2.4 靶基因BCL2A1的共表达分析 |
2.5 靶基因BCL2A1及其共表达网络的GO功能和KEGG通路分析 |
2.6 基于BCL2A1预测lncRNA-miRNA-mRNA调控网络 |
3 讨论与小结 |
第二部分 PNS干预冠心病血瘀证靶基因及lncRNA-miRNA-mRNA调控网络的临床验证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及分组 |
1.2 研究设计方法 |
1.3 纳/排标准 |
1.4 干预方法 |
1.5 临床观察指标 |
1.6 不良事件处理及数据管理 |
1.7 检测治疗前后血浆中靶基因及调控网络表达水平 |
1.8 统计方法 |
2 研究结果 |
2.1 试验完成情况 |
2.2 基线统计情况 |
2.3 疗效性指标统计分析 |
2.4 安全性指标统计分析 |
2.5 血浆中lncRNA-miRNA-mRNA表达水平 |
3 讨论与小结 |
第三部分 基于RNA干扰技术研究PNS调控lncRNA-miRNA-mRNA网络的作用机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材料 |
1.2 实验方法 |
2 研究结果 |
2.1 H_2O_2最佳造模浓度 |
2.2 PNS最佳作用浓度及时间 |
2.3 lncR CTB-114C7.4敲降慢病毒筛选结果 |
2.4 qRT-PCR检测结果 |
2.5 WB检测蛋白水平 |
2.6 细胞凋亡检测结果 |
2.7 TEM观察自噬小体 |
2.8 细胞自噬流检测结果 |
3 讨论与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附件 |
(5)针刺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改善大鼠急性心肌缺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论文一 针刺联合BM-MSCs移植改善大鼠AMI作用研究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论文二 针刺联合BM-MSCs移植改善大鼠AMI相关分子机制研究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小结 |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综述 针刺治疗心肌缺血及相关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
致谢 |
(6)基于TLR4/NF-κB信号通路探讨活心丸抗急性心肌缺血炎症反应的作用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引言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1 实验动物 |
2 实验药物、试剂及仪器 |
2.1 药物与试剂 |
2.2 主要仪器设备 |
3 实验方法 |
3.1 实验动物分组 |
3.2 大鼠心肌缺血模型建立及给药方法 |
3.3 检测指标 |
3.4 心电图检测ST段的改变 |
3.5 超声心动图检测心功能的方法 |
3.6 取材 |
3.7 ELISA 检测血清中 CK-MB、SOD、MDA 、IL-6、TNF-α的表达 |
3.8 HE 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
4 统计学处理方法 |
实验结果 |
1 活心丸对心电图ST段的影响 |
2 活心丸对心脏功能的影响 |
3 活心丸对大鼠血清中心肌酶(cTnT,CK-MB)的影响 |
4 活心丸对血清中MDA、SOD的影响 |
5 活心丸对血清中IL-6、TNF-α的影响 |
6 活心丸对心脏重量的影响 |
7 活心丸对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形态的影响 |
8 活心丸和大鼠心脏炎性细胞浸润的联系 |
9 活心丸对大鼠心脏中炎症因子(IL-6,TNF-α)的影响 |
10 活心丸对大鼠心脏中 TLR4/NF-κB 信号通路的影响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7)基于SIRT1信号通路探讨舒心生脉丹对MI/RI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和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引言 |
文献综述 |
综述一中西医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
1 西医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 |
1.1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概念及常见损伤 |
1.2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病机制 |
1.3 西医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 |
2 中医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 |
2.1 病名源流 |
2.2 病因病机 |
2.3 辨证分型 |
2.4 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
综述二SIRT1 信号通路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
实验研究 |
第一章 MI/RI大鼠模型的建立及心功能指标测定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实验用药 |
1.3 实验主要试剂、器械、仪器与耗材 |
2 实验方法 |
2.1 分组与给药 |
2.2 MI/RI大鼠模型建立 |
2.3 指标检测 |
2.4 统计学处理 |
3 实验结果 |
3.1 MI/RI大鼠心电图改变 |
3.2 MI/RI大鼠血流动力学改变 |
4 讨论 |
5 小结 |
第二章 舒心生脉丹对MI/RI模型大鼠心肌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
1 实验材料 |
1.1 主要实验试剂 |
1.2 主要实验仪器 |
2 实验方法 |
2.1 石蜡病理切片的制备 |
2.2 HE染色法 |
2.3 透射电镜检测 |
3 实验结果 |
3.1 HE染色实验结果 |
3.2 透射电镜实验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第三章 舒心生脉丹对MI/RI模型大鼠心肌组织SIRT1 信号通路的影响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实验用药 |
1.3 实验试剂 |
1.4 实验仪器 |
2 实验方法 |
2.1 q RT-PCR检测法 |
2.2 Western blot检测法 |
2.3 IHC检测法 |
3 实验结果 |
3.1 q RT-PCR实验结果 |
3.2 Western blot实验结果 |
3.3 IHC 化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讨论 |
1 舒心生脉丹的创立和意义 |
2 MI/RI模型建立的关键问题 |
3 实验指标分析 |
3.1 舒心生脉丹对心电图影响 |
3.2 舒心生脉丹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
3.3 舒心生脉丹对心肌组织形态学影响 |
3.4 对SIRT1 信号通路的影响 |
4.实验总结 |
结论 |
本文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个人简介 |
(8)药物球囊联合冠心七味片对PCI后再狭窄疗效及内皮功能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研究步骤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蒙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新进展综述 |
参考文献 |
缩略语表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个人简历 |
致谢 |
(9)基于miR-126探讨冠心通络方对2型糖尿病大鼠主动脉血管重构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现代医学研究概况 |
1.1.1 我国糖尿病流行病学特点 |
1.1.2 糖尿病并发症 |
1.1.3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发病机制 |
1.1.4 糖尿病血管重构 |
1.1.5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检查 |
1.1.6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预防与治疗 |
1.2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中医学研究概况 |
1.2.1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中医病名 |
1.2.2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病因病机研究 |
1.2.3 中医关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证型研究 |
1.2.4 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大血管病变 |
第二章 冠心通络方对2型糖尿病大鼠主动脉血管重构的机制研究 |
2.1 材料与方法 |
2.2 实验方法 |
2.3 观察指标 |
2.4 结果 |
2.4.1 一般情况 |
2.4.2 血生化指标 |
2.4.3 冠心通络方对糖尿病血管病变大鼠颈动脉超声的影响 |
2.4.4 主动脉组织形态学变化 |
2.4.5 主动脉VEGF、TGF-β1、CollagenⅠ、VCAM-1、PI3K、Akt蛋白表达情况 |
2.4.6 主动脉miR-126表达情况 |
2.5 讨论 |
2.5.1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动物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
2.5.2 阳性对照药物的选择 |
2.5.3 冠心通络方组方分析 |
2.5.4 冠心通络方改善糖尿病大鼠主动脉血管重构的机制探讨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附件 |
(10)八味冠心宁胶囊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含量测定及其对血清总胆固醇水平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红花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含量测定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二部分 八味冠心宁胶囊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含量测定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三部分 八味冠心宁胶囊对血清总胆固醇水平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全文总结 |
本文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综述:红花的研究现状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
附录 B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冠心康对大鼠实验性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蒙药广枣治疗心血管疾病药理活性研究进展及分子对接研究[J]. 黄雨佳,佟海英,黄先菊,陈路遥. 亚太传统医药, 2021(07)
- [2]新型Pyxinol衍生物的合成、生物活性及药代动力学研究[D]. 刘俊丽. 吉林大学, 2021(01)
- [3]异莲心碱和人参皂苷Rb1的抗心律失常机制[D]. 刘志沛. 武汉科技大学, 2020(01)
- [4]三七总皂苷治疗冠心病血瘀证的lncRNA-miRNA-mRNA调控网络机制研究[D]. 董艳.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0(01)
- [5]针刺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改善大鼠急性心肌缺血研究[D]. 李记泉.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0(01)
- [6]基于TLR4/NF-κB信号通路探讨活心丸抗急性心肌缺血炎症反应的作用机制[D]. 周雪玲.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0(08)
- [7]基于SIRT1信号通路探讨舒心生脉丹对MI/RI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和机制[D]. 刘岩松.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0(08)
- [8]药物球囊联合冠心七味片对PCI后再狭窄疗效及内皮功能影响[D]. 吴超.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20(03)
- [9]基于miR-126探讨冠心通络方对2型糖尿病大鼠主动脉血管重构的影响[D]. 牟雷.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
- [10]八味冠心宁胶囊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含量测定及其对血清总胆固醇水平的影响[D]. 张明洁. 新乡医学院, 2020(12)
标签:心肌缺血论文; 血瘀体质论文; 基因合成论文; 心肌损伤论文; 冠心病的治疗方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