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多媒体教育软件的开发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戚学儒[1](2021)在《山东省县域文化产业A力资源开发研究 ——基于开发水平和影响因素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杨金月[2](2021)在《基于Video Scribe软件的高中生物学微课设计与优化》文中研究表明
杜娟[3](2021)在《多媒体网络化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几年来,人才供求矛盾非常突出,出现在经济人才市场上。一方面,学校向社会培养了相当多的经济学毕业生。另一方面,社会各界也有人不满,很难找到高素质的财经类专业人才。虽然有很多原因,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现在教育方式不能发挥应有功能,这是非常重要的原因。本文从教育实践的角度分析目前实践教育形式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即多媒体网络实践教育模式。
陈玉婷[4](2021)在《视频资源辅助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版)》的基本理念要求和目前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下,将学科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充分整合、倡导多元化教学方式是目前教育教学所向。视频资源作为一种现代媒体已在实际教学中得到广泛运用,其课堂应用优势日渐明显,与其相关的研究层出不穷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教师收集并将视频引进课堂并不困难,但需要教师进行思考和探索的是使用何种方法和策略可以将视频资源在课堂中的应用价值达到最大化,以此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本文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加大对视频资源辅助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的研究力度和深度,探讨视频资源辅助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和建议,从而促使视频资源与课堂教学相整合的效果达到最优化,以便教学质量的提高。本文主要分为六个章节,三大部分进行阐述:第一部分,通过研究背景和国内外就视频资源辅助课堂教学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整理归纳本研究的主要研究问题,确定研究范围和研究主体;再通过文献研究法进行相关概念界定,梳理视频资源特点和应用优势,基于经验之塔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为视频资源与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相融合建立联系,为本研究提供理论支撑。第二部分,针对初中师生就视频资源辅助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的应用现状展开问卷调查,将所获得的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根据所呈现出的调查现象和结果提出视频资源与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相整合的应用策略和建议。第三部分,通过教学实践研究从学生学业成绩和课堂表现两方面探索视频资源辅助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的应用价值,在实践过程中运用本文提出的应用策略进行授课,以此验证本文提出的应用策略的可行性,让本文提出的应用策略和建议更具实践意义,提高其可信度。通过三个部分本文明确了合理运用视频资源在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中具有积极且正向的辅助作用,具体表现在知识掌握、思维能力、学习行为和价值观四个方面;提出了视频资源课前、课中和课后应用策略以及筛选、获取和加工处理视频的相关建议。总的来说,本研究结合教学实际旨在能让初中生物学课堂应用视频逐渐成为一套完整且常态的教学理念和模式,不仅让学生能轻松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同时还能将其迁移应用到日常生活中,有效落实对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左佩川[5](2021)在《微视频在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国家教育改革要求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新课程理念也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整合资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教育教学产生了巨大影响。而微视频直观生动,视听兼顾,操作性强的特点,使其成为微时代行业当中的重要资源,能够满足国家教育改革要求,践行新课改理念。生物学概念是生物学的基础,也是发展学科内涵的落脚点。高中生物知识抽象微观,很多概念难以用语言表达,教师们在教学中常陷入困境,学生学习抽象知识时容易思维障碍,课堂缺乏活力,学习压力大,知识理解不到位。鉴于以上问题,本文旨在将微视频与概念教学进行整合,梳理了一套微视频应用在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的模式,将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旨在探索此模式能否提高教学效果,希望得出结论,为其他学者提供参考。本文采用了文献法,统计分析法等五种方法从六个部分展开研究。第一部分是绪论。通过阅读文献阐述选题背景和依据,分析已有研究现状,确定研究问题,针对问题就研究目的、内容等进行阐述,确定了本研究的方向。第二部分是文献综述。包括定义关键概念、明确应用价值和论述理论依据,对微视频、概念教学等关键词进行概念界定,明确研究价值,介绍了微学习理论,经验之塔等五种理论为本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第三部分是实践调查。通过调查师生了解微视频在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并针对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解决策略,为研究的可行性提供了实践依据。第四部分是微视频在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和方法。具体阐述微视频的使用前提、筛选原则、获取途径、加工方式和应用方法,为后续实践研究更好地利用微视频打基础。第五部分是实践研究。以实习学校的两个班级为研究对象,实验班采用微视频进行概念教学,对照班传统教学进行实践,分析微视频在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模式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第六部分是研究结论与思考。通过实践得出结论并反思,本课题主要得出了以下结论:第一,师生对微视频进行概念教学持肯定态度,但教师在应用时存在一些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第二,分析如何更好地利用微视频,总结微视频在高中生物概念教学中的策略与方式第三,通过教学实践证明微视频在高中生物概念教学中的应用模式对学生的学业有积极影响,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提高教学效果,具体表现在这三点: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内动力;2.通过微视频讲解重难点概念能够促进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3.提高学生学业成绩和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周紫艳[6](2021)在《技术融入教育历程、机制及其哲学意涵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爱比米修斯的过失”寓旨人必须依靠技术才能适应环境和后天生存,技术是人身体和大脑的分泌物,是构造人与世界的中间环节。技术建构了教育世界以及教育要素,教育技术与教育者具有相互规定性。教育技术是教育世界的存在者,既要“向前寻视”追问教育技术何所用,也要“向后寻视”追问教育技术何所是,即从经历“上手状态”转向追问生成过程。以身体器官为依附的身体技术展现了人身体和大脑信息,由此“原促创”了教育世界。语言文字符号外化和承载着人的信息,促使正式教育诞生。器具技术相对长久地保存以文字符号为载体的人类信息,为积累教育内容提供可能。造纸印刷术不仅让教育信息更加规范而且批量复制,催生了以学校为标志的正式教育机构。信息技术彻底改变了教育实施组织形式、教育内容呈现方式以及教育评价模式,尤其是人工智能将至已至,“人机共生”的教育大片即将精彩上演。技术融入教育世界生成教育技术属于技术跨领域迁移,经历教育与技术的互相选择、孕育生成及应用推广过程,教育技术成为教育世界的“站出”者。教育在技术环境中孕育而生,技术规约了教育目标、丰富了教育形式和内容。技术通过“放大-简化”以及具身关系改变教育者经验教育世界的方式,通过器具范式、焦点实践等改变教育世界的存在方式。教育技术在建构教育世界过程中完善自身建构,逐渐成为自行规定的存在者,“意向性”地影响和改变着教育世界,以“后种系生成”特有方式积累本性。教育技术在大量注入信息过程中,逐渐微型化甚至透明化,实体逐步简化、结构更加复杂、功能更加齐全、力量更为强大,并具有学习、适应以及自我修复能力,构建了内部强大的进化生态圈,从而具有生物乃至生命特征,加快了自主进化步伐。教育世界要不失时机地引进、原创新技术,促使教育技术在人性化道路上阔步前行,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构建更加生态、人性、系统的教育技术体系,迎接“人机共生”的教育新世界。
李新辉[7](2020)在《培养初中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微视频设计与开发研究》文中提出义务教育素质化背景下,初中生通过学习并掌握必要的音乐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基本的音乐素养,实现素质教育“质”的转变,已经成为共识。如何通过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教育技术丰富课程资源提高初中生音乐欣赏能力水平也成为当下研究热点之一。随着微视频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不断深入,探索如何将微视频更好地运用到初中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上,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在梳理音乐欣赏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深入调研了初中生音乐欣赏方面微视频开发现状和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现状,结合义务教育的特点,基于微型学习理论等,提出该类微视频的设计原则和具体开发策略,并通过实证检验,初步验证该设计原则和具体开发策略能够有效地提高初中生音乐欣赏能力培养效果。具体的,本文主要做了以下四方面工作:(1)通过广泛查阅文献,梳理音乐欣赏的相关理论,归纳国内外音乐课程关于将微视频融入音乐欣赏课的研究现状,明确音乐欣赏能力的四个方面。(2)采用问卷调查法等方法对初中学生在音乐欣赏能力现状、音乐欣赏教育和相关课程的现状以及音乐欣赏微视频开发现状进行调查。总结现阶段初中学生音乐欣赏能力培养方面的不足和需求。(3)结合学习者、微视频等特点,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微型学习理论、双重编码理论和梅耶多媒体学习理论提出培养初中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微视频设计开发原则和具体开发策略。(4)根据微视频的设计原则和具体开发策略,设计剧本,运用摄像机、相机、PR软件等,制作初中音乐欣赏课程《红旗飘飘》微视频,将微视频运用于实践教学。采取准实验研究法开展教学实验,分析本研究提出的设计原则和具体开发策略下制作的微视频对教学效果的影响。
余玉成[8](2020)在《基于教育信息化的农村初中教学管理问题研究》文中指出教育信息化的普及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计算机、手机、自媒体行业以及现代通讯网络的逐渐成熟,为教育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打下深刻而又扎实的基础。教育教学行业正因此发生着一场悄无声息的巨变。2006年5月国务院发布的“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宣布社会信息化之路将展开长达14年的大变革,这是我国开拓信息化时代的一个创举。教育乃兴国之策,其中教育信息化在这一战略当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也是教育迈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按照国家的教育信息化战略,在2020年前,我国基本的数字服务系统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评价手段等将实现信息化、现代化。现实社会中,由于城乡发展差距的客观存在,农村初中教育的信息化水平仍处于较低水平,与我国到2020年数字服务系统“全覆盖”各级各类学校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本文将选取某乡村初中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访谈、数据分析等手段,研究该初中在推行教学管理信息化进程中遇到的问题,加以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对策。本文内容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主要介绍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文献综述及研究方法。第二部分是相关理论概述,主要介绍教育信息化的概念、作用。教育信息化将有利于提升初中教学管理效率;有利于激发教师不断学习精研业务的动力;有利于实现教学全过程管理;有利于缓解农村初中教师的教学负担。同时分析了教育信息化对初中教学管理提出的要求:必须加强教学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培养一支主动适应信息化发展的教师队伍、将信息化手段运用和传统手段相结合等。第三部分是以某乡村初中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其教学管理的现状,及该初中在推行教学管理信息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原因分析。存在的问题有:学校领导和教师不够充分重视教学管理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有所进展,但运行率不高;资金不足,教学管理信息设备效率低下;培训不足以及教学团队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很低等问题。同时对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对教学管理信息化的认识不到位,推行进展缓慢;对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投入经费不足,使用率低;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培训形式单一,教师信息化素养不高;信息技术与课堂实际教学融合度低,发挥作用有限。第四部分是对策建议,对面临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法。本文提出了四点对策: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提高对教学信息化的重视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设立专项经费开支;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教师队伍的信息化教学水平;整合信息资源,推进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多课程融合。第五部分是结语,总结本文结论并做进一步研究展望。
聂淼鑫[9](2020)在《多媒体和非多媒体教学游戏对课堂英语学习影响的对比研究 ——以武汉市某初中为例》文中提出不同于“玩物丧志”的旧思想,《中国教育游戏发展报告(2018)》指出,现今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都非常重视游戏在教育中的作用,我国也将教学游戏列为优质教育资源之一。在信息化日益普及的今天,有信息技术参与的多媒体教学游戏是国内外研究热点。在此背景下,部分国外学者开始关注非多媒体教学游戏在信息化时代中的独特优势,并有少量的多媒体和非多媒体教学游戏的对比研究;国内的相关对比研究存在研究空白。随着“互联网+教育”的发展,在笔者任教的学校里,电子白板渐渐替代了传统黑板和粉笔,同时笔者发现依托多媒体技术的教学游戏比不使用多媒体技术、而使用黑板、粉笔、卡片等传统教具的教学游戏更吸引学生,制作方式也更简便,于是笔者对这两种教学游戏各自的优势和教学效果产生了研究兴趣。笔者以“是否使用了多媒体技术”将教学游戏分为“多媒体教学游戏”和“非多媒体教学游戏”,从课前的“游戏设计”、课中的“学习过程”和课后的“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的达成这四个方面,对比研究多媒体和非多媒体教学游戏对课堂英语学习效果影响的显着性差异,发现两种教学游戏各自的优势,进而总结出针对性的优化策略。本研究首先归纳了国内外教学游戏的研究现状和理论基础,以武汉市某初中一年级56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在七年级下学期的英语课堂中开展了多媒体教学游戏和非多媒体教学游戏,通过课堂观察、问卷调查和访谈收集数据和资料,使用SPSS(20.0)网络在线版本(即SPSSAU)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研究发现多媒体和非多媒体教学游戏存在四点显着性差异:(1)在游戏设计方面,学生在多媒体教学游戏中对游戏规则的清楚程度显着高于非多媒体教学游戏。(2)在技能目标方面,非多媒体教学游戏对学生口语能力的训练效果显着优于多媒体教学游戏。(3)在情感目标方面,非多媒体教学游戏对沟通交流的促进作用显着大于多媒体教学游戏。(4)在学习过程方面,在非多媒体教学游戏中,学生参与合作的意愿显着高于参与游戏的意愿。多媒体和非多媒体教学游戏的各自优势在于:(1)在游戏设计方面,多媒体教学游戏比非多媒体教学游戏的功能更强大。(2)在技能目标方面,非多媒体教学游戏比多媒体教学游戏更有助于锻炼口语和听力能力。(3)在情感目标和学习过程方面,非多媒体教学游戏比多媒体教学游戏更有助于创建沟通交流的空间,培养合作精神。然后本研究总结出针对性的优化策略。最后,本研究提出了研究的局限和对后续研究的展望。本研究通过多媒体和非多媒体教学游戏的对比研究,旨在分析两种教学游戏的显着性差异和优势,提出优化策略,希望有助于教学游戏在英语课堂中的使用,并填补国内相关研究空白。
杨文涵[10](2020)在《《道德与法治》课多媒体教学素材应用研究 ——以郏县D中学为例》文中指出习近平总书记曾讲:“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发展中国学生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是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教育教学实践,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国家各教育机构一直对中学生的《道德与法治》课教育十分关注,一方面将品德教育理念融入各学科学习之中,另一方面设置专门的《道德与法治》课帮助中学生形成正确的品德观念,养成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因此对青少年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不仅影响学生个人的成长和成才,更会影响国家整体素质的高低。本研究从多媒体教学素材的相关概念和应用价值等方面来分析和界定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多媒体教学素材应用。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访谈法、观察法、分析法等方法,研究多媒体教学素材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现状,从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如教师在教学素材的选择上脱离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目标,教师在加工素材上未能有效应用多媒体教学素材创设教学情境,教师在应用多媒体教学素材的方法未能体现因材施教。根据多媒体教学素材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师教育教学理念、教师对多媒体教学素材的选择、教师对多媒体教学素材的优化组合能力,教师对多媒体素材应用方式等四个方面来分析、探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应用多媒体教学素材存在问题的具体原因;并针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多媒体教学素材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转变教师教学理念、制定多媒体教学素材选择标准、提升教师多媒体素材应用技能水平,构建精准化多媒体教学素材课堂应用方式等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教育建议,以期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多媒体教学素材的选择、实施和应用予以启发和借鉴。
二、多媒体教育软件的开发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多媒体教育软件的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3)多媒体网络化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多媒体网络化在财经类实践教学模式中应用的重要性 |
1.教学效果好,许多教育专家都证实了这一点。 |
2.具有说服力。 |
3.工作效率高。 |
二、现有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的基本模式 |
1.实地实践教学模式。 |
2.实验室实践教学模式。 |
三、创建多媒体网络化实践教学模式考虑的因素 |
四、创建多媒体网络化的实践教学模式 |
1.多媒体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 |
2.多媒体网络化实践教学模式。 |
结论: |
(4)视频资源辅助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
1.1.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要求 |
1.1.3 初中生物学学科性质的需求 |
1.1.4 “教与学”面临的共同诉求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1.3 研究问题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5.1 研究目的 |
1.5.2 研究意义 |
1.6 研究方法 |
1.6.1 文献分析法 |
1.6.2 问卷调查法 |
1.6.3 统计分析法 |
1.6.4 教育观察法 |
1.6.5 行动研究法 |
1.7 研究思路 |
1.8 研究创新 |
2 初中生物学视频资源相关概述和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课程资源 |
2.1.2 教学资源 |
2.1.3 视频资源 |
2.2 初中生物学视频资源特点 |
2.2.1 直观形象性 |
2.2.2 开放共享性 |
2.2.3 再现与穿越性 |
2.2.4 富有感染性 |
2.3 初中生物学视频资源教学作用 |
2.3.1 创设多种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2.3.2 丰富课堂内容,拓展学生知识视野 |
2.3.3 化抽象为具体,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
2.3.4 指导实验演示,实现有效实验教学 |
2.3.5 增添课堂趣味,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
2.4 研究理论基础 |
2.4.1 经验之塔理论 |
2.4.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4.3 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 |
3 视频资源辅助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
3.1 调查问卷基本情况说明 |
3.1.1 调查目的 |
3.1.2 调查对象 |
3.1.3 问卷的结构设置 |
3.1.4 问卷发放与回收 |
3.1.5 问卷信效度分析 |
3.2 教师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3.2.1 教师个人基本信息分析 |
3.2.2 教师使用视频资源的基本情况分析 |
3.2.3 教师对视频资源课堂应用态度分析 |
3.2.4 教师对视频资源课堂应用效果分析 |
3.2.5 教师对视频资源课堂应用阶段分析 |
3.2.6 影响教师应用视频资源的因素分析 |
3.3 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3.3.1 学生个人基本信息分析 |
3.3.2 学生就视频资源学习基本情况分析 |
3.3.3 学生就视频资源课堂应用兴趣分析 |
3.3.4 学生就视频资源课堂应用效果分析 |
3.4 调查结论 |
3.4.1 师生对视频资源辅助教学持肯定态度 |
3.4.2 视频资源辅助课堂教学效果显着 |
3.4.3 视频资源的选择具有一定局限性 |
3.4.4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较为薄弱 |
4 视频资源辅助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的策略与建议 |
4.1 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应用视频资源策略 |
4.1.1 课前精心选取优质视频资源 |
4.1.2 课中精确把握视频播放策略 |
4.1.3 课后及时进行反思与总结 |
4.2 生物学视频资源筛选建议 |
4.2.1 筛选视频时注重视频的教育性 |
4.2.2 筛选视频时注重视频的科学性 |
4.2.3 筛选视频时注重视频的代表性 |
4.2.4 筛选视频时注重视频与时俱进 |
4.2.5 筛选视频时注重学生“主体性” |
4.3 生物学视频资源获取途径建议 |
4.3.1 教材配套的光盘资源 |
4.3.2 自行录制 |
4.3.3 网络下载 |
4.4 生物学视频资源加工处理建议 |
4.4.1 视频资源的下载 |
4.4.2 视频资源的格式转换 |
4.4.3 视频资源的剪辑截取 |
4.4.4 视频资源的录屏软件 |
4.4.5 视频资源的编辑制作 |
5 视频资源辅助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 |
5.1 实践目的 |
5.2 实践对象 |
5.3 实践思路 |
5.4 实践案例设计 |
5.4.1 实践内容选择 |
5.4.2 编写教学设计 |
5.5 实践实施过程 |
5.5.1 《食物中能量的释放》部分实施片段 |
5.5.2 《人体细胞获得氧气的过程(第1 课时)》部分实施片段 |
5.5.3 《人体细胞获得氧气的过程(第2 课时)》部分实施片段 |
5.6 实践结果分析 |
5.6.1 学业成绩分析 |
5.6.2 课堂观察分析 |
5.7 实践结论 |
5.7.1 合理运用视频资源能提升学生学业成绩 |
5.7.2 合理运用视频资源能提高学生逻辑思维 |
5.7.3 视频资源能提高学生课堂互动和参与度 |
6 研究结论、不足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不足 |
6.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教师调查问卷 |
附录二 学生调查问卷 |
附录三 课堂观察量表 |
附录四 对照班和实验班后测成绩统计表 |
附录五 《人体细胞获得氧气的过程》教学设计 |
附录六 部分课堂观察量表记录图片 |
致谢 |
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 |
(5)微视频在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国家教育规划要求将信息技术与教学相融合 |
1.1.2 新课程标准理念要求教师充分整合教学资源 |
1.1.3 科技进步与微时代的飞速发展带动教育革新 |
1.2 研究依据 |
1.2.1 高中生物学知识具有抽象、微观的特点 |
1.2.2 传统教学方式对高中生物知识展示不够生动 |
1.2.3 微视频具有直观、生动、形象、操作性强的特点 |
1.2.4 概念教学在生物学习中的重要意义 |
1.2.5 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现状促进方式的革新 |
1.3 研究现状 |
1.3.1 微视频研究现状 |
1.3.2 概念教学研究现状 |
1.3.3 对研究现状的反思 |
1.4 研究问题 |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5.1 研究目的 |
1.5.2 研究意义 |
1.6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6.1 研究内容 |
1.6.2 研究方法 |
1.7 研究思路 |
1.8 研究创新 |
2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1.1 微视频 |
2.1.2 教学微视频 |
2.1.3 概念 |
2.1.4 概念教学 |
2.2 微视频在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
2.2.1 融合信息教学,紧跟教育改革步伐 |
2.2.2 提高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内在动力 |
2.2.3 转变教学模式,促进学生深度记忆 |
2.2.4 化抽象为具象,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
2.2.5 充实备课资源,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
2.3 理论基础 |
2.3.1 微学习理论及启示 |
2.3.2 认知负荷理论及启示 |
2.3.3 经验之塔理论及启示 |
2.3.4 概念同化理论及启示 |
2.3.5 建构主义理论及启示 |
3 微视频在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现状调查 |
3.1 问卷调查 |
3.1.1 问卷调查的目的 |
3.1.2 问卷的设计与组成 |
3.1.3 问卷的信效度分析 |
3.1.4 问卷发放与回收 |
3.1.5 教师问卷数据分析 |
3.1.6 学生问卷数据分析 |
3.2 访谈调查 |
3.2.1 访谈目的 |
3.2.2 访谈对象 |
3.2.3 访谈设计 |
3.2.4 访谈结果与分析 |
3.3 调查结论 |
3.3.1 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现状亟待改善 |
3.3.2 师生认同将微视频应用在高中生物概念教学中 |
3.3.3 教师对微视频的使用存在困难 |
3.4 解决对策 |
3.4.1 完善微视频素材库,加强高中生物微视频课程建设 |
3.4.2 重视教师技术培训,提高教师对微视频的加工技术 |
3.4.3 开展各类教研活动,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水平 |
3.4.4 举办教研学术会议,普及信息化教师专业发展意识 |
4 微视频在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与方法 |
4.1 微视频在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
4.1.1 厘清微视频使用的前提 |
4.1.2 把握微视频筛选的原则 |
4.1.3 明确微视频获取的途径 |
4.1.4 掌握微视频加工的方式 |
4.2 微视频在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
4.2.1 微视频导入法 |
4.2.2 微视频演示法 |
4.2.3 微视频巩固法 |
4.2.4 微视频拓展法 |
5 微视频在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中的案例设计与实践研究 |
5.1 教学案例设计 |
5.1.1 确定教学模式 |
5.1.2 选择教学内容 |
5.1.3 撰写教学设计 |
5.2 实践研究设计 |
5.2.1 实践目的 |
5.2.2 实践对象 |
5.2.3 实践时间 |
5.2.4 实践变量 |
5.2.5 实践思路 |
5.3 展开教学实施 |
5.3.1 教学片段 |
5.3.2 教学反思 |
5.4 实践效果分析 |
5.4.1 概念体系评价 |
5.4.2 实施效果评价 |
5.4.3 学生访谈评价 |
5.4.4 学业成绩评价 |
6 研究结论与反思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不足 |
6.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高中生物微视频网络资源汇总 |
附录2 |
附录3 微视频在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的调查问卷(教师版) |
附录4 微视频在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情况调查问卷(学生版) |
附录5 微视频在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的应用研究访谈提纲(教师版) |
附录6 《DNA 的复制》教学设计 |
附录7 课题概念体系评价量表 |
附录8 微视频在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的应用研究访谈提纲(学生版) |
附录9 |
致谢 |
在校期间科研成果 |
(6)技术融入教育历程、机制及其哲学意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第一节 选题缘由 |
第二节 研究综述 |
一、国外研究综述 |
二、国内研究综述 |
第三节 研究思路、方法及创新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三、研究创新 |
第二章 教育与技术相伴而生 |
第一节 教育缘起及界说 |
第二节 技术缘起及界说 |
第三节 技术与教育相伴而生 |
第三章 技术融入教育的历程 |
第一节 身体技术融入教育 |
一、身体器官融入教育 |
二、语言文字技术融入教育 |
第二节 器具技术融入教育 |
一、造纸和印刷术融入教育 |
二、物化技术融入教育 |
第三节 视听技术融入教育 |
第四节 信息技术融入教育 |
一、信息技术融入教育 |
二、系统方法技术融入教育 |
第五节 智能技术融入教育 |
一、教育大数据 |
二、“互联网+”重塑教育领域 |
三、“AI+”赋能教育 |
第四章 信息技术时代技术融入教育的机制 |
第一节 教育技术选择 |
一、建构教育世界的现实需要 |
二、技术发展的潜在需要 |
第二节 教育技术生成 |
一、教育与技术“整合”生成论 |
二、教育与技术“融合”生成论 |
第三节 教育技术应用 |
一、教育技术广泛应用于教育世界 |
二、教育技术在应用中创新推广 |
第五章 技术融入教育的哲学意涵 |
第一节 教育技术是教育世界的“站出者” |
一、作为“源出于……”意义上的“站出” |
二、作为“站入到……”意义上的“站出” |
第二节 教育技术建构了教育世界 |
一、教育技术“原促创”了教育世界 |
二、技术建构了教育世界 |
第三节 教育技术具有自主性 |
一、教育技术是自行规定的存在者 |
二、教育技术自我进化 |
第六章 总结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7)培养初中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微视频设计与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研究概述 |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
1.音乐欣赏能力培养是义务教育音乐课程的重要内容 |
2.运用微视频等信息技术可以提升音乐欣赏能力 |
3.当前音乐欣赏微视频制作水平有待提高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1.关于现代音乐欣赏能力教育理念及教育方式的研究 |
2.音乐欣赏能力教育的国内外研究 |
3.关于微视频教学的相关研究 |
4.关于初中生微视频音乐欣赏能力教育的相关研究 |
5.文献述评 |
(三)研究目的与意义 |
1.研究目的 |
2.研究意义 |
(四)研究内容与方法 |
1.研究内容 |
2.研究方法 |
二、核心概念和理论基础分析 |
(一)核心概念界定 |
1.微视频 |
2.教学微视频 |
3.音乐欣赏能力 |
(二)研究的理论基础 |
1.微型学习理论 |
2.建构主义理论 |
3.双重编码理论 |
4.梅耶多媒体学习理论 |
5.掌握学习理论 |
三、初中生音乐欣赏能力培养教育的现状调查 |
(一)初中生音乐欣赏能力学习现状分析 |
1.学习动机和兴趣 |
2.学习效能和习惯 |
3.音乐欣赏基本素养能力 |
(二)初中生音乐欣赏能力培养相关现状分析 |
1.初中音乐教师基本情况分析 |
2.学校微视频制作设备和音乐乐器的情况 |
3.音乐欣赏微视频设计开发的能力水平 |
(三)培养初中生音乐欣赏能力常用教学模式 |
1.传统的带教模式 |
2.基于微视频的自主学习教学模式 |
3.微视频与传统教学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 |
(四)调查结论和需求分析 |
四、培养初中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微视频设计原则和策略 |
(一)音乐欣赏微视频的设计原则 |
1.教育性原则 |
2.精简性原则 |
3.难度适中原则 |
4.增强视觉原则 |
(二)音乐欣赏微视频设计的开发实践策略 |
五、培养初中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微视频开发案例 |
(一)《红旗飘飘》微视频的拍摄 |
(二)《红旗飘飘》微视频的剪辑 |
六、培养初中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微视频运用效果分析 |
(一)教学实验设计 |
1.实验目的 |
2.实验对象 |
3.实验前测 |
4.实验形式 |
(二)教学实验过程 |
1.实验班级 |
2.对照班级 |
(三)教学实验实施效果评价 |
1.音乐考试分析 |
2.调查问卷分析 |
3.教学实验结论 |
七、研究总结和展望 |
(一)研究总结 |
(二)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附录四 |
致谢 |
(8)基于教育信息化的农村初中教学管理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国内研究概述 |
1.国内研究现状 |
2.国内研究成果 |
(三)国外研究概述 |
1.国外研究现状 |
2.国外研究成果 |
(四)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理论意义 |
2.实践意义 |
(五)研究方法 |
1.文献研究法 |
2.调查研究法 |
二、教育信息化的内涵及其对农村初中教学管理的作用与要求 |
(一)教育信息化的内涵分析 |
1.教育信息化的概念 |
2.教育信息化的目的 |
3.教育信息化的意义 |
(二)教育信息化在农村初中教学管理中的作用 |
1.有利于提升农村初中教学管理效率 |
2.有利于激发农村初中教师不断学习精研业务的动力 |
3.有利于农村初中实现教学全过程管理 |
4.有利于缓解农村初中教师的教学负担 |
(三)教育信息化对初中教学管理提出的要求 |
1.必须加强教学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 |
2.必须培养一支主动适应信息化发展的教师队伍 |
3.必须将信息化手段运用和传统手段相结合 |
三、农村初中教学管理信息化的现状分析 |
(一)农村初中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基本情况 |
(二)农村初中教学管理信息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
1.学校领导和教师不够充分重视教学管理信息化 |
2.基础设施建设虽有所进展,但运行率不高 |
3.资金不足,教学管理信息设备效率低下 |
4.培训不足及教师队伍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很低 |
(三)农村初中教学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 |
1.对教学管理信息化的认识不到位,推行进展缓慢 |
2.对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投入经费不足,使用率低 |
3.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培训形式单一,教师信息化素养不高 |
4.信息技术与课堂实际教学融合度低,发挥作用有限 |
四、推进农村初中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对策建议 |
(一)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提高教学管理信息化的重视度 |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设立专项经费开支 |
(三)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教师队伍的信息化教学水平 |
(四)整合信息资源,推进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多课程融合 |
五、结束语 |
注释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致谢 |
(9)多媒体和非多媒体教学游戏对课堂英语学习影响的对比研究 ——以武汉市某初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中国教育游戏的使用现状 |
1.1.2 教育信息化2.0行动 |
1.1.3 选题缘由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论文结构 |
2. 文献综述 |
2.1 关键概念 |
2.1.1 游戏 |
2.1.1.1 游戏的定义 |
2.1.1.2 游戏的作用 |
2.1.2 教学游戏 |
2.1.2.1 教学游戏的定义 |
2.1.2.2 教学游戏的作用 |
2.1.2.3 教学游戏的分类 |
2.2 教学游戏的研究现状 |
2.2.1 国外研究现状 |
2.2.1.1 多媒体教学游戏的研究现状 |
2.2.1.2 非多媒体教学游戏的研究现状 |
2.2.1.3 多媒体和非多媒体教学游戏的对比研究现状 |
2.2.2 国内研究现状 |
2.2.2.1 多媒体教学游戏的研究现状 |
2.2.2.2 非多媒体教学游戏的研究现状 |
2.2.2.3 多媒体和非多媒体教学游戏的对比研究现状 |
2.3 教学游戏的相关理论基础 |
2.3.1 建构主义理论 |
2.3.2 多元智能理论 |
3. 研究设计与过程 |
3.1 研究问题 |
3.2 研究对象 |
3.3 研究方法 |
3.3.1 课堂观察法 |
3.3.2 访谈法 |
3.3.3 问卷调查法 |
3.4 研究过程 |
4. 研究结果与讨论 |
4.1 多媒体和非多媒体教学游戏在设计方面的对比分析 |
4.1.1 多媒体和非多媒体教学游戏在趣味性方面的对比分析 |
4.1.2 多媒体和非多媒体教学游戏在难度方面的对比分析 |
4.1.3 多媒体和非多媒体教学游戏在规则清楚度方面的对比分析 |
4.2 多媒体和非多媒体教学游戏在技能目标方面的对比分析 |
4.2.1 多媒体和非多媒体教学游戏在听力方面的对比分析 |
4.2.2 多媒体和非多媒体教学游戏在口语方面的对比分析 |
4.2.3 多媒体和非多媒体教学游戏在写作方面的对比分析 |
4.3 多媒体和非多媒体教学游戏在情感目标方面的对比分析 |
4.3.1 多媒体和非多媒体教学游戏在学习兴趣方面的对比分析 |
4.3.2 多媒体和非多媒体教学游戏在沟通交流方面的对比分析 |
4.3.3 多媒体和非多媒体教学游戏在学习信心方面的对比分析 |
4.4 多媒体和非多媒体教学游戏在学习过程方面的对比分析 |
4.4.1 多媒体和非多媒体教学游戏在游戏参与意愿方面的对比分析 |
4.4.2 多媒体和非多媒体教学游戏在合作参与意愿方面的对比分析 |
4.4.3 多媒体和非多媒体教学游戏在注意力方面的对比分析 |
4.4.4 多媒体和非多媒体教学游戏在课堂纪律方面的对比分析 |
5. 总结与反思 |
5.1 研究总结 |
5.1.1 多媒体和非多媒体教学游戏的显着性差异 |
5.1.2 多媒体和非多媒体教学游戏的优势 |
5.1.3 多媒体和非多媒体教学游戏的优化策略 |
5.2 研究局限 |
5.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初中英语课堂游戏调查问卷 |
附录二 初中英语课堂游戏访谈提纲(教师卷) |
附录三 初中英语课堂游戏访谈提纲(学生卷) |
附录四 初中英语课堂游戏记录表 |
(10)《道德与法治》课多媒体教学素材应用研究 ——以郏县D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
1.研究目的 |
2.研究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1.国内文献综述 |
2.国外研究综述 |
(四)研究设计 |
1.研究假设 |
2.概念界定 |
3.研究思路 |
4.方法设计 |
5.研究的适用范围和局限 |
第一章 《道德与法治》课多媒体教学素材的理论概述及应用价值 |
(一)《道德与法治》课多媒体教学素材应用概念阐释 |
1.多媒体教学素材 |
2.《道德与法治》课多媒体教学素材应用 |
(二)《道德与法治》课多媒体教学素材应用的理论基础 |
1.皮亚杰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 |
2.戴尔——教学中的视听方法 |
3.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
(三)《道德与法治》课多媒体教学素材的应用价值 |
1.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
2.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
3.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
第二章 《道德与法治》课多媒体教学素材应用问题调查与研究 |
(一)调查说明 |
1.调查问题 |
2.调查方法说明 |
(二)《道德与法治》课多媒体教学素材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
1.多媒体教学素材的选用脱离《道德与法治》课培养目标 |
2.未能有效加工多媒体教学素材营造情境化教学环境 |
3.多媒体教学素材的应用方式未能体现因材施教 |
第三章 《道德与法治》课多媒体教学素材应用问题存在的原因分析 |
(一)教师教育教学理念落后 |
(二)教师缺乏多媒体教学素材选择的标准 |
(三)教师整合多媒体教学素材的水平有限 |
(四)教师多媒体教学素材应用方式缺乏精准性 |
第四章 《道德与法治》课多媒体教学素材的应用建议 |
(一)转变教师教学理念 |
(二)制定多媒体教学素材选择标准 |
(三)提升教师整合多媒体教学素材的能力 |
1.加强培训和研讨,提升教师整合多媒体教学素材的水平 |
2.教师多媒体教学素材应用技能的自我反思与提高 |
(四)构建精准化多媒体教学素材课堂应用方式 |
1.巧用多媒体教学素材奠定课程知识基础 |
2.运用多媒体教学素材识记课程知识 |
3.深挖多媒体教学素材理解课程知识 |
4.延伸多媒体教学素材运用课程知识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多媒体教育软件的开发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山东省县域文化产业A力资源开发研究 ——基于开发水平和影响因素的研究[D]. 戚学儒. 山东大学, 2021
- [2]基于Video Scribe软件的高中生物学微课设计与优化[D]. 杨金月. 山东师范大学, 2021
- [3]多媒体网络化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究[J]. 杜娟.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 2021(06)
- [4]视频资源辅助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的应用研究[D]. 陈玉婷.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5]微视频在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左佩川.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6]技术融入教育历程、机制及其哲学意涵研究[D]. 周紫艳.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7]培养初中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微视频设计与开发研究[D]. 李新辉.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2)
- [8]基于教育信息化的农村初中教学管理问题研究[D]. 余玉成.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1)
- [9]多媒体和非多媒体教学游戏对课堂英语学习影响的对比研究 ——以武汉市某初中为例[D]. 聂淼鑫.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2)
- [10]《道德与法治》课多媒体教学素材应用研究 ——以郏县D中学为例[D]. 杨文涵. 河南科技学院, 20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