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内部数据索引》

《农机内部数据索引》

一、《农业机具内部资料索引》(论文文献综述)

吴稌年,顾烨青[1](2016)在《新中国图书馆事业:调整、巩固、充实、提高阶段(1960~1966年5月)(二)》文中提出这一阶段的图书馆事业,是在"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总方针下开展的。进入1960年代后,图书馆界投入到了学习毛泽东着作的热潮中,同时为读者学习毛泽东着作提供良好的服务。继续大力开展为农村图书馆服务,通过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的"双革"运动,进一步提高了馆员在工作中的主观能动性。大力深入开展各项图书馆业务活动,提高了服务质量,进一步树立了"一切为了读者"的思想。通过基本功的讨论和竞赛,进一步提高了业务学习的自觉性,同时较大程度地提高了业务技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大力培养在职干部,大力开展理论研究活动,提升理论研究的层面。在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进程中,步入了文化大革命运动阶段。

周晶[2](2005)在《20世纪前半叶西藏社会生活状态研究(1900-1959)》文中研究表明20世纪前半叶,是西藏历史上经历的最激烈的社会变革时期。西藏社会在和平解放之后,特别是民主改革之后,原有的社会生活形态,从物质到精神,已经彻底改变。描述和记录在这场颠覆性的社会变革之前,西藏社会各阶层的社会生活状态,其意义不仅在于记录和保存西藏社会在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生活的典型特征和社会生活风貌,还在于探究这些典型特征对变革前后的社会所产生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按照社会学分层原则,作者将西藏各社会群体按照各自典型的生产或生活方式、社会地位、以及该群体对整个社会的影响程度,以农民、牧民、市民、贵族、僧侣和部落民进行了分层。为了突出社会各阶层典型社会生活中特有或独有的生活状态或生活方式,全方位展现西藏社会的生活全貌,本文在把物质生产方式作为研究背景处理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以下问题:(1)以人身依附制度为特征的农民群体的生产方式和与之相适应的“差巴”家庭共妻婚姻;(2)以半迁徙、半定居为特点的牧民群体的生存方式和由此产生的核心家庭形式;(3)城市手工业者的生存境遇和社会地位;(4)世俗贵族的社会影响力,以及为维持世俗权力的延续而派生出的“玛巴”婚姻制度。(5)僧侣在浓重的宗教氛围中所享受的世俗化生活。(6)少数民族群体区别于西藏社会主流文化的氏族公社制度和原生态文化。 为达到立体或定量描述西藏社会生活的目的,笔者更多地运用了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作为基础,以社会调查数据为主要资料来源,辅以民族志和其它平面材料,搭建一个立体的、多维的社会生活系统。笔者认为,20世纪上半叶,处于腐朽没落的封建农奴制社会的西藏各阶层,基本在17世纪以来逐步固定的社会结构中生活,社会结构相对稳定,社会阶层流动性不大,社会形态呆滞,缺乏社会进步和革新动力。西方物质文明的影响只限于贵族及上层人士的日常生活,并未触及广大农民及牧民阶层的固有社会生活系统。

陈蕊[3](2012)在《嘉陵江上游历史经济地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经济地理的历史发展与空间变迁是区域历史地理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一定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及其地理格局演变深刻地影响着区域政治、文化、风俗习惯等。近年来,区域历史地理研究与现实的关系得到社会的重视。嘉陵江流域具有十分丰富的历史地理资源及其研究价值。目前,为数不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历史时期的交通及流域中下游以洪水灾害为主的自然灾害研究方面。就嘉陵江全流域来说,则始终缺少综合的历史地理系统研究。本文从区域历史地理的角度着眼,以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为线索,对历史时期嘉陵江上游地区的经济发展演变规律进行了较全面的探讨和阐述,同时分析了经济因素和地理现象的分布以及演变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特征,论述了形成这些特征的原因以及给流域带来的影响。全文分引言、正文两部分:在引言中,笔者简略叙述选题的理论依据与现实意义,简单回顾学术史,准确的界定研究范围、相关概念和研究内容。正文部分从经济地理基础、经济发展演变过程、经济生态效应三个层面上阐述了如下几个问题:一、笔者对嘉陵江上游经济地理生态环境作了一个较全面的概述,主要分析了该区的地形地貌、土壤气候等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自然地理因素和文化传统、政治民族等人文因素。从人文地理因素来讲,嘉陵江流域地处我国羌藏文化、巴蜀文化、秦陇文化与荆楚文化的交汇地带,在唐代就是“地理兼南北,语音杂秦蜀”,为五方杂处之地。明清时期嘉陵江上游以优越的地理环境和资源空间吸收了大规模的外来移民,嘉陵江流域人口、经济格局皆发生重大改变,这使得嘉陵江流域历史经济地理的变迁具有诸多特殊性与复杂性和研究的挑战性。总的来说,嘉陵江上游主要因灾害频发的农业生态条件、行政边缘地带的地缘条件限制、制约了历史时期该区域经济的发展。二、嘉陵江流域在中国军事史上也具有重要地位。楚汉战争期间萧何坐镇汉中支援刘邦反击三秦,三国蜀魏角逐,唐代控制山南、剑南三道,南宋时期的抗金、抗蒙战争,清王朝平定吴三桂战争,嘉陵江都曾多次作为用兵和漕运的通道,政治、军事开发是嘉陵江上游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因,这一部分从秦汉开土列郡的政治性开拓、三国时期的军事屯田、南北朝中间地带的规模性发展、隋唐军马驿马与林牧业的繁荣、宋元明清时期的军事开发以及明清农耕区的扩大与高产旱作农业的引进、嘉陵江上游地区农业经济开发及其他经济现象的变化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重点对宋元明清以来嘉陵江上游地区生产发展及其布局,从人口和资源的有效利用程度梳理此时生产发展与产业结构以及变化趋势。其次从交通工商贸易、市镇经济两个大方面对明清时期嘉陵江上游地区经济开发的过程和分布特点进行重点研究:即以农业经济基准点,从农业生产条件、农业生产水平、农业生产结构、农业生产区域等方面对明清时期嘉陵江上游地区的农业生产与布局加以研究,再进一步对种植区的分布与变迁、主要农作物的种植及其分布、林牧业的发展及其在农业中的地位,综合农业开发特点等方面对农业做历史地理的时间和空间的研究。最后通过交通工商贸易等动态过程将其串联成一个面,在此基础上从嘉陵江水运和商品集市的发展来探讨市场网络的形成和小城镇的发展。得出军事战略地位影响下地域经济开发不稳定,生态环境问题严峻,以及历史交通不畅阻碍经济发展的结论。古往今来,嘉陵江上游“一雨成灾”。最后笔者基于灾害视角对嘉陵江上游生态环境予以评价。该区域霜雹、洪涝灾害频发,据地方志记载,明清时期嘉陵江上游白龙江流域、嘉陵江略阳、宁强段,多次发生洪水淹城事件,造成惨重的生命财产损失。我们知道嘉陵江一直以来都是长江流域泥沙含量最大、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河流。因而嘉陵江上游生态环境的演变及其原因这一问题应该引起学术界的高度关注。探索历史流域人地关系演变之规律,尽可能的为保证流域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稳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指导,势在必行。

王秋香[4](1988)在《畜牧兽医文献检索工具简介》文中研究说明 本文就国内外查找畜牧兽医文献的专业性及综合性检索期刊简介如下,以期对畜牧兽医工作者进行文献检索有所帮助。 (一)国外出版的有关检索刊物。 1.Animal Breeding Abstracts(家畜育种文摘,简称A.B.A):该刊1933年创刊,英联邦农业局(Common wealth Agricultural Bureaux,

马俊亚[5](2006)在《工业化与土布业:江苏近代农家经济结构的地区性演变》文中研究表明19世纪末期现代工业兴起后,对江苏不同地区的农家经济产生了极不相同的影响。松、太地区率先进入工业主业化时代,农家手织业与农业均呈萎缩状态,并转向以自给性为主的生产;通、海地区过渡到织布主业化、农业副业化时代,家庭手织业与商品市场获得了共同发展;徐、淮、海地区的农家经济中则较普遍出现织布副业,形成了较完整的自给型经济。江苏农家经济的区域性转型,体现了工业与农业的和谐发展及地区性资源的优化配置。这种发展模式对传统的自然经济解构理论及西方学者的农家经济理论与区域发展模式构成挑战。

詹志华[6](2009)在《中国科学史学史研究》文中认为中国科学史学史以科学史学为研究对象,其主要任务是探寻中国科学史学的发生、发展及其演变的规律,揭示它的未来发展方向。其涉及的范围和内容甚广,包括中国科学史学自身的发生、发展的历史,也包括它与其他学科及社会的关系等。中国科学史学史研究不仅可以促进科学史学科以及与之相关学科的发展,而且可以唤醒人们对科学史学事业的关注、促进科学与人文的沟通和融合,甚至还有利于科学的创新。中国科学史学史研究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即史学性与对应性相统一的原则、连续性与间断性相统一的原则、整体性与层次性相统一的原则、历史的与逻辑的相统一的原则。在方法上,中国科学史学史研究既要运用到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如历史的方法和逻辑的方法、归纳法和演绎法、分析法和综合法、历史比较法等,还要运用到许多其他的方法,如统计方法、计量方法、移植法、历时分析与移时分析方法,以及具体研究上的分期、分类及其分层研究的方法,等等。中国科学史学,既包括中国大陆地区的科学史学,亦包括中国其他地区的科学史学。论文从史学的角度,对中国大陆地区科学史学的萌芽、开创、初步发展、调整与繁荣以及深入发展等不同的时期的发展状况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述。论文还从机构、团体、会议、刊物、论着等几个方面对中国大陆科学史学的发展进行较为系统的梳理和总结。其中在对会议和论着的梳理,又分为综合史、数学史、物理学史、化学史、天文学史、地理学史、生物学史、医学史、农学史、技术史等方面予以分类研究。在此基础上,论文对中国大陆地区科学史学事业的各个领域存在的发展难题进行深入的剖析,并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台湾地区的科学史学经历了开创、低谷、转机、兴起与繁荣发展等阶段。论文对这几个阶段台湾地区科学史学发展的状况进行了较为深入的阐述,并对台湾地区科学史学的机构、团体、刊物、论着亦进行较为详细梳理与介绍。中国科学史学史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论文详细地论述了中国科学史学史与包括中国科学史、中国史学史在内的历史学科,中国哲学与科学哲学,以及科学社会学等学科的关系,突出其研究的学术价值。论文还阐述了科学史学与科学创新的关系,主要论述了科学史学与科学发现、科技发明之间的关系,突出了其研究的社会影响。最后,论文把中国科学史学的发展置身于世界背景下,进行重新审视。在对国外科史学发展历程与国外中国科学史学状况进行必要梳理的前提下,探讨它们对中国科学史学发展的价值和意义,并讨论了“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科学史学的发展问题。

张霁[7](2013)在《中国商业银行网络银行业务创新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信息技术的巨大飞跃给金融业带来了重大影响,网络银行是信息技术和金融业发展结合的高级产物。网络银行已不仅作为银行对外服务的平台,同时不少商业银行在网络银行的洪流推动下进行流程再造,将运营管理与网络银行本身融合到一起,从而产生更高的效率及更大的效益。我国网络银行的发展是从商业银行的业务迁移开始的,发展至今,网络银行业务已从过去的蓝海变为竞争激烈的红海,市场竞争也愈演愈烈,在为客户降低使用成本的同时,商业银行网络银行业务的运营成本越来越高。与此同时第三方支付行业的兴起也更加剧了网络银行市场的竞争。本文将对我国国内商业银行网络银行业务的现状和困境进行多角度的分析,并结合金融创新理论以及当前新兴的长尾经济理论研究网络银行的创新策略。由金融创新理论观点为依据,讨论网络银行发展的原因、目的和目标。将创新扩散理论(IDT)和技术接受模型(TAM)结合,研究网络银行创新的方式和途径以及创新扩散的影响因素,从客户角度出发讨论如何使网络银行更易于用户所接受。探讨新网络经济时代背景下长尾理论、免费商业等代表性理论为网络银行发展带来的思路和影响。最后,结合国内实际市场环境分析讨论,分别从竞争优势的保持、多渠道合作、技术创新、风险管理和政策创新几个方面提出了国内商业银行网络银行业务在面临巨大困难情况下的创新策略建议。

刘竟[8](2008)在《面向概念检索的农史信息门户的设计与构建》文中认为近几年,农史领域又出现了一种新型的研究资料,即农史网络信息资源,诸如数字化的农业古籍、农史论文题录库和全文库、农史研究网页/网站、数字博物馆中的图像视频文件等。网络中,多种类型的农史电子信息资源迅速激增,逐渐受到农史科研人员、教师、学生及爱好者的重视。为了解决农史网络信息资源散乱、无序的问题,本文拟采用图书馆学、情报学信息组织的理论和方法,对农史学科信息门户的设计和构建进行研究。农史学科信息门户的工作流程,包括资源采集、资源加工和提供服务三个部分。因此,本文沿着这一流程,对农史学科信息门户的设计和构建进行了研究和论述。首先,对国内外学科信息门户的研究及建设现状进行了介绍,对比分析了国内外着名学科信息门户的差距,并对我国学科信息门户的改进提出了建议,为农史学科信息门户的完善和构建提供了借鉴;其后,对农史学科信息门户的资源采集、资源加工过程中的资源描述和组织机制分别进行了研究;同时,为了克服普通搜索引擎基于关键词字面检索准确率低的问题,实现农史网页的概念检索,对农史门户网页智能搜索引擎的设计和构建进行了研究和论述;最后,对农史学科信息门户的用户服务进行了研究,并介绍了农史学科信息门户实验网站的实现情况。本文对农史学科信息门户设计和构建的研究,综合运用了文献调研法、个案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及系统构建法等多种研究方法。本项研究的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国内外学科信息门户的对比分析。为了使将要构建的农史学科信息门户更加完善,本文对SOSIG、BUBL LINK、LII、CSDL学科信息门户体系、CALIS重点学科网络资源导航库等10个国内外着名学科信息门户的元数据框架、分类法和叙词表的使用、浏览和检索功能、增值服务等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我国学科信息门户仍存在着一些不足:所建成的学科信息门户数量少,社会科学、人文科学领域还是空白;没有利用规范的主题词表对资源进行组织,无法实现概念检索;用户服务方式单一等。本文建议我国学科信息门户:通过多种途径开展学科信息门户建设,扩大学科信息门户的规模和数量;采用规范的主题词表对资源进行标引,并在门户中提供词表导航或主题词转换接口,以实现概念检索;提供更加全面、完善的用户服务,增加具有特色的个性化服务。(2)农史网络资源的选择和收集研究。根据农史学科研究范围和农史网络资源的特点,研究和制订了农史门户网络资源的选择政策、评价标准,总结和探讨了在因特网中收集和发现农史资源的方法和策略。(3)农史叙词表的构建及其在农史门户中的使用方法研究。本文尝试采用整合现有词表、计算机自动构建、人工辅助等多途径相结合的方法构建可用于农史门户资源描述和组织的农史叙词表。其中计算机自动构建方法,综合利用了模式匹配、字面相似度和语词同现计算相关度等方法。通过多种方法构建得到一个覆盖农史领域的、可揭示概念之间等同、等级和相关关系的农史叙词表,包括农史词条6581个,其中,叙词3507个,非叙词3074个。同时,在农史门户网站中设计和构建了农史词表引擎,为农史门户资源标引人员和用户提供概念检索工具。(4)农史学科信息门户元数据框架设计。按照标准、开放和可扩展的原则,根据农史学科信息门户的用户需求和门户管理需要,以DC元数据集为基础,制订出了一套适用于农史学科信息门户的、能有效帮助描述、识别、评估及管理农史网络资源的元数据体系。包括描述型元数据和管理型元数据。其中描述型元数据,结合用户需求,对DC元数据进行了一定的扩展,增加了“推荐级别”、“资源评论”及“资源被点击次数”三个元素;管理型元数据是按照农史门户管理的需要自行设计的,包括记录编目者、记录编目日期和记录更新日期。(5)农史门户网页智能搜索引擎的构建。农史门户网页智能搜索引擎包括农史网页采集、网页智能加工、检索及用户接口四个模块。其中,农史网页的采集,采取了利用WebZIP网页离线浏览软件,对农史门户中经过严格筛选的高质量农史网站中的网页进行下载,作为农史门户网页智能搜索引擎的资源范围;农史网页智能加工包括网页自动标引与自动分类,对于农史网页自动分类,采用的是基于农史类别词知识库的自动分类方法。同时,在对农史门户网页智能搜索引擎设计和研究的基础上,初步构建了农史门户网页智能搜索引擎和农史网页自动标引与自动分类实验系统,实现了农史网页的概念检索。(6)农史门户用户服务的设计和构建。根据农史科研人员、教师、学生及爱好者的信息需求,利用WEB2.0的思想和相关技术,对农史学科信息门户的服务功能进行了设计。并利用ASP动态网站开发技术,初步构建了农史学科信息门户实验网站,为农史用户提供农史资源分类目录浏览、资源类型浏览、检索、个性化定制、学科论坛、用户推荐、用户反馈、资源评论、资源更新、学科最新动态、农史词表引擎等细致、完善的服务。本文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本项研究将农史领域的文献整理研究从传统文献拓展和延伸到网络环境下农史信息资源的整理和组织中。针对目前农史网络资源分布散乱的现状,本文对农史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进行了研究。通过对网络中有学术价值的、高质量农史资源进行收集、整理、加工和组织,为农史用户提供一个获取和交流学术资源的新平台,提高农史网络资源的有序性和用户对农史网络资源的利用效率,推动农史研究的发展。(2)在国内首次设计和构建了农史门户。本文从农史学科教师、学生、研究人员及爱好者的信息需求出发,结合农史学科的研究内容、研究热点、发展趋势,制订和设计了规范、合理的农史门户资源选择和评价标准、资源发现策略、元数据框架以及知识组织系统,将传统情报检索语言应用于农史门户资源组织,利用WEB2.0的思想和相关技术,设计和构建了农史门户实验网站,为用户提供多种形式的农史网络资源服务和资源发现工具。(3)为了克服普通搜索引擎基于关键词字面检索准确率低的问题,实现农史网页的概念检索,本文将学科信息门户与搜索引擎结合,充分利用农史门户收集到的高质量网站和网页自动标引与自动分类技术,设计和初步开发了基于农史门户的网页智能搜索引擎。农史学科信息门户的构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仅是对农史学科信息门户构建的基本问题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尚有一些不足,同时,对于农史学科信息门户的个性化服务和可持续发展等问题,仍需今后深入研究。

刘如泉[9](2001)在《农业无形资产法律保护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农业无形资产是无形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临近,农业无形资产逐渐成为农业持续、快速、高效发展的主要经济资源。然而,在我国,农业无形资产保护意识淡薄,保护措施不力,致使农业无形资产流失严重。如何保护农业无形资产是当前亟待需研究的问题。 本文从农业无形资产的基本问题入手,采用比较分析研究法、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法以及理论分析与实际结合的方法,首先阐释了农业无形资产、无形资产和知识产权的本质特征,揭示三者之间固有的内在联系,接着诠释了农业无形资产法律保护的理论依据和社会法律基础,然后详细研究国外知识产权立法现状,确定农业无形资产法律保护可借鉴的法律条款,同时分析了我国农业无形资产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深层原因,在此基础上架构农业企事业单位管理无形资产的机构与制度,最后,针对不同类型的农业无形资产的特殊性,运用知识产权法律制度提出农业无形资产法律保护的对策与策略。

付从稳[10](2013)在《白裤瑶粮食储藏与加工方式变迁 ——以广西南丹县里湖瑶族乡怀里村蛮降屯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怀里村蛮降屯是南丹县里湖瑶族乡生态博物馆三个生态保护区之一,至今还保存着古朴的民风民情、原生态的农业耕作传统,白裤瑶铜鼓文化、纺织文化、歌圩文化、农耕文化在这里都有很好的体现。笔者试综合运用民族学方法对当地白裤瑶的粮食储藏与加工方式变迁进行探究,梳理其在不同阶段的体现形式,从侧面揭示各民族间生产力发展过程的相互联系,探索当地乡民在粮食储藏与加工中运用先进科技的能力,并为其他民族地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借鉴。尤其对其独具特色的粮食储藏载体-粮仓进行深描,探析粮仓在其生产生活中的深层内含,为少数民族农耕经济研究提供详实的个案辅助资料,为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制定决策提供理论依据。传统的农耕经济在受到科技进步、外来文化及乡民思想观念的影响下,经过文化的分化与整合,最终引起了原生态农耕文化的变革,转化为生产力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科技、经济、文化始终是相辅相成的,怀里村蛮降屯的粮食储藏与加工方式在科技的带动下、民族经济繁荣的引导下、文化接触与传播的辐射中,呈现出种种新的形式,展现出了更加广泛的发展前景,势必在农耕文化的变迁过程中主导当地的农业发展,促进其原原本本的农耕经济向前迈进。同时,科技影响经济,经济联通文化,相信在不久的未来,当地可持续的生态环保农业之路会走得更好,乡民生活会更殷实,最终实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协调发展,现代化的农耕文化会彰显魅力。

二、《农业机具内部资料索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农业机具内部资料索引》(论文提纲范文)

(1)新中国图书馆事业:调整、巩固、充实、提高阶段(1960~1966年5月)(二)(论文提纲范文)

3 为农村图书馆服务
    3.1 图书馆界大力开展为农村图书馆服务
    3.2 农村图书馆活动
    3.3 开展讲座、书目索引工作
4 图书馆界的“双革运动”
    4.1 图书馆界对“双革运动”的认识
    4.2 图书馆界形成“双革运动”高潮
    4.3“双革”成果展示
    4.4 期刊的推进作用

(2)20世纪前半叶西藏社会生活状态研究(1900-1959)(论文提纲范文)

绪论
第一章 凝滞的时间——西藏农业庄园(谿卡)中农民的社会生活状态
    第一节 谿卡里的生存方式
        一、“谿卡”农民的分层
        二、谿卡农民的劳作
        三、谿卡农民的经济负担
    第二节 谿卡里的生活节奏
        一、凸显封闭与等级观念的谿卡建筑格局
        二、趋同而朴素的谿卡生活
        三、凝重而欢愉的谿卡礼俗
    第三节 谿卡里的家庭
        一、谿卡中的婚姻形式
        二、黔卡中的婚俗
        三、谿卡里的家庭
第二章 迁徙的脚步——西藏游牧部落牧民的社会生活状态
    第一节 部落里的生存方式
        一、部落牧民的分层
        二、部落牧民的劳作
    第二节 牧场上的生活节奏
        一、代表自由天性的帐房
        二、张显财富的华丽服饰
        三、单调的饮食结构
        四、古朴的草原礼俗
    第三节 部落的婚姻与家庭
        一、“骨系”制度与亲属确认
        二、一夫一妻为主的部落婚姻
        三、古朴的部落婚恋习俗
第三章 喧闹的街市——西藏城市平民社会生活状态
    第一节 初级的城市面貌
        一、拉萨概况
        二、日渐西化的社会生活风尚
    第二节 商人的营生
        一、喧闹的市肆
        二、精明的商家
    第三节 处境尴尬的手艺人
        一、散落在城市角落里的手艺人
        二、具有代表性的手工业者
    第四节 游离于社会边缘的游民
        一、飞鸟般自由的乞丐
        二、奔波于生存路途上的藏戏艺人
        三、身份暖昧的城市娱乐业者
    第五节 功利的宗教与世俗庆典
        一、喜好娱乐的民族
        二、俗人的赎罪日
第四章 飘逝的记忆——西藏世俗贵族社会生活状态
    第一节 作为社会栋梁的世俗贵族
        一、世俗贵族承担的社会责任
        二、世俗贵族享有的特权
        三、贵族的沉浮与社会贡献
    第二节 代表另类生活方式的贵族
        一、区别于平民的“高贵”气质
        二、曾经的繁荣与陈腐的奢华
        三、西风渐入贵族家
        四、奢华的虔诚
    第三节 被异化的贵族婚姻与家庭
        一、维护家族名号的婚姻类型——“玛巴”
        二、维持家族财力的婚姻类型——“共妻”
        三、隐藏危机的贵族家庭生活
第五章 法螺声萦绕的殿堂——西藏僧侣的世俗化社会生活状态
    第一节 把持世俗权利的僧侣
        一、选择宗教生涯的世俗理由
        二、宗教群体的世俗影响力
        三、神圣法王的世俗权力
    第二节 追求世俗利益的僧侣
        一、僧侣追逐世俗利益的手段
        二、享受世俗生活的方式
    第三节 享有世俗文化的僧侣
        一、寺院里的诵咏
        二、法号声中的娱乐
    第四节 投身宗教的妇女
        一、藏传佛教出家尼僧的社会构成
        二、尼僧宗教生活模式
        三、尼僧的日常生活状态
        四、尼僧的感情生活
第六章 雪山阴影下的聚落——西藏南部边疆少数民族部落的社会生活状态
    第一节 地域丰饶的“鬼地方”——门巴人社会生活状态
        一、扼守商道的东南边疆门户
        二、原始而淳朴的门巴生活
        三、远古婚俗的遗存
        四、远古的信仰遗迹
    第二节 白马岗的猎手——珞巴族社会生活状态
        一、神秘的白马岗
        二、原始的氏族部落生活
        三、氏族的古老信仰
        四、以血缘为纽带的古老家庭
    第三节 雪山下的未定民族——僜人和夏尔巴人的社会生活状态
        一、沿民族走廊迁徙而来的外乡人
        二、攀登雪山的东方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3)嘉陵江上游历史经济地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
    二、相关概念界定
    三、研究现状
    四、研究内容
第一章 嘉陵江上游的生态基础
    第一节 嘉陵江上游的自然环境
        一、气候条件
        二、地质地貌
        三、河流水系
        四、土壤植被
    第二节 嘉陵江上游的人文环境
        一、文化传统因素
        二、政治民族因素
    第三节 嘉陵江上游政区沿革与地缘概述
        一、嘉陵江上游政区沿革
        二、嘉陵江上游地缘
    第四节 嘉陵江上游史前原始农业
        一、史前原始农业发展源流
        二、西汉水流域新石器时代遗址地理考察
第二章 历史时期嘉陵江上游农业经济
    第一节 嘉陵江上游人口分布与变迁
        一、人口分布
        二、人口迁移
    第二节 嘉陵江上游物产地域分布情况
        一、生物资源荟萃
        二、矿产资源富集
    第三节 明清以前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一、开土列郡与地方经济开发
        二、地方政权时期经济的持续发展
        三、西北战区屯田经济
    第四节 明清时期农业经济的全面开发
        一、人口增长与地区开发
        二、水利兴修与灌溉农业的大发展
        三、山地作物的引进与山地农业经济开发
        四、工矿产业的勃兴
        五、经济地理分区
第三章 历史时期嘉陵江上游商业贸易与市集研究
    第一节 嘉陵江上游交通的历史考察
        一、嘉陵江水路
        二、栈道
        三、驮道
        四、桥梁与津渡
    第二节 嘉陵江上游贸易活动
        一、朝贡贸易
        二、茶马贸易
    第三节 嘉陵江上游市镇经济
        一、嘉陵江上游集市的兴起
        二、明清时期集市贸易及地域分布
        三、清末民初中心集镇的发展
余论
    一、嘉陵江上游经济兴衰历史启示
    二、基于灾害视角的区域生态评价
参考文献
    附录一:嘉陵江上游灾害年表(34—1936)
    附录二:嘉陵江上游方志资料存佚表
后记
发表论文及参加课题一览表

(5)工业化与土布业:江苏近代农家经济结构的地区性演变(论文提纲范文)

结语

(6)中国科学史学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科学史学史及其研究概况
    二、中国科学史学史的研究对象
    三、中国科学史学史研究的价值
    四、中国科学史学史研究的方法
    五、本文的思路与创新之处
第一章 中国大陆地区科学史学史概述
    第一节 大陆地区科学史学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 大陆地区科学史学机构和团体选介
    第三节 大陆地区科学史学会议、刊物选介
    第四节 大陆地区科学史学论着选介
    第五节 大陆地区科学史学之展望
第二章 中国台湾地区科学史学的发展历程
    第一节 台湾地区科学史学的开创及早期研究
    第二节 台湾地区科学史学的低谷、转机与兴起
    第三节 台湾地区科学史学的建制与繁荣
第三章 中国科学史学史与相关学科
    第一节 中国科学史学史与历史学科
    第二节 中国科学史学史与传统哲学
    第三节 中国科学史学史与科学哲学
    第四节 中国科学史学史与科学社会学
第四章 科学史学与科学创新
    第一节 科学史学的创新意蕴
    第二节 科学史学与科学发现
    第三节 科学史学与科技发明
第五章 境外科学史学发展概况
    第一节 国外科学史学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 境外科学史学的组织与会议
    第三节 国外科学史学的文献与刊物
第六章 走向世界的中国科学史学
    第一节 境外的中国科学史学
    第二节 国外科学史学之借鉴意义
    第三节 中外科学史学交流之途径
    第四节 "全球化"与中国科学史学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7)中国商业银行网络银行业务创新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目录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及框架
2 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
    2.1 金融创新相关理论
        2.1.1 金融创新理论
        2.1.2 金融创新的扩散理论
        2.1.3 技术接受模型
    2.2 新互联网时代经济理论
        2.2.1 长尾理论
        2.2.2 免费商业理论
3 商业银行网络银行业务发展现状分析
    3.1 商业银行网络银行业务概念及特征
        3.1.1 网络银行的概念
        3.1.2 网络银行的特征
        3.1.3 网络银行业务范畴
    3.2 西方网络银行发展情况分析
        3.2.1 西方网络银行发展现状
        3.2.2 西方网络银行经营模式
        3.2.3 西方网络银行的发展策略
    3.3 商业银行网络银行业务创新基础
        3.3.1 技术基础
        3.3.2 经济基础
        3.3.3 法律制度基础
    3.4 商业银行网络银行业务发展现状
        3.4.1 网络银行业务在原有商业银行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3.4.2 网络银行业务量快速增长
        3.4.3 网络银行业务品种日益丰富
        3.4.4 国内各大商业银行网络银行业务现状
        3.4.5 商业银行网络银行业务盈利机制分析
4 商业银行网络银行业务发展制约因素分析
    4.1 主要竞争因素
        4.1.1 同业竞争压力巨大,价格竞争愈演愈烈
        4.1.2 第三方支付异军突起,冲击传统支付业务和信贷业务
    4.2 主要风险因素
    4.3 主要制度因素
5 商业银行网络银行业务创新理论分析
    5.1 坚持创新发展根本方向
        5.1.1 政府部门宏观政策创新
        5.1.2 优先利用新技术创新
        5.1.3 网络银行专属产品创新
        5.1.4 利用新渠道进行营销创新
    5.2 以客户为中心创新,注重客户体验
        5.2.1 提高网络银行产品优势,改变客户使用态度
        5.2.2 重点关注客户感知因素,提供良好的客户感知体验
        5.2.3 针对不同客户采取不同策略,满足个性化需求
        5.2.4 重视客户购买体验
    5.3 转变思维,利用商业互补的运营模式创新
        5.3.1 转变思维,开拓新的蓝海领域
        5.3.2 创新运营模式的尝试
6 国内商业银行网络银行业务创新策略建议
    6.1 提高网络银行地位,进一步保持固有优势
        6.1.1 进一步提高商业银行网络银行业务基础地位,革新银行技术架构体系
        6.1.2 保持成本领先,提高竞争优势
    6.2 加强渠道营销,开展多方合作
        6.2.1 积极做好市场营销,以创新赢得市场
        6.2.2 拓宽与第三方支付合作,创新业务发展
    6.3 提高对新技术敏感性应用于网络银行业务创新
        6.3.1 提高内部竞争机制,促进更多新技术新产品在网络银行业务上的应用
        6.3.2 利用新技术优化银行服务
        6.3.3 云技术在网络银行业务上的创新应用
        6.3.4 物联网与网络银行的结合
        6.3.5 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在网络银行的应用
        6.3.6 生物识别技术与安全认证
    6.4 在创新中需要注重风险管理
        6.4.1 从银行角度研究风险防范对策
        6.4.2 从金融监管角度阐述风险防范对策
        6.4.3 利用新技术提高安全保证
    6.5 在我国金融市场环境中需要完善的相关政策措施
结论
后记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8)面向概念检索的农史信息门户的设计与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的依据及意义
    1.2 研究方法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结构及创新之处
    参考文献
2 学科信息门户研究综述
    2.1 国内外学科信息门户研究及建设现状
    2.2 国内外着名学科信息门户的对比分析
    2.3 学科信息门户的展望
    参考文献
3 农史门户的资源采集研究
    3.1 农史门户用户分析
    3.2 农史门户资源选择及评价标准
        3.2.1 农史门户资源选择标准
        3.2.2 农史门户资源评价标准
    3.3 农史门户资源发现策略
        3.3.1 利用搜索引擎查找
        3.3.2 浏览农史专业网站和机构网站
        3.3.3 查看学科主题指南
        3.3.4 专业学科论坛的交流
        3.3.5 其他辅助方式
    3.4 农史门户资源收集分析
    3.5 小结
    参考文献
4 农史门户的资源加工——资源描述和组织机制研究
    4.1 农史门户元数据体系
        4.1.1 门户中元数据的使用情况调查
        4.1.2 农史门户元数据框架设计
        4.1.3 农史门户元数据着录规则
    4.2 农史门户知识组织系统设计
        4.2.1 知识组织系统与学科信息门户
        4.2.2 农史门户的分类体系
        4.2.3 农史叙词表的构建与使用
    4.3 小结
    参考文献
5 农史网页概念检索研究
    5.1 农史网页概念检索分析
        5.1.1 农史网页概念检索的必要性
        5.1.2 农史网页概念检索的实现方法
    5.2 农史门户网页智能搜索引擎的设计
    5.3 农史网页采集
    5.4 农史网页的自动标引与自动分类
        5.4.1 标引源选择
        5.4.2 农史网页的自动标引
        5.4.3 农史网页的自动分类
        5.4.4 农史网页自动标引与自动分类系统
    5.5 农史网页检索
    5.6 农史用户接口
    5.7 小结
    参考文献
6 农史门户的用户服务研究与农史门户的实现
    6.1 基于WEB2.0的农史门户用户服务设计
        6.1.1 总体设计
        6.1.2 农史门户资源浏览模块
        6.1.3 农史门户资源检索模块
        6.1.4 农史门户个性化服务模块
        6.1.5 农史门户增值服务模块
    6.2 农史门户的实现
        6.2.1 农史门户系统开发背景
        6.2.2 农史门户的数据库结构
        6.2.3 农史门户的使用
    6.3 小结
    参考文献
7 结束语
附录1 农业历史重要网络资源列表
附录2 农业历史叙词表(示例)
附录3 农业历史类别词知识库(示例)
索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9)农业无形资产法律保护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 前言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研究内容
    (三) 研究目的
    (四) 研究方法
    (五) 文章结构
二、 农业无形资产研究的基础问题
    (一) 农业无形资产的观念、特征及类型
        1 、 无形资产的概念及其特征
        2 、 农业无形资产的界定
    (二) 农业无形资产与知识产权
        1 、 知识产权概述
        2 、 农业无形资产与农业知识产权
    (三) 农业无形资产法律保护与知识产权法
三、 农业无形资产法律保护的理论与社会法律基础
    (一) 理论根据
    (二) 社会基础
    (三) 法律依据
四、 农业无形资产法律保护现状
    (一) 农业无形资产保护的立法现状
        1 、 保护农业无形资产的国际立法
        2 、 西方主要国家农业无形资产保护的有关立法
        3 、 我国农业无形资产保护的立法现状
    (二) 我国农业无形资产保护现状
        1 、 农业无形资产流火现象蔚为普遍
        2 、 农业无形资产流火的原因分析
五、 农业无形资产法律保护的基础条件建设
    (一) 配备专职法律人员
    (二) 设置法律事务管理机构
    (三) 建立法律信息系统
    (四) 健全农业无形资产的保密制度
        1 、 设置商业秘密管理专门职位
        2 、 制订具体的保密规章
        3 、 确定商业秘密的范围
        4 、 雇员保密工作的管理
六、 农业无形资产法律保护的对策
    (一) 不同类别的农业无形资产法律保护的对策
        1 、 农业技术类无形资产法律保护
        2 、 植物新品种类无形资产的法律保护
        3 、 农业作品类无形资产的法律保护
        4 、 农业标记类无形资产的法律保护
        5 、 农业信息类无形资产的法律保护
    (二) 农业无形资产综合性法律保护的策略
        1 、 保护农业无形资产的法律保护的策略
        2 、 农业无形资产综合性法律选择的模式选择策略
        3 、 农业无形资产保护的阶段性策略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10)白裤瑶粮食储藏与加工方式变迁 ——以广西南丹县里湖瑶族乡怀里村蛮降屯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及学术回顾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三节 研究理论、方法及思路
第二章 田野点--怀里村蛮降屯
    第一节 建制沿革
    第二节 自然人文环境
    第三节 白裤瑶的族源
第三章 粮食储藏载体--粮仓
    第一节 粮仓的历史
    第二节 粮仓的结构和构造
    第三节 粮仓的功能
    第四节 与其他民族粮仓的比较
第四章 粮食加工方法
    第一节 稻谷成米加工
    第二节 玉米加工
    第三节 豆类加工
第五章 粮食储藏加工方式变迁
    第一节 储藏
    第二节 加工
第六章 变迁的分析与思考
    第一节 变迁的动因分析
    第二节 变迁的利弊分析
    第三节 变迁要趋利避害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四、《农业机具内部资料索引》(论文参考文献)

  • [1]新中国图书馆事业:调整、巩固、充实、提高阶段(1960~1966年5月)(二)[J]. 吴稌年,顾烨青. 高校图书馆工作, 2016(03)
  • [2]20世纪前半叶西藏社会生活状态研究(1900-1959)[D]. 周晶. 西北大学, 2005(03)
  • [3]嘉陵江上游历史经济地理研究[D]. 陈蕊. 西南大学, 2012(10)
  • [4]畜牧兽医文献检索工具简介[J]. 王秋香. 中国兽医科技, 1988(05)
  • [5]工业化与土布业:江苏近代农家经济结构的地区性演变[J]. 马俊亚. 历史研究, 2006(03)
  • [6]中国科学史学史研究[D]. 詹志华. 厦门大学, 2009(01)
  • [7]中国商业银行网络银行业务创新策略研究[D]. 张霁.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3(02)
  • [8]面向概念检索的农史信息门户的设计与构建[D]. 刘竟. 南京农业大学, 2008(08)
  • [9]农业无形资产法律保护研究[D]. 刘如泉. 华中农业大学, 2001(03)
  • [10]白裤瑶粮食储藏与加工方式变迁 ——以广西南丹县里湖瑶族乡怀里村蛮降屯为例[D]. 付从稳. 广西民族大学, 2013(S1)

标签:;  ;  ;  

《农机内部数据索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