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继续教育十大任务(论文文献综述)
韩晓荣,于游洋[1](2022)在《基于政策文本的继续教育及相关术语演变解析》文中认为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继续教育实践领域不断发展,研究范畴不断扩大,继续教育的概念也在不断深化和拓展。在党和国家发布的一系列政策文本中,继续教育已成为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学习型社会重大发展战略。从继续教育的概念出发,以政策文本为线索,追溯我国继续教育概念的演变,梳理其发展脉络,为探寻新时代继续教育的发展定位提供有益的思考。从实践内容上看,继续教育与成人教育既是我国教育实践上不同历史阶段教育体系构成的不同表述,也是二者随时代发展而不断吸纳和融合多种教育思潮后的产物。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和构建学习型社会等多种理论思潮的融入,赋予继续教育不断深化和拓展的动态发展特征。
穆卫军,关庆镐,毛燕梅[2](2022)在《近20年我国学历继续教育研究现状、热点与发展趋势——基于CNKI期刊论文的可视化分析》文中研究说明以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2001—2020年学历继续教育文献为数据源,借助文献计量方法和CiteSpace知识图谱分析软件对我国近20年来学历继续教育研究的总体特征、演进过程和前沿热点进行可视化分析,得到如下结论:近20年来学历继续教育的概念用词多元,直到2015年得以基本统一;学历继续教育研究的文章主要见于继续教育领域专业期刊和继续教育类学报;高被引论文集中在继续教育概念的辨析、广播电视大学和开放大学研究、学历继续教育对从业人员的影响研究;研究者之间、机构之间合作松散,但不同研究者都在尝试探索继续教育的发展新路径;研究热点集中在学历继续教育相关概念、办学生态、在职人员培训、发展对策方面。
舒惠好[3](2021)在《把握历史大机遇 谱写发展新篇章奋力 开创行业服务国家建设新局面》文中研究说明一、充分认识学习宣传国办发30号文件的重要意义全面准确理解国办发30号文件是全行业贯彻落实好国办发30号文件的重要前提。为此,加强国办发30号文件的学习宣传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必须充分认识、高度重视、抓实抓细。(一)学习宣传国办发30号文件是注册会计师行业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内在要求和重要政治任务。注册会计师行业作为财会监督体系中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
谢延龙[4](2021)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的探索进程——基于党代会政治报告教育论述的分析》文中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的探索,高度凝练于党代会政治报告教育论述部分,内容包括教育战略定位、教育方针、教育战略主题、教育类别层级发展、教育重点领域发展五个方面。教育战略定位经历了从经济、文化到民生的转变,以教育优先发展为基本发展战略;教育方针确立了"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的完整体系;教育战略主题以教育结构优化、公平而有质量、教育投入长效机制、高质量教育资源配置、深化教育改革、教育公平、教育现代化为主要发展内容;教育类别层级发展聚焦于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基础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高等教育,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以师德师风、高素质、尊师重教为基本遵循的教师队伍建设;教育重点领域发展以教学质量提升、区域教育均衡协调发展、特殊教育事业发展、全新学生资助制度为目标追求。
朱永新[5](2021)在《新教育实验二十年:回顾、总结与展望》文中指出21世纪以来,新教育实验坚持以执着坚守的理想主义、深入现场的田野意识、共同生活的合作态度和悲天悯人的公益情怀为价值准则,以教师成长为逻辑起点,以营造书香校园等"十大行动"和相关课程为路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标,进行了二十年的田野实践探索。新教育实验提出的教师专业成长"三专模式"使数以千计的普通教师成长为卓越教师,在国内率先开展的"营造书香校园""家校合作共育"等教育理念与行动实践,为建设书香社会、推动家校社政共育提供了强大助力。在促进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抗教育异化,回归教育本质以及大面积改善区域教育生态等方面,新教育实验也进行了颇有成效的探索。展望未来,我们将通过持续完善课程体系、开展未来学习中心试点、探索教师专业发展体系,力争把新教育实验建设成为中国素质教育的一面旗帜,使新教育共同体成为扎根中国大地的新教育学派。
关珊珊[6](2021)在《不断完善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对英国继续教育政策十年发展变化的解析》文中认为英国近十年来不断强调继续教育的重要性,继续教育政策过去十年的变化趋势是:从关注低水平劳动力到兼顾低技能人群和高级技能人才,逐渐形成继续教育专项助学贷款,形成丰富且呼应就业市场需求的继续教育证书体系,不断减少政府干预和不断提升继续教育声誉,持续关注技能与市场需求的匹配度并不断提供前沿技术的培训,从就业信息的推广到落实院校责任制。对我国继续教育发展的启示是:扩大技能类非学历继续教育的高质量供给,建设技能型社会;继续教育不断回应市场需求,提升企业在继续教育中的重要性;适应科技的发展开设新的课程,不断提升继续教育声誉;创建以"就业"为导向的继续教育,提供个性化的就业服务。
霍连东[7](2021)在《“互联网+”助力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以天津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为例》文中提出笔者针对天津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现状,分析了天津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在线培训的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通过提升培训认知、扩大在线培训规模、重视精品课程开发、强调培训过程监督、积极拓展经费渠道等途径,促进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发展。一、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相关要求2015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布了《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在规定中提出:"用人单位应当保障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的权利。"
吴斌,范太华[8](2021)在《基于高质量发展的高校继续教育新发展格局的构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校继续教育服务国家高质量发展是高校应承担的基本职责,也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和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基于构建服务国家高质量发展的高校继续教育新发展格局,提出的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是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业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继续教育高效供给的新基石;继续教育创新发展理论研究是继续教育转型升级的新引擎;建设高效支持服务保障体系是继续教育着力提质的新生态;现代信息技术和智能环境应用是继续教育加速赋能的新趋势,是高校继续教育供给侧改革,不断提升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高质量继续教育的必然选择。
韩佳[9](2021)在《江苏省优秀男子体操退役运动员社会流动研究(2001-2020年)》文中研究表明优秀运动员这一特殊群体,退役后会产生社会流动。退役运动员社会流动容易出现两极化现象,所以需重视作为中坚力量的江苏省优秀体操运动队中的男子退役运动员群体的社会流动情况。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分析法、因子分析等研究方法。研究通过江苏省优秀男子体操退役运动员个体的社会流动情况,揭示其群体的社会流动阶层转换情况。研究结论:近20年江苏省优秀男子体操退役运动员社会流动的(1)总体特征为向上的代际流动和水平的代内流动,通过练习竞技体操可促进向上的代际流动,同时个体和社会需要其运用专业能力优势服务社会;(2)社会流动的途径主要以继续高等教育为主要前提,以自主再就业为主要目的,并且有三条互通性的路线和不同的特点;(3)影响社会流动的因素分别为自致性因素、先赋性因素、社会环境因素。影响其社会流动最重要的是被调查者后天经历和可改变的运动表现、再就业思想准备与规划等方面,其次是与生俱来不可控制的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等影响,最后是国家和社会的政策发展影响其社会流动。
文中晴[10](2021)在《贵州省苗汉汉语教师专业发展探析 ——以黔东南州L县Y民族小学为例》文中提出
二、我国继续教育十大任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国继续教育十大任务(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政策文本的继续教育及相关术语演变解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继续教育概念缘起 |
二、我国继续教育术语的演变 |
三、继续教育概念升华的时代特征 |
四、结语 |
(2)近20年我国学历继续教育研究现状、热点与发展趋势——基于CNKI期刊论文的可视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
(一)研究方法 |
(二)数据来源 |
三、数据分析 |
(一)期刊发文量统计分析 |
(二)高被引论文统计分析 |
1. 继续教育概念的辨析。 |
2. 对广播电视大学和开放大学的研究。 |
3. 各行业从业人员学历继续教育的专题研究。 |
(三)作者、机构合作网络分析 |
(四)突变词分析 |
(五)聚类分析 |
1.学历继续教育相关概念。 |
2. 办学生态。 |
3. 在职人员培训。 |
4.发展对策。 |
四、结论与展望 |
(3)把握历史大机遇 谱写发展新篇章奋力 开创行业服务国家建设新局面(论文提纲范文)
一、充分认识学习宣传国办发30号文件的重要意义 |
二、认真落实学习宣传国办发30号文件的主要任务 |
三、确保学习宣传国办发30号文件取得实际成效 |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的探索进程——基于党代会政治报告教育论述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战略定位的发展探索 |
(一)教育在国家治理中基本定位的发展 |
(二)教育在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 |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方针的发展探索 |
(一)教育方针的确立 |
(二)教育方针的性质:“为谁培养人” |
(二)教育方针的目标:“培养什么样的人” |
(三)教育方针的任务:“怎样培养人” |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的战略主题探索 |
(一)教育结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的基本问题 |
(二)教育质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的永恒主题 |
(三)教育投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的基础保障 |
(四)教育资源配置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的重要保障 |
(五)教育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 |
(六)教育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 |
(七)教育公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的内在价值要求 |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类别层级发展探索 |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础教育的发展 |
1.从十二大到十六大,是义务教育普及阶段,普九和扫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 |
2.从十七大到十九大,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阶段。 |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发展 |
1.从十二大到十六大,是外延式发展阶段。 |
2.内涵式发展阶段。 |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职业教育的发展 |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办教育的发展 |
1.从十二大到十六大是民办教育鼓励发展阶段。 |
2.从十七大到十九大是民办教育规范发展阶段。 |
(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人教育的发展 |
1.从十二大到十五大是成人教育阶段。 |
2.从十六大到十九大是继续教育阶段。 |
(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师队伍建设的发展 |
1.从十二大到十五大是尊师重教阶段。 |
2.十六大和十七大是师德与素质提升阶段。 |
3.十八大和十九大是师德、素质与尊师重教并举阶段。 |
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重点领域发展的探索 |
(一)学校层面重点问题的发展 |
1.从十二大到十六大是教学质量提升阶段。 |
2.从十七大到十九大是学生发展阶段。 |
(二)教育特殊扶助性重点问题的发展 |
六、结论 |
1.宏观教育方针和战略定位的发展之路。 |
2.中观教育战略主题的发展之路。 |
3.微观教育类别层级和重点领域的发展之路。 |
(5)新教育实验二十年:回顾、总结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新教育实验的发展历程 |
(一)实验酝酿期(1986年—1999年) |
(二)实验初创期(1999年—2002年) |
(三)实验建构期(2002年—2013年) |
(四)实验深化期(2013年至今) |
三、新教育实验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 |
(一)新教育实验的使命 |
(二)新教育实验的愿景 |
1. 愿景一:成为中国素质教育的一面旗帜 |
2. 愿景二:成为扎根中国大地的新教育学派 |
(三)新教育实验的价值观 |
1. 执着坚守的理想主义 |
2. 深入现场的田野意识 |
3. 共同生活的合作态度 |
4. 悲天悯人的公益情怀 |
四、新教育实验的哲学、伦理学和心理学基础 |
(一)新教育实验的哲学基础 |
(二)新教育实验的伦理学基础 |
(三)新教育实验的心理学基础 |
五、新教育实验的十大行动 |
(一)营造书香校园 |
(二)师生共写随笔 |
(三)聆听窗外声音 |
(四)培养卓越口才 |
(五)构筑理想课堂 |
(六)建设数码社区 |
(七)推进每月一事 |
(八)缔造完美教室 |
(九)研发卓越课程 |
1. 新生命教育课程 |
2. 新智识教育课程 |
3. 新德育课程 |
4. 新艺术教育课程 |
5. 特色教育课程 |
(十)家校合作共育 |
六、新教育实验的主要贡献、问题反思与未来发展 |
(一)新教育实验的主要贡献 |
1. 通过教师“三专”培养模式,使大批普通教师得以成长提升 |
2. 通过书香校园建设,使大批乡村学校、普通孩子获得优质发展 |
3. 通过家校社政共育,形成多元协同教育效应,使许多实验区教育生态得以改变 |
4. 通过加强理论研究,形成了一系列较高水平的研究成果 |
(二)新教育实验的问题反思 |
1. 关于大规模教育实验与质量控制的问题 |
2. 关于新教育实验系统推进与重点突破的问题 |
3. 关于新教育实验话语体系与学派建设的问题 |
4. 关于如何提高新教育实验年会水平与成效的问题 |
(三)新教育实验的未来发展 |
1. 继续加强新教育的理论体系建设,完善新教育课程体系 |
2. 继续加强贫困地区、边远地区的新教育实验区建设,发挥新教育在推进教育公平方面的作用 |
3. 继续深化新教育教师成长模式,开展教师培养体系再造探索 |
4. 继续研究未来学校的转型,开展未来学习中心试点 |
(6)不断完善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对英国继续教育政策十年发展变化的解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英国继续教育政策过去十年演变的背景及过程 |
二、英国继续教育政策过去十年的变化趋势 |
(一)继续教育关注群体的变化:从关注低水平劳动力到兼顾低技能人群和高级技能人才 |
(二)经费扶持的变化:逐渐形成继续教育专项助学贷款 |
(三)继续教育资历框架的变化:形成丰富且呼应就业市场需求的继续教育证书体系 |
(四)对继续教育院校管理方式的变化:不断减少政府干预和提升继续教育声誉 |
(五)教学内容的变化:持续关注技能与市场需求的匹配度并不断提供前沿技术的培训 |
(六)促进就业的方式:从就业信息的推广到落实院校责任制 |
三、对我国继续教育发展的启示 |
(一)扩大技能类非学历继续教育的高质量供给,建设技能型社会 |
(二)不断回应市场需求,提升企业在继续教育中的重要性 |
(三)适应科技的发展开设新课程,提升继续教育的社会认可度 |
(四)创建以“就业”为导向的继续教育,提供个性化的就业服务 |
(7)“互联网+”助力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以天津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相关要求 |
二、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在线培训现状 |
三、公需科目培训的现状 |
四、专业科目培训的现状 |
五、“互联网+”时代在线培训模式的优势 |
六、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在线培训的对策与建议 |
七、小结 |
(8)基于高质量发展的高校继续教育新发展格局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一、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是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业态 |
(一)把握继续教育新发展阶段 |
1. 对“高水平高质量”有准确的认识。 |
2. 对“高水平高质量”有实现的能力。 |
3. 对“高水平高质量”有明显的效果。 |
(二)贯彻继续教育新发展理念 |
1. 继续教育发展要由“适应社会需求”向“引领社会需求发展”转变。 |
2. 继续教育效益要由“注重经济效益”向“社会与经济效益并重”转变。 |
3. 继续教育管理要由“经验管理”向“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转变。 |
4. 继续教育模式要由“线上线下相互结合”向“5G+人工智能”转变。 |
5. 继续教育资源要由“以学校资源为主”向“多元混合联动开放”转变。 |
(三)构建继续教育新发展格局 |
二、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继续教育高效供给的新基石 |
(一)高校继续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目标 |
(二)高校继续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措施 |
三、继续教育创新发展理论研究是继续教育转型升级的新引擎 |
(一)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发展迫切需要理论指导 |
(二)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实践发展亟待上升为理论 |
(三)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理论将接受实践检验 |
四、建设高效支持服务保障体系是继续教育着力提质的新生态 |
(一)研讨转型发展战略,持续完善顶层设计 |
(二)深化管理工作研究,持续满足培训需求 |
(三)不断完善制度供给,持续保障培训质量 |
(四)加强管理队伍建设,持续提升服务能力 |
五、现代信息技术和智能环境应用是继续教育加速赋能的新趋势 |
(9)江苏省优秀男子体操退役运动员社会流动研究(2001-2020年)(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2.1 研究目的 |
2.2 研究意义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4 研究综述与概念界定 |
4.1 研究综述 |
4.1.1 关于“社会流动”的研究 |
4.1.1.1 关于“社会流动的相关理论”研究 |
4.1.1.2 关于“社会流动的相关内容”研究 |
4.1.2 关于“竞技体育的社会流动”的研究 |
4.1.2.1 国外关于“竞技体育的社会流动”的研究 |
4.1.2.2 国内关于“竞技体育的社会流动”的研究 |
4.2 概念界定 |
4.2.1 社会流动概念界定 |
4.2.2 江苏省优秀男子体操退役运动员概念界定 |
5 研究结果与分析 |
5.1 近20 年江苏省优秀男子体操退役运动员的基本信息 |
5.1.1 江苏省优秀男子体操退役运动员基本信息的自然构成 |
5.1.2 江苏省优秀男子体操退役运动员基本信息的社会构成 |
5.2 近20 年江苏省优秀男子体操退役运动员的家庭社会阶层背景与目前职业阶层地位分析 |
5.2.1 江苏省优秀男子体操退役运动员的家庭社会阶层背景 |
5.2.1.1 父母的文化程度 |
5.2.1.2 家庭工资性收入 |
5.2.1.3 父亲的职业阶层地位 |
5.2.2 江苏省优秀男子体操退役运动员的目前职业阶层地位 |
5.3 近20 年江苏省优秀男子体操退役运动员社会流动的总体特征 |
5.3.1 江苏省优秀男子体操退役运动员代际流动的特征:向上流动 |
5.3.2 江苏省优秀男子体操退役运动员代内流动的特征:水平流动 |
5.3.2.1 江苏省优秀男子体操退役运动员的总体代内流动 |
5.3.2.2 不同社会阶层背景的江苏省优秀男子体操退役运动员代内流动 |
5.4 近20 年江苏省优秀男子体操退役运动员社会流动的途径与路线 |
5.4.1 江苏省优秀男子体操退役运动员社会流动的途径 |
5.4.1.1 继续教育途径 |
5.4.1.2 再就业途径 |
5.4.2 江苏省优秀男子体操退役运动员社会流动途径的路线 |
5.5 近20 年江苏省优秀男子体操退役运动员社会流动的影响因素分析 |
5.5.1 影响因子的确定与构成 |
5.5.2 影响江苏省优秀男子体操退役运动员社会流动的主因子分析 |
5.5.2.1 影响江苏省优秀男子体操退役运动员社会流动的“自致性”主因子 |
5.5.2.2 影响江苏省优秀男子体操退役运动员社会流动的“先赋性”主因子 |
5.5.2.3 影响江苏省优秀男子体操退役运动员社会流动的“社会环境”主因子 |
6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附录1:江苏省优秀体操退役运动员社会流动(2001—2020 年)调查问卷 |
附录2:专家访谈内容 |
附录3:专家访谈名单 |
附录4:十大阶层在四个分类指标中的位置 |
附录5:职业分类表及阶层归类 |
四、我国继续教育十大任务(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政策文本的继续教育及相关术语演变解析[J]. 韩晓荣,于游洋. 继续教育研究, 2022(01)
- [2]近20年我国学历继续教育研究现状、热点与发展趋势——基于CNKI期刊论文的可视化分析[J]. 穆卫军,关庆镐,毛燕梅. 继续教育研究, 2022(01)
- [3]把握历史大机遇 谱写发展新篇章奋力 开创行业服务国家建设新局面[J]. 舒惠好. 中国注册会计师, 2021(11)
-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的探索进程——基于党代会政治报告教育论述的分析[J]. 谢延龙.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05)
- [5]新教育实验二十年:回顾、总结与展望[J]. 朱永新.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1(11)
- [6]不断完善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对英国继续教育政策十年发展变化的解析[J]. 关珊珊. 职业技术教育, 2021(27)
- [7]“互联网+”助力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以天津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为例[J]. 霍连东. 职业, 2021(15)
- [8]基于高质量发展的高校继续教育新发展格局的构建[J]. 吴斌,范太华. 中国成人教育, 2021
- [9]江苏省优秀男子体操退役运动员社会流动研究(2001-2020年)[D]. 韩佳. 南京体育学院, 2021
- [10]贵州省苗汉汉语教师专业发展探析 ——以黔东南州L县Y民族小学为例[D]. 文中晴. 华中师范大学,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