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学校教育体系的组合形成

论学校教育体系的组合形成

一、论学校育人体系的合力形成(论文文献综述)

姜丽莉,谭琳[1](2022)在《“双减”背景下学校课后服务的发展阶段及建设策略》文中研究指明"双减"工作不仅要在形式上、数量上要把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真正地减下来,更要在正确育人导向下,真正思考教育的本质、规律和核心,进行育人体系的重构。围绕学校的课后服务,分析课后服务在"双减"工作中的功能价值,根据学生和家长的需求变化划分学校课后服务可能经历的三个阶段并提出每个阶段重点实施策略。

张竹林[2](2021)在《构建教育治理体系: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治理探索——以上海市奉贤区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实现有效的教育治理,是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内容与有效途径。教育治理的途径和方法没有固定的模式,各地都在积极探索。进入新时代,教育真正进入了家校社协同育人时代,强调家庭、学校与社会"三位一体"协同育人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是从中央到地方乃至学校及其管理者都在探索的重要课题。在这个过程中,各地都有很多值得总结和借鉴的有效模式。上海市奉贤区不仅高度重视协同育人实践工作,而且逐渐探索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以协同育人"双循环"结构为主体的"211"治理模式,提出了以"四个能力"建设为核心的治理能力建设要素和途径方法。

徐业坤,曹文泽[3](2021)在《论多维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空间系统整合》文中指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空间系统整合,是空间生产力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空间场域多维拓展的内在要求,契合了各空间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的现实需要。基于当前我国时空关系结构的深刻变革和社会空间劳动分工的不断发展,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空间系统整合,必须严格遵循其现实展开的空间逻辑,统筹把握所涉及空间关系的复杂性、空间结构的层次性和空间模式的差异性,以空间职能分工为抓手,以制度体系构建为关键,以主流观念践行为重点,通过空间布局整体改善、空间结构互嵌耦合、空间形态文化塑造,构建起纵横联动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空间体系。

史小娟,董莉利[4](2021)在《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实践网络平台协同育人体系的构建研究——基于SWOT分析法》文中提出实践育人是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企业等各方人才培养主体应尽的职责。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模式相比,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实践网络平台协同育人体系能够有效集聚和统筹教育资源,适应"互联网+"时代下高校、社会和企业协同育人的需要。而科学的组织管理体系、高效的宣传运营体系、严格的舆情监测体系和完善的评估考核体系是保障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实践育人协同体系高效运行,协调各方资源,凝聚育人合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有力保障。

查颖,刘小柳[5](2021)在《小学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问题、举措与实践经验——基于典型案例的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健全落实机制是关键。该文以国家社科重大课题"立德树人的落实机制研究"为依托,采用典型案例分析方法,对课题组所征集的小学段立德树人优秀案例进行分析。这些案例学校为了克服当前学校育人方式难以切合学生实情、学科育人有效性不足、教育评价滞后以及各育人主体难以形成合力等普遍性难题,从创设良好校园文化、推进课程教学改革、拓宽育人实践路径、完善教育评价体系以及多主体协同共育等多方面展开实践探索,努力攻克育人难题,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了丰富而有效的实践经验。在案例学校的实践基础上,结合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研究最后建构出了文化育人、课程育人、实践育人、评价育人和协同育人"五大育人模块",作为小学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成果。

高武,杨婉玲[6](2021)在《高职院校“三全育人”实践研究》文中指出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是根本要求。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模式是职业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要途径。高职院校推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重点应聚焦于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融入、结合到办学治校、校企合作、教学实践各个环节,创建"立足一个中心、融通三维空间"的"三全育人"模式,构建"十大"育人协同体系,发动全员参与,全过程、全方位发力,在完善的顶层设计下创新育人路径,形成一个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整合式育人资源为基础、以系统性综合改革为抓手、以一体化育人体系为目标的大思政工作格局,有效提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穆明[7](2021)在《“三全育人”理念下的高校资助育人体系的探索》文中提出以"立德树人"为理念,以"育人"为核心,构建"三全育人"资助育人体系,通过"全员育人"和"全程育人"达到"全方位育人"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

田娟,高丽娜[8](2021)在《中医药院校“三全育人”长效机制研究》文中认为高校建立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机制,有助于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本文分析中医药院校"三全育人"运行现状、存在的问题,并积极探索中医药院校"三全育人"长效机制的实施途径,以及相应的保障措施,以期为中医院校德育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张扬,张光远,郑德志[9](2021)在《“三全育人”视域下构建高校文化育人协同机制创新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三全育人"是新时代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内容。在"三全育人"视域下推进文化育人,对于提升高校文化育人实效至关重要。拟从文化育人协同角度出发,针对高校如何提升文化育人的实效性来构建文化育人协同机制,从而达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文化育人的有机联动及其实现路径等方面,提出可行方法和创新策略。

王胜本,刘旭东,李鹤飞[10](2021)在《新时代高校服务育人:重要价值、优化图景、推进路向》文中研究指明服务育人作为高校育人改革的先行领域和重要内容,其与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共同构成了高校的三大基本活动。进入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应地,高校服务育人也应融会"五育"并举和"三全育人"理念,在育人目标上,聚焦认知能力与非认知能力均衡发展的时代新人;在育人方式上,精准推进服务育人与教育教学活动和实践活动的互嵌;在育人资源上,统筹整合覆盖高校全系统的多样化资源,从而发挥"全人培养"和"协同育人"重要价值。面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校服务育人要在更宽的领域发挥作用,就必须以明晰的"谁来育人、育什么人、如何育人"的框架体系作为指引,全面统筹协同育人主体,系统化设计育人目标和内容框架,全力构建多要素互动的育人生态。

二、论学校育人体系的合力形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学校育人体系的合力形成(论文提纲范文)

(1)“双减”背景下学校课后服务的发展阶段及建设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一、课后服务发展阶段分析
    (一)丰富供给阶段
    (二)精品供给阶段
    (三)整体供给与个性供给阶段
二、各阶段课后服务建设策略
    (一)丰富供给阶段建设重点
    (二)精品供给阶段建设重点
    (三)整体供给与个性供给阶段建设重点

(3)论多维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空间系统整合(论文提纲范文)

一、现实维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空间系统整合的时代境遇
    (一)主动适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空间生产不断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积极应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空间场域多维拓展的内在要求
    (三)全面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空间协同有序开展的现实需要
二、理论维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空间系统整合的基本遵循
    (一)深刻认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空间关系涉及之广
    (二)科学把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空间结构层次之分
    (三)精准区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空间实践模式之别
三、实践维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空间系统整合的路径选择
    (一)明确空间分工,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空间功能整合
    (二)构建制度体系,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空间结构整合
    (三)践行主流价值,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空间文化整合

(4)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实践网络平台协同育人体系的构建研究——基于SWOT分析法(论文提纲范文)

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实践网络平台协同育人体系的构建
基于SWOT分析法
    分析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实践网络平台协同育人体系的构建环境
        1.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实践网络平台协同育人体系内部环境分析
        2.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实践网络平台协同育人体系外部环境分析
    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实践网络平台协同育人体系的保障机制
        1.科学的组织管理体系
        2.高效的宣传运营体系
        3.严格的舆情监测体系
        4.完善的评估考核体系

(5)小学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问题、举措与实践经验——基于典型案例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二、小学落实立德树人工作中的普遍问题
    (一)育人方式难以切合学生成长实情
    (二)学科育人缺乏足够的实效性
    (三)评价体系滞后造成育人工作缺乏内在推动力
    (四)各育人主体未能形成有效合力
三、小学落实立德树人实践探索中的有效举措
    (一)探索文化育人和实践育人的模式与路径
    (二)全方位完善课程育人体系
    (三)激发评价育人动力
    (四)积极推进协同育人
四、“五大育人模块”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一)“五大育人模块”的内涵阐释及实施要求
    (二)“五大育人模块”的机理分析

(6)高职院校“三全育人”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职院校“三全育人”实践的内在意蕴
二、高职院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实践模式
    (一)坚持党建为统领,打造“一个中心、三维空间”新模式
    (二)坚持课程主渠道,夯实“一个中心、三维空间”新内容
    (三)坚持课内外双循环,贯通“一个中心、三维空间”新途径
    (四)坚持校内外多平台,联动“一个中心、三维空间”新载体
    (五)坚持国内外大交流,拓展“一个中心、三维空间”新领域
三、高职院校“三全育人”的具体实践路径
    (一)实施课程育人改革工程,引导“上善若水”价值追求
    (二)实施科研育人改革工程,弘扬科学精神传承匠心文明
    (三)实施实践育人改革工程,体现知行合一育人成效
    (四)实施文化育人改革工程,坚定师生文化自信
    (五)实施网络育人改革工程,正确引导网络舆情
    (六)实施心理育人改革工程,健全科学预警防控体系
    (七)实施管理育人改革工程,营造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
    (八)实施服务育人改革工程,建立长效服务协同机制
    (九)实施资助育人改革工程,形成科学精准长效机制
    (十)实施组织育人改革工程,充分发挥育人组织合力

(7)“三全育人”理念下的高校资助育人体系的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1“三全育人”资助育人体系
    1.1 坚持全员育人,搭建资助育人体系
    1.2 坚持全过程育人,服务于资助育人阶段目标
    1.3 坚持全方位育人,拓展资助育人渠道
2“三全育人”资助育人体系实现途径的探索
    2.1 多级管理,全员育人
        2.1.1 以管理为抓手,充分发挥资助工作者的育人作用
        2.1.2以服务为手段,充分发挥资助工作者的育人作用
    2.2合理规划,全程育人
        2.2.1 资助育人政策全程化
        2.2.2 资助育人活动全程化
    2.3立德树人,全方位育人
        2.3.1 通过评奖评优以树立典型激励学生
        2.3.2 通过助学贷款以诚实守信教育学生
        2.3.3 通过勤工俭学以自立自强锻炼学生
        2.3.4 培养感恩意识,鼓励学生回馈社会

(8)中医药院校“三全育人”长效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医药院校“三全育人”现状、问题
    (一)全员育人主体未能做到全覆盖。
    (二)全过程育人未能时时贯彻,有间断。
    (三)全方位育人未能面面俱到。
二、中医药院校“三全育人”长效机制的实现路径
    (一)合力打造育人团队,实现人人育人。
    (二)全过程持续跟进,实现时时育人。
    (三)“十育人”协同联动,实现处处育人。
三、落实“三全育人”长效机制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顶层设计,健全组织机构。
    (二)健全相关机制,做好保障工作。

(9)“三全育人”视域下构建高校文化育人协同机制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三全育人”视域下构建高校文化育人协同机制的理论意蕴和内涵分析
    1.构建文化育人协同机制是高校文化育人的关键所在
    2.构建文化育人协同机制是高校文化育人的必然选择
    3.构建文化育人协同机制是高校文化育人的时代要求
二、“三全育人”视域下构建高校文化育人协同机制的问题审视
    1.高校文化育人协同机制下的全员育人合力不足
        (1)部分育人主体参与不够、缺乏深度协作
        (2)家校协同育人意识有待加强
        (3)自我教育主体主观能动性有待提升
    2.高校文化育人协同机制下的全程育人连续性衔接不到位
        (1)部分高校缺乏文化育人的连续性
        (2)部分高校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的全程育人有效衔接不到位
        (3)高校、家庭与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还存在断层
    3.高校文化育人协同机制下的全方位育人未达到深度协同联动
        (1)部分高校未从全局高度重视文化育人工作
        (2)部分高校文化育人工作难以形成合力
        (3)外部教育系统缺乏资源整合
三、“三全育人”视域下构建高校文化育人协同机制的创新策略
    1.构建有利于全员参与文化育人的协同共建机制
        (1)提升育人协同主体作用
        (2)形成家校联动全员育人合力
        (3)充分发挥自我教育协同主体作用
    2.构建有利于全程文化育人的协同管理机制
        (1)改革创新全程文化育人的管理体制
        (2)做好全程文化育人的顶层设计
        (3)高校全程文化育人要做到动态管理
    3.构建有利于全方位文化育人的多维度联动机制
        (1)构建教管协同联动机制
        (2)推动网络文化育人在多领域的有机联动
        (3)营造“五育”并举的文化育人氛围
结语

(10)新时代高校服务育人:重要价值、优化图景、推进路向(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校服务育人凸显了培养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的重要价值
    1. 服务育人融会“五育”并举,促成“全人培养”
    2. 服务育人贯穿“三全育人”,深化“协同育人”
二、高校服务育人在新教育方针下的优化图景
    1. 育人目标:聚焦认知能力与非认知能力均衡发展的时代新人
    2. 育人方式:精准推进与教育教学活动和实践活动的互嵌
    3. 育人资源:统筹整合覆盖高校全系统的多样化资源
三、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的新时代高校服务育人推进路向
    1. 全面统筹协同育人主体
    2. 系统化设计育人目标和内容框架
    3. 全力构建多要素互动的育人生态
结语

四、论学校育人体系的合力形成(论文参考文献)

  • [1]“双减”背景下学校课后服务的发展阶段及建设策略[J]. 姜丽莉,谭琳. 教育科学论坛, 2022(04)
  • [2]构建教育治理体系: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治理探索——以上海市奉贤区为例[J]. 张竹林. 现代教学, 2021(24)
  • [3]论多维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空间系统整合[J]. 徐业坤,曹文泽. 思想教育研究, 2021
  • [4]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实践网络平台协同育人体系的构建研究——基于SWOT分析法[J]. 史小娟,董莉利. 陕西教育(高教), 2021(12)
  • [5]小学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问题、举措与实践经验——基于典型案例的分析[J]. 查颖,刘小柳. 中国电化教育, 2021(12)
  • [6]高职院校“三全育人”实践研究[J]. 高武,杨婉玲. 教育与职业, 2021(23)
  • [7]“三全育人”理念下的高校资助育人体系的探索[J]. 穆明. 轻工科技, 2021(12)
  • [8]中医药院校“三全育人”长效机制研究[J]. 田娟,高丽娜. 办公室业务, 2021(22)
  • [9]“三全育人”视域下构建高校文化育人协同机制创新研究[J]. 张扬,张光远,郑德志.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21(11)
  • [10]新时代高校服务育人:重要价值、优化图景、推进路向[J]. 王胜本,刘旭东,李鹤飞.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21(11)

标签:;  ;  ;  ;  

论学校教育体系的组合形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