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meet和meet with浅析(论文文献综述)
孙菲菲[1](2017)在《胆碱和蛋氨酸对奶牛围产期营养平衡和机体健康的影响及机制》文中研究表明营养素负平衡是奶牛围产期(产前21 d-产后21 d)的典型生理特征,为满足机体营养需要,奶牛大量动员体组织的脂质、蛋白质和其它营养素。机体营养素的大量动员易造成一系列代谢性疾病,如酮病和脂肪肝,并诱发肝脏和其它器官的氧化应激及免疫抑制,降低肝脏功能和机体健康。胆碱和蛋氨酸(Met)因其在奶牛肝脏一碳单位循环、脂质氧化和转运及机体健康方面的益生功效,已受到关注。目前,现有研究仍存不足:(1)奶牛围产期营养平衡和营养生理的变化规律尚未完全理清,评价指标不系统不准确;(2)添加过瘤胃胆碱(RPC)和过瘤胃蛋氨酸(RPM)时,不考虑基础日粮蛋白质含量,且研究深度不够,缺乏多指标、多层次的系统性探究;(3)胆碱和蛋氨酸调控肝细胞能量和脂质代谢的信号通路尚不明确。基于以上问题,本研究在评价围产期奶牛机体营养平衡和生理参数的动态变化(试验1)的基础上,从能量代谢和机体健康(试验2)、蛋白质平衡和产后泌乳性能(试验3)及新生犊牛体尺参数和营养生理(试验4)多个方面,综合研究RPC和RPM对奶牛围产期营养代谢的调控,并以非酯化脂肪酸(NEFA)刺激构建LO2肝细胞模型(试验5),探究胆碱和蛋氨酸调控肝细胞脂质和能量代谢的关键信号通路和调节因子(试验6),为RPC和RPM在围产期奶牛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试验1.奶牛围产期营养平衡的评估及血液代谢参数的动态变化为明确奶牛围产期机体营养平衡和营养生理参数的动态变化,为后续试验和营养实践提供基础资料,本试验选取14头健康经产的中国荷斯坦奶牛,整个干奶期采食同一日粮(1.51 Mcal/kg NEL和11.92%CP,干物质基础,下同),分娩后转入泌乳日粮(1.69Mcal/kg NEL和15.02%CP)。日粮瘤胃可降解淀粉(RDS)分别为20.17%和18.06%,物理有效中性洗涤纤维(peNDF)分别为peNDF1.18=28.71%和24.24%及peNDF8.0=18.58%和16.60%,因此日粮碳水化合物平衡指数(CBI=peNDF/RDS)分别为CBI1.18=1.42和1.34及CBI8.0=0.92和0.92。干奶前期为日粮适应期,正试期为整个围产期,即干奶后期(围产前期)和泌乳早期(围产后期),共42 d,每天或每周采集相关样品,进行实验室分析、计算和模型预测。结果发现,围产前期奶牛机体泌乳净能(NEL)、代谢蛋白质(MP)和代谢葡萄糖(MG)均不存在负平衡,而分娩后均出现负平衡,且产后第7 d负平衡最为严重,NEL、MP和MG的缺乏量分别为5.76 Mcal/d、254.42 g/d和387.54 g/d;随分娩的临近,奶牛DM、NEL、MP和MG摄入量均下降,分娩当天(0 d)达到最低,较第-21 d分别下降39.27%、39.30%、39.45%和32.82%,分娩后逐渐回升;从-21d到21d,奶牛血液生理代谢参数和相关综合指数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二次曲线变化,极值多出现于第0和7d,此时奶牛体脂动员最为严重,神经内分泌显着改变,肝脏功能和机体健康均明显下降。上述结果表明,围产期奶牛nel、mp和mg的负平衡均出现于围产后期,但围产前期奶牛生理代谢参数、器官功能和机体健康已发生改变,可见奶牛围产期营养调控应从围产前期开始。试验2.过瘤胃胆碱和过瘤胃蛋氨酸对奶牛围产期能量平衡和健康的影响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添加rpc(15g/d,以氯化胆碱计)和rpm(15g/d,以dl-met计)对奶牛围产期能量平衡和机体健康的影响,选取48头健康、经产的中国荷斯坦奶牛,采用2×2因子试验设计,按配对设计原则分为4组,每组12头奶牛,分别为对照组(基础日粮)、基础日粮+rpc、基础日粮+rpm和基础日粮+rpc+rpm。基础日粮同试验1,干奶后即开始预饲围产前期日粮,分娩后转入泌乳日粮,试验期为整个围产期(-21d至21d),评价相关指标。结果显示,日粮添加rpc提高了奶牛产后第14d的采食量,rpm对采食量无影响,rpc和rpm均可促进奶牛围产后期的能量平衡(eb),而对产前eb无影响;rpc和rpm均可降低血浆nefa和β-羟基丁酸(bhba)含量,并提高血浆葡萄糖和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含量;rpc提高了奶牛肝脏活力指数(lai)和肝脏功能指数(lfi),rpm亦具有提高lfi的趋势,rpc和rpm均具有提高修正的定量胰岛素敏感检测指数(rquicki)的趋势;日粮添加rpc和rpm提高了血浆总抗氧化能力(t-aoc)、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维生素e的含量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cd4+/cd8+),并降低了血浆丙二醛(mda)、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研究表明,日粮添加rpc和rpm可缓解奶牛围产期能量负平衡,改善肝脏功能,促进机体健康。综合上述和其它评价指标(详见第三章),rpc在调控奶牛围产期能量平衡方面更有优势。试验3.过瘤胃胆碱和过瘤胃蛋氨酸对奶牛围产期蛋白质平衡、氨基酸代谢和产后泌乳性能的影响本试验旨在探究rpc和rpm对奶牛围产期机体蛋白质平衡、氨基酸代谢和产后泌乳性能的影响,试验设计和奶牛饲养管理均同试验2。研究发现,rpm具有促进奶牛围产期全期机体mp平衡的趋势,rpc不影响全期mp平衡,但rpc和rpm均具有提高产后第14dmp平衡的趋势;rpc和rpm均显着降低了血浆3-甲基组氨酸(3-mh)的含量,rpm还降低了血浆尿素氮(pun)含量,rpc对pun无影响;rpc和rpm均提高或趋于提高奶牛血浆总氨基酸(taa)、总必需氨基酸(teaa)、蛋氨酸(met)、亮氨酸(leu)和牛磺酸(tau)的含量;添加rpc和rpm提高了奶牛泌乳早期4%乳脂校正乳产量(4%fcm,对照组、rpc组、rpm组和rpc+rpm组分别为22.70、23.42、23.31和23.94kg/d)和乳脂率,rpm可提高乳蛋白率,而rpc对乳蛋白的影响不显着,仅在数值上有所提高;rpm提高了乳中组氨酸(his)含量,并具有提高met含量的趋势,rpc具有提高乳中his含量的趋势,但不影响met含量。以上结果表明,日粮添加rpc和rpm可减少机体蛋白质动员,促进蛋白质平衡,并调控机体氨基酸代谢,提高产后泌乳性能,且rpm对奶牛氨基酸代谢的调控效应优于rpc。试验4.围产前期添加过瘤胃胆碱和蛋氨酸对新生犊牛体尺指标和血液参数的影响为确定围产前期奶牛日粮添加rpc和rpm对胚胎生长发育、营养生理和机体健康的影响,在试验2和3的基础上,检测新生犊牛体尺重及血液理代谢、肝脏新生犊牛体尺重及血液理代谢、肝脏功能、抗氧化和免疫状态等指标。围产前期试验设计和饲养管理均同试验2,犊牛出生后立即称量体重,测量体尺,颈静脉采血,测定相关指标。结果表明,除rpc增加尻宽,以及rpm增加腰角宽外,rpc和rpm对犊牛初生重和其它体尺指标、指数均无影响;rpc具有提高新生犊牛血糖的趋势,rpm则具有提高pun的趋势,而血浆nefa、bhba、vldl和3-mh含量均无显着变化;rpm提高了新生犊牛血浆met和半胱氨酸(cys)浓度,并具有提高tau浓度的趋势;rpc亦趋于提高血浆met和cys浓度,但不影响tau浓度;rpc和rpm均提高或趋于提高血浆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含量,但对其它内分泌指标均无影响;rpc降低了血浆tnf-α含量,并具有提高血浆t-aoc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cd4+/cd8+的趋势;rpm具有提高血浆t-aoc和降低tnf-α的趋势,但对cd4+/cd8+无影响。可见,rpc和rpm可不同程度影响新生犊牛蛋白质和氨基酸代谢,提高血浆部分氨基酸及葡萄糖和igf-1含量,并改善机体抗氧化和免疫功能,这些变化对犊牛生长发育的后续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试验5.nefa和bhba对肝细胞能量和脂质代谢、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的影响本试验以lo2肝细胞为试验对象,研究bhba和nefa对肝细胞能量和脂质代谢、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为后续研究建立细胞模型。首先,设计不同浓度梯度,bhba和nefa的梯度均为0、0.5、1.0、1.5、2.0和4.0mmol/l,每浓度6重复,细胞处理时间均为24h,以细胞增殖、氧化还原参数及腺苷一磷酸激活的蛋白激酶α(ampkα)和tnf-α的表达量为评价指标。结果发现,随bhba和nefa浓度的升高,细胞增殖、抗氧化能力和ampkα表达量逐渐降低,tnf-α表达量逐渐升高;根据研究需求综合考量,最终确定bhba和nefa后续试验浓度均为1.5mmol/l。其次,试验设4个处理,分别为对照组、bhba组、nefa组和混合添加组,每组6个重复,处理时间为24h,测定相关指标,研究表明,bhba和nefa均不同程度影响ampkα、肝脏x受体α(lxrα)、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α(pparα)、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等调节因子的表达,进而抑制肝细胞脂肪酸氧化、合成和转运等靶基因的表达;bhba和nefa均抑制肝细胞红系衍生的核转录相关因子2(nrf2)抗氧化通路,并激活核因子κb(nf-κb)炎症通路。研究表明,较高浓度(1.5mmol/l)的bhba和nefa均可抑制肝细胞能量和脂质代谢,并降低抗氧化能力,诱导细胞炎症反应。nefa1.5mmol/l可用于构建肝细胞模型,以模拟体脂动员时肝细胞的生存环境。试验6.胆碱和蛋氨酸对NEFA肝细胞模型能量和脂质代谢的调控在前期动物试验和细胞模型基础上,本试验旨在研究胆碱(氯化胆碱,下同)和Met对NEFA肝细胞模型能量和脂质代谢关键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并确证AMPKα信号通路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为精准控制培养基中胆碱和蛋氨酸含量,本试验采用无胆碱无蛋氨酸的定制培养基,施加处理前,细胞在无血清的定制培养基中饥饿6 h。经筛选,胆碱和Met的适宜浓度分别为50和300μmol/L,设空白对照组(无胆碱无Met)、胆碱组(50μmol/L)、Met组(300μmol/L)和混合添加组(50μmol/L胆碱+300μmol/L Met);后续试验中,在培养基中加入AMPKα抑制剂BML-275(10μmol/L),每个处理均设6个重复,处理时间24 h,测定相关生化指标及基因和蛋白的表达量。研究发现,胆碱和Met可提高AMPKα蛋白的磷酸化水平(p-AMPKα/AMPKα),提高PPARα基因和蛋白的表达量,降低LXRα和SREBP-1c基因和蛋白的表达量,进而改变下游靶基因的表达量,促进脂肪酸氧化和载脂蛋白合成关键基因的表达,抑制脂肪酸和酮体生成相关基因的表达;胆碱和Met均可增强细胞抗氧化能力,激活Nrf2抗氧化通路,降低TNF-α基因和蛋白的表达量;当加入BML-275时,肝细胞p-AMPKα/AMPKα显着下降,此时胆碱和Met对肝细胞能量和脂质代谢相关调节因子及其靶基因的调控效应明显下降。以上结果表明,胆碱和Met可通过调控AMPKα通路及一些调节因子(LXRα、PPARα和SREBP-1c)的表达,调控肝细胞能量和脂质代谢,促进肝细胞脂肪酸氧化和载脂蛋白合成,抑制脂肪酸合成和酮体产生。此外,胆碱和Met还可改善肝细胞氧化还原状态,减少氧化和炎性损伤。本研究表明,胆碱和Met可通过激活肝细胞AMPKα信号通路和调节LXRα、PPARα和SREBP-1c等因子的表达,调控肝细胞能量和脂质代谢,减少脂质蓄积,并通过Nrf2和NF-κB通路降低NEFA诱导的肝细胞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同时,日粮RPC和RPM可影响奶牛围产期机体内分泌,整合调控奶牛围产期能量、脂质和氨基酸代谢,促进肝脏和机体健康,缓解能量和蛋白质的负平衡,并改善产后泌乳性能和新生犊牛相关指标。
王美萍,郑晓洁,夏桂芝,刘迪迪,陈翩,张文新[2](2019)在《负性生活事件与青少年早期抑郁的关系:COMT基因Val158Met多态性与父母教养行为的调节作用》文中研究指明采用环境×基因×环境(E×G×E)研究设计,以637名青少年为被试,考察了负性生活事件、COMT基因Val158Met多态性和父母教养行为对青少年早期抑郁的影响。结果发现:负性生活事件对青少年早期抑郁具有显着正向预测作用,且COMT基因Val158Met多态性和父亲积极教养行为在其中起调节作用,但该调节作用仅存在于男青少年群体中:在携带Val/Val基因型的男青少年中,当父亲积极教养行为水平较低时,青少年的抑郁水平随负性生活事件的增多而显着上升,当父亲积极教养行为水平较高时,负性生活事件对抑郁无显着预测作用;在携带Met等位基因的男青少年中,上述交互作用不显着。
徐将[3](2019)在《SIRT1/FOXO1介导的自噬对糖尿病肾病的影响及二甲双胍作用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背景: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的主要慢性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全球发达国家透析的首要原因,也是我国肾脏病患者透析的主要原因。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速,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显着变化,DM的患病率显着升高(10.9%),其中1/3的1型糖尿病(Type]diabetes mellitus,T1DM)患者和 20%的 2 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可并发DN。DN典型特征是肾小球肥大、蛋白尿、肾小球滤过率进行性降低及肾脏纤维化,进而导致肾功能丧失;肾小球内高压和高滤过是由糖代谢异常、血流动力学、遗传易感性等异常引起的,然而,导致DN的具体分子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由于存在复杂的代谢疾病背景,DN 比其它肾脏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更具有挑战性,DN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科学和社会问题。自噬(Autophagy)在机体肾脏正常和疾病状况的许多方面起关键调节保护作用,某些疾病状态下肾脏自噬活性变化,而自噬活性的变化也影响肾脏病的进展。在T2DM患者肾活检组织以及T2DM大鼠模型的肾脏组织中均可以检测到自噬相降解底物蛋白p62的增加,表明在DN中肾脏自噬活性受到抑制。在能量过剩的情况下,如高浓度的葡萄糖、氨基酸和胰岛素可有效激活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抑制细胞自噬;相反,在能量缺乏的情况下,细胞内腺嘌呤核糖核苷酸(Adenosine monophosphate,AMP)和烟丑胺腺嘌呤二核苷(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side,NAD+)水平的增加而有效激活AMPK和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of transcription 1,SIRT1),从而诱导自噬。二甲双胍(metformin,MET)是临床T2DM首选的口服降糖药物。近年来的研究发现MET除了降血糖作用外,在多囊卵巢综合征、肿瘤、心血管疾病、非酒精性脂肪肝、衰老和青春期早熟等诸多方面显示出显着疗效且对DN有保护作用,但对其降低血糖以外的作用和保护肾脏的分子机制仍不十分清楚。SIRT1主要表达于内髓质和肾间质,在人以及DN动物模型中,SIRT1的表达和活性均降低,SIRT1的激活可以保护肾脏免受高血糖损伤。沉默SIRT1能抑制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和营养剥夺对人肿瘤细胞自噬的诱导,而过表达SIRT1则能促进这些细胞的自噬。SIRT1可以通过其对一系列转录因子的去乙酰化来促进或增强自噬机制组成分子的表达,从而激活自噬水平,其中最突出的是叉头框蛋白家族(forkhead box Transcription factor ofthe O class,FOXO)的成员。体外培养的心肌细胞在无葡萄糖培养基中能够通过SIRT1和(forkhead box Transcription factor Ol,FOXO1)依赖的方式诱导细胞自噬,FOXOl促进晚期自噬体溶酶体融合的Ras相关小 GTP 酶结合蛋白 7(Ras-related GTP-binding protein 7,Rab7)的表达,Rab7表达水平增加能够促进FOXO1诱导的自噬活性增加,而其沉默后可抑制FOXO1诱导的自噬。综上,我们推测在DN中MET可能通过调控SIRT1/FOXO1自噬途径促进自噬,减轻肾损伤。在本研究中我们采用高脂饲喂和STZ联合处理建立T2DM大鼠模型,观察MET是否经过调控自噬,发挥肾脏保护作用。进一步研究在系膜细胞上进行观察了 MET在高糖诱导的RMC增殖、炎症和ECM积累中的作用,明确了 MET通过对调控SIRT1/FOXO1介导的自噬保护肾脏的潜在机制,为DN的发生发展和MET保护肾脏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新见解。第一部分二甲双胍通过诱导SIRT1/FOX01介导的自噬减轻糖尿病大鼠肾损伤目的:MET是T2DM首选的一线降糖药物。近期的研究显示除了降血糖外,MET还能够抑制DN患者肾组织中内质网应激、上皮-间质转化和氧化应激,促进缺氧诱导因子(HIF)的表达和自噬具有保护肾功能的作用,但其分子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使用高脂喂养结合腹腔注射STZ建立大鼠糖尿病模型,并使用MET进行治疗,观察MET是否通过自噬途径减轻大鼠肾脏损伤。方法:1)为观察MET对糖尿病肾脏的保护作用,将50只SD大鼠,分成5组,常规饲料饲养的对照组(NC组),高脂饲料喂养联合空腹状态下按照30mg/kg体重腹腔注射STZ造模成功的DM组(DM组),DM低剂量MET治疗组(MET150组)、DM中剂量MET治疗组(MET300组)、DM高剂量MET治疗组(MET500组),MET150、MET300、MET500 组分别予以 MET150、300、500mg/kg.d 灌胃治疗,持续8周。2)为观察SIRT1/FOXO1介导的自噬在MET治疗中的作用,另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成4组,常规饲料喂养的对照组(NC组),高脂饲料喂养联合STZ腹腔注射制作的DM组(DM组),DM+高剂量的MET干预组(MET组),DM+MET+SIRT1抑制剂EX527干预组(EX527组),MET组大鼠予以MET 500mg/kg.d灌胃治疗,EX527组大鼠予以MET 500mg/kg.d灌胃治疗同时予以5mg/kg.d腹腔注射EX527干预,持续8周。8周后收集尿标本在检测UA1b、Ucr,计算尿白蛋白/尿肌酐比。将各组大鼠麻醉后取血和双肾组织,取部分右肾皮质组织4%甲醛固定制备组织切片用于HE、Masson和TUNEL染色;取部分右肾皮质用4%戊二醛固定后进行电镜观察。左肾部分组织用于提取蛋白,进行Western blot和生化检测。血用于检测血中BUN与Scr水平。结果:MET 治疗 8 周后,MET150、MET300、和 MET500 组大鼠 BG、Scr、BUN和UACR与DM组相比均显着下降(P<0.01);肾组织SOD表达水平增加(P<0.01),MDA表达水平下降(P<0.01);且MET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HE和Masson染色结果显示MET能够显着减轻肾小管损伤(P<0.01)和肾组织胶原堆积(P<0.01);TUNEL染色结果表明MET能够明显减少DM大鼠肾组织细胞凋亡比例(P<0.01)。电镜结果表明MET能够显着降低DM大鼠肾小球基底膜厚度,减少足突融合(P<0.01)。Western blot分析显示在DM大鼠肾组织中SIRT1和FOXO1表达水平下降,高剂量MET能够显着上调SIRT1和FOXO1的表达,使LC3-Ⅱ/LC3-Ⅰ比值增加,促进Beclin-1表达,抑制p62表达,促进自噬,显着抑制Ⅰ型胶原蛋白(collagen Ⅰ)、ⅣV型胶原蛋白(collagen ⅣV)和纤连蛋白(fibronectin,FN)的表达。MET治疗同时使用SIRT1抑制剂EX527干预处理,大鼠BG、Scr、BUN、UACR以及肾组织中SOD和MDA水平与DM组相比无显着变化;EX527能够抑制MET对DM大鼠肾小管损伤评分、肾组织胶原容积分数和细胞凋亡比例的改善作用;Western blot结果显示EX527能够抑制MET上调SIRT1和FOXO1表达的作用,使得LC3-Ⅱ/LC3-Ⅰ比值下降,抑制Beclin-1表达,促进p62表达,抑制自噬,显着促进collagen Ⅰ、collagen ⅣV和FN的表达。结论:本研究的结果显示MET能够通过上调肾组织自噬,保护肾功能,减轻肾组织氧化应激和肾小球病理和结构改变,抑制细胞外基质表达。EX527能够阻断MET对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提示MET通过诱导SIRT1/FOXO1介导的自噬减轻T2MD大鼠肾损伤。第二部分二甲双胍通过SIRT1/FOX01介导的自噬抑制高糖培养的系膜细胞增殖、炎症和细胞外基质表达目的:作为T2DM的首选降糖药物,目前MET对大鼠系膜细胞(rat mesangial cells,RMC)的影响及分子机制还不完全了解。本研究探讨了 MET对高糖诱导的RMC增殖,炎症反应和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matrix,ECM)积累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 SIRT1/FOXO1介导的自噬在其中的作用,以期能够发现MET治疗DN提供基础理论依据。方法:1)为观察MET对高糖培养的RMC的影响,我们将RMC随机分为6组:正常糖组(5.5mmol/L glucose,NG组)、高糖组(30mmol/L glucose,HG组)、高甘露醇组(5.6mmol/L glucose+24.4 mmol/L mannitol,HM组)、高糖+10 μmol/L MET(MET-10组)、高糖+50 μmol/L MET(MET-50组)和高糖+100 μmol/L MET(MET-100组);2)为观察自噬在MET处理高糖培养的RMC中的影响,我们将RMC随机分为4组:正常糖组(5.5mmol/L glucose,NG组)、高糖组(30mmol/LL glucose,HG组)、高糖+50 μmol/LMET(MET组)和高糖+50 μmol/L MET+10mmol/L3-MA(MET+3-MA组);3)为观察SIRT1/FOXO1 在MET处理高糖培养RMC自噬改变中的作用,我们将RMC随机分为三组:高糖+MET+siRNA对照组(si-Ctrl)、高糖+M ET+SIRT siRNA组(si-SIRT1)和高糖+MET+FOXO1 siRNA组(si-FOXO1);通过MMT检测MET对高糖培养的RMC细胞的增殖能力变化;通过ELISA检测MET对高糖培养后RMC细胞培养上清中TNF-α IL-6和TGF-β1的含量;通过Western blot检测MET对高糖培养的RMC细胞中FN、collagenⅣ、Beclin-1、LC3-Ⅰ、LC3-Ⅱ、SIRT1 和FOXO1 的表达水平,分析LC3-Ⅱ/LC3-Ⅰ比值;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MET对高糖培养的RMC细胞中自噬小体数目的影响。结果:在高糖培养的RMC细胞中,使用50或100μmol/L的MET处理可以使细胞的增殖能力下降2倍以上。ELISA结果显示50或1OOμmol/L的MET处理显着降低了高糖刺激的TNF-α,IL-6和TGF-β1的表达。同样的,MET处理组细胞与高糖培养的细胞相比,collagen ⅣV和fibronectin的表达显着减少。50μmol/L和100μmol/L MET 处理比 10μmol/L MET 更有效,而 50μmol/L 和 100μmol/L MET处理直接无显着性差异。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噬小体,发现与仅用高糖处理的RMC相比,MET预处理后的RMC中绿色荧光斑点的数量显着增加。Western blot检测的结果显示MET处理能够显着提高高糖诱导的RMC中Beclin-1的表达水平以及LC3-Ⅰ/LC3-Ⅱ的比值。在MET处理的细胞中同时加入3-MA,与仅使用MET组相比,MTT结果表明在有3-MA的情况下,细胞增殖能力显着增加;ELISA结果表明3-MA处理后,细胞培养上清中TNFα、IL-6和TGFβ水平显着升高,fibronectin和collagen Ⅳ的表达水平明显增加。为了确定MET激活自噬的分子机制,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SIRT1和FOXO1蛋白的表达以及FOXO1乙酰化水平。与正常细胞相比,高糖显着抑制SIRT1和FOXO1蛋白的表达,但MET能够上调SIRT1和FOXO1蛋白表达水平以及下调FOXO1乙酰化水平。转染针对SIRT1和FOXO1的小干扰RNA,均能够抵消MET抑制RMC增殖的作用;显着增加TNF-α、IL-6和TGF-β的表达;减少RMC中自噬小体的数量,显着下调Beclin-1的表达水平以及LC3-Ⅰ/LC3-Ⅱ的比值,但上调了 fibronectin和collagenⅣ的表达。结论:体外研究结果显示MET可通过SIRT1/FOXO1介导的自噬抑制高糖诱导的RMC增殖、炎症反应和细胞外基质表达。SIRT1/FOXO1介导的自噬改变是MET治疗DN的潜在靶点。
张媛,程雨兰,周金培,张惠斌[4](2015)在《以c-Met为肿瘤治疗靶点的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文中认为受体酪氨酸激酶c-Met在细胞的增殖、代谢以及肿瘤的产生、转移、血管生成中扮演着重要角色,c-Met成为抗肿瘤治疗的重要靶点。HGF/c-Met信号通路与VEGFR等其他通路的相互作用(cross-talk)影响了抗肿瘤药物的作用效果,产生耐药性,因此,多激酶靶点联合用药成为新的抗肿瘤治疗手段。本文介绍了c-Met信号通路与多种膜受体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由这种相互作用引起的对激酶抑制剂的耐药性,并综述了单靶点和多靶点的小分子c-Met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李华[5](2017)在《系统代谢工程改造大肠杆菌生产L-蛋氨酸》文中研究指明蛋氨酸是人和动物必需氨基酸中唯一含硫的氨基酸,被广泛用于制药行业、食品工业和饲料行业,2013年全球需求量约为80万吨(超过60万吨被用作饲料添加剂)。目前市售的蛋氨酸主要是丙烯醛化学方法合成,以石化原料甲硫醇、丙烯醛和氰化氢合成的蛋氨酸为DL消旋体混合物,需要酶法催化才能得到应用在医药行业的L-蛋氨酸。虽然动物能够吸收DL-消旋体混合物,但是最新的研究表明,L型比D型蛋氨酸更容易被消化吸收。相较于化工合成蛋氨酸高能耗、高生产安全要求(如剧毒的氰化物原料、中间体和废物),微生物能够利用可再生廉价原料,在常温下生产L-蛋氨酸,属于环境友好型模式。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虽然各国学者们在产L-蛋氨酸菌株选育和育种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筛选到的野生型和人工诱变的微生物生产能力比较低,不能满足工业生产的需要。随着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L-蛋氨酸合成机制的深入了解,用理性设计的策略,通过代谢工程的手段去改造微生物生产L-蛋氨酸受到各国学者的青睐。本论文中,分析了L-蛋氨酸合成途径的反馈抑制、合成瓶颈和生长抑制,通过挖掘基因功能、优化合成途径、修饰运输途径等策略针对E.coli W3110进行系统代谢改造,逐步提高L-蛋氨酸的产量,并探索L-蛋氨酸合成途径的一些新的调控机制,为后期研究提供理论依据。L-高丝氨酸是L-蛋氨酸的前体和碳骨架,以E.coli W3110为出发菌株,通过代谢工程策略构建了一个高产L-高丝氨酸的菌株。具体策略如下:敲除大肠杆菌基因组lysC、thrBC和metA基因,阻断赖氨酸碳代谢流竞争途径,以及苏氨酸和蛋氨酸分解途径;为了增强L-高丝氨酸合成途径的碳代谢流,研究了过量表达lysC、thrA和metL对L-高丝氨酸产量的影响,并表征了L-高丝氨酸对天冬氨酸激酶(AK)AKI、AKII和AKIII的影响,结果表明过量表达metL基因,能够克服L-高丝氨酸合成途径的限速步骤;过量表达rhtA基因,增强向重组菌胞外分泌L-高丝氨酸速度,解除对菌体生长抑制作用和进一步提高L-高丝氨酸的生产能力;鉴定出TdcC是负责向胞内运输L-高丝氨酸转运蛋白之一,敲除大肠杆菌基因组tdcC基因,弱化重组菌胞外L-高丝氨酸被吸收到胞内的效率;得到重组菌HM5(pBRmetL–pNrhtA),15-L发酵罐补料-分批发酵44 h L-高丝氨酸产量达到39.54 g·L-1。为了增强L-蛋氨酸合成途径的碳代谢流和解除met调节子的负调控,依次敲除了thrBC、lysA和metJ基因。通过pN25控制过量表达metAFbr(Fbr,抗反馈抑制)、malY克服了E.coli L-蛋氨酸生物合成途径的障碍。另外,通过弱启动子metK84p替换metKp弱化E.coli Me03 SAM合成酶的表达,过量表达解除反馈抑制的HTS,也能够解除γ-胱硫醚生成高半胱氨酸的合成障碍,并且能够显着增加L-蛋氨酸的产量。比较了不同方式阻断苏氨酸合成途径,发现只敲除thrC基因比同时敲除thrBC基因的重组菌具有更好的生长性能和生产L-蛋氨酸能力。通过上述的代谢工程策略,以E.coli W3110为出发菌株,构建的E.coli Me06(pETMAFbr-B-Y)重组菌500 mL摇瓶和15-L发酵罐L-蛋氨酸产量分别从0 g·L-1提高到0.4和3.5 g·L-1。过量表达了metE、metF和metH,以增加高半胱氨酸的甲基化效率。解除metE和metH的转录调控,过量表达MetE或MetH能够显着提高L-蛋氨酸的产量。与MetE相比,MetH具有更高的甲基化效率。研究了metH不同表达水平对L-蛋氨酸的影响,发现metH的表达量过高或过低都会造成L-蛋氨酸产量的下降。通过替换E.coli Me06基因组上metH自身启动子为组成型启动子pN25,可以解除其转录调控,经15-L罐发酵,Me08(pETMAFbr-B-Y)L-蛋氨酸产量能够达到5.43 g·L-1。构建MetD运输系统缺失突变株,研究该运输系统功能缺失对E.coli W3110 L-蛋氨酸吸收和积累的影响。MetJ阻遏调控解除后,metNIQ的表达量和L-蛋氨酸吸收速度显着增加。通过敲除E.coli W3110和Me05的metNIQ,MetD运输系统缺失导致L-蛋氨酸吸收速度下降。另外,分别敲除用于产L-蛋氨酸基座菌株Me06的metNIQ基因簇、metN、metI和metQ。生长曲线和摇瓶发酵结果表明,metI的敲除促进菌体的生长和L-蛋氨酸的合成,L-蛋氨酸的产量从0.39 g·L-1提高到0.45 g·L-1,提高了15.4%,L-蛋氨酸产率从0.14 g·g-1 DCW提高到0.15 g·g-1 DCW。通过tac启动子本底表达解除yjeH的调控,低水平表达YjeH能够降低胞内的L-蛋氨酸的浓度,L-蛋氨酸产量从0.45提高到0.58g·L-1。结合修饰L-蛋氨酸向胞内吸收速度、增强向胞外L-蛋氨酸的运输速度和甲基化效率,Me15(pETMAFbr-B-Y/pKK-tacyjeH)补料-分批发酵L-蛋氨酸产量提高到7.19 g·L-1比Me08(pETMAFbr-B-Y)提高了32.4%。为了增加半胱氨酸的供应,通过逐个解除E.coli半胱氨酸合成途径基因的调控,发现增强cysC、cysE、cysH和cysK基因表达量,能够提高L-蛋氨酸的合成效率。同时解除cysE和cysC的调控,增强半胱氨酸的硫还原和碳代谢流能够进一步提高E.coli L-蛋氨酸产量和产率。结合增强L-蛋氨酸向胞外运输,重组菌Me15(pETMAFbr-B-Y/pKK tacyjeH-cysE-C)摇瓶和发酵罐补料-分批发酵L-蛋氨酸产量分别增加到1.16和10.10g·L-1。
李永文,刘红雨,陈军[6](2014)在《肺癌细胞中HGF/c-Met信号通路的异常调控及其靶向药物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c-MET是原癌基因c-MET编码的蛋白产物,是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受体,具有络氨酸激酶活性。c-Met的异常表达与肺癌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HGF与其c-Met受体结合后,活化c-Met酪氨酸激酶活性,能促进多种肿瘤细胞包括肺癌细胞的增殖、新生血管生成及肿瘤侵袭和迁移。针对HGF/c-Met信号转导通路的靶向治疗是目前肺癌治疗的新热点。本文将就HGF/c-Met信号转导通路在肺癌中异常调控及其靶向药物在肺癌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何倩毓,张原熙,裴泽华,李美鑫,张旭[7](2017)在《保幼激素对昆虫变态发育调控的分子机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随着保幼激素(juvenile hormone,JH)核受体Methoprene tolerant(Met)被鉴定,JH对昆虫变态发育调控的分子机制的研究取得了极大的进展。本文在介绍Met的鉴定以及分子伴侣Hsp83和核孔蛋白Nup358对Met亚细胞定位调控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JH-Met-Kr-h1-Br信号通路在完全变态昆虫幼虫至蛹变态过程中的作用以及JH-Met-Kr-h1-E93信号通路在不完全变态昆虫和完全变态昆虫成虫羽化过程中的作用。此外,Met与蜕皮激素(20-hydroxyecdysone,20E)受体复合物EcR/USP的结合、Tai/SRC/FISC分别与Met和EcR/USP结合形成JH功能受体和20E功能受体复合物、JH对20E下游基因E75A的诱导以及USP与JH的结合等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在JH与20E的互作中所产生的影响也将逐一进行论述。本文还对JH通过膜受体激活PKC和PLC等下游信号通路而发挥生理功能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
侯春英[8](2016)在《MET-PI3K-Akt信号通路介导miRNA-31调控肺腺癌肿瘤干细胞功能》文中研究表明肺癌是发病率和致死率都很高的恶性肿瘤,其中80%的肺癌是非小细胞肺癌。非小细胞肺癌包括腺癌、鳞状细胞癌和大细胞肺癌等分型,而肺腺癌是最主要和常见的亚型。几乎所有的非小细胞肺癌都会在治疗的2-3年内产生耐药,而导致非小细胞肺癌病人死亡的另外一个主要原因是肺癌出现转移。肿瘤干细胞(CSCs)是一组能够自我更新、分化的肿瘤细胞,这些细胞被确定为肿瘤的起源,通过对称或不对称分裂扩大干细胞池从而产生所有肿瘤细胞类型。近年的研究结果表明CSCs是肺癌因耐药而复发和转移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发现和发展抑制CSCs的治疗性药物有可能改善临床治疗现状。microRNA (miRNA,miR)是内源性非编码RNA,可以通过抑制翻译和降解信使核糖核酸(mRNA)来调节基因的表达。有研究表明,一半的肿瘤在发生过程中存在miRNA的基因突变,表明miRNA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另外,正常组织和肿瘤细胞的miRNA表达差异分析结果表明miRNAs的表达是评价疾病进程和临床结果的良好指征,且多个研究结果提示,某些miRNAs在非小细胞肺癌的发展中发挥着特定的作用。在本研究中,我们发现miRNA-31(miR-31)在正常肺组织、肺腺癌细胞和肺腺癌干细胞中的表达明显不同,提示miR-31可能具有靶向调控肺腺癌特别是肺腺癌肿瘤干细胞功能的作用,为此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用于探索miR-31对肺腺癌干细胞的作用及相关机制。第一部分肺腺癌肿瘤干细胞中异常表达miR-31对肿瘤干细胞的调控作用1.提取正常肺细胞、肺腺癌A549细胞、肺腺癌A549CD133+细胞中的RNA,利用安捷伦人源miRNAV3微列阵芯片检测这三种样本中miRNAs的表达,选取表达差异显着的3个IniRNAs (miR-31、 miR-194和miR-451)进行芯片检测。通过real time-PCR(实时定量PCR)方法验证微列阵芯片结果,发现在这两次试验中,miR-31的表达水平一致,在A549CD133+细胞中表达最高,在正常肺组织中miR-31水平低于芯片检测线,在A549细胞中表达高于正常肺组织,低于肿瘤干细胞;2.构建得到miR-31过表达慢病毒载体(pMIRNA1-miR-31)和功能缺失慢病毒载体(p113.7-miR-31-sponge) ,包装成慢病毒后感染A549CD133+细胞,稳定转染的MiR-31-knockdown对照细胞(A549CD133+-eGFP cells), MiR-31-knockdown细胞(A549CD133+-sponge cells), MiR-31过表达对照细胞(A549CD133+-copGFP cells)和MiR-31过表达细胞(A549CD133+-miR-31 cells)。检测这些细胞中miR-31的含量,结果显示MiR-31-knockdown细胞的miR-31的含量相对于其对照组降低了80%,而MiR-31过表达细胞的miR-31的含量相对于其对照细胞升高一倍;3.体外细胞增殖实验检测MiR-31-knockdown对照细胞、MiR-31-knockdown细胞、MiR-31过表达对照细胞和MiR-31过表达细胞的生长活性,结果显示miR-31高表达能显着抑制肺腺癌肿瘤干细胞的增殖活性;4.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分析细胞周期。实验结果表明MiR-31-knockdown细胞从G1/G0期进入S期的比例相对于对照细胞明显增加;而MiR-31过表达细胞G1/GO期细胞比例明显高于MiR-31过表达对照细胞,表明miR-31促进A549CD133+细胞周期阻滞,进入分裂期的细胞比例降低;5.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分析各组细胞的凋亡和坏死比例。结果显示分别相对其对照组,MiR-31-knockdown细胞的凋亡和坏死比例明显减少,而MiR-31过表达细胞的凋亡和坏死比例却明显增加;6.整体动物实验评价miR-31对肺腺癌肿瘤干细胞在体发生和生长的抑制作用。统计各组小鼠肿瘤发生的时间。结果表明,当肺腺癌肿瘤干细胞中miR-31表达水平降低时,肿瘤更易形成;而肿瘤体积-时间曲线和实验终点肿瘤重量的结果也表明肺腺癌抑制肿瘤干细胞中miR-31的表达能够显着促进肿瘤的生长;肺腺癌肿瘤干细胞形成肿瘤后,给予miR-31长效模拟物(MiR-31 Agomir)可以有效地抑制肿瘤的扩增并杀伤肿瘤;7.对模型小鼠和给药小鼠进行病理学分析。对肿瘤组织进行HE染色、PCNA染色和TUNEL染色,结果证明MiR-31 Agomir (Agomir-31)具有显着的杀伤肺腺癌的作用。第二部分MiR-31调节肺腺癌干细胞的作用机制研究1.应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miR-31的靶基因,利用real time PCR初步筛选,抑制miR-31的水平,MET、Ret、 PIK3C2A和GRB10基因的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均显着升高;2.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验证MET、Ret、PIK3C2A和GRB10基因与miR-31的直接结合。结果显示在转染野生型报告基因载体的细胞中,给予miR-31模拟物(mimics)后,细胞的相对荧光值显着降低,而在转染突变型报告基因载体的细胞中,给药组细胞和对照组细胞的相对荧光值并没有显着差别,证明MET、 Ret、 PDK3C2A和GRB10是miR-31的直接靶基因;3.成功构建MET knockdown(基因敲低)的慢病毒(sh-MET),感染至A549CD133+细胞后筛选得到稳定的MET基因敲低的细胞株,即A549CD133+-sh-MET细胞和A549CD133+-sh-NC细胞,利用real time PCR(实时定量)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细胞内MET的表达,结果显示sh-MET可以降低细胞内的MET mRNA含量至60%,同时使MET蛋白表达降低了40%;4.体外细胞增殖实验检测A549CD133+-sh-MET细胞和A549CD133+-sh-NC的生长活性,结果显示A549CD133+-sh-MET细胞的增殖活性显着降低;流式测定细胞周期,结果表明MET的表达被抑制后,细胞从G1/G0期进入S期和G2/M期的比例显着减少;5.整体动物实验评价MET对肺腺癌肿瘤干细胞在体肿瘤发生和生长的作用。根据各组小鼠的肿瘤体积-时间曲线和终点肿瘤重量的测定结果,MET基因功能缺失肺腺癌肿瘤干细胞接种形成的肿瘤的生长被显着抑制;6. 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和小鼠肿瘤组织内增殖、周期和凋亡相关调控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miR-31表达增加或MET功能缺失都会抑制肿瘤细胞和组织内PI3K, Akt、 P-Akt、 CDK2和Bax蛋白的表达并上调Bcl-2,表明miR-31靶向MET进而介导PI3K-Akt信号通路调节A549CD133+细胞的生长活性。综上所述,本研究筛选出A549CD133+细胞中异常表达的miR-31,并发现miR-31在肿瘤干细胞中的表达不同可以显着影响肿瘤干细胞包括增殖、周期、凋亡等在内各种生长活性。miR-31下调显着促进肿瘤干细胞的生长活性和在体形成肿瘤;反之,miR-31上调可以抑制肿瘤干细胞的生长。深入探讨后发现miR-31通过靶向MET等原癌基因并激活PI3K-Akt生长信号通路发挥抗肿瘤作用。该研究发现miR-31具有抵抗肿瘤干细胞生长的潜力,从而为miRNA靶向肿瘤干细胞抑制人肺腺癌的治疗策略提供了实验依据。
程玉娇[9](2020)在《宽皮柑橘果汁中挥发性硫化物和风味活性组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宽皮柑橘是世界上主要的柑橘品种,广泛种植于中国、土耳其、摩洛哥等国家。宽皮柑橘果实主要以皮薄、易剥为特点,并以独特的风味和营养价值而广受欢迎。目前,宽皮柑橘主要用于鲜食,仅少部分用于商业果汁的生产,这主要与果汁加工、贮藏、销售过程中产生的异味有关。然而,造成这些异味的化合物以及非挥发性前体物质并未完全检测出。挥发性硫化物(VSCs)是一类具有异味属性的挥发性化合物,在食品中广泛存在。由于浓度低、感官阈值低、化学性质活泼特点,导致食品中VSCs的检测面临挑战。近年来,由于分析物收集技术的进步和分析设备灵敏性的提高,使食品中VSCs的全面检测成为可能,也为深入探索食品风味提供了时机。本文以宽皮柑橘作为研究对象,采用GC-MS/PFPD、GC×GC-MS/O、GC-FID/O检测果汁在热杀菌、贮藏、货架期间的VSCs变化,以及对果汁中的风味活性组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检测了不同宽皮柑橘品种中重要硫前体蛋氨酸和S-甲基甲硫氨酸(MMS)的含量,并研究了两种硫前体的热动力学和光动力学,揭示硫前体的降解机制和VSCs对宽皮柑橘汁风味影响,为宽皮柑橘果汁工业化生产、贮藏、商业销售提供理论指导。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静态顶空SPME结合GC-MS/PFPD测定宽皮柑橘汁中的VSCs:以10种宽皮柑橘为研究对象,首次利用不同极性(Wax和DB-5)毛细管色谱柱并结合PFPD硫检测器和MS(SIM)检测器,对鲜榨和热处理的宽皮柑橘汁中的VSCs进行准确定性和定量分析;在本章中共检测到5种VSCs:羰基硫(COS)、硫化氢(H2S)、二硫化碳(CS2)、甲硫醇(MeSH)、甲硫醚(DMS);其中MeSH是具有强烈臭味的化合物,首次在加热的宽皮柑橘汁检测到;气味活性值(OAV)也表明仅MeSH(OAV=25.5)和DMS(OAV=10.8)两种VSCs影响果汁的整体风味。通过对10个不同品种的宽皮柑橘果汁中VSCs进行主成分分析(PCA),研究发现温州蜜柑类的柑橘自成一簇,可明显区分与其它宽皮柑橘果汁品种。此外,对6种非挥发性硫前体物质进行了热降解研究:二甲基巯基丙酸内盐(DMSP)和S-甲基甲硫氨酸(MMS)热降解会产生DMS化合物;蛋氨酸热降解会产生甲硫基丙醛(Met)、MeSH、二甲基二硫醚(DMDS)、二甲基三硫醚(DMTS)4种化合物,且维生素C加速了蛋氨酸的降解;半胱氨酸会产生少量H2S和CS2;硫胺素加热产生H2S和2-甲基-3-呋喃硫醇;谷胱甘肽热降解产生H2S。(2)GC×GC-MS/O、GC-FID/O及GC-MS/PFPD对宽皮柑橘汁中VSCs和风味活性组分研究: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针对经热杀菌的宽皮柑橘汁中VSCs和风味活性组分进行研究。首先,以北口温蜜(KW)、桥本温蜜(HW)、无核椪柑(SP)、新生系3号椪柑(XP)4种宽皮柑橘作为研究对象,采用GC×GC-MS/O、GC-FID/O、GC-MS/PFPD三种设备,对鲜榨和热杀菌的宽皮柑橘果汁中VSCs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在本章中共检测到7种VSCs:COS、H2S、CS2、MeSH、DMS、Met、1-对孟烯-8-硫醇;其中时间-强度法(OMSE)可以检测到H2S(臭鸡蛋味)、MeSH(烂白菜味)、DMS(白菜味,硫磺味)、Met(熟土豆味)、1-对孟烯-8-硫醇(葡萄柚味)5种硫化物;香气提取物稀释分析(AEDA)也初步鉴定了果汁中最具有风味活性的VSCs为Met和1-对孟烯-8-硫醇;热杀菌导致果汁中H2S、1-对孟烯-8-硫醇的浓度降低,MeSH、DMS、CS2、Met的浓度升高;在4种热杀菌前后的宽皮柑橘果汁中共鉴定出30种挥发性非硫风味活性组分,通过OAVs比较,对宽皮柑橘果汁风味贡献较大的主要味萜烯类化合物。此外,通过PanelCheck V1.4.2软件评价感官小组成员的感官评估能力,建立合格感官小组。感官实验结果表明,热杀菌促进了果汁中异味、蒸煮味产生,降低了果汁整体风味属性。(3)顶空指纹图谱法评价贮藏期间宽皮柑橘果汁中VSCs和风味活性组分的变化:选取椪柑作为研究对象,将PET瓶装果汁分别放置于4℃、25℃、40℃三个不同贮藏温度下12周、9周、7周,分别采用GC-MS/PFPD、GC×GC-MS/O、GC-FID/O,对贮藏期间宽皮柑橘果汁中VSCs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本章共鉴定出11种VSCs:H2S、MeSH、CS2、DMS、硫代醋酸S-甲酯(MTA)、(甲硫基)乙酸乙酯(EMA)、DMDS、2-甲基噻吩(2-MT)、3-甲基噻吩(3-MT)、DMTS、Met。在4℃、25℃和40℃贮藏温度下,利用MVDA技术结合VID系数分别筛选出8种、9种、10种在贮藏期间浓度发生显着变化的VSCs;AEDA检测发现Met是贮藏期间最具有风味活性的硫化物;通过OAVs计算发现MeSH、DMS、DMTS和Met是影响果汁整体风味的VSCs;LC-MS/MS研究发现,贮藏期间,果汁中非挥发性硫前体蛋氨酸和MMS发生降解,促进了VSCs的产生。此外,在贮藏末期,采用GC×GC-MS/O发现了椪柑果汁中24种(4℃)、18种(25℃)、22(40℃)种香气活性组分(FD≥2),其中芳樟醇(花香),β-大马酮(果香,烟味),β-紫罗酮(花香)为重要风味活性非硫化合物(FD≥64)。(4)顶空指纹图谱法评价光照对货架期间宽皮柑橘汁中VSCs和风味活性组分的影响:选取椪柑作为研究对象,采用LED(3024 Lux)和UV(360 nm,25μW/cm2)灯光照射PET瓶装果汁50天,通过GC-MS/PFPD对货架期间椪柑果汁中11VSCs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其中MeSH、CS2、DMDS、2-MT、3-MT、DMTS、MTA和EMA首次在宽皮柑橘汁中检测到。利用MVDA技术发现dark组、LED组、UV组中Met的VID分别为0.79、0.85、0.92。货架期间,LED和UV灯光促进了光敏剂核黄素的降解,加速了蛋氨酸的降解和MeSH、DMTS、Met化合物的生成;OAV计算发现硫化物对果汁整体风味的贡献不同:Met>MeSH>DMS>DMTS;感官实验表明,货架期间光照(LED和UV灯光)促进了果汁风味的劣变。在货架末期dark、UV、LED三个不同灯光条件下,采用GC×GC-MS/O分别确定椪柑果汁28种、28种、30种香气活性组分,其中对伞花烃芳(橘香)、芳樟醇(花香)、β-大马酮(果香,烟味)、β-紫罗酮(花香)为重要风味活性非硫化合物(FD≥64)。(5)宽皮柑橘果汁中蛋氨酸、MMS的热降解和光降解动力学:首先,采用邻苯二甲醛/3-巯基丙酸(OPA-3MPA)衍生化法测定15种宽皮柑橘果汁中MMS和蛋氨酸两种前体物质,MMS含量范围为0.153.78μg/mL,蛋氨酸含量范围为0.465.20μg/mL。其次MMS、蛋氨酸、Met的热降解都属于一级动力学,通过计算得到MMS的Ea=126904 J/mol·K,A为3.91*1014;蛋氨酸的Ea=55099.26 J/mol·K,A为406.25;Met的Ea=67371.17 J/mol·K,A为3079260.4;蛋氨酸、Met的光降解也属于一级动力学;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椪柑果汁热动力学实验中MMS、蛋氨酸、Met的降解速率低于模拟实验,这可能与果汁中基质的差异有关;此外,光照验证实验结果与模拟实验趋势相同。
宋丹[10](2014)在《0~17周龄京红蛋鸡饲粮蛋氨酸需要量研究》文中指出研究中国新培育的京红蛋鸡品种017周龄饲粮蛋氨酸需要量。试验分04周龄、58周龄、917周龄三个阶段进行,每个阶段按饲粮蛋氨酸水平设5个处理,每处理5个重复,综合鸡群增重、料重比、群体均匀度等经济指标、免疫指标、生殖指标、消化系统发育和血液生化指标得出每个阶段的饲粮最佳蛋氨酸水平,并由此总结京红蛋鸡正常生长发育模型和内脏器官发育规律。各阶段试验如下:一、04周京红蛋鸡饲粮蛋氨酸需要量研究试验选取300只健康的1d京红蛋雏鸡,随机分为5个处理,每个处理5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鸡。分别饲喂蛋氨酸水平为0.2%、0.3%、0.4%、0.5%和0.6%的试验饲粮,参照NRC(1994)和我国鸡的饲养标准(NY/T33-2004),结合京红蛋鸡饲养手册,配制玉米-豆粕型饲粮饲粮。常规饲养管理。结果表明:1)蛋氨酸水平未见显着影响雏鸡采食量(P>0.05),但显着影响其增重(P<0.05),其中0.4%Met饲粮组鸡增重最大,且呈二次曲线升高趋势;显着影响料重比(P<0.05),其中0.5%Met组最佳(2.13:1),呈二次曲线趋势降低;群体均匀度也呈现二次曲线升高,0.5%Met组最佳(85.19%)。2)第2周龄末饲粮蛋氨酸水平未显着影响雏鸡胸腺指数和法氏囊指数(P>0.05),显着影响脾脏指数(P<0.05),0.4%Met组达到最大;4周龄末鸡胸腺、脾脏和法氏囊指数均随饲粮Met水平呈显着正相关关系(P<0.05),且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其中,0.4%Met组脾脏和法氏囊指数最大,0.5%Met组胸腺指数最大。3)饲粮Met水平显着影响蛋鸡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重量指数和空场回肠长度指数(P<0.05)。随饲粮蛋氨酸水平升高,胰腺呈先升后降趋势,其它指标均呈先降后升趋势。4)饲粮Met水平显着影响鸡血清尿素氮、尿酸和碱性磷酸酶水平(P<0.05),其中0.5%Met组血清尿素氮最低、而碱性磷酸酶水平最高(P<0.05);0.6%Met组尿酸显着高于其他组(P<0.05)。结论:京红蛋鸡04周龄饲粮蛋氨酸最佳水平为0.49%。二、58周京红蛋鸡饲粮蛋氨酸需要量研究试验选取300只健康的29d京红蛋雏鸡,随机分为5个处理,每个处理5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鸡。分别饲喂蛋氨酸水平为0.3%、0.37%、0.44%、0.51%和0.58%的试验饲粮,参照NRC(1994)和我国鸡的饲养标准(NY/T33-2004),结合京红蛋鸡饲养手册,配制玉米-豆粕型饲粮饲粮。常规饲养管理。结果表明:1)饲粮Met水平未见显着影响雏鸡平均日增重和采食量(P>0.05),显着影响料重比和体重(P<0.05),其中0.44%Met组最佳(3.13:1和608.67g);群体均匀度也呈现二次曲线升高,0.37%Met组最佳(91.67%);显着影响胸肌指数、腿肌指数、胸宽和胫长(P<0.05),呈现二次曲线升高趋势,0.44%Met组腿肌指数和胫长发育最好。2)饲粮Met显着影响6周龄末雏鸡胸腺指数、脾脏指数和法氏囊指数(P<0.05);8周龄末饲粮蛋氨酸水平未显着影响雏鸡胸腺指数和法氏囊指数(P>0.05),显着影响脾脏指数(P<0.05)。其中,0.44%Met组胸腺指数最大,0.37%Met组法氏囊指数最大。3)饲粮Met显着影响蛋鸡胰腺、十二指肠指数、空肠指数和空肠长度(P<0.05)。随饲粮蛋氨酸水平升高,胰腺和肠道指标呈先升后降趋势。4)饲粮Met水平显着影响鸡血清尿酸和碱性磷酸酶水平(P<0.05),其中0.44%Met组碱性磷酸酶水平和尿酸显着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结论:京红蛋鸡58周龄饲粮蛋氨酸最佳水平为0.42%。三、917周京红蛋鸡饲粮蛋氨酸需要量的研究试验选取375只健康的57d京红蛋鸡,随机分为5个处理,每个处理5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鸡。分别饲喂蛋氨酸水平为0.23%、0.27%、0.31%、0.35%和0.39%的试验饲粮,参照NRC(1994)和我国鸡的饲养标准(NY/T33-2004),结合京红蛋鸡饲养手册,配制玉米-豆粕型饲粮饲粮。常规饲养管理。结果表明:1)饲粮Met水平显着影响群体均匀度(P<0.05),0.31%Met组群体均匀度(97.14%)最佳,未见影响平均日采量、料重比、平均日增重和体重(P>0.05)。2)饲粮Met水平显着影响空肠发育(P<0.05),肠道发育与饲粮Met水平呈现二次曲线升高趋势。3)饲粮Met水平显着影响生殖器官发育(P<0.05),0.27%~0.31%Met水平生殖器官发育最好,0.27%的Met水平生殖激素水平相对较高,促进生殖器官发育。结论:京红蛋鸡917周龄饲粮蛋氨酸最佳水平为0.29%。四、017周龄京红蛋鸡生长模型拟合和器官发育规律的研究由试验一到试验三得出017周龄京红蛋鸡饲粮最佳蛋氨酸添加范围的两个处理组的鸡只,每周测定其生长发育经济性状和器官发育性状指标,用Excel2003分析绘制生长率和发育动态雷达图;采用SPSS17.0软件回归的子程序非线性模型分析数据,根据不同周龄的体重和内脏器官拟合计算出模型参数的最优估计值A、B、k,计算拐点日龄、拐点体质量和最大周增量,根据拟合度(R2)、残差平方和(E)评价生长模型,同时对实测值与模型拟合值进行χ适合性检验,结果表明:1)017周龄京红蛋鸡分化生长率和雷达图得出最先发育是小肠,最晚发育的是卵巢;2)经过三种非线性模型比较得出0-17周龄京红蛋鸡脾脏、法氏囊和肺脏的最佳模型是Gompertz模型(即:Y=Ae-Bexp(-kt));体重、胸腺、肝脏、胰脏、小肠、心脏和肾脏的最佳模型是Bertalanffy模型(即:Y=A(1-Be-kt)3),内脏器官发育顺序是小肠、胸腺、法氏囊、心脏、肾脏、胰脏、肝脏、脾脏和肺脏。结论:017周龄京红蛋鸡器官发育顺序是消化系统-免疫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呼吸系统-生殖系统。
二、meet和meet with浅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meet和meet with浅析(论文提纲范文)
(1)胆碱和蛋氨酸对奶牛围产期营养平衡和机体健康的影响及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奶牛围产期生理代谢及胆碱和蛋氨酸调控营养平衡的研究进展 |
1.1 奶牛围产期概述 |
1.2 奶牛围产期生理代谢特征 |
1.2.1 能量和脂质代谢 |
1.2.2 蛋白质代谢 |
1.2.3 氧化应激和免疫抑制 |
1.2.4 钙代谢概述 |
1.3 奶牛围产期营养需要 |
1.4 奶牛围产期营养平衡的评价体系 |
1.4.1 基于NRC和CNCPS营养模型和代谢葡萄糖理论的评估体系 |
1.4.2 生物标志物评价体系 |
1.4.3 综合指数评价体系 |
1.5 奶牛围产期营养调控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思路 |
1.5.1 理论基础 |
1.5.2 技术思路 |
1.6 胆碱和蛋氨酸调控奶牛围产期代谢的相关进展 |
1.6.1 胆碱和蛋氨酸的奶牛营养学基础 |
1.6.2 奶牛围产期胆碱营养研究进展 |
1.6.3 奶牛围产期蛋氨酸营养研究进展 |
1.7 存在问题及研究内容 |
1.7.1 存在问题 |
1.7.2 研究假设 |
1.7.3 研究内容 |
1.7.4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奶牛围产期营养平衡的评估及血液代谢参数的动态变化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设计与动物饲养 |
2.1.2 样品采集与预处理 |
2.1.3 指标检测与计算 |
2.1.4 数据整理与分析 |
2.2 结果 |
2.2.1 日粮营养组成 |
2.2.2 营养平衡 |
2.2.3 内分泌变化 |
2.2.4 肝脏功能 |
2.2.5 机体健康 |
2.3 讨论 |
2.4 小结 |
第三章 过瘤胃胆碱和过瘤胃蛋氨酸对奶牛围产期能量平衡和健康的影响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设计与动物饲养 |
3.1.2 样品采集与预处理 |
3.1.3 指标检测与计算 |
3.1.4 数据整理与分析 |
3.2 结果 |
3.2.1 能量和碳水化合物组分的摄入量 |
3.2.2 能量平衡及相关标志物 |
3.2.3 肝脏功能、脂质代谢和其它生化指标 |
3.2.4 内分泌指标 |
3.2.5 抗氧化和免疫功能 |
3.3 讨论 |
3.4 小结 |
第四章 过瘤胃胆碱和过瘤胃蛋氨酸对奶牛围产期蛋白质平衡、氨基酸代谢和产后泌乳性能的影响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试验设计与动物饲养 |
4.1.2 样品采集与预处理 |
4.1.3 指标检测与计算 |
4.1.4 数据整理与分析 |
4.2 结果 |
4.2.1 代谢蛋白质摄入量 |
4.2.2 蛋白质平衡和代谢 |
4.2.3 血浆氨基酸组成 |
4.2.4 泌乳性能 |
4.2.5 乳氨基酸组成 |
4.3 讨论 |
4.4 小结 |
第五章 围产前期添加过瘤胃胆碱和蛋氨酸对新生犊牛体尺指标和血液参数的影响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试验设计与动物饲养 |
5.1.2 样品采集与预处理 |
5.1.3 指标检测与计算 |
5.1.4 数据整理与分析 |
5.2 结果 |
5.2.1 新生犊牛的体重体尺 |
5.2.2 蛋白质代谢 |
5.2.3 能量和脂质代谢 |
5.2.4 血浆氨基酸含量 |
5.2.5 内分泌指标 |
5.2.6 血浆生化指标 |
5.2.7 犊牛健康 |
5.3 讨论 |
5.4 小结 |
第六章 NEFA和BHBA对肝细胞能量和脂质代谢、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的影响 |
6.1 材料与方法 |
6.1.1 细胞培养与试验设计 |
6.1.2 样品采集与预处理 |
6.1.3 指标检测与计算 |
6.1.4 数据整理与分析 |
6.2 结果 |
6.2.1 NEFA和BHBA作用浓度的筛选 |
6.2.2 能量和脂质代谢 |
6.2.3 氧化还原状态 |
6.2.4 炎症通路 |
6.3 讨论 |
6.4 小结 |
第七章 胆碱和蛋氨酸对NEFA肝细胞模型能量和脂质代谢的调控 |
7.1 材料与方法 |
7.1.1 细胞培养与试验设计 |
7.1.2 样品采集与预处理 |
7.1.3 指标检测与计算 |
7.1.4 数据整理与分析 |
7.2 结果 |
7.2.1 不同胆碱和蛋氨酸浓度对LO2肝细胞增殖的影响 |
7.2.2 能量和脂质代谢 |
7.2.3 抗氧化状态和炎症 |
7.2.4 AMPKα信号通路的探究 |
7.3 讨论 |
7.4 小结 |
第八章 论文总结 |
8.1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
8.2 本研究的创新点 |
8.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缩略词 |
致谢 |
作者简介 |
(2)负性生活事件与青少年早期抑郁的关系:COMT基因Val158Met多态性与父母教养行为的调节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问题提出 |
2 研究方法 |
2.1 样本 |
2.2 研究工具 |
2.2.1 抑郁量表 |
2.2.2 负性生活事件量表 |
2.2.3 父母教养行为问卷 |
2.2.4 基因提取与分型 |
2.3 施测程序 |
2.4 数据处理与分析 |
3 结果 |
3.1 Hardy-Weinberg平衡的吻合度检验 |
3.2 变量的描述统计量与相关分析结果 |
3.3 抑郁对负性生活事件、COMT基因Val158Met多态性和父母教养行为的分层回归分析 |
3.4 内部验证性分析与元分析 |
4 讨论 |
(3)SIRT1/FOXO1介导的自噬对糖尿病肾病的影响及二甲双胍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二甲双胍通过诱导SIRT1/FOXO1介导的自噬减轻糖尿病大鼠肾损伤 |
引言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附表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二甲双胍通过SIRT1/FOXO1介导的自噬抑制高糖培养的系膜细胞增殖、炎症和细胞外基质表达 |
引言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 |
英文论文1 |
英文论文2 |
(4)以c-Met为肿瘤治疗靶点的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c-Met 的结构及作用机制 |
2 c-Met 抑制剂 |
2. 1 单靶点 c-Met 抑制剂 |
2. 2 多靶点 c-Met 抑制剂 |
3 结 语 |
(5)系统代谢工程改造大肠杆菌生产L-蛋氨酸(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蛋氨酸概述 |
1.2 蛋氨酸生产方法简述 |
1.2.1 化学合成法 |
1.2.2 酶催化DL-蛋氨酸转化为L-蛋氨酸 |
1.2.3 前体物质发酵 |
1.2.4 微生物法合成L-蛋氨酸 |
1.3 微生物合成L-蛋氨酸菌种选育进展 |
1.4 代谢工程改造微生物生产L-蛋氨酸研究进展 |
1.5 E. coli L-蛋氨酸代谢途径 |
1.5.1 高丝氨酸生物合成途径 |
1.5.2 高丝氨酸的激活 |
1.5.3 硫的整合 |
1.5.4 甲基化修饰高半胱氨酸生成L-蛋氨酸 |
1.5.5 一碳化合物代谢 |
1.5.6 硫酸盐的吸收与还原 |
1.5.7 L-蛋氨酸的转化与降解 |
1.5.8 E. coli中蛋氨酸运输途径 |
1.6 L-蛋氨酸生物合成调控 |
1.6.1 转录水平调节 |
1.6.2 代谢产物反馈抑制 |
1.7 代谢工程改造氨基酸生产菌株的方法和策略 |
1.7.1 代谢工程改造氨基酸生产菌株的通用策略 |
1.7.2 系统代谢工程 |
1.7.3 理性设计改造关键酶 |
1.7.4 启动子工程 |
1.7.5 改造基因组优化代谢途径 |
1.8 立题依据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代谢工程改造E. coli高产L-蛋氨酸前体 |
2.1 引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主要试剂和仪器 |
2.2.2 分子生物学实验操作方法 |
2.2.3 本章菌株和质粒 |
2.2.4 本章引物 |
2.2.5 培养基和培养条件 |
2.2.6 基因敲除方法 |
2.2.7 质粒构建 |
2.2.8 产物分析方法 |
2.2.9 天冬氨酸氨酸激酶的纯化和酶活检测方法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高丝氨酸竞争碳代谢流途径和分解途径的阻断 |
2.3.2 解除L-高丝氨酸碳代谢流瓶颈 |
2.3.3 表征L-高丝氨酸对AK的抑制作用 |
2.3.4 重组菌 15-L发酵罐的L-高丝氨酸生产能力和生长特性 |
2.3.5 解除L-高丝氨酸的生长抑制和反馈抑制 |
2.3.6 鉴定及修饰L-高丝氨酸向胞内运输途径 |
2.3.7 乙酸副产物的生成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E. coli产L-蛋氨酸基础菌株的构建 |
3.1 引言 |
3.2 材料和方法 |
3.2.1 主要试剂和仪器 |
3.2.2 分子生物学实验操作方法 |
3.2.3 本章菌株和质粒 |
3.2.4 本章引物 |
3.2.5 培养基和培养条件 |
3.2.6 基因敲除方法 |
3.2.7 荧光定量PCR(RT-qPCR) |
3.2.8 质粒的构建 |
3.2.9 定点突变metK基因组启动子的突变 |
3.2.10 分析方法 |
3.3 结果和讨论 |
3.3.1 竞争L-蛋氨酸碳代谢流途径的阻断 |
3.3.2 MetJ阻遏调控的解除 |
3.3.3 L-蛋氨酸过量合成途径的构建 |
3.3.4 弱化SAM合成途径对L-蛋氨酸生物合成途径调控的影响 |
3.3.5 thrC和thrBC基因敲除对L-蛋氨酸合成影响的比较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高半胱氨酸甲基化效率对E. coli合成L-蛋氨酸的影响 |
4.1 引言 |
4.2 材料和方法 |
4.2.1 主要试剂和仪器 |
4.2.2 分子生物学实验操作方法 |
4.2.3 本章菌株和质粒 |
4.2.4 本章引物 |
4.2.5 培养基和培养条件 |
4.2.6 荧光定量PCR(RT-qPCR) |
4.2.7 质粒的构建 |
4.2.8 pN25和tac启动子替换metH基因组启动子 |
4.2.9 分析方法 |
4.3 结果和讨论 |
4.3.1 增强高半胱氨酸甲基化对L-蛋氨酸产量的影响 |
4.3.2 metH基因表达量对L-蛋氨酸的影响 |
4.3.3 改造metH基因组启动子对L-蛋氨酸产量的影响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E. coli L-蛋氨酸运输系统的改造 |
5.1 引言 |
5.2 材料和方法 |
5.2.1 主要试剂和仪器 |
5.2.2 分子生物学实验操作方法 |
5.2.3 本章菌株和质粒 |
5.2.4 本章引物 |
5.2.5 培养基和培养条件 |
5.2.6 荧光定量PCR(RT-qPCR) |
5.2.7 基因敲除 |
5.2.8 质粒的构建 |
5.2.9 分析方法 |
5.3 结果和讨论 |
5.3.1 解除MetJ阻遏蛋白负调控对MetD运输系统的影响 |
5.3.2 MetD运输系统缺失菌株的构建 |
5.3.3 MetD运输系统缺失对L-蛋氨酸吸收效率的影响 |
5.3.4 MetD运输系统缺失对L-蛋氨酸产量的影响 |
5.3.5 增强YjeH运输系统表达对E. coli生长的影响 |
5.3.6 增强YjeH运输系统表达对E. coli L-蛋氨酸合成的影响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E. coli半胱氨酸合成途径对L-蛋氨酸产量的影响 |
6.1 引言 |
6.2 材料和方法 |
6.2.1 主要试剂和仪器 |
6.2.2 分子生物学实验操作方法 |
6.2.3 本章菌株和质粒 |
6.2.4 本章引物 |
6.2.5 培养基和培养条件 |
6.2.6 质粒的构建 |
6.2.7 分析方法 |
6.3 结果和讨论 |
6.3.1 半胱氨酸对E. coli L-蛋氨酸合成的影响 |
6.3.2 解除cys基因调控对E. coli L-蛋氨酸合成的影响 |
6.3.3 共表达cysE-cysK、cysE-cysH和cysE-cys C对E. coli L-蛋氨酸合成的影响 |
6.3.4 增强半胱氨酸合成和L-蛋氨酸分泌途径对产量的影响 |
6.4 本章小结 |
主要结论与展望 |
主要结论 |
展望 |
论文创新点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6)肺癌细胞中HGF/c-Met信号通路的异常调控及其靶向药物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HGF/c-Met的结构和生理功能 |
2 c-Met在肺癌组织中的异常调控 |
2.1 c-Met的过表达 |
2.2 c-Met的扩增 |
2.3 c-Met突变 |
3 HGF/c-Met信号通路异常与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 |
3.1 HGF/c-Met诱导肿瘤的增殖和发生 |
3.2 HGF/c-Met诱导肿瘤新生血管的生成 |
3.3 HGF/c-Met诱导细胞外基质 (extracellular matrix, ECM) 的降解 |
3.4 HGF/c-Met与肺癌侵袭转移的关系 |
4 以HGF/c-Met为靶点的抗肿瘤治疗 |
4.1 生物拮抗剂 |
4.2 单克隆抗体 |
4.2.1 H G F抗体 |
4.2.2 针对c-Met的单克隆抗体 |
4.3 c-Met小分子抑制剂 |
4.3.1 非选择性抑制剂 |
4.3.1. 1 Crizotinib |
4.3.1. 2 Cabozantinib |
4.3.1. 3 Foretinib |
4.3.1. 4 Amuvatinib |
4.3.1. 5 MGCD-265 |
4.3.2 选择性抑制剂 |
4.3.2. 1 Tivantinib (ARQ-197) |
4.3.2. 2 AMG337 |
4.3.2. 3 JNJ-38877605 |
4.3.2. 4 PF-04217903 |
4.3.2.5 SU11274 |
(7)保幼激素对昆虫变态发育调控的分子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1 JH受体Met的相关研究 |
1.1 Met的鉴定 |
1.2 Met的亚细胞定位调控 |
2 JH对昆虫变态发育调控的分子机制 |
2.1 JH-Met-Kr-h1-Br信号通路 |
2.2 JH-Met-Kr-h1-E93信号通路 |
3 JH与20E的交互作用 |
4 JH的膜受体 |
5 小结与展望 |
(8)MET-PI3K-Akt信号通路介导miRNA-31调控肺腺癌肿瘤干细胞功能(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部分 肺腺癌肿瘤干细胞中异常表达miR-31对肿瘤干细胞的调控作用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图表 |
讨论 |
小结 |
第二部分 MiR-31调控肺腺癌干细胞功能的作用机制研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图表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致谢 |
(9)宽皮柑橘果汁中挥发性硫化物和风味活性组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 |
第1章 文献综述 |
1.1 宽皮柑橘及其加工 |
1.1.1 宽皮柑橘概述 |
1.1.2 柑橘果汁现状 |
1.2 挥发性硫化物VSCs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定义,结构与性质 |
1.2.2 主要生成路径 |
1.2.3 样品的处理 |
1.2.4 分离检测技术 |
1.2.5 感官特征 |
1.2.6 不同食品中的VSCs |
1.3 宽皮柑橘风味物质的研究现状 |
1.3.1 宽皮柑橘果汁中挥发性非硫化物的研究进展 |
1.3.2 宽皮柑橘果汁中VSCs的研究进展 |
1.3.3 影响柑橘果汁风味的的主要因素 |
第2章 引言 |
第3章 静态顶空SPME结合GC-MS/PFPD测定宽皮柑橘汁中的VSCs |
3.1 前言 |
3.2 实验材料 |
3.3 主要仪器与试剂 |
3.3.1 仪器设备 |
3.3.2 试剂耗材 |
3.4 实验方法 |
3.4.1 果汁样品的制备 |
3.4.2 静态顶空固相微萃取SPME |
3.4.3 GC-MS/PFPD测定条件 |
3.4.4 宽皮柑橘果汁中VSCs的定性方法 |
3.4.5 宽皮柑橘果汁中VSCs的定量方法 |
3.4.6 VSCs的气味活性值OAVs计算 |
3.4.7 感官评价 |
3.4.8 数据处理分析 |
3.5 结果与分析 |
3.5.1 宽皮柑橘汁中VSCs的分离和定性分析 |
3.5.2 宽皮柑橘汁中VSCs的定量分析 |
3.5.3 加热引起VSCs的变化 |
3.5.4 加热宽皮柑橘汁中VSCs的主成分分析(PCA) |
3.5.5 加热前后气味活性值(OAVs) |
3.5.6 宽皮柑橘汁中MeSH的感官测试 |
3.5.7 非挥发性硫化物(VSCs的前体物质)研究 |
3.6 小结 |
第4章 GC×GC-MS/O、GC-FID/O及 GC-MS/PFPD对宽皮柑橘汁中VSCs和风味活性组分研究 |
4.1 前言 |
4.2 实验材料 |
4.3 主要仪器与试剂 |
4.3.1 仪器设备 |
4.3.2 试剂耗材 |
4.4 实验方法 |
4.4.1 果汁样品的制备 |
4.4.2 评价员的培训及表现评估 |
4.4.3 宽皮柑橘果汁的感官评价 |
4.4.4 静态顶空固相微萃取SPME |
4.4.5 GC-MS/PFPD、GC×GC-MS/O、GC-FID/O对果汁中VSCs的测定 |
4.4.6 AEDA分析热杀菌宽皮柑橘汁中VSCs |
4.4.7 热杀菌宽皮柑橘果汁中VSCs的定性与定量方法 |
4.4.8 OAV分析热杀菌宽皮柑橘汁中VSCs |
4.4.9 数据处理分析 |
4.5 结果与分析 |
4.5.1 评价员的表现评估 |
4.5.2 热杀菌前后宽皮柑橘汁的感官评价 |
4.5.3 热杀菌前后宽皮柑橘汁中VSCs的定性分析 |
4.5.4 热杀菌前后宽皮柑橘汁中VSCs的定量分析 |
4.5.5 热杀菌前后宽皮柑橘汁中VSCs的 OMSE分析 |
4.5.6 热杀菌前后宽皮柑橘汁中VSCs的 AEDA分析 |
4.5.7 热杀菌前后宽皮柑橘汁中VSCs的 OAV分析 |
4.5.8 热杀菌前后宽皮柑橘汁中挥发性非硫化合物分析 |
4.6 小结 |
第5章 顶空指纹图谱法评价贮藏期间宽皮柑橘果汁中VSCs和风味活性组分的变化 |
5.1 前言 |
5.2 实验材料 |
5.3 主要仪器与试剂 |
5.3.1 仪器设备 |
5.3.2 试剂耗材 |
5.4 实验方法 |
5.4.1 果汁样品制备 |
5.4.2 贮藏期间椪柑果汁的感官评价 |
5.4.3 静态顶空固相微萃取SPME |
5.4.4 GC-MS/PFPD、GC×GC-MS/O、GC-FID/O对贮藏期间椪柑果汁中VSCs的测定 |
5.4.5 AEDA分析贮藏期间椪柑果汁中VSCs |
5.4.6 贮藏期间椪柑果汁中VSCs的定性与定量方法 |
5.4.7 OAV分析贮藏期间椪柑果汁中VSCs |
5.4.8 贮藏期间椪柑果汁中蛋氨酸、MMS测定 |
5.4.9 数据分析 |
5.5 结果与分析 |
5.5.1 贮藏期间椪柑果汁中VSCs的分离和定性 |
5.5.2 贮藏期间椪柑果汁中VSCs的指纹图谱 |
5.5.3 贮藏期间椪柑果汁的感官评价 |
5.5.4 贮藏期间椪柑果汁中VSCs的 OMSE分析 |
5.5.5 贮藏期间椪柑果汁中VSCs的 AEDA分析 |
5.5.6 贮藏期间椪柑果汁中VSCs的 OAV分析 |
5.5.7 贮藏期间椪柑果汁中挥发性非硫化合物分析 |
5.5.8 贮藏期间椪柑果汁中蛋氨酸,MMS的测定 |
5.6 小结 |
第6章 顶空指纹图谱法评价光照对货架期间宽皮柑橘汁中VSCs和风味活性组分的影响 |
6.1 前言 |
6.2 实验材料 |
6.3 主要仪器与试剂 |
6.3.1 仪器设备 |
6.3.2 试剂耗材 |
6.4 实验方法 |
6.4.1 果汁样品制备 |
6.4.2 货架期间椪柑果汁的感官评价 |
6.4.3 静态顶空固相微萃取SPME |
6.4.4 GC-MS/PFPD、GC×GC-MS/O、GC-FID/O对货架期间椪柑果汁中VSCs的测定 |
6.4.5 AEDA分析货架期间椪柑果汁中VSCs |
6.4.6 货架期间椪柑果汁中VSCs的定性与定量方法 |
6.4.7 OAV分析货架期间椪柑果汁中VSCs |
6.4.8 货架期间椪柑果汁中蛋氨酸、MMS测定 |
6.4.9 货架期间椪柑果汁中核黄素的HPLC分析 |
6.4.10 数据分析 |
6.5 结果与分析 |
6.5.1 货架期间椪柑果汁中VSCs的分离和定性 |
6.5.2 货架期间椪柑果汁中VSCs的指纹图谱 |
6.5.3 货架期间椪柑果汁的感官评价 |
6.5.4 货架期间椪柑果汁中VSCs的 OMSE分析 |
6.5.5 货架期间椪柑果汁中VSCs的 AEDA分析 |
6.5.6 货架期间椪柑果汁中VSCs的 OAV分析 |
6.5.7 货架期间椪柑果汁中挥发性非硫化物的测定 |
6.5.8 货架期间椪柑果汁中核黄素的测定 |
6.5.9 货架期间椪柑果汁中蛋氨酸,MMS的测定 |
6.6 小结 |
第7章 宽皮柑橘果汁中蛋氨酸、MMS的热降解和光降解动力学 |
7.1 前言 |
7.2 实验材料 |
7.3 主要仪器与试剂 |
7.3.1 仪器设备 |
7.3.2 试剂耗材 |
7.4 实验方法 |
7.4.1 果汁样品制备 |
7.4.2 HPLC-FLD测定果汁样品蛋氨酸,MMS |
7.4.3 模拟溶液的热动力学,光动力学 |
7.4.4 动力学验证实验 |
7.4.5 数据分析 |
7.5 结果与分析 |
7.5.1 宽皮柑橘果汁中MMS,蛋氨酸含量测定 |
7.5.2 模拟溶液中蛋氨酸、MMS的热动力学 |
7.5.3 模拟溶液中蛋氨酸、MMS的光照动力学 |
7.5.4 果汁验证实验 |
7.6 小结 |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
8.1 结论 |
8.2 创新点 |
8.3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附表 |
附表1 三角实验感官评定表 |
附表2 果汁风味感官评定表 |
附表3 宽皮柑橘汁中GC-MS/PFPD所鉴定的挥发性非硫化合物 |
附表4 宽皮柑橘汁中GC-FID/O所鉴定的挥发性非硫化合物 |
附表5 宽皮柑橘汁中GC×GC-MS/O所鉴定的挥发性非硫化合物 |
附录2 附图 |
附图1 商业果汁 |
附图2 商业果汁PFPD色谱图 |
附图3 温州蜜柑果汁中DMSP和 MMS中LC-MS/MS总离子和子离子对色谱图的测定 |
附图4 温州蜜柑果汁中DMSP和 MMS的 LC-MS/MS色谱图 |
附图5 GC-MS/PFPD(A)和GC×GC-MS/O(B)测定4 种宽皮柑橘果汁在加热前后的挥发性化合物数目 |
附图6 贮藏末期椪柑果汁中大肠菌群(A)、细菌总数(B)的测定 |
附图7 货架末期椪柑果汁中大肠菌群(A)、细菌总数(B)的测定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10)0~17周龄京红蛋鸡饲粮蛋氨酸需要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畜禽的生长发育规律及模型 |
1.2 蛋鸡的生长发育与营养需求 |
1.3 蛋氨酸营养需要量的研究进展 |
1.3.1 研究氨基酸营养需要量的方法与评价指标 |
1.3.2 影响 Met 需要量的因素 |
1.3.3 家禽蛋氨酸营养需要量研究进展 |
1.4 蛋氨酸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 |
1.4.1 蛋氨酸对动物生产性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
1.4.2 蛋氨酸对动物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
1.4.3 蛋氨酸对动物消化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
1.5 本试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0~4 周龄京红蛋鸡饲粮蛋氨酸需要量研究 |
引言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设计与试验饲粮 |
2.1.2 试验材料 |
2.1.3 饲养管理 |
2.1.4 检测指标和方法 |
2.1.5 数据统计分析 |
2.2 结果 |
2.2.1 饲粮 Met 水平对 0~4 京红蛋雏鸡生长发育的影响 |
2.2.2 饲粮 Met 水平对 0~4 京红蛋雏鸡消化器官发育的影响 |
2.2.3 饲粮不同水平 Met 对 0~4 周京红蛋雏鸡免疫器官发育的影响 |
2.2.4 饲粮不同水平 Met 对 0~4 周京红蛋雏鸡血液指标的影响 |
2.2.5 采用二次回归模型估测 0~4 周京红蛋鸡的 Met 最佳需要量 |
2.3 讨论 |
2.3.1 饲粮 Met 水平 0~4 周龄京红蛋雏鸡生长发育的影响 |
2.3.2 饲粮 Met 水平对京红蛋雏鸡免疫器官发育的影响极其与机体生长发育的关系 |
2.3.3 饲粮 Met 水平对京红蛋鸡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及其与生长发育的关系 |
2.4 结论 |
第三章 5~8 周龄京红蛋鸡饲粮蛋氨酸需要量研究 |
引言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设计与试验饲粮 |
3.1.2 试验材料 |
3.1.3 饲养管理 |
3.1.4 检测指标和方法 |
3.1.5 数据统计分析 |
3.2 结果 |
3.2.1 饲粮 Met 对 5~8 wk 京红蛋鸡生长发育的影响 |
3.2.2 饲粮 Met 对 5~8 wk 京红蛋鸡消化器官发育的影响 |
3.2.3 饲粮 Met 对 5~8 wk 京红蛋鸡免疫器官发育的影响 |
3.2.4 饲粮 Met 对 5~8 wk 京红蛋鸡血液指标的影响 |
3.2.5 采用二次回归模型估测 5~8 wk 京红蛋鸡 Met 最佳需要量 |
3.3 讨论 |
3.3.1 饲粮 Met 水平对 5~8 wk 京红蛋雏鸡生长发育的影响 |
3.3.2 饲粮 Met 水平对京红蛋雏鸡免疫器官发育的影响及其与机体生长发育的关系 |
3.3.3 饲粮 Met 水平对京红蛋鸡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及其与生长发育的关系 |
3.4 结论 |
第四章 9~17 周龄京红蛋鸡饲粮蛋氨酸需要量研究 |
引言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试验设计与试验饲粮 |
4.1.2 试验材料 |
4.1.3 饲养管理 |
4.1.4 检测指标和方法 |
4.1.5 数据统计分析 |
4.2 结果 |
4.2.1 饲粮 Met 水平对 9~17 周龄京红蛋鸡生长发育的影响 |
4.2.2 饲粮 Met 水平对 9~17 周龄京红蛋鸡消化器官发育的影响 |
4.2.3 饲粮不同水平 Met 对 9~17 周龄京红蛋鸡生殖器官发育的影响 |
4.2.4 饲粮不同水平 Met 对 9~17 周京红蛋鸡血液指标的影响 |
4.2.5 采用二次回归模型估测 9~17 周京红蛋鸡的 Met 最佳需要量 |
4.3 讨论 |
4.3.1 饲粮 Met 水平 9~17 周龄京红蛋鸡生长发育的影响 |
4.3.2 饲粮 Met 水平对 9~17 周龄京红蛋鸡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及其与生长发育的关系 |
4.3.3 饲粮 Met 水平对 9~17 周龄京红蛋鸡生殖器官发育的影响极其与生殖激素的关系 |
4.4 结论 |
第五章 京红蛋鸡生长模型拟合和器官发育规律的研究 |
引言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试验动物和饲养饲粮 |
5.1.2 饲养管理和测定项目 |
5.1.3 数据统计方法和模型表达式 |
5.2 结果 |
5.2.1 京红蛋鸡体重生长发育规律与模型拟合 |
5.2.2 京红蛋鸡内脏器官分化生长率分析 |
5.2.3 京红蛋鸡五大系统生长发育规律 |
5.2.4 京红蛋鸡内脏器官动态发育速度比较分析 |
5.3 讨论 |
5.3.1 京红蛋鸡体重生长发育规律 |
5.3.2 京红蛋鸡内脏器官生长发育规律 |
5.4 结论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6.1 研究结论 |
6.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四、meet和meet with浅析(论文参考文献)
- [1]胆碱和蛋氨酸对奶牛围产期营养平衡和机体健康的影响及机制[D]. 孙菲菲.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7(12)
- [2]负性生活事件与青少年早期抑郁的关系:COMT基因Val158Met多态性与父母教养行为的调节作用[J]. 王美萍,郑晓洁,夏桂芝,刘迪迪,陈翩,张文新. 心理学报, 2019(08)
- [3]SIRT1/FOXO1介导的自噬对糖尿病肾病的影响及二甲双胍作用机制研究[D]. 徐将. 山东大学, 2019(02)
- [4]以c-Met为肿瘤治疗靶点的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J]. 张媛,程雨兰,周金培,张惠斌.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2015(01)
- [5]系统代谢工程改造大肠杆菌生产L-蛋氨酸[D]. 李华. 江南大学, 2017(01)
- [6]肺癌细胞中HGF/c-Met信号通路的异常调控及其靶向药物研究进展[J]. 李永文,刘红雨,陈军. 中国肺癌杂志, 2014(08)
- [7]保幼激素对昆虫变态发育调控的分子机制[J]. 何倩毓,张原熙,裴泽华,李美鑫,张旭. 昆虫学报, 2017(05)
- [8]MET-PI3K-Akt信号通路介导miRNA-31调控肺腺癌肿瘤干细胞功能[D]. 侯春英.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6(01)
- [9]宽皮柑橘果汁中挥发性硫化物和风味活性组分研究[D]. 程玉娇. 西南大学, 2020(01)
- [10]0~17周龄京红蛋鸡饲粮蛋氨酸需要量研究[D]. 宋丹.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