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论毛泽东诗词时空意象体现的美学追求(论文文献综述)
孟宪忠[1](1991)在《论毛泽东诗词时空意象体现的美学追求》文中研究说明 《镜与灯》作者艾布拉姆斯教授曾说过:“任何出色的美学理论都是从事实出发,并且以事实告终。”此语亦适宜考察毛泽东美学。观照毛泽东诗词、书法艺术实践,是析理毛泽东美学思想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从小处落墨,从毛泽东诗词的时空意象分析其含蕴的美学追求。
孟宪忠[2](1992)在《论毛泽东诗词时空意象体现的美学追求》文中指出《镜与灯》作者艾布拉姆斯教授曾说过:"任何出色的美学理论都是从事实出发,并且以事实告终。"此话亦适宜考察毛泽东美学。观照毛泽东诗词、书法艺术实践,是析理毛泽东美学思想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从小处落墨,从毛泽东诗词的时空意象分析其含蕴的美学追求。
孟宪忠[3](1992)在《论毛泽东诗词时空意象体现的美学追求》文中研究表明《镜与灯》作者艾布拉姆斯教授曾说过:“任何出色的美学理论都是从事实出发,并且以事实告终。”此话亦适宜考察毛泽东美学。观照毛泽东诗词、书法艺术实践,是析理毛泽东美学思想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从小处落墨,从毛泽东诗词的时空意象分析其含蕴的美学追求。
贺桂梅[4](2019)在《长时段视野里的中国与革命——重读毛泽东诗词》文中研究表明目前学界关于毛泽东诗词的研究,往往注重作品的鉴赏和解说,而较少从更为宽阔的历史和社会视野阐释其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与文化实践展开的历史过程,特别是具体文本构成中包含的风格化美学内涵、修辞机制及其政治哲学的文化想象。值得分析的至少有两点,其一是从创作、发表和传播角度,解释毛泽东诗词的旧体形式所具有的"形式的意识形态"意味。这种被五四新文学运动所否定的"旧形式",为何在1950-60年代之交的革命中国及其文学界得到公开发表和提倡,并由此成功地构建了"诗人毛泽东"的形象?这是需要解释的问题。毛泽东诗词的发表与创作,构成了
张志超[5](2016)在《毛泽东诗词研究史论》文中研究指明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毛泽东的诗词创作是中国文学艺术宝库乃至世界文化中的瑰宝。毛泽东以一种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采用中国古典诗词的艺术形式,将一生创作的百余首诗词作品如一颗明星闪耀在中国现代诗坛之中。自从抗战时期埃德加·斯诺在采访陕北革命根据地的报道和书籍中向世人披露了毛泽东的诗作《长征》后,毛泽东的诗词作品便陆续被发掘,随后发表问世,让广大群众所知晓。由此可见,毛泽东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纵观毛泽东诗词研究史,随着毛泽东诗词的陆续发表,学术界对其诗词创作的赏析、评论及研究也与日俱增。现有的毛泽东诗词研究成果主要侧重于分析其诗词的艺术特色、思想特征、价值影响以及所蕴含的民族情感、时代情怀。在毛泽东诗词创作相关研究初具规模的今天,对其进行梳理和总结是十分必要的。本论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将结合毛泽东诗词内容及创作背景,根据不同的历史分期,从整体上对毛泽东诗词研究的历史流程进行整理。第二章着重分析毛泽东诗词研究过程中出现的两次研究热潮;第三章从情、史、景三个方面重点分析毛泽东诗词研究的核心审美问题;第四章探讨毛泽东诗词研究的意义。本论文并非试图构建一个毛泽东诗词研究的“研究发展史”,而是以毛泽东诗词作品作为切入点,探讨半个多世纪以来毛泽东诗词研究的相关文本,并在此基础上针对研究者们对毛泽东诗词作品的鉴赏与评论,分析大的时代背景下毛泽东诗词创作的文学价值及意义。
王淑辉[6](2009)在《论毛泽东诗词的史诗性》文中研究指明毛泽东诗词以艺术的形式再现了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它不仅是中国革命的辉煌史诗,而且是毛泽东人格的生动体现,具有很强的政治性、革命性和思想性,通过研究毛泽东诗词,可以了解当时的社会历史概况。本文力图在毛泽东诗词的史诗性方面重点展开论述。郭沫若同志《满江红·读毛主席诗词》中有句话说:“经纶外,诗词余事,泰山北斗。”纵观古今,横览中外,毛泽东诗词在诗坛上确实可称作“泰山北斗”。这些诗词不仅反映着中国的光辉历程,而且体现着革命导师的伟大思想。从“秋收起义”到“反围剿的胜利”,从“长征的播种”到“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从“一唱雄鸡天下白”到“六亿神州尽舜尧”,从“一桥飞架南北”到“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毛泽东用诗词的形式,以真人真事记载了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同时也给后来的研究者提供了历史的依据和美的享受。毛泽东在其诗词中,以歌颂人物形象为主题的有十几篇,毛泽东主要歌颂的是人民群众,他认为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但是他没有忽视个人英雄形象,在他的诗词中,歌颂有名有姓的英雄就有十几人。历史古人、身边战友、英雄豪杰、平民百姓、文韬武略的将帅、青春勃发的女子无一不是他歌咏的对象,有的一笔带过,有的精雕细琢,毛泽东笔下的这些人物,鲜明、生动、有血有肉、既现实,又理想,既平易,又崇高,展现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奋斗英姿,鲜活的形象跃然纸上。毛泽东诗词创造了全新的意象系统,他写山、写水、写雪、写梅表现了他对自然景物的独特理解与创新,与传统诗词相比较,向读者提供了更丰富的审美信息和审美感受,开拓了新的审美领域和新的艺术境界。毛泽东诗词博大精深,他在诗词中熔铸了他的深刻的思想、坚定的信念、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恢弘壮阔的史诗般的意境。毛泽东诗词意境宏大,蕴藏丰富,表现了艺术的高度概括性,诗人在诗词创作中使主观思想与客观物境交相渗透,达到了形神兼备的境界。毛泽东诗词除具有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特点之外,还具有天地人三维空间的角度辨证地表现世界,人格蕴含壮丽崇高,生命根须继承李苏,历史渊流推陈出新。正如他自己所说,其诗词风格“偏于豪放,不废婉约。”他充分的继承了李白、苏轼的风格,在诗词创作上开一代先河,是用旧体写新诗的杰出典范。
刘志华[7](2000)在《论毛泽东诗词的时空感》文中指出文章从时空意象和时空境界两方面来论述了毛泽东诗词的时空感 ,从中得出诗人超越时空的审美意识
黄德烈[8](1994)在《毛泽东诗词的意象美》文中研究表明 一代伟人毛泽东,人们对他思想、政治、哲学、军事诸方面成就的研究,业已蔚为大观,收获颇丰。关于对他文学创作的研讨,则显得过于简略,其实,毛泽东文学方面也是行家,且不说他的文艺理论主张影响无数现当代的文学艺术家,单就他所创作的诗词来看,
鲁定元[9](2005)在《文学教育论》文中研究指明语文教育改革离不开文学教育,素质教育的实施离不开文学教育,人的全面发展也离不开文学教育。本文针对我国基础教育阶段文学教育地位不明、语文教育中文学性缺失以及文学教育理论研究比较薄弱的现状,运用教育学、文学、美学以及心理学等学科的理论,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对基础教育阶段文学教育的性质、地位和方法问题进行了探讨。 本文认为文学教育应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文学教育在语文教育中的比重应相应增大,并且不能将文学教育简单地当成语言教育、审美教育亦或是政治教育,尽管它包含上述教育的内容。从本质上说,文学教育是作为读者的师生以语言为媒介、以文学作品展示的人类文化意象为内容,与作者进行精神的沟通,旨在丰富心灵世界、构建精神家园的活动。文学教育是分解的,更是整体的;文学教育是标准的、统一的,更是多样的、个性化的;文学教育是技能的传授,更是灵魂的交流。文学教育的过程是感悟与理解的过程、自由与引导的过程、体验与陶冶的过程:文学教育的过程是提高生命质量和提升人生境界的过程。文学教育的实施,需要对文学和文学教育重新认识。 本文共分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对文学和文学教育的理论探讨,包括第一章。第一章首先基于教育的视角对文学是什么进行了追问。教育是一种社会性的活动,文学也是如此。作为活动的文学涉及四个要素:作者、世界、作品和读者。作为结果的文学实际上是人类构建的精神家园。教育活动中的文学具有语言性、艺术性、游戏性和人文性的特征。然后本章界定本文所言文学教育是指基础教育阶段的学校文学教育,它具有全面性、过程性和趣味性等特征。从文学本身具有的双重本质来看,文学教育具有审美和求善的价值,文学教育具有促进个体人生进步的激励价值,同时它也肩负着文化的使命。 第二部分是文学教育的历史经验的考察,包括第二、三章。第二章考察了我国文学教育的悠久历史。我国远古时期的前文学教育是一种与生活合一的教育,生活是文学教育的大课堂;我国古代的泛文学教育融合于综合教育之中,以语言文字的训练为基础,注重诗文教化和内外文化的交流;近现代的语言文学教育,文和言、文和道、文和知、语和文,分分合合,曲折发展,给我们留下世纪之问:文学教育地位何在?第三章考察了西方文学教育的源流,归纳了英、美、俄三国处理母语教育和文学教育的三种类型。英国代表了从文学熏陶到语言实际运用的欧洲古典类型;美国代表着从语言实际运用到文学熏陶的现代类型;俄罗斯则是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学分科教育类型。西方国家语言和文学兼重,而且重视文学教育的方法,从深层分析,西方
何明艳[10](2021)在《共和国开国领袖书法创作与审美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学界对共和国开国领袖书法的研究,一直以毛泽东为考察的主要对象,虽然也有涉及其他领袖,大部分都是围绕他们的代表作进行简单概述,并不能全面展现共和国开国领袖整体的书法创作风貌与精神。在前人和时贤的研究基础上,本文以共和国领袖的书法创作群体为对象,以传统书法美学为参照,结合共和国开国领袖所处的时代背景,讨论他们书法的时代性特征和群体性特征,并展现他们书法创作的个性精神。在魏晋时人书法风神、隋唐时期书法法度、宋代书法审美意趣与共和国时期时代精神的影响下,取魏晋的醇厚与闲淡,隋唐的端正与雍容,宋书的率意与天真。共和国开国领袖碑帖互补的书法审美创作态势,留下了丰富的书法艺术创作成果。领袖们的书法是时代的产物,他们的书法是在实用中产生的,书写内容具有一定的现实性、人民性和创新性,展现着昂扬向上、纯真朴素、推陈出新的时代精神内涵。在各种综合因素的影响下,领袖书风整体上展现出气象雄浑、质朴醇厚的风貌。在共和国开国领袖群体中,毛泽东在书法的审美创造上成就无疑是最高的,在正大气象的时代书风基础上,展现他洒脱不羁的伟岸人格,凸显着他潇洒飘逸的书法审美风格。共和国开国领袖在进行书法艺术审美创作的时候,体现一种儒道互补的审美理想,传承古典书法“纯真、质朴、宏伟、豪壮、雄强”的书法审美风貌,更体现着革命家的伟岸人格和精神魅力,体现出阳刚壮美、真率自然的书法审美理想与价值追求。他们的书法创作无论在形式技巧层面还是在内容上都蕴含着丰富的审美价值和强烈的时代精神,使受众在欣赏中得到独特的审美体验,获得审美教育和情感的熏陶。共和国开国领袖的书法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审美价值,还具有史料价值、文化价值等多重价值意义,影响极其深远。在关照他们书法创作的影响与意义的同时,应该看到他们的书法创作与专业书法家创作的不同之处。本文力图在整体的视野上对共和国开国领袖的书法审美创作进行论述,以期丰富对他们书法创作的价值和意义的认识。
二、论毛泽东诗词时空意象体现的美学追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毛泽东诗词时空意象体现的美学追求(论文提纲范文)
(4)长时段视野里的中国与革命——重读毛泽东诗词(论文提纲范文)
一、古今之辨:“诗意山水”的三重历史时间 |
1.“诗意山水”:诗与画 |
2. 史诗与“革命地理学” |
3. 地理时间和“天下”世界观 |
4. 古今之辨与“局势中的人” |
二、天人之际:抒情主体与革命辩证法 |
1. 毛泽东诗词的四个基本要素 |
2. 要素关系演变的三个创作阶段 |
3. 抒情主体的政治视镜:“人民”与“现代君主” |
4. 天人之际的革命辩证法哲学 |
5.“一万年太久, 只争朝夕” |
(5)毛泽东诗词研究史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毛泽东诗词研究的历史流程 |
1.1 新中国成立前:研究源头初见端倪 |
1.2 “十七年”文学期间:研究态势平稳持续 |
1.3 “文革”十年:“繁荣”下的“病态”研究 |
1.4 新时期以来:丰富的研究内容,多元的研究方向 |
第二章 毛泽东诗词的研究热潮 |
2.1 1945年:《沁园春·雪》的发表引起的唱和热潮 |
2.2 1957年:毛泽东诗词的正式发表带来的研究热潮 |
第三章 毛泽东诗词研究的核心审美问题 |
3.1 道不尽的“情” |
3.2 讲不尽的“史” |
3.3 写不尽的“景” |
第四章 毛泽东诗词研究的意义 |
4.1 毛泽东诗词研究的文学意义 |
4.2 毛泽东诗词研究的社会意义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6)论毛泽东诗词的史诗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毛泽东诗词出版情况 |
1.2 本课题研究现状 |
1.3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
1.4 研究内容、范围与方法 |
第二章 毛泽东诗词的史诗品格 |
2.1 无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史诗 |
2.2 中国革命的史诗 |
2.3 社会主义建设史诗 |
第三章 壮美的诗歌形象 |
3.1 人物形象 |
3.2 自然意象 |
第四章 博大壮美的史诗艺术 |
4.1 豪迈的激情 |
4.2 磅礴的气势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 |
(7)论毛泽东诗词的时空感(论文提纲范文)
(一) |
(二) |
(9)文学教育论(论文提纲范文)
引论 |
一、问题提出 |
二、研究价值 |
三、文献综述 |
四、逻辑线索 |
第一章 文学与文学教育概述 |
一、基于教育视角的文学概述 |
(一) 文学概念 |
(二) 作为活动的文学 |
(三) 作为结果的文学 |
(四) 文学的特征 |
二、文学教育阐释 |
(一) 文学教育界说 |
(二) 文学教育特点 |
(三) 文学教育的价值 |
第二章 我国文学教育的历史考察 |
一、我国远古时期的前文学教育 |
二、我国古代的泛文学教育 |
(一) 古代泛文学教育的历史轨迹 |
(二) 古代泛文学教育的内容特点 |
(三) 古代泛文学教育的基本经验 |
三、我国近现代的语言文学教育 |
(一) 近现代语言文学教育的历史轨迹 |
(二) 世纪之问:文学教育地位何在 |
第三章 西方国家文学教育的经验 |
一、西方国家文学教育的历史溯源 |
二、西方国家处理母语教育与文学教育关系的几种类型 |
(一) 英国:重文学熏陶到语言实际运用 |
(二) 美国:重语言实际运用到文学熏陶 |
(三) 俄罗斯:语言文学分科 |
(四) 小结 |
三、西方国家文学教育方法的三种模式 |
(一) 模仿模式 |
(二) 分析模式 |
(三) 衍生模式 |
(四) 小结 |
第四章 我国文学教育现状审视 |
一、文学教育在现代国民基础教育中的地位问题 |
(一) 关于语文“姓”什么的争议 |
(二) 确立文学教育在语文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
二、文学教育的方法问题 |
(一) 文学教育方法理论研究薄弱 |
(二) 文学解读的误区 |
(三) 正确认识语文学科的性质 |
第五章 关于改进文学教育的思考 |
一、拓展文学教育的理论视野 |
(一) 接受美学——读者中心理论 |
(二) 语言哲学——对话理论 |
二、发挥教师和学生在文学教育中的主体作用 |
(一) 提高语文教师的文学素养 |
(二) 注重学生对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和真实体验 |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学教育活动 |
(一) 文学欣赏教育活动 |
(二) 文学批评教育活动 |
(三) 文学创作和作品搬演教育活动 |
四、不断提升文学教育的境界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共和国开国领袖书法创作与审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由 |
二、研究综述 |
三、研究的方法及意义 |
第一章 共和国开国领袖书法的创作与渊源 |
第一节 共和国开国领袖书法艺术创作 |
一、碑帖并存的书法创作态势 |
二、丰富的书法艺术创作实践 |
第二节 共和国开国领袖的书风渊源 |
一、魏晋风神与审美气韵的追求 |
二、隋唐法度与书写功力的形成 |
三、宋书意趣与笔墨情趣的讲求 |
第二章 共和国开国领袖书法的时代精神与审美风格 |
第一节 领袖书法的时代精神 |
一、书写内容上的现实性 |
二、表现形式上的人民性 |
三、书写技法上的创新性 |
第二节 领袖书法的审美风格 |
一、雄浑博大的精神气象 |
二、质朴醇厚的艺术品格 |
第三章 毛体书风与毛泽东书法的审美实践 |
第一节 潇洒飘逸、气象万千的毛体书法 |
第二节 时代风云与毛泽东的书法审美实践 |
第三节 毛泽东的书法创作审美风格的形成与成熟 |
第四章 共和国开国领袖书法的审美价值 |
第一节 共和国开国领袖书法的审美理想与价值追求 |
一、阳刚壮美的时代风貌与审美价值追求 |
二、率真自然的个性精神与审美理想体现 |
第二节 共和国开国领袖书法审美价值的体现 |
一、书法形式技巧蕴含的审美价值 |
二、书写内容蕴含的审美价值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共和国开国领袖书法作品图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四、论毛泽东诗词时空意象体现的美学追求(论文参考文献)
- [1]论毛泽东诗词时空意象体现的美学追求[J]. 孟宪忠. 长沙水电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1(02)
- [2]论毛泽东诗词时空意象体现的美学追求[J]. 孟宪忠. 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 1992(00)
- [3]论毛泽东诗词时空意象体现的美学追求[A]. 孟宪忠. 《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七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 1992
- [4]长时段视野里的中国与革命——重读毛泽东诗词[J]. 贺桂梅. 文艺争鸣, 2019(04)
- [5]毛泽东诗词研究史论[D]. 张志超. 吉林大学, 2016(11)
- [6]论毛泽东诗词的史诗性[D]. 王淑辉. 延边大学, 2009(S1)
- [7]论毛泽东诗词的时空感[J]. 刘志华.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0(02)
- [8]毛泽东诗词的意象美[J]. 黄德烈.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01)
- [9]文学教育论[D]. 鲁定元. 华中师范大学, 2005(06)
- [10]共和国开国领袖书法创作与审美研究[D]. 何明艳.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