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锁螺母测试总结

自锁螺母测试总结

一、自锁螺母试验总结(论文文献综述)

刘力,袁英强[1](2022)在《螺纹连接防松技术研究综述》文中提出首先在论述螺纹连接受力和自锁机理的基础上,分析螺纹连接松动的主要原因和影响因素。然后,按照螺纹连接防松原理对防松措施进行分类,并总结典型防松措施的结构、机理及特性,为轨道交通领域防松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最后,对螺纹连接防松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叶天赠[2](2021)在《防松螺栓横向振动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半挂车运行一段时间后,特别是在路况条件较差,车辆行驶过程抖动严重的情况下,空气悬架支架与弹簧梁连接部位的螺栓极有可能出现松脱,而此处的螺栓松脱会导致车辆行驶方向难以控制、车身扭曲等严重问题,为解决此处螺栓使用后松脱问题,试验了很多方案,该文通过3种不同组合的空气悬架支架的枢轴用的螺母螺栓的横向振动试验,获得了螺母螺栓的夹紧力时程曲线,分析了不同组合情况下对螺栓夹紧力衰减特性的影响,并总结规律。

张铁亮,王卓,徐乐,丁晓宇[3](2021)在《螺纹连接松动问题研究综述》文中认为螺纹连接松动问题一直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对螺纹连接松动问题的研究和技术现状进行了总结。首先总结了螺纹连接松动问题研究工作常用的试验方法,然后从非旋转松动和旋转松动两个方面总结了螺纹连接的松动机理,接着讨论了螺纹连接防松性能的测试与评价方法,以及一些典型防松紧固件的防松原理。最后,本文总结了现有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为未来的研究工作提出了一些新思路。

贾凯,邱婷,赫丁轩,赵丽平,张文谦,郭磊磊,石大鹏,程全士,刘敏杰[4](2021)在《尼龙嵌件自锁螺母组合件电镀镉工艺》文中指出针对尼龙嵌件自锁螺母电镀后开槽会造成钝化膜破坏,而常规二次电镀时的去应力和除氢又会使尼龙圈老化变色的问题,通过试验确定了改进的二次电镀工艺方案为"验收→除油→退膜→电镀镉→钝化→干燥→检验→包装",同时严格控制电镀和钝化时间,可以保证产品的各项性能都符合航空标准。

何一鸣[5](2021)在《一种基于主动柔顺控制的弹簧自锁螺母装配系统》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现代工业地不断发展,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场景也越来越丰富,这意味着机器人技术面临着越来越多的要求和挑战。装配机器人是应用于装配生产线上,对零部件进行装配的工业机器人。相比用于喷漆机器人、移动机器人等,装配机器人往往需要控制与环境的接触力以完成装配任务。而目前应用最多的位置控制型机器人通常不能控制与环境间的接触力,因此对于柔顺控制的研究与应用是装配机器人技术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针对一种新型弹簧自锁螺母的装配任务设计了专用的装配机器人,围绕其机械结构设计和柔顺控制算法开发两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1)详细分析了弹簧自锁螺母装配任务的目标,细化了装配任务。并从机器人的自由度需求、工作空间需求、夹持任务需求以及控制算法需求四个方面,详细说明了装配系统的功能需求。为后续装配系统的机械结构设计和控制算法设计指明了方向。(2)针对装配系统的自由度需求设计了运动学构型为PRP型的装配机器人。针对装配系统的工作空间需求和夹持任务需求,对关节驱动器、传感器等关键零部件进行了选型,对末端执行器、连接件等非标零件进行了结构设计。针对刚体与刚体接触瞬间力突变的问题,优化了末端执行器结构,将装配时的接触对象由“末端执行器-螺母”变为“弹簧-螺母”,将环境刚度由105N/mm降低为7N/mm,实现了所设计机器人的被动柔顺性。然后完成了装配机器人的三维设计和实物的加工搭建,并利用D-H法建立了运动学模型。最终通过对装配机器人的负载能力、运动学模型和工作空间计算分析,验证了其结构设计在弹簧自锁螺母装配任务中的可行性。(3)针对装配系统的控制算法需求,利用力/位混合控制算法进行约束分析,确定了各关节步进电机的控制方式。然后针对各步进电机,分别设计了控制算法。对于第一关节和第二关节的步进电机,利用各自对应的传感器的反馈值,基于增量式PID控制设计了位置控制算法。对于第三关节的步进电机,利用压力传感器反馈末端与环境之间的接触力,然后将基于位置的阻抗控制模型离散化,设计了力控制算法,实现了所设计机器人的主动柔顺性。并求出了末端位移量的解析解,为第五章阻抗参数的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最后利用Simulink建立了基于位置的阻抗控制的仿真模型,通过仿真结果总结出了阻抗参数对控制系统的影响规律。并与直接力反馈控制和PI控制的仿真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了在本文的装配系统模型中,基于位置的阻抗控制拥有更好的控制效果。(4)针对人工整定阻抗参数时存在的费时且效果较差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混合粒子群算法的阻抗参数优化方法。首先将装配机器人的三维模型简化,导入Adams中。并通过和Simulink的联合仿真,建立了装配机器人的末端执行器与螺母的接触模型。然后设计了以力超调量和调节时间为优化目标的适应度函数,利用混合粒子群算法整定了基于位置的阻抗控制器的阻尼系数bd和刚度系数kd。仿真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基于位置的阻抗控制器不仅能使末端执行器在与环境接触时产生较小的力超调量和稳态误差,还能快速的到达稳定状态。且与人工整定的阻抗参数相比,经过优化后的阻抗参数能达到更好的控制效果。

马小虎,韩雅慧,张宇[6](2021)在《某型直升机主减滑油冷却装置斜流风机断轴故障分析及改进》文中提出按照武器装备技术质量问题技术归零的要求,对某直升机主减滑油冷却装置斜流风机断轴现象采用故障树形式开展产品故障定位、机理分析,提出了产品改进措施。对采取的措施进行有效性试验验证;对造成问题的管理原因进行了分析、总结,可用作用户解决类似问题时参考。

李祥[7](2021)在《管道抗震支吊架地震动模拟分析及结构优化》文中研究说明建筑非结构构件发生破坏所需的地震动强度通常远低于建筑结构构件,特别是管线系统容易在低强度地震中发生破坏,出现漏水、漏电、气体泄漏现象从而引发火灾、水灾等次生灾害。抗震支吊架作为建筑附属机电设备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是在地震发生时,将风管、水管、电力桥架所受到的地震力传递给建筑结构件,从而避免管线破坏。因此,抗震支吊架的抗震性能严重影响管道系统安全性,提高抗震支吊架抗震性能是研究的出发点和目标。为此,本文采用ABAQUS建立了管道系统有限元分析模型,分析了抗震支吊架结构参数对固有频率和管道加速度、速度、位移、应力的影响,并基于中心复合试验及多目标优化技术实现了抗震支吊架优化设计,以此建立一种抗震支吊架结构优化设计体系。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振型叠加反应谱理论推导。采用地震反应谱法推导出单自由度体系下的相对位移反应谱、相对速度反应谱、绝对加速度反应谱计算公式,将地震反应谱法与振型叠加原理相融合,建立振型叠加反应谱法,从而推导出速度、位移、加速度最大反应值公式,为抗震支吊架设计计算提供理论基础。2、建立侧向抗震支吊架力学分析模型。通过对侧向抗震支吊架模型进行简化得到侧向抗震支吊架力学模型,根据叠加原理计算得到螺杆危险点最大载荷计算公式;根据欧拉公式得到斜撑满足压杆稳定性条件下最大载荷计算公式,从而确定抗震支吊架最大载荷。3、建立管道抗震支吊架有限元分析模型。采用ABAQUS建立管道抗震支吊架有限元分析模型,分析得到一阶固有频率和管道系统在地震动下的响应,并通过分析抗震支吊架结构参数对抗震性能的影响大小从而确定加强杆长度、斜撑角度、支撑点高度三个主要影响参数;最终确定单因素下最佳结构参数和优化区间,通过中心复合实验以最小应力、最大一阶固有频率为目标建立加强杆长度、斜撑角度、斜撑支撑点高度为变量的三元二次参数方程,为多目标优化做准备。4、多目标优化及实验验证。将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三元二次参数方程导入到Isight软件,采用NSGA-Ⅱ算法,获得各个参数之间的Pareto优化解。Pareto优化解提供多个可行性方案,在尽可能合理的情况下找出符合实际的最优解,并以此制造加工抗震支吊架,通过循环加载实验验证抗震支吊架性能。结果显示,优化后与优化前相比最大位移由43.64mm降低至37.23mm,降低14.69%;最大应力由244.3MPa降至204.6MPa,降低16.25%。

张守阳,赵兵,倪红军,王辉,张加俏[8](2020)在《航空螺纹紧固件扭矩系数变化规律的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为了改善航空螺纹紧固件连接性能的一致性,从而提高产品的装配质量及性能,对航空螺纹紧固件扭矩和预紧力的转化关系进行了研究。以一种搭配自锁螺母使用的航空螺纹紧固件为研究对象,具体讨论了不同润滑状态和拧紧速度对扭矩系数的均值及其离散程度的影响。在处理扭矩系数离散性的问题上,考虑了离散自锁扭矩的影响并细化了扭矩系数标准差的来源,提出了一种去离散自锁扭矩系数标准差的计算方法。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分析发现:润滑状态下螺纹紧固件的平均扭矩系数要小于无润滑的状态,并且相应的去离散自锁扭矩系数的离散性也更低;扭矩系数表现出随拧紧速度增加而增加的趋势;无润滑状态下拧紧速度和预紧力之间存在交互作用,而在有润滑状态下这种交互作用并不明显;对扭矩系数标准差来源的细化分析能够更加全面地表达扭矩系数的离散性特征。

梁坤,许丁,辛选荣,贺成松[9](2020)在《高温合金螺母挤压成形工艺研究及模具设计》文中研究表明针对A286高温合金,利用Gleeble 1500D试验机对其在室温下的应力应变关系进行研究,将获得的数据导入DeForm-3D数值模拟软件中,对该类型材料的挤压性能进行分析和总结。利用数值模拟软件对螺母的挤压成形工艺进行分析,论证挤压工艺的可行性和关键模具零件的受力,并设计高温合金螺母挤压成形模。经过实际验证,采用大变形量的挤压后,再经过时效处理能提升高温合金自锁螺母的轴向载荷。

安宇[10](2020)在《具有跟随保险装置顶升机结构设计与动力学分析》文中研究说明重载顶升设备广泛应用于矿山、建筑、桥梁等工程领域,其安全性能是设计的关键。针对当前液压顶升设备在实际工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设计了具有跟随保险装置的顶升机,并使用有限元分析技术对所设计的顶升机进行了冲击动力学分析以及模态特性分析,在模态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结构改进,最后完成了原理样机的设计制造与调试,主要内容和成果如下:(1)提出了顶升机的结构设计方案,完成了承重零部件的设计与计算。在总体设计方案的基础上确定了保险装置传动设计方案并完成了传动系统的设计与计算。根据设计结果,完成了顶升机各零部件的三维建模与装配。(2)根据具有跟随保险装置顶升机的工作原理,针对顶升过程中可能存在液压缸失效,重物跌落冲击保险装置的情况,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LS-DYNA对顶升机保险装置进行了冲击动力学分析。分析得到了重物跌落距离对保险装置螺杆组合稳定性的影响规律,并且得到了冲击过程螺杆组合动态响应特性和发生动态屈曲时的形态,分析选取了螺杆组合可承受重物最大的跌落距离。对受到重物在该距离跌落冲击时保险装置的整体稳定性和关键零部件强度进行了验证,分析了重物最大跌落距离取值的合理性,为顶升机跟随控制设计提供依据。(3)针对顶升机工作过程中可能存在共振现象影响结构稳定性的情况,对顶升机进行了模态分析,得到了顶升机两种工作状态下不同行程的固有频率和模态振型。根据固有频率判断结构是否会与重物跌落冲击频率以及顶升机自身动力作用产生共振。根据模态振型分析结构存在的不足,对顶升机进行了改进设计。对改进前后的顶升机进行了谐响应分析,得到发生共振时结构的响应值,验证了改进设计的效果。(4)为验证顶升机保险装置传动系统及跟随保护功能的可行性,完成了原理样机设计、制造及装配,调试样机达到预期工作目标。

二、自锁螺母试验总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自锁螺母试验总结(论文提纲范文)

(1)螺纹连接防松技术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螺纹连接受力及自锁机理
    2.1 螺纹连接受力分析
        2.1.1 矩形螺纹
        2.1.2 非矩形螺纹
    2.2 螺纹自锁机理
3 螺纹连接松动原因
    3.1 材料松动期
    3.2 结构松动期
4 螺纹连接松动影响因素
    4.1 初始预紧力
    4.2 摩擦因数
    4.3 螺纹旋合长度
    4.4 工作荷载
5 螺纹连接的防松措施
    5.1 不可拆卸防松
    5.2 机械锁紧防松
    5.3 摩擦防松
        5.3.1 支承面摩擦防松
        5.3.2 螺纹面摩擦防松
        (1)偏心双螺母。
        (2)楔形锁紧螺母。
        (3)弹簧嵌件螺母。
        (4)预置扭矩螺母。
    5.4 预紧力锁紧防松
        (1)双叠自锁垫圈。
        (2)唐氏螺栓。
6 结语

(2)防松螺栓横向振动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基本概念
2 试验概况
    2.1 试验方案
        2.1.1 方案1:螺栓+平垫片+机械压点自锁螺母
        2.1.2 方案2:螺栓+平垫片+防松垫片+机械压点自锁螺母
        2.1.3 方案3:螺栓+平垫片+机械压点自锁螺母+薄螺母
    2.2 试验条件
    2.3 试验数据
    2.4 试验数据分析
3 试验结果评判
    3.1 方案1
    3.2 方案2
    3.3 方案3
4 结论

(3)螺纹连接松动问题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关于螺纹连接松动的基本概念
2 螺纹连接松动的试验方法
3 螺纹连接松动机理
    3.1 非旋转松动
        3.1.1 蠕变/应力松弛
        3.1.2 塑性变形
        3.1.3 表面嵌入
        3.1.4 微动磨损
    3.2 旋转松动
        3.2.1 轴向振动
        3.2.2 横向振动
        3.2.3 扭转振动和弯曲振动
4 螺纹连接防松性能测试与评价
    4.1 防松性能测试标准
    4.2 防松性能的量化指标和量纲
5 典型防松紧固件的防松原理
    5.1 30°楔形螺纹螺母
    5.2 楔形双叠自锁垫圈
    5.3 偏心双螺母
    5.4 弹簧垫圈
    5.5 自锁螺母
6 总结与展望

(4)尼龙嵌件自锁螺母组合件电镀镉工艺(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
2 结果与讨论
3 总结

(5)一种基于主动柔顺控制的弹簧自锁螺母装配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相关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装配机器人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柔顺控制国内外研究现状
        1.2.3 阻抗参数优化方法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
第二章 装配系统需求分析
    2.1 装配任务介绍
    2.2 装配过程细化
    2.3 需求分析
        2.3.1 自由度需求
        2.3.2 工作空间需求
        2.3.3 夹持任务及负载能力需求
        2.3.4 关节控制算法需求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装配系统机械结构设计
    3.1 运动学构型
    3.2 驱动方式设计
        3.2.1 第一关节
        3.2.2 第二关节
        3.2.3 第三关节
    3.3 传感器选型
    3.4 其余零部件的选型
        3.4.1 主控制器
        3.4.2 步进电机驱动器
        3.4.3 模数转换器
    3.5 末端执行器
        3.5.1 结构设计
        3.5.2 被动柔顺性的实现
    3.6 三维设计及实物搭建
    3.7 基于改进D-H法的运动学模型
    3.8 可行性分析
        3.8.1 负载能力验证
        3.8.2 运动学模型验证
        3.8.3 工作空间验证
    3.9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装配系统控制算法设计
    4.1 步进电机控制原理
    4.2 基于力/位混合控制的约束分析
    4.3 位置控制
        4.3.1 第一关节控制算法设计
        4.3.2 第二关节控制算法设计
    4.4 力控制
        4.4.1 基于位置的阻抗控制的连续模型
        4.4.2 阻抗参数对控制效果的影响规律
        4.4.3 基于位置的阻抗控制的离散化
        4.4.4 第三关节的闭环控制
    4.5 基于位置的阻抗控制及常见力控制算法的仿真与对比
        4.5.1 基于位置的阻抗控制
        4.5.2 直接力反馈控制
        4.5.3 PI控制
        4.5.4 仿真结果对比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混合粒子群算法的阻抗参数优化
    5.1 Adams与Simulink联合仿真模型搭建
        5.1.1 模型导入
        5.1.2 添加约束和驱动
        5.1.3 接触关系的添加与期望力的设置
        5.1.4 添加状态变量
        5.1.5 联合仿真模型的搭建
    5.2 阻抗参数优化
        5.2.1 适应度函数设计
        5.2.2 约束条件
        5.2.3 优化结果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附录5
    附录6
    附录7
致谢

(6)某型直升机主减滑油冷却装置斜流风机断轴故障分析及改进(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产品结构和工作原理
2 故障分析
    2.1 初步原因分析
    2.2 定位分析
        2.2.1 故障树分析
        2.2.2 底事件排查
    2.3 机理分析
        2.3.1 花键受力及传动过程
        2.3.2 内外花键偏斜对转子的影响
        2.3.3 风机偏斜原因分析
3 排故工作及解决措施
    3.1 故障复现
    3.2 纠正措施及验证情况
        3.2.1 纠正措施
        3.2.2 验证情况
4 结论和启示

(7)管道抗震支吊架地震动模拟分析及结构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3 国内外抗震支吊架研究概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存在的问题
    1.4 抗震支吊架功能及分类
        1.4.1 抗震支吊架功能
        1.4.2 抗震支吊架分类
    1.5 研究内容
第二章 抗震支吊架抗震理论分析
    2.1 等效侧力法
    2.2 结构动力学分析方法
    2.3 反应谱的基本原理
        2.3.1 抗震设计反应谱
        2.3.2 单自由度体系的地震反应
        2.3.3 多自由度体系的地震反应
    2.4 抗震支吊架受力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管道抗震支吊架数值模拟分析
    3.1 侧向抗震支吊架三维模型单元的建立
    3.2 抗震支吊架模态分析
        3.2.1 整体抗震支吊架模态分析
        3.2.2 单个抗震支吊架模态分析结果
    3.3 地震动激励下的响应
        3.3.1 地震波的选取
        3.3.2 地震动分析模型建立
        3.3.3 无抗震支吊架管道在地震激励下的响应
        3.3.4 有抗震支吊架管道在地震激励下的响应
        3.3.5 结果分析
    3.4 抗震支吊架参数灵敏度分析
        3.4.1 灵敏度分析
        3.4.2 结构参数选取
    3.5 抗震支吊架参数对抗震支吊架性能的影响
        3.5.1 加强杆长度对抗震支吊架性能影响
        3.5.2 斜撑角度对抗震支吊架性能影响
        3.5.3 斜撑支撑高度对抗震支吊架性能影响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管道抗震支吊架结构参数响应面分析
    4.1 响应面法的原理
    4.2 抗震支吊架结构参数中心复合实验设计
    4.3 响应面模型及参数映射关系建立
        4.3.1 最大应力与自变量间映射关系及响应面模型
        4.3.2 一阶固有频率与自变量间映射关系及响应面模型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管道抗震支吊架结构参数多目标优化
    5.1 多目标优化问题概述
        5.1.1 多目标优化
        5.1.2 Pareto最优解集和Pareto前沿
    5.2 NSGA-Ⅱ算法
    5.3 抗震支吊架结构参数的多目标优化
        5.3.1 问题描述
        5.3.2 任务建立
    5.4 结果分析
    5.5 试验验证
        5.5.1 实验准备
        5.5.2 测试方案
        5.5.3 测试结果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主要创新点
    6.3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和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8)航空螺纹紧固件扭矩系数变化规律的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试验材料、设备和方法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1 平均扭矩系数分析
    2.2 扭矩系数离散性分析
3 总结

(9)高温合金螺母挤压成形工艺研究及模具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工艺分析
2 成形工艺
3 数值模拟
    3.1 物理模拟
    3.2 模拟条件
    3.3 模拟结果分析
    3.4 变形量计算
    3.5 二硫化钼皮膜处理
4 模具结构及工作过程
5 结束语

(10)具有跟随保险装置顶升机结构设计与动力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顶升设备及保险装置的应用与研究
        1.2.1 机械式顶升设备与研究
        1.2.2 液压式顶升设备与研究
        1.2.3 液压千斤顶保险装置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1.4 本章小节
第2章 顶升机结构设计与计算
    2.1 具有跟随保险装置顶升机的预期功能及要求
    2.2 顶升机结构与工作原理
    2.3 承重零部件设计
        2.3.1 螺杆螺母设计
        2.3.2 连接顶板设计
        2.3.3 上固定板、承重立柱及底板设计
    2.4 顶升机传动系统方案设计选择与计算
        2.4.1 传动系统方案设计与选择
        2.4.2 传动系统设计计算
    2.5 顶升机三维模型建立与装配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顶升机保险装置冲击动力学仿真分析
    3.1 冲击动力学基本理论
        3.1.1 冲击的基本概念
        3.1.2 冲击问题及分析方法
        3.1.3 冲击动力学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理论
    3.2 保险装置螺杆组合冲击稳定性分析
        3.2.1 螺杆组合有限元模型建立
        3.2.2 仿真结果分析
    3.3 保险装置整体冲击稳定性及强度验证
        3.3.1 保险装置整体有限元模型建立
        3.3.2 仿真结果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顶升机模态分析与结构改进
    4.1 模态分析及谐响应分析理论
    4.2 顶升机模态分析
        4.2.1 顶升机工作状态及激振载荷频率分析
        4.2.2 模态分析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4.2.3 模态分析结果
    4.3 顶升机结构改进设计
    4.4 顶升机谐响应分析
        4.4.1 弯曲响应分析
        4.4.2 扭转响应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原理样机的制造与调试
    5.1 原理样机设计制造与装配
    5.2 电控系统安装接线
    5.3 样机调试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四、自锁螺母试验总结(论文参考文献)

  • [1]螺纹连接防松技术研究综述[J]. 刘力,袁英强.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 2022(01)
  • [2]防松螺栓横向振动试验研究[J]. 叶天赠.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21(16)
  • [3]螺纹连接松动问题研究综述[J]. 张铁亮,王卓,徐乐,丁晓宇. 强度与环境, 2021(04)
  • [4]尼龙嵌件自锁螺母组合件电镀镉工艺[J]. 贾凯,邱婷,赫丁轩,赵丽平,张文谦,郭磊磊,石大鹏,程全士,刘敏杰. 电镀与涂饰, 2021(15)
  • [5]一种基于主动柔顺控制的弹簧自锁螺母装配系统[D]. 何一鸣. 北京邮电大学, 2021(01)
  • [6]某型直升机主减滑油冷却装置斜流风机断轴故障分析及改进[J]. 马小虎,韩雅慧,张宇. 直升机技术, 2021(01)
  • [7]管道抗震支吊架地震动模拟分析及结构优化[D]. 李祥. 天津理工大学, 2021(08)
  • [8]航空螺纹紧固件扭矩系数变化规律的试验研究[J]. 张守阳,赵兵,倪红军,王辉,张加俏.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2020(09)
  • [9]高温合金螺母挤压成形工艺研究及模具设计[J]. 梁坤,许丁,辛选荣,贺成松. 模具工业, 2020(08)
  • [10]具有跟随保险装置顶升机结构设计与动力学分析[D]. 安宇. 南昌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自锁螺母测试总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