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银杏种子破壳和温水处理对发芽率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刘娜,杜旋,鲁博,田守波[1](2021)在《不同破壳率对节瓜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以节瓜品种‘J-31’种子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破壳率(25%、50%、75%、100%)对节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对节瓜种子进行破壳处理可以显着提高节瓜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增加节瓜幼苗的株高、茎粗、干鲜重、光合速率和可溶性糖含量,降低幼苗的电导率。随着破壳率的增大,其对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促进作用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破壳率50%处理的促进作用最大。
李海微[2](2021)在《大花铁线莲(Clematis patens)种子破眠及扦插繁殖技术研究》文中认为大花铁线莲(Clematispatens)隶属于毛茛科(Ranunculaceae)铁线莲属(Clematis L.),其花色丰富,花形优美、性状优良,是东北园林应用中珍贵的野生资源。为拓宽大花铁线莲的繁殖体系,加大铁线莲属的植物的推广和景观应用,本文研究了大花铁线莲种子的生物学特性,探讨解除种子休眠的方法;并从扦插基质、外源激素、插穗规格等方面筛选适合大花铁线莲嫩枝扦插的繁殖技术,通过插穗体内营养物质和氧化酶活性的动态变化揭示大花铁线莲嫩枝扦插的生根机理。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大花铁线莲的果实是瘦果形态,花柱宿存,种子形状为宽卵形或者卵状菱形,长约7.13mm,宽约4.57mm,千粒重达20.67g左右;铁线莲种皮具有透性,在吸水28h时种子吸水率达到97%,不存在吸水障碍;大花铁线莲种子的生活力约为82%。2.大花铁线莲种子在萌发试验中萌芽率都不超过10%;在已萌发的试验组里,发现大花铁线莲是需光种子,且在白天25℃,夜间15℃的变温条件下,萌发率最高,达到9.3%;在休眠抑制物的探讨试验中,通过白菜籽在铁线莲种胚和种皮的水浸提液中萌发的状态可得出,铁线莲种胚和种皮都有抑制物,且种胚对白菜种子的萌发的抑制性更强;在探究大花铁线莲种子催芽过程中,采用赤霉素,低温层积、变温层积、野外沙藏结合激素处理4种方法诱导催芽。发现用800mg/L的GA3溶液野外沙藏6个月效果最好,其发芽率可达到79%。3.扦插基质对大花铁线莲的生根率等生根性状显着影响(P<0.001),其中大花铁线莲在珍珠岩+蛭石+沙子(1:1:1)中生根率最高,可以达到73.93%;不同种类和浓度的激素筛选试验发现:IBA组整体比NAA组和ABT生根粉生根效果要好得多。其中效果最佳的是插穗在IBA200 mg·L-1中浸泡1h,生根率为75%;综合插穗成活率、生根率、根长、根系效果指数等生根指标,大花铁线莲在扦插季节、取材部位、插穗长度和留叶方式的选择上,应该选用母株的顶部插穗6~8cm、留2片小叶于春季5月份进行扦插,这样的生根效果最好。4.观测大花铁线莲在生根过程中可以从皮部发出,也可以从愈伤组织发出,判定其生根类型为混合生根型;大花铁线莲的生根进程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①皮孔萌动及愈伤组织诱导形成期(0~21d);②不定根发生表达期(21~28d);③不定根伸长发育期(28~42d)。5.大花铁线莲扦插过程中,可溶性糖出现双峰,是“下降-上升-下降-上升”的趋势,淀粉呈现“下降-上升”的趋势,而蛋白质则是“上升-下降-上升”。虽然三种营养物质的变化曲线和趋势略有不同,但在插穗生根的关键时期都有所消耗。6.大花铁线莲在扦插后,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整体趋势为“上升-下降”的趋势,IAAO则大体呈现“上升-下降-上升”的变化,四种酶的活性与植物体内所含的IAA含量有直接的关系。
张心妍[3](2021)在《流苏种子解剖及休眠解除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流苏树,别名茶叶树、萝卜丝花等,木犀科流苏树属植物。该树的叶片可做茶叶,在燕山地区有较大的开发价值,且其株型优美,花叶繁茂,是优良的园林观赏树种。流苏树属于国家二级濒危保护植物,在当地进行种子繁殖困难,为此,本文除了对秦皇岛市流苏树资源进行调查外,还重点研究了流苏种子形态、结构、生活力、休眠特性以及种子内源抑制物质等,研究了采用机械破损处理、温水处理、层积处理和赤霉素处理方法来对其种子发芽率的影响,以便找出解除流苏种子休眠的方法。同时,为了解流苏种子休眠机制,对流苏种子进行赤霉素与层积(低温、变温)混合处理,测定层积不同时长种子的丙二醛(MDA)、可溶性糖、淀粉、粗脂肪、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变化,结果表明:(1)流苏种子是综合休眠型种子。流苏种子的种皮、种胚和胚乳均存在抑制物质,其抑制作用胚>胚乳>种皮。胚中存在抑制物质可能是促使流苏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之一。(2)流苏种子生活力、萌发力较弱,胚发育不完全,无胚芽结构,具有形态后熟的特性;流苏种子种皮对种子萌发具有机械阻碍作用。(3)电导率测定表明,赤霉素能改善流苏种子细胞膜结构,减少种子营养物质外渗。经测定分析可以看出,变温层积处理对丙二醛含量的影响更大,差异显着。在赤霉素与层积混合处理过程中,随着层积时数的增加流苏种子的可溶性糖含量逐步增加,而淀粉、可溶性蛋白及粗脂肪含量呈下降趋势,这表明,贮藏物质参与并调节了流苏种子的休眠解除过程。其中,低温、变温层积处理都在层积过程中使贮藏物质逐渐分解,并为种子萌发提供能量来源。此外,变温层积过程中种内贮藏物质消耗量比低温层积大。
刘丽,陈新强,谢金兰,陈桂琼,张凤,黄锦荣,范剑明,罗万业[4](2020)在《钟花樱桃种子萌发研究》文中指出以广东粤东北地区野生钟花樱桃Cerasus campanulata种子为试材,研究了温水(25、40、60、80℃)浸泡、不同催芽方式(室外沙藏、室内盆栽沙藏、冷藏、水苔叠放)、赤霉素处理(0.5、1、2、3 g·L-1)和机械破壳处理对钟花樱桃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温度的水浸泡处理对钟花樱桃种子发芽率的影响差异极显着(P <0.01),发芽率为:40℃(71.6%)>25℃(41.2%)>60℃(33.4%)>80℃(6.2%);(2)不同贮藏条件对钟花樱桃种子发芽率的影响也存在极显着差异(P <0.01),苗圃沙藏的发芽率最高,发芽率为91.2%,且种子发芽时间提早了60 d;其次是室内盆栽沙藏,发芽率为80.8%,且种子发芽时间提早了120 d;(3)不同浓度赤霉素处理对钟花樱桃种子发芽率的影响差异极显着(P <0.01),在0.5 g·L-1浓度赤霉素处理下其发芽率最佳,发芽率达95.6%,且种子发芽时间提早了95 d。因此,钟花樱桃种子最佳的催芽方式为0.5 g·L-1浓度赤霉素浸泡24 h后进行沙藏。
邢彩[5](2020)在《三种花卉种子的发芽特性及催芽研究》文中提出花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一份美好礼物。花卉与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息息相关,花卉产业已经成为集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为一体的绿色产业和公认的“黄金产业”。种子作为农业生产的基础资源,是影响花卉栽培生产的瓶颈因素,关乎花卉产业的发展前景和兴衰,被誉为“农业芯片”。本文对我国大宗化花卉美女樱、一串红、天竺葵的种子发芽率低、发芽不齐的问题进行探讨,旨在为这些花卉的栽培生产提供技术支撑。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种子活力不齐是影响美女樱、一串红、天竺葵的种子发芽率低、发芽不齐的根本原因。种子籽粒小,不同批次籽种籽粒饱满度不齐、成熟度不一,千粒重差异较大(2.19±0.39g、2.47±0.68g和4.46±0.42g)、生活力不稳定及不同品系遗传性差异是影响美女樱、一串红和天竺葵种子活力的主要原因;2)美女樱、一串红、天竺葵种子发芽期间吸涨吸水过程在8~10h之内基本达到饱和状态,再延长浸泡时间导致厌氧,影响种子活力,发芽率反而降低;3)合理采用催芽技术可以提高美女樱、一串红、天竺葵种子活力,提高发芽率,使种子发芽更快、更齐。但要把控好处理强度、时间等技术参数;4)利用过氧化氢、硫酸处理可以改善种皮透水性和透气性,提高发芽率,但处理时间不得长于15min,硫酸浓度不能大于50%。引发剂PEG-6000处理时间也不宜过长;低浓度GA3、6-BA处理显着提高被测试植物种子活力,促进发芽,但高浓度抑制发芽;5)适度热水浸种处理能够提高被测试植物种子发芽率,处理美女樱种子的最适水温为50℃,一串红为55℃,天竺葵为45℃;6)低温、高湿层积处理可显着增强美女樱,一串红,天竺葵种子活力,提高发芽率,处理最适时间依次为40d、30d和40d;7)利用激光和磁场催芽处理的关键因素是处理时间,时间稍长则干扰细胞正常生理活动,起到反作用;8)总结以上各项因素,育种改良、科学栽培及精准清选种子是确保美女樱,一串红,天竺葵种子高活力根本出路。
赵磊[6](2020)在《薄壳山核桃实生苗高效繁育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提高薄壳山核桃种子出苗率,缩短发芽时间,本文探讨了种子破壳处理、浸水时间、催芽温度对种子发芽率、呼吸速率、吸水率的影响;论文还比较了不同温度催芽后的种子经播种后幼苗的生长量及其光合差异;并在苗木移出发芽床后对苗根继续培育自根苗,开展“一种两苗”育苗试验,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种壳破壳试验得出:破壳处理的种子第3 d即达到最终吸水率的84%,而完整种子第8 d仅达最大吸水率的82%,说明种壳存在一定的透水障碍;在第7 d时,破壳种子的呼吸速率显着高于完整种子的呼吸速率,说明薄壳山核桃种壳存在透气障碍。(2)种子浸泡时间对种子萌发影响的研究表明:在一定浸种时间范围内,浸种时间越长,种子发芽势越高,但最终发芽率差异不显着。(3)采用20℃、25℃、30℃、35℃、40℃等5中电热催芽温度,得知:催芽14 d时后,30℃下的发芽率为处理间最高,达到94.29%,高于40℃的85.14%,35℃的89.82%,25℃的80.31%,20℃的78.18%,即30℃>35℃>40℃>25℃>20℃。(4)不同催芽温度对幼苗生长和光合特性也有着不同的影响,对幼苗生长和光合特性指标测量发现:当催芽温度为30℃时,幼苗的生长和光合作用得到了显着的提升。(5)不同灌溉方式的试验研究表明:底部灌溉能够对幼苗的地径、苗高和根长均显着高于上部灌溉的幼苗,底部灌溉的幼苗光合特性也强于上部灌溉,这说明底部灌溉能够提升苗木质量。(6)幼苗育苗池内截根后移出上层苗,留下的根继续培养成为下层苗。由两批幼苗的生长和光合指标进行对比可知:上层苗的主根长和苗高与下层苗相比无显着性差异,地径与下层苗相比差异性显着,下层苗的地径与上层苗相比降低了20%。上层苗和下层苗的叶片SPAD值和光合特性相比无显着差异,由此可知下层苗的生长发育和上层苗相比并未受到较大的削弱。“一种两苗”可节省种子,提高出苗数量。(7)对“一种两苗”育苗技术的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一种两苗”育苗技术增收节支效果较好;并制订了“一种两苗”育苗技术的操作流程,为该技术体系的推广提供依据。
刘振宁,于雯,张倩文,刘蕾,刘颖,高瑛璐[7](2019)在《不同化学试剂浸种对银杏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银杏是集食用、药用与观赏价值于一体的我国特有的裸子植物。种子繁殖是银杏繁殖的主要方法,优质种苗的繁育成为银杏产业发展的关键。本研究以银杏种子为试材,采用不同浓度的硝酸钾、氯化钙和赤霉素(GA3)三种化学试剂对银杏种子进行浸种处理,研究不同化学试剂浸种对银杏种子发芽特性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0.8M硝酸钾是最适宜银杏种子浸种的浓度,40mM和80mM氯化钙是较为适宜银杏种子浸种的浓度,尤其以40mM为较优浓度,250mg/L的GA3浸种能够促进银杏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而较高浓度的GA3浸种对银杏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研究结果能够为银杏种子繁殖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与参考。
罗丹[8](2019)在《营养元素对银杏幼苗生长及银杏黄酮含量的影响》文中提出银杏(Ginkgo biloba L.)是银杏科银杏属多年生乔木,集景观、用材、食品、保健、医药和科研等价值于一身的景观经济树种。其栽培范围广泛,以生产种子、园林观赏树木和采叶、用材为主,银杏叶的药用价值倍受关注,其叶片提取物中黄酮类、萜内酯等化合物被广泛用于疾病治疗。本试验通过盆栽培养研究常量元素(氮、磷、钾)、微量元素硼和稀土镧配施对银杏生长、生理和叶片中黄酮含量的影响,试图探索银杏营养元素需求规律,确定合理的施肥方案,以期为银杏的施肥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营养元素配施组合可以显着促进银杏生长。配施N 4320mg/L、P2O5 720mg/L、K2O 480mg/L、B 240mg/L、La 50mg/L组合的银杏生长最好,地上、地下部分物质积累均显着提高,与对照相比,叶生物量增长25.97%,叶折干率增长19.89%,比叶面积降低17.41%,根表面积增长16.84%。不同元素对各生长指标影响效应不同,在供试水平内,氮元素对银杏生长的促进作用最大,可以提高叶生物量、叶折干率、根折干率、降低比叶面积等;随钾浓度升高银杏生长受到抑制;低浓度镧(La 2550mg/L)和硼(B 60240mg/L)促进银杏生长;磷元素只对株高增量和根表面积有显着影响。2.营养元素配施组合可以显着提高银杏各生理指标,不同处理对生理指标的影响略有不同,各元素对不同指标的影响效应顺序也不同。配施N 1080mg/L、P2O590mg/L、K2O 960mg/L、B 240mg/L、La 200mg/L组合的银杏叶绿素含量最高,较对照增长67.12%,各元素影响效应顺序为氮>硼>镧>钾>磷。配施N 2160mg/L、P2O5360mg/L、K2O 480mg/L、B120mg/L、La 200mg/L组合的银杏可溶性糖含量最高,较对照增长28.47%,各元素影响效应顺序为镧>钾>氮>硼>磷。各处理均能提高银杏叶可溶性蛋白含量,与对照相比,最高可增长151.18%,随氮和钾浓度的升高,可溶性蛋白含量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配施N 540mg/L、P2O590mg/L、K2O 480mg/L、B 60mg/L、La 25mg/L组合的根系活力最强,较对照增长38.92%,各元素影响效应顺序为氮>硼>磷≈钾>镧。3.营养元素配施可以提高银杏叶片中黄酮含量。配施N 1080mg/L、P2O5 180mg/L、K2O 480mg/L、B 480mg/L、La 100mg/L组合的山奈酚、槲皮素和总黄酮含量均达最大值,显着高于对照,分别比对照增长31.43%、78%和53.49%。经多重比较分析,各元素影响效应顺序为氮>硼>磷>钾>镧。随着氮浓度的升高,银杏黄酮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中高浓度硼(B 120480mg/L)和磷(P2O5 180720mg/L)更利于银杏黄酮积累,钾和镧对银杏黄酮含量影响不显着。综上所述,合理的营养元素配施组合对银杏各生长指标、生理指标和叶片中黄酮含量均有促进作用。在银杏生长的前期,应注意氮肥和钾肥的补充,配以一定量的稀土镧,促进银杏植株地上、地下各部分健康生长,可保证其良好的观赏性,提高银杏产量;在银杏生长后期,则可以适当降低氮肥施用量,增加磷肥和微量元素硼的施用,促进银杏黄酮的产生,提高银杏叶品质,从而提升银杏在生产实践中的作用。
常馨月[9](2019)在《巨柏种子质量和发芽测定条件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巨柏(Cupressus gigantea)作为西藏林芝市雅鲁藏布江流域的特有孑遗树种,对研究藏东南地区的气候变化,更好地实施巨柏的人工扩繁与濒危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国家一级濒危物种巨柏为试验材料,对种子进行发芽试验和解剖,研究巨柏种子的发芽条件,以及影响巨柏种子质量的因素,结果表明:(1)浸种温度影响种子的吸水过程,浸种温度越高,种子吸水量越大,吸水速率加快,达到平衡的时间越短。浸种温度影响种子的发芽过程,巨柏种子浸种的适宜温度为50℃,浸种时间为36.5h。沙培法进行巨柏种子发芽率测定的条件为:25℃恒温,相对湿度为60%,发芽势测定时间为7d,持续发芽时间15天。如果水分条件可以得到保障,采用沙上法以控制光照;如果水分条件保障困难,则采用沙中法优先保障水分。(2)巨柏球果大小和部位、树冠方位和部位、树龄、立地类型和采种时间等因素影响巨柏种子质量。巨柏球果越大,种子质量越好;巨柏球果下部种子质量优于球果中部和上部的种子;不同树冠方位采集的巨柏球果,其种子质量表现为南面最高,且规律表现为南面>东面、西面>北面;巨柏树冠中部的种子质量优于树冠上部和下部的种子;胸径为22.80cm的巨柏母树,其种子质量优于胸径为96.75cm的巨柏母树;不同立地类型下,巨柏种子质量的规律为山麓坡地>阶地>阶地斜坡>水线。(3)巨柏种子成熟过程发生一系列形态变化,包括球果增大、种子增重、色泽变化等。巨柏开花授粉当年4~7月是巨柏球果的速生期,第二年早春3月种子重量明显增加;球果颜色最初为绿色,10月部分球果局部变棕色,第二年3月变为棕褐色。巨柏种子第二年3月形态成熟,4月生理成熟,具有发芽能力。(4)自然条件下巨柏种子中未发芽种子所占比率高达34.00%~62.67%,主要表现为正常未发芽、发育不全、虫粒、空粒、木栓和涩粒等6种类型,占未发芽种子的比率分别为17.30%~38.57%、4.14%~19.34%、0~8.62%、5.52%~27.40%、11.70%~38.40%和2.56%~24.47%;巨柏球果大小和部位、树冠方位和部位、树龄、立地条件等因素影响巨柏未发芽种子的数量。(5)巨柏种子的质量与球果大小和部位、树冠方位与部位、树龄、立地类型、采种时间等因素均有关系。综合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其主要影响因子为采种时间、树冠部位、球果大小和树冠方位。
尚春雨,万璐璐,严逸男,刘明月,李家明,陈露,李祖亮,李洪龙,钟凤林,林义章[10](2019)在《浸种方法对丝瓜种子萌发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究不同浸种方法对丝瓜种子萌发的影响,得到种子发芽率高、出芽一致性好的丝瓜种子浸种方法。【方法】以丝瓜品种‘圆帅’为试验材料,设置纯净水浸泡(T1)、人工破壳后200mg/L GA3浸泡(T2)、人工破壳后纯净水浸泡(T3)、200mg/L GA3浸泡(T4)4种浸种方法,28℃浸种12h后30℃恒温催芽,测定各处理丝瓜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壮苗指数、酶活性、内源激素含量等指标,并观察各处理丝瓜种子萌发第2天胚轴横切面的解剖结构。【结果】各处理丝瓜种子发芽势与发芽率高低顺序均为T2>T3>T4>T1,T2比T1发芽势提高了38%,发芽率提高了59%,壮苗指数增加了0.007。与其他处理相比,T2处理在种子萌发初期会提升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增加生长素(IAA)、玉米素(TZ)含量;降低脱落酸(ABA)含量;茉莉酸(JA)、水杨酸(SA)含量在种子萌发时较低,随后其含量先上升后下降,其主要在种子萌发第3天后开始发挥调控作用。从丝瓜种子胚轴横切面可以看出,T2处理维管束横切面面积最大,表明该处理可促进胚轴维管束细胞的发育,使维管束更加发达。【结论】在丝瓜种子育苗过程中,破壳并采用200mg/L GA3浸泡是获得种子发芽率高、出芽一致性好的浸种方法。
二、银杏种子破壳和温水处理对发芽率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银杏种子破壳和温水处理对发芽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不同破壳率对节瓜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方法 |
1.3 测定指标及方法 |
1.4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破壳率对节瓜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的影响 |
2.2 不同破壳率对节瓜种子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的影响 |
2.3 不同破壳率对节瓜成苗率的影响 |
2.4 不同破壳率对节瓜幼苗生长的影响 |
2.5 不同破壳率对节瓜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
3 结论与讨论 |
(2)大花铁线莲(Clematis patens)种子破眠及扦插繁殖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铁线莲属植物研究进展 |
1.1.1 铁线莲概况 |
1.1.2 铁线莲属植物的种质资源分布 |
1.1.3 铁线莲属植物生理学研究 |
1.1.4 铁线莲属植物开花生物学研究 |
1.1.5 铁线莲属植物繁殖技术研究 |
1.1.6 铁线莲属植物园林观赏及应用研究 |
1.2 种子休眠机理的研究进展 |
1.2.1 种子休眠的分类 |
1.2.2 打破种子休眠的方法 |
1.3 扦插繁殖技术的研究进展 |
1.3.1 扦插生根的影响因素 |
1.3.2 扦插生根的生理学研究 |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5 技术路线 |
2 大花铁线莲萌发特性及打破休眠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材料 |
2.1.2 种子基本生物学特性 |
2.1.3 种子常规萌发实验 |
2.1.4 种子催芽处理与试验设计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种子基本生物学特性 |
2.2.2 种子常规萌发特性 |
2.2.3 种子破眠试验 |
2.3 本章小结 |
3 大花铁线莲嫩枝扦插繁殖技术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地概况 |
3.1.2 试验材料 |
3.1.3 研究方法 |
3.1.4 扦插及插后管理 |
3.1.5 外部形态观察 |
3.1.6 数据收集、统计与分析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基质对大花铁线莲扦插生根的影响 |
3.2.2 激素对大花铁线莲扦插生根的影响 |
3.2.3 插穗长度对大花铁线莲扦插生根的影响 |
3.2.4 留叶方式对大花铁线莲扦插生根的影响 |
3.2.5 插穗部位对大花铁线莲扦插生根的影响 |
3.2.6 扦插季节对大花铁线莲扦插生根的影响 |
3.2.7 移栽后大花铁线莲长势 |
3.3 本章小结 |
4 大花铁线莲嫩枝扦插生理学研究 |
4.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4.1.1 试验地点 |
4.1.2 试验材料及处理方法 |
4.1.3 研究方法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大花铁线莲扦插生根进程及其形态描述 |
4.2.2 扦插过程中营养物质含量的变化 |
4.2.3 扦插过程中氧化酶活性的变化 |
4.3 本章小结 |
5 讨论 |
5.1 大花铁线莲种子休眠与萌发特性 |
5.2 大花铁线莲扦插繁殖技术研究 |
5.3 大花铁线莲扦插生理学研究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硕士学位论文修改情况确认表 |
(3)流苏种子解剖及休眠解除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流苏资源概述 |
1.1.1 流苏概述 |
1.1.2 流苏资源分布与价值 |
1.1.3 我国流苏资源存在的问题 |
1.2 流苏研究现状 |
1.2.1 流苏种子繁育研究现状 |
1.2.2 流苏种子休眠及打破休眠研究现状 |
1.3 种子休眠及打破休眠研究 |
1.3.1 种源调查 |
1.3.2 种子休眠意义 |
1.3.3 种子休眠分类和休眠原因 |
1.3.4 打破休眠意义与方法 |
1.4 研究的目的意义 |
1.4.1 研究目的 |
1.4.2 研究意义 |
1.4.3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秦皇岛市流苏树资源调查 |
2.1 调查地点 |
2.2 调查方法 |
2.2.1 调查指标和调查方法 |
2.3 调查结果 |
2.4 流苏树资源调查分析 |
2.4.1 秦皇岛市流苏树的分布与数量 |
2.4.2 秦皇岛市流苏树生长状况 |
2.5 小结与分析 |
2.5.1 存在问题 |
2.5.2 建议 |
第三章 流苏种子生物观察及生理测定 |
3.1 试验材料 |
3.2 试验方法 |
3.2.1 流苏种子形态结构观察 |
3.2.2 流苏种子含水率及吸水率测定 |
3.2.3 流苏胚率测定 |
3.2.4 流苏种子种胚休眠特性 |
3.2.5 流苏种子解剖 |
3.2.6 种子生活力测定 |
3.2.7 种子内源抑制物的生物特性 |
3.2.8 电导率测定膜透性 |
3.3 流苏种子休眠解除方法试验 |
3.3.1 温水处理 |
3.3.2 机械破损处理 |
3.3.3 不同浓度赤霉素处理 |
3.3.4 赤霉素与层积混合处理 |
3.4 赤霉素与层积混合处理对各生理指标的影响 |
3.4.1 丙二醛(MDA)含量测定 |
3.4.2 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测定 |
3.4.3 可溶性蛋白含量测定 |
3.4.4 粗脂肪含量测定 |
3.4.5 可溶性糖含量测定 |
3.4.6 淀粉含量测定 |
3.5 数据处理 |
第四章 调查结果与数据分析 |
4.1 流苏种子测定结果分析 |
4.1.1 流苏种子形态结构 |
4.1.2 流苏胚率 |
4.1.3 流苏种子含水率 |
4.1.4 流苏种子种胚休眠特性 |
4.1.5 流苏种子解剖 |
4.1.6 流苏种子生活力 |
4.1.7 种子内源抑制物的生物特性 |
4.1.8 电导率测定膜透性 |
4.2 流苏种子休眠解除方法试验结果分析 |
4.2.1 温水处理下流苏种子发芽率 |
4.2.2 机械破损处理下流苏种子发芽率 |
4.2.3 不同浓度赤霉素处理下流苏种子发芽率 |
4.2.4 赤霉素与层积混合处理下流苏种子发芽率 |
4.3 赤霉素与层积混合处理对各生理指标的影响 |
4.3.1 丙二醛(MDA)含量测定 |
4.3.2 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测定 |
4.3.3 可溶性蛋白含量测定 |
4.3.4 粗脂肪含量测定 |
4.3.5 可溶性糖含量测定 |
4.3.6 淀粉含量测定 |
4.4 小结 |
第五章 讨论与结论 |
5.1 讨论 |
5.1.1 流苏种子形态结构与其休眠的关系 |
5.1.2 温度与流苏种子发芽率的关系 |
5.1.3 内源抑制物质与种子休眠的关系 |
5.1.4 赤霉素层积混合处理与流苏种子生理生化指标的关系 |
5.2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4)钟花樱桃种子萌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地概况 |
1.2 试验材料 |
1.3 试验方法 |
1.3.1 浸种温度对钟花樱桃种子萌发的影响试验 |
1.3.2 不同催芽方式对钟花樱桃种子萌发的影响试验 |
1.3.3 不同浓度赤霉素对钟花樱桃种子萌发的影响试验 |
1.3.4 机械破壳处理对钟花樱桃种子萌发的影响试验 |
1.4 数据统计与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温水浸种对钟花樱桃种子萌发的影响 |
2.2 不同催芽方式对钟花樱桃种子萌发的影响 |
2.3 激素处理对钟花樱桃种子萌发的影响 |
2.4 机械破壳处理的影响 |
3 结论与讨论 |
(5)三种花卉种子的发芽特性及催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文献综述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花卉产业发展现状 |
1.2.1 国外花卉产业发展现状 |
1.2.2 我国花卉产业发展现状 |
1.3 植物种子学研究进展 |
1.3.1 种子活力研究进展 |
1.3.2 种子休眠机制与调控 |
1.3.3 休眠种子的催芽处理 |
1.3.4 测试植物的研究进展 |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2.1 植物材料 |
2.2 种子的消毒与发芽 |
2.3 种子活力的测定 |
2.4 不同催芽处理方式 |
2.4.1 不同化学法处理方式 |
2.4.2 不同物理法处理方式 |
3 结果与分析 |
3.1 3种植物种子发芽期间吸水动态 |
3.2 不同处理对3种植物种子活力的影响 |
3.3 不同化学法处理对种子发芽的影响 |
3.3.1 用过氧化氢(H_2O_2)处理对种子发芽的影响 |
3.3.2 用硫酸溶液处理对种子发芽的影响 |
3.3.3 用PEG-6000 溶液浸种处理对种子发芽的影响 |
3.3.4 不同浓度GA3 溶液浸种处理对种子发芽的影响 |
3.3.5 不同浓度6-BA溶液浸种处理对种子发芽的影响 |
3.3.6 不同化学处理方法间的比较 |
3.4 不同物理法处理对3种植物种子发芽的影响 |
3.4.1 不同温度热水浸种处理对3 种植物种子发芽的影响 |
3.4.2 低温、高湿沙基层积处理对3 种植物种子发芽的影响 |
3.4.3 不同时间激光处理对3 种植物种子发芽的影响 |
3.4.4 不同强度、不同时间磁场处理对3种植物种子发芽的影响 |
3.4.5 不同物理处理方法间的比较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术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6)薄壳山核桃实生苗高效繁育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文献综述 |
1.1 薄壳山核桃育苗技术的研究进展 |
1.1.1 薄壳山核桃在我国的发展和生产现状 |
1.1.2 实生繁育技术 |
1.1.3 砧木对嫁接苗的影响 |
1.1.4 根蘖繁育技术 |
1.2 薄壳山核桃种子催芽技术研究进展 |
1.2.1 催芽温度对种子发芽的影响 |
1.2.2 催芽方式对种子发芽的影响 |
1.3 设施育苗的研究进展 |
2 引言 |
2.1 研究背景 |
2.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2.3 主要研究内容 |
2.4 课题来源 |
2.5 技术路线图 |
3 材料与方法 |
3.1 研究区概况 |
3.1.1 试自然地理条件概况 |
3.1.2 试验材料 |
(1)薄壳山核桃种子 |
(2)电热催芽苗池 |
(3)“一种两苗”育苗苗池 |
3.2 试验方法 |
3.2.1 种子透水性测定 |
3.2.2 种子透气性测定 |
3.2.3 电热催芽 |
3.2.4 不同灌溉方式对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
3.2.5 “一种两苗”育苗试验 |
3.3 数据处理 |
4 结果与分析 |
4.1 种壳处理、催芽温度、浸种时间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
4.1.1 破壳处理种子透水性的影响 |
4.1.2 破壳处理对种子透气性的影响 |
4.1.3 去壳处理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
4.1.4 不同浸种时间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
4.1.5 催芽温度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
4.1.6 不同催芽温度对幼苗生长的影响 |
4.1.7 不同催芽温度对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 |
4.2 “一种两苗”育苗技术研究 |
4.2.1 灌溉方式对于幼苗生长的影响 |
4.2.2 灌溉方式对于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 |
4.2.3 幼苗生长的比较 |
4.2.4 “一种两苗”育苗技术体系 |
4.2.5 “一种两苗”育苗池经济效益分析 |
5 结论与讨论 |
5.1 结论 |
5.2 讨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附图 |
(7)不同化学试剂浸种对银杏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方法 |
1.3 测定指标及方法 |
1.3.1 种子发芽率与发芽势的测定 |
1.3.2 幼苗农艺指标的测定 |
1.3.3 根系相关指标的测定 |
1.3.4 总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
1.3.5 SOD保护酶活性的测定 |
1.4 数据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试剂浸种对银杏种子萌发的影响 |
2.2 不同试剂浸种对银杏幼苗地上茎的影响 |
2.3 不同试剂浸种对银杏幼苗根系的影响 |
2.4 不同试剂浸种对银杏幼苗叶片总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2.5 不同试剂浸种对银杏幼苗叶片SOD酶活性的影响 |
3 结论与讨论 |
(8)营养元素对银杏幼苗生长及银杏黄酮含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文献综述 |
1.1 银杏研究概况 |
1.1.1 银杏形态及生物学特征 |
1.1.2 银杏化学成分及药理特效 |
1.1.3 银杏种植栽培研究 |
1.2 外源营养元素对植物生长及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 |
1.2.1 营养元素概况 |
1.2.2 外源营养元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
1.2.3 外源营养元素对植物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2 试验内容与方法 |
2.1 试验场地与材料 |
2.1.1 试验场地概况 |
2.1.2 试验材料 |
2.1.3 试验药品 |
2.1.4 试验仪器 |
2.2 试验设计与处理 |
2.2.1 试验设计 |
2.2.2 试验处理 |
2.3 测定项目与方法 |
2.3.1 银杏生长指标测定 |
2.3.2 银杏生理指标测定 |
2.3.3 银杏黄酮含量测定 |
2.4 数据处理与分析 |
3 试验结果与分析 |
3.1 营养元素配施组合对银杏生长的影响 |
3.1.1 对银杏株高增量的影响 |
3.1.2 对银杏叶生物量的影响 |
3.1.3 对银杏比叶面积的影响 |
3.1.4 对银杏叶折干率的影响 |
3.1.5 对银杏根长的影响 |
3.1.6 对银杏根表面积的影响 |
3.1.7 对银杏根折干率的影响 |
3.2 营养元素配施组合对银杏生理指标的影响 |
3.2.1 对银杏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3.2.2 对银杏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
3.2.3 对银杏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
3.2.4 对银杏根系活力的影响 |
3.3 营养元素配施组合对银杏黄酮含量的影响 |
3.3.1 对银杏山奈酚含量的影响 |
3.3.2 对银杏槲皮素含量的影响 |
3.3.3 对银杏总黄酮含量的影响 |
4 讨论与结论 |
4.1 讨论 |
4.1.1 营养元素配施组合对银杏生长的影响 |
4.1.2 营养元素配施组合对银杏生理指标的影响 |
4.1.3 营养元素配施组合对银杏黄酮含量的影响 |
4.2 结论 |
5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9)巨柏种子质量和发芽测定条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研究内容 |
1.2.1 研究目标 |
1.2.2 主要研究内容 |
1.3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研究综述 |
2.1 巨柏种子研究现状 |
2.1.1 巨柏概述 |
2.1.2 巨柏研究概述 |
2.1.3 巨柏种子研究 |
2.1.4 总结 |
2.2 种子质量研究 |
2.2.1 种子质量评价 |
2.2.2 影响种子质量的因素 |
第三章 巨柏种子发芽条件的研究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材料 |
3.1.2 试验方法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浸种温度和时间对巨柏种子萌发的影响 |
3.2.2 发芽床湿度和覆盖对巨柏种子萌发的影响 |
3.2.3 温度对巨柏种子萌发的影响 |
3.2.4 光照对巨柏种子萌发的影响 |
3.3 小结与讨论 |
3.3.1 巨柏种子浸种的最适条件 |
3.3.2 巨柏种子萌发的最适条件 |
3.3.3 发芽试验条件讨论 |
第四章 影响巨柏种子质量的因素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试验材料 |
4.1.2 试验方法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球果大小对种子质量的影响 |
4.2.2 球果部位对种子质量的影响 |
4.2.3 树冠方位对种子质量的影响 |
4.2.4 树冠部位对种子质量的影响 |
4.2.5 树龄对种子质量的影响 |
4.2.6 立地类型对种子质量的影响 |
4.2.7 采种时间对种子质量的影响 |
4.2.8 巨柏未发芽种子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
4.2.9 影响巨柏种子质量相关因素的主成分分析 |
4.3 小结与讨论 |
4.3.1 巨柏种子质量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 |
4.3.2 巨柏的成熟过程 |
4.3.3 巨柏球果成熟过程中的形态变化规律讨论 |
4.3.4 巨柏未发芽种子的类型 |
4.3.5 影响巨柏未发芽种子数量的因素 |
4.3.6 巨柏未发芽种子形成原因讨论 |
4.3.7 影响巨柏种子质量的主要因素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10)浸种方法对丝瓜种子萌发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设计 |
1.2 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壮苗指数的测定 |
1.3 种子酶活性和内源激素含量的检测 |
1.3.1 酶活性的测定 |
1.3.2 内源激素含量的测定 |
1.4 丝瓜种苗胚轴的显微观察 |
1.5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浸种方法对丝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
2.2 浸种方法对丝瓜种子主要酶活性的影响 |
2.3 浸种方法对丝瓜种子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
2.4 浸种方法对丝瓜种子胚轴显微结构的影响 |
3 讨论 |
四、银杏种子破壳和温水处理对发芽率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不同破壳率对节瓜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J]. 刘娜,杜旋,鲁博,田守波. 上海农业学报, 2021(06)
- [2]大花铁线莲(Clematis patens)种子破眠及扦插繁殖技术研究[D]. 李海微. 东北林业大学, 2021(08)
- [3]流苏种子解剖及休眠解除方法研究[D]. 张心妍.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2021(08)
- [4]钟花樱桃种子萌发研究[J]. 刘丽,陈新强,谢金兰,陈桂琼,张凤,黄锦荣,范剑明,罗万业.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0(03)
- [5]三种花卉种子的发芽特性及催芽研究[D]. 邢彩.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0(08)
- [6]薄壳山核桃实生苗高效繁育技术研究[D]. 赵磊. 安徽农业大学, 2020(04)
- [7]不同化学试剂浸种对银杏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J]. 刘振宁,于雯,张倩文,刘蕾,刘颖,高瑛璐. 临沂大学学报, 2019(06)
- [8]营养元素对银杏幼苗生长及银杏黄酮含量的影响[D]. 罗丹. 四川农业大学, 2019(01)
- [9]巨柏种子质量和发芽测定条件的研究[D]. 常馨月. 西藏大学, 2019
- [10]浸种方法对丝瓜种子萌发的影响[J]. 尚春雨,万璐璐,严逸男,刘明月,李家明,陈露,李祖亮,李洪龙,钟凤林,林义章.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