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论文文献综述)
黄倩,李治[1](2022)在《四妙通脉汤加减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观察四妙通脉汤加减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的临床疗效和优势。【方法】将50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扩张血管、抗凝、抗炎、降纤等常规西药治疗,同时对溃疡者给予创面配合换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四妙通脉汤加减治疗,疗程为14 d。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最大行走距离和踝肱指数的变化情况以及患肢疼痛、发凉和疮面的改善情况,并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1)治疗14 d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0%(24/25),对照组为64.0%(16/25),组间比较,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治疗后,2组患者的最大行走距离和踝肱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的改善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3)治疗后,2组患者的患肢疼痛、发凉、麻木和疮面情况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治疗组的改善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四妙通脉汤加减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减轻患者痛苦。
高江平,李慧,左尚维,吴晔,贾森皓,熊江,郭伟[2](2021)在《股深动脉及其流入道血管重建治疗严重肢体缺血阶段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九例效果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股深动脉及其流入道血管行开放手术血管重建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严重肢体缺血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血管外科接受股深动脉及其流入道血管重建治疗的9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为男性, 且有严重吸烟史, 年龄26~50岁, 发病时间1~7年。所有患者均存在严重静息痛, 4例合并足部缺血性溃疡或坏疽。所有患者均存在股深动脉开口和(或)其流入道闭塞性病变, 其中合并同侧髂总动脉闭塞2例, 同侧髂外动脉闭塞4例, 股总动脉长段闭塞7例, 累及股深动脉开口病变8例, 无对侧股总、髂外及髂总动脉累及。手术方法包括内膜剥脱+取栓、补片扩大成形及血管旁路。记录手术成功率、静息痛缓解及溃疡愈合、远期通畅、截肢率及远期预后。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 包括股总动脉内膜剥脱+取栓8例(其中大隐静脉补片行股总及股深动脉扩大成形4例、股深股浅扩大缝合1例、直接缝合3例), 人工血管行股股转流4例、自体大隐静脉行股总-股浅远端旁路术1例。患者术后静息痛均明显缓解。随访时间10~44个月, 患者均存活, 术后6个月一期通畅率9/9, 1年一期通畅率6/8, 溃疡愈合比例3/4, 无术侧截肢。1例足背巨大溃疡患者, 术后溃疡明显缩小, 但因持续重度烟草接触(>20支/d)至今未愈, 余患者随访期间均无静息痛或足部溃疡复发。3例患者近期随访时出现间歇性跛行, 患者均存在术后中度烟草接触史(10~20支/d或严重二手烟)。结论对于累及股深动脉开口及其流入道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 应首选一期开放手术重建股深动脉及其流入道, 远期预后良好;术后烟草接触史(包括二手烟)对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预后转归具有重要意义, 应着重加强戒烟宣教。
曹乾,曹建春,常金霞,牛少辉,方毅娜[3](2021)在《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文中指出目的:对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临床疗效进行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和维普(VIP)数据库,查找关于中西医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随机对照实验(RCT),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20年10月。由2位检索员按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利用RevMan5.3分析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1篇文献,共928例患者,其中试验组474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454例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口服治疗。经Meta分析,纳入文献中有10篇试验进行了有效率分析,结果显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实验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Z=5.99,P<0.001)。治疗组的血浆黏度指标、纤维蛋白原指标、全血黏度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漏斗图显示不存在发表偏倚。结论:中西医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疗效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值得更深入研究和总结。
陈品英,王文智,刘建魁[4](2021)在《血管再通方定向植入对坏疽型Ⅰ、Ⅱ、Ⅲ级恢复期血栓闭塞性脉管炎38例的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观察血管再通方定向植入对恢复期坏疽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效果的影响。方法治疗的38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9人。对照组将脉络宁注射液20ml加入0.9%NS或5%GS250-50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观察组采用药物在患者特定区域进行药物定向植入治疗,每周1次,每疗程4次;两组共4个疗程。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7%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3.7%。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显着性(P<0.05)。结论血管再通方定向植入对恢复期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改善有明显效果。
万函[5](2021)在《参附注射液调节NOS/NO信号通路保护LPS损伤的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及机制》文中指出研究背景和目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hromboangiitis obliterans,TAO),又称为Buerger病(Buerger’s disease),以侵犯四肢中小动静脉为主并呈现出节段性、闭塞性、血栓性、炎症性的非动脉粥样性疾病。其症状主要表现为间歇性跛行、静息痛、缺血性溃疡、化脓、雷诺氏症和坏疽等,若得不到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病人就有截肢和死亡的危险。TAO发病机理至今尚未完全阐明,还没有哪一种观点可以解释TAO的所有临床表现。中、西医均认为该病与血管内皮细胞(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VEC)的损伤有密切关系。深入研究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治疗对策是目前临床研究的重要课题,而中医在本病的治疗上取得了显着成绩,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本病治愈率、并降低复发率。过氧化是引起VEC凋亡的主要因素之一,损伤后的VEC形态及功能均发生改变,是促进TAO血管内血栓形成的重要原因。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是革兰阴性杆菌细胞壁的主要组成部分,常被作为一种刺激物来诱导内皮细胞损伤。目前国内外尚无有效治疗方法从根本上治愈该病,针对TAO可能的发病机制,临床上多采取对症治疗减轻患者病痛。参附注射液(Shenfu injection,SFI)是由红参、附子经现代工艺研制而成的中药注射剂,主要成份包括人参皂苷和乌头类生物碱。中医认为SFI具有回阳救逆、益气摄血的功效,我们前期研究发现SFI可能通过其加强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提高血管的抗血栓功能,减少TAO模型大鼠血栓形成,以及改善其病变体征。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是一种旁分泌因子,可影响血管张力和血小板功能,防止白细胞粘附并减少内膜增生。本课题拟在前期实验的基础上,基于NOS/NO信号通路,采用LPS诱导原代培养HUVECs的离体TAO模型,进一步探索SFI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1.原代HUVEC的获取、培养、传代、冻存及鉴定。2.MTT法检测筛选不同浓度LPS对HUVEC损伤程度,确定LPS诱导HUVEC损伤的合适浓度。3.MTT法检测不同浓度SFI对LPS损伤HUVEC生长的影响,确定实验分组。4.Griess法检测HUVEC上清液中NO含量检测,Q-PCR检测SFI对LPS诱导的HUVEC中e NOS、i NOS的m RNA表达的影响。5.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SFI对LPS诱导的HUVEC细胞凋亡的影响。6.在荧光显微镜下,RH-123染色法测定HUVEC的线粒体膜电位水平,DHE染色评价HUVEC细胞活性氧水平。结果:1.从脐带分离出来的HUVEC最初为圆形或椭圆形,1d后可融合成疏松的单层细胞,贴壁生长,常为多角形及短梭形;6d后可完全融合成连续的细胞单层,为扁平、多角形或梭形,胞核明显,细胞呈鹅卵石样镶嵌排列,边界清楚,无重叠生长现象。2.不同浓度(0—100g/ml)的LPS孵育HUVEC 24小时,结果显示LPS可引起VEC死亡,10?g/ml LPS可使细胞存活率降至56.13%,其后随浓度增加,细胞生存率降低不明显,因此我们选定10?g/ml的LPS诱导VEC损伤模型。3.与对照组相比,LPS模型组的细胞存活率明显偏低(P<0.001)。与LPS模型组相比,随着SFI剂量的增加,细胞存活率明显提高(P<0.05)。4.与对照组相比,LPS模型中NO含量明显增加(P<0.01);与LPS模型组相比,各剂量SFI组,HUVEC上清液中NO含量显着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与对照组相比,LPS模型组e NOS的m RNA表达明显降低(P<0.01);与LPS模型组相比,SFI低、中、高剂量组e NOS的m RNA表达显着增加(P<0.05或P<0.01),而且随着SFI剂量增多,e NOS的m RNA表达上调的也越明显。6.与对照组相比,LPS模型组i NOS的m RNA表达明显增加(P<0.01);与LPS模型组相比,SFI低、中、高剂量组i NOS的m RNA表达显着降低(P<0.05或P<0.01),而且随着SFI剂量增多,i NOS表达下调的也越明显。7.散点图结果显示,对照组见少量损伤或早期凋亡细胞,与对照组相比,LPS模型组见大量早期凋亡细胞(Q4)及少量晚期凋亡细胞(Q2)(P<0.01);被低、中、高剂量的SFI预处理后的凋亡率明显降低,较LPS模型组显着降低(P<0.01或P<0.05),其中,中剂量组SFI预处理后凋亡率最低。表明SFI明显抑制了LPS对HUVEC的损伤作用,降低了HUVEC细胞凋亡率。8.与对照组相比,LPS模型组黄绿色荧光增强,提示大量细胞发生凋亡。与LPS模型组相比,低、中和高剂量SFI预处理后黄绿色荧光减弱,提示细胞凋亡数量明显减少,其中,中剂量SFI预处理后,黄绿色荧光最弱,提示细胞凋亡的数量最少。9.与对照组相比,LPS模型组的红色荧光较强,提示细胞活性氧水平明显偏高。与LPS模型组相比,低、中和高剂量SFI预处理后红色荧光变弱,显示SFI降低了细胞活性氧的水平。而且,随着SFI剂量的增多,HUVEC细胞活性氧水平反而降低。结论:1.SFI预处理明显抑制LPS诱导的HUVEC的损伤、提高其存活率,表明参附注射液对LPS诱导损伤的HUVEC有保护作用。2.SFI减少LPS诱导的HUVEC上清液中NO的含量、降低其活性氧水平,以及抑制细胞凋亡,显示参附注射液对LPS诱导损伤的HUVEC保护作用可能与其调节NO含量、减少氧化应激和抑制细胞凋亡有关。3.SFI上调e NOS的m RNA表达、下调i NOS的m RNA表达,提示SFI可能经NOS/NO信号通路使NO含量保持合适的浓度从而产生对LPS诱导损伤的HUVEC的保护作用。
王志斌[6](2021)在《脉管胶囊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脉络血瘀证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观察脉管胶囊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脉络血瘀证后的症状(间歇性跛行、静息痛及麻木)、踝肱指数(ABI)及相关炎症指标的变化情况,进一步明确其疗效,并初步探讨其发挥疗效的作用机制及可能存在的不良反应,以便于临床更好地使用及推广。方法本研究收集60例TAO(脉络血瘀证)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西洛他唑联合中药汤剂(桃红四物汤合四君子汤加减)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脉管胶囊,两组均治疗28天。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以及有无不良反应等,经相关统计学分析,客观评价脉管胶囊治疗TAO(脉络血瘀证)的临床疗效。结果1.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治疗前情况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间歇性跛行评分:组内比较,治疗第28天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均P<0.01)。组间比较,治疗第7天、第14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第21天、第28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静息痛评分:组内比较,治疗第28天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均P<0.01)。组间比较,治疗第7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14天、第21天、第28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4.麻木评分:组内比较,治疗第28天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组间比较,在治疗不同时间节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5.ABI:组内比较,治疗第28天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均P<0.01)。组间比较,治疗第28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炎症指标:组内比较,治疗第28天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均P<0.01)。组间比较,治疗第28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总积分:组内比较,治疗第28天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均P<0.01)。组间比较,治疗第28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总疗效:观察组痊愈3例,显效14例,有效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3.33%;对照组痊愈1例,显效9例,有效13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76.67%,经卡方检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不良反应及安全指标评估: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各项安全性指标均未见异常。结论脉管胶囊可通过减轻炎症反应,提高患肢ABI,从而改善与患肢缺血相关的临床症状。同时在治疗期间未发生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林繄依[7](2021)在《来源于经典方剂的中成药品种多元证据集的建立 ——以通塞脉片为例》文中指出背景与意义中药的临床评价工作近年来日益受到重视,是中药获得上市资格,实现其现代化价值,进而走向国际化发展的重要路径。2018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和《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简化注册审批管理规定》,为这一工作提供了新的立足点,即源于经典名方的中药品种与其来源方剂之间的关系。2021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强调要优化中药审评审批管理、完善中药分类注册管理,提出“建立中医药理论、人用经验、临床试验相结合的中药注册审评证据体系”,为中药的临床评价工作提供了全新的范式。选取源于经典古方的中成药品种,全面收集与之相关的中医药理论、人用经验、研究证据三方面既存的循证医学研究数据,系统梳理新时期中药评价的信息基础,构建涵盖上述三层结构的多元证据集,成为推动中药品种临床评价工作切实可行的方法。目的以中成药通塞脉片及作为其来源方剂的四妙勇安汤、顾步汤为例,参考中医药理论、人用经验、临床试验“三结合”的中药注册审评证据体系,探索中药品种“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问题。即立足于中药品种与其来源古方之间的关系,从基础理论角度进行分析,并整合以医案文献为代表的人用经验,和以相关临床试验、动物实验系统评价为内容的研究证据,实践多元证据集的构建方法,进而明确中药品种的临床定位,并找出其待开发的潜在优势应用领域。方法1 理论分析参考“三结合”理念形成多元证据集构建思路。并采用理论分析方法,收集梳理通塞脉片其来源古方四妙勇安汤、顾步汤的相关古籍及现代研究成果,形成多元证据集的中医药理论基础。2 文献调查采用文献检索方法,系统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 Data)、维普(VIP)、Pub Med,Embase,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 数据库,纳入通塞脉片、四妙勇安汤、顾步汤类相关的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的原始研究。以计量分析的方法描述纳入文献的发表趋势、文献类型、疾病种类等,并通过聚类分析的方法绘制病种证据图。统计并阅读分析病例报告类型的文献,将通塞脉片、四妙勇安汤、顾步汤相关的医案进行比对分析,以病种为基点对通塞脉片进行临床定位,从而整合人用经验方面的证据。3 系统评价将通塞脉片、四妙勇安汤、顾步汤干预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随机对照动物实验及治疗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汇总,采用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的方法,评判通塞脉片对相关指标的干预效果,从而整合研究证据。结果1通过理论分析,发现从药味和组方角度来说,四妙勇安汤清热解毒力强,且能滋阴养血,对于以热毒内蕴、阴血亏虚或阴虚血瘀为主证的病症有针对性。顾步汤清热解毒之力略逊,补气滋阴之力更强,适用于热毒攻伐、气阴两伤、瘀血阻滞之证。而通塞脉片身兼二方之长,但作用更为和缓,更宜于瘀血阻络、气阴不足为主证的疾病的恢复期。2历年来四妙勇安汤及通塞脉片的研究数量较多,总体呈上升态势。顾步汤则受关注度较低,相关的原始临床研究以及与临床关系较为密切的动物研究数量均较少,年均不足一篇。通过计量及聚类分析,发现四妙勇安汤及顾步汤的治疗范围既源于在古籍中的主治病种,又结合现代的临床实际而有了相当程度的扩大。四妙勇安汤相关研究中独有的病种和模型多属于中医的热证范畴,而通塞脉片相关研究中独有的病种和模型则多属于中医的虚证范畴。3经统计发现,四妙勇安汤与顾步汤的病例报告数量较多的病种与原方出处所载的主治病症“脱疽”基本相符。而临床医家在异病同治的辨证理念指导下,更将四妙勇安汤的临床应用范围做了极大的拓宽。目前单纯通过病例报告分析,暂时无法对通塞脉片进行具体的、有别于其说明书的临床定位。4现有证据表明,四妙勇安汤干预动脉粥样硬化模型能缩小主动脉斑块面积、主动脉斑块与管腔面积比;降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并降低肿瘤坏死因子-α、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C反应蛋白水平。通塞脉片干预动脉粥样硬化模型能有效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指数及循环内皮细胞计数。四妙勇安汤治疗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可以升高踝肱指数,降低全血粘度与血浆粘度。通塞脉片对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1从基础理论角度看,通塞脉片的临床定位在证候方面是气阴不足、瘀血阻络,在病种方面为脱疽与脑梗死恢复期,且头疮作为通塞脉片潜在的主治病种,有待将来的研究进一步明确。2从人用经验角度看,虽然目前单纯通过病例报告暂时无法对通塞脉片进行明确的临床定位,但四妙勇安汤及顾步汤相关病例报告较为集中的病种如脱疽、心脑血管病乃至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等,均应视为通塞脉片的潜在临床定位方向。3从研究证据角度看,通塞脉片对血脂指标、CEC计数等均有良好效果,在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治疗方面有较高有效率,而其对炎症指标、病理指标、血粘度和踝肱指数等指标的作用,是将来研究可以选择的方向。4本课题以通塞脉片为例,系统梳理了现代中成药品种与其来源古方相关的基础理论、人用经验及研究证据,借鉴“三结合”的中药注册审评证据体系理念,构建了三层结构的多元证据集,探索了中药品种“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问题,为中药品种的临床定位与评价工作提供了方法学方面的示例。
张含霁[8](2021)在《Ag490通过抑制JAK2/STAT3通路对同型半胱氨酸诱导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治疗作用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1、通过循证医学荟萃分析的研究方法,研究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健康人群的差异,以证实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能是导致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病因之一。2、通过使用同型半胱氨酸建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系的损伤模型,研究同型半胱氨酸对内皮细胞引起损伤作用的机制,以及Ag490对这个过程的抑制作用,为后续研究打下实验基础。3、通过建立大鼠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模型,研究同型半胱氨酸在促进大鼠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形成的机制及对其有效抑制作用的药物,为明确人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病因、发病机制和临床上寻找有效治疗措施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材料与方法:1、利用Pub Med、Web of Science和Science Direct数据库(截至2021年2月)来搜索评估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发生风险之间关系的研究。2、细胞实验使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系。使用CCK-8检测细胞增殖活性与毒性的实验方法,检测不同浓度和不同孵育时间的同型半胱氨酸溶液对内皮细胞的毒性作用,以及不同浓度Ag490对同型半胱氨酸给内皮细胞毒性作用的抑制作用。将内皮细胞分为3组进行培养:(1)同型半胱氨酸组(给药组,同型半胱氨酸浓度为2m M,培养时间为24小时);(2)Ag490+同型半胱氨酸组(治疗组,先用20μM的Ag490孵育细胞4小时,然后加入2m M浓度的同型半胱氨酸溶液继续培养细胞24小时);(3)空白对照组。将培养完成的细胞,提取其细胞蛋白和总RNA,使用Western Blot法和RT-PCR法对JAK2、STAT3、p-STAT3、HMGB1、ICAM1、VCAM1等分子进行蛋白水平和基因水平的检测。3、动物实验使用成熟雄性SD大鼠。将实验大鼠分成5组:(1)空白对照组;(2)生理盐水+生理盐水+手术组(造模组,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4天+手术前2小时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手术+手术后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4天);(3)同型半胱氨酸+生理盐水+手术组(给药组,尾静脉注射同型半胱氨酸14天+手术前2小时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手术+手术后尾静脉注射同型半胱氨酸14天);(4)同型半胱氨酸+Ag490+手术组(治疗组,尾静脉注射同型半胱氨酸14天+手术前2小时腹腔注射Ag490+手术+手术后尾静脉注射同型半胱氨酸14天);(5)假手术组。每组大鼠对左后肢股动脉注射月桂酸钠溶液的手术方法对大鼠进行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动物模型的构造。实验周期结束后,观察大鼠患肢皮温、颜色、动脉搏动、肿胀、坏疽及木乃伊化的病变程度和范围,并进行分级评分。使用苏木素-伊红染色的实验方法,对每组大鼠患肢股动脉进行病理学检查。提取每组大鼠患肢股动脉的蛋白和总RNA,使用Western Blot法和RT-PCR法对JAK2、STAT3、p-STAT3、HMGB1、ICAM1、VCAM1等分子进行蛋白水平和基因水平的检测。研究结果:1、荟萃分析的结果: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最终确定了5项符合条件的研究,包括180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和564例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健康参与者。Meta分析的森林图显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对照组(MD:3.19,95%CI:0.26-6.12,p<0.00001,I2:90%)。经过亚组间差异分析发现,本研究异质性过大的原因可能是由于纳入研究的种族不同造成的(p=0.001)。2、细胞实验的结果显示:(1)随着同型半胱氨酸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细胞活力逐渐减低。合适浓度的Ag490可以增加同型半胱氨酸损伤后的内皮细胞的活力,但过高浓度的Ag490使同型半胱氨酸损伤后的内皮细胞的活力更低。(2)检测实验细胞的分子提取物发现,(1)组的JAK2、STAT3、p-STAT3、HMGB1、ICAM1、VCAM1等的蛋白表达和m RNA表达较(3)组明显增高,而(2)组的蛋白和m RNA表达与(1)组相比明显减低。3、动物实验的结果显示:(1)通过股动脉注射月桂酸钠溶液的方法,可以成功构造大鼠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疾病动物模型,且观察大鼠患肢症状发现,尾静脉注射同型半胱氨酸可以加重大鼠患肢脉管炎的表现,而术前腹腔注射Ag490可以有效缓解同型半胱氨酸诱导的患肢脉管炎症状。(2)通过苏木素-伊红染色发现:(1)组和(5)组为正常股动脉;(3)组与(1)组和(5)组相比,股动脉内有大量血栓形成,股动脉内膜明显增厚,周围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2)组和(4)组与(3)组相比,股动脉内血栓较小,且动脉内膜增厚较轻,炎性细胞浸润较少。(3)检测实验大鼠患肢股动脉的分子提取物发现,(2)组的JAK2、STAT3、p-STAT3、HMGB1、ICAM1、VCAM1等蛋白和m RNA表达较(1)组明显增高,(3)组的蛋白和m RNA表达与(2)组相比明显增高,而(4)组与(3)组相比蛋白和m RNA表达明显减少。研究结论:1、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能是引起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病因之一,但未来还需要大规模的随机对照实验和前瞻性研究以补充结果的准确性。2、同型半胱氨酸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毒性作用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均有提高。3、大鼠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升高,可以加重患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症状,而注射Ag490可以有效减轻由同型半胱氨酸诱导的脉管炎的症状。4、同型半胱氨酸对内皮细胞的毒性作用和对大鼠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加重作用可能是通过异常激活JAK2/STAT3通路,导致内皮细胞和大鼠患肢股动脉炎症因子的过度表达从而引起炎症反应的。5、合适浓度的Ag490通过抑制JAK2/STAT3通路,对同型半胱氨酸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损伤和大鼠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均具有治疗作用。同时,由于Ag490为JAK2的特异性抑制剂,故而印证同型半胱氨酸对内皮细胞的损伤作用及其诱导的大鼠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加重作用可能是由于激活JAK2/STAT3通路诱发炎症反应导致的。
高瑾,段俊红,李军[9](2021)在《穴位埋针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临床疗效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穴位埋针法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第一、二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入选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对照组(25例)、治疗组(25例),对照组给予健康知识宣教、盐酸沙格雷酯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给予穴位埋针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数值(hs-CRP)、踝肱指数(ABI)、患者的症状体征积分、间歇性跛行最大距离。结果:治疗组的症状体征积分、临床疗效以及ABI、hs-CRP、跛行距离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埋针治疗TAO(第一、二期)效果确切安全,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索芳芳,刘辉,李晓华[10](2021)在《自拟通络逐瘀汤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对瘀阻脉络型TAO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探讨瘀阻脉络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hrombosis angiitis obliterans,TAO)患者采用自拟通络逐瘀汤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效果及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某科120例瘀阻脉络型TAO患者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接受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观察组60例加用自拟通络逐瘀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中医证候积分、血液流变学指标、血管踝臂指数(ABI)。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体外血栓形成长度、湿重及血液流变学指标低于对照组,ABI指数高于对照组(P<0.000 1);观察组患者肢体疼痛、麻木、发凉等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通络逐瘀汤联合前列地尔治疗TAO患者效果显着,能改善TAO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缓解患者症状,延缓TAO病情进展,且效果优于单用前列地尔。
二、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论文提纲范文)
(1)四妙通脉汤加减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及分组 |
1.2 诊断标准 |
1.2.1 西医诊断标准 |
1.2.2 中医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治疗方法 |
1.5.1 对照组 |
1.5.2 治疗组 |
1.5.3 注意事项 |
1.6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 |
1.6.1 疗效评定标准 |
1.6.2 最大行走距离和踝肱指数 |
1.6.3 患肢症状变化情况 |
1.7 统计方法 |
2 结果 |
2.1 2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
2.2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
2.3 2组患者治疗前后最大行走距离和踝肱指数比较 |
2.4 2组患者治疗前后患肢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
3 讨论 |
(3)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检索策略 |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
1.2.1 纳入标准 |
1.2.2 排除标准 |
1.3 数据提取与质量评价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文献检索结果 |
2.2 质量评价结果 |
2.3 Meta分析结果 |
2.3.1 临床有效性 |
2.3.2 血浆黏度 |
2.3.3 纤维蛋白原 |
2.3.4 全血黏度(高切组) |
2.3.5 全血黏度(低切组) |
2.4 发表性偏倚分析 |
2.5 敏感性分析 |
3 讨论 |
3.1 中西医治疗优势 |
3.2 Meta分析结果与不足 |
3.3 展望 |
(4)血管再通方定向植入对坏疽型Ⅰ、Ⅱ、Ⅲ级恢复期血栓闭塞性脉管炎38例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 |
1.1 一般资料 |
1.2 排除标准[4] |
1.3 纳入标准 |
1.4 诊断标准 |
2 方法 |
2.1 药物组成 |
2.2 治疗方法 |
2.2.1 观察组 |
2.2.2 对照组 |
2.2.3 观察指标 |
2.2.4 观察疗效情况 |
2.3 疗效标准[6] |
2.4 统计学处理 |
3 结果 |
3.1 观察组 |
3.1.1 4个疗程后观察组TAO坏疽型Ⅰ、Ⅱ、Ⅲ级恢复期临床观察治疗效果对比 |
3.1.2 4个疗程后观察组TAO坏疽型Ⅰ、Ⅱ、Ⅲ级恢复期总治疗效果对比 |
3.2 对照组 |
3.2.1 4个疗程后对照组TAO坏疽型Ⅰ、Ⅱ、Ⅲ级恢复期临床观察治疗效果对比 |
3.2.2 4个疗程后对照组TAO坏疽型Ⅰ、Ⅱ、Ⅲ级恢复期总治疗效果对比 |
3.3 两组4个疗程临床效果观察对比 |
4 讨论 |
(5)参附注射液调节NOS/NO信号通路保护LPS损伤的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及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1章 引言 |
第2章 材料和方法 |
2.1 材料 |
2.1.1 主要的实验试剂 |
2.1.2 主要的实验设备 |
2.1.3 主要的试剂配制 |
2.2 实验方法 |
2.2.1 原代HUVEC的培养及鉴定 |
2.2.2 MTT法检测筛选LPS诱导HUVEC细胞损伤的合适剂量 |
2.2.3 不同浓度SFI对 LPS损伤HUVEC生长的影响 |
2.2.4 Griess法检测HUVEC上清液中NO含量检测 |
2.2.5 Q-PCR检测SFI对 LPS诱导的 HUVEC中 e NOS、iNOS的 mRNA表达的影响 |
2.2.6 流式细胞仪检测HUVEC凋亡 |
2.2.7 罗丹明123(RH-123)染色法测定HUVEC的线粒体膜电位 |
2.2.8 二氢乙锭(DHE)染色检测HUVEC细胞活性氧水平 |
2.2.9 统计学分析 |
第3章 结果 |
3.1 原代培养HUVEC细胞形态学情况 |
3.2 LPS对脐静脉内皮细胞生存率的影响 |
3.3 SFI对 LPS诱导的脐静脉内皮细胞生存率的影响 |
3.4 SFI对 LPS诱导的HUVEC上清液中NO含量的影响 |
3.5 SFI对 LPS诱导的 HUVECs中 eNOS的 m RNA表达的影响 |
3.6 SFI对 LPS诱导的 HUVECs中 iNOS的 m RNA表达的影响 |
3.7 流式细胞仪检测SFI对 LPS诱导的HUVEC细胞凋亡的影响 |
3.8 RH-123 染色法检测SFI对 LPS诱导损伤的HUVEC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 |
3.9 DHE染色评价SFI对 LPS诱导损伤的HUVEC细胞活性氧水平的影响 |
第4章 讨论 |
第5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综述一 中药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相关因子的作用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一氧化氮信号通路与动脉粥样硬化 |
参考文献 |
(6)脉管胶囊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脉络血瘀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
研究对象 |
1 病例来源 |
2 诊断标准 |
3 纳入病例标准 |
4 排除病例标准 |
5 剔除与脱落病例标准 |
研究方案 |
1 分组方法 |
2 治疗方法 |
2.1 健康宣教 |
2.2 基础治疗 |
2.3 分组治疗 |
3 观察指标 |
3.1 一般项目 |
3.2 安全性观察指标 |
3.3 疗效指标 |
4 临床疗效评定标准 |
5 统计学分析 |
5.1 数据收集 |
5.2 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
第二部分 研究结果 |
1 病例完成情况 |
2 一般资料及治疗前分析 |
2.1 年龄分布比较(详见表2-1) |
2.2 病程分布情况比较(详见表2-2) |
2.3 治疗前间歇性跛行评分比较(见表2-3) |
2.4 治疗前静息痛评分比较(见表2-4) |
2.5 治疗前麻木评分比较(见表2-5) |
2.6 治疗前ABI比较(见表2-6) |
2.7 治疗前炎症指标比较(详见表 2-7 及表 2-8) |
2.8 治疗前总积分比较(详见表2-9) |
3 临床疗效结果及分析 |
3.1 两组治疗后间歇性跛行评分比较(详见表3-1) |
3.2 两组治疗后静息痛评分比较(详见表3-2) |
3.3 两组治疗后麻木评分比较(详见表3-3) |
3.4 两组治疗后ABI比较(详见表3-4) |
3.5 两组治疗后炎症指标比较(详见表3-5及3-6) |
3.6 总体疗效分析(详见表 3-7 及表 3-8) |
4 安全性检验与不良反应事件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TAO脉络血瘀证 |
1.1 中医的认识 |
1.2 中医治疗 |
1.3 现代医学的认识 |
1.4 现代医学的治疗 |
2 炎症指标 |
2.1 白介素-6(IL-6) |
2.2 超敏C反应蛋白(hs-CRP) |
3 脉管胶囊 |
3.1 理论基础 |
3.2 处方 |
3.3 脉管胶囊药物作用机制 |
3.4 脉管胶囊药理研究 |
4 研究结果分析 |
4.1 一般资料分析 |
4.2 脉管胶囊治疗TAO脉络血瘀证的疗效分析 |
4.3 不良反应及安全指标评估 |
5 问题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文献综述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中医治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7)来源于经典方剂的中成药品种多元证据集的建立 ——以通塞脉片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浅谈中医循证医学——双重的继承与发展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浅谈四妙勇安汤、顾步汤与通塞脉片的源流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一章 中药品种多元证据集构建的思路及其理论基础 |
1 多元证据集构建的意义及流程 |
2 通塞脉片及其来源方剂 |
3 方解与讨论 |
4 小结 |
第二章 中药品种相关文献梳理与分析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三章 通过分析医案文献整合人用经验 |
1 资料与方法 |
2 讨论 |
3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研究证据的整合与分析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结语 |
致谢 |
附录——检索策略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8)Ag490通过抑制JAK2/STAT3通路对同型半胱氨酸诱导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治疗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 |
第一章 绪论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前言 |
2.1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研究进展 |
2.1.1 流行病学研究 |
2.1.2 病因和发病机制 |
2.1.3 病理学研究和临床表现 |
2.1.4 诊断标准 |
2.1.5 治疗手段 |
2.2 同型半胱氨酸的代谢与转化 |
2.3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相关动脉疾病 |
2.3.1 HHcy与缺血性脑卒中 |
2.3.2 HHcy与颈动脉粥样硬化 |
2.3.3 HHcy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
2.3.4 HHcy与动脉瘤 |
2.3.5 HHcy与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 |
2.3.6 HHcy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
2.3.7 HHcy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
2.4 JAK/STAT通路的研究进展及JAK抑制剂的发现 |
第三章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风险关系的荟萃分析 |
3.1 前言 |
3.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3.2.1 检索策略 |
3.2.2 资料选择 |
3.2.3 数据提取和质量评估 |
3.2.4 统计分析 |
3.3 实验结果 |
3.3.1 文献检索结果 |
3.3.2 纳入研究基本特征和质量评估 |
3.3.3 主要发现 |
3.3.4 亚组间的差异分析 |
3.3.5 发表偏倚评估 |
3.4 讨论 |
3.5 局限性 |
3.6 结论 |
第四章 Ag490 通过抑制JAK2/STAT3 通路对Hcy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损伤的治疗作用 |
4.1 前言 |
4.2 实验材料 |
4.2.1 实验细胞 |
4.2.2 实验试剂、药品与耗材 |
4.2.3 实验仪器 |
4.2.4 主要溶液及试剂配方 |
4.3 实验方法 |
4.3.1 细胞的复苏、传代与冻存 |
4.3.2 CCK-8 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和细胞毒性 |
4.3.3 细胞实验的分组 |
4.3.4 细胞蛋白提取及Western Blot法检测目的蛋白表达 |
4.3.5 PCR 法及qPCR 法检测目的基因片段表达 |
4.3.6 统计学方法处理 |
4.4 实验结果 |
4.4.1 CCK8 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和细胞毒性实验结果 |
4.4.2 细胞蛋白Western Blot实验结果 |
4.4.3 细胞总RNA的 RT-PCR实验结果 |
4.5 讨论 |
4.6 实验结论 |
第五章 Ag490 通过抑制JAK2/STAT3 通路对Hcy诱导大鼠TAO的治疗作用. |
5.1 前言 |
5.2 实验材料 |
5.2.1 实验动物 |
5.2.2 实验试剂、药品与耗材 |
5.2.3 实验仪器 |
5.2.4 主要溶液与试剂配方 |
5.3 实验方法 |
5.3.1 大鼠血栓性脉管炎动物模型的建立 |
5.3.2 大鼠实验分组方法 |
5.3.3 大鼠患肢体征变化 |
5.3.4 大鼠股动脉样本的采集 |
5.3.5 大鼠股动脉石蜡切片 |
5.3.6 大鼠股动脉切片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方法 |
5.3.7 大鼠股动脉蛋白样本的制备 |
5.3.8 大鼠股动脉RNA样本的制备 |
5.3.9 引物设计 |
5.3.10 其他实验方法及步骤同第四章 |
5.4 实验结果 |
5.4.1 成功建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疾病大鼠模型、患肢体征变化及分级 |
5.4.2 患肢股动脉 HE 染色 |
5.4.3 患肢股动脉Western Blot蛋白电泳结果 |
5.4.4 患肢股动脉mRNA的 RT-PCR实验结果 |
5.5 讨论 |
5.6 实验结论 |
第六章 结论 |
第七章 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9)穴位埋针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临床疗效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纳入标准 |
1.3 排除标准 |
1.4 治疗方法 |
1.4.1 对照组: |
1.4.2 治疗组: |
1.5 观察指标 |
1.5.1 观察项目: |
1.5.2 症状体征积分标准: |
1.5.2.1 下肢疼痛: |
1.5.2.2 下肢麻木: |
1.5.2.3 下肢冷感: |
1.5.2.4 肢端皮色: |
1.6 疗效判定标准 |
1.7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情况 |
2.2 2组症状体征积分情况比较 |
2.3 2组ABI、hs-CRP、跛行距离情况比较 |
2.4 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
3 讨论 |
(10)自拟通络逐瘀汤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对瘀阻脉络型TAO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疗效判定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及ABI指数比较 |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
2.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
3 讨论 |
四、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论文参考文献)
- [1]四妙通脉汤加减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 黄倩,李治.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01)
- [2]股深动脉及其流入道血管重建治疗严重肢体缺血阶段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九例效果分析[J]. 高江平,李慧,左尚维,吴晔,贾森皓,熊江,郭伟. 中华外科杂志, 2021(12)
- [3]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J]. 曹乾,曹建春,常金霞,牛少辉,方毅娜.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21(03)
- [4]血管再通方定向植入对坏疽型Ⅰ、Ⅱ、Ⅲ级恢复期血栓闭塞性脉管炎38例的疗效观察[J]. 陈品英,王文智,刘建魁. 时珍国医国药, 2021(05)
- [5]参附注射液调节NOS/NO信号通路保护LPS损伤的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及机制[D]. 万函. 南昌大学, 2021(01)
- [6]脉管胶囊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脉络血瘀证的临床研究[D]. 王志斌.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1)
- [7]来源于经典方剂的中成药品种多元证据集的建立 ——以通塞脉片为例[D]. 林繄依.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
- [8]Ag490通过抑制JAK2/STAT3通路对同型半胱氨酸诱导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治疗作用的研究[D]. 张含霁. 吉林大学, 2021(01)
- [9]穴位埋针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临床疗效的影响[J]. 高瑾,段俊红,李军. 河北中医药学报, 2021(02)
- [10]自拟通络逐瘀汤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对瘀阻脉络型TAO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J]. 索芳芳,刘辉,李晓华. 中国疗养医学, 20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