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苏联30万瓩机组燃油锅炉下辐射区的温度工况(论文文献综述)
匡江红,陈端雨[1](2003)在《1000MW级火电机组锅炉发展综述》文中研究说明介绍了国外 1 0 0 0 MW级火电机组锅炉参数及发展情况 ,并对我国大容量机组锅炉的发展提出了建议。表 4参 9
俞民[2](2001)在《300MW机组UP型锅炉水冷壁壁温特性的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文中指出本文以上海锅炉厂生产的SG1000-170/555/555-M305型锅炉水冷壁管为研究对象,对水冷壁在多个工况下的管壁温度进行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 论文首先分析水冷壁爆管的原因,然后,对锅炉炉膛进行分段热力计算,又计算分析水冷壁在各负荷下工质的分配情况和管内换热工况。在此基础上,论文应用有限元方法,对锅炉水冷壁管壁温度进行全面的计算分析,初步探讨了引起水冷壁超温的异常原因并定量计算了这种异常原因的影响。第三章介绍水冷壁温度测量试验的方法和测量结果。最后对计算和试验两种结果进行简单的对比并提出改造建议。
乐永卓[3](1992)在《原苏联电站锅炉用钢概况及发展(二)》文中研究表明 2.3 成分复杂的Cr-Ni型奥氏体钢简单成分的Cr-Ni型奥氏体钢在600~650℃下持久强度不太高,各国均对此类钢种进行了改进,以便把使用温度提高到650~700℃。为此,原苏联70年代在上述钢的基础上添加W、Mo、Nb、V、Ti及B等合金元素,开发了12Cr14Ni18W2NbB(695)、10Cr16Ni16W2NbMoB(184)及12Cr16Ni14W2NbMnB(17)。这些钢的特点是,在680~700℃下金相
张才根,庄文贤,邵国桢[4](1988)在《UP直流锅炉水冷壁的水动力及其调整》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主要介绍UP直流锅炉水冷壁管的流最分配与炉内热负荷关系;水冷壁各并联管屏间的阻力匹配与节流度关系;水动力热态运行工况与许用管屏间的温差关系;应用计算机进行冷态水动力调整。经验证明,冷态水动力调整合适,是获得良好热态运行的基础。
倪佩伦[5](1987)在《锅炉》文中提出 在烧爱基巴斯图煤时,可以采用温度控制方法来控制结渣过程。为此,作者用由奥氏体钢套管制成的热电偶温度测量元件布置在烟气温度最高区域的管屏表面上。通过温度测量元件所测得的数据与间接方法得到的结果相符合。采用该方法的优点是可以控制烟道内烟气特性分布的均匀性,即不仅能控制温度对结渣的影响,而且还能控制飞灰对结渣特性的影响。图2,参3。
李村生[6](1979)在《国外电站锅炉科学研究概况》文中指出 一、总论电站锅炉科学研究包括的学科很多。一般说来,为了提高电站锅炉的技术经济性能,在满足不断增长的电能需要的同时,服从国家的能源政策,遵守环境保护法规,为此而开展的研究活动,都可以认为是电站锅炉的科学研究。因此,它是属于能源科学技术的范畴。由于电站锅炉是一个比较庞大而复杂的热力设备,内部存在着多种相关的物理化学变化过程,对它进行科学研究,关系到多门学科,其中最主要的如工程热力学、气动
沈华琪[7](1978)在《苏联电站锅炉基本情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一、概况1.发电量和装机容量苏联电力工业在二次大战后的十年(1945~1955年)发展较快,发电量从433亿度增长到1702亿,十年翻了二番多,平均年增长率为14.7%。由于苏联全面复辟资本主义,使国民经济的发展日趋缓慢。与此同时,苏联电力工业发展亦大幅度下降,第九个五年计划(1971~1975年)发电量平均年增长率仅达6.9%(1966~1970年为7.9%),没有完成五年计划规定的增长率(7.9%)。装机容量平均年增长率亦以同样比例大幅度下降。苏联1966~1975年发电量和装机容量增长速度变
王生林[8](1977)在《1000吨/时燃油直流锅炉炉膛热负荷分布的测定》文中提出望亭发电厂12号炉系燃油直流锅炉,其燃烧器为前后墙平行错列布置方式,水冷壁采用一次上升、中间二次混合的管圈型式。炉膛热负荷分布情况是分析和研究水冷壁水动力特性、传热特性以及炉内燃烧过程的重要基础。经多次测定,在20~28万瓩负荷下,沿炉膛高度方向热负荷分布不均匀系数Kqy=1.50~1.60,沿炉膛深度方向热负荷分布不均匀系数Kqx=1.12~1.15,最高局部热负荷qmax=300~330×103(大卡/米2时)。
王生林[9](1977)在《苏联30万瓩机组燃油锅炉下辐射区的温度工况》文中提出 判别下辐射区工作可靠性的水冷壁管管壁温度是与燃烧过程的组织、燃料品种、燃料量以及锅炉负荷等因素有关。为了搞清楚锅炉负荷和燃烧过程对水冷壁下辐射区温度工况的影响,在30万瓩机组ПК-41型*双炉体燃油直流锅炉上进行了这方面的试验研究工作。ПК-41燃油锅炉每个炉膛中部有一个缩腰,把它分隔成燃烧室和冷却室二部分。在下辐射区前后墙上分别对冲布置4只容量为4.5吨/时燃油量的切向叶片双通道旋风式燃烧器。炉膛深度5.9米,燃烧器中心线间
上海锅炉厂研究所[10](1976)在《30万瓩机组直流锅炉水冷壁水动力特性及温度工况的高负荷试验》文中认为在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指引下,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国产30万瓩双水内冷汽轮发电机组已胜利建成和并网发电。1000吨/时直流炉是30万瓩机组三大主机之一。锅炉水冷壁采用一次上升、中间二次混合管圈。这种管圈形式在国内还是首次使用。为了掌握其运行规律和安全可靠程度,自机组投运以来,曾进行过多次启动、低负荷、21万瓩和25万瓩负荷试验。在这些试验基础上于1976年6月又进行了高负荷(28万瓩)试验。本文介绍这次高负荷试验的情况和结果。28万瓩负荷试验表明,这种管圈的水动力特性是稳定的,水冷壁壁温工况良好,运行安全。试验还表明,这种管圈型式对燃烧反应很敏感。燃烧过程的组织与调整对水冷壁的温度工况和安全运行有密切的关系。
二、苏联30万瓩机组燃油锅炉下辐射区的温度工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苏联30万瓩机组燃油锅炉下辐射区的温度工况(论文提纲范文)
(1)1000MW级火电机组锅炉发展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0 前言 |
1 美国的大容量电站锅炉 |
1.1 CE公司 |
1.1.1 概述 |
1.1.2 大容量锅炉示例 |
(1) 锅炉结构 |
(2) 汽水流程 |
(3) 锅炉特点 |
1.2 B&W公司 |
1.2.1 概述 |
1.2.2 大容量锅炉示例 |
1.3 FW公司 |
(1) 锅炉设计参数 |
(2) 锅炉结构特点 |
(3) 汽水流程 |
(4) 运行情况 |
1.4 小结 |
2 日本的大容量电站锅炉 |
2.1 概述 |
2.2 日本的锅炉制造厂 |
2.3 日本大容量电站锅炉的发展 |
2.3.1 发展情况 |
2.3.2 大容量锅炉技术特点 |
2.3.3 发展趋势 |
2.4 大容量电站锅炉示例 |
2.4.1 新地发电厂1号机组锅炉 |
2.4.2 新地发电厂2号机组锅炉 |
3 原苏联的大容量电站锅炉 |
3.1 概述 |
3.2 800MW机组锅炉简介 |
3.3 1200MW机组锅炉情况 |
3.3.1 概述 |
3.3.2 锅炉参数 |
3.3.3 结构特点 |
3.3.4 运行情况 |
4 结语 |
(2)300MW机组UP型锅炉水冷壁壁温特性的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主要符号表 |
引言 |
第一章 锅炉概况与水冷壁爆管情况 |
1.1 锅炉概况 |
1.1.1 锅炉的技术特性 |
1.1.2 锅炉的布置情况 |
1.1.3 锅炉炉膛和水冷壁 |
1.2 水冷壁爆管情况 |
第二章 水冷壁温度的理论计算 |
2.1 炉膛分段热力计算 |
2.1.1 炉膛分段热力计算方法介绍 |
2.1.2 炉膛分段和计算条件 |
2.1.3 炉膛分段计算结果及其处理 |
2.1.4 炉膛热负荷分布 |
2.2 水冷壁流量分配计算 |
2.2.1 计算方法概述 |
2.2.2 计算程序设计 |
2.2.3 水冷壁水动力计算结果 |
2.3 管内换热系数计算 |
2.3.1 管内流动工况和传热工况 |
2.3.2 管内流体换热系数计算公式 |
2.3.3 计算程序设计和公式评价 |
2.3.4 水冷壁管内换热系数计算结果和分析 |
2.4 水冷壁温度场计算 |
2.4.1 计算方法概述 |
2.4.2 有限元计算的前处理 |
2.4.3 计算的结果及其分析 |
2.5 水冷壁温度场异常计算 |
2.5.1 炉膛火焰偏斜 |
2.5.2 焊缝故障 |
第三章 水冷壁温度测量试验 |
3.1 温度测点方案 |
3.2 试验系统检验和工况组织 |
3.2.1 测量系统检验 |
3.2.2 温度测量工况组织 |
3.3 试验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 |
第四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四、苏联30万瓩机组燃油锅炉下辐射区的温度工况(论文参考文献)
- [1]1000MW级火电机组锅炉发展综述[J]. 匡江红,陈端雨. 动力工程, 2003(01)
- [2]300MW机组UP型锅炉水冷壁壁温特性的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D]. 俞民. 华北电力大学, 2001(01)
- [3]原苏联电站锅炉用钢概况及发展(二)[J]. 乐永卓. 热能动力工程, 1992(04)
- [4]UP直流锅炉水冷壁的水动力及其调整[J]. 张才根,庄文贤,邵国桢. 锅炉技术, 1988(01)
- [5]锅炉[J]. 倪佩伦. 发电设备, 1987(02)
- [6]国外电站锅炉科学研究概况[J]. 李村生. 锅炉技术, 1979(01)
- [7]苏联电站锅炉基本情况[J]. 沈华琪. 锅炉技术, 1978(07)
- [8]1000吨/时燃油直流锅炉炉膛热负荷分布的测定[J]. 王生林. 锅炉技术, 1977(04)
- [9]苏联30万瓩机组燃油锅炉下辐射区的温度工况[J]. 王生林. 锅炉技术, 1977(01)
- [10]30万瓩机组直流锅炉水冷壁水动力特性及温度工况的高负荷试验[J]. 上海锅炉厂研究所. 锅炉技术, 197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