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张骞出使西域图》谈佛教的东渐(论文文献综述)
赵丑丑[1](2020)在《敦煌高僧故事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敦煌高僧故事画主要表现为图绘历史上高僧的神异事迹,也包括为本地高僧绘塑的一些庄严影像等。其发展大概可以划分为三个时期,初唐时期在佛教感通故事大为盛行的背景之下,集中体现于以敦煌第323窟为代表的系列佛教史迹画之中,主要有康僧会、佛图澄、释昙延神迹故事;晚唐五代时期,受中原信仰氛围的影响,民众逐渐对神异僧刘萨诃、宝志、僧伽、万回等的信奉高涨,图绘他们形象崇拜的现象出现,这些高僧信仰的盛行与其观音化身的角色转化有莫大之关系,而在河西敦煌地区尤以刘萨诃信仰最具地方特色。除此之外,同时期敦煌地区高僧邈真赞盛行,亦有为高僧写真及建立影堂供奉的现象,体现了对本地高僧崇拜的情状;宋西夏元时期,随着话本的产生与流播,玄奘取经图进入玄奘取经途径瓜州地区洞窟,成为这一时期高僧故事画的主要表现对象。敦煌高僧故事画的产生,在具有敦煌地方特色的同时,更多地表现出与中原信仰风气的变化息息相关的特点,体现了敦煌与中原虽短暂隔阂但仍紧密联系的互动关系。同时,敦煌地区生动形象的高僧故事画也对引导民众信仰佛教、弘传佛教义理观念起到一定的作用。
邹近[2](2016)在《张骞传说研究》文中指出张骞作为“凿空”西域第一人,在历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和影响。本文重点讨论古代所流传的关于张骞的种种传说故事,梳理其流变,结合时代背景解释其变化原因,最后总结一些传说故事构成的基本模式。第一章张骞史实。从《史记》《汉书》等文献中勾勒张骞生平,并对其“博望侯”封号和冠名张骞的著作加以考证。再列举汉代人对张骞的评价。第二章作为西域植物引入者的张骞传说。通过考辨各种附会于张骞的西域作物,认为没有确凿证据证明张骞引入过任何植物。总结出古书传抄讹误、地理名称的迁移联想、植物名的迁移联想、时代风气的影响、“博望侯”通名五个方面的附会原因。第三章作为求法者的张骞传说。首先介绍了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和武帝时代西域的宗教信仰情况,证明张骞绝不可能去西域求经。然后将典籍中汉明求法故事列表论证里面张骞的名字是如何被更正的。但引敦煌壁画证明这个传说在一定时期内是有所流传的。最后解释成因。第四章由“穷河源”所引出的张骞传说。梳理了张骞乘槎故事从魏晋到清代大致的流传及演变情况。分条论证了这个传说与其他故事的融合原因。最后在结论中展现由对张骞传说的研究所总结出的古代传说故事流变的一些模式以及与时代的关系。
沙武田,WANG Pingxian[3](2014)在《角色转换与历史记忆——莫高窟第323窟张骞出使西域图的艺术史意义》文中研究表明莫高窟初唐第323窟属敦煌石窟中的"原创性"洞窟,窟内图像独特,是敦煌石窟群中仅存的主题为佛教史迹画内容的一窟。其中的"张骞出使西域图"更是特殊,把本来属于政治外交性质的张骞使西域历史附会为佛像传入汉地最早事件。在这幅壁画中张骞出使事件发生的"角色转换",至少到初唐时期成为一种特殊的"历史记忆"图像,集中反映佛像传入汉地的历史。考察洞窟整体壁画及塑像,洞窟的设计者或绘画者很有可能为僧人,其目的是将"求佛名号"的使命交给中西交通开拓者的张骞身上。说明有唐一代,张骞出使西域的历史在佛教界发生了"角色转换",由政治和外交图像转换为佛教题材内容,并最终成为一种独特的图像文献,赋有"历史记忆"的功能,在佛教发展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因此,这种独一无二的原创性洞窟在艺术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从图像胡风因素出发,则可发现该窟的功德主有可能为来华的西域移民。
沙武田[4](2018)在《敦煌壁画汉唐长安城相关问题申论》文中认为敦煌壁画中有关汉唐长安城的图像,分别出现在莫高窟初唐第323窟"张骞出使西域图"、"昙延法师灵异故事",莫高窟盛唐第217、103窟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变"序品"中,另有以莫高窟第85窟为代表的晚唐五代时期华严经变中的里坊图像。这些唐五代宋初出现在敦煌壁画中的有关汉唐长安城的图像,是目前所知仅存的以彩色壁画形式记录汉唐长安城相关信息珍贵资料,有重要的历史和学术价值。敦煌壁画是"形象的历史",仔细梳理和解读几处敦煌壁画中与汉唐长安城有关的画面,可以看到长安城在中古时期绘画史中蛛丝马迹的影像,使得曾经极其宏伟壮观、令世人无限向往的汉唐国际大都会长安城,通过敦煌壁画的片断式记载而展现在世人眼前。虽然目前揭示出来的仅是宏大的长安城的一个个小场景,但也初步展现长安城的魅力所在,同时也彰显敦煌壁画研究的价值及其美妙的前景。
王之剑[5](2019)在《历史教学:如何用好课本插图——以《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图》为例》文中指出插图是中学历史课本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一课教学,利用《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图》,带领学生通过读图,发现历史细节;通过演图,穿越历史场景;通过补图,寻找历史证据;通过辨图,捕捉历史真相。
孟瑶[6](2021)在《《张骞出使西域图》的精神内核对陕西直城门酒包装设计的启示》文中提出引言敦煌壁画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结晶,《张骞出使西域图》是其中的代表之作,它记录了丝路文化的缘起与发展,是勇于开拓、不断进取的丝路精神和文化的缩影。陕西直城门酒是陕西西安本土的白酒品牌,酿造历史悠久,品牌文化深厚有内涵。因此将壁画《张骞出使西域图》叙述的历史故事与直城门酒深厚的品牌文化有机结合,增强现代包装的文化属性,使它更好地成为文化传承和文化交流的媒介。
王黑铁[7](2018)在《“张骞出使西域”插图位置宜微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部编《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一课有一幅插图《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图(敦煌壁画)》,老师们都很熟悉,因为这幅插图在2006年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中也出现过,"多年来都被中学历史教材用作插图,说明汉武帝时期的中外交往"[1]。该图出自敦煌莫高窟第323窟。该窟北壁是一组佛教感应故事连环画,共有五组,每组又有一幅或几幅画面。从西往东看,第一组共五幅图画,"表现汉武帝获得匈奴金人和张骞出使西域的
王三三[8](2014)在《帕提亚与丝绸之路关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帕提亚时期是伊朗历史上一段承上启下的重要时期。从公元前3世纪中期建国伊始至公元3世纪20年代后期灭亡,帕提亚人的历史前后延续近5个世纪之久。帕提亚王国脱胎于希腊化时期的塞琉古王国,藉其军事优势迅速崛起,跻身于公元前后古代欧亚四大帝国之列,对古代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作为公元前后欧亚大陆四大帝国之一,帕提亚帝国的特殊之处在于:从伊朗历史自身的发展看,它既是将伊朗因素引入后希腊化伊朗的领路者,也是希腊化世界遗产的承继者;从帕提亚自身所处的时代背景看,帕提亚的历史既与希腊人在中亚、西亚的命运紧密相连,又与罗马人向亚洲的扩张息息相关;再从帕提亚时期整个欧亚大陆的文化交流与互动看,帕提亚是汉帝国在西域建立外交关系最早也是交往最频繁的国家之一。由于其位于丝路要冲,也就自然成为沟通汉帝国与罗马帝国之间经贸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丝绸之路的开通是汉帝国与其西邻国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张骞通西域,固然有凿空的作用,但实际上也只是打通了整个丝路的东段。而在此前后,帕提亚人一方面抵御东北方向游牧民族的入侵,同时积极向东开辟疆土;另一方面,又向西稳步推进,不断夺取塞琉古王国的地盘。至米特里达提二世时期,从阿姆河以西至塞琉西亚的地区,皆被纳入到了帕提亚帝国的统治之下。随着汉与帕提亚外交关系的确立,丝绸之路继续向西延伸,从中国到地中海的东西丝路大动脉横贯帕提亚帝国全境,帕提亚对于丝路交通的中枢作用由此可见。公元前后,以帕提亚、贵霜为中介和以中国、罗马为两极的丝路文明新格局得以确立,各帝国间政治关系的变动直接影响着丝路贸易的发展走向。就帕提亚在这一贸易格局中的角色而言,帕提亚虽利用地理优势极力巩固其垄断地位,但垄断的目的是为了从中牟利,并非阻碍流通。因此,在这一时期的丝路贸易中,帕提亚扮演着一个垄断中转商的角色。贸易的开展也伴随着文化的交流。帕提亚崛起于希腊化世界,又与佛教犍陀罗艺术盛行的印度西北地区紧密相接。希腊化文化和佛教文化先后不同程度地存在于帕提亚帝国内部。在与汉帝国的长期交往中,希腊化世界的文化信息通过帕提亚的中介被带入汉代中国,一些希腊化文化因素甚至渗透到汉代的本土艺术之中。同时,帕提亚也是佛教传入中原内地的重要途径之一,安息王子安世高洛阳译经就是典型的例证。因此,就帕提亚与丝路文明的流动关系而言,它不仅是希腊化文化的传递者,也是佛教文化的输出者。总之,不论是从丝路交通的开辟、丝路贸易的开展,还是丝路文化的交流来看,帕提亚与丝绸之路之间事实上形成了一种多层面、全方位的互动关系。对帕提亚与丝绸之路关系的考察,不仅有利于我们把握帕提亚自身的历史发展,而且对于中国与伊朗和中亚等国重启丝绸之路,开创国际合作新局面亦不无借鉴之处。
孙修身[9](1981)在《从《张骞出使西域图》谈佛教的东渐》文中研究指明佛教是世界性的宗教,它传入我国的时间,经国内外学者们的研究,大致有三种意见:即汉明求法说,伊存授经说和汉武帝获金人说。我同意第三种说法,因为敦煌壁画为此说提供了一条形象的资料。敦煌莫高窟现存的壁画里,有一幅同佛教传入我国腹地关系至为密切的《张骞出使西域图》。此画画在初唐时期开凿的、敦编第三二三窟北壁之西端,由四个画面组成,现将其介绍于后:,第一个画面在此组画的东上角,画一殿堂式的建筑,内置二金人,-身着袈裟,头发梳作高肉髻,站立于殿堂之内;在殿门两侧,各植绿树一株;台阶上画一人,手执长柄供器,作
米小强[10](2021)在《黄金之丘墓出土物与丝绸之路文化交流》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黄金之丘是位于今阿富汗国北部的一处游牧人的墓地。关于黄金之丘墓墓主,有大月氏(贵霜)、印度—帕提亚等说。结合钱币、靴扣、长剑和凸耳形鞘等出土物以及大月氏逐步吞并巴克特里亚地区的史实来判断,墓主当属大月氏无疑。黄金之丘墓葬的年代大致可定在公元一世纪上半叶的后半段。贵霜王朝的建立者素有大月氏和大夏之争。主大夏建立者主依《汉书·西域传》。然此传所涉大夏之文非专记大夏。五翖侯文传自汉宣帝、元帝时期,悬泉汉简明示,汉元帝时期翖侯确属大月氏。汉皆呼贵霜为月氏;月氏可为月支,贵霜人入华后以国月支为氏,为支姓等,皆说明贵霜王朝由大月氏人所建。黄金之丘墓出土了两种靴扣,出土于三号墓者多见于大月氏墓葬,见于四号墓者多见于贵霜王服饰。靴扣亦可见于帕提亚和萨珊服饰中。萨珊靴扣继承了帕提亚时期哈特拉靴扣之形,也继承了贵霜王佩服靴扣之寓意。靴扣自大月氏时代一直延续至贵霜晚期,可佐证贵霜源于大月氏的观点。黄金之丘四号墓出土的凸耳形鞘是多文化交融的典型代表。凸耳形鞘因随帕提亚而广布至西亚,大月氏的凸耳形鞘亦可能来自帕提亚。至贵霜丘就却时期,因与帕提亚关系不睦,凸耳形鞘被贵霜所弃。黄金之丘四号墓墓主右侧的凸耳形鞘虽凸两耳,但实为四耳。此鞘可盛三柄刃具,这种多刃具的鞘早已有之。我国新疆民丰县尼雅遗址可盛双刃的凸耳形鞘很有可能来自于大月氏。凸耳形鞘刃具的纹饰为多文化交融的结果,逐尾翼兽主题来自于汉地,动物斗争图属游牧艺术风格,卍符和四瓣形饰则来于印度。黄金之丘四号墓有一折叠凳,这种坐具在诺颜乌拉匈奴墓出土的月氏壁毯以及丘就却仿罗马钱币上亦有之,其当来自于罗马。折叠凳传入中国后,被呼为胡床。关于胡床传入中国的时间,考虑到贵霜亦被汉呼为胡,在汉灵帝之前,贵霜王朝曾多次遣使朝贡,加之公元1世纪上半叶大月氏—贵霜已有折叠凳,因此,中国的胡床可能由贵霜传入。
二、从《张骞出使西域图》谈佛教的东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从《张骞出使西域图》谈佛教的东渐(论文提纲范文)
(1)敦煌高僧故事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 选题缘由与意义 |
二 研究综述 |
三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
四 研究创新点及重难点 |
第一章 敦煌高僧故事画 |
第一节 初唐第323窟高僧故事画 |
第二节 晚唐五代窟高僧故事画 |
第三节 宋西夏元窟高僧故事画 |
第二章 高僧故事画所见唐五代敦煌地区的观音信仰与高僧崇拜 |
第一节 唐五代敦煌地区的观音信仰——以僧伽、宝志、万回、刘萨诃经像为中心 |
第二节 唐五代敦煌地区的高僧崇拜 |
第三章 敦煌高僧故事画之演变及意义 |
第一节 敦煌高僧故事画之演变 |
第二节 敦煌高僧故事画之意义 |
第四章 结语 |
插图目录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致谢 |
(2)张骞传说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1 张骞史实 |
1.1 张骞生平经历 |
1.2 释“博望侯” |
1.3 张骞著作辨伪 |
1.4 张骞在汉代的形象 |
2 作为西域植物引进者的张骞传说 |
2.1 文献所涉张骞传入植物考辨 |
2.2 张骞引进西域植物传说成因 |
2.2.1 古书传抄讹误 |
2.2.2 地理名称的迁移联想 |
2.2.3 植物名的迁移联想 |
2.2.4 时代风气的影响 |
2.2.5 “博望侯”通名 |
3 作为佛经传入者的张骞传说 |
3.1 汉代佛教背景 |
3.1.1 佛教传入中国时间 |
3.1.2 武帝时期西域地区的信仰 |
3.2 文献中张骞传入佛经的记载 |
3.3 佛教传入附会张骞之成因 |
4 由“穷河源”所引出的张骞传说 |
4.1 汉魏晋南北朝时期 |
4.1.1 古人对“河源、天河”的认识 |
4.1.2 文献中“张骞乘槎”传说的形成 |
4.1.3 此时期“张骞乘槎”传说形成原因 |
4.2 隋唐时期 |
4.2.1 “张骞乘槎”传说的因袭 |
4.2.2 张骞寻源传说的新变 |
4.3 唐以后时期 |
4.3.1 宋元时期 |
4.3.2 明清时期 |
结论:演变模式与时代思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角色转换与历史记忆——莫高窟第323窟张骞出使西域图的艺术史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一所在洞窟与其图像志的基本历史史实 |
二唐人观念中张骞出使西域历史的双面性与图像的角色转换 |
三张骞出使西域图像的历史记忆和艺术史意义 |
四余论———由张骞出使西域图推测洞窟功德主的民族倾向性 |
(4)敦煌壁画汉唐长安城相关问题申论(论文提纲范文)
一前言 |
二汉长安甘泉宫图像 |
三北周长安城图像 |
四唐长安城大明宫与西明寺图像 |
五唐长安城里坊图像 |
六小结 |
(5)历史教学:如何用好课本插图——以《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图》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读图:发现历史细节 |
二、演图:穿越历史场景 |
三、补图:寻找历史证据 |
四、辨图:捕捉历史真相 |
(6)《张骞出使西域图》的精神内核对陕西直城门酒包装设计的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张骞出使西域图对丝路文化和精神的演绎 |
1.1 巧借典故—壁画对张骞出使西域史实的致敬与再创作 |
1.2 以画传情—壁画对丝路文化精神的传承与延续 |
1.3 陕西直城门酒品牌与丝路文化的联系 |
2. 陕西直城门酒包装设计的实践探索 |
2.1 直城门酒包装设计理念 |
2.2 直城门酒包装的艺术体现 |
2.2.1 包装插画 |
2.2.2 艺术体现 |
3. 结语 |
(8)帕提亚与丝绸之路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起与意义 |
二、相关史料 |
(一) 历史文献 |
(二) 考古成果 |
三、研究现状综述 |
(一) 国外 |
(二) 国内 |
四、研究思路及其相关问题 |
(一) 研究思路 |
(二) 试图解决的问题 |
(三) 创新与不足 |
第一章 帕提亚与丝绸之路的拓通 |
第一节 张骞“凿空”与帕提亚通汉 |
一、汉代以前的欧亚内陆交通和文化碰触 |
二、张骞“凿空”与丝绸之路的开创 |
三、帕提亚和汉代中国的交往与丝绸之路的延伸 |
第二节 帕提亚的东扩与丝路中段的拓展 |
一、大月氏、大夏、塞人与帕提亚东疆问题的由来 |
二、米特里达提一世的东征与撒马尔罕道的出现 |
三、米特里达提二世的东征与帕提亚段丝路交通的畅通 |
第三节 帕提亚-塞琉古关系与丝路西段的发展 |
一、塞琉古时期的西部丝路 |
二、帕提亚—塞琉古关系与丝路西段的交通重整 |
第二章 垄断与中转:帕提亚与丝路贸易之关系 |
第一节 丝绸贸易:起源与特征 |
一、丝绸贸易的起源——以丝绸参与贸易的方式为中心 |
二、丝绸贸易的特征 |
第二节 帕提亚境内的丝路走向与贸易发展趋势 |
一、丝路走向 |
二、丝路贸易发展趋势 |
第三节 垄断中转商:帕提亚在丝路贸易中的角色 |
一、垄断地位:确立的方式与维系的时间 |
二、垄断地位的历史影响 |
三、《后汉书·西域传》中帕提亚丝路形象辨析——兼谈一则史料的错用 |
第三章 融入与传递:帕提亚的希腊化与丝路文化的交融 |
第一节 帕提亚希腊化的历史考察 |
一、帕提亚王国的希腊化因素 |
二、帕提亚希腊化的原因 |
三、帕提亚希腊化的特点 |
第二节 帕提亚与希腊化文化的东渐 |
一、帕提亚与希腊化文化信息的入华 |
二、从考古发现看帕提亚时期希腊化文化的东渐 |
第四章 调适与输出:帕提亚与佛教的传播 |
第一节 前帕提亚时期的伊朗与佛教 |
一、佛传故事中的伊朗商人 |
二、阿育王铭文与佛教西传伊朗 |
第二节 佛教在帕提亚:文献与考古证据 |
一、基于文献和语言学证据的推论 |
二、从考古发现看佛教西传帕提亚 |
三、佛教传入帕提亚的途径问题 |
第三节 帕提亚与佛教的外传 |
一、安世高与佛教的东渐 |
二、帕提亚在佛教传播中的角色 |
结语 |
附录 |
附录1:塞琉古王位世袭表 |
附录2:帕提亚王位世袭表 |
附录3:希腊—巴克特里亚王位世袭表 |
附录4:帕提亚时期丝路沿线诸国大事年表 |
附录5:地图 |
附录6:图版 |
附录7:译名表 |
参考文献 |
一、古代文献 |
二、外文著作 |
三、外文论文 |
四、中文译著 |
五、中文专著 |
六、中文论文 |
七、数据库资源 |
致谢 |
个人简历与在学期间学术成果 |
(10)黄金之丘墓出土物与丝绸之路文化交流(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背景 |
二、研究对象、内容及意义 |
三、研究现状评述 |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
五、研究重点和难点 |
第一章 黄金之丘墓主和年代考论 |
第一节 黄金之丘墓主为大月氏再考 |
第二节 黄金之丘墓葬年代 |
第二章 大夏?大月氏?贵霜王朝建立者来源辨析 |
第一节 贵霜王朝形成之东来说和西来说之争讼 |
第二节 《汉书·西域传》所载五翖侯应属大月氏 |
第三节 “凡五翖侯,皆属大月氏”新解 |
第四节 大夏、大月氏“共禀汉使”考辨 |
第五节 《后汉书·西域传》对五翖侯属大月氏的记载 |
第六节 汉呼贵霜国为大月氏之历史原委 |
第三章 大月氏、贵霜、帕提亚、萨珊靴扣比较研究 |
第一节 黄金之丘墓葬出土靴扣 |
第二节 大月氏时代的靴扣 |
第三节 贵霜王朝时代对大月氏靴扣的继承 |
第四节 大月氏—贵霜靴扣的享佩者身份 |
第五节 靴扣对于大月氏—贵霜人的意义 |
第六节 大月氏—贵霜靴扣源于帕提亚驳议 |
第七节 萨珊对于帕提亚时期哈特拉靴扣特点的承袭 |
第八节 萨珊靴扣对于贵霜靴扣之意的吸收 |
第九节 从靴扣看大月氏和贵霜的关系 |
第四章 黄金之丘墓凸耳形鞘与多文化交融 |
第一节 凸耳形鞘的起源 |
第二节 帕提亚凸耳形鞘及其传播 |
第三节 大月氏凸耳型剑鞘及来源 |
第四节 黄金之丘墓出土凸耳形剑鞘形制 |
第五节 凸耳形鞘刃具的纹饰所见多文化元素 |
第五章 大月氏—贵霜折叠凳的来源及其向中国的传播 |
第一节 折叠凳的起源和传播 |
第二节 大月氏—贵霜折叠凳及其来源 |
第三节 “胡床”传入汉地的时间诸说辨析 |
第四节 中国胡床源于大月氏—贵霜考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四、从《张骞出使西域图》谈佛教的东渐(论文参考文献)
- [1]敦煌高僧故事画研究[D]. 赵丑丑. 兰州大学, 2020(01)
- [2]张骞传说研究[D]. 邹近. 四川师范大学, 2016(02)
- [3]角色转换与历史记忆——莫高窟第323窟张骞出使西域图的艺术史意义[J]. 沙武田,WANG Pingxian. 敦煌研究, 2014(01)
- [4]敦煌壁画汉唐长安城相关问题申论[J]. 沙武田. 敦煌研究, 2018(03)
- [5]历史教学:如何用好课本插图——以《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图》为例[J]. 王之剑. 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 2019(09)
- [6]《张骞出使西域图》的精神内核对陕西直城门酒包装设计的启示[J]. 孟瑶. 包装与设计, 2021(02)
- [7]“张骞出使西域”插图位置宜微调[J]. 王黑铁. 中学历史教学, 2018(02)
- [8]帕提亚与丝绸之路关系研究[D]. 王三三. 南开大学, 2014(04)
- [9]从《张骞出使西域图》谈佛教的东渐[J]. 孙修身. 敦煌学辑刊, 1981(00)
- [10]黄金之丘墓出土物与丝绸之路文化交流[D]. 米小强. 兰州大学, 202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