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初中物理新课程,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学习初中物理新课程,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一、学习初中物理新大纲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论文文献综述)

汤玲[1](2011)在《中职物理(通用类)教材的比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教学改革是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核心,而教材的改革和建设是中职物理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本文在对中职教育改革现状和中职物理教学、教材研究现状进行深入了解的基础上,首先对中等职业学校物理课程新旧教学大纲进行了比较研究;然后对新旧几版中职物理(通用类)教材(旧教材选取有代表性的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物理(基础版)》,新教材分别选取了人民教育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和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物理(通用类)》)就呈现的内容与形式和教材的特点与特色两大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最后对几版新中职物理(通用类)教材的修订和新教材的使用提出了意见和建议。本文对于中职物理教师和研究人员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这几版新中职《物理(通用类)》教材,对有关单位及中职物理教师选择教材和更好地使用教材,以及对教材编写者修订教材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崔鸿[2](2013)在《初中科学教材难度国际比较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中提出要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门类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使课程结构具有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课程改革已开展十余年,课程改革的成效如何,我国初中科学课程内容“繁、难、偏、旧”的现状有何改观,课程与学生生活的联系程度是否紧密,课程是否重视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课程内容是否关注学生兴趣和经验等课程问题都有待进一步研究。教材是课程内容的重要载体,课程研究的问题就直接落脚到教材研究上。教材难度是课程难度的物化表征形式,是指教材的难易程度。对教材难度进行研究,可以有效提高教材质量,深化教材评价理论,进而为教材难度与学生创新能力、学生发展及教师教学等方面建立关系。本项目选取了中国、美国、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韩国等四个洲十个具有代表性的国家的主流初中科学教材作为研究对象。本研究以教材的静态难度为切入点,综合考虑各学科课程标准及学科体系将科学内容从生命科学领域、物质科学领域、地球和空间科学领域、综合部分四个维度统计。依据布鲁姆、安德森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对教材内容从知识维度和认知维度进行统计。从知识维度上,对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分别赋值:从认知维度上,将认知过程的六个维度识记、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赋值分为三个等级,分别赋分,再根据教材难度工具进行难度计算。研究从定量和定性两个方面对中外初中科学教材的整体难度、各学段难度、正文与习题难度、综合部分难度进行比较研究。教材的动态难度与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有关,这两个因素受教育过程的多种复杂因素影响。抛开这些复杂的难以定量的影响因素,对教材进行静态难度研究,可以更客观地评价教材。另外,在教材难度的研究中,多数研究者更关注少数国家特别是美国等国家的教材,而且多选取教材的部分内容进行。本研究选择四大洲十个国家初中科学教材做全面系统的教材难度研究,从定量和定性的角度评价教材,为我国初中科学教材的修订和编制提供参考依据。本论文共分五章展开研究。第一章是绪论,主要说明了论题的缘起、介绍国内外初中科学课程标准及研究问题及主要研究步骤。教材在中小学的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教材进行评价是非常重要的课题。本研究主要为新课程背景下的科学教材的设计和编写提供实证依据。第二章主要对本课题涉及的课程、教材、教材难度、影响教材难度的因素进行了界定,并介绍了研究的方法和评价工具。教材难度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因此在本文中仅考虑教材的静态难度。本研究运用布鲁姆和安德森的教育目标分类体系对教材内容进赋分,制定难度计算公式,运用数学统计方法计算教材难度。第三章介绍了作为研究对象的十国初中科学教材,呈现了十国初中科学教材比较的整体难度结果、各学段难度、正文与习题难度和综合部分难度。除德国和俄罗斯的初中科学教材为分科教材外,其他国家的初中科学教材均为综合科学教材。第四章主要从教材主体、教材目标、教材价值、教材呈现方式四个角度对教材难度研究做了定性分析。各国科学教材在教材的设计和编写上呈现不同特色,本研究综合前文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对各国教材进行了定性分析。第五章是本论文的最后部分,基于定量研究和定性分析,借鉴国际科学教材的特色,结合中国科学教育现状及科学教材的情况,提出科学教材编写设计的启示和与建议。通过研究发现,我国教材整体难度排名居中,平均难度偏低;程序性知识和应用知识较少;综合部分内容的广度和难度排名居中但数量偏少;教材评价体系薄弱,习题类型及数量偏少。研究还发现国际初中科学教材主体由关注科学知识转向关注学习者,教材目标由掌握科学知识转向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教材的价值观从追求同一性转变为寻求多元化,教材的呈现方式从体现学科性发展转变为更体现综合性。

杨智,宋万琚[3](2016)在《探究、整合、实用的科学课程——《新加坡初中科学教学大纲》述评》文中提出2013年起,新加坡正式启用新版《初中科学教学大纲》,该大纲从科学本质的角度设计科学课程,高度重视科学探究,以跨学科领域的核心概念对科学观念进行高度整合,强调对学生科学能力与态度的培养,为我国中学化学课程标准的修订工作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马淑美[4](1992)在《义务教育——初中物理教学大纲的特点》文中研究指明 义务教育初中物理教学大纲(以下简称新大纲)1986年开始制定,1988年经过审定颁发了“初审稿”。初审稿通过试验、修改,于1992年经国家教委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审定,即将正式颁发。新大纲是根据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和198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精神制定的,总结并反映了我国初中物理教学的新经验。贯彻新大纲对促进初中物理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有重要作用,必将使我国的初中物理教学进入一个新阶段。下面谈谈新大纲的几个主要特点。

许华[5](2011)在《新大纲背景下中职物理教学的策略研究》文中提出21世纪的中国教育改革,对人的科学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职业教育,作为中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适应新世纪社会发展的需要。为适应中职物理的课程改革发展需要,2009年1月,教育部颁布了新的中职物理教学大纲,2009年9月,多套中职物理教材经教育部审批出版问世了。这些在新大纲下渗透着全新教育理念的实验教科书,无疑将引起中职物理界的强烈震荡。本文从职业教育的特点出发,系统分析了新旧教学大纲的差异,选取其中较有代表性的高教版为蓝本进行了新教材结构、特点的分析,同时对职业学校物理教学的具体情况进行了细致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物理教学的策略,并在策略的指导下,进行了教学设计。通过本论文的研究,以期能为一线教师用好新教材有所参考价值,对仍在进行中的中职物理课程改革有所裨益。

胡晓琦[6](2017)在《刘炳昇中学物理实验教育思想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刘炳昇先生是享誉中国中学物理教学与高等师范物理教育界的知名学者,为中国物理教育事业,尤其是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他的“小实验,大智慧”的物理实验教育思想深深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物理教育工作者,堪称当代“苏派物理”的领军人物。研究刘炳昇先生的中学物理实验教育思想,将有助于进一步推动我国中学物理实验教育事业的发展。本文通过文献法、访谈法和个案研究法对刘炳昇先生的中学物理实验教育思想进行了研究。首先从刘炳昇先生少年的成长经历入手,了解到刘先生在空间逻辑与操作实践方面天赋秉然,智能突出,初中到大学阶段参加航模小组的经历以及两位恩师都对刘先生在物理实验领域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可见兴趣的培养与专家的引领对个人成长与发展的重要作用。其次重点研究了刘先生的文献、视频与教材资料,整理并分析出了刘先生中学物理实验教育思想的精髓:1.倡导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基础,着力物理实验自制教具的设计与改进,全面提升中学物理实验品质;2.全面开发物理实验、物理玩具的教学功能,较早的提出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索能力的观点,积极推进科学实践训练活动在我国的发展;3.将“小实验,大智慧”思想特色融入新课程建设,对新课程理念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研究,体现出继承、发展与摒弃、改革与辩证的科学态度,及时制止教学改革过程中的错误走向。然后访谈了曾与刘先生有过接触的学生、同事以及刘先生本人,更加全面的了解到刘先生多年来钟情于物理实验研究,将毕生奉献给物理实验教学,以及他善良正直,谦逊和蔼的性格特点,这些也都是他中学物理实验教育思想的成因。并且他对物理实验的执着精神也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物理教师,巨大的人格魅力感染着每一个物理教学工作者。基于对刘先生物理实验教育思想的研究以及他为人治学的经验,文章最后得出了三个方面的启示:物理教师应将兴趣与工作相结合,同时锻造高尚的师德与人格来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学生可以通过发现物理之趣,树立学习信心,提高实验探究能力的方法来促进物理学科的学习;通过丰富物理课程资源内涵,完善实验设施配备,开展物理课外科技活动,加大实验室开放程度的方法来增强中学物理课程建设。

雷树人[7](1992)在《深化初中物理教学改革的依据——试论《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文中研究表明 这次初中物理教学大纲的制订,是在“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下,历时五年多完成的。在1986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义务教育法之后,国家教委即着手制订小学和初中教学计划,形成初步方案后随即于同年冬组织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上海和辽宁的有关人员起草初中物理教学大纲。经过广泛的调查研究和反复讨论,起草人员于1987年冬完成了初稿。1988年初全国物理教材审查委员会对初稿进行了审查并初步通过,以“初审稿”的名义出版,作为各家编写教材的依据并广泛征求意见。在随后的两三年中,初审稿接受了编写教材和试教工作实践的初步检验。1991年冬

孙忠英[8](2012)在《中等职业学校电工电子类物理新旧教材比较》文中研究指明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面向全社会的教育,我国正大力提倡发展职业教育。物理课程改革也在中等职业学校如火如荼地展开。教材的发展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新时期对物理教材也提出新的要求。分析中等职业学校物理新旧教材,对广大教师理解新课程理念,顺利实施新课程改革,用好新教材有积极意义。本研究采用文献分析法、调查研究法、统计分析等方法,对中等职业学校新旧物理教材进行比较,比较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展开:第一,对教材的编写依据,即2000年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物理教学大纲(试行)》和2009年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物理教学大纲》进行文本比较。从课程性质和任务、课程目标、教学内容结构、教学内容与要求、教学实施、考核与评价这几个方面展开。第二,对以上述两个大纲为准绳编写的中等职业学校物理教材,即2001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物理(提高版)》第一、二册和2009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物理》(电工电子类)两套教材进行比较。从教材的结构、教学内容进行比较,探讨新教材是如何体现新课程理念,并以案例的形式对新教材使用的教学策略进行尝试。第三,对苏州地区中等职业学校的一线物理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主要涉及知识维度、发展规律维度、编制水平维度、可行性维度、综合项目五个维度的问题,通过调查了解一线教师对新教材的看法。最后,在文本比较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笔者提出对新教材的总体看法。

曹莉[9](2007)在《三套人教版教材的比较研究》文中提出综观中外物理课程改革,无不把教材改革摆在突出的位置。教材的发展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新世纪对物理教材提出了新的要求,分析我国高中物理教材的发展,对中学物理教师理解新课程理念,顺利实施物理新课程,用好新教材有极大的帮助作用。本课题采用文献分析法、统计分析法、调查研究法、案例分析法等方法,以人教版三套不同时期的教材为载体,从以下方面进行了研究:第一,从文本的角度,比较了三版教材的理论基础,即1990年4月国家教委颁布的《全日制中学物理教学大纲(修订本)》、2000年3月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和2003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的比较研究。第二,从文本的角度,比较了以上述三个教学大纲或标准为准绳的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从教材内容、教材结构、教材风格这三个角度进行比较它们的不同点,并探讨新课程标准教材是如何体现新的课程理念。第三,深入到新教材实验区,对江苏区域的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主要涉及教材的知识、认知与心理、编制水平以及教材的可行性几个纬度的问题,从实践层面了解师生对新教材的看法。最后,在文本比较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笔者提出了对新教材的总体看法,经过本研究在一线教学上得到的教学策略。

黄真金[10](2017)在《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之关系研究》文中提出语文高考是我国高考中重要的科目,语文教育是基础教育中关键的学科。长时期以来,我国的中学语文教育,深受语文高考的束缚和牵制。为了把握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的关系,本文主要运用文献分析法、历史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在纵向上梳理了近百年不同历史时期语文高考、中学语文教育发展的基本情况,把握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的关系,寻找规律。横向上把二者的关系放到动态的社会环境中来考察,同时关注外在客观条件对二者互动的影响。本论文共分七章:第一章概述研究的缘起与意义,综述文献,界定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的相关概念,厘定研究思路与方法。第二章分析语文高考与影响语文高考的外部环境因素一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关系。第三章回顾民国时期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发展的历程,分析二者互动的情况及对当下的启示。第四章研究新中国成立以来至“文革”结束、高考恢复之前语文高考、中学语文教育起步发展的情况,把握二者互动的特点,寻找与当下问题有关的根源。第五章研究高考恢复以来至语文新课程改革之前,语文高考、中学语文教育发展的情况,探讨二者间的关系、成因及其对当下的启示。第六章梳理“新课改”以来语文高考、中学语文教育改革的历程,通过调研,结合现象,分析结果,得出这一时期语文高考依旧过度牵制中学语文教育发展的这一基本事实。第七章剖析实施“新课改”以来,语文高考仍旧过度牵制中学语文教育发展的问题根源,结合当下国家对高考制度改革的宏观政策指导和行动,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语文高考,提出完善语文高考改革制度、促进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良性互动的构想与建议。本文获得的结论,主要有:第一,语文高考“指挥”中学语文教育现象,其形成的历史根源是:“文革”结束初期,国家急需人才,语文高考肩负着“为国选材”的大任,地位突出。经历“文革”重创,中学语文教育元气大伤,由于学科建构还很不成熟,只能顺应语文高考的需求发展。高考“指挥棒”对中学语文教育发展的牵制作用,逐渐形成。第二,语文高考本应是中学语文教育中的一环,但是,当语文高考的结果对个人,学校利益所产生的的利害关系过大时,高考就远远超越了教育中的“一环”的定位。外在客观条件,促使语文高考逐渐变化为能够干预、牵制中学语文教育发展的“矛盾的一方”,甚至被当作中学语文教育的目的。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的关系,已经发展得极不正常。以满足高考需要为目的的“应试”中学语文教育,扭曲了教育的本质,妨碍了中学语文教育的健康发展,也给师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了很大的伤害。第三,本世纪兴起的中学语文新课程改革,并没有从根本上扭转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之间这种畸形的关系。主要原因在于:十余年间,我们抓住矛盾的一方面——中学语文进行课程改革,对促成矛盾的外在环境,改革的力度显然不够。而在这组矛盾中,最主要的一方应该是语文高考,因此,本文重点讨论如何完善语文高考改革制度、促进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良性互动。藉由相关结论,本文提出缓解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矛盾的构想与建议。就改革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互动的外部条件而言:政府要树立正确人才观,健全用人机制;缩小行业差距,加快民主进程。教育管理部门要提高管理水平,减少功利评价;深化高考改革,提升高校办学质量。学校要坚守教育立场,坚定育人目标;转变评价观念,改革评价制度。社会和家庭要理性看待高考,淡化功利色彩。在中学语文教育方面:中学语文教育要坚守育人目标;坚定学科基础;坚持课程改革方向;坚决落实“课改”内容。在语文高考改革的层面:改革考试方式的建议包括:增添对汉语“口语表达与交流”素养的考查;尝试“开卷+闭卷”结合考试;改革考试题型。完善考试内容改革的建议包括:“语文知识”考查要更贴近时代及学生的生活需求;“现代文阅读”内容要更加自由多样;要提高“写作能力考查”命题质量。改进语文高考考试评价的建议包括:提高考试评价水平和质量;组建专业试卷评阅队伍;恰当运用语文高考成绩。

二、学习初中物理新大纲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学习初中物理新大纲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论文提纲范文)

(1)中职物理(通用类)教材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 言
    1.1 选题背景
    1.2 教材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4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第二章 理论基础概述
    2.1 物理素质教育论
    2.2 人本主义理论
    2.3 中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2.4 教材评价的基本理念
第三章 新旧中职物理大纲的比较研究
    3.1 大纲的结构框架
    3.2 课程教学目标
    3.3 教学内容架构
    3.4 知识内容和要求
    3.5 学生实验
    3.6 说明
    3.7 新大纲增加的内容——考核与评价
    3.8 小结
第四章 教材呈现内容与形式的比较研究
    4.1 知识内容
    4.2 实验
    4.3 图片
    4.4 栏目
    4.5 习题
    4.6 版面设计与编排
    4.7 教参教辅
    4.8 教材弹性
    4.9 小结
第五章 教材特点与特色的比较研究
    5.1 指导思想
    5.2 可教性
    5.3 可读性
    5.4 STSE 教育与人文教育
    5.5 科学素养的培养
    5.6 能力与方法培养
    5.7 小结
第六章 结束语
    6.1 结 论
    6.2 建 议
    6.3 研究的不足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2)初中科学教材难度国际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论题的缘起
        一、国际科学课程改革时代的到来
        二、我国科学教育改革中的课程与教材
    第二节 国内外初中科学课程标准概述
        一、中国《义务教育初中科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介绍
        二、日本《中学学习指导要领》内容介绍
        三、韩国《中学课程解读(Ⅲ)》(科学)介绍
        四、新加坡《初中科学教学大纲(学术型)》介绍
        五、英国《国家科学课程》简介
        六、德国科学教育标准介绍
        七、法国初中《自然教学大纲》内容介绍
        八、俄罗斯普通基础科学教育标准介绍
        九、美国科学课程标准介绍
        十、澳大利亚科学课程标准介绍
    第三节 研究的问题、步骤与意义
        一、研究的问题
        二、研究步骤
        三、研究意义
第二章 课程理论与教材难度概述
    第一节 课程与教材
    第二节 教材难度
        一、教材概念界定
        二、教材难度
    第三节 影响教材难度的因素
        一、教材难度的评价指标
        二、静态教材难度的定量指标
    第四节 方法论框架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对象
        三、评价工具
        四、评分者信度分析
第三章 中外科学教材国际比较总体研究结果与分析
    第一节 中外初中科学教材栏目分析
        一、中国浙江教育出版社《科学》教材栏目分析
        二、日本东京书籍出版社《新科学》教材栏目分析
        三、韩国双倍感觉出版社中学《科学》教材栏目分析
        四、新加坡马歇尔·卡文迪教育出版社《Interactive Science For Inquiring Minds》教材栏目分析
        五、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社《Cambridge Essentials Science Core》教材栏目分析
        六、德国康乃馨出版社《生物》《物理》《化学》教材栏目分析
        七、法国弥敦道出版社《物理化学》和《生命与地球的科学》教材栏目分析
        八、俄罗斯教育出版社《生物》《物理》《化学》《地理》教材栏目分析
        九、美国培生教育集团原版,浙江教育出版社翻译《科学探索者》教材栏目分析
        十、澳大利亚培生教育出版集团澳大利亚公司《科学聚焦》教材栏目分析
    第二节 中外初中科学教材总体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十国初中科学教材整体难度排名
        二、十国初中科学教材综合内容难度排名
        三、十国初中科学教材不同年级的难度排名
        四、十国初中科学教材正文及习题难度排名
    第三节 中外初中科学教材分国家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中国浙教版《科学》教材研究结果与分析
        二、日本《新科学》教材研究结果与分析
        三、韩国中学《科学》教材研究结果
        四、新加坡《交互科学》教材研究结果与分析
        五、英国剑桥《核心科学》教材研究结果与分析
        六、德国《科学》教材定量研究结果与分析
        七、法国《科学》教材定量研究结果与分析
        八、俄罗斯科学教材研究结果与分析
        九、美国《科学探索者》教材研究结果与分析
        十、澳大利亚《科学聚焦》教材研究结果与分析
第四章 初中科学教材难度定性比较分析
    一、教材主体:由关注科学知识转向关注学习者
        (一) 内容编排螺旋式
        (二) 知识呈现情境化
    二、教材目标:由掌握科学知识转向培养科学素养
        (一) 以知识为载体
        (二) 以能力为取向
        (三) 以科学素养为目标
    三、教材价值:从追求同一性到寻求多元化
        (一) 教材资源多样
        (二) 教材练习多维
        (三) 文化渗透凸显
        (四) 多元融合趋势
    四、教材方式:由体现学科性到体现综合性
        (一) 综合教材为主
        (二) 多种学科领域
        (三) 注重科学与学生生活的联系
第五章 启示与建议
    一、教材编写要从关注物性向关注人性转化
    二、教材目标要由掌握科学知识转向培养科学素养
    三、教材价值:从追求同一性到寻求多元化
    四、教材方式:由体现学科性到体现综合性
参考文献
    中文参考文献
    外文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十国初中科学教材内容框架
    附录2 分领域知识框架(用作比较)
    附录3 十国初中科学教材难度研究数据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3)探究、整合、实用的科学课程——《新加坡初中科学教学大纲》述评(论文提纲范文)

1 《新大纲》简介
    1.1 《新大纲》的版本
    1.2 《新大纲》的理念
2 《新大纲》的特点评析
    2.1 探究的科学课程
    2.2 整合的科学课程
    2.3 实用的科学课程
3 《新大纲》对我国中学化学课程标准修订的启示
    3.1 重新审视对课程三维目标的表述
        3.1.1 将科学道德引入情感领域目标
        3.1.2 将技能目标与过程目标整合为1个维度
    3.2 重新思考对内容标准的编写和呈现方式
        3.2.1 编制明确、可测、易操作的内容标准
        3.2.2 调整对科学课程内容标准的呈现方式
    3.3 重新构建对课程内容的体系
        3.3.1 明确表述出核心观念
        3.2.2 增设关键性探究问题

(4)义务教育——初中物理教学大纲的特点(论文提纲范文)

一、明确为提高民族素质服务是初中物理教学的指导思想
二、教学目的明确、全面、适当
    (一)强调知识的应用。
    (二)对培养能力的要求比较明确、具体。
    (三)强调了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科学态度。
    (四)强调思想品德教育。
三、教学内容的选择更加合理
    (一)确定教学内容的原则。
    (二)教学内容的变化。
    (三)体例的变化。
四、教学要求明确、具体
    (一)知道。
    (二)理解。
    (三)掌握。
五、指导教学实践,促进教学改革

(5)新大纲背景下中职物理教学的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概述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1.1 背景
        1.1.2 意义
    1.2 中职物理教育的研究现状
    1.3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与方法
第二章 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中等职业教育的特点
    2.2 教学策略概述
        2.2.1 教学策略的内涵及特征
        2.2.2 教学策略的结构、制定依据
        2.2.3 现代教学策略的构建
第三章 新旧中职物理大纲比较
    3.1 课程教学目标比较
    3.2 教学内容结构上的比较
    3.3 知识内容和要求上的比较
    3.4 学生实验的比较
    3.5 新大纲增加的内容——考核与评价
    3.6 比较结论
第四章 中职物理新教材研究
    4.1 新教材的编写思想
    4.2 新教材的特色
    4.3 通用类和职业类新教材的区别
    4.4 《物理》(通用类)教材的特点
    4.5 教材有待完善的地方
第五章 职业学校物理教学现状与分析
    5.1 中职学生的特点
        5.1.1 学习方面
        5.1.2 情感方面
        5.1.3 人际交往方面
        5.1.4 择业方面
        5.1.5 道德方面
    5.2 职业学校物理教学现状
        5.2.1 物理学科淡化
        5.2.2 教学效果欠佳
    5.3 职业学校学生物理学习困难分析
        5.3.1 学生普遍感到学习物理困难,难于接受物理教学内容
        5.3.2 学生的层次差别较大
        5.3.3 学生自尊心不够,自信心不足,对学习麻木不仁
        5.3.4 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不高,动力不足
第六章 新大纲下适应职校专业需要的物理教学策略探析
    6.1 提出物理教学策略的依据
        6.1.1 适应新大纲和新教材要求的需要
        6.1.2 适合中职学生学习特点的需要
        6.1.3 教师教学素质提高的需要
    6.2 新大纲下适应职校专业需要的物理教学策略内容
        6.2.1 教学理念上,由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转变为带着学生走向知识
        6.2.2 教学形式上,由“满堂灌”,转变为“做中学”
        6.2.3 教学评价上,由单纯的、书面化考核转变为综合的、多元化考核
    6.3 策略指导下的教学设计
第七章 结束语
    7.1 结论
    7.2 存在的不足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6)刘炳昇中学物理实验教育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国内的研究现状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
    1.5 研究的主要方法
第2章 物理实验教学的理论基础与概况分析
    2.1 建构主义与物理实验教学
    2.2 物理实验教学价值
    2.3 物理实验教学变革发展情况
    2.4 物理实验教学现状分析
第3章 刘炳昇先生少年成长经历简述
    3.1 科技兴趣小组经历激发探索自然的热情
    3.2 航模小组经历奠定对物理实验的热爱与操作基础
    3.3 两位恩师的重要影响
        3.3.1 高中物理老师提供了个性发展的优渥土壤,激发对物理的热爱
        3.3.2 大学老师朱正元先生言传身教,坚定物理实验研究的信念
第4章 刘炳昇先生中学物理实验教育思想内涵分析
    4.1 文献资料分析
        4.1.1 论文与书籍数量统计
        4.1.2 刘炳昇先生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思想发展史
    4.2 低成本物理实验视频整理
        4.2.1 实验视频内容整理
        4.2.2 实验特点分析
    4.3 苏科版初中物理教材特点分析
        4.3.1 注重激发和保护学生对物理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4.3.2 教材结构设计关注学科逻辑与学生心理发展的统一
        4.3.3 教材内容关注科学理性与人文精神的融合
        4.3.4 活动的设计力求体现科学探究的本质
        4.3.5 教材的呈现方式新颖独特
第5章 访谈纪实——多方面深入了解刘炳昇先生
    5.1 钟情创新物理实验,课堂生动有趣
    5.2 为教学奉献毕生精力,孜孜不倦
    5.3 实验特色鲜明突出,让人印象深刻
    5.4 师道的传承——“小实验、大智慧”思想影响几代人
    5.5 巨大的人格魅力,感染众人
第6章 刘炳昇先生中学物理实验教育思想的启迪
    6.1 对物理教师专业发展的启迪
        6.1.1 兴趣与工作结合,永葆好奇心
        6.1.2 行为世范,人格魅力远胜一切
    6.2 对莘莘学子学习物理的启迪
        6.2.1 发现物理之趣,树立学习的信心
        6.2.2 提高实验探究能力,提升物理核心素养
    6.3 对中学物理课程建设的启迪
        6.3.1 完善实验设施配备,加大实验室开放程度
        6.3.2 关注课堂以外,大力开展物理课外科技活动
        6.3.3 创新物理实验,丰富物理课程资源内涵
附录
    附录Ⅰ 刘炳昇先生发表的论文一览表
    附录Ⅱ 刘炳昇先生的低成本实验视频整理表
    附录Ⅲ 访谈提纲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7)深化初中物理教学改革的依据——试论《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论文提纲范文)

一指导思想
二知识及其应用的教学
三能力的培养
四思想品德的教育

(8)中等职业学校电工电子类物理新旧教材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背景
    1.2 我国课程改革的发展
    1.3 教材比较的意义
        1.3.1 促使教师转变教育观念
        1.3.2 探索出更适合新教材的教学方法
        1.3.3 更好地促进课程改革
    1.4 课题研究的内容、方法和总体设计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方法
        1.4.4 研究的总体设计
第2章 研究综述
    2.1 相关研究理论
        2.1.1 中等职业学校的界定
        2.1.2 教材的定义
        2.1.3 教材比较的方法
    2.2 国内同类课题研究情况
    2.3 中等职业学校物理教材建设的基本思路
第3章 教材编写依据比较研究
    3.1 课程性质和任务的明确
    3.2 课程教学目标的完善
    3.3 课程内容结构的变化
    3.4 教学内容与要求的变更
        3.4.1 教学要求的细化
        3.4.2 知识点的调整
    3.5 教学实施的改革
    3.6 考核与评价的完善
第4章 中等职业学校电子电工专业物理新旧教材比较
    4.1 研究说明
        4.1.1 研究目的
        4.1.2 研究对象
    4.2 教材的结构比较
        4.2.1 旧教材结构
        4.2.2 新教材结构
        4.2.3 新旧教材结构比较的分析
    4.3 教材编写内容的比较
        4.3.1 知识要素上的比较
        4.3.2 能力要素上的比较
        4.2.3 情感价值观要素上的比较
    4.3 新教材使用的教学策略的探讨
        4.3.1 教学目标的明确
        4.3.2 教学方式的改变
        4.3.3 评价手段的改变
第5章 中等职业学校物理新旧教材比较教师问卷调查
    5.1 调查问卷的目的
    5.2 调查方法
        5.2.1 调查时间
        5.2.2 调查对象
        5.2.3 调查背景
        5.2.4 问卷的编制和处理
    5.3 调查结果及分析
        5.3.1 问卷调查的结果
        5.3.2 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
第6章 结论
    6.1 本研究的结论
    6.2 教材使用的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在研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9)三套人教版教材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提出
    1.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历史和现状
    1.3 课题研究的现状分析与研究意义
    1.4 三套人教版教材比较研究的总体设计
第2章 研究一:三套教材编写依据的理论体系研究
    2.1 课程理念的更新
    2.2 课程目标的改革
        2.2.1 知识
        2.2.2 能力
        2.2.3 情感
    2.3 课程结构的变化
    2.4 课程内容的变更
        2.4.1 教学要求的变化
        2.4.2 知识点的调整
        2.4.2.1 难度变化的知识点
        2.4.2.2 新增加的知识点
第3章 研究二:对三套教材的比较研究
    3.1 研究说明
        3.1.1 研究目的
        3.1.2 研究对象
    3.2 三套人教版教材编写内容的研究
        3.2.1 三套教材在知识要素上的比较研究
        3.2.1.1 不同分支内容所占的比例不同
        3.2.1.2 理论知识点和应用知识点所占的比例不同
        3.2.1.3 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的比较研究
        3.2.1.4 实验内容的比较研究
        3.2.2 教材在能力要素上的比较研究
        3.2.2.1 章节引言的比较
        3.2.2.2 过程与方法
        3.2.2.3 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的整合
        3.2.3 教材在情感价值要素上的比较研究
        3.2.3.1 通过正文内容渗透
        3.2.3.2 设置独立栏目渗透
        3.2.3.3 在插图照片中渗透
        3.2.3.4 在例题习题中渗透
        3.2.4 对教材知识内容比较的分析与讨论
        3.2.4.1 教材对知识要素的体现情况
        3.2.4.2 教材对能力要素的体现情况
        3.2.4.3 教材对情感价值要素的体现情况
    3.3 教材的结构比较
        3.3.1 教材章节目录的比较
        3.3.2 教材栏目的比较
    3.4 教材的风格比较
        3.4.1 版式风格
        3.4.2 图文风格
第4章 研究三:高中物理新旧教材对比的教师问卷调查研究
    4.1 调查问卷的目的
    4.2 调查问卷的方法
        4.2.1 调查的对象
        4.2.2 问卷的编制和处理
    4.3 实际调查结果及分析
        4.3.1 调查问卷具体项目的调查
        4.3.2 调查结果的分析
第5章 总结与探讨
    5.1 本研究的结论
    5.2 对新教材使用的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关于高中物理新旧教材对比的调查问卷
    附录2 高中物理教材应用性内容统计表
    附录3 高中教材力学部分各学科渗透内容情况统计表
致谢

(10)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之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
        一、我国高等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际需要
        二、语文教育研究的现实需要
        三、研究者的学术旨趣
    第二节 概念界定
        一、与语文研究范畴相关的核心概念界定
        二、与考试研究范畴相关的核心概念界定
    第三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四节 文献综述
        一、考试学研究
        二、高考、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相关研究
        三、研究评述
    第五节 研究内容及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语文高考与社会诸要素之关系
    第一节 语文高考与政治的关系
        一、社会政治对语文高考的影响
        二、语文高考对社会政治的影响
    第二节 语文高考与经济的关系
        一、社会经济发展对语文高考的影响
        二、语文高考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第三节 语文高考与文化的关系
        一、以“文化”为考试内容
        二、语文高考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第四节 语文高考与教育的关系
        一、教育对语文高考的影响
        二、语文高考对教育的影响
第三章 民国时期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之关系
    第一节 民国时期教育发展的基本情况
        一、民国时期的大学招生入学考试
        二、民国时期中学的学制
        三、民国时期中学语文教育
    第二节 民国时期“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的相互影响
        一、语文高考影响中学语文教育的目标定位
        二、高考内容与中学语文课程的“不谋而合”
    第三节 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一、民国中学语文教育的相对独立
        二、民国语文高考的相对独立
    第四节 民国时期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关系的思考
        一、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相对独立的原因探析
        二、民国时期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关系的当代启示
第四章 高考恢复前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之关系
    第一节 建国十七年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的关系
        一、“十七年”中学语文教育发展概况
        二、“十七年”语文高考发展概况
        三、“十七年”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互动的特点
        四、“十七年”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互动关系评述
    第二节 “文革”时期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的关系
        一、“文革”时期教育发展概况
        二、“文革”时期的中学语文教育
        三、“文革”时期的语文“高考”
        四、“文革”时期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互动关系反思
第五章 “新课改”前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之关系
    第一节 “新课改”的教育背景
    第二节 “新课改”前的中学语文教育
        一、语文课程标准的制定
        二、中学语文教学内容的确立
        三、中学语文教学方法变革
    第三节 “新课改”前的语文高考
        一、语文高考总体安排
        二、语文高考“考纲”变化
        三、语文高考考试内容的变化
        四、语文高考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的制定
    第四节 “新课改”前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互动关系的反思
        一、“新课改”前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互动特点
        二、“新课改”前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互动的思考与启示
第六章 “新课改”以来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的关系
    第一节 世纪末的“语文教育大讨论”
    第二节 “新课改”以来高中语文教育的变革与发展
        一、重建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二、调整高中语文教学内容
        三、改革高中语文教学方法
    第三节 “新课改”以来语文高考的变革与发展
        一、“新课改”以来国家高考改革的总体情况
        二、语文高考“考试说明(大纲)”的主要变化
        三、语文高考形式与内容的革变
    第四节 “新课改”以来语文高考与高中语文教育互动情况调查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二、调查结果
        三、调查结果概括与分析
第七章 语文高考与中学教育互动关系之理论分析与完善策略
    第一节 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互动问题成因
        一、影响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之关系的外在环境
        二、中学语文新课程改革有待深入
        三、语文高考不能发挥“指挥棒”的正面导向作用
    第二节 当下语文高考改革的重要举措与发展趋向
        一、影响当下高考改革的主要政策
        二、语文高考改革的重要举措
        三、2017年语文高考改革的主要趋向
    第三节 改进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关系的策略和构想
        一、改变影响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关系的外在条件
        二、继续深化中学语文教育改革
        三、语文高考改革的策略和构想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中学语文教师问卷
附录2: 中学语文教师问卷
附录3: 高中学生问卷
附录4: 高中学生问卷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情况
后记

四、学习初中物理新大纲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论文参考文献)

  • [1]中职物理(通用类)教材的比较研究[D]. 汤玲. 苏州大学, 2011(06)
  • [2]初中科学教材难度国际比较研究[D]. 崔鸿. 华中师范大学, 2013(04)
  • [3]探究、整合、实用的科学课程——《新加坡初中科学教学大纲》述评[J]. 杨智,宋万琚. 化学教育, 2016(05)
  • [4]义务教育——初中物理教学大纲的特点[J]. 马淑美. 课程.教材.教法, 1992(08)
  • [5]新大纲背景下中职物理教学的策略研究[D]. 许华. 苏州大学, 2011(06)
  • [6]刘炳昇中学物理实验教育思想研究[D]. 胡晓琦. 南京师范大学, 2017(02)
  • [7]深化初中物理教学改革的依据——试论《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J]. 雷树人. 课程.教材.教法, 1992(12)
  • [8]中等职业学校电工电子类物理新旧教材比较[D]. 孙忠英. 苏州大学, 2012(11)
  • [9]三套人教版教材的比较研究[D]. 曹莉. 苏州大学, 2007(11)
  • [10]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之关系研究[D]. 黄真金. 厦门大学, 2017(05)

标签:;  ;  ;  ;  ;  

学习初中物理新课程,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