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晋祠》一文的教学参考(论文文献综述)
郝东升[1](2021)在《山西沦陷区教育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931年日本侵略中国东北,继而蚕食华北,1937年7月7日以炮轰宛平县城和进攻卢沟桥为标志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日本依靠军事上的优势,迅速占据了中国东南沿海及华北、华中、华南的大片领土。然而,军事占领并不能从根本上稳固其殖民统治,为了向侵华日军提供稳固的后方基地,日军在各占领区组建伪政府,实施“以华治华”,而沦陷区教育作为配合日伪政府强化其统治的一项重要措施,与直接的屠杀和劫掠政策截然不同,它的根本目的是泯灭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用军国主义文化取代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使中国永远沦为日本侵略者的殖民地。一般而言,日伪政府管理下的教育大致分三种不同形式的教育,即奴化教育、教会教育与日本居留民教育。所谓奴化教育,是以日本政府在中国台湾、朝鲜及中国东北实施殖民教育经验的基础上,推行的一种以削弱中国人民抵抗意志,养成“顺民”的教育。教育政策的制定、教材的篡改,均以稳固统治,削弱中国人民的抗战意志为目的。从殖民教育的本质而言,培养愚民是殖民教育的根本目的,但自辛亥革命以来,中国历届政府积极推动义务教育,中国民众的知识普及率已有很大提高,而山西省尤为显着。对此,日本政府亦有着清醒地认识:愚民教育已不能适应占领区的统治需要,欲想对受过中等以上教育的知识分子及成年人实施奴化教育,难度颇大。如能从儿童教育入手,经过数十年的教育,有可能弱化并消弭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为此,日伪政府积极检定和培训教师,开办小学,恢复小学教育。日军宣抚班和日本宗教团体在日占领区设立日语学校,招收学生,推广日语,从而培养了一大批能够熟练掌握日语的学生,进一步强化了日军对各占领区的殖民统治。近代以来,传教士跟随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而渗透于中国内地,教会学校亦在传教士的积极努力下得以萌芽和发展,并发展成为近代中国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全面抗战爆发后,日军凭借其军事优势,迅速占领了中国的大片领土,如何在其占领区内推行殖民教育,日本政府在鼓励创办日语学校、篡改教科书的同时,亦对当地既有的教会学校加以改造。以山西沦陷区而论,日伪政府对教会学校政策演变主要分为两个时期:一是太平洋战争前,对已经存在的教会学校,日本政府以殖民主义特有的排他性原则,劝告其自行关闭或接受改造,令其严格遵照南京国民政府颁布的《修正私立学校规程》办学,以尽可能地减弱西方国家对沦陷区教育的影响力。二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对于德意系教会学校,日本政府限制其发展;对于英美系教会学校强令其关停。日本政府正是依靠这种手段,逐渐实现了其对占领区内教会学校的控制。居留民教育是日本政府对其国外移民的一种教育。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随侵华日军涌入中国的日本居留民人口激增,使得居留民教育成为现实的需要。为适应“总力战”需要,日本政府对在外居留民的教育制度、教学内容进行修改,强化军国民动员体制。为使日本居留民子弟迅速适应山西占领区的环境,日本人学校增加占领区的游学及占领区知识的传授,从而为长期占领中国培养“优秀”的统治者。这使得看似孤立的居留民教育,成为沦陷区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上述三种教育中,居留民学校主要从事于日本居留民子弟的教育,涉及的人数有限,且是一种相对封闭的教育。教会学校遭日伪政府的督饬改造或关停,对于沦陷区教育的影响力微乎其微。奴化教育是三种教育中,覆盖人数最多,日伪政府投入人力、物力最多的教育,但受日军统治不稳定的影响,奴化教育实施的时间长短不一,未能培养成日本殖民统治所需的大量“顺民”。
孔德钰[2](2021)在《改革开放以来三代语文名师教育思想比较研究》文中指出
谢朝华[3](2021)在《比较阅读法在高中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为中心》文中研究表明
庄志远[4](2021)在《地域文化视野下中学贬谪古诗文阅读教学研究 ——以岭南地区为例》文中研究指明中学语文教材中的贬谪古诗文,篇目数量相当可观,是语文教学中不容忽视的存在。贬谪是中国古代许多文人独特的生命体验,对其创作有重大影响。贬谪文人的创作又与贬谪地域密切相关。因此,本文以岭南地区为例,从地域文化视角出发,审视当下中学贬谪古诗文阅读教学,寻求更加有效的教学策略,为中学语文教师提供教学参考。本文分为五个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是绪论,简要介绍了本研究的相关情况,并叙述了地域文化与中学语文教学研究现状、中学贬谪古诗文阅读教学研究现状,并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第二部分是地域文化与贬谪古诗文阅读教学的研究价值。笔者梳理了部编本中学语文教材中的贬谪古诗文篇目,论述了贬谪古诗文与地域文化之间的联系,并讨论了贬谪古诗文的教学价值。第三部分是中学贬谪古诗文阅读教学现状调查及原因分析。笔者根据问卷调查与教师访谈,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总结当下中学贬谪古诗文阅读教学现状,并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归因分析。第四部分是教学策略。笔者基于教学现状和理论基础,从文本解读、群文阅读、课程开发三个方面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文本解读可以从历史视角、地域视角、个人视角切入。群文阅读可以从主题剖析、交游唱和、创作传承来组织选文。课程开发则因地制宜,课内整合教学资源,课外开发多元教学资源。第五部分是围绕《小石潭记》设计的一个教学案例。
杨洁[5](2021)在《初中语文教材中语法知识编写发展研究(1949-2019)》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语文学习的中心任务是进行语言学习,而语言的建构和运用就离不开对语言知识的学习,因此语言知识中的语法知识就在这其中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但反观现实的语文学习,语法知识备受争议,再加上语法知识淡化的呼声依然没有消散,使得语法知识的学习受到一定的影响。随着当下知识观和教材观的不断变化发展,教材中语法知识编写的方式、内容等也需要做出一定的革新。因此,通过研究新中国成立七十年间的主流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语法知识编写情况,梳理编写历程找到问题所在,给出合理的编写建议十分有必要。本研究采用知识分析法和历史研究法,厘清新中国成立七十年以来的十一套人教版语文教材和“文革”时期的一套河北省语文教材中的语法知识编写情况,梳理语法知识编写的发展历程。从微观的角度,可以发现语法知识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得到了恢复;随着教材编写工作的稳步发展,进而对语法知识反复的调整,呈现出语法知识独立成册、增加语法知识复习提纲等特点;受到大环境的影响,语法知识开始精简,编写零散;随后又重新调整,语法知识再度回归;受到“淡化语法”的影响,语法知识再度精简;如今,语法知识又重新走入师生视野,随文编排。从宏观的角度可以发现,语法知识编写大致经历了从大量系统增加到随文编排、从重新走向繁琐到削弱精简、从最大程度淡化到逐步恢复的过程,呈现出波浪式的趋势。这种趋势的背后,其实也反映出语法知识在编写时关注数量,忽视质量、静态语法知识过多、语法知识编排不合理等问题。采取调查法对呼市某实验中学的八位教师进行访谈,了解教师们对教材中语法知识编写的看法以及他们发现的问题。结合以上两个方面,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提出语法知识编写建议。首先,应突出语法知识的语言性作用,为学生提高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搭建桥梁,增加一定练习,帮助学生学会运用语法知识。第二,以实用为目的,构建相对完整的语法知识体系,语文教材中的语法知识有很多但并没有明确告诉学生是运用了怎样的知识体系,所以整体上看起来相对零散。如果给学生构建一个完整的语法知识体系,这有助于在头脑中形成完整的框架,便于他们在言语表达和理解中的知识调动,提高学习效率。第三,语法知识是语言知识中的一个内容,如果孤立处理其学习效果可能略显逊色,应与其他的语言知识一起运用,相互融合,从而使语法知识编写走向综合。第四,增加方法性知识,为学习语法知识提供支持,让语法知识的学习由静态转化为动态。最后,语法知识的编写应便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黄美雪[6](2021)在《基于教学支架对名师说明文阅读教学的艺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些年国内外学者对各种教学理论和方法的探索越来越丰富,其中源自于建构主义的教学支架就受到了广泛地关注。本课题就是在明晰我国现阶段的说明文阅读教学状况和教学支架理论内涵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名师说明文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学支架的使用情况,吸收优势、补充不足,致力于为一线教育者提供能高效应用教学支架指导说明文阅读教学的方法,提高教学效率。论文把“名师说明文阅读教学中教学支架的应用现状”作为研究对象,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法和案例研究法。笔者通过对教学支架资料的详尽搜集,以及对名师说明文阅读课堂教学案例的收集整理、深入分析,来总结提炼教学支架在说明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表现和策略方法。文章分为绪论、正文、和结语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简单阐述了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国内外的文献研究成果,最后介绍了研究方法,保证了研究的科学性。第二部分是正文部分,包括三个板块。一是对“教学支架”的理论认知,包括对“支架式教学”“教学支架”等概念的阐释和界定,对学术界常见的教学支架分类及其依据进行简单的统筹分析,以及对影响教师教学支架选择的主要因素和教学支架创设与有效运用应该遵循的几个重要准则进行了简单阐述和探讨,为接下来的深入研究奠定理论基础。二是基于教学支架对名师说明文阅读教学案例进行地深入分析,介绍了在名师的说明文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学支架是如何搭建和使用的,并对名师说明文阅读教学中支架应用的水平进行评价,找出我们值得学习借鉴和需要注意的地方。三是基于以上理论和实际教学案例研究,笔者针对说明文阅读教学的学情和教学重难点,尝试系统地对说明文阅读教学提供具体的教学支架应用方法,并提出了教师搭建教学支架应该特别注意的几点问题。四是,以具体课文为例进行案例设计。最后一部分是论文结语,意在总结整篇文章,再一次明确课题的研究意义并提出笔者分析不全面且尚有疑惑的地方,希望能对说明文阅读教学提供有益参考和帮助。
段乔雨[7](2021)在《美学取向的教科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武小亭[8](2020)在《农村初中班级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基于山西省五所农村中学的调查》文中指出
田雯[9](2020)在《于漪阅读教学特色的历史回顾及现实应用研究》文中认为2017年随着初中语文课程标准的修订施行,语文课程改革不断走向纵深,语文阅读教学在课程层面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但是阅读教学在实践层面仍存在诸多困境与盲点。梳理于漪等教育改革先锋的阅读教学实践特色和教学理念,也是化解阅读教学实践困境和盲点的重要路径。不同时代的语文阅读教学改革都有其发展的困境,都需要突破困境的勇气。于漪老师亲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失衡、令人堪忧的“育分”现象,阅读教学目的迷失,但她向传统“借”智慧、立足当下、破旧立新,求实创新,开创了适应当时阅读教学现状,真正对学生有益的阅读教学特色。于漪老师这种开阔创新的精神、阅读教学特色以及关于阅读教学的探索经验仍然滋养着当前的语文阅读教学。也正是于漪老师的求实创新,2018年12月18日,她获颁“改革先锋”奖章。2019年9月29日,于漪老师获得“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因此,笔者决定以于漪的阅读教学特色为研究对象,在此基础上探索其阅读教学特色的现实应用,全面探究其阅读教学特色的魅力。本文由绪论、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绪论部分笔者运用文献研究法重点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问题及意义、研究方法。正文部分包括三章内容:第一章运用文献研究法和课例分析法,从阅读教学理念、阅读实践操作、阅读教学风格三个方面静态展现于漪老师阅读教学特色;第二章运用文献研究法和思辨总结法,从多个角度探寻了于漪老师阅读教学特色的渊源。第三章运用访谈法和教学设计法,结合对当下阅读教学现状的分析,归纳于漪阅读教学特色在当前实践中的内容选择、设计思路、实施策略和效果评价。通过对于漪阅读教学特色的个案探索,主要产生如下意义:一是真正地关注“人”,做真正的有人文关怀的语文教育,于漪老师所倡导的“教文育人”以及她所倡导的“情美教学”都在彰显着一种“全然为了学生的教育”;二是为语文教师的实践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提供帮助,于漪老师的阅读教学特色以及阅读教学实践已经十分系统完满,对于语文教师搭建整体的阅读教学框架十分有益处,对于学生的阅读困境也可“对症下药”;三是于漪老师阅读教学特色对整个教育界乃至社会都有重要意义,如今提高国民语言能力是国民共识,而在如今快餐文化、碎片知识以及各种短视频大行其道的今天,于漪老师所倡导的“胸中有书,目中有人”的阅读教学教育,不仅注重语言能力的提高,同时注重在过程中滋养学生的精神和内心世界。
成方[10](2020)在《语文教材中的中国古建筑文本教学策略研究》文中指出在语文教材中,各学段都选取了一些有关中国古建筑方面的文本,但在教学过程中,这类文本本身的价值和意义并没有引起太多重视,当前有关这类文本的教学研究也相对匮乏。本文聚焦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教育阶段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中国古建筑文本,通过分析中国古建筑文化内涵和科学内涵在各个学段语文教学中的教学呈现情况,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和一线教师教学经验,提出针对中国古建筑文本的教学目标,分析目前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并进行教学策略的研究,旨在通过中国古建筑文本的教学帮助学生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同时提升他们的语文核心素养和科学素养。全文共分三章:第一章,分析中国古建筑的内涵。中国古建筑的内涵包括文化内涵和科学内涵两个方面,因此中国古建筑在语文课堂中的教学意义不单单是停留在文本本身,还需以多维视野去审视它。各学段语文教材中的中国古建筑文本内容丰富,既有古建筑型类文本,也有古建筑元素文本,选文角度不同,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也应有所改变。第二章,语文教材中中国古建筑文本教学现状分析。在中国古建筑文本的教学中有许多教学课例,分析这些课例有助于构建特定类型体系化教学思路。学段不同,对中国古建筑文本的教学设计也不同,小学阶段偏重厘析历史文化遗产概念,启发兴趣,蕴育情怀;初中阶段偏重深入体味古建筑内涵,传情会意,拓宽视野;高中阶段更重视传承传统文化,增强归属感,激发责任心。第三章,语文教材中中国古建筑文本教学策略研究。要提高中国古建筑文本的教学质量,必须做到课前、课中、课后几个环节的结合,各个环节的教学策略也有所差异。课前要转变观念,打破思维惯性;课中要针对性和可行性要有机统一;课后要连贯、多样地开辟课外拓展活动,培养责任意识,鼓励学生进行文物保护行动。
二、《晋祠》一文的教学参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晋祠》一文的教学参考(论文提纲范文)
(1)山西沦陷区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
二、学术史回顾 |
三、研究方法与研究范围 |
四、资料收集与运用 |
第一章 七七事变前山西省教育概况 |
第一节 七七事变前日本对山西省的调查与认识 |
第二节 七七事变前山西省教育的发展 |
第二章 伪山西省公署的设立与伪教育行政体系的运行 |
第一节 伪山西省公署的设立 |
一、侵占与宣抚 |
二、伪政府的建立与矛盾 |
三、治安与财政 |
第二节 奴化教育政策与行政管理体系 |
一、奴化教育政策的制定 |
二、伪教育行政体系的建立与运行 |
第三章 山西沦陷区学校教育 |
第一节 学校的设立及运行 |
一、校舍紧张 |
二、经费不足 |
三、生源紧张 |
第二节 教员的登录、检定与培训 |
一、教员的登录与检定 |
二、教员的培训 |
三、教员的培养 |
四、教员的经济生活 |
五、信任危机 |
第三节 教学工作与学校生活 |
一、课程、教学督导 |
二、日籍教员的作用 |
三、各类活动中的教员与学生 |
四、伪政府“捏合”下的中日学生交流活动 |
第四章 山西沦陷区教会学校教育 |
第一节 七七事变前山西教会学校 |
第二节 太平洋战争前的教会学校 |
一、山西沦陷区的教会 |
二、日伪政府对教会学校政策的演变 |
第三节 太平洋战争后的教会学校 |
第五章 山西沦陷区日语教育 |
第一节 占领区的语言政策 |
第二节 驻军与日本宗教团体的日语教育 |
一、驻军的日语教育 |
二、日本宗教团体设立的日语学校 |
第三节 日伪政府设立的各类日语培训学校 |
一、山西省公署公务人员训练所日语教员班 |
二、太原市立日语学校 |
三、各伪县政府附设的日语讲习所 |
第四节 中小学校的日语教育 |
一、中小学校日语教育实施情况 |
二、日语教员的培养与培训 |
第六章 山西沦陷区居留民教育 |
第一节 居留民的社会生活 |
一、人口激增 |
二、职业构成 |
三、管理机构的设置和运行 |
四、日常生活 |
五、学校的设立 |
第二节 日本人学校的教师与学生 |
一、教师来源 |
二、学生构成 |
第三节 “皇国少年”的养成 |
一、课程设置 |
二、勤劳报国与少年参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研究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4)地域文化视野下中学贬谪古诗文阅读教学研究 ——以岭南地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现状 |
(四)研究内容及方法 |
二、地域文化与贬谪古诗文阅读教学的研究价值 |
(一)中学语文教材贬谪古诗文选录情况 |
(二)地域文化与贬谪古诗文的联系 |
1.贬谪古诗文对岭南地域的书写 |
2.地域文化对贬谪文人创作的影响 |
3.贬谪文人对地域文化发展的影响 |
(三)地域文化视野下贬谪古诗文的教学价值 |
1.锤炼品格,培养生命意识 |
2.增进审美,提高语文能力 |
3.传承文化,树立家国情怀 |
三、中学贬谪古诗文阅读教学现状调查及原因分析 |
(一)问卷调查与访谈 |
1.问卷调查及数据分析 |
2.教师访谈及结果分析 |
(二)中学贬谪古诗文阅读教学现状 |
1.教学目标没有高度 |
2.课堂教学缺少温度 |
3.文本解读缺乏深度 |
4.知识学习忽略宽度 |
(三)中学贬谪古诗文阅读教学现状原因分析 |
1.教师自身素养不足 |
2.应试观念存在惯性 |
3.忽视学生主体诉求 |
4.忽略文本类型特点 |
四、改进中学贬谪古诗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
(一)文本解读,多重视角 |
1.历史视角,探究贬谪文化 |
2.地域视角,聚焦典型意象 |
3.个体视角,感悟迁客人生 |
(二)群文阅读,求同存异 |
1.主题剖析,打破文体界限 |
2.交游唱和,跨越地域空间 |
3.传承超越,贯通历史时代 |
(三)课程开发,因地制宜 |
1.课内延伸,整合教学资源 |
2.课外拓展,开发多元资源 |
五、案例展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调查问卷 |
致谢 |
(5)初中语文教材中语法知识编写发展研究(1949-2019)(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意义 |
1.理论意义 |
2.实践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1.关于语法知识编写研究 |
2.关于初中语文语法知识的重要性研究 |
3.关于语文教材的研究 |
(四)研究方法 |
1.调查法 |
2.历史研究法 |
(五)语法知识相关概念界定 |
1.语法 |
2.语法知识 |
3.教学语法 |
4.中学教学语法 |
一、初中语文教材中语法知识编写发展历程及趋势 |
(一)编写发展历程 |
1.初期恢复(1949-1952)语法知识初涉 |
2.反复调整(1953-1965)语法知识不断调整 |
3.停滞不前(1966-1967)语法知识精简 |
4.再度回归(1978-1993)语法知识系统化 |
5.面临剪裁(1993-2010)语法知识逐渐淡化 |
6.重新再现(2010-2016)语法知识随文编排 |
(二)初中语文教材中语法知识编写趋势 |
1.从大量系统增加到打破体系随文编排 |
2.从重新走向繁琐化到削弱精简 |
3.从最大程度淡化到逐步恢复 |
二、初中语文教材中语法知识编写问题 |
(一)初中语文教师对语法知识编写的认识 |
1.访谈调查设计 |
2.访谈结果 |
(二)编写问题诊断 |
1.课程层面 |
2.教材层面 |
3.语法知识体系层面 |
三、初中语文教材中语法知识编写建议 |
(一)教材编写理论 |
1.学习迁移理论 |
2.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
(二)教材编写建议 |
1.突出语法知识的语言性作用 |
2.构建实用且完整的语法知识体系 |
3.语法知识编写应走向综合 |
4.增加方法性知识 |
5.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基于教学支架对名师说明文阅读教学的艺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语文教科书说明文选文分析 |
1.1.2 说明文在语文课程教学中的重要性 |
1.1.3 支架式教学在学科教学中的广泛运用 |
1.2 研究意义 |
1.2.1 有利于丰富说明文教学的理论基础 |
1.2.2 有利于打破说明文阅读教学的困境 |
1.2.3 有利于促进学生说明文阅读学习能力的发展 |
1.3 文献综述 |
1.3.1 教学支架的理论研究 |
1.3.2 说明文教学研究 |
1.3.3 教学支架在说明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综述 |
1.4 研究的方法 |
1.4.1 文献研究法 |
1.4.2 案例研究法 |
2 教学支架的理论认知 |
2.1 支架内涵 |
2.1.1 教学支架与支架式教学 |
2.1.2 支架类型 |
2.2 教师支架选择的影响因素 |
2.2.1 教学目标 |
2.2.2 教学内容 |
2.2.3 学生特征 |
2.2.4 教师素养 |
2.3 支架有效应用遵循的重要准则 |
2.3.1 可操作性 |
2.3.2 上升性 |
2.3.3 多样性 |
2.3.4 整体性 |
2.3.5 生成性 |
2.3.6 渐隐性 |
3 基于教学支架对名师说明文阅读教学案例的分析 |
3.1 名师说明文阅读教学中教学支架的使用 |
3.1.1 认知支架的使用 |
3.1.2 程序型支架的使用 |
3.1.3 情感型支架的使用 |
3.1.4 活动型支架的使用 |
3.1.5 资源型支架的使用 |
3.2 名师说明文阅读教学中教学支架应用评价 |
3.2.1 优越性 |
3.2.2 局限性 |
4 教学支架在说明文阅读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方法 |
4.1 立足学生说明文阅读学习的“最近发展区” |
4.1.1 确定学生说明文实际阅读的水平 |
4.1.2 关注学生阅读学习的潜在生长点 |
4.1.3 基于最近发展区确定阅读教学方向 |
4.2 精心搭建支架突破说明文阅读学习重难点 |
4.2.1 整体阅读,理清说明结构顺序 |
4.2.2 理解内容,稳抓说明对象特征 |
4.2.3 聚焦效果,归纳说明方法效用 |
4.2.4 品读语言,咀嚼说明文写作特色 |
4.2.5 活学活用,熟练说明文阅读技能 |
4.3 教学支架在说明文阅读教学应用中该注意的问题 |
4.3.1 要“适度” |
4.3.2 突出“这一篇”的特质 |
4.3.3 始终围绕语文核心素养 |
4.3.4 考察支架搭建的课堂情境 |
5 说明文阅读教学的支架教学案例:以《大自然的语言》为例 |
5.1 确定学生学习《大自然的语言》的最近发展区 |
5.1.1 探测把握学生“这一篇”的阅读经验 |
5.1.2 定位说明文教学的落脚点和生长点 |
5.2 基于教学支架对《大自然的语言》的教学设计 |
5.2.1 构建教学支架,促进说明文顺序及其方法的学习 |
5.2.2 构建教学支架,促进语言特色与阅读方法的学习 |
6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9)于漪阅读教学特色的历史回顾及现实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问题及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四、研究方法 |
第一章 于漪阅读教学特色探析 |
第一节 于漪阅读教学理念探寻 |
一、阅读教学目的:教文育人 |
二、阅读教学方式:情美教学 |
三、阅读教学内容:寓道于文 |
四、阅读教学训练:语言+思维 |
第二节 于漪阅读教学实践匠心 |
一、“三步走”:阅读教学价值的确定 |
二、“三设计”:阅读教学环节的展开 |
三、“二模式”:阅读教学类型的凝练 |
第三节 于漪阅读教学风格 |
一、阅读教学语言:纯净优美 |
二、阅读教学活动:生动活泼 |
三、阅读教学关系:彼此协作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于漪阅读教学特色的渊源探寻 |
第一节 基于传统的赓续与继承 |
一、理念上对传统的赓续与继承 |
二、实践上对传统的批判与发展 |
三、方法上对传统的亲近和融合 |
第二节 基于现实的关注与发展 |
一、破旧立新,针砭阅读教学时弊 |
二、关注现实,顺应语文实践需要 |
三、且行且思,寻找阅读教学真义 |
第三节 基于国外理论的借鉴与改造 |
一、苏联丰富教育教学的滋养 |
二、马克思实践观和人本论的启发 |
三、欧美教育理论有选择性地拿来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于漪阅读教学特色的现实应用 |
第一节 起点:当前阅读教学的现状探究 |
一、初中语文教师阅读教学的现状 |
二、初中语文学生阅读学习的现状 |
三、当前阅读教学现状及原因分析 |
第二节 实践:于漪阅读教学特色的实践步骤 |
一、内容选择:稳扎稳打,挖掘价值 |
二、设计思路:确定教法,全面育人 |
三、实施策略:以情激情,立体施教 |
四、阅读扩展:创设活动,内外联动 |
第三节 应用:于漪阅读教学特色的实践应用 |
一、基于于漪阅读教学特色的内容选择 |
二、基于于漪阅读教学特色的设计思路 |
三、基于于漪阅读教学特色的实施策略 |
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10)语文教材中的中国古建筑文本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二、研究现状 |
三、研究方法和创新 |
第一章 中国古建筑内涵与语文教材中的中国古建筑 |
第一节 中国古建筑的内涵 |
一、文化内涵 |
二、科学内涵 |
第二节 语文教材中的中国古建筑文本归类分析 |
一、小学阶段古建筑文本及其特点 |
二、初中阶段古建筑文本及其特点 |
三、高中阶段古建筑文本及其特点 |
第二章 中国古建筑文本教学现状分析 |
第一节 厘析基础概念蕴育情怀 |
一、文本定位 |
二、教学目标 |
三、教学内容 |
四、教学方法 |
第二节 体味多层内涵拓宽视野 |
一、初中古建筑型类文本教学 |
二、初中古建筑元素文本教学 |
第三节 传承传统文化激发责任心 |
一、高中古建筑型类文本教学 |
二、高中古建筑元素文本教学 |
第三章 语文教材中中国古建筑教学策略初探 |
第一节 打破思维惯性更新教学观念 |
一、突破自身满足教学需求 |
二、帮助学生更新学习观念 |
第二节 串联节点构思完善课堂建设 |
一、预习准备目标明确 |
二、教学方法使用得当 |
第三节 延伸引导途径拓展课外活动 |
一、创设互动交流多平台 |
二、多渠道充盈感官体验 |
第四节 强化责任意识自觉保护古建筑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致谢 |
四、《晋祠》一文的教学参考(论文参考文献)
- [1]山西沦陷区教育研究[D]. 郝东升. 山西大学, 2021
- [2]改革开放以来三代语文名师教育思想比较研究[D]. 孔德钰. 西华师范大学, 2021
- [3]比较阅读法在高中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为中心[D]. 谢朝华. 西华师范大学, 2021
- [4]地域文化视野下中学贬谪古诗文阅读教学研究 ——以岭南地区为例[D]. 庄志远. 天津师范大学, 2021(10)
- [5]初中语文教材中语法知识编写发展研究(1949-2019)[D]. 杨洁.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8)
- [6]基于教学支架对名师说明文阅读教学的艺术研究[D]. 黄美雪.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7]美学取向的教科书研究[D]. 段乔雨.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8]农村初中班级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基于山西省五所农村中学的调查[D]. 武小亭. 湖南农业大学, 2020
- [9]于漪阅读教学特色的历史回顾及现实应用研究[D]. 田雯. 苏州大学, 2020(03)
- [10]语文教材中的中国古建筑文本教学策略研究[D]. 成方. 陕西理工大学, 20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