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骨牵引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106例(论文文献综述)
梁寒光[1](2021)在《二步截骨联合生物型长柄假体治疗老年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二步截骨联合生物型长柄假体植入治疗老年粗隆间骨折的疗效。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0年6月我院关节外科收治的74例老年粗隆间骨折患者。男性15例,女性59例,年龄6798岁,平均年龄81.91±6.88岁。根据Evans-Jensen分类,I型1例,II型27例,III型12例,IV型25例,V型9例。47例(骨水泥组)使用骨水泥型半髋假体植入,27例(生物组)使用生物型长柄半髋假体植入。骨水泥组分为A1组(不稳定型骨折组)和A2组(稳定型骨折组)。生物组分为B1组(不稳定型骨折组)和B2(稳定型骨折组)。B1组根据是否进行近端重建分为重建组与未重建组。稳定型为Evans-Jensen I型、II型,不稳定型为Evans-Jensen III、IV、V型。比较各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HHS)评估术后结果。结果:随访时间17年。研究共纳入74例患者,末次随访中7例失访,10例死亡,实际随访57例。生物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住院天数上要明显优于骨水泥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不稳定型A1组与B1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住院天数上未见明显的统计学差异。在稳定型A2组与B2组的比较中,B2组手术时间明显少于A2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未重建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要明显低于重建组。生物组与骨水泥组、稳定型A1组与B1组末次随访Harris评分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不稳定型B1组在功能和总分上要优于A1组(P<0.05)。在疼痛和活动范围上,无统计学差异。生物组2例患者术后脱位。经切开复位后,恢复良好。骨水泥组1例出现术后感染,使用抗生素和定期换药2周后好转。结论:1、生物型长柄假体半髋关节置换优于骨水泥型假体半髋关节置换。2、二步截骨联合生物型长柄假体是治疗老年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方法。
江涛,江林,史俊德,江永革[2](2020)在《多功能牵引床骨牵引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多功能牵引床骨牵引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采用多功能牵引床骨牵引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90例。男42例,女48例。年龄80~95岁,中位数84岁。摔伤78例,车祸伤12例。均为EvansⅠ型骨折,1度28例、2度30例、3度18例、4度14例。合并颅脑外伤1例,桡骨远端骨折2例,肱骨外科颈骨折2例;合并内科疾病66例,其中合并高血压病65例、糖尿病56例、心血管疾病4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1例、其他内科疾病60例。受伤至治疗时间3 h至7 d,中位数2 d。牵引期间借助多功能牵引床在维持牵引下进行功能锻炼,同时口服院内中药制剂。记录患者的牵引时间、骨折愈合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量表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至3年,中位数12个月。牵引时间(45±5)d,其中EvansⅠ型1度患者牵引(38±3)d、2度患者牵引(45±1)d、3度患者牵引(50±2)d、4度患者牵引(56±4)d。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至随访结束时未出现死亡病例,未出现肺部感染及穿针部位皮肤过敏和感染等并发症。1例患者出现骶尾部压疮,外敷愈疮灵(浏阳市骨伤科医院院内制剂)后愈合。1例患者牵引期间出现神志不清、语无伦次、昏不识人及呃逆表现,中医辨证为气津两伤、胃气不和,以竹叶石膏汤化裁,3剂后患者精神状况恢复良好,呃逆症状消失。治疗后6个月时,患者的Harris髋关节评分为(83.8±5.2)分,优30例、良49例、可11例。结论:多功能牵引床骨牵引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能维持骨折端的稳定,有利于骨折愈合,同时允许患者早期功能锻炼,有利于髋关节功能恢复和降低卧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陈帅[3](2020)在《股骨转子间骨折发病特点分析及治疗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山东省中医院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发病特点,观察中西医治疗的疗效,为进一步提高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诊治水平提供方案。方法:通过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病历系统,收集2014年07月~2018年12月间以股骨转子间骨折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年龄、性别、受伤原因、季节、职业、吸烟史及饮酒史和骨折发生的关系,探讨治疗方式和合并症情况对骨折疗效的影响,总结分析其发病特点;收集46例在2017年12月~2018年12月入住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显微骨科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23 例)和对照组(23 例),两组均行 PFNA(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内固定手术治疗,术后给予抗感染、消肿及抗凝等常规药物治疗,术后每两天无菌换药一次。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无菌换药时在伤口处使用院内自制剂马黄酊(马钱子、黄连等)湿敷,对照组仅采用常规基础治疗和无菌换药,采用空白对照。观察两组患者在术后白细胞计数、血沉和C反应蛋白指标及术后第1、3、5、7天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情况。结果:通过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电子病历系统收集1306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进行分析显示:患者多为农民,摔伤为主要致病因素,女性患者明显多于男性患者,年龄集中在60~80岁之间,并且冬春季节患病人数明显多于夏秋季节。其中1057例行手术治疗,多数患者在硬膜外麻醉下行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平均术前准备时间为6.76天;249例行保守治疗。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为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三大合并症。临床收集40例有效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行PFNA闭合复位内固定配合马黄酊中药外敷治疗结果显示:两组住院天数、白细胞计数、血沉、C反应蛋白和VAS评分P值均小于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马黄酊制剂在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消炎止痛方面疗效确切。结论:股骨转子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内科疾病是影响治疗效果的的主要因素,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可以取得良好的疗效,临床值得推广。
王瑞雄[4](2020)在《手法闭合复位结合三维外支架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手法闭合复位结合三维外支架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旨在进一步证实该疗法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安全性,从而为其在临床的推广应用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将2019年3月2019年9月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患者入组顺序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PFNA组,n=30):采用手法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术治疗,试验组(三维外支架组,n=30):采用手法闭合复位三维外支架固定治疗。术前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患者性别?年龄?骨折AO类型?骨折部位,以及美国麻醉协会术前ASA评级经统计学检验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输血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观察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第1?2?3?5天大腿肿胀程度和术后第1?2?3?5天疼痛程度VAS评分。观察两组术后骨折并发症,骨折并发症包括:骨折部位感染?内固定物切割?内固定物断裂?骨折继发移位?再次手术。X线检查评估两组患者术后第1?2?3?6月骨折愈合情况。术后第3个月和第6个月评估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术后6个月统计两组死亡率。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结果:1.一般资料:60例患者平均年龄78.6岁,男22例,女38例。两组患者术前性别?年龄?骨折AO分型?骨折部位?ASA麻醉评级经统计学检验无显着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前一般情况具有可比性。2.手术和住院情况:对照组(PFNA)和试验组(三维外支架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58.33分钟和36.03分钟。对照组中术后14例输血,试验组中术后1例输血。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5.36天,平均住院费用为3.86万元,试验组平均住院时间11.40天,平均住院费用为1.66万元。试验组在手术时间?术后输血率?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上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统计学检验有显着差异(P<0.05)。试验组术后早期患肢肿胀和疼痛明显轻于对照组,两组统计学检验有显着差异(P<0.05)。3.骨折并发症和死亡率:对照组中1例PFNA螺钉刀片向近端切割?1例螺旋刀片松动,试验组中无外支架针道松动和退针的病例,两组中均未发现内固定物断裂的病例,两组骨折并发症统计学无显着差异(P>0.05)。两组术后6个月总共死亡5例,其中对照组3例,试验组2例,两组死亡率统计学无显着差异(P>0.05)。4.感染:术后随访两组均未发现有深部感染病例。试验组术后24例患者外支架针眼无明显分泌物,不需要门诊定期换药,自行在家用壳聚糖伤口护理液外喷处理。5例患者患肢活动后针道处皮肤刺激伴分泌物,予加强换药配合口服抗生素治疗。所有患者不需要拔出外支架,外支架去除后所有患者针眼愈合。对照组术后随访未发现感染病例。术后随访两组均未发现有深部感染病例,两组深部感染统计学无显着差异(P>0.05)。5.髋关节功能和骨折愈合情况:术后第3个月试验组和对照组平均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分别为57.55分和56.23分,术后第6个月分别为67.00分和66.80分,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评分统计学无显着差异(P>0.05)。术后第2个月试验组和对照组骨折愈合分别为4例和3例,术后第3个月分别为21例和19例,随访发现对照组1例PFNA螺旋刀片切割导致骨折不愈合,其余患者术后6个月随访骨折均愈合。两组患者术后骨折愈合率统计学无显着差异(P>0.05)。结论:1.手法闭合复位三维外支架固定和手法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两种方式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均可获得满意效果,两者术后并发症无差异。2.手法闭合复位三维外支架固定具有安装简单、手术时间短、术后不需要输血,住院时间和花费少的优点,适于基层医院应用。3.手法闭合复位三维外支架固定创伤小,对于不能耐受内固定手术和高危麻醉风险的A1型和A2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可以尝试应用手法闭合复位三维外支架固定治疗。
张雨[5](2020)在《长型和短型髓内钉用于不稳定转子间骨折的meta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快及骨质疏松相关疾病的增多,股骨转子间骨折病人较前日益增加,该疾病严重影响病患生存质量,甚至缩短预期寿命,在众多治疗方法中髓内钉是主要治疗方式之一,但是长型和短型髓内钉的治疗效果目前尚无统一定论,该研究的目的旨在系统评价长型和短型髓内钉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检索PubMed,OVID,the Cochrane Library、知网CNKI和维普等数据库,并手工检索相关会议论文及追溯参考文献,筛选出使用这两种髓内钉治疗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的对照研究;长钉治疗组为“L组”,短钉治疗组为“S组”;纳入文献质量评分采用Jadad Scale和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the Newcastle-Ottawa scale,NOS);Stata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两组病例比较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时间、住院时间、末次随访髋关节功能评分(HHS)、股骨干再骨折率、再手术率、并发症(感染、螺钉/螺旋刀片切出,愈合不良)等。结果:最终共纳入符合要求文献7篇,其中3篇是随机对照研究,4篇是回顾性队列研究,共纳入患者641例,L组282例,S组359例,结果显示S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时间优于L组(P<0.05),L组末次随访HHS、股骨干再骨折率优于S组(P<0.05),两组透视时间、再手术率、并发症比较则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短型髓内钉治疗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手术时间短、创伤小,但发生股骨干再次骨折的风险较长型髓内钉更高,然而,由于纳入研究的局限性,需要更多大样本随机对照实验以及更长时间随访验证。
王子东[6](2020)在《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隐性失血相关因素分析及中医药防治》文中指出目的:通过对144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的采集,回顾性分析影响其围手术期隐性失血量的相关因素,评估中医药加味桃红四物汤在防治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隐性失血中疗效,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湖北省中医院花园山院区骨伤科住院部收治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记录患者基本信息、基础疾病、骨折类型、手术方式、术前时间、手术时长、住院时间、围手术期(入院第1d、术前、术后1、3、7d)血常规、术前白蛋白及术前D-二聚体、双下肢动静脉彩超、输血量、是否进行中药干预等情况,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符合研究标准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共144例,采用双变量相关性分析及独立样本t检验筛选出围手术期隐性失血的潜在影响因素,并纳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研究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隐性失血的相关影响因素,评估中医药加味桃红四物汤在防治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隐性失血中疗效。结果:144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中男66例,女78例,年龄6096岁,平均78.8岁;BMI值18.7326.91 kg/m2,平均(21.92±1.43)kg/m2;右侧髋关节骨折患者77例,左侧67例;高血压患者86例,糖尿病患者33例;双下肢动静脉彩超显示血管硬化伴血栓者6例,血管硬化伴斑块者79例;行半髋或全髋关节置换者71例,PFNA 73例。平均术前时间(7.72±4.14)d,平均手术时长(2.26±1.09)h,平均住院时间(21.67±7.49)d,术前平均白蛋白35.12g/L,术前D-二聚体中位数为3.95mg/L;平均总失血量(879.50±585.54)mL,平均显性失血量(188.96±151.67)mL,平均隐性失血量(690.54±508.53)mL,占总失血量78.52%;共有80名患者接受输血治疗,平均输血量(656.88±429.07)mL,围手术期内接受中医药加味桃红四物汤治疗患者共71例,未接受中医药加味桃红四物汤治疗患者共73例。其中年龄、BMI、患侧、高血压、糖尿病、术前时间、术前白蛋白、术前D-二聚体、双下肢动静脉血管情况、手术方式对于隐性失血量的影响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术时长(t=3.581,p<0.001)、性别(t=4.043,p<0.001)、骨折类型(t=2.175,p<0.05)、中药干预(t=-3.933,p<0.001)是影响隐性失血的相关因素,拟合优度检验决定系数R2=0.344,调整R2=0.308。回归方程的显着性检验F=9.649,p<0.001,有统计学意义,回归方程线性关系显着。根据标准化系数Beta值可知,影响因素从大到小依次为骨折类型(Beta=0.391)、中药干预(Beta=-0.293)、性别(Beta=0.292)、手术时长(Beta=0.271)。结论:1.围手术期隐性失血量较多,是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贫血的主要原因之一;2.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女性多于男性,但女性患者围手术期隐性失血量低于男性;3.GardenⅢ型和Ⅳ型股骨颈骨折患者围手术期隐性失血量多于股骨粗隆间骨折,但手术方式选择关节置换或PFNA与隐性失血量无关;4.手术时长与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隐性失血量呈正相关;5.中医药加味桃红四物汤在防治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隐性失血中临床疗效满意。
陈焱,董乐乐,顾凯明,秦春耀,任超,陈国辉[7](2019)在《影响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相关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究影响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 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相关因素分析。方法纳入包头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骨科2012年12月—2016年12月收入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共计48例,分析上述患者一般资料及术后恢复情况,采取Logistic回归方程计算影响疗效相关因素。结果年龄、股骨粗隆间骨折Evans-Jensen分类、术中颈干角恢复与否、术中前倾角恢复与否、近端内侧壁骨块复位与否、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579、24.382、12.673、8.224、2.409,P<0.05),差异项目带入Logistic回归方程计算,年龄、股骨粗隆间骨折Evans-Jensen分类、术中颈干角恢复与否、术中前倾角恢复与否、近端内侧壁骨块复位与否、骨折愈合时间均为影响患者疗效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E=0.084、0.030、0.039、0.029、0.029、0.132,P<0.05)。结论年龄、股骨粗隆间骨折Evans-Jensen分类、术中颈干角恢复与否、术中前倾角恢复与否、近端内侧壁骨块复位与否、骨折愈合时间为影响PFNA治疗疗效因素,临床医师应做好防护工作,降低人为因素干预,提高骨折愈合整体效果。
翁煜宏[8](2019)在《消肿活血汤对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术后疗效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消肿活血汤预防股骨粗隆骨折(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of femur,IFF)术后疗效的临床研究评价消肿活血汤的疗效以及探究其作用机理。同时为预防并发症找出更有效的方案,为本病临床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循证医学证据。方法:收集2017.10-2018.12中医院骨科住院病人,按“诊断标准”、“纳入标准”、“排除标准”选出90例股骨粗隆骨折术后的患者(血瘀型)进入临床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纳入研究的90例股骨粗隆骨折术后的患者选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每组45例:A组(对照组)45例、B组(研究组)45例。通过观察治疗过程中不同时间点的VAS评分、凝血功能情况、患肢肿胀程度及两周后的Harris评分来评估两种治疗方案。同时分析并发症的发病机制。结果:治疗1周、2周后两组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与术前对比P值均小于0.05,存在统计学差异。同时B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均值均大于A组,认为在抗凝效果上B组患者比A组存在优势。治疗1周、2周后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对比P值均小于0.05,存在统计学差异。同时B组患者VAS评分均值均小于A组患者,认为在止痛效果上B组患者所用药物比A组存在优势。治疗1周、2周后两组患者的患肢大腿腿围对比P值俊小于0.05,存在统计学差异。同时B组患者大腿腿围均值均小于A组患者,认为在消肿作用上B组患者所用药物比A组存在优势。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的Harris评分对比P值小于0.05,存在统计学差异。同时B组患者的Harris评分中位数大于A组患者,认为在髋关节功能恢复方面B组患者优于A组患者。总有效率方面,两组患者治疗2周后的有效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45<0.05,且B组患者有效率(95.56%)大于A组患者有效率(82.22%),认为采用中药配合常规西药的预防效果优于单纯运用西药的预防效果。结论:消肿活血汤配合西药比较单纯西药在预改善股骨粗隆骨折术后凝血功能、止痛、消肿及髋关节功能及总体疗效方面更有优势,说明消肿活血汤对股骨粗隆骨折术后并发症(血瘀型)具有确切临床疗效。中药治疗对髋关节功能具有改善疗效。静脉壁受损、静脉血流动力学差及高凝的血液状态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因素。
徐寰[9](2019)在《八珍汤加味治疗PFNA术后隐性失血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通过观察八珍汤加味对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隐性出血及术后康复的影响,为临床上手术治疗该病提供帮助。方法:选取2018年1月到2019年1月期间,就诊于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二科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共计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入院完善相关检查,准确记录患者的身高、体重、术前Hb、HCT、中医证候得分及Harris评分。所有患者均采用PFNA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于术后第一天服用八珍汤加味,而对照组不服用。所有患者均在术后第1、3、7天两组复查血常规,记录Hb及HCT,采用总方程计算相关数据。并在术后第7、14天记录相关中医症候积分及Harris评分,综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的变化及差异。结果:(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b、HCT水平的比较。组间比较:术前两组患者Hb、HCT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表示具有可比性;术后第1、3天两组患者Hb、HCT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口服八珍汤效果尚未显现;第7天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术后第7天观察组Hb、HCT水平高于对照组,说明八珍汤能改善Hb和HCT水平。组内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第1、3、7天Hb、HCT水平均比术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术后存在隐性失血。(2)两组隐性失血量比较。组间比较:术后第1、3天两组患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第7天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隐性失血量多于观察组,说明八珍汤能减少术后隐性失血量。组内比较:两组术后第1、3天比较、术后第3、7天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第3天隐性失血量最多。(3)两组中医症候积分比较。术前两组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术后第7、14天,有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八珍汤可以改善中医症候评分情况。(4)两组Harris评分比较。术前及术后第7天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术后第14天,有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八珍汤可以改善术后关节功能情况。结论:八珍汤加味能改善PFNA术后患者的Hb和HCT,减少患者术后隐性失血量,并能改善患者关节功能及全身情况。
陈占星[10](2018)在《人工加长柄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的多因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对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行生物型人工加长柄股骨头置换术术后疗效进行随访和分析,初步探讨影响的因素,希望能为临床提供可靠地指导意见。[方法]选择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在2011年4月至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200例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使用I期人工加长柄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65例,女性135例,根据患者治疗后随访时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分组,最低78分,最高100分,将Harris评分≥90分者纳入疗效优组(71例),将Harris评分<90分者纳入疗效良好组(129例)。单因素分析2组性别、年龄、是否独居、术前天数、手术时间、受伤患肢、住院天数、出血量、术后引流血量,采用多因素Logistic分析影响疗效的危险因素。[结果]经单因素分析,术前天数、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为人工加长柄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的相关影响因素(P<0.05),而性别、年龄、是否独居及受伤患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术前天数、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术后引流量是影响人工加长柄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术前天数、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术后引流量是影响股骨粗隆间骨折人工加长柄股骨头置换术后疗效的危险因素,出血量对疗效可能也存在一定影响。
二、骨牵引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106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骨牵引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106例(论文提纲范文)
(1)二步截骨联合生物型长柄假体治疗老年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文献综述 老年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进展 |
1.1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发生率 |
1.2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危险因素 |
1.2.1 年龄 |
1.2.2 性别 |
1.2.3 肌无力与跌倒史 |
1.2.4 经济状况 |
1.2.5 维生素D缺乏(骨质疏松症) |
1.3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分型 |
1.3.1 Evans分型 |
1.3.2 Evans-Jensen分型 |
1.3.3 Boyd-Griffin分型 |
1.3.4 AO分型 |
1.4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 |
1.4.1 保守治疗 |
1.4.2 手术治疗 |
1.5 骨质疏松症对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影响及治疗 |
1.6 内固定导致不稳定性粗隆间骨折失败的原因 |
1.7 总结 |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
2.1 病例纳入与排除标准 |
2.2 患者一般资料 |
2.3 术前准备 |
2.4 手术治疗 |
2.4.1 麻醉和体位 |
2.4.2 暴露术野 |
2.4.3 截骨 |
2.4.4 股骨近端重建 |
2.4.5 股骨髓内准备 |
2.4.6 植入假体 |
2.5 术后处理 |
2.6 观察指标 |
2.7 评定指标 |
2.8 统计分析 |
第3章 结果 |
3.1 一般结果 |
3.2 Harris Hip Score (HHS) |
3.3 并发症 |
第4章 讨论 |
4.1 手术方式的选择 |
4.2 骨质疏松症患者选择关节置换的原因 |
4.3 二步截骨法的优势 |
4.4 生物柄较骨水泥柄的优势 |
4.5 加长股骨柄较普通股骨柄的优势 |
4.6 死亡率与并发症 |
4.7 本研究的局限性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表(Harris评分表) |
附图 |
作者简介及在校期间所取得科研成果 |
致谢 |
(2)多功能牵引床骨牵引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2 方 法 |
2.1 治疗方法 |
2.1.1 手法复位 |
2.1.2 多功能牵引床骨牵引 |
2.1.3 牵引后处理 |
2.2 疗效和安全性评价方法 |
3 结 果 |
4 讨 论 |
(3)股骨转子间骨折发病特点分析及治疗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股骨转子间骨折发病特点 |
1 临床资料 |
1.1 研究对象 |
1.2 纳入标准 |
1.3 排除标准 |
1.4 剔除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数据收集方法 |
2.2 主要观察指标 |
2.3 分组方法 |
2.4 统计分析方法 |
3 结果 |
3.1 一般情况 |
3.2 年龄与性别 |
3.3 致伤原因 |
3.4 季节分布 |
3.5 职业 |
3.6 术前准备时间与术前有无血栓 |
3.7 麻醉方式与治疗方式 |
3.8 吸烟史与饮酒史情况 |
3.9 合并症情况 |
4 讨论 |
4.1 股骨转子间骨折流行病学回顾 |
4.2 股骨转子间骨折与年龄、性别的关系 |
4.3 股骨转子间骨折与职业的关系 |
4.4 股骨转子间骨折与吸烟史和饮酒史的关系 |
4.5 股骨转子间骨折与内科合并症的关系 |
第二部分 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观察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或脱落标准 |
2 研究 方法 |
2.1 分组方法 |
2.2 术前准备 |
2.3 手术方法 |
2.4 术后处理 |
2.5 观察指标及统计方法 |
3 结果 |
3.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
3.2 两组患者术后白细胞计数、血沉、c反应蛋白值比较 |
3.3 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比较 |
4 讨论 |
4.1 祖国医学对于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认识 |
4.2 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中医中药治疗 |
4.3 马黄酊的成分及药理作用 |
结语 |
典型病例 |
参考文献 |
综述 股骨转子间骨折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发表论文 |
(4)手法闭合复位结合三维外支架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引言 |
第一部分 资料与方法 |
1 一般资料 |
1.1 研究内容 |
1.2 研究对象 |
1.3 诊断标准 |
1.4 分型标准(AO分型) |
1.5 病例纳入标准 |
1.6 病例排除标准 |
1.7 病例剔除和脱落标准 |
1.8 试验材料 |
2 研究方法 |
2.1 样本估计 |
2.2 治疗分组 |
2.3 治疗方法 |
2.4 观察指标 |
2.5 疗效评定 |
2.6 统计学处理 |
第二部分 结果 |
1 两组一般资料分布比较 |
2 观察指标 |
2.1 手术和住院情况 |
2.2 术后肿胀对比 |
2.3 疼痛对比 |
2.4 并发症 |
2.5 骨折愈合和髋关节功能对比 |
3 典型病例 |
第三部分 分析与讨论 |
1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疾病特点和危害 |
2 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隐性失血及危害 |
3 三维外支架在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应用 |
4 三维外支架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注意事项 |
5 中医正骨手法在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应用 |
6 结果评价与疗效分析 |
结论 |
不足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5)长型和短型髓内钉用于不稳定转子间骨折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6)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隐性失血相关因素分析及中医药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临床研究 |
1.研究资料 |
1.1 诊断标准及骨折分型 |
1.1.1 股骨颈骨折诊断标准及分型 |
1.1.2 股骨粗隆间骨折诊断标准及分型 |
1.2 纳入标准 |
1.3 排除标准 |
1.4 一般资料 |
2.治疗方法 |
2.1 术前常规处理 |
2.2 药物处理 |
2.3 手术治疗 |
2.3.1 PFNA手术方法 |
2.3.2 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方法 |
2.3.3 半髋关节置换手术方法 |
2.4 术后处理 |
3.数据收集和失血量计算 |
3.1 数据收集 |
3.2 BMI的计算 |
3.3 术前血容量计算 |
3.4 总失血量计算 |
3.5 显性失血量计算 |
3.6 隐性失血量计算 |
4.统计学分析 |
5.研究结果 |
5.1 单因素分析及筛选 |
5.2 潜在影响因素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
讨论 |
1.髋关节的解剖特点 |
2.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隐性失血的影响 |
3.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隐性失血的机制 |
4.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隐性失血的相关因素 |
5 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隐性失血的防治 |
5.1 现代医学的研究及应用 |
5.2 中医理论及中药的运用 |
5.2.1 中医对于伤科治血的认识 |
5.2.2 加味桃红四物汤的组成及功效 |
5.2.3 加味桃红四物汤的现代药理学研究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影响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相关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方法 |
2 结果 |
2.1 治疗情况分析 |
2.2 两组一般资料分析 |
2.3 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相关因素分析 |
3 讨论 |
(8)消肿活血汤对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术后疗效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1章 文献研究 |
1.1 中医对股骨粗隆骨折的认识及研究现状 |
1.2 中医对股骨粗隆骨折的治疗 |
1.2.1 中药内治 |
1.2.2 手法整复 |
1.2.3 手法配合骨牵引 |
1.3 现代医学对于股骨粗隆骨折的研究现状 |
1.4 现代医学对股骨粗隆骨折的治疗 |
1.4.1 非手术治疗 |
1.4.2 手术治疗的研究进展 |
1.5 PFNA术后并发症及预防研究 |
1.5.1 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 |
1.5.2 压疮 |
1.5.3 感染 |
1.5.4 疼痛 |
第2章 临床研究 |
2.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2.2 整体方案 |
2.2.1 研究方法及样本量估计 |
2.2.2 病历资料采集 |
2.2.3 诊断标准 |
2.2.4 纳入标准 |
2.2.5 排除标准 |
2.2.6 剔除标准 |
2.2.7 治疗方案 |
2.2.8 疗效评定方法 |
2.2.9 统计学分析 |
2.3 研究结果 |
2.3.1 一般资料及病理完成情况 |
2.3.2 疗效评估 |
2.4 安全性 |
2.5 结果与讨论 |
2.5.1 结果 |
2.5.2 讨论 |
2.6 问题与展望 |
2.6.1 问题 |
2.6.2 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论文发表情况 |
致谢 |
统计学审核证明 |
(9)八珍汤加味治疗PFNA术后隐性失血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中英文对照表 |
引言 |
文献研究 |
1、中医学研究 |
2、现代医学研究 |
临床研究 |
1.研究目的 |
2.临床资料 |
3.研究方法 |
研究结果 |
1.一般资料比较 |
2.临床资料比较 |
3.安全性评价 |
讨论 |
1.八珍汤的研究 |
2.股骨粗隆间骨折隐性失血分析 |
3.八珍汤的疗效分析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介绍 |
致谢 |
(10)人工加长柄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的多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 |
资料与方法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中英文对照表 |
附录B 个人简历 |
综述 |
参考文献 |
四、骨牵引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106例(论文参考文献)
- [1]二步截骨联合生物型长柄假体治疗老年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分析[D]. 梁寒光. 吉林大学, 2021(01)
- [2]多功能牵引床骨牵引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J]. 江涛,江林,史俊德,江永革. 中医正骨, 2020(07)
- [3]股骨转子间骨折发病特点分析及治疗观察[D]. 陈帅.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4]手法闭合复位结合三维外支架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研究[D]. 王瑞雄.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0(08)
- [5]长型和短型髓内钉用于不稳定转子间骨折的meta分析[D]. 张雨. 重庆医科大学, 2020(12)
- [6]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隐性失血相关因素分析及中医药防治[D]. 王子东.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0(09)
- [7]影响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相关因素分析[J]. 陈焱,董乐乐,顾凯明,秦春耀,任超,陈国辉. 系统医学, 2019(21)
- [8]消肿活血汤对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术后疗效的临床研究[D]. 翁煜宏.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3)
- [9]八珍汤加味治疗PFNA术后隐性失血的临床疗效观察[D]. 徐寰.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19(02)
- [10]人工加长柄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的多因素分析[D]. 陈占星. 蚌埠医学院, 20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