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抽样在文化考试中的应用

统计抽样在文化考试中的应用

一、统计抽样在文化考试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董超[1](1993)在《统计抽样在文化考试中的应用》文中提出 一般工业产品抽样检验的主要程序大体可分为四步:检验批→样本→检验→判断。一般文化考试的主要程序大体也可分为四步:确定考试范围→构造试卷→考试→判断。因此,可以将统计抽样方法应用到文化考试中。

杨李娜[2](2003)在《台湾的大学入学考试制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大学入学考试是中学教育与大学教育之间的桥梁,是大学教育的起点,历来是教育界研讨的热点问题,也是教育改革的关节点。台湾的大学联考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1954年至2001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宝贵的学术资料,对台湾的教育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认真系统地研究台湾的大学入学考试制度,对于促进大陆高考改革的深化具有借鉴作用和较强的现实意义。 本论文以高等教育基本理论为指导,围绕台湾的大学入学考试制度的发展演变主题,着重对台湾的大学联考与大学多元入学方案的改革作了具体的历史考察和深入的理论分析,以点面结合的方式,系统研究了台湾的大学入学考试制度,从而揭示了台湾大学入学考试制度的发展规律与基本特征,为当前高考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 全文分为绪论和正文共六章。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第一章绪论主要界定了论文的研究内容、台湾的一些专用名词,归纳两岸学者的研究成果。第二章回顾分析台湾的大学入学考试制度的发展历程。按照时间先后顺序,论述了台湾大学联考的渊源和创立、发展、演变以及革新。考察了台湾的大学联考自1954年至2001年的发展演变过程,围绕考试方式、考试内容与科目、招生方式、招生机构等方面深入分析联考的发展变化。第三章专章论述了台湾的大学入学考试制度改革。系统梳理了自1992年以来至2002年大学多元入学考试制度的发展与变化,探讨台湾的大学入学考试制度的改革及今后发展趋势,评价大学多元入学的利弊,总结经验。第四章以台湾的推荐甄选入学途径为个案,研究分析推荐甄选的由来、实施状况、追踪调查结果以及实行近十年来的优缺点,充分肯定作为大学入学选拔人才的重要形式之一,推荐甄选是可行的。第五章分别从高等教育的发展理论、心理学的多元智力理论、教育与文化的关系、教育机会均等理论、考试理论等多视角分析台湾的大学入学考试的发展背景、历程、特点、影响因素等。第六章进一步探索台湾的大学入学考试制度的发展演变和改革对大陆高考改革的启示与借鉴作用,总结两岸大学入学考试制度改革的经验教训,并结合现实提出相应的大学入学考试制度的改革对策和初步构想。 通过分析台湾的大学入学考试制度并与大陆的高考比较,运用大量第一手材料进行系统研究,本论文试图得出以下一些基本结论: 第一,台湾的大学入学考试制度的发展经历了四个时期,从最初的创立,到发展和“联招新制”的演变,再到多元化时期,四个时期各有自己的特征:从考试内容、考试科目、考试方式的变化上看,坚持统一考试、统一命题、统一阅卷,在此基础上,改革大学入学考试单一化倾向,探索考试内容的弹性化、考试科目设置的多样化,考试方式的多元化;从招生方式的发展演变看,从最初的联招创立,“联招新制”的变革,发展到目前的多元化入学;从招生机构上看,大学的自主意识逐渐觉醒,大学在招生中扮演重要角色,发挥主力军的作用。 第二,从台湾的大学多元入学制度之一—推荐甄选的个案研究和多视角的理论分析发现,以统一考试为基础的多元化评价学生能力的方式是可行的,在具体操作上,要不断加强建立健全相关配套机制,如在多样性招生、多元化考试、评价的同时,规范操作过程,适当限制,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 第三,从考试发展规律上看,无论怎样变化、改革,始终坚持统一考试,坚持考试的客观、公平、公正、公开选拔人才的原则,这也是大规模考试发展的必然规律和必然选择。 第四,大学入学考试制度今后的发展,应是以统一的基础知识考试为主,辅之以多元化的手段评价学生的多元才能,以多样化的招生方式实现招收适才适性适听的学生,实现学生、大学、高中之间充分的双向选择,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大学的特色需求、高中的教学改革。 因此,台湾的改革方式直接为我们的高考改革提供经验,它是考试园地的一块“试验田”。台湾的大学入学考试制度是一个受到多方面影响的选拔高级人才的制度,不能单单从一个方面来考虑影响其发展的因素。它往往受到文化背景、传统习惯、社会习俗、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状况的影响。从比较中可以看出,大学入学考试制度今后的发展趋势是以统一的基础知识考试为本,从单一方式向多元化的入学途径发展,以适应社会的多元化发展形势和高等学校选拔人才的需要,从单一的评价学生的考试成绩向多元化地评价学生的方向发展。今后高考的改革,探索考试、招生和评价的多元化发展的道路,应是适应发展需要的必然趋势。

陆李杨[3](2012)在《中学物理纸笔试卷编制的研究与实践》文中指出考试,是教育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新课程实施以来,尽管评价的主体、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用试卷进行的纸笔测试,仍是目前评价教学质量的主要标准之一。因此,如何用符合新课程教育理念的试卷来引领课堂教学,成为广大教学工作第一线的中学物理教师,以及各类中学物理试卷的命题者在编制试卷时特别需要思考的问题。本论文所指的中学物理纸笔考试均指高中物理纸笔考试,主要包括学校组织的各类单元考试、月考、期中考试、期终考试,以及区域性的质量监控考试的试卷编制。这类考试大多属于目标参照测验,以物理《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作为参考,用以检查学生达到教学目标的程度。此类考试的试卷大多由学校教师或区教研员仿照标准化测验的试卷形式,自行设计、编制,是一种非标准化的测验。这类测试虽不严谨,但能满足教师在日常教学情境下使用,符合教学的需求。要编制好一份纸笔考试试卷,需要教育测量学和心理学方面的理论指导。教师要从试卷中寻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其质量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试卷的信度、效度、难度、区分度能较好地反映试卷的质量。此外,学生参加考试,也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命题者要对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有所了解,在试题的编制和试卷的编排等方面加以考虑,摈除一些干扰因素的影响,真正测量到需要测量的内容。中学物理纸笔考试试卷编制的步骤是:明确命题指导思想、确立测量目标及内容范围、确定试卷的结构、编写《多维测验细目表》、撰写手册及各类试题,以及组合试卷,最后制订评分标准。这是编制一套较高质量试卷必要的步骤。中学物理纸笔考试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物理《课程标准》中涉及的内容范围,二是物理《考试大纲》要求达到的能力目标。这些可依据物理《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学习内容”及“学习水平”的要求,只是对能力目标的考查,可参照布卢姆认知目标分类中的认知过程维度,即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六个方面要求进行考查。中学物理纸笔考试题型的选择是考试命题的一个重要环节,不同题型间的合理组合,可形成一套稳定的试卷结构,用来测量学生智能活动的水平。此外,在对试题进行选编时,也有一些原则和要求。具体原则是:科学性原则、全面性原则、时代性原则和规范性原则。编制试题的要求是:遵循《课标》、内容正确、切合实际、体例规范和表述准确。考试命题的研究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在本论文中展示了一份纸笔考试试卷的编制过程及一些统计数据,以提高中学物理教师的命题能力,促使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

罗萍萍[4](2013)在《文化背景下高中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研究》文中指出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学的应用已经渗透到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创造人才竞争优势是国家为了提高自身的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手段。各国的新课程教育改革顺应社会发展需要,为培养出更多的具应用性、创造性的人才而努力。数学广泛地应用于分析、解决和发展实际问题,提高学生数学应用意识是新时代创新型人才的特征。因此,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在新时代已经作为中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现代教育观念的关键。作为直接与大学链接的关键的中学教育阶段,高中的学生处在新的课堂文化背景下,已经具备相对成熟的心智、数学知识基础、数学学习方法、社会文化背景等,他们的数学学习更需要面向实际生活、就业、升学等不同需要,因此,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对高中生解决实际问题意识和能力提出新的要求,并把发展高中生数学应用意识作为总体目标的一个重要方面。虽然,高中数学教师深知数学应用的意义和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重要性,但由于传统教学观念根深、应试考试风气、孤军奋战局面、其他环境的影响等,制约了高中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这导致学生不知数学可用、不敢使用数学、不愿意使用数学和不善于使用数学,这些现实问题促成了高中生低水平的数学应用意识现状,进而扼杀了高中生进一步提高数学应用能力的机会。本研究以江西省赣州市某中学的数学教师和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使用调查问卷、课堂观察和访谈的方法,分别对学生和教师两群体展开调查。以数学应用意识理论为基础,从培养应用意识的研究背景出发,并针对调查中存在的问题和学校具体情况,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以文化手段作为培养工具,从教师文化、学生文化、环境文化三个数学应用意识的关键元素的文化背景来分析,提出高中数学教学中关于高中学数学应用意识培养的几点建议,包括:树立正确的数学应用观,认识数学“有用”;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敢用”;优化教学设计,让学生“想用”;教授学生应用的方法,让学生“善用”,从而提出来较完善的生态的数学应用意识培养的文化环境模型。

付东明[5](2007)在《少数民族双语教育视野中的语言文化生态环境》文中提出民族教育是我国整个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民族教育是少数民族地区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是实现民族平等的重要手段。大力发展民族教育有利于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现代化步伐,有利于加强少数民族人才的培养,有利于少数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研究民族教育特别是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对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是民族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主要特征,在我国教育发展中始终占有重要的地位。大力开展少数民族民族双语教学,是全面提高民族教育质量,推动民族教育事业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历史的发展的必然。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少数民族人口占60.4%。从人口比例上看,少数民族教育特别是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在我区教育教育事业中占有重要地位。语言教学作为人类教育的一部分,受到语言文化生态环境的影响与制约。不同民族的语言文化环境对教育有不同的作用,不同的语言文化生态环境对受教育者、教育政策的制定者以及教学过程的执行者都有着不同的影响;同样,相同的民族在不同的语言文化环境中对教育的接受和影响也不同。双语教育的发展同样离不开语言文化生态环境,二者之间存在着协同进化的关系。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各地区的语言文化生态环境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研究语言文化生态环境和双语教学的关系,可以进一步揭示影响双语教学的客观因素和双语教学的发展规律。全文主要分四个部分,结合新疆不同语言文化生态环境中的少数民族人口分布、语言使用环境等因素,研究不同语言文化生态环境对双语教学产生的影响,第一部分阐述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概念和相关理论,分析了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现状与发展趋势。第二部分阐述了教育生态环境与少数民族教育的关系。第三部分运用教育生态学的观点着重论述了新疆语言文化生态环境对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影响。第四部分归纳总结并就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学提出建议。

秦翠娥[6](1993)在《马尔科夫过程的应用——研究设备元件年龄的概率分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把设备元件的寿命看作独立同分布的随机变量。若某元件在一个很小的单位长△t 内发生的条件概率近似于故障函数λ(t)。利用λ(t)的表达式求出寿命分布函数F(t)。设N(t)为时间t 以前的更新次数。本文研究元件年龄过程X(t)的极限分布和转移概率。推出了以N(t)和F(t)表示的数学表达式。

傅立立[7](2012)在《上市公司并购的市场效应检验:多元化厌恶或专业化宠爱?》文中提出行为金融研究作为近年来金融学研究中的一个极为重要且受到越来越多学者广泛关注的领域,其突破纯理想化的理性行为人假设,通过对人的信念、偏好及情绪的观察、描绘与测度,探知认知心理与社会心理如何影响人的信念与选择偏好,进而影响其经济金融行为决策与相关的资产价格。其中,投资者心态的分析以及有限套利作为行为金融学的两大理论基础,可以较为详细的分析证券价格和具体收益的变化情况。对于我国证券市场而言,由于发展时间较短,投资者对于市场的认识较为不理性与不稳定。这样的市场现状,一方面为我国的行为金融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实验场,另一方面,也使得行为金融研究在今天的市场环境下更具现实意义。通过对市场心理与行为的研究,一方面让我们作为个体而言对于市场整体决策以及反应脉络有了更为清晰的了解与把握,有助于深化对市场的了解与认识;另一方面,对于偏好及认知偏差的研究亦能为个体投资提供信息,厘清自身决策脉络,帮助其认识在投资决策中可能存在的、未认识到的非理性行为,通过自省有意识的提高对于自我的认识与控制,从而达到投资者教育的目的,进一步促进市场机制的完善,提高市场有效性。本文通过对部分投资者行为的观察,发现资本市场中似乎存在着一种“专业化宠爱”的偏好,即持“专业化”经营战略的公司在市场中备受推祟,而持“多元化”经营战略的公司则可能仅仅由于其多元化属性而被市场排斥甚至“用脚投票”。这样一种决策似乎在很多投资者看来是完全理性且理所当然的。然而,作者通过对国内外学界对于多元化经营战略与公司价值间关系的研究综述以及对于所选样本公司资产收益绩效的检验,认为对于理性的投资者而言,其在企业进行多元化经营战略与专业化经营战略间,应持无差异的态度,不应存在较强的偏好。为了验证作者的观察结果是否确实存在于广泛的市场行为中,本文首先对我国A股市场的买方股权并购事件,采用事件研究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选样,比对“多元化经营战略样本—非多元化经营战略样本”以及“专业化经营战略样本—非典型战略样本”,对市场中的“多元化厌恶”情绪以及“专业化宠爱”情绪进行了存在性的测度。结果表明,在[-4,14]短期事件窗内,多元化经营战略样本组平均累计异常收益率与非多元化经营战略样本组平均累计异常收益率的差异显着为负,显示市场中投资者“多元化厌恶”情绪在短期内显着存在。在[-4,18]短期事件窗内,专业化经营战略样本组平均累计异常收益率与非典型战略样本组平均累计异常收益率差异为正,部分天数显着,但显着天数不持续。该结果显示短期内市场中投资者的“专业化宠爱”情绪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但“专业化宠爱”情绪较“多元化厌恶”情绪而言较弱且不稳定。从两组对比样本所得实证结果可以看到,对于不同行业经营战略公司的买方股权并购事件的市场反应,均存在4天的提前反应,信息冲击在公告日后15天左右衰减,在不同的样本中信息具有稳健的反应。因此,综合以上两组不同行业经营战略对比样本所得到的实证结果表明,在我国A股市场中,的确存在着一定“多元化厌恶”及“专业化宠爱”情绪。基于在我国A股市场中存在“多元化厌恶”情绪及“专业化宠爱”情绪的实证结果,本文尝试从文化、习惯的角度,就文化习惯对于人们信念、偏好以及认知的影响,从直觉的形成和偏见的形成两个方面,尝试着对“多元化厌恶”及“专业化宠爱”情绪可能的成因进行了分析。本文认为,在文化中所存在的“专一”情节可能带来“专业化宠爱”或“多元化厌恶”情绪。具体来说,一方面,“专一”情节所带来的道德判断标准及文化传统可能通过促使人们形成某种可得性直觉而使其简化判断决策过程,进而产生一种类似“冲动”的直觉,该直觉影响其行为,形成“专业化宠爱”情绪。另一方面,“专一”情节所带来的道德判断标准及文化传统可能形成一定程度的刻板印象,从而导致“多元化厌恶”偏见的产生。由于在人们认知形成中存在负性效应,人们更容易固化厌恶的情绪,使其成为刻板印象,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在实证中我们所发现的“多元化厌恶”情绪较“专业化宠爱”情绪更为显着和稳定的结果。本文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本文在对资本市场中投资者行为观察的基础上,通过事件研究法采用并购事件验证了我国A股市场中“多元化厌恶”及“专业化宠爱”情绪的存在性,对于我国资本市场投资者偏好进行了新的发现与探索。第二、本文从认知形成的心理学角度,对所发现的“多元化厌恶”情绪及“专业化宠爱”情绪的心理成因,从直觉的形成与偏好的形成以及对其产生影响的心理效应的方面,进行了尝试性的解释。虽然解释得可能并不完整及成熟,但笔者相信,这一尝试为我们更为全面的理解市场中投资者所存在的“多元化厌恶”情绪及“专业化宠爱”情绪进行了新的探索与尝试。与此同时,上述工作也为类似的由文化习惯所引起的认知偏差带来的资产价格异象的研究与解释工作进行了一定的尝试与推进。第三,在研究方法上,本文采用了在控制行业、规模、年份的情况下,对不同行业经营战略样本公司的一一配对,而后通过事件研究法,对其平均累计异常收益率的差异进行分析。该种方法较过去文献所采用的通过排序所进行的不同行业经营样本比对而言效果更为精确有效。

陈磊[8](2014)在《C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改进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如何满足日益激烈的智能手机市场竞争和客户的严格要求,对每一个手机零部件供应商来说是严峻且紧迫的问题。只有不断提高运营效率和能力才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而优秀的质量管理体系则是制胜法宝。本文以一家手机零部件供应商C公司的质量管理现状为研究对象,从IS09000:2008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全面质量管理等质量管理理论出发,针对C公司在客户投诉和客户质量管理稽核发现的问题点,利用鱼骨图、头脑风暴等相关质量工具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和深层次的原因分析,发掘出C公司目前在质量管理体系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为质量意识薄弱、质量管理流程系统性建设不完善、培训体系不健全和质量文化建设缺失;然后通过目标设定再分别从质量管理认识、流程文件优化、培训体系和质量文化建设四个方面对C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改进进行方案设计,使C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能持续改进,满足客户需求;为了改进方案的顺利实施,进一步提出内审自查自纠机制的完善、管理评审机制的优化、持续改进方案的制度化和持续改进奖惩机制的建立四个方面具体的保障措施,以保证质量管理体系改进方案的持续有效实施;最后根据改进设定目标的达成状况来评估C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改善效果,期望优化后的C公司质量管理体系可以在持续改进、不断完善的过程中保证C公司持续快速稳定的发展并最终实现其战略目标。本文中C公司在质量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对C公司类似企业具有实践指导意义和一定的理论研究价值。

二、统计抽样在文化考试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统计抽样在文化考试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2)台湾的大学入学考试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意义、目的
    第二节 研究内容、范围与方法
    第三节 名词界定
    第四节 文献与研究回顾
第二章 台湾的大学入学考试制度的发展历程
    第一节 台湾教育制度简况
    第二节 民国时期的大学入学考试制度简况
    第三节 台湾的大学入学考试制度的创立
    第四节 台湾的大学联招的发展
    第五节 台湾的大学联招的演变
第三章 台湾的大学多元入学考试制度改革
    第一节 台湾的大学入学考试制度改革背景
    第二节 1992年大学多元入学方案的提出与实施
    第三节 台湾大学多元入学方案的变革--2002年大学多元入学新方案
    第四节 大学多元入学方案评析
第四章 台湾的大学多元入学个案研究--推荐甄选
    第一节 推荐甄选的由来
    第二节 推荐甄选的实行
    第三节 推荐甄选追踪研究
    第四节 推荐甄选的评价
第五章 台湾的大学入学考试制度之分析
    第一节 选拔人才--高等教育发展与改革的理论
    第二节 多元选才--心理学的多元智力理论
    第三节 教育与文化--台湾的升学主义与社会价值观探讨
    第四节 教育机会均等的理论探讨
    第五节 考试理论的探讨
第六章 借鉴与启示
    第一节 台湾的大学入学考试制度改革与大陆高考改革的比较
    第二节 借鉴与启示
    第三节 结论
附录:
    附录一: 台湾历年大学联考国文科作文题汇编
    附录二:
        “教育部”大学入学考试委员会设置办法
        台湾1977学年度“大学入学考试试务委员会”组织系统一览表
    附录三:
        图1 畅通升学途径、缓解升学压力的三条教育通道图
        图2 1996学年度各级学校学生人数图表暨1996年国中、高中、职毕业生升学途径及升学率
    附录四: 大学多元入学方案各入学途径关系图
    附录五: 大学多元入学新方案架构图
    附录六: 考试分发入学招生及考试科目一览表
        表1 2002学年度考试分发入学招生大学采用管道一览表
        表2 2002学年度考试分发入学指定科目考试考科的学系数及考生可选填志愿数一览表
        表3 2002年考试分发入学招生学群采用指定考科统计表
    附录七: 台湾大学多元入学考试之学科能力测验各科成绩级分人数统计
    附录八: 参加推荐甄选入学考生的大学在校成绩表现统计表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3)中学物理纸笔试卷编制的研究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
    1.2 研究的意义
    1.3 文献综述
    1.4 研究的问题及方法
第二章 中学物理纸笔考试试卷编制的基本理论
    2.1 考试的测量学基础
    2.2 考试的心理学依据
    2.3 布卢姆的认知理论
第三章 中学物理纸笔考试试卷编制的研究
    3.1 中学物理纸笔考试试卷编制的步骤
    3.2 中学物理纸笔考试考查的内容
    3.3 中学物理纸笔考试试卷的题型及其编制要求
    3.4 中学物理纸笔考试试卷的试题编制
第四章 中学物理纸笔考试试卷编制的实践
    4.1 编制高中物理纸笔考试试卷
    4.2 考试结果的统计分析
    4.3 本次命题工作的总结
第五章 中学物理纸笔考试试卷编制存在的问题与反思
    5.1 中学物理纸笔考试试卷编制存在的问题
    5.2 中学物理纸笔考试试卷编制的反思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4)文化背景下高中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问题的提出
    1.1 背景
        1.1.1 数学应用具广阔的前景
        1.1.2 科学意识观的建构是现代社会的迫切要求
        1.1.3 数学应用意识是现代教育观的核心
        1.1.4 “数学应用意识培养”是数学教育改革的主旋律
    1.2 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外相关文献综述
        1.3.2 国内相关文献综述
第2章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文化
        2.1.2 意识
        2.1.3 数学应用意识
    2.2 文化背景下培养高中生数学应用意识的理论基础
        2.2.1 数学应用意识理论
        2.2.2 建构主义理论
        2.2.3 主体教育理论
        2.2.4 文化传播理论
第3章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3.1 研究的问题
    3.2 研究的方法
        3.2.1 问卷调查法
        3.2.2 访谈与观察法
第4章 高中生数学应用意识培养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4.1 存在问题
        4.1.1 高中生不知数学可用
        4.1.2 高中生不敢使用数学
        4.1.3 高中生不愿使用数学
        4.1.4 高中生不善使用数学
    4.2 原因分析
        4.2.1 教师文化
        4.2.2 学生文化
        4.2.3 环境文化
第5章 培养高中生数学应用意识的若干建议
    5.1 树立正确的数学应用观,让学生“知用”
        5.1.1 用数学史作为铺垫
        5.1.2 及时链接社会信息
        5.1.3 展望未来人才素养要求
    5.2 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敢用”
        5.2.1 注重学生数学学习的主体性
        5.2.2 认真对待学生的应用想法
        5.2.3 创建宽松和谐氛围
    5.3 优化教学过程,让学生“想用”
        5.3.1 设目标,增强数学应用的自信心
        5.3.2 设问题,增加数学应用的好奇心
        5.3.3 设需要,增强数学应用的责任心
        5.3.4 设循环,提升数学应用的毅力
    5.4 点拨应用的方法,让学生“善用”
        5.4.1 善于从应用走向数学
        5.4.2 善于从数学走向应用
        5.4.3 培养数学建模的能手
第6章 结语
附录Ⅰ
附录Ⅱ
附录Ⅲ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科研情况

(5)少数民族双语教育视野中的语言文化生态环境(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价值
    1.2 研究方法
    1.3 研究内容
2. 新疆少数民族中小学双语教学现状与发展趋势
    2.1 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
    2.2 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相关理论
    2.3 新疆少数民族中小学双语教学现状与发展趋势
3. 教育生态环境与少数民族教育
    3.1 概念界定
    3.2 教育生态环境与少数民族教育的选择
4. 语言文化生态环境与少数民族双语教育
    4.1 新疆主要少数民族人口分布及语言使用
    4.2 家庭语言环境与双语教育
    4.3 社会语言环境与双语教育
    4.4 学校教育环境与双语教育
5. 结论
注释
参考文献
后记

(7)上市公司并购的市场效应检验:多元化厌恶或专业化宠爱?(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2. 文献综述及理论基础
    2.1 关于企业多元化经营绩效研究的文献综述
        2.1.1 多元化战略与企业价值关系的理论争论
        2.1.2 国外文献综述
        2.1.3 国内文献综述
    2.2 资产价格异象研究标的演进的文献综述
        2.2.1 国外文献综述
        2.2.2 国内文献综述
    2.3 行为金融理论基础
        2.3.1 理性与资产价格的形成
        2.3.2 信念形成的心理学基础
3. 研究方法设计与样本选择
    3.1 研究方法设计
        3.1.1 事件研究法的内涵与优点
        3.1.2 事件研究法的步骤
        3.1.3 本文研究方法设计
    3.2 样本与数据
        3.2.1 我国行业分类概述
        3.2.2 多元化衡量方法
        3.2.3 各类样本定义选择
        3.2.4 数据选择
        3.2.5 前置检验指标选择
4. 我国上市公司经营行业概况分析
    4.1 我国企业经营行业数概况
    4.2 我国上市企业各行业经营收入赫芬达指数概况
5. 上市公司多元化厌恶情绪实证结果
    5.1 基本假设
    5.2 样本选择与数据
    5.3 前置检验
    5.4 实证结果分析
        5.4.1 事件总体影响分析
        5.4.2 信息有效事件窗分析
6. 上市公司专业化宠爱情绪实证结果
    6.1 基本假设
    6.2 样本选择与数据
    6.3 前置检验
    6.4 实证结果分析
        6.4.1 事件总体影响分析
        6.4.2 信息有效事件窗分析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专业化宠爱”的心理成因探析
    7.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8)C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改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第二节 研究内容和思路
第二章 质量管理方法理论概述
    第一节 质量的基本含义
    第二节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概述
    第三节 质量控制圈
    第四节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C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现状
    第一节 C公司概述
    第二节 C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概述
    第三节 c公司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第四节 C公司质量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C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改进方案设计
    第一节 C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改进方案设计的原则和目标
    第二节 质量管理认识的改进
    第三节 改进流程文件完善质量管理体系
    第四节 培训体系的改进
    第五节 质量文化建设的改进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C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改进方案实施的保障措施及效果评估
    第一节 内部监督机制的优化
    第二节 持续改进
    第三节 质量管理改进方案实施初期效果评估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第一节 本文结论
    第二节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四、统计抽样在文化考试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统计抽样在文化考试中的应用[J]. 董超. 工科数学, 1993(04)
  • [2]台湾的大学入学考试制度研究[D]. 杨李娜. 厦门大学, 2003(02)
  • [3]中学物理纸笔试卷编制的研究与实践[D]. 陆李杨. 上海师范大学, 2012(02)
  • [4]文化背景下高中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研究[D]. 罗萍萍. 赣南师范学院, 2013(07)
  • [5]少数民族双语教育视野中的语言文化生态环境[D]. 付东明. 新疆师范大学, 2007(04)
  • [6]马尔科夫过程的应用——研究设备元件年龄的概率分布[J]. 秦翠娥. 工科数学, 1993(04)
  • [7]上市公司并购的市场效应检验:多元化厌恶或专业化宠爱?[D]. 傅立立. 西南财经大学, 2012(04)
  • [8]C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改进研究[D]. 陈磊. 厦门大学, 2014(08)

标签:;  ;  ;  ;  ;  

统计抽样在文化考试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