箱形钢板梁腹板局部稳定性计算

箱形钢板梁腹板局部稳定性计算

一、箱形钢板梁腹板局部稳定性的检算(论文文献综述)

肖雅斐[1](2016)在《大轴重重载列车作用下钢板梁重载适应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铁路重载列车的开行,对既有梁桥的静力性能、动力性能以及疲劳性能都有一定的影响。本文针对京广线上既有钢板梁桥在铁科院给定的GQ80(27t)、KZ80(27 t)、C80(25 t)等大轴重重载作用下进行了适应性分析。本文通过对京广线编号分别为叁标桥0011-24 m,32 m,40 m上承式钢板梁桥、专桥9550-19 m下承式钢板梁桥、专桥9513-19.3 m箱型钢板梁桥等既有钢板梁桥进行在大轴重重载作用下钢板梁桥的整体适应性研究以及局部适应性研究;再通过Midas/Civil软件分别建立不同跨度梁桥的空间模型并与平面计算的数据进行比较。得出下面结论:(1)与给定的重载荷载相比较中-活载仍起到主控作用。在中-活载的计算下梁桥竖向刚度只有19 m下承式板梁桥还有很大的储备空间,其余跨度不满足或已经快要到达刚度极限;32 m、40 m钢板梁桥横向刚度都不满足要求,其余跨度的梁桥横向刚度满足要求,并且有一定的安全储备;对于横向倾覆稳定性各跨度板梁桥都满足要求。(2)通过钢板梁桥局部分析得出主梁的总体稳定性均满足要求;主梁腹板局部稳定,除了19 m下承式钢板梁外,其余跨度钢板梁其加劲肋构造要求都不满足现行规范,经检算腹板局部稳定满足原设计规范要求,但是不满足现行规范要求;疲劳检算时,叁标桥0011中的3种跨度的钢板梁,主要疲劳细节不满足现行规范要求。(3)通过建立钢板梁桥Midas/Civil的空间有限元模型,得到Midas/Civil空间模型计算的结果与平面计算结果基本一致,也进一步应证了平面计算结果的正确性。除19 m下承式钢板梁疲劳应力满足要求外,其中大部分跨度桥梁的疲劳应力与竖向挠度都不满足要求。

李上雷[2](1976)在《箱形钢板梁腹板局部稳定性的检算》文中提出箱形钢板梁具有许多优点,尤其是能够减轻结构自重,节约建筑材料,故得到日益广泛的发展与应用,然而,这种新型结构,是一种薄壁结构,无论上下盖板或腹板,均采用较薄的钢板,并用多条加劲肋加强,因而,多肋条薄板的稳定计算,就成为设计工作中十分重要的问题了。为了解决实际设计工作的需要,参考了部分有关稳定理论的资料和各国规范,对箱形钢板梁腹板局部稳定性的检标,作了下述处理。现以桥枕直接搁置在腹板顶上的简支桥跨为例来说明所用的处理方法及其检算公式。

王立超[3](2007)在《移动模架的设计、安全性监测及其适用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长大混凝土桥梁的施工中,移动模架法与其他施工方法相比具有工序程序化、线形易于控制、施工周期短、不需进行基础的处理、适用范围广、施工交通影响小、安全等优点,而在城市高架桥、高墩公路桥梁和跨海桥梁的施工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但目前国内还没有一套完整的关于移动模架的设计、施工和养护的工作指南或规程来指导实际工程。本文以广州珠江黄埔大桥引桥移动模架施工的混凝土桥梁为工程背景,围绕移动模架的设计、施工和养护等方面展开了一系列研究,通过研究,取得了若干有价值的结论与创新:1)在统计和整理目前现有的移动模架设计和实践及其他施工方法的基础上,研究了移动模架法的形式、特点和适用性,提出了移动模架的总体设计及构造、材料的要求和刚度控制指标等。2)针对移动模架的主梁是主要承重结构,分析研究了移动模架箱形主梁设计的箱型结构梁腹板的抗力、腹板高厚比等参数的影响,计算横向加劲肋的间距及腹板的局部稳定性,探讨了波形钢板即折叠的钢板的受剪及受弯特性及其作为MSS系统主梁腹板结构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当主梁腹板的高厚比大于某一值时,应配置横向加劲肋和在受压区的纵向加劲肋,同时应验算加劲肋的间距和腹板的局部稳定性。3)借助钏结构的相关设计理论和有关规范,对移动模架的计算荷载和计算模式(平面模式和空间模式)及荷载组合提出了若干建议;同时还给出了移动模架的设计计算步骤要点、设计原则及强度、刚度、稳定、疲劳、抗风、焊缝、连接等方面的计算准则,并以广州珠江黄埔大桥MSS62.5移动模架为例,运用有限软软件ANSYS对其进行了仿真分析计算,结果表明:移动模架主粱靠近支座的数个腹板开孔拐角加筋翼缘板与竖向加筋板连接处应力集中明显,部分Von Mises应力值已超过主梁Q345钢板的设计应力和屈服强度,预示这些部位钢板在最不利荷载作用下有可能进入塑性工作状态;主梁前导粱在模架移动过程中各构件Von Mises应力值小于材料的设计应力,表明构件强度满足设计要求。4)对移动模架法施工现浇混凝土桥梁中的施工工艺流程、移动模架的拼装、调试及预压试验,预拱度的设置,混凝土的浇筑顺序、混凝土养护、预应力张拉及孔道灌浆等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移动模架施工的后张现浇箱梁桥质量控制指标和移动模架施工桥梁新旧混凝土结合部的错台控制措施。5)讨论了移动模架的施工控制理论,主要对线形控制和应力控制做了详细研究,给出了预拱度的设置方法和现浇混凝土的应力处理方法。并针对移动模架在梁体混凝土浇筑和移动模架前移过程控制工况中移动模架各关键监测控制部位的应力、变形值,与理论计算值进行对比,判断移动模架结构在实际工作状态下的安全储备,评价其在设计使用荷载下的工作性能,为移动模架的正常使用提供安全保障,并为移动模架施工的箱梁桥施工预拱度设置提供依据。6)针对移动模架施工桥梁的特点,建立了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提出了移动模架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保证与组织保证措施,给出了移动模架的日常养护与维修、检测、评定和评估的一般规定和内容及养护对策,为移动模架的日常使用养护与维修、正常安全的施工提供了依据。

王硕[4](2017)在《基于空间整体分析下的下承式钢板梁桥稳定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些年来,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正如火如荼的开展,特别是在公路和铁路建设中,我们看到了越来越多钢桥的身影,桥梁自身的结构形式也趋于多样化,设计水平及其施工技术愈加先进合理。这其中,常见的钢板梁桥更是伴随着中国铁路一路走来,见证着现如今中国铁路的迅猛发展。但是稳定性作为钢桥设计过程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倘若处理的不够得当就会造成比较严重的工程事故,当其作为一个整体发生失稳的时候,梁将产生侧向的弯曲以及发生宏观层面上的扭转变形。下承式钢板梁桥的主梁与桥面系共同构成了一个敞口框架,所以为了加强稳定性能,提供足够的强度作用,故而在横梁和主梁之间设置了肱板,这是从构造上弥补没有上平纵联所带来的稳定问题。但肱板这一构造,它所带来的结构强度以及结构自身的稳定性能,到底程度如何还需要进一步讨论。再者,传统的下承式钢板梁桥稳定问题的研究通常由于结构自身的复杂性,被分成整体稳定和局部稳定这两大部分分别进行计算,如今由于结构有限元技术的发展,可以把下承式钢板梁桥完全作为一个整体探讨其整体稳定问题。论文写作思路如下:首先通过翻阅与钢板梁桥相关的经典教材,公路、铁路规范以及相关文献。概括钢板梁桥稳定性问题计算方法以及与之相关的研究内容。分别总结规范中对公路钢板梁桥、铁路钢板梁桥局部以及整体稳定的规定。其次通过翻阅有限元书籍,总结有限元软件MIDAS关于平板单元有限元方程,板单元施加荷载方法,板单元结果分析,单元之间的边界条件与约束方程,应用有限元方法对结构进行弹性屈曲分析等内容,从而为下承式钢板梁桥利用有限元方法进行数值分析提供理论依据。然后运用数值计算的手段,为保证结构在发生整体失稳前不出现局部失稳,参照规范对结构局部稳定方面的规定,在规范规定的范畴内进一步分析下承式钢板梁桥的细部构造对结构局部稳定性产生的影响,从而得到满足规范局部稳定要求的有限元模型。最后对满足要求的有限元模型分别从有肱板和无肱板两个方面进行整体稳定性分析,探究宏观失稳模态下结构整体失稳的临界荷载,与规范规定的结构整体稳定内容进行计算匹配,从这两个方面计算得出的临界值上寻找差异性,从而可分析研究下承式钢板梁桥的整体稳定问题。论文结论如下:(1)对有无肱板这两种情况下的下承式钢板梁桥进行有限元分析后,得到的数据可知,当加上肱板以后,对于下承式钢板梁桥这样的仅由主梁与桥面系共同构成了一个敞口框架来说,进一步加强了它的稳定性能,其一可以对主梁的上翼缘板提供支撑作用,保证上翼缘板的稳定性能;其二可以起到横联的作用并减少或预防主梁的偏斜。这可从下承式钢板梁桥有无肱板这两种情况的屈曲模态图中得到印证,并且相应所能承受的临界荷载值有了一个较为明显的提高,从未加设肱板时的238.78 kN,到加设肱板后的306.51 kN。临界荷载值提升幅度为28%。(2)对加设肱板的下承式钢板梁桥的整体稳定验算中,从铁路规范中算得的限值为270 MPa,而通过有限元计算得到的全桥最大弯曲应力为279.52 MPa。两者进行比对可以得知,依据铁路规范验算得到的整体稳定性是偏于保守的,可以安全的应用在实际工程的相关检算当中。由于规范中对于结构的整体稳定性采用的是近似计算方法,所以通过对具体的结构进行有限元分析所得到的结果,进一步验证了规范规定对于下承式钢板梁桥整体稳定性验算的适用性。(3)运用公路规范,算得的弯扭屈曲临界弯矩为:Mcr,z=407.12kN.m,而根据有肱板的下承式钢板梁桥有限元计算结果,并依据2.2.1节式(2.36)算得的弯扭屈曲临界弯矩为:Mcr=388.42kN.m。结果对比公路规范规定算得值偏小,但是处在规范规定算得值±%5以内。两值进行比对可以得知,依据公路规范验算得到的整体稳定性是基本保守的,可以安全的应用在实际工程的相关检算当中。

张晴伟[5](2010)在《铁路双线板桁组合钢桁梁桥受力性能及构造细节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迅速发展,对高速铁路桥梁在刚度、整体抗震性能,动力性能等方面有更高的要求。正交异性整体钢桥面板与桁架组合体系桥梁具有刚度大、整体性好、动力性能好、噪声小等优点,是高速铁路大跨度钢桥较为合适的结构形式之一。但由于下弦杆、纵梁、横梁的上翼缘是钢桥面板的组成部分,体系受力复杂。使设计、分析计算难度更大。论文以在建的漯河到阜阳新建铁路赵寨颖河铁路双线板桁组合钢桁桥的设计工作为背景,从受力性能及构造细节两个方面进行较深入的探讨,其主要工作如下:(1)对钢桁梁桥的发展历史做了系统的回顾,概括了板桁组合体系的结构形式及力学特点,总结了计算方法的研究现状。(2)在充分研究赵寨颖河双线特大桥具体建桥条件的基础上,对包括下承式钢箱系杆拱桥、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板桁组合钢桁梁在内的不同桥式方案从经济、施工、设计等多方面进行对比,最后确定了最优桥式方案。(3)研究板桁组合简支钢桁梁的构造尺寸和主桁杆件截面形状和尺寸的合理选择,采用空间板梁单元法、平面简化计算方法对其整体受力行为进行对比计算分析,并对不同方法的精度、适用范围及计算代价等进行了对比和评价。(4)分析了规范对强度、稳定和疲劳的计算原则和注意事项,编制铁路钢桥杆件检算程序CRBSS,对赵寨颖河特大桥主桁各杆件进行强度、稳定性、疲劳性能及连接的检算。(5)本文详细研究了板桁组合钢桁梁的关键细部结构,采用有限元程序ANSYS,对支座、顶梁局部,正交异性板桥面进行了详细的局部分析;结合分析结果,探讨了大跨度板桁组合体系钢桥面的合理布置形式及其适用范围。

殷万寿,汪秀鹤[6](1981)在《世界桥梁技术发展概况及趋势》文中认为 桥梁作为一种跨越障碍、提供车辆通行为目的的建筑物,所涉及到的技术问题是很多的,加上结构形式、所用材料及其他条件的不同,使涉及面更为广泛。本文限于篇幅,仅就目前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钢桥、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桥上部结构的情况及发展趋势加以概述。

郭峰[7](2014)在《跨座式单轨交通应急轨道梁选型及受力性能研究》文中提出摘要:在跨座式单轨交通系统中,作为车辆导向和承载结构的PC轨道梁(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轨道梁),在运营过程中可能遭遇突发状况而损坏,导致单轨交通线路中断运营。因此,非常有必要开发出一套应急轨道梁系统,来实现对受损PC轨道梁的快速替换,从而降低单轨交通中断运营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单轨交通轨道梁既是承重结构又是车辆运行的导向轨,其导向功能是通过轨道梁自身的线形来实现的。在实际的单轨交通线路中,轨道梁的线形复杂多变,种类繁多,应急轨道梁不可能针对所有的PC轨道梁进行一对一设计。因此,应急轨道梁除了要具备足够的承载力及刚度外,如何实现对所有具有不同线形特征的PC轨道梁的快速替换,也是影响其选型的关键性因素。本文在对跨座式单轨交通PC轨道梁线形及受力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单轨交通轨道梁应急抢修工作的特点,对跨座式单轨交通应急轨道梁进行了选型研究。主要的研究内容和成果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出了单轨交通应急轨道梁的线形及力学控制指标如何对具有不同线形特征的PC轨道梁进行替换以及是否具备足够的承载力和刚度是控制应急轨道梁选型的关键性因素。本文首先对影响PC轨道梁线形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并在对既有单轨交通线路上PC轨道梁线形进行统计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应急轨道梁所应替换PC轨道梁的线形要素的类型及分布范围;其次,通过对国内外单轨交通相关设计规范的研究,结合应急轨道梁的特殊情况,分析了应急轨道梁的设计荷载类型,提出了应急轨道梁的刚度控制指标及限值,为跨座式单轨交通应急轨道梁的选型提供了重要依据。(2)单轨交通应急轨道梁线形替换方法研究在轨道梁所有的线形构成要素中,应急轨道梁如何实现对PC轨道梁平面线形及梁长的替换最为关键。本文提出了节段拼装应急轨道梁的线形替换理念,在此基础上,对应急轨道梁平面线形及梁长的替换方法进行了研究。主要完成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①参考单轨交通道岔梁的技术参数以及PC轨道梁的架设精度要求,确定了应急轨道梁平面曲线线形和梁长的替换精度目标;②针对轨道梁平面线形的特点,提出了3种不同的替换方案,建立了轨道梁在各种平面曲线线形下的数学模型,并编制了应急轨道梁平面线形替换误差计算程序。通过3种方案替换误差的比选,最终提出了采用具有4种不同圆曲线半径的应急轨道梁来实现对所有PC轨道梁平面线形进行替换的方案;③在对单轨线路上PC轨道梁梁长的分布范围及分布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依据应急轨道梁梁长的替换精度目标,提出了应急轨道梁梁长的实现方案,即选取具有不同长度的应急梁预制节段拼装出具有合适跨度的应急轨道梁,并基于轨道梁应急抢修工作快速性及经济性方面的考虑,对应急轨道梁节段长度的类型进行了合理的划分。(3)进行了单轨交通应急轨道梁结构选型研究基于应急轨道梁轮轨接触面线形调整以及应急轨道梁承载力及刚度等方面的考虑,对应急轨道梁结构方案进行了选型。通过对比各种结构方案的优缺点,最终提出了应急轨道梁采用预应力节段拼装钢箱.混凝土组合梁的结构型式,并结合轨道梁应急抢修工作的特点,对组合式应急轨道梁的构造细节进行了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基于薄板的弹性屈曲基本理论,并结合组合梁腹板的受力特点及相关试验研究,对组合式应急轨道梁钢箱梁腹板加劲肋的合理布置形式进行了研究;②基于组合梁的抗扭分析理论,结合相关的扭转试验,分析了组合式应急轨道梁普通钢筋配置的计算方法;③对组合式应急轨道梁预应力筋的布置形式、预应力筋的张拉顺序以及张拉控制值进行了分析和讨论。(4)组合式应急轨道梁数值模型的建立及优化设计通过大型有限元程序Abaqus建立了预应力节段拼装钢箱.混凝土组合式应急轨道梁的数值分析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5个系列共17榀具有不同结构设计参数的组合式应急轨道梁有限元模型。研究了普通钢筋配筋率、混凝土的轴心抗压强度、钢材强度以及钢箱梁板件厚度等结构设计参数对组合式应急轨道梁受弯性能的影响。根据受弯性能影响参数的分析结果,对组合式应急轨道梁的结构设计参数进行了优化。(5)应急轨道梁承载力评估及正常使用性能的分析与评价基于预应力钢.混凝土组合箱梁的相关计算理论,结合预应力节段拼装钢箱.混凝土组合式应急轨道梁具体的结构特征,通过理论分析加有限元计算的方法对组合式应急轨道梁的抗弯及抗剪承载力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利用所建立的有限元数值模型,对车辆荷载作用下组合式应急轨道梁的变形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组合式应急轨道梁的承载能力及刚度完全能够满足正常使用的要求。

周智辉[8](2007)在《列车脱轨分析理论与控制脱轨的桥梁横向刚度限值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提速以来,部分桥梁横向振幅大大超过《铁路桥梁检定规范》规定的行车安全限值,采取列车限速过桥或桥梁加固措施,制约了提速战略的实施。少数桥梁横向刚度不足,导致桥上货物列车脱轨事故多次发生。新设计的高速铁路桥梁横向刚度能否确保列车安全运行是桥梁设计时必须回答的问题。国内外对铁路桥梁横向刚度作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由于列车脱轨分析理论未能突破,铁路桥梁横向刚度问题没有很好解决。在前人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本文对列车脱轨分析理论与铁路桥梁横向刚度限值进行了研究。主要的研究内容和取得的成果如下:(1)论证了列车脱轨力学机理是列车-桥梁(轨道)系统横向振动丧失稳定,提出了列车脱轨能量随机分析理论,自主开发了一套列车脱轨分析软件。(2)分析了酉水桥等4个桥上列车是否脱轨实例。计算结果均与实际情况一致,进一步论证了列车脱轨能量随机分析理论是正确可行的。(3)提出了预防脱轨的桥梁横向刚度限值分析方法,算出了提速线钢桥横向刚度限值。提速线32 m和40 m上承式钢板梁横向刚度宽跨比限值分别为1/13.6和1/15.7。提速线3×80 m单线下承连续钢桁梁的宽跨比限值为1/12.1。本文制定的限值为修订铁路钢桥横向刚度规范限值提供了参考。(4)分析南京长江铁路大桥128 m简支钢桁梁等5座横向振幅超过《桥检规》限值桥梁的列车走行安全性。计算结果为设计车速下这些桥上列车不会脱轨,与长期横向振幅超限下行车未发生脱轨的实际情况符合。解决了横向振幅超限桥梁的列车走行安全性分析问题。分析结果得到了相关铁路局的肯定和采用,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5)提出了铁路桥梁横向振幅行车安全限值分析方法,算出了提速线预应力混凝土T型梁桥的横向振幅行车安全限值。提速线24 m和32 m预应力混凝土T型梁桥横向振幅行车安全限值分别为L/4411和L/3980。综合分析,取L/4500作为预应力混凝土T型梁桥的横向振幅行车安全限值建议值,为桥梁检定和《桥检规》修订提供了参考。(6)提出了桥上列车脱轨控制分析方法及桥梁抗脱轨安全系数计算式。建立了钢管混凝土提篮拱桥空间振动分析模型,作了5座客运专线桥梁列车脱轨控制分析。分析结论为:这些桥梁上列车不会脱轨,桥梁抵抗脱轨安全度很高。研究成果分别得到了铁道第四勘测设计院与中铁大桥局集团公司肯定和采纳,为这些桥梁设计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李志国[9](2006)在《既有钢桥裂纹及加固研究》文中指出桥梁病害的大量存在不利于交通路线的畅通,并可能危及生命财产的安全,对桥梁病害的评估及加固方法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自从广泛应用钢桥以来,许多国家都发生过钢桥裂纹事故,其后果是严重的,对该类桥梁裂纹病害及加固方法进行深入研究是必要的。桥梁仿真分析技术是处理桥梁裂纹问题的有效手段,运用此项技术可以预测桥梁裂纹位置,分析裂纹原因,论证裂纹整治方案。本文以桥梁仿真分析技术为主线,以整治效果为目标,以荷载试验和长期观测为检验手段,建立了既有钢桥裂纹安全检测评估系统。该系统包括裂纹预测及检查、裂纹原因分析、裂纹整治方案论证和裂纹整治效果检验四个模块,构成了完整的裂纹处理思路,可有效地指导既有钢桥的运营管理,保证钢桥的运营安全,已经成功地运用到广岳线穿心店大桥和柿子坪大桥、内昆线岷江大桥、宝成线上行线白水河大桥,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该系统可对钢桥裂纹进行快速诊断并提出加固建议,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对于成都铁路局管内的钢桥以及国内其它钢桥裂纹病害的整治,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参考价值,对推进我国的钢桥理论研究以及钢桥的设计和构造研究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任文辉[10](2016)在《银川滨河黄河大桥6×80m钢梁步履式顶推法施工技术研究》文中认为银川滨河黄河大桥位于银川中心城区和滨河新区之间,是沟通两区的主要过河通道。其中西岸水中引桥上部采用等截面连续组合箱梁,跨径布置为6×80=480m,位于半径3285m的平曲线上,顺桥向设0.5%纵坡。梁体为钢槽梁加预制混凝土桥面板组成,其中钢槽梁采用单向多点步履式同步顶推施工,预制混凝土桥面板在钢梁顶推完成后架设并浇筑湿接缝。本文针对银川滨河黄河大桥西岸水中引桥的结构特点,结合水文、地质和实际施工中采用的步履式顶推设备,对整个钢梁顶推施工方案进行系统设计,主要对总体施工方案比选、顶推施工步骤确定、步履式顶推施工过程分析、主要临时辅助结构设计与优化等进行了重点研究,完成的主要工作有:(1)通过对支架拼装法与顶推法进行总体方案分析,从经济性、技术先进性和工期三个方面进行方案比选,确定了钢梁安装施工采用单向步履式顶推方案。(2)采用MIDAS CIVIL有限元软件按照顶推2m一个步骤,利用施工阶段法创建梁单元整体模型,对钢梁步履式顶推施工全过程进行计算模拟分析,根据计算结果确定关键的施工步骤。针对关键施工步骤建立三维板单元模型进行模拟计算,得到各关键施工步骤中钢梁与导梁结构应力和变形的较精确值,对钢梁的顶、底板,腹板和腹板纵横向加劲肋布置进行了验证,保证了结构的受力安全。(3)根据钢梁步履式顶推全过程计算模拟分析结果,对导梁、顶推平台、墩旁支架和导梁拆除支架进行了具体设计与优化。(4)过程之中对钢梁顶推变形进行了测量监控,对实际施工测量数据进行分析,保证了施工顺利进行,也验证了设计精度。

二、箱形钢板梁腹板局部稳定性的检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箱形钢板梁腹板局部稳定性的检算(论文提纲范文)

(1)大轴重重载列车作用下钢板梁重载适应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对钢板梁桥的研究现状
    1.3 国外对钢板梁桥的研究现状
    1.4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既有线典型钢板梁桥的服役现状分析
    2.1 既有钢板梁桥标准梁简介
        2.1.1 结构类型
        2.1.2 跨度范围
        2.1.3 设计活载标准
        2.1.4 建成年代
        2.1.5 支座类型
        2.1.6 小结
    2.2 既有钢桥病害
    2.3 年运量统计分析
第三章 既有线钢板梁在重载条件下的整体受力适应性分析
    3.1 钢板梁基本资料
        3.1.1 钢板梁桥尺寸
        3.1.2 钢板梁桥示意图
    3.2 荷载类型及图式
        3.2.1 恒载
        3.2.2 列车活载及冲击系数
        3.2.3 风荷载
        3.2.4 横向摇摆力
    3.3 竖向荷载作用下主梁内力计算与最不利活载分析
    3.4 竖向刚度计算
    3.5 横向刚度计算
    3.6 横向倾覆稳定性计算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既有线钢板梁桥在重载条件下的局部受力适应性分析
    4.1 截面应力检算
        4.1.1 主梁应力计算
        4.1.2 平联应力计算
        4.1.3 端横联应力计算
        4.1.4 焊缝应力检算
    4.2 稳定性检算
        4.2.1 主梁整体稳定性检算
        4.2.2 腹板局部稳定性检算
        4.2.3 加劲肋截面检算
    4.3 疲劳性能检算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既有线钢板梁桥基于空间模型的重载适应性分析
    5.1 有限元模型
    5.2 计算结果分析
        5.2.1 空间模型主梁应力与平面模型应力的对比
        5.2.2 空间模型平纵联杆件与平面模型的对比
        5.2.3 空间模型竖向挠度对比
        5.2.4 疲劳检算对比
        5.2.5 横联纵横梁检算对比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Ⅰ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3)移动模架的设计、安全性监测及其适用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概述
    1.2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的施工方法与控制技术
        1.2.1 主要的施工方法
        1.2.2 桥梁施工事故分析
        1.2.3 桥梁结构主要的施工控制技术
    1.3 移动模架施工技术的发展及应用情况
        1.3.1 国外状况
        1.3.2 我国的发展及应用情况
        1.3.3 移动模架的应用前景
        1.3.4 移动模架及相应施工方法混凝土桥梁的设计计算理论方法
    1.4 移动模架施工方法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主要差距
        1.4.1 结构整体挠度控制问题
        1.4.2 箱梁混凝土开裂问题
        1.4.3 质量安全事故问题
        1.4.4 移动模架的再利用问题
        1.4.5 移动模架本身存在的一些问题
        1.4.6 移动模架施工的混凝土桥梁施工质量
        1.4.7 其他问题
    1.5 本文研究的主要工作和创新点
    参考文献
第2章 广州珠江黄埔大桥的工程概况及基础资料
    2.1 设计标段
    2.2 工程概况及设计方案
    2.3 广州珠江黄埔大桥基础资料
        2.3.1 地理位置、地形及地貌
        2.3.2 气候及水文地质特点
        2.3.3 广州珠江黄埔大桥的战略地位
        2.3.4 设计技术标准
    2.4 S07、S11标的桥梁及施工概况
        2.4.1 S07标段桥梁概况
        2.4.2 S11标段桥梁概况
        2.4.3 施工的进度计划及执行情况
    2.5 广州珠江黄埔大桥现场的一些照片
    2.6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3章 移动模架工法的特点及适用性分析
    3.1 移动模架工法的特点
    3.2 移动模架工法与其它各种桥梁施工方法的比较
        3.2.1 移动模架施工方法与传统满堂支架式施工方法优劣性比较
        3.2.2 移动模架施工方法与整体架设施工方法的比较
        3.2.3 移动模架法施工与挂篮法施工的比较
        3.2.4 移动模架法与顶推法、悬臂法的一些简单比较
    3.3 移动模架造桥机适用梁型、桥型和跨度
        3.3.1 移动模架造桥机的适用梁型和桥型
        3.3.2 移动模架造桥机的适用跨度
    3.4 移动模架造桥机的经济效益分析
        3.4.1 国内移动模架造桥机的经济效益分析
        3.4.2 台湾地区的移动模架造桥机经济效益分析
    3.5 对移动模架造桥机的几点认识
        3.5.1 采用移动模架造桥机施工对桥梁设计的要求
        3.5.2 提高移动模架施工效率的建议
    3.6 本章小节
    参考文献
第4章 移动模架造桥机的总体设计与构造
    4.1 概述
    4.2 一般规定
    4.3 设计依据与设计规范
    4.4 移动模架造桥机的分类及主要技术参数
        4.4.1 移动模架造桥机的分类
        4.4.2 移动模架造桥机的主要技术参数
    4.5 移动模架的构造及作用
        4.5.1 主梁子系统
        4.5.2 模架模板子系统
        4.5.3 移位子系统
        4.5.4 液压子系统
        4.5.5 电气子系统
        4.5.6 龙门吊
        4.5.7 推进小车
        4.5.8 其他附属物
    4.6 材料
        4.6.1 材料选择的要求
        4.6.2 材料建议采用的设计指标
    4.7 容许变形
    4.8 本章小节
    参考文献
第5章 移动模架造桥机的箱形主梁结构设计
    5.1 腹板抗力分析及高腹板的设计思路
        5.1.1 主梁腹板抗力分析
        5.1.2 主梁腹板的设计思路
        5.1.3 腹板的屈曲
    5.2 不设加劲肋的主梁腹板高厚比分析
        5.2.1 弹性工作阶段的分析
        5.2.2 非弹性工作阶段的分析
    5.3 主梁加劲肋的计算与设计
        5.3.1 主梁横向加劲肋的位置
        5.3.2 横向加劲肋的刚度计算及设计
        5.3.3 纵向加劲肋的位置
        5.3.4 纵向加劲肋的刚度计算及设计
    5.4 主梁的局部稳定性设计
    5.5 波形钢腹板的设计
        5.5.1 波形钢腹板的国内外发展概况
        5.5.2 波形钢腹板的优点
        5.5.3 波形钢腹板的设计
    5.6 本章小节
    参考文献
第6章 移动模架造桥机的设计计算与有限元仿真分析
    6.1 概述
        6.1.1 钢结构的设计理论概述
        6.1.2 移动模架造桥机的设计理论
    6.2 移动模架的计算荷载及作用效应组合
        6.2.1 移动模架的荷载
        6.2.2 荷载作用效应组合
    6.3 移动模架的计算模式
    6.4 移动模架的设计计算
        6.4.1 移动模架的设计计算步骤
        6.4.2 移动模架的设计
        6.4.3 移动模架的结构计算
    6.5 广州珠江黄埔大桥MSS62.5m移动模架的有限元仿真分析
        6.5.1 计算依据
        6.5.2 工作状态分析
        6.5.3 计算工况
        6.5.4 MSS62.5m移动模架主梁强度、刚度和主梁稳定性计算
        6.5.5 移动模架前移过程中导梁的强度、刚度计算
        6.5.6 结论
    6.6 本章小节
    参考文献
第7章 移动模架施工混凝土桥梁的施工工艺及关键技术
    7.1 概述
    7.2 上行式移动模架的施工工艺流程
    7.3 下行式移动模架的施工工艺流程
    7.4 移动模架法施工现浇混凝土箱梁桥的一些关键技术
        7.4.1 移动模架的拼装和调试
        7.4.2 移动模架的预压
        7.4.3 移动模架预拱度的设置
        7.4.4 箱梁混凝土的施工
        7.4.5 移动模架施工的其他几个关键问题
    7.5 本章小节
    参考文献
第8章 移动模架正常使用下的应力监控
    8.1 概述
    8.2 移动模架工作状况分析
    8.3 移动模架的应力监测实施方案
        8.3.1 移动模架以应力监测的内容
        8.3.2 移动模架的应力监测方法
        8.3.3 移动模架的应力测点布置
    8.4 移动模架的应力监测系统
        8.4.1 数据采集系统
        8.4.2 数据采集系统的界面
        8.4.3 传感器的安装
    8.5 监测结果分析
        8.5.1 移动模架前移工况监测
        8.5.2 混凝土浇注工况模架监测
        8.5.3 结论
    8.6 本章小节
    参考文献
第9章 移动模架施工混凝土桥梁的施工控制理论
    9.1 移动模架施工桥梁的线形控制
        9.1.1 模架的挠度分析
        9.1.2 预拱度的设置
        9.1.3 线形控制的实施
        9.1.4 梁体线形的影响因素
    9.2 移动模架施工桥梁的应力监控
        9.2.1 概述
        9.2.2 应力监控的实施
    9.3 现浇法施工桥梁的应力处理方法
        9.3.1 应力测试的方法和原理
        9.3.2 主梁应力监控测试中徐变应变及收缩应变的分离
    9.4 本章小节
    参考文献
第10章 广州珠江黄埔大桥的应力和线形监控
    10.1 S07标、S11标桥梁段的施工仿真
        10.1.1 计算分析依据
        10.1.2 计算分析模型
        10.1.3 计算参数取值
        10.1.4 施工阶段应力、挠度验算
        10.1.5 正常使用状态活载挠度计算
    10.2 移动模架施工混凝土桥梁的应力监测与控制
        10.2.1 移动模架施工混凝土桥梁的工作状况分析
        10.2.2 移动模架施工混凝土桥梁的应力监测内容
        10.2.3 混凝土结构应力的监测方法
        10.2.4 监测仪器的选择
        10.2.5 混凝土主梁应力测点布置
        10.2.6 混凝土桥梁结构应力监测跨及监测工况
        10.2.7 传感器的安装和保护
        10.2.8 混凝土主梁应力监测分析
    10.3 移动模架施工混凝土桥梁的线形监控
        10.3.1 MSS62.5移动模架施工混凝土桥梁的线形监控实施方案
        10.3.2 移动模架施工混凝土桥梁的线形监控分析
        10.3.3 施工监控的运行
    10.4 本章小节
    参考文献
第11章 移动模架工法的安全性及日常养护维修
    11.1 概述
    11.2 移动模架工法的安全保证和日常养护维修措施
        11.2.1 制定安全保证措施的目的
        11.2.2 组织保证与管理职责
        11.2.3 安全管理制度
        11.2.4 施工现场的安全措施保证
        11.2.5 移动模架的日常养护与维修
        11.2.6 移动模架使用过程中的检查
    11.3 本章小节
    参考文献
第12章 结论与展望
    12.1 结论
    12.2 展望
致谢

(4)基于空间整体分析下的下承式钢板梁桥稳定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与意义
    1.2 钢桥发展概况
    1.3 钢板梁桥研究概况
    1.4 本文研究思路
2 钢板梁桥稳定理论
    2.1 稳定的计算方法
        2.1.1 势能驻值原理与最小势能原理
        2.1.2 铁摩辛柯方法
        2.1.3 伽辽金法、瑞利里兹法
        2.1.4 有限单元法
    2.2 弯扭屈曲
        2.2.1 两端简支弯曲构件的弹性弯扭屈曲
        2.2.2 横向均布、横向集中荷载作用的受弯构件
        2.2.3 受弯构件临界弯矩的等效弯矩系数
        2.2.4 U型截面梁的整体屈曲
    2.3 板的屈曲
        2.3.1 板元局部屈曲
        2.3.2 板屈曲基本公式与有效宽度的概念
        2.3.3 单向非均匀受弯简支板的弹性屈曲
        2.3.4 受弯构件中的腹板的稳定设计
    2.4 规范中关于稳定性问题的规定
        2.4.1 公路规范对钢板梁桥整体稳定及局部稳定的规定
        2.4.2 铁路规范对钢板梁整体稳定和局部稳定的规定
3 有限元软件(MIDAS)分析与计算原理
    3.1 板单元
        3.1.1 平板单元有限元方程
        3.1.2 荷载与质量
        3.1.3 单元分析结果
    3.2 荷载与边界条件
        3.2.1 约束方程
        3.2.2 单元压力荷载
    3.3 弹性屈曲分析
        3.3.1 板单元几何刚度
        3.3.2 临界荷载系数计算方法
4 下承式钢板梁桥的有限元模型及数值分析
    4.1 下承式钢板梁桥有限元模型建立
        4.1.1 力学模型简化及荷载的确定
        4.1.2 全桥有限元模型
    4.2 下承式钢板梁桥局部稳定分析
        4.2.1 静力荷载工况下钢板梁桥的受力性能
        4.2.2 竖向加劲肋的间距对屈曲荷载的影响
        4.2.3 竖向加劲肋的厚度对屈曲荷载的影响
        4.2.4 水平加劲肋的位置对屈曲荷载的影响
        4.2.5 水平加劲肋的厚度对屈曲荷载的影响
        4.2.6 小结
    4.3 下承式钢板梁桥整体稳定分析
        4.3.1 无肱板下承式钢板梁桥整体稳定分析
        4.3.2 有肱板下承式钢板梁桥整体稳定分析
        4.3.3 整体稳定分析数据与规范规定的对比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5)铁路双线板桁组合钢桁梁桥受力性能及构造细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我国铁路钢桁梁桥的发展
        1.1.1 概述
    1.2 铁路钢桁梁桥桥面系现状
    1.3 现代铁路对钢桥性能的要求
    1.4 铁路板桁组合结构计算方法的研究现状
        1.4.1 基于空间分析方法
        1.4.2 基于平面分析方法
    1.5 本文的研究内容
        1.5.1 课题来源
        1.5.2 本文主要工作
    1.6 本章小结
第2章 赵寨颖河特大桥主桥桥式方案比选
    2.1 赵寨颖河特大桥工程概况
        2.1.1 桥梁所在地区气象资料
        2.1.2 地形地貌
        2.1.3 地层岩性及地质构造
        2.1.4 地震动参数
        2.1.5 水文地质特征
        2.1.6 不良地质与特殊岩土
        2.1.7 环境工程地质
        2.1.8 工程地质条件评价及措施建议
    2.2 设计依据及技术标准
        2.2.1 设计依据
        2.2.2 技术标准
        2.2.3 设计规范及规定
    2.3 主桥各方案设计要点
        2.3.1 各桥型孔跨布置
        2.3.2 各桥式方案比选
    2.4 各桥式方案评价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板桁组合钢桁梁受力行为计算分析
    3.1 桥梁空间分析的必要性
    3.2 桥梁空间分析的现状
    3.3 赵寨颖河特大桥空间静力行为
        3.3.1 有限元计算模型简介
        3.3.2 主桥结构形式和杆件截面尺寸
        3.3.3 结构主要材料及计算参数
        3.3.4 主要计算控制指标
        3.3.5 结构整体内力计算与对比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主桁杆件的强度、稳定和疲劳检算
    4.1 构件强度检算方法
    4.2 构件稳定检算方法
        4.2.1 构件的计算长度及长细比
        4.2.2 整体稳定折减系数
        4.2.3 局部稳定和整体稳定的相关性
        4.2.4 稳定检算的基本公式
    4.3 构件疲劳检算方法
    4.4 检算程序的实现简介
    4.5 主桁杆件检算结果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赵寨颖河特大桥局部构造细节分析计算
    5.1 局部分析的必要性
    5.2 板桁组合钢桁梁支座和顶梁局部分析
        5.2.1 支座和顶梁概述
        5.2.2 计算荷载提取
        5.2.3 局部分析计算结果
        5.2.4 计算结果汇总
    5.3 交异性钢桥面的力学行为与合理布置形式
        5.3.1 概述
        5.3.2 正交异性板的经典体系划分
        5.3.3 正交异性板的经典计算理论
        5.3.4 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的整体计算方法
    5.4 板桁组合桥梁合理桥面布置形式及适用范围
    5.5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7)跨座式单轨交通应急轨道梁选型及受力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跨座式单轨交通国内外发展历史及现状
        1.1.2 跨座式单轨交通系统的特点
        1.1.3 跨座式单轨交通应急轨道梁的研究意义
    1.2 跨座式单轨交通应急轨道梁研究进展
        1.2.1 应急轨道梁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应急轨道梁研究存在的不足
    1.3 研究内容及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路线
第2章 应急轨道梁开发控制因素分析
    2.1 应急轨道梁开发线形控制因素分析
        2.1.1 轨道梁整体线形分析
        2.1.2 轨道梁轮轨接触面线形分析
    2.2 应急轨道梁变形控制指标及限值
        2.2.1 应急轨道梁设计荷载分析
        2.2.2 应急轨道梁变形控制指标及限值
    2.3 应急轨道梁的基本功能要求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应急轨道梁线形替换方法研究
    3.1 节段拼装应急轨道梁型式的提出
        3.1.1 节段拼装应急轨道梁线形调整思路
        3.1.2 节段拼装应急轨道梁应急抢修流程
    3.2 应急轨道梁线形替换精度目标的确立
        3.2.1 平面线形替换精度目标
        3.2.2 梁长替换精度目标
    3.3 应急轨道梁平面线形替换方法研究
        3.3.1 平面线形替换方案
        3.3.2 轨道梁平面曲线线形数学模型
        3.3.3 平面线形替换误差计算程序开发
        3.3.4 应急轨道梁平面线形的选取
    3.4 应急轨道梁目标梁长实现方法研究
        3.4.1 应急轨道梁梁长实现方案
        3.4.2 应急轨道梁节段长度类型划分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应急轨道梁结构选型及关键细节设计研究
    4.1 应急轨道梁结构选型研究
        4.1.1 节段拼装钢箱式应急轨道梁
        4.1.2 预应力节段拼装钢箱-混凝土组合式应急轨道梁
    4.2 组合式应急轨道梁结构设计方案
        4.2.1 钢箱节段参数确定
        4.2.2 拼接板平面线形控制参数
    4.3 组合式应急轨道梁剪力连接件设计
        4.3.1 剪力连接类型
        4.3.2 剪力连接件的选择与设计
    4.4 钢箱节段局部屈曲与加劲构肋造研究
        4.4.1 薄板的弹性屈曲基本理论
        4.4.2 纯钢梁腹板加劲肋构造的设计方法
        4.4.3 组合式应急轨道梁腹板加劲肋设计
    4.5 基于抗扭性能组合式应急轨道梁普通钢筋配置
        4.5.1 钢-混凝土组合箱梁抗扭理论
        4.5.2 普通钢筋配置对组合梁抗扭性能的影响
        4.5.3 组合式应急轨道梁普通配筋设计
    4.6 组合式应急轨道梁预应力筋布置
        4.6.1 预应力筋张拉顺序
        4.6.2 预应力张拉控制值
        4.6.3 预应力筋布置形式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组合式应急轨道梁数值模型及优化设计
    5.1 预应力组合箱梁数值仿真模型
        5.1.1 单元的选取
        5.1.2 材料属性及其参数定义
        5.1.3 栓钉的模拟
        5.1.4 普通钢筋、预应力筋模型的建立
        5.1.5 有限元非线性求解方法
    5.2 有限元建模方法正确性验证
        5.2.1 试验梁参数
        5.2.2 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的比较
    5.3 组合式应急轨道梁受弯性能影响参数分析
        5.3.1 普通钢筋配筋率
        5.3.2 材料强度的影响
        5.3.3 钢箱梁主要板件厚度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组合式应急轨道梁承载力及使用性能评估
    6.1 组合式应急梁抗弯承载力计算
        6.1.1 组合式应急轨道梁弹性极限承载力
        6.1.2 组合式应急轨道梁极限承载力
        6.1.3 预应力增量的计算
        6.1.4 理论与数值模拟结果对比
    6.2 组合式应急轨道梁抗剪承载力分析
        6.2.1 混凝土部分抗剪承载力
        6.2.2 钢梁部分抗剪承载力
        6.2.3 组合式应急轨道梁抗剪承载力
    6.3 组合式应急轨道梁使用性能分析与评价
        6.3.1 竖向荷载作用下应急梁变形
        6.3.2 横向荷载作用下应急梁变形
        6.3.3 横向与竖向荷载组合作用下应急梁变形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研究成果
    7.2 后续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8)列车脱轨分析理论与控制脱轨的桥梁横向刚度限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铁路桥梁横向刚度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列车脱轨研究概况
        1.2.1 列车脱轨问题的来源
        1.2.2 列车脱轨原因
        1.2.3 列车脱轨评判标准
        1.2.4 国内外脱轨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1.3 国内外铁路桥梁横向刚度限值的规定
        1.3.1 与设计荷载无关的规定
        1.3.2 设计水平荷载作用下桥梁容许水平挠度的规定
        1.3.3 列车动力荷载作用下桥梁容许水平位移(振幅)的规定
    1.4 国内外铁路桥梁横向刚度限值研究概况
        1.4.1 日本桥梁横向刚度限值研究方法
        1.4.2 前苏联桥梁横向刚度限值研究方法
        1.4.3 根据经验制订桥梁横向刚度限值
        1.4.4 我国桥梁横向刚度限值研究方法
        1.4.5 铁路桥梁横向刚度限值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列车脱轨力学机理
    2.1 系统状态稳定性的物理概念
    2.2 列车-桥梁(轨道)系统振动的自激性质与列车脱轨力学机理
        2.2.1 系统自激振动的物理概念
        2.2.2 列车脱轨的力学机理分析
    2.3 系统稳定性分析理论简述
        2.3.1 现有运动稳定性理论不能分析车桥(轨)系统横向振动稳定性
        2.3.2 系统稳定性分析理论
    2.4 系统状态稳定及失稳与破坏的标志
    2.5 列车-桥梁(轨道)系统横向振动稳定性的分析思路
    2.6 小结
第三章 列车脱轨能量随机分析理论
    3.1 列车脱轨条件
    3.2 列车-桥梁(轨道)系统横向振动最大输入能量
        3.2.1 列车不脱轨时车桥(轨)系统横向振动输入能量σ_p的确定
        3.2.2 列车-桥梁(轨道)系统横向振动最大输入能量σ_(p,max)真的确定
    3.3 列车-桥梁(轨道)系统横向振动极限抗力作功
        3.3.1 车轮脱轨几何准则
        3.3.2 列车-桥梁(轨道)系统横向振动极限抗力作功σ_c计算
    3.4 列车脱轨能量增量判别准则
        3.4.1 评判v_r车速下列车脱轨准则
        3.4.2 评判v_r车速下列车不脱轨准则
    3.5 列车脱轨实例论证
    3.6 小结
第四章 桥上列车脱轨实例分析
    4.1 老滦河桥上货物列车脱轨分析
        4.1.1 老滦河桥概况
        4.1.2 上承钢板梁空间振动分析模型
        4.1.3 老滦河桥上列车脱轨计算结果及分析
    4.2 酉水桥上货物列车脱轨分析
        4.2.1 酉水桥概况
        4.2.2 下承钢桁梁空间振动分析模型
        4.2.3 酉水桥上列车脱轨计算结果及分析
    4.3 黄河桥上货物列车脱轨分析
        4.3.1 黄河桥概况
        4.3.2 黄河桥上列车脱轨计算结果及分析
    4.4 桥上列车脱轨原因及预防措施分析
        4.4.1 老滦河桥上、下行线列车走行安全性对比分析
        4.4.2 京广线上行新郑大桥脱轨原因分析
        4.4.3 桥梁主梁中心距对行车安全的影响
        4.4.4 预防桥上列车脱轨的措施
    4.5 小结
第五章 铁路钢桥横向刚度限值分析
    5.1 我国铁路钢桥横向刚度限值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5.1.1 问题的提出
        5.1.2 我国铁路桥梁横向刚度限值分析方法简述
        5.1.3 我国铁路桥梁横向刚度限值分析方法存在的问题
    5.2 预防脱轨的桥梁横向刚度限值分析方法
        5.2.1 建立具有误差系数n的预防脱轨条件
        5.2.2 确定控制桥梁横向刚度的主要参数
        5.2.3 确定预防脱轨的桥梁横向刚度限值
        5.2.4 检算桥上列车走行平稳性及舒适性
    5.3 提速线上承式钢板梁桥横向刚度限值分析
        5.3.1 计算模型与计算工况
        5.3.2 提速线32m上承式钢板梁桥横向刚度限值
        5.3.3 提速线40m上承式钢板梁桥横向刚度限值
        5.3.4 关于提速线上承式钢板梁桥横向刚度限值的讨论
    5.4 提速线下承连续钢桁梁桥横向刚度限值分析
        5.4.1 计算模型与计算工况
        5.4.2 提速线3×80m下承连续钢桁梁桥横向刚度限值
        5.4.3 关于提速线下承连续钢桁梁桥横向刚度限值的讨论
    5.5 小结
第六章 横向振幅超过《桥检规》限值桥梁列车走行性分析
    6.1 东沟桥上列车走行性分析
        6.1.1 东沟桥概况
        6.1.2 双T型混凝土梁桥空间振动分析模型
        6.1.3 东沟桥上列车走行安全性计算
        6.1.4 东沟桥上列车走行平稳性与舒适性计算
        6.1.5 东沟桥计算结果分析
    6.2 新郑大桥改建新桥上列车走行性分析
        6.2.1 新郑大桥改建新桥概况
        6.2.2 新郑大桥改建新桥上列车走行安全性计算
        6.2.3 新郑大桥改建新桥上列车走行平稳性与舒适性计算
        6.2.4 墩顶横向振幅超通常值与行车安全的关系
        6.2.5 新郑大桥改建新桥计算结果分析
    6.3 颖河桥上列车走行性分析
        6.3.1 颖河桥概况
        6.3.2 颖河桥上列车走行安全性计算
        6.3.3 颖河桥上列车走行平稳性与舒适性计算
        6.3.4 颖河桥计算结果分析
    6.4 南京长江大桥128m下承简支钢桁梁上列车走行性分析
        6.4.1 南京长江大桥128m下承简支钢桁梁概况
        6.4.2 南京长江大桥128m钢桁梁上列车走行安全性计算
        6.4.3 南京长江大桥128m钢桁梁列车走行平稳性与舒适性计算
        6.4.4 南京长江大桥128m钢桁梁计算结果分析
    6.5 芜湖长江大桥32mT梁引桥上列车走行性分析
        6.5.1 芜湖长江大桥32mT梁引桥概况
        6.5.2 芜湖长江大桥32mT梁引桥上列车走行安全性计算
        6.5.3 芜湖长江大桥32mT梁引桥列车走行平稳性与舒适性计算
        6.5.4 芜湖长江大桥32mT梁引桥计算结果分析
    6.6 小结
第七章 铁路桥梁横向刚度行车安全限值分析
    7.1 铁路桥梁横向刚度行车安全限值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7.1.1 我国铁路桥梁横向刚度行车安全限值
        7.1.2 桥梁横向刚度行车安全限值及制定方法存在的问题
    7.2 桥梁横向振幅行车安全限值分析方法
        7.2.1 确定桥梁横向刚度行车安全判别指标
        7.2.2 建立具有误差系数n的预防脱轨条件
        7.2.3 确定具有预防脱轨功能的梁墩体系
        7.2.4 计算梁墩体系横向振幅行车安全限值
    7.3 预应力混凝土梁墩体系自振特性分析
        7.3.1 研究对象与计算模型
        7.3.2 墩顶横向刚度计算
        7.3.3 梁墩体系自振频率计算
    7.4 具有预防脱轨功能的预应力混凝土梁墩体系分析
        7.4.1 计算模型与计算工况
        7.4.2 梁墩体系列车走行安全性计算
        7.4.3 具有预防脱轨功能的临界梁墩体系
    7.5 预应力混凝土梁墩体系横向振幅行车安全限值分析
        7.5.1 梁墩体系列车走行平稳性及舒适性计算
        7.5.2 梁墩体系横向振幅行车安全限值
        7.5.3 本文限值与《桥检规》限值比较
    7.6 小结
第八章 客运专线桥梁列车脱轨控制分析
    8.1 桥上列车脱轨控制分析的必要性
    8.2 桥上列车脱轨控制分析方法
    8.3 钢管混凝土提篮拱桥空间振动分析模型
        8.3.1 单箱三室箱型系梁空间振动分析模型
        8.3.2 主拱空间振动分析模型
        8.3.3 吊杆空间振动分析模型
    8.4 胡家湾特大桥列车脱轨控制分析
        8.4.1 胡家湾特大桥概况
        8.4.2 胡家湾特大桥上列车走行安全性分析
        8.4.3 胡家湾特大桥上列车走行舒适性分析
    8.5 衡阳湘江特大桥列车脱轨控制分析
        8.5.1 衡阳湘江特大桥概况及分析模型
        8.5.2 衡阳湘江特大桥上列车走行安全性分析
        8.5.3 衡阳湘江特大桥上列车走行舒适性分析
    8.6 天兴洲公铁分建40m简支梁桥列车脱轨控制分析
        8.6.1 公铁分建40m简支梁桥概况及分析模型
        8.6.2 公铁分建40m简支梁桥(货运线)上列车走行安全性分析
        8.6.3 公铁分建40m简支梁桥(货运线)上列车走行平稳性分析
        8.6.4 公铁分建40m简支梁桥(客运线)上列车走行安全性分析
        8.6.5 公铁分建40m简支梁桥(客运线)上列车走行舒适性分析
    8.7 天兴洲公铁合建40m简支梁桥列车脱轨控制分析
        8.7.1 公铁合建40m简支梁桥概况及分析模型
        8.7.2 公铁合建40m简支梁桥上列车走行安全性分析
        8.7.3 公铁合建40m简支梁桥上列车走行平稳性与舒适性分析
    8.8 天兴洲公铁分建主跨80m连续梁桥列车脱轨控制分析
        8.8.1 公铁分建主跨80m连续梁概况及分析模型
        8.8.2 公铁分建主跨80m连续梁桥(货运线)上列车走行安全性分析
        8.8.3 公铁分建主跨80m连续梁桥(货运线)上列车走行平稳性分析
        8.8.4 公铁分建主跨80m连续梁桥(客运线)上列车走行安全性分析
        8.8.5 公铁分建主跨80m连续梁桥(客运线)上列车走行舒适性分析
    8.9 小结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
    9.1 主要研究工作及结论
    9.2 本文主要创新点
    9.3 今后的工作及努力方向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9)既有钢桥裂纹及加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1章 绪论
    1.1 对既有桥梁作病害评估及加固方法研究的意义
    1.2 既有钢桥裂纹病害及加固措施研究工作简介
        1.2.1 钢桥裂纹事故
        1.2.1.1 国外钢桥
        1.2.1.2 国内钢桥
        1.2.2 既有钢桥裂纹安全检测评估系统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思路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
第2章 既有钢桥裂纹安全检测评估系统
    2.1 既有钢桥裂纹安全检测评估系统的建立
    2.2 既有钢桥裂纹预测及检查
        2.2.1 裂纹预测
        2.2.2 裂纹检查
    2.3 既有钢桥裂纹原因分析
        2.3.1 原生裂纹
        2.3.2 强度破坏引起的裂纹
        2.3.3 铆钉连接损伤引起的裂纹
        2.3.4 锈蚀损伤引起的裂纹
        2.3.5 疲劳损伤引起的裂纹
        2.3.6 机械损伤引起的裂纹
    2.4 既有钢桥裂纹的整治
        2.4.1 裂纹的预防
        2.4.2 裂纹的整治方案
    2.5 既有钢桥裂纹整治效果检测
    2.6 小结
第3章 广岳线穿心店大桥和柿子坪大桥裂纹评估
    3.1 穿心店大桥和柿子坪大桥概况
    3.2 承载安全性评价指标
        3.2.1 容许应力
        3.2.2 容许挠度
    3.3 架桥机拆梁施工计算
        3.3.1 计算荷载
        3.3.2 拆梁施工计算工况
        3.3.3 平面仿真计算
        3.3.4 空间仿真计算
    3.4 架桥机拆梁施工监控
    3.5 小结
第4章 内昆线岷江大桥裂纹病害及整治
    4.1 岷江大桥概况
    4.2 计算的基本资料
    4.3 岷江大桥空间静力仿真分析(梁单元)
        4.3.1 岷江大桥计算模型的建立(梁单元)
        4.3.2 岷江大桥计算结果(梁单元)
    4.4 岷江大桥空间静力仿真分析(板单元)
        4.4.1 岷江大桥计算模型的建立(板单元)
        4.4.2 岷江大桥裂纹原因分析
        4.4.3 横梁开裂后桥梁整体受力性能评价
    4.5 桥梁自振特性分析
    4.6 车桥动力仿真分析
    4.7 岷江大桥加固方案论证
        4.7.1 加固方案的提出
        4.7.2 加固方案的计算分析
        4.7.3 加固方案
    4.8 小结
第5章 宝成线白水河大桥裂纹病害及整治
    5.1 白水河大桥概况
    5.2 白水河大桥空间静力仿真分析(梁单元)
        5.2.1 白水河大桥计算模型的建立(梁单元)
        5.2.2 白水河大桥计算结果(梁单元)
    5.3 白水河大桥空间静力仿真分析(板单元)
        5.3.1 白水河大桥计算模型的建立(板单元)
        5.3.2 纵梁裂纹原因分析
    5.4 疲劳估算
        5.4.1 《铁路桥梁检定规范》(2004)的疲劳估算规定
        5.4.2 纵梁竖向裂纹部位的疲劳估算
        5.4.3 下弦杆的疲劳估算
    5.5 桥梁加固方案
    5.6 桥梁加固效果检测
    5.7 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10)银川滨河黄河大桥6×80m钢梁步履式顶推法施工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项目概述
    1.2 研究背景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发展概况
        1.3.2 国内发展概况
        1.3.3 近年来国内外代表性桥梁概况
        1.3.4 本项目适用情况分析
    1.4 研究的内容、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的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1.4.4 主要创新点
第2章 工程概况
    2.1 银川滨河黄河大桥概况
        2.1.1 项目概况
        2.1.2 技术标准
        2.1.3 6×80m西岸水中引桥概况
    2.2 施工重点与难点
    2.3 钢梁安装总体方案研究与比选
        2.3.1 方案一:支架拼装法方案
        2.3.2 方案二:顶推施工方案
        2.3.3 方案比选与施工方案确定
    2.4 钢梁顶推总体方案设计
        2.4.1 总体方案进一步优化
        2.4.2 确定钢梁安装施工总体流程
        2.4.3 确定顶推系统组成与功能
第3章 (6×80)M钢梁步履式顶推施工过程仿真计算
    3.1 计算方法与模型
        3.1.1 引言
        3.1.2 计算方法
    3.2 主要计算参数
        3.2.1 荷载取值
        3.2.2 荷载组合
        3.2.3 材料容许用力值
    3.3 顶推施工步骤与节段划分
        3.3.1 钢梁节段划分
        3.3.2 西岸水中引桥钢梁顶推施工步骤
    3.4 顶推计算结果分析
        3.4.1 计算步骤与模型
        3.4.2 施工工况及计算内容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6×80)M钢梁步履式顶推施工工艺设计
    4.1 导梁
        4.1.1 创新点与结构概况
        4.1.2 导梁设计计算情况
        4.1.3 导梁主要施工工艺
    4.2 顶推系统及设备
        4.2.1 设备组成
        4.2.2 顶推系统的主要技术参数
        4.2.3 顶推设备布置
        4.2.4 顶推控制系统
        4.2.5 步履式顶推施工
        4.2.6 顶推过墩
        4.2.7 落梁
    4.3 顶推平台与拼装吊机
        4.3.1 创新点与结构概况
        4.3.2 顶推平台设计计算情况
        4.3.3 门吊轨道基础计算及结果
        4.3.4 顶推平台施工工艺
    4.4 墩旁支架
        4.4.1 创新点与结构概况
        4.4.2 墩旁支架计算情况
        4.4.3 墩旁支架施工工艺
    4.5 导梁拆除支架
        4.5.1 结构概况
        4.5.2 导梁拆除支架计算情况
        4.5.3 导梁拆除支架施工工艺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本文所得主要结论
    5.2 下步工作的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已发表的论文
致谢

四、箱形钢板梁腹板局部稳定性的检算(论文参考文献)

  • [1]大轴重重载列车作用下钢板梁重载适应性研究[D]. 肖雅斐. 石家庄铁道大学, 2016(02)
  • [2]箱形钢板梁腹板局部稳定性的检算[J]. 李上雷. 铁路标准设计通讯, 1976(12)
  • [3]移动模架的设计、安全性监测及其适用性研究[D]. 王立超. 浙江大学, 2007(06)
  • [4]基于空间整体分析下的下承式钢板梁桥稳定问题研究[D]. 王硕. 兰州交通大学, 2017(02)
  • [5]铁路双线板桁组合钢桁梁桥受力性能及构造细节研究[D]. 张晴伟. 西南交通大学, 2010(11)
  • [6]世界桥梁技术发展概况及趋势[J]. 殷万寿,汪秀鹤. 桥梁建设, 1981(01)
  • [7]跨座式单轨交通应急轨道梁选型及受力性能研究[D]. 郭峰. 北京交通大学, 2014(07)
  • [8]列车脱轨分析理论与控制脱轨的桥梁横向刚度限值研究[D]. 周智辉. 中南大学, 2007(01)
  • [9]既有钢桥裂纹及加固研究[D]. 李志国. 西南交通大学, 2006(09)
  • [10]银川滨河黄河大桥6×80m钢梁步履式顶推法施工技术研究[D]. 任文辉. 武汉工程大学, 2016(06)

标签:;  ;  ;  ;  ;  

箱形钢板梁腹板局部稳定性计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