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岁婴幼儿情感教育系列之二:鼓励与表扬——心灵的阳光

0-3岁婴幼儿情感教育系列之二:鼓励与表扬——心灵的阳光

一、0-3岁婴幼儿情感教育系列之二:鼓励和赞扬──心灵的阳光(论文文献综述)

李慧敏[1](2021)在《艺术教育使命之下的上海儿童艺术剧场困境与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使命是非营利性艺术组织存在的前提和理由。清晰地陈述使命是建立公众信任、获取生存资源的第一步。使命是组织内部行动的指引。上海儿童艺术剧场是目前中国最大的专业儿童剧场。作为一个非营利性艺术机构,它的经营活动不以追逐经济利润为首要目标,完成“使命”才是其必须要做的事情和承担的责任。通过对剧场由来和发展历史的梳理可知,进行儿童艺术教育是上海儿童艺术剧场的重要使命。过去7年上海儿童艺术剧场在艺术教育方面倾注了很大的心力,但笔者在实践过程中观察到的一些现象:上海儿童艺术剧场至今没有一个官方的、明确的使命或宗旨陈述;节目策划更聚焦于0-10岁左右孩子等。这些现象引发了笔者对其使命实现的疑问。本论文以上海儿童艺术剧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实地调查法及访谈法,从艺术教育活动、管理团队建设、推广营销方式、财务管理状况几个角度分析上海儿童艺术剧场是如何在其日常运营中实现“艺术教育”使命的,在此过程中遇到的现实困境有哪些,以及“艺术教育”使命之下的上海儿童艺术剧场还有哪些提升空间。目前,上海儿童艺术剧场遇到的现实困境从组织内部来说包括:组织制度建设有待完善;决策制定缺乏目标性和计划性;艺教资源开拓力不足;内容创作投入不够;从外部儿童剧市场困境来说包括:中国儿童剧受众低龄化现象严重;缺乏适合大龄少年儿童观看的优质剧目。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了五点建议:制定明确的使命陈述;以需求为导向,拓展更多元的青少年儿童艺教项目;从引进到原创,引领中国儿童剧行业发展;建立完善的会员制营销模式;创新思路,积极寻求外部商业赞助资源。

单文顶[2](2020)在《美国联邦政府处境不利学前儿童教育政策历史演进研究(1933-2019)》文中研究指明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价值追求和目标。伴随着对教育公平问题的持续关注,加强处境不利学前儿童教育治理已成为国际社会基本共识。由是,世界诸多国家纷纷通过立法推进处境不利学前儿童教育发展,有效维护了处境不利学前儿童的教育权益。虽然近年来我国日益重视处境不利学前儿童教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文件均要求发展贫困地区学前教育、建立学前教育资助制度,但我国处境不利学前儿童教育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其中仍存在诸多问题亟待完善。美国联邦政府处境不利学前儿童教育政策起步较早,历经近九十年的发展,业已形成较为完备的体系,积累了丰富经验。因此,本研究将美国联邦政府处境不利学前儿童教育政策作为考察对象,以教育公平为主线,采用文献研究法、历史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和文本分析法,追溯与诠释其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剖析其演进的影响因素、历史经验与现存不足,以期为正在发展中的我国处境不利学前儿童教育政策提供有益启示与借鉴。美国联邦政府处境不利学前儿童教育政策是一个逐步发展与深化的过程。根据教育公平取向的变化,美国联邦政府处境不利学前儿童教育政策分为四个历史阶段:(1)1933年至1963年,突出权利公平的肇始滥觞期。大萧条的冲击、联邦政府权力的扩张、儿童科学的发展共同促成了权利公平取向的联邦政府处境不利学前儿童教育政策的产生,同时实现了联邦政府处境不利学前儿童教育政策从无到有的历史性跨越。在权利公平的价值导向下,联邦政府围绕紧急保育学校项目出台了系列政策,有效保障了处境不利学前儿童的教育权利。联邦政府的初次干预既确认了其发展处境不利学前儿童教育的责任,也促进了社会对处境不利学前儿童教育的认可。(2)1964年至1987年,聚焦机会公平的确立发展期。受反贫困战争、民权运动、智力变化论与贫困文化理论影响,联邦政府处境不利学前儿童教育政策得以确立和发展,并把重心定位于教育机会公平,即让处境不利学前儿童享有公平入学机会的同时对他们在资源配置上予以倾斜和补偿,使他们与社会经济地位较高学前儿童处于平等的起点。为此,联邦政府通过《经济机会法》、《初等与中等教育法》、《提前开始计划法》等法案创建了提前开始计划、第一条款等针对处境不利学前儿童的补偿教育项目。一系列法案的颁布,既实现了处境不利学前儿童教育的有法可依,也推进了处境不利学前儿童教育公平的进程。然而,因过度追求平等和资源投入,教育质量在该阶段受到了忽视。(3)1988年至2001年,探寻兼顾机会的质量公平的调整延伸期。面对陷入质量危机的处境不利学前儿童教育,联邦政府对处境不利学前儿童教育政策作出调整与修正,转向兼顾机会的质量公平之路。就兼顾机会而言,为覆盖所有符合资格的处境不利学前儿童,联邦政府一是加大了对提前开始计划、第一条款等原有项目的资金投入力度,二是推出了儿童保育与发展专款项目等新的处境不利学前儿童教育政策。就质量公平而言,为让每个处境不利学前儿童享有有质量的教育,联邦政府通过设置质量改进资金、明确教师最低要求、修订绩效执行标准等强化了质量管理。兼顾机会的质量公平取得了较大成效,保证了学位的有效供给和质量的稳步提升。(4)2002年至2019年,追求结果公平的深化转型期。进入世纪之交,困囿于悬殊的学业成就差距以及居高不下的学前儿童贫困率,联邦政府再次提高了对处境不利学前儿童教育的要求,并把目光转向结果公平,以达到入学准备要求。为此,联邦政府构建了“蜘蛛网式”的政策干预体系,涉及课程、教学、质量监测、管理制度等多个方面,如制定学习结果标准、实施专项家访计划、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构建质量评级与提升系统、创新联邦政府与地方政府关系。在美国联邦政府处境不利学前儿童教育政策演进过程中,政治经济气候的变化、学前教育价值理论研究的推进、问题源流的持续建构、域外国家的示范效应压力是影响政策演进的主要因素,以立法完善为机制保障、以专项项目为主要载体、以综合干预为内容构成、以家庭发展为重要辅点、以效果评估为促进手段则是政策演进的主要历史经验。虽然联邦政府在处境不利学前儿童教育上倾注诸多努力,且成就可观,但联邦政府处境不利学前儿童教育政策仍存在一些突出矛盾与问题,如政出多门的政策法规体系、薪酬无力的师资队伍建设、后继乏力的财政投入机制、阻滞效力的府际利益博弈。基于美国联邦政府处境不利学前儿童教育政策的经验,结合我国处境不利学前儿童教育实际存在的问题,我国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完善:秉持公平取向,建立倾斜补偿机制;加快立法推进,健全政策法规体系;借助专项行动,精准靶向弱势儿童;引入家庭视角,筑牢儿童发展根基;强化绩效评估,动态优化精准施策。

沈九凤[3](2020)在《0-3岁婴幼儿亲子阅读中亲子互动的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早期亲子阅读受到了学界和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越来越多的0-3岁婴幼儿家长开始积极践行亲子阅读活动。亲子互动是亲子阅读中最精彩的一部分,也被研究证明是最为有效的一部分,高质量的互动意味着高质量的阅读。对0-3岁婴幼儿的亲子阅读中亲子互动的行为进行研究和分析,可以丰富和完善早期阅读和家庭教育的相关理论,有利于0-3岁婴幼儿的家长在家庭中更有效地开展亲子阅读。本研究选取了厦门市M区S早教中心及其所属的基地园,其中0-3岁婴幼儿和家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了解0-3岁婴幼儿亲子阅读中亲子互动的现状,分析亲子互动所呈现的特点,针对婴幼儿的家长给出具体而有效的亲子互动的指导方法和建议,旨在有效提升亲子阅读中亲子互动的水平,切实提高亲子阅读的质量。本研究主要关注如下三个方面的内容:1.0-3岁婴幼儿在亲子阅读中的亲子互动现状;2.0-3岁婴幼儿在亲子阅读中的亲子互动的特点;3.针对家长提出具体有效的亲子互动方法与建议,提升亲子阅读的质量。为了解0-3岁婴幼儿亲子阅读中亲子互动的现状,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编制了《0-3岁婴幼儿亲子阅读中亲子互动的情况调查表》对亲子互动的整体情况,从互动主体的基本情况、互动的家庭支持条件、互动的形式与内容、互动的方式与方法四个维度,将收集的245份有效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同时了解到家长主要困惑于长期的阅读规划和一次的阅读效果,并期望获得亲子阅读中具体的亲子互动方法。根据问卷中家长填写的互动需求,运用访谈法对不同月龄段的家长进行了访谈,再结合观察法对一些阅读中亲子关系和谐的家庭进行亲子阅读活动的观察。发现亲子阅读中亲子互动呈现不同的类型,即以语言为主、以动作为主和以情绪情感为主的三种典型的亲子互动;受婴幼儿年龄特点的影响,不同亲子互动呈现不同的效果。并收集到了很多0-3岁婴幼儿亲子阅读中有效的亲子互动方法。最后,针对家长给出了提升亲子互动质量的6条改善建议:1.树立正确的亲子互动观念;2.做好充足的亲子互动准备;3.考虑互动的各个影响因素;4.尊重婴幼儿的兴趣和需求;5.尝试多种形式的互动融合;6.接受亲子互动的意外结果。并按0-1岁、1-2岁、2-3岁分享不同年龄段婴幼儿具体有效的亲子互动指导方法。

唐超[4](2020)在《从个人实验到国家主导 ——19世纪英国幼儿学校的发展研究》文中提出19世纪是英国幼儿学校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学校经历了从无到有再到普及的发展历程,实现了从个人实验到政府主导的转变,奠定了现代英国幼儿教育的基础。19世纪也是英国社会剧变的时期。经过工业革命,英国从一个偏于一隅的岛国成为日不落帝国,初步实现工业化。同时,大量人口从农村转移到城市,英国最早实现了城市化,伴随而来的是持续的教派冲突和阶级斗争。经济的腾飞与复杂的利益关系交织在一起,共同影响着社会的改革进程。幼儿学校的迅猛发展与社会剧变在历史时空上的重叠,赋予了本研究独特的意义。研究这一时期幼儿学校的发展历程,可以深化我们对英国幼儿教育史的认识,理清教育发展与社会其他因素之间的关系。本研究以19世纪英国幼儿学校为对象,在宏观上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借助教育经济学、教育社会学和历史学等学科理论,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法、历史研究法和比较分析法等,对相关史料进行了梳理和分析。为更加深刻地认识这一段教育史,本研究在纵向维度以幼儿学校的办学主体为切入点,将19世纪英国幼儿学校的发展历程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新拉纳克幼儿学校的实验(1800-1823);民间幼儿学校运动的兴起(1824-1838);民办公助下幼儿学校的推进(1839-1869)及政府主导下幼儿学校的普及(1870-1900)。在横向维度主要考察了不同阶段幼儿学校的教学实践及其发展特点。通过分析发现:幼儿学校从个人实验走向政府主导,是英国为解决学校数量不足问题的必然之路。这条道路符合英国人的文化传统和英国社会的发展历程,是一条自下而上、荆棘丛生、充满斗争的道路,带有明显的中产阶级特性。中上层社会对幼儿学校的需求、经济的发展和法律的保障是推动幼儿学校普及的主要原因。在幼儿学校体系方面,英国幼儿学校呈现出一种“进化”而非“进步”模式。怀尔德斯平的体系很好地应对了各种挑战,最终发展成为国家幼儿学校体系的基础。在这个过程中,人们的幼儿教育观的转变和幼儿学校事业的发展相互影响,致使幼儿学校的性质实现了从民间慈善到国家福利的转变,教育场所经历了从家庭、教会到社会的转移,教育的内容也逐渐世俗化。论文共7个部分,绪论部分主要阐明研究的缘起,明晰研究意义,厘清研究对象的内涵,以及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明确研究的核心问题和内容,确定研究思路,选择适合本研究的方法。第一章追溯19世纪英国幼儿学校发展的历史渊源,重点阐述济贫院、育婴堂、主日学校等慈善机构中的贫困幼儿教育。通过对这些机构创办宗旨、教育目标、教育方法和内容等方面的分析发现:这些慈善机构主要致力于保育而非教育;由于缺乏成熟的模式和专业的教师,教学质量也比较低下。第二章考察欧文在新拉纳克的幼儿学校实验。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一是从欧文所生活的环境出发,描述当时英国的社会背景;二是阐述新拉纳克幼儿学校实验的创办宗旨、理论基础、教学与管理;三是分析新拉纳克幼儿学校实验的影响。第三章探讨英国民间幼儿学校运动的兴起。幼儿学校运动期间,民间成立了一些幼儿学校组织,它们推动了幼儿学校在英国的传播,使人们逐渐认识到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同时,怀尔德斯平作为幼儿学校运动的主要推动者,完整地阐述了幼儿学校的理念,创造性地改进了幼儿学校的环境,并在全国建立了幼儿学校网络,奠定了英国幼儿学校体系的基础。第四章研究民办公助下英国幼儿学校的推进。本章从国家资助幼儿学校的方式出发,把幼儿学校发展分为“申请资助”和“结果支付”两部分,分析了不同资助制度的产生、内容及其对幼儿学校的影响。在“申请资助”制度下,幼儿学校的补助金逐年上升,国教派开始主导幼儿学校,幼儿学校的数量得到提升,教学条件获得改善,幼儿学校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地位得到提升。在“结果支付”下,幼儿学校的补助金急剧缩减,入学率逐渐提升,教学内容向读、写、算倾斜。第五章论述一系列教育法案影响下英国幼儿学校的发展。本章选取1870年、1876年、1891年三个具有代表性的教育法案,论述了英国政府是如何通过法律手段推动幼儿学校的普及;同时探讨了在幼儿学校普及的过程中学校规模及其内部体系的变化。第六章对19世纪英国幼儿学校发展历程进行反思。分析英国幼儿学校发展的动因、特征与影响。结语部分对绪论提出的三个问题进行了解答。

张瑜[5](2020)在《塑造“社会主义新人” ——集体化时代一个晋东南村庄的个体与群体》文中认为中共对于人的塑造和培养的重视程度是一以贯之的。本研究关注的是集体化时代中共对于社会主义新人的塑造和培养问题,通过考察乡村社会中的“问题人物”、各类模范、干部、妇女、儿童、民兵六类不同身份的人物群体或具体的人物代表,集中探讨了集体化时代国家在基层乡村社会中塑造社会主义新人的实践方式和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形成并不断完善的培养机制和治理技术。从国家的角度来讲,通过政治学习、日常劳动、军事训练、树立典型等方式向“新人”们传输中共的价值观,将不同的人纳入到不同的组织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和培养,就成为国家为塑造社会主义新人在乡村具体的实践方法。从民众的角度来讲,他们主动或者被动地去适应社会主义新人的标准,通过具体的行动实践着国家在不同阶段对于新人的要求,体现了国家意志,使得国家不再是事不关己的遥远存在,而是化身为一个熟悉的邻人,他可能是一名干部、模范,又或是五类分子。在塑造新人的过程中,国家的权力不仅触及到乡村的每个角落,也触及到了生活在这里的人,将个人与国家紧密地联合在一起。不同群体和个人在中共的领导下,共同缔造了集体化时代。论文的主要内容分为六章。第一章:乡村“问题人物”的思想改造与人生际遇。本章是对四个乡村社会中“问题人物”个人生活史的研究,主要运用个人档案,还原这些曾经生活在村庄五类分子的平凡人生,试图揭示出他们在那个政治挂帅的时代环境下,那些隐藏在不合时宜言行中的复杂内心世界与性情。第二章:“公”“私”之间:集体化时代的乡村干部。乡村干部作为村庄里的领导人,他们是沟通国家与基层社会的桥梁。因此,他们的自身素质、作风问题、与村民的关系问题则成为影响基层社会正常运转的重要因素。教育、培养好各种类型的乡村干部,也成为国家控制、动员广大的农民的前提和基础。本章主要从组织架构、干部正面和负面的形象等方面,尽可能全面揭示集体化时代真实的干部面向,探讨国家是通过怎样的方式将乡村干部塑造成为符合中共价值观的社会主义新人。第三章:榜样的力量:集体化时代对模范的塑造。集体化时代是模范辈出和“模范引领”的时代,国家重视模范的引领作用,不遗余力地评选模范。本章既关注模范作为一种精神的存在,也关注模范作为具体个人的存在。将以村级档案为核心史料,尝试揭示集体化时代基层普通模范的形象和模范评比制度在基层的运作及不同时期对劳模标准的变化,以求尽可能真实、立体、动态地展示各类模范被塑造的过程。以此呈现新中国通过树立模范典型来塑造社会主义新人的过程,进一步阐释中共在群众动员方面的成功之道。第四章:家庭·劳动·革命:妇女形象的嬗变。本章将依照集体化时代不同“表征”的顺序,探讨中共期望新妇女在新社会中扮演怎样的角色。通过分析集体化时代妇女参加劳动的基层实践,揭示国家对妇女角色和形象如何在劳动的过程中得以塑造,妇女劳力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如何被一步步开发以及开发的程度,又如何从家庭逐步走向社会的过程,进而考察妇女参加劳动生产的成绩和问题;同时,也尽量从妇女的角度出发,分析其自身体验,从而尽可能全面地、连续地呈现国家如何培养、塑造新时期女性的努力,进一步回答社会主义新妇女何以产生的问题。第五章:“新人”的启蒙:集体化时代的儿童教养。中共对儿童的“共产主义接班人”式塑造和培养赋予了儿童新的角色、定位、属性和“儿童—国家”关系。通过梳理集体化时代儿童教育(包括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的发展与变化,可以追寻特殊历史背景下童年经历的蛛丝马迹,不失为理解集体化时代和集体化时代的人们提供一个新的角度和途径。因此,本章以集体化时代幼儿教育的发展、变化以及国家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阶段如何去塑造社会主义新人为线索,尝试从儿童的角度出发,探讨儿童观念在这一时期的变迁和国家在塑造“共产主义接班人”过程中与儿童的互动,试图为理解集体化时代提供一个新的角度和途径。第六章:从拿镐到拿枪:建国以来山西乡村的民兵。民兵制度作为集体化时代的一项重要制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民兵是中共把老百姓组织起来的一种方式,是集体主义的重要表现形式。本章主要突出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揭示民兵制度如何嵌入到农村并逐步完善起来;二是将农民置于特定的历史环境中,考察他们在民兵制度下的心态与行为以及与国家的互动,进一步探讨国家借助民兵形象为塑造社会主义新人的努力。本研究将采用传统史学中重资料重描述的方式,注重村庄一手档案的整理与利用,并以此为主,结合地方文献、官方档案和口述资料,试图运用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的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来阐释集体化时代国家与个人互动的场景及其背后的微妙关系,再现权力与利益博弈的历史图像。力争把宏观的理论构想和微观的个案分析相结合,更全面系统地研究集体化时代和集体化时代的人们,试图诠释集体化时代社会与文化的深层内涵,思考集体化时代的留给后人的经验和教训。在具体研究中,既关注人物群体也关注具体个人,既关注历史进程也关注具体事件,既关注制度层面也关注执行效果,既关注成绩又考察问题与矛盾,希望以“社会主义新人”为线索,体现出集体化时代不同时期国家对社会主义新人要求的动态的变化过程,以揭示共产主义革命对现代中国人的思想改造和重塑历程,进而去解读集体化时代在乡村的运行逻辑和历史进程。回答“集体化时代基层民众的真实生活是怎样的”、“国家与个人是怎样互动”、“国家如何塑造社会主义新人”的问题。研究表明,劳动是集体化时代塑造新人的重要途径,是理解集体化时代的一条重要线索。劳动成为了中共塑造社会主义新人的主要方式和重要载体,在劳动的过程中,集体化时代的人们无论从思想上还是身体上,都得到了塑造和锻炼。集体化时代所塑造的各类新人形象是符合时代要求的,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与时代的命运休戚相关,但是也夹杂着问题与矛盾,其中问题的根本还应回到对人的关照上来。因此,对待集体化时代的认识,也应当放到动态地、连续的情境中,将历史的解读更为人性化。集体化时代的乡村社会研究应当在重视档案史料的基础上,终究回归以人为中心,以历史学为本位的研究,这样才能实现整体史的研究。

殷赛花[6](2020)在《广州儿童公园游憩景观优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随着国际社会对城市儿童健康成长的关注,城市“儿童友好型”城市的社会呼声高涨,社会各界对保障城市儿童权益的相关实践也在予以积极推进,国内许多城市兴起建设城市儿童公园的呼应举措。2015年6月1日,广州1个市级和12个区级儿童公园建成并免费向公众开放,形成在规模和数量上居国内榜首的公益性儿童公园群落,为广州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了系列专门性的市、区级户外儿童游憩景观。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城市发展从“生态城市”到“公园城市”建设理念的进化表明,我国城市的生态文明建设更需扎实有序地推进。作为城市绿色基础设施重要构成的儿童公园游憩景观的生态效能也需提到更高的层面。笔者在对广州儿童公园游憩景观的使用过程中发现,在周末和节假日儿童公园内盛况空前的游憩景象,到工作日开放时段却是稀稀落落的另一番景象。在对广州儿童公园游憩景观进一步调研的过程中发现,当前广州儿童公园游憩主体对儿童公园游憩景观的使用存在突出的时间和空间不均衡性,严重影响儿童公园游憩景观的体验品质和服务效能的提升,阻碍儿童公园游憩景观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对游憩学、心理学和景观设计学等理论文献的综合研究,以广州多个不同类型儿童公园游憩景观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实地观察法、设计师访谈法予以调研分析,最后在借鉴美国的“可持续场地倡议”和国内外优秀案例的基础上,针对儿童公园游憩景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与影响游憩景观优化的主要因素,结合其规划设计、施工建造、维护管理的全寿命周期,提出“友好型”儿童公园游憩景观优化体系和主要构建原则。从满足游憩主体需求的“儿童家庭友好”和促进城市生态健康的“城市生态友好”两个维度来促进儿童公园游憩景观全生命周期内可持续性发展目标的实现。并从城市系统优化、景观效能提升和景观形态完善三个层面提出广州儿童公园游憩景观的优化的策略和举措。

马婷[7](2020)在《活教育视野下托育机构课程的对比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对托育服务需求的增多,托育服务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其服务的有效性、科学性还有待考证,课程是衡量托育机构服务质量的标准之一,建构科学的托育机构课程显得尤为重要。在对我国托育机构课程进行研究时,两套基于陈鹤琴先生“活教育”理论的托育机构课程引人注目,一套课程以“大自然”为活教材,一套课程以“大社会”为活教材,依托“活教育”目的论、课程论和方法论进行课程的建构与实施。本研究对两套课程的理论基础、理念、目标、内容、实施环节进行对比,了解其异同点;由于两套课程尚未形成科学的评价体系,因此采用观察法、访谈法对参与课程的三大主体——儿童、家长及教师的反馈进行对比,以期了解课程中存在的优势与不足,并获得对课程效果的反馈。通过对比,发现两套课程有如下相同点:第一,理论基础均以教育学、心理学为根基建构课程;第二,课程理念均以儿童身心健康和谐发展为前提;第三,课程目标确立依据明确,目标层次较为清晰,目标表述较为全面;第四,课程内容选择均较为合理,内容组织具有逻辑性;第五,课程实施形式多样,途径丰富;第六,课程反馈较为良好,儿童均获得相应的发展,教师及家长认可度较高;第七,儿童与家长均能通过课程受益。两套课程存在如下差异:第一,课程理念侧重点不同;第二,课程目标层次清晰度不同;第三,课程内容组织形式不同;第四,课程实施形式、途径不同;第五,儿童获得发展的维度不同。对异同点进行分析,发现两套课程具有理论基础较为科学,课程理念较为先进,课程目标较为合理,课程内容较为丰富,课程实施较为有效并且儿童与家长均能受益的优势,然而课程也存在目标需要进一步明晰、内容组织缺乏关联性、实施缺乏灵活性等方面的不足。针对课程的优势及不足,从课程理论、理念、目标、内容、实施等方面获得建构科学的托育机构课程的启示,以期为构建我国托育机构课程体系的研究贡献微薄之力。

朱梦涵[8](2020)在《0-6岁儿童的自然教育园本课程建构之行动研究 ——以W自然幼儿园为例》文中研究指明21世纪面临的教育环境是自然匮乏和都市发展的一个矛盾状态。面对儿童亲近自然的缺失,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和幼儿园开始关注自然教育。自然教育是在自然环境里为儿童提供亲身体验的机会,与大自然进行深度交融,以此来释放儿童的天性,培养儿童的人格与情感健康发展。不得不承认,自然教育从来都是开启儿童心灵和技能的一把钥匙。本研究试图探索自然教育园本课程建构的可行性,其中包括课程的理论基础、自然主题的选择、活动内容与形式的设定以及课程实施的路径。另外,研究也试图讨论自然教育园本课程的实施效果及存在问题,为日后国内自然幼儿园的园本课程实践探索提供丰富经验和借鉴意义。本文以行动研究为范式,选取山东省潍坊市W自然幼儿园为研究基地,与专家、园内一线教师协同合作,组成教研团队,探索其自然教育园本课程的建构模式与实施方案,前后共进行了三轮行动研究,历时两年。本研究在课程建构和实施过程中不断改进、优化课程方案,收集过程性资料,并对25名参与课程建构或实施的教师与家长多次进行开放式访谈,用扎根理论进行研究成效的分析。研究表明:自然教育园本课程的建构及实施取得了可观的阶段性成效。首先,自然教育园本课程的实施更新了W园自然教育理念;其次,不同程度的促进了儿童的身心发展、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家长的观念转变;再者,自然教育园本课程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和参考价值。

陈邦[9](2019)在《英美公共图书馆学前儿童阅读服务比较及启示》文中提出学前儿童已具备接受阅读的心理和生理条件,并且阅读能对学前儿童的语言习得、早期读写能力、感官发展、心理健康等方面带来不可估量的有益影响,学前儿童应是公共图书馆重要且特殊的服务对象之一。英美公共图书馆始于19世纪的学前儿童阅读服务,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不仅在全国范围内取得成功,更在世界上产生重大影响,它们的成功经验值得我国公共图书馆借鉴。文章运用文献研究法、网络调研法、比较分析法等方法,首先,阐述了学前儿童与学前儿童阅读概念、早期教育理论和公共图书馆有关学前儿童阅读服务的规定。其次,根据国际图联(IFLA)颁布的《婴幼儿图书馆服务指南》,文章从使命与目标、专门馆藏、服务设施、合作伙伴、专业人员、服务活动、评估与管理7个方面进行调研,分析了英美公共图书馆学前儿童阅读服务现状,在比较分析中发现两者差异并不明显,因此文章着重归纳了两者的共同特点,包括战略上重视学前儿童、服务设施注重安全与便捷、服务活动丰富多样等。再者,根据我国公共图书馆学前儿童阅读服务工作实际开展情况,对照英美公共图书馆学前儿童阅读分析的内容,文章从服务对象、专门馆藏、合作伙伴、服务设施及人员、服务活动5个方面,对我国公共图书馆学前儿童阅读服务进行分析,并与英美比较,归纳我国与两者的主要差距。虽然,我国存在着学前儿童仍处于公共图书馆服务主体的边缘地位,专门馆藏不够丰富,缺乏合作伙伴等不足,但通过江苏图书馆“悦读宝贝计划”,深圳图书馆“喜阅365——亲子共读计划”等经典案例,可以窥见我国公共图书馆正在积极探索学前儿童阅读服务的途径。最后,为助力我国公共图书馆学前儿童阅读服务的发展,针对自身的不足,结合英美公共图书馆的成功经验,文章提出相应策略,主要包括公共图书馆应提升面向学前儿童的阅读服务意识、丰富适合学前儿童的阅读资源、面向学前儿童扩展阅读合作伙伴、设置学前儿童阅读专区、提升儿童馆员的专业服务能力、提高面向学前儿童的阅读活动质量、开发学前儿童家庭阅读潜力、建立相应的评估体系。

李霞[10](2019)在《砥砺前行:一位民办幼儿园园长办园历程的叙事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民办幼儿园蓬勃发展起来,成为我国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入园难”的现实困境。然而,当前民办幼儿园的质量依然层次不齐,甚至常会因为资金、管理、师资等问题,最终选择默默退出幼教舞台。园长,是幼儿园发展的引路人,其办园观念与举措直接影响着园所的未来发展状况,对民办幼儿园而言,园长的作用更是不言而喻。本研究将云南省昆明市Y幼儿园的W园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叙事研究的方法,并辅以访谈法、文献法,以时间为线索,借助故事的形式立体展现这位民办幼儿园园长十五载的办园历程。围绕“办园历程”这一主题,研究分别从W园长的成长背景、幼儿园的建立阶段、发展阶段以及完善阶段这四个时期进行阐述。首先,通过回溯W园长的成长背景,展现她与教育结下的不解之缘,诠释其踏上办园之路的原因;其次,在建园阶段,主要讲述W园长在园所的取名与招生、教师队伍的组建与培训、课程的探索与开设等方面的举措,以及在建园两年后遭遇的重大危机,引发她对办园价值的思忖;再次,在园所发展阶段,W园长暂时结束了三年的幼儿教育事业,在复盘思考的基础上重新出发,再次踏上办园之路,并在管理结构、办园理念、保教体系等方面实现了新的飞跃;最后,在幼儿园迈入发展正轨后,W园长仍未停下完善的步伐,通过改进幼儿园的管理、师资、课程等方面工作,进一步稳固园所管理与教育的根基。通过分阶段回溯、反思与讨论园所的创建、发展直至完善这一系列办园历程,逐步走近W园长的个体经验世界,并在此基础上综合分析Y幼儿园走的更稳、更深和更远的背后,W园长始终秉持的初心与举措,进而凝练出她独到的办园智慧,以期为其他民办幼儿园园长提供借鉴。

二、0-3岁婴幼儿情感教育系列之二:鼓励和赞扬──心灵的阳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0-3岁婴幼儿情感教育系列之二:鼓励和赞扬──心灵的阳光(论文提纲范文)

(1)艺术教育使命之下的上海儿童艺术剧场困境与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使命对于非营利性艺术组织的影响
    第一节 表演艺术与非营利性组织
    第二节 组织使命与非营利组织管理
        一、使命是非营利性艺术组织存在的前提和理由
        二、清晰地陈述使命是建立公众信任、获取生存资源的第一步
        三、使命是组织内部行动的指引
    第三节 小结
第二章 上海儿童艺术剧场“艺术教育”使命溯源
    第一节 “艺术教育”使命溯源
    第二节 上海儿童艺术剧场“艺术教育”使命溯源中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一个官方的、明确的使命或宗旨陈述
第三章 使命之下艺术教育活动的展开
    第一节 节目运营情况概述
        一、主、合办节目
        二、租场演出、活动
    第二节 主打节目版块及其选择标准
        一、国外优秀剧目的引进和本土化制作
        二、原创“宝贝”系列演出
        三、“海星之愿”特殊儿童项目
    第三节 艺术教育活动
        一、艺术教育活动概况
        二、四大“品牌艺术教育活动”
    第四节 小鲸鱼计划
    第五节 疫情之下“艺术教育”新举措
        一、“小鲸鱼来啦”线上艺教内容配送
        二、拓展户外演艺新空间
        三、积极寻求与国内艺术家、艺术团体的合作
    第六节 小结
        一、把关艺教质量,儿童节目以主办为主
        二、以引进国外节目为主,逐年增加原创系列演出
        三、不只是艺教内容的“搬运工”,更是“生产者”
        四、儿童剧演出按年龄分级,让孩子匹配到最适合自己的艺教内容
        五、关注少数群体,给他们提供平等的享受艺术教育的权利
        六、以节目为核心,开展配套活动和巡演,让剧场“不止是剧场”,也让艺教“不只是剧场”
    第七节 使命之下艺术教育活动的展开存在的问题
        一、系列节目、活动选题类型不够多元
        二、演出聚焦低龄儿童,缺乏适宜大龄少年儿童的剧目
        三、自制内容中,原创作品演出体量偏小
        四、本土化特殊儿童戏剧不够“本土化”
第四章 “艺术教育”使命之下的剧场管理团队建设
    第一节 上海儿童艺术剧场管理历程
        一、儿艺剧院主导下的探索期(2013.06-2014.03)
        二、儿国发公司主导下的快速发展期(2014.04-2020.03)
        三、管理升级新时期(2020.04后)
    第二节 组织架构与儿童“艺术教育”使命
    第三节 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艺术教育”使命考察
        一、人员构成
        二、用人标准
        三、培训体系
        四、激励和考评机制
        五、人力资源管理部分“艺术教育”使命履行情况总结
    第四节 员工对使命的认知及满意度调查
        一、受访员工的基本情况
        二、员工对组织使命的认知度
        三、员工对组织使命的满意度
        四、调查小结
    第五节 “艺术教育”使命之下的剧场管理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艺术教育活动分工不合理
        二、员工培训缺乏教育学、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的相关内容
        三、缺乏组织文化建设
第五章 “以儿童为先”的推广营销
    第一节 上海儿童艺术剧场“艺术教育”品牌及产品宣传
        一、“大鲸鱼”文化品牌
        二、艺教项目的宣传方式和目标人群
        三、小结
    第二节 票务营售
        一、“为儿童所想”的票务销售渠道
        二、会员制营销
    第三节 从财务角度看上海儿童艺术剧场“艺术教育”使命的完成
        一、使命完成基础——资金来源和资产管理
        二、使命完成路径——预算及其编制方法
        三、使命完成标准——绩效评价方式和标准
        四、对使命完成情况的监督——财务信息披露和内部控制机制
        五、小结
    第四节 “以儿童为先”的推广营销存在的问题
        一、自媒体宣传平台内容滞后,功能、信息不完整
        二、会员服务内容单一
        三、寻求外部商业赞助资源的能力需加强
    第五节 上海儿童艺术剧场“艺术教育”使命履行情况总结
第六章 上海儿童艺术剧场“艺术教育”使命实现的现实困境
    第一节 组织内部困境
        一、组织制度建设有待完善
        二、决策制定缺乏目标性和计划性
        三、艺教资源开拓力不足
        四、内容创作投入不够
    第二节 外部儿童剧市场困境
        一、中国儿童剧受众低龄化现象严重
        二、缺乏适合大龄少年儿童观看的优质剧目
    第三节 小结
第七章 优化上海儿童艺术剧场“艺术教育”使命实现的策略
    第一节 制定明确的使命陈述
    第二节 以需求为导向,拓展更多元的青少年儿童艺教项目
    第三节 从引进到原创,引领中国儿童剧行业发展
    第四节 建立完善的会员制营销模式
    第五节 创新思路,积极寻求外部商业赞助资源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上海儿童艺术剧场2014年-2020年演出情况统计表
    附录2:上海儿童艺术剧场2014年至2019年租场情况统计表
    附录3:上海儿童艺术剧场:2015年至2020年巡演情况统计表
    附录4:上海儿童艺术剧场“小鲸鱼来啦”线上艺术体验活动内容表
    附录5:对上海儿童艺术剧场行政、人事情况的访谈提纲
    附录6:“上海儿童艺术剧场员工对其使命的认知及满意度”访谈问卷
    附录7:对上海儿童艺术剧场宣传、营销情况的访谈提纲
    附录8:2014年至2019年上海儿童艺术剧场媒体刊登统计表
    附录9:2013至2020年上海儿童艺术剧场自媒体平台宣传情况汇总
    附录10:2015年至2019年上海儿童艺术剧场广告投放情况汇总
    附录11:对上海儿童艺术剧场财务管理情况的访谈提纲
致谢

(2)美国联邦政府处境不利学前儿童教育政策历史演进研究(1933-2019)(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缘起
        (一)处境不利学前儿童教育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兴起
        (二)我国处境不利学前儿童教育政策法规亟待完善
        (三)美国处境不利学前儿童教育政策具有借鉴价值
    二、文献综述
        (一)关于处境不利学前儿童的研究
        (二)关于处境不利学前儿童教育政策的研究
        (三)关于美国联邦政府处境不利学前儿童教育政策的研究
        (四)已有研究述评
    三、概念界定
        (一)学前儿童
        (二)处境不利学前儿童
        (三)处境不利学前儿童教育政策
    四、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六、创新与不足
        (一)创新之处
        (二)不足之处
第一章 突出权利公平:美国联邦政府处境不利学前儿童教育政策的肇始与滥觞(1933-1963年)
    一、美国处境不利学前儿童教育的嚆矢
        (一)个人慈善与公共支持:昙花一现的幼儿学校
        (二)工业化、城市化与工作母亲:短暂辉煌的日托所
        (三)社会改良与公民培养:异军突起的免费幼儿园
    二、权利公平取向的美国联邦政府处境不利学前儿童教育政策的肇始
        (一)经济危机促使国家干预理念兴起
        (二)新政立法实现联邦政府权力扩张
        (三)儿童科学蓬勃发展激发干预动力
    三、权利公平期美国联邦政府处境不利学前儿童教育政策的内容
        (一)明确处境不利学前儿童教育权利
        (二)厘定具体事项管理以及教师培训
        (三)组建专业指导委员会
    四、权利公平期美国联邦政府处境不利学前儿童教育政策的实施
        (一)兴建紧急保育学校,精准保障不利儿童
        (二)构建师资培训体系,有效破解供给困境
        (三)建立专人监督制度,强化政策执行体系
    五、权利公平期美国联邦政府处境不利学前儿童教育政策的影响
        (一)确认了处境不利学前儿童教育的政府责任
        (二)促进了社会对处境不利学前儿童教育的认可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聚焦机会公平:美国联邦政府处境不利学前儿童教育政策的确立与发展(1964-1987年)
    一、社会危机与“伟大社会”改革
        (一)贫困战争奠基教育平等改革运动
        (二)民权运动下社会公众认知的转变
        (三)智力变化论和贫困文化论的指引
    二、机会公平期美国联邦政府处境不利学前儿童教育政策的内容
        (一)明确教育机会公平的核心旨趣
        (二)制定项目运行与实施具体事项
        (三)关照师资队伍培育与建设
    三、机会公平期美国联邦政府处境不利学前儿童教育政策的实施
        (一)建立提前开始中心,打破贫困代际传递
        (二)借助增量资金支持,激励增加学位供给
        (三)应对教师数量挑战,保障基本师资水平
        (四)出台绩效执行标准,推进保教规范运行
    四、机会公平期美国联邦政府处境不利学前儿童教育政策的影响
        (一)促使处境不利学前儿童教育有法可依
        (二)推进处境不利学前儿童教育公平进程
        (三)忽视处境不利学前儿童教育质量提升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探寻兼顾机会的质量公平:美国联邦政府处境不利学前儿童教育政策的调整与延伸(1988-2001年)
    一、危机呼唤教育改革
        (一)质量危机催生教育优异改革运动
        (二)学前教育质量研究新进展推进干预理念转型
        (三)女性独立意识崛起促进学前教育需求再增长
    二、兼顾机会的质量公平期美国联邦政府处境不利学前儿童教育政策的内容
        (一)确立提升质量的核心目标与纲领
        (二)明晰扩大教育机会的发展方向
        (三)扩大处境不利学前儿童年龄范围
    三、兼顾机会的质量公平期美国联邦政府处境不利学前儿童教育政策的实施
        (一)落实投入增长机制,增加保教需求供给
        (二)低龄延伸扶助对象,科学破解贫困危局
        (三)设立专项改进资金,探寻质量突围路径
        (四)明确教师最低资格,多举提升师资质量
        (五)修订绩效执行框架,监管保教过程质量
    四、兼顾机会的质量公平期美国联邦政府处境不利学前儿童教育政策的影响
        (一)实现保教质量的稳步提升
        (二)形成了多样化的发展格局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追求结果公平:美国联邦政府处境不利学前儿童教育政策的深化与转型(2002-2019年)
    一、弥合差距与新世纪蓝图设计
        (一)理想现实鸿沟推动改革再出发
        (二)社会投资理论引领治理新战略
    二、结果公平期美国联邦政府处境不利学前儿童教育政策的内容
        (一)强化学前教育的地位属性
        (二)明确学习结果的政策指向
        (三)推进政策间的协调与整合
    三、结果公平期美国联邦政府处境不利学前儿童教育政策的实施
        (一)强化学习内容要求,制定学习结果框架
        (二)推进专项家访计划,构建良好家庭生态
        (三)应对入学准备挑战,引导师资水平提升
        (四)建立质量评级系统,助力缩小学业差距
        (五)创新联邦地方关系,强化区域治理能力
    四、结果公平期美国联邦政府处境不利学前儿童教育政策的影响
        (一)推动处境不利学前儿童教育走向实质公平
        (二)实现处境不利学前儿童教育政策体系发展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美国联邦政府处境不利学前儿童教育政策演进的审思与启示
    一、探根究底:美国联邦政府处境不利学前儿童教育政策演进的影响因素
        (一)政治经济气候变化的形塑
        (二)域外国家的示范效应压力
        (三)价值理论研究推进的牵引
        (四)问题源流建构的本源诉求
    二、规律寻绎:美国联邦政府处境不利学前儿童教育政策演进的历史经验
        (一)以立法完善为机制保障
        (二)以专项项目为主要载体
        (三)以综合干预为内容构成
        (四)以家庭发展为重要辅点
        (五)以效果评估为促进手段
    三、透视现实:美国联邦政府处境不利学前儿童教育政策的现存问题
        (一)政出多门的政策法规体系
        (二)薪酬无力的师资队伍建设
        (三)后继乏力的财政投入机制
        (四)阻滞效力的府际利益博弈
    四、经验借鉴:美国联邦政府处境不利学前儿童教育政策演进对我国的启示
        (一)秉持公平导向,建立倾斜补偿机制
        (二)加快立法推进,健全政策法规体系
        (三)借助专项行动,精准靶向弱势儿童
        (四)引入家庭视角,筑牢儿童发展根基
        (五)强化绩效评估,动态优化精准施策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3)0-3岁婴幼儿亲子阅读中亲子互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选题缘由
        (一)学界高度关注早期亲子阅读领域
        (二)各国重视推行早期亲子阅读项目
        (三)早期亲子阅读实践中家长的需求
        (四)研究者的兴趣与已有研究的缺失
    二、文献综述
        (一)0-3岁婴幼儿的相关研究
        (二)亲子阅读的相关研究
        (三)亲子阅读中亲子互动的相关研究
        (四)对已有研究的述评
        (五)概念界定
    三、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四、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方法与过程
第1章 0-3岁婴幼儿亲子阅读中亲子互动的现状分析
    一、亲子互动主体的基本情况
        (一)参与亲子阅读的家长多为学习型,普遍具有较先进的理念
        (二)婴幼儿的阅读水平处于不同阶段,普遍对亲子互动感兴趣
    二、亲子互动的家庭支持条件
        (一)多数家庭注重阅读中材料、环境和人力的支持
        (二)家庭的支持程度与阅读中的亲子关系呈正相关
    三、亲子互动的形式与内容
        (一)多数家庭阅读中的亲子互动形式单一,以问答为主
        (二)互动内容受主体影响,包含语言、动作、情绪情感
    四、亲子互动的方式与方法
        (一)家长是互动的主要发起者,注重了解婴幼儿的兴趣和需求
        (二)根据婴幼儿在阅读前后的表现,家长采用不同的互动方法
    五、亲子互动的困惑与需求
        (一)家长困惑于长期的阅读规划和一次的阅读效果
        (二)家长期望获得亲子阅读中具体的亲子互动方法
第2章 0-3岁婴幼儿亲子阅读中亲子互动的特点分析
    一、亲子阅读中不同的亲子互动类型分析
        (一)以语言为主的亲子互动
        (二)以动作为主的亲子互动
        (三)以情绪情感为主的亲子互动
    二、亲子阅读中不同的亲子互动效果分析
        (一)0-1岁婴幼儿的亲子互动效果
        (二)1-2岁婴幼儿的亲子互动效果
        (三)2-3岁婴幼儿的亲子互动效果
第3章 研究启示:0-3岁婴幼儿亲子阅读中亲子互动的改善建议
    一、提升0-3岁婴幼儿亲子阅读中亲子互动质量的建议
        (一)树立正确的亲子互动观念
        (二)做好充足的亲子互动准备
        (三)考虑互动的各个影响因素
        (四)尊重婴幼儿的兴趣和需求
        (五)尝试多种形式的互动融合
        (六)接受亲子互动的意外结果
    二、0-3岁婴幼儿亲子阅读中亲子互动的方法介绍
        (一)0-1岁婴幼儿亲子互动的方法
        (二)1-2岁婴幼儿亲子互动的方法
        (三)2-3岁婴幼儿亲子互动的方法
结束语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0-3岁婴幼儿亲子阅读中亲子互动的情况调查表
    附录二 :0-3岁婴幼儿亲子阅读中亲子互动行为访谈提纲
    附录三 :0-3岁婴幼儿亲子阅读中亲子互动行为观察表
攻读硕士期间参与过的课题
后记、致谢

(4)从个人实验到国家主导 ——19世纪英国幼儿学校的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概念界定
        (一)幼儿学校与幼儿园
        (二)幼儿教育与学前教育
        (三)英国与英格兰
    四、文献综述
        (一)关于19世纪英国幼儿教育研究
        (二)关于19世纪英国幼儿学校研究
        (三)关于19世纪英国其他幼儿教育机构研究
        (四)研究述评
    五、研究问题与内容
        (一)研究问题
        (二)研究内容
    六、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19世纪英国幼儿学校发展的历史渊源
    第一节 幼儿慈善机构发展的背景
        一、中上层社会热衷于慈善事业
        二、中上层社会对贫困问题的关注
        三、中上层社会幼儿教育观的改变
    第二节 济贫院中的幼儿教育
        一、济贫院的生源
        二、济贫院的管理
        三、济贫院的教学
    第三节 育婴堂中的幼儿教育
        一、育婴堂的创办
        二、育婴堂的生源
        三、育婴堂的教学
        四、育婴堂的经费
    第四节 主日学校中的幼儿教育
        一、主日学校的创办
        二、主日学校的发展
        三、主日学校的教学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新拉纳克幼儿学校的实验(1800-1823)
    第一节 新拉纳克幼儿学校创办的背景
        一、工人阶级生活悲惨
        二、童工现象十分严重
        三、贫困幼儿入学率很低
    第二节 新拉纳克幼儿学校的实验
        一、幼儿学校的创办宗旨
        二、幼儿学校的理论基础
        三、幼儿学校的教学与管理
    第三节 新拉纳克幼儿学校的影响
        一、促进英国一批幼儿学校的诞生
        二、推动其他国家幼儿学校的创办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民间幼儿学校运动的兴起(1824-1838)
    第一节 民间幼儿学校运动兴起的背景
        一、贫困幼儿教育问题的凸显
        二、政府对贫困幼儿教育的放任
        三、国教派与非国教派冲突加剧
    第二节 民间幼儿学校组织的成立
        一、幼儿学校协会
        二、格拉斯哥幼儿协会
        三、本土及殖民地幼儿学校协会
    第三节 怀尔德斯平对幼儿学校运动的贡献
        一、创建幼儿学校体系
        二、建立幼儿学校网络
        三、改变社会幼儿教育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民办公助下幼儿学校的推进(1839-1869)
    第一节 民办公助下幼儿学校推进的背景
        一、英国社会结构的改变
        二、英国资产阶级力量的崛起
        三、福禄贝尔幼儿园在英国的传播
    第二节 “申请资助”制度下的幼儿学校
        一、“申请资助”制度的产生
        二、政府对幼儿学校的督查
        三、“申请资助”制度对幼儿学校的影响
    第三节 “结果支付”制度下的幼儿学校
        一、“结果支付”制度的产生
        二、“结果支付”制度的内容
        三、“结果支付”制度对幼儿学校的影响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政府主导下幼儿学校的普及(1870-1900)
    第一节 政府主导下幼儿学校普及的背景
        一、基础教育的落后
        二、政府政策的支持
        三、社会财富的激增
    第二节 法律推动下幼儿学校教育的普及
        一、普及入学的启动:1870年《福斯特法案》
        二、强制入学的推动:1876年《桑登法案》
        三、免费入学的实现:1891年《免费初等教育法》
    第三节 幼儿学校普及过程中学校的改革
        一、大力开办婴幼儿班
        二、逐渐去“国教化”
        三、借鉴福禄贝尔理论
    本章小结
第六章 19世纪英国幼儿学校发展的历史反思
    第一节 19世纪英国幼儿学校发展的动因
        一、上层社会需要推动幼儿学校发展
        二、经济发展为幼儿学校提供了条件
        三、法律为政府主导幼儿学校提供保障
    第二节 19世纪英国幼儿学校发展的特征
        一、幼儿学校的发展历程跌宕起伏
        二、幼儿学校的发展模式自下而上
        三、幼儿学校发展带有明显的阶级特性
        四、幼儿学校发展延续怀尔德斯平体系
    第三节 19世纪英国幼儿学校发展的影响
        一、促进了幼儿学校从慈善到福利的转变
        二、推动了教育场所从家庭到社会的转移
        三、实现了幼儿教育从宗教性走向世俗化
结语
参考文献
    一、中文参考文献
    二、英文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后记

(5)塑造“社会主义新人” ——集体化时代一个晋东南村庄的个体与群体(论文提纲范文)

附图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理论反思和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和主要内容
    四.研究区域及史料特点
第一章 “问题人物”的思想改造与人生际遇
    一.精诚所至:董心诚的重归“群众”之路
        (一)学生时代
        (二)军旅生涯
        (三)成为“反革命”
        (四)接受改造
        (五)成为“群众”
    二.我行我素:石逢生难以被改造的本性
        (一)成长过程一波三折
        (二)青年时期因言获罪
        (三)政治渗透下的家庭关系
        (四)本性难改:回村后的表现
        (五)学会使用政治话语保护自己
        (六)人生悲剧的心理分析
    三.大起大落:一个皮革手工业者人生的“高潮”与“低谷”
        (一)坎坷波折的前半生
        (二)改造生活
        (三)个人与国家的关系
    四.“学而优则仕”:宁家成士绅梦想的破灭
        (一)求学
        (二)工作
        (三)管制
        (四)改造
    五.本章小结
第二章 “公”“私”之间:集体化时代的乡村干部
    一.集体化时代蔚村权力结构的变迁
    二.大队的核心干部
        (一)大队书记
        (二)大队长
        (三)其他干部
    三.小队干部
        (一)小队干部的基本设置
        (二)大队干部与小队干部之间的关系
    四.“三通四化”的干部形象
        (一)党课制度
        (二)干部参加劳动制度
    五.“人无完人”:干部的另一面
        (一)违反国家政策问题
        (二)“四清”与整风运动中的干部问题
        (三)作风问题
    六.本章小结
第三章 榜样的力量:集体化时期对模范的塑造
    一.制造模范
        (一)制造模范的标准及变化
        (二)制造模范的困难与问题
    二.解读模范
        (一)模范贴近生活
        (二)模范无处不在
        (三)模范的奖励
    三.典型模范
        (一)水利专业队队长赵世喜
        (二)第七生产队长卫胜利
        (三)“保险会计”杨家星
    四.事件中的模范
    五.本章小结
第四章 家庭·劳动·革命:妇女形象的嬗变
    一.互助组时期:妇女走向生产的准备
        (一)“互助”的早期理解
        (二)妇女参与生产的背景
        (三)效果和经验
        (四)理想的妇女形象
    二.初级社、高级社时期:从家庭妇女到劳动妇女
        (一)以妇女参加劳动生产为中心
        (二)妇女参加劳动生产的成绩
    三.人民公社时期:“劳动妇女”和“革命妇女”的双重身份
        (一)新的要求
        (二)新的举措
        (三)新的变化
    四.本章小结
第五章 “新人”的启蒙:集体化时代的儿童教养
    一.幼托事业的发展及幼儿教养
        (一)合作化时期“保育为主、教育为辅”的方针
        (二)人民公社化时期对“共产主义接班人”的培养
        (三)集体化时代后期:“儿童本位”的回归
    二.儿童的小学教养
        (一)集体化时代农村小学教育普及概况
        (二)“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
        (三)“教育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
    三.本章小结
第六章 从拿镐到拿枪:建国以来乡村社会中的民兵
    一.民兵制度的数据分析
        (一)人数统计
        (二)组织、干部结构
        (三)年龄分析
        (四)基本情况
    二.民兵的日常管理
        (一)军事训练制度
        (二)宣传、学习制度
        (三)武器管理制度
        (四)评优制度
        (五)问题及对策
    三.民兵的模范带头作用
        (一)改造种子山
        (二)抗旱蓄水
        (三)抗洪抢险
        (四)科学种田
    四.民兵营中的女民兵
    五.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6)广州儿童公园游憩景观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对象的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对象的提出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1.2.1 国外儿童公园发展动态
        1.2.2 国内儿童公园发展动态
        1.2.3 国外游憩理论研究
        1.2.5 国内游憩相关研究
    1.3 研究内容与框架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框架
    1.4 研究意义与方法
        1.4.1 研究的意义
        1.4.2 研究的方法
第2章 儿童公园游憩景观发展的相关理论研究
    2.1 相关概念
        2.1.1 公园绿地与儿童公园
        2.1.2 游憩、游憩系统
        2.1.3 游憩景观
        2.1.4 游憩需求与游憩体验
        2.1.5 全生命周期
        2.1.6 儿童权力公约
        2.1.7 可持续的公园绿地雨水管理系统
    2.2 理论基础
        2.2.1 游憩学理论
        2.2.2 心理学理论
        2.2.3 景观设计学理论
        2.2.4 可持续发展及相关理论
        2.2.5 人对环境的需求层次理论
        2.2.6 景观生态学及生态城市理论
    2.3 儿童公园功能及其游憩景观解析
        2.3.1 儿童公园的功能及分类
        2.3.2 儿童公园游憩主体
        2.3.3 儿童游乐景观类型
        2.3.4 儿童公园游憩景观
    2.4 儿童公园游憩景观优化的关键影响因素
        2.4.1 儿童公园生态系统健康
        2.4.2 儿童公园游憩主体需求
        2.4.3 儿童公园游憩景观成本
    2.5 国内外优秀案例分析
        2.5.1 罗里.迈尔斯儿童探险园
        2.5.2 成都麓湖红石公园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广州的儿童公园游憩景观调研分析
    3.1 调研对象解析
        3.1.1 广州城市概况
        3.1.2 广州城市生态现状
        3.1.3 广州儿童公园发展历程
        3.1.4 游憩景观调研对象选取
    3.2 广州儿童公园游憩景观现状调研
        3.2.1 广州市级儿童公园游憩景观现状
        3.2.2 广州市儿童公园游憩主体时空分布
        3.2.3 广州区级儿童公园游憩景观现状
    3.3 广州儿童公园游憩需求问卷调研
        3.3.1 问卷基本情况
        3.3.2 广州儿童公园游憩主体构成及空间分布
        3.3.3 广州儿童公园游憩时间特性
        3.3.4 广州儿童公园游憩环境及活动需求
        3.3.5 广州儿童公园游憩体验需求
        3.3.6 广州儿童公园游憩收获需求
        3.3.7 广州儿童公园游憩满意度需求
    3.4 广州市儿童公园设计人员访谈
    3.5 广州儿童公园游憩景观调研综合分析
        3.5.1 广州儿童公园景观游憩主体需求
        3.5.2 广州儿童公园游憩景观社会功能
        3.5.3 广州儿童公园游憩景观生态及其他功能
        3.5.4 广州儿童公园游憩景观可达性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儿童公园游憩景观优化体系构建
    4.1 广州儿童公园游憩景观常见问题分析
        4.1.1 儿童公园游憩景观与游憩主体需求的错位
        4.1.2 儿童公园部分游憩景观功能效率偏低
        4.1.3 儿童公园游憩景观维护管理难度大
    4.2 构建“友好型”游憩景观优化体系
        4.2.1 “友好型”游憩景观理念的提出
        4.2.2 “友好型”儿童公园游憩景观的含义
        4.2.3 “城市生态友好”是儿童公园游憩景观优化的基础
        4.2.4 “儿童家庭友好”是优化儿童公园游憩景观活力的保障
        4.2.5 “友好型”儿童公园游憩景观优化构成
    4.3 友好型儿童公园游憩景观全生命周期
        4.3.1 友好型儿童公园游憩景观规划设计
        4.3.2 友好型儿童公园游憩景观施工建造
        4.3.3 友好型儿童公园游憩景观维护管理
    4.4 友好型儿童公园游憩景观构建原则
        4.4.1 系统化原则
        4.4.2 安全互动原则
        4.4.3 复合高效原则
        4.4.4 动态维护原则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广州儿童公园游憩景观优化策略
    5.1 广州儿童公园与城市关系优化策略
        5.1.1 构建合宜的城市儿童户外游憩体系
        5.1.2 完善各区级儿童公园的到达交通体系
        5.1.3 加大社区儿童户外游憩景观的建设力度
        5.1.4 提升儿童公园生态基础设施功能
    5.2 广州儿童公园游憩景观服务功能效率优化策略
        5.2.1 改善游憩景观的地域适应性
        5.2.2 提升游乐景观的复合多元性
        5.2.3 增强游乐景观的互动参与性
        5.2.4 兼顾各类型游憩群体需求
        5.2.5 强化公园生态效益的提升
        5.2.6 构建智慧型儿童公园游憩景观监管平台
    5.3 广州儿童公园游憩景观形态优化举措
        5.3.1 游乐设施场地
        5.3.2 主题游憩景观
        5.3.3 沙池
        5.3.4 水景
        5.3.5 雨水花园
        5.3.6 湿地
        5.3.7 草地
        5.3.8 林地
        5.3.9 科普景观
        5.3.10 运动场地
        5.3.11 服务设施
    5.4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广州儿童公园基本信息(一)
    附录2 广州儿童公园基本信息(二)
    附录3 广州儿童公园游憩现状及需求调查问卷
    附录4 可持续场地倡议SITES2.0版评估系统内容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7)活教育视野下托育机构课程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动机
        一、婴幼儿身心健康发展需要优质课程的支持
        二、家长科学育儿需要优质课程的引领
        三、托育机构质量提升需要优质课程的支撑
        四、“现代中国人”需要优质课程的培养
    第二节 研究内容、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意义
    第三节 概念界定
        一、“活教育”
        二、托育机构
        三、托育机构课程
    第四节 文献综述
        一、“活教育”思想概述
        二、托育机构课程相关研究
        三、已有研究的启示
第二章 研究设计与实施
    第一节 研究设计
    第二节 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实物分析法
        二、观察法
        三、访谈法
第三章 两所托育机构课程的对比
    第一节 课程的理论基础
        一、0-3岁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二、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理论
    第二节 课程理念的对比
        一、课程理念概述
        二、课程理念对比
        三、反思
    第三节 课程目标的对比
        一、目标基本取向的对比
        二、目标确立依据的对比
        三、目标体系的对比
        四、目标层次的对比
        五、目标表述的对比
    第四节 课程内容的对比
        一、课程内容概述
        二、内容选择的对比
        三、内容组织的对比
    第五节 课程实施的对比
        一、实施取向的对比
        二、实施原则的对比
        三、实施路径的对比
第四章 课程绩效的对比
    第一节 儿童的收获
        一、A园儿童对自然更加热爱,自理能力较强
        二、B园儿童独立性水平较高,人际交往能力较强
        三、A、B园儿童均从各自参与的课程中获得发展
    第二节 教师的收获
        一、教师的教育理念获得更新
        二、教师对0-3岁儿童发展水平有所了解
        三、教师的教学能力获得提升
    第三节 家长的收获
        一、家长的育儿理念获得更新
        二、家长的育儿知识变得丰富
        三、家长科学育儿的能力获得提高
    第四节 总结
        一、两套课程均对儿童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二、两园教师及家长对课程的认可度较高
        三、两园教师及家长均从课程中获得成长
第五章 讨论与启示
    第一节 课程对比结果讨论
        一、课程优势
        二、课程不足
    第二节 对我国托育机构课程建构的启示
        一、保证理论基础的科学性
        二、注重理念的针对性
        三、强调目标的适宜性与层次性
        四、关注内容的生活性与连续性
        五、注重实施的活动性与趣味性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0-6岁儿童的自然教育园本课程建构之行动研究 ——以W自然幼儿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与问题提出
        一、研究缘起
        二、问题提出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三节 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对象
        四、研究思路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自然”的概念
        二、“自然教育”的概念
        三、“园本课程”的概念
    第二节 相关文献研究
        一、自然教育思想及历史贡献
        二、国外自然教育发展脉络、课程模式及相关政策
        三、国内自然教育发展现状
        四、研究述评
第三章 自然教育园本课程理论与建构
    第一节 课程建构的理论依据
        一、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
        二、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三、华德福幼儿教育理念
        四、建构主义下的学习理论
    第二节 课程建构的顶层设计
        一、课程核心理念
        二、课程定位思考
    第三节 课程建构的内容选择
        一、自然课程内容选择的原则
        二、季节与主题的选择
        三、活动方案示例
第四章 自然教育园本课程实施与改进
    第一节 课程行动研究概况
        一、研究模式
        二、研究安排
        三、研究准备
    第二节 第一轮实施与改进
        一、0-3岁自然教育园本课程试实施
        二、反思与改进
        三、第一轮实施总结
    第三节 第二轮实施与改进
        一、0-3岁自然教育园本课程正式实施
        二、反思与改进
        三、第二轮实施总结
    第四节 第三轮实施与改进
        一、3-6岁自然教育园本课程问题研讨
        二、3-6岁自然教育园本课程正式实施
        三、反思与改进
        四、第三轮实施总结
第五章 自然教育园本课程进展与成效
    第一节 研究进展
    第二节 研究成效
        一、理念的认同
        二、儿童的转变
        三、教师的转变
        四、家长的反馈
        五、课程的反馈
    第三节 问题与解决方案
        一、存在问题
        二、解决方案
第六章 总结与讨论
    第一节 研究总结
    第二节 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9)英美公共图书馆学前儿童阅读服务比较及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述评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之处
第2章 公共图书馆学前儿童阅读服务概述
    2.1 概念界定
        2.1.1 学前儿童
        2.1.2 学前儿童阅读
    2.2 理论依据
        2.2.1 有吸收力的心灵
        2.2.2 儿童认知发展理论
        2.2.3 混龄教育
    2.3 公共图书馆学前儿童阅读服务的相关规定
        2.3.1 国际图联的相关规定
        2.3.2 英国的相关规定
        2.3.3 美国的相关规定
        2.3.4 中国的相关规定
第3章 英美公共图书馆学前儿童阅读服务比较分析
    3.1 英美公共图书馆学前儿童阅读服务发展概况
        3.1.1 英国公共图书馆学前儿童阅读服务发展概况
        3.1.2 美国公共图书馆学前儿童阅读服务发展概况
    3.2 英美公共图书馆学前儿童阅读服务现状及差异
        3.2.1 使命与目标
        3.2.2 专门馆藏
        3.2.3 服务设施
        3.2.4 合作伙伴
        3.2.5 专业人员
        3.2.6 服务活动
        3.2.7 管理与评估
    3.3 英美公共图书馆学前儿童阅读服务的共同特点
        3.3.1 服务战略重视学前儿童
        3.3.2 馆藏资源传统与数字并重
        3.3.3 服务设施注重安全与便捷
        3.3.4 推动合作伙伴向纵深发展
        3.3.5 服务人员实行职业资格准入制度
        3.3.6 服务活动兼顾多样性与差异性
        3.3.7 服务项目实行专门评估
第4章 我国公共图书馆学前儿童阅读服务现状及差距
    4.1 我国公共图书馆学前儿童阅读服务现状
        4.1.1 服务对象
        4.1.2 专门馆藏
        4.1.3 合作伙伴
        4.1.4 服务设施及人员
        4.1.5 服务活动
    4.2 我国与英美公共图书馆学前儿童阅读服务的主要差距
        4.2.1 学前儿童处于服务主体的边缘
        4.2.2 馆藏资源有待进一步丰富
        4.2.3 合作伙伴关系网络尚未建立
        4.2.4 缺少学前儿童阅读专区
        4.2.5 专业儿童馆员匮乏
        4.2.6 服务活动质量整体偏低
        4.2.7 尚未建立相应的评估体系
第5章 英美经验对我国公共图书馆学前儿童阅读服务的启示
    5.1 提升面向学前儿童的阅读服务意识
        5.1.1 正确认识学前儿童阅读的意义与影响
        5.1.2 为学前儿童利用公共图书馆提供方便
    5.2 丰富适合学前儿童的阅读资源
        5.2.1 根据学前儿童特点创新资源建设方式
        5.2.2 引导学前儿童适度接触数字化资源
    5.3 面向学前儿童扩展阅读合作伙伴
        5.3.1 寻求多元合作
        5.3.2 减小地区差异
        5.3.3 包容特殊需求
    5.4 设置学前儿童阅读专区
        5.4.1 提供舒适安全的基础设施
        5.4.2 打造亲切友善的人文环境
    5.5 提升儿童馆员的专业服务能力
        5.5.1 配合教育机构加强儿童馆员的培养
        5.5.2 定期开展在职培训
    5.6 提高面向学前儿童的阅读活动质量
        5.6.1 专业化
        5.6.2 项目化
        5.6.3 品牌化
        5.6.4 多样化
    5.7 协助开发学前儿童家庭阅读潜力
        5.7.1 面向学前儿童家庭推送适宜读物
        5.7.2 强化学前儿童父母及其他家庭成员的阅读影响
    5.8 建立相应的评估体系
        5.8.1 微观层面的评估活动
        5.8.2 宏观层面的评估活动
第6章 结语
    6.1 研究总结
    6.2 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10)砥砺前行:一位民办幼儿园园长办园历程的叙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一、民办幼儿园是我国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叙事研究为探讨幼儿园园长办园历程提供了新的视角
        三、W园长办园历程的可借鉴性
        四、个人的研究兴趣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三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幼儿园园长
        二、民办幼儿园
    第四节 文献综述
        一、关于幼儿园园长的研究
        二、关于幼儿园园长的叙事研究
        三、对已有研究的综合评价
    第五节 研究方法与过程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过程
第二章 结缘教育,情定幼教
    第一节 走进小教,实现梦想
        一、播种梦想:“我要当一名老师”
        二、追逐梦想:“我的学习与进修”
        三、拥抱梦想:“我不只是教授语文”
    第二节 邂逅幼教,沉淀思考
        一、无心插柳柳成荫:一场教育的碰撞
        二、小荷才露尖尖角:屡次“本原”的思考
        三、操千曲而后晓声:“累并快乐着”的考察
    第三节 坚定信念,华丽转身
        一、意料之外:“自上而下”模式的冲击
        二、负重前行:“中西合璧”形态的探索
        三、机缘巧合:“创始团队”合力的形成
    第四节 感悟与反思:坚持教育梦想与注重自我提升
        一、不忘初心:坚持教育梦想
        二、勤于学习:注重自我提升
第三章 放飞梦想,扬帆起航
    第一节 亲力亲为,构建园所雏形
        一、情若春风爱无声:幼儿园的形成与创立
        二、捧着一颗心来:教师队伍的“无标准”与“高标准”
    第二节 贴近理念,施行特色教育
        一、设置主题活动:涵盖五大领域与八大智能
        二、开展绘本教学:丰富活动形式与赋予内容价值
        三、初探体验教育:颠覆传统模式与探寻新颖路径
        四、融合各家所长:创设幼儿教育家园探索课
    第三节 矛盾显现,思忖办园价值
        一、心生退却:角色权衡下的轻与重
        二、重拾初心:家人陪伴中的爱与思
    第四节 感悟与反思:园所方向的明晰与成长中的重要他人
        一、办园方向:凸显软件优势
        二、重要他人:成就人生转折
第四章 重整行装,再次出发
    第一节 遭遇困境,奋勇前行
        一、分歧显着:协商无果后的无奈退出
        二、无声支持:信任使然下的多方帮助
        三、新园诞生:爱与感恩中的再次出发
    第二节 重塑观念,迭代升华
        一、理清双边关系:“教育”与“商业”的思考
        二、更新办园理念:“快乐”到“回归”的提升
        三、革新管理结构:“一人场”到“铁三角”的改变
        四、转变保教思想:“三教零保”到“两教一保”的进步
    第三节 聚焦教育,探寻精髓
        一、丰富内涵:以节日契机打造主题活动网络
        二、拓展外延:以“可持续生活方式体验坊”深化体验式教育
        三、营造氛围:以环境创设增强教育效果
    第四节 感悟与反思:善于复盘思考与勇于实践创新
        一、善于复盘:重视调整优化
        二、敢于实践:探索教育可能性
第五章 风光旖旎,步履不停
    第一节 一以贯之,稳固园所管理根基
        一、通力协作:构建贯通一体的管理体系
        二、开放包容:施行“严爱并行”的管理策略
        三、正视疏忽:坚持“坦诚透明”的管理态度
    第二节 追本溯源,顺应教育自然之道
        一、锦上添花:生成“可触摸”的教育体系
        二、周而复始:将“坚持”做成“传统”
        三、扩大影响:开启“理想主义者”冒险之路
    第三节 夯实功底,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一、创造机会:建立教师学习共同体
        二、丰富资源:拓宽教师培训平台
        三、营造氛围:激发教师科研热情
    第四节 感悟与反思:深化园所管理与筑牢教育根基
        一、完善优化:推进科学管理进程
        二、巩固夯实:筑牢园所教育根基
第六章 风雨兼程,秉心前行
    第一节 坚守初心——回归教育的本原
        一、以幼儿为本,定位教育坐标
        二、循知行合一,探索教育本真
    第二节 脚踏实地——从雏形初现到趋于完善
        一、内外环境的创设与提升
        二、教育基础的建立与稳固
    第三节 仰望星空——在“不完美”中继续前行
        一、慎始如终,在反思中进步
        二、心怀感恩,在合力中提升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研究成果
致谢

四、0-3岁婴幼儿情感教育系列之二:鼓励和赞扬──心灵的阳光(论文参考文献)

  • [1]艺术教育使命之下的上海儿童艺术剧场困境与策略研究[D]. 李慧敏. 上海音乐学院, 2021(09)
  • [2]美国联邦政府处境不利学前儿童教育政策历史演进研究(1933-2019)[D]. 单文顶. 东北师范大学, 2020(06)
  • [3]0-3岁婴幼儿亲子阅读中亲子互动的研究[D]. 沈九凤.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1)
  • [4]从个人实验到国家主导 ——19世纪英国幼儿学校的发展研究[D]. 唐超.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5]塑造“社会主义新人” ——集体化时代一个晋东南村庄的个体与群体[D]. 张瑜. 山西大学, 2020(01)
  • [6]广州儿童公园游憩景观优化研究[D]. 殷赛花.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7]活教育视野下托育机构课程的对比研究[D]. 马婷. 华东师范大学, 2020(11)
  • [8]0-6岁儿童的自然教育园本课程建构之行动研究 ——以W自然幼儿园为例[D]. 朱梦涵. 华东师范大学, 2020(10)
  • [9]英美公共图书馆学前儿童阅读服务比较及启示[D]. 陈邦. 湘潭大学, 2019(02)
  • [10]砥砺前行:一位民办幼儿园园长办园历程的叙事研究[D]. 李霞. 云南师范大学, 2019(01)

标签:;  ;  ;  

0-3岁婴幼儿情感教育系列之二:鼓励与表扬——心灵的阳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