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毛花猕猴桃原生质体再生植株(论文文献综述)
王明明[1](2019)在《红阳猕猴桃原生质体培养及影响其生长分裂的理化因子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猕猴桃是上世纪人工驯化栽培最成功的野生果树之一,猕猴桃产业对世界果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随着猕猴桃栽培面积的扩大,病害发生及危害愈来愈重,给猕猴桃高效安全生产带来严重威胁。在众多病害中,细菌性溃疡病是栽培猕猴桃的一种毁灭性病害,但迄今尚无根治的有效办法,并成为影响猕猴桃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因此,抗(耐)溃疡病的栽培新品种选育一直是育种者研究的重点。研究表明,在野生猕猴桃资源中,毛花猕猴桃和软枣猕猴桃对溃疡病的抗性较强,这对栽培猕猴桃的抗溃疡病资源创制乃至新品种选育提供了良好的亲本材料。原生质体融合是将野生种优良性状导入栽培种中的有效途径。因此,建立起高效的猕猴桃原生质体培养及融合技术体系,对后续栽培猕猴桃抗溃疡病资源创新和新品种选育有重要意义。红阳猕猴桃以其独特优异的品质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但该品种高感溃疡病,已对很多产区造成极大的损失。为此,本研究以红阳猕猴桃和毛花猕猴桃为试材,对二者不同外植体所诱导的愈伤组织,进行原生质体分离和培养条件的筛选,以期建立适宜两种猕猴桃原生质体培养的技术体系,为后续杂种细胞的分裂和再生植株的获得奠定基础。但研究中发现,两种猕猴桃的原生质体分裂率较低,多种条件下持续继代培养后仅能观察到第2次细胞分裂。为此,笔者以具有高分裂率的烟草原生质体为对照,对红阳猕猴桃及烟草提取原生质体前的愈伤组织结构、及其原生质体分裂期的各种生理生化指标进行观察和分析,以期找出影响红阳猕猴桃原生质体分裂的理化因子,并调整培养方案进行原生质体生长与分裂的观察,为后续猕猴桃原生质体融合及抗溃疡病体细胞杂种的获得提供理论参考。本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红阳猕猴桃及毛花猕猴桃愈伤组织诱导。切取红阳猕猴桃和毛花猕猴桃种子萌发的无菌苗的子叶、下胚轴、茎尖、茎段、叶柄、叶片诱导愈伤组织,筛选适宜的愈伤组织诱导及增殖培养基。结果表明:红阳猕猴桃和毛花猕猴桃种子消毒的最佳方式为:20%次氯酸钠灭菌30分钟,无污染,红阳猕猴桃和毛花猕猴桃种子的发芽率分别为70.8%和75%。红阳猕猴桃各外植体在MS+0.2mg/L ZT+1.0mg/L 2,4-D愈伤组织诱导效果最好,出现愈伤快,出愈率达100%;愈伤组织颜色为黄白色,质地疏松,易于进行原生质体的制备。将毛花猕猴桃的不同外植体接种在上述最佳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上,其结果与红阳猕猴桃基本相同。红阳猕猴桃茎段、叶柄、子叶、下胚轴的愈伤组织最佳增殖培养基为:N6+1.0 mg/L 2,4-D+1.0 mg/L 6-BA+1.0mg/L NAA,增殖倍数分别为7.83,6.27,5.75,8.17;叶片愈伤组织的最佳增殖培养基为:N6+1.0 mg/L 2,4-D+0.5 mg/L 6-BA+0.5 mg/L NAA,增殖倍数为6.75;而茎尖则为N6+1.0 mg/L2,4-D+1.0 mg/L NAA,增殖倍数为8.00。毛花猕猴桃的愈伤组织增殖培养基与红阳猕猴桃基本一致。2.红阳猕猴桃和毛花猕猴桃原生质体分离与纯化。对不同外植体获得的愈伤组织进行原生质体的分离和纯化结果表明:不同外植体来源的愈伤组织,以酶液组合2%纤维素酶+0.5%离析酶+1mmol/L CaCl2·2H2O+0.7mmol/L甘露醇酶解,以及CPW13-CPW25界面离心法纯化的效果最好,各愈伤组织原生质体产量在1.70×105-11.2×105个/g FW,原生质体的活力在81.7%-92.3%。其中,红阳猕猴桃原生质体产量最高的是茎段愈伤组织,产量为11.2×105个/g FW;原生质体活力为85.0%,活力最高的是叶片愈伤组织,为92.3%。而毛花猕猴桃而原生质体产量最高的是下胚轴愈伤组织,产量为9.5×105个/g FW,原生质体活力为81.7%;活力最高的是茎尖愈伤组织,为89.7%。3.原生质体培养方法与分裂。对不同外植体来源的原生质体进行不同培养方法和培养条件的分析,研究发现,红阳猕猴桃与毛花猕猴桃自第7-12d开始原生质体的第1次分裂,且叶柄、子叶来源的原生质体的分裂能力高于其他;但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裂频率均较低,不同外植体来源的原生质体培养20d的分裂频率为4.9-15.7%。其中,红阳猕猴桃子叶愈伤组织原生质体利用液体浅层培养方法,在N6+1.0 mg/L 2,4-D+0.03 mg/L ZT+1.0%蔗糖+0.2 mol/L葡萄糖+200mg/L CH+0.45mol/L甘露醇的培养基上,培养密度5×104个/ml,光照强度1500lx,光照时长16h,培养温度24℃时效果最好,培养7-8d开始分裂,20d后其分裂频率达15.7%,且仅在此条件下观察到原生质体的第2次分裂。各培养条件下,持续继代培养6个月后,未发现持续分裂的情况。毛花猕猴桃叶片愈伤组织原生质体以液体浅层培养的方法,用N6+1.0mg/L 2,4-D+0.025mg/L ZT+1.0%蔗糖+0.2mol/L葡萄糖+200mg/L CH+0.45mol/L甘露醇培养基,培养密度5×104个/ml,光照强度1000lx,光照时间16h,培养温度26℃时,7d开始分裂,20d统计分裂频率13.4%,但持续培养仅观察到2次分裂。4.红阳猕猴桃与烟草原生质体分裂理化因子差异分析。烟草叶片愈伤组织来源的原生质体的分裂能力高于猕猴桃,培养14d的分裂频率为67.9%,植板率为26.3%,培养30d左右形成肉眼可见的小细胞团。对烟草叶片愈伤组织和红阳猕猴桃不同外植体来源的愈伤组织结构进行石蜡切片发现,烟草愈伤、红阳猕猴桃叶柄、子叶愈伤组织的细胞排列较疏松,茎尖、下胚轴和叶片愈伤组织的细胞排列较紧密。结合原生质体培养结果,发现原生质体的生长分裂与愈伤组织的状态关系密切,排列较为疏松的愈伤组织有利于原生质体的培养。对红阳猕猴桃和烟草愈伤组织所分离的原生质体培养14d后,进行激素含量(IAA、ABA、ZR)、酶活性(POX、SOD)、可溶性蛋白含量、氨基酸含量、酚酸、二胺(腐胺和尸胺)和多胺(精胺和亚精胺)等理化指标测定发现,对于内源激素ZR、IAA和ABA的含量,各参试材料内源激素ZR、IAA和ABA的含量呈现茎尖>叶柄>子叶>茎段>叶片>烟草>下胚轴的趋势;且所有材料的ABA含量最高,而ZR与IAA的质量比维持在2.64-2.85之间,没有显着性差异。烟草的SOD、POX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总氨基酸含量均显着高于猕猴桃的各种材料,分别是猕猴桃含量的1.3-16、2.0-4.5、1.7-3.0、1.6-2.4倍,且甘氨酸仅在烟草中检出。红阳猕猴桃除下胚轴的酚酸含量比烟草高之外,其余材料比烟草低1.1-2.9倍。红阳猕猴桃的胺类总量均显着高于烟草。为此,笔者推测烟草原生质体分裂中,SOD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和氨基酸含量高,说明其清除自由基的能力较强,且渗透调节和生长分裂所需蛋白质合成能力等均较红阳猕猴桃好;而烟草的POX活性高、酚酸含量也较高,说明烟草分裂旺盛,产生的酚酸类较多,而POX的活性强,能较快清除自由基和酚酸类,从而对原生质体伤害较小。这些可能是导致烟草和红阳猕猴桃原生质体分裂出现差异的重要原因。5.为了提高红阳猕猴桃原生质体培养中的自由基清除和抗氧化能力,本研究在上述获得的优化培养方案下,在额外添加20mg/L椰乳,以及不同浓度PVP、甘氨酸、Vc、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等自由基清除和抗氧化剂的培养基上培养。结果表明,以0.05mol/L的甘氨酸处理效果最好,原生质体分裂频率达20.1%,比不加入抗氧化剂的数值(15.7)提高了1.3倍,植板率由2.3提高到2.9.增长了1.3倍。7d开始分裂,培养60d后观察到小细胞团。但未能得到再生植株,其再生条件尚需进一步优化。
高敏霞,冯新,赖瑞联,陈文光,胡艺贤,陈义挺[2](2017)在《猕猴桃组织培养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猕猴桃因风味独特,营养丰富,广受消费者喜爱。文章综述了猕猴桃组织培养研究现状,重点介绍了茎尖、茎段培养、叶片、叶柄培养、培养基添加物等方面取得的进展,并对猕猴桃组织培养技术今后的应用和前景提出展望。
周玲艳,杨加伟,梁红[3](2009)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及其在猕猴桃育种中的应用》文中指出植物体细胞杂交使远缘杂交不亲和的植物有可能实现遗传物质重组,创造和培养植物新品种.猕猴桃(Actinidia)现有栽培品种存在一定的缺陷,利用体细胞杂交技术对猕猴桃品质特性进行改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文章对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基本概况、猕猴桃原生质体游离与培养情况以及体细胞杂交技术在猕猴桃育种工作中取得的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在改良猕猴桃种质方面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陈启亮,陈庆红,顾霞,施桂萍,徐爱春,秦仲麒,王三明[4](2009)在《中国猕猴桃新品种选育成就与展望》文中指出简要介绍了中国猕猴桃科研工作者1978年以来利用实生选种、芽变选种、杂交育种等手段,从美味猕猴桃、中华猕猴桃、软枣猕猴桃、毛花猕猴桃中选育出的100多个猕猴桃品种(系),并从猕猴桃的主要经济性状、育种理论方法等方面回顾了中国在猕猴桃新品种选育方面取得的成就。对进一步加强中国猕猴桃种质资源研究、品种选育研究及对新品种的保护、实现良种区域化和建立良种区试基地、促进中国猕猴桃产业化进程提出了建议和展望。
张远记,母锡金,蔡起贵,周云罗,钱迎倩[5](1995)在《毛花猕猴桃原生质体再生植株》文中提出从毛花猕猴桃(Actinidia eriantha Benth.)试管培养的实生苗新展开叶片分离的原生质体,培养在液体MS(除去NH4NO3)附加2,4-D 1.0 m g/L和葡萄糖0.4 m ol/L的培养基上。培养3周后植板率达到19.4% 。在未添加新鲜培养基的情况下,原生质体再生的细胞可持续分裂,并于3个月时长成2 m m 大小的愈伤组织。将该愈伤组织转移到附加玉米素0.5 m g/L和IAA 0.1 m g/L的固体MS培养基上,分化出苗。试管苗经诱导生根,长成完整小植株
胡家金,熊兴耀,张秋明,甘霖[6](1998)在《美味猕猴桃原生质体培养及植株再生技术研究》文中提出以美味猕猴桃雄株茎段愈伤组织为材料,分离原生质体,并培养在KM8P附加0.45mol/L葡萄糖和0.05mol/L蔗糖的培养基上,用低熔点琼脂糖包埋,6~7d发生第一次细胞分裂,培养20d的分裂频率为11.3%.在未添加新鲜培养液的情况下,原生质体再生的细胞可持续分裂至80d左右,并形成2~3mm大小的愈伤组织.然后采用二步诱导分化法将原生质体来源的愈伤组织诱导分化出绿苗,再诱导生根,形成完整的小植株.
罗充,彭抒昂[7](1998)在《猕猴桃原生质体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文中总结了近10年来猕猴桃原生质体研究进展,根据有关文献讨论了猕猴桃原生质体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张远记,钱迎倩[8](1994)在《毛花猕猴桃愈伤组织诱导与植株再生》文中指出从毛花猕猴桃(ActinidiaerianthaBenth)田间生长的茎段、种子无菌条件下萌发的下胚轴及试管苗的茎段和叶片得到愈伤组织。田间来源的茎段诱导愈伤组织较难,愈伤组织生长缓慢;下胚轴及试管苗茎段和叶片容易产生愈伤组织,愈伤组织生长旺盛。消毒时间、接种方法、基因型和培养基都可能影响到田间来源的茎段愈伤组织产生。在MS附加玉米素或6-苄氨基嘌呤(BAP)的培养基上下胚轴来源的愈伤组织不经转代即分化芽和根。试管苗茎段和叶片在附加玉米素或N-(2-氯基-4-吡啶基)-N′-苯基脲(CPPU)的MS培养基上培养一代也分化出芽、试管苗茎段在附加0.0025mg/LCPPU和0.1mg/L吲跺乙酸(IAA)的MS培养基上产生愈伤组织、芽的分化和苗生长都较理想;试管苗叶片则以附加0.025mg/LCPPU和0.1mg/LIAA或0.5mg/L玉米素和0.1mg/LIAA的MS培养基较好。当苗伸长至1cm或以上时切下,转入MS基本培养基(大量元素减半)上后可形成完整植株。
刘继红,徐小勇,邓秀新[9](2003)在《原生质体再生植株变异及其在植物育种上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原生质体再生植株发生变异的现象较为普遍 ,已涉及到很多作物 ,变异的类型较多 ,主要有染色体变异、形态和农艺性状变性、抗性变异等 ,产生变异的机理主要有遗传和生理两方面 ,此类变异有其优点和不足 ,但无庸置疑的是原生质体再生植株遗传变异为植物育种提供了大量可供选择和利用的材料。
井赵斌,雷玉山,李永武[10](2015)在《生物技术与我国猕猴桃育种》文中研究指明猕猴桃是原产我国的重要果树之一。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以野生和实生选优为主的传统猕猴桃育种方法与以基因组学和转基因为核心的分子育种技术相比,挑战和机遇并存。与其他果树相比,猕猴桃生物技术及其转基因研究较为滞后。就现代生物技术在猕猴桃遗传育种中的方法、应用及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我国猕猴桃育种现状进行浅析,旨在为我国猕猴桃育种和产业发展提供方法参考及思路借鉴。
二、毛花猕猴桃原生质体再生植株(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毛花猕猴桃原生质体再生植株(论文提纲范文)
(1)红阳猕猴桃原生质体培养及影响其生长分裂的理化因子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文献综述 |
1.1 猕猴桃概述 |
1.2 红阳猕猴桃和毛花猕猴桃概述 |
1.2.1 红阳猕猴桃概述 |
1.2.2 毛花猕猴桃概述 |
1.3 猕猴桃原生质体培养研究进展 |
1.3.1 初始分离材料的选择 |
1.3.2 分离与纯化 |
1.3.3 原生质体的培养 |
1.3.4 植株再生 |
1.3.5 原生质体的融合 |
1.3.6 无性系变异研究 |
1.4 植物原生质体生长分裂过程中理化因子的变化 |
1.4.1 内源激素的变化 |
1.4.2 活性酶、总氨基酸、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 |
1.4.3 多胺的变化 |
1.4.4 酚酸的变化 |
第2章 引言 |
2.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2.2 研究内容 |
2.3 技术路线 |
第3章 用于游离原生质体的愈伤组织诱导体系的建立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主要仪器及设备 |
3.1.2 主要培养基 |
3.1.3 红阳猕猴桃和毛花猕猴桃种子消毒灭菌 |
3.1.4 红阳猕猴桃和毛花猕猴桃幼苗培养 |
3.1.5 红阳猕猴桃和毛花猕猴桃幼苗不同部位愈伤组织的诱导 |
3.1.6 猕猴桃幼苗不同部位愈伤组织的增殖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不同消毒方式对猕猴桃种子灭菌的影响 |
3.2.2 不同激素组合对不同来源外植体的愈伤组织诱导 |
3.2.3 不同激素组合对不同外植体来源的愈伤组织增殖 |
3.3 讨论 |
第4章 猕猴桃高活力原生质体的制备和培养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主要仪器及设备 |
4.1.2 主要药品及试剂 |
4.1.3 猕猴桃愈伤组织的酶解 |
4.1.4 原生质体的分离、纯化 |
4.1.5 原生质体的培养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原生质体制备的适宜酶液组合筛选 |
4.2.2 原生质体适宜纯化方法筛选 |
4.2.3 猕猴桃愈伤组织原生质体培养条件优化 |
4.2.4 猕猴桃原生质体培养结果分析 |
4.3 讨论 |
第5章 影响原生质体生长分裂的生理生化因子分析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烟草叶片愈伤组织原生质体培养 |
5.1.2 愈伤组织结构观察 |
5.1.3 激素含量测定 |
5.1.4 过氧化物酶(POX)活性测定 |
5.1.5 超氧物岐化酶(SOD)的活性测定 |
5.1.6 可溶性蛋白含量测定 |
5.1.7 氨基酸含量测定 |
5.1.8 酚酸测定 |
5.1.9 二胺和多胺测定 |
5.1.10 不同抗氧化剂对原生质体分裂的影响 |
5.2 结果与分析 |
5.2.0 烟草原生质体培养 |
5.2.1 愈伤组织结构分析 |
5.2.2 原生质体培养过程中内源激素ZR、IAA和 ABA的差异 |
5.2.3 POX、SOD和可溶性蛋白含量 |
5.2.4 氨基酸含量差异 |
5.2.5 酚酸含量 |
5.2.6 多胺含量 |
5.2.7 不同抗氧化剂对原生质体分裂的影响 |
5.3 讨论 |
第6章 结论及创新点 |
6.1 结论 |
6.2 创新点 |
6.3 后续研究计划 |
参考文献 |
缩略词表 |
发表论文、获奖及科研情况 |
一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或会议摘要 |
二 获奖情况 |
三 研究生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致谢 |
(2)猕猴桃组织培养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外植体培养 |
1.1 茎尖、茎段培养 |
1.2 叶片、叶柄培养 |
1.3 果实、根段培养 |
1.4 花粉、花药培养 |
1.5 胚培养 |
1.6 胚乳培养 |
1.7 原生质体培养 |
2 培养基和培养条件 |
2.1 基本培养基 |
2.2 培养基添加物 |
2.3 激素 |
2.4 培养条件 |
3 展望 |
(3)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及其在猕猴桃育种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植物体细胞杂交概述 |
1.1 植物原生质体的游离 |
1.2 原生质体融合 |
1.3 杂种细胞的筛选 |
1.4 植株的再生及鉴定 |
2 猕猴桃原生质体研究进展 |
3 体细胞杂交在猕猴桃育种中的应用 |
3.1 猕猴桃育种研究现状 |
3.1.1 实生选种及芽变选种 |
3.1.2 杂交育种 |
3.1.3 生物技术育种 |
3.2 体细胞杂交技术在猕猴桃育种的应用 |
4 展望 |
(4)中国猕猴桃新品种选育成就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国猕猴桃新品种选育的主要成就 |
1.1 中国选育的主要猕猴桃品种 (系) |
1.1.1 美味猕猴桃Actinidia deliciosa |
1.1.2 中华猕猴桃A. |
1.1.3 软枣猕猴桃A. |
1.1.4 毛花猕猴桃A. |
1.1.5 杂交新品种 (Interspecific hybridization) 见表5。 |
1.2 主要经济性状 |
1.2.1 早结、丰产、优质 |
1.2.2 抗逆性强 |
1.2.3 晚熟、耐贮性强 |
1.2.4 雄株选育 |
1.2.5 特异品种 |
1.3 育种途径和方法 |
1.3.1 实生选种 |
1.3.2 芽变选种 |
1.3.3 杂交育种 |
1.3.4 胚乳培养育种 |
1.3.5 生物新技术育种 |
2 中国猕猴桃新品种选育建议与展望 |
2.1 进一步加强对猕猴桃种质资源的调查、收集、保存和评价利用研究 |
2.2 进一步加强猕猴桃新品种的选育 |
2.3 实现猕猴桃良种区域化和建立猕猴桃良种区试基地 |
2.4 积极推进猕猴桃产业化进程 |
(5)毛花猕猴桃原生质体再生植株(论文提纲范文)
1 材 料 和 方 法 |
1.1 材料准备 |
1.2 原生质体分离 |
1.3 原生质体培养 |
1.4 植株分化 |
2 实 验 结 果 |
3 讨 论 |
(9)原生质体再生植株变异及其在植物育种上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原生质体再生植株变异的主要类型 |
1.1 染色体方面的变异 |
1.2 形态和农艺性状方面的变异 |
1.3 抗性方面的变异 |
1.4 其它方面的变异 |
2 原生质体再生植株变异的原因及影响因素 |
2.1 生理方面的原因 |
2.2 遗传方面的原因 |
3 原生质体再生植株变异的研究及在后代中的遗传 |
4 原生质体再生植株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 |
(10)生物技术与我国猕猴桃育种(论文提纲范文)
1猕猴桃生物技术研究进展 |
1.1基因组学在猕猴桃研究中的应用 |
1.2转基因技术在猕猴桃育种中的应用 |
2猕猴桃育种进展及其方法 |
2.1猕猴桃育种主要进展 |
2.2育种方法和育种路线浅析 |
3展望 |
3.1加强我国野生猕猴桃种质资源的收集、鉴定、评价和利用 |
3.2加强猕猴桃特异资源的种质创新 |
3.3加强基因组学技术在猕猴桃育种中的应用 |
3.4加强猕猴桃生态学研究 |
四、毛花猕猴桃原生质体再生植株(论文参考文献)
- [1]红阳猕猴桃原生质体培养及影响其生长分裂的理化因子分析[D]. 王明明. 西南大学, 2019(01)
- [2]猕猴桃组织培养研究进展[J]. 高敏霞,冯新,赖瑞联,陈文光,胡艺贤,陈义挺. 东南园艺, 2017(03)
- [3]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及其在猕猴桃育种中的应用[J]. 周玲艳,杨加伟,梁红.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09(03)
- [4]中国猕猴桃新品种选育成就与展望[J]. 陈启亮,陈庆红,顾霞,施桂萍,徐爱春,秦仲麒,王三明. 中国南方果树, 2009(02)
- [5]毛花猕猴桃原生质体再生植株[J]. 张远记,母锡金,蔡起贵,周云罗,钱迎倩. 植物学报, 1995(01)
- [6]美味猕猴桃原生质体培养及植株再生技术研究[J]. 胡家金,熊兴耀,张秋明,甘霖.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1998(03)
- [7]猕猴桃原生质体研究进展[J]. 罗充,彭抒昂.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1998(04)
- [8]毛花猕猴桃愈伤组织诱导与植株再生[J]. 张远记,钱迎倩. 广西科学, 1994(04)
- [9]原生质体再生植株变异及其在植物育种上的应用[J]. 刘继红,徐小勇,邓秀新.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03(03)
- [10]生物技术与我国猕猴桃育种[J]. 井赵斌,雷玉山,李永武. 生物技术通报, 201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