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氧化铝生产——熟料烧结(论文文献综述)
王卫江,张永锋[1](2021)在《从粉煤灰提取氧化铝的技术现状及工艺进展》文中研究指明我国铝土矿资源匮乏且品位低,面对日益上涨的铝资源需求,从高铝粉煤灰中提取氧化铝成为一条有效的缓解途径,既可以高值化利用粉煤灰,降低环境危害,同时也可以保障我国铝资源的安全。主要介绍了从粉煤灰提取氧化铝的技术进展,总结了碱法、酸法、酸碱联合法及其他方法的工艺流程、原理及不足之处,指出了制约其工业化进程的关键问题,最后对从粉煤灰提取氧化铝的发展做了展望,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秦鸿波[2](2021)在《低品位含铝资源的新型烧结法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低铝资源的利用方面提出了对传统烧结法的改进技术,通过五项新技术的应用,使传统流程简化1/3以上,核心设备产能提高,工艺能耗降低。同时对溶出渣的应用方向进行了大量研究,提出了应用途径和方法。
陈颖,陈延信,赵博,宋强[3](2021)在《拜耳法赤泥低钙烧结提铝反应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试验采用低钙烧结法从拜耳法赤泥中提取氧化铝,在钙比为1.0的情况下,考察配料碱比、烧结温度和烧结时间对熟料中氧化铝溶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碱比为1.1、烧结温度为1 150℃、烧结时间为1.5 h的条件下,熟料中氧化铝溶出率可达到86.07%。利用热重-差热(TG-DTG)、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分析了拜耳法赤泥低钙烧结反应机理。结果表明,700℃时,水钙铝榴石、高岭石转变为Na2-xAl2-xSixO4;750℃时,Na2Ca Si O4开始出现;800℃时,钙霞石消失;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Na2-xAl2-xSixO4在Ca和Na的作用下逐渐向Na Al O2转变,至1 200℃,完全转化为Na Al O2,同时生成Na2Ca Si O4。
王侠前[4](2021)在《氧化铝炉窑协同处理二次铝灰的研究》文中认为针对熟料窑处理二次铝灰的可行性,进行了热力学计算,从理论上研究了二次铝灰中的AlN、 F元素和Cl元素在烧结过程中的行为和存在形态。热力学计算表明,AlN在烧结过程中转化为氮化物和Al2O3, F元素在合理的C/S条件下,转化为钠氟石(NaF·2CaO·SiO2), Cl离子可能会缓慢富集,但是有一定的限度。对添加二次铝灰的工艺流程进行了设计,并进行了工业实践;实验结果表明,二次铝灰按照N/R0.92~0.98, C/S1.92~1.98配入石灰和纯碱,添加量在3%时,固氟效果较好,且氧化铝净溶升高,氧化钠净溶变化不大,可实现二次铝灰的综合利用。
侯慧耀,陈永强,马保中,邵爽,王成彦[5](2021)在《粉煤灰回收氧化铝工艺研究现状及进展》文中认为综合利用高铝粉煤灰中的高价值元素,特别是成分占比较高的铝元素,不仅可以降低我国对国外优质铝土矿的依赖度,而且可以缓解我国燃煤电厂的固废处理压力。阐述了粉煤灰的一些基本性质以及从粉煤灰中提取氧化铝的技术进展,对粉煤灰提取氧化铝的碱法工艺、酸法工艺、酸碱联合及碳热还原法、生物浸出法、气相提取法等工艺进行了介绍,并指出了不同工艺的优缺点,最后提出了未来从粉煤灰中提取氧化铝技术的发展方向。
王冠[6](2021)在《赤泥基绿色免烧结陶粒的制备试验及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工业化建设进程加快,人民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的同时,伴随着大宗工业废弃物的产生,工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效率低以及安全处置不当已经给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尤其是含有重金属及高碱性的赤泥等工业固体废弃物。目前,我国赤泥主要采用露天堆存的处置方式,这种处置方式对水体、空气、土壤等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甚至威胁到人民的身体健康。利用赤泥制备建筑材料是赤泥资源化利用的有效途径,其中利用赤泥制备陶粒具有广阔的市场和应用潜力。因此,本文提出利用赤泥和固废基硫铝酸盐水泥为原料,采用免烧结工艺,制备赤泥基绿色免烧结陶粒的创新思路,降低能耗的同时,实现了赤泥大规模资源化利用。首先在课题组研究基础上,利用赤泥、脱硫石膏、铝灰、电石渣四种工业固废制得了具有快硬、早强、高强的固废基硫铝酸盐水泥;然后,以固废基硫铝酸盐水泥为胶结剂,再度结合赤泥,利用圆盘式造粒机实现赤泥基免烧结陶粒的制备,研究了其物理性能、水化矿物、微观结构以及重金属浸出特性。最后,利用赤泥基免烧结陶粒作粗骨料,完成干压路面砖的制备,并分析了其强度、吸水率、干密度、抗冻性能以及制备成本,不仅为赤泥基免烧结陶粒的工业化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而且形成了从固废到赤泥基免烧结陶粒再到干压砖的全固废一体化技术路线。研究结果表明:(1)利用赤泥、铝灰、脱硫石膏和电石渣四种工业固废制备的固废基硫铝酸盐水泥熟料的主要矿物相为硫铝酸四钙、硅酸二钙以及少量的钙铝黄长石,与普通硫铝酸盐水泥矿物组成相似,具备早强、高强、快硬的优异性能。(2)赤泥基绿色免烧结陶粒最佳制备工艺参数:固废基硫铝酸盐水泥掺量为30%,成球角度为45°,成球盘临界转速为33 rpm。最佳工艺条件下制备的赤泥基免烧结陶粒的成球率约90%左右;粒径大小主要分布在5-20 mm之间;堆积密度为900-1000 kg/m3,满足GB 174311-2010 1000密度等级的标准要求;表观密度在1890-2014kg/m3之间,低于普通石子2300-2600kg/m3的表观密度;1 h吸水率约为11.46%,略高于GB 174311-2010中人造轻集料1 h吸水率小于10%的标准;赤泥基绿色免烧结陶粒28 d筒压强度为7.98 MPa,超过人造高强轻粗集料筒压强度须达到6.5 MPa的标准。(3)赤泥基免烧结陶粒的主要水化产物是钙矾石、硅酸二钙和铝胶,钙矾石的形成是赤泥基绿色免烧结陶粒获得高强性能的本质原因;从微观形貌可以看到结晶度较高的钙矾石呈棒状或柱状(AFt)、铝胶(Al2O3·H2O,AH3)呈绒球状分布,钙矾石相互搭接形成骨架结构,铝胶等凝胶体和未参与水化反应的赤泥颗粒胶结并充填在骨架结构中,共同形成了赤泥基绿色免烧结陶粒硬化体的微观结构,这种结构是赤泥基绿色免烧结陶粒获得高强性能的本质原因;赤泥基绿色免烧结陶粒中重金属浸出浓度均远低于GB/T 5085.3-2007中相应重金属的浸出浓度限值,且固废基硫铝酸盐水泥水化产生的钙矾石对Cr具有良好的固化稳定化作用。(4)利用全固废实现了干压路面砖制备。当赤泥基绿色免烧结陶粒掺量为30%,石膏掺量为5%,用水量为12%,压砖机载荷为14MPa,制备的干压路面砖28 d抗压强度为47.63 MPa,能够满足GB 28635-2012中Cc40的强度标准,24h吸水率为5.87%,经过25次冻融循环后,干压砖抗压强度损失率为19.08%,质量损失率为4.78%,满足GB 28635-2012中抗冻性能指标要求;干压砖的制备总成本约为16.1-20.3元/m2,低于普通干压路面砖工业化生产约24元/m2的成本,同时制备1 m3干压路面砖可利用约788kg垃圾灰渣和525kg赤泥基绿色免烧结陶粒。所以,利用赤泥基绿色免烧结陶粒和垃圾灰渣制备的干压路面砖具有低成本、高性能、环境效益好、应用潜力大等优势。
马鑫[7](2021)在《堇青石/贝利特复相高强轻集料的设计制备及其界面性能》文中指出轻集料混凝土具有轻质高强、隔热保温、减震吸声等诸多优良性能,在超高层建筑、大跨径桥梁和绿色节能建筑中具有广泛应用。轻集料自身的物理力学性能是制约高性能轻集料混凝土推广应用的关键。本课题基于高性能轻集料混凝土内部裂纹开展与破坏机制,从轻集料自身的组成-结构-性能及其与水泥石界面过渡区性能两方面出发,提出了堇青石/贝利特复相高强轻集料理论模型。通过对堇青石等主要组成矿物的设计和孔结构调控制备了高强堇青石内核,实现轻集料自身物理力学性能的提升;系统研究了烧成温度、内核膨胀率和壳核质量比等因素对复相高强轻集料表观形貌、微观结构和物理性能的影响,优化得到具有不同厚度和水化性能的贝利特熟料外壳的复相高强轻集料;探究了复相高强轻集料在混凝土中的长期水化行为及其对混凝土的界面过渡区微结构的影响,进一步优化轻集料与水泥石界面过渡区结构,从而为高性能轻集料混凝土的设计、制备和应用发展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课题得出的主要结论包括:(1)通过MgO-Al2O3-SiO2-CaO四元相图实现了高强堇青石内核矿物组成设计和预测。采用粉煤灰、铝矾土、轻烧镁砂和石英粉为原料制备了主晶相为堇青石(含量40.2%~51.7%)和钙长石(35.2%~36.3%)的轻集料。同时,以微硅粉取代石英粉在不改变轻集料矿物组成的前提下调控了其孔结构,当微硅粉取代率不超过50%时,可制备出密度等级不高于600kg/m3、抗压强度≥5.6MPa,吸水率≤2.0%的高性能轻集料。(2)堇青石/贝利特复相高强轻集料强度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堇青石内核的膨胀率(孔隙率),吸水率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壳核质量比(贝利特熟料外壳的厚度)。优化得到堇青石/贝利特复相高强轻集料制备工艺参数为烧成温度为1215℃,堇青石内核膨胀率≤20.9%和壳核质量比为30%~36%。对应的复相轻集料抗压强度≥9.4MPa,吸水率≤2.5%,满足高性能轻集料标准。(3)通过XRD、BSE-EDX技术研究了堇青石内核与贝利特熟料外壳间界面结合区微观结构,结果表明制备的复相轻集料核壳界面结合区厚度约为537μm、壳厚度为51μm~137μm,界面结合区主要由镁黄长石和钙长石等晶体和玻璃相组成,结构致密。(4)通过水泥浆体间隙溶液浸泡试验研究了复相高强轻集料的长期水化行为,研究了复相高强轻集料与水泥石界面过渡区微观结构随水化龄期的变化。结果表明:与普通高强轻集料相比,经过28d水化的复相高强轻集料表面贝利特熟料的主要水化产物为钙矾石,钙矾石填充于界面过渡区,使界面过渡区厚度降低约30μm。水化90d后,贝利特熟料大量水化产生C-S-H凝胶进一步填充于界面过渡区,界面过渡区基本消失。
熊平[8](2021)在《高硫铝土矿与拜耳法赤泥协同焙烧分离铁铝的研究》文中认为高硫铝土矿是一种难处理的铝土矿资源,拜耳法赤泥是拜耳法生产氧化铝过程中的一种有害的高碱度固体废渣。高硫铝土矿和拜耳法赤泥的综合利用一直都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如果能够解决高硫铝土矿中硫含量过高的问题,并同时分离高硫铝土矿和赤泥中的铁铝等有价金属,高硫铝土矿和拜耳法赤泥的综合利用有利于我国的铝工业和钢铁工业的发展,促进矿产资源的有效利用。本文对高硫铝土矿和拜耳法赤泥里面的氧化铝和氧化铁的分离进行研究,高硫铝土矿中的黄铁矿(FeS2)作为还原剂和NaOH、Na2CO3作为添加剂协同进行焙烧。考察了不同的实验条件对高硫铝土矿和拜耳法赤泥中氧化铝和氧化铁分离效果的影响,得出氧化铝和氧化铁分离最优的实验条件。论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计算还原剂黄铁矿和添加剂NaOH、Na2CO3在焙烧过程中与氧化铁和氧化铝反应方程的热力学。黄铁矿及黄铁矿热分解产物(FeS、S)能够与氧化铁发生还原反应生成Fe3O4,当温度低于800℃时,还原剂优先顺序:S>FeS2>FeS;温度高于800℃时,还原剂优先顺序:FeS2>S>FeS。添加剂碳酸钠和氢氧化钠均能使氧化铝变成铝酸钠,在温度低于900℃时,氢氧化钠比碳酸钠更容易生成固体铝酸钠。(2)以碳酸钠作为添加剂的实验表明,在焙烧温度为1100℃、焙烧时间60 min,熟料在稀碱溶液中溶出,溶出温度为80℃、溶出时间为25 min、液固比为10 m L/g、NaOH浓度为18 g/L、Na2CO3溶度为8 g/L,高硫铝土矿和赤泥中氧化铝溶出率为92.16%。(3)以碳酸钠和氢氧化钠作为添加剂的实验表明,在添加剂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质量比为6:4、焙烧温度为900℃、焙烧时间为60 min,熟料在水溶液(去离子水)中溶出,溶出温度50℃,溶出时间20 min,高硫铝土矿和赤泥中氧化铝溶出率可达94.33%。(4)碱法焙烧过程中,焙烧温度升高有助于提高反应物的活性,促进可溶性铝酸钠的形成,增加熟料中氧化铝的溶出率,但是温度过高极易使物质液相化,物质更致密不利于氧化铝的溶出。熟料经过溶出后的溶出渣,溶出渣中的物相主要成分为Fe3O4、Ca2Si O4、Ca Ti O3和CaCO3,熟料中的Na2O·Al2O3进入到溶液中。(5)以高硫铝土矿作为还原剂还原拜耳法赤泥中氧化铁的实验表明,铁精矿的品位和铁回收率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焙烧温度、焙烧时间和氧化铁与黄铁矿的摩尔比值,在焙烧温度900℃、焙烧时间60 min、氧化铁与黄铁矿摩尔比为12:1、磁选过程磁场强度为100 k A/m,球磨时间为3 min,铁精矿中铁品位为41.35%,铁回收率为83.97%。
曹雨桐,马北越,付高峰[9](2021)在《煤矸石高值化利用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煤矸石是采煤和洗煤过程中排放的固体废渣,它是在成煤过程中与煤层伴生的一种含碳量较低、比煤坚硬的黑灰色岩石。煤矸石是我国排放量最大的工业废渣之一。本文综述了利用煤矸石制备铝基化工原料、建筑材料和多孔陶瓷等高值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其应用发展前景。
朱辉,谢贤,李博琦,黎洁[10](2020)在《从粉煤灰中提取氧化铝技术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粉煤灰是煤燃烧后产生的主要固体废弃物,大量堆积危害严重。从粉煤灰中提取氧化铝能同时解决我国面临的铝资源短缺以及粉煤灰堆积问题。从酸法、碱法、酸碱联合法三个方向综述了当前提取氧化铝的工艺,分析了各种方法的长处与不足,并展望了从粉煤灰中提取氧化铝的前景。
二、氧化铝生产——熟料烧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氧化铝生产——熟料烧结(论文提纲范文)
(1)从粉煤灰提取氧化铝的技术现状及工艺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碱法提取氧化铝 |
1.1 烧结法 |
1.1.1 石灰石烧结法 |
1.1.2 碱石灰烧结法 |
1.1.3 预脱硅—碱石灰烧结法 |
1.1.4 预脱硅—低钙烧结法 |
1.1.5 硫酸铵/硫酸氢铵烧结法 |
1.1.6 硫酸烧结法 |
1.2 水化学法 |
1.3 焙烧-酸浸法 |
2 酸法提取氧化铝 |
2.1 盐酸浸出法 |
2.2 硫酸浸出法 |
2.3 氟化物强化浸出法 |
3 酸碱联合法提取氧化铝 |
4 其他提取氧化铝方法 |
5 结语 |
(2)低品位含铝资源的新型烧结法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
1.1 拜耳法赤泥资源 |
1.2 低品位铝土矿的利用 |
1.3 高铝粉煤灰资源 |
2 工艺介绍 |
2.1 工艺改进 |
2.2 新型烧结工艺特点 |
(1)赤泥窑外烘干及干法配料技术: |
(2)干法烧成技术: |
(3)熟料烧结两个配方技术: |
(4)高浓度种分母液蒸发及铝酸钠结晶技术: |
(5)采用全种分工艺技术: |
2.3 新型工艺具有以下优势 |
2.4 设备特点 |
3 渣的综合利用研究 |
3.1 水泥应用方向的研究 (二钙渣) |
3.1.1 溶出渣脱碱研究 |
3.1.2 直接做水泥混合材 |
3.1.3 用作水泥生产原料 |
3.2 土壤调理应用方向的研究 (一钙渣) |
3.2.1 硅肥应用方面 |
3.2.2 土壤调理方面 |
(1)土壤酸碱调节性。 |
(2)降低土壤容重,增强透气性。 |
(3)吸水性。 |
3.3 建材方面的研究 |
4 结语 |
(3)拜耳法赤泥低钙烧结提铝反应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部分 |
1.1 原料 |
1.2仪器设备 |
1.3 熟料烧结 |
1.4 溶出试验 |
2 结果与讨论 |
2.1 烧结温度对熟料烧结的影响 |
2.2 烧结时间对熟料烧结的影响 |
2.3 碱比对熟料烧结的影响 |
2.4 烧结过程分析 |
2.4.1 热重分析(TG-DTG): |
2.4.2 红外光谱分析(FTIR): |
2.4.3 矿物相分析: |
2.4.4 微观形貌分析: |
3 结论 |
(4)氧化铝炉窑协同处理二次铝灰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热力学计算 |
1.1 计算方法 |
1.1.1 Al N的行为 |
1.2.2 F的行为 |
1.2.3 Cl离子的行为 |
2.1 原料 |
2.2 实验设备与过程 |
3 结果与讨论 |
3.1 Al2O3和Na2O溶出率变化 |
3.2 溶出液中F含量的变化 |
4 结论 |
(5)粉煤灰回收氧化铝工艺研究现状及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粉煤灰的化学组成及基本性质 |
1.1 粉煤灰的化学组成 |
1.2 粉煤灰的物理性质与微观结构 |
2 粉煤灰提取氧化铝工艺 |
2.1 碱法 |
2.1.1 碱烧结法 |
1)石灰石烧结法 |
2)碱石灰烧结法 |
3)氯盐苏打焙烧法 |
2.1.2 碱溶法 |
1)两步碱溶法 |
2)水热法 |
3)亚熔盐法 |
2.2 酸法 |
2.2.1 直接酸浸法 |
2.2.2 酸或酸性盐焙烧法 |
2.2.3 硫酸氢铵法 |
2.2.4 氟化物助溶法 |
2.2.5 加压酸浸法 |
2.2.6 两步酸浸法 |
2.3 酸碱联合法 |
2.4 其它方法 |
2.4.1 碳热还原法 |
2.4.2 微波助溶法 |
2.4.3 生物浸出法 |
2.4.4 气相提取法 |
3 结论与展望 |
(6)赤泥基绿色免烧结陶粒的制备试验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赤泥的产生与危害 |
1.2.1 赤泥的产生 |
1.2.2 赤泥的危害 |
1.3 赤泥的资源化利用现状 |
1.3.1 赤泥中有价物质的回收 |
1.3.2 建材领域 |
1.3.3 环境修复 |
1.3.4 农业领域 |
1.3.5 赤泥资源化利用主要问题 |
1.4 陶粒概述 |
1.4.1 陶粒的分类 |
1.4.2 陶粒的制备工艺及原理 |
1.4.3 烧结陶粒的研究现状 |
1.4.4 免烧结陶粒的研究现状 |
1.4.5 赤泥基陶粒的研究现状 |
1.5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与意义 |
第2章 试验原料及试验方法 |
2.1 试验原料 |
2.1.1 原材料 |
2.1.2 试验所用化学试剂 |
2.1.3 试验仪器 |
2.2 试验方法 |
2.2.1 固废基硫铝酸盐水泥的制备方法 |
2.2.2 赤泥基绿色免烧结陶粒的制备方法 |
2.2.3 干压路面砖的制备方法 |
2.3 物理性能测试方法 |
2.3.1 固废基硫铝酸盐水泥物理性能测试方法 |
2.3.2 赤泥基绿色免烧结陶粒物理性能测试方法 |
2.3.3 干压路面砖物理性能测试方法 |
2.4 化学分析及测试方法 |
2.4.1 XRF和XRD分析 |
2.4.2 TG/DTG同步热分析 |
2.4.3 重金属浸出分析 |
2.4.4 扫描电镜分析 |
第3章 赤泥基绿色免烧结陶粒的制备工艺优化及性能 |
3.1 引言 |
3.2 固废基硫铝酸盐水泥的制备 |
3.2.1 固废基硫铝酸盐水泥制备工艺流程 |
3.2.2 固废基硫铝酸盐水泥的化学组成 |
3.2.3 固废基硫铝酸盐水泥的物理性能 |
3.3 赤泥基绿色免烧结陶粒的制备工艺优化以及性能研究 |
3.3.1 赤泥基绿色免烧结陶粒的制备工艺流程 |
3.3.2 赤泥基绿色免烧结陶粒的制备工艺优化—正交实验设计 |
3.3.3 赤泥基绿色免烧结陶粒的制备工艺优化-正交实验结果与分析 |
3.3.4 赤泥基绿色免烧结陶粒的制备工艺优化-正交实验结果验证 |
3.4 赤泥基绿色免烧结陶粒的制备工艺调控对其物理性能的影响 |
3.4.1 粒径分布 |
3.4.2 成球角度和固废基硫铝酸盐水泥掺量对筒压强度的影响 |
3.4.3 成球角度和固废基硫铝酸盐水泥掺量对堆积密度的影响 |
3.4.4 成球角度和固废基硫铝酸盐水泥掺量对吸水率的影响 |
3.4.5 成球角度和固废基硫铝酸盐水泥掺量对表观密度的影响 |
3.5 赤泥基绿色免烧结陶粒水化矿物特性 |
3.5.1 固废基硫铝酸盐水泥的水化XRD分析 |
3.5.2 赤泥基绿色免烧结陶粒水化XRD分析 |
3.5.3 赤泥基绿色免烧结陶粒的同步热分析 |
3.6 赤泥基绿色免烧结陶粒微观结构分析 |
3.6.1 固废基硫铝酸盐水泥SEM图分析 |
3.6.2 赤泥基绿色免烧结陶粒SEM图分析 |
3.7 赤泥基绿色免烧结陶粒重金属浸出特性 |
3.7.1 赤泥基绿色免烧结陶粒重金属浸出浓度测定 |
3.7.2 赤泥基绿色免烧结陶粒中重金属Cr的固化稳定化机理 |
3.7.3 赤泥基绿色免烧结陶粒中重金属Cr的固化率 |
3.8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赤泥基绿色免烧结陶粒制备干压路面砖 |
4.1 引言 |
4.2 基于赤泥基绿色免烧结陶粒制备干压路面砖的工艺参数 |
4.2.1 干压路面砖的用水量 |
4.2.2 干压路面砖的压砖机载荷 |
4.2.3 干压路面砖中石膏的掺量 |
4.2.4 干压路面砖中赤泥基绿色免烧结陶粒的掺量 |
4.3 基于赤泥基绿色免烧结陶粒制备干压路面砖的物理性能 |
4.3.1 压砖机载荷对干压路面砖的抗压强度的影响 |
4.3.2 石膏掺量对干压路面砖的抗压强度的影响 |
4.3.3 赤泥基绿色免烧结陶粒掺量对干压路面砖的吸水率和干密度的影响 |
4.3.4 干压路面砖的抗冻性 |
4.4 基于赤泥基绿色免烧结陶粒制备干压路面砖的成本分析 |
4.4.1 固废基硫铝酸盐水泥的成本分析 |
4.4.2 赤泥基绿色免烧结陶粒的成本分析 |
4.4.3 干压路面砖的成本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成果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7)堇青石/贝利特复相高强轻集料的设计制备及其界面性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轻集料应用发展现状 |
1.2.2 轻集料制备研究现状 |
1.2.3 轻集料-水泥石界面过渡区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内容 |
2 实验原材料与测试方法 |
2.1 原材料 |
2.2 实验方法 |
2.2.1 样品制备 |
2.2.2 测试方法 |
3 高强堇青石内核与贝利特熟料外壳的制备研究 |
3.1 高强堇青石内核的制备 |
3.1.1 高强堇青石内核制备理论研究 |
3.1.2 微硅粉取代对高强堇青石内核的影响 |
3.2 贝利特熟料的制备 |
3.2.1 贝利特熟料矿物组成 |
3.2.2 贝利特熟料微观形貌 |
3.3 小结 |
4 堇青石/贝利特复相高强轻集料的制备及界面结合区性能研究 |
4.1 堇青石/贝利特复相高强轻集料的制备 |
4.1.1 堇青石/贝利特复相高强轻集料表观形貌 |
4.1.2 堇青石/贝利特复相高强轻集料表面微观结构 |
4.1.3 堇青石/贝利特复相高强轻集料孔结构 |
4.1.4 堇青石/贝利特复相高强轻集料物理性能 |
4.2 堇青石/贝利特复相轻集料界面结合区性能研究 |
4.2.1 堇青石/贝利特界面结合区矿物组成 |
4.2.2 堇青石/贝利特界面结合区微观结构 |
4.2.3 堇青石/贝利特界面结合区高温粘度 |
4.3 小结 |
5 堇青石/贝利特复相高强轻集料与水泥石界面过渡区性能研究 |
5.1 贝利特熟料壳的水化行为 |
5.2 堇青石/贝利特复相轻集料与水泥石界面过渡区微观结构 |
5.3 小结 |
6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8)高硫铝土矿与拜耳法赤泥协同焙烧分离铁铝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氧化铝的生产方法 |
1.3 拜耳法赤泥的现状 |
1.3.1 赤泥的危害 |
1.3.2 赤泥综合利用 |
1.4 高硫铝土矿的现状 |
1.4.1 高硫铝土矿的分布 |
1.4.2 拜耳法生产过程中硫的危害 |
1.5 研究的意义与内容 |
1.5.1 研究的意义 |
1.5.2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实验原料、设备及方法 |
2.1 实验原料 |
2.1.1 拜耳法赤泥与高硫铝土矿 |
2.1.2 辅助药品 |
2.2 实验设备 |
2.3 实验方法 |
2.4 分析方法 |
2.4.1 铝酸钠溶液的分析方法 |
2.4.2 固体样分析方法 |
第三章 还原-碱法焙烧过程热力学分析 |
3.1 黄铁矿与氧化铁焙烧过程热力学分析 |
3.2 碳酸钠焙烧过程热力学分析 |
3.3 氢氧化钠焙烧过程热力学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碳酸钠碱法焙烧分离氧化铝 |
4.1 氧化铝浸出过程动力学 |
4.1.1 模型 |
4.1.2 动力学分析 |
4.2 焙烧过程对氧化铝溶出率的研究 |
4.2.1 焙烧温度对氧化铝溶出率的影响 |
4.2.2 焙烧时间对氧化铝溶出率的影响 |
4.3 浸出过程对氧化铝溶出率的研究 |
4.3.1 溶出温度对氧化铝溶出率的影响 |
4.3.2 溶出时间对氧化铝溶出率的影响 |
4.3.3 液固比对氧化铝溶出率的影响 |
4.3.4 氢氧化钠浓度对氧化铝溶出率的影响 |
4.3.5 碳酸钠浓度对氧化铝溶出率的影响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焙烧分离氧化铝 |
5.1 氢氧化钠与氧化铝焙烧的研究 |
5.2 焙烧过程对氧化铝溶出率的研究 |
5.2.1 焙烧温度对氧化铝溶出率的影响 |
5.2.2 焙烧时间对氧化铝溶出率的影响 |
5.2.3 质量比对氧化铝溶出率的影响 |
5.3 溶出过程对氧化铝溶出率的研究 |
5.3.1 溶出温度对氧化铝溶出率的影响 |
5.3.2 溶出时间对氧化铝溶出率的影响 |
5.3.3 溶出条件对氧化铝溶出率的影响 |
5.4 溶出渣成分的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高硫铝土矿与拜耳法赤泥中铁的回收 |
6.1 氧化铁还原焙烧过程研究 |
6.1.1 黄铁矿与氧化铁焙烧过程 |
6.1.2 黄铁矿与赤泥焙烧过程 |
6.2 焙烧温度对铁回收率的影响 |
6.3 焙烧时间对铁回收率的影响 |
6.4 配料摩尔比对铁回收率的影响 |
6.5 磁选强度对铁回收率的影响 |
6.6 球磨时间对铁回收率的影响 |
6.7 最优实验条件 |
6.8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成果 |
附录 B 攻读硕士学位参加的科研项目 |
(9)煤矸石高值化利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
2 煤矸石性质及其化学成分 |
3 煤矸石高值化利用研究进展 |
3.1 制备铝基化工原料 |
3.1.1 制备氢氧化铝 |
3.1.2 制备氧化铝 |
3.1.3 制备聚合氯化铝 |
3.2 制备建筑用砖 |
3.3 制备水泥 |
3.3.1 制备水泥熟料 |
3.3.2 制备少熟料水泥 |
3.3.3 制备无熟料水泥 |
3.4 制备多孔陶瓷 |
4 结语 |
(10)从粉煤灰中提取氧化铝技术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粉煤灰的基本特征 |
2 酸法提取氧化铝工艺 |
2.1 硫酸法 |
2.2 盐酸法 |
2.3 硫酸氢铵法 |
3 碱法提取氧化铝工艺 |
3.1 烧结法 |
3.1.1 石灰石烧结法 |
3.1.2 碱石灰烧结法 |
3.2 碱溶法 |
3.2.1 水热法 |
3.2.2 亚熔盐法 |
4 酸碱联合法 |
5 其它提取氧化铝工艺 |
6 结论 |
四、氧化铝生产——熟料烧结(论文参考文献)
- [1]从粉煤灰提取氧化铝的技术现状及工艺进展[J]. 王卫江,张永锋. 有色金属工程, 2021(10)
- [2]低品位含铝资源的新型烧结法技术研究[J]. 秦鸿波. 世界有色金属, 2021(18)
- [3]拜耳法赤泥低钙烧结提铝反应机理研究[J]. 陈颖,陈延信,赵博,宋强. 非金属矿, 2021(04)
- [4]氧化铝炉窑协同处理二次铝灰的研究[J]. 王侠前. 金属材料与冶金工程, 2021(03)
- [5]粉煤灰回收氧化铝工艺研究现状及进展[J]. 侯慧耀,陈永强,马保中,邵爽,王成彦. 矿冶, 2021(03)
- [6]赤泥基绿色免烧结陶粒的制备试验及性能研究[D]. 王冠. 山东大学, 2021(12)
- [7]堇青石/贝利特复相高强轻集料的设计制备及其界面性能[D]. 马鑫. 西南科技大学, 2021(08)
- [8]高硫铝土矿与拜耳法赤泥协同焙烧分离铁铝的研究[D]. 熊平. 昆明理工大学, 2021
- [9]煤矸石高值化利用研究进展[J]. 曹雨桐,马北越,付高峰. 耐火与石灰, 2021(02)
- [10]从粉煤灰中提取氧化铝技术进展[J]. 朱辉,谢贤,李博琦,黎洁. 矿产保护与利用,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