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汽车随车液压起重臂在林业生产上的发展和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李世祥[1](1967)在《汽车随车液压起重臂在林业生产上的发展和应用》文中研究说明 一九六五年以前,在我国林业系统中汽车随车液压起重臂还是空白点。当时,赴北欧进行林业考察归来的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和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大肆吹嘘资本主义国家林业生产中的汽车自装自卸设备的高明和神秘,他们不按照毛主席关于“我们的方针要放在什么基点上?放在自
沈嵘枫[2](2010)在《林木联合采育机执行机构与液压系统研究》文中认为论文依托“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06BAD11A15)“多功能林木采育作业关键技术装备研究与开发”,进行多功能林木联合采育机执行机构负荷传感液压系统研究。以林木联合采育机执行机构为对象,研究液压系统泵与负载匹配、执行机构轨迹规划的节能性与操控性。主要工作:论文分析执行机构主要动作:主臂升降、副臂收放、伸缩臂伸缩、伐木头工作、工作臂回转以及其它辅助动作。确定执行机构运动学动力特性要求、复合动作要求、主要技术参数:自由度、定位精度、工作范围、最大工作速度及液压参数。根据工况分析推导臂部运动驱动力计算。执行机构是一具有多自由度的特种工程机械机构。机构经常起动、制动、换向、外负载变化很大、冲击和振动多,对液压系统要求高。对开式系统和闭式系统、中位常开换向阀系统与中位常闭换向阀系统部分流量时功率损失分析,负载传感液压系统适合多执行部件机构。1)论文研究工作臂变幅机构采用单个液压缸和两个并联液压缸液压两种布置方案。工作臂变幅机构主参数是变幅速度和变幅力(力矩),变幅缸伸缩速度用几何方法;变幅缸推力用静力学方法。确定变幅缸有关参数后可确定液压系统参数。执行机构液压系统基本回路:工作臂回路、伐木头回路。控制阀是集合各种功能阀件的多路阀。根据选用的高压变量泵,执行机构主阀选用闭芯、分片式结构高压负荷传感多路阀。整个液压系统采用一台带有负荷传感控制变量泵为各工作装置提供压力油。2)建立液压模型包括负荷传感泵、可调节流阀、负荷传感管路以及执行器(负载)等。通过对液压模型研究,执行机构液压系统为非线性时变系统。对执行机构液压系统进行仿真,充分考虑整个油路容积特性、液动力等因素。通过仿真验证负荷传感液压系统特性,得出负载与压力、流量关系曲线。负荷传感系统输出流量由负荷传感阀阀开口度决定,与外负载无关。3)论文建立工作臂系统三自由度动力学方程,推导工作臂系统最大操作速度方程,并进行自由度影响分析。进行混合力与位置控制分析,求解液压执行元器件有效驱动力与关节驱动力矩,得出6阶的控制方程。为了验证液压系统,论文对执行机构进行运动仿真,求解执行机构末端(伐木头)运动速度和加速度变化曲线。执行机构负荷传感液压系统具有稳定性和可控性。4)根据电液比例位置、速度控制系统原理,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通过建立仿真模型,利用Matlab-Simulink对系统的动态性能进行计算机仿真。并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仿真结果对执行机构研究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持。通过理论分析和计算机仿真确定该系统的标称模型。确定执行机构电液比例液压系统控制参数,设计基于CAN-Bus执行机构电液比例控制方式。根据研究结果搭建林木联合采育机执行机构负荷传感液压系统实验物理样机,对负荷传感液压系统节能效果与操作特性进行实验分析,验证负荷传感系统具有良好的节能效果及操纵特性。
付宜进[3](2014)在《林业起重机结构有限元分析与软件开发》文中提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林业产业的升级,林业机械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林业生产的各个领域。林业起重机是林业机械的一种,集原木的收集、装卸、运输等于一体,是一种专用的随车起重机,具有转运效率高、灵活性强等特点。为了提高林业起重机结构的整体力学性能,本文编制了林业起重机结构参数化有限元分析程序,并开发了结构分析及优化软件。本文以林业起重机为研究对象,以ANSYS的参数化设计语言APDL为工具,开发了林业起重机结构有限元分析计算程序,自动完成起重机参数化建模、加载、分析计算及后处理的全过程,实现了起重机典型工况结构的强度刚度以及臂体屈曲稳定性的分析,获得了起重机结构的静强度数据,并对起重机进行现场应力测试,通过测试值与模拟值的对比,验证了有限元模拟结果的准确性;其次,对林业起重机的动力特性进行有限元分析,主要包括模态分析、谐响应分析以及基于起升载荷的瞬态分析,确定了结构在动力载荷作用下的内力、变形等动力特性,更好地掌握了起重机的结构动力响应特性,有助于提高结构设计的质量;最后,利用Visual Basic6.0可视化编程软件开发软件界面,对所开发的有限元分析程序进行封装,自动实现对ANSYS软件的后台调用分析,简化了复杂的有限元分析过程,缩短了产品研发周期,降低了设计成本,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
崔文平[4](2014)在《林业起重机仿真及吊臂有限元分析》文中提出林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发展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林业的转运工作和搬运工作则是其中的重要一环。随着人力资源成本的不断上升,越来越少的工人愿意从事劳动强度和危险程度相对较高的林业开采、转运工作,为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提高林业产业的机械化程度,林业起重机应运而生。作为一款专用的随车起重机,林业起重机不仅可以应用在林业领域,还可以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具有十分广阔的市场前景。但由于其特殊的结构形式和工作性能,林业起重机又区别于一般的随车起重机,针对林业起重机的研究较为少见。本文的研究对象为一款新型的林业起重机,介绍了林业起重机常见的两种结构形式和工作原理,详细叙述了某型号直臂式林业起重机的工作过程。利用仿真分析软件ADAMS建立了林业起重机的仿真模型,选取合适的工况,对林业起重机的工作过程进行了运行学分析,仿真分析的结果同理论分析结果相比基本一致。在获得变幅油缸的受力状况后,利用ADAMS软件的参数化功能,以变幅油缸受到的最大力最小为目标,对变幅机构的铰点位置进行了优化设计,降低了变幅油缸的受力。利用ANSYS软件的APDL语言,建立了林业起重机吊臂的参数化有限元模型,对吊臂在不同载荷工况下进行有限元分析,获得吊臂的应力分布和变形等详细力学性能。通过对吊臂的模态分析,确定了结构的固有频率和模态振型。有限元分析结果同试验测试结果比较具有很高的准确性。该论文的理论分析成果为同类型产品的设计研发提供了新的方法,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于航[5](2016)在《林木枝丫压缩特性及其车载式压缩打捆装置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是我国能源战略的重要内容,是实现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林业生物质资源是重要的可再生资源,我国开发和利用林业生物质资源具有巨大优势。本论文基于《全国林业生物质能发展规划2011-2020年》和《全国林业机械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的重点研发山场移动式枝丫收集、打捆、压缩运输装备的方向,依托中央高校博士研究生自主创新基金项目和国家林业局"948"项目,提出林木枝丫压缩特性试验及研究分析方法,在林木枝丫打捆机关键装置压缩仓的数字化设计及分析、打捆机样机设计及制造、林间试验检测等几个方面开展研究。本文选取樟子松、丁香及桉树三种南北方常见的林木枝丫作为试验材料,利用电子万能试验机进行林木枝丫压缩特性的试验与研究,并提出其压缩特性的理论分析方法;应用SPSS数理统计分析软件构建林木枝丫材在压缩过程中所受的压强与压缩位移、压强与压缩密度、压缩密度与体积模量的数学模型;通过优化分析分别确定林木枝丫试材的最佳压缩密度值及相应最佳压强值,并确定作用于压缩仓关键部件的最大压强值0.24MPa作为设计参数。结合国内外森林工业装备现状及发展趋势,根据森林采伐运输作业系统的实际环境和条件,提出车载式林木枝丫打捆机压缩仓的主要技术要求和设计参数;确定压缩仓的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并应用Pro/E软件构建压缩仓三维模型及整机装配模型,完成压缩机构的运动学分析和干涉检查。应用ADAMS动力学分析软件对压缩仓的关键部件和驱动液压油缸进行运动学和动力学特性研究分析;应用最大压强值及压缩部件的面积确定所施加的最大压力为900kN,建立了压缩仓ADAMS动力学特性分析边界条件;获得不同压缩部件的液压油缸的最大载荷分别为490kN,180kN和230kN;对压缩仓侧推板的角位移、角速度和角加速度的动力学特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压缩部件在整个摆动运动过程中加速度运动变化较小,但在摆动运动的启停瞬间,加速度会发生突变,存在骤然启停特性。研究结果为压缩仓的设计及辅助的液压系统设计提供了数据支撑,为后续的ANSYS有限元分析压缩仓关键部件的强度、刚度、振动模态提供了边界条件。应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车载式林木枝丫打捆机压缩仓的关键部件进行静力学和振动模态分析;分析变形、正应力、剪切应力、弹性应变、应变能密度等状况,探索了压缩仓关键部件的固有频率及振型的相应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压缩部件所受最大载荷工况下,压缩仓的结构强度、刚度均满足设计要求;获得压缩部件的前20阶固有频率及振型的相应变化规律,揭示了其工作系统的动力学特性,验证了车载式林木枝丫打捆机的压缩仓不会发生共振现象。以压缩仓的设计研究结果为主体,应用现代设计方法制定车载式林木枝丫打捆机样机的工作原理并进行系统配置和选型设计,完成了样机制造;在林业生产基地进行车载式林木枝丫打捆机作业性能试验和主要技术参数检测;样机运转平稳,各项工序流程通畅;含水率36%的松树枝丫材压缩打捆作业生产率为12.8t/h,林木枝丫捆的长度和直径分别在3000-4400mm和600-800mm,枝丫捆重量540-850kg。压缩后的单位体积重量及圆柱外形与采伐作业系统中的原条木材相应参数值接近。检测结果表明,基于林木枝丫压缩特性试验中最佳压强值为主要设计参数的车载式林木枝丫打捆样机符合技术要求,其关键技术指标达到了预期研究目标,验证了林木枝丫压缩特性的数学模型及研究方法在实际工程设计上应用的正确性、实用性和可靠性。本文应用林木枝丫压缩特性试验的优化分析结果,探索了林木枝丫压缩装置及车载式林木枝丫打捆样机的设计方法;通过自主创新开发,获得适合我国国情、满足林业生物质产业链的发展需求、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装备。为其它林业剩余物的压缩打捆装置提供理论基础、设计方法及参考数据;为构建林木枝丫材料收集运输的机械装备体系及相应行业标准的制定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具有较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刘向东[6](1979)在《液压技术在林业机械上的应用》文中提出 液压技术自本世纪四十年代起作为一项新技术,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林业生产上。从营造林到采伐运输,从木材综合利用到林区基本建设许多林业机械都采用了液压技术。
肖冰,白帆,吴昊,张丽平[7](2018)在《国内外营造林机械及森保、采运设备概述》文中认为介绍了国内外营造林机械及森保、采运设备的发展现状,简要分析了典型设备的功能特点及适用范围。
史金桥[8](2021)在《五支腿随车起重机的稳定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人口红利消失和人力成本增加,林业机械在林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车起重机作为一种十分重要林业机械,具有良好的转运效率和机动性,可以用于木材装卸运输、苗木移栽等。在起吊工作过程中,随车起重机承受多种复杂载荷的作用,往往容易发生整体倾翻事故,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因此,研究随车起重机稳定性计算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源于湖南省双达机电有限责任公司的合作项目,以五支腿随车起重机为研究对象,采用超静定结构力法理论建立五支腿随车起重机支腿反力和支腿抬腿量理论模型,利用有限元仿真模型进行验证,提出抬腿量法对随车起重机整体稳定性进行校核,并设计了随车起重机稳定性分析相关的人机交互界面。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详细如下:(1)采用超静定结构力法理论,建立五支腿随车起重机支腿反力的理论模型和支腿抬腿量的计算方法,包括无支腿起翘、有支腿起翘、支腿等刚度和支腿变刚度的理论计算,并选择几个典型工况进行实例计算。研究结果表明:在正向吊载工况下,等刚度支腿反力理论模型和变刚度支腿反力理论模型的计算结果相差较小。在侧向和后向吊载工况下,两种模型的计算结果相差较大。(2)利用HYPERMESH和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五支腿随车起重机下车结构的有限元模型,并将支反力和抬腿量的仿真结果与理论模型计算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理论模型的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支腿反力变刚度理论结果和抬腿量理论结果与有限元仿真模型计算的结果比较吻合,正向吊载、侧向吊载和后向吊载的支反力平均误差分别为2.11%、0.59%和3.65%;正向吊载和侧向吊载的抬腿量平均误差分别为9.23%和12.8%。(3)利用MATLAB软件编写随车起重机支腿反力和支腿抬腿量理论模型的计算程序,遍历起重性能表中的各个工况,得到支反力和抬腿量最大时对应的工况,使用抬腿量法对起重机稳定性进行校核,并与传统的力矩法进行对比,验证了抬腿量法校核稳定性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抬腿量法可用于校核起重机的稳定性,且考虑了支腿刚度对稳定性的影响。(4)基于MATLAB软件的可视化交互模块,设计了五支腿随车起重机稳定性分析相关的人机交互界面,通过该界面可以快速的求解出支反力和抬腿量,评判起重机的整体稳定性能。
宋新鹏[9](2016)在《林间自装卸拖车液压系统设计及抓具运动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工成本的提高,越来越少的工人愿意从事集材和运材作业,为了提高整个行业的工作效率,减少工人的劳动强度,林间自装卸拖车便应运而生。本文系统的分析了国内外现有林间集材设备的发展状况,根据林间自装卸拖车的设计要求,确定了其的总体设计方案和主要参数,并对液压抓具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文首先介绍了林间自装卸拖车液压系统的组成,根据林间自装卸拖车作业特点绘制了液压原理图,并对各个子回路进行了具体的研究,计算出液压系统中重要元件的参数。鉴于伸缩系统液压回路工作中能量损失较大,本文通过MATLAB复合型法对伸缩液压回路中的重要参数进行了优化,优化后的能量损失明显减少。对林间自装卸拖车机械臂建立数学模型,利用理论计算油缸所受压力、机械臂的作业幅度和作业高度,并通过ADAMS软件对林间自装卸拖车进行运动分析,获取各液压缸在各个位置的受力情况和液压抓具位置变化曲线。经过对理论计算和仿真分析的数值的比较,验证了两种算法的正确性。本文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机械臂进行静态和模态分析。通过静力学分析,得出了机械臂的应力云图和应变云图,验证了机械臂在作业时强度和刚度的合理性。通过模态分析,计算出了机械臂的固有频率和振型,避免作业时出现共振现象。林间自装卸拖车作为一种新型的集材设备,为林间集材机械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也为我国林业机械的发展做出一份贡献。
李国灿,宋景禄[10](1982)在《对编制林业液压起重臂系列型谱技术问题的意见》文中提出 任何产品的系列型谱都是依据不同发展时期的各种条件而制订的。林业液压起重臂系列型谱应该依据林业生产工艺要求、我国机械制造发展水平和国内外起重臂研制先进经验等生产实际情况与理论分析相结合,制订不同时期的系列型谱。
二、汽车随车液压起重臂在林业生产上的发展和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汽车随车液压起重臂在林业生产上的发展和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2)林木联合采育机执行机构与液压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林木联合采育机执行机构与液压系统研究目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1.2.1 国内发展动态及研究现状 |
1.2.2 国外发展动态及研究现状 |
1.3 国内外林木联合采育机液压系统发展动态及研究现状 |
1.3.1 国内林木联合采育机液压系统发展动态及研究现状 |
1.3.2 国外林木联合采育机液压系统发展动态及研究现状 |
1.4 论文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重点解决问题 |
1.4.3 研究方法 |
2 执行机构工况与主要参数 |
2.1 林木联合采育机工况分析 |
2.1.1 伐木工况分析 |
2.1.2 整机移动工况分析 |
2.1.3 伐木头举升回转工况分析 |
2.1.4 打枝、造材工况分析 |
2.1.5 伐木头返回工况分析 |
2.1.6 姿态调整与保持工况分析 |
2.1.7 各功能运动动力特性要求 |
2.2 执行机构主要参数 |
2.2.1 主要参数定义 |
2.2.2 CFJ30林木联合采育机执行机构主参数 |
2.3 执行机构类型及驱动力 |
2.3.1 执行机构类型 |
2.3.2 工作臂臂系运动驱动力计算 |
2.4 本章小结 |
3 林木联合采育机液压系统分析 |
3.1 液压系统分析 |
3.1.1 液压回路分析 |
3.1.2 负荷传感液压系统分析 |
3.1.3 多执行部件负荷传感液压系统分析 |
3.2 执行机构液压系统"理想"特性 |
3.3 本章小结 |
4 执行机构负荷传感液压系统设计 |
4.1 工作臂变幅机构液压回路设计 |
4.1.1 变幅机构的类型 |
4.1.2 变幅机构液压回路研究 |
4.1.3 变幅机构液压回路设计 |
4.2 负荷传感液压系统设计 |
4.2.1 工作臂负荷传感液压回路设计 |
4.2.2 伐木头负荷传感液压回路设计 |
4.2.3 多功能林木采育装备液压方案设计 |
4.2.4 执行机构液压系统设计 |
4.3 负荷传感液压系统建模 |
4.3.1 负荷传感变量泵建模 |
4.3.2 控制阀建模 |
4.3.3 液压缸模型 |
4.4 液压系统仿真 |
4.4.1 工作臂液压系统仿真 |
4.4.2 伐木头液压系统仿真 |
4.5 本章小结 |
5 执行机构动作研究 |
5.1 执行机构运动学基本概念 |
5.2 两自由度动力学简化模型 |
5.3 三自由度动力学方程 |
5.3.1 操作最大速度 |
5.3.2 自由度影响分析 |
5.4 执行机构动作理论研究 |
5.4.1 液压工作臂动力与传递函数 |
5.4.2 液压执行元件建模 |
5.4.3 拉普拉斯域内单连杆分析 |
5.4.4 在拉普拉斯域内多连杆分析 |
5.5 执行机构运动分析与仿真 |
5.5.1 工作臂系统运动仿真 |
5.5.2 运动分析与仿真系统的实现 |
5.5.3 执行机构运动仿真 |
5.5.4 仿真分析 |
5.6 本章小结 |
6 电液比例液压控制研究 |
6.1 基于CAN-Bus执行机构电液比例控制设计 |
6.2 电液比例液压控制硬件 |
6.3 液压控制参数确定 |
6.4 本章小结 |
7 液压系统试验 |
7.1 液压系统安装与测试安装 |
7.1.1 液压系统安装 |
7.1.2 测试安装 |
7.2 执行机构参数测试 |
7.3 功率分布测试 |
7.4 测试物理样机 |
7.5 本章小结 |
8 总结与展望 |
8.1 总结 |
8.2 展望 |
8.3 今后研究工作建议 |
附表1 主要林木联合采育机型号和参数 |
附表2 伐木头主要参数 |
附表3 A11VLO液压泵主要技术参数 |
附图1 液压原理图 |
附图2 液压管路布置图 |
附图3 控制系统硬件布置图 |
附图4 驾驶室控制系统布置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导师简介 |
致谢 |
(3)林业起重机结构有限元分析与软件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林业起重机国内外发展现状及趋势 |
1.2.1 国外林业起重机发展现状 |
1.2.2 国内林业起重机发展现状 |
1.2.3 国内外林业起重机的发展趋势 |
1.3 现代设计方法的应用 |
1.4 本文的主要内容 |
第2章 林业起重机参数化建模 |
2.1 有限元方法概述 |
2.1.1 有限元方法的发展 |
2.1.2 有限元方法的基本原理 |
2.2 ANSYS 软件简介 |
2.3 ANSYS 参数化设计语言 APDL |
2.4 林业起重机参数化模型的建立 |
2.4.1 林业起重机建模方案 |
2.4.2 参数化建模处理技术 |
2.4.3 参数化模型的建立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林业起重机静力学分析 |
3.1 林业起重机典型工况确定 |
3.1.1 林业起重机的工作等级 |
3.1.2 林业起重机的计算载荷 |
3.1.3 林业起重机的典型工况 |
3.2 林业起重机强度刚度分析 |
3.2.1 强度结果分析 |
3.2.2 刚度结果分析 |
3.3 液压缸变幅过程模拟 |
3.4 林业起重机臂体局部稳定性分析 |
3.4.1 局部稳定性分析理论及建模 |
3.4.2 伸缩臂局部稳定性分析 |
3.4.3 伸缩臂臂体截面尺寸优化 |
3.5 林业起重机典型工况应力测试 |
3.5.1 测试仪器 |
3.5.2 测试步骤 |
3.5.3 测试结果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林业起重机动力学分析 |
4.1 ANSYS 的动力学分析类型 |
4.2 林业起重机模态分析 |
4.2.1 模态分析理论基础 |
4.2.2 模态分析 |
4.3 林业起重机谐响应分析 |
4.3.1 谐响应分析的理论基础 |
4.3.2 谐响应分析 |
4.4 基于起升载荷的林业起重机瞬态分析 |
4.4.1 瞬态动力学分析的理论基础 |
4.4.2 瞬态动力学分析中的阻尼 |
4.4.3 基于起升载荷的瞬态动力学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林业起重机结构分析软件开发 |
5.1 软件的功能与流程设计 |
5.1.1 软件的功能 |
5.1.2 软件的流程设计 |
5.2 软件开发工具 |
5.2.1 Visual Basic 6.0 编程语言 |
5.2.2 ANSYS 二次开发工具 |
5.3 软件接口技术 |
5.3.1 VB 与 ANSYS 的接口技术 |
5.3.2 软件数据流传递 |
5.3.3 VB 调用 ANSYS 批处理过程 |
5.4 软件应用 |
5.4.1 软件安装 |
5.4.2 软件登陆 |
5.4.3 软件操作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4)林业起重机仿真及吊臂有限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
1.2.1 国内外发展状况 |
1.2.2 林业起重机的发展趋势 |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林业起重机总体结构设计 |
2.0 林业起重机概述 |
2.1 林业起重机主要技术参数 |
2.2 产品市场定位和主要用途 |
2.3 设计思想和原则 |
2.4 总体结构布局 |
2.4.1 林业起重机布置形式 |
2.4.2 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 |
2.4.3 主要部件说明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虚拟样机的建立及仿真分析 |
3.0 虚拟样机技术 |
3.1 ADAMS 软件介绍 |
3.2 变幅机构数学模型的建立 |
3.2.1 第一变幅机构的力学模型 |
3.2.2 第二变幅机构的力学模型 |
3.3 变幅机构仿真模型的建立 |
3.3.1 模型的建立 |
3.3.2 添加约束、驱动和载荷 |
3.4 仿真计算及结果分析 |
3.5 理论分析与仿真分析对比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变幅机构的优化设计 |
4.1 优化设计简介 |
4.2 ADAMS 参数化建模与参数化分析 |
4.2.1 建立参数化建模 |
4.2.2 ADAMS 参数化分析 |
4.3 变幅机构铰点位置优化 |
4.3.1 运动工况选取 |
4.3.2 变幅机构的设计研究方法 |
4.3.3 变幅机构的优化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基于 ANSYS 的吊臂结构有限元分析 |
5.1 有限单元法与 ANSYS 软件 |
5.1.1 有限元法简介 |
5.1.2 有限元在起重机设计中的应用 |
5.1.3 ANSYS 软件简介 |
5.2 吊臂结构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5.2.1 选择单元类型 |
5.2.3 建立有限元模型 |
5.3 有限元静力分析及结果讨论 |
5.3.1 约束和载荷处理 |
5.3.2 有限元静力分析 |
5.4 吊臂结构的模态分析 |
5.4.1 模态分析概述 |
5.4.2 模态分析的理论基础及提取方法 |
5.4.3 吊臂模态分析 |
5.5 应力测试 |
5.6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5)林木枝丫压缩特性及其车载式压缩打捆装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课题来源 |
1.1.2 研究背景 |
1.1.3 研究意义及目的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植物纤维压缩基础理论 |
1.2.2 林业剩余物压缩打捆装备概况 |
1.2.3 国内外林业生物质产业链系统研究趋势 |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2 林木枝丫材压缩特性试验研究 |
2.1 物料可压缩性的概念 |
2.2 压缩试验目的 |
2.3 试验方案 |
2.3.1 试验材料 |
2.3.2 试验装置 |
2.3.3 试验方法 |
2.3.4 试验结果及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3 车载式林木枝丫打捆机压缩仓三维结构设计与分析 |
3.1 车载式林木枝丫打捆机压缩仓主要技术要求和技术参数 |
3.2 车载式林木枝丫打捆机压缩仓工作原理与结构组成 |
3.2.1 车载式林木枝丫打捆机压缩仓结构组成 |
3.2.2 车载式林木枝丫打捆机压缩仓工作原理 |
3.3 车载式林木枝丫打捆机压缩仓零部件Pro/E 三维建模 |
3.4 本章小结 |
4 车载式林木枝丫打捆机压缩仓ADAMS动力学仿真分析 |
4.1 ADAMS软件简介 |
4.2 执行机构仿真模型的建立 |
4.3 执行机构工作过程仿真 |
4.4 执行机构仿真结果 |
4.4.1 车载式林木枝丫打捆机压缩仓上压缩板的动力学特性 |
4.4.2 车载式林木枝丫打捆机压缩仓侧推板一的动力学特性 |
4.4.3 车载式林木枝丫打捆机压缩仓侧推板二的动力学特性 |
4.4.4 ADAMS参数化分析侧推板驱动液压油缸行程与角位移关系 |
4.5 本章小结 |
5 车载式林木枝丫打捆机压缩仓有限元静力学分析及模态分析 |
5.1 有限元分析前几何模型处理 |
5.2 侧推板、上压缩板静力学有限元数值模拟 |
5.3 侧推板、上压缩板振动模态分析 |
5.3.1 侧推板四和侧推板二振动模态分析 |
5.3.2 上压缩板振动模态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6 车载式林木枝丫打捆机样机设计、制造与试验 |
6.1 车载式林木枝丫打捆机设计的基本原则 |
6.1.1 需求原则 |
6.1.2 信息原则 |
6.1.3 系统原则 |
6.1.4 优化原则 |
6.2 车载式林木枝丫打捆机设计要求 |
6.2.1 功能要求 |
6.2.2 适应性要求 |
6.2.3 可靠性要求 |
6.2.4 生产率要求 |
6.2.5 成本要求 |
6.3 车载式林木枝丫打捆机机械系统的组成 |
6.3.1 车载式林木枝丫打捆机动力系统 |
6.3.2 车载式林木枝丫打捆机压缩仓执行系统 |
6.3.3 车载式林木枝丫打捆机压缩仓液压传动系统 |
6.3.4 车载式林木枝丫打捆机工作原理及主要结构 |
6.4 车载式林木枝丫打捆机样机试制、试验与检测 |
6.4.1 样机试验 |
6.4.2 试验结果 |
6.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东北林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修改情况确认表 |
(7)国内外营造林机械及森保、采运设备概述(论文提纲范文)
1 国内营造林机械、抚育设备、森保设备及采伐运输机械 |
1.1 营造林机械 |
1.2 林木抚育设备 |
1.3 森保设备 |
1.4 木材采伐运输机械 |
1.4.1 采伐机械 |
1.4.2 集材运输机械 |
2 国外营造林机械、抚育设备、森保设备及采运机械 |
2.1 国外营造林机械 |
2.2 国外抚育设备 |
2.3 国外森保设备 |
2.4 国外采伐运输机械 |
(8)五支腿随车起重机的稳定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2章 SQ550随车起重机的主要参数 |
2.1 主要机构介绍 |
2.2 起重机的主要性能参数 |
2.3 主要部件质量及分布 |
第3章 随车起重机支反力和抬腿量理论研究 |
3.1 引言 |
3.2 支腿反力的理论模型 |
3.3 支腿反力计算实例 |
3.4 支腿抬腿量的理论计算 |
3.5 支腿抬腿量计算实例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支反力和抬腿量的有限元分析 |
4.1 有限元理论概述 |
4.2 HyperMesh和Abaqus软件的介绍 |
4.3 五支腿随车起重机下车结构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整机抗倾覆稳定性分析 |
5.1 引言 |
5.2 Matlab软件介绍 |
5.3 抬腿量法计算稳定性 |
5.4 GBT3811-2008规范计算稳定性 |
5.5 抬腿量法与力矩法的对比 |
5.6 GUI界面开发 |
5.7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
学术论文 |
专利 |
致谢 |
(9)林间自装卸拖车液压系统设计及抓具运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引言 |
1.2 国内外林间自装卸拖车发展现状 |
1.2.1 国外发展现状 |
1.2.2 国内发展现状 |
1.3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4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2 林间自装卸拖车的总体设计 |
2.1 林间自装卸拖车的设计要求 |
2.2 林间自装卸拖车的总体结构布局 |
2.2.1 林间自装卸拖车的布置形式 |
2.2.2 液压机械臂的操作方式 |
2.2.3 林间自装卸拖车的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 |
2.3 林间自装卸拖车主要技术参数 |
2.4 林间自装卸拖车的关键部件 |
2.5 林间自装卸拖车抓具的设计 |
2.5.1 林间自装卸拖车抓具机构的确定 |
2.5.2 液压抓具参数的确定 |
2.5.3 液压抓具的同步性 |
2.5.4 液压抓具的结构设计 |
2.6 本章小结 |
3 林间自装卸拖车液压系统设计 |
3.1 林间自装卸拖车液压系统的设计要求和基本组成 |
3.1.1 林间自装卸拖车液压系统的设计要求 |
3.1.2 液压系统的基本组成 |
3.2 林间自装卸拖车的液压系统分析 |
3.2.1 林间自装卸拖车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 |
3.2.2 林间自装卸拖车液压子系统分析 |
3.3 林间自装卸拖车的液压元件的参数计算 |
3.3.1 液压缸的参数计算 |
3.3.2 液压泵的参数计算 |
3.3.3 液压阀的选型 |
3.3.4 液压管道的设计 |
3.3.5 油箱容量计算 |
3.4 液压系统性能验算 |
3.4.1 压力损失验算 |
3.4.2 系统温升验算 |
3.5 伸缩装置液压回路的参数优化 |
3.5.1 系统概述 |
3.5.2 液压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 |
3.5.3 伸缩液压回路的优化设计 |
3.6 本章小结 |
4 林间自装卸拖车抓具运动分析 |
4.1 虚拟样机技术 |
4.2 林间自装卸拖车的运动分析 |
4.2.1 机械臂的受力分析 |
4.2.2 机械臂的轨迹分析 |
4.3 基于Solidworks2012的三维建模和整机装配 |
4.4 基于ADAMS的仿真分析 |
4.4.1 模型导入 |
4.4.2 添加约束 |
4.4.3 添加驱动 |
4.5 仿真结果分析 |
4.5.1 液压油缸受力分析 |
4.5.2 抓具运动轨迹分析 |
4.5.3 液压抓具同步性检验 |
4.6 本章小结 |
5 林间自装卸拖车机械臂的有限元分析 |
5.1 ANSYS Workbench软件简介 |
5.2 林间自装卸拖车机械臂的静力学分析 |
5.2.1 静力学分析理论基础 |
5.2.2 林间自装卸拖车机械臂的静力学分析 |
5.3 林间自装卸拖车机械臂的模态分析 |
5.3.1 模态分析的理论基础 |
5.3.2 机械臂的模态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四、汽车随车液压起重臂在林业生产上的发展和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汽车随车液压起重臂在林业生产上的发展和应用[J]. 李世祥. 林业机械, 1967(04)
- [2]林木联合采育机执行机构与液压系统研究[D]. 沈嵘枫. 北京林业大学, 2010(09)
- [3]林业起重机结构有限元分析与软件开发[D]. 付宜进. 燕山大学, 2014(01)
- [4]林业起重机仿真及吊臂有限元分析[D]. 崔文平. 燕山大学, 2014(01)
- [5]林木枝丫压缩特性及其车载式压缩打捆装置研究[D]. 于航. 东北林业大学, 2016(02)
- [6]液压技术在林业机械上的应用[J]. 刘向东. 林业机械, 1979(02)
- [7]国内外营造林机械及森保、采运设备概述[J]. 肖冰,白帆,吴昊,张丽平. 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 2018(12)
- [8]五支腿随车起重机的稳定性研究[D]. 史金桥.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21
- [9]林间自装卸拖车液压系统设计及抓具运动分析[D]. 宋新鹏. 东北林业大学, 2016(02)
- [10]对编制林业液压起重臂系列型谱技术问题的意见[J]. 李国灿,宋景禄. 林业机械, 198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