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巢湖地区下石炭统沉积特征

安徽巢湖地区下石炭统沉积特征

一、安徽巢湖地区下石炭统沉积特征(论文文献综述)

张瑛,陈宏明,魏乃颐,张建胜,贺立民[1](1983)在《安徽巢湖地区下石炭统沉积特征》文中研究指明安徽巢湖地区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属下扬子拗陷东段,区内石炭系分布广泛,出露齐全,生物化石也十分丰富。自三十年代以来所进行的区域地质、地层古生物工作为沉积环境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981年5月,南京地矿所沉积组与安徽区测队二分队,结合科研和区测工作,开展了巢湖下石炭统沉积环境的研究,共实测了下石炭统剖面九条,对其中四条进行了较详细的岩石学研究。(图1)

隋欣如[2](2017)在《巢北地区下石炭统沉积环境与古生态恢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安徽巢湖北部地区位于下扬子板块北部边缘部分,下石炭统发育良好,分布广泛,沉积特征明显。通过对巢北地区详细的野外测量和系统的岩石学、沉积学、古生态学的研究,尤其是进行碳酸盐岩石微相研究,分析下石炭统是沉积环境特征演化及古生态环境。首先对研究区内下石炭统的野外地层典型剖面进行系统的剖面测量,描述宏观岩石特征及沉积标志,系统地采集样品,在室内对岩石薄片中的显微特征进行观察,尤其是生物碎屑的类型、生屑组合特征等进行了详细的鉴定与描述,在此基础上划分出九种岩石微相。巢湖北部下石炭沉积相模式主要有:开阔台地相模式,对应于金陵组、和州组下部的灰岩部分;潮坪-泻湖-砂坝相模式,对应于高骊山组;淡化极浅水潮坪泻湖相模式,对应于和州组第四旋回、第五旋回顶部;生物碎屑浅滩相模式,对应于和州组第五、六旋回的块状灰岩。通过对地层中的宏体化石、微体化石与生屑组合、遗迹化石的研究,总结了金陵组、高骊山组、和州组的古生态特征,和州组划分出了六种古生态环境。

张瑛,陈宏明,魏乃颐,张建胜,贺立民[3](1983)在《安徽巢湖地区下石炭统沉积特征》文中研究表明安徽巢湖地区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属下扬子拗陷东段,区内石炭系分布广泛,出露齐全,生物化石也十分丰富。自三十年代以来所进行的区域地质、地层古生物工作为沉积环境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侯明金,齐敦伦[4](2006)在《安徽巢湖地区泥盆纪-石炭纪界线地层的新认识》文中认为通过对研究区内的五通组几条代表性剖面的岩性、岩相及化石特征和地层区域展布等研究并进行区域对比,结合近年来的区调及科研成果,提出巢湖地区五通组观山段至擂鼓台段中部的下黏土层的时代属于晚泥盆世晚期斯图期,而擂鼓台段中部的上黏土层与上部为早石炭世早期杜内期,泥盆系-石炭系界线位于上、下黏土层之间石英砂岩中(狮子口剖面31层的顶面);擂鼓台段下部与中部之间有一沉积间断面,有铁质风化壳,局部见褐铁矿化砾岩层,这一间断面是泥盆纪末期大海退在本区的反映;巢湖地区五通组并非陆相沉积,而是一套海相的滨岸相沉积,海水主要来自北东方向,与过去的陆相沉积和海侵来自南西方向的论点有所不同。

赵欢[5](2016)在《安徽含山、巢湖地区下石炭统高骊山组稀土元素特征及其与环境关系研究》文中认为安徽省的含山和巢湖地区大地构造位置上属下扬子板块东北部。该地区下石炭统分布广泛,层序出露清楚,富含海相动物化石,自下至上分为金陵组、高骊山组和和州组,是研究下扬子地区下石炭统的重要地区之一。本研究关注的下石炭统高骊山组出露于含山县小茨山剖面和巢湖麒麟山剖面,厚度在9.5-16.4m之间,根据岩性自下而上可划分为三段:第一段为杂色薄层泥岩为主夹土黄色薄层泥质砂岩,底部可见褐铁矿层,见少量植物化石碎片;第二段为黑色薄层泥岩、灰绿色薄层泥岩、青灰色中层生物碎屑灰岩或泥质砂岩三种岩性互层,下部灰绿色泥岩中含有大量泥灰岩砾屑(团块),其中,大量砾屑中含珊瑚以及腕足化石;第三段为土黄色薄层泥岩与土黄色厚层泥质砂岩互层,泥岩层中发育水平层理,可见少量生物碎屑,泥质砂岩中见腕足化石,虫迹构造发育。高骊山组与上覆和州组及下伏金陵组均呈假整合接触。该地区高骊山组中发现的化石类群有珊瑚、腕足、双壳、(?)、遗迹化石以及少量植物化石碎片。其中,四射珊瑚的数量众多,保存较好,自下而上可划分为两个组合带:1.Arachnolasma intermedium-Yuanophyllum组合带;2.Lonsdaleia组合带。通过对含山县小茨山剖面以及巢湖麒麟山剖面下石炭统高骊山组泥岩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分析,表明研究区高骊山组泥岩的稀土总量(EREE)较高,LREE/HREE值、(La/Yb)N、 (Ce/Yb)N、 (La/Sm)N、 (Gd/Yb)N值以及REE配分模式均显示研究区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重稀土元素相对亏损。Ceanom值反映出当时水介质为还原条件。配分曲线在轻稀土段斜率大,重稀土段斜率相对较小,Eu处有一明显低谷,呈显着的负Eu异常,Ce处为基本正常或轻微负异常。以La/Yb)n值代表REE的分异程度作为沉积物沉积速率的标志,显示高骊山组剖面自下而上,(La/Yb)n值大体上呈逐步上升的趋势,表明研究区高骊山组上部的沉积速率普遍比下部低,更有利于有机质的聚集和古生物化石的保存。根据稀土元素组合及其比值特征以及La/Yb-EREE图解,结合古地理研究成果,认为研究区高骊山组的物源主要来自张八岭古陆,母岩物源主要来自组上地壳,源岩为组成上地壳的古老的沉积岩和花岗岩的混合。通过研究区的沉积特征、古生物组合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的综合分析,认为高骊山组沉积于浅海浑水沉积环境,海平面升降频繁,泥质供给丰富,水体处于还原环境,不利于古生物繁衍与发展。该组大量出现的珊瑚、腕足等化石是风暴作用异地搬运的结果。

徐继山,马学军,马润勇,李注苍,付恒阳[6](2012)在《安徽巢湖地区石炭纪炉渣状灰岩的成因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安徽巢湖地区炉渣状灰岩的成因主要有三种假说,即风化作用、生物扰动、地震作用等三种假说从沉积过程的不同阶段做出相异解释,恰好说明了炉渣状灰岩的成因是多因素、多阶段的。在地质勘察的基础上,结合"地质—生物—环境"三者之间的相互影响探讨炉渣状灰岩的综合成因。

李世毅,姜迪,赵莹莹,胡修棉,史宇坤[7](2015)在《安徽巢湖地区石炭纪-早二叠世碳酸盐岩微相与沉积环境》文中研究指明安徽巢湖凤凰山剖面出露石炭系金陵组(C1j)、和州组(C1h)、黄龙组(C2h)、船山组(C2c)以及下二叠统栖霞组下部臭灰岩段(P1q)等5个含碳酸盐岩地层。本文在野外剖面实测的基础上,对这些碳酸盐岩进行了岩相与微相分析。通过对碳酸盐岩显微薄片的观察分析,共识别出14个微相,分属于干旱近海岸蒸发台地(潮坪)、局限海台地、开阔台地内部浅滩、开阔海台地等4种沉积环境。本文研究结果表明,石炭纪-早二叠世期间,巢湖地区主要为浅海碳酸盐台地环境,期间发生了3次比较大规模的海侵-海退旋回,并间隔有若干次小规模的海平面升降。

陈宏明,张瑛,李耀西,汤再如[8](1988)在《下扬子盆地石炭系沉积地质及有关矿产(研究报告)》文中研究说明这篇研究报告是应用现代沉积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下扬子盆地石炭系进行系统和全面研究的科学成果。通过区域地层学、沉积相标志、沉积构造、沉积序列、成岩作用和成岩环境、储集性能等多项研究,编制了四个阶的岩相古地理图,论证了研究区内早石炭世是一个具有浅海、潮坪、三角洲、河流、湖泊等多种沉积单元的复合体系。晚石炭世则为一个广阔的缓坡型碳酸盐台地。结合储集条件的研究,对油气勘查远景作了评价,指出了有利于寻找油气的储集层段和沉积相带.对层控矿床的控矿条件也作了一定的探讨。对地层学、沉积学、构造地质学、石油地质及层控矿床等方面的工作人员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胡世忠[9](1984)在《论长江下游的黄龙组白云岩的时代及淮南运动》文中研究表明 一、关于黄龙组白云岩归属问题的分歧 长江下游地区的黄龙组原称黄龙灰岩,系李四光、朱森等(1930)所创。标准地点在江苏镇江石马庙船山西端。因该灰岩构成南京龙潭黄龙山的主体,风化后表面呈土黄色而得名。据其(竹蜓)类化石之研究,时代为中石炭世。嗣后,李毓尧、李捷等(1935)研究宁镇山脉地质时,亦从此说。岩性为灰白微显红色纯灰岩及暗灰色白云岩(当时称为“矽质灰岩”),其间夹有数米的结晶灰岩,总厚约百米,与下伏的和州组(C13h)呈假

陈宏明,张瑛,李耀西,汤再如[10](1987)在《下扬子盆地石炭系沉积相》文中提出下扬子盆地面积约十余万平方公里,石炭系分布广泛,出露完整。早石炭世有四个沉积相区和两个剥蚀区,根据各相区的沉积特征及生物群的不同,本文恢复了它的沉积环境和古地理概貌。晚石炭世为海相碳酸盐岩沉积,主要亚相类型有边缘潮坪相、开阔台地和局限台地相,浅滩相等,表明它是一种缓坡型的碳酸盐台地,盆地南部钱塘地区是下沉较深的碳酸盐台地。

二、安徽巢湖地区下石炭统沉积特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安徽巢湖地区下石炭统沉积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2)巢北地区下石炭统沉积环境与古生态恢复(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目的和依据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存在问题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流程
    1.5 主要完成工作量
2 区域地质概况
    2.1 自然地理
    2.2 区域地层
    2.3 区域构造与研究区地质构造
    2.4 实测剖面描述
    2.5 小结
3 石灰岩微相类型
    3.1 生物碎屑的鉴定特征
    3.2 石灰岩微相类型及特征
    3.3 小结
4 沉积环境特征及演化
    4.1 沉积环境分析标志
    4.2 沉积相类型
    4.3 风暴沉积特征
    4.4 炉渣灰岩成因
    4.5 沉积环境演化
    4.6 小结
5 研究区古生态环境
    5.1 基本概念与研究方法
    5.2 金陵组古生态环境
    5.3 高骊山组古生态环境
    5.4 和州组古生态环境
6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5)安徽含山、巢湖地区下石炭统高骊山组稀土元素特征及其与环境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国内外石炭系研究现状
    1.2 研究区石炭系研究现状
    1.3 存在问题
    1.4 选题来源及研究目的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方案
    1.6 完成的实物工作量
    1.7 获得的主要成果
第2章 研究区地质背景及实测剖面特征
    2.1 地质背景
    2.2 下石炭统发育特征
    2.3 实测剖面
        2.3.1 小茨山下石炭统高骊山组实测剖面
        2.3.2 麒麟山下石炭统高骊山组剖面
        2.3.3 柴禾山下石炭统高骊山组剖面
        2.3.4 银屏山下石炭统高骊山组剖面
    2.4 下石炭统高骊山组划分
    2.5 小结
第3章 高骊山组古生物组合特征
    3.1 高骊山组古生物的分布
        3.1.1 珊瑚
        3.1.2 腕足
        3.1.3 双壳
        3.1.4 (虫筳)
        3.1.5 遗迹化石
        3.1.6 植物
    3.2 高骊山组珊瑚化石组合
    3.3 高骊山组形成环境分析
    3.4 小结
第4章 高骊山组泥岩稀土元素特征及其意义
    4.1 样品采集、处理及测试
    4.2 高骊山组泥岩稀土元素特征
    4.3 高骊山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
    4.4 稀土元素特征的地质学意义
        4.4.1 沉积环境分析
        4.4.2 沉积速率
        4.4.3 物源分析
        4.4.4 对古生物群分布与发展的影响
    4.5 小结
第5章 主要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1) 参加的学术交流与科研项目
    2) 发表的学术论文

(6)安徽巢湖地区石炭纪炉渣状灰岩的成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 沉积区域地质背景分析
    1 构造背景
    2 地层组合
二、 炉渣状灰岩的特征分析
    1 似碎屑结构
    2 古生物遗迹
    3 破裂性形态
三、 炉渣状灰岩成因分析
    1 演化阶段划分
        1.1 一次沉积期 (Ⅰ期)
        1.2 碎裂固结期 (Ⅱ期)
        1.3 二次沉积期 (Ⅲ期)
        1.4 混合固结期 (Ⅳ期)
    2 综合作用分析
        2.1 地质作用
        2.2 生物活动
        2.3 环境变迁
四、 结 论

(7)安徽巢湖地区石炭纪-早二叠世碳酸盐岩微相与沉积环境(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1 区域地质概况
    1. 1 大地构造背景
    1. 2 岩石地层单位的时代归属及描述
        1. 2. 1 Mississippian 亚纪 Tournaisian 期
        1. 2. 2 Mississippian 亚纪 Visean 期
        1. 2. 3 Mississippian 亚纪 Visean 期 - Serpukhovian 期
        1. 2. 4 Pennsylvanian 亚纪 Bashkirian - Moscovian 期
        1. 2. 5Pennsylvanian 亚纪 Kasimovian - Gzhelian 期 - 早二叠世 Asselian - Sakmarian 期
        1. 2. 6 早二叠世 Asselian - Sakmarian 期
2 碳酸盐岩微相分析
    2. 1 微相分析方法
        ( 1) 基质和胶结物
        ( 2) 颗粒
        ( 3) 结构构造
    2. 2 岩相类型
    2. 3 不同沉积环境下的微相类型
        2. 3. 1 潮坪环境
        2. 3. 2 局限海台地环境
        2. 3. 3 开阔台地内部浅滩环境
        2. 3. 4 开阔海台地环境
3 沉积环境分析
    3. 1 Mississippian 亚纪 Tournaisian 期
    3. 2 Mississippian 亚纪 Visean 期
    3. 3 Mississippian 亚纪 Visean 期 - Serpukhovian 期
    3. 4 Pennsylvanian 亚纪 Bashkirian - Moscovian 期
    3. 5 Pennsylvanian 亚纪 Kasimovian - Gzhelian 期 早二叠世 Asselian - Sakmarian 期
    3. 6 早二叠世 Asselian - Sakmarian 期
4 结论

四、安徽巢湖地区下石炭统沉积特征(论文参考文献)

  • [1]安徽巢湖地区下石炭统沉积特征[J]. 张瑛,陈宏明,魏乃颐,张建胜,贺立民. 中国地质科学院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所刊, 1983(02)
  • [2]巢北地区下石炭统沉积环境与古生态恢复[D]. 隋欣如. 中国矿业大学, 2017(03)
  • [3]安徽巢湖地区下石炭统沉积特征[A]. 张瑛,陈宏明,魏乃颐,张建胜,贺立民. 中国地质科学院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10), 1983
  • [4]安徽巢湖地区泥盆纪-石炭纪界线地层的新认识[J]. 侯明金,齐敦伦. 地层学杂志, 2006(02)
  • [5]安徽含山、巢湖地区下石炭统高骊山组稀土元素特征及其与环境关系研究[D]. 赵欢. 合肥工业大学, 2016(02)
  • [6]安徽巢湖地区石炭纪炉渣状灰岩的成因研究[J]. 徐继山,马学军,马润勇,李注苍,付恒阳. 地层学杂志, 2012(03)
  • [7]安徽巢湖地区石炭纪-早二叠世碳酸盐岩微相与沉积环境[J]. 李世毅,姜迪,赵莹莹,胡修棉,史宇坤.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2015(01)
  • [8]下扬子盆地石炭系沉积地质及有关矿产(研究报告)[A]. 陈宏明,张瑛,李耀西,汤再如. 中国地质科学院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34), 1988
  • [9]论长江下游的黄龙组白云岩的时代及淮南运动[J]. 胡世忠. 中国地质科学院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所刊, 1984(01)
  • [10]下扬子盆地石炭系沉积相[J]. 陈宏明,张瑛,李耀西,汤再如. 中国地质科学院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所刊, 1987(02)

标签:;  ;  ;  ;  ;  

安徽巢湖地区下石炭统沉积特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