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相变压器非线性测试的实验装置

三相变压器非线性测试的实验装置

一、三相变压器非线性试验的实验装置(论文文献综述)

王秀芹[1](2019)在《三相四线制三电平电能质量综合治理装置研究》文中认为目前,连接到电力系统的非线性负荷(包括电力电子变换器)越来越多,这些非线性负载给电力系统带来谐波和无功电流。由于我国民用三相四线制供电体系及用电负荷的特殊性,其电能质量问题往往是多因素并存,且相互影响,在电能质量治理时也需要多措并举。常规三电平电能质量治理装置的控制策略和检测算法大都是基于三相电源电压对称和二极管钳位三电平拓扑中点电位平衡的基础进行设计的,但在实际应用中电源电压可能会不平衡或受非线性负载的影响发生畸变,电压频率也可能发生偏移和跳变,中点电位也会因为零序电流导致偏移,这些问题都造成传统的电能质量综合治理装置在三相四线制电力系统中的实际治理效果不尽理想。本文针对三相四线制配电系统中的电能质量综合治理装置开展研究,主要工作和创新点如下:1)为了克服传统三相三线制谐波检测算法在三相四线制中应用的局限性,提出了一种基于主从卡尔曼滤波锁相环的自适应神经网络谐波检测算法,用以完整而精确地测量系统中的谐波电流和其他非基波正序分量。该方法先用主从无迹卡尔曼滤波器求出精确的电源电压频率和相位,然后再用自适应神经网络法检测三相四线制电网系统中的非基波正序电流,并计算生成参考补偿电流。2)针对三电平甚至多电平电压逆变器调制策略,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pace Vector Pulse Width Modulation,SVPWM)方法,该方法采用一种非正交坐标系KL,结合五段式SVPWM来代替传统的SVPWM策略。因为避免了三角函数等复杂运算,使得扇区判断和开关函数执行时间的计算大大减小,控制策略能够快速实现,具有较强的兼容性与通用性。3)针对电容中分式三电平电压逆变器的固有中点电位漂移问题,在直流侧电压稳定的基础上,从中点电位漂移的根本原因出发,提出采用多电平逆变器中短矢量的冗余矢量来调节直流侧上下电容的电压差,实现了直流侧中点电位的有效控制。4)设计了一种基于滑模控制和有限集预测技术(Finite ControlSet-Model Predictive Control,FCS-MPC)的电流控制器。结合改进SVPWM调制策略,此算法能够在多电平电压逆变器开关状态数量较多的情况下,不需要查询所有的开关状态就能够有效地跟踪参考电流信号,在减小计算量的同时还能够降低开关频率和损耗。同时提出的价值判定函数加入了直流侧电容电压均衡的权衡因子,能够一定程度上解决中点电位不均衡的问题。5)为了验证本文控制策略和算法的有效性,设计并完成了电能质量综合治理装置样机,进行了滤波、无功功率补偿和三相不平衡的相关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了本文的谐波检测方法、控制策略等的有效性。

严小强[2](2019)在《配电变压器智能监测技术及系统研究》文中提出配电变压器作为配电网电能运输的核心设备,一旦故障发生影响范围极大,若不能得到及时维修,往往会造成大范围长时间停电,给居民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带来严重的影响。因此实现对变压器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和故障定位,为保障配电网的稳定运行起着关键作用。本文综合比较目前变压器所需监测的参数及功能,提出了一套配电变压器智能监测系统方案。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分析电能参数、运行环境参数、局部放电对变压器性能的影响,阐述了各参数的检测方法。建立了一种基于优化粒子群算法的空间定位数学模型,并通过MATLAB仿真,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为基于该模型的局部放电定位提供理论依据。(2)设计了配电变压器智能监测系统硬件电路。采用以STM32F407为微处理器,采用电压、电流互感器,信号调理电路和ADE7878电路,完成了电能参数采集电路的设计;采用PT100、光电式传感器、SHT31温湿度传感器,完成了油温、油位、环境温湿度的检测;采用超声波检测方法完成了局部放电检测。(3)设计了配电变压器智能监测系统软件。主要包括配电变压器现场监测终端软件、上位机软件、服务器软件和网络通信协议。该系统软件以检测参数为基础进行任务划分,在实时操作系统平台上对独立任务之间进行调度,从而实现各参数的检测、存储与传输,且该系统软件融合了粒子群算法,完成对故障点定位。(4)构建了配电变压器智能监测系统平台,分别在“江西省计量测试研究院”和企业现场完成系统测试。分别完成了电能参数和运行环境参数检测对比实验、局部放电定位测试等实验。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监测终端能够很好的实现对配电变压器运行状态的检测,能够完成故障定位、三相不平衡识别与决策等功能。本文所研究的配电变压器智能监测系统,运用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将采集到的变压器的多个状态参数进行在线监测及远程传送,并且在分析实际需求的基础上,实现了具体的实时监测、数据采集、数据存储、信息传输、故障定位、三相不平衡识别与决策等功能,达到了系统预期的效果。这对提升和保障配电变压器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师泯夏,吴邦,靳宇晖,邱爱慈,李军浩[3](2018)在《直流偏磁对变压器影响研究综述》文中研究表明直流电流流经绕组时,变压器励磁电流畸变,铁心及各个构件会出现温度升高、振动幅度增大等现象。文中介绍了直流偏磁基本概念、产生原因及可能会对变压器产生的危害,并从直流偏磁对变压器的影响,即励磁电流、温升损耗和振动噪声3个方面进行归纳,从模型与研究方式两个角度,分别阐述了国内外学者对变压器直流偏磁问题的研究进展与成果,并详细论述了研究每个影响方面采用的仿真与试验方法。针对研究直流偏磁影响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类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今后研究可能的发展方向。

郑荣显[4](2020)在《变压器空载合闸励磁涌流的谐波特征分析》文中指出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能源的供给逐渐成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能源担当,并且电力能源也关乎着国家能源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近年来,随着变压器材料的改进以及额定运行点的逐渐提高,导致传统二次谐波制动原理识别能力的下降。因此,研究励磁涌流的产生机理、影响因素与波形的谐波特征分析对提高二次谐波制动装置躲避励磁涌流的能力以及提高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能力都有实际意义。本文从变压器励磁涌流的产生机理出发,用简化的变压器模型对励磁涌流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理论研究。分别采用二折线和三折线拟合BH曲线对励磁涌流进行谐波含量计算,推算单向涌流和对称性涌流谐波含量随各影响因素的变化特点,分析励磁涌流二次谐波含量低于整定值的原因。通过单相变压器和三相变压器的设计图纸,在Flux平台上搭建磁路耦合模型,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进而仿真不同影响因素下变压器空载合闸励磁涌流的试验,并对仿真的结果进行研究。依据仿真的结果分析空充涌流的特点,验证理论计算与分析的准确性。另外,通过电磁学的基本公式在MATLAB建立仅有电路联系的电路模型,对比电路模型和磁路耦合模型的优缺点,并结合核电站现场试验数据,对二次谐波制动装置的整定值进行探讨。

徐岩[5](2005)在《电力变压器内部故障数字仿真及其保护新原理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电力工业的发展和大容量、超高压大型电力变压器的不断投入使用,对大中型电力变压器保护的安全性、可靠性、灵敏性、选择性和快速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变压器差动保护中,如何区分励磁涌流与内部故障电流是一个先天性的、不可回避的难题,多年来一直成为研究的热点,而且现有的变压器保护原理也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其主要原因在于对变压器内部故障的机理认识不够。因此,大力开展变压器内部故障仿真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它对于完善变压器绕组内部故障的分析与计算,提高大中型电力变压器的继电保护水平,减少重大事故的发生,开发研制新一代继电保护装置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本论文围绕电力变压器内部故障仿真分析方法及其保护新原理的研究展开工作。全文共分八章。第一章主要阐述了开展本课题研究工作的目的和意义,对当前国内外相关方面的研究作了较为全面的总结,提出了本论文的研究内容。第二章详细论述了变压器内部故障仿真线性模型的相关原理,并细致说明了线性仿真模型参数的计算过程,提出了从磁路计算变压器模型参数的方法。考虑到大型变压器中线圈分布的不均匀性,提出了计算仿真模型参数的改进方法,为详细分析变压器内部故障奠定了基础。第三章将变压器铁芯的非线性特性包括在仿真模型中,利用仿真软件中的有限元分析法计算等值电路参数,并根据这些参数建立变压器内部故障的仿真试验电路模型和测量变压器的各种电气量,这种非线性模型比线性模型更加准确。第四章介绍了“变压器内部故障仿真试验系统”软件,该系统可以方便地模拟变压器内部故障、励磁涌流等其它运行工况,并能够给出故障后变压器各电气量的计算值,可以广泛应用于电力变压器的内部故障分析和保护研究的场合,大大方便了继电保护工作者。第五章根据变压器的原始正常模型,推导出了基于变压器模型的保护原理动作方程,并提出了保护方案。该变压器保护方案不受励磁涌流的影响,而且无需精确取得变压器的内部参数,实施简单,仿真和动模试验结果证明了该原理的可行性。第六章研究了两种鉴别变压器励磁涌流的新方法。第一种是基于电压与电流微分比值原理的励磁涌流鉴别方法,第二种是基于基波分量衰减的励磁涌流鉴别方法。通过对仿真试验和动模试验数据验证了这两种鉴别方法的可行性。第七章将模糊理论引入变压器保护中,将前两章中研究的变压器保护新原理应用到模糊判据中,发挥它们对区分励磁涌流和变压器轻微匝间故障电流的良好能力。对每种判据给出了其隶属函数,制定出了基于模糊识别原理的新型变压器保护总体方案。第八章是全文的总结。

肖凡[6](2018)在《级联型电力电子变压器的优化控制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世界范围内能源危机的加剧与温室效应的恶化,使得清洁能源在电能生产和电能消费中的地位不断提升。清洁能源利用技术的革新与大量新技术的涌现推动新一代电网逐渐朝着广泛互联、智能互动、灵活柔性、安全可控的新方向快速发展。其中,变压器作为电网中电压变换与电能传输的核心装备,其功能与性能的发展直接影响新一代电网的发展以及清洁能源的高效消纳。基于此,近年来以电力电子变流技术与高频磁技术相结合的电力电子变压器(Power Electronic Transformer,PET)被提出,并得到了广泛关注。相比传统电力变压器,电力电子变压器不仅具备功率传输与电压变换等基本功能,还具备故障隔离、谐波隔离、无功补偿、交直流混合接入、端口灵活扩展、能量管理与调度等功能,在功能上具备更多颠覆性的突破。由此可见,电力电子变压器对新一代电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相关关键技术的研究极具研究价值,是实现电力电子变压器在新一代电网全面发展与应用的必要环节。本文重点针对级联型电力电子变压器装置级、输入级、中间级、输出级性能的提升开展相关关键技术研究,并完成10kV/0.4kV工程样机的研制。本文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直流配电网多端口电力电子变压器拓扑与控制关键问题研究(51577055)”,南方电网公司重点科技项目“配电网智能电力电子变压器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K-GX2013-031)”的资助,开展的主要工作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级联型电力电子变压器装置级的电压平衡控制方法;(2)输入级不平衡运行方法及其在能量路由器中的应用;(3)中间级优化控制下的电力电子变压器直流纹波抑制方法;(4)级联型电力电子变压器输出级谐波优化控制方法;(5)10kV/0.4kV样机研制与工程应用。本文研究成果充分考虑电力电子变压器自身多级串联结构的特点,遵循从装置整体到局部,从输入到输出的研究思路,针对电力电子变压器性能提升中可能存在的关键问题,寻求技术上的完善与突破。主要工作和创新点如下:(1)提出了一种基于低压直流母线功率前馈的电压均衡控制策略。级联型电力电子变压器各功率模块硬件参数与控制精度的差异,都将引起电力电子变压器内部直流电压的不均衡,导致中间级功率传输的不平衡,进而影响装置整体运行效率,甚至威胁装置的安全稳定运行。本文针对经典的级联型电力电子变压器拓扑,建立了其各部分的电路模型,通过电路模型分析了级联型电力电子变压器电压不均衡的电路特征。对比分析了现有均压、均功率控制策略复杂程度的差异,提出了一种基于低压直流母线功率前馈的电压均衡控制策略,降低了控制策略的复杂度,同时能够有效均衡各模块直流电压,确保功率传输的平衡,有利于控制策略的数字化实现。(2)提出了输入级不平衡工况下的电力电子变压器运行方法,并将所提方法应用于一种模块化能量路由器。中间级功率传输受阻或故障等非理想运行状态是模块化电力电子变压器不可回避的问题,严重时将导致电力电子变压器输入级的运行区间发生改变。针对这类工况,传统控制策略的可适用性不明确,导致电力电子变压器的运行面临挑战。本文深入分析了电力电子变压器输入级不平衡运行的极限,从输入电压、电流矢量的关系入手,提出了单位功率因数与非单位功率因数两种运行模式下的输入级优化控制策略,实现了不平衡工况下输入级运行区间的提升。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所提控制策略应用在模块化能量路由器上,通过灵活调整输入级的运行区间,实现了对模块化能量路由器各端口电压与功率的精准控制。(3)提出了一种基于中间级优化控制下的级联型电力电子变压器直流纹波电压抑制策略。级联型电力电子变压器进行交-直流功率交换时将在直流母线引入纹波电压,纹波电压的存在将严重制约装备体积、功率密度以及成本的优化。本文从级联型电力电子变压器的拓扑结构出发,详细分析了电力电子变压器纹波电压生成机理,指出通过中间级合理控制是实现纹波电压治理的关键,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策略。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中间级的平均模型,通过线性化处理实现了对直流功率与纹波功率环节的解耦,有利于对纹波控制环节参数的设计进行直观分析,确保了纹波电压抑制效果。(4)提出了一种考虑级联型电力电子变压器采样特点与容量限制的输出级谐波优化控制策略。级联型电力电子变压器的供电电压质量与其控制策略密切相关,在确保功率传输的前提下,输出电压质量是考核电力电子变压器输出性能的重要标准。本文深入分析了级联型PET替代传统变压器接入后输出侧PCC点电压质量受谐波影响劣化的机理,明确指出级联型PET不集成谐波优化控制时将劣化PCC点电压质量。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级联型PET输出级进行谐波优化控制的可行性,并综合考虑采样与容量等因素提出了一种级联型PET输出侧直接电压控制策略,确保级联型PET的高供电电压质量。(5)研制了10kV/0.4kV级联型电力电子变压器工程样机,并实现了工程应用。工程样机研制是验证相关理论的重要途径,是电力电子变压器从理论研究走向工程应用的必经之路。研究了电力电子变压器的功率模块设计方法,在考虑不同功率模块体积、重量等因素的前提下,对整体布局进行合理的设计。研究了电力电子变压器主控制器与人机界面等的设计方法,提出了有辨识度的型式试验项目,并完成了对应的型式试验。选择了南方电网公司某110kV变电站作为工程试运行点,制定了详细的投运方案,现场运行顺利,各项指标达到设计要求。本文以级联型电力电子变压器为研究对象,分别对装置级、输入级、中间级、输出级进行了系统化的研究,在提升运行稳定性、降低装置成本、提升功率密度、提高供电质量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理论研究方法、研究结论,工程样机设计方法和应用结果等可为其他类似串行多级系统提供借鉴,为推进电力电子变压器的发展提供助力和借鉴。

张杰[7](2010)在《新型换流变压器故障建模及保护原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换流变压器是直流输电系统中的重大技术装备,为了从根本上解决传统直流输电网侧滤波所不能解决的谐波与无功对换流变压器的不良影响,“自耦补偿与谐波屏蔽换流变压器”(简称新型换流变压器)以及相应的感应滤波技术被提出,并获得了专利。目前该专利的推广应用已获得湖南省“十五”、“十一五”重大科技专项(05GK1002-1)、(06GK1003-1)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907018)资助。为了实现该专利的工程化,需要完成大量的理论分析和科学试验工作。由于换流变压器的可靠性与可用性对于整个直流输电系统来说很关键,其安全运行与否,将直接关系到整个直流输电系统能否连续、可靠和稳定地工作。因此本论文围绕着新型换流变压器的故障建模和保护原理开展了下面的研究工作:详细研究了新型换流变压器的接线方案、结构型式及其工作原理。分析了直流输电新技术研究平台的构造以及平台各部分的功能,并介绍了新型换流变压器和与之配套的滤波装置的参数。基于直流输电新技术研究平台,对传统直流输电以及基于新型换流变压器的直流输电系统在谐波抑制、节能降耗、减振降噪、改善换相方面进行了实验对比研究,对比结果表明基于新型换流变压器的直流输电系统相对于传统直流输电在这些方面具有明显的优越性,从而表明了新型换流变压器原理的正确性,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与传统的换流变压器相比,新型换流变压器具有独特的绕组联结方式,而在现有的电力系统仿真软件中所用的均是传统意义上的变压器模型,没有具有特殊绕组联结方式的新型换流变压器仿真模型。本论文基于互耦的概念,把新型换流变压器看作多个线圈的耦合,从而建立了新型换流变压器的多线圈耦合模型。在此基础上,根据新型换流变压器特殊的接线方式,结合有限元仿真软件,采用MATLAB里的多线圈耦合模块分别设计了新型换流变压器正常状态和发生内部故障时的仿真模型,并设计了非线性电感支路来模拟新型换流变压器铁心饱和特性,从而设计出能仿真新型换流变压器正常运行、内外部故障、励磁涌流的通用仿真模型。新型换流变压器具有特殊的绕组连接方式,因此需要研究合适的数学方法来推导新型换流变压器正常状态和内部故障数学模型,并计算其任意的内外部短路故障。电网络分析中的稀疏列表法和添加法在建立电网络方程方面各有特色,但是关于如何应用稀疏列表法或添加法建立含互感支路的电网络方程以及根据节点或支路的变化应用稀疏列表法或添加法形成新网络方程的方法目前还没有相关文献介绍。本论文将新型换流变压器看作含互感支路的网络,根据新型换流变压器特殊的绕组连接方式和相应的耦合电路,首次分别将稀疏列表法和添加法应用于建立含互感支路的电网络方程,从而建立了新型换流变压器正常状态的基本数学模型。为了便于在实际工程中灵活运用,对基本模型进行拓展,建立了更为详细的计及中性点接地阻抗的节点拓展模型、计及副边角接三角形绕组抽头处滤波装置的支路拓展模型。基于所建立的正常状态数学模型,根据电网络有向图节点或支路的变化,分别采用稀疏列表法和添加法建立了新型换流变压器内部故障数学模型而且对新型换流变压器各种内外部短路故障进行了计算。在研究常规变压器差动保护原理的基础上,对新型换流变压器差动保护原理进行了研究。在分析新型换流变压器绕组接线方案和三绕组之间特定匝比关系的基础上,根据新型换流变压器是否接滤波装置,分别推导出了相应的新型换流变压器两侧电流关系,进而分别提出两种差动保护接线的理论方程式,据此给出了相应的模拟式和微机式差动保护接线方案图。详细对比分析了新型换流变压器正常运行、内外部故障状况时两种保护接线方案的动作特性,并根据差动保护方案动作特性分析结果选择出适合新型换流变压器的差动保护接线方案。对新型换流变压器励磁涌流产生机理进行了研究,并从电路基本原理的角度对励磁涌流有可能引起新型换流变压器差动保护方案误动的根本原因进行了分析,鉴于差动保护方案在鉴别新型换流变压器励磁涌流方面的不足,对一种抛开差动保护思路、综合利用变压器电压和电流信息量的新型微机型变压器保护方案—基于模型的变压器保护原理进行了研究,在数学推理验证该保护原理同样适用于新型换流变压器的前提下,将该保护原理的思路运用于新型换流变压器保护方案设计中,从而制定了基于模型的单相和三相新型换流变压器微机主保护方案。考虑到微机保护工作时用差分代替微分引起的误差可能会使新型换流变压器保护误动,对已建立的保护判据动作特性方程进行梯形积分来构成新的保护判据。

黄肇[8](2019)在《双组感应滤波变压器的理论与应用研究》文中提出电网中的各类电力谐波,使得电力系统运行环境十分复杂和非理想化,以往基于传统无源滤波方法无法应付实际电网条件下的高性能运行要求,进而直接影响电网的电能质量和电网运行的稳定性。220kV变电站通过三绕组变压器向110kV,35kV负荷供电,当110kV、35kV负荷侧存在谐波时,经三绕组变压器传递到220kV电网,进而直接影响220kV电网的供电质量。传统无源滤波方法是在三绕组变压器的35kV负荷侧并接调谐滤波支路。它能完全滤除35kV负荷侧的谐波以及稍微降低110kV负荷侧的谐波,但不能完全彻底滤除110kV负荷侧的谐波,从而导致110kV负荷侧的谐波经三绕组变压器传递到高压220kV电网,进而影响高压电网的电能质量。在某220kV变电站采用传统无源滤波方法,但是经过调研和现场测试表明220kV电网侧存在11次特征次谐波不合格,故此方法不能解决该变电站的实际问题。因此,以“湖南省教育厅重点研发项目”和“国网湖南省电力公司项目”为依托,从理论和关键技术的层面上进行探讨和提出解决思路,提出以双组感应滤波变压器(Dual-set Inductive Filtering Transformer,DS-IFT)为核心的关键技术综合治理某变电站的110kV、35kV负荷侧的谐波,使之无法传递到220kV电网,改善了220kV侧的电网质量。论文对双组感应滤波变压器的理论与应用做了深入地研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理论与应用体系,应用以双组感应滤波变压器为核心的感应滤波方案,解决了220kV变电站中的中、低压负荷侧的谐波对高压电网影响的问题。深化了感应滤波理论,拓展了工程应用,表明双组感应滤波变压器应用在220kV变电站具有广阔的前景,研究工作具有深远的科学意义。论文的研究成果及创新点如下:(1)提出以双组感应滤波变压器为核心的感应滤波方案,改善变电站220kV电网侧的电能质量,分析了双组感应滤波变压器的技术特征双组感应滤波变压器的定义:当三绕组变压器的两个副边绕组都有谐波负荷,需要滤除谐波时,在原边绕组与副边绕组间增设一个滤波绕组,外接调谐滤波支路进行滤波。该增设绕组与原边绕组及分别与两个副边绕组构成的两组三绕组变压器都满足等值计算阻抗为零的条件,即满足感应滤波条件,称此种变压器为双组感应滤波变压器。因此,基于感应滤波技术,提出以双组感应滤波变压器为核心的感应滤波方案,消除110kV、35kV负荷侧的谐波对220kV电网的影响,提高220kV电网侧的供电质量。依据变压器等值零阻抗设计原理,调整变压器各绕组的结构布局构成内含滤波绕组的双组感应滤波变压器,外接调谐滤波支路进行滤波。双组感应滤波变压器由四个绕组构成,每相的四个绕组均套于同一铁心柱上沿铁芯向外的排列布置为低压绕组(三次绕组)、中压绕组(二次绕组)、滤波绕组和高压绕组(原边绕组),低压绕组放在最内层,高压绕组放在最外层。在谐波环境下,双组感应滤波变压器滤波绕组外接调谐滤波支路,通过变压器的电磁感应滤波原理产生反向感应电流来抵消中、低压两个电网的负荷谐波电流,使其少流入高压电网端,减轻变压器所承载的谐波,改善220kV电网侧的电能质量。(2)建立双组感应滤波变压器辐射型等值电路以及端口方程以四绕组变压器的数学模型和四边形等值电路为基础,基于感应滤波原理推知,双组感应滤波变压器存在与滤波绕组关联的两组等值计算阻抗近似为零,即双组感应滤波变压器满足感应滤波条件。论证双组感应滤波变压器实质上只有4个独立短路阻抗(高-滤波短路阻抗ZK14,中-低短路阻抗ZK23,中-滤波短路阻抗ZK24和低-滤波短路阻抗ZK34),进而推导出含有4个节点和4条支路的辐射型等值电路。在等值电路的基础上建立双组感应滤波变压器内部绕组各物理量的数学方程,通过仿真、样机实验和工程验证双组感应滤波变压器基波下的功补特性。依据双组感应滤波变压器绕组联结方式,建立基波与谐波下各绕组物理量的端口方程。基于短路法证明高-中短路阻抗ZK12和高-低短路阻抗ZK13与其它4个独立短路阻抗存在两组等式方程,推导出与滤波绕组关联的两组等值计算阻抗为零的特征,从而说明双组感应滤波变压器满足感应滤波条件。同时,分析了调谐滤波器的基波阻抗参数对双组感应滤波变压器短路阻抗影响较为极小。通过仿真和样机的短路实验验证理论的正确性。基于端口方程研究多种工况下双组感应滤波变压器感应滤波性能,并引入灵敏度分析法分析各种参数扰动对双组感应滤波变压器滤波性能的影响,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了所提出端口方程及辐射型等效电路的有效性和可行性。(3)建立双组感应滤波变压器的潮流计算模型基于变压器绕组联接方式,建立双组感应滤波变压器的正序节点导纳矩阵,形成三相负荷对称的潮流计算模型。运用矩阵法分析在基波与谐波下的双组感应滤波变压器运行特性,与端口方程相比,更为简洁、方便、实用。依据对称分量法建立双组感应滤波变压器正序、负序和零序等值网络,并形成各序网络的节点导纳矩阵,通过相序分量变换法推导出较为实用的abc坐标下的三相漏磁导纳矩阵,同时分析它的奇异性,可以组建成三相负荷不对称的潮流计算模型。通过MALTAB仿真得出三相负荷对称和负荷不对称的潮流计算结果,仿真结果表明该理论和所建模型的正确性。(4)建立双组感应滤波变压器电感矩阵模型,并提出基于电感矩阵系数的差动保护方案首先,从磁路结构论证双组感应滤波变压器电感矩阵特性,建立反映该变压器各电感参数关系的两组等式方程,该方程满足感应滤波约束条件,间接说明该新型变压器具有一个独立滤波绕组。通过有限元软件得出实验样机的电感参数,仿真结果表明了两组电感参数的约束条件满足等值计算阻抗参数为零的条件,从而验证了双组感应滤波变压器能实现感应滤波的理论可行性。然后,依据多绕组变压器耦合理论和感应滤波原理,建立双组感应滤波变压器电感矩阵模型,运用关联矩阵法推导出反映该变压器外部端口特性的数学方程表达式。以此提出基于电感矩阵系数的差动保护方案以及辨识内部故障的保护判据。该方案实现简单,不需预先计算漏感参数,避开了双组感应滤波变压器难以获取的内部结构参数。最后,通过对双组感应滤波变压器的多种工况进行仿真计算,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能够切实切除双组感应滤波变压器的内部故障。(5)工程化样机成功应用于某变电站针对某变电站的实际运行情况,研制了一台型号SSZ11-L-180000/220双组感应滤波变压器工程样机,并在工程中应用。经现场测试:工程样机运行稳定,滤波效果明显,保障了220kV电网的供电质量。

石荣亮[9](2017)在《多能互补微电网中的虚拟同步发电机(VSG)控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分布式能源在电力系统中渗透率不断增加的同时,也给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新的影响与挑战。多能互补微电网作为一种新型的分布式发电系统,能够将多种具有互补性的分布式能源集中于同一个系统中,提高整个微电网的能源利用率、供电可靠性和运行经济性。然而,基于电力电子逆变接口的分布式能源不具备旋转惯性和阻尼分量,将对系统的稳定运行造成不利影响。虚拟同步发电机(Virtual Synchronous Generator, VSG)作为一种能够使分布式逆变电源具有与同步发电机相似特性的控制技术,对于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具有重要的支持作用。针对VSG在多能互补微电网中的控制及其应用问题,本文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863计划)《光伏微电网关键技术研究和核心设备研制》(2015AA050607)等国家项目的支持下,并依托与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开展的产学研项目《虚拟同步发电机关键技术研究和示范应用》,通过理论研究、实验验证和示范应用等环节系统深入地研究了多能互补微电网的负载适应性、并网适应性、频率稳定性以及运行稳定性的关键技术问题,完成的主要研究工作和成果总结如下:1 )阐述了多能互补微电网的产生背景、运行特征及控制结构,并总结了 VSG的技术分类、应用领域和关键问题。在此基础上,研究了 VSG控制策略,并建立了 VSG的并网和组网小信号模型,分析了虚拟惯性、虚拟阻尼等主要参数对VSG控制稳定性的影响。2)针对多能互补微电网中冲击性、不平衡、非线性负载对电能质量影响的问题,一方面提出了基于输出电压反馈的VSG多环控制策略,利用微分反馈和前馈解耦的复合控制,在负载阶跃扰动条件下实现了良好的动、静态响应特性;另一方面提出了基于级联广义积分器的虚拟阻抗控制策略,在消除输出电流中的直流分量与谐波分量的同时,有效克服了虚拟阻抗引入所带来的谐波放大问题;同时提出了基于谐波虚拟阻抗的电压谐波抑制策略,通过VSG的灵活虚拟阻抗控制,实现了微电网的电压谐波不控、抑制以及拒绝3种模式的选择性抑制,并利用PI+多个谐振电压调节器对多能互补微电网的输出电压不平衡与谐波进行抑制。3 )针对多能互补微电网的频率稳定性问题,提出了基于VSG一次调频与柴油发电机组二次调频的频率分层协调控制策略,兼顾了 VSG与柴油发电机组的动态性能与调频特性;并在分析定参数VSG动态功角响应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自校正VSG控制策略,利用了 VSG的虚拟惯性与阻尼参数能够自校正以及负虚拟惯性的优势,参与系统调频;同时为了抑制柴油发电机组的动态频率波动,研究并提出了基于负载电流微分前馈的VSG频率稳定性控制策略,进一步增加系统的阻尼,减小系统频率的超调量、幅值偏差及其变化率。4 )针对多能互补微电网的并网适应性问题,提出了基于PQ/VSG自适应模式切换的控制策略,通过对比储能变流器分别采用动态改变下垂系数、平移下垂特性曲线以及自适应模式切换算法时的并网功率输出特性,体现了所提控制策略在提高微电网并网适应性方面的优越性。另外,针对多能互补微电网的实际应用,研究了基于VSG的黑启动和运行模式的无缝切换控制策略,并进行了实验验证。5)实验验证与示范应用:一方面搭建了基于VSG的百千瓦级光储柴可靠节能发电系统、基于VSG的兆瓦级光储柴联合发电系统2个多能互补微电网实验平台,对本文所提VSG相关控制策略进行了实验验证;且相关研究成果已在西藏措勤县微网示范电站项目中应用,并参加了现场调试,通过实际工程的运行考核,验证了本文所提VSG部分关键技术的正确性与有效性。

汪涛[10](2019)在《基于RFID传感器与深度学习的变压器状态监测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工业4.0以及能源互联网概念的提出对于建立坚强智能电网、提高供电可靠性的要求日益严格,变压器作为电网中最重要的设备之一,在电力传输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提高变压器运行的可靠性是至关重要的。对变压器进行有效的状态监测,对于变压器运行状态评估、快速故障诊断、精准维修以及提高变压器运行的可靠性与安全性等,均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现有的变压器状态监测主要依赖于人工巡检以及传统的电气和化学测量方法,成本高,实时性差。因此,低廉有效具有较强实时性的状态监测方法对于智能电网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本文提出了基于RFID技术的变压器振动信号采集与传输方法以降低信号采集的成本,为了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保证足够的通信距离,采用光伏电池作为RFID传感器的能量来源,考虑到光伏电池受天候影响较大,在夜间无法获取能量,采用超级电容作为备用电源,从而实现了对RFID传感器的不间断供电,提高了其工作的可持续性。随后,由于现有变压器机械故障诊断方法对于早期故障特征提取的效果不佳,本文重点研究了采用深度学习方法中的堆叠去噪自编码器(stacked denoising autoencoder,SDA)技术提取变压器早期故障特征的方法,SDA中各个DA的学习率采用双链量子遗传算法(double chain quantum genetic algorithm,DCQGA)优化生成。除此之外,SDA中各个隐含层的节点结构对于特征提取的效果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SDA隐含层结构也通过DCQGA算法生成。对于提取的特征,采用基于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建立的变压器早期故障诊断模型对变压器绕组与铁芯各类早期故障进行识别。在变压器绕组与铁芯早期故障诊断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故障预测的相关研究。针对于当前对于变压器机械故障预测体系研究较少的现状,重点研究了一种变压器绕组与铁芯机械故障预测的体系结构,提出了采用振动信号的Hilbert边际谱作为故障预测特征的方法。依据得到的Hilbert边际谱,计算出其总谐波畸变(total harmonic distortion,THD)作为状态指数,对元件在一段时间内的状态指数进行计算,并以此为样本数据,应用样本数据对多核相关向量机(multiple kernel relevance machine,MKRVM)进行训练从而建立起相关的预测模型,对相应元件的故障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故障振动与故障预测方法具有良好的诊断精度与预测精度。

二、三相变压器非线性试验的实验装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三相变压器非线性试验的实验装置(论文提纲范文)

(1)三相四线制三电平电能质量综合治理装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三相四线制系统中的电能质量问题
        1.2.1 电能质量的内容
        1.2.2 我国三相四线制系统中的电能质量问题
        1.2.3 电能质量问题的危害
    1.3 电能质量治理装置研究现状
        1.3.1 无源滤波器
        1.3.2 有源滤波器
        1.3.3 无功补偿器
        1.3.4 三相不平衡治理装置
    1.4 电能质量治理装置
        1.4.1 三单相全桥
        1.4.2 四桥臂
        1.4.3 三桥臂电容中分式
    1.5 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章节安排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三相四线制谐波电流检测方法研究
    2.1 引言
        2.1.1 基于瞬时无功功率理论的谐波检测
        2.1.2 广义积分器
    2.2 三相不平衡对于谐波检测的影响
    2.3 改进的谐波电流检测方法
        2.3.1 基于主从卡尔曼滤波器的锁相环
        2.3.2 基于主从卡尔曼锁相环的改进谐波检测方法
    2.4 仿真验证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三相四线制电能质量治理装置调制策略研究
    3.1 空间矢量调制SVPWM
    3.2 非正交坐标系和坐标变换
        3.2.1 非正交坐标系
        3.2.2 改进SVPWM在三相四线制电能质量治理装置中的应用
第四章 直流侧中点电位控制
    4.1 引言
    4.2 三电平逆变器中点控制模型分析
        4.2.1 三电平逆变器模型分析
        4.2.2 三相不平衡控制策略的选择
    4.3 直流侧总电压的稳定控制
        4.3.1 瞬时无功功率理论控制直流侧电压
        4.3.2 基于能量守恒的直流侧电压控制
    4.4 基于SVPWM的中点电位控制
        4.4.1 中点电位漂移的主要原因
        4.4.2 中点电位漂移的治理
    4.5 仿真验证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三相四线制电能质量综合治理装置电流控制器设计
    5.1 引言
    5.2 滑模预测技术
        5.2.1 滑模控制
        5.2.2 电流预测技术
        5.2.3 滑模预测技术
    5.3 有限集模型预测最小误差控制
    5.4 仿真验证
第六章 三相四线制电能质量综合治理装置的实验研究
    6.1 基于DSP+FPGA高速处理器的三电平实验样机
    6.2 控制保护系统设计
    6.3 实验研究
    6.4 电能质量治理实例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图表附录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2)配电变压器智能监测技术及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趋势
    1.4 课题来源与主要研究内容
        1.4.1 本课题来源
        1.4.2 主要研究内容
        1.4.3 章节安排
第2章 配电变压器智能监测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2.1 配电变压器智能监测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2.2 配电变压器智能监测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
    2.3 系统整体方案设计
        2.3.1 硬件整体方案设计
        2.3.2 软件整体方案设计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配电变压器状态参数检测方法与理论研究
    3.1 关键状态参数对变压器性能影响分析
        3.1.1 电能参数对变压器性能影响分析
        3.1.2 运行环境参数对变压器性能影响分析
        3.1.3 局部放电对变压器性能影响分析
    3.2 配电变压器状态参数检测方法
        3.2.1 变压器电能参数检测
        3.2.2 变压器运行环境参数检测
        3.2.3 变压器局部放电检测
    3.3 变压器局部放电定位数学模型及算法研究
        3.3.1 局部放电数学模型的建立
        3.3.2 定位算法研究
        3.3.3 定位算法仿真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配电变压器智能监测系统硬件设计
    4.1 硬件总体结构设计
    4.2 变压器状态参数监控系统设计
        4.2.1 电能参数检测电路
        4.2.2 超声波检测电路
        4.2.3 多路传感接口电路
        4.2.4 三相不平衡补偿单元
    4.3 变压器通信电路设计
        4.3.1 GPRS通信技术
        4.3.2 以太网技术
    4.4 微处理器系统
        4.4.1 微处理器的选型
        4.4.2 存储电路
        4.4.3 电源模块
        4.4.4 系统辅助电路
    4.5 整体硬件设计实物图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配电变压器智能监测系统软件设计
    5.1 配电变压器监控终端软件设计
        5.1.1 变压器监测终端系统任务设计
        5.1.2 电能参数检测任务设计
        5.1.3 局部放电检测任务设计
        5.1.4 三相不平衡调控任务设计
        5.1.5 油温油位检测任务设计
        5.1.6 数据处理任务设计
        5.1.7 环境温湿度检测任务设计
        5.1.8 其他任务设计
    5.2 网络通信设计
        5.2.1 通信协议
        5.2.2 GPRS通信任务
        5.2.3 以太网通信任务
    5.3 管理平台设计
        5.3.1 上位机设计
        5.3.2 服务器设计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系统实验研究
    6.1 实验室系统验证
        6.1.1 变压器电能测试
        6.1.2 三相不平衡调节测试
        6.1.3 变压器油温油位测试
        6.1.4 变压器环境温湿度测试
        6.1.5 变压器局部放电定位测试
    6.2 企业现场测试验证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从事的科研项目和发表的论文

(3)直流偏磁对变压器影响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变压器直流偏磁产生机理及其影响
    1.1 变压器直流偏磁产生机理
    1.2 直流偏磁对变压器影响
2 直流偏磁对变压器影响的研究
    2.1 直流偏磁对变压器励磁电流影响的研究
        2.1.1 变压器直流偏磁励磁电流研究模型
        2.1.2 铁心磁化模型建立方法
        2.1.3 直流偏磁实验与数值计算直流源引入方式
    2.2 直流偏磁对变压器温升损耗影响的研究
        2.2.1 直流偏磁时变压器温升问题研究
        2.2.2 直流偏磁下变压器损耗问题研究
        2.2.2. 1 铁心损耗的研究
        2.2.2. 2 金属构件损耗的研究
    2.3 直流偏磁对变压器振动噪声影响的研究
        2.3.1 变压器直流偏磁振动研究模型建立
        2.3.2 直流偏磁下变压器振动噪声分析计算方法
        2.3.3 直流偏磁下变压器振动噪声实验研究方法
3 研究的不足与未来的发展
    3.1 直流偏磁研究对象的选择
    3.2 直流偏磁激励源的影响
        3.2.1 对励磁电流的影响
        3.2.2 对温升损耗的影响
        3.2.3 对振动噪声的影响
4 结论

(4)变压器空载合闸励磁涌流的谐波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谐波制动式保护的发展
    1.3 变压器励磁涌流的研究现状
    1.4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变压器励磁涌流机理分析
    2.1 变压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2.2 变压器铁心磁化特性
    2.3 变压器励磁涌流的形成机理
    2.4 变压器励磁涌流分析
        2.4.1 单相变压器励磁涌流分析
        2.4.2 励磁涌流间断角分析
        2.4.3 单相变压器励磁涌流的特点
        2.4.4 三相变压器励磁涌流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变压器空充涌流的谐波特征分析
    3.1 单相变压器励磁涌流谐波特征分析
    3.2 三相变压器励磁涌流谐波特征分析
    3.3 不同影响因素对单向涌流谐波含量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变压器有限元模型的仿真分析
    4.1 变压器有限元模型
    4.2 有限元模型的验证
        4.2.1 变压器稳态实验验证
        4.2.2 瞬态模型验证
        4.2.3 变压器空冲模型验证
    4.3 不同影响因素下的空载合闸仿真试验
        4.3.1 合闸角
        4.3.2 电压等级
        4.3.3 饱和磁通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变压器电路模型的仿真分析
    5.1 MATLAB电路建模及验证
    5.2 不同影响因素下的空载合闸仿真试验
        5.2.1 剩磁
        5.2.2 合闸角
        5.2.3 电压等级
    5.3 有限元模型和电路模型的对比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核电站变压器空载合闸试验分析
    6.1 现场试验环境
    6.2 现场试验送电前的准备
    6.3 现场试验结果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5)电力变压器内部故障数字仿真及其保护新原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1.2 变压器仿真模型的研究现状
        1.2.1 正常时变压器的仿真模型
        1.2.2 内部故障时变压器的仿真模型
        1.2.3 变压器内部故障仿真模型存在的问题
    1.3 电力变压器保护技术的研究现状
        1.3.1 仅利用电流量的变压器保护技术
        1.3.2 仅利用电压量的变压器保护技术
        1.3.3 同时利用电流和电压量的变压器保护技术
        1.3.4 小波分析理论在变压器保护中的应用
        1.3.5 智能技术在变压器保护中的应用
        1.3.6 变压器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1.4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变压器内部故障仿真的线性模型与分析
    2.1 前言
    2.2 仿真模型中的主要变量、符号及下标定义
    2.3 变压器内部故障仿真的线性模型
        2.3.1 仿真软件简介
        2.3.2 变压器仿真的数学模型
        2.3.3 正常变压器模型参数的计算
        2.3.4 故障变压器模型参数的计算
        2.3.5 漏磁因子的确定
    2.4 线性模型参数计算方法的改进
    2.5 变压器线性模型仿真结果验证及分析
        2.5.1 动模试验系统简介
        2.5.2 仿真试验数据与动模试验数据的比较
    2.6 小结
第三章 变压器内部故障仿真的非线性模型与分析
    3.1 前言
    3.2 仿真模型中的主要变量、符号及下标定义
    3.3 变压器内部故障仿真的非线性模型
        3.3.1 仿真软件简介
        3.3.2 有限元分析原理
        3.3.3 正常变压器的非线性模型
        3.3.4 故障变压器的非线性模型
    3.4 变压器非线性模型仿真结果验证及分析
    3.5 小结
第四章 变压器内部故障仿真试验系统
    4.1 前言
    4.2 系统的结构、界面和运行环境
        4.2.1 系统结构
        4.2.2 系统界面
        4.2.3 系统运行环境
    4.3 系统的功能和主要特点
        4.3.1 系统功能
        4.3.2 系统的主要特点
    4.4 仿真试验系统的应用
    4.5 小结
第五章 基于变压器模型的变压器保护方案研究
    5.1 前言
    5.2 基本原理
    5.3 动作方程的推导
        5.3.1 两绕组三相变压器的动作方程
        5.3.2 三绕组三相变压器的动作方程
    5.4 保护方案
    5.5 保护方案的仿真分析
    5.6 保护方案的动模试验验证
    5.7 几点问题的讨论
    5.8 小结
第六章 变压器励磁涌流鉴别新方法的研究
    6.1 前言
    6.2 基于电压与电流微分比值原理的励磁涌流鉴别方案
        6.2.1 磁通特性原理及其不足
        6.2.2 电压与电流微分比值原理
        6.2.3 保护方案的仿真试验分析
        6.2.4 保护方案的动模试验验证
        6.2.5 几点问题的讨论
    6.3 基于基波分量衰减的励磁涌流鉴别方法
        6.3.1 基本原理
        6.3.2 方案验证
    6.4 小结
第七章 基于模糊识别原理的变压器保护的研究
    7.1 前言
    7.2 模糊理论简介
        7.2.1 模糊集合和隶属函数
        7.2.2 模糊集合的基本运算
        7.2.3 模糊测度和模糊积分理论
        7.2.4 综合评判
    7.3 励磁涌流模糊识别方案
        7.3.1 识别励磁涌流的方法
        7.3.2 判据介绍及隶属函数的选取
    7.4 新型变压器主保护方案的实现
        7.4.1 保护硬件平台的特点
        7.4.2 保护软件的特点
    7.5 小结
第八章 结论
    8.1 本文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和结论
    8.2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仿真试验系统软件界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6)级联型电力电子变压器的优化控制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电力电子变压器的研究背景
        1.1.1 电力电子变压器的研究意义
        1.1.2 传统电力变压器的功能与不足
        1.1.3 电力电子变压器的优势及特点
    1.2 PET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拓扑结构发展现状
        1.2.2 控制策略研究现状
        1.2.3 应用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定位与主要难点
    1.4 课题来源与章节安排
第2章 基于功率前馈的级联型PET装备级能量均衡分析与优化控制
    2.1 级联型PET建模分析
        2.1.1 输入级建模
        2.1.2 中间级建模
    2.2 基于功率前馈的级联型PET装备级控制
        2.2.1 电压运行不均衡机理分析
        2.2.2 现有电压均衡控制策略复杂度对比分析
        2.2.3 电压平衡优化控制
    2.3 仿真与实验分析
        2.3.1 仿真分析
        2.3.2 实验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级联型PET输入级直流负荷不平衡下的运行特性分析与优化控制
    3.1 级联型PET输入级直流负荷不平衡工况分析
        3.1.1 级联型PET输入级功率特性分析
        3.1.2 级联型PET输入级运行极限分析
    3.2 级联型PET输入级直流负荷不平衡运行下的优化控制
        3.2.1 单位功率因数运行模式下的运行策略
        3.2.2 非单位功率因数运行模式下的运行策略
    3.3 输入级不平衡运行特性在模块化能量路由器中的应用
        3.3.1 拓扑特性分析
        3.3.2 应用场景简析
        3.3.3 运行策略分析
        3.3.4 控制器设计
    3.4 仿真与实验分析
        3.4.1 仿真分析
        3.4.3 实验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级联型PET中间级直流纹波分析与优化控制
    4.1 考虑PET中间级的直流纹波产生机理
        4.1.1 PET拓扑分类与功率传输特性分析
        4.1.2 级联型PET直流纹波生成机理分析
    4.2 级联型PET中间级优化控制下的纹波抑制策略研究
        4.2.1 级联型PET中间级控制策略选择与简化分析
        4.2.2 典型拓扑Ⅰ的纹波抑制策略
        4.2.3 典型拓扑Ⅱ的纹波抑制策略
    4.3 级联型PET中间级控制系统响应特性分析
        4.3.1 级联型PET中间级建模分析
        4.3.2 级联型PET中间级响应特性分析
    4.4 仿真与实验分析
        4.4.1 仿真分析
        4.4.2 实验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级联型PET输出级谐波分析与优化控制
    5.1 级联型PET输出级电能质量特性分析
        5.1.1 含级联型PET的电网谐波特性分析
        5.1.2 传统变压器与级联型PET的非线性负荷供电仿真分析
    5.2 级联型PET输出级电能质量调节机理分析
    5.3 级联型PET输出级高电能质量控制策略研究
        5.3.1 基于频率选择的虚拟阻抗控制策略
        5.3.2 考虑容量限制的直接电压控制策略
    5.4 仿真与实验分析
        5.4.1 分频控制的仿真分析
        5.4.2 分频控制的实验分析
        5.4.3 直接电压控制的实验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级联型PET的研制、试验与应用
    6.1 级联型PET的工程样机研制
        6.1.1 装置整机设计
        6.1.2 散热设计
        6.1.3 装置模块设计
        6.1.4 主控制器设计
        6.1.5 上位机人机界面设计
        6.1.6 主程序设计
    6.2 工程样机分级实验
        6.2.1 输入级稳压实验
        6.2.2 中间级变脉冲实验
        6.2.3 输出级实验
    6.3 工程样机型式试验
        6.3.1 试验目的及意义
        6.3.2 试验内容及部分性能分析
    6.4 样机运行分析
        6.4.1 现场供电环境分析
        6.4.2 样机投运效果
    6.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成果
附录 B 攻读学位期间所参加的科研工作

(7)新型换流变压器故障建模及保护原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插图索引
附表索引
第1章 绪论
    1.1 直流输电概述
        1.1.1 直流输电特点
        1.1.2 我国发展高压直流输电的重要意义
    1.2 换流变压器的作用及特点
        1.2.1 换流变压器的作用
        1.2.2 换流变压器的特点
    1.3 换流变压器保护的重要意义及保护的特殊性
    1.4 变压器模型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变压器正常状态模型研究现状
        1.4.2 变压器内部故障模型研究现状
        1.4.3 故障计算方法研究
    1.5 变压器保护原理国内外研究现状
        1.5.1 仅利用变压器电流量的保护技术
        1.5.2 仅利用变压器电压量的保护技术
        1.5.3 综合利用电流和电压量的变压器保护技术
    1.6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7 本论文完成的主要工作
第2章 新型换流变压器接线方案与工作原理研究
    2.1 新型换流变压器接线方案研究
    2.2 新型换流变压器工作原理
        2.2.1 自耦原理
        2.2.2 无功补偿
        2.2.3 滤波原理
    2.3 直流输电新技术研究平台实验研究
        2.3.1 平台介绍
        2.3.2 平台实验研究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新型换流变压器仿真模型设计
    3.1 新型换流变压器正常状态仿真模型设计
        3.1.1 新型换流变压器正常状态的多线圈耦合模型
        3.1.2 正常状态[R][L]矩阵元素的求解
        3.1.3 新型换流变压器正常状态仿真模型设计
    3.2 新型换流变压器内部故障仿真模型设计
        3.2.1 新型换流变压器内部故障的多线圈耦合模型
        3.2.2 内部故障状态[R][L]矩阵元素的求解
        3.2.3 新型换流变压器内部故障仿真模型设计
        3.2.4 漏磁因子的确定
    3.3 考虑铁心饱和的新型换流变压器仿真模型设计
    3.4 新型换流变压器仿真研究与实验验证
        3.4.1 新型换流变压器动模实验方案
        3.4.2 新型换流变压器仿真研究
        3.4.3 实验验证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新型换流变压器数学建模及故障计算
    4.1 电网络数学模型概述
    4.2 新型换流变压器正常状态数学模型
        4.2.1 新型换流变压器耦合电路
        4.2.2 基于稀疏列表法的新型换流变压器正常状态数学模型
        4.2.3 基于添加法的新型换流变压器正常状态数学模型
    4.3 新型换流变压器内部故障数学模型
        4.3.1 基于稀疏列表法的新型换流变压器内部故障数学模型
        4.3.2 基于添加法的新型换流变压器内部故障数学模型
    4.4 新型换流变压器短路故障计算
        4.4.1 基于稀疏列表法的新型换流变压器外部短路故障计算
        4.4.2 基于添加法的新型换流变压器外部短路故障计算
        4.4.3 新型换流变压器内部短路故障计算
    4.5 实验验证
        4.5.1 新型换流变压器正常状态数学模型验证
        4.5.2 新型换流变压器短路故障计算方法验证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新型换流变压器差动保护原理研究
    5.1 常规变压器差动保护原理研究
        5.1.1 变压器常规差动保护基本原理
        5.1.2 变压器比率制动差动保护原理
    5.2 变压器差动保护需要注意的问题
    5.3 新型换流变压器差动保护原理研究
        5.3.1 新型换流变压器绕组匝比关系
        5.3.2 新型换流变压器两侧电流变换关系
        5.3.3 新型换流变压器模拟式差动保护接线方案
        5.3.4 新型换流变压器微机式差动保护接线方案
    5.4 新型换流变压器差动保护方案动作特性分析
    5.5 新型换流变压器差动保护方案实验验证
        5.5.1 正常运行
        5.5.2 外部故障
        5.5.3 内部故障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基于模型的新型换流变压器保护原理研究
    6.1 新型换流变压器励磁涌流产生的机理
        6.1.1 常规变压器励磁涌流的产生机理
        6.1.2 新型换流变压器励磁涌流产生机理
    6.2 新型换流变压器励磁涌流引起差动保护误动的原因
    6.3 基于模型的新型换流变压器保护原理研究
        6.3.1 基于模型的变压器保护方案的基本原理
        6.3.2 基于模型的新型换流变压器保护原理研究
    6.4 仿真验证
        6.4.1 正常运行和外部故障
        6.4.2 空载合闸
        6.4.3 内部故障
    6.5 本章小结
结论
    1.本文完成的工作
    2.今后研究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主要学术论文目录
附录B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主要科研项目
致谢

(8)双组感应滤波变压器的理论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传统无源滤波方法
        1.2.1 传统滤波方案一
        1.2.2 传统滤波方案二
    1.3 新型谐波治理方法
        1.3.1 有源电力滤波技术
        1.3.2 感应滤波技术
    1.4 感应滤波机理分析
    1.5 研究双组感应滤波变压器差动保护的意义
    1.6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7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双组感应滤波变压器的数学模型及短路阻抗特性研究
    2.1 四绕组变压器的数学模型及等值电路
        2.1.1 数学模型
        2.1.2 等值电路
    2.2 双组感应滤波变压器数学模型及等值电路
        2.2.1 双组感应滤波变压器形成
        2.2.2 等值电路及参数计算
    2.3 双组感应滤波变压器的短路阻抗特性
        2.3.1 端口电压方程
        2.3.2 短路阻抗特性的理论分析
        2.3.3 短路阻抗特性的实验验证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双组感应滤波变压器的基波运行与功补特性
    3.1 辐射型等值电路的推导
    3.2 基波运行与功补特性的理论分析
        3.2.1 工况一
        3.2.2 工况二
    3.3 原理样机实验与工程试验验证
        3.3.1 原理样机实验
        3.3.2 仿真与实验结果分析
        3.3.3 工程试验验证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双组感应滤波变压器感应滤波性能研究
    4.1 端口模型与端口方程
        4.1.1 主电路拓扑结构
        4.1.2 端口模型
        4.1.3 端口方程
    4.2 谐波传递模型及谐波抑制能力
    4.3 基于灵敏度函数分析法评价关键参数扰动对滤波性能影响
        4.3.1 谐波源扰动对整体滤波性能的影响
        4.3.2 交流电网参数对整体感应滤波性能的影响
        4.3.3 无源滤波器参数扰动对整体感应滤波性能的影响
        4.3.4 短路阻抗参数扰动对整体感应滤波性能的影响
    4.4 谐波抑制特性的理论分析
    4.5 仿真与实验验证
        4.5.1 实验平台
        4.5.2 仿真结果分析
        4.5.3 实验结果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双组感应滤波变压器的潮流计算模型研究
    5.1 正序网及正序导纳矩阵
        5.1.1 基波下的潮流计算
        5.1.2 谐波下的潮流计算
        5.1.3 潮流计算的仿真结果
    5.2 负序和零序网及节点导纳矩阵
        5.2.1 负序及节点导纳矩阵
        5.2.2 零序网及节点导纳矩阵
    5.3 三相漏磁导纳矩阵模型的推导
    5.4 仿真验证
        5.4.1 基波下三相负荷不对称的仿真
        5.4.2 谐波下三相负荷不平衡的仿真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双组感应滤波变压器电磁暂态特性与保护原理研究
    6.1 电感矩阵推导
        6.1.1 磁路结构分析
        6.1.2 电感矩阵特点
        6.1.3 有限元仿真验证
    6.2 基于相分量法的双组感应滤波变压器模型
    6.3 基于电感矩阵的双组感应滤波变压器保护原理
        6.3.1 动作方程推导
        6.3.2 动作方程的保护判据
    6.4 仿真实例
        6.4.1 空载合闸的励磁涌流分析
        6.4.2 内部故障
        6.4.3 空投内部故障
        6.4.4 动态模拟实验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双组感应滤波变压器工程应用研究
    7.1 工程样机的应用
    7.2 工程试验验证
        7.2.1 基波运行试验结果分析
        7.2.2 谐波下试验结果分析
    7.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主要学术论文目录
附录B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
致谢

(9)多能互补微电网中的虚拟同步发电机(VSG)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多能互补微电网的概述
        1.1.1 多能互补微电网的产生背景
        1.1.2 多能互补微电网的定义和特征
        1.1.3 多能互补微电网的运行方式
        1.1.4 多能互补微电网的控制结构
    1.2 微网逆变器的控制策略
        1.2.1 PQ控制
        1.2.2 VF控制
        1.2.3 Droop控制
        1.2.4 VSG控制
    1.3 虚拟同步发电机的研究现状
        1.3.1 VSG的分类
        1.3.2 VSG的应用
        1.3.3 VSG的关键问题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2 虚拟同步发电机的原理及其控制
    2.1 引言
    2.2 VSG的基本原理及其建模
        2.2.1 VSG的拓扑结构
        2.2.2 VSG的基本原理
        2.2.3 VSG的并网小信号模型
        2.2.4 VSG的并联小信号模型
    2.3 仿真与实验验证
        2.3.1 仿真验证
        2.3.2 实验验证
    2.4 本章小结
3 基于VSG的多能互补微电网负载适应性控制
    3.1 引言
    3.2 基于VSG的线性负载适应性控制
        3.2.1 储能逆变器拓扑等效性分析
        3.2.2 基于输出电压反馈的多环控制策略
        3.2.3 基于极点配置的双环参数设计
    3.3 基于级联广义积分器的虚拟阻抗实现
        3.3.1 VSG的虚拟阻抗模型
        3.3.2 二阶/三阶广义积分器的原理
        3.3.3 基于级联广义积分器的虚拟阻抗实现
    3.4 基于VSG的不平衡与非线性混合负载控制
        3.4.1 基于级联广义积分器虚拟阻抗的谐波抑制
        3.4.2 基于PIR电压调节器的混合负载控制
    3.5 基于VSG的多能互补微电网谐波电压抑制
        3.5.1 基于VSG的谐波电压抑制机理
        3.5.2 基于谐波虚拟阻抗的谐波抑制
    3.6 仿真与实验验证
        3.6.1 仿真验证
        3.6.2 实验验证
    3.7 本章小结
4 多能互补微电网的调频控制
    4.1 引言
    4.2 多能互补微电网频率分层协调控制
        4.2.1 多能互补微电网的分层结构
        4.2.2 微电网频率分层控制
    4.3 柴油发电机组的性能分析
        4.3.1 柴油发电机组应用的选型与问题
        4.3.2 柴油发电机组的建模
        4.3.3 柴油发电机组的阶跃响应特性
    4.4 多能互补微电网的典型调频控制方案分析
        4.4.1 基于PQ控制的频率稳定性分析
        4.4.2 基于转速闭环的频率稳定性分析
        4.4.3 基于Droop控制的频率稳定性分析
        4.4.4 基于VSG控制的频率稳定性分析
    4.5 仿真与实验验证
        4.5.1 仿真验证
        4.5.2 实验验证
    4.6 本章小结
5 基于VSG的多能互补微电网频率稳定性控制
    5.1 引言
    5.2 柴油发电机组的转轴控制模型
        5.2.1 柴油发电机组的转轴模型
        5.2.2 柴油发电机组的控制设计
    5.3 基于自校正VSG的频率稳定性控制
        5.3.1 定参数VSG的频率响应特性
        5.3.2 自校正VSG的频率稳定性控制
    5.4 基于负载电流微分前馈的VSG频率稳定性控制
        5.4.1 基于一阶高通滤波器的电流微分控制
        5.4.2 负载电流微分前馈的VSG频率稳定性控制
    5.5 仿真与实验验证
        5.5.1 仿真验证
        5.5.2 实验验证
    5.6 本章小结
6 基于VSG的多能互补微电网运行控制策略
    6.1 引言
    6.2 多能互补微电网黑启动控制技术
        6.2.1 微网黑启动的研究现状
        6.2.2 微网黑启动控制的关键技术
        6.2.3 基于VSG的微网黑启动控制
    6.3 多能互补微电网运行模式无缝切换技术
        6.3.1 基于VSG的并网至离网切换
        6.3.2 基于VSG的离网至并网切换
    6.4 多能互补微电网的并网适应性控制
        6.4.1 VSG的并网适应性分析
        6.4.2 多能互补微电网的并网适应性控制
    6.5 仿真与实验验证
        6.5.1 仿真验证
        6.5.2 实验验证
    6.6 本章小结
7 基于VSG的多能互补微电网实验平台与示范项目
    7.1 引言
    7.2 基于VSG的光储柴微电网实验平台介绍
        7.2.1 百千瓦级光储柴可靠节能发电系统
        7.2.2 兆瓦级光储柴联合发电系统
    7.3 西藏措勤县微网示范电站的介绍
        7.3.1 微电网示范项目的设计
        7.3.2 多能互补微源及其控制
    7.4 基于VSG的措勤县微电网运行控制
        7.4.1 运行模式及其切换
        7.4.2 多子微网的供电方式与控制
    7.5 现场验证及其分析
    7.6 本章小结
8 总结与展望
    8.1 工作总结
    8.2 后续研究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10)基于RFID传感器与深度学习的变压器状态监测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变压器绕组和铁芯机械故障形式
        1.2.1 绕组机械故障
        1.2.2 铁芯机械故障
    1.3 变压器绕组机械故障诊断研究现状
        1.3.1 短路阻抗法
        1.3.2 电容量变化法
        1.3.3 低压脉冲法
        1.3.4 频率响应法
        1.3.5 超声波法
        1.3.6 振动分析法
    1.4 变压器铁芯机械故障诊断研究现状
    1.5 变压器故障预测研究现状
    1.6 本论文主要工作
2 变压器振动模型理论研究
    2.1 引言
    2.2 振动的产生与传播
        2.2.1 振动的产生
        2.2.2 振动的传播
    2.3 变压器绕组振动原理分析
        2.3.1 绕组受电磁力分析
        2.3.2 绕组振动的等效模型分析
        2.3.3 绕组所受压紧力对振动加速度信号的影响
    2.4 变压器铁芯振动原理分析
        2.4.1 磁致伸缩
        2.4.2 铁芯磁致伸缩的决定因素
        2.4.3 铁芯对振动信号的影响
    2.5 本章小结
3 变压器振动信号采集与传输装置设计
    3.1 引言
    3.2 射频识别技术
        3.2.1 RFID系统结构
        3.2.2 RFID工作频段
    3.3 自取能RFID传感器设计方案
        3.3.1 RFID标签融合传感器数据方案
        3.3.2 能量管理设计方案
        3.3.3 RFID传感器抗干扰措施
    3.4 测量点位置选择
        3.4.1 实验对象与测量点分布
        3.4.2 振动测量点选择
    3.5 性能测试
        3.5.1 能量管理性能
        3.5.2 通信性能
    3.6 本章小结
4 基于深度学习的变压器早期故障诊断方法
    4.1 基于SDA的深度特征提取方法
        4.1.1 深度学习基本概念
        4.1.2 SDA基本原理
        4.1.3 SOFTMAX分类器
        4.1.4 基于SDA的变压器早期故障特征提取方法
    4.2 DCQGA在 SDA优化中的应用
        4.2.1 DCQGA算法
        4.2.2 DCQGA算法在SDA优化中的应用
    4.3 基于SVM的变压器早期故障诊断方法
        4.3.1 SVM基本原理
        4.3.2 二叉树SVM型分类器模型的构建
        4.3.3 基于二叉树SVM的变压器早期故障诊断模型
    4.4 实验研究
        4.4.1 变压器早期故障诊断实验步骤
        4.4.2 变压器早期故障诊断实验平台
        4.4.3 故障诊断性能测试
    4.5 本章小结
5 基于稀疏MKRVM的变压器故障预测方法
    5.1 变压器故障预测的特征提取与指数的建立
        5.1.1 变压器故障预测流程
        5.1.2 变压器故障预测的特征提取
    5.2 变压器故障预测模型的建立
        5.2.1 数据预处理及状态指数的建立
        5.2.2 贝叶斯理论
        5.2.3 RVM基本原理
        5.2.4 MKRVM理论
        5.2.5 基于MKRVM的故障预测模型
    5.3 实验分析
        5.3.1 变压器故障预测实验步骤
        5.3.2 变压器故障预测实验结果与讨论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四、三相变压器非线性试验的实验装置(论文参考文献)

  • [1]三相四线制三电平电能质量综合治理装置研究[D]. 王秀芹. 安徽大学, 2019(02)
  • [2]配电变压器智能监测技术及系统研究[D]. 严小强. 东华理工大学, 2019(01)
  • [3]直流偏磁对变压器影响研究综述[J]. 师泯夏,吴邦,靳宇晖,邱爱慈,李军浩. 高压电器, 2018(07)
  • [4]变压器空载合闸励磁涌流的谐波特征分析[D]. 郑荣显. 华侨大学, 2020(01)
  • [5]电力变压器内部故障数字仿真及其保护新原理的研究[D]. 徐岩. 华北电力大学(河北), 2005(03)
  • [6]级联型电力电子变压器的优化控制及应用研究[D]. 肖凡. 湖南大学, 2018(06)
  • [7]新型换流变压器故障建模及保护原理研究[D]. 张杰. 湖南大学, 2010(08)
  • [8]双组感应滤波变压器的理论与应用研究[D]. 黄肇. 湖南大学, 2019(01)
  • [9]多能互补微电网中的虚拟同步发电机(VSG)控制研究[D]. 石荣亮. 合肥工业大学, 2017(01)
  • [10]基于RFID传感器与深度学习的变压器状态监测关键技术研究[D]. 汪涛. 合肥工业大学, 2019

标签:;  ;  ;  ;  ;  

三相变压器非线性测试的实验装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