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功史上的一件大事

中国气功史上的一件大事

一、中国气功史上的一次盛会(论文文献综述)

葛景华[1](2014)在《名山圣水巧作台 盛世嘉年大演武——第三届武当国际演武大会综述》文中研究表明金秋十月,中国水都丹江口碧水长天,鹜霞齐飞。金秋十月,道教圣地武当山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就在这个季节,就在这块宝地,第三届武当国际演武大会隆重举行。一2014年10月17日,第三届武当国际演武大会在武当山下南水北调中线调水源头丹江口市隆重开幕。按照规模适中、专业规范、内容丰富、特色鲜明、动感十足、安全圆满的标准,第三届武当国际演武大会报名参赛的队员共有来自16个国家和地区,25个

周奇[2](2014)在《谢绍曾声乐艺术理论与教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谢绍曾先生是我国着名的声乐教育家,在其65年的声乐教育生涯中,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声乐人才,总结和研究了系统科学的声乐训练方法,他提出的声乐理论思想及教学实践在我国声乐发展进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对我国声乐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为我国声乐教育事业的完善和发展做出了具有开拓性的重要贡献。然而,这位具有卓越成就的声乐教授在我国声乐艺术研究领域至今无人关注和研究。本文将通过对搜集到的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梳理、总结,探索和研究谢绍曾声乐艺术理论与教学的具体内容,并分析和阐释其声乐理论与教学实践的影响。全文将从五个部分进行分析:绪论部分,主要针对论文的选题缘起、研究现状与综述、研究方法及研究创新作简要地阐述。第一部分,首先从三个时期对中国近现代声乐教育发展历程进行梳理与回顾,再对谢绍曾先生的生平简介进行概述,并分析与总结谢绍曾先生的艺术成就,对中国近现代声乐历程中的谢绍曾作详细阐述。第二部分,将分别从对中国传统声乐艺术理论的继承、对外国声乐艺术理论的借鉴、对发声训练理论的提出、对声乐审美理论的提出和对嗓音治疗方面理论的提出,五个方面对谢绍曾的声乐理论体系进行梳理与阐释。第三部分,将分别从培养目标、教学原则、教学改革、教材选择和教学反思,五个方面对谢绍曾的声乐教学实践进行梳理与阐释。第四部分,阐释了谢绍曾的声乐理论及教学实践对中国声乐发展的影响。在对文献进行整理和分析的基础上,力求对谢绍曾的声乐理论、教学实践进行深入透彻的分析、梳理、挖掘和总结,并探讨其产生的影响。由于本文研究对象至今仍未有人给予重视和研究,因此,本文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研究价值。希望本人的研究不仅能对自己将来的声乐学习与教学有所帮助,而且能对当下声乐理论、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参照与借鉴,丰富我国声乐教育的理论研究。

岑孝清[3](2006)在《金丹派南宗“归根复命”思想试探》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借助于知识论,以诠释的方法,分别考察了道教金丹派南宗“归根复命”思想道及丹道内涵,还原和揭示了南宗道及丹道的世界观图景,展现了“归根复命”鲜明的理论特质。 “归根复命”思想道的内涵是:世界的存在、世界存在的规律性以及人身在世界中的位置,三者统一于理气本然,呈现自然而然的状态。据此,世界观的图景是:世界的存在是真实的,真实的世界包括天地自然、人类社会及其人身,其论称之为存在论;世界存在遵循有无、阴阳及顺逆三大规律,其论称之为规律论;存在及规律均以自然而然为本质,其论称之为自然本质论,亦称之为道本体论。 “归根复命”思想丹道的内涵是:人身及其药物,人身与药物的关系遵循一定的规律,人身与药物的对待综合为生生地回归于道的状态。据此,丹道的图景是:人身不是虚幻的而是真实的,修炼药物是自然界的物质亦是在人身中真实发生的意识;人生在世界中的位置是一种生生不息回归道的真实状态,这一真实状态以人身修炼过程中发生的意识活动规律为其法则,如能遵循“逆”的丹道法则,则人身能实现“根命”的终极目标。 上述道及丹道的内涵,以及世界观图景,体现于南宗“自形中之神以入神中之性”思想命题,称之为“归根复命”。“归根复命”具有鲜明的理论特质,即“归复根命”的生生丹道,表现在,如:以生生为丹道修炼本性,以“根命”为人生根本的终极预设,以“非主宰性”打通佛教“如如”与道教“自然”的关系,以人身回归于道而成就本真,等等。

毕焕洲[4](2005)在《中国性医学史纲》文中提出本文是一部中国性医学发展史。是从我国传统文化的角度,对性医学在我国的发展进行了全面地总结。本文从中国性医学发展的内在规律出发,将我国性医学的发展分为五个阶段:一是从远古至殷商,为我国早期性医学经验的积累时期。在这个时期中,人们认为性是自然的一部分,但对其并不了解,于是出现了性神秘、性崇拜及性禁忌;人们也在对自然本能的关注中,总结出了零散的性医学经验。二是从西周至三国,为我国性医学学术体系的形成时期。这个时期,春秋战国的学术自由,道家的道法自然,儒家的中庸思想对性的态度是宽容的。既反对纵欲,又反对禁欲,为性医学的发展及形成搭建了一个理性的平台。以《素女经》为代表,将中医理论与性行为、性生理及性疾病的诊治相融合,完成了中医对性医学经验的理论提升。三是从西晋至五代,为我国性医学的高度发展时期。在这个时期,人们受魏晋玄学追求享乐及道教纵欲采战思想的影响,对性在观念上开放,在行为上追求。于是房室养生着作倍出,性医学也得到了高度的发展。但另一方面,纵欲思想又使许多性医学内容出现了夸大和虚妄之处,应予以批判及抛弃。四是从宋至清代鸦片战争,为我国性医学的缓慢发展时期。在这个时期,人们受宋明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影响,反对房中术,主张戒色戒欲,纠正了晋唐之偏,但其禁欲主义也阻碍了性医学的发展。五是鸦片战争至二十世纪末,为我国性医学的全面发展时期。这个时期,思想开始解放,尤其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人们对性持有科学的态度,努力建设性文明,我国的性医学才走上了科学发展的道路。

辛芃[5](2002)在《二十年来辨是非——“法轮功”何以成势》文中认为 1994年1月1日,由国家气功科学联合会和中华体育气功研究会主办的《国际气功报》在西安正式创刊。社长兼总编辑为郭周礼。自称该报是我国唯一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一份气功专业大报。每周一期,至1996年底共发行157期(缺第5期)。1997年改为每周二期,截止到1997年被查封共出版178

张扶青[6](1994)在《中国气功史上的一次盛会》文中认为中国气功史上的一次盛会由中国气功科学研究会主持召开的全国农村气功普及工作经验现场交流会于1993年10月25日至29日在江苏省沛县举行。出席这次会议的是来自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的代表共283人,代表124个气功组织,中国气功科学研究会秘书长张建、...

程京生[7](1992)在《文化之路——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二十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综述》文中认为 今年是中日邦交二十周年,中日两国人民都在纪念这一富有历史性意义的盛大活动.1992年7月27日至30日在北京中日青年交流中心首次举办了“中日交流史上的友好使者——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二十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这次会议是由中国日本史学会、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北京中日文化交流史研究会、中国中日关系史学会、东北地区中日关系史研究会、中国国际文化书院这六家学术团体联合主办的.会议主题为“中日交流史上的友好使者”,以探讨中日双方在中日交流史上做出过积极贡献的历史人物的事迹为中心内容.这是中日两国学者展

二、中国气功史上的一次盛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气功史上的一次盛会(论文提纲范文)

(1)名山圣水巧作台 盛世嘉年大演武——第三届武当国际演武大会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0 月 18 日, 第二届全国张三丰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在太极拳的发源地武当山下拉开序幕。

(2)谢绍曾声乐艺术理论与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绪论
    (一) 问题缘起
    (二) 研究现状与综述
    (三) 研究方法
    (四) 研究创新
        1、选题创新
        2、立意创新
        3、成果创新
一、中国近现代声乐教育发展历程中的谢绍曾
    (一) 中国近现代声乐教育发展历程
        1. 初创期(20世纪初——1949)
        2. 探索期(1949——1978)
        3. 发展期(1978至今)
    (二) 谢绍曾生平简介及艺术成就
        1. 生平简介
        2. 艺术成就
二、谢绍曾声乐艺术理论体系
    (一) 对中国传统声乐理论的继承
        1. 歌唱的吐字艺术
        2. 歌唱的呼吸技巧
    (二) 对外国声乐艺术理论的借鉴
        1. 对苏石林声乐教学理论的借鉴
        2. 对外国论着中声乐理论研究的借鉴
    (三) 对发声训练理论的提出
        1. 错误的发声习惯及解决方法
        2. 正确的练声观念和发声方法
        3. 关闭唱法的理论研究
    (四) 对声乐审美理论的提出
        1. 鼻音和喉音问题
        2. Vibrato
        3. 各声部的特点
    (五) 对嗓音治疗方面的研究
        1. 练习轻松的Staccato
        2. 坚持练习Mezzo voc
        3. 练习声音的弹性
三、谢绍曾的声乐教学实践
    (一) 培养目标
    (二) 教学原则
        1. 严谨治学
        2. 因材施教
        3. 重视基本功练习
        4. 全面发展
    (三) 教学改革
        1. 加强学术交流
        2. 丰富教研活动
        3. 声乐教学现代化
        4. 声乐教学民族化
    (四) 教材选择
    (五) 教学反思
        1. 放松的意义
        2. 感觉的作用
        3. 表现力的培养
四、谢绍曾声乐理论及教学实践的影响
    (一) 理论研究的影响
        1. 继承、借鉴、发展、创新
        2. 发声训练理论
        3. 声乐审美理论
        4 嗓音治疗方面
    (二) 教学实践的影响
        1. 留学归国的学生
        2. 从事教学管理的学生
        3. 从事表演及教学的学生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3)金丹派南宗“归根复命”思想试探(论文提纲范文)

综述
    一、研究现状及意义
    二、文章结构及内容
    三、方法论说明
第一章 论“归根复命”即“归复根命”
    第一节 归即复,根即命
    第二节 “根命”:规定性、终极性、根本性
    第三节 “自形中之神以入神中之性”
第二章 “形”之存在论:宇宙之器
    第一节 天地之器
    第二节 事物之器
    第三节 生命之器
第三章 “神”之规律论:有无阴阳
    第一节 有无
        一、生,不可遗忘的有无诠释
        二、有无之境
        三、有无之生道
    第二节 阴阳
        一、现象存在之阴阳
        二、规律范畴之阴阳
        三、“阳主阴辅”之阴阳
第四章 “性”之本质论:性即自然
    第一节 “如如”非主宰
        一、佛教的“如如”
        二、南宗的“如如”
    第二节 心即道
        一、“心即道”与“道即心”
        二、“心如如”与“道如如”
    第三节 性即自然
        一、“心-道”寓于自然
        二、虚静的超越
第五章 “归根复命”之丹道图景
    第一节 丹道
        一、修丹步骤
        二、一阳即金丹
        三、悟即金丹
        四、金丹即道
    第二节 人身与观念药物
        一、真实人身
        二、“精、气、神”之药物
    第三节 “顺逆”之道及丹道规律
        一、顺与逆
        二、逆之则圣
    第四节 生生之性
        一、性即生,生为自然
        二、神性相融
        三、生生丹道
后记
参考文献
附录
发表文章目录
作者声明

(4)中国性医学史纲(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正文
    1 本能、对性的关注——早期的性医学经验
        1·1 观念上的神秘与崇拜
        1·1·1 性神秘
        1·1·2 性崇拜
        1·1·3 性禁忌
        1·2 早期的性医学经验
        1·2·1 性本能与婚配方式
        1·2·2 甲骨文、金文对性的记载
        1·2·3 甲骨文、金文对性及性疾病的认识
    2 宽容、自由与理论对经验的提升——性医学体系的形成
        2·1 观念上的宽容与自由
        2·1·1 政权分离与学术自由
        2·1·2 道法自然与自然之性
        2·1·3 中庸思想与节欲勿乱
        2·1·4 正史、制度对性的宽容
        2·1·5 民风对性的张扬
        2·2 理论的形成与经验的丰富
        2·2·1 性医学理论的基础
        2·2·2 早期文献对性与健康的记载
        2·2·3 性医学经验的丰富与性医学专书的出现
        2·2·4 中医性医学基本理论形成
        2·2·5 辨证施治原则的确立与中医性医学治疗体系的形成
        2·2·6 中医理论对性医学经验的提升
        2·2·7 早期性医学家
        2·2·8 诊治经验的丰富
        2·3 同性恋
        2·3·1 中国古代对同性恋的称谓
        2·3·2 先秦君王与男风
        2·3·3 汉帝与佞幸
        2·4 性教育的普及
    3 开放、追求与经验的丰富——性医学的发展
        3·1 观念的开放与对性的追求
        3·1·1 魏晋玄学与追求享乐
        3·1·2 道教与纵欲
        3·2 性养生经验的丰富与研究专门化
        3·2·1 《黄庭经》的“存思”、“守意”与“固精”
        3·2·2 《抱朴子》的理性性养生思想
        3·2·3 《养性延命录》与“御女益多”观念
        3·2·4 《房中补益》的性养生及求子之法
        3·2·5 《玉房秘诀》与养阳之道和养阴之道
        3·2·6 《玉房指要》与“还精补脑”
        3·2·7 《洞玄子》与性行为方式的全面总结
        3·2·8 《天地阴阳交欢大乐赋》与性生理及性心理的全面总结
        3·3 性疾病诊治水平的提高
        3·3·1 《诸氏遗书》与性及生殖新理论
        3·3·2 性医学诊断经验的丰富
        3·3·3 性医学治疗学的全面总结
        3·4 同性恋及性变态
        3·4·1 从容忍、理解到追求、赞扬
        3·4·2 其它性变态
    4 束缚、压抑与性禁固——性医学的缓慢发展
        4·1 理学与对性的压抑
        4·1·1 神圣的不可侵犯的“理”
        4·1·2 “理”是社会的最高原则
        4·1·3 “存天理、灭人欲”
        4·2 戒色戒欲观念与理论
        4·2·1 《苏轼文集》与戒色戒欲思想
        4·2·2 《延寿第一绅言》对房中术的批判
        4·2·3 《格致余论》与色欲耗阴理论
        4·2·4 《古今医统大全》与节制性行为
        4·2·5 《养生四要》论寡欲
        4·2·6 《色欲当知所戒论》与色欲十戒
        4·2·7 《男女绅言》与禁欲
        4·3 生殖医学理论的提高及临床经验的丰富
        4·3·1 受胎理论的新观点
        4·3·2 不育症专着的出现
        4·3·3 不育症治疗经验的丰富
        4·4 性功能障碍的诊治
        4·4·1 阳痿
        4·4·2 早泄
        4·4·3 遗精、滑精
        4·4·4 阳强
        4·4·5 妇人梦交、性交痛及淫具所伤
        4·5 性器官杂病的诊治
        4·5·1 男性性器官杂病
        4·5·2 女性性器官杂病
        4·6 性传播疾病
        4·6·1 淋病
        4·6·2 梅毒
        4·6·3 疳疮、妒精疮、阴蚀疮
        4·6·4 横痃疽
        4·6·5 其它性病
    5 科学与文明——性医学的全面发展
        5·1 思想的解放与性观念的科学化、文明化
        5·2 西方性医学的传入及对我国性医学的影响
        5·2·1 西方性医学的发展过程
        5·2·2 西方性医学的传入及对我国性医学的影响
        5·3 性医学专家
        5·3·1 1949年以前的性医学专家
        5·3·2 1949年以后的性医学专家
        5·4 性医学的全面发展
        5·4·1 开办性医学杂志
        5·4·2 成立性学学会
        5·4·3 开展广泛的性医学学术活动
        5·4·4 性医学临床的飞速发展
        5·4·5 性医学着作及成果
        5·4·6 性医学教育与教学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四、中国气功史上的一次盛会(论文参考文献)

  • [1]名山圣水巧作台 盛世嘉年大演武——第三届武当国际演武大会综述[J]. 葛景华. 武当, 2014(12)
  • [2]谢绍曾声乐艺术理论与教学研究[D]. 周奇. 浙江师范大学, 2014(03)
  • [3]金丹派南宗“归根复命”思想试探[D]. 岑孝清. 中央民族大学, 2006(11)
  • [4]中国性医学史纲[D]. 毕焕洲.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05(07)
  • [5]二十年来辨是非——“法轮功”何以成势[J]. 辛芃. 科学与无神论, 2002(06)
  • [6]中国气功史上的一次盛会[J]. 张扶青. 中国气功科学, 1994(01)
  • [7]文化之路——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二十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综述[J]. 程京生. 东南文化, 1992(06)

标签:;  ;  ;  ;  

中国气功史上的一件大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