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克隆病的临床分型与诊断(附47例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沈志坤[1](2006)在《中国大陆地区克罗恩病临床误诊的汇总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了解我国大陆地区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的临床特征,尤其是病变部位及其累及情况,以及临床诊断上的误诊情况,为临床医生快速准确地诊断提供重要线索.方法:对我国近50 a来报道的CD文献资料通过计算机CBM与文献追溯检索,对符合文献入选标准的63篇文献有关误诊情况的数据进行摘录、登记、统计分析.结果:计入统计的CD患者共有1644例,误诊为肠梗阻与套叠为19.33%、肠道肿瘤为19.89%、腹部肿块为10.00%、回盲部占位为13.95%、肠结核为14.47%、溃疡性结肠炎为12.25%、慢性肠炎为33.85%、阑尾病变为17.54%.结论:CD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病变侵犯胃肠道任意部位,且常常侵犯多个部位,给临床诊断带来困难,极易导致误诊.
沈志坤[2](2006)在《中国大陆克罗恩病病变累及部位的汇总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了解中国大陆克罗恩病的病变部位及其累及情况,以及临床诊断上的误诊情况。为临床医生快速准确地诊断该病提供重要线索。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与文献追溯检索1950-01/2004-12克罗恩病的报道,对符合文献入选标准的63篇文献有关病变部位及误诊情况的数据进行摘录、登记、统计分析。结果:对1950年以来分布于中国大陆23省市近60家医院报道的1895例病例中的1644例克罗恩病病例进行分析:①男性934例,女性666例(有44例未进行性别描述),男:女=1.40:1。发病年龄1~84岁,发病高峰为20~50岁的中青年,平均年龄(38±7)岁。②病变部位分析:累及小肠62.53%,空肠18.45%,回肠76.26%,回肠末端49.31%,回盲部38.05%,盲肠24.85%,结肠45.86%,直肠并肛周病变10.24%,其中两个及其以上部位累及率为32.60%。结论:由于克罗恩病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病变侵犯胃肠道任一部位,且常常侵犯多个部位,给临床诊断带来困难,极易导致误诊。
邓会芬,林丽莉[3](1994)在《克隆病的临床分型与诊断(附47例分析)》文中研究指明克隆病的临床分型与诊断(附47例分析)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邓会芬,林丽莉克隆病(CD)较少见;临床上极易误诊和漏诊。本文通过47例CD的分析、临床分型与临床诊断,以期提高术前诊断率和达到合理治疗的目的。临床资料根据潘国宗等建议的CD诊断标...
王煜明[4](2005)在《祛银颗粒治疗银屑病血热证的临床与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银屑病是遗传背景下,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所致的身心疾病。其致病机制复杂,至今尚未阐明,临床常反复发作而且缺乏有效的根治药物和手段。 目前治疗银屑病尚无突破性进展。西医治疗近期疗效较好,但毒副作用大,不能长期使用,停药后易复发加重,远期疗效差。中医药治疗银屑病强调整体观念,疗效肯定,副作用小,但由于患者服药依从性不佳,因此研制疗效肯定、长期使用无毒副作用、使用方便的中成药制剂迫在眉睫。 祛银颗粒是导师白彦萍教授在长期用于临床行之有效的方剂祛银汤的基础上,结合现代药理学研究的最新成果,筛选组方,并由中日友好医院药剂所生产的中成药制剂。论文研究探讨了祛银颗粒的临床疗效和作用机理,现摘要如下。 全文包括文献综述和研究报告两部分。 文献综述共两篇。第一篇综述了银屑病的西医临床与研究进展。由于银屑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均未探明,临床缺乏有效的治愈手段,因此备受学术界关注,近年来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包括流行病学、病因及发病机制、治疗等不同方面;第二篇综述了中医药治疗银屑病的临床与研究进展,包括银屑病的历史沿革,近代医家对银屑病病因病机的认识,以及中医内外治方法及近年的研究进展。 研究报告包括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两部分。 临床研究通过进行祛银颗粒治疗银屑病血热证的临床验证,探讨祛银颗粒治疗银屑病血热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包括中日友好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顺义区中医院在内的皮肤科共同参与临床研究的完成。 在祛银颗粒治疗银屑病血热证临床验证中,共选取银屑病血热证70例,其中祛银颗粒治疗组40例,消银片对照组30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皮损形态、治疗前PASI评分、中医症候中瘙痒、心烦、口渴症状评分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结果显示:治疗组治疗前后PASI评分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PASI评分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治疗后两组PASI评分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说明两药均有较好的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40%;对照组总有效率27%;两组总有效率经Mann-Whitney检验无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总体疗效经Mann-Whitney检验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说明祛银颗粒与消银片总体疗效相当。治疗组各项中医症状的改善在治疗前后比较,除瘙痒外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对照组各项中医症状的改善在治疗前后比较,除瘙痒、便秘症状外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治疗后,两组在症状改善方面比较,由于治疗前便秘、尿黄不具备可比性,因此不作比较,其中在瘙痒、心烦、口渴方面无显着性差异(P>0.01);结果表明祛银颗粒与消银片在改善中医症候方面疗效相当,尤其对心烦、口渴症状均具有良好疗效。 实验研究利用Bonder和Van Scot的雌激素期增生的小鼠阴道上皮模型,Jarrett的鼠尾鳞片表皮模型,观察祛银颗粒对抑制增殖和促进分化的作用影响,同时设祛银颗粒低、中、高剂量组,旨在探索祛银颗粒治疗银屑病的可能机制及量效关系,为临床提供安全有效、服用方便的中成药制剂提供药理学依据。 在Bonder和Van Scott的雌激素期增生的小鼠阴道上皮模型实验中,祛银颗
二、克隆病的临床分型与诊断(附47例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克隆病的临床分型与诊断(附47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4)祛银颗粒治疗银屑病血热证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语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银屑病的西医临床与研究进展 |
流行病学研究 |
病因与发病机制研究 |
银屑病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
小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银屑病的中医临床与研究进展 |
病因病机 |
治疗进展 |
实验研究进展 |
小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研究报告 |
前言 |
临床研究 |
祛银颗粒治疗银屑病血热证的临床验证 |
资料和方法 |
结果 |
结论 |
讨论 |
实验研究 |
实验材料 |
统计方法 |
实验一 祛银颗粒对小鼠阴道上皮细胞有丝分裂模型的影响 |
方法 |
结果 |
实验二 祛银颗粒对小鼠尾部鳞片表皮模型的影响 |
方法 |
结果 |
结论 |
讨论 |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克隆病的临床分型与诊断(附47例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大陆地区克罗恩病临床误诊的汇总分析[J]. 沈志坤.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6(24)
- [2]中国大陆克罗恩病病变累及部位的汇总分析[J]. 沈志坤. 中国临床康复, 2006(48)
- [3]克隆病的临床分型与诊断(附47例分析)[J]. 邓会芬,林丽莉. 新医学, 1994(01)
- [4]祛银颗粒治疗银屑病血热证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 王煜明.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