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张鲁政权的性质

论张鲁政权的性质

一、试论张鲁政权的性质(论文文献综述)

王永刚[1](2015)在《张鲁政教合一政权研究的若干问题透视》文中研究表明张鲁建立的政教合一政权长期以来备受学术界的关注,其研究成果颇丰。经对对这些已有的研究成果分析,发现两大现象:一是学界研究重复率较高,体现在研究的选题、研究内容及其结论上;二是研究的焦点受当代政治文化的影响比较明显。现就张鲁政权研究的起源及学界主要成果择其要点综述如下。一、张鲁政权研究的开启学术界对于张鲁政权的研究缘起于毛泽东的关注。众所周知,毛泽东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对于中国农村、农业和农民有

陈辉[2](2014)在《五斗米道研究综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道教研究出现新气象,五斗米道的研究也进入一个新阶段。五斗米道研究主要集中在五斗米道的起源与发展、思想文化、人物研究、教义制度以及考古研究几个方面。时至今日,五斗米道研究成果丰硕,但也还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很多领域等待学者深入探讨。

王永刚[3](2015)在《对学术界关于张鲁政权研究的再认识》文中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学术界关于张鲁政权的探索从未停止过,研究成果颇为丰富。学者们的研究涉及张鲁政权的方方面面,包括张鲁政权的性质、地位、作用、管辖区域、张鲁政权与中国道教的关系,等等。但是也存在着许多分歧,而且某些领域的研究成果稀缺的局面亟待改善。

张仁镜[4](1987)在《试谈张鲁政权》文中研究指明 张鲁字公祺,沛国丰(今属江苏省)人,是五斗米道的第三代教主。他自东汉初平二年(公元191年)占领汉中,建立政权,到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投降曹操,政权消亡,雄据巴、汉二十多年,使这个地区在封建军阀割地称雄,兵连祸结的战乱年代维

田金雷[5](2019)在《张鲁不归蜀汉考论》文中指出东汉建安二十年,曹操攻取汉中,汉中政权首领张鲁的归向问题成为西部益州政局的焦点。张鲁对刘备兴复大业的战略问题、对益州政权的分配问题乃至刘备对马超和刘璋的处置问题不满,因而拒绝了刘备的招降,归于曹操,汉中政权至此结束,西部益州政局出现新的局面。

王瀚尧[6](2017)在《两汉三国时期汉中军事地理研究》文中认为汉中,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据汉水上游,北临秦岭、南界巴山,战略地位极其重要。本文以历史军事地理的角度,试图从分裂统一时期各个政权的政治兴亡与军事活动中,揭示出汉中的军事价值及战略地位。第一章主要阐述汉中地区的地形、山川、河流等自然环境及行政区划范围,并考察秦岭、巴山间的进出通道、军事要地,整体把握汉中地区的军事格局、战场环境。第二章论述刘邦占据汉中,最终袭定关中,通过分析公孙述、隗嚣、刘璋、张鲁等军事集团在汉中的军事活动,突出汉中的战略地位。第三章通过曹、刘汉中争夺战等一系列的军事活动,强调争夺汉中的国家战略意义。第四章从魏蜀两国军事领导人用兵思想、以及军队后勤保障、兵种特点、军事将领的地域性等多方面,探讨双方在汉中地区的战争得失。第五章阐述诸葛亮死后,蜀汉汉中的军事部署演变及军事领导人的战略构想。既反映了不同军事领导人对汉中认识的不同,又体现出汉中在不同时期的战争中的战略价值。

周克林[7](2012)在《张鲁汉中政权辖地辨》文中研究说明对张鲁汉中政权的辖地进行了分析,认为其所辖范围大致相当于今陕西汉中和安康两地市,以及四川东北部边缘地带、湖北西北部的部分地方,其中陕西汉中、安康两地区乃其统治的核心地域。陈寿《三国志》所说张鲁"雄据巴、汉",太过简略,容易让人产生误解,且有夸大其辞的嫌疑。

赵克尧,许道勋[8](1983)在《再论张鲁政权的封建割据性质》文中研究指明 前几年,我们曾写过《关于张鲁政权性质的再探索》一文。今年,《浙江学刊》第一期发表梁赞英同志的论文《也谈张鲁政权的性质》,针对我们的观点,他认为张鲁政权不是封建割据政权,而是农民革命政权。细读梁文,我们认为有值得进一步商榷的必要。张鲁政权是前期封建割据活动的继续与发展张鲁政权的建立分为两个阶段。汉献帝初平元年到建安五年(公元一九○——二○○年),这是第一阶段。张鲁奉军阀刘焉之命经营并控制汉中,为后期的割据称雄打下了基

梁赞英[9](1983)在《也谈张鲁政权的性质》文中指出 从东汉初平二年(191年)张鲁进军汉中起,至建安二十年(215年)投降曹操止,张鲁“雄据巴、汉垂三十年”。关于这个政权性质,史学界至今莫衷一是。本文拟从张鲁政权的阶级基础及其在政治、经济诸方面采取的重要措施,认为它不是封建割据政权,而是农民革命政权。流民是张鲁政权的阶级基础判断一个政权的性质,最重要的是分析哪个阶级作为这个政权的基础,是为哪个阶级利益服务的。我认为张鲁政权是以农民为主的流民作为阶级基础的。

赵克尧,许道勋[10](1980)在《关于张鲁政权性质的再探索》文中指出 东汉末年的五斗米道教主张鲁,以其雄据巴汉近三十年、实行“义舍”等措施而引人注目.二十年前,史学界曾讨论过张鲁政权的性质,多数人断为农民政权,通行的中国古代史课本也采用这一说法;个别人断为封建政权,影响不大.我们认为有再加探索的必要.

二、试论张鲁政权的性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试论张鲁政权的性质(论文提纲范文)

(2)五斗米道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一、五斗米道的形成研究
    1. 五斗米道的发祥地研究
    2. 五斗米道思想源于西南少数民族原始宗教信仰的研究
    3. 五斗米道思想源于东方研究
二、五斗米道的创立者研究———张陵、张修、张鲁
    1. 张陵研究
    2. 张修研究
    3. 张鲁研究
三、五斗米道的制度与教义研究
    1.《老子想尔注》研究
    2. 五斗米道戒律制度研究
    3. 五斗米道教义研究
四、五斗米道的区域研究
    1. 陕西地区
    2. 江浙地区
    3. 四川地区
    4. 其他地区
五、五斗米道中后期领袖研究
    1. 葛洪研究
        (1)综合研究
        (2)生平事迹
        (3)著作著述
        (4)思想研究
        神仙
        医学养生
        文学
        美学
    2. 寇谦之研究
    3. 陆修静研究
    4. 孙恩卢循研究
六、五斗米道与历史名人研究
    1. 五斗米道与曹操研究
    2. 五斗米道与陶渊明研究
    3. 五斗米道与王羲之研究
七、五斗米道考古研究
八、五斗米道历史发展研究
九、关于五斗米道研究现状的思考

(3)对学术界关于张鲁政权研究的再认识(论文提纲范文)

一、学界关于张鲁政权研究文献的综合分析
二、学界对于张鲁政权性质存在着不同的认识
三、学界关于张鲁政权管辖区域的探索
四、学界关于张鲁政权地位和作用的不同看法
五、学术界关于张鲁政权对道教影响的认识

(5)张鲁不归蜀汉考论(论文提纲范文)

一、张鲁汉中政权的兴灭
二、张鲁不归蜀汉考论
    (一) 张刘葭萌之战释疑
    (二) 马超降刘所涉及的张刘集团关系
三、小结

(6)两汉三国时期汉中军事地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缘起与研究意义
    二、学术史回顾与研究现状
        (一) 军事地理相关研究
        (二) 关于汉中地区交通的研究
        (三) 汉中地区战略地位的研究
        (四) 汉中地区军事活动研究
        (五) 军备等方面的研究
        (六) 后勤保障的研究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
第一章 汉中地区的基本概况
    第一节 地理环境与军事作战的关系
    第二节 汉中自然概括及地区沿革
    第三节 汉中地区的交通线路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分裂割据时期的汉中地区
    第一节 也议刘邦袭定三秦
    第二节 坐地自守与唇亡齿寒——东汉统一战争下的汉中
    第三节 "三国鼎立的催化剂"——张鲁、刘璋割据时期汉中地区军事地位初探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汉末三国时期汉中地区军事地位
    第一节 曹、刘汉中争夺战
        一、曹操平定关陇的战略
        二、曹操攻蜀再评说
        三、刘备攻取汉中,奠定了三分天下的格局
    第二节 诸葛亮"以攻代守"之策与汉中的双重战略地位
        一、诸葛亮"以攻代守"之策的评价
        二、《隆中对》与蜀吴荆州战略思想之异同
        三、汉中地区战略价值与诸葛亮北伐
    第三节 "军事冒险还是奇袭致胜"——论魏延子午谷之计
        一、魏延"子午谷之策"的战略构想
        二、诸葛亮"平取陇右"说探究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蜀汉后期汉中地区军事地位的演变
    第一节 "稳守反击"——费祎、蒋琬执政时期汉中地区军事地位
    第二节 再论姜维"敛兵聚谷"的战略得失
        一、"敛兵聚谷"的战略构想及其渊源
        二、曹魏伐蜀的政治背景和战略部署
        三、"敛兵聚谷"在蜀魏战争中的人事问题与战略得失
        四、简短的结语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7)张鲁汉中政权辖地辨(论文提纲范文)

一、说“巴”
二、释“汉”
三、辖地四至
四、结 语

(10)关于张鲁政权性质的再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一)“义舍”、“义米肉”的性质
(二)“不置长吏”、“犯法者三原”的性质

四、试论张鲁政权的性质(论文参考文献)

  • [1]张鲁政教合一政权研究的若干问题透视[J]. 王永刚. 文艺评论, 2015(08)
  • [2]五斗米道研究综述[J]. 陈辉.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2)
  • [3]对学术界关于张鲁政权研究的再认识[J]. 王永刚. 学理论, 2015(23)
  • [4]试谈张鲁政权[J]. 张仁镜. 汉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01)
  • [5]张鲁不归蜀汉考论[J]. 田金雷.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02)
  • [6]两汉三国时期汉中军事地理研究[D]. 王瀚尧. 华东师范大学, 2017(10)
  • [7]张鲁汉中政权辖地辨[J]. 周克林.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3)
  • [8]再论张鲁政权的封建割据性质[J]. 赵克尧,许道勋. 浙江学刊, 1983(03)
  • [9]也谈张鲁政权的性质[J]. 梁赞英. 浙江学刊, 1983(01)
  • [10]关于张鲁政权性质的再探索[J]. 赵克尧,许道勋. 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0(03)

标签:;  ;  ;  ;  ;  

论张鲁政权的性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