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参加政党的特点

论我国参加政党的特点

一、试论我国参政党的特点(论文文献综述)

刘秋云[1](2017)在《我国参政党在政党协商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政党协商是中国共产党同民主党派基于共同的政治目标,就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和重要事务在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直接进行政治协商的重要民主形式。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形式,政党协商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制度载体,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对我国参政党的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我国参政党进行政党协商,以“和合”思想为根源,具有深厚的文化基础;以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和统一战线理论为指导,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以中国革命的实践和对中国民主政治实践的科学总结为经验,具有丰富的实践基础。随着政党协商实践的发展,我国参政党在其中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凸显,作用日益得到发挥。作为政党协商的参与者、建设者、监督者,首先,我国参政党在决策体系中通过协商讨论,为决策的科学民主化提供决策咨询、奠定决策基础和提高决策水平。其次,我国参政党在管理体系中通过参政议政,推进国家立法决策工作,如整合社会利益、推动法制建设、促进立法民主化;促使国家行政体制改革,为改革稳固行动基础和营造和谐氛围;推动国家司法机关工作,实现司法民主,促进司法公正。最后,我国参政党在监督体系中通过民主监督,促进中国共产党的党风建设,如有利于消除形式主义、奢靡之风、享乐主义、官僚主义;提高参政党的自身建设,包括提升其理论素养、自身队伍建设和促使参政党之间的团结合作;保障党和政府工作贯穿于制定政策前、执行政策过程中及总结决策经验后等整个过程的有序运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一项长期的综合过程,政党协商作为民主政治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积极探索其实效性。就我国参政党而言,要充分肯定其在政党协商中的地位,发挥其在政党协商中的作用,这样才能促进我国政党协商的理论和实践进一步发展。

刘鑫[2](2015)在《完善我国参政党民主监督的路径研究》文中提出民主监督是我国参政党的重要职能之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重要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表现形式。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更加重视发挥参政党和人民政协的作用。“四个全面”的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政治的发展,也对完善我国参政党的民主监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研究的是完善我国参政党民主监督的路径选择,主要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导论。主要介绍了完善我国参政党民主监督的背景和意义,然后整理汇报了国内外相关选题的研究现状,最后说明了该选题采用的研究方法。第二部分是参政党民主监督的理论概述。本部分在简要概括了参政党和参政党民主监督这两个概念的涵义的基础上,就参政党民主监督的性质、特点以及形式作了简单介绍。第三部分是参政党民主监督的历史回顾。从抗战时期的初步尝试到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筹备建国到建国初期,随着各项政治制度的确立,民主监督制度也确立起来,民主监督步入正轨。但由于经验的缺乏,民主监督在反右派斗争及接下来的文化大革命中受到严重破坏。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参政党民主监督重新恢复活力,并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蓬勃发展。第四部分是制约参政党民主监督的因素。主要表现为参政党自身建设的不够完善,参政党民主监督的机制还不健全,还有一些历史和现实因素如民主和法治传统的缺失也在制约着民主监督的不断完善。第五部分是完善参政党民主监督的几点思考。首先是从民主监督的大环境入手,为参政党的民主监督营造良好的民主和法治氛围,其次是加强参政党的自身建设,包括理论建设、组织建设以及监督能力的提高。然后是完善参政党民主监督的机制,通过健全民主监督的法律保障,实现民主监督的程序化和规范化,创新民主监督的机制和形式等措施使参政党的民主监督更加稳定有序的开展。最后是笔者对西方政党监督的一点思考和借鉴。

葛大可[3](2012)在《浅论我国参政党内部监督机制的构建》文中提出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不断推进,我国参政党如何保持其纯洁性与公正性,日渐成为参政党建设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如何建立健全一套清正、廉洁、高效、规范的内部监督机制,使我国参政党能够履行好其职能,更好地投入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是值得认真研究的课题。本文根据以上认识,着力研究了对我国参政党内部监督机制,认为当前我国参政党内部监督机制存在着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监督的主体与对象合一,未实行双重领导体制使得监督机制运行单向,公开性不够,力量不均衡等。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内部监督意识冷漠、缺乏完备的法规、制度缺失、机构不健全等。加强参政党内部监督机制建设,需要从多方面着手。根据当前新形势下对参政党建设的要求,本文提出从宏观与微观两方面构建我国参政党内部监督机制的具体对策,力求完善我国现有的权力监督制约体系,以提高参政党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水平。

董希品[4](1994)在《试论我国参政党的特点》文中研究表明试论我国参政党的特点董希品我国的民主党派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参政党,它具有一系列显着的不同于其他类型政党的特点。一、中国参政党具有本身一系列独有的特征,是一种新型的政党毛泽东同志说过:“尤其重要的,成为我们认识事物的基础的东西,则是必须注意它...

丁小萍[5](2011)在《软法治理与参政党民主监督的实效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软法治理与参政党民主监督实效性问题的提出基于理论与实践两个维度的考量。我国参政党民主监督应当借鉴西方党际监督的成功经验。西方党际监督具有以软法规范为主体、对抗性规范与协商性规范并存、以程序性规范为主的特征,能有效揭示执政党的错误,但不能保证党意与公益、民意的一致性。我国参政党民主监督规范是典型的软法规范,其法治形态是典型的"软法之治"。影响其实效的因素大致有规范的合目的性、科学性、完备性、可操作等。从软法治理视角来看,提高参政党民主监督的实效,应当提高参政党民主监督的政治文化认同、提高参政党民主监督规范的科学性、补充参政党民主监督机制运行和保障参政党监督权利的程序性规范、设置参政党民主监督的激励规范、明确规定相关责任规范。

莫丹妮[6](2014)在《九三学社广州市委员会民主监督有效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实行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共产党处于领导和执政地位,是执政党;八个民主党派是中国的参政党。中国参政党对执政党的民主监督,主要指各参政党在参政议政、社会管理过程中对中国共产党及其国家机关的工作开展的政治监督,属于我国监督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参政党进行民主监督是为了加强和巩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为了让执政党听到不同的声音,更全面地了解实际的情况,使其决策更加民主化、科学化。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并强调必须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体系,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制约和协调机制。表明权力运行制约、监督体系建设逼在眉睫,并且统领全局的视觉提出了清晰的改革方向,为深化政治体制改革,规范权力行使指明了方向。全会强调要加强中国共产党的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和舆论监督,整合各方面监督力量,确保“权力行使到哪里,监督就跟进到哪里”。然而,中国当今的民主监督,距完全意义上的民主监督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民主监督有流于形式的风险。当下参政党民主监督存在的问题为:民主党派知情渠道不畅、监督信息获取不及时不全面;监督手段单一;监督组织性较弱,整体功能没有体现;监督产生的实际效果不显着,监督质量较低等。九三学社是由科学技术界的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体组成,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与中国共产党同心协力、共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参政党。其政治地位、功能及其在履行民主监督职能方面与其他民主党派存在共性,故以其地方组织——九三学社广州市委员会为例,分析研究其中的问题,寻求提高参政党民主监督有效性对策。本文通过案例追踪、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方法,对九三学社广州委员会民主监督有效性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力图发掘影响并制约其民主监督有效性的因素。本文认为,制约九三学社广州委民主监督有效性的因素主要体现为:顶层设计——制度方面的原因、具体工作机制的原因——约束保障机制不完善、参政党自身方面。为此,本文认为通过以下措施,以提高参政党民主监督有效性:强化民主监督制度建设;营造民主监督的环境和条件;强化民主党派自身的参政能力;增强民主监督的整体功能。

孙曈[7](2020)在《中国参政党认同的历史建构与发展路径研究》文中指出政党在现代民主政治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政党认同是政治主体在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对政党所产生的一种思想、情感和意识上的归属感,是其对政党做出的一种肯定性的心理反映和行为表达。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它根植于中国特有的国情,淬炼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这种新型的政党关系主要特征就是“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在中国多党合作制度的框架下,存在着执政党认同与参政党认同的两个维度,由于参政党与执政党在目标、利益和使命上的一致性,因此,中国的执政党与参政党携手形成了“唇齿相依、荣辱与共”的认同关系,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多党合作政治发展道路,构建了新型的中国政党制度。自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十分重视参政党的建设,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方针和政策,尤其是在《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这一历史性文件中,将中国八个民主党派定性为“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亲密友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①由此可见,中国参政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受到信任,同时所肩负的使命也更加重大。但是,面对新时代、新形势、新任务,中国参政党认同度还需要进一步的提升,参政党在领导班子建设、参政议政、民主监督、政党协商、自身建设等还存在诸多不足,进而影响了参政党的认同度。因此,从政党认同的视角来把握我国多党合作的历史脉络,总结参政党认同的历史经验,探索今后参政党认同的路径,对新时代参政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论文通过对中国参政党认同的历史演进进行梳理,总结了中国参政党认同的历史脉络,论证了各民主党派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认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必然;探讨了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各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认同中国共产党、发挥参政党政党功能、与执政党一道共同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现实基础。通过新时代中国参政党认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基于问卷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分析总结了参政党认同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索了参政党在意识形态领域、队伍建设、履职绩效、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认同路径,为今后如何进一步提高中国参政党的认同度、提升中国参政党的履职能力、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巩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提供了理论和现实依据。论文内容由以下四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中国参政党认同的理论阐述。对与本研究相关的政党认同理论概念问题,如:认同、政治认同、政党认同进行界定与解读;对参政党认同理论以及马克思主义政党认同思想进行梳理和阐释,为中国参政党认同的历史建构与发展路径提供了理论分析框架和理论指导。第二部分是中国参政党认同的历史演进。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民主党派认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建构,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参政党认同的制度保障,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参政党认同制度的不断完善,以及新时代中国参政党认同的实践成果,对中国参政党认同经验进行了概括与总结。第三部分是新时代中国参政党认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从认同的空间、认同的平台、自我认同层面阐明新时代参政党认同的机遇;从意识形态、信息技术、大统战工作格局、参政党履职能力、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等层面阐述参政党认同面临的挑战;通过对参政党认同的调查数据统计与分析,揭示出当前参政党认同面临的状况及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是新时代推进中国参政党认同的发展路径。根据参政党认同理论,分别从政党意识形态认同、参政党队伍认同、参政党履职绩效认同、参政党自身建设认同、参政党治理能力现代化认同等方面,提出了推进新时代中国参政党认同的发展路径及对策。

杨晶[8](2006)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中的参政党建设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中,不断发挥参政党的积极作用,能够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创造团结合作、稳定和谐的政治环境。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社会背景下,实现参政党大有可为的政治局面。 本文基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这一前提,对现阶段参政党建设提出了对策思考。本文运用辩正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等研究方法,对参政党的基本理论进行了系统的论述,以历史和现实作为逻辑起点,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对参政党建设的必要性进行了探讨,突出了参政党鲜明的中国特色。在此基础上,对当前我国参政党现状进行了剖析,从参政党目前的实践优势、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并以参政党的优势和问题为切入点,在现有成绩的基础上,继续发挥参政党的实践优势,提出了新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基础上的参政党建设的对策思考。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着重论述参政党有关的理论问题。第二部分是对参政党现状的分析,指出参政党的实践优势所在、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第三部分是针对参政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见解和观点,并把多党合作制度的完善与参政党自身的建设作为重点。其目的是把参政党建设成为服务于中国共产党的得力助手,进一步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孟凤英[9](2013)在《协商民主视域下的参政党建设探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协商民主视阈下加强我国参政党建设,有利于参政党综合素质的提升和健康发展,有利于我国多党合作制度优越性的充分发挥,有利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发展与完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参政党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与进步,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应从战略高度明确参政党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中的地位,发挥思想理论建设的导向作用,巩固并发展参政党的特色组织,积极推进参政党的制度化建设,努力提高参政党的参政议政能力和水平。

姜刚杰[10](2007)在《我国参政党建设目标及路径研究》文中认为政党在现代国家的政治体制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执政党进一步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同时,参政党也应认真加强自身建设。政党的建设目标,是政党建设的一个根本性问题,对政党自身建设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二、试论我国参政党的特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试论我国参政党的特点(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参政党在政党协商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四、研究的重点难点与创新之处
        (一)重点难点
        (二)创新之处
第一章 相关问题概述
    一、相关概念
        (一)参政党
        (二)政党协商
    二、我国参政党进行政党协商的基础
        (一)深厚的文化基础
        (二)坚实的理论基础
        (三)丰富的实践基础
第二章 我国参政党在决策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提供决策咨询
    二、奠定决策基础
    三、提高决策水平
第三章 我国参政党在管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推进国家立法决策工作
        (一)整合社会利益
        (二)推动法制建设
        (三)促进立法民主化
    二、促使国家行政体制改革
        (一)为行政体制改革稳固行动基础
        (二)为行政体制改革营造和谐氛围
    三、推动国家司法机关工作
        (一)实现司法民主
        (二)促进司法公正
第四章 我国参政党在监督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促进中国共产党的党风建设
        (一)有利于消除形式主义现象
        (二)有利于消除奢靡之风现象
        (三)有利于消除享乐主义现象
        (四)有利于消除官僚主义现象
    二、提高参政党的自身建设
        (一)提高自身理论水平和责任意识
        (二)加强自身队伍建设
        (三)促使参政党之间的团结合作
    三、保障党和政府工作的有序运行
        (一)有利于共产党制定正确的政策
        (二)有利于共产党贯彻执行正确的决策
        (三)有利于共产党总结政策执行后的经验和教训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参加课题情况

(2)完善我国参政党民主监督的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导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2、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第二章 参政党民主监督的理论概述
    一、参政党的涵义
    二、参政党民主监督的涵义
    三、参政党民主监督的性质、特点以及形式
        1、参政党民主监督的性质
        2、参政党民主监督的特点
        3、参政党民主监督的形式
第三章 参政党民主监督的历史发展
    一、参政党民主监督的初步尝试
    二、参政党民主监督方针的正式确立
    三、参政党民主监督的受挫遇阻
    四、参政党民主监督的恢复发展
    五、参政党民主监督的不断完善
第四章 参政党民主监督的制约因素
    一、参政党自身建设的相对滞后
        1、参政党的自身实力相对薄弱
        2、参政党的监督水平有待提高
    二、参政党民主监督的机制有待完善
        1、参政党民主监督的制度有待补充
        2、参政党民主监督的程序有待规范
        3、参政党民主监督的组织机构有待健全
    三、我国政治传统和现实因素的制约
        1、民主传统的缺失
        2、法治传统的缺失
        3、现实因素的阻力
第五章 完善参政党民主监督的几点思考
    一、优化参政党民主监督的政治环境
        1、营造良好的民主氛围,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2、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切实推进依法治国
    二、加强参政党的自身建设
        1、完善参政党的政党理论
        2、加强参政党的组织队伍建设
        3、提高参政党的监督水平
    三、完善参政党民主监督的机制
        1、完善参政党民主监督的法律和制度
        2、规范参政党民主监督的程序
        3、丰富参政党民主监督的实现形式
        4、创新参政党民主监督的机制
    四、探索西方政党制度的有益借鉴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3)浅论我国参政党内部监督机制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目的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目的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关于我国参政党内部监督机制的内涵研究
        1.2.2 关于我国参政党内部监督机制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的研究
        1.2.3 关于参政党内部监督机制的建立健全完善研究
        1.2.4 关于中国共产党内部监督机制的研究
        1.2.5 关于国外政党内部监督机制的研究
    1.3 论文的研究方法
        1.3.1 文献检索的方法
        1.3.2 调查研究的方法
        1.3.3 历史研究的方法
    1.4 本文的创新点
第2章 政党内部监督机制:概念、理论及经验
    2.1 参政党内部监督及内部监督机制的相关概念
        2.1.1 参政党内部监督的内涵
        2.1.2 参政党内部监督机制的内涵与特征
        2.1.3 参政党内部监督机制的功能与作用
    2.2 参政党内部监督的相关理论
        2.2.1 执政党监督的理论
        2.2.2 政党监督的理论
        2.2.3 参政党监督的理论
    2.3 政党内部监督机制构建:中国共产党及国外政党建设的相关经验教训
        2.3.1 中国共产党内部监督的历史沿革及成功经验
        2.3.2 国外政党内部监督机制的经验及启示
第3章 我国参政党内部监督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3.1 参政党内部监督机制存在的问题
        3.1.1 监督的主体与对象合一
        3.1.2 未实行双重领导体制使得监督机制运行单向
        3.1.3 监督的公开性不够
        3.1.4 监督力量不均衡
    3.2 参政党内部监督机制存在问题的原因
        3.2.1 参政党内部监督意识冷漠
        3.2.2 参政党内部监督缺乏完备的法规
        3.2.3 参政党内部监督的制度缺失
        3.2.4 参政党内部监督的机构不健全
第4章 完善我国参政党内部监督机制的对策思考
    4.1 完善参政党内部监督机制的宏观对策
        4.1.1 培育科学的参政党内部监督意识
        4.1.2 健全参政党内部监督的制度
        4.1.3 设立专门的监督机构
        4.1.4 建立自我调节机制
        4.1.5 事前、事中、事后相结合的监督机制
    4.2 完善参政党内部监督机制的微观对策
        4.2.1 直接的监督方式与途径
        4.2.2 间接的监督方式与途径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5)软法治理与参政党民主监督的实效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的提出
二、比较视野中的西方党际监督法规范及实效
    (一) 西方党际监督规范的法律性质
    (二) 西方党际监督规范的实效分析
    (三) 对中国党际监督的启迪
三、我国参政党民主监督的规范体系及法治形态
    (一) 我国参政党民主监督的规范体系
    (二) 我国参政党民主监督的法治形态
四、软法治理下我国参政党民主监督实效评价
    (一) 合目的性。
    (二) 科学性。
    (三) 完备性。
    (四) 可操作性。
五、提高民主监督软法规范的拘束力
    (一) 提高参政党民主监督的政治文化认同。
    (二) 提高参政党民主监督规范的科学性。
    (三) 补充参政党民主监督的程序性规范。
    (四) 设置民主监督的激励规范。
    (五) 明确规定责任规范。

(6)九三学社广州市委员会民主监督有效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 绪论
    (一) 选题背景和意义
        1、 研究背景
        2、 研究意义
    (二) 研究现状
    (三) 论文框架及研究方法
        1、 相关概念的说明
        2、 论文的结构框架
        3、 研究方法
二、 相关理论概述
    (一) 西方国家政党监督理论
        1、 政党竞争执政理论
        2、 分权制衡理论
        3、 第四权力理论
        4、 西方政党监督理论的局限与价值
    (二) 我国政治协商的基本制度
        1、 我国参政党的政治地位及政治功能
        2、 我国参政党民主监督内容
        3、 我国参政党民主监督的形式
    (三) 九三学社的创建和立党宗旨
三、 九三学社广州市委员会民主监督有效性现状调查及存在问题
    (一) 九三学社广州市委员会的基本情况
    (二) 九三学社广州市委员会民主监督实例调查
        1、 调查情况
        2、 调查结果
    (三) 关于民主监督有效性九三学社广州市委员会社员认知调查
        1、 调查对象
        2、 调查结果
    (四) 九三学社广州市委员会民主监督有效性所存在的问题
        1、 民主监督的范围需要拓宽
        2、 民主监督的组织性急需加强
        3、 民主监督的有效性和力度亟待加强
四、 影响我国党际监督有效性的原因
    (一) 顶层设计——制度方面的原因
        1、 民主监督理论准备不足
        2、 民主监督制度存在的问题
    (二) 具体工作机制的原因——约束和保障机制不完善
    (三) 参政党方面的原因
        1、 观念方面的原因
        2、 参政党自身建设的原因
五、 强化参政党民主监督有效运行的对策
    (一) 强化民主监督制度建设
        1、 加强知情环节的制度建设
        2、 重视沟通环节的制度建设
        3、 注重反馈环节的制度建设
        4、 强化奖惩环节的制度建设
    (二) 营造民主监督的环境和条件
        1、 缔造自觉接受监督的环境和氛围
        2、 增强民主党派的参与程度
        3、 为参政党发挥作用提供系统支持
    (三) 强化民主党派自身的参政能力
        1、 强化民主党派的监督意识
        2、 重视对民主党派成员的学习培训
        3、 加强民主党派成员的调研能力
    (四) 增强民主监督的整体功能
        1、 加强民主党派民主监督的整体功能
        2、 使特约人员的民主监督作用充分发挥
结论
参考文献
《参政党民主监督运行方式研究》调查问卷
致谢
附件

(7)中国参政党认同的历史建构与发展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 选题背景
        (二) 研究意义
        1. 有助于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2. 有助于提高我国参政党的政党生命力
        3. 对中国参政党的政党社会形象塑造具有推动意义
        4. 对参政党理论建设具有一定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 国内研究现状
        1. 关于参政党研究
        2. 政党认同理论研究
        3. 参政党认同的历史研究
        (二) 国外研究现状
        1. 政党认同理论在西方
        2. 西方学者关于中国政党认同研究
        (三) 文献述评
    三、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主要研究方法
    四、 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
        (一) 研究的创新点
        1. 研究观点的创新
        2. 研究视角创新
        (二) 论文不足之处
        1. 对原始资料的研究不足
        2. 理论阐述中还存在不够深入、透彻的问题
        3. 调查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深入
第一章 中国参政党认同的理论阐释
    一、 政党认同相关概念
        (一) 认同
        (二) 政治认同
        (三) 政党认同
    二、 参政党认同
        (一) 参政党认同的主体和客体
        1. 参政党认同的主体与客体界定
        2. 主体对客体认同内容界定
        (二) 参政党认同层次
        1. 参政党的情感认同
        2. 参政党的认知认同
        3. 参政党的评价认同
        4. 参政党的行为认同
    三、 参政党认同与执政党认同的区别与联系
        (一) 二者认同的联系:具有一致性
        (二) 二者认同的区别:具有多样性
    四、 参政党认同的主要影响因素
        (一) 意识形态影响因素
        (二) 参政党形象(组织、领导人)影响因素
        (三) 参政党绩效影响因素
        (四) 信息技术革命影响因素
    五、 马克思主义关于政党认同思想
        (一) 关于人民群众认同的思想
        (二) 关于意识形态认同的思想
        (三) 关于政党组织认同的思想
        (四) 关于执政党治理能力认同的思想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中国参政党认同的历史演进
    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民主党派认同的历史构建
        (一) 在救亡图存中不断增进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
        (二) 在历史性抉择中不断构建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
        1. 高举“和平、民主、团结”的旗帜,促进了各民主党派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
        2. 在爱国民主运动中,各民主党派认同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政治纲领
        3. 积极响应“五一口号”,各民主党派坚定了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
    二、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参政党认同的制度保障构建
        (一) 《共同纲领》在制度上培育参政党政治认同
        (二) 参与国家建设和管理打下参政党认同基础
        (三) “八字方针”构筑参政党认同的制度根基
        1. “八字方针”提供了参政党认同制度保障
        2. “八字方针”坚定了民主党派成员政党认同的信心
        3. 在各种政治考验中不忘对中国共产党认同的初衷
    三、 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参政党认同的制度完善
        (一) 拨乱反正参政党认同进入新时期
        1. 召开政协会议,明确民主党派政党认同基调
        2. 巩固政治联盟地位,凝聚参政党认同共识
        3. 出台“十六字方针”,巩固参政党认同基础
        (二) 建章立制完善参政党认同体系
        (三) 提升绩效塑造参政党认同形象
        1. 发挥人才优势,提升参政党绩效
        2. 发挥参政党职能,突显履职成效
        (四) 强化自身建设提升参政党认同质量
        1. 政治参与体现参政党价值认同
        2. 政治交接传承参政党认同传统
        3. 强化参政党成员认同主体作用
        4. 创新履职方式,增强参政党认同评价
        (五) 出台重要法规文件为参政党认同保驾护航
    四、 中国参政党认同进入新时代
        (一) 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新论断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概念的提出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科学内涵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论断的重大意义
        (二) 参政党认同迈上新台阶
        1. 召开中央统战会议,参政党认同的一个里程碑
        2. 出台系列法规性文件,从理论、政策上加大对参政党认同
        (三) 参政党认同实践步入新境界
        1. 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参政党政治认同
        2. 强化组织建设构建参政党认同根基
        3. 履职尽责强化参政党绩效认同
        4. 提升社会服务水平赢得民众认同
        5. 在促进祖国统一中,增进海内外同胞对参政党认同
    五、 中国参政党认同的历史经验
        (一) 参政党认同的根基是与执政党永葆政治共识
        (二) 参政党认同的基础是不断提升履职绩效
        (三) 参政党认同的优势是“人才兴党”战略
        (四) 参政党认同的源动力是不断创新与发展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新时代参政党认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 新时代参政党认同面临的机遇
        (一) 新时代拓宽了参政党认同的空间
        (二) 新时代搭建了参政党认同的平台
        (三) 新时代为参政党自我认同带来机遇
    二、 新时代参政党认同面临的挑战
        (一) 意识形态复杂化的挑战
        1. 西方各种敌对势力对我国意识形态不断渗透的挑战
        2. 社会主流价值遭遇市场逐利性的挑战
        3. 媒体格局与舆论生态发生变化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挑战
        (二) 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挑战
        1.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网络党建
        2.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大党建”网络平台的成功构建
        3. 参政党信息网络技术平台的滞后性
        (三) 大统战工作格局的挑战
        (四) 参政党履职能力的挑战
        (五)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挑战
    三、 新时代参政党认同情况调查与分析——以XX省部分参政党成员为例
        (一)调查基本情况
        (二) 调查基本内容
        1. 对参政党认知情况
        2. 对我国多党合作制度认知情况
        3. 参政党与意识形态
        4. 对参政党领导班子及参政党代表人士的评价
        5. 对参政党履职绩效的评价
        6. 对参政党自身建设认同情况
        7. 互联网与参政党治理能力现代化
        8. 对参政党认同有什么建议
        (三) 调查结果与分析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新时代推进中国参政党认同的路径选择
    一、 参政党认同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路径选择
        (一) 参政党成员要做主流意识形态的坚信者
        1. 要坚定信仰,树牢价值自信
        2. 要不断增进多党合作的政治共识
        (二) 参政党成员要做主流意识形态的守护者
        (三) 参政党成员要做主流意识形态的践行者
        1. 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 要在思想道德建设上身体力行
        3. 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4. 在网络意识形态中释放最大正能量
    二、 推动中国参政党队伍建设认同的路径
        (一) 对中国参政党领导班子的认同
        (二) 对中国参政党代表人士的认同
        (三) 对中国参政党成员的认同
    三、 推动中国参政党履职绩效的认同路径
        (一) 参政议政绩效认同路径
        (二) 民主监督绩效认同路径
        (三) 政党协商绩效认同路径
        (四) 社会服务绩效认同路径
    四、 推动中国参政党自身建设的认同路径
        (一) 参政党思想理论建设的认同路径
        (二) 参政党特色建设认同路径
        1. 在参政党思想建设上,在坚持政治共识的基础上要保持“求同存异”
        2. 在组织建设上注重界别特色与组织结构优势
        3. 各民主党派要在自己重点分工领域做出成绩,推出经典和品牌
        (三) 参政党基层组织建设认同路径
        (四) 参政党作风建设认同路径
        (五) 参政党制度建设认同路经
        (六) 参政党机关建设认同路径
    五、 互联网、大数据时代中国参政党治理能力现代化认同路径
        (一) 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对参政党建设的重要性
        1. 促进了参政党领导班子作用的发挥
        2. 思想建设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3. 参政党监督机制更加完善
        4. 参政党的特色更加突出
        5. 参政党基层组织更加活跃
        6. 组织管理更加精准
        (二) 参政党运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参政党互联网平台技术的滞后性
        2. 参政党计算机网络技术人员的匮乏
        3. 参政党成员政党网络意识的弱化性
        4. 参政党网络安全的危险性
        (三) 运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提升参政党治理能力现代化认同路径
        1. 构建“智慧参政党”网络大数据管理平台
        2. 建立参政党大数据中心
        3. 培养参政党网络技术人才,不断增强参政党成员政党网络意识
        4. 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参政党网络安全
        5. 只有线上线下联动才能取得参政党建设的双赢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中国参政党认同情况问卷调查
    第一部分 个人基本情况
    第二部分 参政党认知
    第三部分 关于我国多党合作制度
    第四部分 关于参政党在意识形态的作用
    第五部分 关于对参政党领导班子及参政党代表人士的评价
    第六部分 关于对参政党履职绩效的评价
    第七部分 关于参政党自身建设的评价
    第八部分 互联网与参政党治理能力
    第九部分 (开放题)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8)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中的参政党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0 绪论
    0.1 论文选题意义
    0.2 国内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
    0.3 党的执政能力提高与参政党建设的关系
1 参政党基本理论概述
    1.1 参政党基本理论
        1.1.1 参政党基本概念
        1.1.2 多党合作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1.2 我国参政党建设理论发展历程
        1.2.1 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是参政党建设的理论基础
        1.2.2 三代领导集体在我国参政党建设理论中的开拓与创新
    1.3 现阶段加强参政党建设的历史意义
        1.3.1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
        1.3.2 推进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积极因素
        1.3.3 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重要影响因素
        1.3.4 自身生存发展的迫切要求
2 我国参政党建设现状分析
    2.1 参政党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中的实践优势
        2.1.1 视角优势
        2.1.2 人才优势
        2.1.3 聚合优势
        2.1.4 情感优势
        2.1.5 沟通优势
        2.1.6 知情优势
    2.2 参政党建设取得的成绩
        2.2.1 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途径之一
        2.2.2 参政党的民主监督是我国监督制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2.3 参政党建设成为优化党执政环境的外部因素之一
        2.2.4 参政党是促进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积极因素
    2.3 参政党建设存在的问题与成因分析
        2.3.1 参政党代表人物资源的弱化性
        2.3.2 参政党建设理论探索具有的相对滞后性
        2.3.3 参政党参政能力水平与执政党执政能力水平的不同步性
        2.3.4 参政党团结成员思想认识的复杂性
3 新时期参政党建设的对策思考
    3.1 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
        3.1.1 进一步规范民主党派民主监督的性质和渠道
        3.1.2 进一步规范民主党派民主监督的形式和内容
    3.2 不断提高政治协商、民主监督的质量
        3.2.1 提高政治协商质量
        3.2.2 提高民主监督质量
    3.3 搞好参政党体制创新、理顺参政与执政的关系
        3.3.1 搞好参政党体制创新
        3.3.2 理顺参政与执政的关系
    3.4 积极借鉴中国共产党的党建经验
        3.4.1 中国共产党党建与时俱进的开拓精神
        3.4.2 中国共产党党建指导原则的科学性
    3.5 优化构建参政党党建环境
        3.5.1 搞好团结、扩大群众基础
        3.5.2 争取执政党的最大支持
    3.6 搞好参政党的自身建设
        3.6.1 加强参政党成员的思想理论建设
        3.6.2 加强参政党代表人物的培养选拔工作
        3.6.3 进一步加参政党干部培养、选拔和任用力度
        3.6.4 不断提高参政党自身组织能力建设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大连理工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9)协商民主视域下的参政党建设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协商民主视域下加强我国参政党建设的实践价值
    (一) 有利于参政党综合素质的提升和健康发展
    (二) 有利于我国多党合作制度优越性的充分发挥
    (三) 有利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发展与完善
二、当前我国参政党建设的现状与特点
    (一) 政纲的特色性
    (二) 组织的相对独立性
    (三) 价值取向的明确性
    (四) 制度保障的有限性
    (五) 理论建设的滞后性
    (六) 建设经费的紧缺性
三、协商民主视域下我国参政党建设的战略路径
    (一) 进一步明确参政党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中的地位
    (二) 充分发挥思想理论建设的导向作用
    (三) 巩固并发展参政党的特色组织
    (四) 积极推进参政党的制度化建设
    (五) 努力提高参政党的参政议政能力和水平

(10)我国参政党建设目标及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绪论
二、我国政党制度概述
    (一)我国政党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二)我国参政党概况
    (三)我国参政党特点分析
    (四)我国政党制度与西方政党制度的区别
三、我国参政党的建设目标
    (一)参政党建设目标分析
    (二)参政党建设原则及其问题
四、参政党建设路径探析
    (一)参政党建设路径
    (二)参政党建设对策措施

四、试论我国参政党的特点(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参政党在政党协商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D]. 刘秋云. 湘潭大学, 2017(02)
  • [2]完善我国参政党民主监督的路径研究[D]. 刘鑫. 山东大学, 2015(02)
  • [3]浅论我国参政党内部监督机制的构建[D]. 葛大可. 苏州大学, 2012(05)
  • [4]试论我国参政党的特点[J]. 董希品. 理论探索, 1994(01)
  • [5]软法治理与参政党民主监督的实效性研究[J]. 丁小萍. 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1(01)
  • [6]九三学社广州市委员会民主监督有效性研究[D]. 莫丹妮. 华南理工大学, 2014(01)
  • [7]中国参政党认同的历史建构与发展路径研究[D]. 孙曈. 东北师范大学, 2020(07)
  • [8]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中的参政党建设研究[D]. 杨晶. 大连理工大学, 2006(09)
  • [9]协商民主视域下的参政党建设探析[J]. 孟凤英. 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3(06)
  • [10]我国参政党建设目标及路径研究[J]. 姜刚杰. 贵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7(01)

标签:;  ;  ;  ;  ;  

论我国参加政党的特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