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锑锡砷合金板栅的耐腐蚀性试验

铅锑锡砷合金板栅的耐腐蚀性试验

一、铅锑锡砷合金板栅耐腐试验(论文文献综述)

熊民[1](2021)在《热还原砷钛渣制取金属砷并实现钛循环的研究》文中认为目前高价钛基硫酸盐除砷产生的砷钛渣中砷的危害和钛的资源回收亟待解决。因此,本文针对砷钛渣提出短流程还原焙烧-硫酸熟化转型的新工艺。目的在获得具有一定商业价值的金属砷的同时,通过浓硫酸处理残渣再生高价钛基硫酸盐,实现砷钛渣制取金属砷和钛的循环利用。研究内容包括热还原砷钛渣制取金属砷和再生高价钛基硫酸盐的热力学分析、还原气氛下砷钛渣的热解行为、砷钛渣氩气热解行为和热碳层制取金属砷的可行性探究、浓硫酸熟化残渣工艺和再生高价钛基硫酸盐除砷实验。主要研究结果如下:基于现有的热力学数据,并运用HSC Chemistry 6.0计算绘制了温度-吉布斯自由能图和温度平衡摩尔质量图。为研究分析体系的临界反应温度和相变过程提供理论支撑。本文针对一氧化碳还原砷钛渣制取金属砷、砷钛渣氩气热解碳层还原制取金属砷、浓硫酸熟化转型三大实验展开热力学研究。热力学分析结果表明,一氧化碳还原砷钛渣的热解温度在648℃,砷以As2O3气体脱离渣相,并在气相中被一氧化碳还原成As4。砷钛渣氩气热解温度在840℃,远高于还原热解,砷以As4O6气体脱离渣相,并被热碳层还原成As4。浓硫酸与二氧化钛热力学分析证实残渣再生高价钛基硫酸盐的可行性,且体系温度不宜超过浓硫酸的热解温度(375℃)。研究了一氧化碳还原砷钛渣制取金属砷的较优工艺和动力学。结果表明,砷钛渣在700℃、60 min、CO焙烧下砷挥发率可达94%。砷产品为金属片砷和白色颗粒三氧化二砷,残渣为黑色疏松粉末,晶型为锐钛矿型二氧化钛和金红石二氧化钛。而热重分析表明,一氧化碳还原砷钛渣存在三个失重阶段。第一,脱水阶段,温度在35℃~110℃;第二,过量高价钛基硫酸盐热解阶段,温度在590℃~650℃;第三,砷挥发过程,温度在640℃~720℃。并对一氧化碳还原砷钛渣的砷挥发过程进行动力学模型拟合显示,一氧化碳还原砷钛渣的砷挥发过程符合相边界反应(一维)模型,在5℃·min-1加热速率下,表观活化能为145.57k J·min-1。研究了砷钛渣氩气热解碳层还原制取金属砷的较优工艺和动力学。结果表明,砷钛渣在900℃、60 min、Ar焙烧下砷挥发率可达97%。砷产品为金属片砷和颗粒金属砷,残渣为黄色硬质物块,晶型为金红石二氧化钛。而热重分析表明,砷钛渣氩气热解存在三个失重阶段。第一,脱水阶段,温度在55℃~130℃;第二,过量高价钛基硫酸盐热解阶段600℃~640℃;第三,砷钛渣氩气热解的砷挥发过程,温度在780℃~900℃。并对砷钛渣氩气热解的砷挥发过程进行动力学模型拟合,显示砷钛渣氩气热解的砷挥发过程符合固相分解反应模型,在5℃·min-1加热速率下,表观活化能为370.02 k J·min-1。开展了浓硫酸熟化残渣转型工艺和动力学研究。结果显示,低温残渣比高温残渣易与浓硫酸反应生成高价钛基硫酸盐。而等温热分析法研究表明,浓硫酸熟化残渣转型符合核收缩模型。700℃、60min、CO残渣与浓硫酸反应的速率方程为0.6[1-(1-α)1/3]+0.4[1-2α/3-(1-α)2/3]=0.0016t-0.0057。而900℃、60min、Ar残渣与浓硫酸的速率方程为0.15[1-(1-α)1/3]+0.85[1-2α/3-(1-α)2/3]=0.0007t-0.0171。

贾小强,李平[2](2019)在《大容量排气式铅酸电池组盖开裂的分析》文中认为从铅酸电池结构入手,结合电池的电化学反应,分析正极腐蚀增长导致端盖开裂的机理和原因。就预防因正极腐蚀增长引起的端盖开裂,提出裂纹临时黏合修复和整体更换的解决方案,以及在设计过程中通过加强极板机械强度和端盖材料强度、增设极板缓冲装置等措施。在后期维护过程中,通过加强电池组月度检查和年度充放电试验等措施,延缓或避免电池组端盖开裂的缺陷发生。

张轩[3](2017)在《废铅酸电池中回收高纯度金属铅和α-PbO新工艺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由于性能,循环寿命、价格、大电流充放电和安全性等优势,铅酸蓄电池成为世界上产量最大的二次电池,广泛地应用于汽车启动、通讯设备基站和UPS储能等多种领域。同时大量废电池的累积,带来了严峻的回收问题,成为了整个铅行业中的研究重点。为了克服火法回收铅存在的高能耗、铅蒸汽和铅粉尘的二次污染等一系列缺点,当今工业采用了金属铅(Pb)为中心的湿法工艺回收废铅酸电池,即将含铅废料先火法处理得到粗铅,再通过电解精炼得到精铅,最后通过氧化获得铅粉。而针对湿法回收金属铅依然存在的流程复杂,电耗高,利用率低等问题,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致力于开发直接湿法回收氧化铅(PbO)的工艺。本论文首先针对以金属铅为中心的湿法回收工艺在电解精炼过程中存在的高电耗,低效率和电解液污染等问题,开发了一种在高氯酸(HClO4)体系下粗铅电解精炼清洁、节能、高效的新工艺。然后针对直接湿法回收PbO的工艺存在的含铅溶液难循环、含铅化合物回收不彻底、PbO纯度不达标等问题开发并研究了将废铅膏和废板栅通过废硫酸(H2SO4)预硫酸化,再将硫酸化产物在氢氧化钠(NaOH)溶液中脱硫-重结晶或者在ROH-R2SO4共轭溶液中浸出-碳酸化-热分解法得到高纯α-PbO的符合原子经济的工艺。研究成果包含以下内容:1、粗铅在HClO4体系中电解精炼研究该工艺采用了高导电能力的HClO4-Pb(CLO4)2复合溶液为新电解液,骨胶和木素磺酸钠为添加剂对粗铅进行电解精炼。通过研究HClO4作为电解液的稳定性和可行性,发现HCLO4在浓度为1-6 mol L-1 65℃下不表现氧化性。其次,系统地研究了 H+浓度、Pb2+浓度、温度、电流密度等条件对电解精炼过程能耗和电沉积过程等影响,并在最佳工艺条件下进行循环和放大规模实验,实验表明,HClO4浓度为2.8molL-1,Pb2+浓度为0.4mol L-1,电解液温度为45℃下粗铅在相同电流密度20 mAcm-2下,粗铅在新型工艺的电解精炼平均每吨产铅能耗是传统柏兹法的1/3,得到99.9992%的高纯精铅。2、废铅膏和废板栅的催化硫酸化过程研究以铅膏、板栅和废硫酸作为原料,系统地研究了H2SO4浓度、反应温度、复合催化剂和反应时间对硫酸化转化的影响,着重研究了Fe2+对Pb-PbO2固相反应的催化机理,在H2SO4为2 mol L-1,1Fe2+浓度在 0.1 molL-1,乙二胺 0.1molL-1,氯化铵(NH4Cl)0.1molL-1,温度为65 ℃,时间在4-5 h条件下,经过前8次循环实验验证,硫酸化转化率在 99.2-99.6%。3、PbSO4在NaOH溶液中脱硫-重结晶过程研究通过PbSO4在NaOH溶液中脱硫过程研究表明,PbSO4在10 wt.%NaOH溶液中,与NaOH物质的量之比为1:2.8条件下脱硫10min,脱硫率高达98%,从脱硫母液得到了副产物芒硝(Na2SO4·10H2O),整个过程Pb和SO42-均物料平衡。在PbO重结晶过程中,在低浓度NaOH溶液中,重结晶产物为片状、杂质含量略高的Β-PbO,在高浓度NaOH溶液中,重结晶产物为颗粒状、高纯α-PbO,对重结晶过程时间、温度、搅拌等条件加以控制得到粒径合适的PbO晶体。对回收PbO生产的铅酸电池进行了初始容量、高倍率放电、低温接受性能和循环寿命等电化学测试,表明了在前350次循环使用过程具有比传统电池更优异的电化学性能。4、PbSO4在ROH-R2SO4共轭溶液中浸出-碳酸化-热分解工艺研究该工艺通过铅膏中的PbSO4组分在ROH-R2SO4共轭缓冲溶液的浸出-杂质分离,以及净化母液的二氧化碳(CO2)碳酸化-热分解过程回收高纯度的α-PbO,并实现了络合母液和CO2的循环使用。浸出过程中,本文系统地研究了 PbSO4在共轭溶液中的溶解和分离过程,在最佳条件2.0 molL-1 R2SO4、12.5 mol L-1ROH和反应时间20 min,硫酸铅(PbSO4)溶解度高达113 g L-1。碳酸化过程中,通过温度,搅拌速度,老化时间和Pb2+浓度对中间体碳酸铅(PbCO3)形态的影响进行了优化。在温度、搅拌速度、陈化时间和Pb2+浓度对PbCO3形貌的影响,以及PbCO3在不同温度、时间下的热分解循环过程。热分解过程中,控制分解温度为450℃,获得99.992%的高纯的α-PbO。实验表明,铅膏铅浸出率达99.8 ± 0.15%,铅回收率为99.85%,回收的α-PbO(99.99%)制作的铅酸电池在前350次表现了比现有岛津法PbO生产电池更优异的电化学性能。

牛腾腾[4](2015)在《铅酸蓄电池长循环寿命的研究》文中指出铅酸蓄电池作为一种可循环使用的二次电源,是目前全国各地普遍生产使用的化学电源。当前,电动式自行车用的阀控铅酸蓄电池(简称VRLA)正朝寿命更长、容量更大的两个方向发展。本论文从铅酸蓄电池化成工艺及内部结构两个方面入手,对优化电池性能进行系统的研究。首先,本文分析研究不同的化成温度、充电量及电解液比重三个电池化成工艺参数对铅酸蓄电池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固化工艺后,极板中游离铅和水分含量分别下降3%及3.5%,可提高板栅和活性物质的结合强度;当电池的化成温度为40℃时,电池的初期性能表现最佳,此时电池寿命最长,循环525次后寿命终止;把电池的总充电量从155 Ah降到125 Ah,电池的初期性能在国家标准以上,与此同时电池的循环寿命从305圈增加到414圈后才终止,另外电池内硫酸的比重也下降0.059 g.cm-3。因此,化成温度为40℃及电池总充电量为125 Ah时,铅酸蓄电池的电化学性能最佳。其次,研究了铅酸蓄电池内部结构对其性能的影响。本文对电池的内部结构设计、板栅合金、固化工艺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考察比较了新结构电池与常规结构电池的性能差异。实验结果表明:在板栅合金中添加稀土和银,板栅的腐蚀速率最低,为4.01 mg·cm-2·d-1;在常规电池尺寸不变的情况下,采用整体铸焊、汇流排直连胶封为内部结构的铅酸蓄电池,与常规结构电池相比在使用过程中具有更强劲的动力;新结构电池与常规电池都在0.5 C倍率下的放电容量最高,但新结构电池高于常规电池,其放电容量达到13.73 Ah;另外,相比较常规电池的循环寿命345圈,新结构电池的循环寿命更长,达到645圈。因此,新结构铅酸蓄电池具有更优越的电化学性能。

谢小运,刘跃进,向柏霖[5](2010)在《国内铅蓄电池板栅材料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阐述了铅锑基合金、铅钙基合金、基材镀铅等板栅材料的特性,这几种板栅系列在电解液中的耐腐蚀性能、电性能、物理性能等各有优劣;简要介绍这几种板栅材料在蓄电池中的适用范围;综述了国内板栅材料的研究历史和现状;最后对板栅材料的研究发展趋向做了展望。

周玉婷[6](2010)在《铅酸蓄电池铅锑板栅电化学性能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综述了铅酸蓄电池、铅锑和铅钙板栅合金添加剂的发展现状、研究进展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从金属学原理和电化学原理的角度出发,设计实验合金,采用熔体过热处理及定向凝固技术,系统研究了不同合金的电化学性能。通过金相照片观察合金的微观组织形态;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稀土添加剂及熔体结构转变对合金电化学反应过程的影响;利用交流阻抗法测试不同合金在硫酸溶液中的耐腐蚀性能;通过塔菲尔曲线研究熔体过热处理及定向凝固对低锑合金析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稀土合金含量的增加,在氧化过程中临界钝化电流先增大后减小,氧化反应由易到难。而PbSO4/Pb峰的峰电位向正向移动,电流减小,有利于深放电循环,克服早期容量衰减现象;由于稀土粒子嵌入到PbO/PbOn(1<n<2)和PbOn(1<n<2)晶格中,改变了腐蚀膜的厚度及电导,致使膜的孔隙率发生改变,合金表面的极化电阻及腐蚀膜阻抗增大,阻碍合金的进一步腐蚀,提高了合金的耐腐蚀性,实验表明,稀土添加剂的合理含量范围为0.01%-0.5%。2.液-液结构转变能细化合金晶粒,薄化晶界,减少晶体缺陷。铅锑合金经过熔体结构转变,临界钝化电流值升高,锑的氧化量明显减少,同时氧化铅和硫酸铅的还原过程更为容易,更有利于电池反应的进行。交流阻抗测试的结果表明,铅锑合金经过熔体结构转变形成的钝化层稳定性增强,合金的耐腐蚀性能得到了提高。3.熔体过热处理后的合金做为籽晶的定向凝固试样,其晶粒细化,枝晶间距变小,枝晶分叉减少,且晶体组织更加均匀。与距液淬底面20mm处相比,在距液淬底面40mm处,一次枝晶分叉的现象虽不明显,但一次树枝晶已经明显粗化。经过熔体结构转变后的定向凝固试样,界面双电层电容减小,腐蚀膜厚度增大且稳定性增强。同时在距液淬底面40mm处,熔体转变后的钝化电流密度明显小于转变前的电流密度,表明其在钝化状态下的腐蚀速度变小,合金的耐腐蚀性增强。而无论合金是否经过熔体过热处理,定向凝固液淬界面处的钝化电流较小,析氢过电位较大,析氢反应较为缓慢。

陈旭耀[7](2008)在《卷绕式铅酸电池的研制及其板栅合金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铅酸蓄电池面临着其它新型化学电源的严峻挑战,同时新技术的发展对铅酸蓄电池的性能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解决上述问题的一个发展方向就是开发研制高性能的卷绕式铅酸蓄电池。本文介绍了几种新型板栅合金,对各种合金的耐腐蚀性能和对容量的影响等性能进行了分析,选择了合适的板栅合金作为卷绕式铅酸电池的正极板栅,并设计了一种卷式铅酸电池,对卷绕式铅酸电池的制作工艺进行了研究。为了选择适合用于卷绕式铅酸蓄电池正极板栅的合金材料,通过恒电流腐蚀实验、合金对电池容量的影响、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合金电化学阻抗与循环伏安测试,研究了Pb-Ca合金和Pb-Sb合金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2#合金(Pb-0.05%Ca-1.20%Sn-0.04%Bi-0.8%Cu-0.03%Co)腐蚀速率为19.36 mg·A-1·h-1·cm-2,具有较好的耐腐蚀能力、用该合金做成的卷绕式铅酸电池1/2C放电性能也比较好,合金的浇铸性能和流动性能也比其它Pb-Ca合金好。本文卷绕式铅酸电池极板都为2#板栅合金所浇铸。设计了一种卷绕式铅酸电池正负极板栅的尺寸和涂膏量:正极板长14.6cm,宽4.7cm;负极板长9.7cm,宽4.7cm。正极板涂膏量为14.57g,负极板涂膏量为9.27g。制作成的卷绕式电池生极板厚度为0.7mm,电池灌酸量为68.25g,此时正负极容量基本匹配,没有明显的过量。对卷绕式铅酸电池的正极板制作工艺进行了研究,发现随着正极铅膏加酸量的减少,正极的放电容量总体是减小的趋势,并且循环寿命也缩短;将刚刚卷绕完成的电池芯放入已经沸腾的水蒸气浴锅中进行1 h的水蒸气加热,发现电池的放电容量减少了,但循环性能有明显的提高;分别制作了0.6mm和0.8mm厚度的正极极板,其它条件相同制作了卷式电池,发现薄极板1/2C放电容量增加了,但循环寿命缩短。对电池进行1/2C和1/10C放电发现,卷式电池大电流放电循环寿命缩短。

常林荣[8](2008)在《铝轻型板栅在铅酸电池中的应用及聚苯胺的电化学合成》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主要研究了铝基镀铅板栅在12V,10Ah阀控密封式铅酸电池负极中的应用以及聚苯胺在炭基体和镀铅基体上的电化学合成。本文中对铝基镀铅板栅的研究,主要是在于紫阳的研究基础上,改善了镀液体系和镀液添加剂,提高了电镀的生产效率,并将其应用到了12V,10Ah阀控密封式铅酸电池的成品当中。并对其在各种条件下的充放电性能及循环寿命进行了检测。实验结果表明,负极应用了铝基板栅的电池的各种性能均与传统铅酸电池相当,且有些性能要略高于传统铅酸电池。应用了铝基镀铅板栅的电池,在循环了80次后,寿命结束。电池解剖结果表明,镀铅层可以有效的保护铝基体。电池失效的主要原因是焊接工艺的问题。本文中对聚苯胺的电化学合成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利用参杂态聚苯胺膜的导电性和对铅基体的缓蚀性能,延缓铝基镀铅板栅在铅酸电池充放电过程中的腐蚀,从而可以采用更薄的镀铅层,在更大的程度上提高铅酸电池的重量比能量。本文中采用循环伏安法和恒电位阶跃法合成聚苯胺膜,实验结果表明,在镀铅基体上用恒电位阶跃法可以合成更好的聚苯胺膜。当聚苯胺膜为鲜艳的绿色且厚度较薄时,其电导率呈现金属态。一定厚度的聚苯胺膜对镀铅可以起到一定的缓蚀作用,但是聚苯胺的存在,使析氧电位负移,这对其在铅酸电池中的应用有一定影响,需要进一步研究。

王智平[9](2008)在《板栅合金研究》文中认为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几十种板栅合金配方,结合笔者的工作经验,在经过多次试验分析论证的基础上,找出了降低蓄电池水损耗的可行办法。采用本试验合金铸板,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达到了免维护电池的要求,每年可为生产企业增加可观的经济效益。

贺小红[10](2007)在《磁场凝固处理对低锑稀土铅合金的微观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铅酸蓄电池由于具有良好的可逆性、电压特性平稳、使用寿命长、适用范围广、原材料丰富、造价低廉及回收再生利用率高等优点,且性能不断得到改进,是目前工业、通讯、交通、电力系统最为广泛使用的二次电池。特别是现今电动力汽车的进一步发展,汽车电池由12V/14V体系向36V/42V体系转变,把大起动能力与耐深充放电结合在一起。而铅酸蓄电池是现阶段最适用的,进一步提高其比能量和循环寿命等性能和使用特性,提高VRLAB的可靠性,使其成为新型12V和36V实用化汽车电池,开拓其新的应用领域。本文简要介绍了铅酸蓄电池、正极板栅和低锑合金的发展现状、进展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金相照片扫描、SEM和XPS分析,研究了在磁场下凝固处理对低锑稀土合金的结构的影响;通过测试合金的微观硬度,研究了在磁场下凝固处理对低锑稀土合金的机械性能的影响;采用循环伏安法、交流阻抗法、交流伏安法、线性电位扫描和计时电位分析法等电化学方法,研究了在磁场下凝固处理对低锑稀土合金的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研究了在磁场下凝固处理对低锑稀土合金耐腐蚀性能的作用;通过阴极极化曲线,研究了在磁场下凝固处理对低锑稀土合金析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锑稀土合金凝固时施加磁场,能使晶粒细化,晶粒排布均匀。磁场下凝固处理,低锑稀土合金的硬度提高约2%左右,且随着合金凝固时磁场强度的增大,低锑稀土合金的硬度增大。在磁场下凝固处理能抑制低锑稀土合金阳极腐蚀膜中导电性能差的非化学计量氧化铅的形成,可降低PbSO4·PbO和PbO的还原电位,抑制阳极氧化过程中PbSO4·PbO和PbO膜的生长,降低阳极腐蚀膜中的高阻抗的Pb(Ⅱ)的含量,提高了阳极腐蚀膜的导电率;在磁场下凝固处理还能抑制低锑稀土合金阳极腐蚀膜中PbO2的还原,也使得PbSO4更容易氧化为高导电率的PbO2,提高阳极腐蚀膜的导电率,进而降低了阳极腐蚀膜的钝化作用,提高合金阳极反应的可逆性,同时腐蚀膜厚度得到大大的薄化。在磁场下凝固处理可以提高低锑合金的耐腐蚀能力,能抑制低锑合金的晶间腐蚀,降低合金腐蚀的危害性,提高低锑合金的析氢过电位,减少失水量。

二、铅锑锡砷合金板栅耐腐试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铅锑锡砷合金板栅耐腐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1)热还原砷钛渣制取金属砷并实现钛循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砷无害化的必要性
    1.2 砷资源应用
    1.3 含砷废渣的来源
        1.3.1 传统方法产生的砷废渣
        1.3.2 课题组新方法产生的砷废渣
    1.4 我国含砷固废的处置技术
        1.4.1 稳定化/固化技术
        1.4.2 资源化技术
    1.5 课题研究的意义、内容及目标
    1.6 课题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及创新之处
        1.6.1 关键问题
        1.6.2 创新之处
第二章 实验原料及方法
    2.1 实验原料
        2.1.1 砷钛渣
        2.1.2 实验试剂
    2.2 实验设备
    2.3 实验方法
    2.4 分析表征方法
        2.4.1 X射线荧光法(XRF)
        2.4.2 X射线衍射法(XRD)
        2.4.3 电感耦合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
        2.4.4 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SEM-EDS)
    2.5 相关计算公式
        2.5.1 砷钛渣中砷的挥发率
        2.5.2 高价钛基硫酸盐产率
第三章 热还原砷钛渣及钛回收的热力学分析
    3.1 前言
    3.2 一氧化碳还原砷钛渣制取金属砷
        3.2.1 反应吉布斯自由能计算
        3.2.2 反应平衡组成计算
    3.3 砷钛渣惰性热解-碳层还原制取金属砷
        3.3.1 反应吉布斯自由能计算
        3.3.2 反应平衡组成计算
    3.4 残渣再生高价钛基硫酸盐热分析
        3.4.1 反应吉布斯自由能计算
        3.4.2 反应平衡组成计算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一氧化碳还原砷钛渣制备金属砷
    4.1 前言
    4.2 实验结果与分析
        4.2.1 温度对砷挥发率的影响
        4.2.2 时间对砷挥发的影响
    4.3 产物分析与表征
        4.3.1 砷产品分析与表征
        4.3.2 还原残渣分析与表征
    4.4 一氧化碳气氛热分解动力学研究
        4.4.1 热分析动力学理论基础
        4.4.2 不同升温速率下砷钛渣在CO气氛下的热解特性
        4.4.3 动力学模型拟合
        4.4.4 动力学模型验算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惰性热解及碳层还原制取金属砷
    5.1 前言
    5.2 实验结果与分析
        5.2.1 温度对砷挥发率的影响
        5.2.2 时间对砷挥发的影响
    5.3 产物分析与表征
        5.3.1 砷产品分析与表征
        5.3.2 热解残渣分析与表征
    5.4 氩气气氛热分解动力学研究
        5.4.1 不同升温速率下砷钛渣在Ar气氛下的热解特性
        5.4.2 动力学模型拟合
        5.4.3 动力学模型验算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残渣再生高价钛基硫酸盐
    6.1 前言
    6.2 实验结果与分析
        6.2.1 反应温度对高价钛基硫酸盐产率的影响
        6.2.2 反应时间对高价钛基硫酸盐产率的影响
        6.2.3 液固体积质量比对高价钛基硫酸盐产率的影响
    6.3 产物分析与表征
    6.4 再生高价钛基硫酸盐除砷效果
    6.5 钛残渣与浓硫酸的反应动力学
        6.5.1 动力学理论基础
        6.5.2 动力学模型拟合
        6.5.3 动力学模型验算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2)大容量排气式铅酸电池组盖开裂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核电厂铅酸电池组概述及端盖开裂现象
2 铅酸电池正极端盖开裂过程分析
    2.1 铅酸电池结构
    2.2 铅酸电池正极腐蚀机理
3 裂纹处理
    3.1 临时粘合修复
    3.2 整体更换
4 铅酸电池正极端盖腐蚀开裂的预防
    4.1 铅酸电池组的月度定期检查
    4.2 铅酸电池组一个循环的核对性充放电试验
    4.3 加强正极基体合金的机械强度
    4.4 加强正极端盖塑料的强度
    4.5 增设腐蚀增长缓冲装置
5 结论

(3)废铅酸电池中回收高纯度金属铅和α-PbO新工艺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铅酸蓄电池简介
        1.1.1 铅资源应用概况
        1.1.2 铅酸蓄电池应用
        1.1.3 铅酸蓄电池的主要原料
        1.1.4 铅酸蓄电池的生产过程
        1.1.5 铅酸蓄电池原理
    1.2 废铅酸电池的产生与回收现状废铅酸电池
        1.2.1 废铅酸电池组成
        1.2.2 资源回收现状
    1.3 回收铅工艺概况
        1.3.1 火法冶炼回收金属铅工艺
        1.3.2 早期的湿法回收金属铅工艺
        1.3.3 直接回收PbO工艺
    1.4 选题的意义和目的
        1.4.1 课题的立意
        1.4.2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4.3 课题创新点
第二章 研究方法
    2.1 电化学研究体系
        2.1.1 双电极体系
        2.1.2 三电极体系
    2.2 本文中用到的电化学研究方法
        2.2.1 电解
        2.2.2 循环伏安测试
        2.2.3 塔菲尔测试
        2.2.4 交流阻抗测试
    2.3 铅酸电池的性能测试
        2.3.1 电池容量和活性物的计算
        2.3.2 放电制度
        2.3.3 几种电池性能表征
第三章 粗铅在高氯酸体系中的电解精炼工艺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试剂与仪器
        3.2.2 实验步骤
    3.3 结果与讨论
        3.3.1 HClO_4-Pb(ClO_4)_2作为电解液的可行性分析
        3.3.2 正交实验对电解精炼工艺条件优化
        3.3.3 HClO_4浓度对电解精炼过程的影响研究
        3.3.4 Pb~(2+)浓度对对电解精炼过程的影响研究
        3.3.5 温度对电解精炼过程的影响研究
        3.3.6 电流密度对电解过程的影响研究
        3.3.7 电解液的循环电解精炼过程
        3.3.8 扩大规模实验研究
        3.3.9 产品的表征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废铅膏和废板栅的催化-硫酸化过程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过程
        4.2.1 试剂与仪器
        4.2.2 实验步骤
    4.3 结果与讨论
        4.3.1 废铅膏的分析
        4.3.2 H_2SO_4浓度对铅膏硫酸化过程影响研究
        4.3.3 反应温度对铅膏硫酸化过程影响研究
        4.3.4 催化剂对铅膏硫酸化过程影响研究
        4.3.5 Fe~(2+)对Pb-PbO_2固相反应的催化机理研究
        4.3.6 不同循环下铅膏硫酸化过程
        4.3.7 铅膏硫酸化前后样品表征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NaOH中脱硫-重结晶法回收PbO过程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过程
        5.2.1 试剂与仪器
        5.2.2 实验步骤
    5.3 结果与讨论
        5.3.1 PbSO_4在NaOH溶液中脱硫过程研究
        5.3.2 PbO在NaOH中的溶解-重结晶过程研究
        5.3.3 PbO重结晶过程的条件控制研究
        5.3.4 NaOH的可循环性的验证与物料平衡的衡算
        5.3.5 电池性能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ROH - R_2SO_4共轭溶液浸出-碳酸化-热分解回收PbO过程研究
    6.1 引言
    6.2 实验过程
        6.2.1 试剂与仪器
        6.2.2 实验步骤
    6.3 结果讨论
        6.3.1 PbSO_4粗品在ROH - R2SO_4共轭溶液的浸出过程研究
        6.3.2 PbSO_4溶液的碳酸化和热分解过程研究
        6.3.3 电池性能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循环母液的处理
    7.1 HClO_4电解液的洗涤和回用
        7.1.1 引言
        7.1.2 四级洗涤过程的HClO_4损失计算
    7.2 两种脱硫母液的絮凝净化过程研究
        7.2.1 引言
        7.2.2 实验部分
        7.2.3 絮凝过程研究
    7.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和导师简介
附表

(4)铅酸蓄电池长循环寿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铅酸蓄电池的简介
    1.3 铅酸蓄电池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1.3.1 铅酸蓄电池的结构
        1.3.2 铅酸蓄电池的工作原理
    1.4 铅酸蓄电池板栅材料的介绍
        1.4.1 铅酸蓄电中板栅材料的作用
        1.4.2 板栅材料的电化学腐蚀机制
        1.4.3 常用板栅材料综述
    1.5 铅酸蓄电池正极添加剂的研究进展
        1.5.1 正极添加剂的介绍
        1.5.2 正极添加剂的分类
    1.6 化成方式
        1.6.1 化成方式的介绍
        1.6.2 化成的原理
        1.6.3 电池化成的工艺参数
    1.7 本文研究背景、意义、目的及相关工作
        1.7.1 研究背景、意义及目的
        1.7.2 相关工作
第2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试剂及实验仪器
        2.1.1 实验试剂
        2.1.2 实验仪器
    2.2 实验电池的制作
    2.3 实验内容
        2.3.1 优化电池工艺
        2.3.2 设计电池内部结构
    2.4 极板表征—扫描电镜(SEM)
    2.5 电化学性能测试
        2.5.1 初始常温容量测试
        2.5.2 充电接受能力测试
        2.5.3 低温容量测试
        2.5.4 循环性能测试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电池工艺对循环寿命的影响
    3.1 正极板的固化工艺研究
    3.2 电池化成实验方法
        3.2.1 实验材料
        3.2.2 化成方法
        3.2.3 性能测试方法
    3.3 电池化成结果分析与讨论
        3.3.1 不同化成温度对电池性能的影响
        3.3.2 不同充电量对电池性能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电池内部结构对循环寿命的影响
    4.1 新型电池结构设计
    4.2 电池板栅研究
    4.3 新结构与常规结构电池的性能测试比较
        4.3.1 初期性能测试
        4.3.2 不同倍率放电性能测试结果与分析
        4.3.3 循环性能测试
        4.3.4 新结构实验电池寿命终止后的解剖分析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5)国内铅蓄电池板栅材料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铅基合金板栅材料
    1.1 铅锑合金
        (1) 铅锑锡基合金
        (2) 铅锑镉基合金
        (3) 铅锑稀土基合金
    1.2 铅钙合金
        (1) 铅钙锡铝基合金
        (2) 铅钙铋基合金
        (3) 铅钙稀土基合金
2 铅+X基合金
3 镀铅板栅材料
    3.1 泡沫铅板栅
    3.2 拉网铜板栅
    3.3 铝基镀铅板栅材料
    3.4 其它常见镀铅板栅
4 其他板栅材料
5 板栅材料的发展展望

(6)铅酸蓄电池铅锑板栅电化学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致谢
第一章 绪论
    1.1 铅酸蓄电池的发展概况
        1.1.1 铅酸蓄电池的历史
        1.1.2 铅酸蓄电池的现状
        1.1.2.1 铅酸蓄电池的应用
        1.1.2.2 铅酸蓄电池的性能
        1.1.3 铅酸蓄电池的发展方向
        1.1.3.1 12V 和36V 汽车铅酸蓄电池
        1.1.3.2 水平铅酸蓄电池
        1.1.3.3 卷绕式铅酸蓄电池
    1.2 铅酸蓄电池板栅材料的研究现状及发展
        1.2.1 板栅在铅酸蓄电池中的作用
        1.2.2 板栅的腐蚀
        1.2.3 板栅合金的研究现状
        1.2.3.1 铅锑合金
        1.2.3.2 铅钙合金
        1.2.4 铅基合金的发展趋势
    1.3 本文的选题背景与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内容及方法
    2.1 实验
        2.1.1 实验所用仪器和药品
        2.1.2 实验所用药品和合金成分
        2.1.3 电极的制备及预处理
        2.1.4 实验装置
    2.2 实验方法和原理
        2.2.1 电阻率实验
        2.2.2 定向凝固实验
        2.2.3 电化学方法和原理
        2.2.3.1 循环伏安法(CV)
        2.2.3.2 交流阻抗法(EIS)
        2.2.3.3 极化曲线(Tafel 曲线)
        2.2.3.4 金相分析
第三章 稀土添加剂对 Pb-Sb 板栅合金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3.1 引言
    3.2 实验内容
    3.3 实验结果及讨论
        3.3.1 循环伏安特性
        3.3.2 交流阻抗特性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熔体结构转变对 Pb-Sb 板栅合金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4.1 引言
    4.2 实验内容
    4.3 实验结果及讨论
        4.3.1 Pb-5%Sb 熔体结构转变
        4.3.2 合金的微观组织形态
        4.3.3 循环伏安特性
        4.3.4 交流阻抗特性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定向凝固对 Pb-Sb 板栅合金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5.1 引言
    5.2 实验内容
    5.3 实验结果及讨论
        5.3.1 合金的微观组织形态
        5.3.2 交流阻抗特性
        5.3.3 极化曲线
    5.4 本章小节
第六章 总结与前景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本文的创新之处
    6.3 前景展望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7)卷绕式铅酸电池的研制及其板栅合金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1.1 课题来源及方向
        1.1.2 铅酸电池概述
    1.2 板栅合金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板栅的作用
        1.2.2 板栅合金应用的历史概况
        1.2.3 板栅合金的研究现状
        1.2.4 板栅合金的发展趋势
    1.3 铅酸蓄电池的工作原理及组成
        1.3.1 铅酸电池的工作原理
        1.3.2 铅酸蓄电池的组成
    1.4 卷绕式铅酸电池的研究现状及发展
        1.4.1 卷绕式铅酸电池概述
        1.4.2 卷绕式铅酸电池国外发展概况
        1.4.3 卷绕式铅酸电池国内发展概况
        1.4.4 卷绕式铅酸电池发展前景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实验方法与仪器
    2.1 实验药品与仪器
    2.2 合金的制备
        2.2.1 母合金的配制
        2.2.2 合金的配制
    2.3 合金性能测试
        2.3.1 合金恒电流腐蚀性能测试
        2.3.2 容量实验
        2.3.3 金相实验
        2.3.4 循环伏安测试
        2.3.5 电化学阻抗测试
    2.4 卷绕式铅酸电池的设计制作及研究
第3章 卷绕式铅酸电池合金的研究
    3.1 合金扫描电镜分析
    3.2 能谱测试及结果分析
        3.2.1 能谱测试结果
        3.2.2 能谱测试结果分析
    3.3 循环伏安测试及结果分析
        3.3.1 循环伏安测试条件
        3.3.2 循环伏安测试结果及分析
    3.4 电化学阻抗测试及结果分析
        3.4.1 电化学阻抗测试条件
        3.4.2 电化学阻抗测试实验结果及分析
    3.5 合金恒电流腐蚀实验及结果分析
        3.5.1 合金的处理
        3.5.2 合金恒电流腐蚀实验结果
        3.5.3 铅钙合金和铅锑合金的耐腐蚀性能
    3.6 合金对电池容量的影响
        3.6.1 容量实验电池的制备
        3.6.2 合金对电池容量的影响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卷绕式铅酸电池的设计及研究
    4.1 实验电池的制作步骤
        4.1.1 板栅的选择
        4.1.2 和膏
        4.1.3 涂膏
        4.1.4 电池卷成
        4.1.5 固化干燥与化成
    4.2 卷绕式电池正负极活性物质质量的确定
        4.2.1 正负极板栅的设计
        4.2.2 正负极涂膏量的确定
        4.2.3 实验电池的化成条件
        4.2.4 灌酸量的确定
        4.2.5 容量测试
        4.2.6 正负极尺寸和涂膏量的确定
    4.3 极板厚度对电池性能的影响
    4.4 和膏时硫酸量不同对卷绕式电池性能的影响
        4.4.1 正极板的制备参数
        4.4.2 负极板的制备参数
        4.4.3 电池充放电循环性能测试
    4.5 固化工艺对电池性能的影响
        4.5.1 固化工艺
        4.5.2 固化工艺对电池性能的影响
    4.6 不同放电倍率下卷绕式电池的性能比较
        4.6.1 卷式电池的制作
        4.6.2 不同放电倍率下的电池性能比较
    4.7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8)铝轻型板栅在铅酸电池中的应用及聚苯胺的电化学合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阀控式铅酸蓄电池的发展
        1.1.1 阀控式铅酸蓄电池的化学原理
        1.1.2 阀控式铅酸蓄电池的结构特点
    1.2 板栅材料综述
        1.2.1 板栅材料的发展
        1.2.2 常用板栅合金综述
    1.3 轻型板栅综述
        1.3.1 轻型板栅研究的历史概况
        1.3.2 轻型板栅的研究现状
    1.4 铝板栅的铸造
        1.4.1 铝合金的分类
        1.4.2 铝合金的铸造
    1.5 聚苯胺综述
        1.5.1 导电高分子
        1.5.2 自掺杂聚苯胺及其合成的介绍
        1.5.3 自掺杂聚苯胺的电化学合成
    1.6 本课题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第二章 氟硼酸高速镀铅及铅锡合金添加剂的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方法及装置
        2.2.1 铅锡合金镀液的制备及镀液成分分析方法
        2.2.2 电镀实验装置
        2.2.3 镀液电化学测试装置及其方法
        2.2.4 铝基铅锡合金镀层制备流程
        2.2.5 镀层成分及其厚度分析方法
    2.3 新型添加剂对镀液及镀层性能的影响
        2.3.1 镀液配方及工艺条件
        2.3.2 主添加剂A对极化的影响
        2.3.3 主添加剂A对镀液分散能力的影响
        2.3.4 主添加剂A对镀液覆盖能力的影响
        2.3.5 主添加剂A对镀液阴极电流密度的影响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轻型板栅阀控式铅酸蓄电池的研制及其性能测试
    3.1 前言
    3.2 实验方法与内容
        3.2.1 涂膏
        3.2.2 固化、干燥
        3.2.3 装配、化成
        3.2.4 阀控式铅酸蓄电池的性能测试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3.3.1 固化干燥后极板的参数
        3.3.2 固化干燥后负极板栅表面的腐蚀膜
        3.3.3 铝基轻型板栅铅酸蓄电池的初始容量性能
        3.3.4 铝基轻型板栅铅酸蓄电池的高倍率放电性能
        3.3.5 铝基轻型板栅铅酸蓄电池的低温放电性能
        3.3.6 铝基轻型板栅铅酸蓄电池的析气性能
        3.3.7 铝基轻型板栅铅酸蓄电池的循环寿命
    3.4 电池解剖
        3.4.1 解剖观察
        3.4.2 电池失效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聚苯胺在炭基体上的电化学合成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试剂和仪器
        4.2.2 电极
        4.2.3 膜合成方法
        4.2.4 聚苯胺的结构,颜色和导电性
    4.3 结果与讨论
        4.3.1 电解液中的苯胺浓度对聚苯胺析出电位的影响
        4.3.2 电解液中的硫酸浓度对聚苯胺析出电位的影响
        4.3.3 聚苯胺膜循环伏安合成的正交实验
        4.3.4 红外光谱分析
    4.4 结论
第五章 聚苯胺在铅基体上的电化学合成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试剂、电极和仪器
        5.2.2 电解液配制和实验方法
    5.3 结果与讨论
        5.3.1 镀铅上聚苯胺的临界析出电位
        5.3.2 镀铅电极上聚苯胺膜的循环伏安法合成
        5.3.3 镀铅电极上聚苯胺膜的恒电位法合成
        5.3.4 不同质量聚苯胺膜的电导率
        5.3.5 聚苯胺膜的交流阻抗谱研究
        5.3.6 聚苯胺膜对镀铅基体的缓蚀作用
    5.4 本章结论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9)板栅合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筛选配方的准备工作
2 铅合金的配方试验
    2.1 试验合金加铜、硫的温度及搅拌时间等工艺参数的确定
    2.2 试验合金加砷温度, 搅拌时间等工艺参数的确定
    2.3 加砷量的选择及物理、化学性能测试
3 试验合金铸造工艺条件的试验
4 试验结果对比
5 结语

(10)磁场凝固处理对低锑稀土铅合金的微观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铅酸蓄电池的发展
    1.2 铅酸蓄电池工作原理
    1.3 铅酸蓄电池板栅材料
        1.3.1 Pb-Sb合金
        1.3.2 Pb-Ca合金
        1.3.3 铅基稀土合金
        1.3.4 其它板栅材料
    1.4 磁场处理对金属材料的影响
        1.4.1 交变/旋转磁场对凝固过程的影响
        1.4.2 直流磁场对凝固过程的影响
第二章 实验原理和方法
    2.1 化学试剂、仪器及装置
    2.2 合金的熔炼、电极的制作
        2.2.1 低锑稀土合金的配制
        2.2.2 低锑稀土合金的磁场凝固处理
        2.2.3 电极制备
    2.3 铅锑稀土合金的物化分析
        2.3.1 铅锑稀土合金成分分析
        2.3.2 合金显微硬度测试
        2.3.3 金相分析
        2.3.4 扫描电镜分析(SEM)
        2.3.5 X-射线能谱分析(XPS)
    2.4 铅锑合金的电化学分析
        2.4.1 循环伏安法(CV-Cyclic Voltammetry)
        2.4.2 交流阻抗法(EIS-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
        2.4.3 交流伏安法(ACV-Alternating Current Voltammetry)
        2.4.4 线形电位扫描(LSV-Linear Sweep Voltammetry)
        2.4.5 计时电位分析法(CP-Chronopotentiometry)
        2.4.6 阴极极化曲线(Tafel Plot)
    2.5 合金耐腐蚀性能分析
        2.5.1 耐腐蚀性能分析
        2.5.2 合金腐蚀表面的金相显微形貌分析
第三章 实验结果与讨论
    3.1 磁场下凝固处理对低锑稀土铅合金微观结构及其机械性能的影响
        3.1.1 磁场下凝固处理对低锑稀土铅合金微观结构的影响
        3.1.2 磁场下凝固处理对低锑稀土合金的机械性能的影响
        3.1.3 小结
    3.2 磁场下凝固处理对低锑稀土合金在硫酸溶液中电化学性能影响
        3.2.1 循环伏安法分析铅电极在硫酸溶液中的电极反应(CV)
        3.2.2 交流阻抗法分析铅电极阳极腐蚀膜的性质(EIS)
        3.2.3 交流伏安法分析合金阳极膜的阻抗特性(ACV)
        3.2.4 线性电位扫描分析腐蚀膜的成分(LSV)
        3.2.5 计时电位分析法分析腐蚀膜的组成(CP)
        3.2.6 阴极极化曲线分析合金的析氢电位(Tafel Plot)
        3.2.7 小结
    3.3 磁场下凝固处理对低锑稀土铅合金耐腐蚀性能的影响
        3.3.1 耐腐蚀性能测试
        3.3.2 腐蚀表面观测
        3.3.3 小结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发表的主要论文

四、铅锑锡砷合金板栅耐腐试验(论文参考文献)

  • [1]热还原砷钛渣制取金属砷并实现钛循环的研究[D]. 熊民. 江西理工大学, 2021
  • [2]大容量排气式铅酸电池组盖开裂的分析[J]. 贾小强,李平. 电池, 2019(05)
  • [3]废铅酸电池中回收高纯度金属铅和α-PbO新工艺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D]. 张轩. 北京化工大学, 2017(05)
  • [4]铅酸蓄电池长循环寿命的研究[D]. 牛腾腾.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5(06)
  • [5]国内铅蓄电池板栅材料的研究进展[J]. 谢小运,刘跃进,向柏霖. 电池工业, 2010(04)
  • [6]铅酸蓄电池铅锑板栅电化学性能的研究[D]. 周玉婷. 合肥工业大学, 2010(04)
  • [7]卷绕式铅酸电池的研制及其板栅合金的研究[D]. 陈旭耀.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8(S2)
  • [8]铝轻型板栅在铅酸电池中的应用及聚苯胺的电化学合成[D]. 常林荣. 天津大学, 2008(08)
  • [9]板栅合金研究[J]. 王智平.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 2008(01)
  • [10]磁场凝固处理对低锑稀土铅合金的微观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D]. 贺小红. 中南大学, 2007(06)

标签:;  ;  ;  ;  ;  

铅锑锡砷合金板栅的耐腐蚀性试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