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秦皇岛市园林花木蛾类害虫种类

河北省秦皇岛市园林花木蛾类害虫种类

一、河北省秦皇岛市园林花木蛾类害虫种类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郝建清,尹汉臣[1](2021)在《河北省2021年林业有害生物发生情况和2022年发生趋势预测》文中研究说明2021年河北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态势总体上平稳,全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47.27万hm2,危害程度基本上在中度以下。预测2022年河北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48万hm2左右。比2021年发生略有上升,其中:虫害2.87万hm2,病害1.67万hm2,鼠(兔)害3.33万hm2。2022年要严格检疫监管,加强监测预警工作,充分做好物资储备,加大联防联治等区域合作,强化京津冀重点生态部位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预防和治理力度。

宋玉双,李娟,周艳涛,张天栋[2](2020)在《我国梢斑螟属害虫研究及防治进展》文中提出为掌握梢斑螟属Dioryctria害虫研究和防治工作新进展,提升综合防治和管理水平,收集整理我国50余年梢斑螟属害虫研究成果和生产防治实践经验,全面介绍我国梢斑螟属害虫种类鉴别、生物学特性、发生危害特点和防治技术。研究表明:梢斑螟属害虫种类较多,我国已确认的种类有15种;分布广泛,多数种类可在数个省区发生,其中微红梢斑螟Dioryctria rubella Hampson可达24个省(区、市);寄主多样,除多数种类危害松属Pinus植物外,个别种类危害云杉属Picea、冷杉属Abies等植物;危害隐蔽,以幼虫钻蛀寄主植物的果、梢、枝,个别种类钻蛀枝干危害;损失严重,个别种类不仅造成较大的生态损失,还可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近年来梢斑螟属害虫特别是几种多发频发种类,在局部地区已由一般性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严重制约林业发展。在此基础上,提出今后在基础理论、应用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方向和防治管理建议。

闫蓬勃[3](2019)在《中国城市树种多样性评价及树种规划研究》文中指出城市森林是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其所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与城市居民的健康福祉息息相关。而城市树种多样性是维持城市森林稳定性、便于其持续地提供生态系统服务的关键影响因素之一。城市树种多样性的提高虽然可以通过增加绿化中使用的树种数量实现,但实践证明,不当的树种选择不但难以产生良好的生态效益,还可导致经济损失和资源的浪费。因而充分了解中国城市树种的多样性现状和驱动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树种规划方案,合理增加树种多样性,对城市森林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践意义。研究基于文献和抽样调查数据分析了中国257个城市的树种多样性格局,依据提出的树种规划原则,以中国城市中己有树种为对象,规划了所有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范围内潜在可用的树种,并以北京市为例,展示了该规划在单个城市尺度上的应用。研究主要结果包括:1.在257个城市中,树木(含灌木和木质藤本)的平均种类丰富度为128±118,树木种类总数为2640,其中近1/5的树种为外来种。在种类组成上,最常见的树种为垂柳(Salix babylonica L.)、圆柏(Juniperus chinensisL.)、紫叶李等(Prunus cerasifera f.atropurpurea(Jacq.)Rehd.)。各城市间的树种组成相似度具有纬度变化梯度特征,同一纬度上的城市间树种组成不相似性低。此外,城市树种也存在一定同质化现象,一些树种广泛分布在不同城市中。在城市内部,公园绿地是树种丰富度最高的区域,空闲地的种类丰富度最低。2.根据气候适宜性、城市环境适宜性和种类多样性原则对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建成区适宜树种进行规划,结果为:中国城市中潜在可用的树种数量平均为705±323种;其中处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的城市潜在可用树种最多,平均每个城市适宜使用树种数量为930±245种,而中温带干旱地区潜在可用的树种最少,平均每个城市适宜使用树种数量为187±105种。3.根据前述规划结果,北京潜在可用的树种为565种,调查发现其中的278种已被使用,进而根据树种属性和土地用途的匹配性原则,对调查中未发现的287个树种进行规划。在最严格规划情境下,排除有花粉致敏和飘絮问题的48种和花粉致敏性不确定的197个树种,剩余的无花粉致敏和飘絮问题的树种39种加上可用雌株的3种有花粉致敏的树种用于规划。其中可在公园和空闲地中使用42种,商业区中使用14种,居民区中使用13种,单位绿地中使用3种,道路绿地中使用1种。4.总体而言,中国城市树种多样性与全球城市树种多样性水平相比差别不大,但与中国自然分布的树木种类多样性相比,仍具较大提升潜力。本研究的树种规划结果显示各城市均具有一批潜在可用的树种,可在经过试种后用于提高各城市树种多样性水平。

吴可嘉[4](2019)在《杭州市校园园林植物病虫害调查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由于人们对生活环境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园林绿化事业不断进步,园林植物种类越来越多,但外来物种的大量引进使得植物生存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大量园林植物受到各种各样的病虫害侵入,不但导致植物生长发育不良,而且降低了植物的观赏价值和绿化效果。近些年国内外对高校校园植物病虫害防治研究少之甚少,高校校园作为特殊的空间,在植物病虫害的防治方面存在特殊性,而校园绿化普遍存在缺失专业化的病虫害防治工作、缺乏针对性的病虫害防治研究等问题,因此,高校校园绿化病虫害防治研究对营造校园优美环境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浙江大学玉泉校区和紫金港校区、下沙高教园区、小和山高教园区进行实地调查,并对主要病虫害进行防治试验,主要结果如下:1.调查区域内共有58科95属120种植物,53种乔木,57种灌木,7种草本,3种藤本。落叶树种50种,常绿树种70种。其中蔷薇科植物种类最多,有11属14种;其次是木犀科,有5属7种,木兰科有3属7种。2.调查区域内植物共发生44种病害,以叶部病害为主;调查区域内植物共发生44种虫害,其中食叶类害虫共17种,蛀干类害虫共2种,刺吸类害虫共18种。发生及危害严重的病害有紫薇白粉病、紫薇煤污病、西府海棠锈病、山茶炭疽病、樱花褐斑穿孔病共5种。发生及危害严重的虫害有月季长管蚜、光肩星天牛、温室白粉虱、杜鹃三节叶蜂、红蜡蚧5种。3.对紫薇白粉病、紫薇煤污病、海棠锈病、山茶炭疽病、樱花褐斑穿孔病等主要病害发生规律进行分析;总结调查区域内虫害种类、类型、为害部位、寄主种类、危害程度等,并对月季长管蚜、光肩星天牛、温室白粉虱、杜鹃三节叶蜂、红蜡蚧等分析其发生规律,并归纳总结出校园园林植物病虫害发生原因。4.根据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分别进行蚜虫黄板诱杀试验、天牛物理捕杀试验、月季白粉病高效低毒农药选用试验。试验结果如下:(1)在蚜虫黄板诱杀试验中,黄板南北向放置和东西向放置对诱杀效果无显着影响。在时间上,黄板诱杀技术可有效延缓5-10天的虫害发生期。在数量上,采用黄板诱杀技术的区域虫害发生量明显比对照区要少。因此,黄板诱杀蚜虫具有操作简单、方便、对环境污染小等特点,值得推广应用。(2)在天牛物理捕杀试验中,采用两种类型的捕杀,一是用捕虫网捕捉成虫、踩死,二是用小铁锤击杀产卵痕,经试验发现,对校园内天牛采用物理捕杀的防治效果达到88.5%。因此,物理捕杀防治措施简便、经济有效,值得推广。(3)在月季白粉病高效低毒农药选用试验中,选用中保飞歌代森锰锌腈菌唑62.25%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中保多菌灵50%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中保苯醚甲环唑10%乳油1500倍液、新朝阳粉锈宁0.4%可溶液剂300倍液4种农药,等量清水做对照,经试验,防治效果依次是:中保飞歌代森锰锌腈菌唑62.25%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中保苯醚甲环唑10%乳油1500倍液防治效果>中保多菌灵50%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防治效果>新朝阳粉锈宁0.4%可溶液剂300倍液防治效果。5.基于前期调研与试验结果,对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防治措施提出建议。常规防治措施可从植物检疫、栽培养护防治法、物理机械防治法、化学防治法、生物防治法、建立病虫害预警防控网络体系等方面着手;季节性防治措施方面,对不同季节采取不同的措施,以期对病虫害的防治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通过对高校校园绿化病虫害防治研究,确定高校校园植物病虫害种类、发生规律等基本情况,并对主要的病虫害进行防治试验,分析病虫害发生原因,进而提出校园植物病虫害防治措施,为有效防控高校校园绿化病虫害、提高校园美化效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丛怡然[5](2018)在《基于可食性植物景观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研究》文中认为城市是一个不断流动的系统。随城市的不断发展与扩张,系统的流动愈加趋向于单向,这种靠能量的输入和废弃物的输出维持的系统带来了环境破坏、能源消耗、生物多样性减少等一系列问题,城市居民也在这种高度发达的人工环境下逐渐脱离与土地和自然的联系。在这种背景下,通过可食性景观、生态循环技术等营造,对在城市中占有最大比例的城市公共空间进行改造,形成新的绿色基础设施网络,使城市空间朝着更健康持续的方向发展。本文是在可食性景观、连贯式生产性城市景观、朴门可持续生态设计等理论基础上,通过研究梳理了可食性景观与城市公共空间的历史发展与近代城市的政策、实践,研究了将可食性景观作为一种新的景观形式在城市公共空间中带来的优势,讨论了可食性景观我国社会环境下实现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在此基础上,将可食性景观的构成元素以及循环模式进行研究,并针对可食性景观的特性对它在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形态和组合进行设计。提取城市公共空间中城市广场和城市街道两种典型的空间结构,分析使用者的行为需求、基地空间特征、可持续循环模式等,提出了在不同城市公共空间中适宜的可食性景观形态,分析了这种新的景观形态给城市公共空间带来的优化作用,并结合我国的社会环境下设计了具有针对性的景观运行及管理模式。最后,通过研究性设计将研究成果对城市中的广场空间进行设计实践,构建新型的城市公共空间景观。本文对于可食性景观融入城市公共空间的研究,不仅是作为一种可持续设计,同样重要的是提倡一种新的思维模式,让人们和食物的生产过程亲密接触,帮助人们改变对于传统景观的认知,提醒人们保护土地与自然意识的形成。笔者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为推动城市公共空间系统的健康发展提供一些指导和参考。

肖纬坤[6](2017)在《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园林植物主要害虫调查与防治分析》文中认为园林植物,是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景观的浓缩。杭州作为旅游城市,园林植物与杭州的发展紧密相连。随着绿化率的不断上升,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对植物的多样性要求也不断加强,外来植物物种呈现直线上升趋势,加上植保工作的滞后,直接导致了园林植物病虫害的加重,给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景观和谐带来极大的威胁。为了更加有效控制这一情况,本文结合浙江省林业有害生物普查,以调查害虫为重点,对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的园林植物的害虫种类进行调查,对害虫优势种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进行初步研究。于2015年1月-2016年6月间,对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园林植物害虫进行调查,通过整理,发现害虫165种,隶属8目58科,其中食叶类害虫隶属30科74种,刺吸害虫隶属20科64种,蛀干害虫隶属5科20种,地下害虫隶属3科5种。并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资料。此次调查发现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害虫优势种有25种,并对其进行形态、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制定防治措施。经过研究,本论文总结出简单易行的防治对策,对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园林植物害虫防治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陈祯[7](2016)在《昆虫趋光特性与粘虫色板应用的生态影响 ——以烟田害虫及其天敌昆虫的趋光性研究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化学农药不科学使用对生态环境、人类健康和生物多样性的负面效应日趋凸显,国家因此制定了绿色防控和农药零增长计划,利用昆虫趋光性防治农业害虫的新型技术被广泛推广应用。目前,有关利用昆虫趋光性防治害虫的生态影响研究报道鲜见,然而昆虫普遍具有趋光性,商品化的防治工具(黑光灯、色板)缺乏选择性或专一性,田间应用是否会对天敌昆虫和其它非靶标昆虫造成杀伤值得研究。因此,本研究提出如下科学问题:一是同一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害虫和天敌的趋光性是否具有相似性;二是非特异性的灯光和色板田间使用是否会同时杀伤天敌昆虫和非靶标昆虫,造成生态负效应。研究选取烟草农业生态系统作为研究系统,选取烟粉虱Bemisia tabaci、烟盲蝽人esidiocoris tenuis、烟蓟马Thrips tabaci等3种害虫,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丽蚜小蜂Encarsia formosa和蚜虫宽缘金小蜂Pachyneuron aphidis等3种天敌昆虫作为研究对象,一是用自制趋光特性测试装置测定其趋光性,二是评价黄、蓝、绿和红色等4种非特异性粘虫色板对害虫和天敌的田间趋性效应。研究结果如下:(1)烟粉虱成虫对单色光感应具有广谱性,能够被波谱范围在340~649nm内的15种单色光吸引,最敏感光谱有1个,是光强1501ux,波长504nm的蓝绿光。(2)烟盲蝽对单色光感应具有广谱性,能够被波谱范围在340-649nm内的15种单色光吸引。成虫最敏感光谱有4个,波长分别是504nm、568nm、589nm和628nm,其中:568nm黄绿光趋光性最强的光强是1501ux,628nm红光趋光性最强的光强是501ux。同时发现:若虫的趋光性弱于成虫,且敏感光谱存在差异性。若虫的3个敏感光谱分别是549nm、577nm和628nm,对577nm黄绿光和628nm红光趋光性最强的光强分别是1501ux和10lux。(3)烟蓟马对除红光(649nm)以外的14种单色光均表现了趋光性,敏感光谱有2个,分别是波长450nm,光强1001ux的蓝光,波长510nm,光强2001ux的绿光。(4)异色瓢虫对单色光感应具有广谱性,能够被波谱范围在340-649nm内的15种单色光吸引。成虫的趋光性显着强于幼虫。雌、雄成虫、幼虫三者的趋光性具有显着相似性或趋同性。雌、雄成虫与幼虫均有4个敏感光谱,雌成虫敏感光谱的波长分别是414nm、492nm、504nm和568nm,雄成虫敏感光谱波长分别是380nm、492nm、504nm和549nm,幼虫敏感光谱波长分别是414nnm、504nm、549nm和568nm。雌雄成虫对492nm蓝光和549nm绿光趋性最强的光强都是10lux,且雄虫对光强的趋光反应大于雌虫。(5)丽蚜小蜂成虫对单色光感应具有广谱性,能够被波谱范围在340~649nm内的15种单色光吸引,有4个敏感光谱,分别是340nm、414nm、450nm和504nm,其中:对340nm紫外光和414nm紫光趋光性最强的光强分别是150lux和100lux。(6)蚜虫宽缘金小蜂对单色光感应具有广谱性,能够被波谱范围在340~649nm内的15种单色光吸引。雌成虫有4个敏感光谱,分别是380nm、450nm、504nm和589nm。雄成虫有2个敏感光谱,分别是450nm和628nm。对380nm紫外光和450nm蓝光趋光性最强的光强,雌成虫都是10lux,雄成虫分别是150lux和10lux,且雄虫对光强的趋向反应小于雌虫。(7)非特异性粘虫色板田间能同时诱集靶标害虫、天敌昆虫和非靶标昆虫。诱集靶标害虫、天敌昆虫和非靶标昆虫的比例分别是53.1%、14.7%和32.2%,其中益害比为1:4。对非靶标昆虫的影响蓝色>红色>黄色>绿色。对天敌的影响是:从颜色看蓝色>黄色>绿色>红色,就种类看是寄生蜂>瓢虫>食蚜蝇>草蛉,其中:对瓢虫的影响是蓝色>黄色>红色>绿色,对烟蚜茧蜂的影响是黄色>绿色>蓝色>红色,对丽蚜小蜂的影响是黄色>蓝色>红色>绿色。研究结论是:第一,同一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害虫和天敌的趋光性具有相似性。表现为对单色光感应具有广谱性,能够被波谱范围在340~649nm内的多种单色光吸引;害虫和天敌在敏感光谱存在一致性,如:烟粉虱和丽蚜小蜂均对340-380nm紫外光、450nm蓝光和504nm蓝绿光具有强趋性,敏感光谱的敏感光强也存在一致性。第二,非特异性光源或色板田间使用会同时杀伤天敌昆虫和非靶标昆虫,造成生态负效应。研究结果显示利用单色或复色光源防治害虫不可避免对天敌昆虫造成杀伤,建议展开昆虫趋光生理、生态学研究,明确昆虫的趋光特性,开发特异性光源并应用到害虫绿色防控具有相当的可行性和紧迫性;害虫具有特异性的敏感光谱,建议开发特异性光源并应用到农业害虫测报工作中可以提高测报的准确性,科学和实践价值显着;天敌昆虫也具有特异性的敏感光谱,开发特异性光源并应用于天敌昆虫种群的生态助增,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明显。

苗娟娟[8](2015)在《河北省桑科植物在园林绿化中应用分析研究》文中研究说明Moraceae),约60属,1400种,主要分布在热带及亚热带,少数分布于温带地区。我国有16属,150余种,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区)。受气候、地形等多种因素限制我国北方地区应用与栽培的桑科植物主要有桑属、构属、柘属、葎草属及榕属的无花果等植物。近些年来,随着城市化建设与绿化事业的迅猛发展,我国园林绿化、美化已不再满足于单一的品种与色调。因此,越来越迫切需求新型的绿化树种。为了充分利用现有的河北省桑科植物,对适宜用作园林绿化的桑科植物的应用现状进行研究探讨,并且对其利用形式、树种配置、管理技术进行探讨。结果如下:通过对河北省11个城市的桑科植物园林绿化利用调查,表明:桑科的桑属与构属植物是河北省主要的园林绿化树种。其中白桑在河北省各个市内均有栽植;白桑的变种龙桑和垂桑,在秦皇岛市、承德市、保定市有零星分布;构树在石家庄市、秦皇岛市、承德市、保定市等均有栽植。这些树种主要栽植于人们休闲娱乐、健身广场等场所,如:沧州公园、石家庄动物园、保定竞秀公园、保定植物园及保定军校广场等。通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对桑科植物综合效益进行评价,对河北省桑科植物进行分级,对其园林绿化效果科学分析,并对园林绿化现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解决对策。其中:桑属白桑、龙桑和构树为一级园林绿化树种,具有较强的适应性、生态功能和观赏性,是桑科植物中最适宜河北省园林绿化的首选种类;垂桑、蒙桑、鲁桑和柘树为二级园林绿化树种,也具有较高的综合效能,是河北省园林绿化的一般树种,不仅丰富园林绿化树种种类,还会增加绿化的生态效益;鸡桑、山桑为三级园林绿化树种,综合效能较低。重点调查了河北省桑科古树的分布情况,在河北省张家口市、承德市、石家庄市、沧州市等均有古树栽植,数量不等。其存在的社会价值与意义也不同,并提出相应保护管理措施。从古树立地条件、生长状况及展示的风采得到了许多关于桑树与其他树种及造园要素搭配的重要启示。对河北省桑科植物栽培管理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针对栽培管理简单粗放的突出问题,提出了河北省桑科植物栽培管理的具体措施和技术。通过河北省桑科植物病虫害调查,明确了现状,桑科植物主要虫害有桑天牛、蚜虫、刺蛾、美国白蛾、桑象虫等,主要病害有桑锈病、桑黄化型萎缩病、桑萎缩型萎缩病、桑花叶型萎缩病等。根据园林植物养护特点和病虫害发生情况制定了可行的治理方案。

侯雅芹[9](2012)在《林业生物灾害应急管理理论与实践 ——以北京市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借鉴一般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理论,以北京市为例探讨林业生物灾害应急管理问题。自然灾害通常是指地震、火灾、洪水、台风、海啸,泥石流或气象灾害等,林业生物灾害(病虫害)也是自然灾害,把一般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理论运用于林业生物灾害这一特殊灾种,可为传统上隶属于森林保护学的林业生物灾害应急管理问题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解释和分析框架,同时也为丰富和发展一般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理论体系做出基于林业人独特视角的学术贡献。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林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近年来,除森林火灾、风灾或冰雪灾害以外,包括昆虫、病原体、啮齿动物和杂草等在内的各类外来或本土林业有害生物所引起的突发性林业生物灾害更是对森林和林业构成了巨大威胁。深入研究林业生物灾害应急管理问题,对于保护森林资源,加快林业发展步伐、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并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运用文献阅读、经验研究、案例分析以及理论演绎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本文构建了林业生物灾害应急管理的理论框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综述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的概念以及自然灾害应急管理基本内容的基础上,引入了林业生物灾害应急管理的概念,并论述了其特点和基本思路。分析了作为林业生物灾害应急管理主要关注对象的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及其入侵全过程。特别提出了林业生物灾害应急度概念,分别运用定性、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以及定量方法构建了相应模型,并结合北京市的部分数据进行了实例演示。2.在参考其他灾种的灾害应急管理体制的基础上,借鉴几个典型国家的经验,提出了林业生物灾害应急管理体制的基本框架。针对北京市的特殊情况,论述了北京市林业生物灾害应急管理体制的现状、问题所在和改进思路。3.提出了林业生物灾害应急预案管理的理论框架,对林业生物灾害应急管理预案的编制过程和北京市现有的相关预案进行了分析,指出了不足并提出了完善方案。4.针对林业生物灾害应急管理的物资储备与资金保障问题,从公共产品的供给与公共治理等方面入手对北京市目前的林业生物灾害应急管理物资储备和资金保障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改进方略。5.概述了北京市近年来林业生物灾害应急管理实践,以作者亲身经历的密云县应对美国白蛾应急管理案例,运用本文的研究成果对其进行了总结和分析;结合北京市市情和致灾风险对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进行了分类。6.提出了北京市林业生物灾害应急管理的法制化问题,重点分析研究北京市目前的相关法律法规及其不足,结合本文的研究成果提出了改进策略。本文的创新或具有特色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首次把自然灾害应急理论运用于林业生物灾害应急管理问题。2.提出了林业生物灾害应急度的概念,并分别运用定性、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以及定量方法建立了分析模型。3.进行了基于北京市市情和致灾风险的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分类。

郭延亮[10](2010)在《樱花叶片害虫及天敌种群动态与群落特征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对莱芜市植物园樱花重要害虫及天敌种群动态和樱花昆虫群落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结合系统抽样调查和普查,共调查樱花叶部害虫有2纲、11目、21种;天敌有2纲、5目、31种。抽样群落调查到的害虫有15种,天敌有28种。2、对樱花主要害虫蚜虫类(绣线菊蚜和桃蚜)、叶螨类(山楂叶螨和苹果叶螨)、梨网蝽和小绿叶蝉及其天敌的种群动态进行了详细研究。天敌瓢虫类和微小花蝽与蚜虫类、3种叶螨专食性天敌与2种叶螨均存在很好的跟随关系,是重要的自然控制因素。3、樱花叶片昆虫群落中,害虫以蚜科、刺蛾科、蝽科和叶螨科物种较多,相对多度则以蚜科、网蝽科、叶螨科和叶蝉科较高;天敌以瓢虫科、草蛉科、食蚜蝇科、蚜茧蜂科和茧蜂科物种较多,相对多度较大的有瓢虫科、草蛉科、花蝽科、蓟马科、蚜茧蜂科、蚜小蜂科、皿蛛科、植绥螨科。4、分析了樱花昆虫群落害虫及天敌的优势度和优势种,害虫的优势种有桃蚜、绣线菊蚜、山楂叶螨、小绿叶蝉和梨网蝽。天敌的优势种有烟蚜茧蜂、大草蛉、异色瓢虫、微小花蝽、龟纹瓢虫、中华通草蛉、塔六点蓟马和深点颏瓢虫。5、对樱花昆虫群落的物种丰富度、生态优势度、多样性和均匀度动态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影响昆虫群落的主要因素是樱花的生育期、降雨、主要害虫的发生等。6、用最优分割法将樱花昆虫群落时间格局分为4个时间段,对各个时间段的害虫及天敌发生特点进行了分析。

二、河北省秦皇岛市园林花木蛾类害虫种类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河北省秦皇岛市园林花木蛾类害虫种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河北省2021年林业有害生物发生情况和2022年发生趋势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1 2021年林业有害生物发生情况
    1.1 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情况
    1.2 发生特点
    1.3 成因分析
2 2022年林业有害生物发生趋势预测
    2.1 阔叶树有害生物预测
    2.2 针叶树有害生物预测
    2.3 钻蛀类有害生物预测
    2.4 鼠兔害预测
    2.5 其它
3 对策建议

(2)我国梢斑螟属害虫研究及防治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我国梢斑螟属害虫种类概述
2 我国梢斑螟属害虫生物学特性
3 我国梢斑螟属害虫危害特点和发生规律
4 我国梢斑螟属害虫防治进展
    4.1 生物防治
    4.2 营林措施
    4.3 物理防治
    4.4 化学防治
        4.4.1 喷雾防治
        4.4.2 烟雾防治
        4.4.3 树干注药防治
    4.5 信息素应用
5 我国梢斑螟属害虫研究和管理工作展望
    5.1 加强梢斑螟类害虫的基础研究
    5.2 加快梢斑螟类害虫的应用技术研究
    5.3 提高梢斑螟类害虫的综合管理水平

(3)中国城市树种多样性评价及树种规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城市森林的功能
    1.2 城市树种多样性的重要性
    1.3 城市森林树种多样性格局及其影响因素
    1.4 城市绿化中树种规划方法研究现状
    1.5 现有研究中的主要问题
2 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2.1 研究目的和意义
    2.2 研究内容
    2.3 研究技术路线
3 中国城市树种多样性格局及影响因素
    3.1 研究区域与方法
        3.1.1 研究区域
        3.1.2 多样性格局及影响因素分析方法
    3.2 结果与讨论
        3.2.1 中国城市树种种类丰富度
        3.2.2 城市不同土地利用上的树种丰富度
        3.2.3 中国城市树种组成的合理性分析
        3.2.4 与自然分布的树种多样性对比
        3.2.5 城市间树木种类组成相似度及影响因素
    3.3 小结
4 中国城市树种规划研究
    4.1 研究区域与方法
        4.1.1 研究区域
        4.1.2 树种规划方法
    4.2 结果与讨论
        4.2.1 自然干扰对树种的影响结果
        4.2.2 中国城市树种规划结果
    4.3 小结
5 城市树种规划——以北京为例
    5.1 研究区域与方法
        5.1.1 研究区域
        5.1.2 研究方法
    5.2 结果与讨论
        5.2.1 北京城市树种现状
        5.2.2 北京城市潜在可用树种
    5.3 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论文创新点
    6.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中国城市绿化树种调查文献目录
    附录B 北京城市树种多样性调查表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
致谢

(4)杭州市校园园林植物病虫害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技术路线
2 文献综述
    2.1 基本概念
        2.1.1 寄主
        2.1.2 植物病害
        2.1.3 植物虫害
        2.1.4 化学防治
        2.1.5 生物防治
        2.1.6 物理机械防治
    2.2 国外研究动态
    2.3 国内研究动态
    2.4 园林植物病虫害发生的特点
        2.4.1 多样性
        2.4.2 隐蔽性
        2.4.3 突发性
        2.4.4 灾害性
        2.4.5 不可预见性
    2.5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
        2.5.1 园林植保人员环保意识淡薄
        2.5.2 片面注重病虫害防治成效
        2.5.3 病虫害防治公共意识淡薄
3 研究方法
    3.1 研究区域概况
    3.2 调查内容
    3.3 病虫害调查方法
        3.3.1 病害调查方法
        3.3.2 虫害调查方法
    3.4 病虫害危害程度评估标准
        3.4.1 病害危害程度评估标准
        3.4.2 虫害危害程度评估标准
4 调查结果与分析
    4.1 校园植物病害调查结果
        4.1.1 园林植物病害种类调查
        4.1.2 主要病害发生规律分析
    4.2 校园植物虫害调查结果
        4.2.1 虫害种类调查
        4.2.2 主要虫害发生规律及原因
    4.3 校园植物病虫害发生原因
        4.3.1 植物引种的不合理
        4.3.2 植物群落配置与结构不合理
        4.3.3 城市环境污染加剧
        4.3.4 管理人员意识不强
        4.3.5 病虫害防治措施不当
    4.4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试验
        4.4.1 蚜虫黄板诱杀试验
        4.4.2 天牛物理捕杀试验
        4.4.3 月季白粉病高效低毒农药选用试验
5 校园植物病虫害防治措施
    5.1 校园病虫害常规防治措施
        5.1.1 建立病虫害预警防控网络体系
        5.1.2 植物检疫
        5.1.3 栽培养护防治法
        5.1.4 物理机械防治法
        5.1.5 化学防治法
        5.1.6 生物防治法
    5.2 病虫害季节性防治措施建议
        5.2.1 春季防治
        5.2.2 夏季防治
        5.2.3 秋季防治
        5.2.4 冬季防治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1.1 病虫害种类及发生规律调查结果
        6.1.2 病虫害防治试验结果
    6.2 病虫害防治措施建议
附录1 调查区域内植物名录表
附录2 调查区域内植物主要病害名录表
附录3 调查区域内植物主要虫害名录表
附录4 调查区域内病害化学防治措施
附录5 调查区域内虫害化学防治措施
附录6 调查区域内植物病虫害危害表
附录7 调查区域内主要虫害图片
附录8 调查区域内主要病害图片
作者简历
参考文献

(5)基于可食性植物景观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对象的相关概念解释
    1.4 国内外对于可食性景观的理论研究
        1.4.1 连贯式生产性城市景观
        1.4.2 食物都市主义
        1.4.3 朴门可持续生态设计
        1.4.4 慢食主义
    1.5 研究内容与框架
第2章 食物与城市公共空间关系的历史发展与研究
    2.1 可食性植物景观在城市中的历史缘起
        2.1.1 中国园林与可食性植物的关系
        2.1.2 西方古典园林中的可食性景观
    2.2 可食性景观的思想源流
        2.2.1 埃比尼泽·霍华德“田园城市”
        2.2.2 弗兰克·劳埃德·赖特“广亩城市”
        2.2.3 可食用景观(Edible Landscape)的出现
    2.3 城市与可食在国内外的政策与实践
        2.3.1 德国“市民农园”
        2.3.2 古巴完备的城市农业系统
        2.3.3 新的国家城市政策推动下的城市可食景观
第3章 可食性景观融入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3.1 可食性景观相对于传统景观的优势
        3.1.1 可食性景观的观赏性——塑造独属于地方的城市特征
        3.1.2 可食性景观的功能性
        3.1.3 可食景观融入城市公共空间的意义
    3.2 可食性景观在城市中创建的必要条件
        3.2.1 可食性景观对于生长环境的要求
        3.2.2 可食性景观对人文环境的要求
    3.3 我国的可食性景观在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发展现状
    3.4 可食性景观建立的可行性分析
第4章 可食性景观的构建元素及应用
    4.1 可食性植物
        4.1.1 可食性植物的种类
        4.1.2 可食性植物与传统景观植物的搭配
        4.1.3 通过植物组合预防虫害
        4.1.4 形式与组合
    4.2 循环技术模式
        4.2.1 土壤的适应与土壤可持续
        4.2.2 水体模式设计
        4.2.3 温室与能源的维持
第5章 以可食性景观创建新的城市公共空间
    5.1 城市广场
        5.1.1 可食性城市广场的形式
        5.1.2 可食性景观对于广场的优化作用
        5.1.3 可食性城市广场的运行及管理模式
        5.1.4 可食性城市广场的实践——密歇根底特律Lafayette Greens
    5.2 城市街道
        5.2.1 街道空间的可食改造
        5.2.2 创建更友善的城市街道
        5.2.3 可食性景观在街道中的运营管理模式研究
        5.2.4 可食街道的案例——美国法明顿城市景观规划
第6章 研究应用设计
    6.1 基地概况及分析
        6.1.1 区位分析
        6.1.2 场地条件分析
    6.2 设计概念
        6.2.1 区域可承载功能分析
        6.2.2 设计理念——造一个属于城市的田野
    6.3 总体景观设计
        6.3.1 总平面图
        6.3.2 场地结构
    6.4 区域节点设计
        6.4.1 场地北段
        6.4.2 广场
        6.4.3 场地西段
        6.4.4 场地南段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
致谢

(6)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园林植物主要害虫调查与防治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研究背景
    1.1 园林植物害虫调查的重要性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1.1.1 园林植物害虫调查的重要性
        1.1.2 园林植物害虫调查现状
    1.2 我国园林植物害虫防治的措施与存在的问题
        1.2.1 我国害虫防治措施研究现状
        1.2.2 我国害虫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
    1.3 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基本概况
    1.4 研究的意义与目地
2 研究方法
    2.1 调查工具
    2.2 调查范围
    2.3 调查对象
    2.4 调查内容
    2.5 调查方法
        2.5.1 基本思路
        2.5.2 基本方法
    2.6 标本采集和影像拍摄
        2.6.1 标本采集
        2.6.2 影像拍摄
    2.7 内业整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害虫种类
    3.2 害虫类别
    3.3 数据分析
        3.3.1 半翅目红蜡蚧调查分析
        3.3.2 鞘翅目光肩星天牛调查分析
        3.3.3 鳞翅目黄刺蛾调查分析
    3.4 主要害虫发生规律分析
4 园林植物综合防治措施
    4.1 害虫防治的综合防控技术
        4.1.1 营林措施
        4.1.2 植物检疫技术
        4.1.3 物理防治技术
        4.1.4 生物防治技术
        4.1.5 化学防治技术
    4.2 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害虫优势种防治分析
        4.2.1 食叶害虫
        4.2.2 刺吸害虫
        4.2.3 蛀干害虫
        4.2.4 地下害虫
5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图
附表
个人简介
致谢

(7)昆虫趋光特性与粘虫色板应用的生态影响 ——以烟田害虫及其天敌昆虫的趋光性研究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科学问题的提出
    2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3 项目来源与经费支持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昆虫趋光行为及其应用研究
        1 昆虫的光感受器
        2 复眼对不同波长和光强刺激的电生理反应
        3 昆虫对不同波长和光强单色光的趋光行为
        4 灯光诱杀在害虫测报及防治中的应用
    第二节 昆虫趋色行为及其应用研究
        1 昆虫趋色行为研究
        2 色板诱杀在害虫测报及防治中的应用
    第三节 利用昆虫趋光性防治害虫的生态影响研究
        1 灯光诱杀害虫的生态影响
        2 色板诱杀害虫的生态影响
第二章 烟田主要害虫趋光特性研究
    第一节 烟粉虱趋光特性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节 烟盲蝽趋光特性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节 烟蓟马趋光特性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章 烟田主要天敌昆虫趋光特性研究
    第一节 异色瓢虫趋光特性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节 丽蚜小蜂趋光特性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节 蚜虫宽缘金小蜂趋光特性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4 小结
第四章 粘虫色板烟田应用的生态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4 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第一节 总结
        1 光谱行为反应
        2 光强度行为反应
        3 粘虫色板烟田应用的生态影响
    第二节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
致谢

(8)河北省桑科植物在园林绿化中应用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1 城市园林绿化作用
        1.1.2 北方城市的园林绿化
        1.1.3 桑科植物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1.1.4 北方桑科植物的园林绿化作用
        1.1.5 桑科植物在园林绿化应用中的优势
        1.1.6 桑科植物在园林绿化应用中的景观效果分析
        1.1.7 桑科植物在园林绿化应用中生态效果分析
2 材料和方法
    2.1 河北省概况
    2.2 调查研究方法
        2.2.1 调查内容与方法
        2.2.2 河北省桑科植物园林绿化综合效益评价
3 结果与分析
    3.1 植物资源利用情况
    3.2 桑科植物的树种应用分析
        3.2.1 在园林绿化应用、配置中存在的问题
        3.2.2 园林绿化应用、配置的解决对策
        3.2.3 河北省内桑科植物树种综合效益评价
    3.3 古树现状与分析
        3.3.1 河北省桑科古树不同年龄结构分析
        3.3.2 河北省桑科古树不同生长势分析
    3.4 栽培管理现状与研究
        3.4.1 种植地的选择与整地
        3.4.2 栽培技术
        3.4.3 栽后管理
        3.4.4 桑科植物修剪形式
    3.5 病虫害现状与防治
        3.5.1 病虫害现状
        3.5.2 有害生物防治
4 讨论
    4.1 与其他树种相比,桑科植物在河北省绿化的优势
    4.2 本研究发现桑科植物可根据园林绿化需要,培育新品种
    4.3 应用构树进行园林绿化时应雌雄分株
    4.4 本研究提出的园林绿化树种评价方法还需完善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作者简介
致谢

(9)林业生物灾害应急管理理论与实践 ——以北京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森林与林业概述
        1.1.2 突发事件概述
        1.1.3 林业突发事件概述
        1.1.4 林业生物灾害概述
        1.1.5 林业生物灾害防治概述
        1.1.5.1 应对林业有害生物的措施
        1.1.5.2 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的措施
        1.1.6 突发性林业生物灾害概述
        1.1.7 北京市林业突发事件概述
    1.2 应急管理研究概述
        1.2.1 公共危机管理
        1.2.2 突发事件管理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主要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2 林业生物灾害应急管理基本理论
    2.1 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的基本概念
        2.1.1 自然灾害
        2.1.2 自然灾害管理
        2.1.3 自然灾害应急管理
    2.2 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的基本内容
        2.2.1 规范的信息收集与发布体系
        2.2.2 各部门联动救灾体系
        2.2.3 物资储备和资金保障体系
        2.2.4 应急预案编制与演练
        2.2.5 灾后恢复体系
    2.3 林业生物灾害应急管理
        2.3.1 生物灾害管理的特殊性
        2.3.2 林业生物灾害应急管理的概念
        2.3.3 林业生物灾害应急管理的特点
        2.3.4 林业生物灾害应急管理的基本思路
    2.4 林业外来生物灾害暴发的全过程分析
        2.4.1 林业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背景
        2.4.2 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入侵的全过程分析
        2.4.2.1 前边界(pre-border)阶段的管理
        2.4.2.2 边界(mid-border)阶段的管理
        2.4.2.3 后边界(post-border)阶段的管理
        2.4.2.4 灾后(post-explosion)阶段的管理
    2.5 林业生物灾害应急度评估
        2.5.1 林业生物灾害应急度的概念
        2.5.2 林业生物灾害应急度评估的方法
        2.5.2.1 定性方法
        2.5.2.2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方法
        2.5.2.3 定量方法
        2.5.3 林业生物灾害应急度的定量评估
        2.5.3.1 选择指标
        2.5.3.2 获取指标值
        2.5.3.3 强度值分级
        2.5.3.4 发生强度评估
        2.5.3.5 评估结果
        2.5.4 实例演示
        2.5.5 问题与讨论
3 林业生物灾害应急管理体制
    3.1 管理体制的基本概念
    3.2 国外几个典型国家的应急管理体制概述
        3.2.1 澳大利业
        3.2.1.1 澳大利亚灾害管理体制
        3.2.1.2 澳大利业灾害应急管理研究
        3.2.1.3 澳大利亚的林业生物灾害应急管理体制
        3.2.2 泰国
        3.2.2.1 泰国自然灾害管理机构
        3.2.2.2 泰国自然灾害管理规划系统
        3.2.2.3 泰国的减灾教育与国际合作
        3.2.2.4 泰国的林业生物灾害应急管理体制
        3.2.3 德国
        3.2.3.1 德国应急管理的基本体制
        3.2.3.2 德国应急管理的主要特点
        3.2.3.3 德国的林业生物灾害应急管理体制
        3.2.4 日本
        3.2.4.1 完善的应急管理法律体系
        3.2.4.2 科学而严密的应急管理体系
        3.2.4.3 极强的公众防灾意识
        3.2.4.4 齐备的应急保障设施体系
        3.2.4.5 日本的林业生物灾害应急管理体制
    3.3 北京市林业生物灾害应急管理体制的构建
        3.3.1 基本体制框架
        3.3.2 相关部门的职责落实
        3.3.3 联防与联治机制的构建
        3.3.4 林业生物灾害应急管理工作流程
    3.4 北京市林业生物灾害防控队伍建设
        3.4.1 北京市林业生物灾害防控队伍人员构成
        3.4.2 北京市林业生物灾害防控队伍存在问题
4 林业生物灾害应急预案管理
    4.1 自然灾害应急预案的概念
    4.2 自然灾害应急预案的体系
        4.2.1 总体预案与专项预案
        4.2.2 国家层次预案与地方层次预案
    4.3 自然灾害应急预案的编制
        4.3.1 灾害应急预案的基本内容
        4.3.2 灾害应急预案编制的基本前提
        4.3.3 灾害应急预案的框架图示
        4.3.4 灾害应急预案的编制过程
    4.4 北京市林业生物灾害应急预案体系
        4.4.1 国家层次林业生物灾害应急预案的指导作用
        4.4.2 北京市林业生物灾害应急预案(专项预案)
        4.4.3 区县突发林木有害生物事件应急预案(子预案)
        4.4.4 镇乡(街道)、有林单位突发林木有害生物事件应急预案(子预案)
5 林业生物灾害应急管理的物资储备与资金保障
    5.1 相关理论研究
        5.1.1 公共治理理论的兴起以及主要内容
        5.1.2 公共物品、公共财政与风险责任分担
        5.1.3 森林的公共物品属性
        5.1.4 政府承担应对公共风险责任的支出定位
    5.2 北京市林业生物灾害应急物资储备现状
    5.3 林业生物灾害应急管理储备物资体系建设
    5.4 林业生物灾害应急管理资金保障
6 北京市林业生物灾害应急管理实践
    6.1 北京市林业与园林概况
        6.1.1 园林与林业
        6.1.2 北京市园林概况
        6.1.3 北京林业与园林管理体系
    6.2 北京市林业生物灾害现状
        6.2.1 北京市林业生物灾害概述
        6.2.2 北京市林业生物灾害的新形势
        6.2.3 北京市主要林木有害生物发生趋势预测
        6.2.3.1 检疫性、危险性林木有害生物发生趋势
        6.2.3.2 常发性林木有害生物近年的发生现状与预测
    6.3 基于北京市致灾风险的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分类
        6.3.1 已入侵北京并已定殖的重要检疫性有害生物
        6.3.2 尚未入侵北京但具有严重危险性的检疫性有害生物
        6.3.3 尚未入侵北京且危险性较小的检疫性有害生物
        6.3.4 尚未入侵北京且入侵风险很小的检疫性有害生物
    6.4 北京市林业生物灾害应急管理实践
        6.4.1 密云县美国白蛾灾害应急管理
        6.4.1.1 密云县美国白蛾发生状况
        6.4.1.2 美国白蛾在密云县的主要侵袭树种
        6.4.1.3 密云县美国白蛾应急管理措施
        6.4.2 大兴区第二代美国白蛾成虫应急管理
        6.4.3 奥运会前夕草地螟灾害应急管理
        6.4.4 房山区美国白蛾和落叶松叶蜂灾害应急管理演练
        6.4.4.1 案例1:房山区美国白蛾防控演练
        6.4.4.2 案例2:房山区落叶松叶蜂防控演练
    6.5 北京市林业生物灾害应急管理实践总结
7 北京市林业生物灾害应急管理法制化
    7.1 林业生物灾害应急管理法制化的概念
    7.2 北京市现有的林业生物灾害应急立法体系
        7.2.1 法律
        7.2.2 行政法规
        7.2.3 部门规章
        7.2.4 地方法规
        7.2.5 相关政策文件
        7.2.6 其他法律文件
    7.3 北京市林业生物灾害应急管理法制体系
    7.4 北京市林业生物灾害应急管理法制基本原则
        7.4.1 合法性原则
        7.4.2 应急性原则
        7.4.3 合理性原则
        7.4.4 信息公开原则
        7.4.5 公民权利最低保障原则
    7.5 北京市林业生物灾害应急管理法制的基本制度
        7.5.1 灾害应急响应制度
        7.5.1.1 市级响应
        7.5.1.2 区县响应
        7.5.2 灾害信息及时发布制度
        7.5.3 应急物资储备制度
        7.5.4 部门联动救灾制度
        7.5.5 灾后恢复制度
    7.6 北京市林业生物灾害应急管理法律责任
        7.6.1 行政责任
        7.6.2 民事责任
        7.6.3 刑事责任
8 结束语
    8.1 总结与展望
        8.1.1 林业生物灾害与一般自然灾害
        8.1.2 林业生物灾害应急管理与自然灾害应急管理
        8.1.3 林业生物灾害应急管理与林业生物灾害管理
        8.1.4 法律在林业生物灾害应急管理中的作用
    8.2 创新或具有特色之处
        8.2.1 首次把自然灾害应急理论运用于林业生物灾害应急管理问题
        8.2.2 首次提出了林业生物灾害应急度的概念并进行了定量分析
        8.2.3 基于北京市致灾风险的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分类
        8.2.4 构建了完整的林业生物灾害应急管理体系
        8.2.5 北京市林业生物灾害应急管理法制化
参考文献
附图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导师简介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10)樱花叶片害虫及天敌种群动态与群落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1 园林植物害虫及天敌种类调查
        1.1.2 园林植物昆虫的群落生态学和景观生态学
        1.1.3 园林植物害虫的信息管理技术
        1.1.4 园林植物害虫的无公害防治
    1.2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莱芜植物园概况
    2.2 樱花害虫及天敌种类调查
        2.2.1 试验器材
        2.2.2 调查方法
        2.2.3 害虫及天敌种类鉴定
    2.3 数据处理方法
        2.3.1 樱花害虫及天敌种群动态分析
        2.3.2 樱花害虫及天敌群落特征及动态分析
        2.3.3 樱花害虫及天敌的时间格局
3 结果与分析
    3.1 樱花害虫及其天敌种类名录
        3.1.1 樱花害虫名录
        3.1.2 樱花害虫的天敌名录
    3.2 樱花主要害虫及天敌种群动态分析
        3.2.1 绣线菊蚜和桃蚜及天敌的种群动态
        3.2.2 山楂叶螨和苹果叶螨及其专食性天敌的种群动态
        3.2.3 小绿叶蝉和梨网蝽及天敌蜘蛛的种群动态
    3.3 樱花害虫及天敌群落结构分析
        3.3.1 樱花害虫及天敌物种组成和相对多度
        3.3.2 樱花害虫及天敌优势度和优势种
        3.3.3 樱花昆虫群落特征指数的动态分析
    3.4 樱花昆虫群落的时间格局
4 讨论
    4.1 关于樱花害虫的优势种
    4.2 影响樱花昆虫种群和群落多样性的因素
    4.3 樱花昆虫群落的时间格局与樱花害虫防治
    4.4 其他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四、河北省秦皇岛市园林花木蛾类害虫种类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河北省2021年林业有害生物发生情况和2022年发生趋势预测[J]. 郝建清,尹汉臣. 河北林业科技, 2021(04)
  • [2]我国梢斑螟属害虫研究及防治进展[J]. 宋玉双,李娟,周艳涛,张天栋. 中国森林病虫, 2020(06)
  • [3]中国城市树种多样性评价及树种规划研究[D]. 闫蓬勃. 北京林业大学, 2019(04)
  • [4]杭州市校园园林植物病虫害调查研究[D]. 吴可嘉. 浙江大学, 2019(06)
  • [5]基于可食性植物景观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研究[D]. 丛怡然. 北京理工大学, 2018(07)
  • [6]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园林植物主要害虫调查与防治分析[D]. 肖纬坤. 浙江农林大学, 2017(04)
  • [7]昆虫趋光特性与粘虫色板应用的生态影响 ——以烟田害虫及其天敌昆虫的趋光性研究为例[D]. 陈祯. 云南大学, 2016(01)
  • [8]河北省桑科植物在园林绿化中应用分析研究[D]. 苗娟娟. 河北农业大学, 2015(02)
  • [9]林业生物灾害应急管理理论与实践 ——以北京市为例[D]. 侯雅芹. 北京林业大学, 2012(05)
  • [10]樱花叶片害虫及天敌种群动态与群落特征研究[D]. 郭延亮. 山东农业大学, 2010(03)

标签:;  ;  ;  ;  ;  

河北省秦皇岛市园林花木蛾类害虫种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