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软盘的正确使用及保养(论文文献综述)
刘伟岩[1](2020)在《战后科技革命推动日本产业升级研究 ——基于创新体系的视角》文中认为2008年经济危机后,为摆脱经济下行的轨道,美国、日本、德国先后提出了“重振制造业”(2009年)、日本版“第四次工业革命”(2010年)、“工业4.0”(2012年)等战略计划,而我国也于2015年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的行动纲领。这些战略规划的陆续出台拉开了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Io T)、人工智能(AI)等为标志的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帷幕。而作为第二经济大国,我国应如何借助于这一难得机遇来推动国内产业升级则成为亟待思考的问题。回顾日本走过的“路”可知,其也曾作为“第二经济大国”面临过相似的难题,且从中日经济发展历程比较和所面临的“三期叠加”状态来看,我国现阶段也更为接近20世纪70年代的日本,而日本却在当时的情况下借助于以微电子技术为核心的科技革命成功地推动了国内产业的改造升级。基于此,本文以日本为研究对象并将研究阶段锁定在其取得成功的战后至20世纪80年代这一时期,进而研究其所积累的经验和教训,以期为我国接下来要走的“路”提供极具价值的指引和借鉴。在对熊彼特创新理论以及新熊彼特学派提出的技术经济范式理论、产业技术范式理论、国家创新体系理论和部门创新体系理论等进行阐述的基础上,本文借助于此从创新体系的视角构建了“科技革命推动产业升级”的理论分析框架,即:从整体产业体系来看,其属于技术经济范式转换的过程,该过程是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实现的,且两者间的匹配性决定着产业升级的绩效;而深入到具体产业来看,其又是通过催生新兴产业和改造传统产业来实现的,对于此分析的最佳维度则是能够体现“产业间差异性”的部门创新体系,同样地,两者间的匹配性也决定着各产业升级的成效。回顾科技革命推动日本产业升级的历程可知,其呈现出三个阶段:20世纪50~60年代的“重化型”化,70~80年代的“轻薄短小”化,以及90年代后的“信息”化。其中,“轻薄短小”化阶段是日本发展最为成功的时期,也是本文的研究范畴所在。分析其发生的背景可知:虽然效仿欧美国家构建的重化型产业结构支撑了日本经济“独秀一枝”的高速发展,但在日本成为第二经济大国后,这一产业结构所固有的局限性和问题日渐凸显,倒逼着日本垄断资本进行产业调整;而与此同时,世界性科技革命的爆发恰为其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但是这种机遇对于后进国来说在一定意义上又是“机会均等”的,该国能否抓住的关键在于其国内的技术经济发展水平,而日本战后近20年的高速增长恰为其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且“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技术发展战略又在较短的时间内为其积累了殷实的技术基础。在这一背景下,借助于上文所构建的理论分析框架,后文从创新体系的视角解释了战后以微电子技术为核心的科技革命是如何推动日本产业升级以及日本为何更为成功的。就整体产业体系而言,科技革命的发生必然会引致技术经济范式转换进而推动产业升级,且这一过程是在由政府、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以及创新主体联盟等构建的国家创新体系中实现的。战后科技革命的发源地仍是美国,日本的参与借助的是范式转换过程中创造的“第二个机会窗口”,换言之,日本的成功得益于对源于美国的新技术的应用和开发研究,其技术经济范式呈现出“应用开发型”特点。而分析日本各创新主体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创新行为可以发现,无论是政府传递最新科技情报并辅助企业引进技术、适时调整科技发展战略和产业结构发展方向、制定激励企业研发的经济政策和专利保护制度、采取措施加速新技术产业化的进程、改革教育体制并强化人才引进制度等支持创新的行为,还是企业注重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遵循“现场优先主义”原则、实施“商品研制、推销一贯制”、将资金集中投向开发研究和创新链的中下游环节以及培训在职人员等创新行为,或是大学和科研机构针对产业技术进行研究、重视通识教育和“强固山脚”教育以及培养理工科高科技人才等行为,亦或是“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型的创新主体联盟联合攻关尖端技术、建立能够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中介机构、联合培养和引进优秀人才等行为都是能够最大限度地挖掘微电子技术发展潜力的。而这种“追赶型”国家创新体系与“应用开发型”技术经济范式间的相匹配正是日本能够更为成功地借力于战后科技革命推动产业升级的根因所在。进一步地从具体产业来看,科技革命引致的技术经济范式转换表现为新兴技术转化为新兴产业技术范式和改造传统产业技术范式的过程,这也是科技革命“双重性质”的体现。而对这一层面的分析则要用到能够体现“产业间差异性”的部门创新体系。在选取半导体产业和计算机产业作为新兴产业的代表,以及选取工业机器产业(以数控机床和工业机器人为主)和汽车产业作为微电子技术改造传统机械产业的典型后,本文的研究发现:由于这些产业在技术体制、所处的产业链位置、所在的技术生命周期阶段等方面的不同,其产业技术范式是相异的,而日本之所以能够在这些产业上均实现自主创新并取得巨大成功就在于日本各创新主体针对不同的产业技术范式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分别形成了与之相匹配的部门创新体系。而进一步比较各部门创新体系可知,日本政府和企业等创新主体针对“催新”和“改旧”分别形成了一套惯行的做法,但在这两类产业升级间又存在显着的差异,即:日本政府在“催新”中的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中均表现出了贯穿始终的强干预性,尤其是在计算机产业上;而在“改旧”中则干预相对较少,主要是引导已具备集成创新能力的“逐利性”企业去发挥主体作用。作为一种“制度建设”,创新体系具有“临界性”特点且其优劣的评析标准是其与技术经济范式的匹配性。日本能够成功地借力于以微电子技术为核心的科技革命推动国内产业升级的经验就在于其不仅构建了与当时技术经济范式相匹配的国家创新体系,而且注重创新体系的层级性和差异性建设,加速推进了新兴产业技术范式的形成,并推动了新旧产业的协调发展。但是,这种致力于“应用开发”的“追赶型”创新体系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如:基础研究能力不足,不利于颠覆性技术创新的产生,以及政府主导的大型研发项目模式存在定向失误的弊端等,这也是日本创新和成功不可持续以致于在20世纪90年代后重新与美国拉开差距的原因所在。现阶段,新一轮科技革命的蓬勃兴起在为我国产业升级提供追赶先进国家的“机会窗口”的同时,也为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追跑”“齐跑”“领跑”并行发展的机遇,并为传统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会。由于相较于20世纪70年代的日本,我国现阶段所面临的情况更为复杂,因此,必须构建极其重视基础研究且具有灵活性的国家创新生态体系,重视部门创新体系的“产业间差异性”,形成与新兴产业技术范式相匹配的部门创新体系,以及建设能够促进传统产业技术范式演化升级的部门创新体系等。
郭锐[2](2020)在《矿井通风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维护与保养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矿井通风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对于矿井安全的保障具有重要意义。但通风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在长期的运行过程中也会出现各种问题和故障。本文对矿井通风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常见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维护和保养措施,以提高系统运行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孟娜[3](2020)在《湖南省“双一流”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是“双一流”高校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是推进“双一流”高校管理和完善“双一流”教育管理服务体系的客观要求。“双一流”高校档案作为国家档案的组成部分之一,应真正实现其管理的作用和价值。但是,我国“双一流”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仍存在多方面的问题。本文以湖南省“双一流”高校为例,从主体、客体和制度这三个维度来对其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现状进行调查,然后根据调研的数据,得出湖南省“双一流”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取得的基本具备相关设施基础、档案信息化管理人员队伍合理、档案开发、利用模式完善等成果和存在基础设施不健全、档案信息化管理机构不健全、档案信息化管理模式落后等方面的问题,并从各职能部门的监督和指导力度不够、档案信息化程度低方面来分析制约湖南省“双一流”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提高的原因。为完善湖南省“双一流”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全面提升“双一流”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本文从提升档案信息化程度和健全管理制度两方面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魏壮[4](2020)在《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寻梦·龙虎山”观众拓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0世纪80年代,观众拓展首次被提出,但至今尚无明确的定义。学界一般沿用的定义是:观众拓展是为满足现有与潜在观众需求,帮助艺术(文化)组织发展与观众之间的关系而采取的特定行动,其包含营销、运营、节目安排、教育、顾客关怀及传播几个方面。观众拓展是演出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只要有演出,必然需要观众观看;没有观众观看的演出,其意义就无法彰显。本文以“寻梦·龙虎山”这一大型山水实景演出为研究对象,相对系统地研究该演出项目的观众拓展,解决其观众拓展的问题。本文共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是绪论,本章节对研究背景与意义,概念界定与相关理论,研究现状,研究思路与方法,创新与不足进行较为详尽的介绍。在概念界定中,明确观众拓展的研究范畴,以“前期”“中期”和“后期”为时间界限,分别研究以下三个方面:观众;运营方;作品。第二章是“寻梦·龙虎山”的概况,对该项目的背景、剧情、运营、组织结构和部门设置进行详细的描述。第三章是“寻梦·龙虎山”的观众现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搜集观众信息。根据问卷所得的信息,利用统计学逻辑回归,得出省内观众比省外观众更容易专门去看演出,省内观众比省外观众更愿意购买纪念品,女性观众比男性观众更愿意购买纪念品等结果;利用相关分析,发现受教育程度与道家文化和道教音乐皆呈负相关。第四章是以“前期”“中期”和“后期”的时间逻辑,分别给出该项目作品、观众和运营方的拓展策略,例如减少古代汉语的使用、开发文创产品、更换演出设备。第五章是结语,总结全文,并为该课题进一步的研究提出建设性的建议。
毕松浩[5](2020)在《保田现代农机合作社农业机器系统优化配备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水稻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品种之一,近年来其生产规模不断增长,提高水稻种植的机械化程度也成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一环。科学合理地配备农业机器是提高农业机械化程度的重要环节。为了适应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黑龙江省放活了农机合作社的装备配备,提高了其在农机选择方面的灵活性,各农机合作社可自主选择更加符合当地生产需求的农机装备。针对农机合作社的农业机器系统进行优化不仅能帮助农机合作社进行机器选择与更新,而且可以减少浪费,降低作业成本,提高效益。该文通过对绥化市北林区保田现代农机合作社进行实地调研后发现,该农机合作社在生产过程中存在农机配备量饱和、农机型号杂多等现象,没有使机器得到充分利用。针对这一系列问题,该文围绕此合作社的水稻机械化生产需求进行了农业机器的选型和作业机组的编制,针对该农机系统构建了整数线性规划模型并采用LINGO软件进行求解。最后对优化后方案的合理性进行评价分析。该研究的主要成果如下:(1)通过对该合作社的实地调研并结合专家调查法对其机器型号进行了初选。围绕该合作社水稻种植工艺的特点并结合该地区气象系数建立了整数线性规划模型。以年作业成本最小为目标函数,经过优化后提高了农机利用率,降低了作业成本。(2)将该农机合作社的水稻种植作业划分为不同的农事阶段,并结合各农事阶段的作业机组绘制农事阶段图。通过模型求解不仅可以得到各种型号机器的数量,而且可以确定各农事阶段所需作业机组的数量。(3)从多个方面证明了优化方案的合理性。优化后的农机配备方案降低了农机的数量和种类,机器总投资减少18.97%。优化后的农机总动力相比现行方案减少17.7%,降低了动力浪费的现象,使该合作社的年作业成本减少了11.2%,提高了该农机合作社的生产效益。(4)根据该农机系统优化配备结果,制定的标准生产工艺流程,可作为参考依据用来帮助该农机合作社进行水稻机械化生产作业。有效地调节了该农机合作社的农机装备结构,使该合作社的农机动力得到充分利用。
殷汉彪[6](2020)在《计算机实验室管理与硬件的维护维修探述》文中研究指明计算机实验室是重要的实验场所,计算机等实验设备承担着上机实践工作任务,在教育等重要领域发挥重要的作用。计算机在实验室中是使用频率较高的设备,容易出现人为操作不当、管理缺失等导致的系统崩溃、硬件损坏问题。因此做好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和维护,需要针对计算机等实验设备采取科学的管理方式,对遇到的问题运用相应的解决措施,维护计算机实验室良性运行。
邓辉东[7](2020)在《64排螺旋CT机的常见故障及维修》文中认为64排螺旋CT机是影像科中使用率较高的一类设备,通过诊断疾病、监测病情,帮助临床较好地掌握患者病况,进而为及时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参考[1]。该设备属于高精尖医疗设备,尽管当前CT机工业制造水平已得到显着提升,但频繁的临床使用仍会加剧设备老化的风险,导致设备故障发生率不断升高。该文简述64排螺旋CT机的常见故障及维修方法,以供同行参考。1 常见故障及维修1.1 故障原因64排螺旋CT机常见故障原因可分为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两类,其
胡影[8](2020)在《调度交换机系统维护管理》文中研究说明通过对机房环境、交换机软硬件系统进行成体系地维护,制定相应管理规定,有效维护和提升了调度交换机整体管理养护水平,为公司调度通信系统稳定运行提供保障。国家能源集团蚌埠发电有限公司的调度交换机系统为哈里斯M A P-512调度交换机,调度交换机系统接有网调及省调调度电话、厂内调度电话。调度交换机系统的稳定运行是保证调度通信系统畅通的前提,
陈娇,郝翔[9](2020)在《新形势下提高基层药检机构质量管理工作水平的探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在当前深化改革新形势下,基层药检机构如何适应改革新形势,提高质量管理水平,满足改革新要求。方法:通过文献查阅和实地调研等方式收集相关信息,深入分析新形势下基层药检机构质量管理现状和面临的问题。结果与结论:基层药检机构应发挥传统优势,加强质量风险、仪器设备管理及内部审核工作,主动适应改革发展新要求。
李文星[10](2020)在《家用计算机维护与故障诊断》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科学技术和互联网科技的发展,计算机已经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奢侈品"逐渐进入千家万户,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计算机的普及也带来相应的硬件或者软件故障,如何进行日常保养维护甚至故障诊断成为使用者的必修课。
二、软盘的正确使用及保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软盘的正确使用及保养(论文提纲范文)
(1)战后科技革命推动日本产业升级研究 ——基于创新体系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答辩决议书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
1.3 研究框架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框架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中的创新与不足 |
第2章 科技革命推动产业升级的一般分析 |
2.1 科技革命的概念与研究范围界定 |
2.1.1 科技革命的概念 |
2.1.2 战后科技革命研究范围的界定 |
2.2 科技革命推动下产业升级的内涵及研究范围界定 |
2.2.1 科技革命推动下产业升级的内涵 |
2.2.2 科技革命推动产业升级的研究范围界定 |
2.3 科技革命推动产业升级的理论基础 |
2.3.1 熊彼特创新理论 |
2.3.2 技术经济范式理论 |
2.3.3 产业技术范式理论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科技革命推动产业升级:基于创新体系视角的分析框架 |
3.1 科技革命推动产业升级的机理 |
3.1.1 科技革命推动产业升级的经济本质:技术经济范式转换 |
3.1.2 科技革命推动产业升级的传导机制:“催新”与“改旧” |
3.2 创新体系相关理论 |
3.2.1 国家创新体系理论 |
3.2.2 部门创新体系理论 |
3.3 以创新体系为切入点的分析视角 |
3.3.1 国家创新体系与技术经济范式匹配性分析视角 |
3.3.2 部门创新体系与产业技术范式匹配性分析视角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战后科技革命推动日本产业升级的历程与背景 |
4.1 科技革命推动日本产业升级的历程 |
4.1.1 战前科技革命成果推动下日本产业的“重化型”化(20世纪50-60年代) |
4.1.2 战后科技革命推动下日本产业的“轻薄短小”化(20世纪70-80年代) |
4.1.3 战后科技革命推动下日本产业的“信息”化(20世纪90年代后) |
4.2 战后科技革命推动日本产业升级的背景 |
4.2.1 重化型产业结构的局限性日渐凸显 |
4.2.2 世界性科技革命的爆发为日本提供了机遇 |
4.2.3 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奠定了经济基础 |
4.2.4 日本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战略奠定了技术基础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战后科技革命推动日本产业升级:基于国家创新体系的分析 |
5.1 技术经济范式转换的载体:日本国家创新体系 |
5.2 科技革命推动日本产业升级中政府支持创新的行为 |
5.2.1 传递最新科技情报并辅助企业引进技术 |
5.2.2 适时调整科技发展战略和产业结构发展方向 |
5.2.3 制定激励企业研发的经济政策和专利保护制度 |
5.2.4 采取措施加速新技术产业化的进程 |
5.2.5 改革教育体制并强化人才引进制度 |
5.3 科技革命推动日本产业升级中企业的创新行为 |
5.3.1 注重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
5.3.2 遵循技术创新的“现场优先主义”原则 |
5.3.3 实行考虑市场因素的“商品研制、推销一贯制” |
5.3.4 将资金集中投向开发研究和创新链的中下游环节 |
5.3.5 重视对在职人员的科技教育和技术培训 |
5.4 科技革命推动日本产业升级中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创新行为 |
5.4.1 从事与产业技术密切相关的基础和应用研究 |
5.4.2 重视通识教育和“强固山脚”教育 |
5.4.3 培养了大量的理工类高科技人才 |
5.5 科技革命推动日本产业升级中的创新主体联盟 |
5.5.1 产学官联合攻关尖端技术 |
5.5.2 建立能够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中介机构 |
5.5.3 联合培养和引进优秀人才 |
5.6 日本国家创新体系与技术经济范式的匹配性评析 |
5.6.1 日本国家创新体系与微电子技术经济范式相匹配 |
5.6.2 “追赶型”国家创新体系与“应用开发型”技术经济范式相匹配 |
5.7 本章小结 |
第6章 战后科技革命催生日本主要新兴产业:基于部门创新体系的分析 |
6.1 新兴产业技术范式的形成与日本部门创新体系 |
6.2 微电子技术催生下日本半导体产业的兴起和发展 |
6.2.1 微电子技术产业化中政府支持创新的行为 |
6.2.2 微电子技术产业化中企业的创新行为 |
6.2.3 微电子技术产业化中科研机构的创新行为 |
6.2.4 微电子技术产业化中的创新主体联盟 |
6.2.5 微电子技术产业化中的需求因素 |
6.3 计算机技术催生下日本计算机产业的兴起与发展 |
6.3.1 计算机技术产业化中政府支持创新的行为 |
6.3.2 计算机技术产业化中企业的创新行为 |
6.3.3 计算机技术产业化中的创新主体联盟 |
6.3.4 计算机技术产业化中的需求因素 |
6.4 日本部门创新体系与新兴产业技术范式形成的匹配性评析 |
6.4.1 部门创新体系与半导体产业技术范式形成相匹配 |
6.4.2 部门创新体系与计算机产业技术范式形成相匹配 |
6.4.3 部门创新体系与新兴产业技术范式形成相匹配 |
6.5 本章小结 |
第7章 战后科技革命改造日本主要传统产业:基于部门创新体系的分析 |
7.1 科技革命改造传统产业的本质:传统产业技术范式变革 |
7.2 微电子技术改造下日本工业机器自动化的发展 |
7.2.1 工业机器自动化中政府支持创新的行为 |
7.2.2 工业机器自动化中企业的创新行为 |
7.2.3 工业机器自动化中的创新主体联盟 |
7.2.4 工业机器自动化中的需求因素 |
7.3 微电子技术改造下日本汽车电子化的发展 |
7.3.1 汽车电子化中政府支持创新的行为 |
7.3.2 汽车电子化中企业的创新行为 |
7.3.3 汽车电子化中的创新主体联盟 |
7.3.4 汽车电子化中的需求因素 |
7.4 日本部门创新体系与传统产业技术范式变革的匹配性评析 |
7.4.1 部门创新体系与工业机器产业技术范式变革相匹配 |
7.4.2 部门创新体系与汽车产业技术范式变革相匹配 |
7.4.3 部门创新体系与传统产业技术范式变革相匹配 |
7.5 本章小结 |
第8章 创新体系视角下战后科技革命推动日本产业升级的经验与教训 |
8.1 战后科技革命推动日本产业升级的经验 |
8.1.1 构建了与微电子技术经济范式相匹配的国家创新体系 |
8.1.2 重视创新体系的层级性和差异性建设 |
8.1.3 加速推进新兴产业技术范式的形成 |
8.1.4 借力科技革命的“双重性质”推动新旧产业协调发展 |
8.2 战后科技革命推动日本产业升级的教训 |
8.2.1 创新体系的基础研究能力不足 |
8.2.2 创新体系不利于颠覆性技术创新的产生 |
8.2.3 政府主导下的大型研发项目模式存在定向失误的弊端 |
8.3 本章小结 |
第9章 创新体系视角下战后科技革命推动日本产业升级对我国的启示 |
9.1 新一轮科技革命给我国产业升级带来的机遇 |
9.1.1 为我国产业升级提供“机会窗口” |
9.1.2 为我国新兴产业“追跑”“齐跑”与“领跑”的并行发展提供机遇 |
9.1.3 为我国传统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创造了机会 |
9.2 构建与新一轮科技革命推动产业升级相匹配的创新体系 |
9.2.1 构建国家创新生态体系 |
9.2.2 重视部门创新体系的“产业间差异性” |
9.2.3 形成与新兴产业技术范式相匹配的部门创新体系 |
9.2.4 建设能够促进传统产业技术范式演化升级的部门创新体系 |
9.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2)矿井通风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维护与保养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矿井通风安全系统的运行原理 |
2.矿井通风系统的组成 |
(1)风扇。 |
(2)填塞物和密封。 |
3.矿井通风安全监测监控系统 |
(1)一氧化碳(CO)传感器。 |
(2)电力传感器。 |
(3)环境监测。 |
(4)地下传输带。 |
4.矿井通风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维护与保养 |
(1)润滑。 |
(2)清洁机械。 |
(3)定期维护设备。 |
5.结语 |
(3)湖南省“双一流”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来源 |
1.2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1 研究背景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文献调研结果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1.3.3 国内研究现状 |
1.3.4 研究述评 |
1.4 研究思路及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5 主要创新点 |
第2章 湖南省双一流高校档案信息化的调查情况 |
2.1 管理主体层面 |
2.1.1 档案信息化管理人员的数量 |
2.1.2 档案信息化管理人员的基本结构 |
2.1.3 档案信息化管理人员的重视程度 |
2.2 管理客体层面 |
2.2.1 档案信息化管理软硬件设施情况 |
2.2.2 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情况 |
2.2.3 档案信息化管理模式情况 |
2.2.4 档案信息化范围 |
2.3 管理制度层面 |
2.3.1 法律法规的学习及宣传情况 |
2.3.2 规章制度的制订及执行情况 |
第3章 湖南省“双一流”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现状分析 |
3.1 湖南省“双一流”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取得的成果 |
3.1.1 档案信息化管理人员队伍基本合理 |
3.1.2 基本具备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设施基础 |
3.1.3 档案开发利用模式较完善 |
3.1.4 档案安全保密机制基本健全 |
3.2 湖南省“双一流”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
3.2.1 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配备不健全 |
3.2.2 专门的档案信息化管理机构不完善 |
3.2.3 档案信息化管理模式较落后 |
3.2.4 档案信息化管理制度不健全 |
3.3 档案信息化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
3.3.1 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监督力度不够 |
3.3.2 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指导力度不够 |
3.3.3 档案信息化程度低 |
第4章 湖南省双一流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优化策略 |
4.1 提高档案信息化程度 |
4.1.1 健全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 |
4.1.2 成立专门的档案信息化管理机构 |
4.1.3 推进以信息系统为主的管理模式 |
4.1.4 加大对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监督和指导 |
4.2 健全档案信息化管理制度 |
4.2.1 完善归档和电子设备维护运用制度 |
4.2.2 完善档案的鉴定与销毁制度 |
4.2.3 完善档案的利用制度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湖南省双一流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访谈简表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4)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寻梦·龙虎山”观众拓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
1.1.1 选题的背景 |
1.1.2 选题的意义 |
1.2 概念界定与相关理论 |
1.2.1 概念界定 |
1.2.2 相关理论 |
1.3 研究现状 |
1.3.1 “寻梦·龙虎山”研究文献 |
1.3.2 观众拓展研究文献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5 创新与不足 |
1.5.1 创新之处 |
1.5.2 不足之处 |
第2章 “寻梦·龙虎山”项目概况 |
2.1 “寻梦·龙虎山”项目背景 |
2.2 “寻梦·龙虎山”项目剧情介绍 |
2.3 “寻梦·龙虎山”项目组织机构与部门设置 |
2.4 “寻梦·龙虎山”项目运营概述 |
第3章 “寻梦·龙虎山”项目的观众现状 |
3.1 “寻梦·龙虎山”项目的观众统计描述 |
3.2 “寻梦·龙虎山”项目的观众统计推断 |
3.2.1 受教育程度与道家文化的相关分析 |
3.2.2 受教育程度与道教音乐的相关分析 |
3.2.3 性别、年龄等变量,与是否专为演出而来的逻辑回归 |
3.2.4 性别、年龄等变量,与是否愿意购买纪念品的逻辑回归 |
第4章 “寻梦·龙虎山”项目的观众拓展策略 |
4.1 “寻梦·龙虎山”项目前期拓展策略 |
4.1.1 寻找优秀合作伙伴,构建良好联动效应 |
4.1.2 积极与高校合作,开拓学生市场 |
4.1.3 设置“导赏”环节,讲解演出内容 |
4.1.4 加强互联网营销,传播道家文化和道教音乐 |
4.1.5 开放白天游园,增进作品理解 |
4.1.6 针对江西观众,开展线下营销 |
4.2 “寻梦·龙虎山”项目中期拓展策略 |
4.2.1 更换损坏设备,提高观演体验 |
4.2.2 减少古代汉语的使用,降低理解障碍 |
4.2.3 提高道教音乐比例,传播道教音乐 |
4.2.4 定期安排培训计划,提高员工工作能力 |
4.3 “寻梦·龙虎山”项目后期拓展策略 |
4.3.1 设立奖励机制,引导观众分享 |
4.3.2 开发文创产品,增进观众体验 |
第5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5)保田现代农机合作社农业机器系统优化配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概况 |
1.3.1 国外研究动态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技术路线 |
2 农业机器系统的选型与编组研究 |
2.1 农业机器系统选型分析 |
2.1.1 选型的目的 |
2.1.2 选型的原则 |
2.1.3 选型的方法 |
2.1.4 选型的程序 |
2.2 作业机组的编制 |
2.2.1 机组编制的目的 |
2.2.2 编组要求 |
2.2.3 机组编制的计算参数 |
2.2.4 动力机械与作业机械的功率匹配验算 |
3 农机系统配备方法研究 |
3.1 农机系统配备的目的 |
3.2 农机系统配备的原则 |
3.3 农机系统配备的步骤 |
3.4 农机系统优化配备方法 |
3.5 农机系统优化配备模型的建立 |
3.5.1 优化模型目标函数构建 |
3.5.2 优化模型约束条件设计 |
4 保田现代农机合作社选型方案 |
4.1 保田现代农机合作社简介 |
4.2 保田现代农机合作社水稻机械化生产工艺 |
4.3 农业机器型号初选及编组 |
4.3.1 备选的主要机型及特性 |
4.3.2 农机型号初选 |
4.3.3 农业机组的编制 |
5 农业机器系统优化配备建模求解 |
5.1 农机合作社水稻生产作业量及生产效率 |
5.2 机器系统优化配备模型的构建 |
5.2.1 设置变量 |
5.2.2 划分农事阶段 |
5.2.3 目标函数的建立 |
5.2.4 约束条件及约束方程 |
5.3 模型求解 |
5.4 优化结果分析 |
6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6)计算机实验室管理与硬件的维护维修探述(论文提纲范文)
一、计算机实验室中计算机设备概述 |
二、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和维护中存在的问题 |
三、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维护措施 |
四、系统还原卡维护计算机实验室运行应用分析 |
五、结语 |
(7)64排螺旋CT机的常见故障及维修(论文提纲范文)
1 常见故障及维修 |
1.1 故障原因 |
1.2 故障排查 |
1.3 故障维修 |
1.3.1 故障一:CT机停转后,机架发出异响 |
1.3.2 故障二:CT机无法扫描并报错 |
1.3.3 故障三:CT机散热存在问题 |
2 设备维护 |
2.1 稳定电压 |
2.2 保持适宜的环境 |
2.3 防尘与清洁 |
2.4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
2.5 做好维护记录 |
3 小结 |
(8)调度交换机系统维护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哈里斯交换机的常见故障处理方法 |
交换机的数据库备份 |
故障预防和常见处理措施 |
机房的维护与管理 |
(9)新形势下提高基层药检机构质量管理工作水平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药检行业面临的新形势 |
2 基层药检机构质量管理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
2.1 质量风险管理有效性有待提升 |
2.2 仪器设备管理不规范 |
2.3 内部审核流于形式 |
2.4 质量管理缺乏先进理念和系统性 |
3 提高基层药检机构质量管理水平的对策及建议 |
3.1 推动质量风险管理工作再上台阶 |
3.2 加强仪器设备规范化管理 |
3.3 提升内部审核有效性 |
(10)家用计算机维护与故障诊断(论文提纲范文)
计算机的日常维护 |
合理控制计算机运行温度 |
正确把握计算机周围湿度 |
及时清理计算机内部灰尘 |
减少人为操作的损伤 |
家庭计算机故障诊断基本方法 |
常见故障分类 |
故障诊断方法 |
结语 |
四、软盘的正确使用及保养(论文参考文献)
- [1]战后科技革命推动日本产业升级研究 ——基于创新体系的视角[D]. 刘伟岩. 吉林大学, 2020(03)
- [2]矿井通风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维护与保养分析[J]. 郭锐. 当代化工研究, 2020(18)
- [3]湖南省“双一流”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研究[D]. 孟娜. 湘潭大学, 2020(02)
- [4]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寻梦·龙虎山”观众拓展研究[D]. 魏壮. 江西财经大学, 2020(10)
- [5]保田现代农机合作社农业机器系统优化配备研究[D]. 毕松浩. 东北农业大学, 2020(07)
- [6]计算机实验室管理与硬件的维护维修探述[J]. 殷汉彪. 计算机产品与流通, 2020(08)
- [7]64排螺旋CT机的常见故障及维修[J]. 邓辉东. 医疗装备, 2020(08)
- [8]调度交换机系统维护管理[J]. 胡影. 中国电力企业管理, 2020(12)
- [9]新形势下提高基层药检机构质量管理工作水平的探讨[J]. 陈娇,郝翔. 中国药事, 2020(03)
- [10]家用计算机维护与故障诊断[J]. 李文星. 家庭科技, 20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