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和太阳系”课程的教义

“太阳和太阳系”课程的教义

一、《太阳和太阳系》一课的教法(论文文献综述)

徐立旭[1](2019)在《中韩小学科学教材比较研究 ——以“地球与宇宙”为例》文中指出小学是科学教育的启蒙阶段,科学教材对于科学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科学教材的编写特色可大致体现一个国家的科学教育状况和水平。韩国是整个亚洲地区科技与教育事业均高度发达的国家,因而其基础科学教育的历次发展改革以及教材的编制、设计等均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及可研究性。通过对我国和韩国两套小学科学教材的分析比较研究,将进一步扩大小学科学教材研究范围,丰富教材比较研究理论,还可借鉴其优秀编写经验和特色为我国小学科学教材的编写和修订提供一些参考,进而缩短与教育强国之间的差距。本文选取的是在中国广泛地区使用的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科学》教材和由韩国科学与工程基金会和国家图书编写委员会编写出版的小学《科学》教材。本次研究在中韩两国基础科学教育的发展历程背景下,阐述中韩两国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发展历程及现行教材概况,接着以两套教材的“地球与宇宙”模块为例,细细梳理两套教材的编排结构包括单元结构和知识结构;内容选择包括知识的广度、知识的深度和知识的难度;呈现方式包括语言组织、插图设置、栏目设计以及科学探究的安排。并在分析比较中发掘两套教材的特色和异同。通过研读文献、文本,利用文献研究、内容分析和比较研究等三种方法,对比分析了两国小学科学教材并得出对我国教材编写与修订的启示:教材的编排结构应多样化并增加单元整理模块;内容选择应突出“学材”特质,彰显生活化;呈现形式应多元化,提升教材可读性;注重以探究能力为核心的学习能力的培养。

周维国[2](2020)在《中学生地球科学素养测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与地球科学相关的资源、环境、灾害等问题日益突出。同时,地球科学内容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国际大规模科学学业评估等测评中受到重视。中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主力军,他们的地球科学素养水平应该受到关注。基于此,本研究以中学生为研究对象,围绕“地球科学素养及其测评”展开了系统研究工作,主要回答以下三个研究问题:中学生地球科学素养测评的理论框架如何构建?中学生地球科学素养测评工具如何开发?中学生的地球科学素养水平如何?为解决上述研究问题,本研究基于以证据为中心的设计理论、建构理论、项目反应理论、经典测量理论,综合运用文献分析、量化研究、质性研究等多种方法,主要的研究工作和成果如下。第一,构建中学生地球科学素养测评框架。基于文献分析法,结合地球科学教育的实际情况,本研究将中学生的地球科学素养测评的一级维度划分为地球科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地球科学探究的证据和实践、对地球科学的情感和态度,并将地球科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地球科学探究的证据和实践划分为了四个表现水平,确定了学生对地球科学的情感和态度测评指标。第二,开发高质量的中学生地球科学素养测评工具。本研究对地球科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地球科学探究的证据和实践两个维度进行纸笔测评,对地球科学的情感和态度进行态度量表调查。纸笔测评工具和态度量表工具在初步编制后,均经过多次试测和修改,形成了最终的地球科学素养测评工具。利用测评工具进行正式测试后,测评工具的各项参数符合项目反应理论和经典测量理论的参数要求,得到了质量可靠的中学生地球科学素养测评工具。第三,发现并总结提炼中学生地球科学素养的整体特征。整体来看,大部分初二年级被试在地球科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地球科学探究的证据和实践的水平能够达到初中毕业的要求;大部分高二年级被试在地球科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地球科学探究的证据和实践的水平高于初中毕业的要求,但能达到高中毕业要求的被试较少;被试对地球科学的情感和态度有较高水平,但是在质疑精神维度水平较低,有待提升。最后,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基于施测学校探究影响中学生地球科学素养水平的原因,并提出相关建议。本研究从学生成绩和师生访谈的角度对中学生地球科学素养现状进行了原因分析与探讨。针对中学生地球科学素养的现状,笔者提出理顺基础教育阶段的地球科学课程设置、注重提升教师个人地球科学素养、改革现有的地球科学教学方式、创新地球科学的评价方式等四点建议,以提升中学生的地球科学素养水平。

乌云嘎[3](2021)在《基于多媒体技术的小学《科学》地理内容教学案例设计研究 ——以苏教版教材为例》文中认为《国际地理教育宪章(1992版)》明确指出,地理在中小学都应该是一门核心学科。地理作为一门全民学科,在所有教学对象、所有学生的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国际地理教育宪章(2016年修订)》中提到,小学至中学的学生应有机会接受优质的地理教育。新时代小学科学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地理教师应当熟练掌握多媒体技术等各种课堂教学技能,在小学和中学地理教学工作当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能力。进行多媒体技术辅助小学《科学》地理内容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创新点在于设计了蒙文的多媒体技术辅助小学《科学》地理内容教学案例,并衔接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旨在为蒙授学校的一线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本文运用文献法,收集相关文献包括宪章和课程标准等教育类文件,对相关专着、期刊进行阅读分析和总结后,了解了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的优越性、必要性和原则等;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布鲁纳发现法、多元智力理论以及地理课程与教学论等理论基础上,利用案例分析法,对相关教学案例进行个案研究。首先根据《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7版)》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的课程目标和主要概念进行分析;其次用总结归纳法,对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的地理内容进行分析、总结和归纳,整理出适宜多媒体辅助教学的15个主题。依据2017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并参照2011版《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依据教材、依据学情、依据多媒体辅助教学特点、依据教学案例设计原则,对选择的四个主题进行教学案例设计,得出教学案例设计策略。教学案例设计策略为4个方面:依据课标选择多媒体辅助小学《科学》地理教学案例主题、多媒体辅助小学《科学》地理内容符合教学案例设计、倡导科学探究、运用多媒体课件功能等策略。设计的四个教学案例,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课堂教学,并与其它教学方式、方法有机结合。运用行动研究法,从四个案例中分别实施了《太阳系大家族》和《火山和地震》两个案例,通过对实施的案例进行反思,得出3点教学启示:讲解教学内容时应结合地理教学法、多媒体技术展示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运用多媒体开发课程资源提高教学质量等。最终得出本文研究结论: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够形象生动展示教学内容,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设计多媒体技术辅助的小学《科学》地理教学案例,归纳多媒体辅助教学策略;多媒体辅助小学《科学》地理内容教学,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突出教学的情境性以及突出学生合作交流。

张欣[4](2020)在《基于VR技术的中学地理探究活动案例设计研究》文中认为在大数据及信息快速发展的时代,教育信息化是推动教学改革必不可少的重要措施。而信息技术手段正在不断更新,自虚拟现实技术产生以来,其对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也越来越受到教育领域的关注。加强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地理教学发展的需要,更是学生发展的需要,因此有必要探讨利用VR技术进行中学地理探究式教学活动的问题。通过对地理课程标准、教材内容、VR技术特点、地理探究式教学之间关系的分析,探讨了VR技术在中学地理探究式教学内容方面的适宜性与必要性,进而归纳出适合利用VR技术的初中和高中地理探究活动的教学内容。通过对文本教学设计案例和教学视频案例的分析,研究探究活动方案的组成、目标设计、VR技术的作用和运用VR技术进行探究活动设计策略等内容,进而总结提炼出基于VR技术的中学地理探究活动的设计策略。从适宜运用VR技术进行探究活动的地理教学内容中选出6个主题,设计了6个基于VR技术的中学地理探究活动方案,初中2个、高中4个,并选取2个教学案例进行了实施。通过案例分析、案例设计和案例实施,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归纳出70个适宜利用VR技术进行的中学地理探究活动教学内容。根据VR技术的特点与中学地理教学内容对学生的教育特性和功能的要求,以中学6本地理教材为载体,提出适合利用VR技术的初中地理探究活动教学内容有34个,适合于高中地理探究活动的教学内容36个。第二,基于VR技术的中学地理探究活动方案由活动主题、活动目标、活动对象、活动时间、活动地点、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评价、活动总结与反思九大部分组成。第三,设计了6个基于VR技术的中学地理探究活动方案,分别为初中两个,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和走进美国;高中4个,包括探秘地球演化的轨迹、影响土壤形成的自然因素、探究热力环流原理和自然灾害的自救与逃生。第四,基于VR技术的中学地理探究活动的设计策略6个:以教学内容实景化和地理实践模拟化为出发点设计活动主题,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和地理信息素养能力为目的设计活动目标,从学生的学习需要及VR技术操作注意事项进行活动准备,以任务驱动方式进行VR技术的交互体验设计活动过程,创设VR技术真实情境结合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活动整体设计,基于VR技术提升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进行活动评价与总结。

赵小芳[5](2020)在《民国小学自然教科书中的地理学术语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教育承担着近代社会进步发展的重大使命,教科书作为重要的教育教学资源,是学校展开教学活动,达成教育教学目标的重要媒介。民国时期作为中国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现代教育发展的基础。民国时期的自然教科书融合了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多个科目,其内容涵盖广泛,术语丰富多样。其中,地理学作为研究地球表层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相互作用的复杂学科,涉及对地球表层各要素之间的时空演化、结构、过程、格局及地域分异与人地关系的等诸多内容的研究,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其在当下仍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学科,研究内容不断发展完善,理应对其进行总结与回顾。地理学术语作为传授地理学知识的核心概念,具有较强的科学性、严谨性和系统性。在小学阶段给儿童构建完善的学科体系,首当其冲的就是构建合理科学的术语结构。本研究在综合考虑民国学制、课程标准、教材性质,以及民国小学自然教科书的版次、印次、流通地域、完整程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基础上,选取了由中华书局和世界书局出版发行的小学自然教科书为研究对象,提取出教科书关于地理学知识的课文,将其作为本文的封闭语料,采用了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对其中的地理学术语内容进行整理分析,试图民国时期两套自然教科书中的地理学术语进行深入分析,探究其在术语编排方面的差异,同时为现行教科书的编排提供一些参考。本文除绪论共分为以下五个部分:第一章对民国小学自然教科书的概貌进行介绍,其中包括教科书的编纂背景、遴选教科书的原则、自然教科书研究样本的简要介绍以及术语定义及其提取原则。由于自然教科书内容涵盖广泛,其提取过程相对复杂,需要涉及对文本语境的分析,这对后期的研究结果的精确性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需要在提取之前对术语的含义及提取原则进行概括。第二章和第三章是本文的主体部分,分别对中华书局和世界数据出版的自然教科书的术语内容进行统计分析。首先提取出教科书中相关的地理学课文形成封闭语料,对其中的地理学术语进行人工提取,从术语的分布、术语建构下的学科体系以及术语所呈现的使用特点三方面对其进行分析,试图探寻该套教科书地理学术语的概貌。第四章是对两套教材中地理学术语内容的对比。运用对比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从术语的构成方式、术语建构下的学科体系、术语的分布差异以及其他方面对两套教科书中的地理学术语的使用情况及特点进行对比分析,并从中概括出其与现行术语的差异所在,探讨学科发展的进步性。第五章基于研究结果为现行教科书中的术语编排提供一些参考。主要包括:1.术语编排应注重与知识结构的系统性;2.加强术语解读中对插图的有效利用;3.坚持儿童本位思想;4.完善作业系统。同时建议术语研究中加强对教科书方面的研究。

李文田[6](2011)在《改革开放30年我国中学地理教科书变革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地理教科书的变革一直是我国地理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对地理课程改革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改革开放30年,我国中学地理教科书的变革主要经历了改革开放初期(1978-1985)、深化改革时期(1986-2000)和21世纪以来三个时期。对改革开放30年我国中学地理教科书的变革进行研究与总结,理论上,可以透视地理课程改革中教科书的发展趋势,拓展中学地理教育的研究视野,丰富地理教科书的相关研究成果;实践上,可以为我国地理教科书的变革提供实践参考,为新时期的地理课程改革提供实践借鉴,为地理教师的教科书理解提供方法指导等。总体上,对于推动21世纪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地理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本研究主要围绕以下问题进行:改革开放30年我国中学地理教科书变革的前提和依据如何?地理教科书在内容、组织、难度等方面的变化情况如何?地理教科书变革具有哪些方面的结论和启示?本研究既基于时间线索,又基于问题角度,遵循论从史出、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围绕地理教科书变革这一核心,力求宏观分析与微观勾勒相结合,历史透视与具体研究相结合。研究方法上,既注重对文献资料的充分收集和认真整理,又注重对具体研究方法的精心选择和灵活运用,突出研究方法的开放性和多样性,多种研究方法相结合。本论文主要由七章组成:第一章主要阐明本研究的选题缘由,界定相关概念和研究范围,陈述研究意义,研究的问题、思路与方法,论文基本框架以及创新与不足。第二章综述国内外教科书及地理教科书的研究现状,通过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在总结前人成果的基础上,从问题入手,寻找研究的思路和突破口。第三章主要以纵向的时间发展为线索,对改革开放30年我国的制度与大纲变革进行阐述,在此基础上概述中学地理教科书的编写情况,从纵向上厘清我国中学地理教科书变革的基本脉络。第四章针对改革开放30年我国中学地理教科书的内容变革与组织变革进行具体分析,概括其变革的具体特点。第五章针对改革开放30年我国中学地理教科书的课程难度变化进行分析,并选取不同时期中学地理教科书中的典型内容作为案例进行定量比较;以21世纪地理新课程改革下的教科书使用为例,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第六章主要从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个维度对影响我国中学地理教科书变革的因素进行概括和探讨,阐述不同影响因素对我国中学地理教科书变革的影响和作用。第七章对整个研究成果进行总结评述,得出相关结论及启示。本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改革开放30年的制度与大纲变革为不同时期中学地理教科书的变革提供了重要前提和依据。不同时期中学地理教科书的内容与组织变革明显:内容上由“注重双基”到“突出人地关系”再到“基础性、时代性和选择性”;组织上,框架结构由“学科体系为主”到“淡化学科体系”,表达方式由“相对单一”到“灵活多样”。改革开放30年我国中学地理教科书的课程难度经历了“由难到易”的变化过程;新世纪地理课程改革中的教科书变革对师生的教学行为产生了明显影响,师生对于新教科书的满意程度较高。影响中学地理教科书变革的外部因素主要有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文化因素;内部因素主要有学科发展、课程改革、课程观念等。本研究得出如下主要启示:继承与创新是我国中学地理教科书变革的基本特征;满足社会发展需求是我国中学地理教科书变革的内在机制;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我国中学地理教科书变革的价值诉求;立足本国、面向世界是我国中学地理教科书变革的发展趋势。本研究试图创新之处主要有:研究视角上,拓展了我国中学地理教科书的研究视野;研究方法上,注重文献,强调分析,系统概述与具体分析相结合,突出多种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研究结论上,提炼了我国中学地理教科书变革的主要结论与启示。本研究的不足:一方面,由于研究涉及时间段较长,不少相关材料可能没有得到充分的收集和利用,以致可能影响相关研究结论的完整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本文形成的若干结论与观点,其科学性和客观性还需要在实践过程中得到检验,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尚有待提高。

叶璐[7](2017)在《晚清天文教育与天文启蒙 ——以天文教科书为中心》文中提出西方天文学在19-20世纪期间对我国天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国传统天文学主要服务于历法制定、星占预卜等,并与儒家、佛教、道教思想相依表里。随着明末清初耶稣会士入华,西方近代天文学作为“通天捷径”始入中国,但囿于宫廷之中,仅面向皇帝、朝堂大臣等上层阶级。鸦片战争,尤其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天文学科的西学东渐开始呈现强劲势头,以中西学堂、教科书、报纸、文学作品等多维度流向晚清民众,推动中国天文学从宫廷走向民间。笔者通过参阅中国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复旦大学图书馆、陕西师范大学图书馆等馆藏晚清天文书籍,并结合“全国报刊索引”、“申报(雕龙平台)”等网络数据库,对晚清天文专着及报刊专栏等进行系统全面的调查。在爬梳整理原始文献的基础上,对晚清天文着作及相关教育活动进行一系列探讨,以期描述晚清天文知识启蒙与时人思想变革。为了使本文逻辑清晰,笔者按照时间顺序对晚清教科书进行叙述和分析,并将每一个特征时间段内的着作展开详细说明,以阐述其对晚清近代教育与时人启蒙之果效。正文部分除绪论、结语外,另包括七章。第一章主要介绍鸦片战争至“学校教科书委员会”成立期间,传教士携来早期天文教科书的雏形。此时的天文知识作为地理、圣经教义、英语的辅助内容,不足以构成近现代天文教育的载体。而另一本专门介绍天文学知识的《谈天》,鉴于其计算艰深繁琐,内容深奥难明,其影响力仅限于部分学者之中,难以达到晚清社会天文启蒙之高度。第二章主要介绍“学校教科书委员会”成立早期,一系列体系化、学科化的西方科学普及丛书移译入华。其中,文章重点对《格致启蒙》丛书之《天文启蒙》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通过对《天文启蒙》两个中译本与底本的比对,指出此期西书中译所存在的问题,同时分析该书所传播的新知识及影响。总体而言,该书代表着天文学科的西书中译逐步开始规范化、体系化。第三章主要介绍在“学校教科书委员会”成立之后,尽管国内天文教科书译着工作得到了规范化和体系化,但是直到京师同文馆天文算学馆建立,国内天文学走向实用教学层面。天文算学馆为洋务派学习西方坚船利炮的产物,其课程教授、考试设定、星台建造等均以“实用”为初衷,其天文教科书《星学发轫》亦教授天文仪器的操作规范与测量原理,天文测量的方法与计算等实用天文学内容。然而,无论馆中教学还是教科书,其影响力均颇为有限。第四章主要论述登州文会馆的天文教育教学活动,重点探究天文教习赫士编译的《天文揭要》、《天文初阶》,以及在两书基础上参考多部西方天文着作、融合西方较新的天文观测和理论编纂而成的《天文新编》。登州文会馆的天文教学,基于上述具备逻辑性、时效性、系统性的教科书,为我国近现代天文工作培育诸多人才,文会馆也发展成为中国高等院校天文教育的鼻祖。第五章“国人自编和创作的天文启蒙读物”,是国人对西方天文学科认识逐步深化的表征和结果。本章主要介绍国人自编和创作天文启蒙读物的起步、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人开始主动传播科学文化,不仅自编天文教材,且识字、歌谣、名物等读本内容换为西方近代天文学知识,同时,创办的儿童报纸、创作的文学作品中也囊括近代天文知识,这些均成为一种启蒙儿童甚至国人的有益形式。第六、七章为晚清天文启蒙成效研究。第六章以1910年哈雷彗星回归为研究视角,针对社会各阶层对此特殊天象的反响展开群像研究。1910年哈雷彗星回归之际,钦天监的记录,各地政府颁布的官牍,众多有识之士的观测、行文甚至学堂学生的演讲,对此天象均秉持一种客观、科学的态度。这些文字语言皆向大众传播有关彗星的客观观测记录、基本科学知识等,逐步取代传统彗星占中的迷信之语。第七章以中国本土传教士黄伯禄的中西历日工作为切入点,他自制的中西对照历表不仅时间跨度长,并包含甲子纪年纪月纪日、王位纪年、闰月等中国传统计时体系中的特殊符号,而且换算优于西方,准确性得以验证。该历表不仅为当时及后世学者编制历表提供蓝本和范式,还为研究中国天文、宗教等领域的西方学者提供信息参考,成为天文启蒙卓有成效的代表人物。本文主要探讨晚清时期天文学从宫廷发展至民间的传播历程,旨在梳理天文教科书由西书中译转至国人自编的脉络、天文教育从宫廷神学至学堂课程的路径。进而,加深有关晚清时期天文知识逐步脱离四书、五经的过程以及传教士“科学传教”演变过程的理解,增进对于晚清时期天文教育和知识启蒙的思考和认知。

刘冰[8](2019)在《引桥教学在高一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课程改革的发展与进一步深化,对高中生各方面能力的要求也在进一步提高,而能力是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系统的掌握知识与技能有利于能力的增长和发挥。引桥教学是利用新旧知识间的关系搭建桥梁,学生能利用原有的地理基础,进行新知识的学习与建构,以更好地促进高中生地理能力的提升,适应课程改革的发展。初、高中地理在一定程度上是互相联系的,但也是相对独立的两个阶段,在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以及在课程标准的要求上都有很大差别。而且部分地区的地理在初中阶段的学习只有两年时间,初三一年基本为地理“空白期”,因此,对于很多同学来说,高一地理变成了初、高中学习转换路上的“绊脚石”。为了改善这一现象,帮助学生缓解学习压力、增强信心、提高成绩、更好地过渡到高中阶段的生活与学习,故开展了地理引桥教学的研究。在阅读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依据最近发展区、建构主义、认知同化、认知发现论等理论知识,运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实验研究等方法,对84位地理教师和259名学生进行了调查,以了解引桥教学在高一地理教学中的实施情况。通过对数据的汇总与分析,总结出高一地理引桥教学的实施现状:第一,大部分老师对引桥教学的了解不深且应用较少;第二,开展引桥教学具有一定的限制因素;第三,学生普遍认为高一地理较难;第四,地理引桥教学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有:教师的教育研究意识较薄弱;平常的教学时间紧张;必修一地理主要以自然地理为主,本身知识难点较多等。在该调查现状的基础上,选取了武陟中学的高一新生进行了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以验证引桥教学在高一地理教学中的实用性和有效性,扩大引桥教学的研究领域和应用范围。结合相关的文献基础以及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了课前架桥、课中引桥、课后固桥的地理引桥教学实施策略。课前架桥意在分析课标、教材,了解学生的地理基础,据此找引桥定引桥。课中引桥是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已知—探索未知,利用各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增强自信心,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搭建一座引桥,引到需要学习的新知识上,从而减缓重难点知识的坡度,使学生能更好地学习新知识,这也是地理引桥教学的重要过程。课后固桥目的是巩固所学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教给学生做题小技巧,从做题中获得成就感,增强自我效能感。据此,论文以《锋面系统与天气》一节为例,设计了引桥教学案例。为了验证引桥教学在地理教学中的有效性,论文设计了地理引桥教学实验,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了一学期的差别教学。通过分析调查现状和引桥教学实施情况,总结出下几点结论:第一,大部分教师对引桥教学的认识不深且应用较少;第二,提出了引桥教学的应用模式和实施策略;第三,整理了高一地理教材中的引桥章节和引桥点,设计了以《锋面系统与天气》为例的教学案例,总结了实施引桥教学时应注意的几点问题;第四,从实验结果来看,地理引桥教学的成效明显。将引桥教学应用于高一地理教学中,拓展了引桥教学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范围和研究领域,丰富了高中地理教学的形式。本研究整理了高一地理引桥章节及引桥点,提出了地理引桥策略,设计了教学案例,在增强地理引桥教学的可操作性方面,具有创新意义。

周玲玉[9](2019)在《中英小学科学教科书比较研究 ——以地球与宇宙为例》文中提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国家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教育中应加强科学教育。而教科书是教师对学生进行科学教育的重要载体,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科学知识,探索科学世界的重要来源。因此科学教科书的研究对于科学教育乃至整体国民科学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从教科书的结构、内容、呈现方式三方面对我国教科版教科书与英国牛津版教科书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发现:在整体结构上,两版教科书均以章节为主要单位,在内容的设计上考虑知识之间的衔接,但两版教科书也存在差别,主要表现在适用年级范围、单元章节数量、编排方式,主题知识分配等方面。教科版教科书适用于3-6年级,而牛津版教科书适用于1-5年级。在单元数量方面,教科版远远超过牛津版的单元数量。编排方式上教科版属于直线式编排,具体课时内容没有较为固定的编排结构,而牛津版则有较为固定的结构,属于螺旋式编排方式。在教科书内容上,笔者对两版教科书的主题知识进行统计,两版教科书所包含的主题知识大致相同,但各有侧重。教科版教科书注重物质世界的知识,所占比例较大,牛津版注重生命世界的知识。两版教科书在地球与宇宙部分所占比例相近似,因此笔者以3-5年级的教科书为研究对象,选取地球与宇宙部分进行了具体知识内容的比较,发现教科版该部分在深度广度和难度上均大于牛津版教科书的难度。同时笔者还对该主题的科学探究实验进行了比较,发现教科版科学探究实验数量远远超过牛津版数量,且实验设计多以情景对话展示,更具有吸引力。在教科书的呈现方式上,笔者主要从语言、插图、栏目三个方面对教科书的呈现方式进行研究。在语言方面,两版教科书多以第一叙事视角进行描写,但教科版教科书在句式上使用较为灵活,使用多种句式引导学生思考探究。而牛津版则以陈述句为主,缺乏启发性与引导性提问。同时,教科版教科书语言较为简洁,文章无大段篇幅出现,而牛津版教科书则注重理论知识的陈述,文章中经常呈现长段落。在插图方面,两版教科书均使用彩色插图,设置了多种类型的插图,且这些插图与文章内容紧密相关。不同点在于,教科版插图数量要多于牛津版插图,教科版以实物类插图为主,牛津版以手绘插图为主,但牛津版插图的质量比教科版要高。在栏目设置方面,教科版没有固定的栏目,只有资料库是每个单元都有的。而牛津版教科书则有固定的栏目,从课前目标,课中讨论,到课后巩固复习都有固定的栏目。两版教科书在栏目的设置理念上存在一些不同,教科版更加侧重栏目的引导作用,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与发现,旨在过程的探究;而牛津版教科书的栏目注重介绍,反馈与评估,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知识。

张建红[10](2020)在《美国科学教材Science Dimensions中“地球与宇宙科学”内容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于2017年发布《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将小学科学课程由原来3?6年级改为了覆盖整个小学1?6年级,且在目标设置和内容规定上都出现了新变化,体现了新时代我国对小学科学教育的新要求,国内各种版本的小学科学教材也相应迎来一轮新编和改编大潮。美国2013年发布了基础教育阶段的《新一代科学标准》,标准里有许多关于科学教育的新提法。Science Dimensions(可译作《科学维度》)是美国哈考特教育出版公司在美国新标准颁布后推出的一套最新科学教材,于2018年正式面世,体现了美国基础教育阶段最新的科学教育理念。国内目前对Science Dimensions这版教材的研究还较少,在此阶段对该美国小学科学教材进行分析研究,可为我国的科学教材编写、修订和科学课程设计提供一些可能的启示。笔者选取Science Dimensions小学阶段(K?5年级)学生用书中的“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作为研究对象。该领域属于教材内容中的四大学科领域之一,在Science Dimensions中每个学科领域下的单元、课、栏目的体例是保持一致的,所以选择“地球与空间科学”为例进行深入挖掘,窥一斑而知全豹,以期发现该教材中所蕴藏的课程理念、设计思路和内容特色。首先,通过文献综述梳理国内外科学教材研究所取得的成果,重点关注了教材分析采用的方法、框架和教材评价的过程,方法,工具,标准和指标的选取等。通过综述国内外有关教材分析的成果和不足,明确了本研究中教材分析与评价的方法和框架。然后,对Science Dimensions教材进行具体分析。首先对教材中“地球与宇宙科学”的单元、课题的名称、数量、位置分布进行了一个总的梳理,发现教材的主题单元不同年段螺旋上升的排布特点,每单元中课题排列体现教材中科学与工程并重的理念;然后,结合课标,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从教材内容选择、内容组织和内容呈现三个维度对Science Dimensions分析。得出结论:第一,在内容选择上,单元与课题的选取以学科核心概念的展开为主要线索。第二,在内容组织上,每课内容结构上遵循三维学习观,顺序上满足5E教学模式。第三,在内容呈现上,课内教学活动种类多、数量大,活动具有开放性;文字、图片、表格丰富、生动;拥有面向每个学生的在线资源。接着,在教材内容分析的基础上对教材内容进行评估,第一部分评估教材中具体概念与学科核心概念的对齐度,得到教材与课标的对齐良好的结果;第二部分评估教材内容支持有效教学的品质,按所确立的评价标准,教材支持有效教学的品质高,接近优秀。在上述分析和评估的基础上,总结得出Science Dimensions教材对我国教材编制和课程开发具有的可供借鉴之处:第一,提高课程内容的整合和连贯度;第二,提高工程设计在科学课程中的地位和与科学内容的整合度;第三,注重发展学生STEM职业兴趣和身份认同;第四,教材学习活动的设置要兼顾形成、应用、评价,支持有效教学;第五,提供丰富的线上资源。

二、《太阳和太阳系》一课的教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太阳和太阳系》一课的教法(论文提纲范文)

(1)中韩小学科学教材比较研究 ——以“地球与宇宙”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 小学科学教材研究现状
        (二) 小学科学教材的比较研究现状
        (三) 当前研究小结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四、创新之处
第一章 中韩小学科学课程发展及教材概况
    一、中国小学科学课程发展及教材概况
        (一) 中国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二) 人教版小学科学教材概况
        (三) 中国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涉及的“地球与宇宙”的具体内容
    二、韩国小学科学课程发展及教材概况
        (一) 韩国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二) 韩国小学科学教材概况
        (三) 韩国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涉及的“地球与宇宙”的具体内容
第二章 中韩小学科学教材“地球与宇宙”模块课程内容的比较
    一、教材内容编排结构的比较
        (一) 单元结构
        (二) 知识结构
    二、教材呈现内容的比较
        (一) 内容广度
        (二) 内容深度
        (三) 内容难度
    三、教材内容呈现形式的比较
        (一) 语言组织
        (二) 插图设置
        (三) 栏目设计
        (四) 科学探究
第三章 中韩小学科学教材比较于我国的启示
    一、编排结构应多样化并增加单元整理等模块
    二、内容选择应突出“学材”特质,彰显生活化
    三、呈现形式应多元化,提升教材可读性
    四、注重以探究能力为核心的学习能力的培养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2)中学生地球科学素养测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与研究背景
    第二节 问题提出与研究概念界定
    第三节 研究的理论基础
    第四节 研究方法和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关于科学素养及其测评的研究综述
    第二节 关于地球科学素养及其测评的研究综述
第三章 中学生地球科学素养测评框架的构建
    第一节 中学生地球科学素养测评的维度确定
    第二节 中学生地球科学素养测评维度的水平划分
    第三节 中学生地球科学素养测评方式及其测试内容的确定
第四章 中学生地球科学素养纸笔测评工具的开发
    第一节 中学生地球科学素养纸笔测评的试题编制
    第二节 基于审题专家和教师的建议完善纸笔测评工具
    第三节 中学生地球科学素养纸笔测评中的测验等值技术
    第四节 基于试测数据完善纸笔测评工具
第五章 中学生地球科学态度量表的开发
    第一节 地球科学态度量表的初步编制
    第二节 基于学者和学生的反馈完善地球科学态度量表
    第三节 基于试测数据完善态度量表工具
第六章 中学生地球科学素养的正式测试与工具检验
    第一节 中学生地球科学素养测评的工具组成与施测情况
    第二节 中学生地球科学素养测评工具的检验
第七章 中学生地球科学素养的表现特征与讨论
    第一节 中学生地球科学素养测试结果的整体分析
    第二节 中学生地球科学素养的群体差异分析
    第三节 中学生地球科学素养测评维度之间的关系与释义
    第四节 基于样本的中学生地球科学素养现状的原因分析
    第五节 提升中学生现有地球科学素养水平的建议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研究创新之处
    第三节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地球科学素养纸笔测评工具的初稿
    附录2 中学生地球科学素养态度调查量表
    附录3 正式测试的初高中地球科学素养纸笔测评和量表试题
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后记

(3)基于多媒体技术的小学《科学》地理内容教学案例设计研究 ——以苏教版教材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背景与现状
        1.境外研究背景与现状
        2.国内研究背景与现状
    (二)研究意义和内容
        1.研究意义
        2.研究内容
    (三)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研究方法
        2.技术路线
    (四)概念界定
        1.多媒体
        2.多媒体辅助教学
        3.教学案例设计
    (五)理论基础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布鲁纳的发现法
        3.多元智力理论
        4.地理课程与教学论
    (六)多媒体辅助地理教学的必要性
        1.课程标准的要求
        2.小学《科学》地理内容需要多媒体辅助
        3.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越性
一、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
    (一)课程目标分析
        1.科学知识目标
        2.科学探究目标
        3.科学态度目标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二)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主要概念分析
    (三)教材分析
        1.教材的时代背景和编写意图
        2.教材的编排体系
    (四)适宜多媒体辅助教学内容分析
        1.教学内容选择依据
        2.适宜多媒体辅助教学内容遴选
二、多媒体辅助小学《科学》地理内容教学案例分析
    (一)案例组成说明
    (二)案例分析
    (三)案例分析启示
三、基于多媒体辅助的教学案例设计
    (一)教学案例设计依据
        1.依据课程标准
        2.依据教材
        3.依据学情
        4.依据多媒体辅助教学特点
    (二)教学案例设计原则
        1.目标导向性原则
        2.规律指示性原则
        3.学生主体中心原则
        4.学习情境创设原则
        5.多媒体教学辅助性原则
    (三)教学案例设计内容分析
        1.教学案例设计主题的选择分析
        2.多媒体与小学《科学》地理内容结合点分析
    (四)教学案例设计
        1.《太阳系大家族》教学案例设计
        2.《火山和地震》教学案例设计
    (五)教学案例设计策略
        1.依据课标选择多媒体辅助小学《科学》地理教学案例主题
        2.倡导科学探究
        3.多媒体辅助小学《科学》地理内容
        4.运用多媒体课件功能策略
四、教学案例实施
    (一)案例实施记录
        1.案例实施准备工作
        2.案例实施过程
    (二)案例实施反思与启示
        1.案例实施反思
        2.案例实施启示
五、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案例分析一览表
附录2:案例分析汇总表
附录3:教学案例设计
致谢

(4)基于VR技术的中学地理探究活动案例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背景与现状
    (二)研究内容与研究意义
    (三)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一、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一)概念界定
    (二)理论基础
二、适宜VR技术的中学地理探究教学活动内容分析
    (一)适宜VR技术的中学地理探究活动内容必要性分析
    (二)适宜运用VR技术的中学地理探究活动内容适宜性分析
    (三)基于VR技术的中学地理探究活动内容选择
三、有关VR技术与中学地理探究活动的案例分析
    (一)案例分析说明
    (二)案例分析呈现与汇总
    (三)案例分析的启示
四、基于VR技术的中学地理探究活动案例设计
    (一)基于VR技术的中学地理探究活动案例组成
    (二)基于VR技术的中学地理探究活动案例设计
    (三)基于VR技术的中学地理探究活动案例设计策略
五、基于VR技术的中学地理探究活动实施
    (一)“探秘地球演化的轨迹”的探究活动案例实施
    (二)基于VR技术的中学地理探究活动实施的总结与反思
六、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一)适于运用VR技术的初中地理教学内容
    (二)适于运用VR技术的高中地理教学内容
附录2 20 个案例分析一览表
附录3 20 个案例分析表
附录4 基于VR技术的中学地理探究活动案例设计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5)民国小学自然教科书中的地理学术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一)民国教科书研究
        (二)民国小学自然教科书研究
        (三)民国自然教科书中科技术语的研究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民国小学自然教科书概貌
    第一节 自然教科书编纂背景
        一、社会变革
        二、教育制度变革
        三、教育思想变革
    第二节 自然教科书样本遴选原则
        一、代表性原则
        二、完整性原则
        三、流通性原则
        四、可比性原则
    第三节 自然教科书研究样本概况
    第四节 术语的定义及其提取原则
        一、术语的定义
        二、术语的提取原则
    第五节 地理学术语提取
第二章 中华书局自然教科书中的地理学术语研究
    第一节 地理学术语分布
        一、术语数量分布
        二、术语内容分布
    第二节 地理学术语建构下的知识体系
    第三节 地理学术语的使用特点
        一、术语表达的丰富性
        二、术语编排的渐进性
        三、术语构成方式简单
    小结
第三章 世界书局自然教科书中的地理学术语研究
    第一节 地理学术语分布
        一、术语数量分布
        二、术语内容分布
    第二节 地理学术语建构下的知识体系
    第三节 地理学术语的使用特点
        一、术语构成方式简洁单一
        二、天气符号作为术语的出现
        三、术语解读中对插图的有效利用
    小结
第四章 两套教材中地理学术语的对比
    第一节 术语分布差异
    第二节 术语构建下的知识体系差异
    第三节 术语解读中对插图利用的对比
    第四节 其他内容的对比
    小结
第五章 对当前小学教科书编纂及术语研究的启示
    第一节 对教科书编排的启示
        一、注重术语编排与知识结构的系统性
        二、加强术语解读中对插图的充分利用
        三、坚持儿童本位思想
        四、完善作业系统
    第二节 对科技术语研究的启示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6)改革开放30年我国中学地理教科书变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图目录
表目录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1.1 选题缘由
        1.2 研究意义
    二、相关概念及范围界定
        2.1 对"中学"的界定
        2.2 对"地理教科书"的界定
        2.3 研究范围界定
    三、研究的问题、思路与方法
        3.1 研究的问题
        3.2 研究的思路
        3.3 研究的方法
    四、创新与不足
        4.1 创新之处
        4.2 论文不足
    五、论文框架
第二章 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综述
        1.1 国外主要教科书研究机构
        1.2 国外教科书研究综述
        1.3 国外地理教科书研究综述
    二、国内研究综述
        2.1 国内教科书研究综述
        2.2 国内地理教科书研究综述
        2.3 国内地理教科书研究存在的不足
第三章 制度与大纲: 地理教科书变革的前提和依据
    一、制度变化: 地理教科书变革的重要前提
        1.1 拨乱反正: 改革开放初期的制度变化(1978-1985)
        1.2 素质教育: 深化改革时期的制度变化(1986-2000)
        1.3 全面发展: 21世纪以来的制度变化(2001-2008)
    二、教学大纲: 地理教科书变革的主要依据
        2.1 双基取向: 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学地理教学大纲(1978-1985)
        2.2 知能并重: 深化改革时期的中学地理教学大纲(1986-2000)
        2.3 三维目标: 21世纪以来的中学地理教学大纲与地理课程标准(2001-2008)
    三、改革开放30年我国中学地理教科书编写概览
        3.1 回归基础: 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学地理教科书编写(1977-1985)
        3.2 走向开放: 深化改革时期的中学地理教科书编写(1986-2000)
        3.3 实现多元: 21世纪以来的中学地理教科书编写(2001-2008)
第四章 内容与组织: 地理教科书变革的核心与形式
    一、改革开放30年我国中学地理教科书的内容变革
        1.1 初中地理教科书的内容变革
        1.2 高中地理教科书的内容变革
    二、改革开放30年我国中学地理教科书的组织变革
        2.1 初中地理教科书的组织变革
        2.2 高中地理教科书的组织变革
第五章 难度与使用: 地理教科书变革的结果与实施
    一、改革开放30年我国中学地理教科书课程难度的变化
        1.1 课程难度的内涵与模型构建
        1.2 初中地理教科书的课程难度变化
        1.3 高中地理教科书的课程难度变化
    二、地理教科书变革后的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2.1 教科书使用的内涵与过程分析
        2.2 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实施
        2.3 初中地理教科书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2.4 高中地理教科书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第六章 成因与规律: 地理教科书变革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一、影响中学地理教科书变革的外部因素
        1.1 政治因素对中学地理教科书的影响
        1.2 经济因素对中学地理教科书的影响
        1.3 文化因素对中学地理教科书的影响
    二、影响中学地理教科书变革的内部因素
        2.1 地理科学发展对中学地理教科书的影响
        2.2 地理课程改革对中学地理教科书的影响
        2.3 不同课程观念对中学地理教科书的影响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的主要结论
        1.1 制度与大纲变革的主要结论
        1.2 内容与组织变革的主要结论
        1.3 难度与使用的主要结论
        1.4 变革影响因素的主要结论
    二、研究的主要启示
        2.1 继承与创新是我国中学地理教科书变革的基本特征
        2.2 满足社会发展需求是我国中学地理教科书变革的内在机制
        2.3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我国中学地理教科书变革的价值诉求
        2.4 立足本国、面向世界是我国中学地理教科书变革的发展趋势
    三、关于研究结论的讨论
        3.1 对本研究的评述
        3.2 不足之处与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后记

(7)晚清天文教育与天文启蒙 ——以天文教科书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缘起与选题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基本思路与研究方法
    四、创新点与基本概念的界定
第一章 晚清早期着作中的西方天文知识
    第一节 传教士着作中的天文知识
        一、玛吉士的《新释地理备考全书》
        二、合信的《天文略论》及《博物新编》
        三、麦嘉缔的《平安通书》
    第二节 英华书院外语教学中的天文知识
        一、袁德辉的《问答体学生用书》
        二、理雅各的《智环启蒙塾课初步》
    第三节 第一本天文学译着—《谈天》
        一、《谈天》中的系统天文知识
        二、《谈天》的“普及”程度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西方科学普及丛书中的天文译着
    第一节 西方科学普及丛书概况
        一、傅兰雅的“格致系列”
        二、《格致启蒙》丛书
    第二节 《格致启蒙》之《天文启蒙》考
        一、《天文启蒙》与底本的比较
        二、中译本中的新知识
    第三节 科学普及丛书在华影响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京师同文馆的实用天文学教育
    第一节 京师同文馆的天文教学活动
        一、京师同文馆之天文算学馆筹建始末
        二、天文算学馆的课程
        三、天文算学馆观象台的建立
    第二节 京师同文馆的天文教习:以骆三畏为例
        一、天文算学馆天文教习概述
        二、骆三畏的生平简介
        三、骆三畏的天文着作
        四、其他天文工作
    第三节 京师同文馆的实用天文教科书—《星学发轫》
        一、天文仪器的操作与原理
        二、天文测量的方法与计算
    第四节 京师同文馆天文教育与教科书的传播与影响
        一、《星学发轫》传播有限
        二、京师同文馆天文教育的影响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登州文会馆的高等天文教育
    第一节 登州文会馆的天文教学活动
        一、登州文会馆的创办及发展
        二、赫士生平简介
    第二节 登州文会馆的早期天文教科书
        一、《天文揭要》
        二、《天文初阶》
    第三节 高等编译教科书—《天文新编》
        一、《天文新编》的内容来源
        二、《天文新编》“新”内容
        三、《天文新编》“新”编纂思想
    第四节 登州文会馆天文教学的影响
        一、登州文会馆发展出来的中国天文算学系
        二、登州文会馆走出的天文学家—王锡恩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国人自编和创作的天文启蒙读物
    第一节 晚清以前天文启蒙读物概况
    第二节 蒙学启蒙读物的兴起与发展
        一、晚清蒙学启蒙读物的发展契机
        二、晚清天文启蒙读物出版概况
        三、三本主要的国人自编教科书
        四、识字、歌谣、名物等形式的天文启蒙读物
    第三节 国人自办报刊中的天文知识
        一、儿童报刊《蒙学报》及其天文知识
        二、儿童画报《启蒙画报》及其天文知识
    第四节 国人自创文学作品中的天文知识
        一、本土小说文本中的天文知识
        二、西来科学小说中的天文知识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晚清天象祛魅成效:以1910年哈雷彗星回归的社会反响为例
    第一节 哈雷彗星回归的相关报道
        一、哈雷彗星回归前期的预测报道
        二、哈雷彗星回归之时的实况报道
    第二节 中央地方的天象辨谬
        一、钦天监不主吉凶
        二、地方政府发文祛惑
    第三节 晚清世人的真实反应
        一、文人官员观测热度高涨
        二、有识之士撰文登报
        三、学堂学生科学应对
    第四节 伴随哈雷彗星的“末世论”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晚清学人启蒙成效:以黄伯禄的中西历日工作为例
    第一节 黄伯禄生平及着作
    第二节 黄伯禄历表的体例和特点
        一、体例:长时间维度的历表
        二、内容:中国历法元素的全覆盖
        三、计算:符合中国历史的中西历换算
    第三节 黄伯禄历表的准确性判定
    第四节 黄伯禄中西历工作在中西方的影响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语:晚清天文教育与天文启蒙的成就与影响
    第一节 近代天文教育发端于晚清
        一、西译与国人自编的天文教科书逐步增多
        二、引介西方近代天文学知识
        三、天文学成为晚清教育的一门科目
    第二节 天文启蒙初显成效
        一、晚清时人理性看待天文学
        二、科学观测方法和仪器指导实际观测
        三、科学传播力量壮大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8)引桥教学在高一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一)地理课程改革的驱动
        (二)加强地理教学连贯性的需要
        (三)衔接不同难度初高中地理知识的要求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三、研究思路
    四、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问卷调查法
        (三)数据统计法
        (四)实验研究法
第二章 文献综述
    一、相关概念
        (一)引桥
        (二)引桥教学
    二、研究现状分析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理论基础
        (一)最近发展区理论
        (二)建构主义理论
        (三)认知同化理论
        (四)认知发现理论
第三章 高一地理引桥教学的现状调查分析
    一、问卷编制
    二、调查对象选取及数据收集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一)大部分教师对引桥教学了解不深且应用较少
        (二)开展引桥教学有一定的限制因素
        (三)大部分学生的地理基础较为薄弱
        (四)地理引桥教学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第四章 引桥教学在地理教学中的实施原则与策略
    一、实施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
        (二)循序渐进原则
        (三)启发性原则
        (四)因材施教原则
    二、实施策略
        (一)课前架桥
        (二)课中引桥
        (三)课后固桥
第五章 高一地理引桥教学的效果分析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对象
    三、实验过程
    四、案例设计
    五、实验结果分析
        (一)实验前测分析
        (二)实验后测分析
    六、实施引桥教学的注意问题
        (一)深入了解学生的地理基础
        (二)加强多方面的沟通交流
        (三)强化地理教学的引桥意识
        (四)重视地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第六章 结语
    一、主要结论
        (一)高一地理引桥教学的开展现状不理想
        (二)提出了地理引桥教学的应用模式和实施策略
        (三)设计了地理引桥案例、总结了注意问题
        (四)高一地理引桥教学成效明显
    二、创新之处
    三、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地理引桥教学现状调查问卷表(教师)
附录 B高一学生地理学习情况问卷调查
附录 C前测试卷
附录 D后测试卷
致谢

(9)中英小学科学教科书比较研究 ——以地球与宇宙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问题的提出
        (一) 社会发展的需求
        (二) 国内外课程改革的需要
        (三) 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需要
    二、研究的意义
        (一) 丰富小学科学教育理论
        (二) 有利于小学科学教师的教学实践
        (三) 为小学科学教科书修订提供参考建议
    三、研究现状
        (一) 对英国小学科学教科书的研究
        (二) 对教科版小学科学教科书的研究
        (三) 小学科学教科书的比较研究
    四、研究思路及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第一章 小学科学教科书比较的的理性分析
    一、教科书编写理念
    二、科学教科书比较分析的模型建构
第二章 小学科学教科书结构比较
    一、整体结构体系的比较
    二、章节具体结构的比较
    三、比较与分析
第三章 小学科学教科书内容比较
    一、中英课程标准解析
    二、教科书中各主题内容知识分布情况
    三、《地球与宇宙》主题知识的比较
    四、“地球的运动”具体知识内容的比较
    五、“地球的运动”科学探究实验比较
第四章 小学科学教科书呈现方式的比较
    一、语言呈现特点
    二、插图呈现特点
    三、栏目设置特点
第五章 小学科学教科书编写的建议与启示
    一、提高教科书与课标的相关性
    二、科学安排教科书结构,使知识系统化
    三、合理选择教科书内容,注重知识的性质
    四、小学科学教科书的呈现儿童化、多元化、丰富化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10)美国科学教材Science Dimensions中“地球与宇宙科学”内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
        (一) 理论意义
        (二) 实践意义
    三、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一) 国内研究综述
        (二) 国外研究综述
        (三) 现有研究取得的成果和不足
    四、核心概念界定
        (一) Science Dimensions
        (二) 地球与宇宙科学
        (三) 教材内容研究
    五、研究目的、任务、方法
        (一) 研究目的
        (二) 研究问题
        (三) 研究方法
第二章 Science Dimensions中“地球与宇宙科学”概貌
    一、“地球与宇宙科学”主题/单元分布
    二、“地球与宇宙科学”课题分布
第三章 Science Dimensions内容选择分析
    一、Science Dimensions内容选择的依据:核心概念
    二、Science Dimensions中的跨学科概念
    三、Science Dimensios中的实践活动
    四、Science Dimensions中的测验
    五、Science Dimensions中的HPS内容
第四章 Science Dimensions内容组织分析
    一、内容组织思路
        (一) 围绕大概念组织学习主题/单元
        (二) 横向用“表现期望”整合三维学习内容于同一学习单元
        (三) 纵向基于“学习进阶”设计“表现期望”的连贯发展
        (四) 把HPS内容镶嵌到每个学习主题
    二、内容编排方式
        (一) 相同学科领域主题单元集中排布
        (二) STEM项目前置于单元提出与单元教学并行
        (三) 教材栏目排布体现5E教学模式
第五章 Science Dimensions内容呈现分析
    一、Science Dimensions中的图文
        (一) 语言文字
        (二) 图表
    二、Science Dimensions中的活动与栏目
        (一) 单元活动与栏目
        (二) 课活动与栏目
        (三) 活动与栏目分析
    三、内容呈现特点总结
        (一) 活动性
        (二) 生动性
        (三) 互动性
        (四) 顺序性
        (五) 开放性
        (六) 联系性
        (七) 全球性
        (八) 伦理性
第六章 Science Dimensions内容评估
    一、评估教材内容与课程标准类文件的对齐度
        (一) 选取评估对象
        (二) 实施内容对齐评估
        (三) 内容对齐评估结果
    二、评估教材内容在支持有效教学的品质
        (一) 确立评价标准
        (二) 实施教学内容评估
        (三) 教学内容品质评估结果
第七章 结语
    一、Science Dimensions内容研究结论
    二、Science Dimensions内容研究启示
        (一) 提高课程内容的整合和连贯度
        (二) 提高工程设计在科学课程中的地位和与科学内容的整合度
        (三) 注重发展学生STEM职业兴趣和身份认同
        (四) 教材学习活动的设置要兼顾形成、应用、评价,支持有效教学
        (五) 提供丰富的线上资源
    三、研究不足与展望
        (一) 研究不足
        (二) 研究展望
附录
    附录一、NGSS中核心概念与SDs中具体概念对照表
    附录二、科学教材支持教学标准与SDs中相关内容对照表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成果
致谢

四、《太阳和太阳系》一课的教法(论文参考文献)

  • [1]中韩小学科学教材比较研究 ——以“地球与宇宙”为例[D]. 徐立旭. 扬州大学, 2019(02)
  • [2]中学生地球科学素养测评研究[D]. 周维国. 华东师范大学, 2020(08)
  • [3]基于多媒体技术的小学《科学》地理内容教学案例设计研究 ——以苏教版教材为例[D]. 乌云嘎.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8)
  • [4]基于VR技术的中学地理探究活动案例设计研究[D]. 张欣.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0(08)
  • [5]民国小学自然教科书中的地理学术语研究[D]. 赵小芳. 辽宁师范大学, 2020(02)
  • [6]改革开放30年我国中学地理教科书变革研究[D]. 李文田. 华中师范大学, 2011(10)
  • [7]晚清天文教育与天文启蒙 ——以天文教科书为中心[D]. 叶璐. 上海交通大学, 2017(08)
  • [8]引桥教学在高一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刘冰. 河南大学, 2019(01)
  • [9]中英小学科学教科书比较研究 ——以地球与宇宙为例[D]. 周玲玉. 扬州大学, 2019(02)
  • [10]美国科学教材Science Dimensions中“地球与宇宙科学”内容研究[D]. 张建红.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4)

标签:;  ;  ;  ;  ;  

“太阳和太阳系”课程的教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