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同意开辟欧亚新航行系统航路的批复(论文文献综述)
李延[1](2013)在《中国民航空中交通管理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继续扩大,航空运输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是全球经济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空中交通管理与航空公司、机场并称为航空运输业的三大支柱产业,其中空中交通管理又是航空运输业有效运转的核心。但是,随着航空业务量的增长,对空中交通服务的安全保障水平和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空中交通管理系统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已经不能适应航空运输业的发展,并且逐渐成为制约我国民航持续发展的瓶颈。本文介绍了我国民航管理体制的改革历程及我国航空公司、机场及空管行业的现状;运用SWOT分析方法明确了我国空管行业的自身的优势和劣势以及面临的机会和威胁,指出了目前制约我国空管行业发展的主要问题:管理模式问题,投资管理问题及运行管理问题。在运用所学的相关理论及方法深入研究分析后,提出相应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首先,在对管理模式问题的分析中,首先运用了公共经济学理论,对空管服务公共产品的特性及其生产与提供进行了理论分析,研究对比了国外空管系统的管理模式,介绍了我国民航空管系统管理模式的历史沿革与现状,同时运用PEST分析法分析了我国空管行业的发展环境,接着分析了内部管理环境。在此基础上对目前管理模式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我国空管系统管理模式的改革思路,即实现“一体化”管理模式及“扁平化”组织结构。其次,关于投资管理问题的研究中,介绍了我国空管行业的投资管理体制的历史沿革、现状及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接着介绍了国外空管系统的投资管理模式。通过对我国民航空管系统的投资管理的成本与效率的分析,提出了改革路径与设计方案,即实现“自收自支”的投资管理方式。第三,关于运行管理问题,通过对我国民航空管系统的运行机制的成本与效率的分析,并对比了国外已商业化的空中航行服务提供商们(ANSPS)运营情况,最后提出了适合我国空管系统目前发展系统目前发展的运行模式设计方案,即实现“企业化”运行模式。本文通过对我国空中交通管理行业在新形势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研究,并且提出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以期有助于解决空中交通管理系统发展困境,适应发展需要,提高效率,实现行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王子龙[2](2013)在《ADS-B监视数据质量分析》文中指出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技术(ADS-B)是国际民航组织确定的未来的主要监视技术,它是通信、导航、监视技术发展,以及星基和机载系统能力提升,所带来的空中交通监视手段的革命性变革。目前各个国家对ADS-B技术的应用研究如火如荼,我国也积极开展了对ADS-B技术的应用研究,并制定了我国民航ADS-B应用的总体规划。在雷达覆盖区,ADS-B作为雷达技术的有效补充,在雷达未覆盖区则作为主要的监视手段,ADS-B的监视数据将通过全国7个区域数据中心处理后提供给空管、机场及航空用户使用,经过两个全国性的数据处理中心处理后提供给航空公司、政府、公众使用并进行国际间的数据交换。因此,对ADS-B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为后续的数据中心处理ADS-B数据奠定基础,对ADS-B的数据质量进行测试和评估,指导ADS-B的建设和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是围绕ADS-B数据的数据分析和质量评估展开工作。首先对ADS-B的技术发展做了简要介绍,并探讨了欧美和我国ADS-B技术的应用情况。研究了ADS-B系统的功能、机载设备、数据链技术以及系统应用,为后续工作的展开打下理论基础。ADS-B数据质量分析的基础是对报文的正确解析,因此对报文协议、内容的详细了解和对报文数据的实例解析分析是本文主要的一部分内容。ADS-B的位置点迹需要滤波后成为航迹信息,本文采用卡尔曼滤波算法进行处理,并详细介绍了线性系统的卡尔曼滤波算法和非线性系统的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的算法过程。根据ADS-B技术的原理和技术特点,基于ADS-B数据本身,本文提出从ADS-B数据的数据完好性、数据漏点率、数据跳点率以及顶空盲区等方面分析和表征ADS-B的数据质量,并针对这4个方面开展了研究和分析,在此基础上,研制开发了ADS-B数据质量分析系统,对实际获得的ADS-B数据进行了实例分析。论文重点对研制的ADS-B数据质量分析系统的系统整体构架以及各个模块的内容和流程框图进行了介绍,并给出了各个模块对实际数据样本分析得出的结果。
刘凡[3](2012)在《我国空域管理体制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文中认为我国空域管理体制建设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空管体制改革中如空域环境优化、管制体制、综合保障能力、法规建设、技术标准、基础理论研究、产业基础等问题急待解决。近年来伴随着我国航空业的快速发展,航空业所呈现出的负外部性诸如噪音污染,航班延误等现象愈来愈为明显,航空运输由于机场容量和航线布局限制等原因导致天空拥挤现象呈频增趋势,并因此导致航空器在地面及空中的安全运行面临着愈来愈大的压力。航空器的安全运行离不开有序合理的空域管理和配置,空域是重要的国家资源,应当得到合理、充分、有效地利用。目前我国空域管理的水平与国际同行业存在较大差距,受制于现行的空域管理体制,长期以来,我国空域资源利用率不高,难以满足国内民航运输增长的需要。空域管理涉及国家领空安全、军民航协调、法规规章的制定等,需要政府统筹规划,统一指挥与协调。航空界对于空域管理体制创新的研究刚刚起步,实践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国外理论界对空域管理的研究起步较早,较为发达的航空体系也为理论界的研究提供了较为详实的现实基础,许多国家对空域管理方法已由传统的政府管理模式向多元化组织形式过渡管理的手段更加趋于商业化运作。反观我国对于空域管理的研究要远远落后于西方航空业发达国家,基于此,本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空域管理领域相关概念加以界定,分析了空域管理体制的理论基础和现实基础、剖析了目前我国空域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在借鉴国外发达航空国家及新兴航空国家空域管理体制的经验基础上,提出了改进我国空域管理体制的短期及长期方案。市场经济是制度经济,政府是改革的对象,也是改革的动力。我们相信,经过改革与建设的实践,我国空域管理体制在不久的将来必将发生较大的变革。
张澍葳[4](2012)在《克拉玛依机场PBN飞行程序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研究》文中认为我国的民航事业发展迅猛,机场快速增长,带来了客观的经济效益,但是空域的配置和分布逐渐不能满足流量增长的需求。部分机场拥堵延误严重,甚至因为空域繁忙出现不安全事件,空域的紧张已经逐渐成为了制约我国民航事业发展的巨大障碍。在近几年,作为我国空域改革的重要措施和组成部分,民航局在全国范围内推动PBN(基于性能导航)的新技术标准,力争在2015年实现全国范围内的技术标准过渡。克拉玛依机场作为民航局第三批完成PBN程序设计的机场,地处新疆准噶尔盆地,是新疆地区的主要民用机场之一。在该机场实施PBN能有效提高航空安全、增加空域容量、减少地面导航设施的建设和维护成本,促进节能减排。目前国内在飞行程序设计自动化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少,本研究旨在结合实际的飞行程序设计案例,通过计算机技术辅助解决设计中的技术难题。对未来在飞行程序设计方面的研究具有一定参考价值。本文结合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飞行程序设计理论进行了三个方面的研究:(1)对克拉玛依的空域结构和传统飞行程序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克拉玛依机场的RNP APCH设计方案。其中包括前期准备和资料收集、设计、设计方案制定、设计方案研讨、保护区绘制、模拟机试飞等大量工作。(2)对三维建模仿真技术在现代工程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比较和选择了不同方法对飞行程序中的障碍物限制面进行了建立和仿真呈现,结合三维仿真和OPEN GL二次开发完成了保护区限制面的障碍物自动化评估和参数化显示。(3)针对在完成克拉玛依机场的RNPAPCH程序过程中涉及到的低温修正和航路点转弯参数计算,结合计算机技术搭建自动化计算系统,并完成窗口化界面显示。
刘嘉旭[5](2007)在《民用航空领域反垄断法适用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民用航空和现代意义上的竞争法均肇始并发达于欧美国家,自1978年美国颁布航空放松管制法(Airline Deregulation Act of 1978)以来,全球领域内的发达国家均经历了对民航市场从严格管制到放松管制的过程,并取得了优异的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与它们用竞争法代替政府管制的做法有着直接和必然的联系。在欧盟与美国已经达成横跨大西洋的“开放天空”(Open Sky)协议的今天,作为民用航空尚处于初级水平的国家,中国要振兴民族民航产业,必须以开放的胸怀吸取欧美放松管制的制度和经验,并在该领域建立起完善的竞争法体系。对民用航空领域而言,放松管制是世界潮流,也是产业繁荣的必经之路,从严格管制到放松管制的发展历程,也就是以反垄断法取代严格的行政规章作为规范市场竞争秩序的主要法律规范的过程,也就是民航领域反垄断法的一个适用过程。本文首先重点对民航航空的产业属性与市场特征,以及特有的产业政策和民航监管体系做出介绍,并进行了理论性的归纳研究,为全文的展开论述进行铺垫。并从经济学视角对民航市场进行研究,归纳出民航市场的寡头竞争局面的特点,对中国民航市场中的市场结构包括市场集中度、市场进入障碍和产品差别化程度结合实际情形在理论上进行提炼。民用航空运输市场有其特有的产业的特征与市场结构,但就垄断行为而言,与其他行业并无二致。在传统的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与企业集中之外,由于政府过度管制造成的行政垄断表现尤为明显。对于民航领域内的垄断行为,应纳入将来的反垄断法统一规制。由于《反垄断法》中的条款只能是较为原则性的规定,不可能完全解决民航领域中的所有具体问题,因此我国可以借鉴有关国家和地区在这方面的经验,在遵循法律统一和执法机构统一的前提下,由反垄断执法机构主导、民航监管机构配合制定反垄断法在民航领域的专门的指南或规章,配合规范民用航空市场的竞争秩序。从国外发达国家,包括民航产业发达国家和竞争法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民航领域均经历了从严格管制到放松管制的发展历程,各国的成功模式高度一致,即放松对民航产业的经济性管制,政府和行业监管机构仅对安全性等公共问题予以控制,而由统一的反垄断法和反垄断执法机构对民航企业的市场行为进行规范。民航市场的结构通常呈现出寡头垄断的局面,同时由于其网络经济效应和国防方面的基础性地位,具有某些自然垄断性的特点,但是,从整体上而言,民航市场仍然是竞争性的市场,是可竞争的市场,适于由政府进行反垄断方面的规制而非严格的政府管制。中国的民航产业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处于比较落后的位置,应当采取适合于国情的民航产业政策。在“开放天空”和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之下,产业政策的终极目标应当是寻求民航企业整体竞争力水平的提高,由政府主导通过全面管制以推动产业繁荣的做法已然过时。竞争政策应当高于产业产业,除了安全管制、空中交通管制等管制外,政府全面放松包括运价管制和市场准入管制在内的束缚,在竞争政策的监控下谋求中国民航竞争力的提升和市场推动之下产业的真正繁荣。行业监管机构负责民航产业政策的维护及行业公共事务的管理,对于民航领域竞争秩序的维护,应当由全国性的反垄断法执法机构统一行使。无论是由民航总局或是由独立性的民航监管委员会执行国家的产业政策,其监管领域均应受到一定限制,对于竞争性领域应退避三舍,由反垄断执法机构规范竞争秩序,而应将主要精力集中在自然垄断性领域和正外部性、准公共性与准军事性的领域之内。从反垄断法的角度考察,航空联盟是在外国所有权受到各国行政当局严格限制的前提下产生的一种联合方式,其对竞争的影响与企业集中非常类似。中国一方面应当鼓励民航企业积极加入航空联盟,参与到国际民航市场的竞争中去。一方面也应当由反垄断执法机构行使对航空联盟的审查制度,参照企业集中的事前申报审查制度,从竞争政策的层面上防范航空联盟可能对中国民航市场的公平竞争产生的不利影响。
方敏[6](2006)在《我国空中交通服务的问题及对策分析》文中认为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现代人的工作和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人们对于交通运输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航空运输企业也希望飞行能够更安全、方便和快捷,希望能够通过高效的空中交通服务提高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希望空中交通管理能提供多样化、个性化和高水平的服务。作为国家空域资源的管理者和空中交通服务的提供者,我国空中交通管理系统经历了军事化管理和准军事化管理向现代行政管理的转变,在本位主义和主体中心主义的管理机制支配下,重管制轻服务,重安全轻效益,未能把顾客看作最宝贵的资源,为顾客创造利益和价值,并以顾客的满意作为管理的基本目标。目前,我国空中交通服务存在着航线不合理、空域利用率低下、安全保障等方面的问题,以及越来越多的因为航班延误而引发的纠纷和飞行不安全事件的发生已经影响了整个航空运输业的发展。本文从民航空中交通服务的职责和特点出发,以顾客视角,分析空中交通服务对象的需求和空中交通服务的现状,并利用公共经济学有关公共产品的理论,对空中交通服务进行分析,利用新公共管理理论中的顾客导向机制,提出以树立服务意识和进行文化建设、引入竞争和服务细分、实施协同决策、提高空域自由度以及进行安全审计等为主要内容的改善空中交通服务的对策,以实现引入竞争,增加顾客选择,提高产品质量,引导顾客参与服务的生产和提供,提高顾客自主性等,旨在建立一个以顾客为中心,受顾客利益驱动的空中交通服务。
赵源[7](2005)在《航路飞行辅助决策仿真系统关键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民用航空运输业的迅速发展,空中交通流量显着增加,管制技术有了极大的改进和提高,新航行系统得到了普遍的应用,从而使“自由飞行”成为可能。 本文的主要内容是在新航行体系下,研究了航路飞行辅助决策仿真系统的关键问题,为航路飞行管制提供决策帮助,以提高管制效率,减轻管制员工作负荷。本文主要完成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对航路飞行中的各种飞行状态分别建立运动学和动力学模型,以此求出按照飞行计划或管制员命令,不同飞行状态所需时间以及未来任意时刻的位置;构建了飞行冲突的判定模型——一个由保护区,警戒区组成的双层保护区域;在对飞机之间的水平间隔和垂直间隔分别计算的基础上,实现了飞行冲突的检测算法;冲突解脱的实现:如果存在飞行冲突,则建立冲突解脱数学模型,应用遗传算法解决冲突。
何智[8](2005)在《终端区空中交通流量管理中的动态排序算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民用航空飞行量的快速增长,在一些繁忙的机场和终端区经常发生的空中交通拥挤现象,严重干扰了航班的正常运行,导致了大量航班延误,给机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给飞行安全造成了威胁。 本文通过对终端区空中交通流量管理中连续航班动念飞机排序问题的研究,建立了飞机流排序的动态模型,提出了终端区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的动态排序算法,以使得所有进场航班的空中等待成本总和最小。并运用C++Builder语言开发出了终端区航班动态排序系统。 终端区航班动态排序系统通过对飞行计划数据和航班动念数据的综合处理,实现了航班降落次序排定和确定航班实际着陆时间等功能。初步实现了终端区空中交通流量的自动化管理,对发展和完善我国空管的自动化水平具有现实意义。 通过对终端区进场飞机排序的仿真,本文的动态排序算法与先到先服务算法(FCFS)相比,明显地减少了航班队列的总的延误,降低了因延误产生的相关费用。算法简单易行,优化效率高,更适合实际的要求。表明本文动态排序算法实用、可行。
许腾波[9](2004)在《民航空管系统多维重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民航空管系统与飞行、机场并列为民航三大子系统,在整个民用航空领域发挥着基础网络的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在与民航共同飞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管理体制不顺,民用空域资源严重匮乏,投资渠道狭窄,保障能力落后需求等诸多问题,逐步成为制约民航发展的瓶颈。面对纷纭复杂、急剧变化的外部环境,民航空管系统如何根据自身特点,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促进社会福利最大化,走出一条多维重组,创新发展的崭新道路,是本文研究的重点。论文围绕民航空管系统多维重组的主线,从SWOT分析入手,明确公司自身的优势和劣势、面临的机会和威胁,研究、分析世界各国空管改革历程、现状,及我国对传统自然垄断行业改革、重组的思路、做法,从中归纳共性,提取经验,总结教训,进而在引述多维重组理论,详细分析空管服务企业化理论和实践基础之后,提出民航空管系统走企业化发展道路的战略构思,确立了系统重组的战略目标,指导原则,把握环节,实施步骤。最后,从资源、组织结构、业务、产权、治理结构、管制制度等多个维度对空管系统的重组进行了方案设计和阐述。论文是对民航空管系统改革重组的一次全面的分析和探讨。
王伟[10](2004)在《民航空中交通管制区域重组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空中交通管理系统是航空运输和国土防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确保航空运输发展和国土防空安全的基础。空中交通管制区域的结构与空中交通管理系统的组织结构、运行机制和军民航协调等方面内容密切相关。本文对空中交通管理系统的沿革、空中交通管理体制和民航空中交通管理系统的现状进行了描述,概略介绍了航空发达国家空中交通管理系统的发展状况并分析了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空中交通管理系统面临的全球竞争形势,以及自身的优势、制约因素和威胁、需求与驱动力、不确定因素等发展环境。根据全球竞争形势和自身发展环境的分析结论,本文提出了民航空中交通管制区域重组的战略目标:在空域分类划设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航路交通管制区、终端和进近管制区、机场塔台管制区的三级管制区域结构;建立相应的航路交通管制中心、终端或者进近管制中心、机场塔台管制室的三级管制机构;通过建立合理的备份机制,逐步减少航路管制中心的数量,提高管制中心的运行服务质量。本文系统地阐述了对管制区域重组战略目标所涉及的各子系统的考虑,重点分析了民航空中交通管理系统的运行体制、文化重组,并对战略实施过程进行了设计。空中交通管制区域的重组战略问题必须抛开部门利益的制约,站在国家利益的高度上,宏观长远地谋划。本文根据战略管理的思想和理论,通过对各种因素的分析提出的观点,对于制定和实施国家空中交通管制区域战略重组具有参考价值,对于从事民航空中交通管理具体工作有着一定的借鉴作用。
二、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同意开辟欧亚新航行系统航路的批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同意开辟欧亚新航行系统航路的批复(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民航空中交通管理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1.3 论文结构和主要工作 |
1.3.1 论文结构 |
1.3.2 主要工作 |
2 相关理论及方法 |
2.1 博弈论与机制设计 |
2.2 SWOT 分析方法 |
2.3 PEST 分析方法 |
3 我国民航空管行业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
3.1 我国民航管理体制改革历程 |
3.2 我国航空公司、机场及民航空管系统的现状 |
3.2.1 航空公司现状 |
3.2.2 机场现状 |
3.2.3 民航空管系统现状 |
3.3 我国民航空管系统的 SWOT 分析 |
3.3.1 优势 |
3.3.2 劣势 |
3.3.3 机会 |
3.3.4 威胁 |
3.4 我国民航空管系统现行管理中的主要问题 |
3.4.1 管理模式问题 |
3.4.2 投资管理问题 |
3.4.3 运行管理问题 |
4 管理模式问题分析与改革方案 |
4.1 公共经济学观点中的空管服务 |
4.1.1 空管服务是可收费的服务 |
4.1.2 空管服务的生产与提供 |
4.2 国内、外空管行业管理模式介绍 |
4.2.1 国外其它国家空管行业管理模式 |
4.2.2 我国空管系统管理模式历史沿革与现状 |
4.3 我国空管系统的管理环境分析 |
4.3.1 外部环境分析(PEST 分析方法) |
4.3.2 内部环境分析 |
4.4 我国空管系统管理模式改革方案 |
4.4.1 理清民航局及民航空管局的行政与运行的关系 |
4.4.2 调整结构:实现“一体化”管理模式及“扁平化”组织结构 |
4.4.3 建立健全监管体系 |
5 投资管理问题分析与改革方案 |
5.1 国内、外空管系统投资管理体制的介绍 |
5.1.1 我国空管系统投资管理体制的历史沿革 |
5.1.2 我国空管系统投资管理体制的现状 |
5.1.3 国外空管系统投资管理模式介绍 |
5.2 我国空管投资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
5.2.1 预算管理与投资审批脱节 |
5.2.2 项目审批周期长环节多 |
5.2.3 专业设计及咨询单位少 |
5.2.4 投资与建设责权利不统一 |
5.3 投资方式成本效率分析 |
5.4 我国空管系统投资管理方式改革方案 |
5.4.1 实现“自收自支”的投资管理模式 |
5.4.2 减少和逐步取消政府对投资的审批制度 |
5.4.3 强化投资风险意识和约束机制 |
6 运行管理问题分析与运行模式改革方案 |
6.1 运行成本分析 |
6.2 运行效率分析 |
6.3 国外已商业化的空中航行服务提供商的运营情况分析 |
6.4 我国空管系统运行模式改革方案 |
6.4.1 细分空管服务 |
6.4.2 完善分配制度,建立激励机制 |
6.4.3 合理配置人员与岗位 |
7 结论和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ADS-B监视数据质量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ADS 的发展概况 |
1.1.2 ADS-B 数据的应用 |
1.1.3 ADS-B 数据的质量 |
1.2 各国 ADS-B 的应用现状 |
1.2.1 美国的发展应用和规划 |
1.2.2 欧洲 ADS-B 应用发展概况 |
1.2.3 澳大利亚 ADS-B 的发展应用概况 |
1.2.4 加拿大新西兰等国 ADS-B 的发展概况 |
1.2.5 中国 ADS-B 的应用现状与规划 |
1.3 项目内容简介 |
1.4 论文内容介绍 |
第二章 ADS-B 监视系统简述 |
2.1 ADS-B 技术概述 |
2.2 ADS-B 的功能及其分类 |
2.2.1 发送功能 ADS-B OUT |
2.2.2 接收功能 ADS-B IN |
2.2.3 ADS-B 的服务信息 |
2.3 ADS-B 的机载设备 |
2.3.1 机载设备的组成 |
2.3.2 数据链系统 |
2.3.3 GNSS 接收机 |
2.3.4 驾驶舱交通信息显示设备-CDTI |
2.3.5 机载设备的配置 |
2.4 ADS-B 的数据链技术 |
2.4.1 频段的分配 |
2.4.2 1090ES 数据链技术 |
2.4.3 UAT 数据链技术 |
2.4.4 VDL Mode 4 数据链技术 |
2.4.5 几种数据链技术的比较 |
2.5 ADS-B 系统的应用 |
2.5.1 监视功能 |
2.5.2 防撞系统功能 |
2.5.3 自由飞行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ADS-B 数据解析及处理 |
3.1 雷达数据与 ADS-B 数据的比较 |
3.1.1 ADS-B 与雷达系统的性能比较 |
3.1.2 两者数据接收方式比较 |
3.1.3 两者数据源格式比较 |
3.1.4 两者各自的优缺点 |
3.2 ADS-B 的数据格式 |
3.2.1 ADS-B 的 CAT021 报文格式 |
3.2.2 ADS-B 的报文基本内容 |
3.2.3 ADS-B 报文解析示例 |
3.3 ADS-B 的点迹滤波处理 |
3.3.1 线性卡尔曼滤波 |
3.3.2 非线性卡尔曼滤波 |
3.3.3 卡尔曼滤波算法的仿真比较及分析 |
3.4 数据完好性判断原理 |
3.5 数据漏点率计算原理 |
3.6 数据跳点率计算原理 |
3.7 台站顶空盲区的计算 |
3.8 本章小节 |
第四章 系统架构及质量分析 |
4.1 系统整体构架 |
4.2 系统模块介绍及分析 |
4.2.1 报文解析模块 |
4.2.2 数据完好性分析模块 |
4.2.3 数据漏点率分子模块 |
4.2.4 数据跳点率分析模块 |
4.2.5 航迹显示分析模块 |
4.2.6 顶空盲区的测试计算 |
4.3 本章小节 |
总结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3)我国空域管理体制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意义 |
一、 选题背景 |
二、 研究意义 |
三、 研究目的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一、 国外研究概述 |
二、 国内研究综述 |
第三节 研究现状的总体评价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空域管理体制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一节 我国空域管理体制的相关概念 |
一、 空域的概念 |
二、 空域管理的概念 |
三、 空域管理体制的概念 |
第二节 研究空域管理体制的相关理论 |
一、 政府管制 |
二、 “新公共管理”理论 |
第三章 我国空域管理体制的现状分析 |
第一节 我国空域管理体制现实基础 |
一、 我国空域管理体制概况 |
二、 我国空域管理的主要模式 |
三、 我国空域管理的主要特点 |
第二节 我国空域管理体制 |
一、 我国空域管理体制的政策法律依据 |
二、 我国空域管理体制变革的历史 |
三、 我国空域管理体制的现状 |
第三节 我国空域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 管理体制结构不合理 |
二、 法律依据不足,行业法规标准不统一 |
三、 协调效率低 |
第四章 国外空域管理的经验及启示 |
第一节 国外空域管理体制的概况 |
一、 发达航空市场空域管理体制的模式 |
二、 新兴航空市场空域管理体制的模式 |
第二节 国外空域管理体制的经验借鉴 |
一、 法律层面 |
二、 体制层面 |
三、 协调机制 |
第五章 我国空域管理体制的对策 |
第一节 明确空域资源的属性 |
第二节 建立空域管理的法制体系 |
第三节 建立国家空域的统一管理体系 |
第六章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4)克拉玛依机场PBN飞行程序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现状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3.1 克拉玛依机场 RNP-APCH |
1.3.2 飞行程序计算机辅助设计和仿真 |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及创新点 |
1.4.1 主要工作 |
1.4.2 创新点 |
1.5 本文的组织结构 |
第二章 PBN 飞行程序设计原理 |
2.1 PBN 技术介绍 |
2.1.1 RNAV 技术 |
2.1.2 RNP(Required Navigation Performance)所需导航性能 |
2.1.3 我国的 PBN 实施计划 |
2.2 PBN 技术的优势 |
2.3 PBN 的实施 |
2.3.1 现代仪表飞行程序 |
2.3.2 基于 GNSS 的 PBN 程序 |
2.3.3 “T”型“Y”型程序设计方法 |
2.3.4 气压垂直导航(BARO-VNAV) |
2.3.5 WGS-84 航路点的设置 |
2.3.6 终端区进场高度(TAA) |
2.3.7 导航数据库(NAVdatabase) |
2.3.8 PBN 实施的总体思路 |
2.4 小结 |
第三章 基于三维可视化仿真的障碍物辅助评估 |
3.1 三维建模技术 |
3.1.1 AutoCAD 三维建模技术 |
3.1.2 Google SketchUp 三维建模技术 |
3.1.3 其他建模工具 |
3.2 基于 SETCH UP 的 APV-OAS 面建模和显示 |
3.2.1 APV-OAS 的设计参数 |
3.2.2 APV-OAS 在 Sketch UP 中的构建和显示 |
3.3 基于 OPEN GL 的障碍物自动评估和显示程序 |
3.3.1 OPEN GL 平台介绍 |
3.3.2 OPEN GL 下的 APV-OAS 呈现原理和障碍物评估方法 |
3.3.3 OPEN GL 下障碍物仿真评估软件的设计 |
3.3.4 障碍物仿真评估软件的功能和显示 |
3.4 小结 |
第四章 Baro-VNAV 障碍物评价面的低温修正 |
4.1 低温修正方法 |
4.2 基于 MATLAB 的低温修正程序 |
4.3 低温修正仿真结果 |
4.4 小结 |
第五章 转弯参数的自动化计算实现 |
5.1 RNPAPCH 转弯参数的计算方法 |
5.2 基于 C#的转弯参数计算软件设计 |
5.2.1 C#程序设计思路 |
5.2.2 转弯参数程序设计及演示 |
5.3 小结 |
第六章 克拉玛依 RNPAPCH 飞行程序设计研究 |
6.1 克拉玛依机场空域结构分析 |
6.2 克拉玛依传统仪表飞行程序分析 |
6.2.1 RWY13 仪表进场 |
6.2.2 RWY31 仪表进场 |
6.3 克拉玛依 RNPAPCH 程序设计 |
6.3.1 扇区划分 |
6.3.2 进场和进近航线 |
6.3.3 终端进场高度(TAA) |
6.3.4 等待程序 |
6.3.5 RNP-APCH 进场航段和转弯参数设计 |
6.3.6 APV-OAS 障碍物评估 |
6.3.7 保护区绘制 |
6.4 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5)民用航空领域反垄断法适用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民用航空与竞争法 |
一、选题意义 |
二、研究现状 |
三、研究方法和资料来源 |
四、论文结构安排 |
五、本文的创新和贡献 |
第一章 民用航空市场及立法概述 |
第一节 产业属性与市场特征 |
第二节 民航产业政策 |
第三节 民航法规体系 |
第四节 民航监管体系 |
第二章 民航市场中的寡头竞争 |
第一节 产业组织理论与中国民航产业组织现状 |
第二节 民航市场结构分析 |
第三节 中国民航市场中的寡占者与其他竞争者 |
第三章 民航领域的垄断协议及其法律规制 |
第一节 垄断协议概述 |
第二节 价格联盟 |
第三节 瓜分市场协议 |
第四节 联合抵制行为 |
第四章 民航领域的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及其法律规制 |
第一节 市场支配地位的认定 |
第二节 超高定价与价格歧视 |
第三节 拒绝交易 |
第四节 独家交易行为 |
第五章 民航领域的企业集中及其法律规制 |
第一节 集中的竞争效果分析 |
第二节 横向集中 |
第三节 纵向集中 |
第四节 企业集中事前申报制度 |
第六章 民航产业政策与竞争政策之间的关系与协调 |
第一节 民航运输业的产业政策 |
第二节 适合中国的民航产业政策 |
第三节 民航产业的竞争政策 |
第四节 产业政策与竞争政策的协调 |
第七章 开放天空:从严格管制到放松管制 |
第一节 民航产业的竞争性特点 |
第二节 民航管制的必要及其限度 |
第三节 美国民航管制的政策演变 |
第四节 放松管制的路径分析 |
第八章 民航行业监管机构与反垄断执法机构之间的关系与协调 |
第一节 政府在民用航空市场中的角色与定位 |
第二节 民航行业监管机构 |
第三节 反垄断执法机构 |
第九章 跨国航空联盟及其法律规制 |
第一节 跨国航空联盟的历史与现状 |
第二节 航空联盟的基本方式与特点 |
第三节 航空联盟对市场竞争的深刻影响 |
第四节 反垄断法对航空联盟的规制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英文文献 |
中文文献 |
(6)我国空中交通服务的问题及对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选题的意义 |
1.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2章 文献综述及相关理论基础 |
2.1 文献综述 |
2.2 空域资源 |
2.3 我国空中交通管理沿革 |
2.4 空中交通服务的概念及对象 |
2.5 空中交通服务的公共经济学分析 |
2.5.1 空中交通服务的公共服务属性 |
2.5.2 空中交通服务的正外部性 |
2.5.3 空中交通服务的垄断性 |
第3章 空中交通服务的特点及现状分析 |
3.1 空中交通服务的特点 |
3.2 当前我国空中交通服务概况 |
3.3 民航业高速发展的需求 |
3.4 从经济需求分析我国空中交通服务现状 |
3.5 从安全需求分析我国空中交通服务现状 |
3.6 分析综述 |
第4章 改善空中交通服务对策 |
4.1 树立服务意识和进行文化建设 |
4.1.1 从管制到服务 |
4.1.2 文化建设 |
4.2 引入竞争和市场化 |
4.2.1 可收费的空中交通服务 |
4.2.2 空中交通服务的市场化 |
4.3 顾客参与的协同决策 |
4.3.1 协同决策在欧美的应用 |
4.3.2 我国民航实施协同决策 |
4.4 提高空域飞行自由度 |
4.4.1 提高空域飞行自由度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
4.4.2 提高空域自由度的作用 |
4.5 安全管理 |
4.5.1 全面安全质量管理 |
4.5.2 安全审计 |
第5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7)航路飞行辅助决策仿真系统关键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
1.1 论文背景 |
1.1.1 新航行系统的组成 |
1.1.2 新航行系统对空管体系的影响 |
1.2 “自由飞行”计划 |
1.2.1 “自由飞行”的定义和组成 |
1.2.2 “自由飞行”体系下的飞行冲突预测和避免 |
1.3 空中交通管制指挥监测系统 |
1.4 本文研究内容 |
第二章 航空器未来航迹预估计 |
2.1 使用自动相关监视确定飞机当前位置 |
2.2 航迹预估计方法 |
2.2.1 爬升 |
2.2.2 巡航 |
2.2.3 水平加/减速 |
2.2.4 下降 |
2.2.5 转弯 |
2.3 航迹预估计 |
第三章 飞行冲突的判定模型和检测算法 |
3.1 航路飞行的安全间隔标准 |
3.2 诱发航路飞行冲突的可能因素 |
3.2.1 航路临时变更 |
3.2.2 人为因素 |
3.2.3 环境误差 |
3.2.4 设备误差 |
3.3 冲突判定模型 |
3.4 飞行冲突检测算法 |
3.4.1 水平方向间隔计算 |
3.4.2 垂直方向间隔计算 |
3.4.3 飞行冲突判定 |
第四章 飞行冲突的解脱算法 |
4.1 冲突解脱模型的建立 |
4.2 遗传算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
4.2.1 标准遗传算法 |
4.2.2 遗传算法的优化机理 |
4.2.3 标准遗传算法的具体操作 |
4.2.4 遗传算法的基本方法 |
4.2.5 自适应遗传算法 |
4.3 应用 GA解决飞行冲突 |
4.4 计算步骤 |
4.5 航班优先级对仿真结果的影响 |
4.6 冲突解脱仿真结果 |
第五章 系统设计与算法实现 |
5.1 信息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 |
5.1.1 信息系统 |
5.1.2 决策支持系统 |
5.2 面向对象编程简介 |
5.2.1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特点 |
5.2.2 Java语言的特点及应用 |
5.3 系统的功能模块和总体结构 |
5.4 系统数据的取得 |
5.5 仿真结果演示 |
5.6 算法中涉及的关键方法 |
5.6.1 航班四维飞行模块的方法 |
5.6.2 飞行冲突判定模块的方法 |
5.6.3 飞行冲突解脱模块的方法 |
第六章 论文总结及建议 |
6.1 论文工作总结 |
6.2 建议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终端区空中交通流量管理中的动态排序算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意义及内容 |
1.1.1 研究意义 |
1.1.2 研究内容 |
1.2 空中交通管理介绍 |
1.2.1 空中交通管理概念 |
1.2.2 空中交通管理构成 |
1.2.3 空中交通管理的目标及目的 |
1.2.4 空中交通管理的任务 |
1.2.5 空域管理 |
1.2.6 空中交通管制 |
1.2.7 空中交通流量管理 |
1.3 我国空中交通管理的现状及发展 |
1.3.1 我国空中交通管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
1.3.2 改善我国空中交通管制的措施 |
第二章 空中交通流量管理 |
2.1 概述 |
2.1.1 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的意义 |
2.1.2 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的依据和原则 |
2.1.3 流量管理的方法和实施流量管理的程序 |
2.2 空中交通流量控制 |
2.2.1 空中交通流量控制的必要性 |
2.2.2 空中交通流量控制的方法和基础 |
2.2.3 流量控制中的排序和制表 |
2.2.4 实施流量控制的保障措施 |
2.3 空中流量管理的制约因素 |
2.3.1 空域自由度 |
2.3.2 管制方式 |
2.3.3 管制员素质 |
2.4 终端区空中交通流量管理 |
第三章 终端区飞机流排序的动态模型 |
3.1 终端区实时控制模型 |
3.2 飞机排序问题的机器排序模型 |
3.3 符号与定义 |
3.4 基本公式 |
第四章 终端区飞机队列排序算法 |
4.1 目前国内外主要排序算法 |
4.1.1 先到先服务(FCFS)算法 |
4.1.2 约束位置交换(CPS)算法 |
4.1.3 时间提前(Time-Advance)算法 |
4.1.4 动态尾流间隔算法 |
4.1.5 延误交换 |
4.2 终端区飞机队列的动态排序算法 |
4.2.1 动态排序算法 |
4.2.2 CSH(Cheapest Shift Heuristic)算法 |
4.3 终端区动态飞机排序问题的计算 |
4.3.1 排序模型与算例 |
4.3.2 改进的CSH算法 |
4.4 结果与讨论 |
第五章 航班动态排序系统软件开发与设计 |
5.1 软件特点及功能 |
5.2 软件程序设计流程 |
5.3 软件使用说明 |
5.3.1 主界面简介 |
5.3.2 软件使用说明 |
结束语 |
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参考文献 |
(9)民航空管系统多维重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
1.1 民航空管系统的作用、历史沿革及组织结构现状 |
1.1.1 民航空管系统的作用和基本流程 |
1.1.2 民航空管系统的历史沿革 |
1.1.3 民航空管系统的组织结构现状 |
1.2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中国民航空管系统的SWOT分析 |
2.1 民航空管系统面临的机遇 |
2.1.1 国家经济快速、持续发展 |
2.1.2 消费者偏好的转变 |
2.1.3 民航企业将出现规模性扩张。 |
2.1.4 新形势将导致航班量激增 |
2.1.5 新技术为空管在技术层面的跨越拓展了空间 |
2.2 民航空管系统面临的威胁与挑战 |
2.2.1 国家改变对垄断行业治理方式 |
2.2.2 行业管制系统亟待改变 |
2.2.3 国家空域政策需要改变 |
2.2.4 新技术应用对广泛采用的传统技术形成冲击 |
2.2.5 面临巨大的质量和成本压力 |
2.2.6 产权边界不清 |
2.2.7 空管服务商业化国际化构成潜在威胁 |
2.3 民航空管系统的优势 |
2.3.1 主体上属于自然垄断行业 |
2.3.2 投资力度逐年加大 |
2.3.3 安全文化深入人心 |
2.4 民航空管系统的劣势 |
2.4.1 政企不分、政资合一 |
2.4.2 双头管理 |
2.4.3 投资渠道狭窄 |
2.4.4 系统资源匮乏 |
2.4.5 财务制度存在弊端 |
2.4.6 社会分工明显不足,社企不分现象严重 |
2.5 小结 |
第三章 世界各国空管体制研究及启示 |
3.1 世界各国空管体制改革及现状简介 |
3.2 世界各国民航空管系统的简要对比 |
3.3 对中国民航空管系统重组的启示 |
第四章 国家垄断行业的改革和启示 |
4.1 垄断的危害性和打破垄断的必要性 |
4.1.1 垄断是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 |
4.1.2 垄断市场的类型 |
4.2 电信、电力、民航、铁路的反垄断重组进程 |
4.2.1 电信 |
4.2.2 电力 |
4.2.3 民航 |
4.2.4 铁路 |
4.3 四大传统垄断行业重组的经验及启示 |
第五章 多维重组的理论概述 |
5.1 企业重组的实践和理论发展 |
5.2 中国企业重组的多维特性 |
5.2.1 企业重组没有标准的模式 |
5.2.2 中国企业的特殊性 |
5.2.3 中国企业重组内容的多维性 |
5.2.4 中国企业重组在时间进度的多样性 |
5.3 多维重组的理论 |
5.3.1 多维重组的思想基础 |
5.3.2 多维重组的实践基础:互动与综合 |
5.3.3 小结:多维重组思想的主要特点 |
第六章 民航空管系统多维重组战略构思 |
6.1 空管系统企业化发展的可行性 |
6.1.1 空管服务企业化的理论基础 |
6.1.2 空管服务企业化的实践基础 |
6.1.3 企业化能够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
6.1.4 企业化能够拓展投资渠道 |
6.2 空管服务企业化的发展战略 |
6.3 空管系统企业化战略重组 |
6.3.1 空管企业化的战略目标 |
6.3.2 空管企业化重组的指导原则 |
6.3.3 实施空管系统企业化战略必须注意的环节 |
6.3.4 空管系统企业化的实施步骤 |
第七章 民航空管系统多维重组实施 |
7.1 一体化--空管系统的资源重组 |
7.1.1 一体化需求探因 |
7.1.2 民航空管系统的空域资源重组 |
7.2 企业化改造与过渡性的组织结构重组 |
7.3 业务重组 |
7.3.1 区域管制服务重组 |
7.3.2 对于区域管制以外的空中交通管制服务的重组 |
7.3.3 通信导航业务重组 |
7.3.4 航空信息网络传输业务重组 |
7.3.5 航空气象服务业务重组 |
7.3.6 后勤、三产部门的剥离 |
7.4 产权重组 |
7.5 治理结构重组 |
7.6 行业管制制度重组 |
7.7 空管系统企业化重组方案简要评价 |
7.8 完成企业化改造后的空管系统描述 |
第八章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及声明 |
个人简历 |
(10)民航空中交通管制区域重组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引 言 |
1.1 民航空管背景 |
1.2 选题目的 |
第二章 国际竞争和宏观环境分析 |
2.1 国际竞争分析 |
2.1.1 政治利益的竞争 |
2.1.2 经济利益的竞争 |
2.2 宏观环境分析 |
2.2.1 国家对空管扶持政策 |
2.2.2 国家空管体制 |
2.2.3 国际社会推动作用 |
第三章 航空发达国家空管发展状况 |
3.1 美国空管发展状况 |
3.2 澳大利亚空管发展状况 |
3.3 加拿大空管体制 |
3.4 国外经验总结 |
第四章 我国空管系统现状分析 |
4.1 空中交通管理的职责 |
4.2 国家空管体制沿革与现状 |
4.2.1 国家空管体制的沿革 |
4.2.2 国家空管体制的现状 |
4.3 民航空管系统现状 |
4.3.1 空管基础设施情况 |
4.3.2 管制区域划设情况 |
4.3.3 空管系统管理体制 |
4.3.4 空管人力资源情况 |
4.3.5 主营业收入和使用 |
4.4 分析结论 |
第五章 我国空管系统内部环境分析 |
5.1 运行机制分析 |
5.2 空管保障分析 |
5.3 组织结构分析 |
5.4 人力资源分析 |
第六章 我国空中交通管制区域重组战略构想 |
6.1 我国空管系统SWOT分析 |
6.1.1 优势 |
6.1.2 劣势 |
6.1.3 机会 |
6.1.4 威胁 |
6.2 重组战略必要性 |
6.3 重组战略可行性 |
6.3.1 有利之处 |
6.3.2 必要条件 |
6.4 重组战略目标 |
6.5 重组战略原则 |
6.6 管制区域重组 |
6.6.1 飞行情报区重组 |
6.6.2 航路管制区重组 |
6.6.3 终端管制区重组 |
6.6.4 进近管制区重组 |
6.7 组织机构重组 |
6.7.1 组织机构现状 |
6.7.2 组织机构重组 |
6.8 文化重组 |
6.8.1 空管文化特点 |
6.8.2 文化重组构想 |
第七章 重组战略实施与控制 |
7.1 战略实施安排 |
7.2 战略实施策略 |
7.2.1 军民航协调发展策略 |
7.2.2 健全备份机制策略 |
7.2.3 完善分配制度策略 |
7.3 战略实施控制原则 |
7.4 战略实施控制过程 |
7.5 以人为本实施控制 |
第八章 结 论 |
参考文献 |
四、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同意开辟欧亚新航行系统航路的批复(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民航空中交通管理问题研究[D]. 李延.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3(S1)
- [2]ADS-B监视数据质量分析[D]. 王子龙.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2013(S1)
- [3]我国空域管理体制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 刘凡. 上海交通大学, 2012(12)
- [4]克拉玛依机场PBN飞行程序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研究[D]. 张澍葳.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2012(10)
- [5]民用航空领域反垄断法适用问题研究[D]. 刘嘉旭.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7(02)
- [6]我国空中交通服务的问题及对策分析[D]. 方敏. 同济大学, 2006(10)
- [7]航路飞行辅助决策仿真系统关键问题研究[D]. 赵源. 西北工业大学, 2005(04)
- [8]终端区空中交通流量管理中的动态排序算法研究[D]. 何智. 西北工业大学, 2005(04)
- [9]民航空管系统多维重组研究[D]. 许腾波. 清华大学, 2004(03)
- [10]民航空中交通管制区域重组战略研究[D]. 王伟. 清华大学, 20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