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风扇磨煤机冲击板磨损的特性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魏维桐[1](1983)在《风扇磨煤机冲击板磨损的特性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本文通过风扇磨冲击板工业性磨损试验测定,分析了风扇磨煤机工作机理和它的磨损过程.文中指出,采用双金属复合浇铸成型的热处理工艺方法,是解决风扇磨煤机冲击板耐磨性的有效措施.
魏维桐[2](1984)在《风扇磨煤机冲击板磨损特性分析》文中认为 一、前言风扇磨煤机的某些构件(如冲击板、护钩和护条等)在运行中容易磨损,从而造成了风扇磨煤机的运行周期短、检修维护工作量大、备品备件多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与限制了风扇磨煤机的广泛应用。本文主要通过介绍几种不同材质冲击板的耐磨性能测定试验概况,进一步从磨煤工作机理上分析与讨论冲击板的磨损过程,最后对冲击板材质的发展趋势提出初浅的看法。
肖文[3](1989)在《我国电站大型风扇磨煤机及其制粉系统运行特性的分析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对我国电站锅炉所配用的大型风扇磨煤机及其制粉系统的运行,维护和改进等进行了分析研究,并论证了风扇磨煤机对煤种的适应性和选型诸问题。
成庆刚,步维光,田新斌,杨文国[4](1993)在《S型风扇磨煤机选型设计计算的评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介绍了S型风扇磨煤机的选型计算方法和S02,300型试验磨煤机的试磨方法及其在风扇磨选型上的应用.根据流动和几何相似原理建立起的S02,300型试验磨煤机的试验系统,通过对扎■诺尔和霍林河褐煤的试验验证,把试磨的有关参数移植到大型磨煤机的选型设计中去,为设计院根据煤种特性合理选择磨煤机和制粉系统提供依据.
刘险峰[5](2010)在《风扇磨煤机安全增效技术试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针对风扇磨煤机在运行和检修中存在的打击轮报废、耐磨材料易损导致的检修周期短、检修频繁、出口挡板调整不经济等问题,采用科学分析、试验、研究等方法得到全面解决。
步维光,成庆刚[6](1990)在《风扇磨煤机冲击板磨损与防磨措施》文中提出 一、前言风扇磨煤机是四十年代开始使用的碎煤机,和其他磨煤机相比,风扇磨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金属和电量消耗小、初投资省等优点,又能同时完成煤的破碎、干燥和输送三大功能,由于风扇磨具有较好的经济性,作为火力发电厂的主要制粉设备之一的风扇磨煤机在我国电力行业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和发展。
成庆刚[7](1992)在《S02.300型试验磨煤机试磨方法的研究探讨》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叙述了根据流动和几何相似原理而建立起的 S02.300型试验磨煤机的试验系统,并通过扎赉诺尔褐煤和霍林河褐煤的试验研究,提出了把试验磨煤机的有关参数(如磨煤机出力,单位磨煤电耗,单位金属磨耗等)推广到大型磨煤机及其制粉系统的造型设计中去,为设计部门根据煤种而合理选择磨煤机和制粉系统设计提供依据。
山西省侯马发电厂[8](1981)在《风扇磨煤机冲击板磨损方式分析》文中认为风扇磨冲击板的磨损方式一直是争议较多的问题。本文是在发电厂现场和试验室进行风扇磨冲击板磨损方式的研究。现场试验期同保持工况条件基本稳定,分析研究了冲击板运行过程中不同时期的磨损特征。初步找出 ZG50Mn2冲击板与运行时间及输煤量之同的关系。通过扫描电镜对已磨损的冲击板的不同位置磨损表面进行微观磨损形貌观察,得出:冲击板的磨损实质上是以撞击磨损为主。即冲击板表面金属的流失是由煤粒撞击金属表面形成撞击坑并推挤金属形成翻皮。在大量煤粒多次冲击下,翻皮形成许多微观裂纹,最后形成磨屑脱离金属板面。
王金新,蔡志刚,魏汝恩[9](1983)在《S45·50型风扇磨煤机冲击板变形的原因分析及改进》文中指出 一、概述元宝山发电厂1号机组,是1974年从法国引进的30万千瓦亚临界中间再热凝汽式汽轮发电机组。该机组配有一台瑞士苏尔寿(Sulzer)公司制造的921吨/时亚临界中间再热低倍率复合循环锅炉,随炉配置6台法国斯太因(Stein)工业公司制造的 S 45·50型风扇磨煤机。按原设计锅炉燃用我国元宝山地区的老年褐煤,锅炉满负荷运行时需5台磨煤机投入运行,一台
张晟[10](2001)在《元宝山电厂引进600MW机组褐煤锅炉燃烧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世界性的能源紧张和能源结构的调整,对褐煤等劣质煤的开发利用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我国褐煤储量比较丰富,有开发利用褐煤的自然条件,但由于褐煤应用开发历史较短,所以在技术引进、消化和发展过程中存在许多值得借鉴和总结的经验教训。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国内部分已投运的大型褐煤锅炉的实际运行情况,对目前大型褐煤锅炉运行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原因进行分析。 其次从煤质分析、冷热态燃烧调整试验、制粉系统改造、分级燃烧改造等几个方面对元宝山电厂2号褐煤锅炉的技术改造和试验研究进行论证分析。 以考核试验数据为基础,对改造后的实际运行效果和遗留问题做简要介绍。 论文的最后总结了褐煤锅炉燃烧改造的经验,并提出大型褐煤锅炉设计和运行的一些建议。
二、风扇磨煤机冲击板磨损的特性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风扇磨煤机冲击板磨损的特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0)元宝山电厂引进600MW机组褐煤锅炉燃烧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课题背景和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的发展状况 |
第三节 目前国内大型褐煤锅炉的实际运行情况及问题 |
第四节 本文的工作 |
第二章 元宝山老年褐煤燃烧特性分析 |
第一节 煤的结渣特性判别 |
第二节 煤磨损特性的判别 |
第三章 冷态空气动力场试验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冷态空气动力场试验的模拟计算和试验方法的选择 |
第三节 冷态空气动力场火花示踪的工况及分析 |
第四节 冷态试验结论及热态调整措施 |
第四章 燃烧调整试验 |
第一节 主要调整试验内容及效果 |
第二节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三节 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
第四节 结论与建议 |
第五章 制粉系统分析及改进 |
第一节 元电2号炉制粉系统简介 |
第二节 制粉系统存在问题及分析 |
第三节 改进措施及效果 |
第四节 总结 |
第六章 分级燃烧改造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
第二节 分级燃烧基础研究 |
第三节 分级燃烧的应用模式 |
第四节 分级燃烧改造后的实际运行情况 |
第五节 结论 |
第七章 技术改造及试验研究结果 |
第一节 提高处理出力工作简述 |
第二节 锅炉出力稳定提高的关键技术 |
第三节 锅炉主要运行参数的变化 |
第四节 技术经济分析 |
第八章 对大型褐煤锅炉设计及运行的建议 |
第一节 关于入炉煤统计 |
第二节 我国褐煤燃烧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
第三节 关于我国褐煤锅炉设计与运行的几点经验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四、风扇磨煤机冲击板磨损的特性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风扇磨煤机冲击板磨损的特性分析[J]. 魏维桐. 华中工学院学报, 1983(S1)
- [2]风扇磨煤机冲击板磨损特性分析[J]. 魏维桐. 电力机械, 1984(05)
- [3]我国电站大型风扇磨煤机及其制粉系统运行特性的分析研究[J]. 肖文. 热力发电, 1989(03)
- [4]S型风扇磨煤机选型设计计算的评述[J]. 成庆刚,步维光,田新斌,杨文国. 电站系统工程, 1993(03)
- [5]风扇磨煤机安全增效技术试验研究[J]. 刘险峰. 制冷空调与电力机械, 2010(04)
- [6]风扇磨煤机冲击板磨损与防磨措施[J]. 步维光,成庆刚. 电站系统工程, 1990(04)
- [7]S02.300型试验磨煤机试磨方法的研究探讨[J]. 成庆刚. 电站辅机, 1992(03)
- [8]风扇磨煤机冲击板磨损方式分析[J]. 山西省侯马发电厂. 电力修造技术, 1981(05)
- [9]S45·50型风扇磨煤机冲击板变形的原因分析及改进[J]. 王金新,蔡志刚,魏汝恩. 电力技术, 1983(11)
- [10]元宝山电厂引进600MW机组褐煤锅炉燃烧技术研究[D]. 张晟. 华北电力大学, 2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