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出口面筋质量

如何提高出口面筋质量

一、如何提高出口谷朊粉的质量(论文文献综述)

金鑫[1](2021)在《植物蛋白挤压组织化性质、工艺优化及应用研究》文中认为本课题研究了植物蛋白的组织化特性,利用产品的质构性质和停留时间分布理论(RTD)从原料和挤压参数两方面进行了优化。针对大豆分离蛋白、豌豆分离蛋白、豌豆蛋白粉和面筋蛋白的组织化特性进行了分析,并对豌豆蛋白和面筋蛋白的挤压操作进行了改进。从它们组织化产品的性质可知,大豆分离蛋白和豌豆分离蛋白具有较好的组织化效果,而豌豆蛋白粉最差,因此选择前两者作为组织化植物蛋白的主要原料,面筋蛋白作为辅料,不使用豌豆蛋白粉。进一步分析了挤压的原料水分、油含量、蛋白组成、面筋蛋白和淀粉对产品质构性质和组织化度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确定最佳配方为水分含量60%,油含量5%,大豆分离蛋白与豌豆分离蛋白比例6:4(总含量29.75%),面筋蛋白3.5%,淀粉1.75%(湿基),产品与肉类品质和质构性质相近。为了进一步提高产品的组织化度,采用RTD分析,确定了较低的喂料速度、螺杆转速和较高的温度能提高物料的混合程度和组织化度,最佳挤压条件为螺杆转速300 rpm、喂料速度10 g/min以及挤压温度150℃,该条件下的产品组织化度提升了67.0%。利用感官评价法,将挤压出来的组织化蛋白研制成新型植物基肉饼,当添加0.03%的红曲红,0.15%的牛肉香精和0.20%的卡拉胶时,该肉饼感官评分最高。经过一系列分析和改进,本文为组织化蛋白的生产和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杨丹[2](2021)在《四种营养面包的工艺优化及特性研究》文中指出我国面包行业发展快速,但是规模、消费远不及欧洲。面包已经成了欧洲主食中的一部分,面包等烘焙食品种类多,消费高,已经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我国面包起步较晚,种类,品牌市场占有率较低,大部分消费者对面包的观念仍停留在零食方面,对面包认识片面。且人们由于过量食用精加工和高脂、高热量的食品,会导致肥胖症、血糖与血脂偏高等“富贵病”与日俱增,因此开发具有有益健康效果的面包已经成为现在的流行趋势。通过市场调查研究人们对面包的喜好,然后用具有有益功效的原料代替小麦粉,研究对其面团、面包的影响及最佳工艺配比具有重要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本文首先通过线上发送调查问卷,获取人们对新品种营养面包的接受程度、喜好等信息。根据调查问卷结果选用麦麸粉制作高膳食纤维面包,山药粉制作蔬菜面包,黑米荞麦粉制作杂粮面包,红茶粉制作茶叶面包,研究结果如下:根据调查问卷结果发现人们主要看中面包的口感,新鲜度,价格,愿意尝试新品种面包,对高膳食纤维面包、杂粮面包、蔬菜面包以及茶面包很感兴趣,因此主要研究这四种面包品质特性,改良其最佳工艺,侧重原料、口感,生产出满足消费者对甜、软面包的需求。通过实验测麦麸粉、山药粉、杂粮粉、红茶粉对面团的质构特性、色度以及面包的比体积、质构特性、感官评价等影响,对面包进行优化后测其储藏特性,结果表明:添加5%以下麦麸粉含量面包品质稳定,添加含量超过5%,面包品质逐渐变差。高含量的山药粉显着降低面团硬度,但随着山药粉的含量的增加,面包总体品质呈现逐渐降低。由于黑米荞麦面包含有大量淀粉,随着黑米荞麦粉的含量的增加,面包品质劣变最严重。加入2%以下的红茶粉,面包品质较稳定,随着红茶粉含量的继续增加,面包品质显着下降。通过单因素实验及正交试验研究四种面包的最佳工艺配比,如下:(1)麦麸面包的最佳配比为:5%麦麸粉,1.5%酵母,20%糖,6%黄油,1.5%盐,60%水。(2)山药面包的最佳配比为:5%山药粉,1.5%酵母,20%糖,7%黄油,1.0%盐,57%水。(3)杂粮面包的最佳配比为:15%杂粮粉,1.5%酵母,15%糖,5%黄油,1.1%盐,55%水。(4)红茶面包的最佳配比为:2%红茶粉,1.7%酵母,10%糖,6%黄油,1.0%盐,60%水。制成面包后,随着麦麸粉、黑米荞麦粉、红茶粉含量的添加,面包的比容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而添加山药粉,面包的比容整体下降。根据面包的硬度、咀嚼性、胶着性、弹性、内聚性变化,发现加入添加物后都会造成面包品质劣变,但是低含量面包品质变化不明显。感官评分可以看出随着麦麸粉、山药粉、黑米荞麦粉、红茶粉的含量增加,感官评分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根据优化过的配方制作面包,得到的面包比容、感官评价和质构都得到一定改善。将敞口在4℃冰箱中储藏4 d,发现在储藏期间面包的重量,水分活度降低,质构变差,面包逐渐老化,失水量随着储藏时间的正常而变大,因此面包储藏时间最长3 d为宜。

安红周,吴文举,周豫飞,马宇翔,何红伟,王金水[3](2021)在《大豆分离蛋白原料特性与组织蛋白品质关系的研究》文中提出对收集来的22种大豆分离蛋白分别按照同一配方进行挤压组织化生产,测定产品的品质特征,以及大豆蛋白原料的理化及功能指标,结果表明:不同产品之间呈现显着性差异,由产品之间的相关性发现,提高复水率和膨化度,有利于提高产品的感官评价。从原料特性与产品品质之间的关系,找出适合用于生产以大豆分离蛋白为主的复配低水分组织蛋白的适合的范围约为:粗蛋白质量分数≥90%、L*值为82.24~84.57、乳化稳定性为17.08~18.75 min-1、吸油性为1.22~1.26 g/g、泡沫稳定性为30.91%~31.71%、NSI为77.79%~82.57%、黏度为48.97~56.53 mPa·s、凝胶强度为230.71~250.66 g、巯基含量为3.41~4.4μmol/L。这为企业在原料选购和低水分组织蛋白的品质标准制定上提供一定的支持。

张亚青[4](2020)在《高产γ-氨基丁酸(GABA)食用菌资源的筛选与利用》文中研究表明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广泛地存在于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体内,具有调控植物生长发育、调节平衡植物的碳氮营养、改善神经功能、肝脏功能等多种功能。浙江省食用菌产业发展迅速,产量大,但目前,我国对食用菌的研究开发还是不是很完全,对食用菌高产GABA的研究也少之又少。因此,食用菌资源的开发利用、增值转化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在对高产GABA食用菌进行筛选的基础上,对筛选的食用菌进行原生质体制备以及紫外诱变研究,了解突变菌株的谷氨酸脱羧酶的酶学特性,最后对突变株进行菌丝体发酵研究。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从市场上获得十一种食用菌通过对其GABA含量的检测,根据研究状况和市场情况分析选择3种菌菇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其在实验室不同培养基中的生长速度。在PDY培养基和YMG培养基中秀珍菇生长速度最快,在PDA培养基中羊肚菌生长速度最快,黑色牛肝菌在三种培养基上的生长速度极其缓慢,最终确定秀珍菇作为接下去的研究对象。2.通过秀珍菇原生质体紫外诱变育种方法,进行高产GABA的秀珍菇菌株选育工作,对原生质体制备条件、再生条件和诱变株GABA含量进行了筛选分析。结果表明:MM缓冲液中,20 mg/mL的溶壁酶能够有效去除秀珍菇细胞壁,获得达到2×106个/mL的原生质体;在含有0.5 mol/L甘露醇的YMG培养基上,原生质体再生率最高,可达到0.65±0.13%。35 W紫外灯照射12 min时,致死率可达到7686%;菌丝体和子实体中,3个突变株GABA含量较出发菌株分别提高了20.7%,196.3%,126.8%和21.3%,237.8%,97.3%。通过试验对比最终选择秀珍菇X5作为下一步试验的研究对象。3.通过对秀珍菇突变株X5谷氨酸脱羧酶(GAD)的酶学特性的研究可知,突变株GAD的最适反应温度为34℃,且热稳定性较好,到90℃仍有40%左右的活性。突变株GAD最适反应pH为4.2,在较宽的范围内(pH 3.57.5)都比较稳定,能够保持50%以上的酶活力。在添加量为2 mmol/L浓度下,金属离子Na+,Ca2+,K+对秀珍菇突变株GAD活性没有显着影响;Mn2+和Mg2+对秀珍菇突变株GAD活性有促进作用;Fe2+和Cu2+对秀珍菇突变株GAD活性有抑制作用,SDS的抑制作用最强。采用Lineweaver-Burk双倒数作图法测定秀珍菇突变株GAD的动力学常数得到:秀珍菇突变株GAD对谷氨酸的Km值为0.01072 mol/L,Vmax的值为14.445 mg/min,说明秀珍菇突变株GAD与底物的亲和力较弱,较高底物浓度会有利于秀珍菇突变株GAD的催化反应。4.对诱变得到的秀珍菇菌株X5进行菌丝体固态发酵工艺的研究,并且在此过程中利用农产品资源以及农产品废弃物作为培养物料,确定了秀珍菇培养基农产品原料的比例,装料量为20 g,谷朊粉:麸皮:玉米渣:燕麦片为3:7:8:2,最适料水比为1:1.5。其中添加谷氨酸对GABA产量有促进效果,添加量在1.0%时为最佳;谷氨酸钠对GABA产量并没有促进效果,并且对菌丝体的生长有一定抑制;茶叶粉对GABA产量有促进效果,添加量在2.0%时为最佳;桑叶粉对GABA产量并没有促进效果,并且对菌丝体的生长有一定抑制。还发现了菌丝物料混合物的不同的处理条件对GABA的累积影响较大,表明不同条件对谷氨酸脱羧酶的活性会有影响。

李慧[5](2020)在《鲜湿杂豆面条的加工工艺及保鲜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杂豆富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大量营养物质和多酚、黄酮等生物活性物质。我国的杂豆作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内蒙古自治区是全国杂粮杂豆的三大主产区之一。试验对内蒙古当地的豌豆、赤小豆、绿豆、红芸豆及扁豆等五种杂豆的原料特性和生物活性物质含量进行测定,以红小豆粉、绿豆粉和小麦粉为主要原料制作鲜湿杂豆面条,以感官品质、蒸煮损失率、断条率和质构特性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鲜湿杂豆面条的工艺与配方。对鲜湿面进行酸处理与酒精处理,在不同温度下进行储藏,在储藏期间测定分析面条的微生物生长情况、水分活度和色泽,确定杂豆鲜湿面的货架期。研究结果如下:五种杂豆淀粉含量在31.84~41.65g/100g,绿豆的淀粉含量最高;蛋白质含量在17.63~23.65g/100g,扁豆含量最高;脂肪含量在0.83~2.54g/100g之间,绿豆含量最高;灰分含量在2.11~3.47g/100g;水分含量在9.29~10.8g/100g之间。五种杂豆的多酚含量在14.44~99.45mg/100g,含量最高的为赤小豆(99.45 mg/100g),;黄酮含量在1.40~2.67mg/g之间;皂苷含量范围为5.61~10.60mg/g;且杂豆富含膳食纤维,含量在29~39.7g/100g之间。通过对鲜湿杂豆面条配方单因素条件试验得出:红小豆粉与绿豆粉添加量各为25%,小麦粉添加量为50%,加水量为42%,β-环状糊精添加量为0.15%;由正交试验及验证试验确定面条的最优配方为:红小豆粉与绿豆粉添加量各为25%、小麦粉添加量为50%、加水量为44%、食盐添加量为1.5%、β-环状糊精添加量为0.15%;通过对鲜湿杂豆面条工艺单因素条件试验得出:杂豆粉粒径为150μm,和面时间为12min,醒面时间为25min;由正交试验及验证试验确定面条的最优工艺为:杂豆粉粒径为150μm、和面时间14min、醒面时间25min,压延次数为5次。鲜湿杂豆面条货架期的确定:通过对不同温度下储藏面条的微生物检验、水分活度、色泽分析得出,经过酒精处理的鲜湿面条可在4℃下储藏10d,在25℃下储藏4d;经过柠檬酸和乳酸处理的鲜湿面条可在4℃下储藏8d,在25℃下储藏4d。

陶春生[6](2020)在《高膳食纤维马铃薯面条的品质影响机理及机械化加工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马铃薯主食化及提高面条等主食的营养保健功能是当前食品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本论文主要研究膳食纤维和马铃薯粉对小麦面条的品质影响机理和机械化加工方法。将不同比例的麦麸添加到小麦面条和马铃薯面条中,研究面团的流变学特性、糊化特性及热学特性,分析膳食纤维及马铃薯粉对面条品质影响的机理;测试面条的质构特性、蒸煮特性、感官评价并对面条进行微观结构观察,分析麦麸膳食纤维及马铃薯粉对面条品质的影响;利用挤压法进行高膳食纤维马铃薯面条的机械化加工。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研究了麦麸膳食纤维对鲜湿小麦面条品质的影响。将挤压改性麦麸膳食纤维和不同粒度(0.096、0.12、0.18、0.38 mm)的麦麸粉分别与高筋面粉以不同比例混合并制成鲜湿面条,其中挤压改性麦麸膳食纤维和不同粒度的细麦麸粉的添加量分别为混合粉质量的2%、4%、6%、8%。结果表明,麦麸膳食纤维能较好的改善面条的硬度、胶粘性等质构特性参数;明显增加了面条的吸水率,减少了面条的蒸煮损失率;挤压改性麦麸膳食纤维明显增加了面条的麦香味,细麦麸粉也改善了面条的食味,但两者皆降低了面条的色泽和光滑性;细麦麸粉的粒度越小,对面条品质改善的效果越明显。研究表明,当添加6%-8%的挤压改性麦麸膳食纤维或120目细麦麸粉时,鲜湿面条可以获得较好的综合品质。2、分析了马铃薯全粉对小麦面条品质的影响及机理。添加5%、10%、15%、20%、25%、30%的马铃薯全粉到小麦粉中,制成马铃薯全粉面条。结果表明,面团的峰值粘度、最低粘度及最终粘度等糊化特性参数降低,面条表观粘性下降;面团弹性模量和粘性模量增加,面条硬度增加而弹性变小;面团中自由水含量减少、半结合水含量增加,面条的吸水率增加;面筋网络结构受到一定程度破坏,面条蒸煮损失率和断条率增加;面条色泽和光滑性下降,但食味得到改善。研究表明,添加不超过20%的马铃薯全粉时,马铃薯全粉面条品质可以被接受,添加15%时综合评价分最优。3、分析了马铃薯淀粉对小麦面条品质的影响及机理。添加5%、10%、15%、20%、25%、30%的马铃薯淀粉到小麦粉中,制成马铃薯淀粉面条。结果表明,面团的峰值粘度、最低粘度及最终粘度等糊化特性参数上升,面条表观粘性上升;面团弹性模量和粘性模量降低,面条硬度增加而弹性变大;面团中自由水含量增加、半结合水含量减少,面条的吸水率增加;面筋网络结构受到一定程度破坏,面条蒸煮损失率和断条率增加;面条色泽和光滑性上升,但面条食味变差。研究表明,添加不超过20%的马铃薯淀粉时,马铃薯淀粉面条品质可以被接受。4、将麦麸膳食纤维和马铃薯粉加入小麦粉制备了高膳食纤维的马铃薯面条,分析了麦麸添加量对马铃薯面条品质的影响及机理。将经过粉碎机粉碎后,过120目标准筛获得的细麦麸粉分别以2%、4%、6%、8%的添加量加入到添加量为20%的马铃薯全粉和淀粉面条中。结果表明,面团的峰值粘度、最低粘度及最终粘度等糊化特性参数降低,面条表观粘性下降;面团弹性模量和粘性模量增加,面条硬度增加而弹性变小;面团中自由水含量减少、半结合水含量增加,面条的吸水率增加;面筋网络结构受到一定程度破坏,面条蒸煮损失率增加;面条色泽和光滑性下降,但明显增加了麦香味。研究表明,添加6%左右的120目麦麸时,马铃薯全粉面条的综合品质较好;添加6%-8%左右120目麦麸时,马铃薯淀粉面条的综合品质较好。5、采用螺旋输送和磨盘挤压结合的方法,探索了机械化加工高膳食纤维马铃薯面条的工艺途径。对米粉挤出机进行改进设计,对设计的挤出机进行运动仿真,并利用挤出机制作添加20%马铃薯全粉以及添加了 20%马铃薯全粉和6%麦麸粉的马铃薯全粉面条。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挤出机能降低加工过程中的速度和压力。与压延法相比,挤压法能提高马铃薯全粉面条的硬度、胶粘性、内聚力等质构特性参数;能改善面筋网络结构,降低蒸煮损失率和面条断条率;能改善面条的食味和光滑性,但降低了面条的色泽。利用改进的挤出机进行麦麸的挤压改性及粉碎、面条的加工一体化操作是可行的。

尹洪俊,仝连芳,邵玉丽[7](2020)在《滨州中裕绿色高效循环农业三产融合发展探析》文中研究指明为总结山东农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典型,探索山东发展绿色高效循环农业和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成功模式,对滨州中裕开展了深入细致的调研活动,集成了以小麦加工为核心的三产融合发展模式——中裕模式。

胡维杰[8](2020)在《基于生产规模的鱼面生产工艺研究及双螺杆挤压过程中成型机理初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鱼面是我国传统地域性鱼糜制品,在湖北云梦、福州和重庆长寿湖一带均有食用,以味道鲜美、营养价值丰富而着称。传统鱼面多为家庭小作坊生产,生产标准化程度低,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由于关键设备缺乏,无法大规模工业化连续生产。本研究针对传统鱼面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对基于餐饮供应的小规模鱼面制备工艺和可用于连续化生产的双螺杆挤压鱼面工艺进行了探究,在此基础上,利用Fluent软件仿真模拟鱼面在挤压过程中的流场变化结合挤压过程中的鱼肉蛋白分子变化规律,阐述鱼肉在双螺杆挤压过程中的成型机制,为揭开挤压过程中“黑箱”效应提供理论参考。具体结论如下:(1)对基于餐饮供应的小规模鱼面制备工艺进行了探究,发现在鱼糜中添加5%淀粉可以显着改善鱼面在高压蒸汽灭菌后的粘连问题。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明确了辅配料添加的最佳组合方案,结果表明,添加2%食盐,0.02%复合磷酸盐,6%蛋清和0.5%转谷氨酰胺酶(TG酶),鱼面的弹性可达0.8055。为实现鱼面小规模标准化生产,设计开发了便于手工挤压的轻便型鱼面挤压机,该设备轻便灵活,填料方便,且制备的鱼面具有较好的弹性。针对鱼面表观粗糙、颗粒感较重问题的改善,重点对模头模孔长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模孔长度为10 mm时,鱼面表观较为细腻光滑,且组织状态最好。(2)对双螺杆挤压鱼面工艺进行研究,发现水分活度影响鱼糜的成型,一定量海藻酸钠和黄原胶的添加可显着降低鱼糜的水分活度。水分活度在0.8720.784时,挤压可成型。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中心旋转实验研究了挤压参数(二区温度、三区温度、螺杆转速和原料水分活度)对鱼面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二区温度123℃,三区温度97℃,螺杆转速41 r/min,水分活度0.81(2%海藻酸钠,1.5%黄原胶),鱼面的弹性较优,可达0.8032。在此基础上对鱼肉保鲜方案进行研究,以0.04%脱氢乙酸钠,0.1%山梨酸钾,0.2%D-异抗坏血酸钠复配对鱼面进行防腐保鲜,在40℃条件下鱼面的保质期可达4560天。(3)利用Fluent软件构建了挤压过程中流体的流场变化模型,表达了速度场、温度场、压力场和流体迹线的变化。由模型可知,流体从入口到出口分别经历传输区、蒸煮区、混合区和成型区。在传输区,温度和压力均较低,流体做平流运动;在蒸煮区,压力和温度均梯度增加,流体仍然做平流运动,此时螺杆对流体主要起蒸煮作用;在混合区,压力在螺杆与模头接连处增至最高,继而在模头内略微降低,且出现负压区,加剧了物料的混合,温度略微下降,流体迹线开始紊乱,主要做湍流运动,此时流体受到强烈的混合与剪切作用;最终流体在模口处即成型区线性喷出。(4)采用停机取样方法,通过测量挤压过程中蛋白质分子的变化探究双螺杆挤压鱼面的成型机理。结果表明,在传输区,氢键下降,疏水作用增强,α-螺旋展开,无规则卷曲增加;在蒸煮区,疏水作用占主导,α-螺旋含量继续下降,无规则卷曲增加;从蒸煮区进入混合区,热力作用导致非共价键破坏,二硫键大量增加,α-螺旋含量进一步降低,无规则卷曲进一步增加;鱼面成型过程中,冷却过程导致氢键重新形成,二硫键和氢键作为主要化学作用力,α-螺旋含量上升,无规则卷曲下降。

杜冉,贾春晓,王世雄,滕建文,韦保耀,夏宁[9](2019)在《食用菌馒头粉的配方设计及其品质改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研究营养均衡的高品质食用菌馒头粉的配方,参照FAO/WHO规定氨基酸组成标准模式,采用氨基酸评分法计算食用菌粉和小麦粉的氨基酸组成,利用Excel线性规划求解出食用菌馒头粉的最优配方,并探讨改良剂对食用菌馒头质构特性、感官特性和面团微观结构的影响,设计响应面试验优化复合改良剂的配方。研究表明:小麦粉的氨基酸评分为33.45,食用菌馒头粉的最优配方为:小麦粉60.59%,袖珍菇粉23.07%,海鲜菇粉5.28%,双孢菇粉11.06%。在此基础上对食用菌馒头改良,设计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优化改良剂的最佳配方为:谷朊粉添加量10.18%,单甘酯添加量0.50%,真菌α-淀粉酶添加量35.85 mg/kg,木聚糖酶添加量51.43 mg/kg,在此条件下,食用菌馒头感官评分的最大值为86.37,以此配方蒸制出的食用菌馒头品质较好,营养价值较高。

黄泽华[10](2019)在《大麦β-葡聚糖微凝胶热诱导融渗影响小麦蛋白交联的机理及应用》文中研究说明大麦的全球产量在谷物中占第四位,并富含功能性β-葡聚糖。大麦β-葡聚糖(BBG)能够提供多种健康功效,如降低血浆胆固醇和血糖控制等,已经被美国FDA和欧盟批准了关于其降低血浆胆固醇、餐后血糖以及促进肠道健康等功效的健康声称。BBG原料来源丰富,功效显着,市场广阔,在食品工业中极具开发前景。然而,BBG会弱化面筋网络结构,造成面制品质构变硬、口感粘腻、体积减小、色泽变暗等,BBG造成面制品感官品质的劣变是其在食品中应用的主要限制因素。因此,探讨BBG与面筋蛋白相互作用的机理,对BBG及面筋蛋白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首先,采用高速离心涡旋破壁(HSCV)法和传统方法对BBG进行提取。HSCV可在浸提过程中粉碎大麦细胞壁促进BBG溶出,提高浸提效率并缩短浸提时间。流变测试结果表明,BBG溶液属于假塑性流体,表现出明显的剪切变稀行为,且受BBG溶液浓度影响显着。对比HSCV提取和传统提取法得到的BBG的理化性质可知,HSCV法提取降低了BBG溶液的黏度和粒径分布范围,200-500 nm范围内的粒子含量达到了75%以上。虽然HSCV法提取的BBG无定形结构更疏松,热稳定性降低,但未造成BBG分子链的一级结构的改变。不同提取方法可通过对BBG分子链的高级结构、分子聚集状态的改变引起BBG流变学性质变化。HSCV法提高了BBG的提取效率,适于BBG的大规模生产。随后研究了BBG对小麦粉糊化特性、面团流变性质以及面团在加热过程中热化学反应进程的影响,分析BBG对面筋蛋白质构弱化的机理。结果表明,BBG添加量在1%-5%时具有抑制淀粉糊化的作用,提高了小麦粉的糊化温度,降低了其峰值黏度、最低黏度、终值黏度。在小麦面团中添加BBG增加了面团的动态模量(G’,G"),tanδ表现出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在加热过程中,tanδ变化则与添加量负相关,BBG降低了面团热处理后的黏弹性;差示扫描量热(DSC)分析结果表明,添加BBG迟滞了面团中热化学反应,使其反应峰向高温区移动;高效液相凝胶色谱(SE-HPLC)分析结果显示添加BBG主要影响了麦谷蛋白和麦醇溶蛋白SDS可萃取性,对清蛋白和球蛋白影响较小。采用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SDS-PAGE)分析面筋蛋白的亚基变化情况,发现BBG对不同相对分子质量面筋蛋白亚基的影响具有一定的选择性。通过分析加热过程中面团的荧光显微结构,发现BBG在面团中于低温下形成微凝胶,在加热过程中BBG微凝胶融化穿插到面筋网络结构中,阻碍了面团中的热化学反应进程,使淀粉糊化、蛋白变性交联等迟滞到更高的反应温度。然后进一步分析了BBG的强吸水性诱导的面团中水分再分布对面筋蛋白聚合的影响。快速黏度分析和Mixolab分析结果表明,BBG增加了小麦粉的吸水率、增强了面团的保水性,然而面筋蛋白的弱化度增加,稳定时间减小;BBG阻碍了面团中淀粉的糊化,具有抑制淀粉回生的作用;热重分析(TGA)结果表明,添加BBG使弱结合水损失温度增加,强结合水损失温度降低。加入BBG后,面团的TGA总质量损失平均降低了2.11%。在50%的加水量下,BBG增加了DSC可冻结水含量;而在高加水量时(60%和70%),BBG降低了DSC可冻结水的含量。低场核磁共振分析(LF-NMR)结果显示,在相同的加水量下,添加BBG增加了面团中水分的弛豫时间T21,降低了T22。表明BBG在面团中降低了强结合水的结合强度,却增加了弱结合水的结合强度,使水分分布趋向均一化。在低于55°C时,添加BBG显着降低了面团中游离巯基的浓度;在加热过程中,游离巯基被活化,随着温度的升高添加BBG面团的游离巯基浓度降低。最后,制备BBG和面筋蛋白复合体系,研究了BBG与面筋蛋白在水相分散系中的直接相互作用,并与挤压改性处理的面筋蛋白相对比。LF-NMR结果发现,当水分过量时,添加BBG主要通过增加面筋蛋白在水相中对弱结合水的束缚能力,BBG显着增加了挤压谷朊粉和原谷朊粉的持水性和可冻结水含量。挤压处理增加面筋蛋白在水中均质过程的溶出,但并不能增加面筋蛋白真实溶解度。热重分析显示,与面筋蛋白相比,BBG和面筋蛋白复合体系的热分解温度较低,这表明面筋蛋白的交联聚合度降低。面筋蛋白经挤压处理后与BBG溶液均质形成的复合体系外观更均匀细腻,持水性较高,BBG赋予了复合体系黏滑的口感和咀嚼回弹触感。利用BBG弱化面筋蛋白交联以及BBG的增稠乳化特性,为多糖-面筋蛋白脂肪模拟物的制备和应用提供了新思路。

二、如何提高出口谷朊粉的质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如何提高出口谷朊粉的质量(论文提纲范文)

(1)植物蛋白挤压组织化性质、工艺优化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前言
    1.2 植物蛋白肉及其生产技术概述
        1.2.1 植物蛋白肉概述
        1.2.2 豌豆蛋白的应用前景
        1.2.3 植物蛋白肉的生产技术
    1.3 蛋白质组织化机理
        1.3.1 组织化时蛋白质的变化
        1.3.2 组织化蛋白的纤维结构
    1.4 挤压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1.4.1 水分含量
        1.4.2 挤压温度
        1.4.3 喂料速度
        1.4.4 螺杆转速
    1.5 研究意义和内容
        1.5.1 研究目的
        1.5.2 研究意义
        1.5.3 研究内容
第2章 植物蛋白组织化特性及挤压工艺研究
    2.1 前言
    2.2 材料与仪器
        2.2.1 实验材料
        2.2.2 实验试剂
        2.2.3 实验仪器
    2.3 实验方法
        2.3.1 成分测定
        2.3.2 持水性测定
        2.3.3 凝胶制作
        2.3.4 凝胶强度测定
        2.3.5 挤压流程
        2.3.6 挤压机模口的选择
        2.3.7 挤压条件
        2.3.8 膨化度测定
        2.3.9 质构测定
    2.4 结果与分析
        2.4.1 成分比较
        2.4.2 持水性比较
        2.4.3 凝胶强度比较
        2.4.4 模口的选择
        2.4.5 挤压方式的比较
        2.4.6 面筋蛋白的挤压工艺改进
        2.4.7 豌豆蛋白的挤压工艺改进
        2.4.8 挤压过程中的其他问题
        2.4.9 组织化蛋白的质构性质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原料成分对挤压组织化产品质构的影响与优化
    3.1 前言
    3.2 材料与仪器
        3.2.1 实验材料
        3.2.2 实验仪器
    3.3 实验方法
        3.3.1 原料准备
        3.3.2 技术路线
        3.3.3 挤压条件
        3.3.4 水分含量对产品的影响
        3.3.5 主要植物蛋白成分对产品的影响
        3.3.6 食用油含量对产品的影响
        3.3.7 面筋蛋白对产品的影响
        3.3.8 淀粉对产品的影响
        3.3.9 质构测定
        3.3.10 组织化度测定
        3.3.11 原料配方正交实验设计
    3.4 结果与分析
        3.4.1 水分对产品特性的影响
        3.4.2 食用油对产品特性的影响
        3.4.3 蛋白组成对产品特性的影响
        3.4.4 面筋蛋白对产品特性的影响
        3.4.5 淀粉对产品特性的影响
        3.4.6 原料配方正交实验
        3.4.7 验证实验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双螺杆挤压参数对蛋白质停留时间分布的影响
    4.1 前言
    4.2 材料与仪器
        4.2.1 实验材料
        4.2.2 实验仪器
    4.3 实验方法
        4.3.1 标准曲线的制作
        4.3.2 技术路线
        4.3.3 挤压条件的设置
        4.3.4 停留时间分布测定
        4.3.5 停留时间分布的计算
        4.3.6 冷却管的停留时间测定
        4.3.7 质构和组织化度测定
        4.3.8 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
    4.4 结果与分析
        4.4.1 螺杆转速对停留时间分布的影响
        4.4.2 喂料速度对停留时间分布的影响
        4.4.3 挤压温度对停留时间分布的影响
        4.4.4 冷却管停留时间的校正
        4.4.5 挤压参数正交实验
        4.4.6 产品性质比较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组织化蛋白在植物基肉饼中的应用
    5.1 前言
    5.2 材料与仪器
        5.2.1 实验材料
        5.2.2 实验仪器
    5.3 实验方法
        5.3.1 肉饼的制作
        5.3.2 色素含量对感官的影响
        5.3.3 色差测定
        5.3.4 香精对感官的影响
        5.3.5 胶体的性质
        5.3.6 胶体对感官的影响
        5.3.7 感官评价
    5.4 结果与分析
        5.4.1 色素含量对产品颜色的影响
        5.4.2 香精含量对产品风味的影响
        5.4.3 胶体的性质
        5.4.4 胶体对产品口感的影响
        5.4.5 产品综合感官评价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撰写的论文

(2)四种营养面包的工艺优化及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0.1 面包
        0.1.1 面包的定义及分类
        0.1.2 面包的现状及研究进展
    0.2 烘焙市场分析
        0.2.1 面包市场特点
        0.2.2 面包及烘焙产品市场规模
        0.2.3 烘焙行业人均消费
        0.2.4 面包占烘焙市场份额
        0.2.5 我国面包进出口分析
    0.3 研究背景及意义
        0.3.1 研究背景
        0.3.2 研究意义
    0.4 主要研究内容
第一章 市场调查统计与分析
    1.1 研究目的
    1.2 研究方法
    1.3 调查问卷设计
    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1.4.1 调查对象基本信息
        1.4.2 面包消费情况
        1.4.3 购买面包偏好情况
        1.4.4 开发新品种面包情况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面团特性研究
    2.1 前言
    2.2 材料与设备
        2.2.1 实验材料
        2.2.2 实验仪器
    2.3 实验方法
        2.3.1 面包配方
        2.3.2 面团制作
        2.3.3 面团品质测定
    2.4 数据分析
    2.5 结果与分析
        2.5.1 面团质构分析
        2.5.2 面团色度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面包工艺优化
    3.1 前言
    3.2 实验材料与设备
        3.2.1 实验材料
        3.2.2 主要仪器与设备
    3.3 实验方法
        3.3.1 四种面包单因素实验
        3.3.2 四种面包正交试验设计
        3.3.3 面包制作
        3.3.4 面包比容测定
        3.3.5 感官评价
    3.4 结果与讨论
        3.4.1 麦麸面包正交试验结果
        3.4.2 山药面包正交试验结果
        3.4.3 黑米荞麦面包正交试验结果
        3.4.4 红茶面包正交试验结果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面包特性研究
    4.1 前言
    4.2 材料与设备
        4.2.1 实验材料
        4.2.2 主要仪器与设备
    4.3 实验方法
        4.3.1 面包配方
        4.3.2 面包制作
        4.3.3 面包品质的评价
    4.4 数据分析
    4.5 结果与分析
        4.5.1 面包比容分析
        4.5.2 面包质构分析
        4.5.3 面包感官评分影响
        4.5.4 面包纹理结构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最佳配比面包品质测定及储藏稳定评价
    5.1 实验目的
    5.2 实验材料与设备
        5.2.1 实验材料
        5.2.2 主要仪器与设备
    5.3 实验方法
        5.3.1 面包制作
        5.3.2 面包比容测定
        5.3.3 面包质构测定
        5.3.4 感官评价
        5.3.5 面包保水性测定
        5.3.6 面包水分活度测定
    5.4 数据分析
    5.5 结果与分析
        5.5.1 面包比容及感官评价分析
        5.5.2 储藏期间面包质构变化分析
        5.5.3 储藏期间感官评价变化分析
        5.5.4 面包保水性
        5.5.5 面包老化特性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附表1 问卷调查表
致谢
参考文献

(3)大豆分离蛋白原料特性与组织蛋白品质关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设备
    1.1 材料与试剂
    1.2 设备
2 实验方法
    2.1 低水分组织蛋白的制备
    2.2 原料理化特性测定方法
    2.3 原料功能特性测定方法
        2.3.1 持水的测定[5]
        2.3.2 持油性的测定[6]
        2.3.3 乳化性:
        2.3.4 起泡性:
        2.3.5 黏度:
        2.3.6 凝胶性:
    2.4 原料色泽和巯基测定方法
        2.4.1 色泽的测定:
        2.4.2 巯基含量:
    2.5 产品品质特性的测定
        2.5.1 色差的测定[11]
        2.5.2
        2.5.3 膨化度的测定[12]
        2.5.4 复水率的测定[13]
        2.5.5 质构特性的测定[14]
        2.5.6 感官评价的测定[15,16]
3 结果与分析
    3.1 大豆分离蛋白原料理化特性
    3.2 大豆分离蛋白的功能特性
    3.3 大豆分离蛋白色泽和巯基
    3.4 低水分组织蛋白品质
    3.5 大豆分离蛋白理化特性与低水分组织蛋白品质的相关性
    3.6 大豆分离蛋白色泽与低水分组织蛋白品质的相关性
    3.7 大豆分离蛋白功能特性与低水分组织蛋白品质的相关性
4 结论

(4)高产γ-氨基丁酸(GABA)食用菌资源的筛选与利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GABA主要生理功能
        1.1.1 GABA在植物体内的生理作用
        1.1.2 GABA在动物体内的生理作用
    1.2 GABA的代谢途径
    1.3 GABA的制备方法
        1.3.1 化学合成法
        1.3.2 生物合成法
    1.4 食用菌中GABA研究国内外现状
        1.4.1 GABA国内研究现状
        1.4.2 GABA国外研究现状
    1.5 研究内容与目的意义
        1.5.1 主要研究内容
        1.5.2 目的意义
第2章 高产γ-氨基丁酸(GABA)食用菌菇的筛选
    2.1 试验材料与仪器
        2.1.1 菌菇来源
        2.1.2 主要试剂
        2.1.3 仪器与设备
        2.1.4 培养基及所用溶液配方
    2.2 试验方法
        2.2.1 GABA的含量测定
        2.2.1.1 标准曲线的绘制
        2.2.1.2 样品GABA的含量测定
        2.2.2 材料的选择
        2.2.3 菌种的活化与培养
        2.2.4 三种不同菌菇之间的对比
    2.3 结果与分析
        2.3.1 GABA的含量测定
        2.3.1.1 标准曲线的绘制
        2.3.1.2 样品GABA的含量测定
        2.3.2 三种不同食用菌菇的对比
    2.4 分析与讨论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高产γ-氨基丁酸(GABA)秀珍菇菌株的诱变选育
    3.1 试验材料与仪器
        3.1.1 菌种来源
        3.1.2 主要试剂
        3.1.3 仪器与设备
        3.1.4 培养基及所用溶液配方
    3.2 试验方法
        3.2.1 菌种活化及菌丝体的培养
        3.2.2 原生质体的制备
        3.2.3 原生质体的再生
        3.2.4 原生质体紫外诱变
        3.2.5 诱变时间对细胞致死率的影响
        3.2.6 诱变菌株的筛选
        3.2.7 挑选候选突变株
        3.2.8 候选突变株长势对比
        3.2.9 候选突变株子实体长势
        3.2.10 候选突变株及其子实体GABA含量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菌种活化及菌丝体的培养
        3.3.2 秀珍菇原生质体制备结果
        3.3.3 原生质体再生结果
        3.3.4 原生质体紫外诱变结果
        3.3.5 诱变时间对原生质体致死率的影响
        3.3.6 诱变菌株的筛选结果
        3.3.7 候选秀珍菇突变株长势对比
        3.3.8 候选突变株子实体长势
        3.3.9 候选突变株GABA含量对比
    3.4 分析与讨论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高产γ-氨基丁酸(GABA)诱变菌株谷氨酸脱羧酶(GAD)的酶学特性研究
    4.1 试验材料与仪器
        4.1.1 菌种来源
        4.1.2 主要试剂
        4.1.3 仪器与设备
        4.1.4 培养基及材料
    4.2 试验方法
        4.2.1 GABA标准曲线的建立
        4.2.2 粗酶液的获得
        4.2.3 酶反应及秀珍菇突变株GAD酶活的测定
        4.2.4 秀珍菇突变株GAD的最适温度及热稳定性
        4.2.5 粗酶添加量对GAD活性的影响
        4.2.6 添加金属离子和化学物质对秀珍菇突变株GAD活性的影响
        4.2.7 秀珍菇突变株GAD的动力学常数测定
    4.3 结果及分析
        4.3.1 秀珍菇突变株GAD的最适温度及热稳定性
        4.3.1.1 温度对秀珍菇突变株GAD活性的影响
        4.3.1.2 温度对秀珍菇突变株GAD稳定性的影响
        4.3.2 秀珍菇突变株GAD的最适p H及p H稳定性
        4.3.2.1 p H对秀珍菇突变株GAD活性的影响
        4.3.2.2 p H对秀珍菇突变株GAD稳定性的影响
        4.3.3 粗酶添加量对酶反应的影响
        4.3.4 金属离子和化学物质对秀珍菇突变株GAD的影响
        4.3.5 秀珍菇突变株GAD的动力学常数
    4.4 分析与讨论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高产γ-氨基丁酸(GABA)秀珍菇菌丝体固态发酵工艺研究
    5.1 验材料与仪器
        5.1.1 菌种来源
        5.1.2 主要试剂
        5.1.3 仪器与设备
        5.1.4 培养基及材料
    5.2 试验方法
        5.2.1 菌种活化
        5.2.2 确定培养物料比例
        5.2.3 确定料水比
        5.2.4 谷氨酸添加量试验
        5.2.5 谷氨酸钠添加量试验
        5.2.6 桑叶粉添加量试验
        5.2.7 茶叶粉添加量试验
        5.2.8 不同样品处理条件的影响
    5.3 结果与分析
        5.3.1 确定培养物料比例
        5.3.2 确定料水比
        5.3.3 谷氨酸添加量试验
        5.3.4 谷氨酸钠添加量试验
        5.3.5 桑叶粉添加量试验
        5.3.6 茶叶粉添加量试验
        5.3.7 不同样品处理条件的影响
    5.4 分析与讨论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实验总结
    6.2 全文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和成果

(5)鲜湿杂豆面条的加工工艺及保鲜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杂豆简介
    1.2 杂豆食品加工现状
    1.3 鲜湿面条及其保鲜研究现状
        1.3.1 鲜湿面条概述
        1.3.2 鲜湿面条保鲜技术概述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1.5 研究的主要内容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与设备
        2.1.1 实验材料
        2.1.2 试剂药品
        2.1.3 仪器与设备
    2.2 试验方法
        2.2.1 工艺流程
        2.2.2 五种杂豆营养物质的测定
        2.2.3 五种杂豆生物活性物质的测定
        2.2.4 鲜湿杂豆面条配方优化试验
        2.2.5 鲜湿杂豆面条加工工艺优化试验
        2.2.6 鲜湿面条保鲜技术的研宄
        2.2.7 面条品质的评定
3 结果与分析
    3.1 杂豆容重与千粒重测定结果
    3.2 常规营养成分含量的测定结果
    3.3 生物活性物质含量的测定结果
    3.4 鲜湿杂豆面条配方优化试验
        3.4.1 杂豆粉添加量对面条品质的影响
        3.4.2 加水量对面条品质的影响
        3.4.3 食盐添加量对面条品质的影响
        3.4.4 β-环状糊精对面条品质的影响
        3.4.5 鲜湿杂豆面条配方正交优化试验
        3.4.6 验证试验
    3.5 鲜湿杂豆面条工艺优化单因素试验
        3.5.1 杂豆粉粒径对面条品质的影响
        3.5.2 和面时间对面条品质的影响
        3.5.3 醒面时间对面条品质的影响
        3.5.4 鲜湿杂豆面条工艺正交优化试验结果
        3.5.5 验证试验
        3.5.6 鲜湿杂豆面条的理化指标的测定
    3.6 酒精对鲜湿杂豆面条货架期的影响
        3.6.1 酒精浓度的确定
        3.6.2 酒精添加量的确定
        3.6.3 酒精处理后不同温度下储藏期间微生物检验结果
        3.6.4 酒精处理后不同温度下储藏期间面条水分活度变化
        3.6.5 酒精处理后不同温度下储藏期间面条色泽的变化
    3.7 酸对鲜湿杂豆面条货架期的影响
        3.7.1 酸浸渍液pH值的确定
        3.7.2 酸浸渍时间的确定
        3.7.3 酸处理后不同温度下储藏期间微生物检验结果
        3.7.4 酸处理后不同温度下储藏期间面条水分活度的变化
        3.7.5 酸处理后不同温度下储藏期间面条色泽的变化
4 讨论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6)高膳食纤维马铃薯面条的品质影响机理及机械化加工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面条
        1.1.1面条概述
        1.1.2 面条品质的评价及影响机理分析
        1.1.3 面条加工方法
        1.1.4 面条研究现状
    1.2 麦麸膳食纤维
        1.2.1 麦麸膳食纤维概述
        1.2.2 麦麸膳食纤维的提取及改性
        1.2.3 麦麸膳食纤维的应用
    1.3 马铃薯粉
        1.3.1 马铃薯概述
        1.3.2 马铃薯全粉及研究现状
        1.3.3 马铃薯淀粉及研究现状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1.5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材料与试验方法
    2.1 试验材料与仪器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主要仪器
    2.2 试验方法
        2.2.1 面条的制作
        2.2.2 质构特性分析
        2.2.3 蒸煮特性分析
        2.2.4 感官评价
        2.2.5 糊化特性分析
        2.2.6 微观结构观察
        2.2.7 流变特性分析
        2.2.8 热学特性分析
第三章 麦麸对鲜湿面条品质的影响
    3.1 材料与试验方法
    3.2 挤压改性麦麸对面条品质的影响
        3.2.1 对面条质构特性的影响
        3.2.2 对面条蒸煮特性的影响
        3.2.3 对面条感官评价的影响
        3.2.4 对面团糊化特性的影响
    3.3 超微粉碎麦麸对面条品质的影响
        3.3.1 对面条质构特性的影响
        3.3.2 对面条蒸煮特性的影响
        3.3.3 对面条感官评价的影响
    3.4 挤压改性与超微粉碎麦麸影响结果比较
        3.4.1 质构特性的比较
        3.4.2 蒸煮特性及感官评价的比较
    3.5 小结
第四章 马铃薯粉对面条品质影响及机理分析
    4.1 材料与试验方法
    4.2 马铃薯全粉对面条品质影响机理
        4.2.1 马铃薯全粉面团糊化特性
        4.2.2 马铃薯全粉面团流变特性
        4.2.3 马铃薯全粉面团热学特性
    4.3 马铃薯全粉对面条品质的影响
        4.3.1 马铃薯全粉对面条质构特性的影响
        4.3.2 马铃薯全粉对面条蒸煮特性的影响
        4.3.3 马铃薯全粉对面条感官评价的影响
        4.3.4 马铃薯全粉对面条微观结构的影响
    4.4 马铃薯淀粉对面条品质影响的机理
        4.4.1 马铃薯淀粉面团糊化特性
        4.4.2 马铃薯淀粉面团流变特性
        4.4.3 马铃薯淀粉面团热学特性
    4.5 马铃薯淀粉对面条品质的影响
        4.5.1 对面条质构特性的影响
        4.5.2 对面条蒸煮特性的影响
        4.5.3 对面条感官评价的影响
        4.5.4 对面条微观结构的影响
    4.6 马铃薯全粉与淀粉面条品质比较
    4.7 小结
第五章 麦麸对马铃薯面条品质影响及机理分析
    5.1 材料与试验方法
    5.2 麦麸对马铃薯全粉面条品质影响机理
        5.2.1 面团糊化特性
        5.2.2 面团流变特性
        5.2.3 面团热学特性
    5.3 麦麸对马铃薯全粉面条品质的影响
        5.3.1 对马铃薯全粉面条质构特性的影响
        5.3.2 对马铃薯全粉面条蒸煮特性的影响
        5.3.3 对马铃薯全粉面条感官评价的影响
        5.3.4 对马铃薯全粉面条微观结构的影响
    5.4 麦麸对马铃薯淀粉面条品质影响机理
        5.4.1 面团糊化特性
        5.4.2 面团流变学特性
        5.4.3 面团热学特性
    5.5 麦麸对马铃薯淀粉面条品质的影响
        5.5.1 对马铃薯淀粉面条质构特性的影响
        5.5.2 对马铃薯淀粉面条蒸煮特性的影响
        5.5.3 对马铃薯淀粉面条感官评价的影响
        5.5.4 对马铃薯淀粉面条微观结构的影响
    5.6 小结
第六章 高膳食纤维马铃薯面条机械化加工研究
    6.1 引言
    6.2 手自一体和面机的设计及试验验证
        6.2.1 和面机的设计
        6.2.2 和面试验验证
    6.3 挤出机的改进设计及仿真
        6.3.1 挤出机加工原理
        6.3.2 挤出机改进设计
        6.3.3 挤出机磨盘流道仿真
    6.4 挤压法制作马铃薯全粉面条
        6.4.1 材料与设备
        6.4.2 试验方法
        6.4.3 试验结果与分析
    6.5 小结
第七章 结论
    7.1 主要结论
    7.2 主要创新
    7.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和导师简介
附件

(7)滨州中裕绿色高效循环农业三产融合发展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不断增强企业内生动力
    1.1 瞄准优质麦产业,开展品种与种植技术研发
    1.2 鼓励技术改造与创新,不断研发新产品
    1.3 狠抓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实现高端品牌价值
2 以绿色高效为核心,致力精深加工与资源循环利用
    2.1 大力开展精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
    2.2 副产物及废弃物循环利用,变废为宝增效益
    2.3 发展智能化养殖业,实现节本增效
3 以服务“三农”为宗旨,构建与农民的利益联接机制
    3.1 积极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土地流转有“租金”
    3.2 大力发展标准化生产基地,订单农业有“订金”
    3.3 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就业,进厂务工有“薪金”
4 以三产融合为目标,打造现代化营销与服务平台
    4.1 线上线下同步营销服务拉动产能提升
    4.2 创建中央厨房,打造中裕食品餐饮高端品牌
    4.3 开发绿色蔬菜种植,实行农旅结合发展
    4.4 弘扬企业文化,提升中裕品牌核心价值
5 结语

(8)基于生产规模的鱼面生产工艺研究及双螺杆挤压过程中成型机理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鱼糜制品加工现状分析
        1.1.1 我国的传统鱼糜制品
        1.1.2 鱼糜制品凝胶机理
        1.1.3 鱼糜制品品质的影响因素
    1.2 鱼面的制备研究现状及问题
    1.3 螺杆挤压技术及其在鱼糜制品生产中的应用
        1.3.1 螺杆挤压技术原理
        1.3.2 挤压技术在鱼肉制品中的应用
    1.4 仿真模拟在双螺杆挤压过程中的研究
        1.4.1 计算流体力学简介
        1.4.2 流体力学在食品中的应用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1.6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基于餐饮供应的小规模鱼面制备工艺研究及小型挤压设备研制
    2.1 材料与仪器
        2.1.1 材料与试剂
        2.1.2 仪器与设备
    2.2 方法
        2.2.1 鱼面的制作工艺
        2.2.2 淀粉添加量的确定
        2.2.3 鱼面制备工艺单因素实验
        2.2.4 正交设计方案
        2.2.5 轻便型鱼面挤压机的设计
        2.2.6 感官评价
        2.2.7 质构分析
        2.2.8 持水力的测定
        2.2.9 数据分析
    2.3 结果分析
        2.3.1 鱼面粘连问题的改善
        2.3.2 鱼面各指标与感官评价的主成分分析
        2.3.3 食盐添加量对鱼面品质的影响
        2.3.4 TG酶添加对鱼面品质的影响
        2.3.5 复合磷酸盐对鱼面品质的影响
        2.3.6 蛋清添加量对鱼面品质的影响
        2.3.7 辅配料正交试验
        2.3.8 轻便型挤压机的研制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工厂连续化生产的鱼面双螺杆挤压工艺研究
    3.1 材料与仪器
        3.1.1 材料与试剂
        3.1.2 仪器与设备
    3.2 方法
        3.2.1 鱼面双螺杆挤压制备工艺
        3.2.2 双螺杆挤压鱼面试验
        3.2.3 试验设计
        3.2.4 水分活度的测定
        3.2.5 水分含量的测定
        3.2.6 持水性的测定
        3.2.7 蒸煮损失率的测定
        3.2.8 白度的测定
        3.2.9 质构与拉伸特性测定
        3.2.10 感官评价
        3.2.11 鱼面保鲜实验设计
        3.2.12 菌落总数测定
        3.2.13 挥发性盐基总氮测定
        3.2.14 硫代巴比妥酸值的测定
    3.3 结果分析
        3.3.1 水分活度对鱼面成型的影响
        3.3.2 鱼糜水分活度调整方式
        3.3.3 预凝胶化对鱼面的影响
        3.3.4 二区温度对鱼面的影响
        3.3.5 三区温度对鱼面的影响
        3.3.6 螺杆转速对鱼面的影响
        3.3.7 水分活度对鱼面的影响
        3.3.8 双螺杆挤压鱼面工艺参数优化
        3.3.9 鱼面的防腐保鲜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鱼面双螺杆挤压成型机理初探
    4.1 材料与仪器
        4.1.1 材料与试剂
        4.1.2 仪器与设备
    4.2 方法
        4.2.1 流变性质的测定
        4.2.2 模型建立
        4.2.3 化学作用力的测定
        4.2.4 凝胶电泳
        4.2.5 拉曼光谱
        4.2.6 数据处理
    4.3 结果分析
        4.3.1 鱼糜的流变学分析
        4.3.2 二区温度改变对双螺杆流场温度场的影响
        4.3.3 三区温度改变双螺杆流场温度场的影响
        4.3.4 不同转速下速度场分析
        4.3.5 不同螺杆转速下流体的压力场变化
        4.3.6 不同螺杆转速下流体的流动迹线变化
        4.3.7 最优状态下螺杆中场分布及流体状态图
        4.3.8 较优工艺挤压过程中鱼糜化学作用力变化
        4.3.9 凝胶电泳分析
        4.3.10 拉曼光谱分析
        4.3.11 挤压过程中鱼糜结构的变化模型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期间发表论文

(9)食用菌馒头粉的配方设计及其品质改良(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仪器
    1.2 实验方法
        1.2.1 食用菌粉和小麦粉氨基酸评分的计算
        1.2.2 食用菌粉和小麦粉氨基酸评分的计算
        1.2.3 食用菌馒头粉的配方设计
        1.2.4 食用菌馒头的制作
        1.2.4.1 改良剂单因素实验设计
        1.2.4.2 响应面法优化复合改良剂的配方
        1.2.5 馒头的质构特性
        1.2.6 面团的微观结构分析
        1.2.7 馒头的感官评定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食用菌粉和小麦粉的氨基酸分析
    2.2 氨基酸评分较高的食用菌馒头粉配方设计
    2.3 改良剂对食用菌馒头质构特性影响
    2.4 改良剂对发酵面团微观结构的影响
    2.5 响应面试验优化改良剂的配方
3 结论

(10)大麦β-葡聚糖微凝胶热诱导融渗影响小麦蛋白交联的机理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写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大麦概述
        1.2.1 大麦的种植
        1.2.2 大麦籽粒的结构和组成成分
    1.3 大麦β-葡聚糖
        1.3.1 BBG的分离提取
        1.3.2 BBG的检测
        1.3.3 BBG的结构
        1.3.4 BBG的理化特性及生理功能
    1.4 BBG在食品中的主要应用
        1.4.1 BBG在面制品中的应用
        1.4.2 BBG在乳品中的应用
        1.4.3 BBG在肉制品中的应用
    1.5 BBG与小麦蛋白间相互作用
        1.5.1 小麦面筋蛋白
        1.5.2 面筋蛋白的应用
        1.5.3 BBG与面筋蛋白网络结构
    1.6 课题背景及意义
    1.7 课题研究内容
第二章 BBG的提取与理化性质及结构表征
    2.1 引言
    2.2 材料与设备
        2.2.1 主要材料与试剂
        2.2.2 主要仪器与设备
    2.3 实验方法
        2.3.1 BBG的提取
        2.3.2 BBG提取前后大麦粉的荧光显微分析
        2.3.3 BBG含量和纯度测定
        2.3.4 BBG分子量测定
        2.3.5 BBG溶液流变学性质测定
        2.3.6 BBG溶液粒径测定
        2.3.7 BBG扫描电镜分析
        2.3.8 BBG热重分析
        2.3.9 BBG的 X-射线衍射分析
        2.3.10 BBG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分析
        2.3.11 数据统计与分析
    2.4 结果与讨论
        2.4.1 不同提取工艺对BBG浸出过程的影响
        2.4.2 不同BBG提取方法的工艺特性比较
        2.4.3 BBG流变学特性
        2.4.4 BBG溶液的粒径分布
        2.4.5 BBG分子的热稳定性
        2.4.6 BBG的微观结构
        2.4.7 BBG分子的X-ray衍射分析
        2.4.8 BBG分子的红外结构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BBG对面团糊化、流变以及热化学性质的影响
    3.1 引言
    3.2 材料与设备
        3.2.1 主要材料与试剂
        3.2.2 主要仪器与设备
    3.3 实验方法
        3.3.1 BBG的分离提取
        3.3.2 面粉糊化特性测定
        3.3.3 面团的制备
        3.3.4 旋转流变测试
        3.3.5 面筋蛋白的HPLC分析
        3.3.6 面筋蛋白交联的SDS-PAGE三步电泳分析
        3.3.7面团的差示扫描量热实验
        3.3.8 面团微观结构的荧光显微分析
        3.3.9 数据统计与分析
    3.4 结果与分析
        3.4.1 添加BBG对面粉糊化性质的影响
        3.4.2 添加BBG对面团流变学性质的影响
        3.4.3 面团加热过程中的DSC热力学曲线
        3.4.4 BBG对加热过程小麦蛋白SDS可提取性的影响
        3.4.5 BBG对面团蛋白质电泳图谱的影响
        3.4.6 面团热加工过程中荧光显微结构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BBG对面团中水分分布及面筋蛋白交联的影响
    4.1 引言
    4.2 材料与设备
        4.2.1 主要材料与试剂
        4.2.2 主要仪器与设备
    4.3 实验方法
        4.3.1 BBG的提取
        4.3.2 不同加水量面团mixolab热机械学性质测定
        4.3.3 不同加水量BBG/WF混合面团的制备
        4.3.4 旋转流变测试
        4.3.5 热重测试
        4.3.6 可冻结水含量的测定
        4.3.7 低场核磁共振自旋-自旋弛豫时间(T2)谱测量
        4.3.8 面团的核磁共振成像
        4.3.9 面团的热性质测定
        4.3.10 面团中游离巯基的含量测定
        4.3.11 统计分析
    4.4 结果与讨论
        4.4.1 不同加水量对小麦粉热机械学性质的影响
        4.4.2 BBG对加热过程中面团水分散失的影响
        4.4.3 BBG对面团可冻结水含量的影响
        4.4.4 BBG对面团核磁共振T2 谱的影响
        4.4.5 BBG在面团中诱导的水分再分布核磁成像
        4.4.6 BBG诱导的水分再分布对面团流变学性质的影响
        4.4.7 BBG诱导的水分再分布对面团热化学性质的影响
        4.4.8 BBG诱导的水分再分布对热处理中游离巯基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BBG与面筋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
    5.1 引言
    5.2 材料与设备
        5.2.1 主要材料与试剂
        5.2.2 主要仪器与设备
    5.3 实验方法
        5.3.1 BBG的提取
        5.3.2 谷朊粉的前处理和BBG与面筋蛋白复合体系样品制备
        5.3.3 BBG对面筋蛋白持水性和溶解性的影响
        5.3.4 BBG对面筋蛋白复合体系可冻结水的影响
        5.3.5 BBG对面筋蛋白复合体系水分分布的影响
        5.3.6 BBG对面筋蛋白溶出物的影响
        5.3.7 BBG对面筋蛋白热稳定性的影响
        5.3.8 BBG与面筋蛋白复合体系荧光显微分析
        5.3.9 BBG和面筋蛋白复合体系流变学特征
        5.3.10 数据统计与分析
    5.4 结果与讨论
        5.4.1 BBG对面筋蛋白持水性和溶解度的影响
        5.4.2 BBG对面筋蛋白可冻结水的影响
        5.4.3 BBG对面筋蛋白溶出物的影响
        5.4.4 BBG对面筋蛋白复配体系水分分布状态的影响
        5.4.5 BBG对面筋蛋白水分散失过程及其稳定性的影响
        5.4.6 BBG和面筋蛋白复合体系荧光显微结构
        5.4.7 BBG和面筋蛋白复合体系的流变学特性
    5.5 本章小结
主要结论与展望
    主要结论
    展望
论文创新点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学术成果

四、如何提高出口谷朊粉的质量(论文参考文献)

  • [1]植物蛋白挤压组织化性质、工艺优化及应用研究[D]. 金鑫.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8)
  • [2]四种营养面包的工艺优化及特性研究[D]. 杨丹. 辽宁大学, 2021(12)
  • [3]大豆分离蛋白原料特性与组织蛋白品质关系的研究[J]. 安红周,吴文举,周豫飞,马宇翔,何红伟,王金水. 中国粮油学报, 2021(04)
  • [4]高产γ-氨基丁酸(GABA)食用菌资源的筛选与利用[D]. 张亚青. 浙江科技学院, 2020(08)
  • [5]鲜湿杂豆面条的加工工艺及保鲜的研究[D]. 李慧.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0(02)
  • [6]高膳食纤维马铃薯面条的品质影响机理及机械化加工的研究[D]. 陶春生. 北京化工大学, 2020(01)
  • [7]滨州中裕绿色高效循环农业三产融合发展探析[J]. 尹洪俊,仝连芳,邵玉丽. 现代农业科技, 2020(10)
  • [8]基于生产规模的鱼面生产工艺研究及双螺杆挤压过程中成型机理初探[D]. 胡维杰. 西南大学, 2020(01)
  • [9]食用菌馒头粉的配方设计及其品质改良[J]. 杜冉,贾春晓,王世雄,滕建文,韦保耀,夏宁. 食品工业科技, 2019(24)
  • [10]大麦β-葡聚糖微凝胶热诱导融渗影响小麦蛋白交联的机理及应用[D]. 黄泽华. 江南大学, 2019(11)

标签:;  ;  ;  ;  ;  

如何提高出口面筋质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