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蝶推出新的开放式电子出版系统

蓝蝶推出新的开放式电子出版系统

一、蓝蝶推出新型开放式电子出版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田义[1](2021)在《电子媒介时代的文学生态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选定以电子媒介时代的文学生态研究作为题目,主要考察电子媒介对文学生态产生的影响,事实上,这种影响绝非任何程度的“外部冲击”可以形容,而是深入到文学生态的内部,真正意义上参与了文学生态的变革。展开来说,主要关注从口头媒介、印刷媒介向电子媒介变革的过程中文学生态出现的新局面、新现象和新动态,继而深入挖掘隐匿于这些影响背后的深层机理,思考和制定切实可行的策略以应对不利于文学发展的局面。论文的研究对象并不拘囿于以电子媒介作为母体直接催生出来的新文学形态,或者与电子媒介有着间接关联的新文学现象,而是以宏观视野考察整个文学生态的变化。对此,本文依托文艺学、媒介学、传播学、符号学、文化学、哲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在内的多个学科、多种领域的知识,拟从以下七个方面展开研究:在绪论中,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对“电子媒介”、“电子媒介时代”及“文学生态”概念进行界定,阐明选题的缘由除了现实依据外,J·希利斯·米勒教授提出的“文学终结论”也是重要原因;第二部分探究选题的背景,即媒介何以可能影响文学生态,对于这一问题,是从媒介的三个主要性质出发——媒介是一种文化偏执、媒介即生产力、媒介带有启蒙性和专制性来探究的;第三部分概括选题研究现状,并且从“量”和“质”的角度分别总结得失之处;第四部分阐明研究理路,阐释论文架构,以及论述创新点。第一章——电子媒介下的文学生产。在本章起始阶段,论述文学生态的关键词由“文学生产”取代“文学创作”的合理性,以及交代考察文学生产而非文学创作的原因。继而,选取三个问题展开讨论,分别是当代文学生产方式的建构、文学生产主体的后现代性,以及文学生产客体的媒介化变迁。它们不仅是文学生产活动的结构性成分,而且较为典型地彰显电子媒介之于文学生产的复杂影响。在对当代文学生产方式建构的研究中,主要考察媒介对文学生产方式建构作用的理论依凭,从理论溯源的层面,结合当下的创作实情,分析当代文学生产方式的新特征。在对文学生产主体后现代性的探讨中,一方面,通过对比印刷媒介确立的自律主体,综合后现代文化语境,从而确立电子媒介下的文学生产主体的非自律文化身份;另一方面,从文学主体性理论的哲学溯源层面,探寻审美转型的发生及其缘由。在对文学生产客体变迁的讨论中,探析文学生产客体从自然、世界到新闻事件的媒介化转变,厘清变迁的原因。第二章——电子媒介与文学文本。本章将研究视角转移到电子媒介对文学文本的影响上来,在本章伊始,对“文本”、“电子文本”概念做出了界定。然后,选择了电子文本的主要存在方式、电子文本叙事的后现代转型和电子文本诗性语言的危机三个问题展开讨论。电子文本的主要存在方式包括超文本、网络文学和超链接,它们不仅是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电脑网络与现代文艺交融的产物,而且还直观地反映出文学的电子化和技术的审美化是如何参与到电子诗性的营构中。电子文本叙事的后现代转型具体表现为叙事载体由原子转向“比特”,叙事体制从主客对立转向“主体间性”,叙事立场由精英化转向民间化。电子文本的叙事显示了后现代主义的文化逻辑,表现出非理性、非主体性和反抗性的特征。在电子文本诗性语言的危机中,深入探究由电子媒介驱动的图像文化和复制技术对诗性语言造成危机的深层机理。第三章—一电子媒介时代的文学传播。在本章伊始,论述把文学传播开辟为独立专题的必要性,阐明文学传播在电子媒介时代的双重性质。而后,重点考察两个问题:文学传播的技术化变革与注意力商品化对文学传播的影响。在对第一个问题的探究中,论证媒介技术会对文学传播发生作用的前提下,进一步考察电子媒介在时空结构、实时能动方面带给文学传播的变化。在对第二个问题的研究中,主要探析注意力的商品化对文学传播产生的影响:首先,探寻注意力商品化的深层机理,涉及到注意力自身的文化性质,对信息生产的决定性地位,以及注意力商品化形成的原因;其次,探究注意力商品化对传统文学传播等级制度的颠覆,以及对新的等级秩序的重构;最后,探讨注意力商品化对文学传播价值取向转型的影响。第四章——电子媒介视阈下的文学接受。对文学接受活动的考察,主要划分为四个小节,分别是文学接受的概念、意义与特征,当代文学接受方式的多元化,网络文学欣赏论与网络文学批评论。在第一节中,对“文学接受”概念进行界定,概括文学接受活动的意义,以及罗列文学接受活动的特征。在第二节中,论述在主导传媒的变革下,读“屏”、听书与文学IP产业链驱动下的多样化接受构成了当代文学全新的接受方式,全新的接受方式刷新了公众的思维方式、体验形式与认知模式。在第三节中,考察作为当代文学接受活动之一的网络文学欣赏论,从实时欣赏与自由欣赏两方面谈及两者带来的全新的欣赏心理和阅读情境。在第四节中,探析作为当代文学接受活动之二的网络文学批评论,从网络文学批评的发轫谈起,指出当前阶段网络文学批评存在的不足,继而通过对比大众批评、传媒批评和学院派批评的优势与劣势,探讨网络文学批评标准的制定。第五章——电子媒介语境中的文学消费。对文学消费活动的考察,其缘由不仅在于文学消费是一种新的文学现象,更为重要的是,文学消费凸显了当下的时代语境,它的背后凝结了消费社会、媒介变革、解构思潮和后现代文化等多种力量。本章主要包括三节:文学消费的发生、特征及其原因,文学消费主体的救赎与沉沦,电子媒介建构下的文学消费客体。第一节是从文学消费的发生谈起的,阐明文学消费的非理性特征与时尚化特征,继而探究文学消费发生的深层原因。第二节主要考察媒介变革对文学消费主体的影响,具体表现为救赎与沉沦,即自我意识的觉醒与“主体之死”。第三节探究电子媒介对文学消费客体的建构作用,具体来说,主要表现为空间增殖、矛盾的调节与加剧。在结语中,从学理层面证明本文以媒介视域审视文学生态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概括电子媒介时代文学生态革命性变化的具体表现,包括涌现出了一系列全新的文学生态景观,文学生态的变革负载了技术理性价值,强调与过去的断裂、对传统的颠覆及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同时,也总结了电子媒介时代的文学生态暴露出的问题,并且指出在电子媒介时代,创作主体应该坚守对自由的追求和高雅的文学观念,避免耽溺于电子媒介散发的声色犬马,尽力摆脱消费文化带来的纸醉金迷,从而创造出更多的文学经典。

李明燃[2](2021)在《基于虚拟现实技术(VR)的当代公共艺术 ——虚拟与现实技术的应用与研究》文中认为新技术和新发明的不断出现,让当代公共艺术获得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特别是虚拟技术在该领域的广泛应用,当代公共艺术如同插上了翅膀,实现了快速发展,形成了独特的一种表达方式。在虚拟技术的作用之下,当代公共艺术首先摆脱了各种物理限制。掌握一定计算机技术的雕刻家可以借助于计算机软件,快速进行构图,创建各种形状。特别是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虚拟技术在很多产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着成就。在专业设计领域应用非常广泛,已经成为专业设计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辅助技术。本文从现代公共艺术发展的视角详细论述了虚拟现实技术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贾喜悦[3](2021)在《欧洲人文社科开放获取基础设施项目OPERAS建设研究》文中提出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有助于理解重大社会问题并找到解决方案,对人文社科开放获取基础设施建设的研究可以促进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我国人文社科开放获取基础设施建设比较少,需要借鉴国外的理论实践经验。本文首先选取了欧洲四大同类典型性项目(欧洲开放科学云EOSC、开放获取出版项目OAPEN、公共语言资源与技术基础设施项目CLARIN、开放获取基础设施项目OPERAS)通过网络调查法对比分析四大典型性项目的平台服务功能、文献资源及服务、治理方案等内容,进而指出OPERAS项目建设优势。然后,本文以欧洲人文社科开放获取基础设施项目OPERAS为代表性案例,采用案例分析法并结合项目管理理论,利用计划评审技术,生成了OPERAS项目的工作分解结构图以及PRET图。详细介绍该项目内容框架,并从项目管理理论视角下将OPERAS项目分为项目设计、项目准备和项目建设三个阶段对其进行解析。研究发现,我国人文社科开放获获取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缺少战略规划设计、政策支持、相关利益主体间的有效合作等诸多问题。因此,本文结合治理理论分析OPERAS项目建设的优势,为我国人文社科开放获取基础设施的发展提供借鉴。

曾建勋[4](2020)在《开放融合环境下NSTL资源建设的发展思考》文中研究指明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自创建以来从印本资源、数字资源、知识资源等方面持续进行科技资源信息保障体系建设,但是在当前开放融合新形势下,仍然面临着资源建设完整性和系统性欠佳、融合性和开放性不足、不平衡不充分、协同性和安全性不够等问题和挑战。面对开放获取、数据融合、API应用、大数据技术下的开放融合新生态,NSTL在未来应该实施元数据战略,建设立体化资源本土长期保存体系,推进多层级元数据的语义知识组织,构建适应发现服务的数字业务管理体系,不断壮大和完善国家科技信息资源建设和服务体系。

马峥[5](2020)在《基于信息熵的科技学术期刊评价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科技期刊出版是科研成果向社会经济生产转化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我国在学术期刊的识别、监测、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面临着许多问题,主要包括:学术期刊评价理念与方法不能适应学术期刊发展、学术期刊评价思想落后于出版融合概念下的多元化发展态势、科技管理单位和科研绩效评估单位在实践中滥用、误用学术期刊评价体系和结果、学术期刊片面追求单项和关键评价指标数值而导致的学术不端和出版诚信问题。这些问题从情报学研究角度看,可以归结为学术信息集合的静态和动态的定量测度问题。信息熵正是解决信息度量问题的经典理论。本研究基于信息熵研究科技学术期刊在知识传播中对学科发展的贡献。本研究的理论假设是:对于一个孤立知识系统,信息的引入降低了知识系统的不确定性,可以理解为通过学术期刊为系统引入负熵的作用,实现了系统的熵降低。学术期刊发表论文被看作一个信息引入过程,若论文被更广泛地传播,就表明学术期刊所供给的信息内容具有更大价值,也就更加有效地提高了整个知识系统的有序性,体现为对客观世界的认知趋于明朗和一致,对未知领域的错误理解趋于降低和消除。在期刊评价领域,知识系统可以看作期刊所提供的内容(论文)集合。对知识系统整体而言,显示度水平(概率)越高,意味着内容价值越大,也就是学术期刊为知识系统提供负熵的贡献越大。基于此假设,可以将信息熵变化作为一个定量测度信息价值水平的指标用于科技期刊评价工作。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建立描述知识系统信息熵的模型;以能源研究领域为样本实证计算一个以期刊论文集合构成的知识系统信息熵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在信息熵计算模型的基础上,探索从测度学术期刊对知识系统所贡献的“负熵”的全新角度,构建对学术期刊质量进行定量评价的新方法。本研究采用我国科技学术期刊大样本进行实证分析。最终成果将为我国科技学术期刊管理工作提供科学实用的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本研究采取的方法主要包括:基于引文分析方法、标准化归一法来研究由学术期刊出版行为对学科知识系统所带来的信息熵变化量。采用文献调研分析法、引文分析方法、信息熵分析法、比较研究方法,将SCI数据库和Ei数据库作为数据来源,以新能源领域的学科作为样本对信息熵变化量监测方法进行验证。采用层次分析法、引文分析方法、专家调查法构建科技学术期刊评价的准则层指标,并以我国出版的、经期刊管理部门认定为科技学术期刊进行大样本实证分析。本研究的创新点一是在学术期刊的评价思路上采用“评价知识贡献来替代评价质量”的逻辑。该定量方法与传统的引文分析方法为主的定量分析方法相比,在评价角度有所突破。二是本研究指标体系的构建思路是从信息熵评价角度出发,选择描述不确定性的相关指标。在评价方法的操作性上,针对现实存在的各类问题,从信息熵这个宏观系统状态量的测度出发进行评价,既符合我国学术期刊管理评价的实际需求,又能科学有效地对学术期刊的评价和建设工作提供理论支撑和数据支持。特别是研制了“红点指标”“竞争强度”等创新指标。本研究提出了知识系统中信息熵的概念,并设计了知识系统信息熵的数学模型:因为学科发展具有显着的系统属性,因此可以把一个学科领域的知识作为一个孤立系统进行研究。在本研究中,这个知识系统就是学术期刊发表论文的集合。在这个孤立系统中,对未能明确的研究观点,存在不同的预判,即不确定性状态。这种不确定性通过这个知识系统的信息熵来表达。而随着研究发展,不断有新的有价值的信息引入,即学术期刊发表论文,知识系统的信息熵向着降低方向发展,也就是系统不确定性在降低。通过能源科学学科的实证研究,验证了随着时间进展,能源科学领域知识系统信息熵值呈现减少的趋势,表明该知识系统的不确定性在减少。学术期刊通过同行评议发表的论文,减少对科学问题的不明确认识,为知识系统输入有价值研究成果,也就是输入负熵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学术期刊的贡献。本研究设计了测度知识系统信息熵状态量和变化量的基本方法。为此设计了基于知识系统信息熵的期刊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调查法确定指标体系结构和权重。该评价指标系统共包括7个准则层指标(一级指标)和20个二级指标。以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在2014年公布认定的3713种科技学术期刊作为实证研究的样本。

罗梦婕[6](2020)在《产城融合背景下科技产业园复合化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早期的科技产业园多将产业聚集作为为主要功能,忽视了自身与城市空间的互动发展,产城分离的发展方式导致了诸多问题。产城融合理念为产业与城市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国内科技产业园纷纷在此理念导向下进行转型升级。科技产业园开始承担起除了产业活动以外的多项职能与使命,呈现出复合化发展的趋势。但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对产城融合的理解不够深入以及科技产业园自身的复杂性,很多园区存在着孤立封闭、功能配置失衡及空间形态单一等问题,针对性研究亟待展开。本文此为切入点,回应产城融合背景下科技产业园转型发展的现实需求。本文从产城融合与复合化设计两个关键点出发,通过调研访谈、比较分析、理论与实践结合等方法,总结了产城融合背景下科技产业园的现状问题,引入理论构建了科技产业园复合化设计的原则和目标,从城市、园区规划两个层面展开复合化设计研究。全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对研究对象的规模、建设时间进行限定,并确定研究框架。第二部分为现状问题分析与理论平台构建,分析国内外科技产业园的发展历程与产城融合背景下科技产业园的特征,通过实地调研总结出科技产业园存在的主要问题,引入理论构建复合化设计的原则和目标。第三部分旨在解决问题,根据设计原则与目标,分别从城市和园区规划两个层面对复合化设计进行分层构建。第四部分为设计总结与实践运用,将前文的设计研究进行总结,并将研究结论运用到实践项目中,说明研究结论在具体设计中的可行性。最后总结研究成果并进行研究展望。本文在基础研究方面,构建了科技产业园复合化设计的原则和目标。在设计研究方面,通过从城市、园区规划两个层面对科技产业园的复合化设计展开研究:指出科技产业园需要结合城市的规划布局来进行复合设计,形成联动发展的产城关系;指出园区内部需要通过多功能的合理配置、多流线的合理组织、多空间的复合设计,形成多样、开放、交流、弹性的园区。希望本文所提出的研究成果对今后科技产业园的转型发展有所助益。

齐永光[7](2020)在《媒介融合视域下的文学数字化传播》文中研究表明“媒介”一词最早见于《旧唐书·张行成传》:“观古今用人,必因媒介”。这不仅强调了使双方发生联系的人或事物的重要性,也是广义媒介的基本概念。由此可见,媒介的重要作用自古以来就深受学者重视。在21世纪的今天,媒介技术的发展速度已经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文学的数字化进程也不断加速。以数字化图书馆为例,根据“前瞻经济学人”研究员温程辉调查显示,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早在2016年就已经超过2000TB,在信息存储的数字化和资源的共享化方面,数字化在图书、文学领域的应用正在得到不断强化。在媒介融合飞速发展的今天,文学的数字化进程必将持续加速,甚至会衍生出媒介融合下全新的传播生态。当前对于文学数字化的研究,大多为传统行业整合数字技术,从某一行业视角进行某类文学的数据库详细建构的情况。本文首先对文学的载体——媒介的演变及其传播理论进行梳理,以媒介融合视域下的数字化技术发展呈现出的具体方式进行分析,探讨文学载体的演变对于文学生产和传播所产生的重要影响;随后着力研究分析媒介融合视域下文学数字化传播中产生的新的文学内容和形式及其变化,进而探究媒介融合为文学本身的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最后通过宏观的媒介融合视域,从传播学角度探讨当下文学数字化发展中的产生的问题,并由此思考如何走好文学的数字化传播之路。文学的发展离不开媒介的支撑,从以龟甲、帛、纸等为媒介,到如今的数字化技术为媒介,文学的传播介质在表现形式、呈现方式和传播优势方面从未停止过发展的脚步,而今数字化进程下的文学传播相较从前跨越了时间和空间,海量文学信息借助新技术手段不断涌现、更新和进化。分析媒介融合视域下的文学数字化发展现状,研究认为当前文学数字化传播存在以下特性:全民参与、消费娱乐功能凸显、以技术为支撑不断嬗变演进。具体来看,在媒介融合视域背景下,文学在文语转换、音视频结合和多媒体整合传播等方面都有大量应用,数字化技术下的文学传播特点也有了新变化:一是文学数字化传播中的传播者与受众不再有明显的界限;二是文学数字化传播中的内容更具时代特征;三是文学数字化的传播媒介和传播效果较之以往也有鲜明的改变。分析发现,在媒介融合视域下,文学的数字化传播存在以下问题:从内容上看,文学数字化传播进程中,文学创作者的题材创作活力下降;文学的深刻性存在消解的倾向;在数字化传播进程中文学的发展还缺乏全球化的传播视角。从媒介融合对文学创作产生的影响上看,读者的部分选择权淹没在海量文本里;数字化进程中产生大量的版权争议;网络隐私保护也是数字化带来的重要课题。从产业融合的角度看,现阶段文学数字化传播存在为追求利润而过度商业化的问题;数字化的文学传播也带来部分伦理与道德上的困境;数字化传播影响下部分粗制滥造甚至低俗的文学作品对青少年健康成长造成的负面影响也是我们不能忽略的一大问题。研究认为,在媒介融合领域下,文学数字化传播得以发展,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文学本身产生了强有力的冲击,这一冲击始终是高悬在文学发展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反思当前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文学数字化传播,并结合文学接受理论、符号论与文化表征、媒介环境等方面的坐标体系,研究提出的以上三个角度存在的问题有赖于文学创作主体、媒介传播者以及相关社会环境下的人员进行反馈沟通。首先,文学的发展始终应当以优质的内容为导向,在注重读者反馈的基础上紧抓优质内容,通过全面媒介素养的提高,始终以优质文学内容为抓手,巩固文学根基。其次,文学的发展还要以信息技术为保障,充分重视媒体技术的应用,在媒介融合技术的支持下渐进构建文学传播新场景、拓宽文学发展新渠道。最后,当前文学的数字化发展离不开规则体系的支撑,健全文学传播领域的法律法规无可替代地成为文学发展的重要保障,完善文学传播的体制机制、争取最广泛的社会支持是文学数字化进程中源源不竭的动力。唐代书法家李邕曾说道,“似我者欲俗,学我者死”,书法如此,文学亦然。正所谓创新引领发展,科技赢得未来,媒介融合视域下的文学数字化传播也只有摒弃过时的思路方法,不断创新其内容和表现形式,让文学能够借助数字化传播的技术手段,以新的形式进一步焕发生机,迭代传承。总体看,文章通过对媒介融合背景下数字化对文学传播方式和内容创作产生的深刻影响的分析,归纳了当前文学数字化传播的特点,反思了当下文学数字化传播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媒介融合视域下的文学数字化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发展建议,为今后关于媒介融合下的文学数字化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研究思路,也为今后文学数字化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建议。

任环环[8](2020)在《数字化时代国内音乐期刊出版流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互联网与新媒体等新技术的出现对于原有的生活方式与物质的承载形式都产生了一定程度上的影响。作为传播类的出版产业—音乐出版物—一种以受众为产业终端的产品,自然也就会随着读者阅读方式的改变而面临新的改变与调整。数字化时代伴随的是数字化的出版,它已经成为了新时代的潮流所趋,但是任何一种新事物的产生都是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才能获得长久发展。本文以音乐期刊为研究对象,从微观角度出发,通过对数字化期刊对于传统音乐期刊的的编辑出版流程与运行等方面进行一个简单的考察,再从宏观上从企业、政府、出版社对于数字化音乐出版物的调控进行近一步探析。进而得出数字化出版物在新时代的发展中的合理定位与发展方向。本文总共分为绪论、正文一至三章、结论三个部分。绪论是一些相关概念与研究现状等问题的阐述。正文首先是从音乐期刊的演变与出版媒介变革入手,去发现媒介阶段性发展特征予以音乐期刊发行的影响,以此来探究出音乐期刊在数字化媒介的大环境下所面临的从编辑、发行、销售、营销甚至服务等方面面临的问题及对应的解决方案。最后从宏观上出发,认为当前的企业应当进行革新与优化的体制改革,政府应进行扶持与引导的宏观调控。结论从发展的角度出发提出我们要追寻数字化期刊的行走脚步,把握潮流与趋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最终实现共赢。

郑滋阳[9](2020)在《江苏扬中市农村老旧住宅适老化改造策略研究 ——以南江村为例》文中研究表明上世纪末,我国在“未富先老”的国情下进入老龄化社会。新世纪以来,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持续推进和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促进人口向城市聚集,城乡差距凸显,农村老人留守现象突出,养老压力不断增大。受传统养老观点影响,我国农村老年人大多选择在家养老,但农村住宅普遍缺少适老化考虑,乡村养老居住条件亟需改善。为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国家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改善农村人居条件是其主要工作内容之一[1]。因此,本文以扬中市农村老年人口及老旧住宅作为研究对象,以南江村为例,探讨了农村住宅适老化改造的策略,并进行适老化改造设计研究,故能够为广大乡村地区的老旧住宅的适老化改造提供借鉴与参考。本文总共分为5个章节:第1章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相关概念的界定、研究意义、研究内容与方法,梳理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并提出本文的研究框架;介绍并分析了农村住宅适老化改造策略研究中所涉及的相关理论,分析了国内外实例,为后续探讨农村住宅适老化改造策略提供理论支持与参考。第2章调查分析了农村老年人居住现状。研究分析认为对农村地区老旧住宅进行适老化改造是改善农村地区老年人养老居住条件,缓解农村养老压力的一个重要途径。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是后续探讨农村住宅适老化改造策略的前提和基础。第3章在分析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与案例的基础上,结合农村实际,对农村住宅的适老化改造策略进行了如下探讨:(1)从改造的安全性、经济性、前瞻性以及邻里关系和乡土文化等方面提出了农村住宅适老化改造的五项基本原则;(2)分别根据基本原则,从必要性、经济性、改造难易程度等方面考虑,探讨了适老化改造的基本标准和推荐标准;(3)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与农村实际,探讨了农村住宅适老化改造的措施和方法;(4)针对农村住宅适老化改造的实施提出了一些建议。第4章以扬中市南江村为研究对象,运用所探讨的农村住宅适老化改造策略进行适老化改造设计。第5章对本研究进行总结并从政策、影响因素、改造技术等方面对后续研究进行了展望。全文总计约53768字,图表共79张。

关玉涵[10](2020)在《O2O背景下H企业财务战略案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网上购物日趋成熟,我国企业的发展方向和竞争环境也随之发生了改变。在这样的背景下,O2O模式即Online To Offline,线下的商务机会与互联网的结合模式逐渐成长起来,旨在协同线上优势与线下优势,让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的前台,给消费者带来更优的消费体验。企业的战略决定了企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速度,其中财务战略则主要是为企业发展提供资金供应和经济管理,提供企业赖以生存的资金支持。而家电企业作为与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行业之一,在新的环境和挑战下,家电企业如何调整财务战略,更好地进入新阶段的竞争市场便成为影响企业未来发展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的研究对象H企业是在家电行业内规模较大、知名度较高的企业之一,也是行业内较早提出网络化战略、进入O2O模式转型的企业,加上企业在近几年对于线上销售渠道、电子商务平台的投入已取得一定的成效。因此对其财务战略的制定与调整趋势进行分析评价,并且将其与企业O2O转型背景相结合,进行分析和研究,对于企业财务战略的完善和发展有一定的参考作用。本文采用个案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对H企业的财务战略进行研究。首先对H企业不同时期,所采取的不同的公司战略进行论述;又对企业的外部环境(如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等)和内部环境(采用SWOT分析法分析)进行综合研究,并结合企业2012-2018年的发展历程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企业内、外部环境分析及企业O2O转型进程,对企业的财务战略进行分析和评价,主要包含以下方面:首先对企业的融资方式、规模、结构及特点进行比对和分析,对企业融资战略制定和实施的动因进行探究,并找到其变化与企业进行O2O转型的联系;其次对企业的投资方向、规模、比重进行归纳,并结合企业的整体战略及O2O转型时点,对企业转型前后的投资战略进行比对分析,追溯原因,并对企业的投资战略进行总结和评价;最后对企业的股利分配方式、金额、占净利润比重进行研究,并与同行业的其他企业股利分配情况进行对比,评述各自特点与动机,并对H企业的股利分配战略进行总结与评价。

二、蓝蝶推出新型开放式电子出版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蓝蝶推出新型开放式电子出版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1)电子媒介时代的文学生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缘由
    二、选题的背景
    三、选题研究的现状及分析
    四、选题的研究理路和创新点
第一章 电子媒介下的文学生产
    第一节 “口袋妖怪”:电子媒介与文学生产方式的新变化
    第二节 文学生产主体的后现代性
    第三节 文学生产客体的媒介化变迁
第二章 电子媒介与文学文本
    第一节 电子文本的主要存在方式
    第二节 电子文本叙事的后现代转型
    第三节 电子文本诗性语言的危机
第三章 电子媒介时代的文学传播
    第一节 文学传播的技术化变革
    第二节 注意力商品化对文学传播的影响
第四章 电子媒介视域下的文学接受
    第一节 文学接受的概念、意义及特征
    第二节 当代文学接受方式的多元化
    第三节 当代文学接受活动: 网络文学欣赏的方式
    第四节 当代文学接受活动: 网络文学批评的发轫、形态与标准
第五章 电子媒介语境中的文学消费
    第一节 文学消费的发生、特征及其原因
    第二节 文学消费主体的救赎与沉沦
    第三节 电子媒介建构下的文学消费客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2)基于虚拟现实技术(VR)的当代公共艺术 ——虚拟与现实技术的应用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和意义
    1.2 课题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1.2.1 研究方法
        1.2.2 创新点
第二章 虚拟与现实技术在当代公共艺术上的应用价值
    2.1 虚拟现实技术加深人们对公共艺术的深入理解和思考
    2.2 虚拟现实技术拓展公共艺术的表达空间
        2.2.1 沉浸式空间
        2.2.2 交互性空间
        2.2.3 想像性空间
    2.3 虚拟现实技术增强公共艺术中的展示作用
        2.3.1 增强公共艺术的表现力
        2.3.2 增加公共艺术作品与公众的互动性
        2.3.3 扩大公共艺术与公众的传播性
    2.4 当代公共艺术运用虚拟现实技术所需的技术支持
        2.4.1 平台开发
        2.4.2 软件支持
第三章 VR技术在当代公共艺术创作中的多重展现
    3.1 VR技术在当代公共艺术创作中的应用
    3.2 VR技术对当代公共艺术展示影响与思考
第四章 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展望
    4.1 艺术与技术的融合之道
    4.2 虚拟现实技术未来发展机遇和挑战
        4.2.1 艺术家的机遇
        4.2.2 艺术家的挑战
第五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学术成果统计-作品、论文及专着发表
学术成果统计-展览及获奖

(3)欧洲人文社科开放获取基础设施项目OPERAS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总体述评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点
第2章 相关理论概述
    2.1 开放获取概述
        2.1.1 开放获取定义
        2.1.2 开放获取类型
    2.2 科学研究基础设施相关概念
        2.2.1 开放基础设施
        2.2.2 开放科学基础设施
        2.2.3 开放获取基础设施
    2.3 项目管理理论概述
        2.3.1 项目管理定义
        2.3.2 项目管理主要方法
    2.4 治理理论概述
        2.4.1 治理理论定义
        2.4.2 治理理论应用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OPERAS项目建设背景与内容框架设计
    3.1 欧洲人文社科开放获取基础设施的“典型性”项目比较分析
        3.1.1 EOSC欧洲开放科学云项目
        3.1.2 OAPEN开放获取出版项目
        3.1.3 CLARIN公共语言资源与技术基础设施项目
        3.1.4 OPERAS开放获取基础设施项目
        3.1.5 项目比较分析
    3.2 OPERAS项目产生背景
        3.2.1 OPERAS项目实现目标
        3.2.2 OPERAS项目建设必要性
    3.3 OPERAS项目内容框架设计
        3.3.1 OPERAS-D设计研究项目
        3.3.2 OPERAS-P开发服务项目
        3.3.3 HIRMEOS专着研究项目
        3.3.4 TRIPLE发现服务项目
        3.3.5 COESO社会问题上的合作参与项目
        3.3.6 OADJS开放获取钻石期刊研究项目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OPERAS项目OA基础设施建设流程解析
    4.1 OPERAS项目的工作分解与时间管理
    4.2 项目设计
        4.2.1 全景分析
        4.2.2 用户需求调查
        4.2.3 技术标准制定
        4.2.4 商业模式确立
        4.2.5 治理模式设计
    4.3 项目准备
        4.3.1 AISBI法律研究
        4.3.2 搭建认证平台
        4.3.3 构建发现平台
        4.3.4 开展社会研究服务
    4.4 项目建设
        4.4.1 ERIC法律研究
        4.4.2 特殊利益小组
        4.4.3 FAIR原则应用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对我国构建人文社科开放获取基础设施的启发与建议
    5.1 我国人文社科开放获取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
    5.2 我国人文社科开放获取基础设施建设的问题
        5.2.1 缺少有力的政策支持
        5.2.2 缺少各主体间有效的合作机制
        5.2.3 缺少总体战略分析
    5.3 对我国人文社科开放获取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议
        5.3.1 开展对SSH领域发展状况的全景分析
        5.3.2 充分发挥政策的引领向导作用
        5.3.3 升级现有基础设施
        5.3.4 充分考虑各方利益
        5.3.5 加强国家地区间协调合作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4)开放融合环境下NSTL资源建设的发展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NSTL资源建设二十年的发展历程
    1.1 印本资源的基础保障
    1.2 数字资源的引领建设
    1.3 知识资源的转型奠基
2 新形势下NSTL资源建设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2.1 科技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完整性和系统性欠佳
    2.2 科技文献信息组织传播融合性和开放性不足
    2.3 科技文献信息公共服务不平衡、不充分
    2.4 科技文献信息保障体制协同性和安全性不够
3 新时期信息资源建设的开放融合新生态
    3.1 开放获取正在形成信息传播新机制
    3.2 API应用正在推进信息服务新业态
    3.3 数据融合正在塑造内容产业的新模式
    3.4 大数据技术正在注入信息时代的新动能
4 开放融合环境下NSTL资源建设发展策略
    4.1 实施元数据战略,建设国家元数据库体系
    4.2 基于全文协同保障,建设立体化资源本土长期保存体系
    4.3 推进多层级元数据的语义知识组织,提升大数据增值效应
    4.4 构建适应发现服务的数字业务管理体系,引领资源建设新模式
5 结语

(5)基于信息熵的科技学术期刊评价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标和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思路
    1.5 创新点
第2章 相关研究综述
    2.1 科技学术期刊传播规律的研究
        2.1.1 学术期刊传播模式的研究
        2.1.2 基于引文分析探索学术期刊生命周期全过程的研究
        2.1.3 基于知识扩散理论的期刊信息传播研究
        2.1.4 数字化时代给学术期刊传播方式带来的变化和相关问题研究
    2.2 学术期刊评价方法的研究
        2.2.1 基于同行评议的学术期刊评价办法
        2.2.2 基于传统计量学的学术期刊评价方法
        2.2.3 基于替代计量学(Altmetrics)的学术期刊评价方法
        2.2.4 期刊评价活动长期存在的挑战
    2.3 熵的概念与研究应用
        2.3.1 热力学熵概念
        2.3.2 玻尔兹曼熵概念
        2.3.3 信息熵概念
        2.3.4 信息熵概念的发展
        2.3.5 信息熵的应用
    2.4 小结
第3章 知识系统信息熵的测度
    3.1 知识系统信息熵的概念
        3.1.1 基于信息熵的学术期刊出版研究
        3.1.2 学术传播的系统属性
        3.1.3 知识系统不确定性的构成
        3.1.4 知识系统信息熵的定义
    3.2 测度知识系统信息熵的原理
        3.2.1 构造指标矩阵
        3.2.2 标准化处理
    3.3 以能源领域为样本测度一个知识系统的信息熵
        3.3.1 数据来源
        3.3.2 知识系统信息熵数学模型
        3.3.3 指标计算
        3.3.4 实证:以能源领域论文为样本
    3.4 小结
第4章 学术期刊对知识系统贡献的测度模型
    4.1 研究假设和思路
        4.1.1 研究假设
        4.1.2 测度思路
    4.2 学术期刊对相应知识系统的贡献的测度
        4.2.1 学科分类体系划分
        4.2.2 各学科高频关键词统计
        4.2.3 计算各学科领域由期刊论文所构成的知识系统的信息熵背景值
        4.2.4 计算被评价期刊缺位状态下对应知识系统的信息熵的虚拟值
    4.3 测度学术期刊贡献的实证
        4.3.1 实证测算
        4.3.2 结果讨论
    4.4 小结
第5章 基于信息熵的学术期刊指标评价体系和实证
    5.1 构建指标体系
        5.1.1 准则层构建
        5.1.2 指标(二级指标)选择和研制
        5.1.3 原创指标之一:红点指标的研制
        5.1.4 原创指标之二:竞争压力指标的研制
    5.2 确定指标的权重
        5.2.1 专家邀请和调查
        5.2.2 调查结果的一致性检验
        5.2.3 计算权重
    5.3 实证:以中国3713 种科技学术期刊作为样本
        5.3.1 样本的特点
        5.3.2 采集数据计算各项指标
        5.3.3 计算期刊加权评分
        5.3.4 实证结果的讨论
    5.4 小结
第6章 结论和讨论
    6.1 主要结论
    6.2 研究成果的适用性和比较优势
        6.2.1 研究成果的适用性
        6.2.2 基于信息熵的期刊评价方法相对于以往方法的比较优势
        6.2.3 评价指标体系的比较优势
    6.3 讨论
        6.3.1 未来研究展望
        6.3.2 研究局限性
        6.3.3 研究成果的应用场景
参考文献
已发表与待发表的论文
致谢

(6)产城融合背景下科技产业园复合化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对象及相关概念解析
        1.2.1 研究对象界定
        1.2.2 相关概念解析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3.1 关于产城融合的研究
        1.3.2 关于科技产业园的研究
        1.3.3 现有研究总结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框架
第二章 科技产业园的发展历程与相关理论
    2.1 科技产业园的发展历程
        2.1.1 国外科技产业园的发展历程
        2.1.2 国内科技产业园的发展历程
    2.2 产城融合背景下科技产业园特征分析
        2.2.1 产城融合理念的特征解读
        2.2.2 产城融合背景下科技产业园的特征
    2.3 相关理论分析
        2.3.1 共生理论
        2.3.2 紧凑城市理论
        2.3.3 区域创新系统理论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产城融合背景下科技产业园的现状问题与设计目标
    3.1 国内科技产业园的现状问题
        3.1.1 调研对象选取与框架确立
        3.1.2 园区孤立封闭,与城市融合度较低
        3.1.3 功能配置失衡,难以满足产业发展
        3.1.4 街道形象单一,缺乏活力与特色
        3.1.5 空间形态单一,忽视人文关怀
    3.2 产城融合背景下科技产业园复合化的必要性
        3.2.1 城市土地复合利用的要求
        3.2.2 园区产业融合发展的要求
        3.2.3 中小企业群体发展的要求
        3.2.4 人群多样化多层次的要求
    3.3 产城融合背景下科技产业园的复合化设计原则
        3.3.1 整体协同原则
        3.3.2 多样混合原则
        3.3.3 高效可达原则
        3.3.4 弹性适应原则
    3.4 基于现状问题的科技产业园复合化设计目标
        3.4.1 园区与城市的融合互动:促进资源共享
        3.4.2 功能配置的复合化:满足多样需求
        3.4.3 交通组织的复合化:增加街道活力
        3.4.4 空间组织的复合化:关注人性体验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产城融合背景下科技产业园与城市的融合互动设计
    4.1 产城融合背景下科技产业园与城市互动的构建基础
        4.1.1 从产城分离转向产城融合的园城关系
        4.1.2 科技产业园作为城市产业空间更新的组成部分
        4.1.3 科技产业园作为城市交通空间体系的组成部分
        4.1.4 科技产业园作为城市社区生活的综合服务配套
    4.2 科技产业园回归城市的选址互动
        4.2.1 科技产业园的选址分析
        4.2.2 科技产业园回归城市的方式
        4.2.3 科技产业园的选址策略
    4.3 科技产业园与城市交通的整合衔接
        4.3.1 使用人群的交通行为特征分析
        4.3.2 与城市交通站点的衔接分析
        4.3.3 与城市道路网络的整合设计
        4.3.4 与未来地铁站点的预接设计
    4.4 科技产业园与周边地块的融合共享
        4.4.1 科技产业园周边用地类型分析
        4.4.2 沿园区边界布置共享设施
        4.4.3 园区的适度开放与分区管理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产城融合背景下科技产业园内部规划的复合化设计
    5.1 科技产业园内部规划要素分析
        5.1.1 由单一产业园区转向综合型园区的规划布局
        5.1.2 科技产业园的功能要素分析
        5.1.3 科技产业园的内部交通要素分析
        5.1.4 科技产业园的空间要素分析
    5.2 科技产业园功能配置的复合化设计
        5.2.1 适应多种产业活动的产业功能配置
        5.2.2 构建宜业宜居园区的生活服务功能配置
        5.2.3 形成创新软环境的产业服务功能配置
        5.2.4 促进各类功能有机融合的多维复合
    5.3 科技产业园内部交通组织的复合化设计
        5.3.1 高效分流的动态交通组织
        5.3.2 高效复合的静态交通布局
        5.3.3 整合多种功能的交通空间
    5.4 科技产业园空间组织的复合化设计
        5.4.1 适应不同规模企业的复合型产业空间
        5.4.2 适应人群多样使用的复合型服务空间
        5.4.3 适应人群交往行为的复合型开放空间
        5.4.4 复合未来发展需求的分期开发模式
        5.4.5 复合文化要素的整体空间环境营造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产城融合背景下科技产业园复合化设计实践
    6.1 产城融合背景下科技产业园复合化策略总结
        6.1.1 科技产业园与城市的融合互动策略总结
        6.1.2 科技产业园内部规划的复合化策略总结
    6.2 松山湖国际创新创业社区项目设计实践
        6.2.1 项目概况及场地环境
        6.2.2 园区与城市融合互动的设计策略应用
        6.2.3 园区内部规划的复合化设计策略应用
    6.3 科技产业园复合化设计实践应用的反思
    6.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调查问卷
附录二 科技产业园访谈录
附录三 案例汇总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7)媒介融合视域下的文学数字化传播(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主要内容及研究思路
第一章 媒介融合视域下文学数字化传播的理论范畴
    第一节 文学传播与数字化
        一、文学的媒介
        二、数字化与数字化传播
        三、媒介融合与文学数字化传播
    第二节 文学数字化传播的理论沿革
        一、符号论与文化表征
        二、文学接受
        三、文学与媒介环境
第二章 从文字到视听—文学呈现方式的趋势演变
    第一节 数字化传播技术的发展
        一、文本的数字化
        二、视听的数字化
        三、互联网与移动终端
    第二节 文学数字化传播的变迁
        一、文本的数字化发展
        二、视听的数字化发展
    第三节 从文本到视听的数字化传播特性
        一、全民参与
        二、承担消费娱乐功能
        三、以技术为支撑不断演进
第三章 从文字到视听—文学内容表达的创新发展
    第一节 文本的数字化文学内容表达
        一、网络文学
        二、IP改编与“超级内容”产业链
    第二节 视听的数字化文学内容表达
        一、口语表达的新形态
        二、文学的影视化改编
    第三节 媒介融合视域下的文学与数字化传播交互影响
        一、媒介融合视域下文学数字化传播中的传播者与受众
        二、媒介融合视域下文学数字化传播的内容解读
        三、媒介融合视域下的传播媒介与传播效果
第四章 文学数字化传播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 内容融合下的文学数字化传播
        一、题材创作活力下降
        二、文学深刻性的消解
        三、全球化视角不足
    第二节 网络融合下的文学数字化传播
        一、信息茧房
        二、产权争议
        三、隐私保护
    第三节 产业融合下的文学数字化传播
        一、追求利润与过度商业化
        二、大众传播伦理与道德
        三、数字化传播与健康
第五章 文学数字化传播发展的思考
    第一节 以优质内容为导向
        一、注重读者反馈
        二、紧抓优质内容
        三、提高媒介素养
    第二节 以信息技术为保障
        一、重视媒体技术的作用
        二、构建文学传播新场景
        三、拓宽文学发展渠道
    第三节 以规则体系为支撑
        一、健全文学传播领域的法律法规
        二、完善文学传播的体制机制
        三、提供文学传播发展的社会支持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8)数字化时代国内音乐期刊出版流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意义
    二、相关概念界定
    三、前人研究综述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传播媒介变革与音乐期刊之关系
    第一节 近现代以来传播媒介所发生的快速变革
        一、印刷媒介
        二、电子媒介
        三、数字媒介
    第二节 国内音乐期刊的演变历程
        一、期刊与杂志的定义与关系
        二、中国音乐期刊的出版与发展研究
    第三节 音乐期刊出版对于数字化时代的“互动”
        一、音乐期刊发展的现状
        二、音乐期刊出版发行新时期“转型之路”
第二章 数字化时代对音乐期刊办刊活动之影响
    第一节 音乐出版业在数字化时代的“新面貌”
        一、传统音乐出版业在数字化时代的发展背景
        二、当前数字化出版面临的出版问题及解决方案
    第二节 数字化技术对于音乐编辑的影响
        一、思想观念的转变
        二、编辑方式的改变
        三、营销手段的转变
        四、音乐编辑需要的“新”素养
    第三节 数字化技术对于音乐期刊出版活动的改变
        一、编辑、作者、读者沟通方式的简易化
        二、资源整合的便利化
        三、编辑流程的数字化
        四、宣传方式的多样化
    第四节 数字化时代音乐期刊的发行方式的调查与认识
        一、音乐期刊发行方式的变革
        二、音乐期刊发行的数字化
        三、音乐期刊数字化发行的优势与不足
第三章 数字化时代音乐期刊面临的“转型”之道
    第一节 当前面临的主要困境及其表现方式
        一、音乐期刊出版流程方面
        二、企业层面问题—内生动力不足
        三、政府层面的问题—外部调控不够
    第二节 对当前所采取应对策略的调查分析
        一、出版流程方面
        二、企业应对之策
        三、政府转型之策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9)江苏扬中市农村老旧住宅适老化改造策略研究 ——以南江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推进
        1.1.2 我国老龄化问题不断加剧
        1.1.3 乡村养老居住条件亟需改善
    1.2 相关概念界定
        1.2.1 老年人
        1.2.2 居家养老
        1.2.3 适老化改造
    1.3 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相关理论
        1.4.1 需求层次理论
        1.4.2 住宅空间可变设计理论
        1.4.3 住宅潜伏性设计理论
        1.4.4 通用设计理论
        1.4.5 相互渗透论
        1.4.6 相关理论小结
    1.5 相关案例分析
        1.5.1 国外案例
        1.5.2 国内案例
        1.5.3 案例小结
    1.6 研究意义
        1.6.1 理论意义
        1.6.2 实践意义
    1.7 研究内容与方法
        1.7.1 主要内容
        1.7.2 研究方法
        1.7.3 技术路线
第2 章 农村老年人居住现状
    2.1 全国农村老年人居住现状
    2.2 扬中市老年人居住现状
        2.2.1 地区概况
        2.2.2 农村住房现状及特点
        2.2.3 农村老年人生活现状
        2.2.4 农村老年人居住现状问题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3 章 农村住宅适老化改造策略
    3.1 适老化改造的基本原则
    3.2 适老化改造的标准
    3.3 适老化改造的措施
        3.3.1 室内空间改造
        3.3.2 室外空间改造
        3.3.3 适宜的绿色技术应用
        3.3.4 周边适老化配套设施与环境改造
    3.4 适老化改造实施的建议
        3.4.1 提供相关政策支持
        3.4.2 结合多种投资建设模式
        3.4.3 减小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3.4.4 加强居家养老相关知识的宣传
    3.5 本章小结
第4 章 南江村老旧住宅适老化改造设计
    4.1 南江村基本概况
        4.1.1 南江村住宅现状
        4.1.2 南江村周边适老化配套设施与环境
    4.2 南江村住宅适老化改造策略
    4.3 南江村某住宅适老化改造案例
        4.3.1 住宅及使用者概况
        4.3.2 住宅现状分析
        4.3.3 适老化改造方案
    4.4 南江村周边适老化配套设施与环境的改造建议
    4.5 本章小结
第5 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扬中市农村老年人居住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二 、扬中市南江村某住宅适老化改造设计方案技术图纸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成果
致谢

(10)O2O背景下H企业财务战略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方法及内容
        1.2.1 研究方法
        1.2.2 研究内容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文献评述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财务战略的相关概念
        2.1.1 财务战略的含义
        2.1.2 财务战略的类型
        2.1.3 O2O模式
    2.2 财务战略的相关理论
        2.2.1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
        2.2.2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
        2.2.3 PESTEL分析模型
        2.2.4 SWOT分析法
第3章 H企业财务战略形成背景及环境分析
    3.1 企业简介
    3.2 企业战略简介
        3.2.1 品牌战略阶段
        3.2.2 多元化战略阶段
        3.2.3 国际化战略阶段
        3.2.4 全球化战略阶段
        3.2.5 网络化战略阶段
    3.3 企业环境分析
        3.3.1 企业外部环境分析
        3.3.2 企业内部环境分析
第4章 H企业财务战略分析
    4.1 融资战略
        4.1.1 O2O模式转型背景下企业对资金需求的迫切性
        4.1.2 企业融资战略分析
        4.1.3 企业融资战略评价
    4.2 投资战略
        4.2.1 O2O模式对H企业投资战略的影响
        4.2.2 企业投资战略分析
        4.2.3 企业投资战略评价
    4.3 股利分配战略
        4.3.1 O2O模式下H企业股利分配战略的重要性
        4.3.2 企业股利分配战略分析
        4.3.3 企业股利分配战略评价
第5章 结论与启示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启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1. 基本情况
    2. 教育背景
后记

四、蓝蝶推出新型开放式电子出版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 [1]电子媒介时代的文学生态研究[D]. 田义. 扬州大学, 2021
  • [2]基于虚拟现实技术(VR)的当代公共艺术 ——虚拟与现实技术的应用与研究[D]. 李明燃. 中央美术学院, 2021(08)
  • [3]欧洲人文社科开放获取基础设施项目OPERAS建设研究[D]. 贾喜悦. 黑龙江大学, 2021(09)
  • [4]开放融合环境下NSTL资源建设的发展思考[J]. 曾建勋. 大学图书馆学报, 2020(06)
  • [5]基于信息熵的科技学术期刊评价方法研究[D]. 马峥. 南京大学, 2020(10)
  • [6]产城融合背景下科技产业园复合化设计研究[D]. 罗梦婕.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5)
  • [7]媒介融合视域下的文学数字化传播[D]. 齐永光. 吉林大学, 2020(01)
  • [8]数字化时代国内音乐期刊出版流程研究[D]. 任环环. 河南大学, 2020(02)
  • [9]江苏扬中市农村老旧住宅适老化改造策略研究 ——以南江村为例[D]. 郑滋阳. 南京工业大学, 2020(11)
  • [10]O2O背景下H企业财务战略案例研究[D]. 关玉涵. 吉林财经大学, 2020(07)

标签:;  ;  ;  ;  ;  

蓝蝶推出新的开放式电子出版系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