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李德裕晚年史料的一点考订——《刘致柔墓志》及其他(论文文献综述)
徐晓峰[1](2006)在《李德裕创作心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以往的李德裕研究存在以下几点不足:一是仅关注其政治活动,而忽视其创作;二是注意其创作,但未对全部文本进行整体或系统研究;三是未考虑到李德裕创作的特殊性,从而未能挖掘其创作中的文化示范意义。监於此,本文研究的是李德裕的创作心态,即李德裕围绕特殊创作而展现出的独特意识,从中揭示其“身份期待”,以见其人格范式的文化意义。在引言中,作者归纳李德裕的创作心态为四种意识:文体意识、史官意识、故事意识以及主题意识。正文部分为四章,分别阐述这四种意识的内涵,并适当考察这种意识産生的原因及其具体的表现形式。第一章分析“文体意识”。笔者首先分析了李德裕三次编定文集所涉及的不同文体,从中可大致发现其对不同文体功用的认识。接下来,分别考察李德裕对待诗赋、官文书以及论类文体的使用,结论为:在诗赋体上,李德裕更多地继承了抒情体物传统,讽谏论事的功能没有加以强调;官文书为实用性文体,更能参与政治,体现李德裕的兼济之志,故而得到他极大的重视;“论”体和官文书存在不同,但一样具有实用性,故李德裕主张在进士科试中用它取代策文。第二章讨论“史官意识”。文章从李德訦P於历史记述原则的文章,考察了他的修史态度,从中可以发现他的“史官”身份期待。正是因为这种期待,他将自己的某些创作看成是历史的记述,希望被史官保存下来。第三章论述“故事意识”。首先从其要求论事程序的规范化,分析其追摹的“汉魏之风”在议政上表现为援引“故事”,以期完善国家典制?酉聛矸治鲞@种“故事意识”对行文语言特色及总体风貌的影响。第四章以“主题意识”为题考察李德裕在创作中对某类问题的关注。文章先着眼於外集所论“君臣关系”,认为他坚守君臣合作观,以此再辨析前期平泉诗歌中的仕、隐情节。随後,又从外集所论“天人关系”出发,分析他的哲学观和人生观。其後反观他在辞赋创作所呈现的“智道关系”的思索——着重於对“智”的认识,以便我们进一步了解李德?男撵`世界。
黄楼[2](2005)在《唐代宣宗朝政治史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所要讨论的对象为会昌六年(846)三月唐宣宗登基至大中十三年(859)八月宣宗驾崩这十四年间唐代政局的演变及其相关问题。 会昌末,宣宗利用宦官集团对武宗君臣的不满,同仇氏、杨氏等宦官势力潜相勾结,趁武宗疾笃之机,矫诏继位。宣宗生母郑后、武宗宠妃王才人等均被卷入这场政治阴谋之中,并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为了寻求皇位的正统性,宣宗以继统宪宗自居,并诬陷穆宗为弑逆宪宗的“元和逆党”,以此为借口,宣宗在宫廷内部进行了大规模的政治清洗。 武、宣之际的宫廷政变对宣宗大中政局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大中时期政局的演变很大程度上可以视为会昌末宫廷政治的延续。大中前期,宣宗急于清除武宗朝政治势力,起用白敏中、令狐绚等牛党官僚,并将李德裕等武宗朝重臣贬斥殆尽。会昌时期毁废佛教、裁减冗官、抑制科举浮华等革新之政也悉数为宣宗君臣废黜。大中中期以后,随着对武宗势力清洗的基本结束,宣宗同宦官及宰相之间的矛盾逐渐浮现出来。大中八年至大中十年,宣宗对跋扈不羁的宦官采取了一些抑制措施,但是由于牛党官员懦弱惧祸,不敢任事,成效并不显着。大中十一年以后,东南财赋之地军乱屡起,政局不稳。令狐绚等懦聩无能,惟知结党怙权,排斥异已,宣宗同宰相的关系日益疏远。由于财赋衰竭,而宦官掌握大量内库钱物,宣宗不得不再次依靠宦官。大中时期皇权受到事实上的削弱,宣宗始终无法完全控制相权,更不用说军权在握的宦官集团。 大中时期经济上宣宗君臣务行聚敛、涸泽而渔,朝廷财政状况日益恶化。在藩镇问题上,又推行姑息纵容的消极政策,中央权威受到很大削弱。宣宗即位不正,对士族多有优宠,山东旧族也呈现出复兴的态势。通过对大中时期的经济、士族、科举、藩镇等问题的考察,本文认为大中之政具有保守、腐朽、虚伪、倒退的整体特征。宣宗虽然颇有忧患意识,勤于政事,甚至一度被旧史家吹捧为“小太宗”,实际上却是一个政识庸下、刚愎自用、爱好虚名,文过饰非的皇帝。唐朝之亡,宣宗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王丽华[3](2003)在《《北京图书馆藏中国历代石刻拓本汇编》正误》文中提出 北京图书馆金石组编的《北京图书馆藏中国历代石刻拓本汇编》(以下简称《汇编》),共收入自战国到民国时期的近二万种石刻拓片,装成100巨册,另编索引一册。可谓卷帙宏富,具有较强的资料性、学术性和文物性,价值极高,可用性极广,是研究中国古代政
程章灿[4](1995)在《唐代墓志丛考》文中研究说明唐代墓志丛考程章灿一、《伯饶墓志》考《隋唐五代墓志汇编·洛阳卷》(以下简称《隋·洛》)15一14为《伯饶墓志》,前四行断裂,右下角佚失,致使碑题残缺,墓主姓氏未详,今犹可见者仅"唐故朝散大夫……。"志文云:"君讳伯饶,字……贾,以国民,大宗布於(?)...
周建国[5](1994)在《《关于李德裕晚年史料的一点考订》辨误》文中认为 李希泌、毛华轩二位先生往《文献》1993年第4期发表了《关于李德裕晚年史料的一点考订》(以下简称《考订》)。文章据史实所论李德裕晚年事迹有一些好的见解,确有参考价值,但对《刘致柔墓志》却作了错误的阐述,由此而作的考订按断接连失误,则须一辨。
李希泌,毛华轩[6](1993)在《关于李德裕晚年史料的一点考订——《刘致柔墓志》及其他》文中认为 李唐一代名相李德裕,出身士族,两代显宦。"幼有壮志,苦心力学,年才及冠,志业大成"。历事宪、穆、敬、文、武五朝。迨宣宗即位,罢相,出为东都留守,寻贬潮州刺史,再贬崖州司户。大中三年(849)八月二十一日卒于贬所,享年六十二岁。大中六年(852),宣宗与宰臣"论兵食与制置西边事,时有以李德裕前在相位事奏,宣宗颇然之,因诏下许归葬"。李德裕及其子女、仆驭死于海上者,由其幼子李烨辇归洛阳安葬。
二、关于李德裕晚年史料的一点考订——《刘致柔墓志》及其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李德裕晚年史料的一点考订——《刘致柔墓志》及其他(论文提纲范文)
(1)李德裕创作心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第一章 文体意识 |
第一节 从李德裕编次文集看其对文体功用的认识 |
第二节 诗赋之抒情体物 |
第三节 官文书的政治应用性以及进士科的试论议 |
第二章 史官意识 |
第一节 从三篇文章看李德裕的修史态度 |
第二节 以创作参与历史记述的备史心态 |
第三章 故事意识 |
第一节 “政必有经”——“故事”的援引 |
第二节 行文“援古为质”——“故事”的融入 |
第四章 主题意识 |
第一节 由君臣合作观考察前期平泉诗中的仕、隐对立情节 |
第二节 天人关系探讨——兼论智、道关系中“智”的运用 |
结论 由创作心态看李德裕的身份期待 |
附录一 李德裕相关研究综述 |
附录二 李德裕相关论文辑录 |
(大陆) |
(台湾) |
(日韩) |
(西方) |
参考文献 |
後记 |
(2)唐代宣宗朝政治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 |
上篇:武宣之际的宫廷政治 |
第一章 会昌六年的宫廷政变 |
第一节 宦官仇氏家族与宣宗登基关系之推论 |
第二节 王才人暴薨之谜 |
第三节 郑后在会昌末宫廷政变中的作用 |
第四节 关于李德裕之贬死问题 |
第二章 武宣之际的宫廷“革命” |
第一节 大中初年对宪宗的造神运动 |
第二节 对穆宗系四帝的“革命” |
第三节 关于宣宗复佛问题的再认识 |
上篇总论:宫廷政治与大中政局的关系 |
下篇:宣宗朝政局研究 |
第一章 宣宗朝宰相问题研究 |
第一节 宣宗时期的首辅之相 |
第二节 大中时期的君相关系 |
第三节 宣宗朝宰相与财赋的关系 |
第二章 宣宗朝宦官问题研究 |
第一节 宣宗早期宦官集团的调整 |
第二节 大中中后期宣宗对宦官的抑制 |
第三节 大中末的宫廷政变 |
第三章 宣宗朝翰林学士问题研究 |
第一节 宣宗朝翰林学士的组成及迁转 |
第二节 宣宗对翰林学士的优宠及重用 |
第三节 宣宗对翰林学士制度的改造 |
第四章 宣宗朝地方政局研究 |
第一节 宣宗时期的藩镇 |
第二节 宣宗时期的州县 |
第三节 大中末期全国各地的骚动 |
下篇总结:论宣宗朝政局演变的三个阶段 |
后论 |
一、大中时期的经济形势 |
二、大中时期的科举与士族 |
三、牛李党争与大中政局 |
四、评大中政局 |
五、评唐宣宗 |
附录: |
附文一、唐代宪宗朝储位之争与宪宗之死——兼论穆宗“元和逆党”说之不能成立 |
附文二、唐宣宗诗歌辑考——兼论宣宗遁迹为僧说的产生及其衍变过程 |
附文三、李德裕归葬缘由新解 |
附文四、唐懿宗身世新考 |
附表一、唐代宣宗朝宰相年表 |
附表二、唐代宣宗朝左右神策护军中尉年表 |
附表三、唐代宣宗朝财政三司使年表 |
附表四、唐代宣宗朝进士年表 |
附表五、唐代宣宗朝大事年表 |
主要参考文献 |
后记 |
四、关于李德裕晚年史料的一点考订——《刘致柔墓志》及其他(论文参考文献)
- [1]李德裕创作心态研究[D]. 徐晓峰. 北京大学, 2006(08)
- [2]唐代宣宗朝政治史研究[D]. 黄楼. 武汉大学, 2005(05)
- [3]《北京图书馆藏中国历代石刻拓本汇编》正误[J]. 王丽华. 文献, 2003(03)
- [4]唐代墓志丛考[J]. 程章灿.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1995(04)
- [5]《关于李德裕晚年史料的一点考订》辨误[J]. 周建国. 文献, 1994(03)
- [6]关于李德裕晚年史料的一点考订——《刘致柔墓志》及其他[J]. 李希泌,毛华轩. 文献, 199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