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X-Ⅲ数控线切割机床高频电源的改进

SSX-Ⅲ数控线切割机床高频电源的改进

一、对SSX一Ⅲ数控线切割机床高频电源的改进(论文文献综述)

张文礼[1](2005)在《脊梁》文中研究说明回顾苏州三光集团公司艰辛的创业历程和光辉的岁月,我们发现,正是因为有了像包志书、谢元琛、盛家乐、卢建鸣、周大农等这批平凡而又不平凡、普通而又不普通的开拓者,带领他们周围的人们,以一种势不可挡的力量,突破了旧体制的束缚,挺直了我们的脊梁,谱写出一首首可歌可泣的创业新曲。历史不会忘记他们,人们将铭记他们的功绩!

刘文辉[2](2004)在《大锥度电火花线切割机数控系统的设计》文中认为电火花线切割加工技术由于能解决具有高熔点、高硬度、高韧性等特殊机械性能材料和特殊结构零件的加工,因而在模具制造、成形刀具加工、难加工材料和精密复杂零件的加工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目前,电火花线切割数控技术一个重要的方向就是正在向高性能、低价位方向发展。 本论文主要介绍了课题所做的电火花线切割机(WEDM)控制系统的研制、开发工作。本课题所做的改进和创新主要有:对一种大锥度电火花线切割机的数学模型进行了精确的分析,提出了一种只需整数加、减法运算的插补算法,消除了以往由于数学模型不精确而带来的误差,提高了加工效率和加工质量。本算法可以应用于用单片机、工控机等控制的数控系统,扩大了电火花线切割机的应用范围。本系统不仅能进行大锥度的切割,而且能够进行上下异形体的切割。 在建立了精确的数学模型的基础上,本论文进行了经济型电火花线切割机数控系统的设计。本数控制系统采用单片机控制,包括硬件部分和软件部分;硬件部分尽可能地选择了标准化、模块化的典型电路和功能强、集成度高、通用性好、市场货源充足的芯片,主要包括与CPU的接口电路、与上位机的通讯电路和掉电保护电路;软件部分则根据电火花线切割机工作时的状态进行了软件模块的划分和实现功能的规划。本文尽量简化了硬件设计,软件能实现的功能尽可能由软件来完成。 此外,本文还对电火花线切割机加工的基本原理、机床的机械结构和加工时的工艺特点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

朱丹[3](2004)在《苏州电加工行业创新行为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创新就是“执行新的组合”,即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创新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企业创新行为来源于组织认知结构的进化。本文采用复杂性思维的方法,运用经济学和认知科学理论,使用学习曲线、博弈论等分析工具,以苏州区域社会经济变迁为背景,以苏州电加工行业为例,分析其认知结构与创新行为之间的内在联系。本文认为,企业认知结构遵循广义进化原理,在主动适应外部环境的基础上,通过不断的自我建构,实现组织认知结构的进化。这种知识结构的进化,又通过企业的创新行为表现出来。本文是首次对苏州电加工行业进行历史回顾和研究,在历史资料、研究方法以及研究领域等方面都有所创新,具有较高的学术意义。同时,针对苏州地区电加工行业的创新行为特点,提出了大力发展苏州地区特种加工行业的政策建议,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徐成博[4](2001)在《线切割变频系统的探讨》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将要阐述的是对于现有的多数的线切割机床的变频系统存在的不足进行论述,同时提出改进的方法,以达到尽可完善的自适应控制,使变频系统更趋合理。

马修良[5](1991)在《对SSX一Ⅲ数控线切割机床高频电源的改进》文中提出

姚建勇[6](1985)在《对SSX-Ⅲ线切割机床的几点改进》文中研究说明 一、单周键功能扩展复旦型数控线切割机床(包括SCX-73),将单周扳键向上,每输入一道程序,只有发一单脉冲,机床才能进行变补运算,由变补结束的信号将加工开关打开(TKW),进行放电加工。这种方式的好处之一是每输入一道程序后,操作者可以通过面板的各种显示来判断本道程序输入正确与否,而避免由于输入出错而引起所加工的工件报废。

马松山,高祖琰[7](1984)在《模具加工机床的发展趋势》文中指出 随着当代科学技术的进步,模具技术朝着高效、精密、大型和自动化方向发展,模具加工水平亦从过去的劳动密集向技术密集发展。因此,对模具加工机床的精度、效率、功能等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追溯模具加工历史,初期的模具不外乎

王至尧[8](1984)在《超厚工件的线切割加工》文中提出 一、课题提出线切割加工经常碰到100mm以上的厚冲模、厚度在150mm以上的直壁奇形零件、以及厚度在250~400mm以上窄缝零件的加工。但我们的数控线切割机床,最大加工厚度都限制在80mm以下。考虑到这些厚工件的切割图形一般批量不大,因此如何利用现有的小型数控机床实现大厚度切割,就提到了日程之上。

黄海基[9](1983)在《成都市数控线切割加工发展概况及在国民经济调整中的作用分析》文中研究指明一、发展概况数控线切割机加工是电火花加工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在60年代末,70年代初期在我国兴起的一种加工工艺。从71年引入成都地区至今仅十年左右时间,这项新的工艺在成都地区发展很快。据统计目前数控线切割机床数量已增至190台左右,并成功地用于模具加工、新产品试制、科研加工和样板加工等。而且使用范围愈来愈广,它已经在国

王至尧[10](1983)在《提高线切割加工精度和光洁度的实践之三——关于大厚度切割》文中研究表明关于大厚度切割。国内已有单位通过改变原机床高频电源及自适应控制而取得了可喜的成绩。随着宇航科研生产的不断发展。我所经常碰到一些大厚度的工件要求线切割加工。但这些厚工件的切割图形一般都不大。批量也并不多。如何利用现有的小型数控机床实现大厚度切割。就提上了日程。我们对大厚度切割作了一些没有改变原机床高频电源及控制系统而只对线切割机床线架。冷却液系统。喷嘴方面做了一点试验。并取了成功。在300mm以下工件加工均能保持住原机床加工精度。并切割(?)了厚达610 mm的工件。 1. 采用积木式活动线架。视工件厚度加等高块来升降线架跨距的。在加工厚65mm以下的工件时。原机床线架不动。而在加工65mm ~600mm厚工件时。则视工件尺寸的厚度加上一些积木块。活动线架的最大跨距可达640 mm。整个线架结构简单紧凑。调节也很方便。 2. 共轴式冷却系统。让冷却液始终包住钼丝进行冷却。外加特制喷嘴。并对喷嘴作了扬程试验。从而选取最合适的喷嘴。为了减少X负向加工区的不稳定性和加工中钼丝的振动。在不破坏共轴式冷却系统乳化液对钼丝的包络园柱状供水系统。在钼丝加工区上导轮和下导轮每上下喷水板之间加工红宝石定位器。从而提高了加工(?)度。大厚度切割并不是所有的乳化液都能胜任的。我们对国内五种常用乳化液进行了同一参数下切割加工对照。选择能胜任大厚度切割的乳化液。

二、对SSX一Ⅲ数控线切割机床高频电源的改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SSX一Ⅲ数控线切割机床高频电源的改进(论文提纲范文)

(2)大锥度电火花线切割机数控系统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电火花线切割技术
        1.2.1 国外电火花线切割加工技术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1.2.2 我国电火花线切割技术的近期进步
    1.3 数控系统的发展
        1.3.1 我国数控技术现状
        1.3.2 数控系统的发展趋势
    1.4 课题的提出、目的及意义
第2章 电火花线切割机的原理、结构和工艺
    2.1 电火花线切割加工的基本原理
    2.2 数控线切割机床的组成
    2.3 线切割加工工艺及其影响因素
    2.4 电火花线切割加工的特点
    2.5 电火花线切割加工工艺特点分析
        2.5.1 加工速度的分析
        2.5.2 加工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2.5.3 非电参数的影响
    2.6 线切割加工中断丝产生的原因及排除方法
    2.7 线切割避免断丝后退回原点加工的方法
    2.8 本章小结
第3章 电火花线切割加工二维平面插补原理
    3.1 概述
    3.2 二维平面的插补算法
        3.2.1 逐点比较法
        3.2.2 逐点比较法直线插补
        3.2.3 逐点比较法圆弧插补
        3.2.4 逐点比较法椭圆插补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电火花线切割机大锥度的线架数学模型及插补算法
    4.1 常用大锥度切割机构的主要误差分析
    4.2 大锥度切割圆锥的数学模型分析
        4.2.1 计算x_w的简便算法
        4.2.2 四轴联动锥度切割圆弧的插补方法
    4.3 上下异型锥度曲面加工的控制原理
        4.3.1 上下异形切割时上、下表面插补的协调
        4.3.2 _w的调整方法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电火花线切割机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
    5.1 概述
    5.2 CPU模块硬件设计
        5.2.1 程序存储器的扩展
        5.2.2 数据存储器的扩展
        5.2.3 振荡电路
        5.2.4 复位电路
    5.3 键盘与显示模块的硬件设计
    5.4 中断模块硬件设计
    5.5 输入/输出模块硬件设计
    5.6 通讯模块硬件设计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电火花线切割机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
    6.1 概述
    6.2 系统软件各模块的组成
        6.2.1 编辑模块
        6.2.2 检查模块
        6.2.3 加工模块
        6.2.4 通讯模块
    6.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附录B(图5.3键盘与显示模块、输入输出模块电路图)

(3)苏州电加工行业创新行为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绪论
一、 电加工行业简介
    (一) 电加工技术及其特点
    (二) 电加工行业发展沿革
    (三) 苏州电加工行业概况
二、 计划经济时期苏州电加工企业创新行为分析
    (一) 市场型认知结构--苏州三光集团
    (二) 计划型认知结构--苏州长风机械总厂机床分厂
    (三) 保守型认知结构--苏州电加工机床研究所
三、 改革开放时期企业创新行为的演变
    (一) 苏州的改革开放进程
    (二) 苏州电加工企业的创新表现
    (三) 企业认知结构与创新行为的内在关系
四、 苏州区域创新环境与电加工产业的未来发展
    (一) 区域集群与苏州经济发展
    (二) 苏州电加工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三) 苏州建设模具特种加工设备产业集群的设想
参考文献
图表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文
后记

四、对SSX一Ⅲ数控线切割机床高频电源的改进(论文参考文献)

  • [1]脊梁[J]. 张文礼. 中国机电工业, 2005(09)
  • [2]大锥度电火花线切割机数控系统的设计[D]. 刘文辉. 湖南大学, 2004(04)
  • [3]苏州电加工行业创新行为分析[D]. 朱丹. 苏州大学, 2004(01)
  • [4]线切割变频系统的探讨[J]. 徐成博. 山东机械, 2001(03)
  • [5]对SSX一Ⅲ数控线切割机床高频电源的改进[J]. 马修良. 机床, 1991(02)
  • [6]对SSX-Ⅲ线切割机床的几点改进[J]. 姚建勇. 电加工, 1985(02)
  • [7]模具加工机床的发展趋势[J]. 马松山,高祖琰. 装备机械, 1984(02)
  • [8]超厚工件的线切割加工[J]. 王至尧. 电加工, 1984(03)
  • [9]成都市数控线切割加工发展概况及在国民经济调整中的作用分析[A]. 黄海基. 第四届全国电加工学术会议论文集, 1983
  • [10]提高线切割加工精度和光洁度的实践之三——关于大厚度切割[A]. 王至尧. 第四届全国电加工学术会议论文集, 1983

标签:;  ;  ;  

SSX-Ⅲ数控线切割机床高频电源的改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