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猪水泡病病毒的若干物理-化学特性(论文文献综述)
赵恒,袁梅,严皎,王云飞,杨佳,蒋国润,史磊,冯凯,杨晓蕾,洪超[1](2018)在《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灭活验证超速离心条件的优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优化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灭活疫苗灭活验证超速离心条件,为EV71灭活疫苗灭活验证样品的处理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在不同转速(45 000、40 000、35 000、30 000、25 000 r/min)和时间(120、90、60、30 min)条件下对EV71收获液进行超速离心,检测离心前和离心后病毒液的滴度,计算回收率,比较不同条件下离心前后病毒回收效果。结果在转速相同或离心时间相同的条件下,EV71的沉淀效果与离心时间或离心转速呈正相关(R2从0.77和0.88分别增大到0.99),其中,当离心转速超过40 000 r/min时,不同离心时间下病毒的回收率均在90%以上,当离心时间为120 min,离心转速为45 000 r/min时,病毒的沉淀效果最好,回收率最高,达98%。综合离心时间因素,选择离心条件为45 000 r/min-60 min较适宜(回收率为97%),与45 000 r/min-120 min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如将时间减为45 000 r/min-30 min,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V71的沉淀效果与离心转速和离心时间呈正相关,即随着离心转速增大和离心时间的延长,病毒的沉淀效果越好、回收率越高。
Ht.Liebermann,肖佩蘅[2](1977)在《猪水泡病病毒的若干物理-化学特性》文中研究说明用仔猪肾初代细胞培养物滴定时,VSK病毒的产斑率约为≤0.9×10-3。将繁殖于猪肾细胞培养物上的病毒用氯仿处理,吸附,差式离心及密度梯度离心,加以浓缩并提纯。 曾发现了下列物理参数:病毒属于等积的(Isometrical)RNA病毒,其直径为25.1±1.0毫微米。对氯仿、乙醚及pH有抵抗力。沉降系数为156±3S,氯化铯中的密度为1.33±0.1克/毫升。在小核糖核酸病毒科中它属于肠道病毒属,根据对pH的不同敏感性及氯化铯中的等密度可与口蹄疫病毒相区别。
张伯强[3](2009)在《外来动物疫病口岸防控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文中提出当前,口蹄疫、禽流感、疯牛病等重要动物疫病在世界范围内流行和传播,不仅给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严重危害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动物及其产品、人类、货物、运输工具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流动,为动物疫情传播提供十分便利的条件和现实威胁,各国政府对此高度重视,不断出台一系列的市场准入条件和检疫措施来限制有关动物及其产品进口,其目的就是防止动物疫病的传入。从国家的安全战略高度来看,外来动物疫病防控是国家动物检疫的重要环节,对抵御外来动物疫病入侵、保护农牧渔业安全、人民身体健康、维护生态和经济安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外来动物疫病,指本地区发生任何新的动物传染病,也就是说本地区目前不存在的、可能从外地传入的危害人和动物健康的任何动物传染病。对一个国家来说,所有可能从国外或境外传入、危害人和动物健康的任何动物传染病。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本地区或国家从未发生的动物疫病;2)本地区或国家曾发生但已得到扑灭或控制的动物疫病,或列入国家控制计划的动物疫病;3)本地区或国家虽已存在、但血清型不同的动物疫病;4)国外新出现的动物疫病;国外现有动物疫病出现的新变种;5)国外现有动物疫病出现流行病学显着变化(如突然爆发或大规模、大面积流行、发病率或死亡率显着提高、突破宿主种间屏障、变异等);6)人兽共患疾病。从动物传染病传播流行的三个基本要素看,外来动物疫病传入须通过适当的传播途径才能进行传入发生,也就是通过特定的传播媒介进行传播,这些传播媒介可分为生物性的以及非生物性的媒介,具体包括染疫的动物及其产品(包括野生动物、昆虫媒介)、生物制品以及被污染的人员、物品、运输工具、空气尘埃等。如何有效截断传播途径,防止传染源通过传播媒介传入疫情疫病,是外控外来动物疫病传入的关键。在进出口动物检疫中,国际上广泛采用OIE推荐的原则对进口动物及其产品进行定性或定量风险分析,并根据风险分析的结论制订检疫准入条件和管理措施。早在19世纪70年代,牛瘟在欧洲的流行,人们加深对疫情传播的认识,纷纷采取扑杀、禁止进口等措施以遏制疫情的蔓延,正是基于人们对外来动物疫病的认识与防控,才推动了动物检疫的起源和发展,外来动物疫病防控的历史实际就是动物检疫的历史。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建立了国际兽疫局(OIE),以便制订动物检疫的国际规则和标准,促进国际合作,预防、扑灭动物传染病和进行兽医学术交流并通报动物疫情。1995年成立的世界贸易组织(WTO),通过制订SPS协定规范包括动物及其产品在内的所有食品、农产品国际贸易,明确各成员国有权采取为保护人类、动物或植物的生命或健康所必需的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中国进出境动物检疫肩负防控外来动物疫病传入的重任,最早起源于1903年在中东铁路管理局建立的铁路兽医检疫处,对来自沙俄的各种肉类食品进行检疫工作。历经多年的发展和演变,目前由农业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两部门根据职责分工,相互配合,共同做好出入境动植物检疫工作。发达国家高度重视外来动物疫病的防控,建立了包括法律法规、机构、监测、预警与快速反应等一套完整体系,呈现以下特点:法规齐全、责任明确;风险分析和管理水平高;市场准入条件高,但较公开透明;成本效益评估控制疫病效果好;经费补偿体现利益共享、责任分摊;疫情公开透明;控制措施和标准规范;技术实力雄厚;执法严明。不仅有效预防外来动物疫病的传入,而且成功控制国内的动物疫情,得以不断把本国的优势畜牧产品推向国际市场。我国成功防控了痒病、牛海绵状脑病、非洲马瘟、非洲猪瘟、水泡性口炎、结节性皮炎、烈谷热等外来动物疫病传入,这些动物疫病在我国尚未发生,成功控制并扑灭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牛瘟疫情。外来动物疫病传入我国的途径有:自然传播、边境贸易或走私非法带入、运输工具或船舶、旅客携带物、邮寄物、正常贸易等。我国防控外来动物疫病存在以下亟待解决的问题:国家防控动物疫病的战略不明确、执行不力;相关立法机制不顺,法律法规和标准滞后;技术力量不足;动物疫病监测、控制与补偿体系不完善;风险分析不足,风险管理有漏洞;市场准入标准不统一;口岸检疫设施和能力不足;协同执法力度不够等。从修订法规和标准、确定适当的保护水平、加强风险分析和检疫准入工作、指定进口动物口岸、加强口岸能力建设、建立利益共同、责任分摊的补偿机制、加强管理协调、确保防疫一体化、加强实验室规划和建设、提升技术实力等方面提出了加强外来动物疫病防控的对策建议。结合对我国防控外来动物疫病的现状、存在的问题等,借鉴国外的先进防控标准、经验和技术,提出构筑境外控制、口岸检疫与国内防疫三位一体、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口岸外来动物疫病防控体系,从战略、策划与执行三个阶段安排外来动物病的预防与控制计划,既要对疑似或确认病例做出应急反应,也要参与疫病预防活动,包括动物疫病监测、阻止动物和肉类非法进口、改进养殖场和进出口的生物安全措施、普及农业生物安全教育,改善国家整体动物卫生状况,降低动物疫情疫病发生的风险。总体目标:将动物疫病防控与公共卫生、食品安全、动物福利紧密结合起来,建立一种新型口岸防控体系,使人类、社会、经济和环境不受动物疫病的影响,在保障国内各方面的需求前提下,促进我国动物及其产品出口。
毛怀志[4](2005)在《畜牧业持续发展中的技术产品推广研究 ——以家畜布鲁氏菌病M_5-90弱毒菌苗推广应用为例》文中认为当前,畜牧业已经成为我国农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主要手段之一。但是动物疫病的发生严重制约了畜牧业的发展。动物疫病不仅可以造成动物发病和死亡,降低备禽生产性能,增加生产成本,减少经济效益,而且降低了畜产品质量,影响动物性食品的安全,容易引发公共卫生事件,引起社会恐慌,危害国际贸易,影响国家形象。严峻的动物疫病形势证明,某些重大动物疫病爆发和流行所造成的后果是严重的,损失是巨大的,影响是广泛的,教训是深刻的。国际上高致病性禽流感、疯牛病、口蹄疫等疫病的发生和蔓延,不仅给发病国家造成了严重的灾难性影响,而且会影响了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因此预防和控制动物疫病的发生任重而道远。实践证明,正确使用疫苗等兽用生物制品是控制和消灭动物疫病的有效途径。 本文采用农业推广学方法,应用公共卫生、公共政策以及行政管理学理论,通过剖析布鲁氏菌病M5-90弱毒菌苗在山西的推广和应用过程,分析了其对山阳省畜牧业的影响以及所产生的社会和经济效益,阐述了兽用生物制品在防疫灭病工作的重要性,找出了兽用生物制品推广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得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就是充分应用推广学理论,建立必要的物资贮备,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加强与农民的沟通,发挥政府职能部门的监管作用,引导养殖户和农民不断接受新技术利新产品,了解新技术和新产品给他们带来的实惠。同时,在推广过程中掌握农民的习性,了解他们的需求。形成建立政府创条件、企业出产品、部门铺路子、农民得实惠的链条式推广体系。
章欣[5](2016)在《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建设关键问题及发展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全球新发突发传染病疫情不断发生,霍乱、黄热病、鼠疫、埃博拉出血热、中东呼吸综合征、寨卡病毒感染、登革热、日本脑炎以及高致病性禽流感和炭疽等人畜共患病正在世界范围内暴发流行,上述传染病的不断出现给人类健康与生命安全带来新的严重威胁,其传播能力强、传播速度快、感染范围广、感染危害度大,已经成为全球公共卫生中的重点和热点领域,使得国际社会高度重视烈性传染病的研究。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是开展高致病性病原体研究和检测等实验活动的重要技术平台,主要包括生物安全3级和4级实验室,因此,世界各国尤其是欧美发达国家和世界经济、军事强国纷纷加大对本国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建设和投入,全球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呈现明显的扩张趋势,随着实验室数量的与日俱增,实验室生物安全问题也逐渐暴露且日益严峻,虽然多数发达国家在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方面水平较高,已基本形成配套的生物安全实验室技术和产品,并制定了一系列安全指南和操作规范,但近几年各国实验室仍然多次暴露出生物安全实验室管理混乱、安全措施欠缺、监管不到位等安全隐患,全球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快速扩张正带来越来越多的安全性问题,生防研究过热直接导致实验室生物安全隐患加剧、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事故频发,国际社会对各国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现状表示质疑和堪忧。面对传统生物恐怖威胁、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事故频发、新发突发传染病疫情肆掠等全球生物安全大环境,我国面临的生物防御及传染病应对形势也极其严峻。高等级实验室特别是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在我国长期以来没有得到足够重视,至今还未建成首座真正投入使用并形成生防科研力量的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相关核心技术设备和安全监管机制等更是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相当大的差距,严重制约了我国对埃博拉病毒、马尔堡病毒、拉沙热病毒等烈性病原体的实验研究,一旦上述疫情侵入我国境内,在没有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的条件下,对这些高危病原体的基础研究几乎为零,仅仅停留在诊断层面,更无法制定并开展有效的应对与防控。因此,充分了解和掌握国外先进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的建设情况和发展态势,吸收和借鉴其先进经验,总结教训,对于加快建设和发展我国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早日独立开展烈性传染病防控研究以及加强高等级实验室规范化管理和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我国提升生物防御国防实力所面临的重要课题。本研究主要基于情报研究视角,采用情报调研、专家咨询、文献计量、专利可视化分析、比较分析、归纳分析等软科学研究方法,对国外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的国家分布与发展态势、关键设备设施与核心技术、安全监管与组织运行等“软、硬实力”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深入分析和归纳国外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的特点、运行机制、存在问题、值得借鉴的经验及教训,真正搞清楚目前国际上先进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的技术优势和管理机制。结合我国的实际需求和形势,存在的技术瓶颈及面临的挑战等,为我国和我军建设与发展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提供情报线索和启示建议。本研究主要分为以下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实验室生物安全基本概念的理论辨析与界定,主要对生物安全与生物安保、实验室生物安全与实验室生物安保等概念进行了理论辨析;梳理并比较分析了世界卫生组织和欧美发达国家对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分级原则;归纳总结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的定义,阐述其工作原理及分类情况,对生物安全柜型和正压防护服型4级实验室的优缺点及功能进行比较。第二部分是国外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整体建设现状与发展态势研究,该部分深入探讨了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建设数量逐年攀升的背景形势;对国外重点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的选址情况进行实例分析与总结;系统梳理了目前全球公开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的国家和地区分布,负责机构的所属性质,人员类别及其数量,实验室经费来源、投向比分析及重点研究内容;统计公开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发表文献并进行文献计量与可视化分析,揭示目前国外先进4级实验室的研究热点、重点关注病原体、主要科学家、机构间合作、重要会议及未来发展趋势等;并对美国德克萨斯大学罗伯特·索普实验室、德克萨斯大学医学院加尔维斯顿实验室、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协调中心三个重点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的历史沿革和研究领域进行情报挖掘。第三部分是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关键设备设施与核心技术的深入研究,为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的“硬实力”,该部分主要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结合专家咨询意见,梳理出建设与有效运行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的关键设备与核心技术,并利用德文特专利数据库对高效空气过滤装置等八项设备和技术进行专利可视化分析,分别从专利总量与趋势、专利申请国家/地区、专利权人、专利引证关系、技术热点、技术类别/主题词演化六大模块得出相关结论,目前美国、法国等欧美发达国家在该领域占据着绝对的技术优势和产品普及率,而我国虽然专利申请数量在国际上排名靠前,但在多项设备的关键技术点上均面临技术瓶颈,且自主研发的产品缺乏技术原创性以及认证认可标准和实践检验;在专利分析的基础上,还介绍了目前具有较强竞争实力的部分国外重点研发公司。第四部分重点比较分析了世界卫生组织、美国、英国、俄罗斯等国关于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深入探讨美国关于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的安全监管机构和机制,NSABB是美国政府负责为相关联邦部门和机构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和两用性研究生物安全监管提供建议和指导的咨询委员会,加强美国安保工作组、管制生物剂计划、人员可靠性计划和行为健康测试计划均是审核4级实验室人员从业资格并对其进行安全监管的重要机制;此外,还对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人员管理培训和近几年发生的典型安全事件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其中人为因素是直接或间接导致实验室安全事故发生的最主要原因。该部分与第三部分相对应和互补,是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的“软实力”。研究国外完善的法规标准体系和先进的安全监管经验,为我国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的有效运行提供借鉴与思路。第五部分是我国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建设与发展分析,该部分对我国建设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所面临的形势与需求进行深入分析,生物恐怖防御、新发突发传染病防控以及高危险度病原体研究技术平台的建立等因素均促使我国应进一步加速发展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梳理了我国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所经历的发展阶段,剖析我国发展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特别是在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关键设备技术”和“管理运行机制”等重点方面的瓶颈;归纳了有关我国生物安全实验室的法律法规与标准制度建设情况。第六部分是总结分析与启示建议部分,总结归纳国外先进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的整体特点以及在先进技术和管理机制等方面的有益经验,在过度、盲目建设和私营主管机构监管不严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进一步分析我国建设与发展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需应对的来自法规、技术、经费、管理等多方面的挑战,并结合我国实际国情提出启示建议:(1)认清形势,加紧规划布局;(2)谨慎选址,加大公众参与;(3)拓宽经费渠道,突破技术瓶颈;(4)完善法规体系,强化安全管理;(5)加大人员培训,严格安全监管。为我国进一步发展与优化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提供有力的情报支撑。
孙燕燕[6](2021)在《基于不同微球标记非洲猪瘟病毒和口蹄疫A型病毒免疫层析检测方法的建立》文中研究指明胶体金颗粒作为功能性载体材料与免疫层析检测技术结合形成的相关诊断方法及产品,具有操作简单、反应快速、特异性高和稳定性好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医学检验、食品安全、兽药残留、环境监测等领域。但由于胶体金颗粒本身存在一些灵敏度的限制,目前仅用于定性检测。因此,对于免疫层析技术,突破难以定量分析的瓶颈,建立灵敏、特异、直观、快速的定量检测方法,才会更好的满足基层生产单位的现实需求,具有重大的技术改进价值和应用前景。因此,本论文建立了非洲猪瘟病毒(ASFV)抗体的免疫层析定性检测方法和口蹄疫A型病毒(FMDV-A)的免疫层析定量检测方法,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ASFV抗体胶体金定性免疫层析检测方法的建立。将重组ASFV p30蛋白(特异性和抗原性已验证)用胶体金颗粒标记,制成捕获金标抗原;将p30蛋白及其多克隆抗体(ASFV-p30-Ab)包被在硝酸纤维素膜(NC)上,分别作为检测线(T线)和质控线(C线)组装试纸条。用该试纸条检测已知的ASFV阳性、阴性血清,检测可在5-10 min完成,灵敏度为1:256。平行检测口蹄疫病毒(FMDV)、猪瘟病毒(CSF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圆环病毒2型(PCV-2)等常见猪病毒病阳性血清20份,仅ASFV呈阳性反应,与其它血清无交叉,特异性可靠。用同一批次内、不同批次间的试纸条重复性检测ASFV阳性、阴性血清,结果差异不显着,变异系数CV均小于10%,稳定性良好。与进口ASFV竞争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平行对比检测50份健康猪血清,试纸条检测出阴性结果48份,ELISA检测出阴性结果49份;平行对比检测52份ASFV抗体阳性猪血清,试纸条检出阳性50份,ELISA检出阳性51份。以ELISA方法为参照标准,试纸条的特异性为92.00%,敏感性为92.59%。2.FMDV-A抗体定量免疫层析检测方法的建立。1)抗原筛选。分别对5种备选抗原:纯化的AF/72和Re-A/WH/09毒株146S病毒颗粒及其原核表达VP1蛋白、及原核表达的A/GD/MM/13毒株VP1蛋白,用间接ELISA和胶体金免疫层析(GICA)平行检测100份背景清晰的FMDV-A、O、AsiaⅠ型田间样本血清,基于FMDV-A血清的阳性检出率计算其敏感性,基于对O、AsiaⅠ血清的交叉阳性计算其特异性。结果:AF/72-146S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在间接ELISA(90%,95%)和GICA(95%,92.5%)中均为最高,A/GD/MM/13-VP1最低(P/N为1.95)。Re-A/WH/09-146S ELISA(86.67%,87.5%)、GICA(83.33%,87.5%)、AF/72-VP1 ELISA(78.33%,75%)、GICA(90%,62.5%)、Re-A/WH/09-VP1 ELISA(76.67%,70%)、GICA(85%,55%)。AF/72-146S为最合适的诊断用抗原。2)FMDV-A抗体的免疫层析定量检测方法的建立。用抗坏血酸(AA)还原K2Pt Cl4和Na2Pd Cl4,经超声水浴法制备具有氧化还原酶活性的Pt-Pd合金纳米颗粒,作为捕获纳米标记物标记FMDV-AF/72-A-146S,与其抗体(FMDV-AF/72-146S-Ab)同时包被在NC上,分别作为检测线(T线)和质控线(C线)组装试纸条。用该试纸条检测已知的FMDV阳性、阴性血清,检测可在10 min内完成,灵敏度为1:28。取已知液相阻断ELISA(LPB-ELISA)抗体效价为1:64、1:128、1:256和1:512的口蹄疫A型阳性血清,用试纸条进行检测,完成后用金标免疫分析仪扫描读取信号T/C值。以A型阳性血清样品的LPB-ELISA抗体效价为横坐标,金标分析仪读值T/C值为纵坐标作图,建立标准曲线。抗体效价与T/C比值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0.9692。检测时将待检血清的T/C值带入标准曲线,即可对应获得该份血清的抗体效价。与胶体金试纸条平行比对检测50份FMDV-A血清,Pt-Pd合金纳米颗粒试纸条可检测出阳性结果49份,胶体金试纸条可检测出阳性结果48份,检测22份阴性血清,Pt-Pd合金纳米颗粒试纸条和胶体金试纸条均可检测出阴性结果22份,检测36份O、AsiaⅠ血清,Pt-Pd合金纳米颗粒试纸条可检测出阴性结果34份,胶体金试纸条可检测出阴性结果31份,Pt-Pd合金纳米颗粒试纸条的敏感性为98%,特异性为94.8%。用同一批次内、不同批次间的试纸条重复性检测不同抗体效价的FMDV-A阳性血清,结果差异不显着,变异系数CV均小于15%,稳定性良好。与LPB-ELISA平行检测102份背景清晰的血清样品,将二者抗体效价(Log10)进行比对,检测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相关系数R2为0.9112。
甘肃省兽医研究所[7](1976)在《细胞培养技术》文中提出
李昀泽[8](2017)在《基于滚环扩增的DNA大分子诱导金纳米粒子的可控自组装》文中指出滚环扩增是一种等温核酸扩增技术,相比于传统的DNA扩增方法而言,滚环扩增技术具有高灵敏性、高特异度、操作方便等特性。本课题基于滚环扩增的原理,通过设计模板DNA和与其部分互补的引物DNA,利用引物DNA的碱基互补配对将模板DNA的两端拉近,再通过DNA连接酶连接形成环状模板DNA。恒温条件下,通过DNA聚合酶催化其扩增出由重复单元构成的长链DNA。并探索了产物形成的影响因素、滚环扩增产物的流变性质和以大分子产物作为模板诱导金纳米粒子进行可控自组装。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环状DNA模板的合成和滚环扩增产物影响因素的探究首先对模板链的合成的进行了探索,利用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对产物进行了表征,本实验设计的模板链DNA有63个碱基,胶谱图上对应位置有信号存在,证明合成出环状DNA。在滚环扩增实验中探究了反应时间、引物、酶、dNTP对产物的影响,并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琼脂糖凝胶等对产物进行表征,紫外分光光度计结果显示样品在260nm处有明显DNA特征的吸收峰,且吸收峰260/280约为1.8,证明产物有良好的纯度,凝胶成像的琼脂糖泳道中有较强的光密度,且位置处于标准条带谱图的上端,证明产物DNA具有很大分子量和较高浓度。(2)对产物DNA流变性的初步探索滚环扩增产物是由很多重复单元构成的DNA大分子链,类似于高分子的性质。本课题对产物DNA进行了流变性的初步探究,研究了长链DNA的粘温曲线、模量曲线和剪切性质。实验结果表明:单链DNA大分子在溶液中比组装体更容易缠绕、交联在一起,当浓度较大时其溶液性质易被破坏。但是两者的抗剪切性质刚好相反,单链DNA由于相互间的作用力更大,所以能在经历高剪切速率后快速的恢复,粘度基本保持不变;而组装体由于内部主要结构是由氢键构成的,所以易破坏并而难以在短时间内恢复。(3)大分子产物作为模板诱导金纳米粒子的可控自组装本文利用滚环扩增产物作为模板来负载AuNPs,构建了三种不同的负载方式,共设计了7条序列不同的互补链。利用巯基与AuNPs的亲和性将AuNPs负载到DNA上,考察了反应物加样顺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条件对AuNPs负载情况的影响,利用紫外、凝胶成像、透射电子显微镜等手段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长短链DNA杂交情况良好,透射电镜结果显示长链DNA负载AuNPs后,AuNPs呈现间隔均匀的线性状态,其紫外曲线也说明了负载AuNPs的长链DNA仍然在溶液中具有较高的纯度和强度。
王德铭[9](1990)在《环境介质中病毒生态的研究》文中指出病毒是许多人及重要经济动、植物病患的病原。一些病毒在环境中可因条件不同而生存数小时到数月,并在水、气、士中迁移达若干公里。现有的污水处理方法对病毒,特别是肠道病毒效果欠佳,土地处置原污泥以及污水灌溉的水果和蔬菜能传播人肠道病毒。即使小至一个组织培养的感染剂量(病毒)也可引起人的疾病,因此对环境介质中,特别是饮水和食物中的少量病毒的去除也是重要的。现有的指示物不能确切地指示粪便污染,更不能充分反映人肠道病毒的污染。大肠菌噬菌体在地表水、地下水和污水中比人肠道病毒更呈持久性,还有许多适于选择分析技术特有性能,因此很可能在一定条件下用它作人肠道病毒的指示物。作者对我国今后需要开展的研究提出了建议。
二、猪水泡病病毒的若干物理-化学特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猪水泡病病毒的若干物理-化学特性(论文提纲范文)
(1)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灭活验证超速离心条件的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病毒收获液 |
1.2 主要仪器 |
1.3 超速离心条件的优化 |
1.4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3 讨论 |
(3)外来动物疫病口岸防控的现状分析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2 概述 |
2.1 概念和范畴 |
2.2 起源和发展 |
2.2.1 世界动物检疫起源和发展 |
2.2.2 SPS协定 |
2.2.3 中国进出境动物检疫起源和发展 |
2.3 动物疫病在全球的流行情况 |
2.4 危害和影响 |
2.4.1 对养殖业的影响 |
2.4.2 对公共卫生安全的影响 |
2.4.3 对生态安全的影响 |
2.4.4 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
2.4.5 对贸易的影响 |
3 外来动物疫病防控的基本理论 |
3.1 防控动物传染病的基本要素 |
3.2 外来动物疫病传入的途径 |
3.3 进口动物及其产品的风险分析 |
3.3.1 原则和优先顺序 |
3.3.2 危害确认 |
3.3.3 风险评估 |
3.4 外来动物疫病诊断与传入风险 |
3.4.1 疫病诊断方法的选择 |
3.4.2 检测方法与传入风险分析 |
3.5 外来动物疫病防控管理措施 |
3.5.1 控制和降低释放风险的管理措施 |
3.5.2 控制和降低暴露风险的管理措施 |
3.5.3 特殊措施 |
3.6 外来动物疫病传播的典型案例 |
3.6.1 高致病性禽流感 |
3.6.2 蓝舌病 |
3.6.3 非洲猪瘟 |
3.6.4 西尼罗热 |
3.6.5 尼帕病 |
4 国外对外来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状况 |
4.1 国际组织 |
4.2 发达国家控制外来动物疫病状况 |
4.2.1 美国、加拿大 |
4.2.2 新西兰、澳大利亚 |
4.2.3 欧盟 |
4.2.4 主要特点 |
5 我国外来动物疫病防控现状分析 |
5.1 法律法规 |
5.2 主管机构和职责分工 |
5.2.1 农业部 |
5.2.2 国家质检总局 |
5.3 我国开放的口岸状况 |
5.4 我国防控外来动物疫病的状况 |
5.4.1 进口动物及其产品中截获疫情疫病情况 |
5.4.2 我国近年来新发生的重大动物疫病 |
5.5 外来动物疫病传入我国的分析 |
5.5.1 传入媒介分析 |
5.5.2 传入途径分析 |
5.5.3 进口动物检疫风险分析 |
5.6 外来动物疫病传入风险 |
5.6.1 重大动物疫病传入风险 |
5.6.2 其他动物疫病传入风险 |
5.7 存在的问题 |
5.7.1 国家防控动物疫病的战略目标不明确、执行不力 |
5.7.2 相关立法机制不顺,法律法规和标准滞后 |
5.7.3 技术力量不足 |
5.7.4 动物疫病监测、控制与补偿体系不完善 |
5.7.5 风险分析不足,风险管理有漏洞 |
5.7.6 市场准入标准不统一 |
5.7.7 口岸检疫设施和能力不足 |
5.7.8 协同执法力度不够 |
6 有关对策和建议 |
6.1 健全法规和标准体系 |
6.2 确定适当的保护水平 |
6.3 加强风险分析和检疫准入工作 |
6.4 指定进口动物口岸 |
6.5 加强口岸能力建设 |
6.5.1 加强一线能力建设 |
6.5.2 严查从疫区进口动物和相关产品 |
6.5.3 严厉打击非法进口渠道 |
6.5.4 主动监测防疫 |
6.5.5 加强旅邮检工作 |
6.6 加强疫情疫病监控 |
6.6.1 动物身份识别和追溯体系 |
6.6.2 疫情疫病监控体系 |
6.7 建立利益共同、责任分摊的补偿机制 |
6.8 加强实验室规划和建设,提升技术实力 |
6.9 完善应急反应体系 |
6.10 加强国内外合作与交流 |
7 外来动物疫病应急实施计划 |
7.1 目标 |
7.2 重点控制的外来动物疫病名录 |
7.3 外来动物疫病防控管理体系 |
7.4 疫病控制策略 |
7.4.1 疫病基本情况 |
7.4.2 控制和扑灭的原则 |
7.4.3 控制方法和原则 |
7.4.4 重要外来动物疫病影响的主要动物种类 |
7.4.5 重要外来动物疫病的扑灭策略 |
7.4.6 监控和应对措施 |
7.4.7 补偿原则 |
7.5 应急程序和反应 |
7.5.1 战略层面 |
7.5.2 策划层面 |
7.5.3 执行层面 |
7.5.4 应急反应 |
7.5.5 应急反应状态与对应的反应级别 |
7.5.6 重要外来动物疫病的实施应对关键步骤时间限制 |
7.6 疫情信息的公开与交流 |
8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畜牧业持续发展中的技术产品推广研究 ——以家畜布鲁氏菌病M_5-90弱毒菌苗推广应用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前言 |
1.1 选题背景 |
1.2 山西省畜牧业基本情况 |
1.3 山西省近年来动物疫病流行情况 |
1.4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动物疫病的危害 |
2.1 动物疫病的概念 |
2.2 动物传染病的流行过程与流行特征 |
2.3 流行病学调查和分析 |
2.4 动物疫病的分类 |
2.5 动物疫病的危害 |
2.6 动物防疫的基本内容 |
第三章 兽用生物制品在畜牧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
3.1 兽用生物制品的概念 |
3.2 兽用生物制品的作用 |
3.3 我国兽用生物制品的研究进展和应用推广情况 |
第四章 兽用生物制品推广应用过程中的关键问题 |
4.1 我国兽用生物制品推广体系及其特点 |
4.2 兽用生物制品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4.3 兽用生物制品推广应用过程中的关键问题 |
第五章 实证研究 |
5.1 布鲁氏菌病 |
5.2 山西省布鲁氏菌病流行情况 |
5.3 山西省家畜布鲁氏菌病防制情况 |
5.4 研究和推广背景 |
5.5 制定方案筛选最佳免疫方法和免疫剂量 |
5.6 布鲁氏菌M_5—90弱毒菌苗的推广应用效果 |
5.7 经济效益分析 |
5.8 布鲁氏菌病M_5—90弱毒菌推广过程中农业推广理论的应用情况 |
第六章 结论 |
(5)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建设关键问题及发展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一、课题研究背景 |
(一)全球烈性病原体研究形势迫切 |
(二)实验室生物安全隐患日渐突出 |
(三)国家生物安全应对实力亟待提升 |
二、目的与意义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四、研究内容与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五、技术路线 |
六、创新点 |
第一部分 实验室生物安全基本概念的辨析与界定 |
一、生物安全与生物安保 |
(一)生物安全的定义及其研究范围 |
(二)生物安保的定义及其研究范围 |
二、实验室生物安全与实验室生物安保 |
(一)实验室生物安全 |
(二)实验室生物安保 |
(三)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 |
三、生物安全实验室及其分级 |
(一)生物实验室的概念 |
(二)生物安全实验室 |
(三)综合分析与结论 |
四、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BSL-4)及其功能 |
(一)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BSL-4)定义的提出 |
(二)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的工作原理 |
(三)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的分类及功能比较 |
第二部分 国外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发展态势分析 |
一、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建设与发展的内在需求 |
(一)全球开展烈性传染病防护研究面临迫切需求 |
(二)部分高危烈性病原体研究必须在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中展开 |
(三)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是衡量国家生防实力的重要标志 |
二、国外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选址实例分析 |
(一)BSL-4 实验室选址实例 |
(二)综合分析与结论 |
三、国外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的特点与规律 |
(一)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的国家和地区分布 |
(二)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的负责机构与人员类别 |
(三)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运行经费来源与投向比 |
(四)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主要研究内容与范围 |
(五)国外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特点综合分析 |
四、国外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文献计量及可视化分析 |
(一)研究对象 |
(二)研究方法 |
(三)研究结果 |
(四)综合分析与结论 |
五、国外重点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 |
(一)美国德克萨斯大学罗伯特·索普实验室 |
(二)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加尔维斯顿国家实验室 |
(三)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协调中心 |
(四)美国国家过敏与传染性疾病研究所整合研究设施-落矶山实验室 |
(五)美陆军传染病医学研究所 |
(六)法国里昂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 |
第三部分 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核心技术与关键设施分析 |
一、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的核心技术 |
(一)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的防护技术 |
(二)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的个人防护设备(PPE) |
(三)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的净化技术 |
(四)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的废弃物处理技术 |
(五)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的现有能力与新技术 |
二、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关键设备的专利分析 |
(一)高效空气过滤装置专利分析 |
(二)化学淋浴专利分析 |
(三)正压防护服专利分析 |
(四)综合分析结论与启示 |
三、国外BSL-4 实验室关键设备研发公司竞争分析 |
(一)“正压防护服”生产公司 |
(二)“生命支持系统”生产公司 |
(三)“生物安全柜(BSC)”生产公司 |
(四)“充气式气密门”、“化学淋浴装置”生产公司 |
(五)“脉动式双扉高温高压灭菌器”生产公司 |
(六)“空间气体消毒系统”生产公司 |
(七)“实验室废水处理设备”生产公司 |
四、综合分析与结论 |
第四部分 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监管研究 |
一、国外实验室生物安全立法发展与比较研究 |
(一)国外实验室生物安全法规发展概况 |
(二)国外实验室生物安全法规比较研究 |
二、美国BSL-4 实验室安全监管机构与机制 |
(一)主要监管机构 |
(二)实验室生物安全监管机制 |
(三)BSL-4 实验室人员管理与培训 |
三、国外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主要事故及其应对措施 |
(一)全球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重要感染事件 |
(二)生物安全四级实验室典型安全事故 |
(三)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感染事件原因分析 |
(四)各国实验室生物安全应对措施 |
(五)综合分析与结论 |
第五部分 我国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现状与存在问题研究 |
一、我国建设与发展BSL-4 实验室的形势和需求分析 |
(一)BSL-4 实验室是生物防御及反生物恐怖的需要 |
(二)BSL-4 实验室是应对和防控烈性传染病的需要 |
(三)BSL-4 实验室是加强感染防控的需要 |
(四)BSL-4 实验室是建立病原微生物研究技术平台的需要 |
二、我国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历程 |
(一)起步阶段 |
(二)2003年SARS疫情暴发后 |
(三)快速发展阶段 |
三、我国发展BSL-4 实验室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法规与制度方面 |
(二)技术与设备方面 |
(三)管理与经费方面 |
四、我国生物安全实验室的法律法规及标准建设 |
第六部分 国外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建设与发展对我国启示 |
一、国外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建设经验借鉴 |
(一)国外BSL-4 实验室总体呈现特点 |
(二)建立完善的实验室生物安全法规体系 |
(三)拥有健全的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机制 |
(四)具备先进的BSL-4 实验室关键设施研发技术 |
(五)落实严格的BSL-4 实验室安全培训体系 |
二、国外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存在问题分析 |
(一)政府缺乏统筹规划导致盲目建设和资金缺口 |
(二)私营机构BSL-4 实验室准入资格低及人员审查和监管不力 |
(三)BSL-4 实验室安全事故频发且瞒报现象严重 |
三、我国建设与发展BSL-4 实验室面临的主要挑战 |
(一)重视不够与投入不足 |
(二)技术瓶颈与管理滞后 |
(三)人才匮乏与防范不严 |
四、对我国建设与发展BSL-4 实验室的启示建议 |
(一)认清形势,加紧规划布局 |
(二)谨慎选址,加大公众参与 |
(三)拓宽经费渠道,突破技术瓶颈 |
(四)完善法规体系,强化安全管理 |
(五)加大人员培训,严格安全监管 |
课题研究结论与讨论 |
一、主要结论 |
二、主要创新点 |
三、后续研究思考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件1 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关键设备与核心技术”筛选专家咨询 |
附件2 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关键设备与核心技术”专利分析 |
附件3 全球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重要感染事件一览表 |
发表文献 |
个人简历 |
致谢 |
(6)基于不同微球标记非洲猪瘟病毒和口蹄疫A型病毒免疫层析检测方法的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Summary |
英文缩略表 |
第一篇 综述 |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1 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在非洲猪瘟病毒抗体检测中的应用 |
1.2 以纳米颗粒为标记物的免疫层析技术在口蹄疫病毒抗体定量检测中的应用 |
2 动物疫病诊断技术研究现状 |
2.1 新一代测序技术 |
2.2 液相阻断ELISA |
2.3 间接血凝试验 |
2.4 病毒分离 |
2.5 RT-PCR |
2.6 生物传感器技术 |
3 免疫层析技术简介 |
3.1 免疫层析检测试纸条原理 |
3.2 免疫层析检测试纸条特点 |
4 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 |
4.1 胶体金标记技术经历的发展阶段 |
4.2 胶体金颗粒的结构和特性 |
4.3 胶体金颗粒制备方法 |
4.4 免疫胶体金的制备 |
5 纳米标记物新型免疫层析检测技术 |
5.1 新型纳米标记物的种类 |
5.2 具有类酶活性的纳米材料的结构及特点 |
5.3 具有类酶活性的合金纳米颗粒的制备 |
5.4 免疫合金纳米颗粒的制备 |
第二篇 试验部分 |
第一章 非洲猪瘟病毒抗体胶体金定性免疫层析检测方法的建立 |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ASFV p30 基因重组质粒和血清样品 |
2.2 主要试剂和仪器 |
2.3 ASFV 重组 p30 蛋白的表达纯化及鉴定 |
2.4 猪抗ASFV p30 蛋白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
2.5 猪抗ASFV p30 蛋白抗体的纯化 |
2.6 胶体金颗粒的制备 |
2.7 ASFV p30 蛋白胶体金颗粒标记及纯化 |
2.7.1 蛋白最适标记量 |
2.7.2 蛋白最适标记p H |
2.8 试纸条组装及诊断方法的建立 |
2.9 特异性试验 |
2.10 敏感性试验 |
2.11 重复性试验 |
2.12 ASFV抗体检测试纸条与ELISA方法平行比对试验 |
2.13 稳定性试验 |
2.14 临床应用评价试验 |
3 结果 |
3.1 ASFV重组p30 蛋白的鉴定和纯化 |
3.2 猪抗 ASFV 重组 p30 蛋白抗体的纯化 |
3.3 胶体金颗粒紫外吸收光值以及电镜结果 |
3.4 p30 蛋白胶体金颗粒最适标记条件 |
3.4.1 非洲猪瘟病毒p30 蛋白最适标记量 |
3.4.2 最佳pH的选择 |
3.5 免疫胶体金的制备 |
3.6 反应时间的确定以及阴、阳性判定标准的建立 |
3.7 特异性试验结果 |
3.8 敏感性试验结果 |
3.9 重复性试验结果 |
3.10 试纸条与进口竞争 ELISA 方法平行比对试验结果 |
3.11 稳定性实验结果 |
3.12 临床应用评价试验结果 |
4 讨论 |
第二章 口蹄疫A型病毒抗体定量免疫层析检测方法的建立 |
第一节 抗原筛选 |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材料 |
2.1.1 抗原 |
2.1.2 检测血清 |
2.1.3 主要试剂和仪器 |
2.2 方法 |
2.2.1 口蹄疫 A 型病毒 AF/72、Re-A/WH/09 株 146S 抗原的制备 |
2.2.2 口蹄疫 A 型病毒 AF/72、Re-A/WH/09、A/GD/MM/13 株原核表达 VP1 蛋白纯化与鉴定 |
2.2.3 抗原筛选实验 |
2.2.3.1 抗原活性比较实验 |
2.2.3.2 间接ELISA方法建立 |
2.2.3.3 间接ELISA方法对不同抗原免疫反应验证 |
2.2.3.4 GICA方法建立 |
2.2.3.5 GICA方法对不同抗原免疫反应验证 |
3 结果 |
3.1 口蹄疫A型病毒AF/72、Re-A/WH/09株146S抗原含量 |
3.2 AF/72、Re-A/WH/09、A/GD/MM/13 株原核表达 VP1 蛋白鉴定结果 |
3.3 抗原筛选结果分析 |
3.4 建立间接ELISA方法检测血清样本结果分析 |
3.5 建立GICA方法检测血清样本结果分析 |
4 讨论 |
第二节 FMDV-A抗体的免疫层析定量分析 |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抗原和血清样品 |
2.2 主要试剂和仪器 |
2.3 FMDV标记抗原与检测抗原的制备 |
2.3.1 病毒液PEG浓缩 |
2.3.2 病毒液脱脂处理 |
2.3.3 病毒液超速离心浓缩 |
2.3.4 蔗糖密度梯度离心纯化 |
2.3.5 146S 病毒颗粒提取与含量测定 |
2.4 兔抗口蹄疫A型病毒抗体的制备与纯化 |
2.4.1 兔抗口蹄疫A型病毒抗体制备及检验 |
2.4.2 兔抗口蹄疫A型病毒抗体的纯化 |
2.4.2.1 盐析 |
2.4.2.2 脱盐 |
2.4.2.3 亲和层析 |
2.4.2.4 纯化抗体含量测定 |
2.5 Pt-Pd合金纳米颗粒的制备 |
2.6 Pt-Pd合金纳米颗粒最适标记条件与标记量 |
2.6.1 Pt-Pd合金纳米颗粒最适缓冲体系的确定 |
2.6.2 Pt-Pd合金纳米颗粒最适标记抗原量的确定 |
2.7 Pt-Pd合金纳米颗粒试纸条的制备 |
2.8 样品检测及结果判定 |
2.8.1 定性检测 |
2.8.2 定量检测 |
2.8.2.1 判定值(CUT-OFF)的确定 |
2.8.2.2 定量检测结果判定 |
2.8.2.3 定量检测重复性试验 |
2.9 敏感性与特异性试验 |
2.10 Pt-Pd合金纳米颗粒试纸条与LPB-ELISA抗体效价相关性分析 |
2.11 稳定性试验 |
3 结果 |
3.1 FMDV纯化146S抗原含量的确定 |
3.2 兔抗口蹄疫A型病毒抗体的制备及检验 |
3.3 纯化抗体含量测定 |
3.4 Pt-Pd合金纳米颗粒的电镜结果 |
3.5 最适标记条件的确定 |
3.6 检测线与质控线最佳包被量的确定 |
3.7 金标垫、检测线与质控线最佳点喷量的确定 |
3.8 试纸条结果判定 |
3.8.1 定性检测结果判定标准 |
3.8.2 定量标准曲线建立 |
3.8.3 定量检测结果判定标准 |
3.9 重复性试验结果 |
3.10 敏感性与特异性结果 |
3.11 灵敏度最低检测限试验结果 |
3.12 Pt-Pd合金纳米颗粒试纸条与LPB-ELISA比对实验相关性分析 |
3.13 稳定性试验结果 |
3.13.1 37℃加速实验 |
3.13.2 4℃保存期实验 |
4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导师简介 |
(8)基于滚环扩增的DNA大分子诱导金纳米粒子的可控自组装(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 |
1.2 核酸适配体的概述 |
1.3 滚环扩增技术 |
1.3.1 滚环扩增技术的应用情况 |
1.3.2 滚环扩增技术具有的优势 |
1.3.3 滚环扩增技术的前景 |
1.4 纳米金为免疫标记物的检测技术 |
1.4.1 纳米金的概述 |
1.4.2 AuNPs为免疫标记物的应用 |
1.5 DNA与纳米金自组装简介 |
1.5.1 DNA纳米结构 |
1.5.2 基于DNA的金纳米粒子自组装 |
1.6 研究方法 |
1.6.1 DNA分子的宏观分析 |
1.6.2 DNA分子的微观分析 |
1.6.3 DNA分子的流变性分析 |
1.7 论文研究内容 |
第二章 DNA的滚环扩增合成 |
2.1 实验试剂和实验仪器 |
2.2 实验部分 |
2.2.1 环状DNA模板合成 |
2.2.2 滚环扩增反应合成长链 |
2.2.3 产物的检测与表征 |
2.3 实验结果讨论 |
2.3.1 DNA成环过程结果 |
2.3.2 滚环扩增过程的条件考察与结果 |
2.4 产物的原子力显微镜表征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滚环扩增DNA产物的流变性 |
3.1 实验背景 |
3.2 实验仪器与实验步骤 |
3.3 实验结果讨论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滚环扩增的DNA长单链上AuNPs的自组装 |
4.1 纳米金的制备 |
4.1.1 实验试剂和实验仪器 |
4.1.2 实验部分 |
4.1.3 AuNPs制备结果 |
4.2 DNA与纳米金的自组装 |
4.2.1 滚环扩增产物与巯基短链DNA的组装 |
4.2.2 DNA组装体与纳米金的组装 |
4.2.3 产物的检测与表征 |
4.3 实验结果讨论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滚环扩增的DNA双链上AuNPs的自组装 |
5.1 含粘性末端的DNA与纳米金的组装 |
5.1.1 实验过程 |
5.1.2 实验结果讨论 |
5.2 含中转-DNA与纳米金的组装 |
5.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致谢 |
四、猪水泡病病毒的若干物理-化学特性(论文参考文献)
- [1]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灭活验证超速离心条件的优化[J]. 赵恒,袁梅,严皎,王云飞,杨佳,蒋国润,史磊,冯凯,杨晓蕾,洪超.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2018(02)
- [2]猪水泡病病毒的若干物理-化学特性[J]. Ht.Liebermann,肖佩蘅. 兽医科技资料, 1977(S2)
- [3]外来动物疫病口岸防控的现状分析与对策[D]. 张伯强. 南京农业大学, 2009(06)
- [4]畜牧业持续发展中的技术产品推广研究 ——以家畜布鲁氏菌病M_5-90弱毒菌苗推广应用为例[D]. 毛怀志. 中国农业大学, 2005(04)
- [5]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建设关键问题及发展策略研究[D]. 章欣.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2016(11)
- [6]基于不同微球标记非洲猪瘟病毒和口蹄疫A型病毒免疫层析检测方法的建立[D]. 孙燕燕. 甘肃农业大学, 2021(01)
- [7]细胞培养技术[J]. 甘肃省兽医研究所. 兽医科技资料, 1976(04)
- [8]基于滚环扩增的DNA大分子诱导金纳米粒子的可控自组装[D]. 李昀泽.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7(07)
- [9]环境介质中病毒生态的研究[J]. 王德铭. 应用生态学报, 1990(03)